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教小學教師論文范文

2023-03-18

農村教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農村職業教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應充分發揮農村職業教育的作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新農村;作用

收稿日期:2007—09—15

項目來源:山東省教育廳科研立項課題J06W55。

作者簡介:趙新亭(1957-),男,漢族,山東省定陶縣人,菏澤學院社會科學系黨總支書記,副教授,學士學位,主要從事“三農問題”與農村職教研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提出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和戰略目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培養有文化、會經營、懂技術、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為此,必須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強化對農村勞動力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一、農村職業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農村職業教育的現狀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在建國以來經過了曲折的發展歷程。長期以來,農村職業教育的基礎薄弱,教育培訓條件差,致使相當一部分農村勞動者文化素質過低,知識面狹窄,觀念陳舊,安于現狀,進取精神不強,其創業潛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一些地方的農村勞動力大量閑置,甚至有的靠國家救濟度日。目前,我國每年創造的利潤多數是靠自然資源取得的,靠人力資本獲得的利潤很少,這樣一種狀況必然導致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過度消耗,從而嚴重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以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為重點,大力開發農村閑置勞動力資源,將其培養成為致富能手和農村專業技術人才。改革開放以后,農村職業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特別是在全國第四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以后,由于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門的積極工作,通過職業教育多樣化的辦學形式,培養了一大批在生產第一線從事實際勞作的素質高、技術好的實踐型、技能型人才。在農村,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的過程中,參與農村職業教育專業培訓群體的創業潛能正在日益顯現出來。

2.農村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農村職業教育的目標定位存在著誤區。農村職業教育究竟是以為農村學生升學服務為目標,還是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新型農民的培養服務為目標,在此問題上有不同的觀點和做法。一種觀點和做法是:把農村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定位為為農村學生升學服務,這就導致農村職業教育過分注重升學率和基礎文化知識教育,淡化了職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的培養訓練,從而使農村職業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目標難以實現。另一種觀點和做法是:把農村職業教育定位為幫助農民就業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這種做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農村職業教育僅局限于為傳統農業服務;二是農村職業教育僅局限于為本地就業培養人才服務;三是農村職業教育僅局限于為高中階段的學生服務,忽視了大批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這些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從事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也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職業培訓。

第二,重普教輕職教的觀念沒有改變,對農村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不足。目前,許多人只是把職業教育看作是補充教育,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在干部群眾中普遍存在著,他們看不到農村職業教育的實質內涵及其所蘊藏的巨大潛能,仍然偏重于知識的灌輸,忽視能力的培養與技能的培訓與操作,導致農村職業教育與現實要求不相銜接,由此也加深了人們對農村職業教育的輕視,從而引發了農村職業教育生源不足的問題。

當前,農村職業教育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相當嚴重,有的領導干部存在重普教輕職教的思想,認為農村職業教育投入大、見效慢,難出成績,因而對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缺乏熱情。一些地方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投入占整個教育投入的比例過低。

第三,農村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內容陳舊,教材老化,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受教育者很難學到新知識、新技術,所接受的知識和技能教學內容往往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在實踐中很難用得上。

有些農村職業教育學校完全放棄了涉農專業,盲目開設一些所謂的新興、熱門專業,不管是否有這方面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目的只是為了能有生源,致使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商業化、隨機化、普教化,失去了農村職業教育的優勢與特色。

另外,農村職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問題也很突出。目前,由于人們普遍認為職業學校教師的社會地位比普通學校教師低,經濟收入也不高,因而許多優秀人才不愿到職業學校任教,致使職業學校教師的總體水平不高。

二、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全面小康戰略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必須培養新型農民,積極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最終實現農村全面小康,而在這些方面,農村職業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有利于開發農村人力資源

開發農村人力資源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的現狀是,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低素質勞動力相對過剩。我國是一個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大國,農村人口總數達到9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70%,農村勞動力達4.8億人,其中有2億左右為剩余勞動力,而且,隨著農村人口的增長,每年都會新增一批勞動力,農村勞動力總數和剩余勞動力比例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接受教育的年限平均為7.3年,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3%,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2%。在農村外出流動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52.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3%。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現有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初級職業技術教育或培訓的有3.4%,接受過中等職業教育的僅有0.13%,接受過短期培訓的有20%,三項合計才僅有23.53%,而沒有接受過任何技術教育和培訓的則高達76.47%。農村勞動力接受文化教育和職業教育較少、素質偏低的現狀,決定了農村職業教育必然要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農村職業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使每一個農村勞動者都能接受不同程度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充分挖掘其創業致富的潛能。農村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要根據農村經濟的發展、剩余勞動力轉移、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要求,健全并完善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并舉,多形式、多層次、多類別、多功能地推進。要樹立先培訓后就業的觀念,增強農村職業教育的實用性、針對性和廣泛性,建立健全職業資格證書準入制度,促進農村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要按照面向“三農”又不局限于農村的方針辦好農村職業教育,有效地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要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結合本地特點和實際情況設置專業和課程,確定具體辦學模式和途徑,深化農村職業教育的影響力,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培養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性人才。

