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納稅服務理論范文

2024-04-27

納稅服務理論范文第1篇

【摘要】不同居住區的少數民族因其長期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導致這些聚居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其社會化過程中所經歷的社會、歷史、文化等存在顯著的差異,這對該群體融入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城市社會時帶來嚴峻的挑戰。社會融入理論超越了傳統的民族國家范疇,能夠從宏觀層面解釋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可以通過大學教育,提升社區服務、營造社會環境、創建公共生活,促進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

【關鍵詞】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融入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高等學??蒲许椖俊吧贁得褡宕髮W生的社會融入研究——以甘肅省高校為例”(項目編號:2018A-096)的階段性成果。

我國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等教育事業進入全面普及化發展階段,非民族類高校招生計劃中少數民族學生的數量比例在逐年擴大。[1] 鑒于我國少數民族聚居主要是以鄉、縣為主的“小聚居”居住格局,不同聚居區的少數民族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因此,成長于這些聚居區的不同民族的學生在其社會化過程中所經歷的的社會、歷史、文化等也就存在顯著的差異,這對其自身在融入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城市社會時帶來嚴峻的挑戰。在這種現狀之下,如何更好地促使少數民族的大學生順利地融入高校所在地的本土社會,開展大學學習與生活,對于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培養質量、促進民族融合、維護民族團結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內外社會融入的研究現狀

社會融入(Social inclusion)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為了提高社會成員的福利,使人人能夠平等、全面地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等生活,以促進社會包容,最終實現社會團結的過程,是人類發展追求的結果與目標。[2]社會融入研究在國內外都被研究者給予極大關注。國外社會融入研究主要是圍繞移民群體展開的,主要關注了移民融入主流社會的階段、目標、制約因素、途徑、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形成了同化論(Assimilation)和多元論(Pluralism)這兩種對立的理論。從已有研究來看,國外對社會融入的研究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對移民社會融入測評因子的研究。比如J.Junger- Tas(2001)和H.Entzinger(2003)就分別提出了移民社會融入的三維度說和四個維度說。二是對移民社會融入影響因素的研究,這類研究主要關注影響移民社會融入的一些背景變量以及環境、政策等因素。比如Berry(1997)關注了性別、年齡、語言等因素對移民社會融入的影響,Wuthnow(2003)關注了文化程度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對移民社會融入的影響。Fuente(2012)關注了不安全感、歧視和社會支持等環境因素對移民社會融入的影響。三是對移民社會融入效果的研究,比如Durkheim(1997)認為,社會融入能夠促進移民的幸福和健康。

國內研究者們對社會融入的研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首先是對移民國外的華人群體的研究,這類研究主要借鑒西方已有社會融入研究范式,著眼于海外華人移民群體對當地社會的社會認同、社會適應、民族整合以及對民族文化的繼承等問題展開。[3]比如王春光(1999)和張戎(2000)等學者對移民法國和美國的華人群體所展開的社會融入研究就屬于此種類型。其次是國內學者對于國內一些流動群體城市生活的社會融入研究,這類研究主要著眼于流動群體融入城市生活的現狀、面臨的障礙以及心理和環境適應、身份轉換等。比如文錦(2004)和高秀琴(2004)對外來務工流動群體社會融入的研究,吳新慧( 2004)對流動人口子女的研究,陳紀(2014)、徐勇志(2016)和孫軍(2019)等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研究都屬于此種類型。此外還有學者對退役運動員(王慧文,2020)、隨遷老人(劉素素、張浩,2018)、返鄉青年(蔣占峰、婁博華,2019)、殘疾人(林建華、王力,2019)和搬遷移民(王善坤,2006)等群體的社會融入問題開展了研究。第三,學者們還關注了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路徑與策略。如袁波瀾提出,應該從職業技能培訓、語言訓練、公共生活構建等方面入手,促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姚文靜(2019)認為,應從個體融入能力建設、政策制度的完善、加強宣傳與社會管理等方面入手,促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

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研究的梳理可以發現,對于社會融入的研究所涉群體較多,呈現研究群體多元化傾向,其中對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研究在國內是一個研究焦點;研究所關注的問題主要圍繞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現狀、影響因素和社會融入的策略與路徑等問題展開。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作為少數民族群體中的主要成員,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具有開闊的視野,對于多元文化具有強烈的接納意愿,探索該群體的社會融入對于大學生群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構具有現實意義。已有研究為我們在全球化、現代化、城鎮化背景下深入探索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問題提供了借鑒。本文試圖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為關鍵抓手,探索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融入的路徑與策略,以期能為我國的民族教育事業有所貢獻。

二、社會融入理論解釋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融入的依據與視角

社會科學中的理論或概念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對社會現象及社會規律的解釋。社會融入作為研究社會政策的重要概念,其本身也是社會政策能夠起作用的根源,其價值和目標的終極體現則在于其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的應用。[4]作為一個在社會學領域廣為傳播的理論和概念,用社會融入的概念和理論對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融入開展研究符合這一理論本身的旨趣,這也為大學生的社會融入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由于社會融入概念本身所具備的全球性視野。因此對這一理論的應用也就跨越了傳統的民族國家范疇,這一特點對于我們從更宏觀視角解釋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本研究的主要關注對象——非民族院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我們除了考慮其少數民族的背景,更應該將其置于新時代背景之下中華民族共同體重要成員的位置加以關注。中華民族共同體不僅僅是由漢族構成,漢族僅僅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一個組成部分,除漢族以外的其他55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主要成員,都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生成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我國高校所處的位置基本上是以城市為中心,城市所具有的多元文化特征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提出了挑戰。為此,大學除了傳授知識、傳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應承擔社區的大部分職能,促使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角色轉變、幫助該群體融入高校所在地本土社會,這是大學和社區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以社會融入理論為依據,從學校社會生活、社區管理服務、社會環境等更宏觀的視角出發關注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探索這一群體社會融入的路徑與策略是本研究思考的主要問題。

