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獻信息檢索論文范文

2023-09-21

文獻信息檢索論文范文第1篇

1 信息素質的內涵

“信息素質”一詞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在給美國政府的報告中提出的。他認為, 信息素質是人們在工作中運用信息、學習信息技術、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3個基本方面。2000年, 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 (ACRL) 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評價標準”, 共包含5大標準22條共計86項具體的評價指標, 較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素質的內涵要求。5大標準是:1) 確定所需信息的范圍;2) 有效地獲取所需的信息;3) 鑒別信息及其來源并能將檢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4) 有效地利用信息來實現特定的目的;5) 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問題, 合理、合法地獲取和利用信息。這5個指標是對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具體化, 對我國高等學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 制定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也將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2 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現狀

信息素質教育在美國高校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 近年來美國高校十分重視信息素質教育,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在加強學生信息素質和信息能力的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信息素質教育在發達國家受到高度重視的情況相比, 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才剛剛開始, 還沒有系統的研究成果, 以及專門的機構從事研究或推行工作, 也沒有全面系統的關于信息素質教育的要求、規范和標準。

信息素質教育應該包括信息意識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3個基本方面。多年來我國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是通過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來實現的。但是我國高校開設的文獻檢索課主要涉及信息能力教育, 部分涉及信息意識教育, 這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信息素質教育。信息素質教育應該內涵更廣, 要求更高, 文獻檢索課課程設計更加完善, 文獻檢索課應逐步走向真正意義的信息素質教育。因此, 文獻檢索課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應有所創新, 并融合網絡環境中的先進手段為技術支持, 使文獻檢索課成為培養學生信息意識, 提高學生信息運用能力的平臺。

3 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

3.1 通過文檢課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文檢課對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應關注于培養學生對信息敏銳的感受力, 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將所獲取的信息重新整合, 可以產生新的價值。而且要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提高這方面的認識, 在具體操作中讓學生產生這方面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 不能只注重傳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 而沒有教予學生如何用所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即所謂的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因此, 在學習過程中, 要培養學生檢索和駕馭信息的意識, 使學生把信息意識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 將信息教育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 從而提高和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

3.2 通過文檢課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

通過改革文檢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加強文檢課的實踐環節及推廣網絡課堂等多種措施, 引導學生將學過的檢索方法、檢索策略應用到專業學習中, 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和課題研究中, 激發學生信息獲取需求, 并嘗試應用不同的檢索方法、檢索手段、檢索路徑查找所需信息, 反復篩選、分析、總結、評述。如所選的信息無法滿足需求, 要重復實踐, 重新檢索, 直到滿意為止。從而提高信息檢索能力和技巧, 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為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文獻保障。

1) 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如果文獻檢索課作為學院或系的選修課或必修課, 則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不管是數據庫的介紹, 還是案例的分析, 都要與其專業知識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特色, 開展專業化的信息教育。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 教師在講解數據庫檢索系統工具時, 除了講解一些大型綜合性檢索工具外, 還應該著重介紹部分與學術專業相關的專業性檢索工具。各個高校都有根據本校專業需求購買或自建的各類專題數據庫, 要針對各個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介紹各種數據庫。只有加強文獻檢索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才能使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文獻檢索課的使用價值, 才能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2) 改革教學方式, 進行教學層次區分。改革教學方式, 對學生進行多途徑、多方式的信息素質教育, 以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對處于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實施不同內容的信息素質教育, 每個階段的教育內容既相互獨立, 又相互聯系。由于學生年齡、受教育程度不同, 信息素質教育的課程也應不同, 對不同的學生應因材施教。對于剛入校的新生, 重點進行圖書館認識和利用教育;對二、三年級的大學生應該開設文獻檢索課;對于高年級學生可以結合所學專業, 開設專題文獻檢索課, 介紹常用的信息工具及信息資源, 結合課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并利用信息, 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研究生階段的學生, 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教育, 提高研究生整體信息素質水平, 對研究生開展信息用戶教育專題講座, 加大對研究生文獻檢索課的宣傳力度, 并且可以將研究生文獻檢索課程納入到高校統一教學體系, 開設為必修課或必選課。

