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范文

2023-09-23

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范文第1篇

在教學中, 教師把自己當成學生自主發展的引導著和促進者, 以課程標準精神為指導, 靈活、創造性地去教, 密切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體驗, 提高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素養。

一、設計問題情境, 學生經歷“再創造”的體驗

教學中, 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 有意識, 有計劃, 有目的地創設問題情境, 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激發探索問題的欲望, 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和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 進一步激發學生在學習中自覺發揮創新思維。例如, 我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 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誰能在3, 30, 300的后面填上適當的單位, 讓這幾個數相等?學生們感到新奇, 大家議論紛紛, 想辦法動手解決。有的說加元、角、分可得3元=30角=300分。有的學生說:加米、分米、厘米, 也就是下面的式子:3米=30分米=300厘米。這時, 我又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能不能否用同一單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來呢?于是, 學生得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 那么, 我們怎么樣用相同的單位來表示這幾個數, 而讓他們相等呢?然后, 很自然過度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小數點教學。這樣創設情境, 構成懸念, 激發了學生對知識探究的興趣, 進一步讓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通過學生動手實踐, 學生感受“做數學”的體驗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 “做”就是要學生動手操作實踐, 在操作實踐中尋找客觀真理, 體驗數學。要讓學生自始自終地參與這一探索過程, 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真正體驗“做”數學的快樂。例如, 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 我在課前先準備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有樣的梯形, 課堂上, 我耐心的啟發學生, 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回顧已經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動手拼一拼, 利用遷移、轉化思想, 看能否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學生通過動手拼擺, 很快就發現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終于發現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原來就是原梯形的高,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 于是, 推導出了公式:梯形的面積= (上底+下底) ×高÷2, 當我提出是否還有別的方法?有的學生便講出了自己的方法:把一個梯形的沿中位線剪開, 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推導出計算公式……, 我都及時給予了肯定, 激發了學生的探索興趣, 引領學生發現和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學生合作交流, 學生經歷“說數學”的體驗

說數學, 就是指學生與學生, 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數學交流?!稊祵W課程標準》中倡導, 在教學中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提出:學會與人合作, 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所以,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為學生充分創造合作的對話平臺, 要讓學生平等的討論交流, 積極發揚民主。啟發幫助, 團結協作, 大膽設想, 大膽探索, 各抒己見, 通過不同的思維, 采用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我找下上“質數和合數”一課時, 在教會學生掌握自然數新的分類方法后, 提出:17、22、35、51、61、1、35754這些數中, 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讓學生先獨立思考, 再分組討論交流。甲生說:我是先找出這個數的所有因數, 然后分辨是質數還是合數;乙生說:我根據因數的個數判斷, 質數只含有1和本身兩個因數, 而合數還含有其它的因數。也就是說至少3個因數或以上。丙生說:我有一個更簡便的方法, 那就是看這個自然數除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 還有沒有第三個因數。如果有, 就是合數。如35764它肯定有因數2, 所以, 它就是合數。這樣, 孩子們在充分表達、爭辨的合作交流中, 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和不同的思維特點, 又激發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理論聯系實際, 學生經歷“用數學”的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在體現生活的同時, 還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 要創設條件, 讓學生從生活體驗和掌握的數學知識出發, 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有所應用, 加強和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讓學生切實體驗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的價值。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 又要回到生活中去, 解決實際問題, 而不是為了做幾道的數學習題。

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學習體驗, 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規律和相關知識的邏輯聯系,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和智慧。教學中, 教師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 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全過程, 歷經各種心理體驗, 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 與孩子們一起體驗學習。

摘要:本文探討了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親身經歷體驗, 通過活動獲取新知識, 用心去感悟的過程, 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創造, 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創造能力。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 還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心, 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在教學中, 教師把自己當成學生自主發展的引導著和促進者, 以課程標準精神為指導, 靈活、創造性地去教, 密切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體驗, 提高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素養。

