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互聯網公司工作總結范文

2023-08-12

互聯網公司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保密協議

甲方(公司): 乙方(公司員工或項目組成員):

鑒于:

1、甲方是一家初創的科技公司,目前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研發技術和產品,研究制定了相應的經營管理策略。甲方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保護自己及其關聯方的商業秘密。

2、乙方在參與甲方的項目的過程中,能夠接觸、掌握甲方及其關聯方的技術及經營信息秘密。乙方理解并有能力對甲方承擔保密義務,避免甲方以及關聯方商業秘密的任何公開、泄露,給甲方及其關聯方造成經濟利益的損害。

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本著自愿、平等、協商一致的原則,訂立本協議。

一、商業秘密的定義:

1、本協議所稱的商業秘密包括但不限于商業計劃、商業模式、價格、成本、客戶名單、營銷方案、財務資料、人事檔案、投融資信息、技術方案、工藝流程、計算機程序、圖表、模型、模具、樣機、技術參數、技術數據、標準等經營性信息和技術性信息。

2、甲方及其關聯方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事項,也屬于本保密協議所稱的商業秘密。

3、本協議規定的保密義務對以下信息不適用:

(一)有書面證據證明,在乙方參與項目前已為該方知悉的非保密性信息; (二)有書面證據證明,第三方已向乙方披露的信息,而該第三方并不負有保密義務,并且有權做出披露。

二、雙方的權利義務:

1、乙方對甲方的商業秘密履行保密義務,保證不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乙方自己因工作構思獲得、因工作合法掌握、違法獲得的商業秘密,包括意外或者過失。

2、乙方不得刺探甲方的商業秘密;乙方不得私自將甲方的任何資料復制、打印、發送、帶出甲方公司,除非甲方許可;未經甲方的書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包括新聞界人士)公開和披露任何商業秘密信息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商業秘密信息。

3、項目結束或乙方與甲方的勞動關系解除時,乙方必須返還乙方在參與甲方項目過程中獲得或生成的一切會議記錄、文章、圖紙、手冊、方案、設計、郵件、計算機代碼等商業秘密的載體或介質。

4、甲方有權督促乙方履行保密義務。

三、協議的生效

本合同由在線簽約平臺快簽()免費提供

1、本協議于雙方簽字或蓋章之日起生效。

2、項目結束或乙方與甲方的勞動關系解除后,本協議繼續有效。

3、本協議的效力至本協議規定的全部保密內容成為社會公眾所知悉的信息后終止。

四、違約責任

1、若乙方泄露了本協議規定的保密內容或者發現商業秘密被泄露,乙方應立即告知甲方,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密進一步擴大,以及承擔違反本協議給甲方帶來的全部損失。

2、本協議所稱之損失包括實際損失和可得利益的損失、訴訟或仲裁費以及合理的調查費、律師費等相關費用。

五、爭議的解決

雙方因本協議而引起的糾紛,應友好協商解決。如果協商解決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權提起訴訟。

甲方(蓋章)_____乙方(簽字)_____ 代表人(簽字)_______年__月__日

互聯網公司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序 言

《員工手冊》是企業制度文化的具體表現,也是企業和員工行為的準則。自覺遵守《員工手冊》,既是職業道德和崗位職責的要求,也是個人行為和管理規范的表現。在此,希望您能表現出良好的職業素質和文化素養,成為自覺遵守《員工手冊》的表率,為公司發展做出貢獻! 第一章 員工管理 第一條 用工原則

(一) 公司聘用員工以“公平競爭,擇優錄用”為原則, 各部門應嚴格按照公司核定的崗位編制經營發展的實際需求,合理配置人員。

(二) 原則上,公司將避免有親屬關系的員工在同一部門任職,或在不同部門有隸屬關系、監督關系職位任職。員工中有非直系親屬、直系親屬或配偶關系的,必須在錄用前申明,以便在工作中安排避免形成直接隸屬關系。

(三) 凡屬本公司離職人員再次入職,需上報公司人力資源部批準后方可錄用。

第二條 員工入職

(一) 新員工須于入職之時提供《聘用通知書》中所需攜帶的資料原件及/或復印件交人力資源部存檔,因受聘者延時提交證件而引起的法律責任,由受聘者自行承擔。

(二) 簽訂勞動合同及其他相關文件、協議等:

(三)人力資源部應將新近員工有關資料及時錄入電腦、歸檔,并在公司內部發布人員變化的告。

(四)由人力資源部人員帶領新員工到用人部門報到,安排座位并協助其領取有關辦公用品。

(五)人力資源部負責安排新員工根據其職位和所屬部門的不同,進行相應的入職培訓,內容包括:介紹公司規章制度、熟悉工作環境、了解各部門相關職能及日常運作等基本情況,與有關負責人見面等。

第三條 試用期

(一)勞動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為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最多不超過六個月。根據員工的實際表現,用人部門負責人可以建議免予試用期或縮短試用期。

(二)公司在員工試用期開始之日起一周內與其簽署《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

1 / 12

(三)試用期考核:

1、試用期員工在其試用期到期前會收到人力資源部發出的《試用期考核表》,由試用期員工對自己在試用期期間的工作業績及工作表現進行自我評估,并以書面形式呈交所在部門直屬上司。

2、直屬上司和部門負責人根據該員工的實際工作表現對其進行公正合理的考核,填寫《試用期考核表》。

3、人力資源部對用人部門提供的評核意見進行復審,對考核員工的出勤、獎罰等進行考核,填寫《試用期考核表》。

4、經試用期員工直屬上司、部門負責人和人力資源部考核通過后,提交公司CEO 和董事長審核批準予以轉正。

5、試用期員工經考核合格后轉為正式員工,由人力資源部根據其工作能力和崗位確定職別等級,享受正式員工的各種待遇。

6、對于考核評估不合格的人員,由所在部門負責人以書面或郵件形式向人力資源部提出不予錄用的建議,由人力資源部審核后發出書面決定告知該員工。對于在試用期間不符合錄用條件經公司決定不予繼續聘用的員工,公司不予支付任何經濟補償。 第四條 調職與任免

(一) 晉升

1、公司在新增工作崗位的情況下,優先考慮晉升工作表現良好和業績優秀的內部員工。

2、用人部門的負責人在向人力資源部申報人力資源需求計劃的同時可推薦內部員工,并附上該員工的工作業績評述。

3、人力資源部結合員工的其他獎懲記錄,復審后加注意見,報CEO 和董事長審批。

4、 CEO 和董事長審批同意后,由人力資源部通告給公司全體員工。

(二) 降職

1、員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公司有權對其予以降職處理: a) 不能勝任所在崗位要求的;

b) 因違反公司規定給公司造成嚴重責任事故的; c) 給公司帶來負面影響或造成公司重大經濟損失的。

2、在發生上述情況時,部門負責人應及時提供書面報告,向人力資源部申報員工降職或停職的詳細原因和情況。

2 / 12

3、人力資源部根據申報材料復審核實無誤后,加注意見并填寫《工作變動表》,上報公司CEO 和董事長審批。

4、 CEO 和董事長審批同意后,由該員工部門負責人與人力資源部共同與該員工面談,說明原因、希望與改進措施。

5、降職決定經員工簽收后留人力資源部存檔。降職決定自做出之日生效,人力資源部隨后在公司內部通告。

6、自降職決定生效日起,員工不再享受原崗位/職級規定的福利待遇,而按降職后的崗位/職級標準執行。

(三) 復職

1、員工本人或其部門負責人根據員工的表現,向人力資源部部提交書面復職建議。

2、員工被降職后,如能將功補過或有出色的工作表現,可考慮予以復職。

3、人力資源部復審確認情況屬實后,加注意見后填寫《工作變動表》報公司CEO 和董事長審批。

4、 CEO 和董事長審批同意后,將復職決定給到該員工本人,并通告全公司。

5、復職后首月為觀察期,員工仍可享受復職后崗位職級的薪金和福利待遇。

(四) 崗位調動

1、 公司因工作需要與員工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后可以調動員工工作部門、崗位、地點,員工應從公司全局利益出發予以配合。

2、 經證明員工無法勝任原有工作(如試用期考核不合格、績效考核不合格),用人部門可向人力資源部提出人員崗位調動的書面建議。

3、 員工亦可自行向人力資源部提出崗位調動的書面申請;但員工必須在原部門工作半年以上,并取得其任職部門負責人的同意。

4、 經人力資源部審核后,可按員工申請的新部門或原部門的推薦聯系接收部門,取得接收部門負責人的同意后,人力資源部填寫《工作變動表》,上報新舊部門負責人、CEO 及董事長審批。

5、 經審批同意后,人力資源部將該調動在正式執行之日通告全體員工。

6、 有關工作移交須在《工作變動表》發出后三個工作日內完成,該員工與原部門應給予積極的配合。

第五條 工作時間

3 / 12

(一) 上午9:0018:00(中午12:00-13:00 為午餐休息時間),每周工作40 小時。特殊崗位根據該部門實際情況排班。

(二) 對于適用不定時工作制的員工,不參照上述方法執行,公司應確定該等員工的業績要求或其他考核標準,以便保證該等員工休息。

(三) 公司因工作需要,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安排員工在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及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加班。對于在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及休息日加班的員工,公司應按法律法規的要求優先安排員工進行調休。

(四) 因工作需要加班的,須事先填寫《加班申請單》,由部門負責人審批確認后,方可被認定為有效加班,由考勤負責人統計審核。經公司批準的超時工作和加班及其補償,按上款規定執行。因工作失職或差錯而造成的返工,一律不作為加班超時處理。

(五) 員工調休需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享受完畢,否則作為自動放棄。特殊情況需人力資源部批準后給予延期。 第六條 考勤制度

(一) 考勤負責人每日進行考勤記錄統計核對,向人力資源部提交考勤統計結果,人力資源部依此計算員工的工資。每月發放工資時員工如對考勤統計有疑問,應向部門負責人反映,并與考勤負責人或人力資源部核對確屬統計失誤,經部門負責人批準,于次月進行糾正。 第七條 合同的解除、終止與續約

(一) 終止合同

勞動合同期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合同即行終止。

(二) 解除合同

1、辭職:

1) 試用期內員工若要求辭職,應提前三天書面通知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將工作移交完畢,經公司批準后,辦理離職手續;

2) 試用期滿后員工若要求解除勞動合同,應提前30 天書面申請,經公司批準,辦理離職手續。若未提前30 天提出離職申請而擅自離職的,公司有權追償其給公司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

2、公司解除勞動合同:

1) 如出現法定的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公司無須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

4 / 12

2) 除法定的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之外,公司如欲解除與員工的勞動合同,應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員工本人,并按照法律規定給予員工經濟補償金。

3) 員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公司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公司將按照法律規定根據其工作年限支付員工經濟補償金及醫療補助費。在合同期內,不勝任工作或考核不合格者,部門應安排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解除勞動合同;

3、因違紀、辭職等原因離職的員工,未按公司有關規定執行并造成損失的,應對公司進行賠償;

4、對于勞務性質員工,依據雙方簽定勞務協議的約定;

5、屬于借用人員的,依公司間的合同或協議約定辦理;

6、簽定“培訓協議”的員工,在服務期內要求離職的,應按所簽協議予以賠償。

(三)合同期滿續約

合同期滿前 30 個工作日由公司提出續簽意向,雙方如無異議,可辦理續簽手續。 第八條 離職制度

(一)離職申請

1、員工如欲辭職,應以書面形式向所在部門負責人提交離職申請。

2、無論因何種原因離職,員工均應向人力資源部領取《員工離職流程表》后辦理相應離職手續。

3、業務和財物的移交

a)業務移交:原有職務上保管及辦理中的帳冊、文件(包括公司文件,技術資料圖樣)等均應列入移交清冊并移交給指定的接替人員或有關部門,同時應將已辦而未結案的事項交待清楚(文件、技術資料、圖樣等類應交保管資料部門簽收)。由接替人員或有關部門在《員工離職流程表》上簽收,并負責后續跟進。

b) 財物移交:原領用的考勤卡、鑰匙等、圖書和光盤、工具,文具(消耗性的辦公用品免予提交)等交還行政部。原領用的電腦、電子產品(如:錄音筆、U 盤等)等交還IT部,并由IT部負責取消離職人員在電腦系統中的所有權限,包括電子郵件、互聯網及其他軟件系統。與公司財務部結算所有的報銷和借款等項目。移交必須在離職前辦妥。

