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發展規劃范文

2023-04-29

發展規劃范文第1篇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學校發展;規劃

學校發展規劃是擴大學校內涵、謀求未來發展的重要策略,是探索學校新的教育模式,凸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手段。根據關于學校發展規劃理論,運用“問題樹”分析方法,并根據地區“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要求,結合我校“十一五”遠景發展目標,為進一步加快學?,F代教育發展步伐,著力打造“江蘇名中學”品牌,經過學校行政會、教職工座談會、黨員座談會等進行討論,最后經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報上級教育部門和地方政府,并進行了地方、縣區級、地市級三級部門領導、專家論證,制訂出了2011-2015年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

在規劃的制訂中,我們成立了規劃制訂領導小組,規范各項程序,細化規劃內容,科學、合理地制訂規劃。在規劃內容的決策和實施中,我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實踐學??茖W發展應該注意秉承學校辦學理念

多年來,和中人在深厚文化底蘊的孕育下,逐漸形成了“培養最富創新激情的現代中國人”的辦學理念,實施了“以人為本、主體創新”的管理理念,構建了自主發展的學校管理模式,著力提高師生素質,不斷提升辦學層次。

我們認為,辦學的關鍵是“人”,本質是“創新”,人本觀念是出發點,創新是歸宿,我們提出了“人文興校、科研興教”的口號,催生了人文化的校本管理。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教育的核心是以講民主、尊人格、重人性為基礎的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以因材施教為原則的個性培養準則,是以理性與激情有機結合為前提的育人理想,是以崇尚完美、打造精品為質量意識的發展眼光。先進的教育理念促進了和中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學校知名度也不斷上升。

二、實踐學??茖W發展應該注意學校內涵發展

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面對日益激烈的辦學競爭,如何顯示學校發展前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養全面發展而又有個性特長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擴大學校知名度、謀求未來發展的迫切需求。

我們運用了問題樹分析法,即圍繞學校發展的諸多外顯因素和內隱潛能,以樹狀圖形系統分析學校存在的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從而找出學校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覺得,無論在學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上,還是在課程設置、教學設備、校園文化上,其中外顯的諸多硬件發展規模,對我校來說,已受制于地域因素和經濟因素,但內隱的發展潛力,應該是有待挖掘的礦藏。

因此,我校在教育管理規范化的基礎上,開始逐步實現由以制度為本向以人為本的轉變,營造一種研究人、關心人、尊重人、滿足人需求的人文環境,努力實現學校管理的高效率、開放性和現代性,從最初的制度管理逐步向科學管理、人文管理層層遞進,步步提升,探究和建立系列化的具有關愛、指導、激勵內涵的人文管理制度,以指導和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激勵師生奮發向上,形成團結、和諧的人文關系,增強學生人人自強、敢于爭先的競爭氛圍,從而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建設師生的精神家園。

學校內涵發展是建筑在先進的科學管理基礎上的一項系統工程、系列化人文管理的策略、辦法、模式等,需要在我們構建和諧校園的實踐中不斷探索。我校將在管理層面上崇尚規范、科學的管理,構建溫馨校園,鑄就精品學校,它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在育人層面上,弘揚求真品格,培育誠善心靈,注重生命情感,塑造完美人生;在行為要求上,以科學的態度做事,以人文的精神待人,以藝術的修養律己;在師力保障上,全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備、文理兼通、教研相融、教管相聯”的現代復合型師資隊伍,使教師以忠誠對待事業,以敬業對待學校,以勤奮對待工作,以友善對待同事,以自信對待自己,以關愛對待學生。

三、實踐學??茖W發展應該注意學校個性化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缺乏特色,高度集中、整齊劃一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使學?;盍﹄y以發揮,個性難以展現,整個教育出現千校一面、萬人一書的局面。面對激烈的辦學競爭,學校要生存、要發展,只有從“外控型”管理走向“內控型”管理,按照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辦“活”學校,辦出特色,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

要辦個性化發展學校,我們覺得需要在學校文化、課程改革、校本管理和特色建設等方面發揮學校的自主權,發揮學校的主體能動性,才能不斷彰顯學校個性特征。

四、實踐學??茖W發展應該注意師本管理

當我們運用問題樹分析法,分析制約學校發展的諸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時,我們意識到,學校發展規劃的一根紅線,應該是教師的發展。學生發展是中心,教師的發展則是關鍵,因為教師的知識和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學校教育的策略,首先是培養優秀的教師群體,只有改善了教師教學的環境,教學改革才能走向成功。因此,沒有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良好的專業精神,沒有科學、合理的師本培訓,就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校發展。

師本管理的本質,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運作模式。它以教師為中心,把尊重、信任、培養教師作為管理的根本目的和終極目標。根據現代教學理論,我們把它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學校管理的動力和核心是教師,要把教師的發展放在學校發展的首位;第二,要把教師當作“人”來管理,注重人的心理需要和感情需要,注重教師生命情感的發展;第三,注重教師專業發展,構建教師與學校共同發展的平臺。

總之,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規劃是實踐學??茖W發展的重要途徑,科學地制訂學校發展規劃,將為轉變學校管理思想,分析診斷學校存在問題,凝聚各方智慧,幫助學校實現科學發展提供了一個交互發展的平臺。

發展規劃范文第2篇

編制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編制起止時間:1999.9-2003.1

2主管院長:李曉江

項目負責人:陳瑋

主要參加人:黃錫萍 孫久文 胡瑩瑩 王玉清 張成 韓敏 盧傳曉 官大雨 易翔 尹強 查克

一、技術路線

針對海南省特有的島嶼生態環境特點和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深入進行城鎮發展戰略研究、城鎮化預測及城鎮體系結構規劃研究、城鎮土地開發與控制策略研究、生態城鎮建設研究、小城鎮發展規劃研究等多項專題研究,提出生態城市與生態產業建設新思路,研制島嶼生態環境下城鎮區域生態優化控制的規劃方法和重點措施,解決在土地集約利用規劃、撤鄉并鎮與行政區劃調整、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防災系統建設、土地儲備有計劃供應及規劃實施管理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綜合協調人口、經濟、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關系并統籌安排,使海南生態示范省建設在城鎮建設方面具體落實。

