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衛生院十二五工作總結范文

2023-09-16

衛生院十二五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為了進一步促進全鎮衛生事業健康、協調發展,根據國家和省

“十二五”規劃工作的總體部署,市衛生局啟動全市衛生系統“十二五”規劃工作的有關要求,我院積極倡導科技興院,十分重視醫院的內涵建設,突出基層衛生院的特色,抓好人才培養,推動醫院各科室的發展,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溪潭衛生院建設和發展取得初步成效。溪潭衛生院在“十二五”發展規劃方面,要科學規劃近期發展目標和長期發展目標相結合,近期發展目標要合理改善人才、技術和設備,提供人民群眾需要的醫療服務;遠期目標應著眼于人才、技術和設備的長期效益,科學可持續合理地發展,滿足未來的服務群體的醫療要求。近年來我院在為溪潭鎮廣大農村居民提供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的衛生、健康意識不斷提高,以及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順利實施,農村居民對衛生院的醫療衛生技術、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療服務市場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如何在競爭激烈的醫療服務市場站穩腳跟,求得生存、發展和壯大,這與做好溪潭衛生院“十二五”發展規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關系。為進一步加強醫院

的發展,服務,管理水平,特制定溪潭衛生院“十二五”發展規劃。

一、單位基本情況

溪潭衛生院成立于1955年,為了方便群眾和服務的需要于2009年搬遷至國道旁邊(溪潭中學對面)。單位占地面積960平方米,建筑面積1680平方米,編制21人,現有職工17人,其中衛技人員13人,后勤管理人員4人,病床8張。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率先發展這個主題,認真分析國內衛生發展趨勢,在國內大背景下,準確把握鎮情和衛生發展階段特征,堅持特色發展,堅持創業發展,堅持生態發展,堅持和諧發展,明確“十二五”時期衛生工作的指導方針、主要任務、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使其成為指導全鎮未來五年衛生事業發展的行動綱領。

三、存在的問題

1、我院由于規模較小業務收入有限,底子較薄,建筑后負債累累等問題是嚴重制約我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在人才技術力量上相對較為薄弱,在醫資力量上已經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醫療設備上這幾年得到了上級衛生部門不斷加強,

但會使用的醫務人員比較少,不能發揮社會和經濟效益,這也是制約我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工作目標

以農村基本公共衛生為中心,著力抓好農村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各項工作,做好轄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工作,大力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增添新設備,改善舊設施,并以優質高效的人性化醫療保健服務,為溪潭鎮的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健康保障。

1、加強重點科室建設,促進醫療技術水平提高。加強醫院的重點科室建設,逐步形成優勢和特色,增強醫院的綜合實力,是醫院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確立了檢驗、X光、B超、婦產科、中藥房強化建設為重點建設科室。根據衛生院目前現有的設備情況,需投資5萬元改造X光室;投資27萬元改造檢驗室、B超室、心電圖室,需投資3萬元購置婦產科有關設備同時開設婦產科和輔助科室,共需政府配套設備???0萬元。擬輸送2-3名醫技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B超、X光、心電圖、檢驗等。單位安排閩東醫院進修全科的醫生1人,檢驗士1人,進修時間分別為3至4個月,邀請上級醫院來我院指導會診。搞好人員梯隊建設,招收2-3名醫護人員充實臨床科室。

2、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職工生活用房600平方米,需投入資金100萬元,要求政府配套建設資金80萬元,本院自籌資金20萬元。并將項目建設安排在2011年,同時將本院列入城西組團建設。(因原綜合大樓只能作為醫療用房,溪潭衛生院至今無職工生活用房)

3、積極培養人才,努力提高全員素質。人才是科學技術的載體,市場競爭、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科技興院,關鍵是提高醫務人員的素質,積極為科技人員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在人才培養和提高全員素質方面,我們將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注重繼續教育,繼續教育是一項關系到提高醫院各級人員整體素質和醫療技術水平的重要工作。我們將根據我院衛技人員的現狀和業務特點,分層次地制定全院繼續教育實施規劃。每年安排2-3名專業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對具有中級技術職稱的衛技人員重點安排他們參加各類學術活動和參觀考察,對于中青年業務骨干則有計劃有目的安排外出進修學習,以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并由醫院承擔外出進修人員的工資和其他福利待遇,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對學歷層次較低的衛技人員,醫院鼓勵他們參加成人高考和自學考試,以提高他們的素質。

(2)抓好業務人員的基礎培訓。對中青年衛技人員從抓基本素質入手,通過舉辦基礎授課,專題講座、操作練習、書面考試等方法,強化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護理部門每年組織護士進行護理知識技術訓練,定期組織“三基本”考試,通過組

織“三基本”學習,訓練和考核,鞏固醫務人員的基礎理論,提高他們實際操作能力。進一步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內容和要求,

較快地提高中青年醫技人員的業務水平,使優秀人才盡快脫穎而出。

4、加強醫院產科建設。今后五年,單位計劃將現有產科手術室

進一步提升,計劃安裝空氣凈化系統。充分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能為當地孕產婦提供廉價便捷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5、全面推進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在五年之

內轄區內所有城鄉居民實現建立健康檔案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對城鄉居民健康實施干預措施,減少主要居民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保障轄區居民獲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使轄區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轄區居民健康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6、進一步規劃好村衛生室和培養鄉村醫生。目前我鎮12個村都有3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計劃在5年內,全鄉村衛生室再次修建、擴建面積40平方米以上,其計需要村衛生室建設資金20多萬元,計劃在5年內全鎮鄉村醫生22名均取得鄉醫中專文憑。根據村級衛生工作需要,努力提高鄉醫的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村級醫療、防疫、保健工作服務。擬投資10萬元協調解決好磻溪門診的改造工作,同時抓好4個空白點村衛生所建設。

7、繼續鞏固合作醫療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一項德政工程,能夠緩解老百姓因病還貧、因病致貧的現象。計劃在5年內,我鎮

合作醫療參合率保持在100%,真正做到政府得政績,病人得實惠。

8、進一步提高轄區內防疫保健及突出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進一步做好防疫保健工作是預防重大傳染病發生和降低孕產婦、兒童死亡率的措施。計劃在5年內我鎮十一苗、二十二針,特別是十一苗接種率達98%。各種傳染病報告率達100%,初始結核病轉陰率98%以上,傳染病發病率低于393/10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小時內處置率100%,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98/10萬,嬰兒死亡率控制在16/1000,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7%,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5%,孕產婦保健覆蓋率98%,新生兒防視率達到95%。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和防治艾滋病工作。

9、加強干部業務管理素質培養。

1、一個單位的生存和發展干部是關鍵,干部集決策權、支配權、管理權、執行權如一身,用好人定好決策是關鍵。

2、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管理能力,加強黨性修養,提高自身形象。

3、各項規章制度干部要率先執行,重大決策權監督權要提交職代會聽證、論證。

4、干部要以單位的職能工作為中心和

民生工程為中心身先士卒,不搞數字工程和政績工程。

5、干部要自我制訂任期工作目標責任書,接受群眾的監督。

10、落實醫改政策。積極主動配合各級有關部門建設好四個體系,認真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價管理。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進一步深入,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不斷的解放思想,積極進取,認真貫徹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依靠科技進步,努力將我院建設成為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綜合性鄉鎮衛生院,為溪潭鎮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福安市XX衛生院

