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絡銀行業務發展論文范文

2024-03-15

網絡銀行業務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由溫室氣體過度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問題使得低碳經濟在世界范圍內快速發展,碳金融便是低碳經濟的主要表現之一,碳金融包括以溫室氣體為標的的股票交易和以溫室氣體排放權為標的的期權交易等多種形式的金融活動。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碳金融市場廣闊而且潛力巨大,但由于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及碳金融在我國起步較晚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因此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依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從碳金融的發展歷程入手,結合PEST分析法,從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和科技(Techonological)等方面著重分析近幾十年碳金融在我國的進程及影響,指出碳金融是高效、綠色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但由于我國國情依然存在發展限制,并就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碳金融;PEST分析法;碳排放權期權化

1 引言

碳金融概念最早來源于兩大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其具體含義是指由《京都議定書》的簽訂而引起的低碳經濟投融資活動,或稱碳融資和碳物質的買賣,即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技術和項目的直接投融資、碳權交易和銀行貸款等金融活動。我國當前碳金融的研究成果也相當豐富,張偉(2005)[1]提出碳金融是我國實現金融發展和經濟模式創新的雙贏途徑。鄧瑩(2010)[2]指出發展碳金融需要大力開發相關金融產品。張傳國,陳曉慶(2011)[3]更進一步地指出我國應通過建立功能完善的碳交易所、規范發展碳交易市場等來提高人們參與碳金融的積極性,從而間接構建中國碳金融體系。王遙,劉倩(2010)[4]指出我國應從資金技術和國內碳金融市場布局兩方面入手,爭取將我國從碳信用供給國發展成為全球碳金融中心。涂永前(2012)[5]則從國際公法的角度出發,認為我國已初步具有完備的碳金融市場,因此在國際碳金融市場上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所以應加快推進碳金融國際公法的形成。與此同時,伴隨著我國碳金融市場的逐步建立,不少學者也發現了一些亟待改進的方面,曹原(2014)[6]指出我國碳金融市場存在的根本問題就是缺乏“自上而下”的監管制度,同時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完善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機結合。另外,碳金融交易市場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杜莉,王利等(2014)[7]提出碳交易市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常見資產交易風險,因此我國金融政府和金融機構應雙管齊下,共同對碳交易市場進行管理和規制。

綜合以上文獻可以看出,雖然我國諸多學者對碳金融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其重點主要集中于碳金融具體的發展措施上,而忽視了我國碳金融發展的未來前景及潛力,因此,本文在借鑒國內外學者相關的研究成果上,從經濟、政治、社會、科技等方面著手,具體分析碳金融發展的局限性和可持續性。

2 碳金融的PEST分析

碳金融的PEST分析法是指從我國的政治環境(Political)、經濟環境(Economic)、社會環境(Social)和科技水平(Techonological)分析我國當前發展碳金融的優勢和劣勢。其主要是從碳金融發展的宏觀層面著手,分別從政治政策,經濟宏觀發展態勢,社會觀念變遷以及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科技水平的飛速進步四大方面來剖析作為世界上目前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擁有廣闊碳金融發展背景的前提下,如何把握好碳金融全球性走勢,結合我國自身特色大力發展碳金融,活躍碳金融期權交易市場,將我國的碳金融可持續的發展下去。目前我國碳金融發展的主要表現為以興業銀行為代表的“赤道原則”下的綠色信貸以及在七大交易所進行的碳排放量期權交易。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限制,目前銀行業的低碳金融業務發展緩慢,但七大交易所的碳排放量期權交易發展較快。此外,由于我國政府對碳金融政策的大力傾斜以及我國實體經濟實力的雄厚,因此碳金融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1 從政治角度分析碳金融的可持續性

自2005年《京都協議書》生效以來,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推行并逐步被認可,我國作為《京都協議書》的簽署國之一,在低碳經濟方面做出了表率性作用。在黨的基本路線中關于經濟發展“又快又好”的表述被“又好又快”的論斷所取代便是低碳環保理念的深刻體現,這標志著我國政府開始轉變改革開放以來追求高耗能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逐漸開始重視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其實我國關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引導早在2008年就有所體現,具體表現為我國自2008年起便制定出關于我國工業企業的碳排放量限額規定,鼓勵企業發展清潔能源,改善技術促使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負的外部性特征,因此,我國政府深刻認識到盲目追求經濟發展必然會帶來后續經濟的不可持續發展。

從而可以得知,雖然當前我國碳金融的發展存在阻力,但我國政府對碳金融的態度是正面的。在興業銀行提出“赤道原則”后,中國人民銀行便大力鼓勵各大銀行積極發展綠色信貸,并給與優惠政策和優惠利率,與此同時,碳排放量期權化在7大證券交易所的上升并快速發展也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國作為世界大國承擔著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的責任,因此,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有著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2.2 從經濟角度分析碳金融的可持續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迅猛發展,當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有著發展碳金融的雄厚經濟基礎,圖1和圖2分別為1992年至2013年我國GDP總值以及增長趨勢圖。

圖1 1992—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

圖2 1992—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局

從圖1與圖2中,我們可以直觀的觀察到,1992年至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大部分時候保持在10%以上,這說明我國經濟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后,經濟基礎已經牢固。因此我國有著支撐碳減排的經濟基礎,我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聚集大量的資金,從而為碳減排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與國際合作。另外,我國的經濟改革正在深化,經濟結構正在逐步調整,以第三產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正在大力發展,并且,我國的期權期貨以及資本市場正在逐步完善,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經濟步伐緊跟世界,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碳金融熱潮的時候,我國作為第二大碳金融交易大國,碳排放權期權化在國內迅速發展,各大交易所碳排放交易量迅速攀升,我國碳金融發展勢頭良好。因此,從經濟背景分析,碳金融在我國具有不竭的發展動力。

2.3 從社會背景分析碳金融的可持續性

低碳金融的理念中貫穿的便是以人為本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思想,我國自古便有順應萬物規律而作業的綠色發展觀念。盡管30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經濟的發展是以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作為代價的,但伴隨環保觀念的深入人心,低碳發展尤其是綠色經濟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主流思想之一。碳金融作為綠色經濟發展的核心部分之一,在我國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低碳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首要目標,各個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也開發出越來越多的綠色信貸品種,在選擇貸款對象時除了注重企業的環保程度,更將企業是否可持續性造福自然環境作為重要標準。與此同時,我國人民的環保意識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綠色消費,因此碳金融作為綠色經濟的代表,必將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因此碳金融的發展有著合適的社會環境以及廣泛的社會支持,其可持續發展有著充足的動力保障。