二、規劃方案構思

走集約發展的城鎮化道路,城鄉一體統籌規劃,加強生態保護和分區控制。根據海南省的特點,從整體環境空間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及其海南特色,設計環島圈層結構布局;順應客觀規律,采取不均衡發展戰略;調整和改善全省現有城鎮規模結構;有重點地集聚發展。加強大城市發展,促進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對于各城鎮職能結構規劃,實施優勢產業戰略并進行產業鏈優化組合,工業新型化、農業基地化、旅游產業化;發揮城市特色(包括職能特色、景觀特色、文化特色等),提升全省的整體競爭力。

三、空間布置

全省1個大城市、4個中等城市、14個小城市、170個建制鎮,依托“藍色海洋圈”,以環島海洋產業、工業、旅游業、特色農業為支撐,形成沿海點軸發展的“項鏈狀”城鎮圈。相應配置完善協調的區域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在生態空間,實施“低容積率、低密度、高綠化率”和“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鎮環境建設,整體梳理構建完整的生態綠地網絡系統,包括完善城鎮內部綠地系統,大面積培植城郊林帶,健全海岸、水體周邊的防護林帶,完善生態保護區體系,建成若干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公園。

四、創新與特色

1、在深入研究和觀念創新基礎上,取消以往歷次多中心經濟區劃的規劃思路,按照島嶼經濟特點,將海南島城鄉一體整體規劃,劃分為促進城鎮發展區、適度建設區、保護控制區,分別制訂具體的發展與控制措施,實現生態環境的整體優化控制;對促進城鎮發展區集約發展,開辟推進城鎮化發展的最佳途徑。

2、把整個海南島視作一個“獨立的生態地理單元”,進行整體環境空間的優化,科學組織特色鮮明的外向型“項鏈狀”城鎮空間布局,整體形成周邊密,中部疏的城鎮“項鏈”圍合島中部“生態綠心”的結構。建立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生態產業鏈體系,擴大第

二、三產業就業容量,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

3、城鎮化建設采取不均衡的發展戰略,有重點地集聚發展、合理布局。在保護好自然環境資源的基礎上,實施“南北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中間”的總體部署。

4、進行海南島環境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和基礎設施支持系統等各方面組合研究。從城鎮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支撐、社會保障、人居環境、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法律法規保障等多方面設計了規劃實施系統。強調創造條件進行生態資源保護性移民。強化城鄉規劃實施管理,詳細制訂強制性規定和指導性政

策,以及具體的發展與控制措施,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可執行力。

總之,在優勢產業戰略、城鎮化戰略、科教興瓊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四大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有機協調和鏈接各規劃實施子系統,組成了科學合理的全省城鎮體系規劃。

五、實施效果與影響

1、在本規劃的指導下,全省各市、縣、鎮總體規劃的編制和調整工作相繼完成。

2、根據規劃建議,海南省城鄉規劃委員會成立,有關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尤其是加強了全省規劃集中管理,提高各項規劃決策的科學性、權威性與合理性,實現了城鄉統一規劃與管理。

3、全省308個鄉鎮撤并為199個,撤并率達35%;省級的開發區數量從26個減至14個,市縣級開發區全部取消;促進土地利用集約發展。

4、全省城鎮發展和建設項目已按照規劃確定的原則、布局陸續實施;貫徹“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城鄉一體化,共同繁榮;區域協作,優勢互補;集約發展,提高效益;增強實力,突出特色;依托大陸,全球競爭”的發展方針。

5、使城鎮化取向從產業理念轉向生態思維,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執法監督機制,采取行政、立法、經濟、科技等手段,促使城鎮生態系統動態平衡,向更有序和穩定的方向發展,使全民形成強烈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全社會養成自覺的生態保護風氣,其中包括對海南省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等文化精華的保護和繼承,有效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加強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和旅游價值開發,在全社會形成自覺的生態意識和環境價值觀,提高生活質量、國民健康,在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環境中形成一種生態新觀念、新經濟、新秩序和新文化的創造過程。

發展規劃范文第3篇

教師職業標準要求教師既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又具有現代教育技術。這說明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括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學科知識方面強調的,是任教學科的學術水平。

“多做”、“多想”、“多聽”,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改善自身的壞習慣,將自己改變成一名主動學習者,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具有親和力、輕松、快樂的老師,并逐步將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勞型的教師,使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精神家園,滿足學生成長和走上社會的實際需要。

(1)、提升個人修養,做有品位的教師。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養,廣博的知識積淀影響學生,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多做”、“多想”、“多聽”。

(2)、做一名業務上、教學上都過硬的教師,養成善于學習、樂于學習、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為自己打造一個具有多元化知識結構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3)、做一名輕松、快樂的受歡迎的老師,向優秀老師學經驗,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做到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4)、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積累”的老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的失敗與成功注意積累,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

發展目標:

1、加強個人職業道德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2、利用課余時間鉆研專業知識,

3、做更優秀的美術教學課件,教學中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多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

專業成長發展途徑:

1、在培訓中成長: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優質的培訓資源,我要利用培訓、聽課的機會,努力向優秀教師學習,不斷吸收別人的經驗,以豐富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發展和成功。特別是認真學習優秀教師在課堂中語言的運用。關注他們的激勵性評語,為了提高自身認識,今后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堂課,多學習他人經驗,經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實現目標。

2、在學習中成長;利用業余時間大量閱讀書籍,做好讀書筆記,使知識不斷積累,思想與時俱進,使自己的素養不斷提高。多讀書,讀好書,因為讀書是實現教師自我“充電”的最佳途徑,而且能夠啟發美術教師創造的靈感。

3、在反思中成長:在每一節課后,及時記下自己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及反思。通過參加現場觀摩或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錄像,進行相互交流、探討,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發現問題,改進自身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愿望。通過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模仿、學習,吸取他們的教學長處和優秀品質,不斷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4、在實踐中成長