3.3 通過文檢課促使學生遵守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整個信息活動中的道德, 是整個信息活動信息加工者、傳遞者、使用者相互之間各種行為規范的總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不僅增強了用戶利用信息資源的自主性, 而且使得與信息知識合理利用密切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日益復雜化,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忽視信息道德教育。在對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規內容的認識上, 有相當多的學生僅認為“計算機犯罪”屬違法問題, 只有少數學生了解“對知識產權的侵犯”、“對個人隱私權的侵犯”和“網絡上的人為惡習”等也屬于違法或不道德范疇。信息檢索課在教學過程中, 一般都安排了特種文獻檢索的內容, 使學生充分了解專利、標準的基礎知識和檢索方法。除此之外, 應當盡快地將《著作權法》對相關信息活動的規范、對數據庫使用權限的相關規定等內容進行普及。教師要教育學生不僅要學會提取信息, 還要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去分析信息, 辨別是非, 去偽存真, 分清精華與糟粕, 才能更好地利用網絡信息。要對學生進行信息法律法規、信息道德及網絡安全知識方面的教育, 提高他們信息識別能力和自律控制能力, 培養他們合乎時代精神的信息倫理觀念和信息道德觀念, 養成文明的信息行為習慣。

總之, 文獻檢索課在提高大學生信息意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只有將文獻檢索課教學提升到信息素質教育的高度, 在新形勢下不斷探索、改革和創新文檢課的教學模式, 才能全面推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發展, 開創新局面。

摘要:在我國, 開設文獻檢索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方式。本文分析了信息素質的內涵及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 并從培養大學生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對文獻檢索課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信息素質教育,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曾曉牧, 孫平, 王夢麗, 杜慰純.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6 (3) .

[2]宋靜, 王欣瑩, 高潔, 高崴, 馬韜靖.高校信息素質教育對文獻檢索課的挑戰[J].農業網絡信息, 2010 (1) .

[3]趙曉漾.高校信息素質教育與文獻檢索課關系淺議[J].甘肅高師學報, 2010 (2) .

[4]邢燕麗.信息素質教育與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09 (6) .

文獻信息檢索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文獻信息檢索,課程建設,應用

1 文獻信息檢索課程應面向學生應用

《文獻信息檢索》課程是一門以文獻信息及其相關檢索系統的特點和應用為研究對象的方法課程。其目的旨在培養學生的信息情報意識,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各種信息檢索技術,提高獲取文獻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獨立研究的能力,成為有信息素養、會終身學習的人。具有時代性、綜合性、實用性、專業性等特點,是一門重要的方法和技能課程,也是目前我國高等院校中唯一的一門培養非信息專業或圖書館學專業學生情報意識、獲取文獻信息能力的課程。

因此,國家教育部早于1984年頒發的《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中就要求各類高校都應為本科生開設該課程。多年來,文獻檢索課教學已成為培養大學生基本技能和信息素養的重要手段,在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培養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能力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

然而,就在文獻檢索課程開設了20多年以后,在新時期教學改革深化的沖擊下,許多高校對文獻信息檢索課程的重視程度不提反降,多數高校都沒有將文獻信息檢索課作為必修課開設[2]。許多學生,到了寫畢業論文的時候都不知道到哪里、如何查閱和搜集資料,也不懂規范的論文撰寫格式。

如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系統迅猛發展,網上資源日益豐富,網絡檢索、計算機信息檢索已成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如何通過最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通過各種聯機檢索數據庫、光盤數據庫及因特網獲取高質量的信息,已成為當代大學生迫切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作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內容、傳授其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基本技能,文獻信息檢索課不僅應納入高校的基礎課教學體系,開設公共必修課,讓所有的大學生都接受這方面的教育;還應進行課程改革,面向學生應用,提高教學效果,以提高學生的文獻信息檢索能力。

2 面向學生應用的文獻信息檢索課程建設

2.1 課程內容及教學順序

文獻信息檢索課一般在較為系統地介紹信息檢索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著重介紹計算機信息檢索、國內外著名數據庫和網絡信息檢索等現代檢索技術,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和科學論文的寫作方法等。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大模塊:(1)紙質文獻檢索;(2)常用中文數據庫檢索;(3)常用外文數據庫檢索;(4)網絡信息檢索與利用;(5)特種文獻檢索。

由于不同的專業對檢索對象、檢索工具和檢索方法的要求各不相同,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學內容不應完全一致,而是應各自有所側重。如紙質文獻檢索,受電子文獻及網絡飛速發展的影響,許多高校都縮減或甚至刪除了該部分教學內容。然而對于歷史、文學、新聞等專業的學生來說,紙質文獻檢索依然十分重要,還應重點講解;對于外語、生物、計算機、心理學等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科前沿信息多來自國外,則應重點講解常用外文數據庫檢索;而對于物理應用、化學應用等實用性較強的工科專業或經濟管理類專業,還應有選擇性地側重講解特種文獻檢索,如專利文獻檢索等。

