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工程與人文教育融合論文范文

2023-10-06

工程與人文教育融合論文范文第1篇

在化學教學中, 如何更好地將科學與人文教育更好地融合到一起, 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1 化學中的美學教育

在化學教學中, 從科學審美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審美、創美能力, 以美激情, 以美求真, 是科學與人文交融貫通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

1.1 結合化學的美學鑒賞,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化學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 化學之美無處不在, 如, 色彩美:像翡翠一樣碧綠的孔雀石, 像藍寶石一樣湛藍的藍礬……還有晶瑩華貴的金剛石、色彩艷麗的腈綸等等構成了絢麗多姿的物質世界;結構美:S、P、d電子云的形狀、苯的分子結構、金剛石的正四面體空間網狀結構、原子核電子排布規律等等都包含著自然界的勻稱、對稱、統一、有序的和諧美;變化美:如五彩繽紛的焰火、奇妙的藍瓶子實驗、成長的水中花園等等, 都是我們親眼觀察到的變化美;守恒美:化學反應的質量守恒、元素守恒、能量守恒、電子守恒、電荷守恒等等都表征著自然界具有維持和協調平衡的普遍規律。因此, 在化學課堂中要積極、主動地用美學觀點來指導教學, 這樣, 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陶冶學生的情操, 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與創造欲。

1.2 結合古詩詞, 讓學生感悟化學與文學融合之美

在人類歷史上, 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將嚴謹的化學與浪漫的詩詞相融合, 對化學現象、化學反應的觀察進行了精彩的描述, 創作了浪漫優美的詩篇, 為化學與文學融合之美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如明代于謙的《詠石灰》“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間。”這首詩通過生石灰的生產過程來比喻于謙清高亮節, 視死如歸、永不屈服的氣節。又如, 唐代劉禹錫在《浪淘沙九首·日照澄州江霧開》"日照澄州江霧開, 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 盡是沙中浪底來。”及《浪淘沙九首.莫道讒言如浪深》“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砂始到金。”中運用恰當唯美的詩詞對淘金過程進行了詳細描寫, 反映了金是天然存在的, 它的化學性質是非常穩定的, 在常溫下不與其他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很多詩詞都蘊藏著豐富的化學知識。在化學教學中, 結合詩詞意境和意象的賞析對詩詞中的化學知識進行分析, 不僅可以加深對詩人運用化學現象進行創作的體驗, 還能更好的理解詩歌的意蘊, 認識詩歌與化學的美。

2 化學中的人格教育

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 “教育之為教育, 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 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 化學教學中的人格教育是不可缺失的。

2.1 結合化學家的故事, 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結合教材的內容, 引入化學家的故事, 并從化學家對祖國的熱愛和貢獻, 以及在追求真理和發現真理過程中所體現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進行引導, 既能熏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又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如, 侯德榜是我國著明科學家、化工專家, 早年留學美國攻讀化學工程, 學成后毅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 回到祖國, 把所學的知識獻給祖國的制堿工業。在他的努力下, 經過多次的摸索和實驗, 終于發明了“侯氏聯合制堿法”。又如居里夫人, 在簡陋的實驗條件下, 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 終于發現了新的放射性元素。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國波蘭, 她將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釙。因此, 在化學教學中, 通過化學知識與愛國主義教育及科學精神的有機結合、自然滲透, 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這樣的教學能獲得潛移默化的效果, 比反復輸灌說教更容易觸動人心。

2.2 結合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與團隊合作精神

在實驗教學中, 要求學生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實驗中的不規范操作, 耐心指導他們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 當實驗現象與自己所學理論不相吻合時, 不篡改實驗數據, 不弄虛作假、不臆造事實, 要認真分析并尋找原因, 做到既要知其然, 又要知其所以然, 以此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在學生實驗環節, 按學生的性格及成績優劣實行分組合作方式, 即將孤僻、不合群的學生與樂觀、善于合作的學生進行組合或學習成績差的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組合, 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提高學生團隊協作的主動性, 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益處, 提高他們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社會綜合素質。

2.3 結合化學原理, 感悟人生哲理

哲學思想在化學中隨處可見, 在化學教學中將兩者融會貫通, 可以多角度、深層次地理解人生哲理, 并運用哲學思想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如緩沖溶液可以比作中庸之道與適度原則, 區分性效應和拉平性效應可以比作考核機制的優劣, 原子間共價鍵的形成可比作團隊合作共贏;而電子得失守恒可進行“舍得”教育, 離子共存可進行寬容與包容教育, 化學平衡可進行心理平衡與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3 化學中的生命教育

泰戈爾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瘜W作為一門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自然科學, 同時也是一門與生命科學密切聯系的學科。人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過程、生命的保護等都與化學息息相關。將生命教育融入到化學教學中去, 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生命, 闡述與生命有關的現象, 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體會生命的神奇與珍貴, 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生命質量。

吸煙和吸毒的預防, 以及將酗酒和吸毒的傷害減至最低, 是生命教育的一個重點, 在化學教學中, 通過藥物與毒品的知識、死亡教育等使學生直面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正確對待逆境, 學會關心, 學會創造, 學會生活。

4 化學中的環保教育

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 一方面通過教材與具體案例的結合, 引起學生共鳴, 激起他們的責任感, 讓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過化學實驗操作的嚴格要求, 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和有效參與能力。

