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內科患者護理常規范文

2023-09-23

內科患者護理常規范文第1篇

2.1.1 遵醫囑完善術前各項檢查。

2.1.2 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做好情志護理。

2.1.3 根據病情,制定功能鍛煉計劃和術前指導,并教會患者。

2.1.4 術前清潔皮膚,遵醫囑行手術區備皮,做好護理記錄。

2.1.5 術前晚遵醫囑禁食禁水;給予安神鎮靜藥物,保證充足睡眠。

2.1.6 術日晨護理

2.1.6.1遵醫囑給予麻醉用藥,將病歷、X光片、CT片及術中用藥等手術用物帶入手術室。

2.1.6.2再次核對患者姓名、床號及手術名稱。

2.1.7 根據手術要求備好術后用的硬板床,根據病情及手術種類,必要時備好牽引器具。

2.2 術后護理

2.2.1 術后將患者平穩地抬上床。四肢手術,取平臥位,抬高患肢;脊柱手術,取平臥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時給予軸位翻身。

2.2.2 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

2.2.2.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2.2.2.2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時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色、質及量。發現異常時報告醫師,及時處理。

2.2.2.3定時查看敷料,觀察有無滲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質、量,及時更換,做好記錄。

2.2.2.4評估傷口疼痛的性質、程度和持續時間,分析疼痛的因素,遵醫囑使用針刺或藥物,以減輕和緩解疼痛。

2.2.3 針對不同的情緒反應,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戰勝疾病。

2.2.4 根據患者手術的情況,指導不同的功能鍛煉。

內科患者護理常規范文第2篇

腦室及血腫穿刺引流術后的監護常規 腦出血的監護常規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監護常規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監護常規

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監護常規 癲癇持續狀態監護常規 顱內高壓綜合征監護常規

顱內及頸內動脈支架置入術后監護常規 三叉神經痛 急性脊髓炎 腦梗死 帕金森病 肝豆狀核變性 重癥肌無力

腦室及血腫穿刺引流術

1.

概念是對某些顱內壓增高的病人進行急救和診斷的措施之一。通過穿刺放出腦脊液以搶救腦危象和腦疝;同時有效地減輕腫瘤液、炎性液、血性液對腦室的刺激,緩解癥狀,為繼續搶救和治療贏得時間。

2.

目的(1)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降低因腦室系統的阻塞(積血、積水)和各種原因所致急性顱內壓增高甚至腦疝者的顱內壓力,以搶救生命。(2)監測顱內壓,可直接、客觀、及時地反映顱內壓變化的情況。(3)引流血性或炎性腦脊液,以促進病人康復。

3.

適應癥(1)腫瘤和其他顱內病變引起的腦積水(2)自發性或外傷性腦室內出血,或腦內血腫破入腦室系統(3)后顱凹手術前為防止在切開后顱凹硬腦膜后小腦急性膨出,造成腦組織裂傷和自發性腦干損傷及在術后持續引流出血性腦脊液,以避免腦室系統梗阻和調整顱內壓力.(4)開顱術中和術后顱內壓監測

4.

禁忌癥(1)穿刺部位有明顯感染(2)有明顯出血傾向者(3)腦室狹小者(4)彌漫性腦腫脹或腦水腫病人 5.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

1.病人準備:評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合作程度以及是否進行過腦室穿刺,指導病人及家屬了解腦室穿刺引流的目的、方法和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意外,消除思念顧慮,征得家屬的簽字同意;躁動的病人遵醫囑使用鎮靜劑。

2.消毒劑、麻醉劑、顱骨鉆及搶救藥品等,按需要被顱內壓監測裝備。 (2)術中術后護理

1.術中協助病人保持安靜,減少頭部活動,維持正常體位;對于煩躁不安、有精神癥狀及小兒病人應特別注意防止自行拔除引流管而發生意外,必要時使用約束帶加以固定。 2.嚴密觀察神志、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注意呼吸改變。 3.術后接引流袋于床頭,引流管應懸掛固定在高于側腦室10~15的位置,以維持正常顱內壓。 4.注意引流速度。一般應緩慢引流腦脊液,使腦內壓平緩降低,必要時適當掛高引流袋,以減慢引流速度,避免放液過快所致腦室內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瘤卒中或誘發小腦幕上疝;但在搶救腦疝、腦危象?緊急情況下,可先快速放些腦脊液,再接引流管,緩慢引流腦室液。