2.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有利于順利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目前,我國有2億左右的剩余勞動力,以后每年還會新增1000萬人,這些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的存在是勞動力資源的巨大浪費,也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要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積極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實現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的轉移。首先,要通過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使向城鎮轉移的農民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為其在城市就業和生活創造條件。其次,在職業教育培訓中,要使職業教育與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相結合,使已轉移到城鎮的農民成為遵紀守法、文明守信的高素質勞動者,為他們更好地適應城市化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并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奠定基礎。再次,農村職業教育要堅持面向“三農”,大力提高農村青少年的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從源頭上消除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障礙。

3.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有利于實現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只有依靠科學的理論來指導,科學的手段來管理,才能實現增產、增收、增效的目的,也才能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而要想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和農村勞動力素質,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

首先,農村職業教育應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農村從業人員的素質起著關鍵作用。廣大農民是農業產業化的直接參與者,是農村生產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農村的現代化,就是人的現代化,不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提高農業的科技裝備水平,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就會受到影響和阻礙。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不僅要注意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而且還要注意改進其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力求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其次,農村職業教育應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科技指導和信息咨詢。有效、快捷的科技指導和信息咨詢是農業產業化順利推進的基礎和關鍵。農業的產業化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農業的市場化進程。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村職業教育機構,擁有大量的農業專家和技術員,他們不僅掌握著農業方面的科技知識,而且還了解農業的最新走勢和農業領域出現的新變化,因而有能力、有義務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科技指導和信息服務,為農業產業化的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信息保障。

4.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有利于發展現代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生產手段和設施裝備農業的過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管理農業經濟活動的過程,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武裝農業勞動者的過程,也就是由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轉變的過程。發展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農村職業教育要為發展現代農業服務,就要面向農業現代化,構建以農村高等職業教育、農業中專學?;蛘叩?、市職教中心為龍頭,以農村職業中學、市縣電教中心、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為骨干,以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為基礎的分工明晰、城鄉一體的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同時,按照因地制宜、機動靈活、注重實效的原則,調整優化農村職業教育的結構,建立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職業教育體系。

農村職業教育必須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農村職業教育為“三農”服務,首要的任務是培養新型農民,使其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以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要真正把農村職業教育機構辦成高素質勞動者培養和勞動力轉移開發的培訓基地,先進農業科學研究、推廣的基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市場信息服務中心,以加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夏金星,彭干梓.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的比較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4,(22)52-55.

〔2〕胡艷輝.論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的“三德”教育〔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4)28-32.

〔3〕劉春生,蘇敏.職業教育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6-11.

〔4〕賈青.“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3)150-152.

〔5〕劉詮路.“三農問題”與“農村職業教育”〔J〕.教育發展研究,2006,(6B)33-36.

農村教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2篇

堅守語文的“家”

魏本亞(江蘇師范大學):于永正老師是一部大書,可讀的東西很多。許多老師都喜歡于老師,都在學習于老師,如何才能學到于老師的教學思想的精髓呢?

張慶(江蘇省徐州市中小學教師教研室):在當前深化語文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們主要應當向于老師學習兩點:一是學習于永正老師對語文的“家”的堅守。什么是語文的“家”?語文的“家”就是語文的原點,就是語文課的本質屬性,簡而言之就是“語”,就是“文”,就是識(識字)、寫(寫字)、讀(閱讀)、背(背誦)、作(習作)、說(口語交際)、習(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我記得2006年的時候,有一家刊物提出了這么一個觀點:語文教學不應該教字詞句,教字詞句會讓學生受到折磨,講字詞句很難在學生的心里產生震撼力。在這個背景下,一些老師迷惘了,不知道語文課該怎么上了。為什么會出現語文教學的自我迷失?我覺得原因就在于語文教學研究的一味跟風,趕時髦,而不是探求語文教學的內在規律。于老師始終堅守“語文姓‘語’”“小語姓‘小’”,按照母語學習規律教學生學語文。始終堅持踏踏實實地教兒童寫字、讀書、言語交際,從不搞玄虛的玩意兒??梢赃@么概括于老師的上課風格:活而不虛,實而不死。也許有人會說:人文性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呀,你怎么可以只強調對于“家”的堅守?我的回答是:人文在“家”中,莫向“家”外尋。人文性教育就在識、寫、讀、背、作、說、習的訓練之中。

