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獻計量學范文

2024-03-28

文獻計量學范文第1篇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間競爭的日益激烈, 塑造城市形象已成為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良好的城市形象不僅有助于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加快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 廣納人才, 同時還有助于開拓城市的市場, 為人民的繁榮富強奠定物質基礎。

重慶作為年輕的直轄市, 擁有著名的山城特色、巴渝文化、紅巖精神、抗戰文化等豐富的城市形象資源, 但與東部以及沿海城市相比, 重慶城市形象的塑造與推廣仍然處于弱勢。城市形象作為一種無形資產, 能夠間接助推城市的發展。

美國著名的城市學家芒福德也曾說過:“城市形象是人們對城市的主觀印象, 是通過大眾傳媒、個人經歷、人際傳播、記憶以及環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1]”。城市形象傳播包括節事營銷、體驗營銷、對外傳播等環節 (陳旭欽, 2017) 。[2]更有學者認為, 城市形象是人們對城市的主觀的看法、觀念及由此形成的可視化的鏡像或具像, 由精神形象、行為形象和視覺表象三部分組成。而我認為, 城市形象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歷史底蘊等內部因素, 以及人文風貌素養等外部因素, 綜合表現而成的一種風貌和特征。

二、重慶城市形象傳播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 文化多元化已經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 包括人在內的各種資源的流動已經成為一種常態。[3]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城市形象只有通過傳播才能產生價值, 尤其是經濟價值, 只有這樣城市形象這一無形資產才能產生效益。因此, 本研究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對重慶直轄20年間重慶形象傳播進行相關可視化研究。

(一) 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的數據是來源于中國知網中的“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中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為了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以“重慶城市形象”作為關鍵詞或主題, 于2017年12月對重慶直轄20周年 (1997年——2017年) 進行檢索, 得到關于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的文獻, 共計274篇, 除去不相關文獻的干擾, 經過去重處理, 最終納入本研究的中文相關文獻共計196篇。本研究對文獻的選擇注重學術性、代表性, 遵循以下原則: (1) 除去會議、報紙和博碩論文, 只選擇學術期刊類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獻。 (2) 內容連載的論文, 只做一篇論文計算。

(二) 研究方法

文獻計量法是指利用數字和統計學等方法對任何與文獻有關的媒介以及相關特征進行定量研究的一種科學的研究方式[4]。該研究方法由美國學者A.J.Lotka于二十世紀20年代首次提出, 用來描述科學生產者人數與其所著論文之間的關系, 后來被稱之為洛特卡定律[5]。

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都是常見的文獻計量學研究方法, 兩者有一定聯系, 但同時又不完全相同[6]。以各種文獻外部特征為研究對象的文獻計量法, 基于數學和統計學方法預測文獻的分布趨勢, 只適用于實體形態的文獻。而是一種適用于各個學科的特殊的研究方法;以信息的內容特征為研究對象的內容分析方法, 運用初級的數學統計方法揭示文獻所含有的隱形情報, 透徹的通過現象看本質, 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情報分析的內容研究法。為了避免文獻計量法結果過于單調, 本研究將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結合起來, 使本文有更強的說服力。

對確定下來的196篇論文, 本研究采用中國知網可視化工具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以文獻計量法的基本定律作為數據分析的依據, 對論文的年代發布、論文作者、學科分布、來源分布和機構分布等進行了統計分析。

(三) 數據分析

1. 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動態時間序列分析

根據文獻計量法理念, 對某一學科、專題論文進行發表年代的統計分析可從時間概念上了解該專題研究的發展狀況和速度。[7]作者通過分析CNKI數據庫中有關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領域方面的學術論文, 檢索得到近20年的文獻分布情況, 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 從重慶直轄20周年以來, 有關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的發文量總體呈現增長趨勢, 在2009年出現研究高峰, 達到了25篇, 占樣本總量的7.84%。

