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發展經濟論文范文

2023-03-05

發展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中國區域金融發展的實證基礎上我們發現,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國東部地區的金融發展和經濟的增長也是因果的促進關系。西部地區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也是相互抑制。根據我國每個不同地區的金融發展可以看出,因為地域不同,金融發展也有著巨大的差異性。本文就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來探討我國區域金融發展的情況。

關鍵詞:金融發展,經濟發展;影響;作用

一、金融發展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金融行業的發展能夠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發展給經濟的增長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在金融發展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說法不一。認為他們的關系尚未查明,經濟的發展與金融發展并不存在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但也有經濟學家就金融結構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進行了論證,證明國家金融體制和國家經濟發展之間能夠相互制約和促進,同時根據這一理論,用論據來進行了證明。也有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金融市場的作用被夸大,金融市場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微乎其微,不能直接影響經濟的增長。所以在長期的論證中,經濟學家對于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系也沒有得到更進一步的證明,依然存在著矛盾和分析。就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的實際情況來看,對于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尚未明確,經濟的外在體現,也就是貨幣與金融發展情況不相符合;經濟發展是否與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存在聯系始終存在爭議。存在的爭議是關于金融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不斷深入研究的方向和依據,一些經濟學家表示,經濟增長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但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經濟增長不一定以經濟發展為前提,反之也是如此。這種情況同樣適用于金融和經濟發展的關系,金融發展不以數量為具體體現形式,衡量金融發展的指標是貨幣流通效率,資金的周轉速度,此外,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也是衡量金融發展的一項指標。綜上所述,有金融的增長,但不一定有金融發展,對金融發展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經濟學家對于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真實的數據分析,得出了具體的結論。

二、實證方法與金融發展指標數據的選擇

要進行數據的比對,就要就要依照適量性、獨立性和代表性和可行性的原則。我們應該根據實驗的需要對數據進行選擇,對相關的內容和數據進行比對和分析。使用橫截面數據的分析方法和時間序列數據方法,用于對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分析。兩種方法相比較而言,時間序列分析方法能夠更好的對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并且能夠準確的反應出該區域金融系統的整體結構,以及政府制度和管理制度對該區域的影響。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應用后,我們得到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因為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時間不夠充分,按照地區進行劃分缺乏科學性,在對金融和經濟關系的研究過程中,股票市場的情況無法納入其中,二十將各省區貸款總額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作為衡量每個區域金融發展水平的指標數據。即便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態勢,與銀行的金融業務相比之下,股票融資所占地位比重較輕,為避免特殊數據的干擾,三個地區之內的各省區進行了數據總和的平均分析,對數據也進行了一定的處理。通過實證方法和金融發展指標數據的選擇,我們能夠得出相應的結論。金融發展的作用是根據經濟發展情況而決定的,金融發展能夠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問題,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采用科學的數據對對金融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三、實證過程和結果

在實驗結果中我們能夠從數據分析中得出,膠東地區的Growth序列能夠通過置信度為99%的平穩性檢驗以外,其余的序列都不能通過90%的之心檢驗。在這次實驗中,為了提高統計數據的科學性,按照規定的模式進行數據排列,在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工作后,需要對數據進行進一步處理,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將數據進行處理后都能偶通過置信度為90%的平穩性檢驗。因為東部、中部、西部的Deepen、Growth一階差分序列能夠得以平穩,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這三個地區的Deepen、Growth一階單證序列,再此,分別以Deepen為自變量,Growth為因變量,對中部、東部、西部三個地區的時間序列進行最小乘二回歸,并能夠得到三組序列。在對這三個相關數據進行單整檢驗,ADF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不同地區之間的Deepen、Growth具有協整關系。并且,中部地帶的估計殘差序列不能通過置信度為90%的平穩性檢驗,表明中部地區的Deepen、Growth并不就別協整關系。西部地區的金融發展卻對經濟增長有著阻礙的作用,金融發展與經濟正常呈現了反比。也就是說Deepen每提高1個百分點,會讓經濟增長下降0.44個百分點。但Deepen的之后變量對經濟增長同樣也是具有非常顯著的正向影響的。所以實踐結果表明,東部地區的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明顯大于西部地區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我們對東部和西部地區的Deepen、Growth序列進行了統計學分析,將金融指標與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對比,經過數據分析發現,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具有以下特征,對于東部地區來說,兩者成正比例關系,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對于西部地區的數據進行分析,Growth的一階差分的三期之后變量則是Deepen的格蘭杰原因,不能認為是Growth的格蘭杰原因。對于西部對于來說,兩者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也就是說,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不存在必然聯系。所以我們能夠看出,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不僅有正向的促進的作用,而且兩者的發展互為因果。西部地區則不成立這種關系,在相互作用的作用力方面來說,東部地區的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由此能夠證明,我國地區金融存在著地區性的差異,金融差異也不是微觀經濟的主體推動的,是國家宏觀調控制度下的產物。

四、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經濟學理論

金融發展存在地區差異較大的問題,受到經濟制度、法律體系等方面影響,屬于國家宏觀調控作用力下的影響范圍。我國的區域金融差異變遷的過程有強制性,金融制度在政府的強制作用力下,并不是自上而下的微觀經濟主題能夠影響的,國家宏觀調控對金融制度有著制約的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該給,中央政府也減小了對金融資源分配的作用力。在我國的各地區,東部地區實現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讓金融發展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在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不僅具有因果關系,還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西部地區的情況恰恰相反,這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政策是息息相關的,使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了顯著的差異。

五、總結

在分析金融發展與經濟增值之間關系的時候,我們要正確的人士金融與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的聯系,并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每個區域的個性,來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積極發揮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有利作用,同時,對于兩者之間的消極影響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對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要用理性的思維來看待,做到趨利避害。充分發揮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良性影響,做到金融發展以及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撐,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因為區域的不同而不同,因為國家政策傾向和地方經濟的情況不同,也有非常大的差異性。

參考文獻:

[1] 戴偉張雪芳 . 金融發展、金融市場化與實體經濟資本配置效率 [J].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7,(01).

