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上市公司會計論文范文

2023-05-22

上市公司會計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國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政策的漏洞進行盈余操縱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使其無法客觀、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本文通過研究盈余管理的相關理論和新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探討我國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

關鍵詞: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新會計準則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對我國上市公司產生了一定約束作用,但同時也導致其盈余管理行為的變化,上市公司利用新準則的一些不完善規定進行盈余操縱行為,以此來粉飾財務報表,達到預期的目的。

一、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最早出現在19世紀,是從早期的創造性會計演變而來,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契約理論的創始人科斯認為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有機組合,這些契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盈余管理的存在。理論界認為,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當局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人為地控制會計方法的選擇來影響會計盈余,從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過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盈余管理是管理者在準則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靈活運用會計選擇以達到影響盈余調節的行為。盈余管理的前提必須是合法、合規,必須在一定的空間和范圍內進行,如果超過這個空間,就可能有欺詐或造假的嫌疑,演化成會計造假。因此遏制企業過度的盈余管理行為對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新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2006年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一定程度上規范了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限制了盈余管理的空間范圍。但是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即無法回避的利潤操縱現象。

1.新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新準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過度盈余管理的行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取消了存貨計價的后進先進法,規定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或加權平均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這一新規定使存貨流轉得以真實反映,消除了人為調節因素,較好地抑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

(2)規定非流動資產減值準備一經計提,不得轉回。目前上市公司通過資產減值準備操縱利潤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在虧損年份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待明年沖回,以達到扭虧為盈的目的;二是在小盈利的情況下,選擇某一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待幾年后緩慢沖回,以制造業績小幅穩定上升的良好狀態。非流動資產減值準備一經確認不得轉回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上市公司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各期利潤的可能性。

(3)擴大合并報表的范圍,杜絕了上市公司利用縮小持股比例、將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從合并范圍中剔除從而粉飾業績的做法。同時還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類似權益結合法的處理方法,合并對價按資產賬面價值確認。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和資本市場發展的程度,有利于規范企業超度的盈余管理行為。

2.新會計準則客觀上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間

雖然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起到抑制作用,但由于新準則的不完善及資本市場的不健全,客觀上仍然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間。主要體現在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范圍變化、公允價值運用范圍的運用、資產減值存在不確定因素和主觀判斷、研發支出的非完全費用化處理等。這些都給上市公司留下盈余操縱的空間。

三、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實施手段分析

我國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的實施手段主要包括會計手段和非會計手段。

1.利用會計手段進行盈余管理

(1)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

上市公司管理當局擁有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的自主權,當公司利益與外部利益發生沖突時,管理層便會在準則允許的范圍內,通過選擇或變更會計政策,以達到盈余調節的目的。手段主要有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政策、變更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改變存貨計價方法等。由于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都會直接影響企業當期以及未來期間的利潤,因此成為許多上市公司盈余操縱的常用手段。

(2)變更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

我國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采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上市公司為了提高當年利潤,會將連續虧損的被投資企業的股權減持到19%及以下,或通過其他方法使其對被投資企業不再具有重大影響,從而將長期股權投資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核算,以暫時隱瞞虧損;反之,對于盈利狀況好的被投資企業,上市公司會尋求提高其所持有的有表決權資本比例到20%及以上,使其對被投資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將成本法變更為權益法核算,以達到盈余操縱的目的 。

(3)費用與收益的提前或延遲確認

上市公司通過改變收入的確認時間來調節利潤,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提前確認收入,即在銷售完成前將不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收入計入當期收益,即將后期利潤轉移到本期;二是遞延收益,包括提前確認和延遲確認費用兩種方法,例如通過一次性沖銷不良資產的賬面價值或費用支出資本化賬等方法進行。

2.利用非會計手段進行盈余管理

(1)利用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是指在關聯方之間發生的轉移資源和義務的事項。關聯交易一直是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之一,關聯方之間的購銷、租賃、股權轉讓與置換、資產轉讓及收購都是上市公司進行盈余操縱的主要形式。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國有企業改制而來,或是將企業的一部分抽出來加以改制,因此,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再加上資源的稀缺,很多上市公司利用關聯方交易來調節利潤。這種行為其實質是通過合法不合理的方式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將關聯交易產生的利潤向上市公司轉移,而將虧損轉出上市公司。

(2)利用資產重組

資產重組是企業為了實現優化資產結構、完成產業調整、實現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或股權轉讓等行為。據有關資料顯示,一些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秘決往往在于資產行重組。我國證券法規定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將暫停其上市資格,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上市公司便采取在某年巨額沖銷,然后在后續年度連續盈利的盈余管理策略,以避免連續三年虧損的局面,從而保住上市資格。

(3)利用資產減值

新會計準則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作了許多新規定,其中在資產減值準備比例的確定賦予會計人員判斷權,因此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為企業盈余管理創造了空間。如當本期利潤較高時,可通過在本期多計提準備金的方式來減輕未來期間利潤的壓力。一些實證研究也表明,有些虧損上市公司在扭虧無望的情況下,就利用多計提資產減值來達到“一次虧個夠”的惡性虧損行為,為以后年度的扭虧埋下伏筆。