文獻信息檢索課專業知識更新很快,選用的教材和已編寫的教學大綱很快就老化,跟不上信息發展的步伐,在教學過程中,不應一味按照教材內容講解,而應將教材作為參考,及時更新學科知識,并逐年修訂教學大綱,擴充講義內容。

在所有的教學模塊中,學生最熟悉也最感興趣的是網絡信息檢索與利用。如今,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網絡信息檢索的基本技能,但都未能較好地利用網絡檢索信息進行自學,反而往往沉迷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世界中,不能自拔,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何能通過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識別并獲取高質量的網絡信息,是當前大學生們最感興趣、也是最容易學會并能馬上學以致用的一門技能,因此,應改變傳統的教學順序,在各大模塊的教學內容中,最先講解網絡信息檢索與利用,再講解中文文獻信息檢索,再外文文獻信息檢索,既由淺入深地安排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整個課程的接受和喜歡程度。

2.2 教師隊伍及上課方式

目前各大高校文獻信息檢索課程的任課教師,多由學校圖書館的專業館員兼任。圖書館專業館員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發揮的作用不容置疑,但盡管他們具備豐富的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對于其他專業,特別是新興學科、信息技術及現代教育技術的了解和掌握卻不多,對具體門類的專業知識一般也不太熟悉,對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的研究也不夠,教學效果往往不佳,反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各專業教師又對文獻信息檢索知識掌握不夠。此外,由于是兼任教師,圖書館任課館員除了文獻信息檢索課程的教學任務外,同時還有大量的圖書館業務工作,大多沒有充足的時間精心備課、進行自我提高和有關該課程的理論研究。

對此,國內許多學者也多有關注,并提出各大高校應引起重視,增加投入,設立固定的文獻信息檢索教研室,配備專職教師,以擴大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除了有開設圖書館學專業和信息類專業的高校外,多數高校都很難辦到。也有學者認為任課教師應該自覺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素養,不斷補充新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自己的觀念,成為“雜家型的、求新的教學工作者”。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顯然也很難要求每個任課教師都能做到。

其實,關于任課教師的問題并不難解決,國外也有好的建議,認為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圖書館專業館員與專業課程教師聯系,在專業課學時中留出少量學時給專業館員講授文獻檢索知識,內容主要包括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圖書館資源、數據庫、網絡資源以及他們的檢索方法、評價方法[3]。

國內大多高校都可以借鑒這種方式,擴大文獻信息檢索課程的教師隊伍,由圖書館專業館員、信息學專業教師、以及各專業的專任教師共同組成,并進行合理分工,如紙質文獻檢索和常用數據庫檢索的內容由圖書館專業館員講解和指導,網絡信息檢索與利用的內容由計算機專業或信息學專業的教師講解,而與各專業密切相關的專業文獻檢索、特種文獻檢索或專業數據庫則由各專業的專任教師負責講解。這樣,既可以滿足不同專業對檢索對象、檢索工具和檢索方法的不同要求,也不會給任課教師帶來太大的壓力,還能充實教師隊伍,增加不同專業的學科交流,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3 教學方法及實踐教學

目前,各高校的文獻信息檢索課程的教學已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部分高校甚至已建立了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復習以及實境練習的條件。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還有不少能夠有效激發大學生學習文獻信息檢索課程興趣的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競賽法等。

文獻信息檢索課程是一門應用性的課程,注重實踐性,教學方法不但要保證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交融,更要把教學重點放在檢索技能的培養方面,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充分消化和理解基礎理論,提高檢索技能。目前各高校多采用“集中授課、分散練習”的方式,利用學校圖書館現有的工具書和電子閱覽室等設備,進行工具書檢索、聯機檢索、光盤檢索以及網絡信息檢索練習等。在課時分配上,實踐教學應多于理論講解,應以計算機檢索練習為主,并根據需要由各專業自主安排上機練習時間。關鍵是要讓學生學會對檢索到的信息做出正確的評價和分析,并創造性地加以利用,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楊華.關于文獻檢索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河北科技圖苑,2007(5):19-25.

[2]陳良.基于內涵提升的“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課”教學改革[J].河北科技圖苑,2008(4):88-90.