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范文第2篇

一、核心詞界定

(一) 靈動課堂界定

靈動, 《說文》中靈的解釋是“有了靈氣, 猶靈活”的意思。也就是說教師要活用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思維要靈活, 學生學習的課堂要靈活、靈巧、靈透, 有靈性;動者“作也”, 就是教學過程要自動、他動、互動、群動從而達到師生身心俱動。二者合二為一, 現代漢語詞典上對靈動的解釋是:活潑不呆板, 富于變化。這應該是靈動課堂的外顯形態, 它的內核則是在人本理念引領下, 通過教與學, 搭建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平臺, 讓教學充滿生命活力, 在師生, 生生互動對話中, 形成思維的短兵相接, 智慧的碰撞與爆炸, 實現知識的創新與升華, 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 以達到“以學活教, 心動課堂, 心隨課動, 課隨心動”的美好境界。

(二) 英語核心素養

英語核心素養包括也包括英語學習素養, 如聽、說、讀、寫技能;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等。關系素養包括具有國家認同、國際視野、社會公德、社會責任等。

二、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的實踐

(一) 運用新情境, 提高學生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 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 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 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 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 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 課堂氣氛也異?;钴S。用一個好的開端令學生帶來親切的感覺, 留下難忘的印象, 富有藝術性的開端, 可以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 并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 興趣和求知欲望, 使學生樂學、愛學。因此, 教師要巧設開頭, 先聲奪人, 用最短的時間, 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小學英語導入新課的方法多種多樣, 教師經常采用的是:1.歌曲式導入;2.提問式導入;3.圖片、幻燈等電教手段導入;4.懸念式導入;5.復習式導入等等。例如, Book Three《Lesson 9》本課第一部分內容要學5個商店名稱bicycle shop、clothes shop……我讓幾個學生拿上各種道具, 扮作賣主, 老師介紹每一個賣主是一個商店, 我在一個商店買到一輛自行車, 問學生, 我們應該給這個商店起個什么名稱呢? (××shop) , 學生就會給出bicycle shop, 以此類推, teashop、tire shop……經過這個有趣的小故事的導入, 學生學起來特別輕松, 并由此可以向外延伸許多生活中新的內容, shoes shop、pants shop……逼真的情景, 以其聲情并茂的優勢將抽象, 枯燥、呆板的語言文字變得直觀、形象、明了、清晰, 使語言的功能在動態的畫面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使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更為深刻。

(二) 手段多樣化, “拴”住學生的心

(1) 隨機應變, 如把“stand up, sit down”。這一環節提前,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讓他們覺得學英語原來是如此地有趣。在第一堂課的單詞教學中就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動物、植物的單詞, 或者可以把下一單元中的單詞提前教, 如“duck, monkey, dog”等等。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學過的單詞, 自己編一個小故事, 題目為“我的生物園”。鼓勵他們利用學過的單詞, 自己編小故事。

(2) 在教學中常用各種方法, 如“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如當“小老師”、“模仿秀”。比如說“Tack about it”這一模塊中, 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 帶表情說句子。如“Iamhungry。” (可以作饑餓狀) ;“I am thirty.” (可以作口渴狀) ;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講臺當“小老師”, 領讀句子。讓他們模仿教師平時上課時的表情、動作, 鼓勵他們學著使用課堂用語。比如說“Stand up”“verygood”, “Sitdown, please”.

(三) 邊畫邊說, 手腦并用

新教材的最突出特點是圖文并茂, 無論Student book還是Activity book到處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繪畫是一項眼、手、腦等并用的活動, 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等特點, 它一則可以引起學生興趣, 二則可以幫助學生記憶, 提高學習效率。有一次學生關于顏色的單詞, 學生很容易混淆。于是, 教師教了學生這樣一首兒歌:“小黑熊, 真頑皮, 手里拿著大畫筆, 畫片天空是藍色, blue, blue是藍色;畫朵白云是白色, white, white是白色;畫片草地綠油油;畫串香蕉是黃色, yellow, yellow是黃色;畫個茄子是紫色, purple, 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筆, black, black是黑色;對這鏡子畫自己, 黑不溜秋不美麗, 哭著鬧著找mummy。”

(四) “現學現賣”, 養成習慣

創造課外英語環境, 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老師課外帶頭說, 無論在校園中還是樓梯口碰到同學, 我總會用最簡單的語句打招呼:“Hi!Boy, How are you?”一段時間后, 學生課外見到我, 就會爭先恐后地用英語招呼我, 養成了用英語進行交際懂得習慣, 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興趣、知識和能力是現代小學生最需要的, 也是英語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方式的轉變, 活躍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 學生在類似生活的情景中學習英語, 輕松愉快, 學生聽說英語的整體素質得到了較快的提高。我們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他們多參與一些積極有效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讓學生“動”起來, 讓課堂“活”起來, 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們快快樂樂地獲取知識, 輕輕松松提高他們的英語

