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互聯網教學論文范文

2023-04-18

互聯網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教學管理工作是高校正常運行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工作中大量經常性、重復性、實時共享數據的事務性工作占用了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大量的時間,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這一難題有望得到解決。我們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節省時間、簡化流程,從而使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和學上,因此加快移動互聯網應用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進行輔助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教學管理;3G;4G;安卓系統;蘋果系統

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互聯網始于1969年,經歷了45年的發展,從最初的PC互聯網已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通信模式也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2G、3G、4G)。據《2014年全球社交、數字和移動》報告顯示,中國手機設備持有量超12億臺。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兩項業務,移動互聯網作為二者融合的產物,它能讓用戶隨地訪問Internet,獲取信息,進行商務、娛樂等各種網絡活動。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應用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高校,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求知欲的大學生群體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最活躍用戶群,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的上網方式、獲取信息的習慣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將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向移動領域發展,如何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為師生、教學管理服務是每個學校都在探索的。隨著智能手機以及3G網絡,校園WLan的在大學的普及,手機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而且也是一個功能齊全的個人掌上電腦,學生目前更多時候是用來娛樂,課堂上使用手機聊天、看小說、玩游戲的不在少數,如何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手機是一個難題。單純的禁止上課使用效果甚微。

二、天津大學仁愛學院的教學管理現狀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一所獨立學院,在校本科生1萬余名,由于生源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種種問題。例如學生入校時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偏科的現象較為嚴重,對部分科目如高等數學、物理有比較明顯的抵觸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我約束能力差,課堂出勤和學習效率較低;個性突出,但自我管理能力較弱。若想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必須從學生自身著手,以我校特點為依據,對重復性高、需要大量人力、占用大量時間以及能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工作進行分析,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讓學生自助完成一些工作,老師對學生的群體性管理模式變成點對點的管理模式,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查詢,如出勤、考試、成績、獎懲等。

三、移動互聯網技術于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過去教學管理人員在實時接收信息、考試安排、四六級報名、在線測評等方面有著諸多不便,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其優勢三大優勢:

(1)移動互聯網的可移動性:伴隨移動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移動數據業務的覆蓋和普及,現今大學生只要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即可實現隨時隨地上網。

(2)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多樣化:目前大學生信息的獲取方式已從傳統的讀書、看報、看電視、聽廣播、傳統互聯網等逐步向移動互聯網延伸,信息的表達方式已從傳統的單面性向多視角轉變,信息的表現形式也在由靜態向多元和動態轉變。因此,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學習習慣,自主選擇信息獲取來源,并能夠快捷獲取動態即時信息。

(3)移動設備的安全性:移動設備用戶的安全性遠高于電腦用戶的要求,數據共享時既保障了認證客戶的有效性,同時也保證了客戶信息的安全性。

根據天津大學仁愛學院的實際情況移動互聯網應用主要有:

(1)實時接收信息:傳統互聯網發布消息有一定的滯后性,使用者需要登錄網絡才能查看消息,而智能手機的消息推送功能可以及時的把學校的重要通知推送到用戶的手機上,自動快捷,無須人工操作。學??梢允褂梦⑿殴娞柊l送消息,學生可通過安裝學校編制的校園app(安卓版、蘋果版)實現接收消息。在消息推送方面有條件的高??梢宰约杭茉O消息推送服務器,也可以利用百度、微信企業等強大的消息推送平臺,減少資金投入和開發成本。

(2)大批量報名:萬人高校每次組織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報名人數均在4000人以上,傳統的現場報名方式,存在著學生長時間排隊,教務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別占用,信息填寫的錯誤頻發,在外地實習的學生也不能及時到場等一系列耗時費力的問題,而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連接學生教務系統和考務管理系統,學生無論身處何處利用手機可實現一鍵自助報名,學生基本數據從教務系統獲取,學生選擇語言級別即可,無須填寫任何數據,在線核對信息,在線支付同步完成。整個報名工作方便快捷、學生自助、考務管理人員無須干預,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課堂互動: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3G/4G網絡的普及,在網速上完全可以滿足學生上網瀏覽、下載學習資料、視頻等資源,數據流量資費不高,教師可以把課堂上布置的作業通過手機APP發布到學生手機上,學生做完題目提交答案,教師通過手機App不僅可以統計答題情況、了解學生掌握程度,同時可以查看任何一個學生的當前答題記錄,也可以瀏覽之間的答題記錄,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被完整得記錄下來,教師可以根據手機App統計的結果,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指導方案。

(4)教學輔助信息化時代,學習資源網絡化、可視化、適合手機瀏覽的學習視頻、電子文檔、手機App版試課后作業練習與課后知識點測驗、章節測驗、模擬測驗、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逐漸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利用手機“小電腦功能”,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習復習。

四、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是不拘一格的,每個高??梢愿鶕陨淼男枨笈c特點,開發適合本校實際應用的手機App,使教學管理工作變得更為簡單、高效、正確。

參考文獻:

[1]劉軍君.淺析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高校學生工作[A].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

[2]王建才,徐鋒,王飛虎.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應用[G]. 現代計算機(專業版) ,2013.

[3]杜延波.Android平臺上學生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廈門大學,2013.