三、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融入的路徑

隨著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數量的逐漸增加,規模越來越大,作為高校和當地社區要深刻認識到民族融合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少數民族大學生融入大學所在地本土社會既有利于大學自身地發展,也可以促進民族地區發展,有利于不同民族同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建;同時還要認識到促進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關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因此加強對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高校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在城市民族工作的實踐和探索中可以發現,促進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不能只依賴于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的薄弱力量, 更需大學本身及其所在地社區的強有力支持。

首先要關注大學教育。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其主要來源于民族地區。因此文化、生活習俗、成長環境等與長期處于非民族地區的大學生來說有著不小的差異,這對該群體的社會融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大學教育是公眾獲取知識、傳承文化的主要手段,良好的大學教育不僅僅能夠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獲取豐富的知識,更能夠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認知與思維方式。為此,高等院校除了傳授正統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意識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如通過各種非正統的方式和平臺宣揚平等、誠信、友愛等交往主體精神,使校園、班級充滿活力與人氣,給不同民族大學生創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鼓勵他們主動參與交往與交流,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鼓勵不同民族同學發揮自己的才能,使正確的交往認知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幫助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更新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將自己的民族文化與大學文化以及大學周邊的社區文化順利整合,從而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素養,獲得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讓他們在一個更加多元和開放的社會環境中體驗到更多的獲得感,促進不同民族大學生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的生成,助力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

其次要提升社區服務。高等院校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社區。因此,身處大學校園的學生本身也就是一個身處社區的公民,所以高效、良好的社區服務對于幫助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融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就牽涉到非民族院校對于少數民大學生的服務管理工作。大學生雖然說身處大學校園,但相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其社會化程度更高。因此作為育人機構的高等院校,其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管理和服務也是其主要職能。為了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融入當地社區,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應該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提供多層次、適時到位的公共服務,不斷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將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合理的服務需求,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統籌考慮、區分對待,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妥善解決。高校所在地黨委政府應該將大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均等化與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特點需求的特殊服務有機結合,除了高校本身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服務與管理,還應鼓勵社區不同機構購買社會服務,注重以社區服務促科學管理,優化工作方式方法,將服務與管理巧妙結合起來,使非民族院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切實感受到規范管理的好處,自覺自愿地融入當地社會。

第三要營造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基本條件。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增進不同民族大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基本前提。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情感的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物質利益的交換。當前社會上流行的“金錢至上”“一切憑關系”等不良社會風氣也影響著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交往觀,阻礙他們的社會融入。為此,社區和高校除了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服務和管理,還要想方設法營造團結、友善、和諧、健康的社會環境和誠實、守信、公平、公正的交往氛圍;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的道德規范,倡導積極、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樹立對生命終極關懷的人本精神,努力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道德體系,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為不同民族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創造健康的社會環境,進而促進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

最后要創建公共生活。少數民族大學生從故鄉進入內地高校學習和生活,從形式上看雖然突破了地理空間的阻隔,但仔細觀察大學校園的交往圈就會發現,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交往大多數仍局限于血緣和地緣關系,不同民族大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的廣度和深度有限。大學校園和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提供了眾多的學習和創業的機會,但同時也對他們的社會融入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在引導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融入大學生活的同時,還要加強校園公共文化建設,創建多民族大學生的公共生活空間。在宿舍分配、校園文化活動策劃、勤工助學崗位設立和社團成員的納入等過程當中,積極引導和實現不同民族大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格局,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公共文化生活納入社區和校園公共文化生活建設,將少數民傳統文化活動引入大學和社區的公共文化活動范疇,通過建立常態化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機制,拉近不同民族大學生的心理距離,進而促進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

四、結語

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不僅關系到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地發展,也影響著整個大學地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更關系到我國民族團結與進步的實現。鑒于社會融入理論所具備的全球化視野。因此跳出傳統的民族國家范疇,應用該理論從宏觀視角出發解釋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成為可能。要想促進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融入,從宏觀視角來看就必須要將大學教育和社區的管理服務融為一體,關注大學教育、提升社區服務、營造社會環境、創建公共生活,從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化的角度認識和重視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融入的現實問題。唯有如此,才能使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盡快融入城市社會當中,實現各民族和睦相處的美好愿景。

參考文獻:

[1]陳龍濤,張洪峰.基于社會融入視閾下非民族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培養機制探析[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5(7):134-138.

[2]徐麗敏.社會融入概念辨析[J].學術界,2014(7):84-91.

[3]向大有.論海外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的若干關系[J].人桂橋史(季刊),1997(1):7-12.

[4]王慧文.我國退役運動員社會融入問題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20.

