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工商管理畢業生論文范文

2023-03-21

工商管理畢業生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提出了高校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即“人本理念、目標明確、師生互動、教材革新和社會評估”,其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以及小微企業的創業者”,并建議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意識及行動的商科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特色。

關鍵詞:工商管理 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特色

一、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現狀

從2010年秋季,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以下簡稱越秀)招收第一屆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開始到目前已有四屆學生,第一屆學生也將在2014年畢業。這在三年多時間里,我們不停地在模索和反思越秀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模式。經過近年來我們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和實踐,我們認為:

第一、目前對學生的關注還不夠,不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更多的只是從紀律角度對學生進行約束,對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心智成長以及職業目標的確立等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要明確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注重課程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能讓更多不同類型的學生受益,真正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職業素質,為后續的職業生涯打好基礎。

第二、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還不夠明確,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被放到學??傮w人才培養目標框架下,即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外語人才及相關專門人才”。對于工商管理專業來說,其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的相關專門人才”,其中“相關專門人才”的表述還是比較模糊的,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明確。我們建議在學??傮w人才培養目標框架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細化為“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以及小微企業的創業者”。

第三、我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是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課堂教學以理論講解、知識單向灌輸為主,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學生主動提出有關專業知識方面的問題的現象非常少見。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大的文化背景使然,但更重要的原因我們認為還是沒有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式方法,學生缺少批判性思維的訓練,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因此,我們在學習美國商科人才培養過程的主雙體性和知識雙向溝通之前,應先教會學生如何批判性的思考問題,敢于提出自己的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創造更多讓學生提問題的機會,以開放心態與學生進行交流,創建平等的課堂文化。為了提高師生雙向溝通互動效果,我們建議一些專業課程實行小班化教學。

第四、目前國內教師編寫的教科書相當部分我們使用之后感覺不理想,主要表現為內容沒有新意,同類教材內容同質化嚴重,理論性的條條框框較多,但缺乏理論深度,并且與實際脫節,造成一方面不便于教師教學,另一方面也不便于學生自學,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建議工商管理專業所使用的教材,可以采取國際上流行的教材,這些教材一般是學術大師或著名教授精心編寫、出版社配套豐富的教輔材料和學生學習材料,被世界許多大學采用,并且口碑良好、普遍受歡迎。采用這些教材不僅會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還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對教材中的部分理論和實例需要教師進行本土化改造。有些理論需要在國內環境下進一步驗證,這可以成為教師科研選題的一條線索;對于教材中的部分實例,教師需要替換成相應的國內實例,使教學內容接地氣。

第五、在目前國內教育體制下,我們要認真準備教育部對工商管理新建本科專業教學評估,根據相應評估指標提前準備相關工作。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認真關注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四年大學教育后,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自己如何真實地看待和評價在大學期間的收獲;畢業之后參加工作,用人單位如何評價我們的學生;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如何評估我們的人才培養工作。這些將是我們需要接受的更加嚴峻的考驗,是否通過所教學生、用人單位、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評估,在生源日益緊張的大環境下,將關系到我們民辦新建本科院校新設工商管理專業的前途和命運。毫無疑問,我們要通過教育行政部門的評估,使我們有資質進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但我們更要了解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真正意義,即我們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

以上五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人本理念、目標明確、師生互動、教材革新和社會評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建議

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特色方面,根據社會新形勢,越秀的傳統和優勢,以及結合國際商學院近幾年在這方面的實踐探索,我們建議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意識及行動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特色進行建設。

第一、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工商管理人才。

全球化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經濟文化的聯系更加密切,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最新實踐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在經濟文化發展方面引領世界,美國許多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創新非常值得國內企業學習。事實上國內許多企業學習了美國成功創新經驗之后,在國內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因此,對國內企業來說,希望員工具有國際野視,有能力了解和學習外國先進經驗,并轉化為自己的創新。這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我們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才的可能性在于越秀有傳統的外語學科優勢。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外語課程的學時顯明超過其他同類院校,并且我們有豐富的外語教育教學經驗,以“聽說領先、重在應用”為原則構建外語教學平臺,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跨越走向國際化必須克服的語言障礙。

因此,選擇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工商管理人才一方面與經濟全球化發展相適應,另一方面發揮了越秀的傳統和優勢,作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之一,是內外部環境分析的結果,兼具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要求。在實踐上,我們鼓勵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各種方式出國學習和參加國外社會實踐活動,切身體驗他國經濟和文化,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非常有好處。從2011學年到2012學年越秀國際商學院學生參加的外海學習或社會實踐項目類型及人數都迅速增加。在教師的國際視野培養方面,商學院今年派出了兩位老師去美國西北理工大學訪學,并計劃在后續安排更多的教師出國、出境訪學或考察。師資國際化水平的提高無疑會促進我們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

第二、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及行動的工商管理人才。

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時下中國的熱門話題。一方面,在資源日益枯竭、環境破壞日益嚴重和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許多傳統產業和大量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另一方面,經濟增速放緩加劇了就業壓力,出現了大學生就業難現象。而創新創業正是破解我國上述經濟發展問題的有力對策。黨和政府也非常強調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到過33次創新和7次創業。2012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對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做出明確規定,并且要求各高校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這是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及行動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在可能性方面,我們已經從2010屆工商管理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兩個本科專業中開設了創業方向,單獨設立創業管理班進行創業管理人才培養的探索,涌現出許多創業初成的學生。2011屆又有一批學生選擇了創業方向,這次我們放棄了單獨設班,讓這批學生留在原來的班級,有助于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從這兩屆創業方向的學生來看,雖然總體人數不多,所占比率較少,但這已經成為越秀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亮點,對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培育廣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及行動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雖然現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創新創業特色創建基本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在學校相關部門和各級領導的全力支持下,我們認為還是有可能在創新創業方面創出越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的。

三、討論與分析

以上有關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特色的建議已提交相關領導,部分研究結果需要領導批準同意后實施,另一些研究結果我們已經進行了初步實踐。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的倡導和實現需要領導的認同、宣傳和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雖然過去我們曾經不時的提到,但往往只停留在意識中,沒有行動的支持,因為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去會非常困難。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校部門、各級管理者和廣大教師在各項工作和教學活動中,把學生放在中心位置,這種行動的巨大轉變很難一步到位,需要從觀念到行動再到觀念的返復過程。