2.4 從科技進步角度分析碳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社會的最主要標志之一就是科技的廣泛使用。綠色經濟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那時發展碳金融的手段主要集中在科學技術的層面,即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生產工具,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此促進經濟的發展。后來,隨著計算機開始走進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傳統的證券市場也開始引進并廣泛使用計算機技術,以此為標志,碳金融的發展進入全新時期。自《京都協議書》簽訂后,碳交易以及碳排放權期權化憑借技術優勢在傳統證券市場得到快速發展,交易量連連攀升,給經濟帶來巨大收益。此外,不少金融機構也開始利用計算機開發出不同的碳金融產品,這給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可以說,技術的進步是碳金融能夠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石。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在碳金融發展上的應用更加趨向平民化,普遍化,人們可以更加便捷的借用技術的力量參與到碳金融的交易中來,也可以更加高效的享受到碳交易所帶來環境改善的利處。另外,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加迅猛,這就意味著碳金融依托科技進步必然會更加快速的發展,其主要表現為各類碳金融產品組合出現以及碳交易市場更加完善健全。因此,技術的進步是碳金融可以保持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

3 碳金融當前在我國發展的局限性

3.1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當然,盡管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但還基本處于自我發展狀態,政府并未明確出臺保障碳金融發展的相關有力措施。雖然我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由于受長期經濟發展模式定式思維的影響,也就是先發展后治理以及能源消耗的唯GDP論。這導致我國政府還未充分認識到碳金融發展的強大潛力和重要性,從而造成碳金融在我國發展缺乏強有力的保障體系。在此之前,我國政府關于發展綠色經濟的著力點也主要集中于發展低能耗工業企業,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但鑒于著力點過于狹隘以及涉及的面太單一,對經濟發展的促進力度相當有限。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權大國,但一直也沒有在世界范圍內起到碳金融發展的主導性作用,這其中關鍵原因之一便是我國政府對碳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不完善。

3.2 我國碳金融交易市場依然有待完善

我國當前的證券交易場所主要是上交、深交等七大交易所,在七大交易所內關于碳金融的碳交易以及碳排放權交易雖然存在但并沒有形成一定規模,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我國當前證券交易市場體系不完善所導致的。我國的股票市場雖然已經初具規模,但我國的期權期貨市場以及基金交易市場發展依舊相當緩慢,而碳金融中的碳交易以及碳排放權交易卻主要集中在基金市場以及期權交易市場,不完善的證券交易市場必然會大大限制我國碳金融交易市場的發展,從而進一步限制到我國碳金融的發展進程。

3.3 我國碳金融市場法律體系不健全

由于我國低碳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目前法律體系中關于低碳經濟乃至碳金融的規定性條例還不充分,法律保障缺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限制了碳金融的發展。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必然導致碳金融市場各項制度實施的力度不到位,從而引起碳金融產品或者碳金融交易市場存在尋租行為進而引起碳金融的不健康發展。再者,因我國法律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限制,使得在近期內將無法迅速改善對碳金融規范不徹底的這一弊端,據此,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作為保證。

3.4 低碳生活觀念還未深入人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整體偏向于快速發展而不注重發展的質量,在這一大環境下,長期以來,我國居民對節約環保乃至低碳生活存在觀念模糊的情況,即便這種情況已經受到低碳環保理念的巨大沖擊而有所改善,但總體而言依然不容樂觀。因此,雖然低碳經濟或者說碳金融的發展在我國已有十余年,其所帶來的收益也相當可觀,但是,受諸多因素的制約而未能形成很大規模,至今我國碳金融的發展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具體而言,以“綠色信貸”為代表的銀行低碳金融服務的放貸規模十分有限且發展速度緩慢,得到貸放的企業數目不多,而在七大交易所中,碳交易量和碳排放權交易的規模也十分有限,即使我國有著廣闊的碳金融發展前景,但在社會整體低碳觀念不高的情況下也很難得到充分發展。

3.5 碳金融相關產品不豐富

由于我國碳金融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目前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產品開發的熱情也不高,像前文所述,商業銀行的碳金融產品除“綠色信貸”以外,還沒有開發出相關的理財產品,而在保險行業中關于碳金融的保險產品和業務還沒有出現,金融機構中除證券行業碳金融業務發展較快以外,其他兩大行業如銀行業及保險業的碳金融產品的開發力度還有待提高。不夠豐富的碳金融產品再加上金融機構重視和宣傳力度的有限性,這直接導致了碳金融在我國居民生活中不夠深入以及發展緩慢的現狀,這樣狀況都不利于我國碳金融的發展。

3.6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模式限制

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我國政府在發展經濟時始終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由于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模式的桎梏,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步伐緩慢。所謂經濟發展模式的限制是指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出口拉動型,但出口產品都是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所換來GDP的提高是以消耗本國自然資源為代價的,所以在三十多年的發展中我國不少地區出現能源枯竭等現象。此外,盡管我國也在加快轉型,但這些高耗能的經濟發展方式直到今日也沒能完全改變,而低耗能低污染的企業在我國的發展還十分有限,未能帶來可觀的規模效應,這也導致相關碳金融業務難以開展,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十分迫切。

4 政策建議

4.1 政府應加大對碳金融的支持力度

政府在經濟發展中起到的導向作用十分重要,我國政府應充分認識到發展碳金融的重要性以及發展碳金融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作用,結合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大國的現實,制定出鼓勵碳金融發展的措施。具體可以包括,加大對碳金融交易市場的資金投入,對低碳企業給予稅收政策優惠,中國人民銀行應給予積極實施“綠色信貸”及開發碳金融產品的商業銀行利率優惠等。通過政府政策的鼓勵和引導,必然可以使得碳金融更加快速健康的發展。

4.2 逐步完善碳金融交易市場

由于我國碳金融交易主要集中在基金,期貨,期權市場,但我國這三大市場目前的發展依舊不夠完善,以期貨市場為例,我國國內目前可以進行期貨交易的交易所數量非常有限且種類不夠豐富,因此,要想使得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能夠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就是逐步完善我國的基金,期貨以及期權市場,這些市場的完善將給碳金融交易市場提供良好的發展基礎,對碳金融的后續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3 健全碳金融市場相關法律法規

現代社會的持續有效發展始終離不開健全的法制,對于碳金融的發展也是如此。法律規范的不健全所引起的交易秩序混亂,低碳企業發展得不到法律保護以及碳金融領域中的糾紛無法可依,這些勢必會制約碳金融的發展,因此,法制部門應盡快根據我國碳金融發展的現狀制定出完善的法律和規章制度,為碳金融的發展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從而為碳金融可持續發展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

4.4 加大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力度

人們的消費習慣對經濟的發展具有推動與引領性作用,如果一個國家的居民非常重視對低碳環保商品的消費,那么這個國家的低碳經濟一定發展的非常好。依據此,政府以及民間團體應當通過各類媒體包括電視網絡等加大對低碳經濟和低碳消費理念的引導。只要低碳理念被居民廣泛接受,那么碳金融相關活動及碳金融產品的市場便可以開拓出來,這不僅有利于我國碳金融的發展也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質量以及增加居民收入,由此可見,低碳消費理念的傳遞對我國碳金融的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4.5 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品種齊全的碳金融產品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中商業銀行對碳金融產品的開發品種相當有限,有關碳金融的理財產品還處于零的狀態,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業銀行對我國碳金融發展潛力的認識不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商業銀行開發碳金融產品的經驗不足。對于保險行業而言,有關碳金融的保險產品幾乎不存在,這也是由于碳金融在我國的發展不足所導致的?;诖?,我國應積極向發達國家學習,給予碳金融發展以政策優惠和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發出碳金融產品。有需求就會引致有市場,當我國居民碳金融消費需求出現后,后續的產品必須要多樣化且能充分滿足這些消費需求,這樣才能有力的促進我國碳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4.6 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我國經濟發展長期依賴于自然資源的消耗已經造成了諸多嚴重的后果,并且資源浪費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不利于我國未來可持續性發展。當前的現實要求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當然也包括碳金融的發展。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著力點應在于由高耗能的經濟發展轉向清潔低碳的發展模式,這也對科學技術的進步提出了新的要求,革新生產技術,開發替代能源,將我國產品由資源輸出型大國轉變為技術輸出型大國才是碳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只有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了,相關的碳金融業務以及企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對發展碳金融也很重要。