(4)虛擬資產調節利潤

權責發生制是會計用來確定損益的基本方法,其實質是配比原則。采用權責發生制的一個結果是產生了虛擬資產,即實際已發生的費用或損失暫時掛賬,列為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待處理財產損益等虛擬資產,然后通過分期攤銷的方式調節利潤。而這些虛擬資產帶來的是未來的損失,和資產所定義的“未來經濟利益”相矛盾。

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后果

盈余管理具有兩面性,適度的盈余管理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了積極影響,如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契約成本,有利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但是過度盈余管理卻會給公司和會計信息使用者帶來消極影響。

1.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會計信息的目標是為使用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各種信息,以幫助其做出正確的決策。會計信息的特征是可靠性和相關性,離開了可靠性,會計便失去了生命力。在過度的盈余管理行為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受到嚴重損害,國家、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無法根據財務報告作出最優決策,甚至可能會受這些會計信息的誤導,做出錯誤的決策。

2.阻礙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由于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性,經營管理者掌握了企業未來收益和投資風險的大量內部信息,而投資者只能通過通過管理者傳遞的信息來評價公司的市場價值。當管理者運用盈余管理時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或作出錯誤的決策,會使投資者對企業失去信息,甚至對整個資本市場財務信息的可靠性產生質疑,從而不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3.對公司長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盈余管理是一種短期化行為,其存在不會從根本上增加公司的利潤,而持續、過度的盈余管理卻會對公司的長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當投資者和債權人對管理當局的道德和履行責任與義務的能力失去信任,從而加劇公司融資困境,不僅使管理當局的預期目標難以實現,甚至還可以會被市場淘汰。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盈余管理具有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恰當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將盈余管理置于一定的控制之下。

五、對上市公司過度盈余管理的治理對策

對于盈余管理,完全消除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而且適當的盈余管理是企業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政府應不斷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契約,以此來約束上市公司過度的盈余管理行為。

1.完善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由于新會計準則本身具有可選擇性和可操性,因此要根據市場情況和實際執行情況不斷地修訂完善會計準則,盡量縮減會計準則的“真空地帶”,縮小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和范圍,減少會計準則的模糊性概念和語言,最大程度地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

2.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健全、規范的市場機制,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經常出現內部人控制的局面。據有關研究數據表明,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夠進行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結構關系較大。因此要防止盈余管理的泛濫,必須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培育經理市場,使內部和外部監控機制兩方面充分發揮作用,以抑制過度盈余管理行為的產生。

3.加強外部監督,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

有效的外部審計能很大程度發現并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降低盈余管理對利益使用者的損害。因此要加強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強化行業自律性和監督機制,建立和完善質量監督體系,建立調查委員會。通過這些措施切實有效地切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滋生之路。

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判斷,關鍵在于是否損害了相關者各方的利益,是否嚴重影響到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是否誤導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最重要的是是否違反了我國現行的法律和會計制度。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對盈余管理的管理,對其予以合理規范,達到去弊存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 宇:透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會計之友,2008(13).

[2]郟寶云:淺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財會通訊,2010(10).

[3]沈 丹:淺析新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J].現代會計,2011(03).

[4]曾 真:淺析盈余管理本質[J].現代經濟信息,2011(14).

上市公司會計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幾年,隨著會計案例教學的普及,各大高校對案例教學模式進行了不斷探索與實踐。文章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例,簡述了創新思維下的會計案例教學模式,并舉例說明這種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創新思維;應用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只有將其理論性和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會計案例教學無疑是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契合點[1]。大連理工大學近幾年在本科會計教學中,采用了創新思維下的會計案例教學模式,并對該模式進行不斷改進與完善。本文作者作為創新思維下會計案例教學模式探索的參與者,參加到課前會計案例采編、課堂師生互動、課后自主學習的各個實踐環節中,切身體會到該模式在幫助學生掌握會計理論知識、了解會計實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等方面的明顯優勢。本文對創新思維下案例教學模式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加以探討。

一、案例教學模式

相比于只涉及會計理論的傳統教學模式,會計案例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會計知識的能力。案例教學模式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以理論知識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二是以案例內容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

1.以理論知識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更加側重理論知識,案例僅作為相關知識點的課前引例或課后鞏固案例來幫助學生了解經濟時事。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案例本身并不作為教學重點,是起輔助作用的。這類模式的優點在于,能有系統、有層次地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其不足在于學生以“聽”為主,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效果有限。

2.以案例內容為主的案例教學模式。即案例教學法[2],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又稱具體事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案例為內容,通過教師設置案例,學生分析、評價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學習理論知識,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一種互動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能力得到培養,知識得到掌握。這類模式,由于知識點的體現主要依靠案例,因此案例解析的思維順序和切入點至關重要。

