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范文

2023-05-06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范文第1篇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準確的計量, 因此計量檢測行業是我國新時代國家建設的重中之重。由于傳統計量檢測行業存在可延續性差、溝通能力弱的特點, 因此高集成化、自動化的計量檢測行業電子政務軟件的開發應用在當前這個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

基于以上背景, 本文將提出一種創新型的電子政務軟件, 即計量信息管理服務平臺 (以下簡稱“平臺”) 。該平臺應用跨區域跨部門的動態工作流技術, 不僅將計量檢測行業中的大量復雜數據收集在一起, 而且通過創新的工作流技術使得計量檢測行業業務流轉更加方便快捷。

一、計量檢測行業現狀分析

(一) 傳統計量亟待解決的問題

計量檢測行業是整個科學技術體系的前沿科學, 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賴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同時它也是現代工業能夠穩步發展的三大支柱行業之一。但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現代, 傳統的計量行業逐步顯現出以下幾個發展不足:

可延續性差。因為傳統計量工作中的歷史記錄相對較少, 且大部分的工作經驗都需要依靠人工進行傳遞, 所以當新老工作者更替時會因為可延續性差的原因出現較大的工作差錯。

溝通能力弱。因為計量工作的特殊性, 導致了計量部門平級之間、上下級之間及跨部門各層級之間因缺乏交流平臺及大量實際的數據支撐而難以進行有效的立體式溝通。

數據片面。因為傳統計量行業對傳統數據的強烈依賴, 導致行業內的企事業單位疏于對市場進行全面科學的調查, 導致數據過于片面。

創新性差。因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行業與世界的接軌, 同時也促進了各行業內的激烈競爭, 所以計量檢測行業改變墨守成規的傳統思維, 進行信息化創新是現階段的出路。

而計量工作中, 有效的歷史延續性是部門工作發展的前提, 高效的網絡溝通是部門工作發展的動力, 全面科學的數據是部門工作發展的基礎, 而持久不變的創新則是部門工作發展的源泉。因此, 只有實現高集成化和自動化的計量信息平臺, 才能夠有效地提高計量工作的效率, 從而實現國內計量檢測行業的高水平信息化。

(二) 電子政務的應用分析

1. 市場規模逐年擴大

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至今, 國內的電子政務經歷了無紙化辦公、網絡化辦公、政府上網等多個階段, 而近些年, 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 智慧電子政務的建設已經逐步成為發展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必經之路。針對這樣的現狀, 我國政府先后出臺了多項舉措, 將“互聯網+”的概念深入落實到國家政府、企事業單位的政務管理體系中。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我國電子政務的市場規模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 2017年我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達到2722億元, 同比增長16.2%。2008-2017年電子政務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5.6%, 預計2018年電子政務市場規模將會突破3000億元。

2.各地區建設蓬勃發展

云南省政府發布《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之后, 以玉溪市為重點城市, 逐步建立了cms管理平臺、信息開放平臺等基礎性電子政務網站。

青島市政府制定了統一的標準, 并依照該標準建立了全市統一的網上便民服務大廳, 對諸多政務服務事項進行了整合。截至目前, 該網站共發布55個市級部門及10個區縣轄萬余條數據, 信息公開量超140萬條。預計2018年全年網站數據交換量可以達到4.6億條以上, 基本實現了基礎數據公開共享、公眾辦事透明便捷, 成為國內電子政務地方發展的亮點之一。

江蘇省依照“互聯網+”政務服務政策的相關部署, 于2017年初將“江蘇12345”服務管理平臺投入運營。該平臺融合線上服務系統及智慧管理系統兩部分, 匯集省市縣三級單位服務數據, 通過平臺的不斷完善, 促進智慧管理政府服務體系的建成。

3. 存在的問題

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政策帶動下, 電子政務雖在國內處于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但依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體制性障礙依舊存在。運行機制和管理部門的權限控制等內容設置存在不明確不完善的內容。

信息資源的共享機制尚未完善?,F有的電子政務網站多為單一地區或單一部門的線上服務平臺, 難以將全省乃至全國的多家單位的基礎數據融合在一起, 導致跨區域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出現斷層。

建設和應用發展不平衡, 公眾應用率過低。目前投入運營的電子政務網站雖建設較為完善, 但由于操作的復雜性及用戶接受率參差不齊, 導致了線上服務平臺向社會公眾推廣的難度較大。

標準化工作滯后, 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機制。

二、系統設計

基于上述對傳統計量行業狀況的分析以及目前國內電子政務的應用優勢, 本文針對計量檢測行業信息平臺的發展現狀, 設計開發了計量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本平臺通過融合國家對于“互聯網+”的發展要求, 將傳統計量檢測行業的紙質數據整理及人工線下業務受理的工作模式, 轉變為在線信息管理服務平臺, 減少了人工及紙質材料成本的投入, 提高了業務處理流程的進展速度, 同時也從技術層面上解決了上文所提出的傳統計量檢測行業的可延續性差、溝通能力差、數據片面及創新性差等難題。

(一) 設計思路

因為計量檢測行業具有部門分散、設備總體發展較慢的特點, 因此本文旨在搭建一個以Web開發為基礎的B/S架構的互聯網應用平臺。通過本平臺, 讓行業的各個部門之間通過在線填寫電子表格及提交相關數據, 完成跨部門的計量電子數據整合、申請審核及信息查詢等內容, 實現了計量檢測行業業務流程在線委托受理環節的高效管理。設計主要流程如圖2所示。

(二) 數據表設計

本平臺的對于工作流引擎的創新首先是對數據模型的創新, 因此本節針對創新的工作流數據模型繪制了E-R圖, 將平臺所用到的區域、部門、崗位、用戶、節點等要素及各要素間的邏輯關系用數據表的形式表現出來, 如圖3所示。

(三) 主要功能設計

1. 用戶的新建及信息完善

平臺在設計的過程中, 考慮到赤峰市計量部門提出的跨區域跨部門的電子政務網站使用需求, 通過對district、district_type、department、department_type等相關字段的控制, 實現平臺內生產企業、器具用戶 (即企事業單位) 、管理部門、技術機構等4種用戶的登錄。為保證計量單位的工作保密性, 防止惡意注冊, 本平臺僅設置一個默認用戶, 即省級系統管理員用戶。上線后, 省級系統管理員根據各市區縣提出的注冊申請, 對新用戶進行注冊添加。省級系統管理員用戶進行新用戶注冊添加后, 新用戶可以登錄平臺對本部門所需的基礎信息進行添加。流程圖如圖4所示。