4.1 結合教材進行環保教育

將教材中涉及的環保內容與環保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做到適時、適當。如講授金屬的冶煉、能源資源、水資源等內容時, 應及時結合具體的案例分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讓學生了解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了解引起環境污染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 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明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4.2 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

在實驗教學中, 要指導學生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程序進行, 倡導綠色化學, 做到以下幾點: (1) 選擇低毒、污染小、反應過程副反應少且后處理容易的實驗項目, 從源頭上控制和消除污染; (2) 節約實驗試劑, 倡導進行微型實驗, 減少污染物質的排放; (3) 不斷改進實驗, 降低污染物質的排放或達到零污染; (4) 妥善處理好化學實驗的廢棄物, 要求學生將廢棄物倒入指定的容器, 盡可能廢物利用, 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并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

摘要:在化學教學中, 我們往往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人文教育的滲透, 而科學與人文教育是相輔相成的, 它們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 是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的。本文結合化學教學, 探討了科學與人文教育的融合途徑。

關鍵詞:化學,教學,科學,人文教育

參考文獻

[1] 黃在銀.化學學科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 (7) .

[2] 肖順華, 劉崢.融人文教育于大學化學教學中, 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J].廣東化工, 2008, , 35 (9) :157-158.

工程與人文教育融合論文范文第2篇

1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融合中的現狀

1.1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使高職教育更側重專業技能培養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力本位”,以培養應用能力為主線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廣播電視網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廣播電視網絡公司、廣播電視臺、廣播電視系統設備系統集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培養的學生掌握廣播電視節目的采集與制作、播出、傳輸與接收等技術,勝任有線廣播電視機線員、網絡工程師、視頻工程師等崗位需求,具備廣播電視網絡系統安裝、調試與維護;攝像機等電視節目制作設備的使用、銷售與維護;中小局域網架構等能力,更側重于專業技能培養。

1.2用人單位的選拔機制使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融合缺乏系統規劃

許多用人單位在選拔人才時往往注重專業技能,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沒有有效的途徑衡量,這就使得在實施人才培養時,思想上對二者的融合不夠重視,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的融合缺乏系統規劃,導致人文素質課程建設不完善。

1.3人文素質教育很難滲透到專業教學中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 其中素質目標是在課程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誠信、 責任、團結、敬業、安全意識等素養,但是每位老師教學過程中是否完成了素質目標的培養很難考核, 也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而且在專業素質教育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許多專業教師認識不足,也就更難以實施。

2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融合的路徑

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的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培養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區、教學過程 的組織、實踐活動的實施、職業技能訓練的組織與落實、評價標準的制定等多個方面。 它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共同構成融合教育的整體。

2.1教育理念要體現兩者的融合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要融合。 因此,首先高職院校要樹立融合教育的理念,把學生培養成懂技術有專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學生既要具備“做事” 的能力,更要具備“做人”的素養。 高職院要改變只注重“以就業為導向”、“專業為中心”的觀念,要樹立以職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核心,以文化素養為基礎的辦學理念。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自上問下, 都要自覺貫徹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融合的理念。

2.2課程體系要體現兩者的融合

(1)通過培養目標的融合實現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融合。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我們院校根據自身特點提出了獨具特色的培養目標體現融合教育的理念, 明確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的要求同時,根據對應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在培養規格中進一步明確學生具備誠信、責任、團結合、敬業等素養,廣播電視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還應具備傳媒行業人文素質要求: 正確的輿論導向意識,傳媒行業的紀律,特別是安全播出意識。 (2)通過教學過程的融合實踐兩者的融合。 教學過程是融合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路徑之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文化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素質教育。 例如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學生傳媒行業素養的培養。 要求每個學生每天關注新聞, 瀏覽行業動態。 安排一線參觀學習, 了解一線的工作人員日常的行為規范, 校內實習基地實習時,嚴格按照行業規范考核:整理、清潔、安全、規范等。 融合實踐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師生共同努力實踐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融合。 (3)通過教育內容的融合達到兩者的融合。 在教育內容上體現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融合。 課程是教育活動的載體,教育內容的融合主要體現為課程的融合。 首先,建立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 廣播電視網絡技術專業以專業學習領域為核心, 結合職業資格標準,分析確定學生的就業崗位,以就業為導向,與行業專家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行了“工學一體、能力四階段、素養貫全程”的人才培養模式,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職業素養貫穿教學全過程,把一個初學者按階段培養成符合行業、企業崗位任職要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此外,還要通過評價標準的融合保障兩者的融合。

3結語

高職教育培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不僅僅具備專業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 將人文素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實現。

摘要: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側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訓練,學生的人文素質相對缺乏。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化人文素養,在跟蹤調研了部分專業學生的基礎上,本文初步探討了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的融合路徑。要通過系統規劃,實現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職業技能訓練等方面的融合,將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融合,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

工程與人文教育融合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在重視物理探究的同時,重視科學與人文的融合教育。郵票作為商品與藝術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郵票設計者歷來重視用科學內容作為郵票創作的素材。因此,把郵票作為物理教育資源,將會在融合科學與人文教育方面起到獨特的作用。本文結合有關文獻資料,探討了物理教學中如何利用郵票滲透科學與人文教育的價值。