三、教學效果評述

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 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不僅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讓學生樂于學英語, 善于學英語, 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小主人;而且還要使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符合新課標理念下新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要能真正代表學生,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并讓學生在多元化評價中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 以完善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都要符合學生的本能與天性。生動有趣、重在實踐的語法教學方法有助于營造出一個人性化的教學環境, 不僅有利于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提高教學效果, 還有利于孩子身心、情感的健康發展。

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 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追求基于生命成長, 個性靈動的本真教育, 點燃了生命的激情, 人人享受成長的快樂, 人人體驗、踐行、參與其中, 這是本真教育的一種回歸。實現了“四個轉變”即變教會為學會, 變學會為會學,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變為學而學為為教 (用) 而學;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 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必須以建立和諧, 民主的對話環境為前提, 必須是“用智慧引領教育, 讓教育生成智慧”的過程, 必須是富有生命的、充溢著對生命的理解、關懷與尊重的;必須是開放、自由、充滿智慧的;必須是提升教師和學生生命質量的課堂文化。

摘要:學生是靈動的生命體, 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 在教學中應關注課堂中個體的精神生活, 關注學生主體的情感需求, 著力建構開放的、充滿靈動的課堂運行體系, 以激發學生求知欲, 開啟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力, 達到新課程所倡導讓課堂活起來的效果, 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靈動課堂,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研究制定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中小學德育》;2014年05期。

【2】李川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小學電教 (下半月) ;2008年01期。

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范文第3篇

一、融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課程體系的構建

1. 課程體系設計思路

校企共同實施崗位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轉化, 構建公共素質平臺、專業專項能力平臺、專業核心模塊、實習實踐模塊、專業拓展模塊、素質拓展課程模塊的“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 將企業施工內容、“施工員”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 將學生核心素養滲透到課程標準和內容之中。

核心素養強調學生應該掌握應對未來生存與發展的最核心的能力, 它的發展路徑必然是要與國家現行的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實踐相結合且相互促進和發展的, 不能由核心素養層層推演出課程體系, 核心素養不能全盤統領課程標準, 而是要形成一種融合的關系, 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課程標準的支撐, 融合核心素養的課程標準才能不斷進步, 跟上課改步伐。

2. 核心素養與課程體系的融合

(1)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個人素養對接的課程有公共平臺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 可以借助過校內和校外的實踐活動來提高;職業素養對接的課程有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 然后通過實踐教學模塊來完成行專項技能訓練和頂崗實踐鍛煉。

(2) 立足核心素養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融合、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分4個階段循序漸進實施。前三個階段是在學校的學習, 第四個階段是學生畢業后的10年繼續教育。依據行業發展與新技術、新工藝更新的需求, 在一定時間內召回畢業生進行新標準、新工藝的宣貫與新技術的培訓;跟蹤學生的職業發展, 實現職業教育的終身制。同時也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培養學生養成優化知識的良好習慣, 這些思想和習慣都能進一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3) 把核心素養滲透到課程標準里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為了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 課程標準中融入核心素養, 既能夠抓住重點的素養, 也能夠兼顧學生發展所需的其他能力, 齊頭并進, 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的融合, 可以讓課程實施者更加清晰、連貫地完成預期的教學。

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為例, 課程的培養的素質目標是遵守職業道德, 遵守紀律, 積極主動工作, 遵循質量第一的理念;團結協作, 能與同事和諧共處;具有職業意識, 能發現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能事事防患于未然;養成建筑人的職業習慣。同時在課程中每個項目的教學都有具體的素質目標要求和養成方法。

二、課程體系教學實施

1. 課程內容的整合和優化

把原來的專業核心課程《建筑施工技術》一門課程拆分成《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砌體結構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四門課程, 增加了階段性的考核, 鍛煉了學生的核心技能, 基礎施工的內容融合進原來的土力學課程形成《地基與基礎工程》, 把專業拓展模塊的《工程經濟》調整到專業核心模塊》整合成《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與經濟分析》, 這樣就整合了原來的單純的理論課程, 理論實踐相結合, 內容更緊湊, 更符合了我們的培養目標的要求。