2. 器具備案及器具檢定

平臺的設計除對各個部門所擁有的計量器具、標準器具、人員等內容進行錄入和查詢外, 主要針對于計量行業的器具備案和器具檢定過程進行網上業務流轉。主要流程如圖5所示。

(1) 器具備案過程

企事業單位提出對本單位新進入或已有的計量器具進行備案的申請, 系統根據該企事業單位所在的區域district及區域類型district_type對數據庫進行查找, 自動匹配到該企事業單位所在區域的管理部門, 并提交該申請。管理部門用戶收到申請之后, 根據相關工作規范判斷該器具“予以備案”或“退回器具”, 并出具相關意見。此時系統通過雙向鏈表的設計查找到該工作流節點的上一節點即發起申請的企事業單位, 并將該意見返回給它。

(2) 器具送檢過程

企事業單位收到“予以備案”的意見之后, 提交器具檢定申請。該申請內容中包含器具類別、器具二級類別、精確度、測量范圍、規格型號等參數。本平臺收到器具檢定申請之后, 根據提出申請的企事業單位區域信息district_id、district_type和申請內容自動匹配相關的技術機構或管理部門進行檢定, 檢定結束之后, 由系統將檢定信息反饋給提出檢定申請的企事業單位。

三、創新優勢分析

(一) 跨區域跨部門的設計思想

電子政務的改進完善主要在于對于核心的完善, 即工作流引擎的完善。市場上現有的開源工作流引擎多種多樣, JBPM5面向開發人員同時可以通過內容倉庫對流程可視化提供支持、Activiti5具有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更為簡潔健壯的接口、Osworkflow則在輕量級工作流引擎中占據一席之地, 這些使用率廣泛的開源工作流引擎都可以對業務流轉進行很好的處理, 但由于國內業務要求與國外存在區域及部門上的差異, 因此, 這些工作流引擎都難以適應國內業務跨區域跨部門流轉的需求。而本平臺的工作流引擎在此處進行了創新, 用以適應國內的業務流轉需求。

傳統的工作流引擎設計中, 對下一審核人的查找是依據部門內的不同崗位信息進行查詢的。而在本工作流引擎對工作流節點表的設計中, 將區域類型、部門類型作為屬性加入, 當申請人提交申請后, 按照算法查找到下一審核人, 根據該工作流節點中包含的區域、部門類型、部門類型-崗位類型信息, 可以找到不同區域不同部門的另一機構。這樣即使審核人是A地區的a部門, 也可以由系統找到B地區b部門的審核人來進行審核。

(二) 部門自動匹配

國內現有的電子政務網站多為指定節點的業務送審, 在系統設計之初就已經將工作流引擎設定為硬代碼從而實現任務按照固定的節點進行流轉, 但是對于本平臺的器具送審需求而言, 器具所發往的審核機構不是固定的, 是需要依據器具的屬性分別發往不同的審核機構的, 因此在本平臺的工作流引擎設計中, 下一審核部門改由系統進行自動匹配。

此創新點的關鍵在于, 對申請內容中的器具二級類別instrument_type、測量范圍measure_scale、規格型號specification、精確度accuracy提取出來進行比對, 判斷符合哪大大增加了時間和空間成本。

為滿足計量備案及送檢工作對工作流節點上下自由移動的要求, 本平臺對工作流節點采用雙向鏈表的存儲模式, 如圖7 (b) 所示。在平臺的備案、送檢等流程中, 因無法匹配到合適的部門而需要將器具退回給上一工作流節點時, 雙向鏈表的設計可以讓工作流節點在查找到自己指針域中所存儲的上一節點指針之后, 直接移動到上一節點指針的位置上進行操作, 即返回上一工作流節點。這樣可以節省單向鏈表遍歷的時間和空間, 保證平臺使用的流暢性和運行所占內存。對于日后更為復雜的工作流程, 也能更好地進行任務的上下移動。

一個技術機構的授權檢定內容, 然后由系統直接分配給有檢定能力的部門進行器具檢定。流程如圖6所示。

(三) 工作流節點創新

傳統電子政務網站的工作流節點多采用單向鏈表的存儲模式, 如圖7 (a) 所示。雖然單向鏈表具有操作簡單且占用內存小的特點, 但是任務難以在工作流進行簡單的上下移動, 即使在遇到任務取回、任務回退時也只有進行鏈表遍歷才可以完成,

四、結語

計量信息服務管理平臺的開發, 是以對計量業務流程進行深入了解為社會基礎, 以對現有的電子政務網站為技術基礎, 旨在處理好實際計量檢測行業中人員、器具、信息、審批等管理環節中的關鍵問題。本文在分析了傳統的計量檢測行業中存在的不足及電子政務網站的應用優勢的基礎上, 依托網絡平臺對現有的電子政務網站進行了跨區域跨部門、自動匹配、雙向節點創新等技術層面的改進, 最終開發實現了計量信息服務管理平臺, 并且通過在赤峰市的實踐應用, 達到了本課題的預期效果, 有利于計量檢測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進程持續發展及改進。

摘要:結合“互聯網+”政務服務總要求, 通過對傳統計量檢測行業和電子政務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本文設計了一個Web端的計量信息平臺, 結合行業現狀及需求, 從設計思路、數據表設計及主要功能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并提出本平臺的跨區域跨部門、部門自動匹配、雙向鏈表節點等創新優勢。經赤峰市實踐證明, 本文提出的對電子政務核心即工作流引擎的創新性設計具有靈活性及可復用性, 能夠更好地滿足國內電子政務網站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計量檢測行業,電子政務,工作流引擎

參考文獻

[1] 林志強.電子計量技術的創新缺陷及其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5 (26) :300.

[2] 翟云.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面臨問題及其癥結分析--以2014年電子政務省部調研數據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 2015 (8) :99-102.

[3] 張麗麗.新常態下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研究--以浙江省政務服務網為例[J].浙江學刊, 2016 (5) :65-68.

[4] 李洪波, 李偉, 張澤光等.“互聯網+”時代的計量產業平臺[J]計測技術, 2015 (5) :1-9.

[5] 張千鑫, 殷潤, 郎潤男.基于工作流引擎下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8 (16) :63-65.

[6] 張儉.基于工作流引擎的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長春:吉林大學, 2017.