關鍵詞:高中物理;郵票;科學;人文;資源

郵票存在的價值,不僅是一種郵資憑證,還由于不少郵票的設計具有很高的美學藝術欣賞價值,再加上某些郵票的紀念意義,導致郵票在收藏界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僅如此,不少郵票的設計上應用了很多的科學元素。例如:科學家的頭像以及他們的主要成就,有的郵票中還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這就導致郵票成為了一種人文教育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很高的適用價值。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郵票設計中的美學的欣賞能力,還能夠從中學到很多物理知識,并對科學家有進一步的認識。郵票源于生活,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郵票還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值得我們去開發。

1 郵票在物理教學中的教學價值

1.1 郵票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郵票不僅是一種郵資憑證,還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品。郵票的設計和印刷相對其他藝術品(如繪畫、攝影、雕塑等)有著自身的特點。郵票的本質屬性是郵資憑證,這就決定了它的發行不是為了作為藝術而存在的。而且,郵票的規模性生產以及其對生產技術的依靠,使其與繪畫等藝術品有著巨大的區別。這也決定了在學生欣賞郵票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學生采用新的視角,運用不同于其他藝術品的方法進行欣賞。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欣賞郵票的藝術價值:

第一、要引領學生領會郵票展現的內容,把握郵票要表達的思想。郵票發行的主要目的是作為郵資憑證,思想的宣傳意義只在發行過程中,通過大規模的使用而派生出來?,F代郵票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郵票均有其獨特的思想價值,通過紀念郵票的內容和郵票的畫面透析的思想意義給每個欣賞者以思想的啟迪。郵票還是時代的一面鏡子,世界各國在不同時期發行的郵票,皆能體現出這個時代的待色,國際上的風云變幻都能在郵票畫面中得以體現。1869年美國發行的第一套不是以人物為中心圖案的郵票就是以《獨立宣言》《盾牌·鷹相旗幟》《哥倫布在美洲登陸》為圖案的。這3枚郵票表現了美洲新大陸的發現、美國獨立和對自由精神的追求,這是19世紀美國精神總的體現。欣賞這套郵票能體會到時代脈搏的搏動,在時代的步伐中看到一個時代的影子。文革期間,我國原定在1968年11月25日發行的《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就是以紅旗的海洋、工農兵的游行隊伍、染成紅色的全國地圖為圖案的,這是文革那個特定時代的寫照。一個郵票欣賞者把握了郵票的思想意義,體會了郵票畫面顯現出的時代感,欣賞者就可以超越實用價值,用一種藝術的眼光對郵票進行審視。郵票不僅是郵資憑證,還是思想和感情的載體,欣賞郵票能夠陶冶情操,增進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令集郵者的思想情操達到一個新境界。

第二、欣賞郵票的形式美,體會郵票的民族風格。民族風格是藝術在長期的發展中,通過藝術家們的共同努力,形成相同或相近的藝術特點。郵票的民族風格也是郵票設計家在長期的郵票藝術創作實踐中形成的藝術持色?!獋€國家的郵票如果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郵票設計和印制的水平已經到了成熟階段。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審美習慣、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在這些獨特的審美氛圍中,郵票設計家必然為這種氛圍所感染,并在其中汲取營養。具有民族風格的郵票設計和印制形成了獨有的審美趣味,從而別具一格。欣賞者開闊了眼界,也可以從不同藝術風格的郵票里汲取民族藝術的營養,得到精神陶冶和美的享受,從而使自己的審美能力達到新的境界。

民族風格是郵票設計、印制成熟的標志。欣賞郵票必須體會郵票的民族風格,這樣欣賞者才可站在一個高度欣賞美、研究美,把握住郵票的民族風格就意味著郵票的欣賞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這兩個方面抓住郵票的特點,用不同于其他藝術品的方法進行欣賞,學生們會感受到郵票許多奇妙的特色,獲得藝術的享受。

1.2 郵票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現在的高中學生普遍認為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難的,這和高中物理的特點有著很大的關系。高中不僅要學習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習物理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是自學能力和物理解題能力,并學會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高中物理難學有多方面的因素,學生缺乏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高中物理不僅要理解物理現象、物理過程,還要透過現象找物理規律;不僅要記住和理解物理公式,還要靈活運用公式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就導致高中物理給學生的印象就是背公式、用公式,“一點都不好玩”。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物理課堂的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合適的物理教學資源和自己的語言,展現出物理的魅力,吸引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物理充滿興趣,從心里喜歡上物理,才有可能將物理學好。郵票剛好能夠完成這一使命。

為了紀念為人類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及學者,很多國家都會發行郵票。其中,有不少郵票和物理息息相關。例如:1987年,英國為紀念《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300周年發行了一套郵票(圖1),綜合介紹了牛頓一生的偉大功績。第一枚郵票上是蘋果和書名。第二枚郵票上是天體沿橢圓軌道運行。第三枚郵票巧妙地用一個盛水的燒瓶表現了光的折射、色散等現象和牛頓的另一專著——《光學》的封面。第四枚郵票上的文字是世界體系,這也是《原理》第三篇的標題。這4枚小小的郵票概括了牛頓一生的貢獻。通過對郵票的欣賞,學生就能夠了解到牛頓的一生。當郵票以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出現在課堂上時,必能吸引不少學生的注意力,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更能夠讓學生對物理這一門學科產生興趣,從心里喜歡上物理。