作者簡介:王璇(1978-),男,甘肅天水人,隴東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民族教育與心理。

納稅服務理論范文第2篇

一、公共服務理論視角下行政法學的特點和缺陷

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 為我國行政法學的轉變提供了發展的基礎和背景, 我國行政法學一直以來深受西方國家理論的影響, 再加上自身的起點比較低, 使行政法學的研究不得不思考與本土化的特點相結合。公共服務理論為行政法學的轉型提供了發展的支點, 實現兩者在意義上的融合, 從而使我國的行政法學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從公共服務的視角下研究我國的行政法學, 還存在著許多方面的不足:

( 一) 當前行政法學的不足

當前的行政法學首先對國家行政主體重視和規范, 在內容上很少提及社會行政和私人行政等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行政法學對行政主體的規范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法律主體進行明確的規范, 從而忽視了社會和私人行政主體以及社會和私人的法律權利, 這也成為當代行政法學發展的主要阻礙之一, 縮小了行政法學的范圍和主體。其次行政法學對非強制性的行為不重視, 也并沒有加以規范, 違背當前公共服務理論中的建立公共利益為基礎的公共行政理論。因此由于行政法學采用傳統的控權理論強制性的規范和維護公民權利, 從而忽視對公民利益和公共服務相關的非強制性的公共服務行為的規范。最后行政法學在行政救濟方面缺少相關的審查, 尤其是社會行政以及私人行政, 由于行政法學對公民的公共利益行為缺少一定的規范, 因此在司法審查上還比較落后, 主要表現為審查的對象和主體不明確, 有關國家和社會行政等有關的訴訟解決方法與職責權限不清楚。

二、公共服務理論下的行政法學的轉型方向

( 一) 從控權論向管理和服務過渡

從公共服務的角度下思考我國行政法學的轉型方向, 那么我國的行政法學就必須走公共服務道路。公共服務理論下的公共利益是其發展的目標, 也是公共服務理論的重要特征。公共服務理論下的行政法學要建立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務, 不能通過委托行政主體來完成, 在這里必須要解決公共行政機關和公共利益和服務之間矛盾, 既能保障公眾的權利, 又能發揮政府行政主體的重要作用。公共服務視角下的行政法學是實現了行政權利與公民服務之間的一種融洽關系, 運用公共服務理論的模型為行政法學的轉型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框架。

( 二) 從國家行政向公共行政轉型

行政法學以公共服務理論作為支撐點, 為自身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前景。在公共服務理論的角度下提出了公共行政的相關概念和理論, 將公共行政當做在行政法意義上的相關結果和影響, 將行政職權的應用以及行政權的相對人作為公正性的判定標準, 這些標準和概念等方面的界定為行政法學的轉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和方向, 并在公共行政的范圍中排除部分的私人行政行為和社會團體中的勞務關系。

( 三) 從行政行為模式上向公私合作轉變

從公共服務理論的角度出發, 行政法學的行政過程體現在行為模式上, 因此需要對行政行為進行變革, 利用政府的行政行為弱化公民權利于行政權利之間的矛盾關系, 倡導政府的行政行為遵守一定的行政指導和行政合同, 從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從公共服務理論的角度出發, 在國家行政機關以及社會組織從事的與公共利益相關的活動過程中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安排, 創新一種全面的行政模式, 創新出的行政模式要能夠有效地反映出政府的作用, 能夠確定政府相關的法律權限和職責, 防止政府權力過大。其次要營造不同領域的競爭關系, 更好的為公共服務。充分的協調公共與私人才選擇機制之間的關系的, 達到兩者之間的和諧, 防止政府在公共服務中失去作用, 實現公私之間合作。

( 四) 促進行政救濟的多元化

公共服務理論下強調服務主體的多元化, 并且強調公共事務在各種民間組織中的作用, 但仍舊以政府為中心。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起著推動和促進的作用, 公共服務主體的多元化能夠有效的促進政府救濟建設。當前政府的救濟方式過于單一, 而行政法學的轉型也要建立多元化的救濟方式, 根據行政專業的不同應當體現行政訴訟和行政賠償的特征。

三、總結

通過對公共服務理論角度下傳統行政法學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 并借助公共服務理論的模式和框架對行政法學的轉型提供了正確科學的發展方向, 促進行政法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摘要:行政法學是研究行政法以及相關法律的一門學科, 其主要的理論支點是公共服務理論, 從公共服務理論角度研究行政法學的轉型發展, 并為行政法學的轉變提供了轉變的方向。

關鍵詞:公共服務理論,行政法學,轉型,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黃建洪.公共供求場域中的行政法制:本質規律、實踐悖論及其化解路徑——“法治中國”構建的公共管理學視角[J].晉陽學刊, 2014, (04) :117-128.

納稅服務理論范文第3篇

國內統一刊號:CN11-9313/TU;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2104;郵發代號:80-307。

目前,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電子版) 》期刊已全新改版, 并由“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國城市建設網數據庫”收錄。改版后的期刊與新加坡《城市建設學術探索》期刊同步發行, 國際權威性強、學術影響力大、專業定位準、范圍涵蓋廣。

改版后的《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電子版) 》期刊將指定“中國城市建設網”直接投稿。所有稿件, 均需由作者通過此投稿方式進行投稿, 雜志社目前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投稿, 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納稅服務理論范文第4篇