5.注意觀察引流腦脊液的性質和量。正常腦脊液無色透明,無沉淀。術后1~2天內可稍帶血性,以后轉為橙色。如術后出現血性腦脊液或原有的血性腦脊液顏色加深,提示有腦室內繼續出血,應及時報告醫生行止血處理;如果腦脊液渾濁,呈毛玻璃狀或有絮狀物,提示發生感染,應放低引流袋以引流感染腦脊液,并送標本化驗;引流腦脊液量多時,應注意遵醫囑及時補充水電解質。

6.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引流出傷口敷料和引流袋應每天更換,污染時隨時更換;保持引路系統的密閉性,防止逆行感染。如有引流管拖出,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7.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折疊或阻塞,尤其是在搬運病人時或幫病人翻身時,注意放置引流管牽拉、滑脫。

8.及時拔除引流管,腦室持續引流一般不超過一周,拔管前需加閉引流管二十四小時,密切觀察病人有無頭疼嘔吐等癥狀,以便了解是否有再次顱壓升高表現。

9.拔管后應加壓包扎傷口處,指導病人臥床休息和減少頭部活動,注意穿刺傷口有無滲血和腦脊液漏出,嚴密觀察有無意識、瞳孔變化,失語或肢體抽搐、意識障礙加重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處理。 心理護理

急性期避免任何精神干擾,減少病室聲光刺激,限制探視,醫護人員動作要輕,保證病人休息。對已恢復神智的病人多關心體貼、精心護理、給予精神上的安慰,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療。 健康教育

1.加強功能鍛煉教會病人及家屬自我護理方法,加強練習,盡早最大程度的恢復功能,以恢復自理及工作能力,盡早回歸社會。

2.控制不良情緒,保持心態平衡,避免情緒波動。 缺血性腦血管病

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供應動脈狹窄或閉塞以及非外傷性的腦內出血,并引起相應臨床癥狀及體征,成為腦卒中(stroke)。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前者發病率高于后者。腦卒中以內科治療為主,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療 病因

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占60%~70%,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高于女性,主要原因是動脈在粥樣硬化基礎上血塞形成,導致腦供應動脈狹窄或閉塞,某些使血流緩慢和血壓下降因素是本病誘因,故病人常在睡眠中發作。

出血性腦卒中多發生于50歲以上高血壓動脈硬化病人,男性多見,是高血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因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而引發。出血是粟粒狀微動脈瘤破裂所致,多位于基地節殼部。 病情評估

1、臨床表現 1)缺血性腦卒中

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神經功能障礙持續在24h內,突然單側肢體無力,感覺麻木,一時性黑蒙及失語等大腦半球供血不足表現,或表現為暈眩、復視、步態不穩、耳鳴及猝倒等椎底動脈供血不足表現。常反復發作,自行緩解,多不留后遺癥,腦內無明顯梗塞灶 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類同短暫腦缺血發作,但持續時間長,超過24h,可達數天,逐漸恢復,腦部可有小的梗塞灶。

③完全腦卒中,腦部有明顯梗塞灶,癥狀更嚴重,常有意識障礙,神經功能障礙長期不能恢復。

2)出血性腦卒中突然意識障礙、呼吸急促、脈搏緩慢、血壓升高,隨后出現偏癱、大小便失禁,嚴重者出現昏迷、完全性癱瘓及去大腦僵直、生命功能絮亂等,可使病人快速死亡。

2、輔助檢查

主要是影像學檢查。缺血性腦卒中,腦血管造影可發現病變部位、性質,急性腦缺血發作24~48h后,頭部CT可顯示缺血病灶;MRI可提示動脈狹窄和閉塞;勁動脈B超檢查和經顱多普勒超生探測亦有助于診斷。急性腦卒中首選CT。 治療原則

1、缺血性腦卒中一般先行非手術治療,包括臥床休息、擴張血管、抗凝、血液稀釋療法及擴容治療。腦動脈完全閉塞,應在24h內及時考慮手術治療。

2、出血性腦卒中經絕對臥床休息、止血、脫水、降顱壓等治療,病情仍繼續加重考慮手術治療,開顱清除血腫。但對初雪破入腦室及內側型腦內血腫病人,手術慎重;病情過重或年齡過大、伴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不宜手術治療 護理措施

