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綜合實踐活動范文

2023-09-10

綜合實踐活動范文第1篇

---城內小學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經驗交流材料

湖北省谷城縣城關鎮城內小學 李紅云

我們城內小學是一所具有百余年歷史的老校,現有31個教學班,2149名學生,專職教師125名。新課程實施以來,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出現在我校師生面前,如何讓師生了解這門課程?如何幫助教師學好這門課?如何對擔任這門課的教師是進行有效培訓„„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我校在多年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始終堅持走校本教研之路,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增強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效,促進教師發展。我們的做法是:

一、理論學習,在學習中消化運用

如果教師的教育理論觀念模糊就會導致行動的盲目,為此,我們非常重視教師理論知識的培訓,通過理論培訓讓教師樹立科學、先進的教育觀念。在綜合實踐活動理論學習中,我們首先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主,同時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與方法》《綜合實踐活動案例》《研究性學習指導手冊》《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與培訓》等。為了讓教師們在學習理論知識中不感到枯燥,我們在開展教研活動中改變了以往傳統的邊學邊做筆記的學習模式,注重學習方法的靈活性,多樣化,盡量使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使抽象的概念變得易懂。如:我們在組織學習《指導綱要》時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1)集體通讀,布置思考題。(2)個人自學,完成思考題。(3)集體討論,交流學習體會。(4)形成文字,裝訂成冊。通過反復學習,大家對《指導綱要》有了較深理解,特別是通過討論,教師們對教學態度的認識更加清楚,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對課程實施的方法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清晣的思路。為了檢驗學到的教學理論是否真正用于實踐,接著我們又組織第二個階段的活動,即把學習的理論用于教學實踐中,如:我們要求所有教師都選擇以《走進春天》為主題設計一份教案,教師們精心準備,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設計主題活動,并寫下一份份說課材料,同時根據教案設計和說課情況評選出優秀教案,極大調動了教師參與熱情。

二、交流互動,在交流中共同發展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設專任教師2人,兼職教師15人,這些教師不可能每個都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因此,我們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讓教師們在組內的互助互學、互相交流、共同成長。

1、集體備課交流。在學期初,教研組根據各年級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體規劃,商量制定一學期的主題內容,并在每月兩次的集體備課時,進行交流討論。一是教師們都能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進行討論研究。例如:四年級教師在準備研究性學習主題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確定子課題這一環節,采取的是教師分配子課題的形式,后經實踐發現采取這種形式分配子課題,會封閉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發揮不了自己的特長。經過組內成員的反復研究、討論,決定在子課題分派時先由全班同學對子課題進行由難到易去排序(難易是指課題研究內容),然后再逐個分析,最后從所謂最難的課題開始進行招標,讓那些競爭意識強又有能力的同學承擔最難的子課題,解決了過去有些難題無人愿意承擔或即使有人承擔但效果不好的問題。招標的方式既給各類學生以用武之地,還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改變了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變為主動式學習,學會了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二是交流新課程理念,自編教材。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并沒有固定的教材,教研組能夠根據學校的周圍環境、學生的特點以及相關學科進行自編教材。如:校本教材在實施過程中,教研組教師多次聘請學科教師參與學生專業知識問題的輔導。六(1)班在開展《珍惜水資源》課題活動時,碰到水污染問題時,指導老師多次找到科學老師皮海英了解怎樣凈化水、怎樣撰寫調查報告?又找到美術指導教師程婧詢問怎樣辦宣傳畫、手抄報,找音樂教師幫助編排快板《節約用水三字經》„„同時教師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和自己上課的習慣,以及對教材的理解對教案進行個性化的修改,并注明修改的原因,課后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為教研組交流和教材的修改積累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通過對校本教材的實踐,教研組初步確立了以下活動主題:三年級《谷城名人譜》《影子的樂園》《學唱家鄉民歌》四年級:《辛亥革命英雄楊洪勝》《我是谷城小導游》《谷城民間習俗的探究》、《尋訪谷城民間藝人》五年級:《我心中的英雄》《谷城神話故事知多少》《谷城方言知多少》《谷城民間工藝的調查研究》六年級:《探尋神農氏》《家鄉的名勝古跡》《走進谷城老街》《走進谷城大薤山》等。