一躍發展成為行業的“領跑者”。三星集團所取得成功經驗,耐人深思。

一、什么是TRIZ理論

TRIZ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俄語單詞首字母的縮寫,它是由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在1946年創立的。當時阿奇舒勒在前蘇聯里海海軍專利局工作,在處理世界各國的發明專利過程中,他總是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當人們進行發明創造、解決技術難題時,是否有可以遵循的科學方法和法則,從而能迅速地實現新的發明創造或解決技術難題呢?答案是肯定的!阿奇舒勒發現任何領域的產品改進、技術的變革,創新和生物系統一樣,都存在產生、生長、成熟、衰老、滅亡的過程,是有規律可以遵循的。人們如果掌握了這些規律,就會能動地進行產品設計并能預測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后數十年中,阿奇舒勒窮其畢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論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領導下,前蘇聯數十家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組成了TRIZ研究團體,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以及解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建立了一個由解決技術問題,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就是TRIZ理論。TRIZ理論是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可以幫助人們挖掘和開發自己創造潛能,最全面系統地論述發明創造和實現技術創新的理論,被歐美國家的專家們認為是“超級發明術”,是目前國際上360余種創新方法中比較系統,容易學會使用,應用效果較好的方法學之一。TRIZ理論無論是在分析過程中還是求解過程中,總是通過它的理念和方法帶領人們去突破習慣性思維定勢,去否定自我,刺激人們的發明愿望,激發人們的創造思維,進而從一個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TRIZ理論真正引進中國并在部分企業中嘗試應用只是近幾年的事,所以它的推廣應用在我國還是一個相對年輕的事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經逐漸得到了國內諸多科研機構、大

學、企業和專家學者們的重視。

二、運用TRIZ理論提升企業競爭力,當今世界三星集團是領跑者

進入21世紀后,TRIZ理論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套解決新產品開發實際問題的成熟理論和方法體系,在歐美及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得到了極大關注,并在航空航天、信息產業、汽車制造、生物醫藥、石油化工、食品等諸多領域,以及波音、寶馬、克萊斯勒、通用、三星公司、摩托羅拉、強生等很多世界500強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三星公司自1997年引入TRIZ理論以來,取得了顯著創新成果。據統計,應用TRIZ理論與方法,可提高80%上的專利數量及質量、6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率,可縮短產品上市時間近50%。2003年,三星電子產品生產因采用TRIZ 理論指導項目研發而節約成本15億美元,同時通過應用TRIZ理論研

制開發的67項研發項目中有52項成果成功申請了專利。三星也因此在2003年成為全球品牌價值增幅之首;2004年,三星公司創造了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成績;2005年,三星公司品牌價值達149億美元;2006年,三星公司獲得美國發明專利2453項,公司市值突破了1000億美元,超過索尼公司410億美元,從“技

術跟隨者”成為了“行業領跑者”。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包括85個下屬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機構,在近7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300個法人及辦事處,員工總數30余萬人,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集團旗下3家企業進入美國《財富》雜志2006年世界500強行列,2008年三星集團營業額約1500億美元,品牌價值高達1108.5億美元,在世界一百大品牌中排名第25位,連續兩年成為成長最快的品牌。集團旗下的旗艦公司——三星電子在2003年《商業周刊》IT百強中排名第三,其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很多業內傳統巨頭。三星集團有近20種產品世界市場占有率居全球企業之首,在國際市場上彰顯出雄厚實力。以三星電子

為例,該公司在美國工業設計協會工業設計獎(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簡稱IDEA)的評選中獲得諸多獎項,連續數年成為獲獎最多的公司。從1998年以來,三星電子共獲得了17項工業設計大獎,連續5年成為獲獎最多的公司。獲獎總數與美國蘋果公司持平。三星電子獲得2002美國工業設計獎(IDEA)中的5項大獎,這個由美國工業設計協會頒發的工業設計獎是全球工業設計界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三星與蘋果公司并列第一,同為本屆工業設計獎中獲獎最多的公司,并領先于IBM、NEC、佳能、索尼、日立、三菱和富士通。這一成績證明了三星電子領先的設計理念得到了全球的認可,使其向建立世界超一流企業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以上已經足以說明三星的設計能力已經達到了世界級水平。2003年三星在美國取得的專利高達1313項,在世界

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九。

三星集團何以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取得如此輝煌業績,從跟隨者變成了領跑者呢?并令業內外人士刮目相看呢?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20世紀末韓國三星企業集團引進了十幾位前蘇聯的TRIZ理論專家,幫助該企業在產品開發上進行自主創新設計,使TRIZ理論在三星電子的六個主要部門(技術運營部、數字媒體部、電網絡部、數字應用部、半導體部、LCD部)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三星公司自創立至今,其產品開發戰略演變大致經歷了“拷版戰略”、“模仿戰略”、“緊跟技術領先者戰略”和“技術領先戰略”等四個階段。產品是品牌識別的主要載體,規劃好品牌在產品層面上的識別可以迅速提升品牌價值,不斷累積品牌資產。三星卓越的品牌戰略管理,就是基于成功地構筑了“技術領先、時尚簡約、高檔高價值、數碼e化”的產品識別,無論是三星手機、數位電視、顯示器還是MP

3、筆記本電腦、投影儀,無一不體現出“設計時尚簡約、氣質尊貴高雅、功能強大先進、操作簡單方便”的特色,無一不體現出領袖群倫的卓越品質,無一不體現出業內領先、無人企及的高價值、高檔次,