1.3 郵票對傳播物理方法知識的作用

郵票的畫面有很豐富的內容,與物理學有關的郵票,在其畫面上有著名的物理學家及其主要業績,也有用很精煉的構圖說明的物理學原理和效應,是很好的直觀教材。引導學生在集郵的同時弄清郵票畫面的內容,就可以讓他們增加許多物理學知識。例如:丹麥1970年紀念奧斯特實驗發現150周年的郵票,郵票上直觀地再現了實驗的內容。郵票的背后,則是奧斯特對自然力統一思想的堅信和多年的實驗結果。學生通過這枚小小的郵票,不僅能夠學到奧斯特實驗的內容,還能夠學到奧斯特那種對真理執著追求的精神。

又如:我國1953年發行的紀念哥白尼的郵票,這是我國郵票史上第一次出現外國科學家。郵票上的年份是紀念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和他逝世410周年。哥白尼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這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的偉大勝利。從這枚郵票上面,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哥白尼“日心說”的具體內容,還能夠感受他勇于和封建勢力斗爭到底和為真理獻身的偉大精神。

郵票只是一種教學資源,它能夠讓人文教育和我們的物理課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但是,如何利用郵票去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根據自身的情況努力去選擇、創新和發揮。

2 郵票資源的挖掘和利用

2.1 利用郵票滲透科學思想

在上世紀短短的一百年里,物理學有了飛躍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郵票以其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了物理學的發展進程。由于印刷技術的改進,與物理學相關的郵票的數量大大提升,郵票的質量也上升了一個臺階。它們不僅直觀地表現出了物理學的原理,更是再現了著名物理學家的音容笑貌以及他們的一些小故事,還以其獨特的設計和精美的畫面闡述了他們的工作和崇高的學術地位,這些都是很好的物理教學資源,是很好的直觀教材。例如:塞拉利昂1990年(圖2)和格林納達1991年(圖3)發行的火星探測郵票中都有一張開普勒的郵票,畫面上不僅有開普勒的頭像和他的生卒年月,還有一幅圖很好地展示了開普勒第二定律。郵票上的英文是“歡迎即將進行的火星探測”。開普勒當年正是由于對火星軌道的研究才發現了開普勒第一定律和開普勒第二定律。

又如:直布羅陀1998年發行了一套格言郵票,其中有一張是愛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圖4),上面的附票上是德文原文。這是愛因斯坦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獲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這對我們物理教學尤為重要,我們物理教師在傳授學生物理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想著如何培育、發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引導學生走上科學探索之路。還有意大利1995年紀念X射線發現100周年發行的郵票(圖5)。郵票上非常形象地再現了倫琴發現X射線時的情景。1895年11月8日傍晚,倫琴在實驗室里做陰極射線管中氣體放電的實驗,當他把手伸到放電管與熒光屏之間時,突然在熒光屏上看見了自己手掌的骨骼。他意識到,這不是陰極射線,他發現了一種新的射線。后來許多紀念倫琴發現X射線的郵票中都以手掌的X射線照片為重要內容。

2.2 利用郵票滲透技術思想

物理學是科學技術的基礎,許多郵票都體現了技術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了物理學理論與社會技術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例如:葡萄牙1976年發行的關于能源的郵票,一共5張,分別是水力(位能)、化石能源(化學能)、地熱(熱能)、風力(動能)和太陽能(輻射能)(這里僅展示第一張水力的郵票,如圖6),不僅介紹了人類可以利用的能源,還描述了自然界中的多種能量形式。這5種能量也正是如今我們利用得最多的能源,通過各種發電機,將其轉化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電能。

又如:倫琴發現的X射線是現代醫學上透視技術的基礎( 墨西哥1996年發行,如圖7),居里夫人發現的放射性是癌癥的放射性治療的基礎( 波蘭,1967,如圖8)。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但是,如果技術使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例如:1945年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投在日本廣島。這是一顆鈾彈,綽號“小男孩”,當量為1.2萬噸,摧毀了整座城市,40萬居民中有14萬人當場死亡,受傷人數也達14萬。圖9中的這枚郵票是馬紹爾群島1995年紀念二戰結束50周年發行的。

馬紹爾群島還于1986年發行了紀念“抉擇關頭”行動40周年的郵票(圖10)。二戰后,美國于1946年在馬紹爾群島第一次進行核試驗。在此后的12年中,共進行了67次核試驗,造成了極大的放射性污染,直至試驗結束30年后,試驗地區才可以重新住人。利用郵票滲透科學技術思想,可以讓人文教育的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能改變長期以來重科學輕技術的傾向,體現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對社會同樣重要,體現物理知識的應用和物理知識是同等重要的思想。例如:探索者在火星上著陸成功、“人造月亮” 發射成功、“數字地球”廣泛開發、原子激光束誕生、納米“ 秤”發明等郵票都可以利用。

2.3 利用郵票滲透審美思想

郵票不僅是一種郵資憑證,更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品。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誕生于英國。從那時開始,每張英國郵票上都會有英國女王或國王的側面頭像,這也成了英國郵票的特色,現在英國郵票上使用的是伊麗莎白二世的頭像。例如:1999年英國發行的確立時間郵票(圖11),1966年為紀念英國的石墨氣冷反應堆發行的郵票(圖12),1998年的千年紀郵票中的雷電郵票(圖13),1967年為紀念雷達的發明發行的郵票(圖14),在郵票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都有一個英國女皇的頭像。