第二、在課程整合方面,我們已經初步開展。通過成立和召開工商管理專業專家指導委員會,我們學習到了老牌學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的建設經驗,同時許多來自企業界的委員給我們帶來了企業一線的對工商管理人才規格的要求信息,使培養計劃(含課程設置)的安排更加符合社會需求。在學校內部,我們已經開始實施主輔修計劃,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可以學習三個學期的外語(日語、韓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等),增加了外語應用能力;國際商學院也為其他學院的學生開設了經管類輔修專業,增加了學生的經營管理能力。由于學校學科設置的局限性,目前我們只是做到了商科和文科(主要是外國語言學)的融合,但我們認為可以建立起同城校際之間的學科融合,例如越秀的學生可以選修紹興文理學院的文科、理科或工科課程、紹興文理學院的學生可以選修越秀的外國語言課程等。

第三、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我們建議我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可以設定為“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以及小微企業的創業者”。最終這條建議是否被采納將由上級領導來決定。

第四、在人才培養過程方面,我們提出師生雙主體和雙向溝通的建議,并且強調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目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已經受得相關領導的重視,比如我們前執行校長、現任學校學術委員會主席吳國良教授,曾親自為全校學生做有關批判性思維的講座。我們也正在為開設全校性的有關批判性思維的公選課做準備。

第五、有關教材選用方面,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中,《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品牌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統計學》等主干課程已率先采用了美國教材的中譯版或影印版。這些教材都是通過多次再版在全球普遍受歡迎的商科類經典教科書。雖然中國的市場經濟環境和美國的市場經濟環境存在明顯的區別,但是描述社會經濟運行基本規律的經濟管理理論具有很大的共通性,這些理論成果值得我們學習和吸收。關于教材中可能存在不適合我們國情的理論知識,需要授課教師進行識別,并對學生進行說明。此外,我們建議教師對教材中部分理論在國內背景下是否也成立進行實證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可以邀請學生加入。在教材中出現的例子部分,除了部分例子(如全球知名公司和知名品牌)學生比較熟悉可直接講解之外,其他不熟悉的例子或案例我們建議教師補充或替換成國內相應的案例,這樣使理論學習更加接地氣,學生也會更有興趣。這在方面我們已經進行了初步實踐,如我們對品牌管理課程中使用的教材——《戰略品牌管理(第三版)》進行了理論梳理和例子(案例)改造,使之更適合使用。

第六、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方面,我們建議進行社會評估,但目前由學生、用人單位、家長或社會對高校教育質量進行評估還是在探索過程中,還沒有專門的組織構機來做這件事。但我們可以尋求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對我們的教學進行認證。我們建議在未來5-10年時間內,能夠接受國際主流評估機構對我們的商學院或專業進行認證,雖然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達不到國際權威的AACSB的認證標準,但可以申請ACBSP認證,ACBSP是針對地區級和小型私立學校的,可以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最后,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特色方面,我們的建議是把“國際視野”、“創新創業意識及行動”作為培養特色進行建設。這項建議能否得到實施將由相關上級領導來定奪。我們認為“國際視野”的提出是基于全??傮w人才培養的特色,因此,用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應該是沒有問題。但把“創新創業意識及行動”作為培養特色,目前不管在校內還是校外都存在不少爭議,即應不應該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及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問題。對于第一個問題,我們是同意部分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業行為。對于第二個問題,我們也進行了理論總結和相關實踐,由于內容較多,我們將在另一篇文章里對此進行論述。

四、結論

基于上述發現,我們提出了針對我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即“人本理念、目標明確、師生互動、教材革新和社會評估”,其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以及小微企業的創業者”。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特色方面,我們建議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意識及行動的商科人才”作為特色來建設。

參考文獻:

[1]周萍.從課程體系建設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育,2008,01:52-53.

[2]王魯捷.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 2003,03:90-91.

[3]張玉利,陳忠衛.國外著名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層次性比較及其借鑒[J].管理評論,2003,04:56-62.

[4]鄒招英,邱穎明.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分析[J].人力資源管理, 2009,Z1:80-82.

工商管理畢業生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全球新冠疫情的發展對我國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就業環境產生重要影響。本文探索新冠疫情后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構成變化,運用訪談法,歸納疫情后企業對畢業生的能力期望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運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現狀,并從知識、技能、特征、動機和自我認知五個維度對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可雇傭能力構成進行分析,設計出基于企業、高校、個人三方聯動的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提升對策。

關鍵詞:新冠疫情 工商管理類 就業 可雇傭能力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企業面臨著較大的生產經營壓力,效益下滑,對畢業生的人才需求有所降低;疫情爆發后,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高校研究生考試復試、部分省市選調生報名考試等工作都被推遲,并且出現全國暫停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招聘等情況。根據教育部的數據統計,2020年的高校畢業生多達874萬人,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的求職申請人數卻增加了69.82%,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卻減少了16.77%,這導致了CIER指數低于去年同一時期的2.82%。就業形勢相比于疫情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使得這個季度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不樂觀,就業環境相比于之前更嚴峻,這種情況對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可雇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的可雇傭能力,則成為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的關鍵問題。

二、可雇傭能力理論概述

(一)可雇傭能力的內涵

可雇傭能力源于英文單詞“imployability”,在最開始是比較側重于個人“受雇傭”的能力,是為了判斷失業者是否具有勞動能力,所以被解釋為適合于就業的能力;隨著“個人技能”被視為可雇傭能力的核心,其內涵又被解讀為:個體所擁有的能夠滿足客戶和雇主的需求的能力和素質。

(二)可雇傭能力的維度

可雇傭能力的維度包括基礎技能、專業知識技能、情緒管理技能和元技能四個維度?;A技能主要包括人際溝通技能、組織協調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專業知識技能主要包括專業知識掌握程度、邏輯思維及推理能力、資源運用能力等;情緒管理技能主要包括適應能力、個人興趣和性格、人生價值觀等;元技能,主要包括自我雇傭能力、持續學習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等。