2、課堂教學交流。為保證新課程指導綱要的落實,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實踐的環境,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把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看作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為了深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推動課改實驗的發展,教研組每學年定期開展“示范課、研討課、優質課、觀摩課”等“四課”活動。一是讓參加過市、縣活動課學習的教師講一節示范課,為其他老師拋磚引玉,如彭麗老師在參加省綜合實踐活動學習回來后主講了一節《關注校園安全》讓教師了解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堂教學結構。二是上好研討課。課題實驗老師根據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研究,然后由一位教師執教。如:龔月玲老師針對如何選擇課題、怎樣進行小組分工、怎樣制訂計劃等問題主講了一節《身邊的食品安全》的研討課。課后主講老師進行了自我反思,其他老師進行聽課、評課,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三是開展優質課賽。為了促進教師們的全員參與,認真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研組每年開展一次優質課比賽,老師們的參與熱情很高。四是舉辦觀摩課活動。每月由一個年級提供一節觀摩課,執教人把實驗研究做法、體會進行生動、詳盡的展示,其他教師進行聽課、評課,這樣做從實施層面上解決了活動課的困惑。教研組通過“四課”教研活動的開展,給教師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和探討的機會,教師們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將“四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不僅授課教師在教學方面會有所提高,其他聽課老師也會從中獲取教學經驗。

3、教學反思交流。我們要求教師積極撰寫教學反思,記載和積累實踐中的體會、經驗。感悟學,并要求教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個人博客,把每月的教學反思上傳到個人博客中,全體教師均可以閱讀。除了原有的每月一篇摘記、一篇反思,每學期一篇教學論文、一篇案例的基本要求之外,我們還要求教師的教學體會及聽課教師的評課進行更深一步的反思。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實踐—反思—實踐過程中,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三是課后反思,提高定課研究的質量

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既離不開實踐,更離不開反思。為此我們要求每位教師講課后,及時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學生學法和創新點上進行反思,把反思所得及時寫在“教學反思錄”上,教師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反思,及時發現教學上的問題,改變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如:我校一名剛參教的年輕教師上了一節《品德與生活》的課改匯報課,整節課很熱鬧,一個活動接一個活動,從表面上看體現了《品德與生活》的活動性特征,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臺,但活動無序,無針對性,且效果不佳。課后,通過評課,該教師明白了活動要動而不亂,要有序、有效、有針對性,課堂教學要在“民主開放”與“秩序、規則”之間尋找結合點,教師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機智要建立在尊重、信任、贊賞學生的基礎上。該教師從反思中嘗到了甜頭,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今春,在縣優質課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三、課題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我校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積極組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樹立教師既是知識傳授者又是教育教學研究者的理念,讓課題研究為教師發展助力,讓教師在研究中提升。

1、主課題研究。在“校本教研”的實施中,教研組以國家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為主課題進行研究,教師們在摸索著前進,在研究中提升,探討了一套教學模式。一是探討了一套課案編寫模式:主題活動編寫模式為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實踐過程—活動評價。課題研究編寫模式為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準備—研究過程—研究評價。作品制作編寫模式為制作背景—制作目標—制作準備—制作過程—制作評價??萍贾谱骶帉懩J綖轫椖窟x題—項目構思—項目準備—項目過程—項目評價。二是落實了課堂教學模式,我們把課堂教學結構歸納為:主結構:序言—過程——歸納(小結)教師:引導——點撥——小結 學生:活動——體驗——感受。三是在課題研究及實踐中還開發了60多個活動主題,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提供了大量的課程資源。

2、小課題的研究。為了幫助教師克服對“研究”的畏難情緒,調動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積極性,我們鼓勵教研組以年級為單位,將自己在開展主題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求得組內成員的啟發和幫助,然后將問題帶篩選后確定為小課題,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這樣能喚醒了教師們的研究意識,促進了教師從“教書匠”向“研究者”的轉變。如:在一次專題研究課中,三年級學生對實施計劃階段感到困惑,有時力不從心,教研組成員便將怎樣實施計劃作為子課題,然后進行研究探討,經過我們多次的切磋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從討論中推敲并完善出精彩的案例。通過多年的探索,我校教師樹立了“來自教學的關鍵問題就是研究課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研究,參與研究本身就是成果”的觀念,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實實在在解決了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存在的許多問題。