為了檢驗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技能。我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給自己展示的舞臺,為教學研究提供載體。 發展措施及策略:

(一)作為新形勢下的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轉變為新型的朋友關系、伙伴關系。

(二)把握課堂教學,提高組織能力課堂是教師施展本領、展示才華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既定的任務。根據美術課特點做到:

1、備課:從美術知識、基本技能和思想感情三方面確定全冊教材的教學目標。課后要進行反思,小結得失,做好美術課的技能準備。

2、上課:要遵循本學科的特點,把握美術藝術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美的熏陶。

3、課外美術活動是學校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要面向大多數學生,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鼓勵學生參加各級比賽活動,多方面培養學生美術素養。

(三)積極參加培訓,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拓展美術教學渠道,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對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小學美術教育自然也不會例外。利用網絡的優勢,多給學生一些美術的營養。

(四)做好基本功訓練,做到“五個一”,寫好一手粉筆字、講好一口普通話、做好一件演示文稿、教好一節示范課、發表一篇教學論文。

發展規劃范文第4篇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與現狀

近年來,我市各級堅持把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放在“三農”工作的重要位置來抓,著眼市場需求,依靠科技進步,以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為重點,狠抓龍頭企業建設、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率不斷提高,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農業龍頭企業有了較快發展。全市國家、省、市級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分別達到2家、23家和102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82家,其中過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38家。預計2008年,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帶動農戶70萬戶,占全市鄉村戶數的60%,農戶從產業化經營中戶均增收2100元。

(二)特色農業優勢進一步顯現。堅持以培植6大主導產業和8大特色產品為主攻方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突出有機蔬菜、奶業、苗木花卉三大“亮點”, 組織實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進工程”,全市符合農業部統計標準的專業村396個;符合農業部統計標準的專業鄉鎮18個。奶牛存欄17.1萬頭;苗木花卉總面

積達到23.8萬畝。區域布局優勢產業帶初步形成,如泰山區苗木花卉、女兒茶;岱岳區設施大棚、桑蠶生產、中草藥;肥城市有機蔬菜、“兩菜一糧”;新泰市黃花菜、池藕、覆膜土豆;寧陽縣有機蔬菜、雙孢菇;東平縣大蒜、雞腿菇等等,已初具規模,帶動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產地市場。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力度,加強農業標準化基地管理,狠抓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全市有機蔬菜認證基地面積達到22.1萬畝,繼續保持全國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出口最多。綠色食品認證基地播種面積181.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基地播種面積達到199萬畝。農業品牌建設長足發展,全市農產品商標注冊1185件,獲得山東省名牌農產品8個。

(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步伐加快。認真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鼓勵農戶依法成立自主經營、管理規范的專業合作組織,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產業化經營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498個,入戶社員25萬戶,帶動農民46萬戶,覆蓋種植、養殖、加工等20多個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約束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

從產業發展現狀看,蔬菜產業,2008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90.4萬畝,總產678.2萬噸,其中設施大棚蔬菜基地15萬畝,有機蔬菜基地22.1萬畝;規模以上蔬菜加工企業47家,加工量達到

70萬噸,占蔬菜總產量的10%,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利稅2億元,其中有機蔬菜加工企業近20家,加工量30萬噸,占蔬菜總產量的4%,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1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糧食產業,全市糧食播種面積637.5萬畝,總產289.7萬噸,其中小麥播種面積318.7萬畝,總產135.8萬噸;玉米播種面積271.4萬畝,總產136.3萬噸;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67家,加工量達到145萬噸,占糧食總產量的52%,實現銷售收入38億元,實現利稅3億元。油料產業,全市花生播種面積71.1萬畝,總產19.7萬噸;大豆播種面積19.2萬畝,總產3.7萬噸;規模以上的油料加工企業6家,食用油加工產業發展的潛力很大。奶牛產業,全市奶牛存欄達到17.1萬頭,規模飼養比重達80%,各類型奶站發展到111個;培植引進蒙牛乳業(泰安)公司、亞奧特乳業公司、安康生態乳業公司等乳品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15.5億元。畜禽產業,全市規模以上畜牧龍頭企業65家,年創產值67億元、利稅5.5億元,其中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7家、市級18家,帶動農戶60多萬戶;肉蛋奶總產量達到92.5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75.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2.2%,畜牧業成為對第一產業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各類養殖小區2640個,規模養殖場(戶)4850個,規模養殖畜禽占出欄總量的65%以上;發展畜牧合作經濟組織126個,其中合作社78個,發展社員3萬多名,帶動農戶5萬多戶。絲綢產業,全市桑園面積11萬畝,年發放蠶種穩定在27.5萬張以上,2008年產繭9741噸,帶動蠶農5.5萬戶,繭款收入2.09億元;蠶

繭收購加工和制絲及絲綢產品加工企業8家,年銷售收入達8億元,是全省最大的桑蠶繭生產基地,是全國桑蠶繭的重點優勢產區之一。特色經濟林產業,全市經濟林總面積達到110萬畝,干鮮果品總產量68萬噸,產值13.6億元,“三品"認證面積53萬畝,取得注冊商標的果品31個,省級名牌果品4個,果品貯藏加工能力13萬噸,林果專業合作經濟組織95個;肥城市、岱岳區、寧陽縣、東平縣先后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肥桃之鄉、中國板栗之鄉、中國大棗之鄉、中國核桃之鄉,肥城市被命名為全國經濟林生產示范縣。苗木花卉產業,全市苗木花卉總面積達到23萬畝,總產值11.5億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木材加工產業,全市速生豐產林面積達到62萬畝,木材加工企業及個體加工戶發展到544家,木材加工能力 57萬立方,主要產品有各類中高密度板、膠合板、刨花板、木片、家具等,年加工產值4.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家。漁業產業,全市各類水域面積40多萬畝,其中湖泊25萬畝、水庫12萬畝、池塘4萬多畝。漁業養殖和增殖面積達到33.7萬畝,總產6.51萬噸,產值8.93億元,漁民人均收入5395元;水產品養殖、加工龍頭企業達到15個,產品加工規模1.6萬噸,銷售收入4.91億元,利稅0.46億元。發展各類漁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60多個,參加合作組織的漁戶達1000多戶。