病情觀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詳細記錄。提示腦疝可能時,及時通知醫生,配合搶救。使用脫水降顱壓藥時檢測尿量與水、電解質變化,防止低血鉀和腎功能受損。若病人呃逆、腹部飽脹,胃液咖啡色或黑便,考慮消化道出血,立即通知醫生,積極止血。 生活護理絕對臥床休息,環境安靜,避免刺激。發病24h內禁食。 用藥護理注意觀察止血、降低顱壓等藥物藥效及副作用

對癥護理對不宜降溫者可行人工冬眠,高熱驚厥者按醫囑給予抗驚厥藥等。 心理護理

急性期避免任何精神干擾,減少病室聲光刺激,限制探視,醫護人員動作要輕,保證病人休息。對已恢復神智的病人多關心體貼、精心護理、給予精神上的安慰,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療。 健康教育

穩血壓教會家屬自測血壓,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調情志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于激動。

戒煙酒有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癥病人,尤應戒煙酒。

擇飲食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的腦、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瘦肉、魚、蛋食品。

避疲勞超負荷工作可誘發腦出血 防便秘適當運動自我保健

不蹲便可使血壓升高,可能發生腦出血意外 行動慎

動左手減輕大腦做半球負擔 飲足水血液稀釋,保持血容量

適寒冷注意保暖,使身體適應天氣變化

重先兆如無誘因的劇烈頭痛、頭暈、暈眩,有的突然體麻木、乏力或一時性失視,語言交流困難等癥狀,以促進血液循環 參考書籍:《內科護理學》第5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

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AIDP)又稱格林—巴利綜合征(GBS),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的大多可恢復的多發性脊神經根受累的一組疾病。其神經系統病變范圍彌散而廣泛,主要侵犯周圍神經及脊髓。臨床上以迅速出現兩下肢活四肢遲緩性癱瘓及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為特點。 病因及發病機制

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屬于一種遲發性過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支持免疫學說的理由:①本病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腸道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史,病人中60%在病前有空腸彎曲菌感染;②EAN的臨床表現與本病類似,其免疫致病因子可能為存在于病人血液中的抗周圍神經髓鞘抗體或對髓鞘有毒的細胞因子等。 病情評估

1、臨床表現

1)多見于任何年齡,男性略高于女性,四季均發

2)多數病人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癥狀,少數有疫苗接種史

3)首發癥狀四肢對稱性無力3~15d病情達到高峰??勺赃h端發展或相反,或遠近端同時受累,并可累及軀干,嚴重可累及肋間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癱瘓為遲緩性,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病理反射陰性。腦神經損害以雙側面癱多見,尤其在成人;延髓麻痹以兒童多見。偶可見視乳頭水腫。早期肌肉萎縮可不明顯,但病變嚴重者因繼發性而可出現肌肉萎縮,肢體遠端較明顯。

4)感覺障礙,肢體遠端感覺異常和手套、襪套形感覺減退

5)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多汗,皮膚潮紅、手足腫脹及營養障礙;嚴重病例可有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

2、輔助檢查

典型的腦脊液改變為細胞數正常,而蛋白質明顯增高(為神經根的廣泛炎性所致),稱為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為本病重要特點。蛋白質增高在起病后3周最明顯。 治療原則

輔助呼吸呼吸麻痹是本病的主要危險

血漿置換療法在發病兩周內接受此療法,可縮短病人臨床癥狀,縮短使用呼吸機時間,降低合并發癥發病率,迅速降低抗周圍神經髓鞘抗體滴度。 免疫球蛋白應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急性期病例,可獲得與血漿置換療法相接近效果,且安全。

糖皮質激素但慢性型對激素有良好反應 護理措施

病情觀察心電監護,床頭備氣管切開包及機械通氣設備。持續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有無呼吸麻痹,若出現呼吸無力、吞咽困難及時通知醫生。若發生呼吸肌麻痹出現缺氧癥狀,一般先用氣管內插管。護士應熟悉血氣分析正常值,隨時調整呼吸機各種指標。 呼吸機管理

生活護理保持床單平整、干燥,幫助病人取舒適臥位。幫助病人被動運動,防止肌肉萎縮。胃管病人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且易消化流質飲食。保持呼吸道通暢,幫助病人翻身拍背引流。

用藥護理熟悉病人所用藥物,藥物使用時間、方法及副作用向病人解釋清楚。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激素時,防止應激性潰瘍導致消化道出血。不輕易使用安眠鎮靜藥。 心理護理

