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旅游發展論文范文

2023-03-02

旅游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會展旅游是我國旅游業新的增長點,是一種新穎、時尚的旅游方式和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旅游產品。根據會展旅游的概念和國內發展現狀,對中小城市發展會展旅游的優勢和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即加強區域合作,完善行業管理體制,加強宣傳促銷,重視人才培養,確定發展目標等,以期為會展旅游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旅游產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中小城市會展旅游策略

一、中小城市會展旅游概述

(一)中小城市的概念

按照我國目前的城市發展理論,城市從規模體系上總體分為五個類別,也就是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巨型城市。由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高峰論壇組委會、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出版的2010年《中小城市綠皮書》對劃分界定大中小城市提出了新標準。中小城市綠皮書指出,中小城市是我國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在我國建制市中,中小城市占建制市總數的8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城市發展迅猛,數量增長速度快于大城市。為此,綠皮書依據中國城市人口規?,F狀,提出的全新劃分標準為:市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50萬—100萬的為中等城市,100萬—300萬的為大城市,300萬—1000萬的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為巨大型城市。其中,中小城市數目已達2160個,56%的地級以上城市為中小城市。

(二)會展旅游的含義

目前學術界對于會展旅游的內涵尚且沒有一個讓各方均滿意和認可的結論,總體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從產業的角度進行闡釋的,認為開展會展活動主要是各個城市的旅游行業的組成部分,各種形式的會展活動包括會議、展覽等等都被視為是旅游產業的必然組成部分。[1]另有學者認為,國際上通行的所謂的會展旅游包括獎勵旅游、會議旅游和展覽旅游三部分,三部分的實質都是通過會展招攬游客刺激當地的旅游業,增長當地的旅游經濟,實現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二是認為旅游業涉及會展活動的行為就是會展旅游,即國際上認為的會展旅游即MICE,應該涵蓋諸多會展活動,包括文化展覽、體育賽事活動、科學技術展覽、貿易博覽活動等等。

綜合以上學者對會展旅游的界定,可以看出會展旅游具有以下內涵:

1新穎性。會展旅游并不是傳統旅游行業,而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之間的經濟交流不斷增多,不同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逐漸加深的結果。

2異地流動性。會展旅游的服務對象很少是本地居民,本地居民參與會展旅游的人數較少,而更多的是異地旅游人口的流動性,因此在旅游服務的理念上需要從傳統旅游業向會展旅游業進行相應的轉變。

3相互性。會展活動與旅游活動是緊密聯系、相互滲透的,但絕不是簡單的等同或包容關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于會展旅游的內含和定義應該形成以下共識,即會展旅游是涵蓋廣泛的、具有以某種主題為特色的專門性的旅游產品,會議展覽是該項旅游的主要吸引游客的特色,會展旅游是借助會議展覽這一機遇作為契機來吸引各地的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進行業務談判、交流溝通以及前往旅游景點游覽參觀,同時拉動由此產生的飲食行業、住宿行業、交通行業、購物行業和娛樂行業等共同增長,以促進會展舉辦城市的綜合發展,從而促進該城市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會展旅游的特點及其規律

綜上所述,本文從狹義的角度,將會展旅游的產業特點和規律可以歸納為四點:

1會展旅游是旅游業必然出現的新的旅游活動方式。會展旅游的特有特點就是其將傳統旅游行業和商業貿易活動聯系了起來,使之有了聯系性。

2會展旅游并不是單純的會展業和旅游業的結合,而是會展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與已經發展到相當水平的旅游業在尋求更高突破點的過程中進行結合的產物。

3會展活動往往具有時間的特定性,地點的特定性和主體的單一性和鮮明性等特征,且會展作為市場營銷的一部分,其目標客戶也具有明確性。

二、中小城市發展會展旅游的SWOT分析

目前我國會展旅游發展較好的仍然是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線大城市,中小城市相對來說優勢較少,劣勢較多,因此,需要分析我國中小城市發展會展旅游的優劣勢。

(一)優勢(Strength)分析

1產業優勢

自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工業化和產業化均得到了發展,我國中小城市在這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它們在借助國內良好政策的同時,積極引入資金和先進科技,抓住發展機遇,在探索本地經濟發展的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走出了極具特色的產業和優勢性產業,在相關領域內取得了在國內領先的成績,有的甚至吸引了很多國外商業機構的注目。

2旅游資源和環境優勢

目前,我國很多中小城市已經利用自身獨特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良好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積極發展會展經濟,帶動本地的旅游業的發展,以此刺激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以山東省會濟南市為例,目前濟南市最為主要的旅游景點有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等為代表的大大小小七十二眼泉水,另外在市郊還有諸如四門塔、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齊煙九點、靈巖寺、百脈泉、九如山、紅葉谷森林公園、跑馬嶺自然風景區、金象山滑雪場等等。除此之外,濟南市投入巨資打造山東乃至全國范圍內的會展中心,濟南還在為會展旅游打造相關的配套旅游設施,著力打造完備的集會展商貿、城市觀光休閑、娛樂休假、消費旅游等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會展旅游產業。

(二)劣勢(Weakness)分析

1中小城市會展基礎建設落后,影響會展旅游的發展

整體上看,中小城市的基礎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與會展旅游業發展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4]目前中小城市的旅游科技尚不成熟,處在初始階段,還沒有起到推動會展旅游發展的應有作用。

2中小城市距離會展旅游輻射區較遠,影響會展旅游的發展

中小城市發展會展旅游還存在以下的劣勢: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的城市,很難享受到一線大型城市會展旅游帶來的輻射作用。同時這些中小城市擁有的行政資源處于明顯的劣勢,不具備經濟協作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三)機會(Opportunity)分析

正是因為發展會展旅游及其附屬機構和設施,可以改善城市環境,完善城市通訊設施的改建和擴建,更可以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縮短中小城市與我國發達地區城市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目前已引起各中小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各中小城市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會展旅游業的發展。隨著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西部五大成熟會展旅游經濟帶向邊緣擴大趨勢的加強,許多大城市的會展公司正逐漸重視周邊中小城市會展市場的開發,中小城市可抓住轉移的機遇,借勢發展。

(四)威脅(Threat)分析

目前我國中小城市會展旅游的威脅主要來自國內和國外的大型成熟會展旅游城市的競爭。

1國外會展公司給我國會展旅游帶來沖擊

在我國目前的會展行業市場中,已經涌入了很多的國外大型的展覽公司。因此在我國會展旅游產業日益國際化的今天,如何使我國中小城市順利挑戰國際成熟的城市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2成熟的會展城市旅游給中小城市會展旅游帶來沖擊

源于國內成熟會展城市會展競爭的壓力,各大旅游城市為開展會展旅游活動,競爭十分激烈。作為我國五大會展中心的北京、上海、廣州、大連和成都,無論在展館水平、辦展質量,還是知名度上都要遠遠高于一般的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還會受到來自周邊鄰近的比較成熟的會展城市的種種沖擊,必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三、根據SWOT分析,對會展旅游的策略