衛生院十二五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根據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加快我鎮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優化城市衛生服務機構,建立較為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滿足居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和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關于編制十二五規劃要求,現結合鎮社區服務中心的實際情況,作如下規劃:

一、發展現狀

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縣政府及鎮人民政府駐地,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怒江峽谷第一鎮”。地跨高黎貢山東麓至碧羅雪山西麓的怒江兩岸,東與老窩鄉相鄰,西

與緬甸接壤,北與魯掌大興地鄉相接,南與上江鄉相連。境內山高谷深,溝壑叢橫,最高海拔3100m,最低海拔800m,據大理、保山通往怒江州所有屬各縣及緬甸邊境要道,距省城昆明581公里。有8個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其中農村辦事處6個,城鎮街道居民委員會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距鎮人民政府約5公里。片區人口數為30977人,其中老人口為5000人、小沙壩人口數為400人。

中心在職職工35人,退休10人,在職職工中衛技人員31人,占中心職工總數的,衛技人員中高級職稱1人,占衛技人員總數的,中級職稱11人,占衛技人員總數的。初師級為19人,其中以工代技2人,占衛技人員總數的。后勤人員4人,占全院職工總數的,全院職工全部聘合上崗。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將大力發展

社區衛生服務,深化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為實現率先發展、率先發展追趕跨越,奮力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強有力的衛生服務保障。

三、規劃目標

建設規劃:根據云南省衛生廳、云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云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下發的《云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意見》通知云衛〔〕212號文件精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規劃為:全中心占地面積約為1畝,其中中心綜合大樓建筑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按現在市場價每平方米1800元,總投資初步測算為600萬元。建設時間為10個月。于2012年投入使用,并能開展以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健康為中心、人的生命為全過程、以老年、婦女、兒童和慢性病人為重點的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

育、計劃生育指導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衛生服務。

人才培養:繼續加強人才培養,增強宣傳力度,鼓勵再職人員進行再教育學習,使得平時工作認真,責任心強,思想過硬的年輕同志到上一級醫院進修學習,力爭在十二五期間使醫務人員的學歷都在大專文憑以上。計劃2011---2012年到昆明進修學習人員3人,分別是:b超、放射和檢驗,進修學習時間為1年。2012年---2015年計劃分別到州人民醫院和云南省附一院進修學習人員5人,分別是:內科、兒科、婦產科、中醫科、外科,進修學習時間為1年,經費大約為20萬元。

2011-2015年,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管理系統、社保刷卡機和康復中心的建設??偼顿Y初步測算為220萬。

2011年向上級爭取急救車1輛交通車1輛,經費大約為30萬元。

、農村衛生工作:農村衛生工作是

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局。我中心是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不但肩負著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對保護農村勞動力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我們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搞好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⑴村衛生室的建設:按國家、省、州和縣關于村衛生室建設標準完成村衛生室建設,需要建設的村衛生室有:小沙壩村衛生室、老村衛生室、白水河村衛生室、瓦姑村衛生室、苗干山村衛生室、雙美地村衛生室共6個村衛生室,平均每個村衛生室建筑面積為100平方米,總投資初步測算為60萬元。

⑵農村衛生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積極做好農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搞好鄉村醫生的基礎免疫接種率達到90,強化免疫接種率達到80。

⑶農村衛生的保健工作:積極做好

農村孕產婦的住院分娩、育齡婦女和兒童的保健工作。住院分娩率達到70,孕產婦、兒童保健覆蓋率分別達95%,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00/10萬以內。

⑷做好鄉村醫生和計生管理員的培訓工作要每年一期,內容包括傳染病防治、國家擴大免疫、地方病、全球基金項目、計生管理員相關知識、婦女兒童保健和孕產婦住院分娩知識的培訓五期,需要經費10萬元。

四、發展目標

、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的《縣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方案》要求,2011年基本讓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房屋、設備、人員配備等基礎條件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合理,服務功能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居民可以在社區享受到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

、到2012年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總體水平,讓我中心轄區內的社區

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使社區居民真正享受到社區衛生服務的服務。在十二五期間居民健康檔案的建檔率力爭達到80,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檔案的電腦錄入工作,真正實現居民健康檔案的電子管理。

、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社??ㄋ⒖ㄏ到y配置安裝工作,讓社區居民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社區衛生服務。共計需要醫保刷卡機5臺。

、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康復中心??祻椭行氖巧鐓^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居民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手術后恢復的功能鍛煉的重要場所。切實保障社區居民的康復需要。

、在十二五期加強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制定出有效的實施方案,整頓鄉村醫生隊伍,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加強對鄉村醫生的培訓,每季度不少于1次,嚴格執行院務會提出的“布置、監督、檢查、指導、收集”十字方針徹底改變工作

被動和沒有頭緒的局面。那一世范文網

認真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認真貫徹實施“云嶺先鋒”工程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按照“抓關鍵,求實效”的原則,緊緊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進一步深化學習,不斷增強宗旨觀念、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切實解決少數醫務人員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態度差等突出問題。

嚴格執行藥品購銷工作,逐步完善跟標工作,做好藥品經營委托制度,堅決制止和糾正“不送禮不辦事,不給紅包不熱情,不給好處不負責”的惡習,狠剎“收受紅包”、“接受吃請”、“藥品器械回扣”、“弄虛作假”等不正之風。

衛生院十二五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一)積極實施充分就業發展戰略,就業創業統籌推進。一是落實各項創業政策,完善創業體系,強化創業培訓,培育市場主體,健全服務體系,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截止12月底,爭取就業資金近3203萬元,扶持和新增創業主體8568個,開展創業培訓2166人,新增小額擔保貸款3653萬元,扶持1965人實現成功創業,帶動就業6757人。二是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就業援助月”等公共就業專項服務活動,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及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今年以來,共舉辦10場大型招聘活動,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685人,新增城鎮就業12943人,幫助困難群體就業1895人,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就業294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以內。三是健全職業培訓制度,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組織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7866人,開展在崗就業人員雙技能培訓24180人。

(二)認真落實社會保險政策,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一是依法推進擴面征繳工作,實施擴面征繳專項行動,加強五項社保核定和征繳。全年共核定五項社保費58393萬元,征收57270萬元,五項社保新增擴面20180人次,截止12月底參加五項城鎮社會保險人數達到467787人次。二是積極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繳費工作,截止12月底續保及新參保人員達391942人,征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7106萬元,適齡人員續保繳費率達到100%,為137327名符合條件的60歲以上城鄉居民發放養老金9441萬元,發放率達到100%。三是做好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標和發放工作,按時足額落實參保人員各項社保待遇,為23902名XX年底前的退休人員落實了調標政策,人均月增資183元。向上爭取社保資金億元。全年共為33056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58300萬元。加強醫療管理和服務,建立二次補償和大病救助制度,不斷提高參保對象待遇水平,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6%、71%,支付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員待遇9302萬元。四是做好社會保障卡的發放工作,完成社保聯網指標數據上報工作,全市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持卡人數達到萬人。五是嚴格執行社會保障政策,辦理職工退休1244人,認定工傷159人,審批遺屬補助及死亡撫恤金待遇1619人。