(三)可雇傭能力的前因因素

從雇員的角度看,影響可雇傭能力形成的內在因素是個體??晒蛡蚰芰κ且詫W習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個體只有不斷發展,才能在被雇傭的同時實現自我雇傭。

從“雇主-需求”的角度看,雇員根據雇主的需求和工作崗位的特性提高自身可雇傭能力,才能更加適應崗位的需要。從“教育-供給”角度看,教育是培養個體可雇傭能力的主要途徑,作為教育方案的制定者,高校對可雇傭能力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三、新冠疫情后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就業環境分析

(一)內外部環境綜合分析

本次調查小組成員運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問卷采用發布微信朋友圈形式發放,下發問卷103份,回收問卷10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調查問卷設計結合SWOT分析法,就疫情后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就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展開調查。

1.優勢(S)

調查結果顯示,有85.44%的工商管理類畢業生認為工商管理學科內容涉獵廣泛,接觸面廣,如財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等,以后擇業的選擇面也非常廣;64.08%的畢業生認為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具有較強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企業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他們所學的知識面較為廣泛,能在企業從事各方面管理工作;47.57%的畢業生認為課程實用,所學知識可以直接應用,理論結合實際;46.6%的畢業生的發展潛力較大,可以成為企業單位的各級管理人才。

2.劣勢(W)

調查結果顯示,有72.82%的工商管理類畢業生認為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專業不對口或就業面太窄;69.9%的畢業生認為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在工作中缺乏社會關系;63.11%的畢業生認為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在工作中獲取的信息不對稱;32.04的畢業生認為工商管理行業領域存在性別歧視。

3.機遇(O)

調查結果顯示,有69.9%的工商管理類畢業生認為疫情爆發推動互聯網技術發展,催生許多線上業務,如電商、物流、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問診、短視頻等,畢業生求職在現階段可能會遇上較好機會;68.93%的畢業生認為,全國各地都在吸引人才、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政策也是比較好的機遇;63.11%的畢業生認為疫情促進了中國進一步向數字經濟轉型,創造了大批新型就業機會;50.49%的畢業生認為企業進行網上面試、網上簽約,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效率。62.46%的畢業生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政府出臺政策鼓勵企業聘用應屆畢業生,此舉有利于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61.32%的畢業生認為國家重視疫情,民眾積極配合,為大學畢業生就業營造良好環境。

4.威脅(T)

有74.76%的畢業生認為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缺少實習機會,導致業務技能不夠熟練;72.82%的畢業生認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機會和獲取途徑銳減;70.23%的畢業生認為新冠肺炎導致許多企業倒閉,企業停止招聘甚至裁員,畢業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因此70%的畢業生選擇考研、考公務員等,導致競爭更為激烈;65.05%的畢業生認為工商管理相關崗位供需嚴重失衡,失業和待業增多;60.91%的畢業生認為學校、企業及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了解不足;32.04%的畢業生認為工商管理崗位工資福利減少。

四、新冠疫情后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三維視角分析

(一)企業視角

本次調查小組成員將通過訪談法,采用線上訪談和當面訪談的形式,對5名現代服務業相關企業主管進行訪談,并記錄訪談內容,總結出基于企業視角疫情后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構成。在知識方面,企業要求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擁有相關專業證書,同時要始終保持著一種學習的心態或狀態,學好管理類專業知識的同時,應繼續學習理工類、財務類等領域的知識,以謀求自身更長遠的發展。在技能方面,企業要求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擁有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統籌管理能力、計劃組織能力,個別企業要求畢業生擁有駕照。其中,企業最為重視實踐技能,企業要求畢業生多與社會接觸,在實踐中進行知識的運用。在特征方面,企業要求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擁有吃苦耐勞、謙虛好學、腳踏實地、有親和力、有凝聚力的特質。在動機方面,企業希望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從基層做起,擁有明確的未來規劃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時對加班能有正確的認識。其中,集團化公司希望畢業生能夠接受各種地域的分配,國企希望畢業生為黨員。

(二)高校視角

本次調查小組成員將通過訪談法,采用線上訪談和當面訪談的形式,對2名高校教師進行訪談,并記錄訪談內容,總結出基于高校視角疫情后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構成。在知識方面,高校為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進行工商管理類學生培養方案的修改。大數據對于商科教學是一個挑戰,所以學校相應地設置了一些具有大數據時代特征的方案,比如人力資源管理的前沿性問題、商學院下設了大數據應用專業。同時高校在課程設計中加入更多本專業的最新研究,幫助學生了解掌握最新的理念。在技能方面,高校將改變某些課程體系以提升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其應對企業復雜的動態環境。在自我認知方面,高校希望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提高全面思維,靈活捕捉市場環境變化,因為當前環境具有模糊性、不確定性、動態性三大特征,學生要及時捕捉到市場環境的變化,增強自身勝任力以符合市場的需求。以上這些措施都是學校積極主動地進行變革來擁抱新環境、新挑戰的一種方式。

(三)畢業生視角

本次調查小組成員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問卷采用發布微信朋友圈形式發放,下發問卷103份,回收問卷10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收集整理回收問卷,通過統計分析法,我們總結出基于大學生角度分析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所具備的可雇傭能力。在知識方面,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希望自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理論,同時取得與本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在技能方面,畢業生希望自身擁有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基本能力,還有組織,管理,決策等較為專業的能力。在特征方面,畢業生要求自身誠信守法、熱愛工作、勤奮向上、擁有有責任有擔當,高度自律的特質。在動機方面,在疫情的影響下,畢業生要擁有強烈的疫情防控意識,積極配合政府和公司的防疫政策,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同時要做好明確的未來規劃和職業選擇。在自我認知方面,畢業生應充分認識本專業的優勢和劣勢,保持發揚優勢的同時也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彌補自身劣勢。

