<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數控技術雙語教學范文

2023-09-15

數控技術雙語教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雙語教學,信息技術基礎,計算機專業

21世紀的世界已全面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和教育的發展必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顯著特征,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為了適應這種發展趨勢,我國加入了WTO并實施更加靈活務實的開放政策。作為科學和教育發展的主戰場之一,高等教育應該而且必須有所作為。為此,教育部2001[4]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并且在《意見》中尤其強調應優先選擇信息技術等國際優勢學科進行雙語教學的試點。因此,國內各個高校紛紛開始實施雙語教學的理論研究和教學模式的探討,以滿足經濟全球化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信息技術基礎》是計算機類專業的一門核心基礎課程,目的是使此類專業的新生對計算機技術中常識性、基礎性和背景性的知識有個概貌性的了解,理解和掌握專業中常見的基本技術概念和術語,掌握一些常用軟件的基本應用,為今后學習和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基礎。為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進一步推動我校的雙語教學研究和實踐,特提出此研究課題。

1 意義

雙語教學是指除母語外,用一門外語(主要是英語)作為課堂用語進行語言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教學,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同時使用母語和第二語言進行思維,能在兩種語言之間根據交際對象和工作環境的需要進行切換,使他們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識[1]。目前,我國的雙語教學并非適合所有學科,但《信息技術基礎》、《計算機導論》等計算機基礎課程由于其國際通用性、先進性等特點特別適合進行雙語教學[2]。開展《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雙語教學,可以得到以下3個層面的收獲:

1.1 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技能

計算機學科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通用性的學科之一。計算機和網絡的大部分技術都是基于英語平臺開發,而計算機原版軟件和最新技術文獻幾乎都是英文的。實行雙語教學,可以使計算機課程與國際接軌,不但有利于掃除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遇到的語言障礙,而且可以及時跟蹤國外新技術的發展動態,使學生盡快掌握與國際前沿同步的知識和技能。

1.2 提升師生雙方的外語能力

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普遍采用單語教學,外語教學僅僅局限于學時十分有限的外語課,而大量的非外語課程幾乎全部采用中文講授[3],這就造成了學生外語應用能力差,學外語卻很少用外語的弊端。實施雙語教學,學生由于專業課程學習的需要,自然而然會產生努力學習外語的動機和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外語能力的目的;另外,高校教師只有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英語水平,才能把握本專業在國內外的最新發展動向,了解技術前沿,獲得最新專業知識,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1.3 有利于培養國際化人才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國際交流日益廣泛,要想與世界接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培養出既懂計算機專業知識、又懂外語、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高校開展雙語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準確地接觸和理解計算機學科最前沿最核心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真正懂英語和計算機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 教材選用

教材建設的滯后是制約雙語教學順利實施的瓶頸,雙語教材是進行雙語教學的物質前提,是雙語教學的重要保障。因此,開設雙語教學,選用好的教材很重要。國外優秀原版教材應該作為雙語教材的首選,因為原版教材語言地道、專業術語表述準確、能比較全面地反映國外該門學科和專業的研究現狀,而且英文教材從語言表達及問題的引入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都與中文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內容雖然相近,但側重點有所不同,所以選用一本結構合理、內容豐富、難度適宜的教材非常重要。

本著滿足《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所需基礎理論知識的宗旨,同時考慮到學生學習本門課程所適用的方式、方法及學科本身的深度和連貫性,經過認真分析和對比國內外同類教材,本門課最終選擇采用國外信息學科優秀的原版教材《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y》(馬拉加著)作為該門課程的雙語教材。這本教材簡明扼要,結構清晰,介紹了信息技術及其內在技術,主要為沒有或很少正規接觸過信息系統和IT領域的學生編寫,內容涉及計算機硬件、軟件、數據庫、網絡、Internet與WWW、電子商務、決策制定、商務集成、信息系統的開發與采購以及安全與管理等。經多所國內高校實踐證明,選用該教材對本科生的雙語教學,效果是比較好的。

3 教學模式探討

課程實施是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雙語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雙語教學,而雙語教學的實施離不開特定的雙語教學模式。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雙語教學模式一般有以下3種:

(1)沉浸式雙語教學(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用學生所學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教學,母語不用于教學之中,以便讓學生沉浸于弱勢語言之中。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特定的語言環境和條件;

(2)過渡式雙語教學(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是將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教學媒介語逐步導入教學全過程。這種模式開始前有—段非雙語教學過程作為過渡期,以避免學生因不適應直接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而產生許多困難,其目的是逐漸向沉浸式教學過渡;

(3)保持式雙語教學(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是在將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同時,繼續使用母語來維持學生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

這3種教學模式皆有可借鑒之處,但都不宜生搬硬套。國外開展雙語教學主要采用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例如加拿大和西歐發達國家),他們的成功教育實踐經驗證明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能夠比較省時省力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語言的能力[4]。

但是,作為經濟還不夠發達,人均受教育程度不夠,對其他語言的教育和普及還不夠完善的國家,我國不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開展雙語教學將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同時,繼續用母語來維持學生理解,是比較符合國情的。因此,對于開展《信息技術基礎》此類基礎課程的雙語教學,也比較傾向于保持式模式。

4 教學實施策略

開展計算機學科雙語教學是21世紀知識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我國走向世界,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計算機學科的雙語教學剛剛起步,在許多方面有待于探索和實踐。如何有效開展計算機學科(特別是基礎類和專業類課程)的雙語教學,達到獲取專業知識和提高英語水平的雙重效果,是急需解決的難題。教師試從《信息技術基礎》雙語教學的相關方面做一些探討,對雙語教學的更好實施提出建議。

4.1 培養和引進雙語教學人才

雙語教學工作的關鍵在于具有扎實專業知識、良好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教師隊伍。因此,老師要提高自身的英文應用水平,在扎實自己專業業務知識的同時密切關注學科發展的新動態,特別要注重提高專業知識和英語表達相互融合的綜合集成能力。學校也應該高度重視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讓本校老師去雙語教學開展比較成功的學校進修或者聽課取經;另一方面可以積極引進雙語教學的優秀人才或國外留學人員來校任教。

4.2 采取中英文交叉、英文主導的教學方式

雙語教學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全程英文”,是指雙語教學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包括學生的閱讀、課堂和課后討論、對習題和試卷的作答、瀏覽相關網絡信息等,都須施以“雙語”。但是,目前我校的雙語教學還處于初始階段,采用這種“全程英文”的模式是不太現實的。因此,比較合適的教學方式應該是“中英文交叉,英文主導”,要求雙語教學老師必須按照學生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決定教授內容、進度和使用漢語的比例?!缎畔⒓夹g基礎》雙語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要從簡單到復雜逐步過渡。推進雙語教學的程度應以最佳教學效果為目標,學生滿意為原則,不能片面認為講課時英語比例越高就越好。

4.3 創造互動式的雙語教學環境

雙語教學特別強調師生的互動與交流。一節成功的雙語課,除了要有教師語言流暢、講述清晰之外,師生互動也相當重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激發其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輕松、自由、活躍的學習氣氛,創建認真嚴謹的學術氛圍,建立教學相長的互動機制。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預習、提前閱讀、查閱資料、小組討論,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所獲得的不論是學科知識還是英文的信息量都大大超過了教材所提供的內容[5]。

課堂上的交流互動時間畢竟有限,課前課后的師生交流可以彌補這一不足。網絡交流為師生提供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交流方式。為此,建立了《信息技術基礎》雙語教學的網絡課程網站,在網絡課程的互動平臺、留言板上可以讓學生們充分發表意見和想法,老師也可以借助這些工具了解學生的各種反饋意見,尤其是可以把學生疑惑和爭論比較多的問題收集起來,在課堂教學中給予解答。

5 結語

堅持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開展雙語教學是21世紀高?;A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路,也是我國教育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必然選擇。如何使雙語教學更加成熟完善,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們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和大膽實踐。相信隨著雙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必定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雙語教學體系和方法。

參考文獻

[1]申蔚.引入雙語教學,引進計算機基礎課程[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1):93-96.

[2]李鳳慧.計算機基礎課雙語教學的研究[J].計算機時代,2005,(11):12-13.

[3]王莉軍,孟凡友.實施雙語教學,改進計算機基礎課程[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2):190-192.

[4]王洋洋.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6.