[7] 楊明順, 韓周鵬, 余婷等.一種輕型工作流引擎的設計與實現[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 2013, 29 (1) :20-26.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范文第2篇

一、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概述

互聯網+, 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大數據、云計算、AI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產業, 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特色小鎮同樣適用新興產業植入。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是滿足當前旅游者各項化需求的有效途徑, 它主要是由社會團體、政府部門向旅游相關人員提供各種信息服務的總稱。例如, 信息資料的發放、信息咨詢等。因此, 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系統逐漸成為旅游者獲取相關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徑。一般來說, 旅游公共信息服務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旅游咨詢, 另一部分是旅游公共信息網。同時,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旅游公共信息服務變得越來越重要, 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是衡量旅游業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二、互聯網+視角下旅游特色小鎮公共信息服務的構建

(一) 構建旅游公共信息系統平臺

在互聯網+視角下, 對旅游特色小鎮公共信息服務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時也為其構建創造良好的環境[1]。“互聯網+”小鎮與其他以行政區劃分的單元和產業園區不同, 互聯網+主要特點就是以互聯網科技為產業發展做依托開展“互聯網+”特色應用, 對小鎮產業進行明確定位、為小鎮企業發展提供具有互聯網應用基礎的網絡平臺。國內游客的出游方式多呈現為自主型, 游客在出行前及出行中都會收集目的地相關信息, 規劃旅游行程以及預定各種類的票務。因此, 基于互聯網產業的各類旅游門戶網站、旅游企業網站、電子商務平臺、論壇以及貼吧順勢而生。這些平臺或網站提供了及時、全面、權威的旅游信息, 使得信息資源得以整合, 資源共享與市場聯動的有利局勢逐漸形成。雖然現階段, 大多數特色小鎮提供旅游公共信息的路徑比較多, 但是仍然無法滿足游客的實際需求。主要是這些信息不夠全面、具體, 而且還出現了公共信息不統一的下現象, 不僅難以提高服務質量, 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旅游產業的發展?;谶@種情況, 必須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將先進的網絡技術融入到旅游特色小鎮公共信息服務構建中, 在這一基礎上建立旅游公共信息系統平臺, 將APP、官網、旅游企業等網站的信息有機整合。搭建先進的信息系統平臺, 不僅能夠保證信息的全面性, 而且還能確保所提供的信息是統一的, 同時運用該平臺可以及時對相關信息進行更新。另外, 網絡技術具有集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為一體的優勢, 所以還能豐富信息內容, 為游客提供不同形式信息, 通過圖文并茂的信息可以有效吸引游客的眼球, 激發其對相關旅游產品的興趣, 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信息的吸引力。

(二) 建立并完善旅游解說服務體系

每個旅游小鎮都是獨一無二, 為了給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體驗, 使其能夠更全面、更準確的了解小鎮的特色, 還需要建立并完善旅游解說服務體系。一般來說, 該體系應該包括兩部分, 一部分是特色小鎮解說服務, 另一部分是核心景區內部解說服務, 這樣既能讓游客了解小鎮的全貌和特點, 而且通過對核心景區的重點解說, 還能加深其對小鎮的印象, 提高小鎮的影響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必須要對旅游特色小鎮電子旅游解說服務系統進行完善和健全, 以便為其解說開展提供有利條件。例如, 完善特色小鎮電子導游系統、科學建設電子公交站牌、健全小鎮電子地圖系統等。這樣不僅能夠為游客提供極大的便利性, 而且還體現小鎮的人性化建設特點, 對旅游解說服務體系的健全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 為了彰顯自身的特色, 不僅要形成統一的旅游特色小鎮標識系統, 而且還需對旅游解說風格進行合理的設計, 最好采用屬于小鎮獨有的風格進行解說, 進而可讓游客更好的感受小鎮的特色, 體會小鎮的獨特魅力, 進而使其真正的喜歡上小鎮, 為其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打造旅游信息咨詢系統

在旅游特色小鎮公共服務構建過程中, 旅游信息咨詢系統是不可少的部分, 同時也是基礎性服務。在互聯網+背景下, 需要對其服務形式進行創新, 不僅要采用紙質宣傳冊、集散中心人工服務方式, 而且還要大力推行現代網絡服務形式, 對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效的應用。例如, 使用智能導航基于游客位置的資訊信息等[2]。再如, 基于管官網的食住行信息等。通過對旅游信息咨詢系統的完善, 可以為游客提供極大的便利性, 而且現代網絡性服務還為游客增加了咨詢渠道。傳統服務和現代網絡性服務的有機結合, 可以在整體上提高特色小鎮公共信息服務質量, 在實際旅游中, 游客可以以網絡信息為主, 以相關工作人員的信息為輔, 進而獲取更全面的信息。同時, 還有利于確保旅游特色小鎮信息咨詢服務的準確性、及時性, 第一時間幫助游客解決難題, 使其旅游保持愉快的心情, 進而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

三、結論

總而言之,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 旅游特色小鎮應該與時俱進, 科學構建并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 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因此, 不僅要運用互聯網技術構建旅游公共信息系統平臺, 而且還要打造旅游信息咨詢系統, 完善旅游解說服務體系, 進而可有效提高服務質量, 提升游客滿意度, 為其帶來良好的旅游體驗。

摘要:通過對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現狀研究, 明確了構建公共信息服務的重要性, 提出建立旅游特色小鎮公共信息平臺、完善旅游信息咨詢和旅游解說服務體系的構建對策, 以便確保公共信息服務的及時性、統一性、全面性, 為關注這一類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視角,旅游特色小鎮,公共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 劉文慧, 鄭菲菲.“互聯網+”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鎮公共信息服務系統的構建——以南京市椏溪鎮為例[J].江蘇商論, 2018 (12) :39-42.

[2] 喬海燕.互聯網+視角下旅游特色小鎮公共信息服務的構建與提升研究[J].輕工科技, 2016 (9) :124-125.

[3] 成希.解密天河“互聯網+”小鎮[N].南方日報, 2016-06-23 (AA2) .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范文第3篇

[摘要]政府組織傳播是政府組織信息在其系統網絡結構中的流動過程,本質上是政府組織信息的傳遞與共享。移動互聯網與傳統的固定互聯網相比,突出特點是具有移動性,將打破用戶對固定終端設備的依賴,能對政府組織傳播模式產生變革性影響:能提高政府組織傳播的廣度和便捷性;能提高政府組織傳播的實時性和效率;能增強政府組織傳播的個性化和互動性?;谝苿踊ヂ摼W的政府組織傳播模式,可從兩結點間的信息傳遞模式、結點自身的信息資源管理模式和所有結點的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等三個層面進行描述。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政府組織;傳播模式

一、政府組織傳播概述

政府組織傳播的概念由組織傳播衍生而來。赫伯特·西蒙是組織傳播早期研究的管理學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傳播是一個組織成員向另一個組織成員傳輸決策前提的過程。沒有傳播顯然就沒有組織,因為沒有傳播,群體不可能影響個人的行為。傳播對組織來說絕對必要,組織中的傳播通常是雙向過程”。組織傳播是信息傳遞的過程,是組織成員在共享編碼和解碼中相互影響的過程,是組織實施戰略控制以實現多重組織目標的過程,更是不斷調解個人創造性與組織體制約束之間矛盾的平衡過程。