幾年來,通過學習、定課研究、反思,教師們不僅關注課堂,更關注社會實踐;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不僅關注學生的成績,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近幾年來,學校先后有10多名教師在國家、省、市、縣綜合實踐活動優質課大賽獲得一等獎;有40多人次的論文、案例、課件在國家、省、市、縣獲獎或發表。有100多名學生在書法、繪畫、科技、作文、文藝匯演、體育等方面獲得獎勵。

綜合實踐活動范文第2篇

一、密切聯系實際,精心設計問題

所謂“設計問題”就是設計“綜合與實踐”的活動內容。好的“綜合與實踐”活動內容,應該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現實性;二是開放性;三是綜合性;四是實踐性。四者之中,現實是前提,開放性是保障,綜合性是基礎,實踐性是根本。 比如:《估算玉米收入》

1、學生課前做好調查種玉米的一些相關知識和信息。

2、閱讀理解,讀題,了解王大爺種玉米、結玉米以及玉米銷售的相關信息.讓學生充分接觸并發現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提出“小組合作,幫王大爺算一算”的要求,讓學生合作解決書中的三個問題. 在上面分析問題的基礎上,采用合作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解決問題,不僅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精神,還加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小組合作,用計算器幫王大爺算一算:

(1)今年玉米大約收入多少元?(2)平均每公頃大約收入多少元?(3)預計比今年多收入多少元?然后交流各組計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結果.要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機會。

二、廣泛開展實踐,加強合作交流

這里的“廣泛”既是指“過程的充分”,也包括“形式的多樣”,還應該包含“充分的交流”。比如在《鋪甬路》活動中設計了如下環節:

(一)了解信息,交流信息

調查地磚的相關資料信息,交流選地磚問題。通過調查、匯報信息,學生了解花壇的大小以及鋪甬路的位置和需要用正方形的地磚鋪。然后

(二)討論選轉問題。

小組討論之后,確定選擇邊長為 25厘米的地磚,并說明理由。(1平方米正好16塊)

(三)解決問題

先構建思路,要解決這個問題先求出甬路面積和每塊磚的面積,再用甬路面積÷每塊地磚的面積,就可以求出所需地磚的塊數。然后小組合作計算與討論,學生選擇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全體匯報評價。 通過這三個任務的完成,以達成“過程的充分”,“形式的多樣”和“充分的交流”。

三、重視反思評價,提升實踐智慧

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數學”過程是讓學生體驗數學、應用數學、進行數學反思的過程。所以,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試一試,讓他們在困惑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反思,在動手實踐、概括歸納,形成正確的結論。比如在“24點游戲”中: 活動環節一:新手上路。

1.找一找:①找出兩張牌算出24。 ②再添一張牌算出24。

2.試一試:給出三張牌算24。

3.小結算“24點”的基本方法:根據3張牌上的數,從中選出兩個數進行第一次運算,把第一次算得的結果和另一個數進行第二次運算,使算出得數為24。

活動環節二:能手展示。

1、學生自己選出三張牌,算出24;

2、同桌互算;

3、全班小組交流。

(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三張牌算24的一些方法,同時滲透已知三張牌算24時,有時會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環節三:高手擂臺。

1、嘗試四張牌算24。

2、分組活動:

(1)必答題:每個隊通過抽簽選一個題號,并解決對應的四個數算“24點”的題目。

(2)搶答題:在規定時間內用四個數算24點,鼓勵多種方法。

(3)選答題:題目分為一星題和二星題各三題,讓各組自由選擇,答對獎勵,答錯倒扣。

在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評價,幫助學生反思他們自己在“綜合與實踐”活動中的質量、效果,探索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那么學生的思維就會在更高的層次上發展,便于促進數學素養的形成和實踐智慧的生成。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還是一門新的課程,還會繼續下去。我們將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逐步完善,使實踐活動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范文第3篇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傳統單一的學科課程模式已不能滿足“培養具有現代精神的合格公民”的時代要求,因此,推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面對這一新生亮點課程 ,在具體的實施中,由于沒有教材依托,老師們往往感到無從下手,我認為,要想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首先,我們應該明白課程實質,了解課程特點,領悟課程內涵,遵循課程原則,準確定位課程目標,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掘本地資源,才能提高實踐活動課程的成效,帶來新的活力。因此,我們應該貫徹 “面向本土、來自本土、服務本土,體現地域性、本土性、針對性和實用性。”這一指導思想,充分發掘本地各種各樣的實踐資源,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一、課程資源開發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生活與經驗為核心,以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以綜合為重要特征,與學生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和時代發展緊密聯系的一門課程。因此,其課程資源大量存在于個體生活的自然環境、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之中。從廣義上來說生活中的所有事與物都是可能的課程資源,但不一定都能成為現實的課程資源。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教師既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規劃不同的內容,讓這些資源有選擇地進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平臺。