互聯網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及科技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行業與金融行業在我國的發展中占據著主要地位,同時便形成了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的兩種模式,互聯網金融是在基于互聯網的基礎上的金融創新,而金融互聯網則是早傳統的金融模式之上進行的創新。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對此,本文將對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爭論,對其概念、功能、相互作用進行分析,并針對情況提出在未來發展中的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爭論;思考

一、前言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金融行業的不斷進步,在現代社會背景下,金融業的發展已經離不開互聯網的使用,同時互聯網也必定設計到金融的發展領域當中。一般通過互聯網企業開展金融行業稱之為互聯網金融,而金融互聯網是通過金融行業在原本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創新的另一種形式。近年來,隨著第三方支付形式的興起,以及人們通過熱潮將互聯網金融推向高潮并得到有效的發展,使得互聯網金融在經濟進步中得到迅猛的發展。并在這種形式之下,隨著而來的金融業逐漸創新也與互聯網進行聯系,并在最早招商銀行中實現網上銀行業務,并被人們認同和推行。

二、關于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之間若干定義的評價

(一)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概念分析

互聯網金融可以理解為互聯網企業從事了金融業務的發展,而金融行業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創新成為金融互聯網。對于這一談論,國內很多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就是運用互聯網技術在金融行業進行資金流動的行為?;ヂ摼W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尤其是計算機、引擎、移動支付、數據網絡方面的有效應用。學者王杰認為,一切有關資金融通通過互聯網來實現的方式都可以成為是互聯網金融。但是在學者觀點中對金融服務的主體行為沒有明確表達,便將互聯網企業與傳統的金融行業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服務的都統稱為互聯網金融。從整體的運營模式上以及性質上看,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金融運行機構之間存在很多不同之處。通過互聯網金融運用計算機技術、支付技術、以及數據網絡手段進行資金融通,從而介入金融的各個領域。而金融互聯網是在傳統金融行業運用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的創新和完善,從而形成了現代化的網上銀行、以及各種網絡理財活動。因此二者之間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互聯網金融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金融發展,金融互聯網則是在金融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互聯網創新。

(二)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功能分析

我國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將金融的服務模式進行了改變,從金融功能的理論上講,互聯網金融在運行中依然應用原有的模式圍繞原有的資源配備、風險管理、信息提供、產品定價模式進行金融基本功能的管理,并沒有增加新的金融功能模式。然而,還有其他學者認為,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金融體系的功能在支付、風險、以及信息管理上發生了變化。

以上兩種觀點對金融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因此,就要從金融的定義進行分析。一般來說,可以將資金融通理解為金融,通過金融的有效應用使得各個經濟體系實現運作流通。通過發行貨幣、兌換、結算等方式都可以稱之為金融。金融在基本功能上具有之分結算、資源配置、風險管理以及信息提供的作用。在支付結算上,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有效的運用第三方進行支付完成金融清算。在資源配備上,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眾籌、貸款等大數據金融項目活動,并且通過這種模式有效的降低了風險和成本。在風險管理功能上,互聯網金融通過數據的應用減少了信息的不準確情況,從而實現對風險的高效管理。在金融信息獲取功能上,互聯網金融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發展,利用這一手段將各種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的有效應用對信息進行標準的分析和管理,通過這種形式的使用,有效的對用戶信息進行合理的豐富。對此,在這種形式下,金融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這個兩種發展的金融模式在根本上都沒有發生改變,在運行中依然沿用原有金融的基本功能進行應用,知識在原有的金融功能上實現進一步的完善和創新。

(三)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互相作用分析

有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之間是競爭與合作的作用?;ヂ摼W金融在理念上給傳統金融機構的發展帶來了必要的挑戰,使得金融互聯網必須進行有效的發展。同時金融互聯網在運行發展中也通過第三支付模式的應用與銀行賬戶資金進行雙向流通,從而為互聯網金融支付方式提供技術的有效保障。然而對于二者的分析,也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下,二者的發展主體都是金融,從本質上講,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兩種金融模式是相同的。

從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之間的的定義來分析,二者之間存在的關系的關系并不相同,對于探究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應運用辯論的方式進行分析,既要考慮二者之間在金融方面的的相互作用又要注重它們之間存在的差異和沖突。那么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以及金融互聯網的發展情況來看,互聯網金融在第三方支付、借款等方面來看已經形成了新的產品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給傳統銀行的發展增加了很大壓力。同時很多大型銀行也不斷的在開展金融互聯網行業業務上的進一步創新。

(四)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發展趨勢評析

在金融的發展中通過對互聯網金融以及金融互聯網的進一步分析,對于二者在未來的發展中還不能明確是怎樣的趨勢。但是在學者們的思考中普遍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金融在短期的發展中不會快速改變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以及盈利方式,但是從長遠的發展情況來看,商業銀行應通過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情況進行有效的發展。另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金融會隨著網絡以及金融的發展持續完善并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形成必要的沖擊?;ヂ摼W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服務模式相比更加便利有效,通過這些因素便從根本上了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

通過對互聯網金融以及金融互聯網的分析,不得不承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促進傳統金融機構的完善和轉型。同時存在的問題是,互聯網金融沒有改變金融行業的基本功能,因此,并不能取代傳統金融機構的顯著特征。與此同時,傳統金融機構在發展中也逐漸意識到互聯網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形勢,并不斷的將其應用其中,因此,互聯網金融不能否定其根本價值,互聯網金融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不可小視。