郵票設計是一門高深的藝術,當然應該講究藝術變化的美感和規律,如果一成不變老是那么幾個單調的票形,難免使人生厭而更加渴望異形郵票。從英國好望角于1853年發行第一套三角郵票開始,全世界已有近120個國家(地區)發行了1600多種三角形郵票。例如:巴拉圭1965年為紀念對形成近代宇宙觀貢獻最大的4位科學家發行的郵票(圖15),阿富汗1964年為紀念居里夫婦發行的紅新月會三角郵票(圖16),巴拉圭1965年為紀念伽利略和愛因斯坦發行的無齒三角郵票(圖17)等。郵票的設計者們很講究郵票的變化規律,在設計郵票的時候追求著一種美妙而和諧的美,是對藝術的一種執著。

參考文獻:

[1]秦克誠.郵票上的物理學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祝婭.物理發現中的哲學和創造性思維[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3]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謝東.人文物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欄目編輯 趙保鋼)

工程與人文教育融合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闡述體育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相關性,分析就業導向下社會體育教學的價值意義,基于就業導向從社會體育教學的理念創新、內容選擇、路徑選擇三個方面構建社會體育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就業導向 高校 社會體育

教學 新模式

0157-02

當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益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問題,而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校,更是將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放在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作為高校教學有機組成的體育教育,應與高校培養目標相一致,以促進學生的就業為基準點,開展一系列實用性的體育教學,進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同時也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身心素質基礎。

一、體育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相關性

(一)體育教育是培養高校學生各項技能的基礎

本文所說的技能是指掌握并運用從事職業所需的技術能力,大學生所需的技能是指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運用專業技術的能力。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層曾將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者稱之為技術員,這里把“體力”與“技術”很好地連接在一起,這也說明了體育教育是技能發展的基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也指出,“個人全面發展的實質就是在體力和智力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實現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統一”。由此可見,體育教育也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終身體育教育是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原動力

體育教學要樹立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服務的意識,教育部原部長周濟說:“體育教學不只是為了強身健體,也為以后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服務”。他還說,“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里,體育教育要貫徹“終身體育”的理念,注重體育意識、習慣的培養。法國教育家埃德加·富爾在其研究報告《學會生存》中指出:“現代教育不應該培養學生從事特定的、終身不變的職業,而是要培養他們在不同職業中具有應付自如的能力,并能激發其持續不斷的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意識?!笨梢?,現代人應具有的技能是應變的思想準備和能力,這也是急劇變革的現代社會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然而,國人普遍缺乏終身體育訓練的意識,往往強調智力開發,卻忽視了健康,致使難以適應一線技能型崗位的需要。在體育教學中普及終身體育理念,既有利于人們適應社會發展環境,也可為學生未來生存發展提供終身受用的身心財富,可以說終身體育是人全面發展的原動力。

二、就業導向下社會體育教學的價值意義

(一)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有利于促進社會體育的發展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得到不斷更新,傳統的社會體育教學的價值取向不能適應學生對體育發展的要求,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體育教育理念隨之產生。這種體育教育不僅強調社會發展,同時也注重個人的發展。當前,社會發展要求高素質人才在注重體質、心理等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不同的個性和創新能力,這也將成為社會體育教學價值取向的未來走向。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體育教育彌補了傳統社會體育教育的不足,而且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可進一步促進社會體育的發展。

(二)順應高校的培養目標,有利于促進學生順利就業

當前,我國高校普遍以培養適應社會生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這一目標要求高校在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提高為己任,并要求學生具有未來某一職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即在學會做人的基礎上,要學會做事,學會從業,能夠適應崗位未來發展要求。因此,以就業為價值導向的社會體育教學目標正是基于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來確立的,并切實將兩者合二為一。由此可見,以就業為導向的體育教育理念將使學生在今后職業實踐中具有較強的職業體能和職業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順利就業。

(三)順應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學會生存

首先,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體育教學理念,在體育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訓練。體育鍛煉能夠促使學生智力和體力的雙重開發,一方面能夠強身健體,另一方面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心理品格。其次,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體育教學,是以學生團隊活動、競爭訓練、情境模擬以及個性發展等形式進行的,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具有正確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并具備正確處理和化解工作生活中的矛盾能力以及承擔風險的能力??梢?,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體育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外界生存環境,最終有利于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

三、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體育教學新模式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體育教學理念創新

1.社會體育教學要體現社會體育的特色觀。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體育教學將社會、企業、未來從事職業對人的要求來規范學生的培養,塑造他們具有合格的技能與素質,比如吃苦耐勞精神、職業體能勝任力、競爭意識、遵紀守法意識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使其能夠從容應對社會發展的挑戰。

2.社會體育教學要體現社會體育的就業觀?;诰蜆I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教育,要努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層次,把學校體育貫穿高校教育的全過程,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與此同時,高校和體育任課教師要牢固樹立就業觀,以學生就業為中心開展教學,實現體育教學與學生就業達到完美地統一。

