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育教學模式論文范文

2023-09-17

體育教學模式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教會、勤練、常賽”是新時代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積極貫徹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總要求,需要從“教、練、賽”三個方面重點發力。本文以小學中高年級籃球教學為例,闡述了在小學籃球教學過程中融入“教會、勤練、常賽”理念的實施策略,為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新模式,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籃球教學;實踐探究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強化‘教會、勤練、常賽’,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盵1]同時,《綱要》還提出了“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改革目標。這是對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廣大體育教師面臨的新任務和新挑戰。

基于此,筆者從“教會、勤練、常賽”核心內涵出發,通過深入分析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小學籃球教學實際,提出了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實施策略,以切實提升學校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一、“教會、勤練、常賽”內涵解析

(一)“教會”是基礎

“教會”是指教師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識,掌握動作要領、把握動作要點、突破動作難點,從而習得運動技能并能夠靈活運用到學習生活之中。它是一節體育課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學校各類體育活動的重要前提。只有教會了學生掌握相應的身心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學生才有可能運用所學到的體育知識和掌握的運動技能,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和參加體育競賽。相反,如果學生不能了解相應的身心健康知識,學會一些基礎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那么勤練和常賽也就無法正常開展,體育教學也就成了一紙空談。

(二)“勤練”是手段

“勤練”是指通過適宜的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的刺激,將新學的運動技術轉化為個人運動技能的過程[2]。任何體育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是勤奮刻苦練習的成果。一個技術動作從生疏到熟練、從卡頓到連貫,都必須經過大量反復的動作練習,才能讓身體形成一定的動作記憶。只有通過不斷刻苦的練習,才能更加熟練地掌握技術動作,鞏固和提高運動效果,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因此,“勤練”是幫助學生習得運動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必經之路。

(三)“常賽”是拓展

“常賽”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過緊張刺激的比賽,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實戰技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能夠更直觀地觀察到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后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工作。另一方面,“常賽”也承載著體育特殊的育人價值,在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體育精神和責任擔當、團結協作的個人品德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會、勤練、常賽”的內在聯系

“教會、勤練、常賽”是對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等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評價標準[3]?!敖虝笔恰扒诰殹焙汀俺Y悺钡幕A,“勤練”是“教會”的主要手段和“常賽”的必經之路,“常賽”是“教會”和“勤練”的延伸拓展,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依存,構建了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共同推動形成體育改革實效。

二、“教會、勤練、常賽”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優化內容,“教會”關鍵在課堂

1.知識與技能并重

在傳統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以籃球技術動作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忽視了對籃球基本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意識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情況下,學生往往只學會了籃球的技術動作,卻不了解實際的籃球比賽規則和技術動作的應用場景,從而不能將學到的技能靈活地運用到實際比賽當中。因此,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時,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籃球技能,同時還要將如何運用籃球技能、籃球比賽的規則以及科學有效的鍛煉方法等傳授給學生。

如在室內體育課教學時,組織學生觀看各類籃球賽事視頻,使學生對籃球比賽規則有清晰的認識;并通過慢鏡頭播放,介紹籃球技術動作在比賽中的應用場景,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不同技術動作應用的作用和目的。對于籃球基礎較好的學生,可拓展講解籃球技戰術相關知識,以增強學生的籃球實戰能力。在進行室外體育課時,教師通過示范講解引導學生學習運球、傳接球、投籃等技術動作,帶領學生進行動作練習,并組織小范圍的實戰演練,讓學生充當“小小裁判員”,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學習的籃球知識與籃球技能。

2.基礎與個性并舉

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全體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達到的一般目標。在保證全體學生掌握籃球基礎技術動作的前提下,著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鼓勵學生向更高水平發起挑戰。同時,教師也要考慮到學生在身體素質、心理發育、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為不同水平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和學習目標,讓每一名學生的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都能得到切實的提高。

如在進行《左右手交替運球》教學時,教師首先通過情境導入法引導學生建立左右手交替運球的運動表象,了解動作構成及身體各部位的協調發力,然后通過動作分解、完整示范幫助學生掌握左右手交替運球的動作要領,明確運球時的擊球部位、手腳之間的配合以及身體重心的轉換,最后通過練習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左右手交替進行運球。在學習目標的設置上,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在原地進行左右手交替運球;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左右手交替進行直線運球;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能夠靈活運用左右手交替運球通過障礙物。

(二)創新設計,“勤練”實施在日常

1.巧設練習內容

“精講多練”是體育教學的顯著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通過設置不同密度和強度的練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運動技能。但枯燥的練習內容往往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練習的參與度不夠、練習質量不高。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練習環節,由難度較低、容易完成的單項練習入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提升到具有一定難度的組合練習,促進學生技能和體能的同步提升。

如在進行《行進間三步上籃》教學時,先組織學生在籃下找好打板位置,進行打板投籃單項練習,以便幫助學生養成找到三步上籃的起跳位置、合球后順勢起球的動作以及單手高手上籃的習慣。然后利用標志盤做好邁步、起跳點標記,引導學生從原地進行三步上籃,此時需強調出腳的順序和起跳的時機。再將原地運球與三步上籃進行結合,在籃框兩側交替進行原地運球三次后三步上籃組合動作練習。最后進行行進間運球+三步上籃組合動作練習,突出動作的實用性。從分解動作練習到完整動作練習再到組合動作練習,三個練習層層遞進,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三步上籃的動作要領,學會三步上籃的技術動作。