二是學習于老師深入鉆研教材的精神?!芭_上幾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是講演員的,我覺得對語文老師也適用。于老師在備課上是非常下功夫的。在講課之前,他首先會反復讀課文,讀得十分投入。有一次我見到于老師當眾背誦他講過的課文《第一次抱母親》,他背得十分動情,在座的老師都感動得潸然淚下。于老師講課文,往往就抓一兩個關鍵性詞,給人的感覺就是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為什么他能抓住關鍵?因為他把課文吃透了。他細讀文本,在“細”字上下足了功夫。如一個字如何寫才好看,某個字的規范筆順是怎樣的,某個詞該怎么理解,都要弄得一清二楚才上課堂。有一次都深夜了,他還給我打電話,就是為了討論一個字的寫法。于老師就像一個責任心很強的司機,不會讓他的汽車帶一點點隱患上路。大家看到的大多是于老師課堂的精彩,卻很少知道他背后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怎么才能學到于老師的教育精髓?我以為,應強調“師其意,不泥其跡”。學他的精神,學他舍得在細讀文本上下功夫,而不是簡單機械地模仿他的一招一式。

四字教學藝術:夸、范、簡、趣

魏本亞:于老師的堅守、精心與創新都是我們學習的要點。有人說,于老師的課充滿著藝術的魅力,那么如何認識于老師的教學藝術呢?

李亮(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我想用幾個字來概括于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

第一個字是“夸”,徐州話也叫“哄”,就是鼓勵、激勵、贊美、賞識的意思。如果說于老師是教學大師的話,我覺得他首先是一個善于激勵懂得贊美的大師。這是一位長期為于老師攝像的電教師傅總結出來的,他說:“你們都說于老師上課好,依我看,就一字兒——‘哄’,于老師哄小孩有一套?!闭f者無心,聽者有意,局外人的一句插科打諢讓大家豁然開朗。一個“哄”字,形象地道出了于老師課堂教學藝術的精髓。于老師曾在他的隨筆中寫過:我上課前,要給學生準備一百頂高帽子。這些“高帽子”正是于老師的秘密武器??!有一次作文課上,他給一位有進步孩子的習作打了300分,那個孩子特別激動,臉上洋溢著喜悅和幸福。于老師說,他自己小時候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他寫過一篇作文,老師在批語中寫道:此文有老舍之風,建議投稿!“于永正同學”看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來他果真把文章投出去了,只是并沒有如愿發表。但于老師說,從老師那個簡短有力的批語里,他收獲的是莫大的鼓勵和不竭的自信心??梢?,在于老師“哄”或是“夸”的背后,是于老師對童年的關懷與悲憫。這在今天的教育環境下顯得多么珍貴??!

第二個字是“范”,師范的范,示范的范。于老師將示范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于老師的開場:“孩子們,舉起你的手跟我一起寫課題”,在一段時間里差不多成了全國小語課堂的流行語。于老師不光讓學生跟老師學寫字,還經常讓學生聽老師讀書,跟老師比賽背誦,品評老師的習作。于老師也用電教手段,但用得最多的是投影。他用投影展示學生作品,還經常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作為語文老師,于老師有著過硬的語文教學基本功和素養,他的書法作品被學生珍藏,他的朗讀聲情并茂,他演唱的京劇反串字正腔圓……在孩子眼里,于老師就像一本大書,從他身上折射出的師者風范和教學風度,已經遠遠超越了語文教學本身。

第三個字是“簡”,簡單的簡,簡約的簡?!昂喓唵螁谓陶Z文”,這句話不是于老師第一個提出來的,但可以說是他第一個喊響的。他的文章《教語文其實很簡單》,是一篇充滿智慧的好文章,我把它放在包里,經常讀,伴隨了我一年多,在很多場合,我都宣傳這個觀點。后來,張慶先生也在文章中對這一觀點進一步闡述和發展。有人不贊同,說語文不簡單!我想這是曲解了于老師的意思。于老師并不否認語文的豐富性,語文是最富人文內涵的學科,但是,自古至今,我們不難發現,教語文的方式其實可以很簡單?!白x讀寫寫,寫寫讀讀”,如此而已。這八個字看起來再普通、再簡單不過,但是細細想來,又再沒有比這八個字更有用、更要緊的方法了。于老師把這種樸素的教學方式發揮到了極致。