二、創新思維下的會計案例教學模式

1.什么是創新思維下的會計案例教學模式。創新思維下的案例教學模式屬于以案例內容為主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大連理工大學本科教學實踐中,應用這種模式的具體教學過程是:在學生學習了會計的基本理論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提前準備不同會計知識點對應的案例素材。教師與學生在課前有效溝通,共同選取有價值的、易于學生理解的引導案例。引導案例選定后,學生自主查找并整理引導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等相關資料,對引導案例進行初步采編;在課堂上,由學生講述案例內容,教師則深入解讀案例中涵蓋的會計知識點,從而引出每節課相應的教學內容。課后,教師讓學生借助網絡公開信息查找某些上市公司近期發生的與會計處理相關的新聞報道,基于這些報道發表的評述或觀點,讓學生從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尤其是附注說明中查找線索,判斷網評觀點是否正確或論據是否充分,即“執果索因”。由于這種模式體現了從實務到理論再回歸到實務的獨特教學過程,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創新思維下的會計案例教學模式。

2.創新思維下的會計案例教學模式的優點:①案例內容豐富,解析透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每一章節的教學都是通過對引導案例的解析引出相應的會計教學知識點,讓學生感受到會計教學不單單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是與企業經營實際密切相關;課后案例的分析,則有利于學生鞏固本節的教學內容并強化其應用。學生由此可以更加深刻體會到會計學對其未來工作和生活的作用,領悟到會計的實際應用價值。②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導案例采編的過程可以鍛煉學生從網絡公開渠道收集、整理資料,并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課后案例的分析需要學生自主思考,自己發現問題,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對案例涉及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剖析。經過這些過程的鍛煉,學生運用會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顯著提高。

3.創新思維下會計案例教學模式的使用要點:①案例采編過程要由師生共同完成。整個過程包括兩個環節:其一是案例的選取。盡量選取社會上的典型真實事件,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案例。選定案例的過程需要有學生的參與,確認案例適合學生理解后方可使用。其二是案例的采編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作為主體,依托于網絡公開信息,查找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表,將所獲信息整理歸類,一般可分成公司簡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報表分析、案例啟示等。在采編的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與教師進行反復溝通,提升了學生歸納信息的能力及其分析理解能力。課后案例的選定亦需師生共同配合,但與引導案例不同的是,課后案例的分析要由學生根據已學理論知識自主完成,教師僅用少部分時間對其進行反饋、答疑。②對教師的高素質要求。創新思維下的教學模式中,案例內容豐富,涵蓋知識點多,這就需要教師有側重地介紹案例要點和理論知識,良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對課堂進行有效控制,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確保大部分學生參與案例的討論與思考,鼓勵學生在課后獨立完成對案例的分析思考。最后要做好總結歸納工作,對精彩的發言予以鼓勵,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概念及理論錯誤進行講解,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③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無論是高效的課堂互動,還是課后自覺地完成課后案例的解讀,都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由于課堂上引導案例占用時間較多,知識點的介紹只能側重于重點,更加系統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生課后加以歸納總結,同時完成課后案例的閱讀與思考。這種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學生需要跳出填鴨式的牢籠,逐步探索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方式。創新思維下的教學模式為此提供了機會。

三、創新思維下會計教學模式的應用舉例

下面介紹創新思維下圍繞公允價值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的會計教學模式。

1.教學過程。(1)課前選取引導案例。針對公允價值這一知識點,教師和學生依托于網絡公開信息,共同選定與其相關的兩篇典型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和昆明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百大A)。學生根據這兩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對案例進行初步采編。以下是兩篇案例的簡介:①中國人壽巧用公允價值。本案例通過分析中國人壽財務報表主要資產與負債使用的計量屬性可得出,中國人壽對證券投資的計量使用了公允價值計量,體現了公允價值對于公司財務報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此案例難度較淺,易于理解,因此將其作為引導案例。②昆百大A。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拯救財報。本案例通過昆百大A通過將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由成本計量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其財務報表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轉換計量模式之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后,對投資性房地產不再計提折舊或攤銷,并需對前5個月已提折舊及攤銷進行相應調整,主要涉及公允價值計量對于公司財務報表的作用。由于此案例難度相對較大,適合已具備理論知識的學生閱讀分析,因此將其作為課后案例。(2)課堂上教師應用引導案例進行分析并講解其涉及的理論知識點。對于引導案例“中國人壽公允價值的利用”,學生陳述公司簡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報表分析等內容,教師以此為基礎,引出理論知識點,提出思考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加深對公允價值的了解。其中報表分析是案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通過基礎知識點的講解,進一步拓展學生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股東權益”等報表項目的了解。③課后案例反饋與鞏固。教師可將師生共同選定的課后案例“昆百大A: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拯救財報”作為課后作業留給學生,目的是加深對公允價值的理解。由于學生在學習了引導案例和理論知識后,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師不必給出具體的分析要點,只提供給學生思考的大體方向即可。具體來說,課后案例敘述了昆百大A通過計量模式的變更使其財務報表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的事件,因此學生可以對公允價值計量具體如何影響公司財務報表這個問題展開分析。教師可利用5到10分鐘的時間進行點撥,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答疑,完成教學反饋過程。

2.教學效果。根據創新思維下的案例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來看,該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對公允價值這一章節的興趣,拓展了學生的經濟視野,達到了案例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掌握了案例內容對應的理論知識,同時提高了學生檢索信息、歸納整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積極反饋的能力。同時,師生間充分溝通,高效互動。

四、結論

創新思維下的會計案例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動,共同采編案例,以案例為課程教學內容主體,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為解析視角,教師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介紹會計理論知識,最后使用課后案例答疑反饋。教師在“引導案例詳解—理論知識點介紹—課后案例反饋”的完整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理論知識與會計實務的融合,提升其獨立思考會計知識、分析財務報表的能力,更適合會計知識的入門教學。

參考文獻:

[1]高景霄.對財務會計案例教學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0,(02).