文獻信息檢索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信息素質,文獻檢索,教學改革

信息素質的本質是認識、獲取、交流與利用信息的素質和品質, 即人們在信息社會所具備的信息覺悟、信息處理的實際技能, 和篩選、鑒別、傳播及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 信息素質的培養仍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大問題。本文結合實際提出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的幾點措施, 以期切實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質。

一、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現狀

1. 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總體不強

目前, 很多高校圖書館仍然只是大學生自修、閱覽的場所, 學生們還不能很好的利用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平臺和資源獲取有用的文獻信息, 尤其是電子資源和專業數據庫尚未發揮應有作用。學生對搜索引擎的使用也僅限于簡單檢索, 對外文數據庫的了解和使用更是寥寥。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獲取也多限于課堂, 對課堂上不清楚的信息, 在課余利用信息平臺和資源自主檢索解決的僅占很小的比例, 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總體不強。

2. 信息意識不足, 信息道德淡薄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 網絡應用覆蓋了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于查找資料、獲取文獻信息資源等的比重逐漸加大。面對紛繁的網絡, 很多大學生對信息的真實性、有用性憑主觀判斷, 運用科學方法對信息進行分析的習慣尚未形成, 甄別遴選信息的能力處于較低水平, 信息意識不足。同時, 仍有部分大學生對信息道德的范疇不明。例如, 據某網站調研結果顯示, 對于網友們自行制作并免費共享的電子書, 超過70%的大學生讀者認為是資源共享, 版權意識模糊。在學術活動中也仍存在不合理占有和消費他人知識產權的現象, 為數不少的大學生表示, 直到設計畢業課題時他們才對參考文獻的正當引用及正確著錄等學術規范略有了解。

3. 文檢課配套設施亟待改善

目前, 國內很多高校的多媒體教室不能上網, 課堂配套設施還不完善, 加上部分院校對文檢課過度壓縮, 造成大班、合班上課,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效率。對于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 硬件設施跟不上, 課堂人數過多, 授課人員就很難實現對教學效果的掌控。因此, 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要求不斷完善教學設施和環境。

4. 信息素質教育目標微縮或偏移

當前, 仍有不少高校僅注重技術層面的信息教育, 縮減甚至忽略意識層面和理論層面的教育。具體表現為:認為信息素質教育就是信息技術課的任務, 認為開設了文獻檢索課就解決了信息素質教育問題;或者多度壓縮文獻檢索課課時, 忽視文獻檢索課對硬件設施的需求, 使得原本就稀缺的信息素質教育資源更加匱乏。凡此種種, 使信息素質教育流于形式。

當代高校應明確和落實信息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信息素質教育并非只是進行計算機技能培訓和文獻信息獲取方法的教育, 它還包括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規范、信息免疫等等。在網絡化、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 除了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與利用的能力, 還應加強信息道德、信息意識教育, 開闊學生的信息視野, 提高信息免疫力, 培養其適應新時代的信息倫理素質。

二、加快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

1. 明確信息素質目的, 文檢課設置分階段、有層次

目前國內高校對信息素質培養必要性的認識增強, 但是, 部分高校對信息素質培養目的仍不明晰, 缺乏科學的培養模式和長效系統的課程設置。主要表現在:要么希望一蹴而就地實現信息素質教育, 一切讓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 過度壓縮文檢課課時;要么盲目從眾, 雖然分階段開設文檢課, 但各階段所設課程內容重復, 課程深入度無側重、無層次, 影響了文檢課教學效果。

文檢課的設置應有側重、分層次。大一學業未深入, 對文獻資源利用程度不夠, 文檢課內容宜簡, 應側重對圖書館的常識性利用、對圖書資源的檢索和利用, 以及對各種教學網站資源的介紹和使用。大二、大三階段, 隨著專業知識的深化, 學生對文檢課程的需求加強, 文檢課內容和深度也應做出相應調整。大三、大四階段, 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 要進行畢業課題設計及畢業論文的寫作, 因此, 對各種專業數據庫的復雜檢索和利用、對優秀博碩論文的學習和借鑒應是這一階段文檢課教學的側重。

筆者在與大學生讀者交流中發現, 新生圖書館入館教育非常必要, 但這種啟蒙式的教程需在大二強化, 因為文檢課的落實建立在有效利用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平臺上。隨著知識面的拓寬, 大三、大四學生的信息檢索和利用的能力應隨之增強, 但是, 由于他們面臨找工作、做畢業設計等問題, 這一階段很多院校不再開設文檢課。由于文檢課縮減, 加上部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不強, 這一階段文檢課的知識被淡忘, 很多學生不具備較完備的信息檢索與利用的能力, 實際上, 這一時期是檢驗和強化文檢課效果的最佳時期。

2. 善于利用現有教學配套設施, 加強對教學效果的檢驗

文檢課實踐性強, 多媒體教學和上機操作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高校圖書館大都有設備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和多功能報告廳, 在院校配給的多媒體教室一時不能完善的情況下, 如能利用圖書館的現有設備, 不僅對文檢課的實施起到促進作用, 還能強化對本校館藏文獻資源的檢索利用, 有助于特色數據庫和專業數據庫的推廣應用, 從而加強專業課的學習效果。