[2] 查華超裴平 . 中國金融市場化水平及測度 [J]. 經濟與管理研究, 2016,(10).

[3] 戴治勇高晉康 . 金融可得性、融資成本與法律實施 [J]. 財經科學, 2015,(07).

作者簡介:

周后強(1977-),男,漢族,籍貫:四川岳池商學院,職稱:講師 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金融市場。

發展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運用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結合我國農村地區金融和經濟的實際情況,采取1981~200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通過向量自回歸檢驗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某種關系,實證檢驗結果顯示: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保持一種長期穩定關系,農村金融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農村金融的介入激發了農村經濟增長的潛力,收入是影響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但是人均收入并不是金融發展的主要因素。農村投資產出比長期保持一個較低的水平,這種低水平狀態表明了農村金融發展的薄弱,投資產出比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投資量在產出量得比重太小,沒有對經濟產生影響;農村中的貸存比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農村儲蓄的資金更多流向了農村貸款。因此,在發展農村金融時,應該更加注重農村制度的改革,鼓勵和支持民間金融的發展,實現農村金融機構和形式多樣化,多渠道促進農村貸款量的增加,有效地促進農村金融體系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帕加諾模型;金融發展;經濟增長;農村金融;農村經濟

研究經濟長期增長和金融部門發展水平之間的聯系,實證研究中通常使用的經濟理論模型是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模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正面關系的這一結論最先由戈德史密斯通過多國的金融發展數據統計得出。經濟發展的水平決定了金融發展的程度,金融發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又影響著經濟的增長[1]。在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數據大多是以一個國家或是地區的視角進行采集的[2,3]。我國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既不同于我國整個金融發展水平也不等同于其他國家的金融發展程度,因此,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和處理。農村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市場化和金融化日益發展的今天,金融作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潤滑劑,在影響農村經濟增長的諸多因素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發展農村經濟,必須使農村金融率先發展起來,以支持農村經濟的增長。

一、模型設計及數據說明

(一)實證模型分析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中最經典的就是AK模型,但是AK模型沒有把金融因素單獨表現出,而是把金融因素與制度因素,包涵在技術進步、知識進步和資源因素上面。帕加諾模型是將金融因素加入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的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模型,該模型以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為基礎,假設經濟增長率是總資本存量的增函數,只要存在技術的因素,那么投入資本量的增加,就一定能夠推動經濟增長,因此,可以根據帕加諾的觀點,得出內生增長模型的以下形式[4]4042:

上式方程中,s=S/Y,表示儲蓄率。方程加入了金融中介作用的因素,就很清楚地表達了一國一定時期內經濟增長率是由一國的儲蓄率、社會邊際資本生產率和儲蓄投資轉換率作用的[5]342357。儲蓄率s反映的是金融機構聚集金融資源的能力。金融市場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和搜尋信息處理信息的成本,通過信號作用可給儲蓄者和投資者一個更好的收益,可以使稀缺的資金在社會上得到合理的優化配置。儲蓄投資轉化率反映的是金融市場資金運用的效率,比值越高說明金融市場的效率越高,類似于資金周轉率,速度越高,越促進經濟的增長。農村金融發展提高儲蓄投資轉化率進而推動農村經濟增長。儲蓄投資轉化率θt反映的是銀行或金融體系發揮金融中介功能的效率,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可以提高資本積累的效率,這種效率又能提高儲蓄者的收益,兩方面推動經濟增長。另外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向金融部門,提高了金融部門的競爭程度和經營效率,降低金融市場的交易成本[6]251,252,而金融市場交易成本的降低又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

因此,本文將影響農村經濟增長的金融發展分為三個機制,即儲蓄率、社會邊際生產率以及儲蓄投資轉化率。

根據以上的分析,結果我國農村經濟增長狀況的具體情況,對影響經濟增長的金融因素作以下分析:

1.儲蓄率s的影響因素。影響儲蓄率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實際利率水平、居民消費偏好、物價水平以及居民謹慎動機程度等。農村地區居民儲蓄意愿不同于城市居民儲蓄意愿,加上農村數據的可獲取性,根據凱恩斯的消費理論,該理論認為決定人們儲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后來,新古典學派認為基準利率的變動也是影響儲蓄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選取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來反映農村居民的儲蓄水平,所以農村金融市場中儲蓄的影響因素可以表示為:

本文所采取的變量均為相對量指標,即比率指標,采用這樣一種形式是因為這種指標可以表現出一種相對彈性的變化,也能反映出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從統計角度出發,相對比率也能消除多重共線性對方程的影響,得出的統計結果更能解釋實際情況。