政府組織傳播就是政府組織信息在其系統網絡結構中的流動過程,本質是政府組織信息的傳遞與共享。政府組織信息傳播網絡就是在政府組織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行政活動中,參與者之間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交換信息過程中形成的復雜傳播關系模式。若把政府組織傳播系統中的每個要素稱作結點,把結點間的信息傳播聯接稱作線,則政府組織信息傳播網絡的概念模型包括兩組信息:一組為結點N:(n1,n2,n3,nN),N為結點數,記為V(G);一組為線L=(l1,l2,l3,……lN,L為邊數,記為E(G)。由于政府組織成員不管在哪個部門的哪個職位,他必須建立各種信息傳播的連接,才能完成自身工作。因此,政府組織的運行過程就是信息在各個組織系統結點間的傳播過程。政府組織傳播的形態主要包括政府組織系統中每個網絡結點自身的信息資源管理、任意兩結點間的信息資源傳遞、所有結點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等三個方面。這里主要強調了政府組織傳播的內容是政府信息資源。政府信息資源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動中產生的信息或數據的統稱,是一種有使用價值的信息。

二、移動互聯網對政府組織傳播的影響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新型的融合型網絡,在該環境下,用戶可以用手機、PDA或者其他手執(車載)終端通過移動網接入互聯網,隨時隨地享用公眾互聯網上的服務。移動互聯網對互聯網體系架構的發展、終端的便攜性以及網絡的廣覆蓋,將使其成為繼寬帶之后會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一代互聯網,是第三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傳統的固定互聯網相比,突出特點是具有移動性,將打破用戶對固定終端設備的依賴,將對政府組織傳播模式產生變革性影響。

(一)移動互聯網能提高政府組織傳播的廣度和便捷性。隨著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互聯網正在改變互聯網的應用類型,改變互聯網的覆蓋范圍和方式,改變互聯網的用戶群,改變人們對互聯網的理解和使用,并將極大地改變互聯網的社會化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無線通訊及移動計算技術在社會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逐步普及。用戶通過智能手機、PDA、Wi—Fi終端、藍牙、無線網絡等技術,能突破地域的限制,能實現隨地互相傳播信息,能有效提高政府組織傳播的廣度和便捷性。

一是移動互聯網能極大地提高社會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便捷性。固定互聯網上的政府門戶網站能提供政務公開、在線辦事和互動參與等強大功能。但是,這些信息的獲取受到諸多限制:其一是用戶必須在辦公室或家里能上網的情況下,才能瀏覽政府門戶網站,用戶的地理位置直接制約著信息服務的可獲取性。其二是在線辦事和互動參與等服務的使用,需要系統和用戶多次交互才能完成,耗時耗力,一旦發生斷電等意外情況,信息傳播即可中斷。下一次再使用時,多數情況下用戶都需要重新開始,重復輸入上次提交的表單。其三是大部分的功能設計都是“以政府為中心”,用戶只有主動地瀏覽和查閱才能獲知重要信息?;谝苿踊ヂ摼W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理論上能實現隨時隨地的信息傳播,能有效克服傳統環境下的各種不足:首先,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公民通過隨身攜帶的手機等移動終端將能隨時隨地接收政府信息。用戶可以在下班的路上,繼續瀏覽先前沒有閱讀完的政府信息頁面;其次,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政府可以利用移動技術,將信息主動發送到公眾的移動終端上,使得公眾無需通過有線網絡終端,就可以及時接收自己需要的最新信息;最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可以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傳播模式,用戶無需時不時地主動關注自己的申請是否已經通過審批,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會將審批的“中間狀態信息”和“最終結果信息”主動告知“顧客”。

二是移動互聯網能有效擴大上網用戶的覆蓋面,能讓更多的人通過網絡接收政府信息資源,能真正解決“數字鴻溝”問題?;谡T戶網站的政府與企業間的電子政務G2B系統和政府與居民間的電子政務G2C系統是政府面向企業和公民進行政府組織信息傳播的主要平臺。據《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2010年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25億,占整體網民的27.3%,同比增長16.9%。城鄉互聯網差距繼續拉大,廣大農村地區的用戶較難接收到政府網站傳播的信息。據中國日報網2010年4月29日題為《手機用戶數量5月預超9億,通信業遇網絡擴容困局》的文章顯示,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個手機用戶數量超9億的國家。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潛在用戶群體非常龐大,移動互聯網的全面普及能有效擴展政府組織信息傳播的廣度和到達率,可有效解決“數字鴻溝”問題。

如據《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推動農村政務信息化側記》報道,湛江市村務e路通信息公開平臺——“村務e路通”,綜合應用互聯網、手機短信雙向發送、手機WAP網站等技術,將全市行政村黨務、村務、財務和強農惠農信息等29項內容向群眾進行全方位公開,完整覆蓋國家規定的農村信息公開的內容。據報道,湛江市村務e路通信息公開平臺自2008年7月正式啟用以來,已覆蓋全市11個縣(市、區)1503個行政村,實現所有行政村黨務、村務、財務情況基本進入信息公開平臺,現有各類信息1.5萬多條,訪問量超過2萬次。

(二)移動互聯網能提高政府組織傳播的實時性和效率。信息論告訴我們,認識論層次的信息是指“主體所感知的關于事物運動狀態及其變化方式,狀態的形式、

含義和效用”。事物的運動永遠不會停止,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作為事物運動狀態及其變化方式的信息也在不停地變化更新,動態性和時效性是信息的基本性質。政府組織本身可看作一個開放的信息系統,其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信息及外部環境信息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政府組織傳播的核心目標是將適當的信息在恰當的時間傳給需要這些信息的那些“結點”。這里的“結點”是政府組織傳播系統中的某個要素,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某樣信息設備或某個信息系統。因此,時效性和及時性是評價政府組織傳播效率和效果的關鍵因素。

但在傳統的固定互聯環境下,政府公務人員、公民、企業一旦離開辦公場所,便無法獲取和處理政府組織產生的實時信息。如政府領導在出差的途中,就無法登錄審批系統,及時處理一些緊急的審批業務,導致所有后續工作無法繼續推進。特別是在突發事件情景下,事件動態信息的實時傳播就顯得更加必不可少,輕則延誤決策,重則錯過解決問題的難得機遇,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移動互聯網將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能實現公務員之間、政府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實時信息傳播。依據西蒙“傳播是一個組織成員向另一個組織成員傳輸決策前提的過程”的思想,一項重要的決策信息若無法及時傳播給決策者,決策者要么束手無策,無法開展任何行動,要么只能“盲目”行動。在理想狀態下,移動互聯網在政府組織中的廣泛應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如在應對突發的危機事件中,重大的應急決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動態信息能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地以可視化的方式將現場情景直播給決策者,決策者也可以將最新的決策信息及時傳達給現場。行政審批中產生的中間狀態信息和異常信息都可以第一時間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發送給申請人,以便該申請者及時采取下一步行動。這種實時的信息傳播模式,將極大地提高信息的到達率和傳播效率。