4、離職人員辦理移交時應由部門負責人指定接收人對該離職人員的工作予以接收,如不能指定接收人,部門負責人應臨時指定人員先行接收保管,待人選確定后再進行正式接收;如確實無人可以接收,暫由部門負責人自行接收。

5 / 12

5、各員工所列移交清冊,應由部門負責人詳細審查,不當之處,應及時更正。如在離職人員正式離職后發現財物、資料或對外的公司應收款項仍有虧欠未清的,應由該部門負責人負責追索。

6、人力資源部做出離職當月的考勤統計,作為核算當月應發薪金的依據。

7、離職手續辦妥前,離職的員工應配合進行離職交談并由人力資源部人員填寫談話記錄的內容,作為將來分析公司流動率和離職原因的參考資料。

8、在公司內部發布人員變動通告,將該員工資料另外歸檔,并從公司人事管理系統中刪除。

9、若員工無合理原因或未辦理正常離職手續而不來公司上班,按曠工處理,連續曠工超過1天的,該員工所在部門主管應及時報告人力資源部,由人力資源部負責向該員工了解情況;若員工連續3 個工作日未到公司上班,則該員工所在部門主管應根據公司規定向人力資源部提出處理意見,由人力資源部門做出處理決定,并根據部門負責人、CEO/董事長批復辦理后續事項。

(二) 員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1、 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不符合錄用條件的情況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入職體檢不合格、用工手續不完備、乙方不能通過甲方進行的背景調查或者在《職位申請表》中提供虛假信息、試用期考核不合格、一次違紀違規處罰滿10 分或累計處罰分滿10 分者、不符合崗位說明書要求等;

2、 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包括但不限于:甲方給予乙方記過處分及乙方嚴重違反甲方規章制度的其他行為;

3、 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4、 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公司提出,拒不改正的;

5、 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公司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6、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7、 員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公司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按照法律規定提前三十日通知員工本人或額外支付員工一個月工資。 第二章 員工福利 第九條 社會福利

公司將根據政府的有關規定,自員工辦理用工手續之月起,為符合條件的員工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政府規定的各項保險,并支付公司應承擔的部分費用,及為員工代扣代繳由員工應支付部分合同制員工辦理政府所規定的相關社會保險。

6 / 12

員工休假請參考《員工休假管理制度》 第三章 薪酬與考核 第十條 薪資發放和調整

(一) 薪資發放

1、 員工薪資發放實行月薪制。每月15 日,公司人力資源部根據員工上月1 日至月底考勤結果發放上月薪資;

2、 新進員工自報到之日起計薪,離職人員自離職次日停薪;

3、 員工薪資以銀行卡形式發放,并附薪資發放明細;

4、 薪資屬公司保密范疇,員工不得向公司其他員工泄漏。

(二) 薪資調整

公司實行崗位薪資,即“以崗定薪,薪隨崗變”。公司通過對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狀況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崗位變動、薪資調整。

(三) 薪資保密

工資保密是公司的政策,知情人員以及員工本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告訴他人有關薪金情況。違反此規定的員工將會受到相應的處分,情節嚴重或因此而造成不良后果者將被公司解雇。 第十一條 員工考核

(一) 員工考核的周期為:

1)試用期考核;2) 季度績效考核;3) 績效考核。

(二) 試用期結束前進行試用期考核評估。

(三) 每季度進行績效考核,根據考核結果確定員工績效獎金。

(四) 每末,根據員工全年工作表現進行績效評定。

(五) 員工考核工作由人力資源部門會同其所在部門進行,將考核情況記入員工檔案,并作為員工任免、升降調薪、獎懲的重要依據。 第十二條 員工培訓

(一) 員工在進入公司時需接受入職培訓,了解公司的規章制度;掌握崗位業務技能,培訓后須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工作。

(二) 對在職員工,公司將根據企業發展和職位知識、技能提高的需求,給予各種培訓。

(三) 員工晉升皆應參加相關職級培訓課程,并經考核通過后,方可予以進行。

7 / 12

(四) 由公司出資培訓的員工,根據公司有關規定,需簽定“培訓協議”,約定服務期。 第四章 行為準則 第十三條 文明守則

(一)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各項規章制度。

(二) 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維護公共衛生。

(三) 對上司尊敬、服從;對下屬愛護、關心;對客人禮貌、周到。

(四) 員工之間以禮相待,互相合作及諒解。 第十四條 工作紀律

(一) 個人儀表端莊、服飾整潔,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 遵守上班時間,不得無故遲到早退。

(三) 員工應按時按質完成本職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 員工要有成本意識,避免浪費。

(五) 工作時間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離職守,不得從事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六) 工作時間不得因私外出購物。

(七) 除規定的吸煙場所外,嚴禁在公司任何區域吸煙。

(八) 辦公場所、經營場所內嚴禁大聲喧嘩,以免影響他人工作。

(九) 員工之間不得威脅、恐嚇或施以粗暴行為。

(十) 嚴禁擅自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進入辦公場所、經營場所。

(十一) 員工不得向任何第三人泄漏公司機密。

(十二) 員工有下列行為之一者,作曠工處理:

1、違反社會治安條例而被公安機關傳訊、拘留或因打架斗毆受傷而不能出勤的;

2、未按規定考勤或在考勤中弄虛作假,偽造病情騙取病假或涂改病假單;

3、未經領導批準或未辦理任何請假手續,無故不上班者或不按時上班者;

4、工作時間無理取鬧,擾亂工作秩序,嚴重影響他人工作,經勸告仍不悔改,被責令其停止工作的。

第五章 獎懲制度 第十五條 獎勵規定

(一) 對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員工應給予獎勵:

8 / 12

1、在完成各項工作、提高服務質量,節約公司費用和能源等方面成績顯著的;

2、在合理化建議和改進公司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方面成績顯著的;

3、保護公司財產,防止事故發生,使公司利益免受重大損失的;

4、鉆研業務,維護設備,嚴格遵守各項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在經營過程中有顯著成績的;

5、忠于職守,積極負責,廉潔奉公,舍己為人,事跡突出的;

6、維護社會公德,拾金不昧,數額較大的;

7、其他應當給予獎勵的行為。

(二) 獎勵分為嘉獎、授予榮譽稱號等。 第十六條 懲罰規定

(一) 員工必須嚴格遵守工作守則及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員工若發生違紀違規行為,公司將根據違紀違規情況給予必要的處罰,并對員工的違紀違規行為實行累計過失記分制。違紀違規分為甲類過失、乙類過失、丙類過失,處罰分為警告、黃牌警告、紅牌警告。

(二) 處罰類別及處罰分

1、甲類過失記過失處罰分2 分,給予警告一次; 乙類過失 記過失處罰分4 分,給予黃牌警告一次; 丙類過失 記過失處罰分8 分,給予紅牌警告一次。

2、一次違紀違規處罰滿10 分或累計處罰分滿10 分者(考核自然內),公司可以解除合同。

(三) 以下行為,為甲類過失:

1、無故遲到、早退;

2、未經許可,擅離工作崗位;

3、在規定的禁煙場所吸煙;

4、在工作崗位消極怠工;

5、浪費公司物品情節尚輕;

6、條形碼貼錯,造成顧客投訴;

7、初次不服從上級指揮;

8、未經許可,在公司范圍內的非員工用餐區用餐;

9、犯有其他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輕微過失行為,或其他規定的甲類過失的行為。

(四) 以下行為,為乙類過失:

9 / 12

1、違反勞動紀律,遲到、早退或擅自離開工作崗位,經教育后不改,繼續重犯;

2、一個月內兩次以上未考勤且不按規定辦理手續;

3、代人考勤或涂改考勤卡;

4、騙取或涂改病假單;

5、在工作場所喧嘩、吵鬧妨礙他人工作;

6、對上級的指示或有限期的命令,無正當理由未按期完成;

7、工作時間睡覺,違反公司勞動紀律;

8、違反財經紀律、物價政策,損害消費者利益,使企業遭受經濟損失或影響公司聲譽;

9、工作不負責任,違反操作規程或公司規章制度造成事故;

10、員工之間互相謾罵吵架情節尚輕;

11、出入公司不遵守規定;

12、曠工一天;

13、犯甲類過失,但情節較重,認識態度較差;

14、犯有其他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較重過失行為,或其他規定的乙類過失的行為。

(五) 具有以下行為者,為丙類過失:

1、嚴重違反服務規范,服務態度極差,嚴重影響公司聲譽;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影響工作秩序;

3、員工之間互相謾罵、吵架情節嚴重;

4、搬弄事非,誹謗他人,制造事端;

5、連續曠工二天;

6、私自動用或損壞公司器材、設備,使企業財產遭受較大損失;

7、利用職務之便對員工進行打擊報復;

8、攜帶危險或違禁物品進入工作場所;

9、未經許可,私配公司鑰匙;

10、不服從上級的工作安排,經勸導仍不服從;

11、向客戶索取禮品或禮金,影響公司聲譽;

12、將公司資料私自下載或外帶泄密;

13、犯乙類過失,但情節嚴重,態度惡劣;

10 / 12

14、犯有其他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嚴重過失行為,或其他規定的丙類過失的行為。

(六) 具有以下行為者,違紀違規處罰10 分:

1、嚴重違紀違規,態度極惡劣,無理取鬧,動手打人;

2、被證明入職所提供的個人信息,有隱瞞或弄虛作假;

3、嚴重違反財經制度和供應政策,弄虛作假,營私舞弊造成嚴重后果;

4、聚眾鬧事妨礙公司正常營運;

5、違反勞動合同或公司管理規定,情節嚴重;

6、玩忽職守,違反操作規程造成重大事故;

7、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屢教不改者;

8、詐騙公司或顧客錢財,手法惡劣;

9、累計曠工二次或連續曠工三天及以上;

10、因違法犯罪,被公安機關審查處理;

11、服務態度惡劣,經常與顧客吵架或損害消費者權益,或受到新聞媒體批評、曝光;

12、對組織調動持有不滿情緒,大吵大鬧,影響正常工作;

13、利用職務、工作之便侵吞公司財物,竊拿公司物品;

14、在工作場所聚眾賭博、酗酒滋事;

15、員工將公司物品私自帶出,或私吃、私用公司物品,私分贈品;

16、利用職務、工作之便泄漏公司經營管理、商業機密的,致使公司蒙受損失;

17、偷竊、涂改、偽造公司檔案、資料、各種原始憑證、原始記錄及重要文件;

18、利用公司名義在外招搖撞騙,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損失;

19、故意毀壞機器、設備、工具、商品或公司其他物品,造成重大損失; 20、犯有丙類過失,情節嚴重;

21、犯有其他嚴重損害公司利益、聲譽,或其他規定的記過失處罰分10 分的行為。 第十七條 員工上訴

員工對處罰若有異議,可在收到處罰通知的24 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向人力資源部申訴,人力資源部對此事重新調查后,將意見報部門負責人決定。 第六章 安全守則

第十八條 公物與環境衛生

11 / 12

(一) 公司的所有設備、器具、用品及商品都為公物,要加以愛護。

(二) 養成講衛生的美德,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紙屑、果皮、煙頭和雜物。如在辦公場所、經營場所發現有紙屑、雜物等,應及時處理,以保持環境整潔。 第十九條 消防

(一) 員工都要認真學習消防知識,掌握消防器材和設備的使用方法。

(二) 員工都必須嚴格執行公司的有關消防制度,熟悉自己工作崗位附近的安全通道和消防器材的位置。

(三) 如發生火警,應遵循有關人員安排或廣播的指示,維護場內秩序,協助把顧客、物品疏散到安全地帶,防止物品失竊,嚴禁使用場內電梯。 第二十條 安全

(一) 員工應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安全制度,切實做好以防火、防盜、防爆、防汛、防自然災害以及商品防霉變質的工作,確保公司財產和人身安全。

(二) 發生重大事故,保護現場,及時報告,服從命令聽指揮。

(三) 安全防范工作人人有責。員工如發現形跡可疑或有不法行為的人,應及時報告相關部門。

(四) 員工有義務嚴守公司內部的商業機密,須管好內部機密文件,未經許可不得向外泄露公司經營管理的數據。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一條 手冊的適用