雖然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現代農業發展和建設經濟文化強市要求相比,我市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仍然滯后,農民增收仍然困難,特別是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

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我市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中最大的薄弱環節,也成為阻礙和延緩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主要因素。農業龍頭企業數量不多,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在精深加工、包裝、營銷、品牌等方面檔次不高,產業鏈條短,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輻射帶動能力弱,農業發展仍處在原料產品、初級產品階段,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遠遠低于兄弟市,農產品出口創匯遠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這些問題,必須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措施落實,認真加以解決。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全局性、方向性、戰略性的大事來抓,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促進農民增收,制定落實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創新引導推進機制,創新經營體制機制,在更高層次上全面推進種養加、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再創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優勢,努力把泰安建設成為全省一流的農產品基地大市、加工大市和現代農業強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原則。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積極鼓勵農民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土地流轉形式,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形成區域化布局創造條件。

堅持自我積累與政府扶持相結合的原則。著力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積極爭取國家、省各級資金和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好市級產業化扶持資金,扶大、扶優、扶強,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益,促進龍頭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堅持以科技促發展的原則。用現代農業科技武裝農民及農業產業化各環節,研究和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開發精深加工系列產品,實現產業的不斷優化升級。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檢測監督體系,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積極打造品牌,爭創名牌,提高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場競爭能力。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立足國內,面向國際,根據市場需求,培育發展主導產業、優勢產品和龍頭企業,培育和發展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積極開拓外埠市場,做到圍繞市場進行謀劃,圍繞市場加快發展,自覺運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推進產業化經營。

堅持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的原則。立足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對不同產業、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的農業龍頭企業,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鼓勵引導,促其快速發展。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把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農田基本建設、耕地保護、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注重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促進農村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證農村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三)發展目標。

樹立大農業、大食品、大產業的發展理念,堅持以農產品加工為主攻方向,以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發展為突破點,推動農業內部結構優化升級,著力構建全新的農業產業化經濟發展模式。

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集群式發展。堅持骨干龍頭企業培植與發展中小規模農產品加工群體結合,到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500家以上,其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增加到50家,過5億元的20家,過10億元的10家,過20億元的2家以上;出口創匯型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0家以上,出口創匯2億美元以上;科技型龍頭企業達到50家。中小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000家以上,建成農產品加工專業鄉鎮15個、專業村300個。

農產品加工規??焖倥蛎?。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農產品加工增值率達到70%以上,并逐步實現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高端消費、終端產品的延伸完善,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由2008年的150億元提高到500億元以上,增長233%。

農產品基地建設形成特色規模。到2013年,全市建成優質專用糧食基地播種面積350萬畝,優質蔬菜基地播種面積300萬畝,特色經濟林基地130萬畝,用材林基地73萬畝,苗木花卉基地30萬畝,桑蠶基地20萬畝。上述種植基地全部達到500畝、1000畝、10000畝連片規模發展標準,設施農業發展到30萬畝,全部達到冬暖式或四面采光棚標準。畜禽養殖基地發展達到600處以上,全部

達到國家規定的規模養殖場(小區)標準。漁業生產基地達到17萬畝,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規模水產養殖標準。

農業標準化水平有明顯提升。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200個以上,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240萬畝;綠色食品基地面積達到260萬畝;有機食品基地面積達到40萬畝。農產品種養基地全部實現標準化生產。成建制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區鄉鎮達到20個左右。

農產品市場體系、品牌建設有大的突破。產地市場建成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56處,專業市場26處,建立覆蓋城鄉的農產品銷售網絡。銷地市場力爭本地農產品、食品進入外地100個大中城市和30個國家(地區)。建立網上市場,50%以上農產品實現網上銷售。大小農產品流通企業發展到5000家以上,農產品經紀人隊伍發展到10萬人。爭創中國名牌農產品2—4個,山東省名牌農產品20個,農產品注冊商標達到1685個。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市級農業科研機構達到全國同級同行業一流水平。改革完善全市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搭建全新實用的農業科技服務平臺。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中等國家水平;市級龍頭企業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全國先進水平。省、市級龍頭企業全部建立起自己的研發中心,主要農作物良種良法覆蓋率達到98%以上,畜禽良種良法覆蓋率達到95%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以上。

農民組織化程度、社會化服務水平有一個大的提高。依托龍頭

企業,每年新發展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00個以上,到2013年發展到2000個,入社社員達到85萬人以上,70%的農戶與龍頭企業或市場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關系。農民通過農業產業化領域的收入占人均年收入比重達到75%以上。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的流通、運輸、儲藏、耕作、灌溉、生資供應、技術服務等專業化經濟組織逐步實現社會化。

三、產業化發展重點

圍繞龍頭企業建基地、抓產業,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種養大戶、農村經紀人等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催生一批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服務性專業組織,帶富一批農戶、帶活一方經濟。著力培植“10大產業鏈”。

(一)蔬菜產業鏈。

1、發展思路和目標。以實施“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示范工程為總抓手,積極推進有機、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調整優化蔬菜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稀品種,加大引進、培植蔬菜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力度,大力發展有機蔬菜產業,在鞏固擴大國際市場有機蔬菜占有份額的同時,不斷擴大國內市場銷售比重。到2013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發展到240萬畝,總產700萬噸。有機蔬菜認證基地面積發展到30萬畝,總產100萬噸。

2、基地區域布局。建成以夏張、邊院、汶陽、伏山等為中心的30萬畝有機蔬菜基地;以良莊、房村、華豐、樓德等為中心的20萬畝大棚菜基地;以王莊、桃園、宮里、谷里等為重點的20萬