如何有效和及時地采集城市運行狀態的實時信息,是城市管理面臨的首要難題。如哪里的路燈壞了,哪里的井蓋沒了,哪里的地下管道破裂了,哪里出了車禍,哪里起火了等問題,在傳統信息傳播環境下政府無法及時獲知。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城市管理信息可實現實時傳播。據北京市東城區城市管理監督中心網介紹,該區應用移動互聯網構建的萬米單元網絡城市管理新模式,能在第一時間內詳實準確地提供關于城市管理的現場資料,能為城市管理部門的快速響應和科學決策奠定基礎。該區通過遍布全區126個社區的城市管理監督員手中的移動設備“城管通”,能實現對城市部件、事件所發生問題的各種現場信息,通過電話、表單、現場照片、錄音和地理信息快速定位等多種采集手段,經無線網絡將所采集到的多媒體信息實時傳送到受理平臺,各有關職能部門依據此信息進行及時的處置和應對。系統本身對城市管理問題的發現率在90%以上,而過去只有30%左右;任務派遣準確率達到98%,問題辦理結案平均時間僅為7.5小時,而過去則要一周左右;案卷處置結案率為97.3%,平均每月處置問題2000件左右,而過去每年只能處置部件問題五六百件,事件問題4000件左右;現在處理問題件數是過去的5.4倍。

(三)移動互聯網能增強政府組織傳播的個性化和互動性。移動互聯網相比于固定互聯網最大特點是移動性(隨時隨地)和充分個性化:移動性主要表現在移動用戶可隨時隨地接入無線網絡,實現無處不在的通信能力,通過移動性管理,可獲得相關用戶的精確定位和移動性信息;個性化表現為終端、網絡和內容應用的個性化。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政府組織傳播是一種邊界模糊、雙向互動、個性化的信息傳播系統。

第一,接收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個性化需求,應用筆記本、上網本、PDA、手機等個性化的設備,定制各類信息,能實現一種定時、定向的個性化傳播。如公務員可以選擇移動辦公與事務提醒、公文發布與查詢、會議活動通知等傳播方式。公眾可以點播產品供需信息、科技信息、社會保障、就業信息、旅游信息,可以在線查詢住宿服務信息、餐飲服務信息、休閑娛樂信息、交通線路信息等。也即,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用戶通過定制手段,可隨時隨地接收自己想及時了解或定期需要的動態信息。一方面,用戶無需花大量時間通過搜索和大量閱讀才能發現自己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用戶無需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某事件是否產生新信息,一旦有最新信息,系統會自動發送給用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信息傳播的個性化需求,能有效提高政府組織信息傳播的效率。

第二,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可以實現實時的、可視化的互動交流,多媒體形式的傳達信息和反饋信息可以在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幾乎零時差地多次往返傳播,可以有效減少或消除噪音。在傳統互聯網環境下,政府組織可以通過其門戶網站上設置的“網上意見征集”等信息頻道,采集社會公眾對政府決策和執行過程中的意見、建議等反饋信息。但是,這種互動和反饋都不是即時的,是相對滯后的。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政府可以實現即時的信息反饋和實時的互動交流。

第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政府門戶網站能為社會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服務。按照UMTS組織的分類,移動門戶主要有移動內部網、外部網門戶、客戶信息門戶、多媒體信息服務門戶、移動因特網門戶網站、基于位置服務的門戶等五種類型。特別是當基于位置服務應用于移動政務門戶時,將能為用戶提供各種特色服務。

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政府組織傳播模式

(一)“系統結構模型”?!跋到y結構模型”是從宏觀層面描述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政府組織進行信息傳播活動中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關系的總體描述?;谝苿踊ヂ摼W的政府組織傳播的“系統結構模型”圖見圖1。其中I表示政府組織系統的內部結點,0表示政府組織系統外部環境中的結點,DC表示政府組織系統內部可共享的數據中心。政府組織這個大系統中的每一位信息人、每一樣信息設備、每一個信息系統、每一個信息網絡都是一個信息傳播的網絡節點,每一個節點既是信源,也是信宿,每一個節點同時是傳播者和接收者。理想狀態下,每個結點可以是移動的,也可以是固定的,任何兩個節點之間都可以互聯互通,都可以相互傳遞信息,都可以相互影響。

由圖1可見,“系統結構模型”總體上由三大塊組成:政府組織系統內部結點形成的“全連通”網絡,政府組織系統外部環境結點形成的“全連通”網絡,以及政府組織內外部結點相互連接形成的“部分連通”網絡。政府組織系統內部結點形成的“全連通”網絡主要是基于政府內部的移動政務平臺連接而成的傳播網絡。政府組織系統內部結點又同時與“數據中心”連通,形成“一對多”的中心輻射型傳播網絡。政府組織系統外部環境結點形成的“全連通”網絡由諸多“緊密群體網絡”和“松散群體網絡”相互連接而成?!熬o密群體網絡”一般由同一組織單位的結點相互連接而成,政府組織信息能在這種“緊密群體網絡”中快速傳播?!八缮⑷后w網絡”是在特定情境下,由于

某種臨時性的事件相互連接而成的傳播網絡,如某產品的消費者為某次維權行動通過移動互聯網集結而成的群體網絡就屬于此類。政府組織內外部結點相互連接形成的“部分連通”網絡是一種業務申請者和政府工作人員在“點對點”的移動式的交互服務進程中形成的傳播網絡。

(二)兩結點間的信息傳遞模式。信息傳遞是組織信息時空轉移的基本形態。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政府組織信息傳遞模式包括移動終端與移動終端之間的M2M信息傳遞模式,以及移動終端與固定終端之間的M2F信息傳遞模式。當然,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固定終端與固定終端之間的F2F信息傳遞模式同樣存在,屬于傳統固定互聯網的傳播模式。移動終端與移動終端之間的M2M信息傳遞模式的示意圖見圖2,途中的結點1和結點2是一個抽象概念,這里主要是指某信息人,他們既是傳播者,也是受傳者。

由圖2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環境下,M2M信息傳遞模式主要有四個特點:

第一,結點1與結點2之間的信息傳播過程包括結點1與其手持移動終端之間的信息傳遞過程、結點2與其手持移動終端之間的信息傳遞過程、結點1手持移動終端與結點2手持移動終端之間的信息傳遞過程。這三個信息傳遞過程必須同時完整發生,才能完成整個信息傳播過程。