本員工手冊如與國家政策、法規相悖之處,以國家政策、法規為準。 第二十二條 手冊的解釋

本員工手冊解釋權屬公司人力資源部。

人力資源部

2016.9

互聯網公司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和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涵蓋了所有金融交易和組織形式,涉及傳統銀行、證券、保險的金融中介和依托第三方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互聯網工具運作的非金融中介。從2013年開始,中國出現了一波基于互聯網的新金融產品,它們正在改變金融服務的傳統格局,為整個金融業注入一股新鮮的力量。

在中國經濟發展背景下,互聯網金融主要的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等),P2P貸款(拍拍貸、人人貸等),網絡小額貸款,保險和網絡證券、大數據金融、眾籌和網上銀行。從用戶需求角度,互聯網金融通常包括三個業務領域,即第三方支付、互聯網融資和互聯網投資。中國領先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還有蘇寧和京東,以及互聯網公司例如騰訊和百度,都推出了眾多互聯網金融產品,如阿里巴巴余額寶,百度百賺利和騰訊理財通,經過幾年的發展與壯大,它們在中國逐漸成為主流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為國內的廣大投資者服務。

伴隨著快速發展的步伐,互聯網金融也進入了風險的集中爆發期,不少的P2P平臺跑路或倒閉,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被曝由搜索引擎抓取顧客轉賬信息,還有挪用客戶備付金,另外最近廣受媒體關注的e租寶(金易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非法集資,給廣大群眾帶來嚴重財產損失的惡性事件等,都嚴重擾亂了金融行業的秩序。因為以網絡技術為依托

涉及金額巨大并且分布范圍廣,所以互聯網金融一旦出現安全問題,風險就會急劇爆發并迅速蔓延,危害公共秩序,影響社會穩定,嚴重的后果不得不引起公眾的關注。

一、 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參與機構更多是非金融機構與電商,而現有的法律規定是針對傳統金融行業制定的,盡管雙方有重合交叉的部分,但對互聯網金融的適用性依然較弱,缺乏直接針對性,則會出現監管主體不明確導致監管無力、顧客隱私受侵害而無法訴諸賠償、某些網絡融資行為演變成非法集資、缺失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導致資金沉淀卻另作他用,贖回困難等情況,嚴重擾亂金融秩序。因此政策與法規的高度不確定性,要求制定專門法律來管制互聯網金融,但互聯網金融這個立法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其的立法難度遠大于傳統金融。

二、 監管風險

互聯網金融所依托的信息技術環境不斷變化,給監管部門帶來新的挑戰。一方面,跨行業、跨領域、業務交叉性較強等是很多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業務具有的廣泛特征,但跨部門監管協調機制尚不成熟,導致互聯網金融業存在較多領域監管不到和監管不力的現象。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交易依托互聯網進行,內部系統產生虛擬化操作,使金融業務失去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交易對象模糊。在不透明的交易過程中,監

客戶信息、資本流動情況等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很難采取有效的監管手段調節。因而很多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利用監管漏洞迅速擴張發展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業務,掌獲了更大的群眾基礎,這增加了監管強度和難度,也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控和監管提出了更高的達成標準。

三、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通常指交易雙方沒有履行交易協議的約定造成的風險?;ヂ摼W金融本質上還是一種金融活動,只是各方面的銷售與宣傳等運營機制改變了,因此,傳統金融因為信息記錄不準確與核對不及時導致的信息不對稱,還有顧客惡性拖欠資金導致的違約等風險因素,互聯網金融也會同樣出現。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征信體系不完善?;ヂ摼W金融業務過多依賴于線上辦理,無法立即與線下授信部門聯系核對,導致不完善的客戶信用審核,為之后與客戶建立良性的合作關系埋下隱患。并且存在鉆技術漏洞實現不法勾當的網絡作弊行為,嚴重影響互聯網數據的真實可信度。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片面地強調產品收益而弱化其中的風險、限制條件等,以致顧客對產品信息了解不完整,極易引起經濟糾紛;此外,顧客很少知道或細究投入資金的具體投資方向等方面的信息,如果發生資金流動不明,金融機構都無法提前警示的情況,缺乏相應的追償機制等,都易導致金融機構資金違約,可見信用風險較高。因而,信用風險

制約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

四 技術風險

有了互聯網技術,互聯網金融才能發展起來,所以網絡技術的安全性極其重要。一旦病毒感染某個程序或者交易系統,便會通過互聯網迅速擴散和傳染,造成客戶隱私信息的泄露更甚嚴重影響客戶的資金安全,可見網絡漏洞交易。網絡雖支撐著整個交易系統,但其脆弱性在一些平常的購物經歷中便可以感受到,在過往幾年打折大促銷日,如“雙十一”、“雙十二”全民購物狂歡節,巨量交易訂單在一天內甚至零點時刻成交,出現網址打開緩慢,不能付款等情況,因為系統無力承載比基準設定量更多的交易量,嚴重時會致整個系統癱瘓。

近些年隨著數據激增,海量數據被各方面集中存儲起來,形成專業的數據庫以便更高效地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但如果安全管理不當,極易造成信息的丟失和損壞?,F代社會各領域對金融數據越來越依賴,但竊取數據不僅限于物理手段,由于其復雜性與高技術性,追回數據信息并彌補漏洞變得難上加難。例如2014年1月21日發生全國范圍的“大斷網”事件,當天下午三點十分左右,國內用戶普遍反映不能訪問.com等域名網站。據了解,是因為我國通用國內頂級域名解析器發生錯誤,服務器把網站解析到一個固定IP(網絡之間互連的協議)的電腦上,阻礙了對很多網站的訪問,包括百度、新浪、百度等日訪問量居高的知名網站,給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造成了可觀的損失??上攵绻@個IP

記錄下用戶賬戶和密碼,將廣大用戶的資料信息與支付寶、網銀等里面的資金全部轉移,將會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這些事件都表明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數據安全管理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五、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互聯網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無法提供足夠的資金,履行到期債務或滿足資金需求的相關風險。同傳統金融業一樣,互聯網金融業務也涉及大量的資金流動,如果資金鏈斷裂無法追蹤到資金流向,必然引發流動性危機。目前互聯網金融的流動性風險主要集中于第三方支付和P2P領域,第三方支付問題集中在對沉淀資金的不當利用上,如果備付金沒有被存管處置妥當,例如挪用備付金另作他用,就有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P2P機構中理財資金和債權資金的匹配管理是風險的核心,例如投資者把欲投資的資金轉到平臺,卻遲遲買不到理財產品。而P2P平臺將項目拆標進行招標,這樣滿足了投資者偏好,但明顯地發生時間期限錯配,一旦碰到集中到期或者突發事件需要大量提現時,就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擠兌”,對P2P機構來說可謂滅頂之災,從興盛到破產,往往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作為互聯網金融發展下的一個典型產物,余額寶兼具以上風險。首先,收益水平受金融環境影響較大,高收益向來與高風險并行,隨著市場風險的積累,其背后必然存在利率風險,若貨幣市場表現較差,貨幣基金的收益則相應下降。其次,網絡貨幣基金線上和線下購買機制不同,

如果其電子設備被黑客份子控制或者電子設備中存在相應的木馬病毒程序,就很有可能發生不法分子竊取或者通過設計木馬程序來截獲用戶賬戶密碼,盜取用戶余額寶中的賬戶資金,給用戶帶來損失而難以抓取盜用者的事件。再有,在一些例如“雙十一”“雙十二”的大型促銷活動中,用戶的購物行為對資金的需求將會急速增加,部分用戶會動用余額寶的資金,大量資金如何快速贖回以供用戶使用是余額寶面對的緊急問題,一旦資金儲備不足,觸犯巨額贖回條款,很有可能導致該貨幣基金陷入流動性風險的危機中;另外,余額寶監管主體不明確,證監會監管支付寶的基金直銷和結算賬戶,天弘基金余額備付金賬戶在央行監管之下,但備付金賬戶和基金結算賬戶間的資金劃轉還存在監管空白,如果某塊監管被忽視,就增加了風險的未知性;最后,技術風險和監管風險,也難免導致余額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信用風險,阿里巴巴對余額寶的宣傳多將余額寶的收益與活期存款的收益作比較,事實上,這些宣傳理念對很多客戶其實是一種誤導,用戶利用支付寶里的余額來買天弘基金,獲取由天弘基金提供的收益,而不是阿里巴巴和支付寶為客戶提供收益保證,它們只是第三方銷售平臺。事實上,銀行存款的利息是有國家信用作為擔保的,而余額寶中的天弘基金屬于投資行為,其收益是有風險的,而且沒人會為客戶的收益做擔保。

鑒于對余額寶風險的具體分析,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出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一些防范與控制風險的啟示:

1. 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體系

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但不能扼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動力,同時要保證行業法規要有效的規范行業的行為,這就要求制定法規時要參考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意見,并且持續地對互聯網金融進行跟蹤調查。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特點,修改現有的金融法律法規。包括證券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和銀行監督管理法等相關法律。與此同時,要不斷根據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實情況,細化并出臺相應的法律細則,對框架內的法律體系做出詳細、具體的解釋和補充說明,以彌補原有法律的漏洞和缺陷;

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使金融消費者權益得到保障,明確網絡金融犯罪應承擔的相應金融風險和民事責任,增大對網絡犯罪懲罰的強度。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是建立信息咨詢中心,為互聯網金融用戶提供業務產品和投資理財等相關咨詢服務,防止用戶貿然購買信息不夠了解的金融產品,準確解讀投資協議,以防掉入不法籌資機構的詐騙陷阱。二是建立用戶隱私保護制度,加強對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為用戶創造一個安心的投資環境。三是完善消費者投訴機制,建立專門解決互聯網金融交易糾紛的機構,疏通投訴渠道,讓用戶得以訴求其合法權益。

2. 加強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體系建設

針對信用體系缺失問題,評級機構應該對用戶方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信用測算評估,提高其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可靠性和信用度。首先,必須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合法性、技術條件、管理水平、財務狀況等指標進行評估,確定金融機構是否有市場準入資格,是否有掛牌執照,監查其運營機制和技術是否能支撐整個系統的運轉,審查其資產負債與資金流運轉等指標,確保平臺具備合格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營資格,能夠掌握風險防控的能力。

其次,目前我國也存在個人信用體系的空白情況?;ヂ摼W金融機構也可以引入獨立的第三方征信機構,一些得到監管部門批準的民間征信機構也加入到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體系建設中來,運用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提取客戶真實信息,依據信用算法,用數據速寫一個人的基本特征,包括消費習慣、支付與還款能力等,以客觀呈現個人的信用狀況,建立風險模型。所以要建立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信用信息更要快速達到準確度,保證其能同時提供線上與線下之中,這也能從根本上降低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3. 提高監管部門的監管水平

互聯網金融監管任務多、難度大、監管對象不明確,所以首先要解決由誰管,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領域突破了銀證保三業分業經營的界限,對其的監管不單單是某個部門的責任,而要具體到不同行業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將分業與混業兩種監管模式協調。其次要解決如何管,即完善監管部門的外部監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掌握非現場監管

的信息技術,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提高對風險的預警能力,不能讓風險與監管脫節,對創新金融產品的風險早識別、早處置;另一方面,要致力于讓監管政策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并行同趨,不互相違背,也可互相補充內容,形成更加高效有力的三政合力監管,還要有松有弛彈性監管,針對不同業務要有差異化,但這個底線需要明確,避免過度監管,阻礙互聯網金融的創新。

關于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的思考——淺談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

發布人:國資辦 發布日期:2017/3/24 來源:本站 字號:

關于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的思考——淺談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

當前,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第三方支付、P2P、互聯網理財等新型金融業態不斷涌現,如雨后春筍,加之近年來經濟下行,銀行利率低、股票、基金市場不景氣,大眾理財渠道較狹窄,民間資本急于尋找其他增值途徑,各類冠以“某某”財富的理財公司,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無疑,互聯網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滿足多元化投融資需求、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性和覆蓋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隱藏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出來,諸如非法集資、卷款跑路、資金鏈斷裂等風險和亂象(如e 租寶,涉案金額高達500億元,涉及全國各地90余萬投資者,涉眾廣、涉案金額大),對經濟秩序造成嚴重危害,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2016年,為加強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的監督管理,促進網絡借貸行業健康發展,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網信辦聯合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四部委〔2016〕1號令),但市級目前還沒有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對監管工作提出明確的分工和程序,未建立相應的行業評價標準和網絡借貸監測和評價指標體系。以轄區兩家互聯網金融企業(一加二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重慶揚富科技有限公司)為例,目前未在市金融辦備案,再加上網絡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一旦網貸機構遭受黑客攻擊或誘發群體性事件。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迫切需要加大行業監管、加強行業自律和樹立行業誠信,政府要高度關注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控,引導互聯網企業明確監管的紅線、經營的底線,依法合規經營,持續健康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可能存在的風險點