數控技術雙語教學范文第2篇

新疆的雙語教學歷史悠久, 從新中國成立開始, 黨和國家連續推出相關政策, 新疆的雙語教育得到空前重視。目前, 西部地區面臨嚴峻的人才競爭, 特別是發展迅猛的IT專業, 對人才的需求更大。新疆地處祖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其文化教育水平還比較落后, 對新技術的需求也沒有經濟發達地區高, 這就要求新疆必須加強對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 從知識層面開始武裝自己, 那么作為傳授知識的地方———學校, 就是需要強化的最前沿。學生就是未來, 學生掌握了知識, 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學生學得好不好, 教師起很大的作用, 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教得好呢?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就新疆的信息技術專業來說, 提高信息技術教師授課質量的最快捷方式就是參加雙語培訓, 既可以提高雙語水平, 又可以加強教師對專業知識的學習。

和田地區地處新疆南疆地區, 經濟較落后, 雙語教育開展較晚, 雙語教師的素質也參差不齊, 每年和田地區大大小小的教師培訓很多, 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和田地區雙語教師的素質。另外和田地區非常缺乏雙語教師, 每年都會招聘很多教師。但由于和田地區較為偏遠, 一些鄉鎮學?;径际且悦裾Z授課為主, 教師和學生的雙語水平都有待提高。鑒于此, 國家和地區層面都制定了很多政策, 并年年舉辦各種雙語培訓。筆者所在學校是新疆和田地區指定的雙語教師培訓學校, 已連續舉辦了七年的雙語教師培訓, 筆者也參與了其中六年的信息技術專業的雙語培訓授課。當今社會知識爆炸、競爭激烈, 計算機、通訊、手機等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技術及工具隨處可見, 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是按天計算, 現代社會的信息素養亦可作為工作的基本要求, 對于中小學學生來說, 十分有必要掌握好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 這樣才能給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

二、培訓模式分析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 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雙語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而提高教學及專業素養的快捷途徑就是參加培訓。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使參培的信息技術教師切實提高雙語教學能力呢?筆者根據中小學信息技術的課程特點以及培訓對象的特殊性, 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一些看法。

(一) 參訓者分析

雙語培訓工作在和田地區近幾年才開始受到重視。教師參加工作后就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雙語培訓, 以前漢語還可以, 但工作后很少說漢語, 導致漢語水平驟降。目前筆者所在學校承辦的兩年制雙語培訓班級共有10 個班, 其中包括小學信息技術班和初中信息技術班, 每班不超過25 人, 參訓學員以少數民族為主, 學員的漢語水平參差不齊, 有學員是民考漢, 但也有學員基本上不會說漢語。專業上, 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的學員當中有在學校從事信息技術課教學的, 也有在學校教其他課程的。

(二) 教材分析

目前, 新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本多以新疆版為主, 高中則是人教版。教材內容相對來說較為簡單, 符合新疆地區學生的普遍水平, 高中人教版內容相對較難。

(三) 課程分析

兩年制雙語初中信息技術班、小學信息技術班的課程為每周35 節, 周一至周五每天7 節, 上午4 節, 下午3 節。兩年的培訓中第一學期除了信息技術專業漢語課外全部都是漢語課程, 第二學期每周有4 節課的網頁設計與制作課, 第三學期每周有4 節VB課, 第四學期為教學實習。也就是說培訓首先是以提高漢語水平為基礎, 然后才是增長信息技術專業的知識和提高授課能力, 這樣的課程是針對自身所學專業為信息技術或有信息技術知識基礎的學員, 像前面所提到的非專業的學員則需要特別輔導和自己加強學習。這樣通過第一學期的漢語學習, 大部分學員在漢語水平上有所提高, 基本能適應雙語教學, 也為后面的專業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 教學分析