本病發病急,病情進展快,恢復期較長,加之長期活動受限,病人常產生焦慮、恐懼、失望等情緒。長期情緒低落給疾病的康復帶來不利。護士應及時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積極主動地關心病人,認真傾聽病人的訴說,了解其苦悶、煩惱并加以分析和解釋,取得病人信任,告訴病人本病經積極治療和康復鍛煉,絕大多數可以恢復以增強病人與疾病斗爭的信心. 健康教育

疾病知識指導幫助病人和家屬掌握疾病相關知識與自我護理方法,鼓勵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緒穩定。出院后按時服藥。

避免誘因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和機體抵抗力,避免淋雨、受驚、疲勞和創傷、防止復發。 運動指導加強肢體功能鍛煉和日常生活訓練,減少并發癥,促進康復。 病情觀察告知病人消化道出血、營養失調、壓瘡及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表現及預防窒息的方法,當出現胃部不適、腹痛、柏油樣大便,肢體腫脹疼痛,以及咳嗽發熱,外傷等情況時立即就診。

內科患者護理常規范文第3篇

1.根據病情,準備好所需物品和藥品。

2.根據病情給予監測護理。

3.持續心電監測,定時觀察記錄神志、瞳孔、面色、心律及生命體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4.保持氣道通暢,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給予氣道濕化和適當吸氧,持續監測氧飽和度。對人工氣道病人,按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護理常規護理。

5.留置導尿,維持各引流管通暢,準確記錄24h出人量。

6.根據醫囑確定飲食種類、方式。

7.熟悉病情做好基礎、生活及心理護理。

8.建立、保留靜脈通道,備齊急救物品、藥品。

9.及時留送檢驗標本。

10.嚴密觀察病情,認真做好記錄。病情如有變化,應立即報告醫生給予處理。

11.根據病情確定各種監測儀報警上下限。

12.對使用呼吸機病人,嚴密觀察記錄各種參數,發現報警,及時處理。

13.按醫囑設定電腦輸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參數,根據病情需要作及時調整。

內科患者護理常規范文第4篇

2. 體征觀察:定時監測脈率、心電圖、心率、呼吸與血壓,對危重患者應使用心電、呼吸、血壓監護。

3. 生活護理:對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協助生活護理。

4. 休息及臥位:重者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病情穩定者,鼓勵逐漸床上或下床活動。長期臥床者,每2小時更換體位。心功能不全者半臥位或端坐臥位。

5. 飲食護理:宜給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應限制鈉鹽食物。

6. 氧療護理:非嚴重缺氧患者,用用鼻導管低流量吸氧,2-4 L/min,濃度20%-40%,嚴嚴重缺氧者6-8 L/min.急性肺水腫患者,用20%-30%乙醇濕化,交替吸氧。

7. 排泄護理:鼓勵長期臥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素食物,養成每日排便習慣。對便秘患者,按摩下腹部促進腸蠕動,如長期便秘者,可給緩瀉劑或低壓溫水灌腸,無效時可帶手套潤滑手指將糞便摳出,準確記錄24小時尿量。定期測體重。

8. 用藥護理:準確掌握心血管常用藥物的劑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用洋地黃類藥物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變化;用利尿劑時應注意尿量及電解質變化;用擴血管藥時應定期測量血壓,并準確控制和調節藥物濃度與使用速度;抗凝藥物使用時應注意有無出血現象。

內科患者護理常規范文第5篇

腦室及血腫穿刺引流術后的監護常規 腦出血的監護常規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監護常規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監護常規

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監護常規 癲癇持續狀態監護常規 顱內高壓綜合征監護常規

顱內及頸內動脈支架置入術后監護常規 三叉神經痛 急性脊髓炎 腦梗死 帕金森病 肝豆狀核變性 重癥肌無力

腦室及血腫穿刺引流術

1.

概念是對某些顱內壓增高的病人進行急救和診斷的措施之一。通過穿刺放出腦脊液以搶救腦危象和腦疝;同時有效地減輕腫瘤液、炎性液、血性液對腦室的刺激,緩解癥狀,為繼續搶救和治療贏得時間。

2.

目的(1)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降低因腦室系統的阻塞(積血、積水)和各種原因所致急性顱內壓增高甚至腦疝者的顱內壓力,以搶救生命。(2)監測顱內壓,可直接、客觀、及時地反映顱內壓變化的情況。(3)引流血性或炎性腦脊液,以促進病人康復。

3.