(二)數據說明

對于指標的選取,涉及到的指標有農村第一產值,第一產業包括了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選取第一產業產值作為反映農村經濟增長總量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對農村經濟增長總量的大致估計,并且第一產業與農民收入密切相關,可以很好地反映農村真實經濟增長情況,本文采用農村經濟增長率的形式表示;一年期定期利率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相關數據;資本產出率比值使用投資比農村第一產值表示,農業投資理論上等于農業固定投資、農業基本建設投資、農業更新改造投資與農業貸款之和。

由于農村投資數據不易收集,簡單用其中一部分可能會使數據失去經濟意義,但是投資量因素在金融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中國統計年鑒計算,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占農業投資90%以上的份額[8]33,34。所以,用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占農村GDP比重表示邊際資本產值率。全部數據來自于各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等。各指標數據見表1。

二、實證分析

(一)實證檢驗

1.平穩性檢驗。由于大多時間序列數據都是非平穩的,具有時間趨勢的,在對時間序列進行實證分析中,其前提是每個時間序列必須是平穩的。因此在對農村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各變量之間進行實證的一個前提就是先進行平穩性檢驗,消除“偽回歸”結果[9]。對以上變量進行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通過檢驗發現各變量的原序列的ADF值均大于5%臨界值,說明變量是非平穩性的,而經過一階差分后,各變量的ADF檢驗都是平穩性的,即這些變量均是一階單整過程I(1),可以采用協整方法進行檢驗。

2.協整檢驗。由ADF檢驗可以知道,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變量均為非平穩的一階單整I(1)過程。但這四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某種協整過程,即存在某種平穩的線性組合,這種組合可以反映變量之間的長期穩定的關系。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方法,但由于Johansen協整是一種基于VAR模型的檢驗方法,因此在進行協整檢驗前,應該首先確定VAR模型的結構,通過對AIC的觀察,我們采取滯后2階的VAR模型,采用無趨勢項但有截距項的向量自回歸VAR(2)協整方程進行協整檢驗。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由上面協整方程可以得出,農村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中的人均收入和儲蓄投資比呈正向關系,與農村金融發展中的基準利率和社會邊際投資生產率成負相關關系,人均收入是儲蓄率的函數,因此儲蓄率的增加可以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基準利率是儲蓄率的函數,理論上講,儲蓄利率越高,人們更愿意將持有的貨幣放入銀行以獲取收益,因此,基準利率與儲蓄率是正向關系,但是從實證中發現,基準利率并沒有在農村儲蓄中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是微弱的負相關關系。說明農村居民將貨幣放入銀行的主要因素并不取決于基準利率,這也與農村利率被嚴重管制造成低利率現象有關,也與農戶儲蓄傾向以及社會習慣有關,農戶儲蓄在相當程度上是為了求得資金上的穩定保值,儲蓄不具有利率彈性[10];農村中社會邊際資本生產率沒有促進經濟增長,這可能是由于農村投資的低效率所致。本文對投資的數據選取為我國農村固定投資資產,這種投資主要應用于農村地區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屬于公共產品,只能間接地促進經濟增長;貸存比與農村經濟增長有著長期穩定的關系,說明銀行機構在農村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通過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檢驗,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長期穩定的關系,金融發展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農村每年的經濟增長率的時間序列可以看出,農村經濟每年都保持了平穩發展,農村金融的引入激發了農村經濟增長的潛力,收入是影響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但是人均收入并不是金融發展的主要函數,它是金融發展的基本因素,只有收入增大了,才會提高儲蓄率和投資量。國家一年期的定期利率的變化對農村經濟影響并不大,真正要使農村借貸市場發展起來,首先要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農村借貸的門檻,放松農村利率管制,針對民間金融的借貸行為,要合理引導和扶持,民間金融的存在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農村投資產出比的時間序列保持一個較低的水平(平均投資產出率為0.09),這種低水平首先表明農村金融發展的薄弱,微弱的力量不可能促進經濟增長。在實證中可以看出,投資產出比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投資量在產出量中的比重太小,沒有對經濟產生影響。在以后的農村金融發展中,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資,使資金向更有效的產業流動,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農村中的貸存比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說明農村儲蓄的資金更多流向了農村貸款,但也有一部分資金流向到城市地區,其原因是在城市地區投資比在農村地區投資所承擔的風險更小而收益更大。在以后的農村金融發展中,可通過對農戶或農村企業進行信用擔保、聯合擔保等方式降低投資資金的風險,使更多的資金流向農村地區,促進經濟增長。

為了使農村金融發展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就必須對農村金融進行改革。為此,建議采取以下幾點措施以促進農村金融發展:一是加快農村金融制度改革的進程,完善農村金融市場,在允許正規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發展的同時,鼓勵和支持民間金融的發展,實現農村金融機構形式的多樣化,多渠道促進農村貸款量的增加,有效促進農村金融體系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提高農村金融機構運行效率,促使農村儲蓄更好地為農村地區資金提供支持,扭轉由于農村金融體系效率低下所造成的農村資金配置效率下降的趨勢,減少農村資金的流失,保證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三是加強對農村投資力度,建立擔保、保險公司,分散農村經濟發展風險。擔保、保險機制在農村的建立是農村有更多資金支持的前提,并且擔保、保險等防范風險的機制在農村建立本身就是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壯大、加強農村經濟市場力量。

參考文獻:

[1] 姚耀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4(5):2431.

[2]應樞廷.農村金融深化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灰色關聯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034.

[3]田杰,陶建平.農村金融排除的空間差異及其收斂性分析——來自中國1728個縣(市)的數據[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1(12):97102.

[4]張旭梅.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5]Pagano,M.Financial Markets and Growth:An Overbiew[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3,37:342357.