三、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爭議背后的思考

通過對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分析以及對未來發展形勢的探究,可以對其結論進行理性的思考,并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尋找發展金融的新機遇。

(一)推動傳統銀行業務的轉型發展

在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中存在著很多不同,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傳統金融業務的有效轉型,同時加速了金融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ヂ摼W金融的出現對傳統銀行的發展形成強大的沖力。金融互聯網很早就在我國出現,但是卻不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使得銀行業進一步認識到了互聯網在金融服務中的重要角色,并開始對傳統業務進行轉型,從長期來看,金融互聯網是傳統銀行的有效發展趨勢。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沖擊中存在多個影響因素

互聯網金融在銀行自身風險應對機制的完善程度上對傳統銀行進行沖擊,并作為金融中的重要工具在發展水平上影響了整個互聯網對傳統銀行的沖擊程度,在監管開放程度上以及國民信息技術的接受能力方面都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同時在國際銀行業整體發展水平上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三)金融互聯網發展形式較強

從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具有很多優勢,其在金融行業的發展功能較強,在金融風險方面降低了風險度,作為媒介為人們提供了方便,并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實現金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傳統商業銀行改革創新方向明確化

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下,傳統金融機構的積極發展金融互聯網模式。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銀行原有的而發展格局也發生了變化,從而向著新方向進行發展。

1.服務模式變化

隨著移動數據的有效發展,推動了傳統商業銀行服務走向智能化發展。從而使得銀行服務出現方面、快捷、適應的優化服務。通過網上銀行、移動智能終端銀行服務的創新發展。大數據時代,對用戶濟寧分類化管理模式,并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同時也將成為擴展傳統銀行業務的有效工具。并對產品服務實施職能化改造,同時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成為互聯網銀行對互聯網金融成績的有效手段。

2.組織結構創新

在發展傳統商業銀行運行的組織結構中存在管理層冗余、管理跨度較大的問題。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低成本、資源配備較高的優勢下,并將原有的金融組織結構暴露出很大問題。這就表現出傳統商業銀行在不斷的進行組織結構改革,并不斷的在嘗試發展。然而這就決定了未來商業銀行的發展是向著金融互聯網的方向。

3.經營方式優化

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下,商業銀行的發展被加速改變了原有的經營模式同時加快了金融的創新發展。在金融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進行銀行整合支付結算和理財等活動業務,并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模式挖掘信息優勢,實現對客戶的標準定位。目前很對商業銀行對金融產品進行升級創新,傳統商業銀行想要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就要不斷的將產品變得更加豐富,從而提高金融的大力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我國經濟更好的發展,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在金融發展中都是推動傳統銀行業務的轉型模式。同時金融互聯網是真正的發展方向,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有效發展,實現金融行業的轉型和變革,就要在互聯網的作用下進行創新完善。

參考文獻:

[1]陸岷峰,史麗霞,關于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若干爭論的評析與思考[J].西部金融,2014(11):8-11+25.

[2]戴東紅.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比較分析[J].時代金融.2014(06):31-32+37.

[3]陸岷峰,史麗霞,關于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理性思考[J].河北金融,2014(09):18-21+47.

[4]張小健,陳匡明,淺議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之辯[J].經濟研究導刊,2014(25):133-134.

[5]陸岷峰,史麗霞,關于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理性思考[J].華北金融,2014(10):39-43.

[6]徐會志.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6.

[7]孫裕廣.金融商品銷售適合性義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

[8]劉元甲,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亳州農商行客戶忠誠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6.

互聯網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明確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沖擊,并針對新時代背景下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危機加以探析,進而提出相關解決策略,對推進中職計算機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用文獻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統計分析為本文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通過本文的調查研究得知,正確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進一步推進教學模式改革,優化教學效果,移動互聯網為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帶來了新的路徑。

【關鍵詞】     移動互聯網    中職教育    計算機教學

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智能技術沖擊著人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推進著各行各業的技術變革。這種變革也逐漸蔓延到教育領域,尤其是在計算機教學領域,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的互聯網環境,教學成效難以保證,如何推進計算機教學模式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深入融合成為中職計算機教師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诖?,本文的研究內容對豐富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的內容具有一定理論意義,對推進中職計算機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現有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辦學條件跟不上時代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對中職學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對中職學校的資源投入也在逐漸增加,如江蘇省已經實現中職學校學生學費全免,但現今中職學校的計算機辦學條件仍然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速度,尤其是在軟件方面,新型軟件技術大部分被外國掌控,我國中職學校想要鍛煉學生的軟件使用能力就必須向外國公司支付大額費用,大部分學校難以承受這部分經濟負擔,無法滿足新軟件技術的教學要求[1]。其次,計算機硬件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大部分學校難以緊跟計算機更新速度,教學素材相對老舊,難以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教學成效相對較低。

1.2師資力量無法滿足教學要求

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職教師的專業素養普遍較低,這是由中職學校的性質所決定的,中職學校教師的薪資水平和福利待遇都不如全日制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受尊重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別,這導致優秀人才不愿意加入中職學校,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相對較低,難以滿足互聯網時代學生新的學習需求[2]。二是中職學校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陳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育模式實在長時間的教學過程中形成的,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的教學內容也在發生變化,教師既有的教學觀念和教育模式難以跟上教學內容的革新速度,導致教學觀念落后于教學內容,從而制約教學成效。