(三)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一是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實施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程,建立健全培養、選拔、使用、激勵、保障等機制,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能人才。全年新增專業技術人才78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48人。截止12月底,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達到24312人,各類技能人才達到42838人。二是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全年引進緊缺性高層次人才213名,為高校畢業生介紹職業293人。三是規范職業技能鑒定,拓寬職業技能鑒定覆蓋面,開展職業技能鑒定3544人。四是做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工作,完善管理和服務,完成XX-XX“三支一扶”年度考核工作,并選派10名畢業生到我市參加支農和基層人社工作。五是持續加強干部人事檔案改版及管理工作,新建及改版860人,并受到省委組織部領導的高度肯定。

(四)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用人機制進一步健全。一是全面推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進一步健全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和程序,建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長效機制。XX年完成28名教師的公開招聘工作。二是推行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加大事業單位聘用制實施工作,建立和完善按崗位聘用、按合同考核、依合同管理為主要方式的用人機制。全年為197家事業單位辦理了崗位聘用手續,并全部簽訂了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簽訂率100%。三是抓好全市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全市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全部完成,崗位設置完成率100%。四是認真做好XX年全市公務員考錄初審、復審等工作,完成278名報考我市公務員職位的考生資格初審,85名順利通過初審,取得筆試資格。五是做好全市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XX年度考核工作。對3024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19050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年度考核。六是積極配合財政部門穩妥做好第三步公務員津補貼調整工作。全市公務員津補貼調整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已全部審批兌現。

(五)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大力推進實施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落實《湖北省集體合同條例》,開展推進集體合同制度攻堅活動,開展勞務派遣執法檢查,全市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5%以上,已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二是繼續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網內新納入用人單位156家,網格刷新1996家,覆蓋率達到96%。開展勞動保障年檢205戶。三是強化重大勞動保障案件查處力度,受理投訴案件526件,辦結523件,勞動保障案件結案率98%。四是抓好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組織開展“元旦、春節期間農民工工資清欠”、“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行動、“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專項檢查”等專項執法檢查活動,清欠農民工工資3350萬元,清欠率100%。五是加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調解工作,受理勞動爭議案件880件,結案857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97%。

(六)加強系統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為民服務水平。一是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假如我是服務對象”大討論活動,在全系統開展窗口單位(包括鄉鎮、社區服務窗口)改進作風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窗口作風建設,提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水平,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人社隊伍形象。二是加強城鄉居人社基層經辦能力建設,推進服務平臺建設標準化和服務規范化,積極爭創“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管理示范點”,太平、楊垱、琚灣人社中心初步達到示范點標準。同時,加快推進鄉鎮人社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切實改善人社服務中心的服務條件,并在條件成熟的村(社區)建立人社服務工作站,讓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優質的人社服務。三是開展文明創建和檔案管理升級達標工作。在全系統二級單位開展襄陽市級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并結合創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市活動,開展檔案管理省一級和省二級達標工作,全面提升檔案管理水平。局機關檔案管理通過了省一級復查,就業局、城鄉居保局、醫保局、機關養老中心、基金結算中心、考試培訓中心六個二級單位檔案管理通過省一級檢查驗收。四是扎實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的調查處理和反饋工作。共辦結群眾來信來訪信件285件,其中市紀委轉來信訪件7件,辦結率達到100%,群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五是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新引進3個投資1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2個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三產項目,總投資額達5億元,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與此同時,人大政協事務、綜治、社會管理、黨史地方志、財務統計、消防、安全生產、機要保密、檔案管理、人口計生、扶貧共建、老干部服務管理、后勤服務保障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為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雖然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重返全省十強、沖刺全國百強”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需求相比,還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

(一)就業形勢依然嚴峻。XX年,雖然通過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舉辦大型招聘會解決了部分人員就業和部分用人單位缺工現象,但就業供需不平衡,城鄉勞動者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就業再就業人員的擇業、就業觀念有待轉變,部分企業缺工現象客觀存在,行業性、季節性明顯,“用工難”、“就業難”和“留人難”三難問題仍然存在。

(二)社會保障體系有待健全。社會保險覆蓋面還不夠廣,參保率、繳費率不高,基金支付壓力大;社會保險擴面難度大,特別是一些民營、私營企業對社會保險重要性認識不夠,不愿為企業職工辦理社會保險,存在著應保未保、已保未繳、已繳停繳等現象;部分勞動者尤其是年輕的勞動者不愿參保,為社保擴面工作增加了一定工作難度。

(三)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快。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偏少,擁有專業技能的產業工人和高級專業管理人才緊缺,人才素質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同時,引才引智政策的落實不夠到位,引才引智通道的渠道不夠通暢,本地現有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不大。

(四)維權任務依然繁重。近年來,由于部分用人單位誠信度不高、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建立規范的勞動關系,造成維權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部分建設工地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仍然比較普遍。同時,勞動監察機構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辦案條件較差、人員較少,執法力量薄弱,維權任務相當繁重。

(五)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覆蓋面不寬,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經費短缺,經辦和管理服務水平不高;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滯后,信息化網絡應用水平不高,沒有實現社會保障信息對接和共享,不能滿足廣大群眾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市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XX年是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之年。我市人社工作將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統領,以“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為總要求,以“改革、發展、建設”為主題,以改革促發展、以建設惠民生為總基調,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要求,順應城鄉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機關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穩妥理順工資收入分配關系,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努力實現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全市人民群眾分享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

(一)全力推進城鄉就業創業。一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襄陽市各項就業促進政策,深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拓寬就業渠道,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7400人。二是抓好城鄉勞動力就業創業調查工作,加大創業扶持政策落實力度,推進全民創業帶動就業。全年力爭新增各類創業主體XX個,創業帶動就業4000人。加大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力度,全年新增小額擔保貸款3000萬元。三是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等各類群體就業工作。全年完成勞動力轉移就業10000人,幫助困難群體就業1300人,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就業XX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四是大力開展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者的技能和企業管理水平,實現培訓與就業創業對接。全年完成創業培訓550人,扶持1350人成功創業。

(二)加快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一是繼續鞏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成果,認真做好領保人員基礎養老金調標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60歲以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發放率達到100%,適齡人員參保續保繳費率保持95%以上。二是依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組織開展擴面攻堅戰,做到應擴盡擴,應保盡保,力爭城鎮五險擴面萬人次。三是加強醫療、工傷、生育保險醫療費用支付的實時監管,完善管理和服務方式,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擴大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范圍,不斷提高參保對象住院報銷比例和各項醫保待遇水平。四是切實做好第11次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工作,確保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退休待遇按時足額發放,發放率100%。五是實施職工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政策,做好社會保險關系接續工作。結合實際,探索建立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六是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做好新老制度的銜接和并軌工作。