5 結語

碳金融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雖然仍有許多的局限性,但是我們有著強大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隨著政府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日益重視,環保觀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這些都勢必會給碳金融的發展帶來強大而持久的動力,再加之我國證券交易市場的不斷發展也會為碳金融的發展提供完善的交易市場,另外法律規范的不斷健全使得碳金融的后續發展有了法律的保障。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只要在未來碳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更加注重對發展質量的要求,充分開發我國廣闊的碳金融發展市場,將我國從碳排放權提供國轉變成為資金中轉國,在全球碳金融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這樣,碳金融必將反作用于實體經濟,促進我國實體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在結合上述分析以及PEST分析法的基礎上,我們從經濟、政治、社會、經濟的角度充分剖析了碳金融當前在我國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總結而言,可以認為碳金融發展的局限性是暫時的,其在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會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 張偉. 論中國環境保護投融資方式及創新[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 2005.

[2] 鄧瑩. 低碳環濟的興起及我國環境金融的構建[J]. 經濟問題, 2010,(9).

[3] 張傳國,陳曉慶. 國外碳金融研究的新進展[J].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1,(5):104-112.

[4] 劉倩,王遙. 碳金融全球布局及中國對策[J]. 中國人口·環境資源, 2010,(8):64-69.

[5] 涂永前. 碳金融的法律再造[J]. 中國社會科學, 2012,(3):95-113.

[6] 曹原. 我國碳市場體系的現狀及展望[J]. 江西社會科學, 2014,(9): 64-68.

[7] 杜莉,王利,張云. 碳交易風險:度量及防控[J]. 經濟管理2014,(4):106-116.

(責任編輯:張 萌)

A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in China:Based on PEST Analysis

LUO Guofeng1,HUA Ligeng1,ZHANG Tonglian2

(1.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rtheast University , Shenyang 110004;

2. Institute of Financ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00)

網絡銀行業務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認真研究網上銀行業務中非法交易的方式和特點,防范非法交易通過網上銀行滋生和蔓延,促進網上銀行業務的健康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計算機網絡的出現,改變了傳統銀行柜臺單一的、面對面的服務方式,網上銀行業務由此應運而生。

對商業銀行而言,發展網上銀行業務,不僅可以緩解柜面壓力、降低營運成本,還可以提高銀行自身的競爭力,彌補因“物理網點”有限帶來的不足。

因此,近年來,網上銀行業務蓬勃發展,成為現代商業銀行之間爭奪客戶的重要競爭手段。

據賽迪顧問統計,2007年開始,中國網上銀行業務交易規模實現爆發式增長,全年交易量高達245.8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幅達163.1%。

2008年,盡管受到金融風暴影響,但網上銀行開戶用戶數增長仍然超過了5000萬,增幅為44.8%。網銀活躍用戶數量為5800萬。網上銀行的交易量有44.01%的增長,達354萬億元人民幣,占整個銀行業務總額的22%,大有與柜臺服務平分秋色之勢。

全國各大商業銀行及股份制銀行的網上業務交易量,普遍超過總業務的20%;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的網上業務占比更是達到了40%以上。目前,除了現金業務等少數業務,大多數傳統業務都能通過網上銀行實現。

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近幾年來,網上銀行已經成為犯罪分子甚至地下錢莊從事非法交易的重要工具,認真研究網上銀行業務中非法交易的方式和特點,防范非法交易通過網上銀行滋生和蔓延,促進網上銀行業務的健康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非法交易更易發生

由于網上銀行業務具有隱匿、便捷、低成本等特點,犯罪分子甚至地下錢莊通過網上銀行進行非法交易的情況也逐漸增多。

地下錢莊從事的都是“地下交易”,最大的需求就是隱蔽匿名、不被發現,網上銀行極大地滿足了地下錢莊經營者這方面的需求。

網上銀行業務與傳統銀行業務一樣,都要求實名開戶,同時,大多數銀行規定,除查詢和小額轉賬等小部分業務,客戶開通其他網上銀行功能都必須到銀行柜臺當面簽約。但從偵破的案件看,錢莊通過借用他人身份證、注冊空殼公司開戶的情況很普遍。

如2008年偵破的“12·28”深圳鐘氏特大地下錢莊案,錢莊就利用其控制的27個公司賬戶和58個個人賬戶,通過網上銀行進行非法交易,一年累計交易量達到近百億元之巨。

這些公司大多是沒有具體業務的空殼公司,個人賬戶除一部分是錢莊人員用自己身份證開戶,大多數是借用他人身份證明開戶。地下錢莊為了逃避監控,還經常成批注銷、更換賬戶。

網上交易也更為隱蔽。傳統支付交易的辦理,客戶需到銀行柜臺填寫相關單據,并簽名確認;大額交易還需出示身份證明,一筆交易需要經過經辦、復核等環節才能辦理,大額、頻繁的非正常交易很容易被銀行柜臺人員發現。

網上銀行業務除了開戶,后續交易再無須到銀行柜臺辦理。采用密鑰、數字證書等確定交易身份,交易資料、身份審查等不經過銀行柜臺人員,增加了發現和分辨可疑交易的難度,降低了錢莊人員被發現的風險。

另一方面,網上銀行的出現,使得“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的銀行服務成為可能。通過網上銀行方便快捷的服務,可以幫助地下錢莊實現多種目的。

首先是提高交易效率。網上銀行給資金流轉的方式帶來了空前的自由度,也為地下錢莊非法交易打開了方便之門。通過網上銀行,免除了柜臺排隊等候時間,而且操作便捷,不受銀行營業時間的限制,交易效率較之傳統匯款方式有了極大提高。

其次,模糊交易痕跡。大多數錢莊都會通過不同賬戶之間頻繁的轉賬,掩蓋資金流轉路線,模糊交易痕跡,達到逃避監管的目的。通過網上銀行,這些操作更加容易。

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某地下錢莊通過網銀操作,從其控制的某公司賬戶將5000萬元人民幣分幾十筆轉往異地的幾十個不同賬戶,當天又從這幾十個不同賬戶將資金轉回另一公司賬戶。如果通過傳統的銀行柜臺辦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第三,方便提現。通過網上銀行提供的從企業結算賬戶到個人賬戶的批量轉賬功能,可以方便地下錢莊提取大量現金。比如,某地下錢莊就曾通過網銀操作,將近千萬元的大額資金分散轉移到幾十個個人賬戶上,隨后全部提取了現金。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規定,“銀行為客戶辦理電子支付,單位客戶從其銀行結算賬戶支付給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的款項,其單筆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但銀行與客戶通過協議約定,能夠事先提供有效付款依據的除外”,由于對“有效付款依據”沒有明確界定,實踐中這條規定的執行不是很嚴格,為地下錢莊套取現金提供了方便。

