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產技術范文

2024-04-05

生產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業;技術創新;農業技術擴散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緊缺。隨著我國人口的逐漸增多,農業的發展將有更多的制約因素。因此,加大力度發展農業,進行農業技術的創新,并加大農業技術的擴散,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對現有制約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農業的良性發展。

1 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

我國農業在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1 人口數量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人口較多,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農民由于分得的土地較少,基本是小規模經營,現代化農業機械難以進入。

1.2 自然資源

我國人均耕地明顯不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水資源分布相對不均。

1.3 農業增長速度慢

農民依靠農業取得的收入雖然有所增加,但是與城鎮居民相比,仍然增幅較小,增長數額較小。我國的貧困人口大部分處在農村,因此加強農業的技術創新迫在眉睫。

1.4 資金

我國農業生產率較低,在市場機制下農業投入的動力明顯不足,國家資金較多的投入到非農業產業。即便有所改善,它在總財政支出的比例也在下降。

2 農業技術創新的含義

農業科技創新主要是指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采用農業技術推動農業發展,增加農業生產中科技的含量,促進我國農業的科學發展。農業技術創新包括新技術的研發、新技術的使用、新技術的掌握和新技術的推廣等內容。農業科技創新要以自然科學、經濟學、社會學為基礎,不斷更新科學理論,研究技術方法,以便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杰出代表。袁隆平在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的水稻雜交種,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86年,袁隆平不斷進行科技創新,選育三系雜交水稻成功后,又開始兩系法雜交水稻的選育,并在1995年獲得成功,得到推廣應用?,F在他正在研究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一超級雜交稻。袁隆平的三系、二系雜交水稻不但可以提高質量,還可以增加產量,具有競爭優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節約土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就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典型案例。

3 分析農業技術擴散的影響因素

農業技術擴散系統按照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運行,它的過程包括供給、交流、采用子過程。農業科技創新速度在不斷加快,中國的農業由以資源為基礎轉向以技術為基礎,在技術的發展方向上,由常規品種演進為雜交品種。

在農業技術的擴散過程中,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區域性差異

由于我國的國土面積較大,各個地方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對于品種的要求也就不同。新品種選育成功后,推廣過程必須要經過試點,符合當地種植條件的,才可以進行推廣。

3.2 持續時間長

以水稻為例,選育新品種,從開始選育到最終推廣需要4~8a的時間,品種更新的速度慢。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對象是農民,他們的素質參差不齊,在進行農業技術擴散時,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

3.3 傳遞需求信息不暢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如報紙、電臺等傳媒較少,傳播渠道較為有限。具體表現在:信息設備人均擁有量較少;信息傳遞的成本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信息的傳遞。

3.4 農業科技推廣機構運轉不靈活

農業科技推廣機構運轉存在以下現象:農業內部的各個部門相互分離;農業和其他涉及農業的部門分割開來,例如農業技術推廣站和生產資料公司在農業生產上難以達到同步、配套,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農業推廣的隊伍人員配備不充足,專業水平較低,學歷層次較低,總體質量顯得單薄。此外,推廣站的經費不足,福利相對較差,推廣站沒有辦法進行其他的經營創收活動。

3.5 農民素質低

農業技術員出現了斷層的現象?,F在的農村,年輕、有文化的選擇外出務工,剩下的勞動力文化基礎較差,對新技術知識接受的能力不強,并且學習的機會較少,導致新技術推廣的困難。

3.6 農戶技術的應用障礙

在農村,要想使農民接受并且運用農業技術,要克服許多環境因素。主要有:信息傳播的渠道不暢通應用技術的成本不斷上漲;擁有的資金較為短缺,貸款難度較大;勞動力文化素質較低;技術應用風險較大。

3.7 技術擴散較為復雜

農業技術的擴散過程較為復雜,包括技術來源、技術接受、技術應用、技術作用效果。它和一般的技術擴散有很大的不同。農業技術要成功推廣,需要經過技術采用、技術應用、技術評價3個環節,這3個階段順利進行,還需要內外環境因素的有機配合。

4 農業技術擴散的方法

要加快我國農業技術擴散的速度,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4.1 增加資金投入

資金缺乏成為制約農業技術擴散的重要因素。農業資金不僅有利于農業技術的應用,還有助于農業技術的擴散。因此,國家財政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增加經費。銀行應該在新技術貸款上放松條件,在利率、還款期限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地方政府應增加一定的技術補貼,以便提高農民對新技術應用的積極性。