第二,結點1與結點2的位置數據作為附加信息傳播內容,一般都會與目標傳播內容相伴傳播。這是M2M信息傳遞模式與傳統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傳遞模式的最大不同。也可以說,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傳播是一種基于位置的信息傳遞模式。這種模式,能讓政府組織通過全球定位系統(GPS)實現面向特定目標群體的定向信息傳播,也能通過實時跟蹤目標對象的位置變化信息,為其提供與當前位置相關的特殊信息服務。

第三,結點1與結點2的注意狀態能決定信息傳遞是即時的還是滯后的,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即時傳播,實質上是移動終端之間的信息即時傳播,移動互聯網只能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即時傳播提供技術保障。結點1、結點2與移動終端的關系狀態(如移動終端是否被結點隨身攜帶等),自身的活動狀態(如睡覺、開會等)能直接決定信息能否實時傳遞。另外,移動終端的關機、靜音等狀態也會直接影響信息傳遞能否即時完成。

第四,移動運營商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把關人”的角色。結點1與結點2之間的信息傳播內容受到移動運營商的過濾和監控。移動終端與固定終端之間的M2F信息傳遞模式與圖2類似,只是一端為固定終端,在此不再贅述。

(三)政府信息資源的管理模式和共享模式?;赑c計算的傳統互聯網環境下,政府組織信息資源管理模式存在諸多不足:一是政府組織信息傳播系統要面對永無止境的硬件升級、軟件更新、復雜的維護、高昂的IT投資和信息傳播成本等諸多問題;二是海量信息傳播中形成的復雜網絡已超越組織人員處理信息能力的極限;三是當前政府組織信息傳播平臺(電子政務系統)中,存在大量閑置的計算設備和存儲資源。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移動辦公、移動審批等移動政務系統將成為政府組織傳播的新平臺。如果簡單地將傳統的電子政務系統照搬到移動互聯網上,上述傳統互聯網環境下的各種弊端就將被延續和保留。同時,終端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的不足將嚴重制約移動政務高級應用的開發與推廣。但是,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誕生,能全面解放“移動終端”,能構建全新的移動政務信息資源的管理模式和共享模式,詳見圖3。云計算的基本原理可概括為互聯網上某些節點強大的信息資源,以服務的方式,變為動態的、可伸縮的虛擬資源,為廣大用戶共享和使用,其本質是利用互聯網上的計算機和服務器形成一種超強的計算能力,為全球各地的個人和組織服務。

由圖3可以看出,當“結點”為政府組織成員時,其可通過智能手機、PAD和上網本等移動終端,可訪問被授權的政務數據,處理各種業務。當結點為職能部門等“子系統”要素時,“結點”自身無需配備高級的存儲設備和計算設備單獨建設“數據中心”,只需將大量的數據放在“云數據庫服務器”,將各類應用系統部署在“云計算中心”,通過Pc機等簡易終端可實現對自身信息資源的管理。這樣,各“子系統”的數據資源統一部署在“云計算中心”,能自然地實現這些數據資源的共享。政府與政府間的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政府與政府雇員間的G2E(Government to Employee),政府與企業間的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和政府與公民間的G2C(Government to Citizen)等電子政務的基本業務系統都可部署在云計算中心。另外,政府組織通過統一規劃和整體設計,統一采集、加工、存儲一批具有全局性的“公共數據庫”部署在“云計算中心”,可供所有“結點”共享這些信息資源。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移動互聯網能深刻影響政府組織傳播的模式,能為政府組織系統內各要素之間,以及政府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搭建起一個立體式、全方位的高效傳播平臺。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政府組織信息傳遞模式具有移動性、便捷性、實時性和互動性等鮮明特征。在未來,移動互聯網與云計算將全面融合,能深刻影響政府組織信息化的方式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機制,將逐步構建起新型的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模式和共享模式。

參考文獻:

[1]赫伯特A.西蒙,著.詹正茂,譯.管理行為[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埃里克M.埃森伯格,小H L.古爾多,著.白春生,等譯.組織傳播一一平衡創造性和約束[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3]李衛東.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的原理和方法[J].中國行政管理,2008,(1)

[4]盧赫.國內外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現代電信科技,2009,(7)

[5]何寶宏.移動互聯網是第三代互聯網[J].中興通訊技術,2009,(8)

[責任編輯:李小玉]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范文第4篇

企業財務管理是維護企業日常穩定運營的重要工作內容, 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可穩定企業發展狀態, 降低企業風險損失。企業將重點建設財務管理工作, 提升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優化工作質量、強化工作氛圍。當前, 互聯網以及計算機技術發展質量較高, 國內多個大型企業已經開展信息化建設,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完善改良。近幾年內, 國內中小型企業也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但建設質量有待提升。

二、“互聯網+”背景下企業財務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一) 企業財務管理將與互聯網結合

常規意義上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以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內部作為開展工作的核心。企業在對外發展的過程中, 如若產生資金上的交流行為, 需要依賴銀行, 通過轉賬打款等方式完成交易。理論上這種方式相對安全, 但實際上這種方法耗時較長, 對于一些以效率為先的企業來說, 并不能達到預期內的速度。而當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化管理后, 企業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 將以計算機作為基礎, 將互聯網作為依托。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的過程中, 財務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官方賬戶, 在互聯網基礎上實現網絡融資或打款。打款效率將高于銀行打款, 滿足企業日常處理業務的效率要求。同時, 當企業需要開展融資類活動時, 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宣發, 令更多企業能夠接收信息。

(二) 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將多元化

傳統模式中,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內容相對固定。即對企業內外部產生的財務行為進行判定和記錄, 以及為企業的評估與決策工作提供真實可用的財務信息。但在“互聯網+”背景下, 國內多個企業已經開通互聯網交流途徑, 并將互聯網作為開展日常管理業務的重要工具和推手。因此, 國內企業若要謀求長期發展, 應重視自身所處的行業節點。企業不但要成為可為整個行業穩定供給的發展型企業, 更要成為供需鏈中的重要角色。例如, 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既要結合以往的經濟管理制度, 調和當前的工作。更要隨時緊盯國家發布的網絡財務管理相關信息, 及時優化和改良企業內財務相關業務的評判標準。

(三) 企業財務管理辦公模式靈活化

企業財務管理日常的辦公模式, 可以決定財務管理的整體效率。在傳統模式中, 財務管理人員需要輸出大量的人力物力, 才能完成規模較大的財務管理工作。而當財務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化建設后, 傳統工作模式將被改良。日常信息錄入工作可由計算機代為整理, 各個部門需要在固定時間內提交重要的辦公信息。財務管理人員直接將電子信息核查和整理后, 錄入管理系統中。財務管理人員下達指令或查閱信息時, 可接收來自各個部門實時傳輸的文件。這種管理模式能夠簡化不必要的活動環節, 令管理者們有更多的精力處理企業財務活動。而無需浪費時間處理巨量信息, 日常辦公工作的開展效率可提升一倍以上。