[2]王云菊.中職《企業財務會計》案例教學法初探[J].教學研究,2011,(03).

上市公司會計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文中首先簡單介紹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重點從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加大對上市公司“違規”披露會計信息的處罰力度、加大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監督管理的力度、健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督管理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對策、建議,以期對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有所借鑒。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上市公司;相關利益者

長期以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一直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這是因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不僅影響投資者的決策,而且還會影響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現狀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真實性原則”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之一,實踐中,部分上市公司為了規避退市等處罰,往往會向社會披露不真實的會計信息,比如,虛假信息、誤導信息等等。

第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全面”,部分上市公司常常采取“避重就輕”的方式來披露會計信息,雖然披露的會計信息是真實的,但是,卻故意隱藏了“有價值”的信息,誤導了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第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一般而言,會計信息披露的越及時價值也就越高,如果會計信息披露明顯滯后,則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根據新會計準則要求,經注冊會計師鑒證的會計報表應當在第一時點向社會公眾公布,即在報表鑒證后的兩天以內,但實際上,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滿足了這一披露要求。

二、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對策

就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應該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對策,達到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目的。

(一)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調查結果顯示,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披露與公司治理結構不夠完善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要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首要的就是必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重點抓好上市公司負責人、上市公司財務負責人的“管理”。實踐中,關鍵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實踐證明,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是影響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合理性的重要因素,即股東持股比例情況直接決定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歸屬。積極引入“機構投資者”,允許保險、基金以及養老機構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增加機構投資者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價格發現功能作用以及對上市公司約束管理的功能作用,引導資金等資本科學、合理的流動,降低公司運營的財務風險,提升上市公司資本增值的能力。

2、健全上市公司內部管控體系。完善的內部管控體系、制度,規范上市公司財務管理、降低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基本保障。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的改善不能僅僅依靠外部監督或者第三方機構的進入,關鍵還需要加強上市公司內部管控,用制度、機制來對上市公司實施管理,降低會計信息披露的“隨意性”。實踐中,可以通過完善董事會、建立經理報酬激勵制度等方式來改善內部治理結構,通過完善經理人市場、加強相關法規執行力度等措施來完善外部監督機制。只有內部治理和外部監督雙管齊下,才能更好地發揮機構投資者的效用,上市公司才能提供更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必須要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質量有助于引導資金的合理流動、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以及保護產權的重要基礎。新會計準則明確了上市公司必須要按照事項、交易的經濟實質來進行相應的會計計量、會計確認以及會計報告,嚴格禁止任何企業僅僅以事項、交易的“法律形式”作為依據來披露會計信息,這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會計準則“實質重于形式”的要求。與舊的會計準則相比,新的會計準則對企業職業判斷依據進行了完善,明確了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依據、要求、內容,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顯著增強,這對于保障股東、債權人、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于廣大的上市公司來說,在選擇、披露會計信息時,在遵循新會計準則各項要求的基礎上,必須要突出“實質重于形式”的特點,以確保會計信息與企業的經營狀況相符,為企業發展、投資者決策提供參考。

(三)加大對上市公司“違規”披露會計信息的處罰力度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決策者、管理者掌握著充分的會計信息資源,這就為他們“選擇性”地披露會計信息、隱藏某些會計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機,針對這一現象,證監部門必須要加大對“違規”披露會計信息的企業的處罰力度,從嚴從重處罰,增加上市公司的“違規”成本,這樣才能夠確保上市公司的決策者、管理者以及財務管理人員樹立“危機”意識,從而按照新會計準則等相關制度、規范的要求來準確、客觀地披露會計信息,這對降低上市公司“違規”披露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還應該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降低管理層對會計人員的干預,同時提高會計人員執行“違規披露”授意的外部成本,能有效降低會計人員參與違規信息披露的概率。

(四)加大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監督管理的力度

實踐中,必須要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的積極作用,建立一套對獨立董事業績考核的指標體系和誠信檔案,并將獨立董事的履職效果進行信息公開,促使獨立董事對其法律責任及聲譽的重視;促進獨立董事職業化,增強獨立董事的獨立性;提高審計委員會成員的任職資格條件,提高具有會計專業知識背景的人士在審計委員會中的比例,并完善審計委員會的激勵機制,促使其勤勉盡責,發揮出對管理層的監督和制約作用,確實讓管理層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威懾。通過加大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監督、管理的力度,能夠有效地降低上市管理層與監督管理委員會“合謀”的可能性,達到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