第四個字是“趣”,趣味的趣,興趣的趣。如果有人間我,你覺得小學語文什么最重要?我會亳不猶豫地回答,是興趣!讓孩子喜歡語文課,喜歡語文教師,喜歡讀書,應當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和終極目標。如果孩子討厭語文,不喜歡讀書,恐怕所有的努力都將流于空談。于老師無疑是“激趣”的大師。于老師的語文課堂仿佛有一種特別的氣場,學生置身其間,由不得他不快樂,也由不得他不喜歡!有一次我陪于老師到海南省瓊海市上課,課后,一大堆孩子圍著他,像歌迷追星似的,久久不愿離去。我就問其中一個孩子,他說于老師太好了,課上得太有意思了,從來沒覺得語文課這么有意思。我想把語文課教得有趣,該是我們語文老師夢寐以求的至高境界。

作文教學:一種精神,一種境界

魏本亞:于老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話題,李亮老師的概括是當下研究的最新成果,能夠給大家以啟發。于老師的教學藝術有許多落腳點,作文就是最重要的方面,在作文教學方面如何學習于老師呢?

袁浩(江蘇省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我先說兩件小事。第一件是,于老師班上有一個孩子,家長從徐州調到別的城市了,但這個孩子不想跟爸爸媽媽走,他說:“我要跟于老師學寫作文?!钡诙?,于老師的一個學生從山西師范大學畢業以后寫了一封充滿感情的信給于老師,提起當年于老師在她的作文上畫滿了長長的波浪線,她說正是這長波浪線載著她駛進了大學中文系,駛入了充滿憧憬的人生旅途。各位老師,我們的作文課能夠給學生的童年乃至一生產生如此的作用和影響嗎?今天,我們學習于永正有兩點值得關注:一種精神,一種境界。

一種精神是指正確的兒童發展觀。早在80年代初期,于老師就努力讓作文命題順應兒童認識發展的規律,讓“命題”從兒童的生活中生發出來。他努力把閱讀和寫作融為一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一直努力在探索,在生活中如何充分發揮作文的言語交際表達功能。讓孩子們一次次在作文實踐活動中逐步感受到:寫作文不僅僅是一種語文作業,不只是為了得個分數,而是我們學習、生活的一種需要。于老師在這方面有豐富的實踐和新的創造。他著眼的是孩子的發展,引導孩子們關注同學,關注班級,關注校園,關注家庭,關注社會的發展。他在自己教的班級中,不斷組織各種有地方特色,有兒童情趣,又體現時代精神的實踐活動,科技的、文體的,到軍營、到果園……他強調綜合,強調孩子們素養的綜合發展,在活動中經受鍛煉,獲得知識,獲得感受和體驗。而交流表達就滲透在整個過程中。

一種境界是指以生為本的教學境界。他特別強調尊重學生習作的主體性,努力創造各種條件,營造各種氛圍。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于老師強調教方法,在具體做法上,他跟我們很不一樣。一般老師往往就是一個作前指導,讓學生了解怎么審題,用什么方法寫,怎樣寫,只是灌輸一些寫作知識。于老師是怎么做的呢?他將作前指導變成學生先調動自己的經驗積累,獨立去寫,把意思表達清楚,初稿寫完后,教師再指導,他把這樣的做法叫做“作中指導”。在孩子們獨立寫作時,他做兩件事:第一,自己寫同題作文,不是為了開題做范文,讓學生依樣畫葫蘆,而是為了教師自身去體會寫作的甘苦,體驗—下孩子們可能碰到什么困難,出現什么狀況。發現共性的一些問題,然后抓住這些共性問題,選擇典型的句、詞、片段,來進行作中指導。第二,一些校長強調老師一定要精批細改,檢查老師批改了作文的多少地方。于老師怎么做呢?他為了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體性,讓孩子們在自主習作中學會走,走得穩,走得快。他采取教師批,學生自己改的方法。教師重在眉批,他的眉批著重有兩個功能:一是激勵,用簡短的幾句話,或者符號來表揚孩子。像李亮老師剛才講的,他不吝嗇,他努力用放大鏡來找孩子的優點,激勵孩子。二是點撥指導,用童趣盎然的、活潑的文字,指出作文的妙處,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回憶、推敲、修改。于老師深愛兒童,親近兒童,強調蹲下身來和兒童對話,我們學習于老師改革作文教學,首先就應該學習他堅守兒童立場,著眼于兒童的寫作素養發展,遵循兒童認識規律,從實際出發,不斷創造經驗。

語文教學的“術”與“道”

魏本亞:袁老師認為學習于永正老師要學習他的一種精神一種境界,這種觀點簡單明了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當然,于老師是一位行者、思想者,我們學習于永正在哲學層面上應該關注些什么呢?