(一)具備傳統金融行業一般性風險

從微觀角度看,首先,金融行業的傳統風險沒有消失,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合規風險、操作風險等傳統金融風險依然存在。比如,部分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對投融資雙方的資質審查不嚴格,準入門檻低,而且信息披露制度普遍不夠完善?;ヂ摼W上的融資方經常在高杠桿比率下經營,無抵押無擔保狀態下的借款現象比較多。加上我國征信機制不夠完善,網絡數據的數量不夠、質量不高。在這些條件下,互聯網交易雙方地域分布的分散化使得信息不對稱問題愈加嚴重,甚至加劇了信用風險。又如,為了吸引更多投資者,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推出高收益、高流動性的產品,看似誘人的回報背后實際隱藏著期限錯配問題,容易導致流動性風險。

(二)信息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帶來的最大問題是信息安全問題。技術的不成熟,會導致信息泄露、丟失、被截取、被篡改,影響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同時,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網絡通信系統是開放式的,容易受到計算機病毒和外界網絡黑客的攻擊。因此,信息技術風險在互聯網金融中更為突出。

(三)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風險

當前,很多P2P網絡借貸平臺打著“互聯網金融”幌子,實則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已從互聯網“線上”模式,不斷壯大營銷隊伍,向出資人提供理財產品的“線下”模式,其中介業務或演變為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為了吸引更多的資本,一些網絡平臺以消費返利或高息回報等方式為餌,公開向社會發售理財產品吸收公眾資金,此類行為易誘發群體性事件,危害社會穩定。

(四)法律風險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立法相對滯后和模糊,現行法律中缺乏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規定,這使得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經常有碰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的風險。此外,現行法律中也缺乏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內容。

(五)信用風險

互聯網金融交易雙方,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虛擬性交易,這使得雙方很難對彼此的身份、交易的真實性、信用狀況等進行有效確認,從而導致信息不對稱,加大了信用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控對策建議

與傳統金融行業比較,互聯網金融無論是涉及面,還是業務類型都更加廣泛和復雜,風險受眾面也較廣,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穩定金融秩序,務必要加強風險防范與管理。

(一)建議正確引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準確把握互聯網金融發展定位,引導互聯網金融服務被傳統機構沒有覆蓋到的群體,要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消費金融,成為傳統金融體系的一個有益補充,才能獲得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建議加強投資類企業注冊登記和行業管理

嚴格規范投資類企業的名稱、業務范圍、注冊資本、明確出資人和高管人員從業調劑以及監督檢查和風險防范等問題。落實行業管理的主體責任,線上、線下一同監管,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大對虛假、夸大廣告宣傳的查處力度,對有非法金融活動嫌疑的企業要采取“雙控”手段。一方面對投資理財公司資金需由商業銀行進行托管,另一方面嚴格監控公司及高管個人賬戶的資金動向。

(三)建議加大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

投資人從早期的幾千元、數萬元,逐漸發展到投資幾百萬、上千萬元,反映出相當數量的投資人有非理性的投資觀念,不能也不亦正確面對“高收益伴隨高風險”的投資規律,對投資收益期待過高而忽略了與之相伴的高風險。對此,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媒介,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進行宣傳,要充分向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展示投資、消費互聯網金融產品可能遇到的風險,使社會公眾能夠更多地了解互聯網金融產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四)建議完善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

一方面要修訂完善現行的金融有關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社會信用建設、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立法。此外,針對互聯網金融涉及面廣、業務復雜的特點,也要制定嚴謹的市場準入規則,規范行業日常經營活動。

(五)建議加強行業自律,充分發揮協會作用

互聯網金融行業要盡快制定行業自律標準,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標準制定、企業準入、風險管理、信用發布、矛盾化解等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而不應一味依托政府強制性干預。

淺談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防范對策

2016-09-06 14:47作者:仲鵬召 張躍

2016年7月-10月,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中國電子銀行網(微信公眾號:cfca-cebnet)聯合全國70余家銀行發起“2016金融科技引領銀行未來”征文活動。以下為熱心網友通過網絡渠道投來的稿件。

作者單位:江蘇銀行沭陽支行

隨著互聯網在全球范圍深入發展及廣泛應用,日益發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總數約7.1億,手機網民已達到6.56億, 占網民總數的92.5%。這表明在我國已經告別單純的電腦時代,轉而快速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金融依托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而蓬勃發展,我國各類寶寶、網銀、直銷銀行等金融創新業務也因此應運而生--互聯網金融這一嶄新的模式也確立起來。對我國居民、金融機構造成的影響日益顯現,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也蘊藏著風險,給國家、企業、個人都造成了一定沖擊。

一、網絡金融概述

互聯網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在傳統金融的基礎之上,利用計算機和移動通信等信息科技技術,實現資金供給方與需求方的完美結合?;ヂ摼W金融在吸取了傳統金融業優點的同時,也促進了傳統金融行業營業模式、市場結構等方面的變革,對傳統金融提出了挑戰。包括P2P網貸、第三方支付、眾籌、虛擬貨幣等發展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

(一)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也稱之為違約風險,是指在協議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夠履行自己的付款義務從而給另一方帶來資金損失的可能性。信用風險是現階段互聯網金融所面對的最主要的風險。由于信息不對稱性,資金供給方與需求方無法很好的了解到對方的信用和資產等狀況,信用風險也就不可避免。又因為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相比傳統金融而言,信用風險更加難以捕捉和衡量。

如果互聯網金融市場上出現大量機構倒閉,將會帶來系統性風險,這會影響我們國家、企業、消費者的利益,因此,信用風險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我國法律法規的缺失風險、違反法律形成的風險。

(1)監管法律缺失的風險

我國現有的證券法、銀行法、保險法均是針對傳統金融業制定的,勢必有的規章規定無法適用于互聯網金融。我國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尚有所缺失,遠遠地落后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

(2)違反法律造成的風險

由于我國相關法律不健全、不完善性,違反法律現象也就難免較多。第三方企業占據我國收單市場約30%的份額,第三方支付企業在推廣POS機的過程中,就存在著信用卡的套現風險,但同時并沒有相關法律來約束這個行為。還有,某些網貸平臺存在著非法集資的嫌疑,借款人不合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其中也存在著架子詐騙、龐氏騙局等風險。

(3)操作風險

比如操作失誤、非法入侵、虛假支付命令等。此類風險一般與相關人員的操作相關,其發生方式并不固定。

此外,互聯網技術的不完善也會造成操作風險?;ヂ摼W支付平臺的基礎由一系列的硬件軟件系統構成,系統的安全性是所有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都需要達成的目標。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需要從軟件設計,硬件配置,通信網絡,相關人員操作方面進行充分地配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的漏洞都會對整個系統造成致命的傷害。

(4)市場風險

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影深刻響著互聯網金融的成長。當經濟增速下降的時候,消費者對金融和投資的熱情下降,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沒有太大的機會形成龐大的產業群。而只有經濟發展強勁時,居民對投資和理財的需求旺盛,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才會完全的顯示出來,互聯網經濟也才能夠迅猛的發展。因此,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關注市場環境的風險,密切關注GDP、就業率、利率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產業升級水平。時刻掌握好國家市場環境,我們才能更好更快地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的防范對策

(一)信用風險的防范對策

1.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系

由于互聯網金融尚處在發展之中,各國對其監督也都處于起步摸索階段,其中蘊含的風險不言而喻,國家應建立一定的監管制度,提高互聯網金融市場上的

信息透明度,減少灰色地帶,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一個健康的、良性的競爭環境。

2.健全征信系統體系,加大我國信用制度的建設

數據顯示,像互聯網金融公司借款的多為實力有限的個人和小微企業,而這一類群體在四大行里是不好貸款的,同時,我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數據積累是各自獨立完成的,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信用記錄也是相互隔離,獨立開發的。因此,在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里,亟需建立征信體系,在這個基礎上,一旦某個企業和個人有了違約記錄和不良信用記錄,同行業中的企業就可以更有效的審核借款人信息,防止信用風險的積聚。

(二)法律風險的防范對策

1.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

互聯網金融有五大模式,在準入方面,針對不同的風險程度設置不同的市場準入門檻,如根據金融機構提供產品的不同區分行業風險。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如果其不能符合我們設置的標準,表明其沒有足夠的實力來維護好自身和客戶的利益。在退出方面,我們也要建立相對應的法律法規,設置預警系統,防止風險波及到其他的行業。

2.完善金融業務法規

完善包括客戶身份認證、合同訂立、糾紛解決等機制。制定規范P2P網貸公司的法律法規。在交易主體、客戶信息保存、交易結果方面都要不斷的完善。我們應該確切的保護個人信息、明確個人和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保存電子式交易憑證,力求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法律的約束下公平、公正的進行。

(三)操作風險的防范對策

1.開發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

我國目前聯網金融系統中,自主研發的高科技金融裝備比較少,很多都是采用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系統。因此,我們要研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比如大力開發數字簽名技術、密鑰管理技術和互聯網加密技術,從而大大降低技術操作風險。保證運行安全同時要提高硬件的對外防御能力,避免使用國外系統所可能引發的重要客戶信息泄密和系統的不安全問題。

2.加強安全意識,規范操作

目前,wifi盛行,諸多消費者使用移動網絡,喜歡在網絡上購買金融產品,進行金融活動,增加了支付的風險隱患?;ヂ摼W金融機構、個人都要加強在支付方面的安全意識,確認操作指令?;ヂ摼W企業應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誤。

(四)市場風險的防范對策

1.建立企業的擔保機制。建立企業的擔保機制是抵制互聯網金融市場市場風險的有效措施。擔保機制的含義就有每個項目都必須要有擔保公司來擔保,擔保公司的風險與企業風險是對立的,具有對沖效應。

2.通過客戶篩選控制市場風險。從客觀上來說,購買互聯網金融產品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如余額寶就是一個較好的范例,在客戶購買產品之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金融糾紛,支付寶公司明確這些市場風險的歸屬,同時充分地尊重客戶的知情權,在開戶環節就明確告知了風險的存在,還與客戶簽訂了相關的電子協議,明確了風險的歸屬

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數據安全與風險

防范

2016年9月7日 13點58分 來源:中國電子銀行網 作者:呂揚

字號:T|T [標簽]移動支付 金融科技

自21世紀初人們就對互聯網技術抱有極大的期望,然而當時的技術并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于互聯網的期望,當人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互聯網泡沫”破裂了,無數帶有互聯網概念的公司紛紛倒閉破產,留給投資者的教訓十分深刻。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如今可以實現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大數據金融、金融門戶等模式的運營。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金融脫媒”時代的來臨,使得金融機構對于互聯網金融愈加重視,逐漸淘汰、縮小傳統運營模式,大力發展手機在線服務、網上在線服務、直銷在線服務等線上服務成為主要發展方向。在互聯網科技取得卓著成就的同時,如何將運營風險降到最低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近兩年,產業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加速,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帶來更新式革命,“互聯網+金融”成為傳統金融行業轉型“觸電”的新模式,然而新趨勢下的數據安全狀況變得越發嚴峻,金融機構已然淪為數據泄密的重災區,再次給人們敲響數據安全的警鐘。其中直接由于純粹是信息安全技術缺失所導致的風險案例不勝枚舉,例如美國大型醫療保險商CareFirst在2014年6月被黑客公司入侵導致110萬客戶的私人信息泄露、2015年5月中國某大型保險公司公司也經歷了泄露危機。公司系統存在高危漏洞,10萬份保單或遭泄露,其中的保單信息、微信支付信息、客戶姓名、電話、身份證、住址、收入、職業等敏感信息一覽無余。2015年10月美股券商服務Scottrade發生了數據泄露事故,460萬用戶的敏感數據可能受到影響,Scottrade將向發生泄露事故的460萬客戶發送通知,并提供身份保護服務。受影響的數據庫中包含用戶的社會安全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