(三)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一是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與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引導基層引進、培養、用好一批急需緊缺人才。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政策,開展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培訓,促進高層次人才脫穎而出。全年引進緊缺人才和高素質人才達到150人,新增專業技術人才500人。二是推進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拓寬職業技能鑒定覆蓋面,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人。三是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做好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四是暢通企業人才職稱評審渠道,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申報工作,不斷擴大評審覆蓋率。

(四)穩妥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進一步健全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和程序,建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長效機制。二是完善事業單位聘用制度,確保聘用合同簽訂率達到100%。三是健全公務員管理制度,實施公務員履職問責辦法,進一步健全“確責、履責、問責”的責任體系。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公務員平時考核工作,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四是穩妥做好軍轉安置和全市企業退休軍轉干部解困和維穩工作,確保全市企業軍轉干部穩定。

(五)健全工資收入分配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符合企業、機關、事業單位不同特點的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二是抓好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調整審批工作,確保政策落實到位。三是堅持企業工資指導線發布制度,引導企業建立合理的工資決定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落實最低工資制度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切實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六)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一是抓好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和勞動合同制度,提高勞動合同備案率和勞動合同簽訂率。二是繼續全面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完善和落實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制度,“兩網化”覆蓋率達到90%。三是進一步健全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貫徹落實《湖北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標準》,全力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設,已建立工會的企業的工資集體協商專項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90%。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四是加強舉報投訴案件的查處和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調處工作,正確處理勞動關系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確保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和勞動保障案件結案率達到96%以上,農民工工資清欠率達到100%。

衛生院十二五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改革和加強公墓規劃建設的意見

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殯葬改革成果,倡導文明喪葬新風,按照民政部等八部委《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公墓建設管理的通知》和省市有關精神,就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加強公墓規劃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殯葬改革的重要性

殯葬改革是黨委、政府一貫倡導的一項社會改革,是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做好新形勢下殯葬改革工作,對于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優化投資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城鄉一體化和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縣墓地大多屬于村頭埋葬地,少數骨灰也亂葬濫埋,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必將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必將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必將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建設公墓勢在必行。

二、突出工作重點,深化殯葬改革

(一)制訂完善公墓布局規劃。

要在整合公墓資源的基礎上,制訂完善公墓(骨灰存放處)布局規劃。編制公墓布局規劃要按照“布局合理、規劃超前、節約土地、保護生態、方便群眾、相對集中”的原則進行,選址必須符合《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其規模要根據6‰年均死亡率,能容納20年骨灰存放,生態墓按每畝300穴,骨灰存放處按建筑面積每平方4個格位的存放標準科學合理確定,采用生態公墓與骨灰存放處相結合的方法。提倡和鼓勵樹葬、花葬和骨灰撒散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處理方式,推動綠色殯葬。

公益性公墓(骨灰存放處)一般以鎮、街道為單位建立,人口較少、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可以以村為單位建立。公墓布局規劃編制由民政局牽頭,建設、國土、林業等部門配合,具體先由各鎮、街道提出初步方案報民政局。公墓布局規劃應列入“十二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之中。

(二)加強公墓建設與管理。

要規范公墓建設。經營性公墓建設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報批。公墓(骨灰存放處)的建設要按照批準的規劃和用地范圍及標準進行建設,不得擅自修改規劃,擴大建設用地面積。各鎮、街道要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公墓建設,在2011年底前要完成一個骨灰存放處或生態墓的建設任務,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完成能滿足20年本縣籍死亡人員骨灰安葬的公墓(骨灰存放處)建設任務。

要嚴格公墓管理。經營性公墓必須經民政部門審批后,進行工商注冊登記,實行企業管理體制。公益性公墓(骨灰存放處)經業務主管部門審批后,由民政局進行民辦非企業登記,實現獨立核算,自主運行,業務主管單位、登記管理部門對其進行監督管理,財務管理參照村財鎮(街道)管的模式運行。公墓、骨灰存放處的墓穴和存放格位價格,由民政部門提出,報財政、發改部門審核批準。

要加強骨灰存放制度建設。無論是經營性公墓還是公益性公墓都要制訂和完善公墓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公墓銷售、財務管理、墓料采購、管理人員職責規范等制度;有關證照、墓穴(格位)銷售價格、墓穴(格位)存量和位臵、墓區布局規劃、服務指南等張榜公布;墓穴(格位)銷售后要將《公墓證》發給喪主,并建立公墓、骨灰存放處安放檔案。

(三)加大亂建濫建墳墓的整治力度。

要建立骨灰存放跟蹤制度。死者遺體火化后,喪戶應憑公墓(骨灰存放處)單位出具的骨灰安放墓穴位臵(存放格位)證明,在縣殯儀館領取骨灰;公墓(骨灰存放處)單位每月向縣殯葬管理所報告骨灰安放情況。

(四)加強殯葬服務和喪葬用品市場管理。

要進一步優化殯葬服務內容、程序和標準,完善便民惠民的殯葬服務網絡,逐步形成基本殯葬服務為主體、選擇性殯葬服務為補充的服務格局。對遺體接運、火化等基本殯葬服務,逐步實現政府埋單。對其他選擇性殯葬服務,包括遺體整容、防腐、骨灰安葬、喪葬用品及其他殯葬特需服務,建立行業規范,實現自主公平協商,市場運作,政府監管。殯葬服務單位要牢固樹立為民便民意識,大力開展“一站式”服務和便民服務。要嚴格執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規范殯葬服務收費項目,保證同類殯葬用品價格不高于市場價,中低價位殯葬用品組量供應,不得捆綁、強迫或誤導消費。要切實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建立以崗位責任制與績效考核為基礎的綜合評價制度,實現服務問責制。

三、理順殯葬管理體制,健全殯葬監督體系

(一)進一步明確殯葬管理工作職責。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遵循屬地管理原則,切實加強日常監管,及時制止本轄區內發生的殯葬違規行為,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遏制亂葬亂埋。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殯葬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訂和完善公墓(骨灰存放處)規劃。發展和改革部門負責公墓、骨灰存放處的建設立項,做好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等殯葬服務價格核定工作,對殯葬服務中的亂收費行為進行依法查處等工作。建設部門負責公墓、骨灰存放處建設規劃的審批。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殯葬建設用地審批,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和建設用地手續,依法查處在耕地上建墳、非法占用土地建設墳墓的行為。林業部門負責審核殯葬建設征用占用林地,依法嚴肅查處違規占用林地亂建濫修墳墓的行為。工商部門負責對喪葬用品市場整頓與管理,依法取締無照生產、銷售喪葬用品,查處非法制造、銷售封建迷信用品的行為。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勸阻、制止沿街、居民區搭設靈棚、喪事擾民等行為。環保部門負責殯葬建設中涉及的環保問題,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公安部門負責對在喪事活動中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阻礙執法人員執行公務的,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衛生部門負責死亡證明出具的指導和管理,加強傳染病患者遺體防疫工作,指導殯儀館做好傳染病患者遺體和接運車輛的消毒工作。加強對醫院死亡遺體的管理,未經殯葬管理部門批準,不得將遺體運往院外。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對接運尸體車輛的運行審批和審核工作,防止民用車輛接運尸體導致的危害群眾身體健康,要加強對群眾掃墓期間的車輛調配。監察部門負責查處在殯葬活動中違法的黨員和機關公務員,對違法違規、玩忽職守的責任部門和單位,要依法依紀追究單位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二)強化監督機制,嚴格責任追究。