196篇文獻中, 總被引頻次為733, 總下載頻次為42145, 篇均下載頻次為215.03, 處于相對高水平。

2. 論文的學科分布

通過對CNKI數據庫中有關重慶城市形象研究的學科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如圖2所示。其中經濟與管理科學、工程科技研究領域對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的研究成果所占比重較大。恩格斯說過:“一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現實基礎, 每個歷史時期由法律設施和政治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點所構成的全部上層建筑, 歸根到底都是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的”, 而一個城市想要發展就必須以經濟基礎為依托。但從圖2中各學科所占比例來看, 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的信息科技、人文精神等研究成果相對較少。

通過對196篇學術論文統計, 獲得中文原始關鍵詞約535個, 選擇詞頻不低于2次的共115個關鍵詞。其中, 出現頻次最高的詞語是“重慶經濟”, 累計出現32次, 說明經濟建設在重慶備受關注。其次出現較多的關鍵詞為“城市經濟”, 共計24次, 然后出現較多的關鍵詞為“重慶直轄市”。由于這些關鍵詞在重慶城市形象傳播論文中出現的頻率較高, 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國內期刊中重慶城市形象傳播領域目前的主要研究熱點。

三、結論與總結

(一) 結論

本研究應用文獻計量學和可視化理論, 對CNKI數據庫中從1997到2017年間有關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領域的國內學術論文進行統計分析, 從時間序列、學科分布和研究熱點研究這幾個方面對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的研究論文整體狀況進行了定量統計和定性對比分析, 得出以下研究結論:

第一, 通過時間序列分析可以看出, 有關重慶城市形象傳播領域的研究成果在重慶直轄20年中, 得到的關注度不斷升高, 大約在2009年達到最高點, 但發刊量總量不高;

第二, 從學科分布情況來看, 目前國內關于重慶城市形象傳播領域的研究雖然呈現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態勢, 涉及的學科范圍較廣, 但在期刊分布上仍然以經濟、工程為主, 缺乏人文精神、科技創新和品牌意識, 由此可以看出國內關于重慶城市形象傳播活動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期刊群;

第三, 通過CNKI對研究熱點和趨勢進行可視化分析后發現, 經濟的發展是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領域關注的重要內容。但也并未忽略重慶的人文、科技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熱詞雖然是“城市經濟”, 但隨著“重慶直轄市”、“品牌意識”以及“人文精神”等關鍵詞數量的增加, 預計未來地發展趨勢將會更加注重重慶人文精神、品牌意識等方面的研究。

(二) 總結

從現有研究成果地產出可以看出, 目前重慶城市形象傳播取得極大發展, 但在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的文化、科技的研究與品牌意識的樹立還處于發展之中, 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而城市形象作為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是城市吸納資金、技術、人才流動的關鍵因素。[8]因此, 應該搞好城市形象建設, 在發展城市經濟、完善城市各種配套設施建設的基礎之上, 積極的樹立城市品牌意識, 早日形成穩定的期刊群, 加大對科技創新、人文精神的發展, 緊扣重慶城市定位, 進而提升重慶城市核心競爭力。

摘要:本研究從時間序列、學科分布與研究機構分布和研究熱點研究這三個方面, 對重慶直轄20年內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領域的整體研究動態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和可視化分析。結果表明, 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領域正在曲折中不斷前進。但仍然存在問題:發文數量不大;對城市形象傳播定位不準確;缺乏對城市形象品牌意識的重視。針對目前的重慶城市形象傳播研究現狀, 文章提出:積極的樹立城市品牌意識;建立穩定的期刊群;加大對科技創新、人文精神的發展;緊扣重慶城市定位, 提升重慶城市核心競爭力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重慶,城市形象,傳播,文獻計量學

參考文獻

[1] (美) 劉易斯·芒福德著, 倪文彥等譯.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

[2] 陳旭欽.“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城市形象傳播與媒體擔當[J].新聞戰線, 2017 (3上) :66.

[3] 陳碩.新形勢下城市形象傳播的困境和路徑創新[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 2017, 9 (3) :98.

[4] 陳忠海董一超.統計分析法與文獻計量法在檔案研究中的應用分析[J].理論探討, 2017 (3) :12.