五、新冠疫情后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提升對策

(一)企業方面

1.加強與高校的深度合作

新冠疫情爆發后,隨著大環境的變化,企業對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可雇傭能力需求也會隨著戰略的改變而有所不同,與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主要培養方——高校進行深度的合作對接能使高校更好地了解新環境下企業的需求從而調整對學生的培養方案,同時讓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更快了解和融入企業,給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采取校企結合建設實踐基地的方法,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根據高校和企業的具體情況靈活制定,如定向培養模式,讓工商管理類學生直接學習目標企業所需的職位知識和技能;校企合作開發課程,高校與企業共同制定教學方案,結合理論知識的在校學習和實踐技能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

2.優化設計實習生計劃

新冠疫情爆發后,企業招聘實習生的人數、類型以及實習生的實習方式和內容也應該隨企業的戰略變化而做出調整。企業根據戰略需要為在校大學生設計新的實習計劃,可以挑選出具有適合企業的可雇傭能力的新員工,或在實習過程中就培養其工作能力,提升他們的可雇傭能力。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相對于其他專業的畢業生或許會缺乏一些實踐經歷和專業技能,根據這些實習生的特點可以制定一些制度幫助提升他們的可雇傭能力,如帶班師傅制度,一對一或一對多指導,安排師傅對實習生進行培訓、學習,傳授工作經驗,并給予生活上的幫助,最后對實習生進行考核,分數高者,師傅將獲得獎勵;座談會制度,定期進行座談會,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既能體現公司對人才的關心、愛護,也能提升人員保留率。

3.面向大學生發起商業策劃大賽

企業可以和在校大學生產生的提前互動不僅僅有實習這一途徑,通過讓學生參與商業策劃大賽也能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企業的需求,在收集更多對企業有幫助的策劃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可雇傭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降低日后的培訓成本。畢業生作為新一代的代表,他們的想法更符合時代的發展。工商管理類學生可以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進行商業策劃,由此企業也能看到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更多可能性。

(二)高校方面

1.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

疫情的爆發可能會改變工商管理類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規劃,部分學生對進入職場感到迷茫和恐懼,或產生懶惰、不愿就業的表現,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的建設很有必要。高??梢詫⒙殬I規劃課程提前到大三開設,督促學生重視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同時讓學生們提前對自身可雇傭能力的欠缺有清晰的認知,從而更好地提升自己。高校的課程規劃應充分結合當下疫情的特殊情況,為畢業生在多變的環境下就業提供可靠的指導。

2.根據企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結合企業在疫情爆發后的戰略變化和對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要求變化,高??梢愿鶕唧w情況調整對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盡早開始培養學生,使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的可雇傭能力與企業的需求相適應。高??梢栽诒WC防疫得當的情況下邀請企業高管到學校進行宣講,讓畢業生更加了解企業需求。

3.構建全渠道的畢業生就業平臺

高??梢越柚S鸭罢牧α?,成立畢業生就業促進會,通過調查得知,畢業生促進平臺可以以制定各項標準和網絡投訴舉報等方式來維護企業用人及畢業生就業的權益,這對高校,企業和學生都是有利的。畢業生的就業促進平臺在提供規范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信息、開展研究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優勢和作用。 同時,高??梢耘c就業維權網合作,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讓學生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下更好地提升自身可雇傭能力。

(三)畢業生方面

1.提升自身學習能力

隨著疫情后企業對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工商管理類的學生所學知識較為寬泛,個人應形成繼續學習的理念和能力,始終保持著一種學習的心態或者學習的狀態,認真學習本專業知識并加強某些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加強自身復合型人才學習;同時學生要更加注重在實踐中鍛煉技能,增加實踐、實習經歷,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積極了解更多本專業的最新研究,掌握最新的理念。

2.對自身能力形成準確認知

清晰的自我認知是走進社會,進入企業的必備,學生應該清楚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在疫情爆發后自身的情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及時捕捉到疫情后市場環境的變化,提升自身可雇傭能力以符合市場的需求。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雖然缺少專業技能的加持,但擁有管理類相關專業知識的儲備,學生應該有效利用這一優勢,在變化多端的大環境下更好地融入社會。

3.克服害怕求職失敗的消極心理

新冠疫情爆發后部分學生由于在家隔離太久等原因,可能會產生懶惰和恐懼等不良的狀態,在面對陌生的求職之路更是產生害怕失敗的恐懼心理。作為工商管理類的畢業生應該認清就業的激烈競爭性,克服恐懼心理,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求職之路,自信和勇敢是提升自身可雇傭能力的前提,只有不畏懼困難,才能在遇到阻礙時及時審視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能力。

六、研究結論

后疫情時代背景下,企業加強與高校的深度合作,重新設計實習生計劃,同時面向大學生發起商業策劃大賽。高校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根據企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構建全渠道的畢業生就業平臺。工商管理類畢業生要提升自身學習能力,既認真學習本專業知識也要拓展更多領域,對自己有更加清楚的認知,同時要克服害怕求職失敗的消極心理。本文研究結果基于企業、高校、個人三方聯動有效解決了大學畢業生與疫情后社會最新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的問題,提高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可雇傭能力,為緩解就業困境提供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崔惠斌, 大學生可雇傭能力要素結構的實證研究.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15(08): 第85-90頁.

[2]譚亞莉與萬晶晶, 高校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結構及與雇主需求的契合度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02): 第94-98頁.

[3]譚亞莉, 萬晶晶與陳曲, 高校畢業生可雇傭能力的因素、結構與測量. 心理學探新, 2011. 31(01): 第79-84頁.

[4]馬永霞, 李艷靜與張雪, 高校畢業生可雇傭能力與企業需求的差異分析. 高教探索, 2018(05): 第110-117頁.

[5]鄒小玲與葉龍, 雇員可雇傭能力與職業成功的關系研究:職業發展的視角. 現代管理科學, 2013(04): 第24-26+36頁.

[6]張惠麗, 關于大學生核心就業能力構成的研究. 湖北社會科學, 2009(10): 第177-180頁.

[7]宋國學, 基于可雇傭性的職業選擇:理念、框架與趨勢.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2007(06): 第9-12頁.

[8]宋國學, 基于可雇傭性視角的大學生職業能力結構及其維度研究. 中國軟科學, 2008(12): 第129-138頁.