3.社會體育教學要體現社會體育的人文觀。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社會體育教學應體現人文關懷的價值理念,體育教育過程中除了包含關心愛護學生的人文教育外,還蘊涵著更深層次的意義,如通過體育訓練能夠磨礪高校學生的意志,通過體育教學比賽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管理、集體意識等積極品質。因此,社會體育教學在對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時,除了運動技能外,還要把體育的人文精神向學生進行傳授,以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素養和良好的心理品格。

(二)以就業導向的社會體育教學內容選擇

1.社會體育教學要以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為根本。對高校生進行基本的體能素質訓練是實現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當前,高校主要是以“90后”為主力軍,年齡多在18歲左右,也正是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身體各組成部分亟須全面、科學的體育訓練。然而,由于在中學階段學生普遍缺乏系統的體育訓練,升入大學以后感覺到身體素質較為薄弱,加之缺乏體育訓練的意識,參加體育課程的積極性也不高。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高校應將高校生身體素質訓練納入體育教學的基礎工程。

2.社會體育教學要將大學生職業體能勝任力訓練作為其特色內容。職業體能勝任力是指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抵抗壓力的能力,具有健碩的身體素質,以良好體能狀態承擔各種工作的能力。在社會體育教學中很好地把未來職業和工作環境所需的體能勝任力作為特色內容,在進行體育教學計劃與模塊修訂時,要能夠根據高校學生所學專業未來職位對體能勝任力的要求,然后選擇相應的體育教育訓練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力。從本質上說,這種體育教學方式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開展的,是從傳統單一強調訓練成績或體育技能傳授中解放出來,傳授具有社會體育教學特色的內容。

3.社會體育教學將崗位職業行為與

職業素養教育相結合作為其重點內容。在當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為了提升工作效率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一方面既注重科技與產品的創新,另一方面也特別強調企業文化的營造和員工素質的提高。因此高校要抓住這一契機,在對體育教學內容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發展對員工的職業行為與職業素養的要求,比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統一著裝,集合訓練時要做到“靜、齊、快”等,體育任課教師要很好地將體育教學與企業對員工職業行為、職業操守、職業素養等內容很好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進而發揮社會體育服務于企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體育教學的路徑選擇

1.將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

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一方面,要積極發揮社會體育課堂教學的“育體”與“育心”的作用,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這要求在體育教法上,教師要注重引導和啟發,可以以體育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而在課堂體育教學內容上要著重對學生身體素質、身心品質、職業體能勝任力以及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培養。另一方面,在發揮課堂以外,還要切實發揮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職業導向的作用,這也是發展學生個性以及提高學生體育活動意識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將課內體育與課外體育相結合是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的以及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

2.切實將“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相結合,培育學生的綜合能力。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興起,許多企業也開始注重員工的“群眾體育”的開展,也將其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高校招聘會上,從企業的招聘要求如身體健康狀況、有無體育特長等條件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受到很大的關注,很多企業也往往青睞那些具有體育特長的畢業生。因此,為了順利實現學生的順利就業,高校在體育教學中要把“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兩種教育形式相結合,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對體育教育的投入,改善體育教學條件,夯實體育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積極引進高素質體育教師,以進一步提高高校的體育競技水平和教育效果,提升學生就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3.要嚴格按照企業的標準營造科學的“育體”、“育心”教育環境。以就業為導向的體育教學要真正實現服務于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就需要依照企業崗位要求營造育人的外部環境。一方面,要積極營造與企業對接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高??梢杂闷髽I文化來營造校園體育文化,在辦學方式選擇上要突出就業導向,可以選擇與企業聯合辦學或者以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方式,這樣也保證了人才培養符合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社會體育課堂教學上也應緊緊抓住就業這一方向,傳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與標準。以上的體育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體育訓練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品格,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桂英.高職體育對學生就業的作用與影響[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2]黃海波,史景鋒.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價值取向分析[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1)

【作者簡介】譚 璐(1973- ),女,廣東臺山人,副研究員,碩士,廣西科技大學教師。

(責編 黎 原)

工程與人文教育融合論文范文第5篇

人文精神的實質是對人之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數學是科學發展、人類文化發展的燈塔。數學,作為各級各類學校最廣泛的學習科目,數學教育的意義不僅見之于物,還應見之于人。數學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數學教育的價值首先應從認得發展方面去衡量。

創造精神的培養。開拓、創新精神是人的創造性的體現。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只有那些具有開創進取意識的人,才不至于被時代拋棄;創造,它能使人獲得一種滿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給人提供了一種對于自己以及對于生活的積極態度。致力于創造精神的培養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責任和義務,而要啟發人類獨有的這種高貴的品質,莫過于妥善利用數學教育。

理性思維習慣的培養。理性思維是一種歷史的、科學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是批判的思維,是求異或創造性的思維,是一種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的道德推理。數學科學是培養人們理性思維素質最有效的學科。正是通過數學,引入了理性,從此人們才有可能開始靠理性,而不是憑感覺去判斷是非曲直。由數學精神產生的這種理性、確定性、永恒的不可抗拒規律性等一系列思想,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

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是行動的基準。價值觀念的扭曲是當代社會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由于物質欲望的膨脹和道德價值的失范,導致了部分青少年為一種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所左右。如何教育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已成為整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而數學教育在某中程度上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正確的價值和意義的體系,從而有助于為社會提供一種正確的人文主義導向。