另外,網上銀行交易較傳統銀行服務收費低,如建設銀行的柜臺匯款收費是按匯款額的0.5%收取,單筆最高收費50元,而網上銀行匯款按匯款額的0.25%收取,單筆最高收費25元,有些銀行甚至對網銀匯款不收手續費。對于交易量龐大的地下錢莊來說,通過網上銀行操作能夠節約不少成本。

網銀監管困難重重

由于網絡銀行的特點,在現實中,要對借助網絡銀行進行的非法交易進行監管和打擊,也是困難重重。

首先,“了解你的客戶”難以落實。

“了解你的客戶”是反洗錢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發現非法交易的基礎,但網上銀行業務中,這一原則很難落實。

雖然中國《反洗錢法》規定了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客戶身份識別制度,但是,由于網上銀行業務除了開立賬戶,其余操作均通過網絡遠程進行,銀行只能在開戶環節識別客戶身份,以后的各種交易客戶無須到柜臺,進行交易的人與開立賬戶的人很可能不是同一個人。

就算是開戶環節,由于中國信用制度尚不完善,借用他人身份證、注冊空殼公司開戶的違規成本很低。地下錢莊完全可以按照銀行要求提供資料、簽訂協議,而不違反相關規定。銀行只能審核客戶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很難真正做到了解客戶。

其次,網絡銀行識別非法交易難度大。

目前,中國大額和可疑交易的報告制度已經建立。據了解,銀行提取可疑交易數據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將部分人民銀行規定的可疑交易情形量化,通過監測系統可以自動提取符合標準的數據;二是經辦人員在具體業務處理中發現可疑交易情形。

由于可量化的可疑交易只是一小部分,大量的可疑交易還需要從日常經辦業務中發現。但是,網上銀行業務基本不需要經過人工處理,從發出指令到交易完成都是通過計算機系統完成,使銀行失去了通過經辦人員在具體業務中發現可疑交易的機會,加大了識別非法交易的難度。

另一方面,從反洗錢的角度來講,對資金流的監測更加困難。由于PayPal等在在線支付中充當著中介的角色,真實的交易對方和交易背景難以掌控。網上兌換使得資金流更加復雜,加大了反洗錢監測的難度。

第三,銀行重視程度不夠。

從發展態勢看,網上銀行功能越來越強大,易用性和安全性都有大幅提高,大有取代傳統業務的趨勢。積極發展網上銀行業務,已成為各家銀行拓展業務的主要方向。

但是,由于目前中國的相關法規僅要求銀行按規定履行大額和可疑交易的報送義務,銀行主動發現可疑交易的動力不足。因而在發展網上銀行業務時,銀行更注重客戶體驗和控制操作風險,對如何防范非法交易重視不夠。

第四,本外幣兌換監管困難。

目前不少網站打著“PayPal代匯款業務”或“電子貨幣兌換”的旗號,進行非法的貨幣兌換買賣。個人將人民幣匯入網站的境內銀行賬號,該網站會通過PayPal賬號劃入美元。

以加中網(www.163.ca)為例,該網站上公開標明可以進行人民幣與加元和美元的兌換:客戶國內給付人民幣,該網站按1∶8.5兌換成美元??蛻艨▋热绻鎯Φ氖侨嗣駧?也可以通過諸如“PayPal兌換網”將其換成外匯劃入PayPal賬戶。

第五,對賬號充值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目前網上購物在線支付平臺都由公司提供。以PayPal為例,通過賬號充值,該公司集聚了大量的資金。雖然其業務事實上已進入金融服務領域,但PayPal并非銀行,由于不屬于金融業的范疇,傳統金融法律已不能適應對其監管與控制,對由此引起的商業風險也缺乏防范的措施。

監管防范六建議

隨著網絡和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依托網絡購物和網上銀行的普及,網上支付平臺已成為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中國國內已有幾十家在線支付平臺,如快錢、首信易等發展較快的支付平臺,在技術上也已經實現了國際化。今后,網上支付平臺的國際化將不斷加快,網上貿易形式愈趨多變,對網上資金流的管理也將面臨更大的困難?;诖?防范網上銀行非法交易,需要從多方面著力。

第一,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根據網上交易的特點,防范網上銀行非法交易,必需嚴把開戶關,真正落實實名制開戶,而這必須有賴于信用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目前最關鍵的就是通過各種數據聯網共享,建立關于個人和機構完善的信用記錄。 其次,要將信用記錄運用于公共生活的各個方面,提高失信行為的違規成本。只有這樣,出借身份證明和注冊空殼公司等失信行為才有可能得到遏制,網上銀行非法交易也會大大減少。

第二,進一步完善可疑交易報告制度。

由于網上銀行業務的辦理不用經過銀行柜臺,發現非法交易只有通過對可疑交易情形的量化,總結數量特征來篩選交易記錄。這需要監管部門從工作中不斷總結發現非法交易的特征,及時向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發出可疑交易報告指引,引導商業銀行等發現和上報可疑交易。

通過對近幾年偵破的地下錢莊案件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非法買賣外匯交易還是有跡可循的。由于錢莊都是通過各類賬戶進行轉賬交易,交易量龐大,但僅是單純的資金劃轉,沒有對應的經濟內容,因此賬戶交易量與賬戶所有人的實際情況明顯不符,且賬戶留存資金極少。

如外匯管理局查處的“12·28”鐘氏地下錢莊案,錢莊控制的多個個人賬戶年交易額都上億,且每日余額都是幾千元,明顯可疑。

第三,對高風險賬戶限制交易。

在完善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的基礎上,針對網上銀行業務便捷、低成本的特點,對存在可疑交易的高風險賬戶限制交易。應要求高風險賬戶持有人對交易情況進行說明,沒有合理解釋或拒絕說明的,對其賬戶的網上銀行操作權限進行控制。其他措施設定較低的網上銀行轉賬限額、大額轉賬必須到銀行柜臺辦理、限制企業結算賬戶向個人賬戶的劃轉、提高網上銀行業務收費標準等。

第四,深入研究因在線支付引起的外匯問題,全面掌握網絡跨國交易情況。

在網絡規模逐步擴大和網上交易日益增加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應就以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一、“在線支付平臺”在中國的使用情況,如使用人數、跨國交易量、交易國家等;二、如何真實體現實際交易跨境資金流,如何在國際收支申報中準確反映網上跨國交易;三、如何對網上商務和“網絡金融服務”現象進行法律監管等。