[6]王廣謙.中國經濟增長新階段與金融發展[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

[7]王振山.金融效率論——金融資源配置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8]李剛.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D].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9]安翔.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J].經濟問題,2005(10):4951.

[10]張兵,朱建華,賈洪剛.農業信貸規模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5560.

發展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時代和實踐發展的必然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的普遍性和大眾性、民族性和繼承性、先進性和崇高性、建設性和規律性等本質規定,決定了我們必須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全面總結中國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改革與發展的理論,以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為指導來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規定性;路徑選擇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六中全會在總結近年來思想道德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觀點,強調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基礎上,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文化基礎和動力源泉。

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時代和實踐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曙光初露之際,如何在以經濟發展速度和成就影響世界的同時,以先進的文化與價值觀影響世界,增強綜合國力中的“軟實力”和“文化力”,要求我們不能不也應當十分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

一是我國正處于和平崛起的重要時期,迫切需要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為和平崛起提供持續不斷的精神動能和價值引導。隨著中國由經濟發展帶來的國際地位和國家利益發生世界影響的大幅拓展,中國和平崛起已成為一種不爭的事實。當我們的經濟和綜合國力尚處于落后狀態時,我們的價值觀不僅對自己即便對他國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這是正常的也是自然的。然而,當我們的經濟和綜合國力得到較大發展,在世界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時,建設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對內凝聚人心、實現共同目標和價值整合的需要,而且也是對外化解敵意、贏得支持和建樹良好形象的需要。核心價值觀既決定著我們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方式,也決定著世界各國人民如何看待我們,進而決定著我們和平嵋起的最后實現。中國的發展,不僅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以很大的貢獻,而且也受到世界越來越強烈的關注。在這樣一種情形下,不僅中國自己需要建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而且世界也希望中國能夠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透過核心價值觀,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對世界的態度,以及將來中國振興會給世界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和后果,從某種意義上講,構建核心價值觀既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精神文化名片或通行證,也是世界對中國的一種價值渴盼和價值期望。如果中國所構建的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建構和諧世界、維護世界持久和平的觀念,那么世界一些對中國發展持觀望或懷疑態度的人們就會摒棄前嫌,為中國的崛起和發展而叫好,中國贏得和平發展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大。就此而論,中國和平崛起需要建構既合乎中國自身發展需要又合乎世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核心價值觀。這是世界對中國的價值渴盼和價值期望,也是中國和平崛起的目標使然和內在必需。

二是我國正處于從初級小康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的發展時期,需要以核心價值觀來凝聚人心和化解矛盾,為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提供較好的精神文化支撐和道義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開始了從初級小康向全面小康邁進的偉大征程。這既是一個“黃金發展期”,也是一個“矛盾凸顯期”。一方面,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6位,成功實現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的歷史性突破,這一切為以后的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加,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矛盾加劇,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許多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亟待解決,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加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和風險明顯增加。在這一階段,既需要我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需要我們正視矛盾,妥善解決各種利益關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建構正面現實和朝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可以極大地凝聚人心,形成社會的價值共識,而且可以有效地化解各種利益矛盾,協調各種關系,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精神支撐和道義支持。

三是我國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現實迫切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以便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礎上形成一元化的價值導向,保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利益關系的多樣化以及西方社會思潮的大量涌入,使我國社會出現了價值多元化的趨向,多種社會思潮涌動、多元價值觀出現、多種信仰并存,各種文化思潮相互碰撞、激蕩、交融,原有的價值體系被打破,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建設和培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在利益多元化并產生了人們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事實,需要也離不開道德建設的引導和價值觀念的應然整合。如果沒有對一些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人們在價值認識、價值評價和價值追求上都各行其是,勢必陷入價值相對主義和價值虛無主義的泥坑,那么不僅整個社會不可能和諧,而且還會發生社會混亂。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體現于:當一種最根本的價值體系確立起來后,整個社會共同的行為準則才會產生,人們之間共同的約定才會形成,和諧社會構建才會化為真實可感和落到實處。相反,如果一個民族沒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信,念,一個時期的表面的經濟繁榮可以出現,但絕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因為沒有核心價值觀支撐的經濟就如同沒有靈魂的人一樣,是不可能使經濟獲得健康而永續的價值動因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是未來的經濟,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和挺立,將給經濟生活提供和諧發展、持續發展和健康發展的永續動力和價值提升。

四是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設的成就為核心價值觀的建構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歷史進程和文化建設過程,才能最終達到系統完備,并逐漸社會化和大眾化,真正成為人們自覺遵循的價值標準和終生為之獻身的價值目標。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不是直觀的立竿見影的,而是靠長期精神文化積淀和春風化雨般的浸潤教化而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

成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57年都是在為建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作準備,期間經歷了正反兩方面的摸索,三代領導人和全國人民均為此作出了努力。直到現在,可以說為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新一代領導集體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等一系列新的價值觀念和戰略部署,開啟了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征程。

總之,和平崛起、全面小康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都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可以說,時代已把我們推到一個不重視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就不能更好地前進的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崇高使命。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須條件是社會的絕大多數人認可一些核心的價值觀或核心的價值理念。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和價值體系,不僅事關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而且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規定性