畝早春土豆基地;以伏山、東疏為中心的黃瓜制種基地;以泉溝、西張莊、堽城為重點的10萬畝泰山系列食用菌基地;以岳家莊、鶴山為重點的5萬畝泰山池藕基地;以汶南為重點的3萬畝黃花菜基地。

3、龍頭企業發展。到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企業達到100家,銷售收入達到110億元,加工量占蔬菜總產量的60%。

(二)糧食產業鏈。

1、發展思路和目標。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穩面積、??偖a、抓優質、強加工”的思路,以實施“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計劃”為載體,突出抓好優質專用小麥、優質專用玉米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地方名特優雜糧生產,推進糧食精深加工力度,力爭在糧食食品加工、飼料加工轉化、工業用品深加工上實現大的突破。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300萬畝左右,總產穩定在120萬噸左右,玉米播種面積穩定在250萬畝左右,總產穩定在130萬噸左右。

2、基地區域布局。以沿汶河、泰肥寧平原鄉鎮為重點,建成20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150萬畝專用玉米基地。

3、龍頭企業發展。依托巨龍、雪菱、富世康、弘興等糧食加工企業,不斷提高糧食的加工轉化率和深加工能力,帶動我市糧食產業發展水平和檔次不斷升級。到2013年糧食加工企業發展到90家,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實現利稅6億元。

(三)油料產業鏈。

1、發展思路和目標。堅持以食用油加工龍頭企業為突破口,

促進優質專用花生和大豆的區域化、規?;N植,加強基地與龍頭企業密切協作與利益聯結,實現企業與基地農戶的互惠雙贏。全市花生種植面積穩定在70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20萬噸以上;大豆播種面積穩定在20萬畝,總產穩定在4萬噸。

2、基地區域布局。建成以新泰、寧陽山區、丘陵和東平平原、山區為主的100萬畝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基地。

3、龍頭企業發展。依托光大油脂公司、茂福祥糧油公司、匯通油脂公司等大型油料加工企業,走兼并聯合、招商建廠、參股入股等路子,不斷膨脹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產品檔次和質量。到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食用油加工企業發展到20家,加工油料作物達到18萬噸,占全市油料作物總產量的80%,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利稅2億元。

(四)奶牛產業鏈。 

1、發展思路和目標。堅持以“奶業富民工程”為抓手,以乳品加工企業為龍頭,以奶牛合作社為紐帶,全力推進奶牛規?;?、標準化、集約化養殖,狠抓奶牛良種改良,提升奶業品質,開發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做大做強乳品產業。到2013年,奶牛存欄發展到30萬頭。

2、基地區域布局。奶牛標準化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六個縣市區的農業生產鄉鎮和市高新區鐵路以東區域,奶牛品質進一步提升。

3、龍頭企業發展。鞏固提高蒙牛乳業(泰安)公司、亞奧特乳業公司、安康生態乳業公司等乳品加工業,開發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到2013年,鮮奶日加工量達到1400噸,年銷售收入35億元。

(五)畜禽產業鏈。

1、發展思路和目標。穩步發展生豬生產,大力發展草食畜禽,突出發展肉鴨、肉雞為主的肉禽生產,強化具有特色優勢的東平湖麻鴨和毛皮動物養殖,努力完善市場體系,提高畜產品產出率、商品率、加工轉化增值率、市場占有率和經濟效益,形成產加銷、貿工牧一體的畜牧產業化格局。到2013年,全市肉蛋奶總量達到119.2萬噸,年均增長5.2%;畜牧業產值113.6億元,年均增長6.9%,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生豬存欄達到162.3萬頭,出欄量達到289.8萬頭;肉禽存欄達到1400萬只,出欄肉禽8000萬只;肉牛肉羊存欄達到185萬頭(只),東平湖麻鴨存欄達到40萬只。規模以上畜禽及配套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30個,年銷售收入達到175億元。

2、基地區域布局。生豬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主要集中在六個縣市區的農業生產鄉鎮。肉禽標準化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五個縣市區的農業生產鄉鎮,到2013年,全市肉雞存欄800萬只,出欄4500萬只;肉鴨存欄600萬只,出欄3500萬只。肉牛肉羊標準化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五個縣市區的農業生產鄉鎮,尤其沿汶河兩岸以及山區、丘陵周邊飼草飼料豐富的地域,形成商

品肉牛肉羊經濟帶。到2013年,全市肉牛存欄量達到9萬頭,出欄3萬頭;肉羊存欄量達到176.6萬只,出欄281萬只。禽蛋標準化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東平湖周邊的老湖等沿湖鄉鎮東平湖麻鴨的主產區,到2013年,全市麻鴨蛋產量4000噸。

3、龍頭企業發展。畜禽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重點膨脹豬肉、禽肉、牛羊肉、禽蛋四大主導產業。到2013年,畜禽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發展到46家,年銷售收入達到90億元。飼料、獸藥生產型龍頭企業,在膨脹泰安六和、眾成、聯航、吉利等飼料生產龍頭企業和山農大藥業、泰安魯星藥業等獸藥生產型龍頭企業規模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和培育新的龍頭企業,擴大加工生產能力,提升經濟效益。到2013年,全市飼料、獸藥生產型龍頭企業達到46家,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其它畜牧產業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商品畜禽養殖、種畜禽生產、畜產品運銷、皮毛絨加工、觀光旅游園區等,使其成為畜牧產業化綜合協調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到2013年,其它畜牧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到43家,年銷售收入達到35億元。 (六)絲綢產業鏈。

1、發展思路和目標。堅持“鞏固提高,積極發展”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發展桑蠶生產、建設現代蠶業、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依靠科技進步和機制創新,繼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規?;?、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推進我市桑蠶業平穩健康發展。桑園發展以每年2萬畝面積速度遞增,到2013年,全市桑園面積發展到20萬畝,蠶繭產量力

爭實現2萬噸,帶動農戶8萬戶,蠶農增收5億元。規模以上蠶繭及絲綢加工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0家,年銷售收入達到18億元。