學校結合學生個性及地方特色, 設置多層次的校本課程, 依托學校的非遺展覽館, 素質拓展模塊又新增了兩門課程非遺傳承——面塑和葫蘆雕刻, 相應了國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

要真正落實核心素養必須依賴于課程實施, 讓其真正運行于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

我們選取了資源比較豐富的幾門專業課程開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 讓學生轉變成為學習的主人, 線上學生通過課程平臺自主學習, 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引導和實訓, 將線上碎片化、顆?;闹R點系統化, 完成由知識到技能的升華。這種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確保每位學生都有真實的機會去運用和證明自己的核心素養。

同時今年系里引進了VR實訓, 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地基基礎、主體工程、建筑工程質量通病、裝配工程、建筑施工安全體驗六大實訓場, 作為傳統建筑實訓的補充, 在教學中以實訓為主, 教學為輔, 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加有利。

2. 教材的選用

目前高職學校很難找到完美的施工類教材, 普遍出現教材編制滯后的現象, 主要因為建筑施工課程具有時效性, 因此教材的內容也應該隨著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規范的出現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和修訂?;诖? 《鋼筋混凝工程施工》、《地基與基礎工程》教材我們選用校本教材作為主要教材, 最新版的圖集規范作為參考教材來使用, 這樣就能保證學生學到的都是最新的技術工藝。

三、總結與展望

融合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建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性過程, 更重要的是怎樣在課堂教學中落地, 我們在這一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接下來我們還需要制定建筑類技術技能型人才基于核心素養的評價標準, 評價內容向多元化轉移, 并且與當前的高職課程評價體系進行深度整合, 形成培養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評價體系。

摘要:如何把核心素養落實到學校的教學中去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文章就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如何融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進行了討論和嘗試, 并在課程實施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范文第4篇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 要使教師的每一面墻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運用有效的空間資源, 創設具有教育性、開放性、生動性且安全性的“顯性文化”環境, 對于陶冶學生情操, 激活學生的思維, 融合師生的情感有著巨大的作用。

1.班級口號。確定了“妙竹”班級主題文化建設后, 我召開家委會、成員會和小干部會。經過一段時間激烈的討論, 妙竹中隊內在文化班級口號確定為“虛心、堅韌、挺拔、向上”。教師寄語為“今天我們是小小筍芽, 明天我們是青青翠竹”。

2.主題詮釋。班級主題詮釋為“我們是妙竹中隊, 我們有筆直挺拔的姿態, 虛心謙遜的品質, 堅韌不撥的毅力, 奮發向上、頑強不屈的精神。我們將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萬擊還堅勁”。

3.班徽設計。9月15日, 我們班開展了“妙竹中隊班徽設計大賽”活動。全班學生、家長參與其中, 為班級文化建設出力。9月18日, 我一共收到了48份參賽作品。經過初選, 19份作品脫穎而出, 成功入圍決賽。18日晚八點至九點, 激動人心的投票活動開始了。我將不記名的設計圖編好號后, 以圖片的形式發送至班級群里, 每個家庭投出寶貴的三票。最終, 得票最多的作品成功當選為班徽。

4.環境布置。班級“外顯文化”意在讓每一面墻都開口說話。在完成了班級內墻設計圖后, 家委會成員們就開始選購物品裝扮教室。由于后期工程量龐大, 許多孩子利用放學時間, 家長利用下班時間和我們一起加入到了教室內部四面墻的布置中。每一件作品都是純手工完成, 凝聚著我們的汗水和心血。猶記得9月27日晚上7點停電, 所有布置教室的家長和孩子都沒有因為黑暗而離開。他們打開了手機燈光, 照亮著“文化的殿堂”。歷時五天, 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妙手將班級內墻布置為了“妙竹雅韻”“青青翠竹”“破土而生”“奮發向上”“巧手妙竹”“竹之密語”“共話成長”“竹海泛舟”“竹之演變”“歲寒三友”“班主任寄語”“班級口號”十二大板塊。