核心價值觀是人們是非善惡榮辱的判斷標準,是群體對事業和目標的共同認同,同時也是一種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境界。核心價值觀以外的對社會關系的是非判斷,都是一般價值觀或非核心價值觀。多元的非核心價值觀能增進社會關系的活力,統一的核心價值觀能阻滯社會關系的惡化和分裂。在一個社會的價值觀體系中,各種價值觀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價值觀處于主導地位,有些價值觀處于從屬地位。處于主導地位的價值觀代表著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體現著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傾向,統率著其他處于從屬地位的價值觀念,是一種社會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一種文化區別于另一種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念。核心價值觀的地位及其與其他價值觀念的關系,取決于其本質的規定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反映社會主義基本的、長期穩定的社會關系及價值追求的價值觀,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指導社會主義健康發展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觀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四個基本的規定性:

一是普遍性和大眾性。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撐和影響著所有價值判斷,因而應當是對整個人類發展歷史和未來走向的總概括。構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應當揭示社會主義最本質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為短期目標服務,同時應當關照時代和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時代與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是現實理性和走向未來的價值積淀,是形成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基礎。沒有時代和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就會缺乏現實的基礎和動力,更難有效地推進和發展。核心價值觀的產生和作用的發揮一定要與現實相銜接,才有自身的內在意義,假定我們構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以時代和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為基礎,并為人民大眾所感知,所接受,這個核心價值觀就只能存在于書齋或個別人的理想之中,而不是實踐之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和價值體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價值內核,它的成型和系統化,必將成為人們共同遵循和維護的行為準則,潛入人們的思想和心靈深處,進而作為人們的價值傳統和文化精神長期穩定,發揮代代相傳的價值傳遞效用。

二是民族性和繼承性。核心價值觀必須建立于民族優良文化傳統之上。中國社會由封閉到開放,由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維系封建統治兩千多年的核心價值觀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必須構建新的核心價值觀,這是確信無疑的,但同時還應認識到,任何一個民族,尤其是中華民族這樣一個歷史久遠的偉大民族,過去、現在和將來,核心價值觀都不可能完全由外來文化重塑,只能在歷史文化積淀基礎上結合新的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予以創造性的發展。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不能切斷中華民族自身歷史文化的血脈和價值傳統。當然,對于歷史文化血脈和價值傳統,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方法和態度,注意防范價值觀上的歷史虛無主義和民粹主義兩種風險和錯誤,努力建設與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獨具民族特色和價值傳統,雖然在內容上主要反映現實的社會存在,但會吸收和保留以往民族價值觀的一些內容和形式,這就是“古為今用”。同時又會根據新的內容和條件加以改造、補充和發展,這就是“推陳出新”。

三是先進性與崇高性。所謂先進性,是指核心價值觀既立足于現實又超越現實,有科學的依據和開放的結構,能夠指導人們從事不間斷的理論與制度創新。所謂崇高性是指核心價值觀反映社會和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未來發展方向,具有激勵人心和鼓舞人們不斷前進的發展特性,而且它的價值觀念包含著非常高尚和值得人們前赴后繼為之獻身的內在合理性。核心價值觀必須擁有崇高的精神因子。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文化的升華,因此只能是崇高的而非媚俗的,是優秀的而非世故的。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任何媚俗的和世故的東西都只能導致一個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念的衰敗。作為支撐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理應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而號召力只能建立于崇高之上,所有媚俗的和世故的東西,都不可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與此同時,作為一個欲以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影響世界,或讓世界接受的民族,惟有以崇高精神內涵才能產生道德優勢與道德感召力。這也是我們要大力弘揚主旋律,建設先進文化的內在理由。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基礎上提出來的,本質上既屬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有機環節,又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偉大工程和目標指向。

四是建設性和規律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是在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之上的一種價值創造和價值整合。一個共同遵循的價值觀不是單純依靠社會自發形成,而是要正確發現并揭示其內在發展規律,有賴于執政黨和社會主流價值文化的建設。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要形成主流的價值觀念和核心價值觀,沒有執政黨的倡導和推動是不可能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必然有其執政的合理性,而且也會發現和形成執政規律,并將其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既是民族的選擇和歷史的選擇,也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規律使然。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不能脫離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不能違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規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著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光華,因而必然成為合乎客觀規律的目的性追求,體現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有機統一。這樣的價值觀才能真正進人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層面,穩定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進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走向,影響著社會的制度設計、規則制定和外部交往,起到穩定社會秩序,維護全社會成員根本利益的作用。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是普遍性和大眾性、民

族性和繼承性、先進性和崇高性、建設性和規律性的有機結合,是社會主義本質和中國特色的辯證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是我們民族、國家和人民長期秉承的一整套反映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規律的根本原則和價值觀念的理性集結。它支撐和左右著我們民族、國家和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的行為指向和行為準則,屬于穩定的和相對永恒的精神文化系列,它從更深層次上影響著我們民族、國家和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與行為方式。