(一)大力發展城市基礎硬件設施

針對會展旅游活動的需要,改進和提高城市軟硬件設施功能,營造城市會展旅游支持系統,這是提高會展旅游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中小城市需要綜合全局,適時的發展賓館酒店行業,使城市的接待容納能力適度地滿足會展旅游業的需求。

(二)充分開發中小城市的旅游特色

中小城市發展旅游業要與其他一線旅游城市競爭必須要在特色上下功夫。把特色旅游資源培育轉化為特色旅游景點,是中小城市發展旅游業的重點。

(三)極力培養中小城市會展旅游業的軟件人才

因此應當通過當地的高等院校的旅游院系、會展旅游行業的領軍企業、相關的政府主管部門聯合進行投入,大力培養會展旅游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形成人才涌現機制。對于工作業績突出者,還可邀請他們到其他企業傳授經驗,從而提高廣大中小城市會展旅游業的策劃、服務、管理和現場操作水平,共同提升整體素質。[7]

(四)全力加大中小城市會展旅游宣傳力度

對于我國的中小城市而言,為了讓本地的會展旅游能夠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必須加大投入進行宣傳,積極投入到會展旅游的競爭中去。

(五)創新特色會展旅游產品

我國廣大中小城市要打造特色旅游資源,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增強城市吸引力,依托旅游、文化、生態、物產四大優勢資源,加快旅游城市、文化城市、生態城市的建設步伐。中小城市必須在朝著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態大市的三大目標邁進的同時,在此基礎上,用創新思維開發富有特色的會展旅游產品,在會展旅游建設方面爭取顯著成效。

(六)正確定位政府管理

會展旅游要想形成市場經濟下的產業,就應摒棄靠拼政府主辦層次、靠拼使用行政資源多少來謀求項目發展的“推手”,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推動產業的發展。因此,政府應明確自身的責任、主導的層次和參與的程度,最終發展到像新加坡政府那樣在會展旅游經濟中的作用主要體現為服務,以此推動會展旅游向獨立產業的發展。

(七)以產業為依托實施比較優勢戰略

我國許多中小城市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建立和發展了本地的特色和優勢產業,這些產業在區域內和國內占據著領先地位,有的在國際上已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如東莞、義烏等城市會展經濟的發展就基本是以產業為依托的。

(八)會展、旅游有機結合

作為會展旅游形式的基礎,會展業和旅游業之間有著一種天然耦合的關系,旅游業是會展業的條件相關產業,會展業是旅游業的動力相關產業。沒有會展就沒有會展旅游,沒有旅游業也無法更好地開展會展活動,只有二者充分的互動、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形成會展旅游這一新的旅游形式。因此,管理部門應盡快建立會展業與旅游業合作機制,使兩者僅早、盡快有機配合、協調發展。

(九)加強區域合作

我國目前已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西部”五個會展旅游經濟產業帶,中小城市在有效地借用區域內會展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交通優勢等促進本地會展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中小城市之間的合作,建立城市間會展合作組織,根據各自的產業特色找準各自的定位,避免重復辦展,惡性競爭,造成資源和市場的浪費。

四、結語

我國會展旅游業的起步較晚,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總量還比較小,但發展很快。十二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小城市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從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認識會展旅游的重要性。結合自身特點,充分發揮資源、區位、產業、政策等優勢,優化會展業與旅游業之間的關系,把會展旅游培育成一個綜合發展的產業,會展旅游就能真正成為“城市的面包”、“經濟的推助器”。

參考文獻:

[1]周春發蘇州會展旅游開發的初步研究[J]旅游學刊2001,(5)

[2]陳學春,葉婭麗我國會展旅游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4,(4)

[3]卞顯紅,黃震方關于發展會展旅游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01,(4)

[4]王春雷國內會展旅游研究述評[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4,(4)

[5]鄭凌燕寧波會展旅游的SWOT分析[J]三江論壇2007,(11)

[6]楊佩群汕頭市會展旅游SWOT分析與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2)

[7]陳民利義烏會展經濟發展的SWOT分析與對策[J]江蘇商論2006,(9)

[8]董莉濟南搶來倆“國字號”展會[N]濟南時報,2012-10-13

[9]徐爾淺談會展旅游的開發與發展[J]管理與財富2009,(3)

[10]梁燕,胡興報中小城市會展旅游發展初探[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25(7)

[11]張清河會展旅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

旅游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美食旅游是以地區美食為基礎,以審美和享受為最終目標的高層次旅游行為。本文基于海南省旅游業發展的優勢,簡要概括海南省美食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發展建議,希望為海南美食旅游發展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美食旅游;品牌效應;生態產品

引言:據數據表示,2019年海南省旅游業占我國旅游人氣排名前五,接待國內外游客7627.3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50.16億元,11月海南國際旅游美食博覽會成功舉辦,會上對海南美食旅游業進行深入探討,深入海南美食文化的交流與分享,促進海南美食旅游的發展。

一、海南省美食旅游發展資源優勢分析

海南是我國著名的旅游資源大省,四面環海,海域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公里素有生態大省之稱,海南的飲食文化依靠海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得以發展。

海南省海鮮和野菜一年四季皆可開發應用,熱帶作物和水果及其豐富且種類繁多四季飄香;森林覆蓋率達51.5%,有著極高的觀賞價值;獨特的茶文化和藥業種植對海南美食旅游有著積極的輔助作用。海南民族節日種類眾多,如苗族三月三、府城換花節等,由于民族間的差異性,其民族傳統美食也有獨特性,對海南美食旅游的發展提供動力;海南地區以旅游業為主要產業交通極為發達,開通了國際、國內定期航線156條和多條包機航線,與鐵路、高速公路、水運形成了巨大的運輸網絡,為海南旅游發展提供便捷。

二、海南省美食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美食旅游規劃局限于美食方面

旅游由“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基本要素組成,其中美食旅游并不單純指“食”這一要素。美食旅游是基于“食”這一基本要素對其他五個要素進行體驗交流的旅游行為,海南目前的美食旅游單純依靠游客對美食的食用,并未上升到對烹飪文化的學習交流上,與美食旅游理念相悖,對海南旅游文化輸出和長久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二)“鄉村旅游”項目規劃混亂

海南民族多元化較強,美食在鄉村旅游項目被廣泛應用,這為海南美食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新途徑。然而海南鄉村旅游的規劃十分混亂,經營者未根據海南特有鄉村文化出發,追求其他地區的鄉村旅游模式,在海南地區大興土木,破壞了海南鄉村原有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民族文化,對美食旅游的發展及其不利。

(三)美食旅游項目缺乏品牌意識

海南特色美食豐富多樣,但并未形成綠色美食品牌,區域內餐飲企業經營內容、經營模式趨同,忽視了海南地域特色文化的注入。對追求美食旅游的游客而言,并未達到其對飲食文化交流和欣賞的目標,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對海南美食旅游口碑造成不良影響[1]。