(五)健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督管理體系

要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就必須要健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督管理體系:一是完善以會計準則為“核心”的監督管理體系,新會計準則明確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質量、程序、確認等等,針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不高的現實,完善以新會計準則為“核心”的監督管理體系,這是提升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選擇;二是完善以證監會“核查”為核心的外部監督管理體系,基于企業內部審核為基礎的前提下,重點加大證監會外部審查、復核的監督管理的力度,要充分發揮稅收、財政、銀行、審計、工商等部門的協查作用,強化外部監管,切實提升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外部監督、管理的力度。(作者單位:黑龍江財經學院會計系)

參考文獻:

[1] 劉啟亮,羅樂,張雅曼,陳漢文.高管集權、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南開管理評論,2013,01:15-23.

[2] 王淑珍,鄭良,張存彥.審計市場聲譽懲罰機制的形成——基于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的實證檢驗[J].企業經濟,2013,05:170-173.

[3] 蔣珩.穩健性視角下公允價值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企業經濟,2012,12:175-178.

上市公司會計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文章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要改進我國上市會計信息監管效果,就要做到法律監管、政府監管、社會監管以及上市公司內部自我監管等層面多管齊下。

【關鍵詞】 上市公司; 會計信息; 監管

20世紀初以來,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件在國內外大量出現,這透露了資本市場監管的薄弱之處,也引起了人們對會計信息監管問題的重新思考。2009年11月,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第十五號公告公布了對38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進行檢查的結果,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上市公司存在違規核算收入和成本、操縱利潤等問題,占抽查樣本的15.8%,這表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仍有待完善。本文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法律監管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威懾作用

我國法律對會計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表現出重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輕民事賠償責任的特點,最終導致法律監管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威懾作用。從我國當前會計信息造假違規案件的查處情況看,注重對公司的整體處罰,處罰力度的加大基本上體現在追究主要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上。在財產責任方面一般表現為對當事人的違法所得全部由國家罰沒,對投資者的民事賠償責任起訴率低,結案率和獲賠率低。雖然《證券法》規定了民事賠償責任優先承擔的原則,最高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對審理證券民事賠償案件作了系統性解釋,但只限于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沒有對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其他違法行為引起的侵權糾紛予以解釋,在司法實踐中操作性較差。此外,最高法院《關于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對虛假陳述民事訴訟設置前置程序,增加了投資者維權的成本和難度。其中代表人訴訟的判決只對參加登記的受害人有效,在訴訟時效期間內未登記權利的,則不適用判決結果。這就使訴訟標的額、民事賠償的威懾力和對侵權行為的警示作用大大受到削弱。

(二)政府多頭監管為虛假會計信息披露創造了機會和動機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政府監管的主要問題是政出多門,各監管主體權責界定不清,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困難,監管效率低,甚至為虛假會計信息披露提供了可乘之機。目前,我國制定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規有關的機構有:全國人大、中國證監會、財務部和國家體改委等幾大部門。眾多的監管部門不僅功能交叉,標準不一,還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溝通和相互協調,實際工作中沒有形成監管合力。最為明顯的是財政部和證監會,盡管證監會頒布了多項信息披露的準則,但所有的會計準則(包括披露準則)都是由財政部制定的,這種混亂關系弱化了政府監管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甚至導致部門之間的利益之爭,其直接后果是不協調甚至矛盾的“紅頭文件”紛紛出臺,朝令夕改、變通性解釋大量存在,給披露虛假信息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其次,多頭監管也增加了監管成本,這部分成本最終由企業承擔,增加了企業負擔。多頭重復性檢查必然使處于高壓下的企業或者成為任人擺布的木偶(守法者),或者奮起而抗之,尋求自我利益的實現(違法者),兩者都是監管無效的表現。再次,多頭監管也為“尋租”提供了更大空間。政府監管越多,政府官員設“租”越多,被監管主體“尋租”越多,雙方獲取的利益越大,誠實守法的會計人員就越無立足之地,法制和監管部門的權威也就越低。其導致的直接后果是,企業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不是致力于新增價值的創造,而是挖空心思地尋求包括濫用會計政策在內的尋租方式以對既有財富進行重新分割,社會的發展呈現為停滯甚至倒退。

(三)社會監管質量亟待提高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社會監管的主要方式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當然也有新聞媒體等社會輿論的監督。在現行的審計制度安排下,本來是公司所有者、經營者與會計事務所三者間的相互獨立關系,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公司經營者代行選擇會計事務所的權力而使得注冊會計師審計很難保持真正的獨立。一方面企業經營管理者既是被審計者,又是決定審計機構聘用、續聘、收費等事項的委托者;另一方面審計者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被審計者,會計師事務所客戶數量的多少更多地取決于會計師事務所的社會關系及其審計結果是否滿足被審計單位的需要。如果審計結果不能滿足被審計者的需要,審計者就面臨被解聘的風險。加上審計市場供需不平衡,這就造成事務所為爭奪客戶而不得不提供增值服務。這樣的委托關系不利于會計師事務所保持其獨立性,影響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從財政部門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檢查看:2006年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理處罰比例為13.8%、2007年32.7%、2008年36.3%。這些數據表明,目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仍然不是很高,而且有逐年攀升的趨勢。不斷披露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審計失誤、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事件,也表明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亟待提高。此外,對注冊會計師的違規行為處罰力度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注冊會計師的違規行為沒有得到有力的懲處,在較低的違規成本和較高的收益之間衡量之后,使得一些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冒險出具虛假報告,侵害股東的權益。