適應癥(1)腫瘤和其他顱內病變引起的腦積水(2)自發性或外傷性腦室內出血,或腦內血腫破入腦室系統(3)后顱凹手術前為防止在切開后顱凹硬腦膜后小腦急性膨出,造成腦組織裂傷和自發性腦干損傷及在術后持續引流出血性腦脊液,以避免腦室系統梗阻和調整顱內壓力.(4)開顱術中和術后顱內壓監測

4.

禁忌癥(1)穿刺部位有明顯感染(2)有明顯出血傾向者(3)腦室狹小者(4)彌漫性腦腫脹或腦水腫病人 5.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

1.病人準備:評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合作程度以及是否進行過腦室穿刺,指導病人及家屬了解腦室穿刺引流的目的、方法和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意外,消除思念顧慮,征得家屬的簽字同意;躁動的病人遵醫囑使用鎮靜劑。

2.消毒劑、麻醉劑、顱骨鉆及搶救藥品等,按需要被顱內壓監測裝備。 (2)術中術后護理

1.術中協助病人保持安靜,減少頭部活動,維持正常體位;對于煩躁不安、有精神癥狀及小兒病人應特別注意防止自行拔除引流管而發生意外,必要時使用約束帶加以固定。 2.嚴密觀察神志、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注意呼吸改變。 3.術后接引流袋于床頭,引流管應懸掛固定在高于側腦室10~15的位置,以維持正常顱內壓。 4.注意引流速度。一般應緩慢引流腦脊液,使腦內壓平緩降低,必要時適當掛高引流袋,以減慢引流速度,避免放液過快所致腦室內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瘤卒中或誘發小腦幕上疝;但在搶救腦疝、腦危象?緊急情況下,可先快速放些腦脊液,再接引流管,緩慢引流腦室液。

5.注意觀察引流腦脊液的性質和量。正常腦脊液無色透明,無沉淀。術后1~2天內可稍帶血性,以后轉為橙色。如術后出現血性腦脊液或原有的血性腦脊液顏色加深,提示有腦室內繼續出血,應及時報告醫生行止血處理;如果腦脊液渾濁,呈毛玻璃狀或有絮狀物,提示發生感染,應放低引流袋以引流感染腦脊液,并送標本化驗;引流腦脊液量多時,應注意遵醫囑及時補充水電解質。

6.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引流出傷口敷料和引流袋應每天更換,污染時隨時更換;保持引路系統的密閉性,防止逆行感染。如有引流管拖出,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7.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折疊或阻塞,尤其是在搬運病人時或幫病人翻身時,注意放置引流管牽拉、滑脫。

8.及時拔除引流管,腦室持續引流一般不超過一周,拔管前需加閉引流管二十四小時,密切觀察病人有無頭疼嘔吐等癥狀,以便了解是否有再次顱壓升高表現。

9.拔管后應加壓包扎傷口處,指導病人臥床休息和減少頭部活動,注意穿刺傷口有無滲血和腦脊液漏出,嚴密觀察有無意識、瞳孔變化,失語或肢體抽搐、意識障礙加重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處理。 心理護理

急性期避免任何精神干擾,減少病室聲光刺激,限制探視,醫護人員動作要輕,保證病人休息。對已恢復神智的病人多關心體貼、精心護理、給予精神上的安慰,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療。 健康教育

1.加強功能鍛煉教會病人及家屬自我護理方法,加強練習,盡早最大程度的恢復功能,以恢復自理及工作能力,盡早回歸社會。

2.控制不良情緒,保持心態平衡,避免情緒波動。 缺血性腦血管病

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供應動脈狹窄或閉塞以及非外傷性的腦內出血,并引起相應臨床癥狀及體征,成為腦卒中(stroke)。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前者發病率高于后者。腦卒中以內科治療為主,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療 病因

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占60%~70%,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高于女性,主要原因是動脈在粥樣硬化基礎上血塞形成,導致腦供應動脈狹窄或閉塞,某些使血流緩慢和血壓下降因素是本病誘因,故病人常在睡眠中發作。

出血性腦卒中多發生于50歲以上高血壓動脈硬化病人,男性多見,是高血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因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而引發。出血是粟粒狀微動脈瘤破裂所致,多位于基地節殼部。 病情評估