三、關于海南省美食旅游發展的建議

(一)旅游六要素互動開發模式

政府相關部門和旅游企業應正確理解美食旅游的理念,統一協調海南美食旅游發展優勢,使海南美食旅游緊扣“生態旅游、文明旅游、健康旅游、文化旅游”主題。海南野菜資源豐富,人們常見的野菜品類諸如馬齒莧、車前草、蒲公英等均被廣泛開發利用,因此相關企業可推出海南生態旅游特色食品,從而有效吸引游客。

海南美食旅游的發展可借助海南特色性美食豐富這一優勢完善海南特色菜系。相關產業應深度挖掘海南原有菜品特色,將菜品做細做精。傳統海南菜與粵菜的烹飪特點及其相似,因此相關企業應大力研究海南菜品的選材、烹飪手法等,加強菜系藝術感和菜品文化的融合,在味覺和視覺上滿足游客文化和審美的需求。

(二)綜合資源合理規劃“鄉村旅游”

海南“鄉村旅游”項目應綜合其資源優勢統籌規劃,應深入海南鄉村特色、民族文化打造出海南特色鄉村旅游項目,利用民族節日和民族美食,為鄉村旅游提供文化基礎,比如黎苗族作為海南島最早的民族,多居于五指山地區,以瓊州海峽作為天然屏障,傳統美食保存較為完整,可基于黎苗族的特色古韻做鄉村旅游建設,同時為海南美食旅游提供重要發展途徑。

(三)打造綠色旅游品牌,提升服務質量

相關企業應樹立品牌意識,利用海南“生態大省”的獨特優勢,積極打造綠色餐飲品牌,形成品牌示范效應,并積極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吸引國內外美食大咖前來交流品鑒達到品牌宣傳的目的。另外積極利用政府媒體和社會媒體提升大眾宣傳力度,全方位展示海南美食旅游的特色和文化氛圍[2]。

結論:綜上所述,美食旅游發展對海南旅游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相關企業應強化規劃力度、改善服務質量、改變宣傳方式并變粗放管理為科學管理,積極利用政府扶持政策,加強人才培養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胡雨凱.精品化建設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社區參與優化研究[J].現代商業,2019(34):86-88.

[2]   李一君,雷石標.海南旅游業危機管理理念和能力建設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10):89-90.

旅游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廣西入境旅游發展迅速,但區內各城市的入境旅游發展卻參差不齊,入境旅游的空間非均衡性明顯。本文選取2003—2011年廣西各地市入境旅游外匯收入,引入標準差、相對發展率和波士頓矩陣等分析方法,對廣西入境旅游發展的空間非均衡性進行分析。同時,對各地市入境旅游形成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最后,提出區域均衡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廣西;入境旅游;非均衡

1引言

近年來,廣西的入境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據統計,2003年至2011年,廣西入境旅游者人數從64.53萬人次上升到302.79萬人次,年平均增長21.32%,旅游外匯收入從1.64億美元上升到10.52億美元,年平均增長31.39%。但是,由于旅游資源條件、旅游設施基礎、區位交通條件、經濟實力等方面的差異,廣西的入境旅游發展也表現出明顯的空間非均衡性,區內各城市之間的發展差異巨大。在廣西全面加快旅游業發展和加大國際化程度的大背景下,入境旅游的非均衡繼續存在或趨勢進一步加大顯然會影響到旅游強省的建設,因此,研究這種非均衡性將有助于縮小地區之間的旅游規模差異,優化旅游資源和生產要素的空間布局,促進廣西旅游經濟的協調發展。

目前學術界對入境旅游發展非均衡性研究十分關注,主要以研究中國入境旅游區域發展差異為主,各省域內入境旅游發展研究集中在近幾年,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標準差、變異系數、GINI系數、泰爾指數、地理集中指數等。他們分別從不同的空間尺度,研究探討了入境旅游發展差異性并獲得相應的啟示,其研究成果為本文對廣西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的深入探討奠定了基礎??紤]到旅游外匯收入統計口徑較為一致,便于各地之間的比較,本文以旅游外匯收入為研究分析的數據,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對廣西14個城市入境旅游發展與變化進行分析研究,并通過對影響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發展因素的探討,提出廣西入境旅游發展均衡化的對策和思路。

2入境旅游發展的空間非均衡性分析

2.1入境旅游的絕對差異逐年擴大

標準差是衡量區域旅游規模差異的重要指標。本文引用標準差來分析廣西14個城市旅游外匯收入之間的絕對差異。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S為標準差,n為地區城市的個數,xi為i城市的入境旅游收入,〖AKx-〗為廣西各市的平均入境旅游收入。根據廣西旅游年鑒及廣西旅游便覽的數據,整理計算出廣西2003年—2011年14個城市標準差的變動情況(圖1)。

從圖1中可以得知,廣西14個地市旅游外匯收入絕對差異呈直線上升趨勢。2003年各地市的標準差為2842.32萬美元,2011年為15816.57萬美元,9年增加了4.56倍。其中2008年和2009年由于受到雪災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升速度比較平緩,其他年份的上升速度較快。2011年,入境旅游外匯收入最高的桂林市(61762.33萬美元)是旅游外匯收入最低的來賓市(482.33萬美元)的128倍。廣西各市的入境旅游發展水平的絕對差異在逐年擴大。

2.2桂林入境旅游發展一枝獨秀

相對發展率是指某一時期內各地市旅游外匯收入的變化與同期全省平均旅游外匯收入變化的比值,反映的是各地區入境旅游相對發展速度的空間差異。計算公式如下:

Nich=〖SX(〗(Y2i-Y1i)〖〗(Y2-Y1)〖SX)〗

其中Nich表示相對發展率,Y2i和Y1i表示第i個地區在時間2和時間1的旅游外匯收入,Y2和Y1表示廣西在時間2和時間1的旅游外匯收入的平均值。Nich>1說明該地區入境旅游增速大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增速,0

由表1知,2003—2007年旅游外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只有桂林和南寧兩個城市,其余12個地級市相對發展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崇左和賀州接近全省的平均水平,河池和來賓的發展速度最慢。2007—2011年,旅游外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增加到4個,即桂林、崇左、南寧和賀州,其余10個地級市相對發展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玉林在這段時間內出現了負增長。兩段時間內,桂林由于旅游資源、旅游產業基礎等優勢,相對發展率都遠遠高于其他城市分別達到8.58、7.39。2011年,桂林的入境旅游收入為61762.33萬美元,占整個廣西入境旅游收入的58.7%,是廣西入境旅游的一枝獨秀。

2.3入境旅游發展層次差異明顯

借鑒區域經濟學的經濟分區的劃分方法,根據廣西各地市旅游外匯收入與全省旅游外匯收入的比值,按150%、100%和50%把廣西14個地市劃分為旅游發達區(>150%)、次發達區(100%—150%)、欠發達區(50%—100%)和落后地區(<50%)4個類型。本文選擇2003、2007、2011年三個時期進行對比分析(表2)。

從總體上分析,2003年—2011年,落后地區逐漸向發達地區轉變,各地區相對全省平均值的比例差距在慢慢變小,但總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從各個城市分析,桂林一直是旅游發達地區,比值在800%—900%之間;南寧和崇左由旅游欠發達地區轉向旅游次發達地區,并且旅游外匯收入與全省平均水平的比值有擴大的趨勢;玉林由旅游欠發達地區降為落后地區,其他城市基本保持不變。