第五,健全電子商務監管體系,加大網上資金流的監管力度。

建議指定專門部門對公司提供的網上支付平臺進行監管。一方面,對在線交易者的身份進行核實,對網上資金的流向進行掌握和監控;另一方面,嚴厲打擊網絡貨幣兌換的行為,切實取締、查封提供電子貨幣兌換的網站和個人,杜絕“網絡黑市”。

第六,進一步完善外匯管理政策規定,加強對個人外匯收支流動的跟蹤監測。

在外匯出入境的管理上,改進不完善或不可行的監管措施,便于全面的監測和管理。同時,加強對因私涉外收支中交易對方涉及網上支付的公司的資金進行監測。

目前,由于缺乏對個人外匯資金進行動態監測的手段,對個人外匯收支的監管也是難點,為此,建議加快中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步伐,將其外匯資金活動納入個人征信范圍,同時完善人民幣大額交易報告監測系統,實現對個人資金流動的本外幣的監測?!?/p>

作者為國家外匯管理局山西省分局高級經濟師

網絡銀行業務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一場金融業革命正借助互聯網技術逼近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移動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已經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

一場金融業革命正借助互聯網技術逼近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移動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已經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

數據顯示,互聯網銀行業務連續三年呈增長態勢,已有68%的用戶使用網上銀行替代了一半以上的柜臺業務,部分銀行網銀替代率甚至超過85%。

互聯網金融正由單純的渠道經營向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核心業務深度整合的方向發展,銀行在經營模式及業務流程上正面臨深層次變革。

阿里金融的崛起,更是讓傳統銀行開始“顫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傳統銀行除了政策庇護外,己無多少優勢可言。

以淘寶為例,其憑借自身擁有的海量的網絡信用數據,構建起完整的信用評價體系和數據庫,輔之以對貸款風險的控制機制,正在打造一條可怕的“貸款流水線”,其貸款車間每天以標準化的工業生產,成為互聯網金融時代名副其實的小貸工廠。

這些互聯網機構,運用網絡技術、客戶資源和信用數據庫,輕而易舉跨過了金融“玻璃門”,傳統銀行的金融業務正受到互聯網技術的洗牌。

銀行的反擊

互聯網金融的魅力已經顯露無疑。就在阿里巴巴大肆進軍金融領域的時候,傳統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悄然做起了電子商務業務。

最典型的莫過于建設銀行,其在2011年4月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失敗后,2012年6月就推出了電商平臺“善融商務”,運營半年實現交易金額30多億兀。

除建行外,交通銀行的“交博匯”、中國銀行的“云購物”等銀行系電商也陸續上線。據記者了解,有志于打造電商平臺的不僅上述幾家銀行,包括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都已經在籌備或測試自建的電商平臺。

銀行業遭遇金融脫媒已成大勢,原本競爭白熱化的電商能否為傳統銀行的盈利模式尋得另一個出口?招商銀行副行長丁偉的解釋更切中銀行人士的真正意圖,“銀行做電商業務,關鍵要把銀行的客戶鎖定住”。

抓住互聯網

招商銀行正是因把握住互聯網發展的初潮,憑借“一卡通”發展成中國第六大銀行。眼下,許多銀行已經意識到了銀行業的IT屬性,尤其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雙重壓力下,面對再一次到來的網絡金融新機遇,銀行不想再錯過發展機會。

2012年6月28日,建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推出了“善融商務”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為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產品信息發布、在線交易、支付結算、分期付款、融資貸款、資金托管、房地產交易等服務。

這是建行在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失敗后做出的快速反應。在建行看來,互聯網金融市場已經實實在在擺在眼前,如不作為必將被傳統電商瓜分。

建行副行長龐秀生在近期的推介會上指出,電商客戶不僅需要靜態的資金支持,更需要商流、信息流和物流對接的金融服務支持。建行除了為單個客戶進行金融支持外,還要為其所在的客戶網和客戶鏈提供服務,正是基于此,建行搭建了善融商務平臺。

據悉,在電商服務方面,善融商務提供B2B和B2C客戶操作模式,涵蓋商品批發、商品零售、房屋交易等領域;在金融服務方面,為客戶提供從支付結算、托管、擔保到融資服務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建行的目的在于,利用善融商務平臺的資金流、結算、信貸、支付等功能,增強客戶粘度和挖掘大數據的價值,并對傳統電子商務模式進行創新。

不僅僅是建設銀行進入電商領域,包括招商銀行、交行等等均開始布局電商業務。

招商銀行已經在上海成立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除了運作差旅業務之外,下一步將計劃推出出售奢侈品的電商平臺。丁偉向本刊記者指出,招行并不是想通過電商賺錢,目的在于穩定客戶、黏合客戶、服務客戶,只對招行的客戶提供電商服務。

另外,中信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指出,中信銀行成立了全新的網絡銀行部,正在打造一個金融類商城,已經進行內部測試。等金融類商城發展到一定階段,銀行也積累了做電商的經驗之后,再去做普通產品的網上商城。

同樣,光大銀行的一個戰略是打造網上光大銀行,即重點突出網上營業廳。這個網上營業廳不僅可以買貴金屬、各類商品、理財產品以及商旅等產品,更主要是想通過網上營業廳打通各個業務條線的聯系。

但銀行并未意圖再打造一個淘寶或者京東。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認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企業和個人觸網都在加深,整個銀行的用戶和互聯網的用戶是有高度重合度的,因此,銀行有動力去拓展電商業務。

銀行電商優勢

電商的影響力已經有目共睹,尤其在2012年雙十一的搶購中,電商的魅力更是令人驚嘆,淘寶當天的交易額就達到了191億元。

相比于傳統電商,上線半年之久的建行善融商務,累計注冊會員50萬戶,己認證上線企業客戶數量近萬戶,但全部交易金額僅30多億元。另外融資規模也不到10億元。

銀行從傳統的金融領域轉戰新興的互聯網電商領域優勢何在?

中信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陳樹軍認為,商業銀行有很多對公客戶,這些對公客戶有一大部分是制造企業,這就決定銀行有足夠量的貨源。另外,商業銀行有大量的個人客戶,可以作為買家,擁有的大量的買家資源。

同時,電商是個燒錢的行業。目前國內的電商大多有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對投資回報的要求是很高的,很多電商受制于此,隨時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而這方面,陳樹軍認為,商業銀行財務實力雄厚,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談到進入電商初衷,建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正是瞄準了電子商務流程中金融服務的缺失。在交易管理、資金管理、安全與便利性方面,針對電商的金融服務難免不足,尤其在信貸方面的支持更是接近于空白,銀行是責無旁貸需要進入的。

“我們不是再建一個淘寶?!闭行行庞每ㄖ行目偨浝韯⒓勇≈赋?,在已成熟的電商領域里,規模經濟和配送都非常重要。招行要做的都是標準產品,配送都是非常便捷。

不可避免,銀行開展電商也有其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銀行缺少電商人才。陳樹軍認為,商業銀行有傳統的金融人才,但缺少懂電商的人才。另外,商業銀行內控比較嚴謹,流程比較長,而電商是短平快的業務,要求快速反應,這方面容易產生沖突。同時,銀行與電商相比服務意識更差一些。