4.2 完善信息傳播網絡系統

農村的信息傳播網絡系統應該是高效、靈活、渠道多種、形式多樣的系統。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便于新技術的應用和擴散。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這樣的系統對加強交流、應對競爭是有力因素。農民可以在農業技術市場中買到比較先進、實用、價格低廉的技術,農民在應用技術的過程中及時與外界交流,可以提高農民應用新技術的興趣,有利于農業技術的擴散。

4.3 降低新技術應用的風險

自然條件、市場等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較大,農民很難接受新技術。為減少這種風險,在推廣技術項目時,注重推廣實用性較強、操作方便、效果明顯、風險較小的技術,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在農業發展不同階段,選取適宜的技術類型。政府發放技術應用風險補貼,并定時發布相關的信息,使農民對此有較為詳細的了解。

4.4 提高農民的素質

農村勞動力的文化水平較低,文盲半文盲占有很大的比重。農民素質較低影響農民技術進步,阻礙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想提高農村的經濟水平,必須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結合具體情況對農民進行短期的技術培訓,使生產者能夠掌握農業科技知識以及相關的技能;采取多種方法,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做好職業技術中學的相關工作,為農村培養新型的技術人才;通過科技興辦農業,切實做好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工作,為農業技術的進步、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5 結語

農業技術創新不僅有助于我國農業的發展,還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對促進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農業技術的創新和擴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農業科研技術人員共同努力,加強新技術的研發,廣大農民群眾通過教育提升自身素質,有助于對新技術的接受、應用,這樣,農業科技創新和擴散工作可以順利開展,以促進國家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虹文.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技術擴散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05).

[2] 朱廣其.農業技術創新、制度路徑與農業發展方式轉變[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

[3] 張學明.現階段我國農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1(11).

[4] 張偉,朱玉春.農業技術擴散研究綜述[J].科技與經濟,2012(05).

[5] 汪紅梅.社會資本變遷:我國農業技術擴散的新視角[J].農村經濟,2011(04)

生產技術范文第2篇

2. 掌握豬的生物學特點和生產流程,熟悉豬的一般飼養管理原則、飼喂方法,種公豬和繁殖母豬、幼豬及肉豬生產、工廠化養豬的生產特點、飼養管理方式和方法;

第一節 豬的特性:

一、生物學特性

二、行為特點 第二節 生產流程:圖示: 第三節 生產性能及其選育:

1.繁殖性能 窩產仔數 仔豬成活率 初生重和初生窩重 斷奶重和斷奶窩重

初產日齡和產仔間隔 母豬的年產仔頭數 2.生長肥育性能 生長速度 飼料轉化效率 3.產肉性能 背膘厚度 屠宰率 胴體瘦肉率 眼肌面積

肉質性狀(肉色、大理石紋、PH值、系水率(失水率)、肌肉嫩度)

4.體型外貌 毛色、耳型、體尺(體長、身高、胸圍、腹圍、管圍); 遺傳缺陷(致死、半致死、隱性基因、半致死基因等)。

5.豬的性能測定 標準環境條件 測定信息、測定結果的使用

測定方式 測定指標 操作規程

6.育種值估算 遺傳參數 育種值 選擇指數 動物模型(BLUP) 7.種豬的選擇

種豬選擇 體型外貌、繁殖性能、生長肥育及胴體性狀

后備豬選擇 斷奶階段 六月齡階段 繁殖階段

終選階段

第四節 品種及其利用 1.地方豬種類型及特點 2.地方豬種的特性

3.地方豬種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地方品種資源保護的內容 方法(原位保存法、非活畜保存法、與利用相結合)

資源的利用(雜交優勢利用、培育新品種(品系)的素材、特殊用途的利用) 4.國外引入品種

引入的主要國外品種簡介 長白豬 大約克 杜洛克 皮特蘭 漢普夏:

引入品種的特性 引入品種的利用

5.國內培育品種:引入品種+地方品種——選育——新品種。

三江白豬 湖北白豬 蘇太豬 上海白豬 北京黑豬 東北花豬 贛州白豬等

6.豬的品系繁育 群體繼代選育 品系的保持和利用

7.豬的雜交優勢利用

雜交優勢利用的目的 雜種優勢現象主特點

雜交優勢利用的主要環節

畜禽的繁育體系(育種場 核心群 繁殖場 擴繁群 商品場 生產群)

第五節 豬的營養與飼料 1.飼料營養物質及其分類: 2.營養物質與動物營養: 3.飼料的初步加工與調制:

4.飼養標準

5.日糧配合與配合飼料:

第六節 豬的繁殖技術

1.種豬的繁殖利用 性成熟與體成熟 種公豬的利用 種豬的利用年限: 2.母豬的發情鑒定及適時配種 性周期 待配母豬的普查 交配時間決定

3.妊娠診斷 觀察法 借助妊娠診斷儀 妊娠期和預產期計算:

4.分娩 分娩前的準備 母豬的臨產表現 接產技術 接產 假死仔豬的急救

5.母豬的繁殖障礙 繁殖障礙的表現形式 提高母豬繁殖力的主要措施

第七節 規?;B豬的基本條件: 1.豬的環境條件: 2.養豬生產的設備:

3.豬場的環境保護:豬場環境污染 糞污處理 豬場環境保護

第八節 各類豬群的飼養管理

1.公豬的飼養管理(環境、營養、疾病、管理)

2.母豬的飼養管理

配種母豬 配種 妊娠母豬 哺乳母豬 母豬的泌乳規律 哺乳期的飼養管理

3.哺乳仔豬 初生仔豬 哺乳仔豬的死亡原因 初生仔豬的護理 哺乳仔豬的護理

哺乳仔豬的生長發育特點 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4.斷奶仔豬 早期斷奶 斷奶期的飼養管理(三過渡):

5.生長育肥豬 豬體組織的變化 肉豬育肥技術: 第九節 規?;i場經營管理

1.經營類型 豬場經營類型選擇 斷奶仔豬的生產 育肥豬生產 自繁自養 種豬生產

2.經營規模 豬場經營規模的確定分析法 盈虧平衡點分析

生產技術范文第3篇

一、小麥生產形勢分析

二、我市今年小麥生產在大旱之年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多項惠農政策的實施,充分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近年來隨著國家種糧直補、良種補貼、配方施肥、標準糧田建設、農綜開發、土地治理、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補貼、保護價收購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和項目的實施,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小麥種植面積穩中有升,生產投入和田間管理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在去年冬春連旱一百多天的災害天氣情況下,有效地促進了良種良法配套和生產環境的改善,為今年小麥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生產技術范文第4篇

2014-02-10化化網煤化工

煤制芳烴(CTA Coal to Aromatics)是指以煤為原料,通過煤氣化技術進行芳烴的合成。作為五大現代煤化工路徑之一,煤制芳烴前景被業內普遍看好,正成為沸騰的煤化工產業中又一個龐大的資金池。 市場前景看好

芳烴為大宗基礎有機化工原料,目前我國年消費量超過2000萬噸。是化纖、工程塑料及高性能塑料等的關鍵原料,廣泛用于服裝面料、航空航天、交通運輸、裝飾裝修,電器產品、移動通訊等。

目前芳烴97%以上來源依賴于石油原料,由于受到產能影響,多年來對外依存都接近總需求量的50%。芳烴產品中產能最大、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對二甲苯(PX),2012年的產量是773萬噸,表觀消費量1382萬噸,自給率55.9%;截至2013年,國內PX產能僅896萬噸,對外依存度達46%。

同時,中國PX產能增長一直比較緩慢。一些擬建或建成的PX裝置因種種原因未能按計劃投產,導致國內PX產不足需矛盾加劇。隨著廈門、福州、大連、咸陽等PX項目因當地群眾抗議而被迫擱淺。中國PX正遭遇后續項目斷檔的危機,這為煤制芳烴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成本優勢較明顯

萬噸級試驗裝置生產1噸芳烴消耗甲醇不足3噸,百萬噸級裝置噸芳烴消耗甲醇有望降至2.5~2.8噸,同時生產液化氣及氫氣等高附加值產品。其中,副產的氫氣返回甲醇裝置后,可增產甲醇12%,從而使芳烴的綜合成本大幅降低。屆時,煤制芳烴不僅較石油路線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即便與DMTO相比,也會因芳烴價格通常高于烯烴20%~30%,而原料甲醇消耗量與DMTO相當而更具優勢。 技術水平先進

首先,中國分別掌握了固定床、流化床甲苯甲醇制PX和甲醇直接制PX四項技術,且全部通過了中試或工業化運行驗證,煤制芳烴的技術水平先進。

目前國內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賽鼎工程公司合作的固定床甲醇制芳烴技術和清華大學的循環流化床甲醇制芳烴技術(FMTA)都在積極推進工業化示范,此外,河南煤化集團研究院與北京化工大學也在合作開展甲醇制芳烴技術研發。中石化揚子公司2012年已經建成投產20萬噸/年的甲苯甲醇烷基化生產PX的裝置。 首套百萬噸甲醇制芳烴工業示范裝置啟動

2013年,流化床甲醇制芳烴(FMTA)技術由華電集團、清華大學聯合開發成功。首套3萬噸/年甲醇制芳烴工業化試驗裝置由中國華電集團投資,東華工程EPC總承包。裝置于2012年在華電煤業陜西榆林煤化工基地建成,2013年1月投料試車成功,裝置運行穩定。2013年3月,通過技術鑒定。