2.4入境旅游競爭力差異大

波士頓矩陣理論模型是由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1970年首創的一種規劃企業產品組合的方法,目前已廣泛的運用于各地區旅游市場的分析中。它主要依據兩個指標:一個是市場占有率α,用來衡量旅游業的競爭實力;一個是市場增長率β,用來衡量旅游業的發展潛力。同時以這兩個指標為坐標,構建一個四象限的網格圖,每個市場的市場競爭態Ω(α,β)對應二維坐標的一點,以α=a,β=b把市場競爭態劃分為四個區域,即明星、金牛、幼童和瘦狗。本文選取2007—2011年各地市的旅游外匯收入數據,以各地市的市場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為指標,對廣西各地市入境旅游發展的競爭態勢進行分析。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αi為市場占有率,βi為市場增長率,Xti為i地市t年的旅游外匯收入。計算出廣西各地市的旅游外匯收入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增長率,取a=7.14%,b=34.24%,得到波士頓矩陣圖(圖2)。

從總體上看,2007—2011年廣西入境旅游發展表現出明顯的非均衡性,金牛市場只有一個,明星市場缺失,幼童市場兩個,瘦狗市場數量眾多。

金牛市場。桂林為金牛市場。入境旅游發展成熟,接待量大并且穩定增長,市場占有率高達62.41%,應不斷挖掘潛力,適時開發新的產品,穩定發展,保持入境旅游發展的領先地位。

明星市場。在2007—2011年明星市場出現空白,這種狀況的出現非常不利于廣西入境旅游的發展,基于這種情況,一方面要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和相關政策引導積極培育有發展潛力的幼童市場,在提高其市場增長率的同時提高市場占有率,使其進入明星市場;另一方面引導金牛市場適時開發新的產品,保持較高市場占有率的同時提高市場增長率,使市場回到明星市場。

幼童市場。欽州和河池為幼童市場。入境旅游市場占有率比較低,但是市場增長率很高,發展潛力較大??梢圆捎眉哟笳{研力度和針對性的市場開發的方式,積極引導其向明星市場或金牛市場發展。

瘦狗市場。其他11個地市為瘦狗市場。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增長率都較低,應加快產品開發,推陳出新。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圖2可以看出,南寧和崇左處于瘦狗市場和金牛市場的邊界,應加大對其扶持力度,提高市場占有率,使之成為新的金牛市場。

3影響因素分析

3.1旅游資源差異

旅游資源是旅游發展的基礎和依托,一切旅游開發都是圍繞旅游資源展開的。一個地區旅游資源的等級和豐度,影響著該地區旅游發展的水平。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11年底,廣西2A級及以上景區154處,但是空間分布很不平衡。桂林居首位,擁有39處,其次是南寧,有21處,最少的梧州和貴港為4處。桂林旅游資源豐富,等級較高,因此入境旅游占絕對優勢,南寧旅游景點較多,入境旅游規模也較大。相比之下,貴港、梧州等地市屬于旅游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旅游資源數量少、級別較低,對游客缺乏吸引力,入境旅游規模小。

3.2區位交通因素

區位交通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旅游業的發展。區位影響著旅游目的地對游客的吸引力,交通影響著景區的可進入性。對于入境旅游來說,機場建設及國際航線的開通,邊境城市的跨國高速公路和鐵路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廣西不斷加大對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已經初步建立適應旅游業發展的交通網絡,但是各個地區的交通差異依然明顯。其中桂林已經擁有國際機場、發達的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成為國際旅游的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占全區入境旅游份額的一半以上;交通欠發達的城市則入境旅游發展較慢。

3.3旅游設施因素

旅游設施是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選取星級飯店和旅行社為指標分析旅游設施的影響(表3)。飯店是接待游客的主要場所,其服務質量、星級等級等是影響旅游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旅行社是旅游業經營活動不可缺失的基礎條件,尤其在入境旅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從表3可知,星級飯店最多的是南寧,其次是桂林,這與南寧和桂林接待入境旅游規?;疽恢?,但是在入境旅游市場占有率上,南寧遠不及桂林,這也反映出南寧的入境旅游發展空間很大,應積極引導擴大其在入境旅游中的份額。旅行社數最多的為桂林,占全區比重為29.51%。綜合這兩個指標可以得出,星級飯店和旅行社數較多的地區,入境旅游發展水平相對較高。

3.4經濟發展因素

地理聯系率研究了旅游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研究城市入境旅游外匯收入與GDP兩項指標之間的關系,若地理聯系率為1,說明旅游外匯收入與GDP完全吻合,呈現一致性;否則為0。計算公式為:

Gi=1-〖SX(〗1〖〗2〖SX)〗|yi-zi|

其中yi和zi分別為i城市的旅游外匯收入和GDP占全區的比重。選用2011年廣西各城市的旅游外匯收入和GDP數據,計算各市的地理聯系率(表4)??梢钥吹?,廣西各城市旅游外匯收入和GDP兩個指標的地理聯系率多在0.95以上,說明14個地級市旅游外匯收入和GDP有極高的吻合度,地區入境旅游發展水平與當地經濟發展聯系非常緊密,顯示出區域經濟水平對旅游發展的重要性。同時,桂林的地理聯系率低于其他城市,即旅游外匯收入與GDP兩項指標在地理分布上的差異相比其他城市更大,反映了城市經濟實力越強,入境旅游市場越成熟,入境旅游經濟收入所占比重越大。

4結論及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表明,廣西入境旅游發展迅速,但是入境旅游的空間非均衡性明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入境旅游的絕對差異呈逐年上升趨勢;桂林入境旅游一枝獨秀;廣西各城市入境旅游發展層次、競爭力差異大。廣西入境旅游的區域差異主要是受旅游資源、區位交通、旅游設施、當地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

廣西入境旅游發展非均衡性一時是不可能完全逆轉的,但是,隨著影響因素的根本變化,創造均衡化發展的條件,入境旅游將朝著均衡化的方向發展。對此,有以下幾點建議:堅持政府主導戰略,科學合理地規劃和開發旅游資源;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尤其是旅游交通;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及旅游接待水平;加快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知名度。

參考文獻

[1]陳秀瓊,黃福才.中國入境旅游的區域差異特征分析[J].地理學報,2006,61(12).

[2]宋鴻,陳曉玲.中國大陸入境旅游增長區域差異的再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8,17(1).

[3]萬緒才,吳芙蓉.中國入境旅游發展的省際差異及其影響因素[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33(12).

[4]姜海寧,陸玉麒,呂國慶.江蘇省入境旅游經濟的區域差異研究[J].旅游學刊,2009,24(1).

[5]于正松.河南省入境旅游區域非均衡性研究[J].江蘇商論2010,(1).

[6]高志峰,趙鵬宇.山西省入境旅游的區域差異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9).

[7]樊新生,李小建.河南省經濟空間結構演變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21(2).