進入大數據時代,對數據分析加工成為了驅動業務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成為各類不法分子眼中的“獵物”。盡管國務院、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積極采取措施,但是各個金融單位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需要的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努力,而是提供信息安全的廠商、金融機構、政府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完成的。以下總結出如下幾點安全防范措施,可以降低泄密風險:

一、完善敏感數據保護機制。

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誤區,敏感數據保護機制不完善是數據泄露的重要誘因之一。金融機構的業務系統更加注重信息的快速傳遞、及時共享等目標,而對于信息安全保密控制等缺乏相應制約,敏感數據急需智能化的數據安全管控。

二、加強技術防護。

互聯網正改變著傳統金融的運作模式,作為開放性質的網絡金融面臨的信息安全風險是全方位的,除傳統互聯網風險,還面臨新形勢、新技術、新業態的安全風險挑戰。從提供信息安全的廠商的角度來看應即時監控突發的數據入侵行為、甄別其使用的手段,及時更新防控軟件以應對類似的威脅。而從金融機構來看,應該加大安全防護這方面的投入,防患于未然,使可能發生信息泄露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強化內部信息安全管理。

銀行等金融機構,其特殊性使得員工比其他職業更容易誘發犯罪行為,因此如何提高員工保護客戶個人信息的法律意識對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也極為重要。金融機構應重新審視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部門、人員安全管理、系統建設管理和系統運維管理等的內部安全管理規范,從崗位設置、人員配備、授權和審批、溝通與合作、審核和檢查等方面對信息安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展望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數據安全的未來,打造開放高效的智能化信息平臺已經迫在眉睫。一是要快速反應:通過大數據系統,對重要風險管控指標進行實時收集、分析,如發現問題就要在第一時間預警、處理、報告,而這些過程都是同時進行、互為因果的,這就對相應系統的信息監控、自動觸發、應急處理能力提出了要求。二是大數據分析:風險管理信息化系統融入公司信息化綜合數據平臺,實現與財務、運營、投資等數據庫的融合;通過采集、匯總、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準確預測風險暴露,如資產負債匹配風險、經營現金流風險、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等,變事后處置為事先發現、事先預案、事先應對,防患于未然。三是剛性管控: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將各類風險管理措施,更廣泛更深入地嵌入到業務流程和各類操作系統,使違規操作在系統流程上就根本走不通做不到,將傳統的上級管控、人為管控為自動控制。四是互聯互通:風險管理信息化系統,橫向上與財務、運營、投資等信息化系統無縫銜接、信息共享;縱向上與各層級的風險管理、內控合規信息系統上下貫通,實現風險管理信息的全向流動、無縫銜接。五是開放共享:探索建立利益協調與共享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和創新活力,把風險管理信息化平臺打造成一個集眾人智慧的創新平臺、研發平臺、共享平臺,讓全體員工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學習專門的專業知識。

互聯網公司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乙方:

甲乙雙方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就結成長期共同發展,并為以后在其他項目上的合作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經友好協商達成以下共識:

(一) 權利與義務

1. 甲乙雙方皆承認對方為自己的戰略合作伙伴,并在彼此互聯網站的顯著位置標識合作方的旗幟徽標鏈接或文字鏈接。

2. 甲乙雙方授權合作方在其互聯網站上轉載對方網站上的相關信息,該信息將由雙方協商同意后方可引用(具體合作項目另簽協議)。 3. 甲乙雙方在彼此互聯網站中轉載引用合作方的信息時須注明"該信息由×××(合作方網站)提供"字樣,并建立鏈接。

4. 甲乙雙方必須尊重合作方網站信息的版權及所有權,未經合作方同意,另一方不得采編其站點上的任何信息,且不得在其網站以外媒體發布來自合作對方站點的信息,否則構成侵權。被侵害方有權單方面終止合作并視情節選擇要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的方式。

(二) 相互宣傳

1. 甲乙雙方應在彼此站點追蹤報道合作方的市場推廣計劃及相關營銷活動。

2. 甲乙雙方都認可的適當時間內,雙方在彼此站點上開設專欄,撰寫并宣傳與合作對方商業行為有關的話題(具體合作項目另簽協議) 3. 甲乙雙方在有關INTERNET專題的研討會和金融、金融等行業的各種展覽會上,互相幫助、共同宣傳,共同推進雙方的品牌。

4. 雙方還可就其它深度合作方式進行進一步探討。

(三)其他

1. 甲乙雙方的合作方式沒有排他性,雙方在合作的同時,都可以和其他相應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

2. 本協議有效期為年,自年月日起到年月日為本協議商定合作方案的執行期限。

3. 甲乙任何一方如提前終止協議,需提前一個月通知另一方;如一方擅自終止協議,另一方將保留對違約方追究違約責任的權利。

4. 本協議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 本協議為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項目中具體事宜需在正式合同中進一步予以明確??蚣軈f議與正式合作合同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作為甲乙雙方合作的法律文件。

6. 本協議期滿時,雙方應優先考慮與對方續約合作。

7. 雙方的合作關系是互利互惠的,所有內容與服務提供均為免費。

甲方:乙方:

代表簽字:代表簽字: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互聯網公司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成都農商通研究中心

“互聯網

前言................................................................ 4

一、什么是“互聯網+”?............................................. 5

二、“互聯網+農業”基本概況......................................... 5

(一)什么是“互聯網+農業”? ................................... 5

(二)“互聯網+農業”現狀分析 ................................... 5

(三)“互聯網+農業”SWOT分析................................... 7

1、S(優勢)................................................. 7

2、W(劣勢)................................................. 7

3、O(機會)................................................. 8

4、T(威脅)................................................ 10

三、“互聯網+農業”可以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哪些問題?.................. 10

(一)市場決策問題 ............................................. 11

(二)產品流通問題 ............................................. 12

(三)品牌培育問題 ............................................. 12

(四)高效生產問題 ............................................. 13

(五)精準管理問題 ............................................. 13

(六)質量安全問題 ............................................. 13

四、“互聯網+農業”可以帶來哪些商機?.............................. 14

(一)跨界農業 ................................................. 14

1、產品跨界................................................. 14

2、營銷跨界................................................. 15

(二)定制農業 ................................................. 15

1、認籌定制................................................. 16

2、個性定制................................................. 16

(三)平臺農業 ................................................. 17

(四)精準與智能農業 ........................................... 18

1、農產品市場與產量的精準預測............................... 18

2、精準營銷................................................. 19

3、農業生產智能化管理....................................... 19 2

(五)安全農業 ................................................. 20

1、農產品質量追溯........................................... 20

2、農產品“第三方”檢測..................................... 21

(六)眾籌農業 ................................................. 21

(七)數據農業 ................................................. 22

五、“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生產關系變革............................ 23

(一)“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政府管理者 ........................ 24

1、實時了解農產品供需平衡狀態............................... 24

2、有效監管農產品生產與供應過程............................. 25

3、提供優質的農業全產業鏈服務............................... 27

(二)“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農民 .............................. 28

1、有效管理農業生產,提高產出率、勞動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28

2、了解農產品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 29

(三)“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消費者 ............................ 31

1、關注農產品生產與供應過程及其質量安全..................... 31

2、享受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 33

(四)“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現代農業信息服務運營模式 .......... 34

1、政府主導型............................................... 34

2、企業參與型............................................... 36

3、涉農企業主導型........................................... 37

(五)“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 .................. 37

六、“互聯網+農業”的五大發展趨勢.................................. 39

(一)農業生產智能化 ........................................... 39

(二)革新物流模式 ............................................. 40

(三)農業眾籌將成為農產品電商新業態 ........................... 40

(四)落實農產品品牌建設 ....................................... 41

(五)大數據加持,農業信息更加透明化 ........................... 41 編者言............................................................. 42

前 言

目前,互聯網行業迅猛發展,成為這個時代的絕對風口,各行業與互聯網加速融合,“雙創”活動方興未艾,傳統產業活力不斷增強。而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傳統產業中的老大,要想打破傳統的藩籬,煥發新的生命力,就需要轉型,就需要創新,需要培育新動力,需要將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為農業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保駕護航”。在發展過程中目前已經出現了農業電商、農業眾籌、農業大數據等一系列先進“互聯網+農業”模式,國內外也出現了像“一畝田”、“土流網”、“Fquare”、“Agfunder”等互聯網農業平臺。農業作為價值洼地,互聯網作為新的手段,通過兩者的相互融合,未來將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注入,將會誕生更多的先進商業模式,因此“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出現是順應時代步伐,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解決農業痛點的重要方法。

一、什么是“互聯網+”?

“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是將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和創造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著力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

二、“互聯網+農業”基本概況

(一)什么是“互聯網+農業”?

“互聯網+農業”是指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農業發展方式。

(二)“互聯網+農業”現狀分析

從政策上看,自從國家層面將“互聯網+”提出來以后,關于“互聯網+”的落地實施政策便紛至沓來。促進我國“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培育經濟新動力。

(1)2015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動“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是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聯合,優化生產要素,促進產業轉型的重大舉措,“互聯網+農業”邁上新的臺

5 階。

(2)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互聯網+農業”代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也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徑、新方法。

(3)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列為一個單獨條目,旨在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全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從市場上看,互聯網圍繞農業生產鏈,可以找到多個介入點,第一個環節是農業生產資源,第二個環節是農業生產過程,第三個環節是農產品流通。據統計,中國每年農業產業及食品規模為9.3萬億元,農業資源是農業生產的起點和必須投入品,僅化肥、種子、飼料三類的市場規模就達到了2.2萬億元,而2014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6萬億元,其中農業產業鏈所占的份額將近一半,但如此巨大的市場,通過互聯網渠道流通的份額卻不足4%。“互聯網+農業”應該是大有可為的,通過互聯網來促進農產品的線上交易,解決農業產業鏈中始終存在的流通成本大,流通環節多,交易成本高等問題。

6

(三)“互聯網+農業”SWOT分析

1、S(優勢)

(1)營銷模式多樣化:“互聯網+農業”有利于打造農產品品牌,借助互聯網傳播滲透廣、傳播快的特性,通過新媒體、網絡社交等方式使農產品營銷模式多樣化,營銷成本降低,但影響力增加。

(2)企業管理信息化: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應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提高農業資源整合效率,實現精準農業,降低單位成本,提高單位產量,同時通過信息化管理,實現工廠化的流程式運作,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率,更有助于先進模式的推廣復制,解決農業信息不對稱、農產品流通時間長、成本高、供銷對接難的問題。

(3)流通渠道全覆蓋:我國地域廣袤,農產品分布范圍廣,通過互聯網可以有效的打破地域局限,使農產品流通更為快捷與方便。同時,目前存在很多互聯網大佬和線下合作,將強大的線上和線下體系實現無縫對接。例如借助蘇寧線下的優勢,阿里巴巴未來將在二三級市場、甚至是四五級市場的渠道下沉做到位,實現在物流和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將給農產品營銷渠道拓寬帶來更多的機會,從而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2、W(劣勢)

7 (1)人才、技術缺乏,硬件設施配備不完善:由于我國農業從事者偏老齡化,普遍缺乏電子商務知識和經營管理技能,懂得網絡的年輕人不愿意回農村置業、創業,這也成為了農業互聯網發展的第一道瓶頸, 同時缺乏農產品存放庫房等硬件設施設備,使得農業電商、農業互聯網發展較為遲緩。

(2)信息化成本高:我國農民收入不高,加上受知識和觀念的限制,在沒有感受到信息化帶來的真正實惠時,是不會主動支付信息費用的。在這種情況下,若要求他們按照城市里面同樣的標準償付信息費用(如寬帶費),則會因成本較高而使獲得的效果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使得信息化在農村的推進舉步維艱。

(3)風險大、追溯難,“誠信門檻”難跨越:目前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尚未健全,風險容易放大,“一粒老鼠屎”更容易壞了“一鍋粥”,特別是“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等,出現了“有機”并不“有機”,“綠色”并不“綠色”,“無公害”變成“公害”的情況;又由于其在網絡銷售,一旦出現問題,惡名傳播快,使消費者失去信心。目前農產品生產的專業化和組織化程度低,交易規則、安全追溯、索賠機制、糾紛解決與仲裁等秩序與管理建設不足,難以確保網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消費者利益,“誠信門檻”有待跨越。

3、O(機會)

(1)國家高度重視,相關政策助力: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

8 于我國農業的發展高度重視,進入新世紀以來已經14次出臺關于“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其中更是多次提及“互聯網+農業”的建設,包括農村電商、農業大數據建設等,與“互聯網+農業”相關的政策也是頻頻出臺,助推產業發展。