三、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現存問題分析

(一) 財務管理工作并未實現信息化

部分企業在優化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 僅完善財務管理部門的基礎工作模式, 采購一些全新的計算機設備等。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并不在于企業內是否具有專業的計算機設備。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在于系統以及軟件, 軟件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強, 即可提升財務管理整體工作質量。而當企業忽視軟件和系統建設時, 將導致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流于表面, 無法起到真正的信息化作用。

(二) 財務管理缺少信息化人才

當前多數企業內, 以吸收運營人才作為主要目標, 企業內信息化人才的現存狀態分為兩種模式。其一, 企業內部信息化人才數量較少。部分企業日常運營業務以經營或生產為主, 企業不會吸收過多的計算機人才, 當企業需要維護日常運營時, 計算機管理人員面對的工作量巨大, 難以快速完成設備維護工作。其二, 企業內不存在專業的計算機人才。部分企業會招收具有計算機處理技術的專業人才, 當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出現問題后, 財務管理人員將憑借自身的計算機基礎進行修理。非專業人才往往無法精準找出系統的漏洞, 更加無法進行修補。因此, 多數情況下企業仍然需要聘請專業的計算機人員進行維護, 反而需要輸出更多的資金資源。

(三) 財務管理難以與信息化管理模式融合

財務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重點在于, 財務管理日常工作需要糅合至信息化管理模式中。換言之, 財務管理工作務必要與計算機以及互聯網軟件結合應用, 日常工作盡量以信息化設備為主。但實際觀察國內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模式可知, 少數財務管理工作者并未將日常工作與信息化設備結合。多數情況下, 他們仍然憑借人力開展工作, 并未將信息化設備的優勢加以應用。

四、“互聯網+”背景下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

(一) 優化管理意識, 建立互聯網理念

企業構建財務管理信息化模式, 需要建立在企業具有信息化建設意識的基礎上。針對此, 企業高層管理者以及財務管理團隊相關人員, 必須要建立正確的信息化工作意識。管理層需要先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日常模式進行判定, 確認管理工作日常需要的技術性功能。完成判定后, 管理層一方面要立即聯系專業人員, 選購市場中與財務管理相關的工作處理軟件?;蛑苯釉黾咏ㄔO成本, 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特色為主, 構建屬于企業的管理軟件。另一方面, 管理層人員需要對財務管理層級人員進行教育, 直至確認每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 都能夠建立信息化財管意識, 掌握財管信息化工作方法。這樣一來, 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內, 可以建立完善的互聯網理念, 管理意識也將直接升級。

(二) 增加專業人才, 提升財務信息化管理質量

企業應盡量吸收一些計算機專業人才, 以維護企業計算機的日常運營。同時, 處于聘任成本的角度進行考慮, 企業也可吸收真正的復合型人才?;驅ω攧展芾砉ぷ魅藛T進行培訓, 幫助財管人員掌握高階計算機維護以及修整技能。這樣一來, 財務管理日常工作才能不斷開展, 開展質量也能夠維持在穩定的范圍內。

(三) 財管目標創新, 結合企業發展需要

“互聯網+”背景下, 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也需要更新管理目標。財務管理人員不但要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做好常規的財務工作。更要結合企業未來在信息化方面的發展需要, 開通互聯網發展渠道。例如, 日常的債權人以及經營者管理工作, 可以在互聯網環境中開展。而日常的經濟往來, 也可以使用電子支付軟件來完成。改良財管的發展性目標, 能夠令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至最優, 直至實現目標利益最大化。

五、結語

綜上, 文章以“互聯網+”為背景, 對基于“互聯網+”的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模式進行了簡單分析。研究表示, 企業可從優化管理意識、增加專業人才以及目標創新這三個角度入手, 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 有效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整體質量。當前, 多數傳統行業均與“互聯網+”概念融合, 構建全新的發展模式。希望各個企業財務管理團隊, 能夠在查閱本文后, 對財務信息化管理產生全新的印象, 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優勢作用。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 國內多數企業已經實現信息化建設。本文針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進行研究。首先, 文章簡述“互聯網+”背景下, 企業財務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其次, 文章對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的現存問題進行分析。最后, 文章以“互聯網+”概念為主, 對具體的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模式展開論述。望文中內容, 可為企業財務管理相關研究者, 提供一些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財務,財務信息化管理

參考文獻

[1] 高春會.互聯網企業的財務會計創新策略分析[J].商, 2015 (20) :141+128.

[2] 楊春閣.企業財務信息化問題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7 (1) :86+85.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范文第5篇

2015年3月5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的概念, 國務院已經制定“互聯網+”計劃, 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共享經濟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 融合, 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引導互聯網部隊開拓全球市場。會計信息化經過了2.0時代進入到協同交互的3.0時代、即將跨入共享發展的4.0時代、工業4.0時代的到來, 部隊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時代下, 管理會計信息化也同樣面臨著新的發展方向與機遇。

2“互聯網+”對管理會計發展的影響

2.1 使管理會計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管理會計需要信息化的支撐, 發展部隊信息管理系統可為管理會計實踐提供合適的平臺支撐, 依據此平臺進行數據處理與管理。部隊建立和實施管理會計, 所需要的成本可簡單地分為:內部設施的投入、內部日常運營性投入和外部信息的取得成本。在“互聯網+”時代下, 部隊可以在以云為基礎的在線平臺上, 無須進行大量資本投資就能夠從大數據中挖掘出所需的結果, 經過分析, 為己所用, 較大的降低了外部信息取得成本。如:同行業信息分析, 部分大部隊作為行業龍頭對信息進行公開, 利用大數據可獲得較多的公開信息。因此, 部隊較容易低成本的獲取高價值的信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商業信息更加對稱, 部隊在物資采購過程中, 能根據自己了解的信息選出性價比最好的物品, 滿足部隊生產的需要, 降低采購的成本。進一步, “互聯網+”在業績評估、評定等方面的比較應用, 內部運營性投入的效益將逐步地體現。

2.2 業務與財務對接、融合, 為管理會計應用提供保障

管理會計是價值創造和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是部隊內部為降低制造成本的關鍵, 通過管理會人員日盤存、月盤存, 對原輔材料消耗的變化進行分析, 計算出成本構成;“互聯網+”使管理會計“財務業務一體化”及信息流、資金流、物資流合為一體成為真正的可能。部隊加速互聯網業務的實施, 加快了財務與業務的深度融合, 財務人員可以了解行業各生產運營流程環節和要素之間的可能關聯及反映出的部隊業務、管理、內控、財會、統計等數據之間的關系, 為管理財會的應用提供了有效的保證, 通過數據分析, 也為部隊高層做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2.3 使部隊戰略規劃更加游刃有余