無一不體現出年輕時尚、引領潮流、事業有成的產品使用者對外形象。

三、近年來黑龍江省開展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工作走在了全國

的前列

自主創新,方法先行。國家科技部從2007年5月啟動開展了技術創新方法系列工作,致力于從源頭推進自主創新國家戰略。2007年5月27日,科技部剛

宣布啟動,6月13日,我省就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專題報告會》。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從與俄羅斯地緣優勢和科技合作基礎雄厚的實際出發,在眾多創新方法中選擇了TRIZ理論進行重點推廣和應用。啟動當月,省科技廳就開通了全國第一家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專題網站,該網站已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的一個開放式TRIZ理論學習和交流平臺。到2008年10月17日該網站點擊率突破30萬次,在同類網站中居全國第一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有35%是來自于歐美等國家,27%來自于本省,約30%來自于國內其它省份,顯示了技術創新方法試點工作在國內外的巨大影響力。2007年8月13日,我省被科技部正式批準為國家首批技術創新方法試點省,從此率先舉起了全國首批試點省的旗幟。2008年4月,我省建立了由省科技廳牽頭,各有關部門和群眾團體參加的技術創新方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重點面向企業、科研機構、教育系統三個群體推進試點工作。2008年6月25日,我省又率先成立了國內首家省級技術創新方法研究會。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中俄科技合作與產業化中心等試點單位,還相應地成立了TRIZ理論研究室(教研室、實驗室);同時黑河市TRIZ理論研究所、雙鴨山市創新協會等社會學術團體相繼成立。這些部門單位專門開展理論研究以及TRIZ理論的國產化和標準化工作,初步構成了黑龍江省TRIZ理論組織體系架構。近兩年來,我省圍繞TRIZ理論的宣傳、培訓、教育、推廣、應用和國產化,廣泛深入開展了試點示范工作,取得眾所公認的顯著成效。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共舉辦TRIZ理論專業培訓班22期,培訓人員2014人次;舉辦TRIZ理論培訓講座100余場,培訓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12000余人;出版高校教材一部,編寫、翻譯培訓教材、簡易讀本等12部,發放各種TRIZ理論圖書教材資料4萬本,印發《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工作簡報》10期。確定了黑河、哈爾濱兩個試點城市、兩批共18家試點單位、60家試點企業。通過學習應用TRIZ理論,全省共申請專利15項,獲得專利6項。例如,哈爾濱新中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應用TRIZ理論設計了“易訪通”智能來訪登記系統并申報了美國專利??梢哉f,黑龍江省在開展技術創新方法(TRIZ理論)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無論是在創新型城市建設、出版培訓教材和書籍、建立TRIZ專題網站、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專家合作辦班并深入企業,還是建立試點單位、試點企業以及青少年創新基地等,都走在了全國前列,為企業向韓國三星集團學習并進一步推廣應用TRIZ理論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四、三星集團運用TRIZ理論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對我省企業的幾點啟示

實踐證明,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誰能堅定地把握科技發展方向,誰能系統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方法,誰能擁有一流的高端人才,誰就能夠引導下一輪的世界經濟增長潮流。從目前我國國內一些企業產能過剩、停產半停產甚至倒閉的情況看,大多數企業都是因為科技實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市場競爭力不高導致的結果。這次嚴酷的國際金融危機,既給企業選擇今后生存帶來了不容回避的生死考驗;又為企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普及推廣技術創新方法,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眾所周知,三星集團也經歷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企業陷入低谷,同樣面臨著市場的優勝劣汰和企業何去何從的理性抉擇。經過痛下決心,三星集團廣攬高端人才,不惜重金聘請俄羅斯專家傳授TRIZ理論,用先進的技術創新方法指導企業的研究開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其經驗對我省的大中型企業、企業集團甚至

中小型企業都有著深刻的啟示。

啟示之一,面對金融危機,必須依靠科技銳意創新,才能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中贏得先機獲得主動權。一百多年來,世界先后發生過多次經濟危機,每一次經濟危機的發生和演進都深刻地影響了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伴隨世界性的經濟波動,一些昔日風光一時的主導產業逐步衰退,而另一些新興產業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茁壯成長,成為支撐經濟復蘇和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力量。危機前后的歷史實踐證明,凡是善于迎難而上、依靠科技銳意創新的國家或者企業,都能很快地擺脫危機并實現新一輪的快速發展。例如,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世界正在進入“信息時代”,而此時的韓國仍然以重化工為主來推動規模擴張。危機使韓國經濟遭受重創,企業大量倒閉,實際失業率高達12%,經濟幾乎陷于癱瘓。嚴酷的現實促使韓國政府痛下決心,依靠創新加速產業化優化升級,國家成立了科學技術委員會,先后頒布實施《科學技術創新特別法》和《產業結構高級化促進法》,把大學的科技撥款從8.4%提高到12%,鼓勵和支持企業技術開發,集中力量發展知識型產業,僅用3年的時間就使經濟率先復蘇。其間,韓國IT產業附加值年均增長高達16.4%,占GDP比重從1997年的8.6%增加到2000年的12.3%,對經

濟增長貢獻率達50.5%。

啟示之二,應采取自主創新與科技合作創新相結合,廣泛運用前人已有的知識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創新。實踐證明,任何創新,無論是技術、產品、工藝、方法、品牌、營銷等創新,都要解放思想,放開眼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行。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金介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可以同國內外一些科研機構緊密聯手,廣泛開展企業之間合作,培育具有龍江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以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新興產業為重點,組織實施高新技術重大科技攻關和重點產業化示范項目。我省高新區、大中型企業或者企業集團可以象南京高開區那樣,就技術創新等問題與韓國知名企業建立聯系,進行研討、溝通信息、開展合作。據悉,2009 年2月17日至18日,首屆“中韓企業創新與產業集聚國際研討會”在南京高新區舉行。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挑戰,南京高新區與韓國大田市大德科技園,