(2)網絡市場潛力巨大: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農業電商融資金額為837700萬元,較2014年增加了691450萬元,環比增長率為472.8%;2014年中國農業電商市場融資金額為146250萬元,較2013年增加了125450萬元,環比增長率為603.1%。農業市場價值空間的巨大,加快了資本方布局農業電商市場的步伐。而從交易額上看,2015年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500多億元,農資電商交易額在3000億元左右,全國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較之前均有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截止2015年底,中國城鎮互聯網網民規模為4.93億人,較2014年底增加了2257萬人,增幅為4.8%;中國農村互聯網網民規模為1.95億人,較2015年底增加了1694萬人,增幅為9.5%;中國農村網民規模增長幅度是城鎮網民規模增長幅度的近2倍,農村互聯網的滲透率逐漸擴大,為農村互聯網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多重數據均顯示,目前我國農業電商飛速發展,未來將有更多的資本布局農業電商,更多的涉農企業,農業從事者加入農業電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將逐漸養成,未來我國互聯網農業發展空間巨大。

4、T(威脅)

(1)相關行業規定未出臺,發展魚龍混雜:“互聯網+農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發展蒸蒸日上,但在發展過程中沒有一個很好的標準去約束、去管理,出現了魚龍混雜的局面。

(2)觀念問題:不難發現,凡是經濟貧困的地方,那里的農民思想觀念都相對落后,主要表現為:一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思想揚中;二是“多子多福”思想和“等、靠、要”的習慣盛行;三是故土難離的思想根深蒂固。廣大農村仍有近1/3的勞動力是富余的,他們寧愿留在家里受窮,也不愿意背井離鄉。相反,凡是思想觀念新、頭腦靈活的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子就越走越寬??梢?,落后的思想觀念是困住農民手腳的“繩索”,是制約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不改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樹立與現代農業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觀念,互聯網農業就難以真正的深入農民心。

三、“互聯網+農業”可以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哪些問題? “互聯網+農業”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包括農產品原材料、加工品、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生產資料、農業生產過程等多個領域。農業作為傳統弱勢產業,面臨信息不對稱、不及時、無生產方向、生產效率不高、流通環節過多、生產組織分散、質量安全事故頻發等問題?;ヂ摼W通過與傳統農業產、供、銷的全面融合,可以提升農業的資源配置、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市場開拓和綜合效益,真正解決傳統農

10 業中的現實難題和痛點。

(一)市場決策問題

農業產業市場決策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根據市場需求決策經營品種和規模,實現按需生產;二是根據產出規模決定要素投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三是根據競爭態勢確定產品和營銷戰略,提升市場競爭力。

傳統農業的決策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缺少數據分析,而通過互聯網,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對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分析,預測市場容量和競爭態勢,并以此為依據來配置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基本要素。

比較熟悉的就是“豬周期”問題。

如此以來,就使得養殖戶們陷入了“豬周期”的惡性循環,從而

11 使相關養殖戶和企業遭受損失,而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對豬價格、存欄出欄量進行監控,從而得到一個對于市場走向的分析預警,降低甚至避免對養殖戶和養殖企業的影響。

(二)產品流通問題

農產品信息不對稱一直是農業產業的一個“痛點”,造成了農產品流通難、物流成本高、價格區域化明顯等問題,而利用互聯網扁平化、透明化的特點,可以使農產品的信息共享起來、使物流運輸方便起來,最終使農產品流通順暢起來。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不外乎是“生產者(個人/企業)——經紀人——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中間環節多且復雜,嚴重影響了產品流通過程中的透明化,而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可以省去大多中間商,使消費者直接面對生產者,從而實現產銷對接,實現從產地直接到餐桌。

(三)品牌培育問題

我國農產品知名品牌少,品牌影響力差,種養殖散戶品牌意識薄弱,這是我國很多農產品難以形成市場規模的重要原因。我國農產品同質化嚴重,無法形成富有特色的產品,這也是品牌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傳統營銷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營銷環境,要不就是內容有限,要不就是區域有限,利用互聯網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熱點多且廣的特點,通過互聯網營銷手段,引沸農產品市場“爆點”,使消費者更加了解農產品,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度。比如“褚橙”、

12 “盱眙龍蝦”、“三只松鼠”等都是利用互聯網營銷來打開知名度,提高宣傳效應,打造良好口碑。

(四)高效生產問題

我國農村務農人員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青壯年不愿意留在農村:一是因為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低下,比不上外出務工,二是因為農村基礎設施缺乏,環境臟亂差,只能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方式來耕作,當然無法吸引青壯年回農村置業。而利用物聯網技術與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加上基礎設施設備的支持是能夠吸引廣大青壯年回鄉置業的,成為新農村人,提升參與人員的綜合素質,并同時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五)精準管理問題

我國農業將由現在的小規模散戶生產逐漸轉型向集中規?;a發展,而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于農產品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精細化、精準化的種、養殖與管理將會顯得尤為重要。借助物聯網技術與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化管理技術,能夠打破農業生產者素質不高和資源分散的難題,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種、養殖與管理,打造優質、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

(六)質量安全問題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地溝油”、“毒大米”、“瘦肉精”、

13 “速生雞”、“注水肉”等問題層出不窮,歸根結底還是由于制度不全、監管不嚴、產品追溯不力等因素造成,借助二維碼技術和先進的射頻技術,能夠為農產品貼上身份證,使農產品生產過程透明化,從生產源頭到走向市場全過程可控,提高消費者的信賴程度,使農產品安全問題得到解決。

四、“互聯網+農業”可以帶來哪些商機?

(一)跨界農業

傳統農業存在著從業門檻低、從業人口多兩大特點,也正是這兩大因素導致傳統農業想要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是不現實的。所以要積極探索產業結合,實施跨界農業,來提高農業附加值。比如農業與旅游業結合誕生觀光農業;農業與金融結合誕生農村金融;農業與文化產業結合誕生文化農業等等,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平臺、對接工序、簡化交易,可以深入發展這些跨界農業商業模式,從而提升農業產業的附加值。

1、產品跨界

產品跨界就是指企業進入與自身主業差異性較大甚至完全無關聯的業務領域,進軍全新的產品和市場,如水果與工業聯合加工果汁,在草莓成熟季節到草莓園采摘農旅結合等。

案例1:從生鮮銷售到為同行提供冷鏈物流服務

14 在美國西雅圖,有一家從事生鮮農產品銷售的公司,最初以產品銷售為主要利潤來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越來越大,于是該公司就開發了快速配送服務業務,增加配置冷鏈物流配送車,幫助當地生鮮公司提供第三方低價配送服務。利用以前的客戶資源,開發消費者與送貨員之間的APP系統,很快搶占了當地生鮮配送的物流服務市場。敢于跨界、敢于轉型,利用互聯網技術,該公司最終取得成功。

2、營銷跨界

營銷跨界就是指企業借用其他領域的銷售技術或銷售手段,來促進本企業產品的市場銷售。營銷跨界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轉換利潤中心。這是指企業改變原來的盈利模式,對傳統收費的產品領域采取免費的模式,通過免費業務的做強做大,擴展用戶群體,從而在關聯領域內收取費用。比如:360殺毒就是這一類型的模式。

案例:“三只松鼠”的動漫跨界營銷

三只松鼠可以說是一個銷售奇跡,2013年,該公司僅成立一年時,營業額就達到3億元,其中,“雙十一”當天就銷售3562萬元。三只松鼠在營銷上運用了動漫思維,將動漫領域的特點運用到產品包裝、廣告上,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與認同,迅速形成品牌。

(二)定制農業

傳統農業生產周期與產業鏈較長,利潤多歸于中間商,生產者與

15 消費者實際是各挨五十大板,而通過定制農業,可以改變目前生產者對于市場容量一無所知的狀態,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平臺,使消費者的需求直接傳達給生產者,生產者將生產過程和質量再通報給消費者,實現了生產與消費的信息對等,解決傳統農產品的流通問題。

1、認籌定制

農產品的認籌,是在生產之初,先讓消費者提出意向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并交納一定的認籌金,產品生產后歸認籌人所有。

案例:草莓的“認種”

濟南市某村盛產草莓,當地居民將大棚草莓基地按區域在網上出租,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對草莓地進行區域性的“認種”。一旦某區域被選中,顧客可以通過互聯網、微信平臺直接下訂單,同時還可以“任性的”提出個性化要求,如口味、包裝等。

2、個性定制

個性定制就是相關企業、種植戶在滿足基本生產的情況下,針對每一位顧客對產品質量、風格的個性需求,專門設計從而滿足顧客要求。

案例:個性定制果汁

16 “卡哇伊”飲品公司打造私人定制果汁飲料,為婚慶、家庭聚會、生日派對等不同場合提供特色果汁飲品。針對辦公室人群,推出藍莓系列果汁,因為花青素含量高;針對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平衡的人群,推出楊梅系列果汁,養護腸胃等,公司還開發自己的APP用于顧客直接網上下達定制要求,滿足顧客的個性。

(三)平臺農業

平臺農業實際上就是資源整合的農業,通過平臺將土地、勞動力農業生產資源等進行整合,農業從業者再根據自身資源供給與需求情況來實現供需對接或資源共享。

還有一種平臺農業就是電商平臺,但目前我國農產品電商平臺死亡數量達到99%,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任重而道遠。

案例1:農產品的地圖檢索平臺

Local Harvest是美國一家在線農產品搜索平臺,是一家連接中小型農場、物流公司和消費者的農產品電商平臺。它將當地的農產品買賣信息匯集起來,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平臺在地圖上以顏色標注商店的類型,綠色是農場,紅色是農貿市場或商場,紫色為雜貨店。同時平臺還設置了地圖檢索功能,消費者輸入地區區號,就可以搜索到當地的各家農場及農產品商店,使物流更為便捷,同時降低物流費用,促進產品質量的透明度與送達便捷度。

17 案例2:土地流轉信息平臺

土流網是網上發布土地流轉信息的平臺,網站的服務對象是:

一、農民,他們大多數想出租土地,數量比較零散;

二、種植戶或者土地投資者,有一定實力進行規?;洜I的求租土地者;

三、土地流轉機構,他們會發布一些土地流轉信息;

四、國家頒布土地流轉政策,改革土地政策以來,涌入的對土地流轉感興趣的人。通過平臺流轉資源,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

(四)精準與智能農業

利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智能化技術來實現農業的智能化種養殖、管理等方面,解決目前我國農業存在的管理粗放、抗風險能力差的問題。同時通過建設智能化設施設備、智能化管理系統、智能化農業工廠等來讓農民擺脫上千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方式。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精細化生產管理。

1、農產品市場與產量的精準預測

通過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再根據以往的數據結合當季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準確的推測出未來產品的市場容量、需求量、價格等信息,走出“谷賤傷農”等現象的怪圈,從根本上解決農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案例:寧夏一家經營羊肉的農牧公司,通過對當地居民的羊肉消

18 費行為調查發現,當地每周食用羊肉頻率在1次以上的人群占73.9%,超過4次以上的人群占40.5%;消費者在購買時,關注點排序依次為:新鮮程度、質量、羊肉部位、價格、品牌、營養價值,根據調查結果,公司運用大數據預測技術,將羊肉劃分為品牌肉和貿易肉,品牌肉通過企業直銷、加盟店等來供給高端渠道,貿易羊肉則銷售給傳統消費者,通過對市場的精準調查使該公司銷售業績有了明顯的提升。

2、精準營銷

精準營銷是指通過對消費者喜好偏向的調查,再通過大數據進行規律分析,圈定產品的潛在消費群體,通過對這些群體進行個性化對比,開展特色化的市場營銷服務。

案例:養顏食品客戶圈定

“檸檬樹”是美國的一家從事美容養顏產品銷售的公司,為圈定和擴展消費群,公司與Facebook、Twitter、網絡購物商場等社交平臺合作再通過對社交平臺內女性的基本信息和潛在需求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規律后,向這些潛在客戶發送Facebook留言,留下公司銷售網址,此舉使公司短時間內大大增加了產品銷售數量。