(四)上市公司內部自我監管失效

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在會計信息監管方面的失效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所有者對會計信息的監管失效。董事長及董事本身應該是所有者的代表,是防止經營者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的監管者。但是董事會構成的研究表明,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現象嚴重,董事會中在經理層擔任職務的董事比率偏高,甚至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由于“一身兼二職”,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的制衡機制失效。而且,隨著企業集團經營規模的擴大,特別是實行股票期權制和年薪制并與企業經營業績掛鉤以后,為了保證企業的“好”業績,董事長、總經理往往合謀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二是監事會的監管失效。目前監事的提名及產生的程序不合理,多由公司內部人員擔任,在行政上置于總經理領導之下。要他們去監督董事會與經理層的行為只能是紙上談兵。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上市公司中有52.9%的監事會沒有檢查過公司的財務活動,94.11%的監事會沒有明示過董事會的違規行為。三是由于公司治理結構在董事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導致上市公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效,內部審計獨立性差。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直接生產者,他們必須接受企業負責人領導,按企業負責人的管理要求完成會計工作,并由此獲得薪金、升遷、獎勵等利益。因此,當控制環境差時,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極易失效。同時,在控制環境很差的氛圍下,內部審計人員可能會對揭示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有所顧忌,從而使內部審計流于形式。

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的對策

(一)健全民事賠償法律體系和訴訟程序,強化法律監管的威懾力和有效性

西方成熟證券市場的實踐證明,對會計信息違法違規者最具威懾力的并不是刑事訴訟或監管部門的處罰,而是千百萬受騙中小股東提出的民事索賠訴訟。因此,我國當前應盡快建立和完善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引起的民事索賠制度,盡快制定出臺《證券投資者保護法》,并借鑒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的成熟經驗,比照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做法,成立投資者權益保護協會和市場救助基金,具體開展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填補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的法律空缺,健全證券民事賠償法律體系。此外,還應調整訴訟程序,取消前置程序,出臺受理、審理因內幕交易等其他證券違法行為引發的侵權案件的司法解釋,積極推動建立集團訴訟制度,妥善解決人數眾多的糾紛,且有利于降低訴訟成本,保障法制的統一和權威。

(二)理順政府監管體制和運行機制,發揮政府監管的主導作用

要進一步理順政府監管的體制和運行機制,明確各監管機構之間的權責范圍并構建有效的協調機制,真正發揮政府在會計監管中的主導作用。首先,應以立法的形式明確界定財政部門、證監會、審計署等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的職責和權限,避免重復監管和監管“真空”,使有限的監管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監管效率。其次,在組織設計上,可由全國人大牽頭成立一個獨立的監督機構——公共監督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成員主要由身份獨立的投資者代表、政府部門代表及會計和審計相關專業人士等組成,負責會計工作的監管與協調。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領導下的一個負責規范、協調全國會計政府監管工作的常設組織,其管理的對象是負責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管工作的政府機構和部門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其職能是按照法律規定,進一步明確各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能范圍,促進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在出現會計信息監管“越位”或“缺位”時進行及時調控,在各監管職能部門的監管工作受到社會質疑的時候,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并作出處理意見。

(三)改革現行審計制度,提高社會監管質量

要改革現行審計制度,割斷注冊會計師與各方的諸多聯系,保證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如可以借鑒美國2002年《薩班斯——奧克萊斯法》的規定,把審計委員會提升到上市公司法定審計監管機構的地位,由審計委員會直接負責聘用和監督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并決定其報酬數額,注冊會計師直接向審計委員會負責。為了保證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必須保證審計委員會完全由獨立董事組成,并至少包括一名財務專家,且擁有財務資金上的獨立權限,有權支配足夠的資金以支付注冊會計師出具審計報告和必要時聘用外部咨詢顧問等的費用。同時,為了保證組成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獨立董事除擔任獨立董事職位可以獲得薪酬外,不得從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獲得任何形式的其他報酬。另外,為了避免注冊會計師提供非審計服務會影響審計的獨立性,應禁止注冊會計師對同一客戶既提供審計業務又提供咨詢服務。此外,還應強化注冊會計師行業外的監督,加大違法處罰力度和違法成本,使作弊者因作弊而獲得的收入不足以賠償其損失,才能在法律層面上保證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

(四)完善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強化上市公司內部監管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內部監管的強化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以強化所有者及監事會對經營者的制衡作用。一方面要逐步調整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積極發展機構投資者,允許和引導基金、保險、養老金機構持股,逐步解決“一股獨大”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改善監事會結構,提高中小股東代表、債權人代表等在監事會中的比重,擴大監事會規模,強化其監督制衡作用。二是完善以內部會計控制為基礎的內部控制體系,以強化對會計信息生產過程的監管和控制。要建立健全以內部會計控制為基礎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應當在明確上市公司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及其相應的法律責任的基礎上,明確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工作規程和紀律要求,構建有效的會計系統,并在公司內部營造有利的控制環境,保證單位負責人的管理意志在各個環節得以實施,保證會計人員按程序、要求處理會計事務,保證處理會計事務的規則、程序能夠有效防范、控制違法舞弊等行為的發生,進而達到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目的?!?/p>

【參考文獻】

[1] 黃世忠,杜興強,張勝芳.市場、政府和會計監管[J].會計研究,2002(12):3-11.