信息班專業課教師均有信息技術專業的本科學歷, 也都有著五年以上的教齡。在對學員授課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問題, 信息技術專業作為一門專業化較高的學科, 有很多的專業術語, 比如說“鼠標”, 雖然在維吾爾語中有“鼠標”這個單詞 (維吾爾語是英語音譯) , 但在日常交流中大家都習慣用漢語表達“鼠標”;一些軟件操作或菜單等用漢語來表述, 學員還需要反應一下才能理解, 有的學員甚至會跟不上教師的節奏。以教學2013 年版的Mic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幻燈制作軟件中的超級鏈接制作為例, 這節課的內容較簡單, 但是2013 年版的Mic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超級鏈接的操作方式較多, 比如說講到以文本做超鏈接和以文本框做超鏈接時, 大部分學員一時很難從漢語講解中明白兩者的區別, 這時讓學員自己多做幾次或者是讓學員用本民族語言翻譯, 這對于課程的進度及課堂的節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是教學效果卻很好??梢钥闯? 語言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改善培訓質量的一些建議

從以上情況分析可以看出, 和田地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雙語水平和專業能力較差, 而培訓學院的教學模式也還有待探索。筆者結合上述分析談談提高雙語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質量的途徑。

(一) 任務驅動教學法

信息技術教師培訓不同于其他專業, 信息技術注重實踐。任務的精心設計, 也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應用的核心與關鍵, 因此在進行培訓時, 應注重操作方面的講解, 我們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本專業的特點來制定教學計劃, 對于本就是教師的學員來說, 我們更多的是需要提供一種合理的方式去促使他們主動地自我學習, 而不是一味地給學員講解知識。任務驅動法既可以很好地提高雙語培訓教師的學習動力, 也可促使他們能在學習中發現并提出問題。[1]例如, 在計算機硬件中關于存儲器、顯卡、聲卡及內設、外設等相關硬件介紹的教學中, 可給學員布置拆機和裝機任務, 要求學員在此過程中進行雙語講解, 并將此過程錄制下來;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過程中, 引導學員利用Flash制作電子相冊和個人相片幀動畫等。在這樣比較實用且有意思的任務設置中, 學員的雙語學習熱情會最大程度地被激發, 也會培養學員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意識與精神, 而學員只有養成了這種慣性思維, 才可能在以后的教學中把這種意識和精神傳給學生。

(二) 學員說課

雙語教師培訓不同于其他培訓, 學員自身就有或多或少的教學經歷, 他們參加培訓的最終目的就是能站上講臺更好地用雙語授課, 而信息技術專業雙語教師培訓除了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外, 還要提高教師的雙語水平, 而用雙語授課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流, 雙語授課不僅需要可以流利地用雙語與學生交流, 而且更需要能用雙語準確地表達課程內容, 而讓學員站上講臺說課是最直接、最見效的途徑, 說課一是可以促使培訓教師認真備課、掌握相關知識, 二是可以提高培訓教師的課堂掌握及雙語表達能力。目前, 筆者所在學校已形成以說課為主的月考模式, 通過每月的說課成績分析, 可以實時了解到學員的雙語授課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也可以直觀地看出學員的學習情況。

(三) 名師課堂

信息技術課的第一節關于“信息”的內容, 講的是信息的特性, 其中傳播性是其特性之一。在培訓過程中, 也需要向學員傳播一些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在培訓過程中, 培訓院校應請信息技術專業的優秀教師來給學員講示范課和開一些信息技術專業的相關講座。就和田地區來說, 目前很多學校和家庭使用的都是Windows XP和Microsoft Office 2003, Windows XP系統已經被微軟淘汰, 國家的各類計算機相關的考試也都要求采用Windows 7 系統, 這些信息可能很多學員都有所耳聞, 但卻不了解其發展的過程及趨勢, 也沒有做出改變, 導致學員不能順利接受新的知識和思維, 這種保守落后的思想應改進, 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接觸新的信息, 與時俱進。而請名師來講公開課和開講座是有效的信息傳播方式, 可以讓學員及時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 也可以讓學員在學習中開放思維、與時俱進。

(四) 多分析, 多總結, 多反思

每一位學員都是一個個體, 都有自己的特性, 針對學員的調查和總結是十分有必要的, 對學員進行個體分析可以有效掌握學員的知識及學習情況, 對培訓效果不佳的學員開展一對一的教學提高活動;對學員進行集體分析, 可以有效掌握學員的整體成績結構, 可以整體直觀地看到培訓效果, 亦可以很好地根據現培訓效果進行下一步的培訓計劃, 這對學員、授課教師及培訓院校都是十分有益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 信息技術雙語教師的培訓是有利于下一代、有利于和田地區發展的培訓, 信息技術既是各類工作都有所應用的基礎學科, 又是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風向標。提高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的教學質量, 就是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專業技能和素養。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者, 應該多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尤其是結合地方實際、有針對性的途徑, 筆者所述是根據實際工作和切身教學經歷, 相信以后也會在工作中積極探索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技術專業雙語培訓教學質量的途徑。