吳忠豪(上海師范大學):于老師教學藝術高超,其造詣可以稱得上“爐火純青”。許多教師聽于老師的課,研讀他的教學案例,關注他教學的一招一式。但教學方法或技巧說到底還只是“術”,透過這些表面形式上的“術”,從“道”這一層面去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于老師語文教學思想的精髓。

于老師曾經跟我說:“我五十歲以后,才知道語文該怎么教。五十歲之前,我是在教課本。五十歲以后,我才是在教學生?!毖芯看罅康恼n例,我發現于老師確實不是在教課文,他是用課文來引導學生學語文。

我舉個案例,2010年于老師在上海上《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是滬教版二年級的一篇課文,內容不深。所以有位老師對于老師說:“這篇課文太淺了,沒什么好講?!庇诶蠋熜α诵Γ骸澳阋詾槲沂侵v課文嗎?”這堂課于老師首先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事先預習過,所以朗讀正確、流利,但沒有感情。然后于老師讓大家聽老師朗讀一遍。于老師讀得聲情并茂,很有感情。學生聽完以后都不由自主鼓起掌來。于老師用自己的示范對學生進行了感情朗讀的指導。接下來,于老師讓同學把書放下來,看著于老師的臉,再聽老師讀一遍。這一次是表情朗讀。讀完以后,讓學生模仿于老師的樣子,再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第一節課。第二節課于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這篇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些語段畫出來;然后在旁邊學寫批注,告訴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寫完以后,先讓左右同學交流,然后全班進行評點。最后于老師又出示了自己的評點,讓學生體會并沒有說太多的話語,而是用自己的評點進行非常具體的指導。接下來,于老師又讓學生當堂完成一項作業——把這篇文章改成“兒子”給高爾基的一封信,讓每一個學生都動筆寫。這堂課簡簡單單,環節清清楚楚——朗讀,寫批注,然后是寫信。

學生的語文能力如何提高?于老師回顧了自己學習語文的過程,說出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的語文能力就是讀出來,寫出來的?!庇诶蠋熒钪O我國語文課程構建中的先天不足——重閱讀,輕表達,因此他在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視安排學生語言表達的實踐活動。

教學《新型玻璃》,就安排學生寫新型玻璃自述,就是自己介紹自己。請學生把各種玻璃的特點、作用寫出來,為自己做個廣告。教學《圓明園的毀滅》,就讓學生寫讀后感,談談自己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想說的話。研讀于老師近年來上的語文課,幾乎每堂課都安排時間讓學生進行書面表達練習。

于老師的語文課不分析課文,但是非常重視方法教學。其實語文課不應該是教師講課文,不應該是老師解讀文本以后引導學生去感悟老師的感悟,而是應該讓學生學會怎么讀文章,應該教學習的方法。于老師教學《月光曲》,先讓學生畫出課文描寫事物和作者聯想的句子,讓學生認識什么是“事物和聯想”。許多老師教到這一步就結束了,但于老師的教學才剛剛開始。接下來他把這段課文中聯想的句子全部去掉,再讓學生讀這段話,學生明白了這段文章如果去掉了聯想的句子文章就不美了,加上作者的聯想,文章的內容就會更充實,表達的感情會更深刻。這樣就把“事物和聯想”這個知識教成了一種閱讀的方法。然后他又設計了實踐操練的環節,發給學生事先印好的一篇短文,讓學生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體會作者寫了哪些“聯想”,這些“聯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最后還發了一篇學生寫的短文,啟發學生如果能適當加點聯想,文章就會更美。讓學生動手修改這篇短文。這樣教學語文,不僅有利于這篇課文的閱讀理解,還能使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和寫作的方法,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魏本亞:上述專家的觀點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扇學習之門,希望老師拾級而上,學習于老師教學思想的精髓,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農村教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3篇

2012——2013學第一學期

根據學校本學期教學常規工作計劃的安排,教師賽教活動已落下帷幕。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在學校教研組的認真組織下,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賽教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參加本次賽教活動的11位教師各盡所長。