2、基地區域布局。優化桑蠶產業區域化布局,建成岱岳區、肥城、新泰、寧陽、東平為重點、泰山區適度規模發展的優質桑蠶繭標準化生產基地,在現有集中產區基礎上形成桑蠶繭生產優勢產業區域,依托各級絲綢公司及各制絲加工企業為龍頭,推進繭絲綢產業化進程,充分發揮重點絲綢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設一流的優質蠶繭生產基地。

3、龍頭企業發展。重點培育和扶持山東泰安絲綢集團有限公司、泰安泰山成通制絲有限公司、泰安市泰銀制絲有限公司、泰安華泰絲綢實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使之做大做強。通過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帶動桑蠶生產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帶動絲綢產業的提升。到2013年,全市蠶繭及絲綢加工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0家,均達到規模以上,年銷售收入達到18億元,實現利稅1.5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

(七)特色經濟林產業鏈。 

1、發展思路和目標。以培植發展干鮮果品加工、貯藏企業為核心,以優質果品基地開發建設為基礎,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為紐帶,全面提高果品質量和加工增值率。到2013年,全市經濟林面積發展到130萬畝,干鮮果品總產量達到80萬噸,貯藏加工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25家,貯藏加工能力達到40萬噸,占總

產量的比例達到50%,年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

2、基地區域布局。重點培植“9大特色經濟林”基地。一是核桃基地。以東平縣為重點,并在肥城、新泰、岱岳區和寧陽適度規模發展,五年內核桃總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二是大櫻桃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區、肥城市大櫻桃集中產區為重點,面積發展到10萬畝。三是桃基地。肥城市桃樹規模面積超過10萬畝,全市桃總面積發展到20萬畝。四是板栗基地。以岱岳區為中心,在泰山景區、徂徠山一帶因地制宜發展,板栗面積穩定在26萬畝。五是大棗基地。以寧陽縣為主,大棗總面積達到14萬畝以上。六是蘋果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區為重點,蘋果總面積達到15萬畝。七是泰山大紅石榴基地。以泰山區、東平縣、新泰市為重點,總面積達到5萬畝。八是柿子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區、泰山區為中心,柿子總面積達到5萬畝。九是泰山優質茶及中藥材基地。以泰山、徂徠山周邊地區為中心,發展優質泰山茶及中藥材基地,打造泰山“四大名藥”品牌。優質茶面積及中藥材基地面積發展到2萬畝。

3、龍頭企業發展。依托名特優經濟林基地,在平原地區重點發展水果貯藏保鮮、罐頭制品以及果汁加工廠;丘陵山區重點發展貯藏冷庫以及核桃等木本油料系列加工產品。到2013年,在9大經濟林基地建設區,扶持發展經濟林產品貯藏加工企業14處,使全市經濟林產品貯藏加工能力增加27萬噸,年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

(八)苗木花卉產業鏈。

1、發展思路和目標。立足于發揮傳統產業和地域優勢,狠抓規模面積的擴展,狠抓起點高、規模大的苗木花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苗木花卉產業。到2013年全市新增苗木花卉面積7萬畝,總面積達到30萬畝。苗木花卉公司、批發市場等龍頭企業發展到 46處,年銷售收入達到 30億元。

2、基地區域布局。重點建設“一個中心五個片區”:一是泰山花卉中心??傄巹澝娣e2000畝,實現總產值4億元,輻射帶動周邊發展苗木花卉達到10萬畝。二是大規模高檔園林綠化觀賞苗木主產區。集中在泰山區上高、省莊、邱家店,岱岳區山口、黃前,新泰市翟鎮、天寶、果都,市高新區,泰山景區大津口等鄉鎮辦事處,總規模10萬畝。三是彩葉觀賞樹種主產區。集中在寧陽縣東疏鎮、寧陽鎮及周邊鄉鎮、村,總規模4萬畝。四是優質用材林苗木、綠化苗木主產區。集中在肥城市汶陽、邊院、安駕莊,岱岳區良莊、房村,新泰市宮里、樓德等鄉鎮,總規模4萬畝。五是優質經濟林苗木主產區。集中在岱岳區徂徠、黃前、下港,新泰市龍廷、青云,東平縣大羊等鄉鎮辦事處,總規模5萬畝。六是泰山松柏(奇石)盆景園區。集中在泰山區泰前、省莊、上高,新泰市青云,泰山景區大津口等鄉鎮辦事處。

3、龍頭企業發展。引進、興辦起點高、規模大的苗木花卉龍頭企業,輔射帶動苗木花卉業提檔升級;依托苗木花卉經紀人隊伍,組建苗木花卉銷售龍頭企業,不斷擴大銷售半徑;依托苗木花卉特色基地,積極引導發展高資質的綠化工程公司,靠參與承攬市內外

大型綠化工程,帶動基地發展。到2013 年,全市規模以上苗木花卉龍頭企業增加25家,年銷售收入增加27.48億元。

(九)木材加工產業鏈。

1、發展思路和目標。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引導定向培育、定向利用,優化結構及其布局,大力推進基地建設,促進原料基地和后續利用企業的一體化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達到 73萬畝,用材林木材蓄積量達到426萬立方米,木材加工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33家,木材年加工能力達到141萬立方米,占木材蓄積量的33%,年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

2、基地區域布局。集中在沿汶沿黃等各類河道兩側、礦區塌陷地、宜網農田、村鎮周邊、交通干道兩側等區域,推行林草、林菌、林禽、林藥等復合栽培模式,發展林下經濟,提高土地產出率。到2013年,全市增加速生豐產林面積11萬畝。

3、龍頭企業發展。建設一批年加工能力在5萬立方米以上的木材加工龍頭企業;支持現有造紙企業改造舊生產線,提高木漿生產能力,擴大木漿紙生產規模,逐步增加木漿自給率,改變木漿造紙原料主要依賴從外地進入的現狀。到2013年,全市木材加工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增加19個,木材加工能力增加84萬立方米,年銷售收入增加15.5億元。