此外,倉儲、物流等因素也是銀行電商的短板,但實際上銀行做電商的目的和傳統電商并不相同。對于銀行電商來說,無論是B2C還是B2B,在其整體業務中搭載更多的金融服務才是其發展重點。

盈利之虞

不同于純電商平臺盈利模式,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在電商服務上對客戶充分讓利。如為支持商戶發展壯大,建行提供免店鋪租金、免交易傭金、免服務費、減免交易手續費等一系列金融服務。

張萌認為,銀行的主要訴求是對傳統業務的延展。銀行的電商與傳統電商的利潤率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銀行自身的金融利潤率是比較高的,但不是從做互聯網業務獲取的,而是通過做互聯網業務更好地服務于客戶,從而將線下的金融業務延展到線上。再有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更低成本和更有效地獲取小企業的貸款融資業務。

短期而言,目前銀行還是以投入為主,用戶的活躍度不夠高,交易量也不及傳統電商的千分之一。

建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徐捷表示,善融商務平臺上線以來,B2C的成交量好于B2B,目前該電子商務平臺主要還是專注于客戶體驗、產品布局等一些基礎方面的運營。

易觀國際研究認為,互聯網金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中是銀行通過自身打造電商平臺,還是更多與已有電商的合作,這取決于銀行在尋求最終目標的路徑的選擇,這個路徑是不確定的,但未來銀行更多的朝著互聯網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

網絡銀行業務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需要為數以億計的購買者和銷售者提供在線支付服務。本文通過對新形勢下的電子商務平臺支付手段的研究,系統介紹了電子支付的發展階段、電子支付的安全協議、電子支付概念和特點,以及電子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

關鍵詞:電子支付;網絡交易;電子支票;網上銀行;電子支付安全協議

一、前言

所謂電子支付,是指從事電子商務交易的當事人,包括消費者、廠商和金融機構,通過信息網絡,使用安全的信息傳輸手段,采用數字化方式進行的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電子支付的要求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電子支付形式主要由三大類組成。第一類是由五大商業銀行主宰的網關支付服務。第二類是依托大型B2C、C2C網站的支付工具。第三類是以快錢為代表的、具有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等多種支付手段的第三方支付平臺。

作為目前電子支付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整個電子支付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方支付是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資金“中間平臺”,是在銀行監管下保障交易雙方利益的獨立機構。目前國內第三方網上支付的模式可分為支付網關模式和平臺賬戶模式兩種。

二、電子支付工具

電子現金(E-Cash)又稱為數字現金,是一種表示現金的加密序列數,它可以用來表示現實中各種金額的幣值,它是一種以數據形式流通的,通過網絡支付時使用的現金。電子現金具有貨幣價值、可交換性、可存儲性、不可重復性的屬性;電子現金具有協議性、對軟件依賴性、靈活性、可鑒別性的特點;電子現金存在的問題包括:目前的使用量小、成本較高、存在貨幣兌換問題。

目前,基于銀行卡的支付有四種類型:無安全措施的銀行卡支付、簡單銀行卡加密、SET銀行卡方式、通過第三方代理人的支付。

電子支票(ElectronicCheck)是一種借鑒紙張支票轉移支付的優點,利用數字傳遞將錢款從一個賬戶轉移到另一個賬戶的電子付款形式。

電子錢包((Ewallet)是電子商務活動中購物顧客常用的一種支付工具,是小額購物或購買小商品時常用的新式“錢包”。電子錢包就象生活中隨身攜帶的錢包一樣。持卡人將這種電子錢包安裝在自己的微機上,在進行網上安全電子交易時使用。

三、電子支付安全協議

SSL協議是一種保護WEB通訊的工業標準,是基于強公鑰加密技術以及RSA的專用密鑰序列密碼,能夠對信用卡和個人信息、電子商務提供較強的加密保護。SSL協議的整個概念可以被總結為:一個保證任何安裝了安全套接層的客戶和服務器間事務安全的協議,它涉及所有TCP/IP應用程序。目前我國開發的電子支付系統,無論是中國銀行的長城卡電子支付系統,還是上海長途電信局的網上支付系統,均沒有采用SSL協議。主要原因就是無法保證客戶資金的安全性。

安全電子交易是基于因特網的卡基支付,是授權業務信息傳輸的安全標準,它采用RSA公開密鑰體系對通信雙方進行認證。利用DES、RC4或任何標準對稱加密方法進行信息的加密傳輸,并用HASH算法來鑒別消息真偽,有無篡改。

四、網絡銀行

網上銀行又稱網絡銀行、在線銀行,是指銀行利用INTERNET/WWW技術,通過建立自己的INTERNET站點和Web主頁,對客戶提供開/銷戶、查詢、跨行轉帳、信貸、對帳、行內轉帳、網上證券、投資理財等服務項目,使客戶可以安全便捷地管理活/定期存款、信用卡和個人投資、支票等。

網上銀行最早起源于美國,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蓋的各個國家。網絡銀行的特點:全面實現無紙化交易。原來的紙幣被電子貨幣,即電子現金、電子錢包、電子信用卡所代替;以前使用的票據和單據大部分被電子支票、電子匯票和電子收據所代替;原來紙質文件的郵寄變為通過數據通訊網進行傳送;經營成本低廉;簡單易用,使用網上銀行的服務不需要特別的軟件,甚至不需要任何專門的培訓;服務方便、快捷、高效、可靠。

網絡銀行的基本業務,網上銀行可以在網上為客戶提供24小時的實時服務,包括:商業銀行傳統服務、商業銀行新增業務、在線支付、新的業務領域等。網上銀行模式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指網上銀行的運行機制,另一個是指網上銀行的業務模式。根據網絡銀行的構成及運行方式,從技術和業務的角度分析,網絡銀行面臨的這些新的風險可分為兩類: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導致的技術風險和基于網絡金融業務特征導致的業務風險。

網絡銀行的監管,要有效控制網絡銀行帶來的新風險,必須針對各種風險的特征建立起國家、行業、企業三層次的網絡銀行監管系統,互相支持,互為補充,達到對風險強有力的預測、控制、化解的作用。

五、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是一種在移動設備上進行商務活動的方式,是指參與交易的雙方為了得到所需的產品和服務,通過移動終端(手機、PDA等)和移動通信網絡實現交易的一種現代化手段。移動支付作為通信技術和金融服務結合的服務方式,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移動增值業務的新亮點。

移動支付系統為每個手機用戶建立了一個與其手機號碼關聯的支付賬戶,用戶通過手機即可進行現金的劃轉和支付。移動支付處理中心是整個支付處理系統中的核心,它負責聯系系統中的其它實體,提供支付處理服務。同時,移動支付處理中心還維護用于認證的用戶信息及認證服務。

移動支付應用——手機錢包:“手機錢包”是中國移動、中國銀聯聯合各大國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共同推出的一項全新的移動電子支付通道服務?!笆謾C錢包”通過把客戶的手機號碼與銀行卡等支付賬戶進行綁定,隨時隨地為擁有中國移動手機的客戶提供移動支付通道服務?!笆謾C錢包”簽約商戶負責提供客戶購買的各項產品或服務,“手機錢包”移動支付平臺負責處理支付信息。

本文首先介紹了電子支付的基本概念、特點,接著重點講述了電子支付工具——電子現金、電子錢包、信用卡、電子錢包,介紹了電子支付安全協議SET協議和SSL協議,對網絡銀行的概念、特點、基本業務類型和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狀況做以闡述。通過本文,讓客戶對電子支付和網絡銀行有了全面的認知。

參考文獻:

[1]張剛.企業組織創新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劉憲恩.形成學校文化的基本源點[N].光明日報,2002.