通過本次賽教活動的開展,全校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了轉變,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為了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查缺補漏現對本次賽教活動總結如下:

一、本次賽教活動的特點:

1、本次賽教活動的參賽教師為全部4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各位參賽教師能夠把本次賽教活動作為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一個平臺和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一次機會而認真對待。為了上給大家展示一節高質量的課,各位參賽教師課前都做了精心的準備。這一點充分體現出我校教師嚴謹勤奮的工作作風和謙虛好學的執教態度。

2、參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大膽運用“自主探究”的現代教學方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力求教學觀念與教學藝術的創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3、本次賽教活動中,語文、數學課比英語課上的好。原因有兩點:一是語文、數學教師多為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教師,在課堂組織上,能做到有條不紊;二是語文、數學學科的教學基礎深厚,英語學科的教學尚在探索之中,整體水平不如語文、數學。如:有的英語課,老師上課方法不夠新穎,重點把握不夠準

確,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多媒體教學技術運用較少等。以上兩點啟示我們不能只抓語文、數學、教研和教學,要抓好薄弱學科建設,要進一步強化薄弱學科的管理和教研工作。本次賽教活動沒有涉及科學、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科目,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背道相馳,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二、課堂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1、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文學素養不夠高,不能以淵博的知識靈活自如地組織課堂,對教案的依賴性過強,教學環節機械呆板,缺乏靈活性與創新意識。

2)教師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對課文的重點把握有偏差,語言組織缺乏邏輯性與感染力,板書不夠簡潔與新穎。

3)對教材的理解與鉆研程度不夠深刻,存在著照本宣科的現象。

4)朗讀教學近乎于缺失,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 5)“小組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沒有充分運用,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高。這個弱點存在于所有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之中。 5)多媒體技術掌握與應用不夠熟練。

以上問題給我們一個啟示:教師要勤學苦練,練就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處理教材,做到“點與面結合”,“詳與略結合”,不要遍地開花,要選擇每篇課文的精要之所在,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

2、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板書不夠簡潔與新穎,甚至有混亂的現象。 2)教學環節不夠齊全,沒有課堂小結。

3)學生探究式活動開展較少,學生主動思考機會較少,課堂參與率較低。

4)教學思路不夠清楚,重點不夠突出與難點突破不夠深刻,流于膚淺。

3、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英語教師教學目標與觀念模糊,教學重難點抓不住,對小學英語教學總目標把握不夠準確。

2)英語課堂板書不夠簡潔,板書的隨意性強造成了板書混亂的現象。 3)英語書寫教學缺失、口語教學不到位,教師發音不標準,課前準備不充分,課堂環節設計不合理,個別教師照本宣科,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活動的學生的參與率較低,

4)課堂時間掌握的不好。個別教師復習時間過長,導致新課重點講解時間過短,一節課安排的內容不能按時有效地完成。

5)多媒體技術掌握與應用不夠熟練,僅汪嬌老師成功地將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總之,在目前我校教師教學熱情高漲的優勢下,如何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將是一個亟待解決而又任重道遠的任務,希望各位教師能充分認識到本次賽教活動中暴露出的眾多弱點,在以后的工作中勤學、多練,為打造一支專業素養過硬,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師隊伍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農村教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4篇

隨著社會的發展, 語言也在不斷地變化、進步。專家們更是在不斷摸索“教”的最佳方法, 專家們發現外語學習不能光靠教師“教”, 一位知識水平頗高的教師, 展現一堂無比精彩的課, 如果學生沒有具體收獲的話, 那么教師的這一堂課是失敗的。于是, 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為主導的說法開始流行起來, 同時, 評價一堂課的標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滿堂灌的老師肯定是受不到好評的。專家們、領導們一再強調讓學生主動學,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在全國上下都在進行新課改的大環境下, 重慶武隆中學校作為山區的一所縣城中學, 也在進行新課改, 領導們也在強調課堂上教師少講,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作為一線教師, 我們也在思索著什么是新課改?新課改的目的是什么?在新課改的背景下, 我們山區的高中英語教學應如何進行?