踏實細微良好作風的培養。踏實細微、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風是人的高尚品質的具體體現?!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有處處留心小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小善不為,何成大善,細微之處,恰恰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造成“聯盟一號”墜毀的原因,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這場悲劇,也可以叫做對一個小數點的忽略。學習數學的人一定都會有這樣深切的體會,一個小數點的位置,倘若失之毫厘,必將謬以千里。如何發揮數學的這種獨特的教育價值,并應用它來塑造我們的人格,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呢,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滲透性原則、經常性原則、自覺性原則。

作者單位:河南省武陟縣教育局教研室

工程與人文教育融合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有相同的服務對象——學生和兒童,相似的功能——語言學習和人文教育。因此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符合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和對兒童文學的鑒賞力、判斷力,具有兒童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才能帶領孩子閱讀、欣賞兒童文學。

關鍵詞:兒童;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

一、兒童文學教育能夠促進兒童語言文字發展和心理成長

根據教育部《課程標準》對“語文”提出的界定:“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是語文的基本特點?!闭Z文教育教學重視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統一,這就對教師正確處理小學語文教學與兒童文學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標準和要求。

兒童文學是指根據兒童的成長和心理需要,專為兒童創作或改編,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作品。兒童對文學的需要是一種天性,兒童文學是發自兒童性靈的文學。兒童文學伴隨著孩子長大,從聽父母講故事開始,兒童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主動接近不同的文學作品。小學語文通過兒童文學教學,教師可以貼近孩子,走向兒童的心靈世界。

從兒童文學的構成來看,既有進入語文課本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有相關的課外讀物??傮w看,兒童文學包括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當代文學作品、科普科幻讀物等。

1.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

兒童文學是充分考慮到兒童的理解能力和審美需要而創作的文學。從語言和文字表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之間,存在目標、原則、理念、方法的全面契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相當比例的兒童文學作品,這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品德、社會道德的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內容,這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學生通過接觸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汲取兒童文學豐盈的教育養分,培養良好的語感,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語法,不斷形成成熟的語言能力,為一生的語言文字發展打下根基。

2.兒童文學符合小學語文學習心理

兒童文學是能為兒童理解和樂于接受的文學作品,兒童閱讀兒童文學,有助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兒童文學適應兒童的年齡特點,適應他們的智力興趣愛好,兒童的語言發展、情感、想象、自我意識等。兒童文學教育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也是目標,科學處理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能夠讓我們進一步增加對兒童心理、情感的了解和尊重。

二、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開展兒童文學教育

1.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

兒童文學素養對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意味著:她擁有了一條走進兒童心靈的小徑。她會帶領學生快樂地走進《電車學?!?,在閃爍著人性永恒的美的世界里和《窗邊的小豆豆》一同成長,她會讓孩子們走進《巨人的花園》和那個孤獨的巨人握手,去感悟友愛,善良,助人為樂……一個具有兒童文學素養的老師,朗誦教材的眼光也必有獨到之處,能從兒童文學作品的文體特點出發,順著作品的“肌理”去讀。對于選入教材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濃縮版或者節選版,因為具有背景知識和前提,哪怕是剩下幾縷枯干的枝,教師也有辦法讓它長成枝葉婆娑、搖曳多姿的大樹。而沒有兒童文學素養的教師,解讀時容易瞎子摸象,犯以偏概全的毛病,甚至曲解作品的原意。所以,一個語文教師應該熱愛和熟悉兒童文學,,具備帶領孩子閱讀、欣賞兒童文學的能力和素養,在大量的兒童文學閱讀和教學實踐中,提高自己對兒童文學的鑒賞力、判斷力,提高自己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

2.教師應該具備兒童文學的教學策略

(1)保持作品的新鮮感與完整性,培養學生的欣賞樂趣。

教師在兒童文學閱讀的教學過程中,不要嵌入過多的問題,不要穿插過多的訓練,而是在學生充分感受、把握了文學作品的全局之后,再展開和延伸教學內容或許更合適。因為讀文章不像看畫,不可以即時將作品的全局一覽無余。兒童熟悉文章的內容,進入文章的情感、意蘊層面必須反復讀,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這種時間的深度恰恰是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比如《丑小鴨》課文的教學,可以在一開始呈現那只美麗的白天鵝,欣賞完后,提出:“又小又丑的丑小鴨,變成一只美麗的天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丑小鴨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呢?”由此問題出發,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丑小鴨變天鵝的艱辛,一條主線,清晰明朗。所以,教師不用刻意地設計“層層推進、步步為營、環環相扣、起承轉合、一唱三嘆”的過度推敲的課堂結構。一堂精致的兒童文學課堂,問題轉換、環節切換越頻繁,導語牽引越多,學生的智慧與精力消耗就越大,學生自主閱讀、感受、思考的時間就越少。所以,與那些側重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文章的教學相比,我們建議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不要節省時間,而是要浪費時間”。