(編輯:GF)

網絡銀行業務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隨網絡信息技術在近些年的迅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這一產業應運而生,一些非金融機構提供的支付平臺也在迅猛發展,對傳統商業模式和實體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網絡銀行的產生,更是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對此,本文以電子商務時代為切入點,通過對該時代背景下網絡銀行概念和環境問題的分析,研究了推動網銀發展的具體戰略手段。

[關鍵詞]電子商務;網絡銀行;戰略手段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66

0 引 言

隨著通信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網絡的普及,商務系統與人民群眾的消費觀也由此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借助網絡來推行自己開發的一些新型的商務活動,人們也開始習慣于在網絡上購物和消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電子商務的產生提供了極大的機會,為其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場環境。而電子商務的產生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網絡銀行的出現營造出了良好的環境氛圍,為其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因此,對網絡銀行的發展現狀和戰略手段展開研究,已經成為當前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一項有效手段。

1 網絡銀行的概念

具體來講,網絡銀行可以被劃定為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其中,狹義的網絡銀行又被稱之為“純粹的網絡銀行”,指的是那些本身沒有分支銀行或者屬于自己的自動柜員機,只是以網絡作為唯一交易媒介,可以提供至少一種金融服務的網上金融機構。廣義的網絡銀行不僅包括純粹網銀,還包括遠程銀行和電子分行。其中電子分行指的是同時擁有實體機構的銀行中,只從事網絡銀行經營業務的分支銀行機構。而遠程銀行則是同時擁有電話、ATM機、純網絡銀行和家用計算機軟件的金融機構。

2 網絡銀行環境存在的問題

2.1 沒有形成完善的盈利機制

雖然網絡銀行當前的發展勢頭比較迅猛,但由于上網總人數同網絡總消費量沒有形成正比,所以,企業與個人間電子商務總交易量的水平相對較低,網絡金融交易規模相對較少,在總金融交易兩種占據的比例較低。與此同時,由于網絡銀行的客戶層面相對較為狹窄,總人數量較少,而網絡銀行平均成本又比較高,所以,此種銀行模式目前無法產生一定的規模效應。由于現階段的網絡銀行只能夠提供簡單、便捷的支付服務,所以,其無法獲得較多的中間業務收入。此外,網絡銀行本身對于存款的吸收能力較強,但放貸能力卻比較弱,使其自身無法依靠存貸款間存在的利益差獲得長遠的發展能力。

2.2 銀行內基礎系統較為薄弱

作為建設網絡銀行的基礎,銀行內部存在的基礎系統對于促進網絡銀行的發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目前我國部分銀行還沒有形成集中的綜合業務和數據處理系統,使各個應用系統間缺乏具有統一性和較強拓展性的平臺來進行鏈接,導致不同系統間信息共享性與工作協調性相對較差。此外,銀行的后臺處理系統仍舊無法為網絡銀行的運行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務,只能夠支撐網絡銀行在某些地區展開。

2.3 金融監管工作難度較大

雖然我國相關部門的網絡銀行的監管政策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但同網絡銀行的發展速度相比,仍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與此同時,各地區自行建立的有關網絡銀行認證中心,相互間的關系和具體認證流程還不是十分明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建立標準化的網絡銀行和金融監管機制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2.4 缺乏健全的信用機制

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正處在重要的過渡階段,信用機制只是初具模型,本身對于監管企業和個人信用的力度并不大,這使我國銀行貸款的呆賬與壞賬比例要遠遠高于西方經濟發展的國家。此外,我國人民群眾的信用意識相對來講也較為淡薄。毀約、違約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F實社會都是如此,更遑論網絡這種完全虛擬的社會環境了,其信用機制也還沒被完全建立起來。

3 促進網絡銀行發展的戰略手段

3.1 創建良好的社會環境

對網絡銀行來講,市場環境是否良好,是決定其能否順利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因為受到社會環境、經濟大環境和國家政策導向的制約,使網絡銀行的發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礙,維系其發展的市場環境具有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國政府部門和擁有網銀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著力構建一個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一是政府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同網銀業務相關,有利于網銀業務運作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規;二是市場監管機構要加大對網銀的監管力度;三是金融機構需要加強自身的網絡建設,提高內部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四是建立健全的國家網絡信用管控體系;五是創建完善的網絡交易安全保障機制。

3.2 建立新的網銀經營理念

同傳統銀行相比,網絡銀行的客戶總量相對較少、類型較為單一,所以,其在經營的發展過程中,無法掌握規模經濟具有的市場優勢,盈利較低。而自加入到WTO之后,我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程度和改革深度也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因此,銀行業要想更好地適應WTO組織對我國銀行業提出的相關要求,不僅需要促進自身制度的更新,開拓新的發展領域和業務形式,還應當轉變自身的經營管理理念,結合國際經濟大環境的變化與國內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結合數字經濟時代的特點,在吸收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經營理念的基礎上,為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3.3 確定合理的發展目標

就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情況來看,其要想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機遇,提升自身的經營水平,就應當制定適合的發展戰略與目標。因此,對于大銀行來講,無論是開展屬于自己的網絡銀行業務,還是去收購一些已經成型的網絡銀行,都是一個較好的發展戰略。而對于中小型銀行來講,其在推出網銀這一業務時,應當先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網銀服務戰略,以此來確保自己選定的目標客戶其本身具有較高的可鑒別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戶,鞏固屬于自己的客戶群體,從而在同大銀行競爭的過程中,確保自己能夠有一席之地。

3.4 制定合適的網銀發展模式

從外國網絡銀行的發展形式來看,其主要有傳統銀行網絡化和新型純網絡銀行這兩種。但需要承認的是,無論是哪一種,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弊端。例如:單純借助傳統銀行來構建網絡銀行,其在創建網銀金融體系時會遇到一定的阻礙;而僅依靠高新技術開展的金融服務,也是缺乏對市場和客戶的號召力,本身品牌性較差。因此,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可以采用將傳統銀行同高新技術相融合的發展手段,通過二者的優勢互補和揚長避短,營造出一個“雙贏”的局面,這也是網絡銀行未來在我國的主要發展趨勢,即傳統銀行的網絡創新。

3.5 加大對技術性人才的培養力度

從網絡銀行業務的角度出發,其業務模式和種類是否合理、業務能夠順利展開等,都會受到相關人才的影響。因此,我國銀行要想在短時間內創建屬于自己的網絡銀行業務,吸引更多的客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十分必要。首先,銀行管理者可以擴大招聘規模、提升人才招聘標準,盡可能多地在社會上招收到具有較高專業知識技術水平、相關工作經驗和網絡技術能力的人才,提升自身人才儲備量。其次,管理者應當定期對內部員工展開技術培訓教育,鼓勵其積極參加相關知識講座,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便為日后網銀業務的開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6 加強網銀業務的創新