該技術采用流化床反應器,使用自主研發改性分子篩催化劑,反應過程包括甲醇制芳烴、輕烴芳構化和苯、甲苯甲醇烷基化等反應。鑒定顯示,甲醇單程轉化率99.99%,甲醇到芳烴的烴基總收率約75%,噸芳烴耗甲醇3.07噸,催化劑消耗0.20 kg/噸甲醇。

之后華電在陜西榆林煤化工基地啟動世界首套百萬噸甲醇制芳烴工業示范裝置。該基地將形成年產1000萬噸煤炭、300萬噸煤制甲醇、100萬噸甲醇制芳烴和120萬噸精對苯二甲酸(PTA)產能。

煤制芳烴技術將是繼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項目之后的第五大新型化工技術,在未來幾年成為新型煤化工行業的后起之秀。

煤制芳烴工藝技術情況

煤制芳烴CTA(Coal to Aromatics)

在以煤為原料生產芳烴路線上的三大關鍵技術,即煤制甲醇、甲醇芳構化和芳烴分離轉化中,煤制甲醇和芳烴分離轉化在國內外均已有成熟技術,甲醇芳構化的工業化技術是關鍵環節。

以煤為原料生產芳烴技術可分兩大類:合成氣直接制芳烴技術;合成氣制甲醇后再生產芳烴的合成氣間接制芳烴技術。合成氣間接制芳烴技術又分為:

1、從甲醇起步,以生產芳烴BTX(苯Benzene、甲苯Toluene、二甲苯Xylene,簡稱)為目的的甲醇芳構化技術;

2、以生產對二甲苯為目的的甲苯甲基化技術;

3、以生產烯烴聯產芳烴的組合技術。

各主要裝置包括:(1)煤氣化裝置;(2)空分裝置;(3)凈化裝置;(4)甲醇合成裝置;(5)MTA(Methanol to Aromatics)裝置;(6)PTA裝置;(7)硫酸裝置。 甲醇制芳烴MTA(Methanol to Aromatics)

在煤制芳烴的生產技術中,甲醇制芳烴是發展較早、技術相對成熟的生產路線,目前已有成功運行的中試裝置。即以甲醇為原料,在雙功能(酸性和脫氫)活性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通過脫氫、環化等步驟生產芳烴的過程。

甲醇制芳烴在擇形分子篩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進行的,其反應機理主要包括3個關鍵步驟:甲醇脫水生成二甲醚,甲醇或二甲醚脫水生成烯烴,烯烴最終經過聚合,烷基化,裂解,異構化,環化,氫轉移等過程轉化為芳烴和烷烴。

目前國內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賽鼎工程公司合作的固定床甲醇制芳烴技術和清華大學的循環流化床甲醇制芳烴技術(FMTA)都在積極推進工業化示范,此外,河南煤化集團研究院與北京化工大學也在合作開展甲醇制芳烴技術研發。中石化揚子公司2012年已經建成投產20萬噸/年的甲苯甲醇烷基化生產PX的裝置。

2013年,流化床甲醇制芳烴(FMTA)技術由華電集團、清華大學聯合開發成功。首套3萬噸/年甲醇制芳烴工業化試驗裝置由中國華電集團投資,東華工程EPC總承包。裝置于2012年在華電煤業陜西榆林煤化工基地建成,2013年1月投料試車成功,裝置運行穩定。2013年3月通過技術鑒定。

該技術采用流化床反應器,使用自主研發改性分子篩催化劑,反應過程包括甲醇制芳烴、輕烴芳構化和苯、甲苯甲醇烷基化等反應。鑒定顯示,甲醇單程轉化率99.99%,甲醇到芳烴的烴基總收率約75%,噸芳烴耗甲醇3.07噸,催化劑消耗0.20 kg/噸甲醇。

煤制芳烴(CTA Coal to Aromatics)是指以煤為原料,通過煤氣化技術進行芳烴的合成。作為五大現代煤化工路徑之一,煤制芳烴前景被業內普遍看好,正成為沸騰的煤化工產業中又一個龐大的資金池。煤制芳烴技術是最近幾年才受人關注的新技術;截至目前,多數處于中試階段或實驗室階段,只有少數技術(如FMTA)進入工業化試驗。