二、班級隱性文化建設

(一) “妙竹中隊”解說詞

通過活動內化知識, 是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我發動學生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寫“妙竹中隊”解說詞, 內化孩子們對“妙竹”的理解, 和對“竹文化”的初步感知。經過評選, 確定了這三條: (1) 大家好, 歡迎來到蒼翠世界之“妙竹中隊”。我是今天的解說員***。人們常說“如果沒有今日的風吹日曬, 哪來明日的蒼翠挺拔”。在太陽公公的照射下, 我們不斷汲取知識的養分, 內化于己、雅韻飄香、健康成長。請看, 47棵青青翠竹正挺拔身姿, 沙沙作響, 展現著自己的風采。當然, 成長必有“破土而生”的過程, 我們蟄伏于土壤中, 扎根于方寸間, 破土于風雨后, 成長于朝夕時, 團結于立根處。12個小組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你追我趕, 奮發向上。請看, 每一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竹之名”和“竹之愿”, “墨竹、方竹、琴絲竹”優勝小組, 夢想追逐。 (2) 在“妙竹中隊”建設的過程中, 出現了一批批可愛的人, 他們就是我們的同學和家長。熊梓含同學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了我們的樣子, 路荔銘、秦雅詩、王琦淇等同學及其家長用自己的智慧設計出了一個個精美的班級徽章, 巧手妙竹, 實至名歸。我們用彩色愛心悄悄傳遞著“竹之密語”, 我們用溫暖卡片共話著點滴成長。 (3) 我們用自己的文字記錄著我們的故事, 我們在竹海中泛舟, 在知識中遨游。我們用自己的筆墨書寫著我們的前世, 描繪著我們的今生, 勾勒著我們的未來。我們與松、梅并稱為“歲寒三友”, 傲骨迎風, 挺霜而立是我們的精神, 更是我們的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我們虛心, 我們堅韌, 我們挺拔, 我們向上, 我們就是2年級4班——“妙竹中隊”。

(二) 尋找小小解說員

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非常重要, 它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形成的重要標志和途徑。10月13日, 妙竹中隊開展了“尋找小小解說員”活動。全班同學參與其中, 利用周末時間分小組、分段落背誦“班級文化內墻解說詞”。1~4小組背誦第1段, 5~8小組背誦第2段, 9~12小組背誦第3段。隨后通過教師初選、全班投票兩個環節, 我們選出了三名優秀的解說員。孩子們的成長正是家長、老師和學校的成長, 孩子們的精彩正是家長、老師和學校的精彩。

(三) 班級課程文化建設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形成, 必須立足于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雙基”的落實要以課程為載體, 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才能發展學生的關鍵能力, 形成學生必備的品格和素養。因此, 班級文化建設的生根發芽、落地開花, 還得以班級文化課程為載體, 并充分實施。“妙竹中隊”班級課程分為“自然知識課題”和“品質課題”兩大類。其中“自然知識課題”六年課程分別為“神奇的竹子”“竹子的根莖”“多種多樣的竹子”“竹子的好朋友”“竹子身上寶貝真不少”“竹子故事會”“竹筍的功效”“竹筍宴”“古代竹制品”“竹材造紙”“小小竹子威力大, 我們都要愛護它”和“竹民俗”。“品質課題”六年課程分別為學習竹子“筆直挺拔的姿態”“清幽安靜的性格”“虛心謙遜的品質”“無私奉獻的精神”“堅韌不撥的毅力”“努力進取的精神”“永不變色的英雄本色”“頑強不屈的精神”“厚積薄發的品質”“與世無爭的態度”“高風亮節的美德”和“剛正不阿的氣節”。

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范文第5篇

“課――是點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顆火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詮釋。受新一輪課改新的育人思想的指導,我們許多教師都認為它增加了我們科學教師的教學難度。然而,我們卻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現實問題: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教師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其組織運行過程是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素養的提高。師生在良好、和諧、創新的課堂教學中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也只有在良好、和諧、創新的課堂中,才能有更多的人得到全面發展。于是,如何守住課堂教學這份沃土,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便應運而生了。

一、重視雙基落實,關注過程方法

新的科學教材、基礎知識都是以問題情境為切入點,通過探究活動得出。但從試卷答題情況分析,許多考生對科學課程的核心內容――各種活動(包括實驗、探究、思考與討論等),失分比例偏高。這些現象說明,我們的課堂教學離新課程的目標還有不小的距離。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積極、主動地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設科學探究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研究方案→實施方案(收集證據)→檢驗假設→報告與交流等過程,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同時獲取基礎知識。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感受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二、注重思維培養,凸顯科學本質