1 農村高中生現狀分析

我們的學生家里沒有電腦, 所以若想讓學生百度一下就能解決的問題也成了難事;我們的學生也從未在語音實驗室上過聽力課;我們的學生多數是留守兒童, 父母多數都在外打工, 他們能接觸到英語最多的地方就是教材, 英語課堂;我們的學生英語基礎很差, 從初中開始就“欠債”的同學不計其數。在這樣的條件下, 給我們這群英語教師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在這樣的條件下, 我們英語的“教”至關重要, 因為我們怎樣教決定和影響他們怎樣學。這就要求我們一線英語教師認真思考“如何教”這三個字。

2 形成農村特色教學五環節

2.1 備課周到, 備知識, 備學生

面對山里的學生, 教師在備課時除了備知識本身, 更重要的是備學生, 站在學生的角度備課, 備知識以何種形式呈現更易于學生們接受和理解。包括提問的地方, 提問的方式, 都需要思考。同樣的知識, 呈現形式恰當, 問題設置有梯度, 層層深入, 便于學生直觀地感覺到這個問題解決的步驟, 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讓學生參與進來, 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從而實現師生互動。

2.2 精講后必精練, 講中有練, 練后有講, 相輔相成

隨著歲月的流逝, 教師們可能會對長期重復的知識乏味, 從而缺乏新鮮勁, 然而實踐表明并非如此, 每一屆學生都不一樣, 我們從未上過兩堂一模一樣的課, 同樣的知識卻有著不同的講法。專家說, 講是為了不講, 不練不講, 不議不講, 可見講的重要性何在, 講是有效率可言的。如果講了等于白講, 那么不僅這堂課失敗, 還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 更重要的是抹殺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而面對農村的高中生, 我們尤其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興趣, 而培養興趣的關鍵就是課堂這一重要的環節。

如果說一堂精彩的課能讓學生們回味無窮, 期待著下次英語課的到來;那么, 輔導課也是不容忽視的, 教師們利用輔導課評講作業, 這個過程是讓同學們動手的最好機會, 讓同學們自己動手來解決問題, 例如在試卷中找答案, 在詞典里查閱生詞, 互評同桌的作業和作文, 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體會成功解決英語問題的喜悅!這也是激發興趣的很好方式。

2.3 批改作業是教學過程中關鍵一環

單詞就像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重要, 所以我從未放棄過聽寫, 為了提高聽寫的效率, 我在聽寫的幾個環節嚴格把關。每一次聽寫過程像月考一樣對待;每一次聽寫作業批改的方式多樣, 每一次聽寫內容多樣, 從詞到句, 從句到篇, 應有盡有。對待作業檢查的結果, 設定適合該生的過關標準, 嚴格把關, 讓學生感到學習過程中的緊迫感。教師布置作業應適量, 且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學生們很在意自己作業本上的紅色筆跡, 這是學生和老師在課堂外的“對話”, 從某種程度上說, 這是教師在無聲地教學!

2.4 考試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

從某種程度上說, 考什么決定了學生們學什么。所以對待學生的考題, 教師應該嚴格把關, 三年的高中教學中, 會組織不同類型的考試。從階段測試, 專項測試到綜合測試, 每一次測試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測, 更是對老師把握知識方向的檢測。長期的“考”和“學”不統一, 會讓學生復習時感到茫然和沒必要, 漸漸失去對該學科的興趣。

考完試, 學生最期待的就是分數。作為教師, 別讓學生期待太久, 及早評卷, 對學生是一種極大的鞭策, 趁熱打鐵, 效率更高。

2.5 利用好每一節輔導課, 它是正課的有益補充

充分利用輔導課, 合理安排輔導課內容, 經過調查實踐, 我們的學生適合定時訓練, 每一次訓練后, 學生及時看到了自己的分數, 及時糾正了所犯的錯誤, 也及時得到了正確的鼓勵, 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有益無害的, 更重要的是, 讓學生形成了英語學習習慣!

做好每一個教學環節, 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的教學過程體現了人性化, 高效率, 學生的學習實現了主體化, 在學習過程中自然發揮了主動作用, 也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最終實現教師“教”促使學生“學”的最佳效果。

摘要:本論文探討了農村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之間的相互關系, 針對農村高中生的基礎薄弱, 學習硬件差, 學習英語環境欠缺, 教師能給學生創設的英語環境僅限于課堂教學和輔導課這一問題, 教師的教學方式, 教學態度都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本文著重討論了農村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如何以教促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 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真正實現學生為學習的主體。

農村教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所謂課堂沉默是指在課堂上,當教師講授知識或者提問時,絕大多數學生表現冷淡,乃至沉默不語,缺乏該有的應答踴躍性和自覺性,形成“沉默課堂”。只有緊密聯系農村小學科學課堂的實際,深入研究分析造成這些因素的原因,并提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以此來減少課堂沉默現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補充了我國對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沉默研究的空缺,引起科學教學者對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沉默的重視。