1.3中職計算機專業設置不合理

目前,中職計算機專業設置普遍集中在計算機的維護于修理、數據錄入與整理等對專業要求相對較低的領域,而在編程、局域網管理、網頁設計等高技術領域則少有涉及,這種專業設置的不合理導致中職學生所學知識相對簡單,上限較低,無法滿足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同時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也普遍處于計算機人才鏈條的底端,嚴重損害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阻礙教學成效。

1.4生源質量相對較差

生源質量相對較差也是當下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成效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近年來國家在加強中職學校建設,但中職學校的社會地位和發展水平仍相對較低,選擇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只有初中學歷,且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學習態度不夠認真,自身學習主動性不強,這些因素都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甚至還會形成負面的學習氛圍和學校風氣。同時計算機知識又相對枯燥,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很難樹立學習自信心,教師的教學目標也難以實現。

1.5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脫節

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脫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普遍模仿高等學校,沒有認識到中職學校學生的差異性,中職學校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高等學校的教學模式很難適用于中職學校,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授課速度,導致教學成效相對較低[3]。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性質決定了其教學內容應更注重學生的就業問題,但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卻更注重知識的傳遞,而忽視了職業崗位的針對性,不適用于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自然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對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對基層技術人才的需求去趨向飽和,然而大部分中職學校課程設計和人才培養仍趨向于基礎領域,學生所學內容與社會需求出現偏差,最終導致學生的就業難問題。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分析

2.1扎實的基礎知識

扎實的基礎知識是中職學生適應社會的重要保障,具備扎實基礎知識的學生可以迅速適應工作要求,學生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識框架迅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技巧,從而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提升,逐漸適應工作要求,并進一步完善自身知識儲備,構建新的知識框架,從而為中職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2寬廣的知識面

在移動互聯網那個背景下,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豐富,這對互聯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優秀的IT行業工作者必須具備寬廣的知識面,不僅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知識,還要對文學、美學等知識有所涉獵,同時對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管理條例也應具備一定了解,保證自己的工作合理合法。

寬廣的知識面可以幫助中職學生構建更完善的知識系統,強化中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為中職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路徑。

2.3良好的情商和實踐能力

在IT行業的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相互討論、學習和指導是不可避免的,而與甲方和領導的溝通和妥協也是工作人員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中職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情商和語言交往能力,能夠精準地理解商機和甲方的意思,也可以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提升工作效率[4]。

同時良好的情商也可以幫助中職學生融入工作單位,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為中職學生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而實踐能力則是用人單位考察的重點,如何將所學知識與現實工作相結合,解決具體的現實需求是中職學生必須考慮的重點問題,只有具備高度實踐能力的中職學生才能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

2.4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

中職學生還應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速度十分迅速,中職學生想要適應行業背景,融入工作單位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能夠跟得上技術發展的步伐,為公司提出建設性意見,進而發揮自己的專業素養,誒自己贏得更大的舞臺。

三、移動互聯網背景有中職計算機教學變革的具體策略

3.1明確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

中職學校應明確以推進學生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實際考察社會需求,從市場需要出發,制定專業化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可以迅速融入工作環境,使用工作需求[5]。

學校還應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專業設置方案,學校要認識到學生質量不足的客觀因素,不能完全拋棄中低端人才的培養計劃,但學校也應正確認識市場需要,制定高端人才培養計劃,針對學習能力優秀,學習意愿強烈的學生加以培養,強化其高端技術能力,保證學生的就業質量,進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吸引高質量生源,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質量。

3.2利用互聯網資源,翻轉課堂

教師應積極利用互聯網資源不足硬件設施的不足,現今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為便捷多樣的途徑,本文列舉三種具體的途徑以供參考:

第一,微課資源,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錄制微課資源,組織學生在課前課后以及課余時間學習微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提高教學成效,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第二,學習網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搭建學習網站,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成就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未解決技術問題,完善學習網站,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從而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實現教學目標。

第三,學習文檔,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編輯為學習文檔發給學生,方便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提升教學成效,學生也可以將自身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困惑記錄在學習文檔上,方便教師隨時查看,明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還可以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保證學生的學習成效[6]。同時學習文檔還可以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在教師和學生間傳閱,實現資源共享,進而提升中職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

3.3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模式的實效性,因此中職學校必須重視教學評價,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加以檢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7]。例如,在學習編程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傳統的試卷考試的基礎上,增加實踐考試,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學生合作制作編程作品,再由教師進行評價,評比出最優秀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進而推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建設。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推進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革新,是適應社會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推進我國互聯網技術健康發展的必然需要。因此,本文圍繞互聯網資源提出一系列改革策略:實施翻轉課堂、引導性施教、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等,對推進中職計算機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時代進程的不斷推進,教師必須順應時代進步的步伐,積極擁抱新技術,適應新環境,對舊有教學模式加以改革,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

參  考  文  獻

[1]沙比熱古麗·吾加.移動互聯網下中職計算機教學變革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21(04):250-251.

[2]張海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模式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1(18):110-111.

[3]馬興.“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創新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09):131-132.