[5] Kumar S, Sharma P, Garg K C.Lotka's law and institutional productivity[J].Information processing&management, 1998, 34 (6) :775-783.

[6] 王曰芬.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的綜合研究[D].上海:中國科技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2007.

[7] 葉佩珍.從文獻計量學視角看我國圖書館聯盟的研究和發展[J].情報雜志, 2007 (10) :136.

文獻計量學范文第2篇

1 數據來源及統計方法

1.1 數據檢索源及方法

以“中國知網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 CNKI) ”的“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檢索源, 該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收錄國內9100多種重要期刊, 來源覆蓋率99%, 全文文獻總量3252多萬篇, 文獻收全率達99.9%, 保障了本文數據來源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高級檢索方式, 以“社區”、“健康教育”為篇名關鍵詞, 采用邏輯詞“并且”連接, 對數據庫中2000年至2009年10年間所收錄的全部期刊進行“精確匹配”檢索, 共檢索到社區健康教育類論文1196篇。

1.2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 將文獻檢索結果作為輸出數據, 利用Excel 2003統計, 并以論文發表時間、發表篇數、來源期刊、作者所在機構、論文研究領域及主題為項目逐項進行分析研究。

2 結果與分析

2.1 社區健康教育文獻的時間分布

分析文獻的時間分布, 有利于把握我國社區健康教育的發展方向。圖1示, 2000年至2009年, 社區健康教育類的論文總量逐年穩步增長, 年均增長20.9篇, 增長率為20.3%, 但發表在國家核心期刊的核心論文共86篇, 僅占論文總量的7.20%。圖2示, 歷年核心論文率均不高, 可見雖然發文總量逐年上升, 但論文質量卻并沒有提高, 提示在關注論文數量的同時應保證論文質量, 只有質、量并重, 才能有效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研究水平。

2.2 社區健康教育文獻的期刊源分布

分析期刊源, 有助于找出該領域的主要期刊, 為學科建設發展和國家政策制定提供核心信息來源。表1所示為2000年至2009年間發表關于社區健康教育論文量超過10篇的期刊共23種, 共493篇, 占論文總量的41.22%, 這些期刊是我國當前社區健康教育信息的主要來源。

2.3 社區健康教育文獻作者的機構分布

分析文獻作者所在的機構, 有助于了解該領域的主要科研機構及科研人才的分布。按第一作者所在單位分為六大系統進行統計, 結果如表2所示, 我國當前公共衛生事業并未得到全面的發展, 衛生工作分工不明, 社區健康教育仍由醫院承擔, 提示我們在開展衛生工作時, 應根據不同機構的主要職能合理分工, 使他們各司其職。

2.4 社區健康教育的研究領域分布

社區健康教育包括城市和農村兩方面。由于各地社區健康教育開展時間及政府投入不同, 我國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的健康教育發展情況很不平衡[2]。統計結果顯示, 2000年至2009年期間, 城市社區健康教育文獻為1141篇, 占95.40%, 而農村僅有53篇, 占4.43%。另外, 還有2篇關于虛擬社區健康教育的文獻, 虛擬社區是網絡時代衍生的一種具有網絡性和互動性的新型社區, 其出現已經引起研究者關注[3]。

2.5 社區健康教育的研究熱點分布

通過對篇名和關鍵詞做統計分析, 可了解我國社區健康教育的發展現狀和研究熱點, 結果如表3所示。

(1) 社區健康教育是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大部分由社區護士承擔, 而由于護理人員主客觀方面的原因,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存在諸多問題[4]。因此, 在消除社區護理工作弊端的同時, 應擴大我國健康教育的覆蓋面, 在國家、省、市三級社區健康教育網絡的基礎上, 建立以市健康教育所為中心、區縣健康教育機構為主導、社區醫生為骨干、社會專兼職人員為基礎的立體健康教育網絡[5], 讓社會各界人士均參與社區健康教育工作。 (2) 提高老人生活質量, 減少發病率已經成為社區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各項慢性病的發生率正在提高,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經成為社區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在對重點疾病進行教育的同時, 還應兼顧其他方面, 如傳染病、職業病及慢性病的防治等[6]。 (3) 健康教育效果評價可以反映出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 有助于研究者找出薄弱環節, 為教育計劃和方法的改進提供參考。如表3所示, 社區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已經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熱點, 說明研究者已經意識到效果評價的重要意義。