參考文獻

數控技術雙語教學范文第3篇

一些機械專業畢業的學生反饋, 在工作中, 他們能看懂資料, 但不能和外企的技術人員流暢的交流。主要原因有2 個:一方面無論是大學英語教學還是雙語教學, 注重對學生 “聽” “讀” “寫”的培養, 而 “說”的訓練機會很少, 這是造成學生不能用英語交流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 學生們雖然學習了有關常用機構的基本理論, 但是卻不能掌握它們在具體機械產品中的實際應用特點, 不知道如何進行創新。而社會需要的人才, 不僅能交流, 還要有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 “機械原理”雙語教學開放實驗室對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專業問題進行了嘗試,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開放實驗室實施方案

由于學生外語水平和外語接受理解能力不同, 開放實驗室采用學生自愿報名的形式, 將報名的學生每5 個分成一組。實驗內容包括:一是選取 “機械原理”實驗大綱中的幾個典型機械機構驗證性實驗, 在講完某種常用機構的工作原理后, 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 找到利用這種機構的機器或利用網絡資源查到使用此種機構的實例。學生分組討論, 每位同學在指定的時間內用英語表述出它的工作原理、工作特點等, 促使學生用外語來思考并陳述問題, 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口語表達能力。二是在學完 “機械原理”課程中所有的常用機構后, 老師提出設計任務, 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傳動方案;老師、學生根據生活中使用的機器遇到的問題, 提出設計任務, 讓學生提出一些解決方案等。設計任務的提出和實驗報告的完成, 完全用英語進行表述, 既能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翻譯和寫作能力, 同時通過學生對外語資料的參考研討, 還能提升其專業知識的創新能力。學生先在組內討論, 然后每組學生中選出最好的同學, 提出自己的方案, 在全體學生范圍內討論。

方案實施過程中, 發現在雙語教學中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 如老師講的他能聽懂, 但卻無法用英語正確表達他的想法;學生的實驗報告中, 存在許多的語法錯誤等。這些問題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是發現不了的。所以除了課堂教學外, 課堂外的強化訓練是雙語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當然不同的專業, 強化訓練的方式不盡相同, 這需要不斷探索適合本專業的強化訓練方法, 以不斷提高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

2 開放實驗室效果

課堂教學中, 學生要把精力集中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 對學生的聽力有很高的要求, 而其他方面特別是 “說”的要求不高。學生沒有用英語表達專業知識的練習機會。通過開放實驗室的訓練, 學生從最初的局促不安羞于張口, 到后來的踴躍參加, 積極發言;從介紹實際中存在的機械, 到對機械的機構提出自己的觀點創新。實驗完成后, 學生可以得到以下3 個方面的鍛煉:一是在實驗全程, 學生用英語交流, 提高了他們專業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二是由于雙語教學的新穎性, 使學生牢固掌握常用機構的基本特點, 并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設計機械傳動方案和解決技術創新課題;三是提高了學生對外文文獻的查詢查新能力。

3 開放實驗室總結

雙語教學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用英語學習專業知識的機會, 開放實驗室則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用英語思考、表達專業知識的平臺。通過訓練, 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 特別是 “寫”和“說”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 學生在專業知識和語言的結合上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

雙語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堂教學, 局限于學生聽懂掌握幾個專業詞匯, 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用英語來思考專業方面的問題。這種課堂教學和課外強化訓練相結合的雙語教學模式更有利于英語與專業的結合。通過本開放實驗的訓練, 使機械專業學生不僅英語有了提高, 而且能夠將書本上的機械理論知識活學活用, 既牢固掌握了基本理論, 又訓練學生獨自去發現機械設計開發中的創新點, 通過獨立思考和研究去解決技術創新課題,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技術型外語人才。

4 結束語

要想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 培養更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就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課堂以外的訓練, 不同的學科, 所開設的強化訓練項目有所不同, 強化訓練要適合本學科的特點。雙語教學強化訓練受學時和學生英語水平的限制, 這也說明了雙語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 從學生前期的英語教學到后期的專業訓練, 從學時安排到教學實施, 每個環節對雙語教學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康青.雙語教學實踐與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 2009 (2) :63-65.