[4]黎惟梁,肖承望,張宇.“互聯網+”移動終端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網絡教學策略探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12):207.

[5]宋靜濤.“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融合的教學設計——以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WORD郵件合并內容教學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79):291-292.

[6]張萬鈞.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設對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的影響[J].學周刊,2019(15):25.

[7]邴霞.核心素養下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創新路徑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7):207-208.

互聯網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線教學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本文對互聯網在線教學的發展歷程及4.0階段的最新形態進行了系統探討。首先分析了互聯網在線教學提出的歷史背景;其次,提出了互聯網在線教學發展的四個階段和類型;再次,描述了在線教學4.0的技術特征,“互聯網+”課堂的特點和主要教學應用。

關鍵詞:“互聯網+”;在線教學4.0;智慧課堂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在線教學呈現快速發展之勢,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在嘗試運用“互聯網+”教學,基于互聯網的在線教學成為學校教學信息化研究與實踐的新熱點。尤其近幾年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其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在線教學不斷發展,從早期的學習資源管理與服務,到具備學習管理和交流互動的網絡教學階段,再到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學習,在線教學發展突飛猛進?!盎ヂ摼W+”時代,互聯網在線教學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使得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發生了結構性變革,大大促進了課堂教學的網絡化、智慧化發展,互聯網在線教學已經進入4.0時代:即“互聯網+”課堂的智慧教學新階段。

一、在線教學: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模式

互聯網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也對學校教育教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當今,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全球各個國家的教育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化教學已經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它不僅克服了傳統課堂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不足,同時也為師生提供了大量最新、最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和新的互動交流渠道,滿足了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實現了網絡化在線教學模式[1]。

所謂互聯網在線教學,也簡稱為在線教學,是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網絡化教學模式。它是通過在互聯網等網絡上建立教學平臺,師生在一個網絡虛擬教室進行網絡授課和學習的全新教學方式。這種在線教學和學習方式是基于成熟的WWW技術支持以及完備、多樣的用戶設備,依賴于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網上學習社區及網絡技術平臺而構建的理想的學習環境,具有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功能齊全、學習交流方便、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等特點,這使得它相對于其他的教學模式來說,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二、在線教學的發展歷程及分類

縱觀國內外在線教學應用和發展的過程,可以發現基于互聯網的在線教學,主要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或類型(我們稱之為從在線教學1.0到4.0時代)。這一過程和結果是客觀形成的,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在教與學的方式變革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和支持作用。

1.在線學習資源管理與服務階段

網絡在線教學起源于計算機輔助教學及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網絡及微型計算機的普及并大規模進入校園之后,美國許多大學開始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CAI),開發和設計了各類教育課件、輔助教學系統并運用于各自的教學中,這個時期產生了大量的教育課件、教育軟件。到了世紀交替之際,美國眾多大學在早期校園教育課件開發應用的基礎上,發起開放課件運動(OCW),隨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提出“開放教育資源”(OEC),在線學習資源管理與服務進入發展壯大時期。我國于1994年將國家計算機與網絡設施(NCFC)連入Internet,隨后各地高校紛紛通過CERNET接入Internet,開啟了我國教育領域的互聯網時代。在此基礎上,許多學校開發建設了多媒體課件、數字化課程、電子圖書館等各類網絡教育資源。本世紀初我國由政府主導,實施了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在線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蓬勃發展。

2.基于學習過程管理的網絡化教學階段

20世紀末,在線教學從“以資源為中心”的理念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轉變,從注重資源管理與服務向重視學習過程管理轉變,從網絡課件、資源服務向網絡化的學科教學轉變,開發和應用了網絡化的課程教學平臺。這一階段,許多知名教育軟件企業投資開發在線教育平臺,專門研發學習管理系統(LMS)來管理學習過程(而過去只是管理資源),強調學習管理與交流互動功能,在各類學校學科教學實踐中廣泛使用。與此同時,國外許多大學為了滿足缺少網絡技術技能的教師管理網上課程的需要,嘗試開發功能比較全面的網絡教學平臺,其中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有WebCT、Blackboard、Sakai、Moodle等平臺,我國高校也積極引用或自主開發應用了各類網絡教學平臺,網絡化教學與學習在國內外高校得到普遍推廣和應用。

3.任務化的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階段

進入本世紀20年代,網絡在線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從提供網絡學習平臺向提供網絡課程任務轉變,在線課程學習從校內應用走向校外開放?;谖⒁曨l和開放交互式學習平臺,大規模開放在線開放課程(MOOC)風起云涌,迅速成為在線教學的新熱點,Coursera、edx、Udacity三大MOOC平臺在全世界推廣應用,上線課程和用戶的數量突飛猛進。美國可汗學院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MOOC典范,上線了2300多部教學視頻,向全世界提供免費的高品質教育。我國一方面積極利用國外先進的MOOC平臺,同時自主開發了“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愛課程網”等平臺?;谠诰€開放課程的特點和優勢,把MOOC與學習者的課程學習任務及教學管理結合起來,實現了任務化的在線課程學習模式,受到高等學校學生及管理者的歡迎,形成了一股熱潮。我國政府還出臺了加強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的政策規定,規范和扶持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及管理[2]。