3 小結

2000年至2009年間我國社區健康教育研究有以下特點: (1) 社區健康教育論文總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 但發表在核心論文數量不多; (2) 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醫院, 而非專門的公共衛生機構; (3) 社區健康教育的研究領域仍集中在城市, 農村方面研究極少, 且網絡時代產生了新的研究領域—虛擬社區; (4) 社區健康教育工作仍主要由護理人員承擔, 對象主要是老年人, 內容主要集中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上, 對社區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成為研究熱點?,F階段我國社區健康教育雖然已經起步且形成了廣泛的基礎, 但總體上仍與國際健康促進發展存在較大差距[7], 應該充分認識到我國社區健康教育研究和實踐的不足, 在現有基礎上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 開展廣泛深入而有重點的社區健康教育, 促進我國公民的健康和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摘要:以“中國知網”的“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數據源, 采用文獻計量學研究方法, 對我國2000年至2009年發表的關于社區健康教育文獻進行檢索, 從論文的時間分布、期刊源分布、研究機構、涉及領域和研究熱點進行分析, 探討10年來該領域的研究狀況、發展動向及趨勢。

關鍵詞:社區,健康教育,文獻計量學

參考文獻

[1] 吳瑜瑜.我國社區健康教育的發展現狀[J].當代醫學, 2010, 16 (25) :24~25.

[2] 章莉莎, 魏艷芳, 胡兆琴.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現狀與對策[J].現代護理, 2007, 13 (10) :972~974.

[3] 馬穎, 傅華, 江月英.網絡時代健康教育應關注的領域—虛擬社區[J].中國健康教育, 2008, 24 (4) :296~299.

[4] 宋桂杰.社區護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分析和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 (15) :273~274.

[5] 陳清蓉, 王靜, 陳啟超.基層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討[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06, 17 (4) :120~121.

[6] 鄧紅梅.充分發揮健康教育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 7 (29) :7154~7155.

文獻計量學范文第3篇

一、 數據采集

(一) 檢索策略。本文選取論文收錄量最全面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作為數據來源, 考慮到文獻的學術質量, 本次檢索的數據庫僅選擇了知網里面的“期刊”“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國內會議”“際會議”五個數據庫, 以“篇名”為確保精確結果的檢索點, 檢索式為 “‘高校+檔案’or‘高校+文件’or‘高等學校+檔案’or‘高等學校+文件’or‘大學+檔案’or‘大學+文件’”檢索時間截止到2014-12-31。本次檢索共檢索到13065條記錄。鑒于知網每次最多只能顯示6000條記錄, 筆者將檢索時間段劃為三個階段, 采用“導出/參考文獻”中的“自定義 (支持需輸出更多文獻信息的查新等用途) ”功能, 選中題名、作者、單位、文獻來源、關鍵詞、年份等六項信息, 導入到Excel表中。

(二) 數據處理。筆者發現, 在檢索出來的13056篇文獻中, 包含了不少檔案學專業教育相關文獻, 包括高校檔案專業成立、招生公告、專業教育、課程設置、學生就業、院系成立及周年紀念活動、檔案學系教師專訪等不相關論文。筆者采用逐條瀏覽手工刪除方法, 排除此部分數據, 然后得到最后文獻數量為12714。筆者將所有數據進行篩選、排序、分列, 完成數據分類及規范化, 然后進行數據統計, 得到最終需要的數據。