探討了如何做大做強科技園區,尋求彼此之間的創新合作。

啟示之三,加快知識產權基礎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工作,提高企業的知識產權開發與保護意識。應在全社會宣傳自主知識產權知識,所謂的自主知識產權必須是能夠自主運用,不受他人制約的知識產權。培育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從深度和廣度上大力加強企業專利示范工作。應激勵企業內生科技創新的動力,建立企業科技創新的補償機制,調動企業家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通過制度設計挖掘創新資源。對現有的技術創新方法試點企業強化服務和督導,并選擇基礎較好的企業,擴大試點,引導它們從企業的實際出發來實施專利戰略。在典型示范的同時,要加強知識產權咨詢和培訓工作。企業的科技人員要善于在知識庫和專利庫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利用前人成果尋求有效答案的一條捷徑。我們知道,技術系統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用盡量少的資源實現盡量多的功能,這是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之一。目前世界上有6大專利中心,專利數據庫內大約有1600萬個專利;知識效應庫有8600多個知識信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關鍵字搜索和語義處理技術來向軟件輸入任何實際問題,點擊專利的概要,查出專利的GBF檔案,通過對以往專利的研究來啟發解決自身問題的思路,這會在很大的程

度上降低企業創新的實際成本。

啟示之四,進一步優化科技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內外部環境。創新是一個企業進步的靈魂、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企業要緊跟市場持續創新,聯系實際不斷學習,靠科技領先,走自主創新之路,要本著“開放、流動、公平、競爭”的原則,為科技創新提供條件,尤其是為中青年人創新提供平等的機遇,鼓勵中青年人敢于探索,敢于提出新觀點,營造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允許失敗的寬松氛圍;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果評價機制,積極探索建立評審專家信譽制度。在科技創新人才目標上,要制定發現、吸引、培養和保護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和規劃,重點培養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技術帶頭人和具有戰略頭腦的科技型企業家。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科技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動加快,引進成本相對降低,成為我們引進海外人才的最好時機,無論是地方還是企業,都要以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具競爭力的環境,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為危機后的下一輪發展積蓄力量。高新技術企業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精英人才的福利待遇。企業應從實際出發,盡一切可能為科技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徹底消除后顧之憂,從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發展之中去,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營銷能力,為企業發展做出更大

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朱克江.自主創新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戰略選擇.科技日報2008年12

月14日第四版.

[2] 孫堯.建設創新型國家急需普及一種“能使人變得更聰明的理論”.科

技創新與品牌2009年第3期.

[3] 李麗云.點燃創新激情,成就創新夢想.科技日報2008年12月1日

納稅服務理論范文第5篇

《現代教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真是受益匪淺。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如果具備了良好的教學藝術的能力,就意味著掌握了熟練的教學技能,能夠靈活機智、得心應手地組織好教

學。同時教師的教學功力,也能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啟迪并引發學生強大的美感,使之沉浸并陶醉于其中。所以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教學藝術的能力。

一、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教師言語藝術”

“人們普遍認為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優美的語言,和諧的動作,高尚的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課堂顯示出強大的魅力,讓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藝術的境界之中,就必須要求教師努力追求各個教學環節中的藝術,尤其是教師那循循善誘,獨具一格的評價語言。”

書中講述了在課堂教學中豐富多樣的評價方式。如:學生讀課文后,我們不妨這樣說:“你讀得很正確,若是聲音能再洪亮點,效果會比現在好很多。”“你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傳情達意了,不信,試一試。”“你朗讀時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真是一種享受啊!”“你讀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達。” “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在課下用這樣的態度多練習幾遍,相信你會讀得非常流利。”這樣的評價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讓學生知道朗讀要做到聲音洪亮、快慢適度、富有節奏、態度大方、讀音準確、語言流暢,同時也明白了只有多練習,朗讀水平才會提高。

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老師的提示與批評、表揚與激勵等手段會伴隨整個教學過程,老師在這方面不知要說多少話。批評和表揚也要講究 藝術。一位學生答錯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如果說

“你錯了,他對了。”這樣就太直白,說錯的學生會有些難堪。如果說:“他答對了,但要是沒聽你發言,他的答案不會這么快就出來。”這樣講,說錯的人肯定心里會舒服一些。同樣是肯定學生的朗讀,籠統地說“讀得很有感情”,就不如說“聽了你的朗讀,我們的心情很沉重”、“你把XX談活了你仿佛把我們帶到了XX地方”。第斯多惠說的“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與鼓舞”,是很有道理的。學生需要激勵,而激勵是要講究藝術的。老師和藹的態度、激勵的語言和親切的引導,老師的“笑”,老師的“哦”都可能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在這樣的一個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學會欣賞同學,寬容同學的錯誤,消除有些學生內心的自卑和怕失敗的局促,在課堂中品嘗被人尊重的喜悅,感到生命存在的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面對一個個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學生,教師的個性化、靈活化、多樣化的評價語言,便是激發學生個體潛能發揮的重要因素。在新課堂中,我們的評價語言應該充滿激勵,充滿人文關懷。要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動態生成因素,對學生發表的不同意見,在采取寬容態度的前提下,或者延遲評價,或者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評判,或者順勢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用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幫助學生營造一個愉悅、寬松的學習氣氛,就能給學生創造出一個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間。