三、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維路徑和價值選擇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尊重普遍性和大眾性、民族性和繼承性、先進性和崇高性、建設性和規律性等基本要求,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全面總結中國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的理論,以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為指導來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集歷史合理性和現實合理性的最佳選擇,也是我們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必須遵循的思維路徑和價值選擇。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入的全面發展的價值方針??茖W發展觀總結了二十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成果。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賦予人的全面發展以新的含義。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提出的關于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思想。馬克思的全部理論和學說都是圍繞著如何使人擺脫剝削、壓迫和異化,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來展開的,他把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視為無產階級和人類奮斗的理想和目標,實際上,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目標,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們只有始終圍繞著“以人為本”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對支撐構建和諧社會階段價值理念進行理論創新,對和諧社會階段的制度體系進行創新,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國家的和諧共進?!耙匀藶楸尽焙腿说娜姘l展,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階段的靈魂。它科學地將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與世界普世價值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并根植于中國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開辟了具有現代意義上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價值體系的通途。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堅持和認同”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念,并將其視為核心價值觀的有機構成。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確立和培育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建立和諧社會的理性基礎。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同“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聯系在一起的社會。民主法制,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貫徹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和人們生存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基礎。我們要樹立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自然就是造福人類的價值觀念,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發展經濟要充分考慮自然的承載能力和承受能力,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相對平衡的關系。這六大基本觀念,揭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和價值目標,無疑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的重要資源。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通過對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等優良道德風尚的弘揚和尊崇,對危害祖國、背離人民、愚昧無知、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淫逸等不良思想行為的反對和貶斥,非常具體地為我們確立了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究竟應該發展什么、反對什么的時代標尺,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根本的價值導向?!鞍藰s八恥”是對當代中國道德觀的精辟概括和對中國現代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精心塑造,是實現社會和諧必要的思想前提,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具體可行的價值目標。在現實的社會條件下,社會關系的和諧主要表現為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個人與法律以及人與人之間、社會群體之間等關系的和諧。實現這種和諧就要求社會的大多數成員建立起具有共同價值認知的榮辱界限,這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的思想前提。沒有對法律、紀律的高度尊崇和對違法亂紀行為的鄙薄,就不會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公民的法律自覺;沒有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負責和熱愛,沒有對勞動和艱苦奮斗的尊重以及對好逸惡勞、驕奢淫逸的堅決抵制和批判,就難以建立真正公平正義的社會;沒有人民間的團結互助和誠實守信,損人利己和見利忘義的丑行就會泛濫成災,也就根本不可能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沒有崇尚科學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熱情,就難以破除愚昧無知的偏見來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就不會有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也不可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榮辱觀從根本上反映了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繼承了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道德精華,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無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依托。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內蘊的六大價值觀念、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同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為人民服務”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盀槿嗣穹铡奔仁侵袊伯a黨和黨所領導的全部事業的宗旨,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從理論上看,“為人民服務”所回答的正是一切價值觀共有的核心問題,即“為什么人”的問題。在價值觀中,“為什么人”涉及到價值體系主體和標準的確立問題。在任何價值觀體系中,主體和標準問題都居于統率和決定的地位,其他價值原則和價值取向都由此確定。世界上各種對立價值觀之間的根本區別,歸根到底表現在究竟“為什么人”的差異上。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的集中體現,反映著社會主義的精神價值和本質。與此相關,作為社會主義道德核心的為人民服務必須而且應當成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和社會制度,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是社會主義最基本的精神和價值理念。建設社會主義社會,需要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貫徹“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使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念和目標指向落實到社會各個領域的基本制度、體制、管理的程序和規范中去,成為它們本身的動力源泉、有效機制和客觀效果,并成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敗的標準。

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探求和集中社會各界的智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必將極大地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責任編校:李 彬)

作者簡介:王澤應(1956-),男,湖南祁東人,湖南師范大學倫理學研究所教授,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發展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校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動因來自地理學學科發展對基礎型人才的需求、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地理基礎教育改革對師范型人才的需求,在三者的共同作用和驅動下,當前地理實踐教學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實踐教學改革在目標層次上呈現出從驗證到探究、從知識到能力、從課程到綜合的價值取向,在實現目標途徑上表現出科教結合和多元化實踐教學形式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高等學校;地理;實踐教學改革;驅動因素;趨向

21世紀人類面臨資源短缺、環境惡化、自然災害加劇、全球變暖、土地退化等一系列與地理科學密切相關的問題,為現代地理科學研究提出了新命題,也為高校地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實踐不僅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也是地理科學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當前,高校地理實踐教學改革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分析高校地理實踐教學的現狀與發展動態,認識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對深化地理實踐教學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地理學實踐教學改革的三大驅動因素

1、地理學學科發展對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驅動

地理學學科發展是推動著地理實踐教學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實踐作為地理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始終貫穿著地理學學科發展過程。無論是以描述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為中心內容的古代地理學,還是對各種地理現象進行條理性歸納并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解釋性描述的近代地理學,人們對地理知識和地理資料的獲取和積累以及對地理現象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和描述,都離不開觀測、考察、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即使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成果,并將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融入其中逐漸形成地理學特色技術和方法體系的現代地理學,其從經驗走向實驗、從現象走向理論、從定性描述走向定性分析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從宏觀走向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從部門走向多學科交叉和更高層次綜合的發展趨勢同樣離不開地理實踐科學的支持。今天的地理學已經是以實驗為主要手段、機理探討為主要目的、數學模型為主要特色的現代科學,實驗與研究手段的現代化成為現代地理學發展的明顯趨勢。學科是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基礎,地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應當與學科發展相適應。然而,當前高校地理教育的定位與地理學科發展的要求并不相協調,突出表現為地理學基礎課程、野外調查、實驗室訓練等方面的顯著削弱和現代地理學思維和方法訓練的嚴重不足。因此,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一個緊迫任務就是積極響應現代地理學學科發展趨勢,重新審視地理實踐教學的功能價值,主動應用地理實踐科學的發展成果,不斷拓展形式、豐富內涵、提升層次、創新體系。