[2]李晶.雙語教學研究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 2009 (136) :110-111.

[3]鄔金濤, 邵丹.高校雙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6) :23-25.

數控技術雙語教學范文第4篇

信息技術專業課開展雙語教學的意義

2004年6月, 周濟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高等職業學校的任務是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必須明確高職培養的人才就是應用型白領、高級藍領, 或者叫‘銀領’人才, 是高技能專門人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就業市場的變化對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教育實施雙語教學, 可以改變我國職業能力的培養模式, 有利于培養具有較高外語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為培養可以適應國際化需要的人才服務。

在信息技術領域, 英語是通用語言, 因此, 許多國家的大學尤其是知名大學均開設了用全英語教學的課程和專業, 以培養在信息技術領域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尖端人才。教育部明確提出高校在信息技術等專業領域要先行一步開展雙語教學, 就是為了順應信息技術全球化發展的需要, 通過雙語教學推動信息技術領域各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與國際接軌, 使學生畢業后能夠以英語為工具, 積極參與信息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跟蹤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 有效地開發我國這個世界上潛力最大的信息產業市場, 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采用雙語教學, 可以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增強其外語實際應用能力, 提高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的信心與勇氣。一方面, 可以在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中提供國際化的語言 (目前主要是英語) 學習環境, 使學生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國際通用的語言, 并以此為媒體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國際上最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成果;另一方面, 教師通過雙語教學, 可使課程的內容和知識體系國際化, 并可在教學中進一步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信息技術專業課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

應該明確, 雙語教學不是外語教學, 而是學科教學。雙語教學的具體做法是用外語作為教學媒介進行學科教學, 融學科教學與外語教學于一體, 為外語教學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 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雙語教學絕不僅僅是指學生聽教師用外語上課, 而是強調師生之間用外語進行課堂學習的交流與互動, 重要的不是英語教學的模式, 而是用英語授課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專業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的目的是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 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為學生以后檢索、閱讀科技文獻資料, 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打下基礎。所以, 讓學生掌握課程的專業知識是開展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基本目標, 其次才是學生閱讀英文專業資料和英文交流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實施的開始, 就應向學生講明該課程的學習重點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 要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英語水平, 以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陷入誤區, 忽視了專業知識的學習。

信息技術專業課開展雙語教學的模式

首先, 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關于雙語教學的模式已經有很多討論, 王旭東先生在《關于“雙語教學”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語言教學 (主要是英語教學) 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主要有學校完全使用一種非學生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 這種模式稱為沉浸型教學模式;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母語教學, 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 有的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 這種模式稱為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 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 這種模式稱為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完全使用英語授課, 教師力圖用簡單淺顯的語言進行教學, 旨在使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英語, 同時也學習和掌握其他學科知識, 這種模式稱為英語沉浸模式。此外, 還有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模式;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兩種語言并存雙語教學或雙重沉浸、雙重語言模式等等。職業院校信息技術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可以采取上述的任何一種方式, 但不應局限于一種模式, 只要能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學習重點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 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英語水平”即可, 至于采取什么樣的模式進行教學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其次, 要開展漸進式教學與多媒體教學。雙語教學應循序漸進, 不可一蹴而就。在教材的選擇上, 可以選國外名校使用的原版教材, 也可以選國內編的雙語教材, 但一定要符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的教材既要符合專業教學要求, 又要淺顯易懂, 這樣, 學生學習才會有興趣, 才會接受雙語教學。同時, 也要選擇與外語教材內容相近的中文教材 (最好是外文教學的中譯本) 作為參考書, 以方便學生學習時進行參考。對教材的講解也應有所側重, 應對主要的及重要的內容分知識點、分單元進行講解, 像講座一樣, 并應在講解過程中與學生多交流、多互動, 進而消除學生的學習恐懼感, 提高其學習興趣。對于上課時所用的語言, 開始時可以用漢語進行, 板書或課件用外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教師與學生外語水平的不斷提高, 再嘗試用外語進行課堂教學, 以形成較好的語言環境。對于教材中出現的專業術語, 教師也不應過多地進行中文翻譯, 要讓學生慢慢學習用外語進行思維, 逐步提高其心理接受程度。語言學習的一般步驟是聽、說、讀、寫, 為了符合教學的一般規律, 更好地進行雙語教學, 在進行教學時要盡量運用多媒體, 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全方位創建外語語言環境, 豐富學習內容。為了解決部分教師外語語音不是很準確的問題, 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相關外語視頻 (比如網絡課程中可以選用思科網絡學院的部分視頻) ;對于課堂問題及作業, 也要鼓勵學生用外語回答, 以提升其外語表達能力。知識的學習還需要不斷地復習與鞏固, 才能學得扎實, 通過創建雙語教學課程網站, 打造雙語教學立體化教材, 可以使學生在有網絡的地方隨時接受學習或自主學習, 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推進雙語教學是高等學校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舉措。通過雙語教學可使學生英語“浸泡”的時間增加, 使英語真正成為語言交流的工具, 實現在使用中學習, 強化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我們相信, 通過雙語教學, 一定能培養出合格的國際型人才, 并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參考文獻