[9]肖巍, 靈活就業、新型勞動關系與提高可雇傭能力.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61(05): 第159-166頁.

[10]王大成與劉鴻宇, 企業參與大學生可雇傭能力開發模式研究. 學術交流, 2014(06): 第123-126頁.

[11]李躍軍與葉才華, 試析大學生可雇傭性能力的培養途徑.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1(04): 第101-103頁.

[12]凌玲, 新型雇傭關系背景下雇傭關系穩定性研究——基于可雇傭能力視角. 經濟管理, 2013. 35(05): 第63-71頁.

[13]宋國學, 職業選擇理論:基于可雇傭性視角的新解析. 生產力研究, 2008(23): 第25-27+77頁.

[14]Aliu, J., C. Aigbavboa and W. Thwala, A 21st Century Employability Skills Improvement Framework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RC Press.

[15]Aliu, J., C. Aigbavboa and W. Thwala, A 21st Century Employability Skills Improvement Framework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RC Press.

[16]Citi; Citi and Citi Foundation Expand Global Job Skills-Building Initiative to Improve Employability and Economic Opportunity for Underserved Communities. Medical Letter on the CDC & FDA, 2020.

[17]Singh, I., et al., Mapping Student Performance With Employment Using Fuzzy C-Me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 Modeling and Design (IJISMD), 2020. 11(4).

[18]Persona Education launches Persona Life Skills, the e-learning platform helping schools and colleges boost teenager wellbeing and employability. M2 Presswire, 2020.

[19]Jamaludin, K.A., et al.,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pedagogical model (TCPM) for Malaysian vocational colleg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0. 7(1).

(指導教師: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 人力資源管理系 蘇磊).

工商管理畢業生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以陜西國際商貿學院2019屆經管類高職畢業生為研究對象,經管類專業作為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大專業類別,畢業生的就業人數占據全??側藬档?6.4%。本文從學生、學校、企業三個層面深入分析經管類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困境,提出解決提高經管類畢業生的就業對策。

關鍵詞:經管類;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就業困境

為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201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明確高職擴招100萬人的相關要求。就業形勢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應屆畢業生數量高達835萬,遠高于2018屆畢業生,再創歷史新高,經管類高職類畢業生的數量也是逐年攀升。

一、2019屆經管類高職學生就業概況

(一)基本數據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2019年經管類畢業專業有會計、人力資源管理、酒店管理、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藥品經營與管理、市場營銷、投資與理財、旅游管理11個專業。2019屆畢業生人數達988人,會計、電子商務和市場營銷專業生源所占比例較大,分別是31.17%、15.79%和14.47%。實際就業總人數913人,總體就業率為92.41%。其中,就業協議就業745人,所占比例81.6%,專升本142人,占比15.6%,出國留學6人,占比0.66%,自主創業20人,占比2.14%。

(二)就業特點

2019屆經管類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呈現出如下特色:

第一,2019屆經管類畢業生就業率整體提升,但專業之間就業率呈現差異化。由于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休閑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學校建立旅游管理專業實習就業基地,保障了該專業22名畢業生100%就業;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對口實習崗位較少,實習實踐機會缺乏,畢業時受市場需求、工作經驗、學歷限制等原因,就業率只有87.69%。

第二,畢業生就業仍以企業為主,高質量就業學生人數有限。經管類高職畢業生在就業中大多數選擇求職門檻低的發展中的小微企業就業,更能實現就業過程中的再就業。而像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單位,招錄學歷條件往往是本科起步,經管類高職畢業生大多數會被拒之門外。2019屆經管類畢業生中就業單位類型中企業占比為80.72%,其中國有企業占3.5%,民營企業占77.22%,事業單位占2%,民營企業中仍以小微企業為主。

第三,2019屆經管類高職畢業生專業對口就業率較低,部分專業畢業生工作性質與專業無關。2019屆經管類高職畢業生取得專業資格證的學生僅占5.6%,多數學生專業基礎不夠扎實,實踐技能不強。在就業過程中常常忽視個人學科專業性,盲目從眾、只看重薪資待遇,而忽略專業性實踐,造成就業專業對口率較低。

二、2019屆經管類高職畢業生就業困境

(一)學生層面

(1)學生綜合素質下降。陜西省從2015年開始實行陜西省普通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逐年增加分類考試招生比例。2015年分類考試招生人數占高職招生計劃的30%至2019年完全放開分類考試招生比例,陜西國際商貿學院2019屆屬于分類招生經管類高職畢業生占畢業生總人數的62.7%。絕大多數分類招生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就業意識欠佳,導致無法順利就業。

(2)專業技能不強。經管類高職學生采用“2+1”培養模式,在校學習時間僅為兩年。由于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欲望較小,取得國家專業資格證的學生較少,參加專業技能比賽人員更是有限,造成部分專業學生取得專業技能資格證的學生僅占專業總人數3.6%。學生專業性不強,不能達到企業到崗即用的要求,導致專業對口就業時出現困難。

(3)抵觸心理產生。在“2+1”模式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在實習實踐環節中,部分學生不愿意接受學校提供的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實習。在學生固有的觀念中,學校提供的企業不夠優質,崗位類別有限,或者不具有針對性,不利于個人的個性化發展。在實習活動中,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不愿到校企合作單位,更傾向于家人介紹工作或者自己求職。

(4)誠信意識缺失。經管類高職畢業生在大三實習時,學院根據專業類別安排學生到校企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學生在實習單位頻繁出現無故離職,誠信意識缺失,職場適應性較差,造成企業人才培養成本加大,校企合作效果受影響。

(5)就業觀念薄弱。學校就業科每年組織專場招聘會100余場,專場招聘會20余場,二級學院2019年組織招聘會12場,為學生提供就業綠色渠道。未就業學生在輔導員的招聘會動員下,仍出現在宿舍打游戲、睡覺,不積極應聘的情況。

(6)就業壓力加大。2019年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經管類專業在綜合性大學、財經類大學中較為普遍,經管類的工作崗位技術性難度不高,在人才市場中出現供大于求,薪資待遇滿意型、專業對口型工作崗位出現“一職難求”的局面,面對經管類的畢業生相互競爭,很多人出現就業壓力。