1、合成氣直接制芳烴技術

以煤為原料生產芳烴技術可分兩大類:一是合成氣直接制芳烴技術,二是合成氣經甲醇再制芳烴的間接制芳烴技術。其中,合成氣經甲醇間接制芳烴技術又分為:從甲醇起步,以生產芳烴BTX為目的的甲醇芳構化技術、以生產對二甲苯為目的的甲苯甲基化技術以及以生產烯烴為主聯產芳烴的組合技術等。

合成氣直接制芳烴的催化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為F-T合成催化劑組分與芳構化催化劑復合而成;第二類為合成甲醇/脫水催化劑與芳構化催化劑復合而成。

該技術還處于試驗室的研究階段,主要有: Mobil公司技術

采用的是固定床,催化劑為Zn-Zr組分與微孔硅鋁分子篩復合的催化劑,分子篩的硅鋁比大于12。 BP公司技術

催化劑為含Ga2O3或In2O3的組分與微孔硅鋁分子篩復合的催化劑。 南京大學技術

采用Fe-MnO-ZnZSM-5催化劑,Fe-Mn0為F-T合成常用的F-T合成活性組分,ZnZSM-5為烴類芳構化催化劑的活性組分。 山西煤化所技術

兩段復合床合成氣直接芳構化技術,上床層采用合成甲醇催化劑與脫水催化劑復合,下床層采用SAPO與NKF-5分子篩負載Zn、Ga等脫氫組分所構成的復合催化劑。

2、合成氣經甲醇制芳烴技術 (1)、甲醇芳構化技術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技術

采用稀土元素鑭、鈰改性的ZSM-5分子篩催化劑,固定床評價,在反應壓力0.1MPa,反應溫度450℃,甲醇WHSV=9h-1的條件下,總芳烴收率9%~19%,BTX選擇性70%~80%,BTX產率7%~14%。 清華大學的流化床技術(FMTA)

清華大學在國際上首次開發了以流化床甲醇制芳烴(FMTA)工藝技術,包括連續兩段流化床反應(雙層構件湍動流化床技術)—再生、中低溫冷卻及變壓吸附—輕烴回煉、液相芳烴非清晰分離—苯/甲苯回煉。

該技術將多段流化床反應再生系統成功用于FMTA過程,MTA過程的轉化率99.99%,FMTA全流程的甲醇到芳烴的烴基收率為74.47%。合3.07噸甲醇/噸芳烴,工藝廢水中未檢出甲醇和催化劑粉塵,再生煙氣中不含SOx和NOx。單位甲醇原料催化劑消耗為0.20千克。

該技術已在陜西榆林建成了年處理甲醇3萬噸的FMTA全流程工業化試驗裝置,工業試驗持續運行443小時。甲醇到芳烴的烴基總收率74.47%(折3.07噸甲醇/噸芳烴)。

山西煤化所的兩段固定床MTA技術

兩個固定床反應串聯,第一芳構化反應器的氣相組分進人第二反應器繼續進行芳構化。催化劑為負載脫氫功能的Ga、Zn或Mo組分的分子篩(ZSM-5或11)催化劑。

北京化工大學MTA技術

2010年6,河南煤化集團研究院與北京化工大學合作進行煤基甲醇制芳烴技術開發。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技術

甲醇制芳烴催化劑及工藝的前期探索性研究。甲醇芳構化催化劑采用負載脫氫氧化物的分子篩(ZSM-5)催化劑。 (2)、甲醇芳構化催化劑研究進展

甲醇芳構化,即甲醇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經脫水、脫氫、聚合及環化為芳香烴的過程,是輕烴芳構化的一個延伸。

甲醇芳構化,催化劑是關鍵環節。例如,甲醇在ZSM-5的催化作用下,雖有一定的芳構化活性,但在芳構化過程中伴有裂解、氫解、氫轉移等副反應,產生大量的低碳烯烴,制約了芳烴選擇性的提高,而以Ga、B、Fe、Sn、V、1n、Cr、Zr等雜原子同晶置換ZSM-5中的部分或全部硅或鋁,對分子篩進行改性,將極有可能獲得催化性能的分子篩催化劑。

甲醇在ZSM—5分子篩上芳構化的實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ZSM-5分子篩表面酸性中心不但是反應的活性中心,同時也是積炭中心,這使得這類催化劑不僅具有很高的催化反應活性,同時也很容易結焦失活。催化劑表面積炭可以毒化酸性中心、堵塞孔道,從而引起催化劑失活。另外,ZSM-5對單組分芳香烴的選擇性不高,總芳烴收率低也是甲醇芳構化的難點之一。

不同結構沸石催化劑的甲醇轉化反應顯示,十元環的ZSM-5沸石的十元環的孔口尺寸與BTX輕芳烴的分子尺寸相當,有利于抑制重芳烴的生成,而且三維的孔道結構有利于反應物、產物的擴散與抑制積碳的形成,因而使其具有優異的甲醇芳構化性能。