1、立足自然資源 在綜合實踐內容開發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我們柴胡店鎮山川秀麗,景色宜人。宛若盤龍臥虎的千山峰嶺,在這片神奇土地的東部拔地而起;恰似蛇形斗轉的薛河碧波,環繞著東部久負盛名的劉村梨園;悠悠小渭河在西部展現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觀;既古老又年輕的園林式小城鎮矗立在山水畫卷般的版圖中央。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為這個魯南古鎮賜予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诖?。我們引導學生開展《走進千山》、《古薛河探秘》、《爭當景區小導游》、《梨園景區記者招待會》等實踐活動。

2、立足經濟環境

柴胡店鎮物產豐富,經濟實力雄厚。南辛的蘋果,劉村的梨,黃連山的冬棗,薛河的魚,遠近聞名。劉村酥梨具有個大皮薄,脆嫩多汁、肉厚無渣、甜貽爽口的特點,明清年間歷為滕縣主要貢品之一,2002年在國家商標局注冊,2004年,遠銷馬來西亞。薛河的魚,2006年榮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證書。結合實際,我們開展了“保護家鄉水資源”“家鄉物產博覽會”等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激起學生積極為家鄉做貢獻的責任感。力源煤炭有限公司是我鎮的龍頭企業,是我鎮經濟支柱。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我帶著孩子們走進礦區,讓他們參觀工人叔叔工作環境,看井下采煤錄像,設身處地讓他們體驗工人叔叔工作的艱辛,理解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孩子們受益匪淺,特別是一些礦工子女,更是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3、立足歷史文化 我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7300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用他們的汗水的鮮血豎起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造車鼻祖奚仲等諸多歷史名人都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佳話。據說,奚仲生前在此造車,死后又葬于奚公山下(千山),因此,《認識奚仲》成了我們綜合實踐活動的又一主題。千山腳下的胡樓烈士陵園,記載著家鄉歷史上許多英雄的事跡,自然而然成了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調查、訪談、查閱資料等等方法,我們了解了發生在家鄉這塊土地上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培養了學生頑強的意志,以及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4、立足鄉土風情

保持清代村落建筑群原貌的,魯南第一民俗村暨近代題材影視拍攝基地葫蘆套村,可謂鄉土氣息濃重,并且成立了民俗文化館。另外,柴胡店鎮還有著許多古老特殊的鄉土風情,在《走進柴胡店》《柴胡店民俗》兩本書中都有記載。如:《民間習俗》、《鄉土小吃》。

圍繞這些鄉土風情,同學們開展了“民俗文化研究”“參觀民俗文化館”“家鄉的美食”等一系列主題活動,實現了身、心輕松舒暢的鄉土風情之旅。

5、結合農村實際

對于農村孩子來說,種植、養殖等等活動雖然不再陌生,但是,親身體驗卻是很少。所以,作為農村教師,我們不要浪費了身邊的資源。于是,“種花生”“養殖長毛兔”“給蘋果樹剪枝”“為梨樹嫁接”“為梨花授粉”為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開辟了新天地。

二、活動方式: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的不同領域,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動形式,如:

1、以“社會考察”為主的體驗性學習

如:《走進千山》、《走進礦區》、《參觀民俗文化館》都屬于以參觀考察為主的體驗性學習。

2、以“主題探究”為主的研究性學習

如:《古薛河探秘》、《認識奚仲》、《學校的變遷》。

3、以“主題班會”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

如:《梨園記者招待會》、《家鄉物產博覽會》。

4、以“動手實踐”為主的勞動技術教育

如:《種花生》、《養殖長毛兔》、《為蘋果樹剪枝》、《為梨樹嫁接》、《為梨花授粉》。

5、以“社區服務”為主的實踐性學習

如:《爭當景區小導游》、《敬老院里的一天》。

三、課程安排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中年級學生以勞動技術教育、主題班會為主, 高學生以社區服務、社會考察、主題探究為主。

四、課程的組織與輔導:

在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型課程中,應盡量提供學生真實體驗的機會,倡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以實踐性、綜合化、沙龍式研究為基本的活動形式,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輔導方式。要積極探索輔導方式的多樣性。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學生自主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五:評價與展示

以本土教育資源為背景的綜合實踐活動型校本課程,應重視課程評價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主體的互動性,評價內容的多元性,評價過程的動態性,使學生逐步感悟自身的發展,提高發展的欲望;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如表格統計式、談話式、語言描述式等。

六、課例展示:

A:《梨園景區記者招待會》。

下面以我就結合兩個綜合實踐活動具體課例,談談我如何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粗淺做法。首先,說說我的《梨園景區記者招待會》。

時間安排:生成課題,達成目標,一周時間; 選擇研究內容,成立研究小組,制訂研究方案,一節課時間;實施方案,開展活動,兩周時間;成果展示,一節課時間。

1、生成課題:

本土資源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點開發資源。因此,依托學校所在地的本土資源,結合本校的傳統與優勢、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整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化資源配置,弘揚地方文化,發展學校特色,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成了綜合實踐程資源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對于任何一所學校來說,綜合實踐活動是其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要立足于學校的特色,要能反映學校所在地區的特色,因此,在確立活動主題時,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本地區可挖掘的教學資源,在認真分析研究后確定出來的主題活動才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有利于今后的開展和實施。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性發揮提供廣闊的空間。著眼生活,學生才能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去活動、體驗,乃至創造,才能享受探究的樂趣、活動的愉悅,才能獲得并增強社會責任感。本次教學中。我依托“家鄉柴胡店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是享譽魯南蘇北的黃梨之鄉。”之優勢,抓住“即將舉辦棗莊市首屆梨花節,”這一契機,確立《梨園景區記者招待會》這一主題。

2、達成目標:

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總體目標是: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根據總目標及課程實際,我確立本次活動目標。

(1) 了解萬畝梨園的悠久歷史及燦爛的文化,對景區特色及風土人情有較全面的認識。 (2 )培養學生收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分析運用所得資料的基本方法。

(3)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實踐能力。

(4)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5) 通過活動增進對家鄉歷史與文化知識的探究心理,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及強烈的責任感,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3、選擇研究內容。

學生自主選擇研究內容:你準備從哪些方面向記者推介劉村梨園?從“梨園的歷史及發展”“黃梨的產量及價值”“梨園的傳說及典故”“景點的由來”“梨園風光”等等方面選擇感興趣的研究內容。

這一環節可以為學生提供研究素材,但是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遵循自主選擇的原則。

4、成立研究小組。

根據自己興趣及所選內容,自由結合,成立研究小組。比如:探究小組,攝影小組,繪畫小組,社會調查小組,導游小組等。

這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的前提,學生可以利用小組力量,借助合作的優勢,培養協作能力,獲取更豐富的知識。

5、制訂研究方案:小組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案,通過組間交流、征求老師及家長的意見,完善自己的方案。 探究小組制訂的方案是借助網絡、書籍等資料了解黃梨的產量及價值,利用訪談的方法了解梨園的傳說及典故以及景區中景點的由來,通過調查了解劉村梨園的歷史及發展。

攝影小組的方案是,利用課下及周末的時間從不同角度拍攝梨園美景,把梨園的美麗風光最大限度地展現給大家。

繪畫小組通過實地觀察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梨園的美景。

社會調查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借助父母、親戚、鄰居在梨園工作之便,進行調查、訪談活動。

導游小組的研究方案是,走進梨園,熟悉景區導游詞,學習導游人員的講解藝術,力爭通過自己生動的講解,引人入勝。

方案的制定中,學生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事小組解決不了的,教師就要適時指導,提出可行性建議。比如,小導游們要得到景區講解員的幫助,教師要幫助協調,另外,還要考慮到學生各方面的安全。綜合實踐活動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千萬不能忽略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6、實施方案,開展活動。

(1)、學生根據利用休息時間親身到梨園感受,根據自己選擇的研究內容收集相關資料。

(2)、篩選、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資料,準備參加班里的《梨園景區記者招待會》活動。 此環節要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積極鼓勵學校和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7、召開劉村梨園記者招待會,展示成果。