旅游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旅游資源,由于地理條件和經濟條件有限,導致了這種資源沒有很好的開發利用起來,建立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發展模式,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強調開發過程中的保持一個緊密聯系的有機循環體系,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文化對象采用相應的旅游資源發展模式。

關鍵詞:旅游產業;文化;少數民族;發展模式

少數民族地區保留了很多有特色的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一些具有鮮明異質性的民族文化散發著強大的旅游吸引力,屬于品味相當高的文化旅游客體對象??墒怯械馁Y源受到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限制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出來,有的資源開發出來了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為民族文化帶來了負面影響,為了降低危害程度,必須堅持保護性開發,將可持續發展最為最大的目標,采用一系列具有保護性的開發與發展模式。本就重點討論這個問題。

一、少數民族地區依托民族文化開辟旅游資源應該遵的科學原則

(一)先保護后開發原則

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才具有了值得開發的旅游資源,只有保護了民族文化的原始性,才能保持旅游資源的強大生命力。保護民族文化有兩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個是保護民族文化本身,不讓民族文化在開發過程中遭受有形無形的破壞。第二個是保護民族文化的載體,也就是保護好當地的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讓當地文化具有可持續開發的后勁。

(二)保留原生態,探究新模式原則

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有很多獨特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品味高雅,藝術性很強,由此開發的民族文化旅游產品具有十分強大的吸引力,在旅游市場上具有不可比擬的競爭力。依托民族文化開發的旅游就是體驗民族文化的氛圍,體驗民族文化的內涵,保留民族文化的原生態是開發旅游資源的新型模式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三)合理選擇,科學開發原則

少數民族地區依托民族文化開發旅游資源,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具有開發價值,只有一部分優秀的、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才值得進行生層次的旅游開發,進而發展一些具有健康科學、吸引力強、品味高雅的民族文化旅游產品。建立特色精品旅游產品體系,發動周圍的社區居民參入旅游業,推廣本土文化,從中收益,追求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最大經濟利益。再反過來,用這些經濟利益推動旅游業發展。

二、對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資源采用科學的開發過程模式

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管理過程是一個保護性開發發展過程,是一個前后聯系緊密的有機循環體系。這里包含了四個環節:初步的旅游規劃;必要的旅游項目建設;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旅游經營管理;以及隨時隨地的旅游檢測。這四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對旅游資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保證了保護性開發旅游資源的科學性原則落到實處。比如理由檢測系統會隨時發現規劃的每個細節合理實用與否,經營管理是否細致周密,是否存在保護性問題等等??梢园l現有些不科學的不適用的地方,立刻調整過來。從而建立逐步完善的發展管理模式。

三、對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資源采用科學的管理發展模式

民族文化是每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創造出來的,保持了各自的民族特點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全部。根據它們的形態與特點,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物態類、技術類、制度類和精神類。針對不同類型的文化對象不斷開創有力的保護方法與高效的資源利用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一)物態類民族文化

物態類民族文化,將文化載體放入文物館里保存展覽,進行一定方式的歸類整理,例如生活生產用具,可以從物體的用途、使用的地區、背景原因等方法分類,展出相關資料,共游客觀看,發揮其旅游價值。對于民族村落、古建筑群等復合型民族文化遺產,應該采用整體保護,政府出臺保護政策,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好某一段歷史環境的整體性,保持一種濃郁的民族風情。同時,將這種建筑群開發成文化休閑觀光。民族風情旅游等旅游項目。

(二)技術類民族文化

技術類民族文化,如夜郎國的刀山,炎帝故里的原始草裙舞等文化,首先注重傳承保護,在保持原始性的基礎上,進行深度寬度挖掘,增加文化內涵,擴展技藝,形成系列。同時要重視培養文化繼承人,確保文化技術延續下來。這部分技術環節能夠開采出豐富的表演性旅游節目,吸引游客觀看和參與互動,提高了旅游業的觀賞價值與體驗價值。此外,由節目衍生出旅游紀念品,既能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技藝,又能增加旅游經濟效益,也推動了民族文化的挖掘與發展工作。

(三)制度類民族文化與精神類民族文化

制度類民族文化與精神類民族文化,包含了部落生活管理制度、原始口頭文學、文字、民間藝術等。首先將這些文化聯系有關歷史書籍記載內容,進一步挖掘內涵,整理成完整的系列,開發成具有民族特色與時代特點相結合的旅游產品,比如精美的書籍、畫冊、工藝品、MTV等,供游客購買。還有一些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俗活動等藝術資源,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藝術性,能夠極大地提高游客的審美情趣,調動游客的參與互動意識。應該在保護基礎上,做深一層的挖掘整理,開發成富有地方特色又不失觀賞價值的民族舞蹈音樂旅游產品。防止開發的庸俗化與商品化。

參考文獻:

[1][法]喬治·亨利·里維埃.生態博物館———一個進化的定義[J].中國博物館,1986,(2).

[2]蘇東海.關于生態博物館的思考[J].中國博物館,1995,(2).

[3]周文中,鄧啟耀.民族文化的自我傳習、保護與發展[J].思想戰線,1999,(1).

[4]段超.對西部大開發中民族文化資源和文化生態保護問題的再思考[J].民族問題研究,2002,(1).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

旅游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從產業鏈的視角分析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的內涵,概括京津冀體育旅游的現狀,從全產業鏈發展的空間鏈、產業鏈和供需鏈3個方面構建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路徑:政策協同——京津冀體育旅游規劃和服務質量標準的出臺;資源統籌——人、財、物統籌配置;市場對接——產業協同、供需對接。提出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措施:京津冀3地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深度協調,制定京津冀體育旅游行業服務質量標準;加大對京津冀體育旅游精品項目的扶持力度,壯大京津冀體育旅游供給主體,促進體育消費升級;加強京津冀體育產業、旅游產業及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京津冀體育旅游市場,拓展京津冀體育旅游發展的新空間;加強京津冀智慧體育旅游建設,創新體育旅游商品銷售方式;加強京津冀體育旅游社會團體建設和人才培養,以創新推進京津冀體育旅游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產業融合;協同發展;現狀;路徑

近年來,我國提出了完善健身休閑服務體系,促進產業互動融合,大力發展體育旅游 [1]。相關部門對體育旅游發展進行了部署,明確了體育旅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提出要健全完善體育旅游的保障措施[2]。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本研究從全產業鏈的視角研究京津冀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明確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的內涵,運用文獻研究法和調查法等,分析京津冀體育旅游發展的現狀,從空間鏈、供需鏈和產業鏈3個維度構建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并產生規模效益的路徑,以期為培育京津冀體育旅游市場,完善京津冀體育旅游供需體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體育旅游消費需求,促進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實踐啟示。
1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的內涵

體育旅游是體育產業與旅游業交叉滲透而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經濟領域,是以體育元素為核心,旅游資源為載體,以現場觀賽、參與體驗和游覽為主要形式,涉及場景和場地設施、體育和相關要素及輔助行業(餐飲、旅游住宿、公共交通、商業、文娛演出)等業態。