二、數據分析

(一) 文獻增長規律。從收集的數據來看, 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只有2篇, 分別是1956的《中國人民大學文件材料劃分年代的方法介紹》和1979年的《浙江大學文書處理與檔案工作制度》, 前者指出學校文件材料不同于普通文件材料, 應該需要采取公元年度和學年度相結合的劃分方法, 后者則是《檔案工作簡報》轉載的浙江大學黨委文件。從上世紀80年代起, 關于高校檔案工作的文獻開始逐年緩慢增加, 年均發文量12篇, 這說明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處于萌芽起步階段。隨后上世紀90年代增長幅度變大, 文獻數量增加, 年均發文量到113篇, 研究進入穩步前進階段。而進入本世紀后, 文獻數量則極速上升, 到2009年達到小高峰, 年發文量達1137篇, 這與2008年9月教育部、國家檔案局頒布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有密切關系, 管理辦法掀起人們對高校檔案的關注熱潮。隨后在2010年略微停頓后, 文獻繼續呈上升趨勢, 每年發文量均在1100篇以上, 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二) 期刊分布。筆者通過統計, 在檢索出的12714篇文章中, 有62篇文章沒有文獻來源, 剩下的12652文章來自共1908種期刊。根據布拉德福定律, 將這1908種期刊劃分三個區, 使每個區文獻數量大致相等, 均為4217篇, 這樣核心區有15種期刊, 相關區193種期刊, 邊緣區1700種期刊。三個區域的期刊數量比為1:12:113, 用布拉德福定律的結論來衡量, 高校檔案工作研究論文的相關期刊區論文數量偏大, 這是因為發文數在124篇的期刊既分布在核心區, 又分布在相關區。表2.1列舉出了發文量在50篇及以上的期刊。

注:帶*為中外文核心期刊查詢系統中查詢到的核心期刊。發文數量在50篇以上的期刊共有文章5746篇, 占所有文獻的45%, 而其中核心期刊12種, 發文量2523篇, 占其中44%, 從數據來看, 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的文獻質量較高。

(三) 作者及作者單位分析。通過統計作者及作者單位的發文數量, 可以掌握高校檔案工作研究人群和研究機構分布的特點, 了解在高校檔案工作研究領域的主力軍和核心機構。表2.2和表2.3分別列舉出了高產作者和高產單位。從高產作者和高產單位分布來看, 研究高校檔案工作的主要是來自高校檔案館或者檔案室的一線工作者。筆者發現, 在這些作者和單位中, 很少有國家985、211高校, 這說明我國一些重點高校對高校檔案工作研究較少, 同時這些作者和單位中, 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較少, 這說明我國缺乏對高校檔案工作方面專家或者深入研究的學者。

此外, 為了衡量作者的合著規模, 本文引用了邱均平教授期刊作者“合作度”和“合作率”這兩項指標。表2.4本次研究附作者信息的12618篇論文集合的著者總數達15903位, 平均每篇文章的作者數為1.26。其中, 獨著論文占全部論文的80.6%, 比例很高, 這說明獨著仍是高校檔案工作研究的主要方式;而對于合著, 2人合作率為14.4%, 占總合作率19.4%的70%以上, 因而2人合作是主要的合作方式, 3人及以上的合作偏少。以上數據說明, 雖然高校檔案工作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合作規模和合作傾向, 但是合作的比例和合作團隊較小。

注:在本文的12714篇統計對象中, 有96篇文章沒有標明作者, 無從統計作者數量, 因此本次統計論文為12618篇。

(四) 關鍵詞分析。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 從報告、論文中選取出來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 能鮮明而直觀地表述文獻論述或表達的主題, 通過對關鍵詞出現的頻率進行分析, 可以很好地體現一門學科的研究領域和研究熱點、焦點。

筆者通過排序、計數、去重后, 共得到13117個關鍵詞, 然后對關鍵詞進行手工分類, 將出現次數在20次以上的關鍵詞進行整理, 將同義詞和相關的詞集合到一起, 剔除一些出現頻率極高卻沒任何意義的詞語, 如“高校/高等學校/高等院校 (3394次) ”“檔案管理/高校檔案管理/高等學校檔案管理 (2892次) ”“高校檔案/學校檔案/檔案 (2495次) ”“檔案工作/高校檔案工作/學校檔案工作 (1585次) ”, 然后對剩下的詞頻在150次以上的關鍵詞進行分類, 得到表2.5:

從表2.5可以看出, 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十個方面, 分別是高校檔案工作管理對象研究、檔案管理工作本身研究、信息化研究、利用服務研究、信息開發研究、隊伍建設研究、制度建設研究、檔案工作重要作用研究、檔案工作性質研究及問題和策略研究。

總體上看, 這些關鍵詞基本上囊括了高校檔案工作的絕大部分內容, 并且比較注重檔案的開發利用和服務, 同時也注重高校檔案工作人員隊伍建設, 但我們從表中依舊可以發現如下一些問題:

1.高校檔案研究較多的是人事、教學、科研等檔案, 但對照片檔案、聲像檔案等特殊載體檔案和實物檔案研究較少;

2.檔案管理主要集中在歸檔的各個環節, 對歸檔后的保管及安全問題研究較少;

3.檔案信息化研究方面, 對安全問題重視程度不高;

4.高校檔案工作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方面研究較少。

結合表中顯示的研究重點和熱點, 再進一步分析數據, 筆者發現當前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特殊載體檔案和實物檔案的研究;

2.安全問題日漸引起人們的注意;

3.高校檔案館體制改革及創新;

4.高校檔案館網站建設及服務;

5.高校檔案館文化建設功能及教育功能研究;

6.高校檔案館的社會服務功能拓展;

7.高校檔案學會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8.高校檔案工作者隊伍建設及激勵機制研究等。

摘要:本文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 以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論文為統計對象, 采用文獻計量的分析方法, 對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文獻的增長趨勢、研究機構、研究學者、期刊分布、研究重點和熱點進行統計分析, 揭示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現狀, 預測高校檔案工作研究趨勢。

關鍵詞:CNKI,高校檔案,文獻計量,作者,機構,期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檔案局.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Z].2009-9-1

[2]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館.中國人民大學文件材料劃分年代的方法介紹[J].檔案工作, 1956:4-8

[3] 浙江大學文書處理與檔案工作制度[J].檔案工作簡報, 1979:12-16

文獻計量學范文第4篇

一、數據搜集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國知網 (CNKI) 為文獻檢索系統, 選擇主題檢索方式, 檢索了重點期刊中1999-2017年間與“制造業服務化”或“產品服務系統”等相關的主題共683條。剔除非相關文獻以及重復文獻, 選取304篇文獻為初始數據。本文以文獻計量法、共詞分析法、內容分析法等方法進行分析。數據處理使用了Excel2016和CiteSpace4.0軟件。

二、研究現狀

(1) 文獻數量, 1999年, 國內制造業服務化的研究剛剛起步。2005年之后總體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但總數仍然偏少, 我國關于制造業服務化的研究依舊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離相對穩定的成熟期還有較大的距離。

(2) 期刊分布, 經統計, 國內學者對制造業服務化的研究涉及123種期刊。載文量最高為《科技進步與對策》和《工業工程與管理》。而管理學頂級國內期刊《管理世界》載文量為3篇??梢娭圃鞓I服務化研究已經有所深入, 但研究成果還不夠豐富, 論文質量有待提高。

(3) 研究機構, 合并重復后共227個研究機構。發文量在10篇以上的研究機構均為高等院校, 是研究制造業服務化的核心機構。在地區分布中, 這些研究機構主要分布在上海、西安、江蘇等地區。位于長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蘇兩地為重要的制造業基地。而西安則一直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重鎮, 加之這些地區優秀的教育水平與科研條件, 容易形成“校企合作”的氛圍, 從而凝聚成知識結晶。

三、當前研究熱點

將1999-2017年間發表304篇國內論文的題錄數據輸入Citessppaaccee軟軟件件中中, , 得得出出關關鍵鍵詞詞共共詞詞情情況況。。關關鍵鍵詞詞出出現現的的頻頻次次和和中中心心度度越越高高, , 說說明明其其代代表表問問題題的的熱熱度度越越高高。。