(二)學校層面

(1)就業指導力度較小。學校雖然開設就業指導課,代課教師求職經驗不夠豐富以及教學理論不夠扎實,學生對于就業指導課不重視,課程內容過于形式化,授課地點也僅局限在教室,不能真正幫助學生獲得求職技能。

(2)“粗放式”就業服務。畢業班輔導員負責所帶200余名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在整個的就業過程中,從就業政策宣傳、招聘會動員、就業指導等一系列的就業服務均由輔導員落實完成。在整個就業服務活動中會精力不足,不能做到每個學生的精準化、個性化就業服務。

(三)企業層面

(1)招聘崗位與專業不符。經管類畢業生所學知識較為廣泛,在就業中可供選擇的工作崗位較多,但是在畢業生就業時常常出現專業技能和招聘崗位不夠吻合。在校企合作單位中,一些行業對于實習生要求較為寬泛,例如文娛行業對學生的實習不做專業限制,并不能達到專業技能提升,對口就業的目的。

(2)企業與學校融合不夠深入。在校企合作的單位中,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時間短,人才發展機制不完善,畢業生在工作中缺乏明確的發展晉升途徑,造成畢業生就業不穩定。學校與企業的校企合作僅是停留在為企業輸送實習生,沒有在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涉入企業文化、行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訓,學生對于企業的認可度、忠誠度不高。

三、提高經管類畢業生就業質量對策

(一)學生層面

(1)豐富第二課堂,提高綜合素質。高職學生的高考分數相對較低,導致部分就業單位認為學生整體素質低。高職經管類學生在校期間學好專業課的同時,通過第二課堂提高綜合素質。豐富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增加學生在文體活動、興趣愛好、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實踐機會,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良好的交際與協調能力,建立積極向上的就業心態。

(2)強化基礎知識,夯實專業技能。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高職教育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不僅要求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更強調專業的應用性與實踐性,以適應社會發展中日益細化的職業崗位要求。高職經管類學生專業課程學習任務根據生源質量、學生綜合素質、班級學生狀態有序推進,做到精準施教。以強化專業知識為核心,以專業技能比賽為抓手,以校內綜合實訓實踐為舉措,提高專業實訓室利用率,多渠道提高學生專業實踐技能,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增強誠信意識,樹立正確就業觀。高職經管類學生對就業崗位、薪資待遇抱有很高的期待,導致部分學生不愿意從基層做起,對工作狀態、工作環境、工作崗位不滿意,消極怠工,無故離職。畢業班輔導員需要對學生進行就業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認清就業現狀以及自身的就業優劣勢,增強誠信意識,培養吃苦耐勞精神,樹立“先就業,再擇業”觀念,避免學生出現“眼高手低”的就業困境。

(二)學校層面

優化就業課程建設,貫穿高職學習階段。在就業指導的課程建設中,始終堅持把就業指導貫穿高職學生人才培養的始終,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優化考試結構,更加注重實踐的考核。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此門課程的授課,不再將此視為“公共課”。從學生大一剛入校時,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樹立發展方向。根據不同學期,授課內容結合當下就業環境,授課過程循序漸進,如,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技巧、創業技巧、就業政策等,讓學生逐步吸收,內化于心。同時,教師上課的形式、地點也不能僅在教室,多實地進行實踐,才能讓學生掌握就業求職等技能。

(三)企業層面

明確招聘要求,完善選人機制。企業招聘崗位要與學校的專業特色、學生學歷、綜合素質相匹配。堅持科學選人用人,把優秀的學生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學生專業優勢,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避免人才流失。

四、結語

本文基于陜西國際商貿學院2019屆高職經管類畢業生的就業困境研究,提出學生在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就業觀念、誠信意識、就業壓力等方面存在的就業問題。畢業生就業是個人、學校、企業三位一體。學校建立就業工作全員參與、精準化服務體系,就業指導課程結合國家就業政策、授課形式多樣化,企業完善選人用人方式、參與人才培養,密切關注市場經濟變化、強化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可以幫助學生在就業中找到滿意的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1]沈越.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困難分析及對策——以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J].中外企業家,2020(12):186.

[2]楊培,潘熠龍.河北省學前教育類高校畢業生京津冀地區就業現狀研究——以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9(19):20.

[3]張常新.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6(01).

工商管理畢業生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針對人才交流中心對干部人事檔案信息化的對策問題,介紹了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信息化的現狀,主要有解決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意識、檔案管理信息化的法規體系與業務規范和缺乏高素質的人事檔案信息化人才隊伍,問題,提出了人才交流中心對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對策,主要有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規章制度與業務規范和檔案管理質量與人員業務素質問題。

[關鍵詞]人才交流中心;干部人事檔案;信息化;對策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畢業生不斷增多,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關系多許多方面,因此,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就成為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重點,也是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就成為人才交流中心的重要工作,也是人事檔案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也是在新的形勢下,人才交流中心人事檔案工作如何更好地管理,如何利用信息化的優勢,為待就業的畢業生服務,也為用人企業解決了人才問題,這是人才交流中心的服務需要,也是本文需要探索的重要內容。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推進,必將為用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高效的人事檔案信息依據,積極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會對人事檔案的管理工作起到促進作用。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其核心的內容,就是通過人事檔案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提高對高校畢業生有關人事工作中產生的各類信息,這樣可以加速人才的流動,特別是對未就業的畢業生及用人企業來說,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心緒華,可以提供豐富的人事檔案信息,提高對人事檔案進行存儲、加工、檢索、傳輸的速度,為高校畢業生的盡快就業,提供快速的人事檔案內容,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企業,提供即時的高效服務,以實現人事檔案資源的共享,提高人事檔案管理和利用效率。它包括:人事檔案信息資源的有序整理、人事檔案信息數據庫的建設、人事檔案信息網絡的建設、人事檔案信息技術的應用、人事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人事檔案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建設等。

一、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信息化的現狀

要搞好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須掌握當前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信息化的現狀,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采取有效措施,搞好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信息化工作。