在三種催化劑中,ZSM-5分子篩上的芳烴收率最低,而負載具有較強脫氫活性的Ag+與Zn2+后,ZSM-5基催化劑的芳構化活性有了顯著提高。 (3)、甲苯甲基化技術

隨著甲苯甲醇烷基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芳烴市場的逐步演變,該工藝競爭優勢逐漸顯現。越來越多公司或研究機構投人大量精力研究該課題,如ExxonMobil、GTC、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和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等。但甲苯甲基化技術開發絕大多數仍處于實驗室階段,至今未有成功的中試經驗,催化劑穩定性差、轉化率低、反應放熱劇烈等均是制約該技術應用推廣的難題。 中石化甲苯甲基化技術

催化材料選用較高硅鋁比的ZSM-5分子篩,改性方法包括金屬/非金屬氧化物負載和水蒸汽處理。改性后催化劑擇形效果良好,對二甲苯選擇性超過94%,而甲苯轉化率接近20%。該技術在中國石化揚子石化已進行了側線試驗。由LPEC設計的20萬噸甲苯甲基化制混合二甲苯工業裝置于2012年底開車成功。 大連物化所的甲苯甲基化技術

生產技術范文第5篇

(1)抽取腹水化驗檢查,明確腹水性質 (2)適量放腹水緩解壓迫癥狀 (3)腹腔內注射藥物及腹水濃縮回輸等

【評估】患者病情、意識狀態,注意患者安全,做好環境準備,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項并取得合作

【用物準備】基礎治療盤、腹腔穿刺包、量杯、腹帶及中單、卷尺,按醫囑準備藥物及2%利多卡因1支,治療卡 第一部分??谱o理授術操作瓣范 【操作步驟】

(1)若裝整齊,進行查對,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向患商告知井解釋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2)簽署腹腔穿刺術知情同意書?,幓颊吲拍?防考刺損傷膀胱),清潔局部皮膚

(3)鋪中單,取半臥位或平臥位,腹水少量者取左側位,艘背部鋪好腹帶,測腹、脈搏血壓及腹部體征并記錄。

(4)協助術者配合定位,選擇適宜穿刺點。常規皮膚消毒,鋪無菌孔巾,配合局部麻醉

(5)術者左手固定穿剩部位皮膚,右手持針經麻醉處垂直刺入腹壁,待針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時,表示針尖已穿過壁腹膜,即可抽取腹水。

(6)術中協助留取標本,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術中患者如出現面色蒼自、心慌、頭量,出汗血壓下降,腹痛等癥狀,應停止放液,安靜平臥,并遵醫囑給子輸液,擴容等對癥處理。如覆水為血性,留取標本后即技針

(7)放液:用消毒血管鉗固定針頭,與針座連接引流管,以輸液夾子調整滴速;放液速度不宣過快,放液量不宜超過300oJm (8)術畢:木者取出穿刺針,用無菌布按壓穿刺點數分鐘,用控布固定。測圍下連層

(9)按規定將用過的材料分類放入垃圾袋內,洗手

(10)記錄水顏色,形狀和量,放水后圍同,避醫囑送檢標本。 【操作流程】著裝→評估一備物→告知并解釋一簽暑知情同意書→穿刺抽液一觀察→留取標本→送檢標本一整理用物→洗手→測量一記錄 【注意事項】

(1)術后囑患者臥床休息,保持穿刺點位于上方,如不適應立即報告醫師。

(2)腹帶不宜過緊,以防造成呼吸困難。

(3)穿刺處如有腹水外滲,及時更換敷料及腹帶,防止穿刺處感染。

(4)如放液流出不暢,可囑患者橢微變換體位或將穿刺針稍做移動,以助液體流出通暢。

(5)嚴格無菌操作,防止腹腔內感染

(6)如有肝性腦病先兆、包蟲病、結核性腹膜炎、卵巢囊腫者禁忌穿刺。

肝穿刺術護理配合技術操作規范

【目的】

(1)肝疾病性質不明,需取活檢組織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 (2)確定患者肝組織損傷程度,觀察肝病的發展與轉歸。 (3)為肝膿腫患者穿刺抽吸膿液和注射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評估】

患者病情、心理狀態、對肝穿刺意義的認知程度,注意患者安全,做好環境準備

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項并取得合作 【用物準備】

基礎治療盤、無菌肝穿刺包、穿刺針、無菌手套、一次性注射器(10ml)2支、4%甲醛溶液標本瓶、,帶、無菌敷料、治療巾,遵醫囑準備治療藥物、局麻用藥2%利多卡因、生理鹽水、治療 【操作步強】