各鎮、街道,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加強對殯葬改革工作的領導,把殯葬改革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要加強黨員和干部隊伍的教育管理,對違反殯葬管理條例規定,帶頭建墳的黨員干部,依法追究其責任,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頂風違紀的典型案件要嚴肅查處,公開曝光。

(三)加大對殯葬改革的投入。

為了實現政府對殯葬的有效管理,積極引導人民群眾接受節儉、文明的喪葬方式,縣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殯葬改革事業,免除農村五保戶、低保戶、城鎮“三無”、“三老”人員等困難群體中的遺體火化、接運兩項基本喪葬費用,條件成熟時,減免本縣籍(除國家工作人員外)死亡遺體的火化、接運等費用,并對政府全額投資建設的骨灰存放處,免費提供20年的骨灰存放服務;

(四)加大宣傳力度。

宣傳輿論部門和各新聞單位要廣泛開展殯葬改革法律法規輿論宣傳,大力倡導“厚養薄葬”、“文明節儉辦喪事”等殯葬新觀念、新風尚,引導群眾破除封建迷信和喪葬陋俗,自覺進行殯葬習俗改革,不斷探索文明的祭奠方式,營造推進殯葬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深入宣傳我縣人多地少的實際情況,宣傳殯葬法規和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戶曉,增強廣大人民群眾遵守殯葬法規和政策的自覺性。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民政社會救助工作建議

共同富裕、協調發展的社會是全體人民都能認可的基本現代化的基礎條件和本質特征。共同富裕既是發展目標,也是一個歷史過程,其顯著標志就是覆蓋面不斷擴大、生活標準不斷提升、貧富差距不斷縮小。以低保工作為例,我縣以推進城鄉低保提標、擴面、補差、管理“四到位”為重點,著力推進全縣城鄉低保規范化建設,低保標準提標幅度以及覆蓋面逐年加大,但與基本現代化共同富裕要求差距明顯:一是保障覆蓋面有待擴大。低保邊緣戶數量較大,困難群眾的惠及面仍然不夠;不少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大病醫療救助不到位,未能起到應有的保障作用,困難群體的生活并沒有都能隨著政策水平的持續提升而得到更好改善;二是保障水平有待提高。雖然低保擴面提標工作連年推進,但是一些地方低保補差水平與實際狀況脫幅較大;三是低保城鄉一體化有待加快。目前,城鄉低保二元結構比較明顯。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水平,就要從數與質兩個評價維度著手,實現共同富裕盡可能全覆蓋與漸進式的較高標準。

對此,我們的建議是:

(1)“十二五”期間,要建立完善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目前我縣已經建立了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將保障標準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相掛鉤,但仍有占比就低不就高、救助增長機制尚未全面建立以及城鄉差距較大等問題。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狀況、人民生活水平和物價指數等,要全面完善城鄉低保、農村五保、臨時救助、物價補貼等各類救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努力實現按照占比上限確定保障標準,努力建立城鄉各項保障標準一體化的自然增長機制。堅持以推進城鄉低保提標、擴面、補差、管理“四到位”為重點,在更高水平上加強城鄉低保規范化建設,尤其是要提高鄉(鎮)、村兩級的規范化管理水平,確保各項保障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具體目標:一是城鄉低保方面。建立和完善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自然增長機制,力爭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年遞增率達3%以上,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按標施保、應保盡保;推進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設。建立低保網絡管理平臺和低保對象數據庫,實現低保審批管理網絡化;加強城鄉低保規范化建設,不斷完善民主評議聽證票決制度,有效杜絕漏保、錯保和優親厚友等行為,確保城鄉低保工作“陽光操作”。二是醫療救助方面。完善以“參保參合為主體,臨時救助為補充”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不斷擴大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標準。全面建立城鄉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體系,加強信息采集和錄入工作,全面實行網上審批和救助,不斷提高救助水平和救助效率,做到高效、便捷、科學救助。加大臨時救助工作力度,進一步完善城鄉困難居民臨時生活救助資金籌集機制,確保特殊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三是五保供養方面。繼續落實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和《甘肅省農村五保供養辦法》,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提高供養標準,做到動態管理、應保盡保。四是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方面。對受助人員依法實施關愛性社會救助,擴大救助面,提高年人均救助標準,幫助遭遇臨時性、突發性困難群眾解決特殊生活困難。繼續做好跨省救助。

(2)“十二五”期間,要加快實現由最低生活保障向基本生活保障的過渡。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存權益前提下,切實解決其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問題。目前雖然各類專項救助制度已基本建立,但救助門檻較高、救助標準偏低。下一步應放寬大病病種限制,提高醫療救助標準,切實緩解困難家庭看病難問題。全面規范和不斷提升全社會臨時救助工作水平,積極推進“以工代賑”標準提升和崗位拓展,提高困難群體自身“造血”能力。

(3)“十二五”期間,要加速構建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建立救助家庭收入科學核定機制和貧困預警機制,社會救助與項目救助、臨時性救助有效銜接的機制,充分整合各職能部門救助資源,構建跨部門的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資金保障與服務保障相結合。積極探索解決低保“邊緣群體”困難的方法,完善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難家庭三個層次的專項救助政策,將邊緣群體納入醫療救助、住房救助、臨時生活救助、以工代賑等專項救助范疇,有效解決城鄉低收入群眾實際困難,實現陡坡式救助向階梯式救助的轉變,由注重特定群體逐步向更大范圍乃至全體公民拓展,讓更多群眾分享到社會進步的成果。

衛生院十二五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XX縣發展和改革局

《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是在縣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制定的,為做好本次規劃編制工作,我局廣泛征求了各部門、鄉鎮、老同志的意見。力求在總結“十一五”規劃完成情況的基礎上,全面分析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準確把握“十二五”時期發展的總體要求,對于明確我縣發展的戰略方向,把握發展的戰略重點,提出加快發展的戰略舉措,從而促進我縣經濟又好有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F將相關工作開展情況作簡說要。

(一)制定方案 成立機構

根據省、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總體部署,我縣政府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直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十二五”規劃領導小組,負責“十二五”規劃編制組織協調工作;同時要求縣直相關部門明確一名領導,負責“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并研究制定了《XX縣“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對前期研究重大課題作了分工,并對規劃編制經費作出了安排。