學生答題不規范,語言表達不科學,解題思路不清晰,分析問題思維不嚴密等,學生在考試中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學生科學思維能力較弱的反映,也是學生基本科學素養不高的直接體現。不時給學生來點“思想換血”,植入一粒創新的“核子”,讓“板結一塊”的思維,碰撞出電光石火般爆破性革命,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在北京大學講壇上也講了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在邁向新世紀的過程中,一種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們具有創新性,使人們變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作為扮演初中學生學習、體驗科學知識的引領者、組織者的科學教師,更應充分挖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創造性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架起采擷科學知識的“云梯”。

三、落實教學目標,促進全面發展

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首先強調師生通過課堂教學有效地傳授和獲取知識,只有掌握知識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堅決反對那種只給知識,不重視發展智力的教學。他說:“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種種原理、結論和推理一股腦塞進兒童的腦子,往往不讓兒童有可能哪怕接觸一下思維和活的言語的源泉,這就捆住了他們的幻想、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翅膀。孩子時常有富有朝氣的、積極的、活躍的人變成了仿佛專門用于背誦的機器。”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而已。”正如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歡欣和鼓舞”。

四、留意科技成果,體現科學在身邊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換言之,生活是教育的充分和必要條件,教育只有和生活結合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要是脫離了生活實際,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育必須與生活相結合,生活是教育的靈魂和根本。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留意最新科技發展和成果,關注時事新聞及熱點話題,不斷積累,用科學的視角加以思考,與所學知識建立聯系。拉近科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芒”。學生學習的科學知識只有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讓科學源自生活,又走到生活中,才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欲望;并且,只有鮮活的情感體驗,才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科學知識,才能讓學生喜歡學、樂于學。

五、巧設科學實驗,展現科學特色

科學新課程正是以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發現為基礎的一門學科,而“科學實驗是一項集觀察、注意、想象、分析、思維、概括、創新等于一體的探究性活動,可以揭示科學本質、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科學素養,體現科學特色”。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孩童天生是具有好奇心與求知欲的,他們不斷地努力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一個人要想使現有的知識成為自己的知識,必須親自從事發現的行為”。 而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驗教學則是最簡便、直觀、有效的教學方式。

1. 巧設課堂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盧梭說:“教育的藝術,就是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因此,我們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茖W實驗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廣闊天地,在與科學知識應用密不可分的生活環境中,到處都能找到觀察、思考、實驗的課題。讓學生從社會生活中切身體驗的科學現象遷移至課堂,融入科學課堂,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樣的實驗,同樣可以作為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的延伸與拓展,讓科學課堂在實驗教學中淳美綻放。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孩童天生是具有好奇心與求知欲的,他們不斷地努力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而課外小實驗引入課堂,可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觀察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思維。如研究流體的流速與壓強關系,可以呈現以下幾組實驗:

2. 巧設課堂實驗,喚醒學生的主動探究

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的主動參與者”。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擴充學生實驗,讓學生動手實踐,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然規律,指導他們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以及實驗數據的加工整理和分析歸納,進而總結提煉出科學規律。將科學探究內容列入新課程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尋求科學真理的探索精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學生實驗,提升自己積極主動進行探究實驗的科學意識。研究大氣壓時,先讓學生自帶幾個吸盤,做個預備實驗。

3. 巧設課堂實驗,鼓勵學生的自主設計

努力使學生從實驗的具體情況出發,通過啟發引導、點撥指導達到控制實驗難度,降低思維臺階,逐步提高實驗設計水平,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的目的。在科學教學中,發揮好探究實驗的作用十分重要,特別是尋找最優的實驗設計方案。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活動不是學習者被動接受信息、記憶信息、理解含義的簡單過程,而是學習者個人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新的知識和信息進行判斷、分析、檢驗,批判、拋棄、接收的過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客觀上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傳統的探究實驗進行必要的改進,加強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目的,進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4. 巧設課堂實驗,點亮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人類開啟自我、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是人類一切創造活動的不竭動力??茖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于演示實驗,教師要更新實驗思路,改變過去為做實驗而做實驗的意識,讓實驗能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我們堅信:一名優秀的科學教師,應該掌控科學實驗這個“法寶”,實驗中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尋求科學真理。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在創造這種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使之得于實現”。課堂教學中,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創造這種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使學生形成探索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種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心理趨向。如在研究歐姆定律時,可以提供器材,引導學生重新設計這樣的實驗(如下圖所示),既讓學生思考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定性關系,又讓學生明確短路的危害。