[1]周濟.統一思想狠抓落實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 2004, (6) :3-9.

[2]張一嬋.高等職業院校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 6 (2) :90-93.

[3]李春茂, 王國惠.結合比較教育探索適合國情的雙語教學之路[C].蘇州:2006年高等學校雙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6-31.

[4]董立菊, 周昕.對《計算機網絡》課程雙語教學的探討[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4, (1) :81-82.

數控技術雙語教學范文第5篇

“軟件工程”雙語教學系統設計的主要意圖是建立完整的軟件工程雙語課的網絡教學平臺,幫助教師更好地教,促進學生更好地學,建立完整的網上教學和交流環境,充分利用該課的多種教學資源,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本文以Web模式下“軟件工程”雙語教學系統為背景,闡述了該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開發的部分相關技術。

2 關鍵技術

2.1 多層體系結構

系統體系結構采用典型的四層B/S結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2.2 在ASP.NET中實現多層模式

在ASP.NET中,利用代碼隱藏技術實現頁面代碼與控制代碼的分離。頁面代碼對應于視圖層,后臺控制代碼對應于控制層。由于各層代碼分離,降低了耦合度,還減少了代碼的冗余。其實現形式如表1所示。

2.3 運用ASP.NET操作數據

在ASP.NET的結構中,IIS為Windows操作系統的一個組件,所有Web客戶端和ASP.NET應用程序之間的聯系通過I-IS來進行。ASP.NET應用程序是建立在.NET框架技術的基礎上的,在這些應用程序中可以充分利用由.NET框架技術提供的各種特性,體現.NET框架技術對RAD和OOP技術的支持,實現減少編程工作量和快速開發的目標。

3“軟件工程”雙語教學系統的設計

軟件工程雙語教學系統的設計既要符合學科領域教育教學規律,又要符合現代網絡教學信息處理技術的要求;既要方便老師課前課后的配套工作,又要滿足學生獲取多方信息及信息反饋的要求。

3.1 主要功能

基于Web的“軟件工程”雙語教學系統,主要含有:教學支持與交互、教學資源、系統管理這三大部分,每部分又包括各自的功能模塊,各功能模塊的設置如圖2所示。

3.2 開發及運行環境

操作系統及開發平臺: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I-IS5.0,Microsoft.NET。

數據庫管理系統:以SQL Server 2000為后臺數據庫,通過ADO.NET訪問。

開發工具及語言:以Visual C#.NET作為主要開發語言。

Web開發平臺:ASP.NET。

運行平臺:Windows客戶端+Web Brower瀏覽器。

4 數據庫設計及數據訪問

對軟件工程雙語教學系統中數據庫的設計,要考慮到數據的唯一性、非空性、域值、主鍵、外鍵等,還要盡可能消除數據的冗余。本系統使用SQL Server 2000做為數據庫支持。