(1)、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然后形成小組集體的看法。

(2)、合作與交流:然后各組推薦學生介紹情況(記住,別忘了提供資料的來源,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3)、小組討論,如何向記者推介才能讓景區得到社會的認可,并準備答記者問。

(4)、生生互動,推介練習。師提醒,注意舉止、禮節、禮貌用語。

(5)、小組推選代表推介,并隨時接受記者(其余小組同學)提問或采訪,教師適時指導。

探究小組以圖片和資料相結合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梨園的歷史與發展,通過采訪錄音及錄像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些梨園的傳說及典故,并向大家推薦了我們的鄉土文學家孔慶海先生的《走進柴胡店》、《柴胡店民俗》兩本書,景區的許多景點及傳說、典故在這兩本書中都有記載。把從網絡及有關書籍中了解到的黃梨的產量及價值向大家作了詳細介紹,并且通過“特長品嘗”這一環節讓大家真正領會到了劉村酥梨甜貽爽口的特點。 攝影小組把他們從各個角度拍攝到的梨園美景向大家做了展示,為了更加清晰明了,他們把每幅照片還輔以文字說明。

繪畫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社會調查小組把自己的調查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在推介會上發布。

導游小組有聲有色、彬彬有禮的講解仿佛帶著大家暢游梨園。 進入主題班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推介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使自己的合作學習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教師的指導作用仍然不能忽略。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學生自主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還要注意,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獨立的課程,既不能上成活動課,也不能上成了口語交際課。

8、評價與反思

(1)、學生談感受。(引導他們從活動形式、活動內容、活動啟示等不同的方面來談,用這種輕松的無拘束的漫談進行感染熏陶,學生的心靈再次受到觸動,會達到本次活動的德育目標)

(2)、教師評價。

教師依據多元化評價原則,客觀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在這節課中,不僅有研究性學習,還有社會實踐活動,也就是說,綜合實踐活動的每個領域都不是孤立的,都有著一定得聯系,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還開闊了視野,鍛煉了各種能力。比如: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口語交際交際能力等等,并且,還激發了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積極為家鄉做貢獻的責任感。

其實,同樣的教學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的的不同領域,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不過,要根據活動的形式及孩子的年齡特點,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梨園景區記者招待會》這次主題班會活動適合中年級教學,那么《爭當景區小導游》則更適合高年級教學,因為它在研究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這種實踐不僅僅是體驗,更多的一種服務社會的意識,是一種為家鄉做貢獻的責任感,并且,還要寫實踐報告,這就比《梨園景區記者招待會》中的談感受的形式上升了一個高度。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B:《爭當景區小導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1、活動目標:

(1) 了解萬畝梨園的悠久歷史及燦爛的文化,對景區特色及風土人情有較全面的認識。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分析運用所得資料的基本方法。

(3)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實踐能力。

(4)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文明用語及基本接待禮儀。 (5)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增進對家鄉歷史與文化知識的探究心理。增強社會服務意識及積極為家鄉做貢獻的責任感。

(6)通過實踐報告,提高學生總結、發現、積累、運用知識的能力。

2、課前準備

(1)、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親身到梨園感受,從“梨園的發展與變化”“黃梨的產量及價值”“梨園的傳說及典故”“景點的由來”等方面選擇感興趣的內容自愿結合成小組,收集相關資料(同時請學生注明獲取相關資料的渠道:是從教材中獲取的,還是從教材外獲取的,如查了什么網,翻閱了什么書刊、什么詞典,或是從什么人講的什么故事中了解到的)。

(2)、請同學們根據自己選擇的重點,篩選、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資料,準備參加班里的小導游選拔活動。

3、活動過程

導入:我們的家鄉柴胡店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是享譽魯南蘇北的黃梨之鄉。今年要舉辦棗莊市首屆梨花節,劉村梨園旅游風景區即將面向游人開放了,我們的導游選拔賽現在開始。

(1)、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形成小組集體的看法,然后各組推薦學生介紹情況(記住,別忘了提供資料的來源,也可展示圖片等資料,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2)、播放導游現場解說錄象。

想一想,說一說:從剛才的錄象中,你有些什么體會?并交流討論:一名優秀的導游必須具備那些素質?