產業鏈是經濟學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經濟和技術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形態[3]。體育旅游產業鏈主要是圍繞體育旅游市場和核心要素著眼于體育旅游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的優化,探索體育旅游產業鏈內在的結構和機制。其最終目的是在體育旅游產業鏈的拓展和延伸過程中,使得整個產業鏈不同的經濟要素,通過協同發展創造更大價值,從而具備合作共享、風險共擔的整體功能,并延伸出系列新興產業鏈環,增加整個產業鏈的附加值,拓展體育旅游業發展的新空間。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是基于體育旅游產業鏈集群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要求,圍繞體育旅游的主體產業,從市場出發,發揮區域協同發展優勢,通過體育旅游調整區域產業梯度布局和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實現京津冀體育旅游產業鏈、空間鏈及供需鏈的全面對接,構建合作、共享、多贏的京津冀體育旅游發展模式。
2   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現狀

2.1  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取得的成效

2016年《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年)》[4]發布,明確提出3年內京津冀3地旅游協同發展的21項重點任務。2017年《京津冀健身休閑運動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5年)》[5]印發,從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提出了6個方面的主要任務。2018年《京津冀地區旅游信用協同監管合作備忘錄》[6]簽署,在平臺對接、信息共享、聯合懲戒等方面實現共同發展。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落實,京津冀在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生態環境、交通路網等方面的建設為京津冀體育旅游奠定了基礎,并創造了條件。隨著體育旅游的快速發展,京津冀著手協同建設“體育旅游帶”。北京市延慶區和張家口市崇禮區就冰雪產業協同發展簽署合作框架協議[7],雙方就推進延慶區、崇禮區冰雪產業發展事宜達成合作。京津冀多地相繼舉辦冰雪節、冰雪嘉年華等系列活動。北京和張家口共同舉辦了冬季旅游資源推廣活動,以節慶冰雪旅游為主題,共同打造冰雪旅游產品;北京和張家口推進文化旅游帶建設;京津冀建設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天津薊洲國際滑雪場、張家口市萬龍滑雪場;北京國際長跑節、天津海河國際龍舟比賽和中國廊坊風箏節暨全國風箏錦標賽成為“國家體育旅游精品賽事”:這些為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2.2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面臨的挑戰

2.2.1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發展需夯實基礎,加強各鏈上環節的緊密銜接

當前,京津冀3地總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京津兩地人均GDP與河北省人均GDP存在一定的差距,區域經濟二元結構凸顯,京津兩地對河北的輻射帶動效應發揮不充分[8],導致京津冀體育旅游發展不平衡,缺少以體育旅游為主體產業的龍頭企業發揮區域協作和帶動作用,體育旅游集團或品牌企業更是匱乏。不僅如此,體育旅游產業鏈上各環節銜接不緊密,斷鏈和孤鏈現象嚴重,導致能夠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體育旅游體驗的商品供給不足,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品牌賽事和體育活動較為稀缺,尤其在大型體育賽事的組織、轉播、版權開發方面有限。運動裝備設施鏈和衍生服務鏈保障不足,尚未形成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體系。

2.2.2  京津冀體育旅游需加強總體規劃,健全京津冀體育旅游管理體制和機制

京津冀3地政府部門尚未對體育旅游協同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在體育旅游資源配置整合、項目選擇、產業鏈構建方面缺乏總體協調,體育旅游協同發展在合作的實質性推動方面力度不夠,尤其是京津冀3地政府在培育體育旅游市場的合力不足,體制和機制不健全。京津冀體育旅游企業規模小、層次低,缺乏核心競爭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受到體制和發展水平的制約,京津冀各個體育旅游區與其他旅游區協同管理不夠,體育旅游與旅游產業關聯度不高,導致體育旅游區配套設施等諸多方面不完善,體育旅游管理體制和機制性矛盾仍較為突出。

2.2.3  制定京津冀體育旅游產業政策,延展產業鏈

盡管京津冀各地先后制定出臺了旅游產業扶持政策,但針對體育旅游產業扶持方面主要表現在扶持對象較為分散,力度不大。雖然對滑雪、馬拉松、鐵人三項、徒步等一些體育賽事活動進行了扶持,但是對于與體育旅游發展水平相匹配的配套設施、運動項目的建設不足,體育旅游項目宣傳推廣、餐飲、旅游住宿等相關行業的扶持政策欠缺,關聯產業或行業融合發展程度不高。體育旅游主體市場需進一步培育,缺乏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體育旅游景區、精品路線和賽事。目前,雖已有天津環團泊湖自行車邀請賽、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崇禮100超級天路挑戰賽等特色體育旅游賽事,但是對舉辦地民俗文化活動和健身休閑等相關領域發揮的輻射帶動作用有限,體育旅游的產業延伸鏈較短。體育旅游小鎮的投資額占京津冀特色小鎮類項目總投入的1/10,體育旅游的投資開發力度仍需加大。社會力量投資渠道不暢通,缺乏聯系溝通平臺,并且缺少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制約了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的進程。

2.2.4  完善京津冀體育旅游管理機制,培養體育旅游人才

京津冀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聚合力不大,尚未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和協同發展效應。體育旅游的社會團體尚未成立,已有的旅游協會在推進體育旅游時發揮的協調、組織和管理作用十分有限,對旅游行業的管理與引導發揮的作用有待強化。此外,體育旅游人才短缺較為嚴重,據筆者調查,部分旅游企業在布局發展體育旅游時,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短缺成為制約體育旅游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別是體育旅游涉及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復合型的體育旅游人才尤為短缺。由于人才的短缺,造成對觀賞型體育旅游商品生產滯后;在參與性體育旅游中的技能培訓與指導不夠;在體育旅游景區、精品路線和精品賽事中創意創新商品有限。這些制約了京津冀體育旅游的消費升級。
3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路徑

從產業鏈和協同發展的雙重維度來看,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的基礎是體育旅游資源,體育旅游政策是保障,體育旅游市場是主導,滿足人們的體育旅游消費需求是中心。從空間鏈、供需鏈和產業鏈3個維度相互對接協同發展角度構建體育旅游協同發展的路徑。

3.1  體育旅游協同發展的條件和供需關系

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的2個必要條件是體育旅游資源和體育旅游市場。體育旅游資源的供求關系如圖1所示,資源端最難轉換的是豐富多樣的體育運動項目[9],體育運動項目與旅游市場之間具有多種結合的可能。依托旅游景區和體育場館設施,同時結合相應的產業要素資源,開發適宜的體育運動項目,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旅游消費需求,增加體育旅游產值,這是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路徑構建的關鍵所在。