(十)漁業產業鏈。

1、發展思路和目標。堅持以主導產業和品牌產品為支撐,以建設漁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為基礎,以培育、壯大漁業龍頭企業和漁

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重點,延長漁業產業鏈條,提高水產品附加值。到2013年,全市漁業產業養殖和增殖面積發展到41萬畝,漁業生產基地達到17萬畝,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規模水產養殖標準;水產品產量達到7.55萬噸,漁民人均收入達到10000元。

2、基地區域布局。在東平縣水產苗種繁育場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苗種生產基地;在泰山區、岱岳區建設泰山赤鱗魚綠色食品養殖基地;在東平建立烏鱧標準化養殖基地和東平湖特色水產品生產基地;在岱岳區建立鰱、鳙、草魚等綠色水產品生產基地;在岱岳區建立熱帶魚類養殖基地;在岱岳區建立休閑漁業基地。

3、龍頭企業發展。依托趙斌糟魚有限公司、水泊食品有限公司、國丹食品有限公司等水產品加工企業,利用我市獨特的水產品資源優勢,引導企業抓生產建基地,不斷提高基地規模與水平,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到2013年全市水產品養殖、加工企業發展到30家,帶動基地漁戶10000家,加工規模達到3萬噸,水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30%,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1億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著力打造農業產業化企業集群。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支持骨干龍頭企業培優培大培強,對投資額大、銷售收入增長快、輻射帶動農戶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企業優先給予財政扶持,鼓勵他們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創

建精品企業,實現由初粗加工向熟食、快餐、方便食品發展,由原料、中間產品向終端產品發展,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多系列精品組合發展,由單一產業向關聯度高的其他產業發展。鼓勵發展小型多樣的加工群體,鼓勵相同行業之間、產業上下企業之間,通過合作、聯合,由低到高、由小到大,重點建成糧食、蔬菜、奶牛、畜禽、果品、水產、桑蠶等10大產業集群,形成規模集群效應。引導企業創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培養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懂經營、會管理、重信用、作風好的企業家隊伍。

(二)著力膨脹現代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圍繞主導產業、名特優產品開發和龍頭企業發展的需要,搞好區域規劃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洜I,通過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牌等模式,積極推進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優勢產品向優勢企業集中。突出有機蔬菜、奶業、苗木花卉三大“亮點”,培植培強培大優質糧、蔬菜、干鮮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蠶等6大主導產業和有機蔬菜、泰山系列食用菌、泰山中藥材、泰山池藕、泰山茶、新泰黃花菜、肥城桃、寧陽大棗、泰山板栗、東平核桃等10個特色產業,力爭五年內6大主導產業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90%以上,形成一批萬畝以上的特色產業基地,培育發展一批特色鮮明、市場競爭力強的專業鄉鎮、專業村和專業大戶。

(三)著力健全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構建起覆蓋所用農產品的標準體系,覆蓋所有環節的質量檢驗檢測體系,覆蓋市場準入、產地準出的執法監

督體系,覆蓋所有標準化基地的技術推廣體系,打造縣、鄉整建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切實做到質量有標準,生產有規程,產品有標志,市場有監測。認真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強市、縣、鄉、企業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建設,增強市級檢測中心監控能力,建立健全縣(市、區)和市場、企業監測網絡,積極推行藥品、種子、化肥、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制度和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大力推行標準化小區養殖、圍欄養殖、林畜共養和生物環保養豬模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積極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實施質量標準認證和有機、綠色、無公害認證,對申報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企業給予適當補助獎勵。全市每年新增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基地面積18萬畝以上。

(四)著力創新產業化經營聯結機制。按照覆蓋全部主導產業、涵蓋所有優勢產品、能夠聯結千家萬戶的要求,認真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加快建設符合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特點的具體組織形式。鼓勵引導農村大戶、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基層站所、供銷組織、農村干部、學會協會等領辦、聯辦,大力發展股份合作型、能人領辦型、技術服務型、企業聯合型、市場帶動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各類服務組織。引導農民、合作組織以土地使用權、產品、資金、勞動力等要素參股龍頭企業,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引導和鼓勵金融、保險、科技等市場主體參與產業化經營,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農戶+合作社+公司”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完善多元化的組織結構。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工商登

記步伐,支持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聯合與協作,開展跨區域經營,增強合作社在產業化中的競爭力。積極組建產品協會和行業協會,探索建立政府引導的,以企業為主體,以價格形成、權益保護、爭端解決等為內容的行業協調機制,加快形成以同一產品為紐帶、相互聯系、上下貫通的行業組織體系,規避惡性競爭。到2013年,全市入社戶收入比非入社戶年均提高40%以上。

(五)著力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鼓勵龍頭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直供直銷、網上交易,到大中城市建立銷售網絡,形成能控制到終端的現代營銷組織體系。進一步調整優化農產品國際市場布局和農產品出口結構,引導、鼓勵農業龍頭企業下大氣力開拓歐美市場,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出口,突出抓好有機蔬菜、干鮮果品、大蒜、生豬、肉雞等主導出口農產品基地開發建設,在全市建設一批農產品出口基地面積百畝村、千畝鄉、萬畝縣示范基地,特別是做大做強有機蔬菜產業,到2013年基地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鼓勵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到境外投資經營,加強與國際連鎖集團的貿易合作,打入國際連鎖超市,到海外發展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業,設立農產品直銷機構,帶動農產品出口和勞務輸出,出口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年均增長30%以上。優先扶持和幫助龍頭企業申報和爭取自營進出口權。鼓勵出口型龍頭企業建立質量可追溯系統。完善農產品出口檢驗檢疫和通關服務,及時提供主要農產品進出口數據和市場變化信息。