(一)解決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意識

在高科技時代,加速實現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項繁重的任務,也是時代賦予的任務,這些工作任務的順利進行,必須得到人才交流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才能切實的把高校畢業生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從目前看,各省、市對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狀況來看,由于各級領導對高校畢業生的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不夠重視,對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投入的財力及人力不足,由此,導致出現了一些各方面問題,例如,會限制人事檔案信息化發展的速度,使之與信息現代化發展無法適應,也使高校畢業生的人事檔案,在管理與改革中無法發揮積極作用,也使用人單位陷于兩難之中,難以得到人才,更難于得到優秀人才。

(二)檔案管理信息化的法規體系與業務規范

對于人事檔案的記載來說,它的信息非常豐富,時間跨度也比較長,但在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各種原因,有些人事檔案中的信息,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同或差錯,例如,數據的前后不一,甚至有時一種信息有幾種不同的記錄在檔案中出現,如何能讓這些問題,能在信息化建設中得到順利的解決,使原始紙質檔案與數字檔案做到很好的銜接,并且在數據庫建設的同時解決標準化與規范化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對人事檔案的管理,要有一個完整的業務規范指導體系,這樣才能使從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人員,在信息化建設中,既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又能在方式方法的得到指導,使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形成一個統一的、規范的、科學的、縝密的人事檔案信息資料數據庫,有利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難,也有利于企業的人才需要和流動的需要。

(三)缺乏高素質的人事檔案信息化人才隊伍

人才是人才交流中心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人事檔案管理人員大多年齡偏大,信息技術能力和水平較差,不適應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二、人才交流中心對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對策

人才交流中心是一個人才的中介橋梁,它要為高校畢業生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解決雙方的需求,因此對于人事檔案信息化的管理,要真實可靠,并要做到適時提供,這樣就可以為雙方解決問題。

(一)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在社會主義市場化的發展中,隨著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要充分認識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要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人才交流部門,要積極穩妥地推動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進程,要從政策上,不斷加大財力及人力的投入,同時要加強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把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作為人事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來進行建設。

(二)人事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與業務規范

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新時期對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任務,所以無法再依據傳統的手工管理階段的制度,必須結合高科技時代的技術,要利用信息化建設的進度和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流程和規章制度,使檔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這樣就可以有效的促進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發展,使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向著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人事檔案,其內容直接涉及個人的基本情況和隱私,所以更要制定出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來保證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開展。

(三)檔案管理質量與人員業務素質

檔案管理質量與人員業務素質,是相互關聯的命題,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它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檔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因此,在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檔案工作者不僅要具有豐富的檔案管理專業知識能力,更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熟練應用現代化管理設備的能力。因此,需要從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員,必須具有檔案管理理論素養及檔案管理實踐經驗,同時具有傳統的紙質檔案歸檔能力和現代的信息化檔案歸檔管理能力。要把檔案管理質量的優劣與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能力結合起來,要在管理人員的意識上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服務觀念,善于運用現代化的管理設備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率,適應新的服務需求。還要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的習慣和勁頭,以便能在信息化檔案管理工作崗位上規范、標準、高效、高質地工作。

三、結語

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是高科技時代的發展趨勢。如何加強信息化的人事檔案管理,提高人事檔案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人才交流中,只有不斷創新,加強管理才能發揮橋梁作用。因此,要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因地制宜,用信息建設思想總攬全局,保證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化同步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和各企業的人才需要,架起相互的溝通之橋,為社會各項事業的建設提供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巖.干部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神州2011(9 ):193

[2] 張紅梅.加強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J].華章2011(1):116

[3] 高暐,岳新京.加強企業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煤炭企業檔案管理優秀論文集(2010). 中國會議.2011(5):156-158

工商管理畢業生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對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重點與理工類有較大不同。本文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教學特點,對該專業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及應作的改進等進行探討。

[關鍵詞]工商管理類;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

一、引 言

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為了適應形勢發展,實現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信息化,國內企事業單位紛紛構建了各種各樣的管理信息系統,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面對這種管理信息化的大環境,社會需要大量的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有鑒于此,從1998年起,教育部確定《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為工商管理類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以前只是計算機專業、信息管理專業的核心課),這充分說明了《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工商管理類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學生大都感覺其教學內容過于抽象,與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與自身的專業知識距離太遠,覺得計算機專業知識欠缺,難以理解、接受相關的學習內容。

清華大學侯炳輝教授曾提出這樣一種觀點:“學習管理信息系統應當有所側重,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等”。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非常贊同這種觀點,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學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要求是不一樣的,如對計算機和信息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和發展趨勢,而且必須要熟知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施和評價的原理和方法;而對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由于其計算機專業知識相對弱一些,一般只要求學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方法和應用等幾方面的內容。正因為如此,要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來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

筆者從事《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多年,講授過3個專業類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主編的《管理信息系統》(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教材被確定為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建設了《管理信息系統》精品課程。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研究、探討和實踐,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本文結合《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過程,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以及社會對該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國內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探討,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適應信息化社會對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正確定位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目標

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主要從事管理工作,而非技術工作,因而對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學生來說,既不應該培養他們成為程序設計員、信息系統開發者、計算機專家,也不是像培養MBA人才那樣成為企業戰略管理者,而應該培養他們成為能夠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需要的、具備現代經濟管理理論基礎、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的具有寬基礎、強能力的復合型優秀經濟管理專門人才。當今信息技術已經改變了企業運作的環境和競爭、合作的格局,一個現代企業管理者,不可能很專業地掌握信息技術,但必須能從宏觀上了解信息技術或信息系統的功能,只有具備這種知識,才可能在管理中思考信息技術與管理的戰略結合,在企業信息化進程中才能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培養懂信息技術、懂管理、有國際化背景的人才應該成為《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的總目標?;谶@樣的培養目標,按照教育部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總目標的要求,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以及現代信息社會對該類人才的知識技能需求,可以確定《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的具體目標是:(1)使學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統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具有較高的信息收集、信息處理和信息利用的能力。(2)使學生充分認識信息系統、信息技術在信息化社會里的戰略性作用。(3)使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如何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和競爭策略。(4)使學生掌握系統科學思想和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分析、設計的技術方法,知道如何管理、評價和維護管理信息系統。(5)熟悉各種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方式,能從戰略角度進行信息技術的規劃和管理。(6)能密切關注最新信息技術的發展并發現其內在的商業價值,具有較高的信息意識和較強的信息能力。