合并同義詞后, 對生成的高頻次關鍵詞進一步分析如下:

(1) 制造業服務化的理論發展

國內制造業服務化的關鍵詞主要集中于“服務導向”、“競爭優勢”、“產業轉型”、“產品服務系統”等。這一時期國內制造業服務化剛剛起步, 主要在概念, 模式, 途徑及影響因素等方面。劉繼國 (2006) 綜合分析國外制造服務化概念, 率先將服務化概括為投入和產出服務化兩個層次;孫林巖等 (2007) 首次定義了服務型制造, 宋高歌等 (2007) 初步定義了產品服務系統。針對制造業服務化的模式、途徑、影響因素和挑戰, 學界主要采用理論模型以及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討論。安筱鵬 (2012) 結合案例細分四種服務化模式;簡兆權等 (2011) 通過價值鏈理論闡述了路徑;孫林巖等 (2004) 認為集成服務平臺能引導制造企業集群形成合理的產業轉型。

(2) 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間融合

該熱點產生于“產業融合”、“服務增強”以及“價值鏈”等關鍵詞。以定性分析為主, 研究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段煉等 (2011) 討論了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服務化的融合關系;羅建強 (2013) 指出了延遲策略融入服務的可能性;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正走向融合的新時代。藺雷和吳貴生 (2007) 揭示出國內制造企業服務競爭的現狀和基本特點, 界定了服務增強。

(3) 制造企業績效

該熱點的研究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正向績效的研究, 二是負向績效 (服務化“悖論”) 研究, 羅建強 (2012) 肖挺 (2014) 李靖華 (2015) 等結合不同研究領域的相關理論及模型對該問題進行了探討, 指出了服務化績效的作用結果并闡述了原因。

四、未來研究熱點展望

在Citespace軟件整理的關鍵詞共詞中出現了“再制造”、“服務衍生”、“制造企業”等低頻詞, 這些低頻詞可預測未來研究熱點。再制造通過高級形式的循環利用直接實現資源的節約減量化, 制造業服務化則以服務提供的方式間接減少資源的消耗。再制造和制造業服務化怎樣共同促進制造業的發展仍待研究。同時, “服務衍生”、“制造企業”等關鍵詞顯示出學者們的研究在向微觀企業層面的轉變。

五、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 過去10年間國內學術界對于制造業服務化研究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 但與國外相比仍處于起步階段, 存在如下三方面問題: (1) 理論研究亟待深入, 現有研究多為對制造業服務化的籠統表述, 甚至尚未形成統一意見。后續研究當系統研究制造業服務化的規律、模式和挑戰。 (2) 實證研究嚴重匱乏, 國內學者對制造業服務化的研究停留在“理論研究”、“案例分析”層面, 缺少實證數據支持, 從而研究結論較為宏觀。 (3) 互動研究實為熱點, 制造業服務化涉及經濟、管理、心理等多個學科。應注重各個學科間知識融合, 完善制造業服務化研究。

摘要:本文以CNKI中國學術文獻出版總庫收錄的期刊1999-2017年發表的關于制造業服務化的文獻為基礎數據源, 利用文獻計量法分析國內制造業服務化的研究現狀及主題。

關鍵詞:制造業服務化,共詞分析法,內容分析法

參考文獻

[1] 劉繼國.制造業服務化帶動新型工業化的機理與對策[J].經濟問題探索, 2006 (6) .

[2] 宋高歌, 黃培清, 宋向前.產品服務系統中的契約結構選擇[J].統計與決策, 2007 (24) .

[3] 安筱鵬.制造業服務化路線圖[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2.

[4] 簡兆權, 伍卓深.制造業服務化的內涵與動力機制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22) .

[5] 孫林巖, 李剛, 孫新宇, 等.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帶CIMS[J].中國機械工程, 2004 (4) .

[6] 段煉, 趙德海.現代服務業、制造業服務化與戰略性新興產業[J].科學管理研究, 2011 (4) .

[7] 羅建強, 趙艷萍, 程發新.我國制造業轉型方向及其實現模式研究——延遲策略實施的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3 (9) .