學生討論交流:在講解中,要使用規范的口語表達,言談舉止大方得體,發音準確,吐字清晰,音量、語速適中;并且要注意傾聽游客的詢問,快速地選擇詞語和句式,組織語言進行陳述、表達,同時學會察言觀色,臨場發揮„„

(3)、小組里進行初賽。

請各位同學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形成適合自己風格的解說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現場模擬演練。在小組內評選出小組最優小導游,記下推選的理由)

(4)、小導游復賽

全班交流,交流前請各組介紹本組優秀小導游的優勢,教師順勢指導交流要求,全班交流過程中針對交流情況適時點撥。

4、評價與總結

(1)、同學選出星級小導游,頒發導游之星。星級小導游可以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到景區實踐,為游人提供導游服務。

(2)、教師點評學生表現,對不足之處給予指導。課下繼續努力,只要達到星級標準,既可入園實踐。

附:星級導游評價標準:

(1)、能用規范的口語熟練表情達意,展示梨園美景及豐富文化底蘊。 (2)、言談舉止大方得體,發音準確,吐字清晰,音量、語速適中。

(3)、能傾聽游客詢問,快速選擇詞語及句式,組織語言進行陳述、表達,并且具備臨場發揮能力。 (4)、具有強烈的服務意識及社會責任感。

5、學生寫實踐報告。

綜合實踐活動范文第4篇

1.使學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懂得“保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生命”的道理,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環保小常識,并學會一些簡單易行的保護環境的方法。

2.增強環保意識和環保責任感,樹立“一直為環保出力”的信心。

活動過程設計:

一.環保小話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把目光投入到生活環境的美化、綠化、凈化和香化上。生活中的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話題。我們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當中有一些生活垃圾、瓶瓶罐罐、還可能有你玩過的舊玩具、看過的舊報紙、舊書籍……事實上,垃圾并不是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很多垃圾都是可以進行再利用的,它們經過處理之后,就像變魔術一樣,成了有用的東西,有了新的生命。

相信嗎?許多垃圾都可以循環利用。

如果你是有心人,如果你能珍惜地球上的每一份資源,并能盡量回收利用,那么,地球的寶藏就永遠不會被掏空,我們也就會擁有一個美麗、干凈、富饒的家園了。

二.了解垃圾

1. 生活垃圾:我們所扔掉的生活垃圾中,約50%是生物性有機物,其中約有30%~40%具有可回收利用價值。比如,啤酒瓶、醬油瓶、白酒瓶等可以直接回收利用;廢紙、塑料、金屬、玻璃等可以循環利用;還有一些可以堆肥、發電。

2. 電池:電池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過的電池中含大量的重金屬,如汞、鎘、鉛、鎳及酸、堿等有毒有害物質,如隨意丟棄,泄漏到環境中,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很大,將對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其實,廢電池并不是一“廢”到底,其中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屬,而有色金屬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而這些有色金屬如果不進行回收利用,而丟棄在大自然中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危害。電池中的鎘為人體不需要的元素,吸入過量會引起慢性中毒,表現為肺氣腫、骨質改變和貧血。鉻、鎳等可引起肺癌;鉛不易被排泄,可損傷肝、腎、神經系統和造血器官。

大家應該主動向鄰居、同學、父母和朋友宣傳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并把他們用過的廢電池收集起來,妥善保管,并與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商議處理辦法。

3.我國每天生活用水大約為2400億立升!

廢水:我們每人每天要用約188立升水。我們所排出的生活廢水中,除了糞便之外,還有許多可怕的化學物質,如洗衣粉、洗碗液、去污粉等日用化學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質,也會隨著排出,從而造成污染。

保護水源,我們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節約用水,養成隨手關緊水龍頭的好習慣;不在河邊或河里大小便;去河邊溪邊玩時,別忘了把垃圾帶回家;使用無磷洗衣粉等。

三.討論:

1. 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生活中的垃圾?

2. 對于廢舊電池,你想做點什么?