3、農業生產智能化管理

利用物聯網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的高度自動化生產,讓農民足不出戶管理農場。

19

案例:農田智能灌溉

在新疆有一嚴重缺水地區的葡萄示范園,就投資了一套精準自動化灌溉系統,125畝葡萄園被劃分成125個基本單元,田間125個太陽能探頭可360°旋轉,實時監測土壤水分,當某一單元缺水時,探頭就通過無線網絡向種植人員發送警報信息,種植人員隨即打開這一單元的水閥控制開關澆水。該系統還有自動控制系統,也就是種植人員不在時,也可以通過系統反饋實現精準灌溉,大大的節約了灌溉水資源,減少了人力成本。

(五)安全農業

要想打造安全農業必須實施四大手段:一是環境生態化,選擇生態環境好的區域;二是過程有機化,利用有機生產的方式,不施用化肥、農藥等化學農用品;三是流通直達化,取消中間商環節,直接配送至消費者;四是結果可追溯化,通過二維碼等技術來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控。

1、農產品質量追溯

“質量追溯”就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在每一道工序做完之后,安排技術人員運用專業的儀器對產品進行檢測,并將檢驗結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包括檢驗者姓名、檢驗時間、地點等都需要進行登記,然后將這些記錄與產品一起進入市場,從而讓產品的生產過程可

20 跟蹤??傮w上,“質量追溯”包含三個環節:信息采集、信息標識與傳遞、信息讀取。

案例:湖北省國營周嘰農場作為全國農墾首家西瓜質量可追溯系統創建單位,按照“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追溯要求,實現了從選種、育苗、移栽、收貨、銷售全過程可追溯監管體系,通過二維碼技術,將這些信息全部記錄,用戶只需要掃描二維碼便可以得知該西瓜的詳細信息。

2、農產品“第三方”檢測

“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的身份,根據相關法律、標準或合同進行商品檢驗活動。第三方檢測不僅可以幫政府擺脫“信任危機”,還可以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過去由于抽檢成本較高,經常為了抽檢一小塊樣本而奔波數千里,在互聯網時代,取證、抽檢等過程的網絡化,降低了檢測成本,促進該產業的發展。

(六)眾籌農業

農業眾籌是指“眾籌”商業模式與農業產業項目的結合。主要有三種商業模式:一是產品消費模式,通常的做法是融資人以農場作為發起項目,在“眾籌”網站上邀請用戶按需求預定農產品,并預付資金。待籌資結束,農場按訂單生產,再將農產品配送給用戶。“大家種”、“嘗鮮眾籌”就是這一類型。二是平臺中介模式,也就是由第

21 三方公司搭建一個融資人與投資人對接項目的平臺。為創業者提供資金獲取渠道。三是股權參與模式,也就是以很低的資金門檻參與項目股權投資。“農業眾籌”最常見的股權對象是土地,如美國的Fquare和我國的耕地寶都是這一類型。

案例1:Agfunder是全球第一家農業眾籌平臺,既為投資者尋找高質量的項目提供便利,也為融資人尋找投資提供機會。通過這個平臺,農民、農業科技公司和食品加工公司都可以從投資者那兒籌集資金,而Agfunder的收益,是從眾籌資金中收取20%的利息,或在融資人返還給投資者的利潤中分成。

案例2:耕地寶是將百姓手中的“散錢”聚合起來進行再投資,投資者不僅可獲得私人農場一年四季的無公害蔬菜,還可獲得去當地旅游的免費門票和住宿等。發揮了電商對于生產要素的聚合效應,可以擴大農業投資,利用互聯網思維來經營農業,把小錢聚集成大錢來投入農業,將對傳統農業產生影響。

(七)數據農業

互聯網時代,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對數據的收集、挖掘、連接、分析和運用,可以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有效的指導。數據農業就是要通過大數據分析,來了解原料生產、產品加工、市場交易、消費反饋等信息,從而指導農業從事者生產經營。

22

一般來講,大數據中的“數據”具有海量性、實時性、多樣性和動態變化性四個基本特點,而這四個基本特點也就造就了可以利用大數據來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挖掘工作。

案例:“愛種網”是由國內最大的11家種子公司和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國家級種業基金)共同投資設立的農資領域電子商務平臺,是國內農業領域唯一一家由眾多骨干企業共同發起的最有公信力的中立第三方信息、電商、信用和大數據平臺。平臺主要的功能在于提供種子行業的交易、信息等大數據服務,但不參與具體交易。平臺與各大公司充分合作,幫助其提升效率并逐步轉型,通過吸引更多涉農企業的關注,形成巨大的流量入口和大數據平臺。

五、“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生產關系變革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農戶經營制、農業集體經營制、農戶家庭分散經營與集體統一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中國現存的家庭承包經營制下,農業生產方式仍然存在諸多弊端,而“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力形態,改變了農業生產中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有助于解決農業企業化經營模式中資本監督勞動的問題,也有助于提高農業家庭經營模式中的規模經濟效應,還可以通過產品創新和社會分工廣化來彌補農業生產過程難以實現流程專業化和縱向分工的缺陷。

23

(一)“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政府管理者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農業生產從種養殖到上市,再到流通的過程,都出現了互聯網的身影,農民逐漸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作模式中解放出來,在這些先進方法的推行過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引進新技術并提供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戶做技術上的指導,實現科技生產;同時農產品的流通過程也離不開政府提供的支持。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政府的職能也從之前的管理者逐漸轉變為服務型政府,那么在此情況下政府如何利用好新興的網絡技術切實為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呢?

1、實時了解農產品供需平衡狀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7.35%,較上年增加1.25個百分點。農業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城鎮化轉移速度加快,“三農”供養比(農村人口供養比、農業勞動力供養比和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比)加速上升,對“三農”產品的需求壓力大幅增加,“三農”產品價格面臨持續上漲壓力。

比如我國糧食產業正處于“三高”格局即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糧食總產量大但結構極不平衡。2016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2324.8

24 億斤,比2015年減少104.0億斤,減少0.8%。這是13年來中國糧食產量首次下降,是國家面對當前糧食格局做的主動調整,即改變過去以追求產量為主的發展模式轉換成以提高質量,以更高效益為目標的發展方式。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總體來說,我國農產品目前仍處于供給緊平衡狀態。

(1)建立開放式的平臺,實現買賣雙方的交易前“見面”,收集市場需求信息,改善信息的對接程度。

(2)點對點銷售模式,傳統物流模式中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一般要過手5~8次,每過手一次,損耗一次,加價一次,互聯網+農業背景下農民點對點地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只需一次包裝一次運輸就能完成。

(3)與網商、物流渠道合作,很多農產品特產由于地理環境因素被困于“一城一地”,互聯網的加入開拓出高端銷售路線,將隱藏在“犄角旮旯”的農產品拉出來,實現農產品的最大價值。

2、有效監管農產品生產與供應過程

政府對農民的生產提供技術性的支持,同時運用科技手段實現對農產品的監管,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25

(1)建立“縱向分層監管到底、橫向分塊監管到邊、縱橫監管無縫對接”的縣鎮村三級網絡化監管機制。逐一明確責任區域、監管對象、監管任務,常態化開展監管工作。同時建成以縣檢測中心為龍頭、鎮檢測站為骨干、基層檢測點為補充的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2)建立種養殖質量安全追溯基地,安裝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達到“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溯”的目標。貼上農產品“身份證”,內容包括二維碼、產品名稱、生產信息、監管單位、查詢網站網址、查詢電話和信息查詢。消費者根據網址和電話可以馬上查到產品的農藥使用、施肥情況等農產品重要的源頭信息。

(3)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鼓勵引導當地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生產經營主體加大“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力度。

(4)強化農業投入品牌管理,扎實抓好農資質量日常檢測,定期開展農業生產資源打假行動,積極組織放心農業生產資源下鄉進村活動。同時大力推進綠化造林、高標準農田建設。

26 (5)建立農村“信息直通車”,發布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民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消息,幫助農民改進種養殖方式。同時搭建專門為農民群眾提供農業生產、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信息和技術支援類農業信息網,開通統一的三農服務熱線。

(6)在農田放置合適數量的監控機器,再加一個連接網絡的上位機,將所有信息收集起來,傳輸到電腦或手機上,實時監測農產品種養殖環境、土壤、水源、以及重金屬情況,一旦發現不妥,立即發送警報。

3、提供優質的農業全產業鏈服務

農業行業是一個復雜產業,產品和服務不可能完全由一家企業提供,因此企業不可避免的要與其產業鏈上游或下游的企業進行競爭或合作,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全產業鏈模式。

(1)搭建完整的“云+網+端”互聯網基礎設施,由點到面全滲透。運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端,獲得專業化農業信息網站提供的數據,再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合理安排生產節奏、調整產品結構,既能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又能避免農產品“濫市”。

(2)提供產業電商平臺,將整個產業鏈上的銷售、采購、定價、

27 結算、融資等供應鏈環節由“線下”搬到“線上”,向產業鏈上的企業、消費者、生產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二)“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農民

利用互聯網提升農民素質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互聯網增加了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了農民文化素質和農業技術應用能力。

二、互聯網開闊了農民眼界,解放了思想,改變了根植2000多年的傳統人際交往圈子和方式。

三、運用互聯網指導生產,獲取供求信息,進行電子商務交易,增收致富。

四、農民通過互聯網了解政府政策,參政議政,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1、有效管理農業生產,提高產出率、勞動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傳統農業面對的一個棘手問題是中間環節太多,而移動互聯網便是“去中間環節”的重要手段。山上養豬,微信賣肉,移動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著傳統農業的生產和銷售方式。

(1)利用好綜合信息服務站,學習現代農技。首先,學會使用當地政府建立的綜合信息服務站,學習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了解市場信息;然后,在對當前的農業環境有了整體認知下,經過仔細觀察、琢磨和分析市場合理安排農業生產。

(2)運用數字遠程信息系統。通過遠程系統,可以進行食品監視、環境檢測預警、環境自動控制、農事記錄和溯源,提高農民的勞

28 動效率和減少成本。

(3)建立土壤屬性、作物屬性和生產管理數據庫,制作田塊分布圖、土壤類型分布圖、農產品品種分布圖,逐步構建農田土壤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土壤養分信息數據庫;添置配套現代高速準確的檢測設備。

2、了解農產品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

由于上網資費的不斷下調、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用戶生活習慣的變化,使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網絡購物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在“互聯網+”環境下,消費者由傳統消費行為變化到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行為,所以在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影響下,農產品市場格局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而引發涉農企業營銷手段的變化。

(1)催生了“創意農業”。創意農業是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創新科技和創意理念,以市場需求為方向,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各種效益為動力,將農學與美學、旅游學、市場營銷學等等理論和方法有機結合,貫穿于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使各個生產環節連接成完整的產業鏈。

創意農業具有明顯的時效性:首先表現為農業產品的季節性強,又需保鮮,而且消費者飲食口味變化快,而食材種類多,消費者可以貨比三家。其次,創意農業是高品位消費的產業,獲取信息的新舊程

29 度、行情最新動態和進展,決策的時效性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決策的客觀效果。所以,更需要快捷的產品信息傳播,要時刻跟蹤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以及時尚潮流的動態變化。

(2)助力農產品品牌建設,讓農產品預售成為可能。通過電子商務的手段,把合作社栽培、種植到整個管理、儲藏的全過程發布出來,讓消費者看到產品的真實生產過程,推動農產品銷量的增加,同時扶持農產品品牌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在農業的逐漸深入,新農人逐漸登上了農業舞臺。新農人是農民的新群體、農業的新業態、農村的新細胞,是指有知識有文化、采用現代科學方式從事種養業的一群人。他們有:

新的身份——農民成了一個專業化極強的職業;

新的視野——以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農產品市場為圖紙,通過敏銳的眼光,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碰撞過程中發現機遇;

新的觀念——認為中國生態農業是未來最有發展前途的行業之一,并以躋身其中而自豪;

新的思維——他們眼界開闊,敢于異想天開,為人所不為,也就意味著有更大可能一步千里、成人所不成;

新的科技手段——引入科技手段進行農事操作,通過團隊的智慧進行生產管理,既維護了生態和諧,也提高了種養效率;

30 新的營銷方式——新農人將電子商務營銷方式加入農產品的營銷中,并以生產和流通安全為己任。

(三)“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消費者

消費既是拉動GDP的三駕馬車之一,又是狹義上生活方式的表現形式,國家為拉動消費而優化政策,我們為了提高自己的消費能力而努力奮斗。那么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消費者又出現了哪些變化呢?