3.2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路徑構建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是全方位、多層面的產業融合過程,如圖2所示,京津冀3地政府首先要達成區域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共識,經過政策協同、資源統籌配置、市場培育3個階段,在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范疇內實現產業鏈的對接、政策協同、市場的培育,從空間鏈、產業鏈和供需鏈3個維度打破行政區劃和行業界限,生產滿足人們體育旅游消費需求的商品。依據京津冀體育旅游發展實際,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構建包括3條路徑:政策協同——京津冀體育旅游規劃和服務質量標準的出臺;資源統籌——人、財、物統籌配置;市場培育——產業協同、供需對接。通過這3條路徑互相銜接促進,在滿足人們的體育旅游消費需求的同時,京津冀3地政府要充分發掘資源、整合資源、優化資源,圍繞體育旅游的內生動力即價值鏈,在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商品生產、商品銷售等環節實現京津冀全面對接;在政策制定、統籌規劃方面,跨區域整合京津冀各地的體育旅游資源,以市場為導向,生產體育旅游商品和開發多樣的體育旅游項目,形成“以體促旅”“以旅興體”“體旅融合”的互動融合發展局面,促進特色體育旅游的發展[10],加強京津冀體育旅游承載能力,充分發揮京津冀體育旅游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3.3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構成要素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構成要素如圖3所示,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整個產業鏈創造的價值,即體育旅游的總產出。能否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是締結產業鏈的決定因素,而產業鏈和供需鏈的對接會推動體育旅游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京津冀在體育旅游方面實現全產業鏈對接,就是對體育旅游資源進行分層,上游體育旅游資源主要包括主產業、要素產業和衍生產業,其產生的體育旅游商品通過一定的渠道供給到消費需求終端。

3.3.1  京津冀體育旅游空間鏈

京津冀旅游資源豐富,集運河文化、自然景觀資源、新興生態旅游業態為一體,很多地方適合建成冰雪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山地戶外運動、高爾夫、球類運動等具有特色的體育旅游目的地。在空間布局上,以京津兩地為主,從建設京津冀國際化體育旅游集聚區的角度,在已有交通路網(包括已經建成通車的交通路網和正在建設和規劃建設的交通路線)、自然景觀資源、民俗文化等基礎上,充分發掘京津冀的濱海、冰雪、山林、湖泊等資源,突出北京體育場館和大型體育賽事觀賞體驗游、天津濱海水上運動、河北山地戶外運動等特色,使京津冀體育旅游資源形成互補,促進京津冀協同建設體育旅游示范區、示范基地、精品賽事等,形成京津冀“山海相連、城鄉交融、全域覆蓋、區域協同”[11]的體育旅游發展空間格局。

3.3.2  京津冀體育旅游產業鏈

體育旅游產業鏈構建如圖4所示,由體育旅游主產業、體育旅游的相關產業、體育旅游要素產業和體育旅游輔助行業4部分構成。體育旅游的主體資源包括體育賽事、奧運場館和體育活動等。其中,體育旅游主產業主要是以觀看體育賽事、參觀奧運場館和參與體育活動的形式體現。

體育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則需要其在主產業中充分發揮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多彩民俗、特色產業旅游資源優勢,以京津冀體育旅游為方向,以融合發展的方式拓展體育旅游新領域,創造體育旅游新業態,推進體育旅游的產業化發展。充分發揮體育旅游對京津冀經濟的拉動、催化作用和對京津冀產業融合和集聚的作用。加快實現體育旅游與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互聯網、雙創等熱點領域的融合,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搭建平臺,提升體育旅游的附加值,實現各產業間的聯動與共興。此外,京津冀體育旅游的發展與京津冀體育旅游要素產業(包括餐飲、旅游住宿、交通、商業、文娛演出等)和京津冀體育旅游輔助產業(包括金融服務、地產、會展、通信、物流、養生等)的支撐緊密相關,京津冀體育旅游要素產業和輔助產業的協同發展才能使京津冀體育旅游實現全區域、全要素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從而使體育旅游對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發揮帶動和促進作用。以此構想為基礎,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還需以具體的運動項目為基礎進行構建。例如:如圖5所示,構建京津冀滑雪旅游產業鏈。以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建設北京、張家口、承德的雪原戶外旅游區、國際賽事門戶區、冰雪運動休閑度假區、時尚冬季運動體驗區、國際冰雪運動會展區等,以滑雪賽事產業論壇、滑雪運動、休閑度假養生為核心的滑雪旅游主產業,同時要有配套交通設施、餐飲、商業等,集中建設滑雪賽事、滑雪體驗、冰雪體育教育培訓等國家級滑雪體育運動基地示范點,青少年滑雪培訓示范基地,滑雪裝備制造和服裝加工等相關產業。此外,在京津冀冰雪產業布局上,北京要充分發展冰雪運動科技創新創意產業、冬季運動高端賽事、冰雪運動培訓業、冰雪運動商品貿易會展業;天津建設冰雪研發基地;河北省可優先建設冰雪休閑旅游康養區和發展冰雪運動裝備制造業?;谝陨蠘嬒?,協同規劃京津冀冰雪旅游產業鏈,以實現資金流、技術流、資源流等資源在全產業鏈中的合理配置。

3.3.3  京津冀體育旅游供需鏈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的布局中供給和需求對接十分重要。要通過增加旅游市場活力,使市場規律充分發揮作用,優化體育資源和旅游資源的要素配置,改善供需錯位,增加體育旅游要素產業的有效供給,使旅游資源和體育資源實現深度融合。如圖6所示,依據此供需鏈,京津冀要協同開發戶外運動項目、特色運動項目等,延伸體育旅游商品的消費市場半徑。京津冀在協同推進“大運河旅游帶”建設[12]方面,在大運河流經的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河段開展戶外水上運動項目、冰上運動項目等,開啟以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線路,攜手建設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試驗示范區。同時,以市場為導向,引導和鼓勵我國社會資本和外資投資體育旅游。例如,法國××集團、上?!痢劣邢薰窘ㄔO了冰雪產業園;德國××集團高端雪板項目等陸續落戶張家口崇禮,其承辦了2018-2019太舞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高山滑雪遠東杯等國際級賽事和8項國家級賽事,以及為滿足消費者的體育消費需求開展了戶外運動、親子運動、冰雪運動等項目。這些本國企業和外資企業成為了冰雪健身休閑產業聚集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草原開展的徒步、露營、狩獵、射箭、摔跤、騎射、賽馬、自行車越野、低空項目、山地戶外運動等體育運動項目,依托特色小鎮建設而設置的特色體育旅游項目及游艇、高爾夫、滑翔傘、熱氣球等體育運動項目為消費者提供了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體驗為一體的體育旅游項目和商品,滿足多樣化的體育旅游需求[13]。


4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措施

4.1  京津冀3地政府相關部門加強深度協調,制定京津冀區域體育旅游行業服務質量標準

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勢必要求3地要“抱團”發展。一方面,京津冀體育、旅游等政府部門要共同對京津冀區域體育旅游協同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創新社會力量投資體育旅游的體制和機制,加強政府各部門間的統籌協調,進一步加強土地使用、資金使用等方面政策的落實[14],搭建體育旅游資源共享平臺,加強體育旅游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和體育旅游項目的宣傳推廣,將京津冀區域體育旅游項目布點穿線、織網連片,并要充分發揮京津冀各地的資源優勢,加強京津冀各地體育旅游配套設施建設,使京津冀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冰雪運動、馬拉松、戶外運動等重點項目全產業鏈發展。另一方面,要制定京津冀體育旅游行業服務質量標準。體育旅游行業服務質量標準的制定和執行既是對體育旅游服務質量的保障,又能促進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15],因此,要加快開展體育旅游服務質量標準的制定和落實,建立體育旅游服務質量認證制度,規范和提升體育旅游服務質量,促進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提質增效。