二、其次是課堂氣氛

教師應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保持愉快的情緒。

因為,消極的情緒會阻礙學生智力的發揮.使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甚至喪失對該學科的信心:相反.情緒愉快的學生在智力活動中往往信心十足,表現欲很強.理解與記憶的效果也很好。 善于創造課堂良好的氣氛,善于調控課堂節奏,是教學藝術性的一種突出表現。

課堂氣氛的形成跟許多因素有關,教師的教學作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優良的教風表現為:教師對自己要求嚴格,一絲不茍,認真負責,一旦有了錯誤敢于公開自我批評;教師對學生態度各和藹,作風民主,對學生一視同仁。善于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尊重學生的正確意見,能給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寬松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才能。在這種民主教風的熏陶下,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思維,人人爭先發言而且敢于爭辯,從而能形成活躍的學習氣氛。優良的教風能創造優良的學風。反之,如果一個教師不注意教學民主,那么課堂氣氛是絕對活躍不起來的,也因此可能扼殺學生學習生機。

教學節奏,指課堂上教學中各個環節內容及其安排和銜接所形成的“節拍”。緊湊的教學節奏,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反之,如果知識量和訓練量少于學生的需求,低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或者環節過渡緩慢,這樣的教學節奏必然會使學生精神分散,游離于教學之外。教學節奏是構成課堂氣氛的一個重要條件,課堂氣氛和教學節奏可以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講究課堂教學藝術,不可不重視課堂氣氛和教學節奏。

完整意義的教學活動,是教學規律與教學藝術辯證統一的產物。

在尊重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教師把思想、情感、審美、知識、能力與智力完美結合在一起,從教學語言和情感、教學技能和技巧、教學氣氛和節奏等方面入手,努力講究語文教學的藝術性。正如法國大作家福樓拜所說:“越往前進,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越要藝術化。”教學藝術的創造與追求,應以“有規律”為指導,但又應有個人的探索和追求,體現個人不同的藝術風格,讓我們的教學藝術豐富多彩,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三、再次是教學幽默

教學需要幽默,因為它可以帶來歡樂,使得課堂氣氛不致單調。蘇聯著名教育家斯威特洛夫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一)、教學幽默的形式

教學幽默最主要的形式是口頭語言幽默,指的是教師運用比喻、夸張、婉曲、雙關、反語等修辭手段及伸縮、斷詞等特殊手段,或者運用笑話、故事、歇后語、打油詩、快板等口頭語言表達形式進行教學幽默。除此之外,教學幽默還有多種形式。如教師的動作幽默,即利用手勢、頭勢、體勢的超常規變化,達到幽默的目的。教師的表情幽默,即利用面部表情、眼神變化來實施的教學幽默,教師的書面語言幽默,即在作業批語、板書等書寫文字時運用的幽默。

(二)、教學幽默的功能

1.活躍課堂氣氛。一堂課教學效果的優劣,受課堂氣氛的直接影

響。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容易產生快樂和自信心,并且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增強,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在緊張的環境中,則容易感到壓抑、痛苦,降低學習效果。教學幽默能打破沉悶的局面,緩解緊張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這種氣氛中能激發更大的學習熱情。教師表情冷漠呆板,語言寡淡無味,這種令人窒息的教學,容易使學生疲倦、厭倦,其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們給小學生播放了一組視聽材料后,清楚地發現,學生對含有幽默色彩的內容記憶的深刻。

2.激發學習興趣。一般來說,興趣的培養要經歷有趣、樂趣、興趣的過程,“有趣”雖然是興趣發展的初級階段,卻是重要的一步。教學幽默本身是一種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新異刺激,能使教學獲得較好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控制力,啟迪學生智慧。從思維的特點來說,幽默不外乎是橫向、逆向或多向的聯系。教學幽默能開啟學生思維,多角度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洞悉各種事物掩藏著的深刻本質。

3.陶冶學生情操。教學幽默本身是一種藝術,是美感的外在表現,也是道德感的自然流露,理智感的具體反映,是教師人格的示范。學生長期生活在幽默的環境中,可以調整自身心理狀態,養成樂觀、積極、同情、寬容、合作、理解的人生觀,有利于身心的健展。

4.融洽師生關系。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起潤滑劑作用的液體”,師生之間常常需要這種液體來潤滑,避免教育過程中產生摩擦。幽默制造出來的輕松活潑的氣氛,縮小了師生距離,同時,幽默使生硬、僵直的問題委婉化,師生心教學領神會,既可達到目的,又

不傷學生的自尊心,避免發生沖突。

(三)、教學幽默的運用

教學幽默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運用幽默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良好的文化素養、敏銳深刻的觀察生活和超脫現實的創造思維能力。成功運用教學幽默,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學幽默要為教學目的服務。幽默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幽默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緊扣講課主題,切不可海闊天空亂講一氣,也不能為了幽默而幽默。笑是幽默的表現,臟話連篇、亂出洋相、油腔滑調、討人便宜、甚至打情罵俏、輕薄嬉笑、耍貧斗嘴等不適合課堂內容,不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所謂幽默,應該禁止進入課堂教學。