3. 想辦法把生活污水進行分類排放或循環利用。

4. 你還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廢棄物會危害環境。

四.查找一些與生活環保有關的資料或圖片,與同學和老師討論。

五.創辦“綠色家園”環保手抄報,展一展,評一評。

綜合實踐活動范文第5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總體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習慣,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從事科學研究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5.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一些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等活動中的一些具體技能;并在活動中獲得參與綜合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具體目標

1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范,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了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并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5.組建一支基本穩定的師資隊伍,以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為抓手,加強校本教研,提高教師素質,推進課題研究工作穩步發展。

四、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針對學校實際,我們這學期倡導主要圍繞下列線索進行設計和開發。

1.利用學科課程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學科課程,同時又是必修課程,不能成為其他課程的附屬品,但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領域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況下,綜合實踐活動也可和某些學科打通進行。學科知識不再是唯一的學習資源,所以我們應當突破學科教學自我封閉的僵化模式。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要使課堂成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活

3 的策劃中心,依托學科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課內外打通,對學科資源和非學科資源的開發進行一體化設計,將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引入課堂。因此,我們將考慮如果有機地與學科內容進行整合,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內容。

2.走進社會生活,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所以引導學生走入社會生活,獲得生存體驗,讓學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情,從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課題進行研究,從學生身邊的小事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也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煙有無毒害》、《網絡利與弊》、《了解身邊的環境》等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實際參與、親身探究等活動,了解社會的現象與社會問題。因此,我們將著重引導學生形成關注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加強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生活的聯系,發掘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資源,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充實、更有趣、更有意義和富有創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資源。

3.走進自然,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根據學校及周圍自然環境的狀況,引導學生自主地從自然環境中發現問題,并指導學生通過觀測、考察、實驗、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種自然環境的信息,關愛自然,提高環保意識,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4

五、工作思路:

(一)整體構思,制訂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本學期,學校將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聯系起來思考,在各年級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制訂出詳細、全面、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以使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

(二)加強學習,提高對活動課程的認識。加強專題培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讓每一位指導教師都明確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學科教學實踐。培訓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集中培訓、教研組研討、個人自學相結合,以“案例式”、“對話研討式”等學習形式使學習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聯系起來,使之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使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反思,獲得實踐經驗。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增強交流。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的教研活動,實現校內老師增強交流,本校與外校老師之間加強交流,吸取兄弟學校開展本課程的經驗,更好地推進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

(四)注重過程,進行有效的實踐活動指導。本課程主要以活動為載體,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重點,主要以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以社會考察為主的體驗性學習活動等學習來開展。

5 學生通過社會考察、討論分析、角色扮演、辦報創作等社會活動方式,對主題進行探究、發現,通過從不同角度對社會問題和科學現象進行研究,自己去發現問題并作出結論。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加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經歷活動中的各種感受,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創造意志,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品質,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的展現。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記錄活動經過、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督促,并且這些事情要力爭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讓每個學生都在活動的過程中,親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加強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要及時參與學生的研究,預設學生將會遇到的困難,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與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將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五)關注評價,深入推進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收集好每次活動的方案設計、活動成果作品、反思日記、研究報告等,及時記錄自己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過程和體驗;開辟學生成果展示。學??衫眯@廣播、櫥窗等欄地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小論文、小報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覽。讓教師、家長、學生都積極參與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評價,采用自評、互評等方式,實現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動態化。

6

(六)加強和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能夠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會使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因此可加強和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七) 具體活動內容: 1. 尋找春天 學做葉畫

2.認識綠色食品 學做涼菜、水果拼盤,做餃子

3.小菜園 通過采訪,實地察看,了解幾種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問題,

4. 走進紙的王國

學簡單的折紙、剪紙 5.零用錢的調查 調查 采訪零用錢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訂并貫徹綜合實踐活動計劃、討論活動內容,訂好學期活動計劃。

2、召開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教師培訓會。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

3、按制定的計劃開展活動。

4、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小結。

5、組織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活動。

6、收集整理活動資料。

7、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評價工作。

8、總結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情況,撰寫專題總結。

7

七、活動評價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的,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并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基礎。本學期將充分發揮評價這一機制激發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受自我成長,促進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悅。

1.注重過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不過分強調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將關注的視角指向小學生獲得結果和體驗的過程,注重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采用即時評語的方式記錄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參與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現,并將其作為評價小學生的標準。

2.尊重多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鼓勵并尊重小學生極富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演講、繪畫、寫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師對活動做出評價的同時,通過討論、協商、交流等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3.注意反思:發揮評價的指導功能,引導小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通過調動小學生的認識和情感因素,激勵小學生自覺記錄活動過程〈特別是重要的細節〉、投入對問題的討論、對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動審視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動,拓寬自己的視野,達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目的。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評價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教師評價以下列幾項為標準:(1)深刻領會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并以負責的態度參與這門課程的實踐;(2)不斷完

上一篇:寒假社會實踐下一篇:智能化研究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