三、科學規劃、設計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內容

明確了《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目標之后,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地規劃和設計該課程教學內容是搞好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的關鍵?!豆芾硇畔⑾到y》綜合了經濟學、管理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行為科學、計算機科學和網絡通信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它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以及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其知識涵蓋面廣、內容深、變化快。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具備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等方面初步的知識技能,還要具有現代經濟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基礎。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其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功底比較深厚,但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相對薄弱,且動手實踐能力不強,其知識結構與培養方向也偏重于管理。因此要避免將《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作為計算機課程看待,而應該將該課程作為一門管理類課程看待。因此該專業應側重于在具備計算機基礎知識即對數據庫、各種軟件、硬件平臺了解的基礎上,將教學主要內容放在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組織管理和信息資源的收集、管理、分類、再利用以及信息技術對于解決管理問題所起的作用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上。因此,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的課程內容的安排應該有所側重,主要講解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信息化管理思想;講解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組織管理、維護和信息資源的采集、處理、分類、管理、利用以及信息技術在解決管理問題的作用等知識和技能;講解管理信息系統與信息技術對企業管理變革的關系以及應用管理信息系統如何能提升企業競爭力;講解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和開發過程。通過講解使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建設中所處的地位、應發揮的作用以及怎樣與IT人員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的組織、管理和創新能力。

我們在2005年對2002年版的《管理信息系統》(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進行了修訂再版,已在內容、體系結構上作了較大的變革,對新的理論和方法等內容已作了較詳細的介紹,該教材2006年被教育部確定的“十一五”規劃教材。該教材內容劃分為5個模塊,第一模塊(第1、2章)主要內容是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信息化管理思想、信息系統與管理決策;第二模塊為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基礎;第三模塊(第4、5、6、7章)為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開發過程、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第四模塊為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四、理論聯系實際,加強課程實踐教學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環節教學是該課程教學成功的關鍵。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該課程的實驗要區別于工科類實驗教學,切忌將管理信息系統實踐教學變成信息系統開發課,應該根據其教學目標,通過課程的實踐教學,使學生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企業管理業務的處理流程以及如何操作、運用管理信息系統于實際工作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于該部分教學內容,我們認為應主要包括體驗式實驗和模擬分析設計實驗。

(1)體驗式實驗。這部分實驗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有一個感性認識,結合理論學習,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架構和基本功能,掌握運用管理信息系統處理管理業務的實際操作技能。

該實驗讓若干名學生組成一個實驗小組,每位成員模擬系統的一類終端用戶,按照不同的用戶角色對信息系統進行操作,根據系統設定的業務流程,完成相應的流程任務,讓學生了解企業運作、企業管理如何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實現,理解管理信息系統是如何將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結合的。該實驗教學要求學生提交一份實驗報告,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結合管理知識闡述所體驗系統的基本結構、基本功能和系統覆蓋的業務及其流程;二是從管理、技術兩個方面對實驗系統進行分析和評價,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可改進的解決方案。我們學校選擇了用友ERP-U8系統中的不同模塊對不同的專業進行體驗式教學實驗,效果很好。

(2)模擬分析設計實驗。該實驗是根據信息系統開發過程,在設定某一模擬企業背景下進行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讓學生進入信息系統的各個開發生命周期,正確理解相關階段的任務,該環節要求學生將前一階段的感性認識進一步升華為理性認識。該實驗考慮到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基礎,要注意掌控實驗的難度,應以系統分析為主、設計為輔的思想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學生的實驗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在系統分析與設計階段的管理業務和管理數據的流程分析與設計,重點考查學生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去解決企業管理需求的,信息技術如何與企業的戰略層、戰術層、執行層的業務結合,考查學生對管理需求的調查分析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信息系統建模能力。

五、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重點

1. 教學過程的關鍵在于信息技術與管理的統一

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是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者和建設者,不是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者,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從管理理論向信息技術逼近,重點在于信息系統的管理與應用,在于技術與管理的統一。

大量的事實證明,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是否成功,信息技術的選擇是重要的因素,但選擇了好的計算機設備,使用了高速網絡,使用了先進的開發工具,未必就能建設出適合用戶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統,其信息系統未必具有戰略意義,未必能支持企業的發展目標。所建設的信息系統只有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方針、管理目標緊密地結合,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應從管理的角度引發問題的討論,并根據企業的實際問題,偏重于講解以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管理理論和目標,講解信息技術改造與企業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變革相結合,實現信息技術與管理的統一。

2. 重視案例教學,加強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

信息時代帶給了我們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工作方式,在講授《管理信息系統》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該課程知識的能力。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一定要避免單純理論知識的講授,應該重視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學會利用管理信息系統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會利用信息系統來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決策水平和經營業績。在具體講授理論知識(如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時,采取實例貫穿始終的教學方法,通過一兩個學生熟悉的實例(如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學生管理信息系統、企業進銷存管理信息系統等),理論每向前一步,實例也向前推進一步,誘導學生主動深入地思考問題,當整個理論內容全部授完時,案例就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起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生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能力的培養。

六、結束語

本文對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對我國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本科教學研究有所幫助。提高《管理信息系統》課的教學質量,不僅要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也要重視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要不斷進取,不斷了解專業發展方向及技術變化趨勢,多從事專業領域的實踐活動,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及時將新知識充實到教學中去。

主要參考文獻

[1] 呂新民,張金誠. 經濟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教學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2).

[2] 趙清,楊玉鱗,周生玉. 《管理信息系統》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 中國大學教學,2005,(1).

[3] 賀盛瑜,趙卓寧. 管理類專業MIS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探討[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7).

[4] 蔡淑琴等.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實驗教學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

上一篇:企業管理研究生論文下一篇:工商企業管理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