在課時有限、配套設置不理想的普遍前提下, 更要重視對教學效果的檢驗。要強化實踐意識, 善于利用圖書館這個大課堂和天然的實習基地, 督促學生把課堂知識盡快消化掌握。同時, 要豐富多媒體素材, 注重案例教學, 在有限的課時內最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后要及時總結, 注意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 要把對教學效果的評估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實質性依據。

3. 充實教學隊伍, 提升任教人員素質

文檢課教師是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 其自身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信息素質教育的成效, 他們要具備扎實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知識及現代信息技術, 還應熟知和了解與學科專業相關的專業知識。目前國內高校文檢課教師多由學科館員擔任, 圖書館及相關部門應有計劃地為其提供參加培訓的機會, 鼓勵其拓展知識面, 提升綜合素質。

4. 加大宣傳力度, 實現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

在筆者所在的九江學院圖書館學生讀者座談會中, 約85%的讀者認為信息素質教育非常必要, 超過63%的讀者希望增大文檢課的比重, 并呼吁圖書館加大對文獻檢索課的宣傳力度。學生們表示, 過度壓縮的文獻檢索課時使得課程粗略、乏味, 有限的配套設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不利于專業知識的深化和拓展。因此, 高校圖書館仍要大力加強對信息素質教育的宣傳, 這個宣傳既要在院校進行, 更要在學生中進行, 要讓學生的自身需求得到呈現, 要尋得多方理解與支持, 加快實現文檢課教學改革。

5. 開發優質教材和課件, 推進網絡教學

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 為文檢課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隨著校園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系統建設的逐步加強, 網絡教學勢必成為文檢課教學的主要途徑。在國內已出版的文檢課教材中, 傳統教學的教材仍占很大比重, 優質的教學課件更是十分缺乏。文檢課的教材和課件建設各行其是、缺乏統一規范, 同時, 很多課件還存在過分注重界面開發、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有效性及良好的交互功能重視不夠等問題。今后, 應加快開發優質教材和課件, 建設完整共享的教學資源體系, 切實推進網絡教學。

信息素質教育的發展態勢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也關系國家的未來競爭力。良好有效的信息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文獻檢索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作為文獻檢索教學的實施者, 學科館員要全面提升自我, 積極開展理論研究, 切實規劃課程建設和改革, 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切實實現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意柳.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現代情報, 2006 (5) .

[2]肖強.基于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 2011 (14)

[3]張慧卿, 朱冬香.加強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 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J].科技經濟市場, 2010 (10) .

[4]楊福來, 鄭穎佳, 許邦蓮等.信息素質教育與信息檢索課教學改革[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1 (6) .

[5]劉培蘭.信息檢索通識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施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 2010 (13) .

文獻信息檢索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該文對當前Web信息檢索技術進行分析和研究。分別介紹了三種經典檢索模型和基于潛在語義分析的檢索技術,以及基于超級鏈接分析研究的搜索算法,并進行了比較和分析,最后,指出當前信息檢索的智能化發展方向。

關鍵字:Web信息檢索;潛在語義分析;LSA;鏈接分析

文獻標識碼:A

文獻信息檢索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信息檢索;信息意識;信息能力

信息檢索是指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儲存組織起來,并根據用戶的信息需要進行相關檢索的過程和技術?,F代信息檢索技術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目前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主要從信息檢索的智能化、專業化、可視化、一站式及基于網格的5個方面來介紹現代信息檢索技術的發展趨勢。其信息檢索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智能檢索或知識檢索、知識挖掘、信息整合和全信息檢索等方面。

一、信息檢索手段簡介

1、手工檢索

手工檢索能根據標引規則,按規則進行各項的著錄,便于檢索者根據文獻標引規則查閱相關文獻。能了解各類檢索刊的收錄范圍、專業覆蓋面、特點和編制要點,檢索回溯期長,可以提高查全率和查準率。手工檢索靈活性高、費用低。手工檢索也便于檢索策略的制定和修改,所得到的文獻信息一般能符合檢索者的信息要求,并且手工檢索過程中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地修改和提出。手工檢索過程中,直接查找任務的是人,在查找過程中,人的思維一直起著主導作用。