4.1 數據庫表的設計

(1)Admin:管理員信息表,字段屬性如表2所示,字段不允許為空。

(2)Courseware:課件信息表,字段屬性如表3所示。

(3)Forum:帖子具體信息表,字段屬性如表4所示。

(4)Files:普通資源信息表,字段屬性如表5所示。

(5)Cnews:課程信息表,字段屬性如表6所示,字段不允許為空。

(6)Reguser:用戶信息表(學生、教師),字段屬性如表7所示。

(7)Testquestion:試題信息表,字段屬性如表8所示。表5 Files表字段屬性

(8)Video:視頻信息表,字段屬性如表9所示,字段不允許為空。

3.2數據庫部分E-R圖

用戶訪問數據對應的E-R圖,如圖3所示。

4.2 數據訪問的程序設計

數據訪問需要兩個層次的程序設計,一個是數據庫存儲過程的設計,另一個是應用程序中數據連接的設計。存儲過程是數據庫對象,用T-SQL語言編寫的程序;應用程序中數據連接的設計,因業務層應用程序通過ADO.NET的對象從數據庫中提取數據,放入DataSet對象中,供該層應用程序服務使用,故數據庫連接接口由SQLBASE類實現,其核心代碼如下:

(1)數據庫連接語句獲取

(2)執行SQL語句填充DataSet

(3)執行SQL填充SQL DataReader

(4)執行無返回數據表的SQL語句

(5)執行帶參數的無返回數據的存儲過程

5 系統界面

“軟件工程”雙語教學系統目前已經實現,用戶可以通過特點和企業內訓基本相似,不再贅述。

由于學校教師比企業培訓師更了解學生,因此本項目首次引入學校教師全程參與,學生和教師同時受訓,培訓的后期則由教師主導,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這樣企業降低了培訓成本,也讓教師了解了新技術,學生則獲得實習和就業的機會,創造了一種多贏的結局。

綜上所述,企業在校內設立培訓基地模式是對企業平臺引入學校的嘗試,吸收了前述企業內訓模式的優點,又利用了學校的優勢。

4聯合辦學模式的特點

此類模式的崗位目標鮮明,但具體方式較靈活,目前還在快速發展中,就本人參與的而言,有的是在校內設點,雙方派員培訓;有的先在校內基地培訓,后期在企業內部培訓;有的培訓合格的頒發勞動部門的就業上崗證書;有的直接將研發基地或生產基地設在校內。這樣,企業降低了培訓甚至生產和研發的成本,推廣了新技術,部分學生解決了就業,又極大鍛煉教師的能力,相較前面的模式給各方帶來的益處更大。

5 企業平臺引入學校教育體系的必要性

學校教育是系統的、全面的,其目標是培養某一領域的應用技術人才,使學生畢業之后應能勝任該領域各個崗位的工作,因此學校教育必須有一定的廣度。而企業培訓就是崗前培訓,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培訓時間短,工作強度高,培訓內容強調的是深度。企業平臺的教育資源有如下優勢:

(1)企業擁有豐富的人才優勢,企業培訓師工作經驗豐富,操作技能強,其教授的內容更貼近崗位的實際需求。

(2)企業派出的培訓師不僅僅是教師,也是上司;學生不僅僅是在學習,也是在工作。這會令學生有很強的危機感和學習主動性。

(3)企業方的考核以實際上崗實習時該生能否勝任工作為準,考核的是實際能力,而學校教育的考核僅僅是該課程結束時總評成績能不能及格。

由此,學校教育體系中納入企業平臺后,能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盡快使學生適應畢業后的工作崗位,使畢業后的學生既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企業工作能力,能立即勝任企業工作,這為就業增加了砝碼。

6 結語

今天的IT企業對于員工的要求很高,既要懂原理,又要能熟練操作,同時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

依托學校資源,引入企業平臺,校企密切結合,能極大地融合校企雙方的優勢,是培養合格IT人才的極佳模式,也是高職類學校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馬朝暉譯.ASP.NET技術內幕[M].北京:機械出版社,2002.8.

[2]王華杰.精通C#數據庫編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0.

[3]張固,汪曉平.ASP網絡應用系統典型模塊開發實例解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7.

上一篇:機械數控技術下一篇:企業數控技術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