4.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互聯網+”智慧課堂階段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對MOOC的開發應用和研究不斷深入,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走向后MOOC時代。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全球頂尖名校開始跨越MOOC,嘗試一種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即針對校內的大學生設置的校本MOOC模式,將MOOC的在線教學資源應用到小規模的實體校園注冊學生,“回歸”實體課堂教學[3]。我國許多高校開始利用SPOC開展線上課程學習與線下面對面教學的混合教學,探索在線教學的入口和與線下對接的問題,通過“云+端”智慧課堂教學,構建互聯網在線教學平臺與入口,促進信息技術與實體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教學改革不斷深化,進入“互聯網+”智慧課堂的新的發展階段。

三、在線教學4.0的技術平臺特征

隨著多種在線資源服務和學習模式的探索應用,以及各種新型智能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基于互聯網的在線教學發展進入4.0時代。新的在線教學模式利用新興智能信息技術打造智能化、移動化的學習終端,實現多平臺的對接和多終端的在線課程學習。

1.構建多終端在線學習平臺

從平臺構建的目標來看,在線教學4.0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在互聯網固定終端為主的課程學習平臺基礎上,利用新興智能信息技術,構建多系統、多終端互聯互通的學習平臺,解決之前的在線學習平臺及入口固定單一的問題,使在線教學與實體課堂教學實現“無縫對接”,互聯網教學與學校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

多終端在線學習平臺,是根據互聯網時代的學習理論,針對多樣化、泛在式學習的需要,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網絡、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新興智能信息技術,基于多系統、多終端軟硬件環境,打造的開放式、可擴展、移動與固定相結合的新型在線學習平臺。這一平臺具有以下六個特點:

(1)以行為主義、聯接主義、建構主義等多種適用于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學習理論為依據;

(2)支持多系統、多終端的軟硬件環境,包括傳統的電腦、電視、智能手機、Pad、筆記本等,適應Windows、Andriod和ios等多種系統環境,實現了移動與固定平臺的無縫對接;

(3)匯聚豐富多樣的開放教學資源,包括傳統的網絡課程、微內容、再生資源等;

(4)提供了在線學習平臺的課堂入口,支持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支持講授式、探究式、任務式、協作式等多種教學模式;

(5)支持移動教學和泛在學習,傳統的Web學習平臺應能針對不同的移動設備,自適應調整相應的界面,為教師移動教學和學習者泛在學習提供支持;

(6)技術平臺本身具有開放性,根據需要可重組、可擴展。

2.新興智能信息技術的應用支持

在線教學4.0平臺充分體現了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網絡等新興智能信息技術的特征。例如,利用RFID、二維碼、傳感器等傳感設備,把人、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實現智能化識別、跟蹤和管理?;谝苿踊ヂ摼W,由傳統的 Web平臺轉向移動平臺,教師通過移動終端進行微課教學、作業推送和實時評價反饋,學生通過手機上網功能,實現隨時隨地的在線學習。利用最新發展的智能網絡,亦稱為“語義網”或Web3.0,使互聯網更加個性化、精確化、智能化,為智慧教學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Web3.0是由語義Web、微格式、自然語言探索、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智能代理人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共同構成的基于互聯網服務的第三代網絡形式,其特點是兼容不同的終端平臺,便于微內容的自由整合與有效聚合,具有良好的人性化用戶體驗,為學習者提供切實有效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實現“智能化的人與人和人與機器的交流”。正是這些智能信息技術使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互聯網在線教學4.0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四、智慧課堂:“互聯網+”課堂教學

從實踐應用來看,在線教學4.0時代回歸校園的實體課堂教學的需要,著眼于在線教學的常態化應用,采取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有機結合(O2O模式)的方式,實現教學系統結構“革命性”變化,形成了“互聯網+”課堂的智慧教學模式。

1.在線教學的后MOOC時代

隨著人們對MOOC的開發應用和研究不斷深入,在線教學走向后MOOC時代——回歸實體校園和課堂教學。利用MOOC平臺可以創建提供校內學生參與的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Small Prioate Online Courses),在校生可以通過大學的認證或注冊系統進入到這些平臺進行在線課程學習。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際知名大學開始跨越MOOC,針對校內的大學生設置的校本MOOC模式——SPOC,利用SPOC開展線上課程學習與線下面對面的教學相結合,基于SPOC實施翻轉課堂教學。SPOC利用MOOC資源輔助傳統校園課堂教學,實現了實體課堂與在線教學的融合,是一種完全的混合式教學,更符合學校教學實際需要,促進了大學校內的教學改革,幫助大學提高了校內教學質量。

在線教學4.0 的基本應用方式是O2O模式,即線上(online)課程學習與線下(offline)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線教學由于師生分離造成了與生俱來的短板,如學習的孤獨感、學習中的迷航、學習內容的枯燥、師生情感交流的缺失等問題,因此,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成為相互彌補的必然選擇。在O2O模式中,關鍵在于選擇什么樣的線下教學與線上平臺對接的入口方式。近年來,一些學校和教育信息化企業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提出了“智能教室”、“云教室”、“智慧課堂”等線上線下對接平臺,著力解決在線課程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效銜接問題。