2、社會經濟發展對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驅動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與關系及其時空規律的科學。地理學研究對象的廣泛性,研究對象特定的系統綜合層次、區域(空間)層次和時間層次,整體性的思維方式,以及在解決復雜人地關系方面具有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方法優勢,使地理學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可以在社會經濟建設的眾多領域和層次發揮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短缺、環境惡化、自然災害加劇、全球變暖、土地退化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以及地理學本身的不斷拓展和深入,地理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可發揮作用的領域更加廣闊,內容更加豐富,意義更加重大。事實上,今天的地理學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科學。正因為如此,應用型地理學專業人才培養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成為高校地理院系發揮學科優勢、實現辦學功能、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途徑和選擇。

然而,由于歷史上受前蘇聯教育體制的影響,我國高校地理系絕大部分設在高師院校,新拓展的應用型專業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等大多脫胎于地理教育專業,其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力量、實踐平臺等必然帶有濃厚的傳統師范教育色彩,地理學緊密聯系社會經濟發展的學科優勢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實踐能力是應用型地理人才的重要標志和考量標準,這在客觀上要求高校調整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和形式,構建適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實踐教學新體系,將地理學緊密聯系社會經濟發展的學科優勢與地理專業人才培養規律結合起來,加強應用型地理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

3、地理基礎教育改革對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驅動

隨著地理學學科學性、技術性和系統性的加強,地理學在社會和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地理學正逐步成為社會的地理學、生活的地理學和素質教育的地理學,地理學的知識與技能已逐步成為現代人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蔡運龍認為,地理學至少培養了學生的資源環境意識、全球意識、空間感與地方感,以及對自然和社會的鑒賞能力。缺乏這些素養的人可稱為“地理盲”,在全球化的時代,“地理盲”不可避免要落伍?!兜乩斫逃龂H憲章》中也明確提出:地理教育為今日和未來世界活躍而又負責任的公民所必需。因此,地理基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F代地理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在于“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坝杏眯浴睆娬{知識的應用與結合,即實踐性。與此相適應,地理新課程、新教材、新教學模式已將實踐教學列入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地理課程的重要內容。地理基礎教育改革趨向要求高校在地理人才培養工作中做出響應,培養具有較高實踐教學能力的中學地理教師。然而,當前高師地理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學地理教育脫節,其突出表現之一在于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相對滯后。因此,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另一緊迫任務就是應對地理基礎教育改革需求,培養有較高實踐能力的地理師范型人才。

二、高校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趨向

實踐教學作為地理科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和外延的發展始終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息息相關。在以上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與驅動下,當前高校地理實踐教學改革大體呈現出以下趨向。

1、實踐教學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長期以來,地理實踐教學一直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在教學體系中處于輔助地位,實驗技術人員也被稱之為教學輔助人員。隨著地理學科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對地理實踐人才的大量需求,許多高校在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過程中無奈地發現,這一傳統觀念導致的嚴重后果已然成為提升學科發展水平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頑疾。因此,實施地理實踐教學改革,首先要解決實踐教學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教育部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以及“質量工程”建設等工作中已經將實踐教學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列為重要評價指標和建設目標。高校地理院系應對學科發展、社會經濟建設、地理基礎教育改革需求,也紛紛開始重新審視地理實踐教學在教學體系中的功能和定位,通過延長

實踐教學課時、拓展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形式、增加實踐平臺經費投入、加強實踐教學隊伍建設等一系列舉措,推進地理實踐教學改革。

2、在目標層次上表現出從驗證到探究、從知識到能力、從課程到綜合的價值取向

傳統實踐教學,無論是野外實習還是室內實驗,往往圍繞課程與課堂教學進行,具有演示性、認知性和驗證性特點,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學習基本實踐技能和方法。實踐表明,其在地理學系統性和綜合性思維方法訓練、知識應用與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即使是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常常停留在記憶的表層。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球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國偉指出:適應國家和人類社會需求,地學教學方法改革要重點突出地學思維與技術、實踐與能力和如何發揮人的最大聰明才智的教育和改革。對應三大驅動因素的發展趨勢及其對地理人才實踐能力的要求,當前地理實踐教學改革在目標層次上普遍表現出從驗證到探究、從知識到能力、從課程到綜合的價值提升。如: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對項目實習的實踐,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和魯東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院分別對研究性實習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探索,北京師范大學地理與遙感科學學院對人文地理學野外調查方法的探究,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對地理野外實習思考,等等,均體現了這一價值取向。

3、在目標實現途徑上表現出科教結合的發展趨向

盡管科學研究和教學在大學內的結合由來已久,地理學研究也具有緊密聯系社會經濟建設和生產實踐的優勢和傳統,但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地理實踐教學改革一直圍繞著課程進行,未能跳出教學體系的視野,科學研究對實踐教學改革的作用更多地表現在知識的更新和教師力量的加強,即便這樣,也未能盡其所長。隨著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科研的優勢和力量越來越多地向實踐教學改革滲入,科教結合成為當前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特征和發展趨向,具體表現在:第一,科研條件平臺(如野外定位觀測站,科研實驗室)與實踐教學平臺(如學生實習基地、基礎教學實驗室)的資源共享與相互促進。第二,科研組織形式、科研活動與社會服務過程與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效結合,如導師制、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立項、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社會服務與專業實踐活動相結合等。第三,學科優勢和特色在實踐教學改革中的體現和應用。第四,教師科研成果進教材、進課堂。第五,學術骨干教師承擔本科實驗、實習教學等。