(二)認真調研,反復修改

1、全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編制好“十二五”規劃,由我局牽頭,專門安排了一批發展研究課題。其中涉及規劃研究課題包括 “總體規劃的發展目標和指標體系”、“十二五重大建設項目”、“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的思路與對策研究”、 “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加快城鎮化發展、加快沿邊經濟發展研

究”等10個課題。在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經過規劃思路研究階段的工作,全縣有關部門和單位共提交11篇約5萬字的調研報告,各類專項規劃17份。同時,根據“十一五”規劃實施進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多次召開會議,部署和落實了甘蔗、茶葉、橡膠等10大重點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研究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商定了工作重點。

2、認真細致開展意見征求。我局以書面形式對縣四班子領導、各單位、老同志就“十二五”規劃思路征求意見,并就反饋的意見分類梳理,逐條完善,主動向縣領導匯報征求意見。

3、積極主動做好匯報工作。我局作為“十二五”規劃編制的責任部門,在各個規劃編制節點積極主動將規劃編制進展情況向縣四班子主要領導匯報,征求領導對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同時將修改意見及時融入到基本思路的編制中去。

(三)加強銜接,全面推進

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是實施規劃的重要載體和重要支撐。結合編制“十二五”規劃, 我局于2009年9月開始收集整理全縣“十二五”重大建設項目,于2010年5月21日將全縣“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報市“十二五”規劃辦,后根據市級反饋意見,于11月15日上報了重大規劃建設項目補充稿,共報送一千萬元以上重大項目214個,并跟蹤協調,爭取全縣“十二五”規劃項目納入市級“十二五”規劃盤子。全縣“十二五”規劃基本思路和建設項目規劃表初稿已經形成,發送各有關部門征求意見。

(四)嚴格程序,廣集民意。

在“十二五”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首先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然后由縣委、政府進行初步討論,在多次討論修改的基礎上,再

衛生院十二五工作總結范文第6篇

——平定鎮“十一五”工作總結及十二五規劃

中共平定鎮委員會 平定鎮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6日

近五年以來,我鎮緊緊圍繞市委提出 “四個第一”發展理念,致力實現“四個打造”戰略目標,立足平定實際,按照“抓招商引資促進工業發展、抓項目落實促進經濟增長、抓民生事業促進社會和諧”這個“三抓三促進”工作思路,全鎮上下精誠團結,沉著應對金融危機,團結一致,狠抓“六六工程”及十三個重點項目落實。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各項事業齊頭并進,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計劃目標和2010年工作任務,實現了我鎮經濟社會穩定持續發展。

一、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圓滿完成各項指標任務。 五年來,全鎮各項經濟發展態勢良好。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長12.7 %;農業總產值5.3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財政總收入1780.8萬元,同比增長12.6%。國稅完成638.1萬元,同比增長96.8%,榮獲全市第一名;地稅完成582.7萬元,同比增長26%;農業兩稅完成112萬元,同比增長148.9%,非稅收入完成467萬元,同比增長

1 8%,各項稅費分別超額完成任務。

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民營企業逐步發展壯大。

1、招商引資成果顯著。5年來,共引進項目39個,其中化州市綠色生命公司投資1億多元,已成功開發出多個綠色中藥產品;化州市立華礦業公司投資2500多萬元,年上稅額逐年上升,2010年上稅達300萬元;粵能化工有限公司投資500多萬元,年上稅達80多萬元;嶺下陽坑石場投資500多萬元,年上稅達50 多萬元;化州市新強建筑材料公司投資600多萬元現已成功投產,預計投產后年上稅將達100萬元。

2、工業發展呈現可喜局面。全鎮現有工業企業518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05億元,同比增長101.7%。蓬利工業園區計劃開發面積3000畝,現已開發面積1000畝。并成功引進15間企業進入園區落戶,其中投資200多萬元的蓬利燈飾廠、投資300萬元的蓬利加油站、投資180萬元的鴻利礦業公司、投資150萬元的刨花廠、投資100萬元的蓬利磨粉廠、投資70萬元的蓬利制衣廠以及投資50萬元的蓬利沙磚廠等一批上規模企業已相繼投入生產運營。蓬利工業園區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魅力,加快轉型升級,為推動全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起到龍頭作用。

三、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中心鎮建設全面推進。 我鎮扎實推進廣東省中心鎮建設,城鎮面貌煥然一新。

2 一是城鎮規劃進一步擴大。實施“東擴西拓、南移北展”四區聯動的城鎮化發展戰略,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區集中、住宅向小區集中”的模式,成功開發東門垅、寶塘坡、竹根圍、福善車、清草灘、白甲坡、樟木灣等小區。相繼引入平定、京華、福臨、方圓、麗霆、鵬興、南海、建勇等一批房地產公司,對土地實施儲備管理,集約開發。五年來新征土地700余畝,拆遷安置農戶350戶近1500人,城鎮面積由5年前的2.3平方公里提高到5.8平方公里,街道由5年前的12條增加到現在的38條,新建居民住宅小區7個,其中電梯公寓5座,城鎮人口由5年前的1.7萬增加到現在的3.8萬。二是舊城改造取得新突破。積極營造招商引資氛圍,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先引進京華商貿房地產公司投資3900萬元興建高19層,集商貿、住宅一體化的化北地標性建筑——京華商貿城;福臨房地產公司投資8600萬元,興建四幢高18層的花園公寓;方圓房地產公司投資1200萬元建設四幢高八層的高尚住宅樓。2010年8月份,又引進南海房產開發公司成功落實征地60多畝,抓住“三舊”改造契機,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即將啟動建設環城北路。該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改善舊城人居環境,實現平定人民盼望多年的愿望。三是城鎮品位顯著提升。舉全鎮之力投入400多萬元建成粵西鎮級規模最大的影劇院;投入200多萬元建成從東門橋到鎮政府1200米的沿江防洪大堤;投入120多萬元實施街道硬底化建設;投入200萬元對平定客運站實行升級改造;投入90多萬元建成垃圾處理場;投入70多萬元普及街道路燈安裝。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圩鎮事務管理所。加強了城監、園林、環衛、路燈、消防等城鎮管理,深入開展“城

3 鄉清潔”工程整治,對街道市容市貌和市場擺賣秩序進行了重點治理,有效杜絕了圩鎮贓、亂、差現象,大大提升了城鎮品位。截止2010年底止,全鎮城區街道實現了亮化和美化。四是鎮級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我鎮交通、運輸、建筑、房地產、商貿、餐飲、旅業等服務業發展迅猛,在支持壯大原來的服務業基礎上,又相繼引進800萬元新建東城、中泰、富美三家商貿賓館,各種商貿活動繁忙,車流、人流、物流繁榮興旺,第三產業總產值4億元,同比增長18%.