新的在線教學應用關鍵是要解決平臺入口問題。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打造智能、高效的“智慧課堂”,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云+端”的部署運用,解決在線學習平臺入口固定單一及常態化的問題,使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實現“無縫對接”,互聯網教學與學校常規的課堂教學有機融合。比如,我國知名教育信息化企業訊飛皆成研發推廣的“智慧課堂”,主體由微云服務器、端應用工具、云平臺等組成,通過教室內多種終端設備的無縫連接和智能化運用,打破了傳統意義教室的黑板、講臺和時空概念,提供學習資源管理與服務、教育信息管理、多元化評價,具備動態學習數據的采集和即時分析功能,實現了教與學的立體溝通與交流,全面變革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構建了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

2.從O2O到智慧課堂教學

O2O應用模式實質上是一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即學生課前學習教學視頻和相關教學資源,教師課上指導作業、組織討論交流。O2O模式將課前的視頻和教學資源放在互聯網上,由學生進行在線課程學習,線下在實體課堂進行面授教學、討論交流,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型翻轉課堂教學。

近年來,隨著新興智能信息技術的開發應用,構建了互動化、智能化的在線學習平臺,出現了微課教學平臺、智慧學習平臺、網絡學習社區、個性化網絡學習空間、智慧教室、電子書包等多種模式。從教育技術的角度來看,翻轉課堂的技術平臺,已經從單向的教學視頻向互動學習資源轉變,從單一學習工具向學習社區、網絡學習空間拓展,從教學支撐平臺向有意義的學習環境轉變,實現了學習評價與反饋的即時化、師生和生生交流互動的立體化、資源推送服務的智能化,使技術支持的翻轉課堂教學向基于“互聯網+”的智慧課堂教學發展。這符合國務院最近發布的關于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互聯網+”教育服務,推動高等教育服務模式變革的總體要求[4]?!盎ヂ摼W+”時代,在線教學4.0正在向智慧課堂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管佳,李奇濤.中國在線教育發展現狀、趨勢及經驗借鑒[J].中國電化教育,2014(8).

[2] 教高[2015]3號.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Z]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

[3]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1).

[4] 國發[2015]40號.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Z].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編輯:郭桂真)

互聯網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教育教學中,將互聯網技術科學的融合其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打破地理界線,讓學生可以通過視頻以及直播等形式,接觸到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而針對教師,其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新技術以及新理念應接不暇,所以教學活動的開展形式更是越來越豐富。因此,基于互聯網+背景下,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在遇到瓶頸的同時,也迎來新的機遇。對此,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圍繞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展開,深入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課程改革的具體方案以及思路,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

近年來,由于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革新,以往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育需求,不利于學生綜合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因而,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應該強化對這一課程的改革,能夠加大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力度,有效制定教學方案,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以及水平制定教學計劃,保證在對教學質量進行強化的同時,還可以為學生的今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 傳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期間存在的不足分析

1.1 理論與實踐融合不合理

由于信息技術以及計算機科學發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其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對數據庫的應用范圍進行了拓展,也有效增強了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的實用性。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水平的飛速提升,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大力的進行革新,力求可以滿足當前教育的標準和需求。然而,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干擾,致使課程在開展階段,依舊無法滿足現代教學與人才培養的實際目標[1]。通常,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在講解期間,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也不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通過對現階段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水平分析,其在課程教材編寫層面,具有較強的滯后性,現有教學內容與案例分析無法迎合當前數據使用的需求,使得學生不能夠圍繞教學內容來對數據庫進行學習和使用。并且,在教學階段,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的實踐教學常常是分開進行的,案例和理論獨立性特點明顯,致使學生雖然能夠掌握理論知識,但是卻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從而阻礙了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2]。此外,雖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借助案例來展開知識講解,然而由于案例無法始終貫穿于課堂,最終導致學生對于數據庫設計思想理解不充分,實踐操作中,數據理論知識也無法科學應用,不能對理論分析的效應進行延續,進而使得數據庫教學存在了諸多的問題。

1.2 過度側重利用軟件教學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中,教師對于軟件的應用十分側重,忽視了理論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借助軟件來進行相應案例的展示,使得學生經常會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疑惑。同時,教師在教學環節,也不能夠結合軟件操作,有效講解相關理論知識,致使學習效率不高,無法深入的理解知識點,更不能高效利用[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借助大量的時間來對軟件進行操作以及演示,精力大多放在理解SQL語言上。而針對數據庫結構以及數據庫關系,則沒有給予太多關注。從整體的角度上講,如若過度的側重軟件教學,不能主動地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學生長時間盯緊大屏幕,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疲勞感,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沒有任何益處。

1.3 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滯后性

隨著教育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的不斷變化,教學方法的應用也會隨之改變。所以,在教學期間,教師應該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教學要求,科學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利用,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以保證教學質量與效率能夠得到綜合提升。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和制約,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階段,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形式已經不能迎合新時代教學的具體要求。并且,由于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內容的不斷拓展,傳統教學手段應該適當地進行革新,能夠逐漸朝著演示法以及學生操作法相結合的方向邁進,以便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但是,在這一層面,很多學校并沒有給予重視。此外,從實際情境著手,借助數據庫對象以及數據庫設計解決問題,已經漸漸成為教學的主要目標[4]。而這一背景下,則需要數據庫理論教學方案在制定過程中,需要有效地對教學情境進行設計。