[2] 楊國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政府監管[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08):52-56.

[3] 蔣力.從監管者角度看我國會計監管體系[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03):83-84.

上市公司會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結合新會計準則給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對新會計準則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基于新會計準則,為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上市公司 財務管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關系越來越激烈,對上市公司來說,在發展過程中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對加強財務工作的管理措施進行探討,以期為上市發展公司財務管理提供借鑒。

1 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

1.1 增加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透明度

隨著證券市場的建立與逐步發展,為了提高上市公司對自身信息披露程度,我國政府先后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這些規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市公司對自身信息的披露程度,但是總有一些上市公司出于自己不當利益的考慮,沒有完全的披露自身信息,對自身信息進行部分隱瞞或者造價,嚴重的干擾了投資決策。新會計準則這一體系在對會計信息披露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規定的同時,還為在選取會計政策時規定了前提條件。同時,《企業會計準則第35號—分部報告》第4條規定企業在披露公司分部信息時,必須將業務分部與地區分部區別開,可以看出新會計準則的提出在擴大了財務信息的數量的同時,還擴大了財務信息的數量。

1.2 提升了境內外資本市場信息可比性

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經濟市場中我國企業數量迅速增多,公司的境外上市與境外融資現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對會計準則進行國際協調是必然趨勢,新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提升了公司在進行國際經濟活動時的境內外資本市場信息的可比性,對在國際經濟體系中融入中國公司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

1.3 順應上市公司發展新趨勢

上市公司的業務活動正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變化發展進行著不停地發展進步,上市公司的一些衍生金融工具就是明證,順應著上市公司的業務活動發展的特點與需求,新會計準則在有效填補以往的會計準則中企業合并等方面不足的同時,還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為借鑒,從發達國家的企業業務活動中吸取先進會計處理理念與經驗。

新會計準則的提出提升了上市公司業務評價體系的科學程度以及規范程度,促使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目標向最大化企業價值轉變。新會計準則的提出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進行財務決策時,上市公司比以前更注重利潤的可持續性,更注重將內在衡量標準轉化為現金流入。除此之外,新會計準則的提出使上市公司在進行收集子公司、合營企業的相關信息、對會計政策中存在的差異進行調節以及對相關信息系統進行拓展等財務管理工作時更加細致,更加理性。

2 當前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導致上市公司財務管理活動失效的原因有許多,在進行實際財務管理工作時,上市公司缺乏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指導是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數上市公司進行財務管理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在缺乏決策力度、授權機制不明確、不相容崗位彼此融合等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進行。

2.2 缺乏準確的會計目標定位

受到自身境界的限制,上市公司往往過分追求利潤,特別是短期利潤的最大化,這是上市公司會計目標定位錯誤的原因。這種為追求利潤而建立的財務制度以及財務管理模式的優點是較為實際,不足之處是僅僅考慮到追求最大化的獲取利潤而忽略了別的方面的影響因素,因而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長期實行這種財務政策以及管理模式將會導致企業對自身定位產生錯誤的認識,導致多種經營現象的發生。在這種財務政策下,在公司的主要產業或主要經營項目經營效果不理想時,自身競爭優勢的缺乏或者自身原始競爭優勢的喪失就會導致上市公司被市場淘汰。

2.3 缺乏有效的財務監督機制

就理論上而言,上市公司的財務監督機制應該是較為科學嚴謹的,在每個會計初期,每個上市公司的下屬企業都對自身財務預算進行編制,通過外派財務總監的監督下將經營指標傳達給上市公司總部。但實際是公司總部缺乏對子公司的財務政策的監督和處理手段,也缺乏對子公司財務政策進行監督指導的執行者,從而導致下屬子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財務偽造、財務舞弊等不良狀況的發生??偟膩碚f,上市公司對相關責任人的問詢機制亟待完善,對下屬子公司的財務管理的監控力度不足。

2.4 理財觀念過于激進

上市公司進行的財務管理通常都會以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上市公司在這樣目標的指導下進行理財活動,并通過資產的運營獲利來確保自身的發展、企業價值的保值和增值。但就當前而言,大多數上市公司在理財觀念上過于激進,受理財觀念的影響,這些上市公司財務政策也不夠穩健。受到高風險高收益項目的吸引,忽視了項目可能存在的高風險,過于冒失的進行投資,這種危險性較大的行為給企業造成了不必要的投資損失以及壞賬損失,不僅沒給上市公司帶來巨額利潤,反而降低了企業自身盈利的能力。由于對資本結構理解不全面,有的上市公司向銀行大量借貸,從而將自身逼入了絕境。