四、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業經濟穩步增長。

——農業產業化初步形成。五年來,我鎮以新技術為引領,以農民合作社為依托,以土地有效流轉為突破,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建設。建成了1.6萬畝化橘紅種植、1.2萬畝蠶桑種植、7萬畝速生林種植、5千畝南藥種植、3千畝香蕉種植以及3千畝水產養殖等“五種一養”基地。農業購銷渠道不斷暢通,尤其是化橘紅產品暢銷國內外,自2009年我市舉辦首屆“中國(化州)化橘紅洽談會”以來,化橘紅更是名揚四海,外地客商紛紛進來洽談收購及合作事宜,產品供不應求。實現農業總產值5.3億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收入3585元,人均收入穩步增長。

——生產組織化日趨提高。五年來全鎮新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3個,大大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2010年農村經濟合作社市場交易額達1億多元,帶動農戶1000余戶,戶均增收800元以上。以化橘紅種植合作社為龍 4 頭的農民合作社已進入規?;?、標準化系列,化橘紅產業正以強勁的勢頭引領我鎮農業向縱深發展。

——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我鎮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在2006年僅有紅欖大壩一個新農村示范點的基礎上,現已發展了大坡、大嶺、塘岸、山口坡、嶺下、馬力和蓬利粵桂新村等10個新農村。其中,嶺下、馬力和蓬利等村已完成新農村建設規劃,蓬利粵桂新村新征地80畝,按照“宜居宜商、居住商貿一體化”的標準規劃,致力構建兩廣開展邊貿活動新平臺,增強兩廣商貿活動和交流合作,推動兩廣地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為全鎮推進新農村工作提供了很好示范作用。

——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全鎮共投入資金5900多萬元用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鎮硬底化鄉村公路138公里,鄉道硬底化通達率100%;修建陂壩5座,維修水利13公里,改造電網150千米,程控電話普及率100%。農民生活更加富裕,農村更加文明穩定。

——農村民主管理落到實處。“村兩委主職雙述職雙匯報制度”、 “村務財務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一事一議”等制度逐步完善和落實,農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進一步規范。春節前基本完成了2011年“兩委”換屆工作任務,兩委換屆平穩過渡,兩委干部交叉任職率達95%以上,農村

5 各項管理工作步入規范化軌道。

五、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建立學習型黨組織。鎮委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借助遠程教育平臺,健全學習制度,促進學習型黨委、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干部隊伍的迅速形成。

——建立科學的用人機制。鎮委因人善任,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大膽任用 “雙帶”能力強的同志為黨支部書記。對鎮直部門的用人也打破論資排輩以及條條框框陋習,建立 “善于發展者上、不善于發展者讓、阻礙發展者下”的用人機制,在黨員干部隊伍中牢固樹立“有為必有位”的政績觀,使全鎮上下緊密團結、充滿生機活力。

——制定層級動態管理機制。五年來,鎮委、鎮政府落實一把手工作責任制,制定層級動態管理機制。促使各項工作有布置、有管理、有落實,取得明顯的工作成效。

——落實績效掛鉤的激勵機制。鎮實行工資待遇與崗位職責捆綁,按崗定責,績效掛鉤,充分調動了干部創業干事的積極性與能動性,確保了干部工資福利足額定時發放。

——建立村情檔案制度。全體鎮村干部按照駐村工作責任制,對所包片的村(組)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詳細的記錄,使干部真正做到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切實為群眾辦好事實事,也為鎮委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有效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六、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提高。投入900多萬元完成全鎮23間面上小學教學樓改造,投資100多萬元建成圣古中學學生

6 飯堂,投資300多萬元建成平定中學科學樓;2010年全鎮上大專本科分數線學生108人,超額完成市下達的高考任務。中考升化一中64人,升茂名一中4人,名列全市第三名。小考升化一中22人,連續五年名列全市第一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文化、體育、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社區文化全面開花,影劇院大型文藝節目不斷上演,社區網健康發展,農家書屋全面普及,農村文化廣場扎實推進,2010年購買了一批體育健身器材,成功舉辦了茂名市體育三下鄉活動,在化州市第五屆體育運動會中,我鎮拔河項目勇奪全市冠軍,全鎮金牌總數、綜合成績榮獲全市第四名。

——農民健康更加保障。全鎮農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覆蓋率達100%,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面鋪開,衛生站建設有效推進,“一村一站”全面普及。投資600多萬元新建的平定衛生院綜合大樓現已全面投入使用,農民看病難問題進一步解決。

——惠農工程深入民心。五年來,我鎮認真落實省市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農村轉移支付金、退耕還林資金、種糧直補資金、家電下鄉補貼資金、汽車摩托車補貼資金、農村低保資金撥付到位。

——社會各項事業同步推進。“十一五”以來,鎮直機關部門基本實現了電子化服務;計生辦實施信息數據網絡化錄 7 入管理,計劃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雙到”幫扶工作卓有成效,“五五”普法教育進一步普及,殯改工作扎實推進,征兵工作再續輝煌,連續16年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征兵任務。戰勝了“克格比、派比安和燦都”等自然災害,全面奪取了救災復產工作勝利。我鎮在2009年召開了萬人現場執法大會基礎上,2010年又千方百計籌措資金80多萬元,率先在全市建立了治安監控系統,在全鎮人口集中路段共安裝了32個電子監控視頻,加大了治安監控打擊力度,有效打擊和遏制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促使全年治安發案率明顯下降。同時,全鎮切實開展大下訪、大排查活動,確保平定社會大局穩定,全鎮人民幸福感顯著增強。

“十一五規劃”目標工作已經全面完成?;仡櫸迥陙淼墓ぷ?,我們積極應對各種困難與挑戰,各項工作卓有成效。這是全鎮黨員干部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工作目標的完成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為下一步“十二五”規劃建設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這里,請讓我再次代表中共平定鎮委員會、平定鎮人民政府,向一貫關心支持我鎮各項事業發展的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回顧過去,我們的成績是肯定的。但與上級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差距。一是農副產品購銷渠道不暢,深加工產業鏈未形成,現代農業發展 8 速度和建設規模還不夠理想。二是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還不夠,礦產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三是鎮級執政資源短缺,鎮級政府難以運轉。四是是農村集體經濟依薄弱。五是信訪維穩工作還待加強。

----“十二五”規劃及2011年設想

鎮委、鎮政府 “十二五”規劃的工作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八次全會、茂名市委九屆八次全會和化州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圍繞“四個第一”、“四個打造”的宏偉目標,團結一致、凝心聚力,按照“抓招商引資促進工業發展、抓項目落實促進經濟增長、抓民生事業促進社會和諧”,這個“三抓三促進”的工作思路,“十二五”期間努力實現我鎮財政收入、城鎮面積、城鎮人口分別增加三分之一的“三個跨越”,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十二五”奮斗目標是: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16.5億元,年增長12%;農業總產值達到7.3億元,年增長5%;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年增長8%。

2011年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的頭一年,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一年,全鎮上下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五中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各項工作全局,凝心聚力謀好局,奮勇爭先開好頭,鼓足實勁邁好步,把工業做大,農業做強,第三產業做優,為實現我鎮“十二

9 五”計劃目標打好基礎。圍繞以上目標任務,今年重點做好以下“五個堅持、五個著力”:

一、堅持“兩園一帶”為載體,著力壯大工業企業經濟。 全鎮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全力以赴抓招商,一心一意為招商。以“兩園一帶”(蓬利工業園、山口坡工業園和S285線工業帶)為載體,充分發揮園區作用,著力把工業經濟做大。一是進一步健全招商引資制度。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牢固樹立不發展是落后,發展太慢也是落后的理念,集中精神開創招商引資工作新局面。同時抓好城鎮治安環境和衛生環境的綜合整治,深入實施保潔工程,營造宜居宜商人文環境,不斷提升城鎮品位,增強城市競爭力。二是繼續抓好蓬利工業園區建設,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及“三通一平”建設步伐,不斷提升園區魅力,增強園區集聚能力,發揮園區經濟輻射力;千方百計重新盤活山口坡工業園區,使該園區產生新的經濟效益。三是建設S285線翰堂至新華工業帶,在鞏固現有的工業企業基礎上,有計劃地安排一批無污染、效益好的企業落戶該工業帶,推動我鎮經濟長足發展。四是發展壯大鈦礦產業。加大依法采礦、治礦力度,理順礦農關系,促使鈦礦資源得到依法有序開采。五是支持發展竹木器加工產業。扶持壯大一批手工編織企業,樹立自主品牌,從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二、堅持“五種一養”為統領,著力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以民生為本,著力抓好惠民工程。要把民生事業作為鎮黨委、政府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生態化進程,不斷提高人民幸福感。

10 ——建設“五區一線”產業帶。以土地流轉為抓手,以標準化建設為要求,以市場效益為基礎,扎實推動農業“五區一線”進程。以綠色生命公司為中心,以積田、馬力、旺垌、低坡、陸贈、翰堂、那賓、蓬利等村委會為輻射,建設2萬畝化橘紅生產區;以下雙為中心,以香山、東岸、上雙、嶺下、大車、旺竹為輻射建設萬畝南藥生產區;以水田、坡地為主,全鎮建設3萬畝蠶桑生產區;以山嶺丘地為主,全鎮建設7萬畝速生豐產林生產區;以低洼魚塘為主,建設萬畝水產養殖區。以化橘紅長廊為依托,建設千畝化橘紅產業線。以此來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夯實品牌戰略基礎。積極鼓勵農業集中連片開發,倡導農戶以專業合作社、股份制經營等形式來組建產業發展實體,探索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 “三統一”的農業經營管理模式;以化橘紅產業為龍頭,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逐步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并鼓勵、支持各類企業、合作組織開展農產品商標注冊,努力創建名牌產品,全面提升我鎮農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推進新農村建設提檔升級。抓住保潔工程實施契機,全面整治農村環境衛生,提升農村生活品位,重點建好蓬利粵桂新村、馬力新村和那賓少數民族新村示范點,帶動全鎮新農村建設提檔升級。

三、堅持城鎮建設為中心,著力謀劃城鄉一體化新格局。

11 一是實施 “東擴西拓南移北展建設戰略”。四區聯動,全方位擴充,大手筆推進城鎮化建設,打造城鄉一體新格局。要舉全鎮人民之力,集全鎮人民之智,成全鎮人民之業。緊緊抓住X620繞鎮改線工程建設契機,高標準規劃樟木灣小區建設,致力打造平定城南新景。全面開發白甲坡小區、青草灘小區和那文生態小區。發揮城鎮輻射作用,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推動城鎮化建設,努力實現城區面積擴大三分之

一、城區人口增加三分之一的目標。

二是加快公路建設。全面完成S285線平定至合江、縣道那嶺線和縣道新西線公路擴改進程,啟動X620繞鎮改線工程,五年內再新建鄉村水泥硬底化道路40公里以上。規劃建設平文線和平播線經平定圩路段的改線工作,全面改造環城北路建設,努力建設平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三是加快推進公寓式住宅樓建設。全面建成京華商貿城、福臨花園和方圓商住樓群,改善人居環境,更新經營城市理念,發揮圩鎮事務所職能,不斷提高平定城鎮品位。

四是進一步發展壯大第三產業。加強客運站管理和加快貨運站場建設。探索開發特色旅游業和建設平定特色商業步行街,增強中心鎮商貿集聚能力,推動平定經濟社會蓬勃發展。

四、堅持以穩定為重,著力促進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各項中心工作要圍繞“七抓七確保” 扎實開展,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一是抓好人口與計生工作,確保計生工作繼續保持在茂名市一類鎮水平;二是抓好殯改工作,確保穩步推進,決不掛黃牌;三是抓好農業農村工作,深化農業布局和林業改革,確保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四是抓好“雙到”幫 12 扶工作,確保貧困村早日本康致富。五是抓好抓好人大、政協以及工、青、婦、民兵等群團組織建設,確保各種作用發揮明顯;六是抓好科教文體衛工作,推動“五六”普法教育,確保全民綜合素質顯著提高;七是抓好群眾矛盾的化解工作,逐漸建立一個健康有序的信訪機制,堅定不移地落實信訪包案制度,繼續深入開展大下訪、大排查、大調處活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五、堅持創新黨建模式,著力提高黨的執政力。 抓住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契機,堅持創新黨建模式,著力提高黨的執政力,努力建設“為民務實、廉潔高效”政府。

——轉變政府職能。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今年,在繼續全力推進十三個重點項目建設的同時,要切實抓好以下“十件民生實事”。

1、全面啟動X620線繞鎮改線項目建設;

2、實施縣道新(新華)西(西山)線擴改項目建設;

3、實施縣道那(那務)嶺(嶺下)線擴改項目建設;

4、加快推進蓬利粵桂新村建設項目建設;

5、動工建設環城北路改造項目;

6、高位推進樟木灣小區開發項目建設;

7、新植化橘紅3000畝項目;

8、新植南藥2000畝項目;

9、實施農業宗合開發5000畝項目建設;

10、籌建望寶玲飲水項目。

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每個行業、每個部門、每個單位;

13 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加快經濟發展,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為市場主體提供“貼身”服務,真正把政府職能轉變到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轉變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來。

——改進工作作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著力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節約,精打細算,嚴禁超標配備公務用車,嚴禁公款旅游。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健全和完善首問負責制,加大機關作風測評力度,促進機關作風好轉,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 建設法治政府。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進一步完善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機制,自覺接受人大的監督;加強與政協的溝通和協商,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重大事項要實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并向社會公開,征求群眾意見。

——健全懲防體系。深入貫徹《廉政準則》,切實解決涉及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突出問題,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建立健全預防腐敗信息共享機制和腐敗預警機制。加強 14 行政監督、財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

——強化干部管理。以村級換屆為契機,進一步優化村級兩委干部配置,重點配強村支部書記。全鎮進一步健全績效工作機制,建立科學的考評制度,決不讓默默奉獻的老實人吃虧,決不讓碌碌無為的鉆營者得到好處。加強鎮干部管理,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強化鎮中層干部職能,大力選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干部,促進全鎮各部門工作平衡發展。

上一篇:為什么要進行印象管理范文下一篇:衛生院社會監督員制度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