4.2  加大對京津冀體育旅游精品項目的扶持力度,壯大京津冀體育旅游供給主體,促進體育消費升級

京津冀3地政府每年可共同遴選一批“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加大對精品項目的扶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體育旅游商品生產和體育旅游項目開發。京津冀3地政府要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建設體育主題公園、健身休閑基地,組織體育賽事、體育表演活動、休閑健身活動和節慶體育活動;要扶持具有原創品牌并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體育旅游企業;引導研發特色體育旅游商品,培育體育旅游市場,加強體育旅游企業典型經驗宣傳并發揮示范作用,壯大體育旅游供給主體;要凈化京津冀體育旅游消費市場的營商環境,創新京津冀體育旅游協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提高體育旅游服務質量,加大體育旅游商品供給,深入發掘體育旅游產業鏈可衍生的業態,構建多領域或業態深度融合的體育旅游發展模式;要細分體育旅游消費市場,根據不同體育旅游項目或商品的特性(觀賞、體驗、培訓、休閑等)對應的需求結構,對體育旅游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增加以體育運動項目為主的商品份額,優化體育旅游的相關產業結構,以體育運動項目為需求市場做增量,通過提高體育旅游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滿足體育旅游消費新需求;要加快推進京津冀體育旅游項目試點工作的開展,盡快形成可推廣的體育旅游發展模式,促進體育旅游消費升級。

4.3  加強京津冀體育產業、旅游產業及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京津冀體育旅游市場,拓展京津冀體育旅游發展的新空間

京津冀體育旅游要與相關產業進行融合,衍生出新的體育旅游業態,延展體育旅游價值鏈、產業鏈、空間鏈和供需鏈。京津冀各地要依托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及特色資源加強體育旅游與關聯產業(文娛演出、餐飲、旅游住宿、交通等)和相關領域(金融、通信等)的融合發展;提高與體育旅游相適配的住宿、餐飲等服務質量,建設O2O直購體驗店、體育旅游區商業綜合體,充分增加體育產業、旅游產業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活力。例如:將張家口崇禮與北京延慶、天津薊州等地連接成帶,在打造冰雪旅游精品路線、景區、體育賽事和節慶體育活動的同時,要注重綜合業態的深度開發,促進“冰雪旅游+”文娛演出、教育培訓、會展、商業等綜合業態的有機融合。例如引進國際一流冰雪培訓學校,開展多元化的適合不同人群的培訓課程;引進餐飲、文娛演出等特色產業要素和節慶體育活動;依托自然景觀資源開發滑草、山地自行車、垂釣、登山、滑翔傘、攀巖、高爾夫等運動項目,以冰雪旅游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冬季運動項目和夏季運動項目互補,促進關聯產業互動融合,培育體育旅游市場和拓展體育旅游發展的新空間[16]。

4.4  加強京津冀智慧體育旅游建設,創新京津冀體育旅游商品銷售方式

京津冀應加強體育旅游產業數據統計,為建設“云上京津冀”體育旅游大數據中心,搭建京津冀智慧體育旅游資源展示平臺、智慧體育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和智慧體育旅游商品銷售平臺奠定基礎。京津冀體育旅游供給主體要整合線上和線下的銷售方法,創建京津冀體育旅游目的地宣傳網和開發“智游京津冀”手機應用軟件,構建O2O立體組合營銷模式;通過在線旅游代理(OTA)、電子商務網站(B2C)等途徑與各知名旅游網站和體育俱樂部等進行鏈接,創新體育旅游市場營銷方式,推進智慧體育旅游景區建設,重點推進環首都、燕山—太行山、環渤海的智慧體育旅游帶建設,促進體育旅游的產業化發展。

4.5  加強京津冀體育旅游社會團體、人才建設,以創新推進京津冀體育旅游發展

京津冀要加快推進體育旅游協會等社會團體建設,發揮體育組織在營造體育旅游氛圍、組織體育旅游活動等方面的作用[17];鼓勵京津冀的體育專業院校、旅游專業院校培養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為京津冀體育旅游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組建體育旅游智庫,充分發揮智庫作用,破解體育旅游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難題;組織開展體育旅游服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和指導;要充分調動各類體育組織的積極性,共同建設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體育賽事平臺,打造精品體育賽事、業余體育聯賽、冰雪運動賽事等京津冀品牌體育賽事;要擴大體育旅游商品和項目宣傳,可編制和出版“京津冀體育旅游重點景區、路線、體育賽事和節慶體育活動名錄”;要創新體育賽事IP和通過互聯網等創新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方式,加大體育旅游商品研發力度,建設商業體育賽事版權交易平臺,延展體育旅游的產業鏈;引導體育旅游供給主體秉持市場主導,加強體育運動裝備和設施的創新及體育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延展體育旅游的衍生產業鏈;引導體育用品博覽會、體育旅游博覽會等主辦方創新舉辦方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EB/OL].[2018-05-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28/content_5125475.htm.

[2]  《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印發[EB/OL].[2018-05-03].http://www.sport.gov.cn/n316/n337/c781851/content.html.

[3]  高順東.面向全產業鏈創新的轉型戰略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2.

[4]  《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年)》發布 三地將共建旅游資源交易平臺[EB/OL].[2018-05-03].http://www.fdi.gov.cn/1800000121_21_97100_0_7.html.

[5]京津冀健身休閑運動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5年)[EB/OL].[2018-05-03].http://tyj.beijing.gov.cn/bjsports/gzdt84/tytj/1499618/index.html.

[6]京津冀三地簽署旅游信用協同監管合作備忘錄[EB/OL].[2018-05-03].http://zhuanti.hebnews.cn/2018-09/03/content_7015395.htm.

[7]  楊連,于翼騰.崇禮延慶簽署冰雪產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N].張家口晚報,2017-09-09(A8).

[8]  王娟.京津冀旅游資源一體化發展[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3.

[9]王慧.如何解讀在2016年大熱的體育旅游[N].體育旅游報,2017-01-03(1).

[10]  河北省旅游業“十三五”發展規劃[EB/OL].[2018-05-03].http://info.hebei.gov.cn/eportal/ui?pageId=1962757&articleKey=6702737&columnId=329982.

[11]于強.“通武廊”打造京津冀旅游合作示范區[N].渤海早報,2017-10-11(4).

[12]  河北省旅游高質量發展規劃(2018—2025年)[EB/OL].[2018-05-03].http://info.hebei.gov.cn/hbszfxxgk/6806024/6807473/6806589/6839465/index.html.

[13]楊強.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與路徑機制[J].體育學刊,2016,23(4):55.

[14]  王玉珍.中國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15]  萬鍇. 武漢地區大學生體育旅游參與現狀與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7.

[16]  石曉峰.我國中部地區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5(9):11.

[17]  李燕.京津冀地區體育公共服務分層供給的路徑與措施[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6,31(3):247.

上一篇:風險控制論文下一篇:證券金融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