(六)著力創建品牌企業名牌產品。牢固樹立“商標興農”、“品牌興農”理念,鼓勵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組織提高農產品的加工檔次、質量和包裝水平,參加產品展洽會、博覽會、訂貨會等,積極開展品牌經營,創立更多的特色品牌之鄉;加大品牌名牌爭創力度,對現有主導產業、名特優產品進行篩選,做到規劃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儲備一批,每年爭創5—8個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培育一批品牌企業群體,努力建設農產品品牌大市。建立創名牌獎勵機制,支持龍頭企業積極開展農產品原產地、地理標志、商標等注冊,對獲得“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山東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給予適當獎勵,確保每一個品牌有一個經營主體,并不斷發展壯大。

(七)著力推進產業化經營科技創新。積極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密切結合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鼓勵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攻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支持龍頭企業購買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不斷提升企業農產品深加工的能力和水平,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精深加工產品。鼓勵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承包、入股、轉讓等形式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企業加快設備和工藝更新改造步伐,大膽采用國際國內領先的一流設備和工藝,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檔次,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強農產品加工核心技術研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組建研發中心。采取科技入戶工程、科技特派員制度、農業首席專家制度有機結合,建立健全科技培訓機制,

重點培訓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等,讓每一個在家的農民都能掌握1-2門技術,更好地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

發展規劃范文第5篇

關于深入開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

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實施方案

為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深入開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的實施意見》,深入貫徹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和縣委十八屆二次全會精神,將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全體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和部署上來,我局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大討論活動進行了詳細的安排和部署,現將實施方案編制如下,請局屬各單位認真學習,悉心領會,扎實開展好本次大討論活動的各項工作。

一、目的和意義

建設奮進、生態、幸福新延川,提升全縣國土資源系統服務發展、促進發展、實現發展是本次大討論活動的目標。大討論活動是延川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過程中一項深刻的思想教育課,對提高全縣人民思想認識、轉變發展觀念、凝聚發展共識具有重要意義。特別對全面優化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升干部隊伍素質,轉變領導干部工作作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組織領導

為落實本次大討論活動的各項要求,實現大討論活動的

預定目標,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為本次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領導和組織保障。

組長:呼世斌

副組長:郝先煒劉文宏張立文

楊春艷郝榮彥

組員:張世濤李杰馮延軍

白寶珠馮國忠馬世平

白杰劉秋生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郝先煒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大討論活動的具體工作。

三、實施步驟

為使本次大討論 活動規范、有序、有效開展,經研究決定,將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3月1日——3月31日)組織動員。組織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工作人員認真學習領會縣委、縣政府有關大討論活動的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做好群眾的思想發動工作。

第二階段(4月1日——11月31日)學習討論。組織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工作人員進行集體學習、集體討論。學習要有安排、有主講人、有記錄、有學習筆記;討論要有主持人、討論主題、討論記錄等。

第三階段(12月1日——12月31日)總結匯報。認真

梳理大討論活動的所有工作,系統總結,形成報告。

四、工作要求

為使“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深入進行,達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目的,經全局會議研究確定,對我局大討論活動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要全面理解縣委、縣政府提出“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的背景。多年來,延川縣域經濟發展整體比較緩慢,主要表現在城鄉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協調,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農業內部結構單一,支柱性工業項目嚴重缺失等,這些因素的存在制約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去年下半年以來,在新一屆政府強力推進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思路的引導下,全縣人民謀發展,求發展,實現發展的愿望越來越強,在這種大背景下,轉變發展思路,轉型發展模式,推進發展進程,實現跨越發展是延川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要全面領會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的現實意義。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啟發民智,凝聚共識,促進人民群眾思想認識的根本轉變,為經濟社會建設服務?,F在,延川正面臨發展的最好機遇期,抓住機遇,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合理調整,營造招商愛商親商的投資環境既是本次大

討論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因此,全縣國土資源系統要認清形勢,把握大局,從本系統、本部門的工作實際出發,不遺余力,敢于擔當,以更高的膽識和魄力創新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國土資源工作服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 三是要全面落實“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的具體措施。將縣委、縣政府《關于深入開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的實施意見》落到實處,是取得大討論成功的基本要求。為此,國土資源系統要制定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工作措施。一是要建立集體學習制度和集體討論機制,形成學習和討論同時進行,互相促進。二是要深入基層實地調研。調研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更不可能形成有針對性的見解。三是要建立大討論活動的監督機制和評價體系,使大討論活動規范有效開展。

四是要全面充實“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的具體內容。內容是活動的載體。全縣國土資源系統一定要從自身業務實際出發,充實大討論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加強國土資源工作業務知識學習?,F階段,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正處于大變革大發展的重要關頭,為適應新時期國土資源管工作,全系統要加大學習力度,與時俱進,去不斷適應國土資源工作發展變化的需要。

(二)嚴格落實耕

地保護責任。耕地保護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人民安居樂業的一項民生工程,保護好耕地國土資源部門義不容辭。

(三)依法嚴厲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建立群眾舉報與動態巡查相結合的違法用地查處辦法,并按照執法監察分片包干責任制的要求,對非法占地行為從快、從嚴查處,對違法用地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形成威懾力。

(四)加大土地利用報批力度。今年,根據縣委、縣政府對永坪、文安驛重點鎮,賈家坪化工園區和劉家灣等三塊區域的建設規劃,國土資源部門在服務發展工作中,面臨土地利用報批工作量大,任務艱巨,時間緊迫等困難。為此,全縣國土資源系統一定要以此次“大討論”活動為契機,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為“練兵場”,認清形勢,攻堅克難,為實現延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五是要全面做好“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的總結匯報工作。做好大討論工作的總結匯報工作,對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有極強的借鑒作用。一是全縣國土資源系統要注意大討論活動的資料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特別要適時、分階段對大討論活動的進展情況,討論內容等進行必要的文字記載和攝影攝像,努力挖掘群眾思想的閃光點。二是要形成針對性強、實用性強、操作性強的報告材料,全方位多角度對“大討論”活動進行詳細系統總

結。特別對典型做法和好的經驗要加以弘揚,努力實現“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我們怎么辦”大討論的目標任務,將大討論工作深入持久的進行下去。

上一篇:旅游規劃下一篇:產品規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