部隊進行戰略規劃, 必須對外部信息, 同行業信息和內部資源進行深度的分析。應用管理會計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統籌分析。“互聯網+”技術, 使內外部數據的獲取、內外部數據的分析處理和內部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傳遞建立起橋梁作用, 為部隊戰略規劃提供數據支持。

2.4 讓運營決策更加及時精準

互聯網的本質就是管理“去中心化”, 由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向倒金字塔式轉變, 改變傳統的中央集權模式, 部門自成一體, 數據綜合分析, 共享, 以客戶為中心的自主決策成為主流。必須要求利用管理會計的理論、工具和方法。從根本上提升內部報告的內涵和價值, 并能夠提供多角色數據, 支撐全員的決策和實時決策。

2.5 對控制監督更加有力度

“互聯網+”時代下, 部隊將信息孤島逐步清除, 實現有效的數據管理與整合, 為部隊管控提供信息對稱的可能。價值流在互聯網的作用下, 得到了較大的體現, 加快樂價值的流動速度, 尤其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 流動管理比利潤增長更為關鍵。而傳統的資金管理重在集中結算, 關鍵是部隊內部的財務管理, 通過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開發應用, 使得流動性管理從部隊內部擴展到供應商, 客戶, 使上下游物流、價值流更加順暢, 同時, 實時監控資金流動情況, 并制定預警機制, 加強度資金周轉周期及回款周期的管理與優化, 進一步對供應商進行評定, 根據大數據綜合分析, 確定優質供應商及優質客戶。

2.6 對評價考核更加精確

“互聯網+”時代下, 隨時、隨地接收信息, 并對信息作出判斷、決策, 已經成為大眾的生活、工作方式。工作方式的改變, 也使部隊的內部流程進行簡化, 實現快速有效的跨組織、跨地域、跨業務、跨流程整合部隊內外部的動態信息, 為部隊精確的決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未來大數據競爭過程中, 人們會更專注于開發能夠捕捉那些其他人不能夠看到的信息的復雜分析技術。依托數據而生存和發展的管理會計, 在“互聯網+”時代下, 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將轉變人員的工作方式, 最大限度的解放思想, 實現創新。

3“互聯網+”時代下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

“互聯網+”時代下, 價值鏈條的流動性管理, 財務效益評定, 依托大數據及決策辨別、分析的內容報告是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南京審計大學的許老師等認為, 我國制造部隊管理會計數據獲取水平還處于較低的水平, 制造業集體部隊及供需鏈各部隊間的管理會計系統融合難度較大。

4“互聯網+”時代下, 管理會計還需改進的不足

4.1 部隊內部對管理會計缺乏必要的重視

在“互聯網+”時代下, 對管理會計重視程度不夠, 直接影響管理會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發展及實踐, 部隊主要負責人缺乏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重視和應用, 財務會計主要偏向于外部的融資;管理會計主要偏向于內部管理成本壓縮提供數據支持, 分析, 并提供運營規劃。部隊經理層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 直接影響管理會計在部隊內部的應用和發展。由于部隊決策人員認知的不足, 將直接影響財務整體部門效率低下;同時, 財務人員自身缺乏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重視, 管理會計被簡單地認為記賬, 對賬,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網絡新事物應運而生, 向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 采取便捷的方式, 解決部隊支付問題, 由于缺乏對管理會計重要性的認知, 將不能為新業務提供便捷的服務, 不能有效的解決財務問題。

4.2 從業人員計算機水平較低, 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下的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

在制造業財務從業人員, 大多數存在計算機水平偏低的現象, 在互聯網強勢發展下, 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 市場上形成的運營數據變得容積較大, 數據繁雜, 同時部隊財務分析和處理相關數據難度加大, 部分小部隊在財務數據處理過程中仍舊采用最低效最原始的人工核對賬本和輸入數據的方式, 明顯拖了部隊財務管理的后腿, 也造成財務管理費用的提升, 我國會計人才真正具備高端計算機技能的人才偏少。加強對管理會計人員培訓、培養和鍛造財務團隊懂財務也懂具體業務流程, 是適應“互聯網+”時代下的管理會計信息化必然措施。

4.3 管理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 不能與“互聯網+”思維結合

管理會計在國內發展起步較晚, 造成管理會計在實際業務中缺乏必要的理論引導, 財務人員學習管理會計知識的途徑受限, 管理會計人員知識淺薄。在現階段, 部分財務人員并沒有真正了解“互聯網+”的模式, 人云亦云, 沒有主見, 不能樹立互聯網和大數據概念, 不具備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龐雜數據處理能力;在“互聯網+”時代下, 管理會計從業人員不僅要掌握財務會計的相關業務知識, 更要具備部隊會計管理工作的素質。

5 結語

“互聯網+”時代下, 信息技術突飛猛進, 發展迅速, 得到了推廣普及, 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也改變了部隊的運營模式?;ヂ摼W、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應用, 實現了知識經濟時代和網絡時代, 讓會計信息化更快地融入信息社會。管理會計信息化正朝著智能化、規范化、社會化的方向前進, 有效地提高了全社會的信息質量與效率。部隊內部管理逐漸重視高層次的財務人員的引進與培養, 為部隊在外部信息整合, 內部信息分析過程中, 為運營決策者提供理論數據支持, 為部隊的戰略決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管理會計信息化與互聯網結合, 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是部隊升級轉型的關鍵。

摘要:“互聯網+”時代下, 依托互聯網模式與傳統的行業融合, 優化, 整合資源,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的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給傳統的部隊管理會計來了較大的沖擊, 當然, 也提升了傳統管理會計的工作效率;怎么有效的利用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 更進一步的融合部隊內部、外部管理與戰略開拓, 不斷拓展財務管理工作內容, 實現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信息化轉型, 是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因此, 基于“互聯網+”背景技術, 探討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方向及如何適應“互聯網+”的模式, 進一步提升部隊的整體效率, 同時, 對“互聯網+”形勢下, 如何培養適應的管理財務會計人才, 也進行了討論, 為部隊的長足發展提供的保障。

關鍵詞:“互聯網+”,管理會計信息化,融合,發展,保障

參考文獻

[1] 任麗瑛.互聯網+時代部隊管理會計的新發展[J].財會學習, 2016 (8) .

[2] 張秀珍.王建偉.“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發展趨勢和變化的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5 (20) .

[3] 孫正妮.“互聯網+”背景下的會計變革[J].中國總會計師, 2015 (8) .

上一篇: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下一篇:煙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