(1)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著裝整齊,佩戴胸牌 (2)核對床號、姓名、床頭卡

(3)向患者解釋檢查目的、意義、方法、操作配合及注意事項。 (4)簽署肝穿刺知情同意書。為患者測量血壓脈搏并記錄。 (5)遵醫囑用藥囑患者排尿,協助患者取仰臥位,身體右側靠近床沿,并將右手至于枕后,讓患者保持固定的體位,訓練其深呼吸和屏吸呼吸方法,以利于術中配合。

(6)協助術者定位,配合常規消毒皮膚,鋪無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由皮膚至肝被膜進行局部麻醉。

(7)術者進針時囑患者深吸氣,然后呼氣末屏氣,將穿刺針迅速刺入肝內并立即抽出,總計穿刺深度不超過6cm。 (8)穿刺過程中,觀察患者面色、血壓、脈搏的變化。 (9)協助術者取下孔巾,用腹帶束緊沙袋加壓包扎4~6小時 (10)遵醫囑將所抽肝組織放入4%甲醛固定液中或涂于載玻片上及時送檢。

(11)按規定將用過的材料分類放入垃圾袋內。洗手 (12)測量血壓脈搏并記錄穿刺結果。

【操作流程】著裝→評估→核對→解釋一簽同意書→肝穿刺→束腹帶觀察→記錄一留取標本送檢→一體息→整理用物一洗手→記錄 【注意事項】

(1)術后絕對臥床休息6~8小時,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開始4小時內每15分鐘測1次,如發現頭暈、脈搏細弱、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出冷汗、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等出血征象時,應立即通知醫師緊急處理。

(2)若穿刺部位疼痛明顯,應仔細檢查原因,如果是一般組織創傷性疼痛,可遵醫囑應用止痛藥,同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若發現氣胸、胸膜休克膽汁性腹膜炎時,應及時處理。

(3)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如敷料有滲血,及時更換,防止穿刺部位感染。

(4)禁忌證:全身情況衰竭及嚴重貧血者,有出血傾向者,大量腹水、肝包蟲病、肝血管瘤、肝外梗阻性黃疸者等。

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護理配合技術操作規范

【目的】

(1)診斷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 (2)取異物、息肉摘除、胃鏡下止血等。

【評估】患者病情,詢問有無青光眼、高血壓、心臟病及藥物過敏史,做好環境準備,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項并取得合作, 【用物準備】內鏡,冷光源、吸引器、內鏡臺車、治療者、基礎治療盤、一次性注射器(10m)1支、彎盤、牙墊、手套、紗布、紙巾、墊巾、管道清潔刷、活檢鉗、標本固定瓶、黏膜染色 劑、噴酒導管小毛巾、含酶洗漱劑、消毒液、治療卡、鎮靜藥、解癌藥、去泡劑、咽喉麻醉藥、鹽水

(1)衣帽整潔,進行查對,向患者告知目的并解釋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

(3)檢查前需禁食、禁水、禁藥6小時,幽門梗阻者應先洗胃再檢查。

(4)檢查前取下活動義齒、跟鏡,解開衣領、腰帶。

(5)詢問有無青光眼、高血壓、心臟病及藥物過敏史,如有以上情況應與檢查醫師取得聯系

(6)備齊用物,于檢查前10分鐘進行咽喉麻醉

(7)幫助患者取左側臥位,雙腿屈曲躺于檢查床上,在患者頜下放一彎盤,囑患者張口咬住牙墊 (8)協助操作者進行胃鏡檢查,觀察患者反應,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醫師并遵醫囑進行處理。

(9)操作中留取活檢或治疔,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10)操作完畢,應用鈔布將鏡身外黏液擦掉,并囑患者將口腔內容物吐出,用紙巾擦拭口

【操作流程】著裝→評估→備物→簽署同意書取臥位→囑患者咬住牙墊→胃鏡檢查→擦拭患者口唇→·洗手→記錄→→送檢標本 【注意事項】

(1)檢查后少數患者出現咽痛、咽喉部異物感,崛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以免損傷咽喉部黏膜

(2)胃鏡檢查和治療后注意有無腹痛、嘔血或黑糞,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醫師。

(3)嚴重心、肺疾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生命體征不穩者、精神異常不能配合檢查者、急性咽炎者明顯主動脈瘤、腐蝕性食管炎性期、疑有胃腸穿孔者禁忌做胃鏡檢查。