2、計算機檢索

計算機檢索主要是利用相關數據庫進行信息檢索。其主要利用計算機系統有效存儲和快速查找的能力發展起來的一種計算機應用技術。它與信息的構造、分析、組織、存儲和傳播有關。計算機信息檢索系統是信息檢索所用的硬件資源、系統軟件和檢索軟件的總合。它能存儲大量的信息,并對信息條目(有特定邏輯含義的基本信息單位)進行分類、編目或編制索引。它可以根據用戶要求從已存儲的信息集合中抽取出特定的信息,并提供插入、修改和刪除某些信息的能力。

3、網絡檢索

網絡檢索組要利用因特網檢索,是通過網絡接口軟件,用戶可以在一終端查詢各地上網的信息資源。這一類檢索系統都是基于互聯網的分布式特點開發和應用的,即:數據分布式存儲,大量的數據可以分散存儲在不同的服務器上;用戶分布式檢索,任何地方的終端用戶都可以訪問存儲數據;數據分布式處理,任何數據都可以在網上的任何地方進行處理。

二、檢索工具的比較與分析

1、手工檢索與計算機檢索比較

從宏觀角度來說,兩者有以下區別:一種手工檢索系統一般只提供一種檢索途徑,而一個計算機檢索系統則相當于多種手工檢索系統;而在計算機檢索數據中,對一份檔案只需編制一條詳細記錄;每種手工檢索系統都有與其他檢索系統不同的排序方法,輸出時可采用多種排序方法;手工檢索系統與計算機檢索系統中條目的結構及識別著錄項目所用的標識符號不同;計算機檢索系統采用磁性載體,必須利用計算機才能進行檢索;計算機檢索系統可以按需要輸出各種各樣的目錄。

2、手工檢索與網絡檢索的比較

手工檢索與網絡檢索不能片面的判斷誰優誰劣,在不同的方面有各自的優缺點。

(1)載體內容的直觀性方面,手工檢索優于網絡檢索

手檢工具一般是印制或書寫在普通紙介質上的,人們無須借助任何轉換設備便可一目了然。根據手檢工具的這一特性,人們在判讀具體文獻的描述內容時便能夠比較準確地了解其全部。機檢工具將文獻描述體以二進制信號形式儲存在磁介質上,如磁盤、磁帶等,或以激光刻痕的方式記錄在特殊材料上,人們無法通過普通方法直接看到,而必須借助于相應的讀取工具,如計算機、光盤閱讀器等才能得以判讀。

(2)載體貯存信息量的能力方面,網絡檢索優于手工檢索

由于計算機的工作對象是磁性或光學載體,貯存信息的密度遠遠高于普通介質。如1M的存儲空間相當于700張普通目錄款目。

三、信息檢索的發展趨勢

1、智能化信息檢索

智能化信息檢索是人們把人工智能與信息檢索技術結合起來應用于信息存取領域的成果。近年來internet上不斷涌現的人工智能產品。比如智能搜索引擎、智能瀏覽器、智能代理、知識共享智能體等。都將大大提高信息存取系統的智能化程度。智能化信息檢索是當今信息檢索技術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也是未來信息檢索主要的發展方向。智能化信息檢索是基于自然語言的檢索形式.機器根據用戶所提供的自然語言表述的檢索要求進行分析,而后形成檢索策略進行搜索,它能夠代替或輔助用戶完成諸如選詞、選庫、構造檢索式。甚至在數據庫中進行自動推理查找等功能,系統對知識庫檢索推理的結果。

2、可視化信息檢索

據研究,人們獲取的信息70%來自視覺,20%來自聽覺,10%來自觸覺。因此,人類是非常適應可視信息的??梢暤膱D像較容易記憶,而且在傳達某種信息時比任何方式都快且更有效,因而可視化檢索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梢暬畔z索包含2個方面:一個是檢索過程的可視化,另一個是檢索結果的可視化。檢索過程的可視化是指用戶在檢索過程中各檢索對象之間的關系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在用戶面前.用戶順著可視化的檢索畫面一步一步地發現檢索結果。相對于其他的信息檢索技術,可視化信息檢索技術的好處有:對文獻或檢索式內部語義關系的理解,有助于用戶判斷一個檢索中的相關文獻;一個透明的檢索過程使檢索更容易、有效,即視覺過程寓于檢索過程中是可視化的核心;一個可視化的環境為用戶展示更豐富、更直觀的信息。