[8] 藺雷, 吳貴生.我國制造企業服務增強差異化機制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 2007 (6) .

[9] 羅建強, 楊慧.面向服務型制造延遲策略實施對客戶價值創造的影響[J].工業工程與管理, 2012 (5) .

[10] 肖挺, 聶群華, 劉華.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我國制造企業的經驗證據[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4 (4) .

文獻計量學范文第5篇

1 數據來源與分析方法

本文所用數據來源于ISI Web of Kno wledge數據庫平臺SCI數據庫, 檢索主題“mi croalgae energy”, 時間跨度為1999年至2010年, 共有433條文獻記錄, 檢索日期為2011年5月24日。然后將Web of Science中自帶的分析功能和Excel軟件的功能相結合, 從時間分布、學科領域分布、國家分布、機構分布等方面對433篇微藻能源文獻進行統計和分析, 把握其分布特征及研究變化趨勢。

2 結果與分析

2.1 數量發展趨勢分析

從1999年到2010年12年間全球共發表了433篇微藻能源的文章, 論文數不是很多, 說明此研究方向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 將來還有待繼續發展。2003年文獻量為最高 (38篇) , 而2006年最低 (14篇) , 從2006年開始, 微藻能源問題逐漸被重視, 2006年至2010年文獻數量以斜率為21的直線上升, 至2010年達到98篇。

2.2 學科分布分析

微藻能源是一個多學科交叉領域, 根據SCI數據庫對學科的分類來看, 研究微藻能源的學科領域有大約60個學科領域, 其中主要學科為微生物學、海洋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生態學等 (如圖1所示) 。在眾多學科中, 應用微生物學發表113篇, 占26.10%, 海洋與淡水生物學發表104篇, 占24.02%。

2.3 國家分布分析

統計范圍內, 一共有43個國家發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論文, 論文量排名前十的國家如表1所示。美國在發文量和總被引頻次方面都遙居第一, 為高產出高被引國家;中國的論文量居第二, 但也只略多于美國的1/3, 篇均被引頻次為9.36次/篇, 只為美國的1/2, 與美國有很大差距, 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待提高;按篇均被引頻次, 葡萄牙和美國分居一、二。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歐盟國家占60%, 總文獻149篇, 占總量的34.4%, 美國文獻108篇, 占總量的24.94%, 而亞洲國家只有中國和日本, 文獻數只占15%, 說明歐洲國家和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在微藻能源方面的研究處于領先地位 (表1) 。

2.4 研究機構分布

統計范圍內文獻發表量居前10位的機構中, 發文量第一的為中國的中科院和澳大利亞的莫納什大學, 均為10篇;從機構的性質來看, 大學有5個, 占50%, 其他為研究院和研究中心等;從均被引頻次來看,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排名第一, 21次/篇, 該學校在世界微藻能源研究領域領先優勢十分突出, 論文的影響力最大。排名前十的機構中歐盟國家5個, 美國2個, 中國、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各1個。

3 結語

能源問題是目前全球最關系的問題, 各國都致力于開發尋找新能源, 生物質能源中的微藻能源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和新點。進入21世紀, 尤其自2006年以來, 國際上研究微藻能源的論文數量整體上呈明顯上升趨勢, 微藻能源的研究日益成為國際研發新能源的熱點。這些論文主要以微生物學、海洋學、能源學和環境科學等學科領域為主, 在發展中體現出更多的學科交叉特點。

摘要:本文通過對1999年至2010年Web of Scienc收錄的微藻能源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 旨在了解微藻能源方面的研究發展趨勢, 以及研究該領域的學科分布、國家分布、機構分布等。

關鍵詞:微藻能源,SCI,文獻計量學,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孔維寶, 等.利用微藻生產生物柴油的研究進展[J].中國油脂, 2010, 35 (8) :51~56.

[2] 梅洪, 等.利用微藻生產可再生能源研究概況[J].武漢植物學研究, 2008, 26 (6) :650~660.

上一篇:現代化思想下一篇:文化翻譯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