2.恰當把握時機。當課堂紀律渙散,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當學生疲倦時,當學生情緒緊張時,當學生難以理解教學內容時,當師生處于窘迫狀態時,當課堂出現偶發事件時,我們可以利用幽默化解疑難,絕處逢生,巧妙的解決問題。

3.注意應用的條件。運用幽默要具備一定得條件,否則,容易讓對方誤解,事與愿違。如師生關系是否密切,時間我、場合是否恰當,當時的語言環境是否合適等。要求教師要以真誠善意為出發點,注意從學生和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提高教學幽默的藝術性。

4.掌握分寸。任何事物都有個適度問題,適度有益,過度有害,運用教學幽默也不例外。課堂不是娛樂場,教師也不是逗人樂的演員。失度的幽默,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幽默的語言、動作、表情上,忽視了他們應該學習的內容,也使學生懷疑教師所講內容的

真實性和利害性,常會把教師看成喜劇舞臺上的丑角式人物。正如老舍先生所說:“死啃幽默總會有失去幽默的時候,到了幽默記斤賣的時候,討厭是不可避免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幽默的作用,對幽默作嚴格的選擇,并且適時適度運用幽默,經過刻苦的實踐鍛煉,成為一名幽默大師,為自己的教學藝術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四、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在一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而形成的,符合自身個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獨特結合。

( 一 ) 現代課堂教學風格類型主要有理智型、情感型、情理結合型、幽默型、典雅型。直觀型、奇異型

(二)課堂教學風格的形成

1、影響課堂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分析

教師的課堂教學風格是經過長期的探索逐步形成的。一般說來,影響教師課堂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知識因素。知識因素主要是指教師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從事專業活動的專業知識。首先要求教師有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既要學有所專,又要廣泛涉獵,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其次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因為 教師主要是從事專業教學活動的,只有專業知識達到精深,講起課來才能居高臨下,統籌帷幄,才能引導學生向學科的深度進軍。最后要擁有扎實的教育理論知識,這是教師形成教學風格的工具性知識。

2.能力因素,能力因素是指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保證活動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影響教師形成教學風格的能力因素主要有:全面掌握和善于運用教材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 力和非語言表達能力);靈活應變的教育機智;自我控制能力;了解研究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等。

3.心理因素。影響教師形成教學風格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一般認知特征、意向特征和個性特 征。 其具體內容主要有:教師敏銳細致的觀察力;準確清晰的記憶力;多方位立體的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力;穩定而較強的注意力;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愉快的心境和良好的性格。

4.經驗因素。教學經驗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積累起來的有關教與學的感性或理性認知和處理教學問題的行為方式。教學經驗的積累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學年限。一般說來, 教學年限長的教師,教學經驗比年限短的教師相對豐富些。教學風格的形成與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程度有關。但是,有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并不

一、定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因為教學風格是教學藝術成熟的標志,僅靠經驗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教學個性和對教學藝術的不斷追求與探索,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課堂教學風格。

5.主觀因素。在教師形成教學風格的內部因素中,除了知識因素、能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經驗因素外,教師的主觀因素也是非常重要

的。教師對教學藝術、教學風格的執著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師教學風格的 最活躍的因素,對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沒有執著的追求與探索、就沒有創造;沒有創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清醒的自我意識和頑強的科學研究精神,是教師形成教學風格的必 備條件。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與創新,注重反思教學,及時總結,不斷積累經驗,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6.外部條件因素。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除了上述的內部因素外,外部條件因素也是制約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重要條件。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會傳統、時代要求和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如中國封建社會的學校教育,采用串講、背誦、評點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師教態莊重、講述翔實、治學嚴謹,這就決定了在封建社會中宣講成為其主要的教學風格。當代社會,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而,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從而形成了各種教學風格。教學內容也是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說來,理科的教學內容傾向于“理智型”的教學風格,文科的 教學內容傾向于“情感型”的教學風格,同樣,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也不同。例如,特殊學校的教學風格會明顯不同于普通學校。小學、中學、大學的教學風格也會因學生的年齡大小、知識面寬窄、能力的強弱而不同。

(三)課堂教學風格形成的階段

教師從開始教學,到逐步成熟,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是一個艱苦而長期的探索過程,這個過程一般經過三個階段。 1.摹仿一學習一惜鑒階段。教師開始教學時,沒有教學經驗,開始總是摹仿別人的教學方式方法,套用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摹仿既是人的一種本能行為,又是人們學習的重要途徑。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對別人 的教學方法、方式,教學語言、教學風度,甚至舉例、手勢、語調都進行摹仿。但是,摹仿要注意消化吸收,要善于琢磨,有心的教師在摹仿中進行學習和借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教育家葉圣陶曾說:“無論別人經驗多么好,總該領略它的精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要是生搬硬套,學習好經驗可能得到壞結果。 2.獨立――創造――反思――再創造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基本上擺脫了摹仿的束縛,能夠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諸如備課、上課、課外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等等。這個階段的特征是擺脫了完全摹仿別人,能獨立進行教學工作。但在獨立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惜鑒別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自己的特點,創造性地教學。在教學進行一個階段后,自己能夠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總結經驗和教訓,再結合自己的特點,進行創造性教學,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教學風格形成階段。教學風格的形成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創 造,教學具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其特點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語言、體態語等的結合日臻完善,成為一種藝術化的東西;教學行為已經內化,教學風格轉化為隨意性。這時的教學就達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

界,教學中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日,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學過程的開展有序和諧。

上一篇:中學培訓下一篇:中醫技術創新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