伴隨著網絡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深入服務也形成了個性化和標準化的兩極化發展趨勢,即一種是在對客戶信息進深入分析后,為客戶提供的個性化金融服務;另一種是以較低的價格,大批量提供具有標準化特色的傳統金融服務?;诖?,我國傳統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大量的信息技術對客戶展開深入、細致的分析,加大對銀行中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從而進一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而在我國加入WTO后,我國銀行也開始轉入混業經營模式中。對此,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在不違反我國現行監管法規的基礎上,組建金融集團,借助金融集團的作用,指導集團下屬的保險、銀行、證券等公司展開跨行業經營,以便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對于不同金融產品業務和服務的需要,從而提升國內金融機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及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性。

4 結 語

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和網銀的產生,極大地促進了網絡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而相關企業機構要想進一步深化網銀服務體系,提高其整體服務質量,就應當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分析目標客戶群體和客戶需求,在此基礎上,為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個性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確保自身的理財業務、咨詢業務進一步完善,確保業務設計更加合理,從而提升客戶參與度,促進網絡銀行長遠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譚曉林,周建華.影響企業電子商務采納的關鍵因素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1).

[2]中國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課題組,張金星.商業銀行電子商務市場進入戰略與策略研究[J].武漢金融,2013(2).

[3]本刊編輯部.把握電子商務趨勢緊抓未來發展機遇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拓展電子商務市場紀實[J].中國城市金融,2011(3).

[4]耿建新,洪圖.會計原始憑證無紙化問題探討——基于電子商務的視角[J].會計研究,2011(8).

[5]劉穎.電子銀行法律風險的幾個問題[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2).

網絡銀行業務發展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運用,不僅提高了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還打破了傳統人工管理的管理模式。然而,計算機的使用,在帶來方便的同時,其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在此,本文針對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對策,做以下論述。

關鍵詞: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對策

On Bank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and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Measures

Zhou Junze

(Zigong City Commercial Bank,Zigong643000,China)

一、銀行系統所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運用,不僅提高了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還加強了銀行的管理。然而,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仍面臨著相關的安全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體遭受破壞。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實體是指網絡中的關鍵設備,包括各類計算機、網絡通信設備、存放數據的媒體、傳輸線路、供配電系統以及防雷系統和抗電磁干擾系統等。這些設備不管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整個網絡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二)病毒進行攻擊。計算機病毒,不僅導致銀行計算機系統面臨癱瘓,同時還對其程序造成嚴重的破壞,使其無法正常的運行或工作。此外,計算機病毒的攻擊,不僅破壞了儲戶的資金信息,同時還更改了銀行計算機系統的工作程序,從而使儲戶的資金受到嚴重的威脅。例如:計算機病毒“熊貓燒香”,則嚴重破壞了計算機的運行程序,從而對其造成嚴重的威脅。

(三)黑客隨時入侵。在計算機網絡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往往遭受著網絡黑客的威脅。網絡黑客的入侵,不僅使計算機中的數據大量外漏,同時還破壞了計算機的運行程序,使其無法正常運行。其次,黑客入侵,還會造成儲戶大量信息的外漏,不僅嚴重損害了儲戶的相關信息,同時還損害了銀行的市場信譽。

(四)內部人員作案。面對經濟利益的誘惑,銀行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往往無法抵擋利益的誘惑而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其主要表現在:首先,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位的方便,在工作的過程中,肆意更改儲戶的信息,使其資金進行非法轉移,從而達到其盜取、挪用的目的。其次,有的銀行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預先設置相應的“后門”,而這些“后門”往往是網絡黑客入侵的突破口。由此,不僅嚴重損害了儲戶的利益,同時還損害了銀行的市場信譽。

二、保障銀行系統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途徑

綜上所述,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不僅關系著儲戶的基本禮儀,同時還關系著銀行的市場信譽及今后的發展。因此在銀行管理的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銀行能對其加強,而在加強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

(一)加強安全制度的建立與落實。首先,銀行應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將相關的領導責任以及管理標準等以制度的形式制定出來,并以此來規范銀行員工的見算計操作。其次,將制定的規章制度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同時,在發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的對其解決并追究其相關責任人。最后,銀行還應適時的組織其工作人員,加強其法制常識,使其能夠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道德觀及價值觀。同時還應注重其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熟練的操作,以此來保障銀行的信息安全。

(二)構造全方位的防御機制。在銀行計算機網絡構建的過程中,首先應保證其數據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其體系的安全。而在其數據保障的過程中,首先,應確保銀行各個計算機之間的相關數據不能被非法提取或盜用;其次,在建立的過程中,還應建立相應的身份識別系統,從而保障計算機的安全使用。最后,對于相關重要數據還應實行加密控制,從而進一步的保障信息的安全。

(三)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產品。要構造上述的防御機制,保證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性,還要采用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產品。目前主要采用的相關技術和產品有以下四種:1.“防火墻”技術?!胺阑饓Α笔峭ㄟ^對網絡作拓撲結構和服務類型上的隔離來加強網絡安全的一種手段,它是電腦網絡之間的一種特殊裝置,主要用來接收數據,確認其來源及去處,檢查數據的格式及內容,并依照用戶的規則傳送或阻止數據。2.加密型網絡安全技術。這一類技術的特征是利用現代的數據加密技術來保護網絡系統中包括用戶數據在內的所有數據流,只有指定的用戶或網絡設備才能夠解譯加密數據,從而在不對網絡環境作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從根本上保證網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3.漏洞掃描技術。漏洞掃描是自動檢測遠端或本地主機安全脆弱點的技術,通過執行一些腳本文件對系統進行攻擊并記錄它的反應,從而發現其中的漏洞。它查詢TCP/IP端口,并記錄目標的響應,收集關于某些特定項目的有用信息,如正在進行的服務,擁有這些服務的用戶,可以用來為審計收集初步的數據。4.入侵檢測(IDS)技術。入侵檢測(IDS)可被定義為對計算機和網絡資源上的惡意使用行為進行識別和響應的處理過程。它不僅檢測來自外部的入侵行為,同時也檢測內部用戶的未授權活動,還能發現合法用戶濫用特權,提供追究入侵者法律責任的有效證據。

三、總結

綜上所述,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不僅關系著廣大儲戶的財產安全,同時還關系著銀行相關信息的泄露。因此就需要銀行能夠從各個方面加強其安全措施,引進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同時建立嚴密的防范體系,此外,還應加強銀行工作人員的保密意識,從根本上加強銀行的網絡安全,為廣大儲戶的資金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周友明.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J].甘肅金融,2002,12

[2]中國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課題組.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操作風險及對策研究[J].金融論壇,2005,4

[3]王永剛,劉永清,劉虹邑.淺析銀行計算機網絡安全及其對策[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4

上一篇: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生產班組績效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