1、臨床表現 1)缺血性腦卒中

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神經功能障礙持續在24h內,突然單側肢體無力,感覺麻木,一時性黑蒙及失語等大腦半球供血不足表現,或表現為暈眩、復視、步態不穩、耳鳴及猝倒等椎底動脈供血不足表現。常反復發作,自行緩解,多不留后遺癥,腦內無明顯梗塞灶 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類同短暫腦缺血發作,但持續時間長,超過24h,可達數天,逐漸恢復,腦部可有小的梗塞灶。

③完全腦卒中,腦部有明顯梗塞灶,癥狀更嚴重,常有意識障礙,神經功能障礙長期不能恢復。

2)出血性腦卒中突然意識障礙、呼吸急促、脈搏緩慢、血壓升高,隨后出現偏癱、大小便失禁,嚴重者出現昏迷、完全性癱瘓及去大腦僵直、生命功能絮亂等,可使病人快速死亡。

2、輔助檢查

主要是影像學檢查。缺血性腦卒中,腦血管造影可發現病變部位、性質,急性腦缺血發作24~48h后,頭部CT可顯示缺血病灶;MRI可提示動脈狹窄和閉塞;勁動脈B超檢查和經顱多普勒超生探測亦有助于診斷。急性腦卒中首選CT。 治療原則

1、缺血性腦卒中一般先行非手術治療,包括臥床休息、擴張血管、抗凝、血液稀釋療法及擴容治療。腦動脈完全閉塞,應在24h內及時考慮手術治療。

2、出血性腦卒中經絕對臥床休息、止血、脫水、降顱壓等治療,病情仍繼續加重考慮手術治療,開顱清除血腫。但對初雪破入腦室及內側型腦內血腫病人,手術慎重;病情過重或年齡過大、伴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不宜手術治療 護理措施

病情觀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詳細記錄。提示腦疝可能時,及時通知醫生,配合搶救。使用脫水降顱壓藥時檢測尿量與水、電解質變化,防止低血鉀和腎功能受損。若病人呃逆、腹部飽脹,胃液咖啡色或黑便,考慮消化道出血,立即通知醫生,積極止血。 生活護理絕對臥床休息,環境安靜,避免刺激。發病24h內禁食。 用藥護理注意觀察止血、降低顱壓等藥物藥效及副作用

對癥護理對不宜降溫者可行人工冬眠,高熱驚厥者按醫囑給予抗驚厥藥等。 心理護理

急性期避免任何精神干擾,減少病室聲光刺激,限制探視,醫護人員動作要輕,保證病人休息。對已恢復神智的病人多關心體貼、精心護理、給予精神上的安慰,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療。 健康教育

穩血壓教會家屬自測血壓,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調情志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于激動。

戒煙酒有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癥病人,尤應戒煙酒。

擇飲食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的腦、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瘦肉、魚、蛋食品。

避疲勞超負荷工作可誘發腦出血 防便秘適當運動自我保健

不蹲便可使血壓升高,可能發生腦出血意外 行動慎

動左手減輕大腦做半球負擔 飲足水血液稀釋,保持血容量

適寒冷注意保暖,使身體適應天氣變化

重先兆如無誘因的劇烈頭痛、頭暈、暈眩,有的突然體麻木、乏力或一時性失視,語言交流困難等癥狀,以促進血液循環 參考書籍:《內科護理學》第5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

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AIDP)又稱格林—巴利綜合征(GBS),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的大多可恢復的多發性脊神經根受累的一組疾病。其神經系統病變范圍彌散而廣泛,主要侵犯周圍神經及脊髓。臨床上以迅速出現兩下肢活四肢遲緩性癱瘓及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為特點。 病因及發病機制

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屬于一種遲發性過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支持免疫學說的理由:①本病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腸道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史,病人中60%在病前有空腸彎曲菌感染;②EAN的臨床表現與本病類似,其免疫致病因子可能為存在于病人血液中的抗周圍神經髓鞘抗體或對髓鞘有毒的細胞因子等。 病情評估

1、臨床表現

1)多見于任何年齡,男性略高于女性,四季均發

2)多數病人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癥狀,少數有疫苗接種史

3)首發癥狀四肢對稱性無力3~15d病情達到高峰??勺赃h端發展或相反,或遠近端同時受累,并可累及軀干,嚴重可累及肋間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癱瘓為遲緩性,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病理反射陰性。腦神經損害以雙側面癱多見,尤其在成人;延髓麻痹以兒童多見。偶可見視乳頭水腫。早期肌肉萎縮可不明顯,但病變嚴重者因繼發性而可出現肌肉萎縮,肢體遠端較明顯。