(2)注重挖掘文本獨特性,讓作品欣賞有創意。

面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文本時,教師的話題討論,不要老是問這樣的問題:文章寫了什么?怎樣分層呢?哪里是你最感動的句子?而是要多方位、多角度進入文本的問題。比如說《雪孩子》一課,是一篇蘊涵思想性、知識性的優秀童話,如果從孩子的角度解讀,這篇課文可以有另一番趣味。比如這篇童話除了小白兔一家是明顯的擬人外,對本不能動彈的“雪孩子”也賦予了“動”的能力。雪孩子在篇末化成了白云,孩子會為“雪孩子”的舍己為人所感動,為明年還能看到雪孩子而高興。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討論時,應更多樣化,更貼進孩子一點。如可以讓學生在體會童話的幻想上下工夫,逆向提問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雪孩子如果不會動會怎么樣呢?”也可以讓學生回答:“你覺得課文有哪些奇妙之處?”或者“雪孩子都有哪些特點?”讓學生從“雪孩子”的身體、行動、心理等方面作略帶拓展的思考。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課文中刪掉了原來童話中的大量細節,如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的細節,雪孩子變成云飛到空中的細節,教師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先補充這兩個細節,再把原文讀給學生聽。這也是增加童話教學趣味性的一種方式。

3.教師應該注重挖掘教材,讓課堂教學舉一反三

(1)依據同一主題,進行多元開發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單元的課文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其開發空間非常廣闊。因此,教師在實施群文閱讀時,不妨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多元開發。首先以教材的單元主題為基準,在整合教材的同時對教材進行補充,使得學生對該單元的話題產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認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在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全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不僅要結合同一單元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這幾篇課文對祖國美景進行贊揚,同時還要圍繞祖國美景這一主題進行素材開發,補充《黃山記》、《壺口瀑布》、《石林》這三篇文章,學生對其進行賞析,體會祖國河山壯麗、風景秀麗之美,從而激發學生對自然風景的保護觀念和意識。

(2)依據同一作者,進行素材開發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階段語文教材中,學生對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個整體而完整的映像,導致知識體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據同一作者開發素材,將其代表作品進行整合,通過對同一作者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方便學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寫作風格,使名家的精神光輝照耀學生成長之路。

例如,在學習李白的詩歌《靜夜思》時,補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望廬山瀑布》和《贈汪倫》這幾首詩進行群文閱讀,對比《春夜洛城聞笛》和《靜夜思》都是抒發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差異;體會《望廬山瀑布》中作者磅礴大氣的語言風格,感受《贈汪倫》中作者抒發親友離別之情和思念之情的異同。

(3)依據同一體裁,進行素材開發

有學者曾說:“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笨梢娒烙彩墙逃闹匾繕?。統一體裁的文章之間既具備相同點,又各有千秋,將統一體裁的素材進行開發,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拓展其閱讀量,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觀。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同體裁”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培養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鑒賞能力,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審美素養。例如,在學習《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時,補充同類型文章《盧溝橋》,使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同類型文章的寫作策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材料。

4.教師要用好語文教材和課外讀物,開發兒童文學資源。

教師還可以大膽把教材外的兒童文學作品引入課堂。比如在教學《媽媽的帳單》時,當彼得因為幫媽媽做了事后向媽媽索要報酬,而這時媽媽出示的這份帳單卻讓彼得看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母愛的無聲與偉大,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引入繪本《愛心樹》,將母親化為一棵樹,通過小男孩對樹的無止盡的索求和樹對小男孩無私的奉獻,形成強烈地對比,也給孩子強有力的感情沖擊。當欣賞完繪本后,許多孩子流下了眼淚。相信不用教師多說,“母愛”兩個字已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中,這種直觀的體會遠比教師在原地無休止地進行教材講析效果來的好。所以說,教材教學多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方式方面的指導,教材學習主要在于習得方法,感悟規律。建議去掉繁瑣的課文分析,去掉枯燥無益的語文作業。因此,在精講教材時,抽出時間補充一些相關的課外兒童文學,可以豐富學生對作品的把握,體悟作品的各種形象,獲得精神的力量。

5.教師要尊重兒童的獨特理解,引導學生的語言生長。

學生語言能力的成長依賴于學生情感的體驗。不少課堂上,教師往往滿足于展示個人對文本的理解,然后生拉硬拽地讓學生達到教師理解的深度,效果往往適得其反。真正成功的課堂,應該是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經歷酣暢的情感體驗和成長的同時,獲得語言發展。兒童文學作品為學生喜聞樂見,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有比較活躍的思維和情感體驗,教師應該善于體察并尊重和引導。因為學生情感的共鳴點一般就是語言的生長點,所謂“情動于衷而發于外”。兒童文學作品往往內涵非常豐富,以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樹》為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完整、多面地理解文章主旨:環保、守信、友誼、跨越生死的愛戀……在教學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說來聽聽”,尊重孩子富有童心童趣,視角獨特的見解,自由討論后老師可以強調某一種價值判斷,但應避免主題先行。

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對親密的伙伴,其實他們的相遇是一種必然,它們攜手的意義其實比我們現在已經看到的要多得多。用兒童文學的視野來考察小學語文教學,將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很多新鮮的空氣,有助于我們解決一些以前一直沒有處理好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學中真正發現“兒童”,真正認識“文學”教育的意義,處理好文學教育和語言教學的關系,其實都要從認識它們的關系開始,這一點,我們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

參考文獻:

[1]王曉玉主編.兒童文學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頁,第26頁.

[2]張愛梅.論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 科教文匯 2008.08 (上旬刊):101.

[3]徐冬梅 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06年第9期15-16.

[4]王林 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兒童文學教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5]李開忠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02)

上一篇:創新教育與高等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成形機床的模具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