4、在目標實現形式上表現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形式

由于觀念的更新、目標層次的提升、目標實現途徑的拓展、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交叉滲透、地理實踐科學的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地理實踐教學形式必然要突破傳統的以野外實習為主的格局,走向多元化。首先,由于地理實踐科學的迅速發展和技術進步,以及地理學與相關學科的交叉滲透,以新儀器、新技術、新方法為特征的實驗教學形式迅速發展,成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由于與社會經濟建設關系密切的專業,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等的發展,以崗位實踐為主要形式的專業實踐活動成為實踐教學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最后,由于科教結合的發展趨勢,各種與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相結合的實踐活動成為實踐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

三、高校地理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綜上所述,地理學學科發展、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地理基礎教育改革對地理專業人才結構的內在需求與現實差距構成了推動當前高校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強勁動力。這一動力的客觀性與內在性決定了改革的重要性、必然性與持久性,并對改革方向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同時,由于地理學學科特點及其發展趨勢、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地理基礎教育改革方向在校際之間存在共同性,當前各高校地理實踐教學改革在觀念、價值取向、實現途徑與形式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和發展趨勢。正確認識這些特征和發展趨勢,對進一步引導深化地理實踐教學改革具有普遍的意義。但由于在歷史積淀、學科基礎、辦學條件、區域環境等方面存在客觀差異,各高校地理實踐教學改革的具體目標、方向、內容、措施不盡相同,這既是地理實踐教學改革校際差異性和多樣性存在的重要基礎,也是滿足多類型多層次地理專業人才需求的客觀要求。

因此,高校深化地理實踐教學改革,要在準確把握地理學科特點及其發展趨勢、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地理基礎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礎上,客觀評估人才培養現狀與需求差距,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對促進地理學科發展、推動社會經濟建設和地理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切實提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實踐教學的價值層次。同時,要積極借助學科尤其是地理實踐科學發展的成果,發揮地理學科學研究在服務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方面的優勢,在充分尊重高校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科教結合的廣度和深度,加強實踐教學隊伍和平臺建設,促進實踐教學體系、內容、形式以及管理體制的創新。

[責任編輯:余大品]

發展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農村經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手,是國家綜合國力在農業層面的集中體現。隨著我國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經濟日益成熟,需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以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本文主要在分析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探討農村經濟管理對策,以為廣大農村經管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作用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所占比重很大,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因此,我國非常重視“三農”的發展情況,不斷出臺相關的惠農政策,以促進“三農”發展。經濟發展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農村經濟也影響著農村各個方面的發展,因此重視“三農”發展,就要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有效的農村經濟管理是促進其發展的關鍵。從根本上來講,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無法滿足廣大村民在經濟收入方面的需求,導致農民外出打工。同時,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可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農村經濟對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關系到農村的和諧穩定。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使農村經濟發展更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農村經濟管理的模式和方向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有重要導向作用,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十分必要。本文闡述了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并總結出提升農村經濟管理的具體措施。

1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有利于提高人們對于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本文從理論指導與解決方案兩個方面總結了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希望更多人可以關注并支持農村經濟管理工作。

1.1提供制度保障與支持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保障,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因素。農村經濟管理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通過農村經濟管理的強化可以使各區域因地制宜進行農村資源的充分利用,在構建農村經濟發展規范制度的基礎上避免農村經濟發展的盲目性,在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基礎上激發農村經濟的發展潛力。

1.2提供理論指導與解決方案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經濟發展被推上了歷史節點,社會也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萍寂c網絡的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高效管理方法和手段,對農村經濟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水平與要求。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解決方案和發展方向的指導,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

2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措施

提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農村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證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效果,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提高農民文化水平

農村主要是進行農業生產的陣地,發展農村經濟要從農業生產入手。隨著科技發展,一些先進農業生產機器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過程中,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使其能夠快速接受先進機器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重要性,在學會使用機器的基礎上進行農業生產,以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2.2 制定科學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

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學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可以對農村經濟發展指導和約束。管理制度在構建時要以農民認識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為基礎,以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轉型,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源動力??茖W管理制度可以利用先進農業生產機器進行農產品的加工,以拓展農產品市場,在豐富產業鏈條的基礎上實現農產品生產的安全性與環保性,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基礎上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2.3加強管理工作中的細節

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細節決定成敗。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包括合作社建設、賬務管理、集體資產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推進,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越發復雜,管理人員及管理部門的責任越來越重,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在國家不斷強調農村經濟管理重要性的基礎上,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需要在國家政策指導下進行工作創新,要強化細節管理。經濟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要不斷與農民進行接觸,了解農民的具體需求,在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管理報告的撰寫,以減輕農民負擔。

2.4因地制宜進行管理

不同區域農村經濟發展條件和水平不同,農村經濟管理內容也要因地制宜進行管理。我國農村數量多,村與村之間的地理環境、農業生產條件等不相同,資源使用也不相同,在進行經濟管理時要根據農村農業生產特色及優勢進行管理制度制定,通過網絡了解市場需求,并與農村農業生產進行有效連接,在增加農民就業機會的基礎上,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鳳岐.簡議農村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

[2]孫建慧,盧秀紅.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 現代商貿工業,2015,(18).

[3]王秀閣.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 促進農村和諧發展[J]. 現代農業,2016,(07).

[4]李亞楠.新時期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策略及建議[J].人才資源開發,2014,(24).

作者簡介:蔣國志,本科學歷,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

上一篇:法律本科論文下一篇:打賞經濟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