4)感覺障礙,肢體遠端感覺異常和手套、襪套形感覺減退

5)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多汗,皮膚潮紅、手足腫脹及營養障礙;嚴重病例可有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

2、輔助檢查

典型的腦脊液改變為細胞數正常,而蛋白質明顯增高(為神經根的廣泛炎性所致),稱為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為本病重要特點。蛋白質增高在起病后3周最明顯。 治療原則

輔助呼吸呼吸麻痹是本病的主要危險

血漿置換療法在發病兩周內接受此療法,可縮短病人臨床癥狀,縮短使用呼吸機時間,降低合并發癥發病率,迅速降低抗周圍神經髓鞘抗體滴度。 免疫球蛋白應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急性期病例,可獲得與血漿置換療法相接近效果,且安全。

糖皮質激素但慢性型對激素有良好反應 護理措施

病情觀察心電監護,床頭備氣管切開包及機械通氣設備。持續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有無呼吸麻痹,若出現呼吸無力、吞咽困難及時通知醫生。若發生呼吸肌麻痹出現缺氧癥狀,一般先用氣管內插管。護士應熟悉血氣分析正常值,隨時調整呼吸機各種指標。 呼吸機管理

生活護理保持床單平整、干燥,幫助病人取舒適臥位。幫助病人被動運動,防止肌肉萎縮。胃管病人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且易消化流質飲食。保持呼吸道通暢,幫助病人翻身拍背引流。

用藥護理熟悉病人所用藥物,藥物使用時間、方法及副作用向病人解釋清楚。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激素時,防止應激性潰瘍導致消化道出血。不輕易使用安眠鎮靜藥。 心理護理

本病發病急,病情進展快,恢復期較長,加之長期活動受限,病人常產生焦慮、恐懼、失望等情緒。長期情緒低落給疾病的康復帶來不利。護士應及時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積極主動地關心病人,認真傾聽病人的訴說,了解其苦悶、煩惱并加以分析和解釋,取得病人信任,告訴病人本病經積極治療和康復鍛煉,絕大多數可以恢復以增強病人與疾病斗爭的信心. 健康教育

疾病知識指導幫助病人和家屬掌握疾病相關知識與自我護理方法,鼓勵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緒穩定。出院后按時服藥。

避免誘因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和機體抵抗力,避免淋雨、受驚、疲勞和創傷、防止復發。 運動指導加強肢體功能鍛煉和日常生活訓練,減少并發癥,促進康復。 病情觀察告知病人消化道出血、營養失調、壓瘡及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表現及預防窒息的方法,當出現胃部不適、腹痛、柏油樣大便,肢體腫脹疼痛,以及咳嗽發熱,外傷等情況時立即就診。

內科患者護理常規范文第6篇

2.1.1 遵醫囑完善術前各項檢查。

2.1.2 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做好情志護理。

2.1.3 根據病情,制定功能鍛煉計劃和術前指導,并教會患者。

2.1.4 術前清潔皮膚,遵醫囑行手術區備皮,做好護理記錄。

2.1.5 術前晚遵醫囑禁食禁水;給予安神鎮靜藥物,保證充足睡眠。

2.1.6 術日晨護理

2.1.6.1遵醫囑給予麻醉用藥,將病歷、X光片、CT片及術中用藥等手術用物帶入手術室。

2.1.6.2再次核對患者姓名、床號及手術名稱。

2.1.7 根據手術要求備好術后用的硬板床,根據病情及手術種類,必要時備好牽引器具。

2.2 術后護理

2.2.1 術后將患者平穩地抬上床。四肢手術,取平臥位,抬高患肢;脊柱手術,取平臥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時給予軸位翻身。

2.2.2 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

2.2.2.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2.2.2.2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時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色、質及量。發現異常時報告醫師,及時處理。

2.2.2.3定時查看敷料,觀察有無滲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質、量,及時更換,做好記錄。

2.2.2.4評估傷口疼痛的性質、程度和持續時間,分析疼痛的因素,遵醫囑使用針刺或藥物,以減輕和緩解疼痛。

2.2.3 針對不同的情緒反應,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戰勝疾病。

2.2.4 根據患者手術的情況,指導不同的功能鍛煉。

上一篇:農村物流網絡體系范文下一篇:七年級數學教學心得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