2 基于互聯網+的教學形態分析

從宏觀的角度上分析,信息高速發展與“互聯網+”應用有著非常緊密關聯。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基于這種背景,新型的教學形態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包括微視頻等,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第一,微視頻。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高校在發展過程中,針對計算機相關專業課程,其也進行了相應的優化和改革,并形成了一體化設計以及顆?;Y源的整合方式。其中,對于顆粒資源來說,可以通過微視頻以及相應動畫形式來完成[5]。針對微視頻而言,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不僅能夠將完整的知識點涵蓋在內,還能夠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展現出來。而在學生層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借助平板電腦或者手機來對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學習,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增強很有益處。

第二,MOOC。對于網絡而言,其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不受時間以及地點的限制。而對于MOOC這一教學形態而言,其可以將教育與網絡有效融合在一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隨時地登錄相應網絡,在線完成知識點的學習。而在教師層面,也可以借助各種手段,順利地完成線上教學,彌補因為課程時間有限而形成知識盲點的情況。

3 基于互聯網+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路徑分析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為了能夠有效地對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水平進行提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強化對課程的改革力度,能夠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對改革方案進行制定,保證課程的開展能夠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3.1 完善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體系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為了能夠讓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增強教學改革實效性。在教學階段,應該從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教學價值、目標層面考量,將技術與原理教學有效融合在一起,保證其能夠形成一個較為健全的課程教學體系。在具體的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對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內容進行科學界定,精準地對基本概念以及數據模型等教學內容進行把握,對各部分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所占的比重進行確定,以便課堂教學的開展能夠更加有序且順利[6]。同時,應該不斷對課程教學的程序進行優化,盡量緩解課堂教學的壓力,側重采用由易到難的教學原理,循序漸進地對知識點內容進行滲透,有針對性地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比如:對于對關系演算以及查詢優化等重點知識,教師可以將其劃分成為獨立的單元,并在課時上給予保證。通過這樣的手段,學生不僅可以精準的掌握到數據庫原理脈絡,也可以提升學習效率。此外,在對主干知識講解完畢之后,教師需要將各章剩余的知識點通過數據庫設計的具體階段一一對應,以便相關知識能夠合并講解。

3.2 主動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

在對數據庫理論與應用課程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對相應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外,也需要對側重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保證學生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科學結合,快速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為了可以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確保學生能夠在課上集中注意力[7]。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案例教學的手段,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現,然后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當地滲透啟發教學法,為學生預留思考以及創新的空間,以便學生可以對數據結構進行合理的想象。此外,教師還應該借助學生AI智能學習模式,通過在線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依照教師輸入的平時成績或者在線習題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判斷。如若學生某個知識點的成績相對較低,那么平臺的后臺會自主地完成分析,借助大數據技術,有針對性地對輔導方案進行制定。對于這種手段來說,能夠讓教學凸顯個性化特點,有利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在具體的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操作演示法,不斷對教學效率進行提升。通常情況下,針對課程中的操作性內容,主要是指對理論的具體應用。因此,基于互聯網+模式下,可以借助在線演示的手段,對實際結果進行觀察,然后利用投影和視頻播放等形式,將不同操作步驟所引起的不同結果全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從而起到良好的舉一反三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捆綁教學法來對教學活動進行開展。因為該課程與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大型數據系統等課程有著較強的關聯性,特點大致相同。所以,將這些內容捆綁在一起,合理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科學的對實驗課時以及內容進行分配,能夠讓有限的教學時間得到全面擴展,有利于課程內容的完美整合,更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保證學生能夠融會貫通,進而更加合理地對知識進行利用。

3.3 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

對于互聯網+背景下,為了能夠讓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實效性全面增強,在具體的教學期間,教師也可以借助互聯網,為學生模擬真實的情景。在教學平臺上,終端主要是由學生、教師以及真實客戶共同組成,每當有客戶發布數據庫的使用需求時,學生都可以接收到相應的設置提醒。并且,在數據庫創建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充分了解,平臺可以提供在線視頻連接,讓學生與客戶直接交流,最終完成設計流程中的第一步。同時,在教學期間,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對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對數據庫的相關知識進行思考,有效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

4 結束語

綜合而言,在具體的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工作開展期間,科學的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不僅可以提升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還能夠進一步的增強學生水平以及能力,對學生的今后發展有著很大促進意義。所以,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為了能夠讓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教師應該大力改革和創新,積極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主動對教學理念進行革新,能夠從學生興趣愛好以及實際需求層面著手,科學制定教學計劃,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顧勤.“互聯網+”背景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7):102-103.

[2] 陳潔,薛茹.“互聯網+”背景下民族高校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教學研究和實踐[J].西藏科技,2019,24(11):142-143.

[3] 雷小鋒.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庫原理課程革新[J].計算機教育,2019,23(7):110-114.

[4] 王婧.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庫原理和應用課程改革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9,10(9):188-189.

[5] 鄒鈺.《數據庫原理》課程與“互聯網+”相結合促進教學改革新途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3):219-220.

[6] 安向明,屈成亮.“互聯網+”背景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混合教學模式研究與構建[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34(8):61-64.

[7] 柯紅紅.“互聯網+”背景下數據庫技術教學及應用創新研究[J].電腦迷,2017,17(4):107,119.

【通聯編輯:張薇】

上一篇:網絡安全知識論文下一篇:網絡綜合布線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