3、個性化信息檢索

信息時代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個性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檢索習慣.對檢索界面也會有不同的要求:由于人們對詞義的不同理解及感興趣的領域不同,不同的用戶對相同的檢索結果往往會有不同的評價。隨著信息資源的指數級膨脹。不同的打有消費者個人烙印的產品將成為某個消費者區別他人、感覺自我存在及獨特的外在標志,也真正體現了個性化信息檢索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因此現代信息存取技術將來也要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總之,現代信息檢索技術的發展趨勢必將以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用戶的信息檢索需求為出發.在理念、人性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不斷吸收信息技術上的最新成果和理解人們的需求。逐漸適應人腦的思維方式,實現智能、高效、快速而靈活的信息檢索,最后達到隨心所欲地查找、迅速獲取所需信息的水平。從而促進人們對無序信息世界的有序化組織,令信息資源得到更為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

參考文獻:

[1]蘇新寧.信息檢索理論與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2]熊回香.網絡信息檢索及其發展趨勢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

[3]黃如花.網絡信息檢索的發展趨勢[J].圖書情報知識,2002,(8).

[4]張福泉.信息檢索的黃金時代[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06,(5).

[5]建軍.信息檢索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沈鑒勻(1993-),男,重慶人,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

文獻信息檢索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類案檢索;“同案同判”;司法責任制;“互聯網+”;法官要求

一、引言

類案同判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我國近年來我國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案例指導制度的確立,更是對這一問題的最直接性回應。社會公眾對司法的期待是依法和公正裁判,如果能夠滿足這兩點基本要求,一個判決便可以算得上是“好的裁判”。新近以來,人們對司法似乎提出了更高的期待,那就是要做到 “類似案件類似處理”,更直接點說就是 “同案同判”。一如個別論者所指出的,讓普通民眾辨識裁判是否違法通常會有一些難度,而比較自己案件與同類案件的裁判結果是否有差異,直觀地觀察就能完成這一任務,因而實踐中用“同案同判”來替代“依法裁判”就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話語訴求。

二、類案檢索制度的研究背景

類案檢索制度是司法責任制中創新性制度設計之一,設立之初是為了統一法律適用,實現“同案同判”“異案異判”的審判目的,如今已成為審判流程中的必備環節。學界目前對于類案檢索制度還沒有一個官方的概念性定義,但是通過對于最高院出臺的關于類案檢索制度的《意見》,可以歸納得出,類案檢索制度是指當法官在裁判具體案件時,需要通過檢索權威性的案例數據庫(如中國裁判文書網),若檢索發現本級、同級或者是上一級法院針對相類似的案件作出過類似的判決,那么法官在具體裁量個案時應當予以考慮的一種制度。

而我國對于“類案檢索”制度的規定并非突然的“心血來潮”。早在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就發布了《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2015年6月2日頒布了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實施細則,著手并逐步推進案例指導工作,并在《規定》指出,對于指導性案例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案時應當予以參照。而2017年4月12日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審判監督管理機制的意見(試行)》,以及2018年6月1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和規范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則都對在完善類案參考、裁判指引等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建立類案及關聯案件強制檢索機制,確保類案裁判標準統一、法律適用統一提出了要求。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2455號建議的答復中就已經對類案指導工作有了基本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的實施辦法》的出臺背景中提到,要嚴格落實全面推進“類案和新類型案件強制檢索”制度。而到了2020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02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統一法律適用加強類案檢索的指導意見(試行)》(法發〔2020〕24號,以下簡稱《意見》)自2020年7月31日起實施?!兑庖姟吩诳偨Y全國部分法院有益探索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類案檢索機制,圍繞類案的界定、類案強制檢索的適用情形、檢索平臺、檢索范圍和順序、結果運用、法官回應、法律適用分歧解決等問題,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對規范法官裁判權行使、統一法律適用等將發揮積極作用。

三、類案檢索制度的價值意義

1、順應司法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司法責任制

類案檢索機制的創建,確保了類案裁判的標準統一和法律適用的統一。新出臺的《類案檢索指導意見》明確了承辦法官是此機制的責任主體,尤其是目前對最高法頒布的指導性案例,地方法院必須強制檢索并應當參考,這里的參考可以理解為采用其中說理,適用相同法律規則,自行裁判導致“同案不同判”并損害到司法公正的,理應向承辦法官追責。