3 新會計準則下強化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財務預警體系

功效法由于其良好的績效評價方法在我國公司財務預警體系中被廣泛使用,并且效果明顯。上市公司應以遵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為前提,結合自身實際,對財務管理環境進行足夠的認知,樹立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政策。財務管理人員應將公司財務制度進行全面的貫徹落實,并對公司財務制度進行到位宣傳。

財務評價上市公司是實現財務管理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進行財務管理工作時,通過財務評價的恰當使用,對財務活動進行監督,能幫助企業保證財務計劃圓滿完成、維護財經紀律、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在對財務管理各個環節進行分析之后,可以通過財務評價來減少浪費、侵占上市公司財產等惡劣現象發生。為了增強公司財務管理對經濟管理的是習慣性,可以將財務評價與內審工作結合起來,這樣還能增強公司活力。除此之外,上市公司還根據自身財務管理基礎以及財務管理規模大小,根據精簡的原則確定自身財務管理的形式以及級別,確立適合自身實際的財務管理機構,對公司財務進行監督,完成財務任務。

3.2 對公允價值確定技術進行規范

企業應對公允價值的確定技術進行規范。在進行公允價值的確定時,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根據存在于市場的有實際報價以及近日進行交易的市場價格進行公允價值的確定;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估值技術進行公允價值的確定,主要通過資產交易價格、行業基準價格、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和期權定價模型等進行估值。在確定使用估值技術后,應選擇市場參與者認同率較高的、在以往市場實際交易價格驗證中證明可靠性較高的估值技術。除此之外,為了保證公允價值的估價措施在整個上市公司中的一致性,企業還應建立計算機跟蹤系統來及時更新信息,收集整理有活躍市場報價的相關信息。

3.3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在舊會計準則與新會計準則銜接更替的期間,難免會出現一些由于銜接更替不完善而造成的漏洞,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漏洞對利潤進行操作。比如說,新會計準則會引起上市公司利潤變動,會計估計同樣會引起上市公司的利潤變動,如果上市公司將這些信息混合后編制進財務報表,就會隱藏利潤變動的真正原因,無法根據財務報表分析出企業的核心盈利能力,進而無法判斷出企業的真正價值。因此,為了保證上市公司利潤變動原因的公開透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上必須將影響利潤獲得的關鍵信息分類披露(如表1所示)。為了使企業立足于本業,進行扎實經營,在諸如重大債務重組、資產評估等重大事項涉及到的資產額度與預計凈利潤的比值達到一定比率后,必須進行強制披露。

3.4 培養引進高素質財務管理人員

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低下常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以及會計造假。在當前新舊會計準則更替、市場經濟機制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培養引進專業素質過硬、具備較高職業道德素養的高素質財務管理人員能有效避免由于財務管理人員而導致的會計造假等現象發生。

3.5 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質量越高會計信息越可靠,可靠的信息能極大地幫助企業管理者作出正確決策。因此為了促進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上市公司在進行會議決策時,應以經過仔細確認以及計量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作為參考,這樣制定出來的決策才能促進上市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除此之外,在制定財務管理政策時,還應根據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嚴格的要求,注意財務穩健和風險的防范。

3.6 完善崗位職責及崗位設置

上市公司財務部門應根據業務需要配備符合自身實際需要的財務會計人員,并將崗位職責落實到人,落實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公司財務部門除了財務部經理以外,還應設置主辦會計人員、材料會計人員、成本會計人員、銷售會計人員以及往來會計人員以及固定資產會計、出納會計、總賬報表會計、資金會計等諸多會計人員。同時上市公司應完善資本公積工作制度,資本公積不足以滿足沖減需要的,應對留存收益進行適當調整。

3.7 對財務管理任務予以明確

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多種辦法實現公司財富最大化的目的,比如進行企業資金活動的組織,對企業以及各方面的財務關系進行處理,進行財務預測以及財務控制分析等。通過組織企業內部經濟核算,將經濟指標層層落實,從而達到公司發展的目標。在得到企業的授權后,在授權范圍內對產品成本以及產品經營成果進行核算。

必須建立以公司總經理為領導,由財務總監進行主管的財務管理機構來進行財務與會計工作。設置財務部對公司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管理,領導各子公司的財務工作,財務部經理由總經理聘任,財務總監在總經理提名后,由董事會進行聘任。對公司財務部的主要職責進行明確的規定,加快財務審核工作的辦理以及費用報銷等會計工作的工作進度,對公司財務活動進行全面的監控。

4 結語

在新會計準則的大環境下,上市公司必須對新會計準則進行深入的研究,找出新舊會計準則的異同之處,對自身管理理念、管理目標、管理控制體系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提升自身財務管理水平,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顏宣.芻議新會計準則下的上市公司財務管理[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1).

上一篇:電子商務會計論文下一篇:無形資產會計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