【關鍵詞】 科學課堂;課堂沉默;對策研究

一、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沉默現狀的歸因探析

1. 農村環境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師道尊嚴”、“面子意識”、“應試文化”都在影響著科學課堂的沉默現象的發生。農村學生畏懼老師,生怕回答錯了問題遭到老師的批評,久而久之就不回答問題,只聽老師講授或是其他同學來回答。

應試一直是困擾科學等綜合學科高效開展的絆腳石,由于科學不需要考試,學好、學壞都不會影響成績,造成了學生對于科學學科的不重視,甚至在科學課上做其他主學科的作業。

2. 農村教師的因素

農村教師落后的教學理念間接地導致了學生課堂的沉默。比如在訪談中,很多學生覺得不愿發言的原因是“老師總喜歡找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回答,我舉手了,老師也不喊我回答”。教師不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導致了科學課堂上總是那些所謂的優等生在做主角,與此同時也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

3. 農村小學生自身的因素

(1)農村小學生的性格內向

農村學生因為內向不太喜歡參與小組和集體活動,在課堂中也不愛發表自己的觀點,表達能力弱,導致其在大眾面前發表意見的欲望降低。

(2)農村小學生的自信心缺乏

農村學生缺乏自信是科學課堂也是其他課堂沉默的一大因素。農村的小學生由于所處的環境、家庭的背景等影響,自信心更加缺乏。

因此,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沉默現狀的原因可歸納為兩大方面:一類屬于“主動型沉默”,此類是由于農村小學生的自身因素造成的。另一類則屬于“被動型沉默”,這可歸結于農村環境下中國傳統文化因素、農村教師因素、農村家庭因素等造成的。

二、關注個性特征,消除“主動型沉默”的因素

1. 增強農村小學生的求知欲

挖掘和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學習樂趣是增強他們對知識的渴望程度的前提。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生活在農村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指導學生觀察植物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中植物發生了什么變化?植物的各部分各起到了什么關鍵性作用?讓學生觀察校園或田野的具體植物,寫下觀察記錄?;顒又胁粌H使學生了解了植物的生長變化,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發現、提出、分析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積極性

農村小學生性格內向是因為無法讓他們感受到生在農村的優越性。如觀察蝴蝶、蟾蜍、知了、貓、樹木這些很常見的動植物;喂養小動物和種植植物,并觀察其生命周期,研究其繁殖過程,進而探究不同生物之間的共同特點;同時,進一步觀察動植物的形狀特征,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城市里這些內容會受到一定制約,但是就農村的孩子而言,以上所列出的教學內容則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容易實現。這也是農村小學生在學習科學上為之驕傲的。

農村優越的自然條件也表現在其具有十分充裕的非生物資源巖石、土壤等等。教師只要恰如其分的利用,發揮它們獨特的作用,農村小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一下便被點燃了。

3. 增強農村小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作為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在促進學生知識發展的同時,也對在成長變化中的學生的靈魂進行塑造。因此教師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時常表揚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競爭。農村小學生在學習科學上的求知欲激活了,學習科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科學的自信心增強了,科學課堂上的的“主動性沉默”便自然而然的消除了。

三、改善環境,降低“被動型沉默”的影響

1. 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積極因素

農村的小學生更加畏懼老師,生怕回答錯了問題遭到老師的批評,久而久之還不如不回答問題,只聽老師講授或是其他同學來回答。這就需要我們的科學老師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學生平等相處。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的畏懼便會逐漸消失,變為熱愛科學教師、熱愛科學學習。

2. 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與教學技能

對于農村科學教師必須要開展各種專項小學科學教師培訓,促進教師自主發展,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反思自身行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影響。通過不斷的培訓和反思,找出和解決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新專業知識,加強教學研究能力建設,促進專業發展。農村科學教師的素質提高了,課堂教學就能得到優化,沉默的課堂便能好轉。

3. 改善家庭因素對學習科學的負面影響

農村孩子的家長較低的文化素養對孩子也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這些客觀因素無法改變,但是作為一名農村的科學教師有能力改善這些客觀因素的負面影響。讓家長在家庭經濟許可的條件下,為孩子開展課外的科學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劉向前. 論課堂沉默[D]. 曲阜師范大學,2005.

[2] 吳康寧. 課堂教學社會學[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上一篇:中小學教師職稱論文下一篇:幼兒園數學教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