1、關注農產品生產與供應過程及其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是指農產品的可靠性、實用性和內在價值,包括在生產、貯存、流通和使用過程中營養流失、殘存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級、規格、品質等特性要求,也有對人、環境的危害等級水平的要求。

如今,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1)農產品原料生產培植過程中的“工業污染”,包括植物食品原料在種植、培育過程中使用的化肥、農藥,動物飼養過程中使用的激素等都形成食品的工業污染。如農藥化肥大量施用的蔬菜,生長素催長的魚蝦。

(2)農產品加工、儲存、運輸過程中“添加污染”,是指加工過程中過量和違規使用添加劑,色素等造成的污染,儲存運輸過程中超標使用防腐劑、保管不善、超過保質期引起的食品原料變質等。如

31 之前上海市衛生監督所對兒童食品果凍、果脯進行的檢測中,發現所含甜味劑糖精鈉、防腐劑苯甲酸、合成色素等食品添加劑全部超標。

(3)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管理機構分散、職能不統一的問題。中國的食品監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方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各職能部門之間要么會出現爭著監管、重復執法的現象,要么會出現爭著不管、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這就給某些食品行業違法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機。

(4)社會整體誠信資本偏低問題。農產品安全具有較強的公共性和社會性,與社會公共利益息息相關,人與人之間的誠信資本已遠遠低于造假代價,甚至是處罰代價,加之缺乏正常的農產品安全監督公眾渠道,沒有建立包括社會公眾、行業組織和私人部門在內的多元主體的農產品安全的多中心治理框架,在農產品安全治理過程中難與政府形成協同作用和整體合力。

互聯網的發展,給了消費者更多獲取信息的途徑,也給一些危害嚴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更快的傳播速度,消費者越來越多的關注放在質量問題上,督促著政府、企業、生產者不斷的以更高要求來規范手底下的農產品品質。而物聯網技術是多種前沿技術的融合,在信息獲取、傳輸、存儲、處理直至應用的全過程中,材料、器件、軟件、網絡、系統等各個方面都有其關鍵技術。將物聯網運用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中,可以對物品:一是實現唯一標識;二是進行快速分級處理;三是實時監控;四是實現對物品進行自動非接觸式處理;五是實

32 現供應鏈中各環節信息共享。

2、享受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

觀光農業是指為能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享受而開辟的可吸引游客前來開展觀、品、娛、勞等活動的農業。觀光農業以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手段,以城市為市場,以參與為特點,以文化為內涵。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調減,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

體驗式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經營,經過規劃設計與建設,使城里人體驗農業及農村生活,達到休閑、觀光、娛樂為目的的農業經營形態。早在20世紀60年代,體驗式農業就已經在美國出現,并且陸續影響到了英、法、德、日等經濟發達國家。

當前,在城鄉統籌發展的語境下,體驗式農業有更現實的意義,一是可以滿足許多市民當“農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愿望,還可吃上新鮮蔬果、綠色食品;二是可以迅速促進城鄉互動,讓城市的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向鄉村匯聚,有利于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帶動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三是可促進城鄉文化融合,讓農

33 村成為市民教育子女的“天然課堂”,同時成為一些干部“三進三同”、與農民“結窮親”的好途徑。

發展體驗式農業具有廣闊的前景,但也需要城鄉統籌規劃、調整相關政策,積極創造條件。如選擇山清水秀、土地平整、交通便利之地,作為發展體驗式農業的場所;鼓勵城里人與農民合作,農民出租住宅和土地,共享水利、電力、通信、電視資源等,實現公路“村村通”,必要時,應允許市民與農民聯建休息房、“工具房”,以滿足城里人在鄉下的基本生存體驗之需,城鄉攜手。發展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圖書館、娛樂室;完善農村醫療衛生設施,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進醫院,急病能搶救。

從某個意義上說,發展體驗式農業可實現城鄉居民雙贏、多贏的局面,對于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現代農業信息服務運營模式 “互聯網+農業”背景下形成了三種現代農業信息服務運營模式,分別是政府主導型、企業參與型、涉農企業主導型。

1、政府主導型

國務院及其農業組成部門制定全國農業信息化指導方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及所屬農業主管部門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步

34 驟,使農業信息化建設有章可循,是農業信息化體系標準的制定者;政府及其農業主管部門有權對農業信息化的立法提出方案,使農業信息化建設有法可依,是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管理者;政府及相關農業部門有權對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進行指導監督,促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健康發展,是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實施者和保護者。因此,建設政府主導型農業信息化體系對我國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農民素質的提高十分重要。

“互聯網+”背景下的政府主導型現代農業信息服務運營模式主要有:綜合服務平臺模式、行業服務平臺模式、單一功能服務平臺模式。

案例:綜合服務平臺模式——12316呼叫平臺

“三農”熱線就是綜合運用電話語音技術、文本語音合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建立電話語音系統,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語音咨詢和專家遠程解答服務,使農民通過電話接受農業信息服務。

特點:

(1)組織上實現了行政力量與事業、社會、企業力量的“1+N”格局。

(2)平臺上實現了省級綜合平臺與多層級平臺、多部類平臺、多屬性平臺的“1+N”格局。

35 (3)資源上實現了農業部門建設與涉農部門共享、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1+N”格局。

(4)渠道上實現了電腦網絡與傳統介質(廣播、電視、紙質媒體等)、通信類介質(電話、短彩信、手機WAP等)的“1+N”格局。

(5)應用上實現了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與為農村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服務的“1+N”格局。

(6)投入上實現了政府投入與運營商投入、市場主體投入的“1+N”格局。

2、企業參與型

農村信息化和其他領域不一樣,天生“貧血”,農民信息化意識薄弱,資金缺乏,要想在貧瘠的土地上結出信息化的碩果談何容易?因此,農村信息化從誕生起就依靠政府“輸血”長大。

然而,這一現象在2006年開始改變。隨著農村信息化的深入,政府探索農村市場化的力度開始加大,模式不斷翻新,有越來越多的IT企業開始覺醒,搭車農村信息化。

據了解,目前,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有兩種:一是企業直接出資,用于建立信息化培訓中心和體驗中心;二是以捐贈或者以成本價出售的形式提供相關產品。

36

3、涉農企業主導型

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今天,我國已形成了涉農企業主導型移動農業商業模式,包含農業企業主導型、電信運營商主導型、IT企業主導型。

案例:農村版的阿里巴巴——世紀之村

世紀之村是一個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融合了網絡平臺、信息服務站平臺、草根物流配送平臺,涵蓋了便民服務、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農務四項職能,改用科技信息支撐的現代服務業的新型收入方式,運用自創的“共生分利、消費參股”的分利模式,為農村發展信息經濟打下堅實的基礎,讓農民消費也能分利。

(五)“互聯網+農業”背景下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網絡信息化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新四化的背景下,農業傳播進入了一個新的信息至高點,而“互聯網+農業”模式也逐成為繼金融、地產熱之后的又一個社會聚焦點。如何在農業與互聯網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借助網絡的力量服務農業,成為互聯網農業諸多網絡平臺突破的課題。

案列: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農商通 特點:

37 (1)企業定位

①解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脫離實體經濟,純投機和喪失“公信力”的兩大痛點;

②解決中國農業信息不對稱、不及時、無生產方向的科學引導和缺少成本、利潤鎖定渠道的兩大痛點。

(2)政策方面

時刻關注國家最新政策,從各主體角度深刻解讀,為農業從業人員指出方向。

(3)農業服務方面 ①全面的行情查詢功能

“農商通”市場行情可實現指定區域市場的實時價格和指定品種的全國行情查詢。

②專業的分析指導功能

“農商通”研究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廣大種、養殖戶提供農產品價格走勢,生產方向指導等價值信息。

③快捷的產銷對接功能

“農商通”用戶可自行上傳農產品供需信息,亦可根據品種、區域或用戶需求進行供需信息搜索,農商地圖可以讓用戶快速找到最近的合作伙伴,海量信息鑄成購銷直通平臺。

④貼心的技術支持功能

38 “農商通”整合了業內權威的種、養殖專家、實戰技術老師等資源,形成與用戶互動,及時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4)經濟效益方面

通過與地方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合作,在分析、研究平臺用戶數據的基礎上,共同開發線上配套交易產品,為農業上下游企業及規模農戶提供套期保值服務,真正服務實體農業。

六、“互聯網+農業”的五大發展趨勢

在這個以互聯網為主旋律的時代下,我們看一個產業有沒有潛力,更多的是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顯然,從這個角度看,農業的(移動)互聯網化潛力無限,發展空間無限。

(一)農業生產智能化

目前,互聯網技術已初步運用于農業生產,一些地方的農民打開手機就能知曉水、土、光、熱等農作物生長基本情況,輕點鼠標就能為遠處的農作物調節溫度、澆水施肥;打開手機就能知曉養殖水質的DO值(溶解氧含量)、Ph值、水溫等,輕點鼠標就能夠扛包投料。“互聯網+農業”的高效便捷正改變著傳統的農業耕作模式。

未來,互聯網技術將會更加全面深入的運用于農業,它的信息集成、遠程控制、數據快速處理分析等技術優勢在農業中將得到充分發揮,3G、云計算、物聯網等最新技術也將日益廣泛的運用于農業生產

39 之中,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農產品流通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將會加速建設,長期困擾農業的標準化、安全監控等問題也將會得到解決。

(二)革新物流模式

盡管我國正在推進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農村物流體系也在逐步完善,并初具規模,物流主體向著多元化發展,開展了“萬村千鄉”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但是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各地區物流基礎建設發展不平衡導致我國農村流通產業發展仍然滯后。

未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融合,農產品物流模式將會不斷革新,出現兩種主要方式:

一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和物流配送系統的大型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這種集散中心將集儲運、批發、交易、拍賣等多種功能,依托互聯網數據,實現實時行情交易;

二是冷鏈物流發展由“市場快速增長,產業規模小”模式向“技術快速提升,產業規模擴大”模式轉變,整體覆蓋率逐步達到歐美發達國家的90%。

(三)農業眾籌將成為農產品電商新業態

當前的農產品電商只是單純的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產品售賣,而眾籌則是將銷售前置,使消費者可以參與農產品的研發、生產等環節,旨在解決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產銷對接不暢等問題。

40 農業眾籌的本質,實質是打破原有的零售流程或者說是資金不足的問題,將銷售前置,從而能夠提前判斷出銷量,提前組織生產,以銷量驅動生產,打破原來“生產—銷售”的模式,說到底,這是一種輕資產的運營理念,可以幫助資金不足的農戶解決問題,讓其自己的產品可以有資金運轉。農業眾籌正在成為“互聯網+”時代的農村電商新模式。

(四)落實農產品品牌建設

目前,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還不完善,農民品牌意識不強、企業產品品牌缺位,因此農產品比其他品類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間。另外新興媒體的出現導致傳統媒體威力下降,手機、電腦成為當代人最頻繁的聯網互動的手段,微信、微博成為當代人最青睞的接觸信息的工具。因此,在未來,農產品品牌建設將會依托互聯網以及新媒體等途徑傳播品牌,農產品營銷方式將更加多樣化、精準化,同時相關政府也將加強“三品一標”的建設,切切實實的將農產品品牌戰略落到實處,提升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

(五)大數據加持,農業信息更加透明化

所謂大數據其實就是互聯網發展到現今階段的一種表象,在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大幕的襯托下,將很難收集和使用的數據利用起來,幫助人類創造更多有用的價值。

任何領域都離不開系統化的數據分析,在大數據不斷被提及的今

41 天,未來農業領域也將會更多的依賴大數據分析,使農業信息更加透明化,其中包括價格行情、種養殖規模、供需情況等,將會出現更多的農業信息平臺,為企業、農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農業數據,從而解決目前農業領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以及價格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編者言:

互聯網和農業,一個現代又時髦,一個古老又傳統,本來毫不相關,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運用,農業產業正在發生顛覆性的改變,可以說這兩者正在快速融合。

越來越多的“局外人”想著進入這一新興行業,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對此行業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行業現狀、商業機會等情況都不甚了解,本文以此為契機展開分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家解惑。當然因為認識的局限性,可能會有一些不足,也希望大家能夠諒解。

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未來還會有無數可能,新的商機或許就在轉瞬間,相信在政府、企業、農業相關從業者的共同配合下,“互聯網+農業”能夠打好這場“農業變革戰”。

上一篇:建筑分公司工作總結下一篇:公司信息部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