胃腸減壓技術護理操作規范

一、【目的】

1.緩解或解除腸梗阻所致的癥狀。

2.進行胃腸道手術的術前準備,以減少胃腸脹氣。 3.術后吸出胃腸內氣體和胃內容物,減輕腹脹,減少腹脹,減少縫線張力和傷口疼痛,促進

傷口愈合,促進傷口愈合,改善胃腸壁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4.通過對胃腸減壓吸出物的判斷,可觀察病情變化和協助診斷。

二、【評估】

1.查看并確認醫囑及治療卡,了解患者目前狀況。 2.對清醒患者解釋操作目的、方法、配合要點,取得患者合作。

3.評估患者的意識狀態(清醒、嗜睡、昏迷)及自理能力:如了解患者既往有無插管經歷、 是否接受過類似治療、是否緊張、是否懂得利用吞咽動作配合插管等。

4.評估患者有無假牙及鼻腔狀況:包括鼻腔黏膜有無腫脹、炎癥,鼻中隔彎曲、鼻息肉,既 往有無鼻腔疾病等。

三、【操作前準備】 1.個人準備:衣帽整潔,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物品準備:①鋪好的無菌盤,內備:一個內盛溫開水治療碗,紗布2塊、鑷子、壓舌板;

②治療盤外備:治療巾1塊、棉簽、彎盤、一次性手套1 副、20ml及50ml注射器各1個、石蠟油球罐(內盛石蠟油球)、胃管、膠布、水溫計、橡皮圈或夾子1個、別針、松節油(拔

管用);③聽診器、手電筒;④必要時備醫囑執行單、筆;⑤負壓吸引裝置1個。

3.環境準備 清潔,無異味。

四、【操作步驟】

1.攜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對床號、姓名,告知患者操作中配合方法。

2.有眼鏡或義齒者,取下妥善保存。根據病情協助患者取適當臥位(半臥位、坐位或平臥位)。

3.掀開床頭蓋被,將治療巾圍于患者頜下,彎盤放于方便取用處。

4.用手電筒觀察鼻腔以確定插入側鼻孔,用棉簽清潔鼻腔,準備膠布。

5.用注射器檢查胃管是否通暢,戴一次性手套,測量胃管放置長度并做好標記(成人長度45—55cm )。用石蠟油球潤滑胃管前端。 6.再次核對患者,囑患者頭稍向后仰,一手持紗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鑷子夾住胃管前端,沿 選定側鼻孔先向上,然后平行再向下緩慢插入。

7.插入至10—15cm會咽部時,①清醒患者囑其作吞咽動作,順勢將胃管向前推進,直至預定長度(置管過程中患者如有嗆咳、呼吸急促、發紺、可能是誤入氣管,需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行插入;如患者有流淚、流鼻涕應及時擦凈,并給予安慰)。如果插入不暢,應檢查胃管是否盤在口中。

②昏迷患者置管時,撤去患者枕頭,將頭后仰,當鼻胃管插入約15cm時,將患者頭部托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緩緩插入胃管至預定長度。用注射器回抽有胃液后, 用一條膠布初次固定胃管。

8.確定胃管是否在胃內(有三種方法):

①連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進行抽吸,抽出胃液;

②置聽診器于患者胃區,快速經胃管向胃內注入10ml空氣,聽到氣過水聲

③將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療碗內,無氣泡逸出)。

9.確定胃管在胃內后,用膠布將胃管固定于鼻翼及耳垂部。

10.粘貼胃管的標識,記錄置管的有效時間段,并詢問患者有無不適。

11.連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進行抽吸,見有胃液抽出,先注入30ml溫開水沖洗胃管。 12.調整減壓裝置,將胃管與負壓裝置連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13.胃管沖洗。將胃管末端連接20ml注射器緩慢注入生理鹽水20ml,再將生理鹽水全部抽出至治療盤內,確認胃管在胃內。

14.拔管時先將減壓裝置與胃管分離,捏緊胃管末端,囑病人屏氣,先緩慢向外拉,估計胃管接近咽喉部時,迅速將胃管拔出,然后清潔鼻腔。拔管指征:病情好轉,腹脹消失,腸鳴音 恢復,肛門排氣。

15.清潔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膠布痕跡,協助患者漱口,采取舒適臥位并整理床單位;對患者或家屬的配合表示感謝。

16. 洗手,記錄并簽名。

五、【注意事項】

1.妥善固定胃腸減壓裝置,防止變換體位時加重對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壓、脫出影響減壓效果。

2.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量,并記錄24小時引流總量。

3.留置胃管期間應當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濕潤及通暢。

4.胃腸減壓期間,注意觀察患者水電解質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上一篇:生態工程論文下一篇:生命倫理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