2、對法官乃至整個司法體系提出更高要求,對司法教育系統提出新的目標

目前對“同案”的概念并沒有明確的權威文件能夠確定,對于如何判斷兩個個案在實質上具有相似或一致性,將是法官在運用類案檢索機制中遇到的難題,這就考驗了法官對于案件分析與把握案件本質的能力,同時,此過程需要法官解構案件,尋找差異點與相同點進行邏輯歸納得出是否屬于“同案”的結論;而檢索結果并非機械地套用,是在檢索結果上剝離出對手頭案件有證明力的說理,其裁判思路是根據剝離出來的先前案例的說理證明,結合此次的案件事實,推導出裁判結果,同樣的,將先前案例的說理部分應用于本次的案件事實,同樣是個推導的過程,這就對法官的推理能力提出了考驗;另外,類案檢索的結果往往是一類案件的集合,彼此存在一定的差異情況,如何從中提取與本次案件最契合的先前案例,也是法官要面對的首要難題之一,是對法官檢索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隨著該制度的完善,如果能夠納入橫向的類案檢索機制并增強案例適用的強制力,結合大數據技術健全配套的檢索系統,事實上能夠減輕法官壓力,而類案檢索對司法公正的促進作用應當處于首要位置。所以,對于下一階段的司法教育總體目標,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案例分析、推理、檢索與邏輯歸納能力。

3、我國在“互聯網+”背景下對人工智能輔助司法裁判的一次實踐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方興未艾,數據的爆炸與聯通只是為人工智能平臺提供資源,當該項技術成熟時,配合一個全面的案件檢索庫,將為司法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人工智能永遠不可能替代法官作出司法裁判,因為影響裁判的因素過多,撇開案件的外在形式,法條中蘊含的人們對法律價值的追求,對社會道德內涵的理解,如何將這些適用到案件中,是沒有共情能力的人工智能所不能達到的,至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可能。

4、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這是 “同案同判”的核心價值之一

“同案同判”與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并不是對立的關系,這要結合前文所分析的“同判”來理解。自由裁量權是破除絕對確定刑的手段,讓法官在法定幅度內根據具體案情作出量刑浮動的判決,其根本追求在于“罪刑相適應”,而“同案同判”原則并沒有剝奪法官這個權利,其根本價值追求在于統一法官之間作出的判決,讓本應該承受相同判罰的犯罪人不會因為實際判罰的不同而感到司法不公,兩者的價值內涵不同,根本上并沒有沖突。打個比方,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如一只野獸,在量刑浮動限度內可以肆意活動,“同案同判”如一個籠子將這只野獸框定在一個相對小的范圍內,其仍可以活動,只是活動區域受到了限制。通常情況下,法官各自對法律會持有特別的理解,但并不代表法官個人可以依據各自的理解對同類案件作出不同的判決,法官個體對現有法律問題持有的觀點應當是推動法治進步的動力,而不是不統一裁判的理由。在司法實踐中,有的地方法官會濫用自由裁量權,導致犯罪人的刑罰或相對過輕或相對過重,這是司法裁判所應當避免的情況。

5、為疑難案件提供了解決思路

目前我國最高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都是具有典型性、復雜性的案件,當基層法院法官遇到該類案件時,審委會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討論,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證恰當地作出正確的裁判,但是類案檢索機制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四、結語

類案檢索機制是我國在司法改革實踐中融合“互聯網+”模式,為有效促進司法公正,統一法律適用而實施的一大舉措,其處于核心地位的“同案同判”原則將逐漸成為重要司法精神之一?,F階段我國的類案檢索制度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并伴隨司法改革、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逐步完善。但同時,我國對于類案檢索機制的實踐探索才剛剛起步,該如何將制度落到實處以及對法官提出的新要求如何達成,需要實務界和學術界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學者們可以幫助進行信息化構建,提供指導理論和方法,法學院可以加強法律檢索和論證方法的教育和培訓;另一方面,立法和司法機構應當和理論家們聯合起來,加快法學學科內部的科研成果轉化,把法學方法論變成切實可行的操作流程。攜手幫助法官以最經濟化的方式達到這些要求,把類案檢索制度落到實處,實現其應有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總而言之,如何將類案檢索制度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進步的內在動力,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李夢雨.類案檢索制度對法官提出的新要求[N].人民法院報,2020-07-30(02).

[2]鄭通斌.類案檢索運行現狀及完善路徑[J].人民司法(應用),2018(31):99-100.

[3]孫海波.“同案同判”:并非虛構的法治神話[J].法學家,2019(5):141-157+195-196.

[4]孟煥良,劉云,楊琛琛.類案檢索:“類案類判”的金鑰匙[N].人民法院報,2019-09-10(1).

[5]劉樹德.刑事司法語境下的“同案同判”[J].中國法學,2011(1):68-76.

[6]楊誠,朱力,李佳.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審判裁判尺度統一問題研究:以S市兩級法院的實踐探索為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74.

作者簡介

夏京津(1995—),男,江蘇南京人,南京工業大學法政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

上一篇:新聞自由國際化論文范文下一篇:南瓜包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