5. 巧設課堂實驗,評價學生的優點、亮點

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重視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科學探究小實驗。同時,要真正把實驗教學落到實處,要注重科學實驗的考查??v觀近年的中考題,實驗題所占的比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學生的失分總是很嚴重,實驗探究成了許多學生得高分的“瓶頸”。設計實驗的試題雖然比較開放,素材來源廣泛,但這些試題往往與我們做過的課本實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要能理解已做過實驗的原理,熟悉和掌握使用過的儀器,利用學習過的理論和方法,認真分析試題所給的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去多方位思考、分析、歸納、拓展,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如,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教材給的是圖甲的試驗裝置,而教師如果能出示圖乙的試驗裝置,讓學生預測、分析、歸納實驗現象與結論,就能使學生的能力不斷提升。

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范文第6篇

2016年6月28日、29日在我縣電影院召開了《全國教育創新區域聯盟(濮陽)年會暨核心素養與課程改革現場交流研討會》,這是一場空前的盛會,它給我們新一輪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重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質量的更新版和升級版,是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中間的“關鍵少數”素養,是“聚焦版”,其內容主要有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視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學會學習、身心健康、實踐創新等九大核心素養。學生只有具備這些素養,才能成功地適應社會、適應未來,和世界接軌。原來,我們只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和一般能力的學習,所注重的素養也是低級素養,如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F在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是對以往課改的延續、總結與提升,指向高級素養,學生的發展需要高級素養,國家參與與國際競爭需要這些高級素養。核心素養的提出,使我們的目標更明確,那就是為學生未來10年、20年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打下扎實的基礎。

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從小培養。提升教育質量,進行立德樹人都應以核心素養來引領。有的人學習只停留在知識和技能層面上,沒有進一步提升,沒有把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終生管用的能力和品格。有的人除了知識和技能外,還悟出了一些抽象的東西,并且從每一學科知識進一步提煉出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由此碰到其他具體問題,都可以去解決,這就是核心素養問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認真的把學生終生管用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提煉出來。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接受核心素養的話,通過十幾年持續不斷地學習和培養,那我們下一代的思維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升,就不會存在應試教育所表現出的高分低能了。

我校自從2009年春季實行“自主體驗教育”課改以來,所進行的就是核心素養的培養問題,只不過沒有鮮明的提出來。我校開始進行課堂教學變革,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只要學生能學會的老師不講,只要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學會的也不講,老師只起主導作用,在學生迷茫困惑時給予點播,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接著,我校又進行特色課程建設,在

一、

二、三年級進行彬彬有禮方面的教育,

四、

五、六年級進行一日一孝方面的教育,從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行為習慣。后來,我校又進行社團建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自己所喜歡的社團,來發展自己的特長,培養自己的能力。如華羅庚研究院社團、趣味數學社團、愛心社團、我愛豫劇社團、高斯奧數社團、古澶戲劇社團、國旗班社團、花開的聲音社團、野草社團、朝花夕拾文學社社團、童詩童謠社團、潤苗朗誦社團、龍鄉文化社團、蓓蕾書法社團、數學文化社團、太極拳社團、陽光英語社團、古澶詩韻社團等,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得以開發和培養。

其實每一個學科的教學都可以根據具體的情境和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科學課上可進行實踐創新培養,體育課上可以進行身心健康訓練,語文課上讓學生學會學習,音樂、美術課上可進行審美情趣的教育,品德課上可加強社會責任感的教育等。不管哪一個學科的教學都不能離開培養人的問題,那就是立德樹人。如寫字課上,讓學生方方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說起寫字,想起了解曉東的《中國蛙》中的兩句歌詞:“最愛說的話呀,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呀,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是的,每一個方方正正的中國漢字,不正像我們民族靈魂的體現嗎?所以每一個學科都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最終指向做人這方面來。

劉堅院長提出:小學教育主要指向做人,如果到大學再講合作、講信用,這將是中小學教育的缺失。羅星凱教授也提出:在小學看學生的學習態度,在初中看學生的學習品行,到高中看學生的學習品質,在大學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將來看自己的選擇,不可顛倒。所以在中小學不要只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要回歸學生發展的本真,落實到立德樹人上來。學生從小具備了良好的品行和習慣,好成績自然會找上門來。

上一篇: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范文下一篇:公安機關刑事案件流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