2.豐富練習形式

在體育課堂練習環節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仍以“教師教、學生學”的集體練習方式為主,練習形式較為單一;且只注重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而沒有考慮到學生對交流合作、共促學習的情感需求,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喪失了體育學習的興趣,體育教學的目標也難以達成。因此,在設計練習環節時,教師要在精選練習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多種練習方式進行教學練習,既要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又要引導學生去探索更多的練習方式。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營造出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如在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時,教師首先講解并示范動作要領,明確傳接球時手部技術動作、身體發力順序、重心轉換等動作要點,學生根據教師口令分步驟進行集體動作練習。接下來組織學生利用墻面進行自主傳接球練習,體會傳球時蹬地發力、重心前移、伸臂撥指的動作。然后兩人一組進行原地傳接球、單次運球接傳接球練習,待學生基本都掌握了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動作之后,增加更高難度的練習,由兩人側向滑步走傳接球練習,再過渡到雙人行進間跑動傳接球練習。最后引導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其他有效傳接球的方式方法,并進行自主練習。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需密切注意學生的練習情況,適時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和保護。該練習環節的設計運用了集體練習、自主練習、合作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習得傳接球的技術動作,實現了這節課的目標。

3.拓展練習場景

有限的體育課堂時間對于實現當前背景下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勤練”理念必須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如開展陽光大課間、體育社團活動、體育家庭作業等。因此,除了對體育課堂練習的把控之外,教師也要加強對大課間、體育社團和體育家庭作業的重視,不斷拓展體育練習的場景,積極探索家校聯動的體育教學模式,補充課堂練習的不足,真正實現發展技能、增強體能的目的。

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在課堂上主要進行傳接球、運球、三步上籃等基本技術動作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籃球的基本技能。同時創編籃球操,與班主任、體育委員協同組織在大課間進行跑步+創意籃球操的組合練習,在增強籃球練習的趣味性的同時,加大體能訓練的強度。在體育社團訓練時,增加體前變向運球、擊地傳球、行進間低手上籃等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學練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術。在每天體育課后布置體育作業,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籃球技能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更多的籃球實戰技巧和鍛煉方法,并進行居家實踐鍛煉,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有效實施,“常賽”核心在全員

1.體育課堂課課賽

體育課堂是學生習得體育知識與技能,參與體育活動的主陣地。因此,在學生基本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且通過練習能夠熟練地做出所教學的技術動作之后,教師要結合課堂重點教學內容,設計富有趣味性與競爭性的比賽,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鍛煉興趣,鞏固且提高學生在學練環節的成果。同時,在比賽中教師更容易發現學生在技術動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后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

如在進行《行進間運球》一課的教學中,設計“陣地爭奪戰”個人游戲競賽。學生兩兩之間進行比拼,每兩名學生各持一球,間隔一個大標志桶、兩個小標志桶,面對面進行運球準備,聽到教師口令后拿起小標志桶后退運球,踩到邊線后加速運球到中間位置,率先將小標志桶扣在大標志桶上即為獲勝。這種比賽形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加速運球能力,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此外,也可設計“種樹砍樹”小組游戲競賽,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圍繞若干個標志桶進行高低運球接力。聽到教師口令后,第一名學生運球從起點出發,將標志桶原地放倒視為“砍樹”,踩到對面邊線后轉身,將標志桶原地立起視為“種樹”,返回與下一名學生擊掌,下一名學生出發,小組四人率先完成接力并返回起點即為獲勝。該比賽將行進間運球與高低運球有效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實戰運球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相互激勵、團結合作的良好品德。

2.精品社團周周賽

除課堂教學之外,學校開設的各類體育社團也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體育教師也需要將“常賽”這一理念落實到體育社團的日?;顒赢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與體育課堂面向全體學生不同,體育社團的主要活動對象是對某一項體育運動有興趣或有特長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組織體育社團比賽時,更加注重該環節的靈活性與實戰性,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運動技能的運用能力和實戰水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如在進行籃球社團訓練時,教師應每周組織至少一次籃球比賽。在社團訓練初期以個人對抗和小團體比賽為主,比賽形式多為1v1籃球挑戰賽、2v2趣味籃球賽等,通過修改比賽規則、限制某一項籃球技術的運用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如在進行1v1籃球挑戰賽時,兩人在直徑2米的圈內各持一球,聽到教師口令后各自開始在圈內運球,在保證自己不間斷運球的同時,試圖讓對方運球出界或搶走對方手中的球,任何一方運球中斷、出界或者球被搶走即判定為輸。這種比賽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與人對抗中的運球控球能力,促進籃球競技意識的培養。隨著籃球知識和技術水平的提升,訓練中后期應將非正式比賽逐漸過渡為正式比賽,每周組織1~2次的3v3籃球賽或5v5籃球賽,通過團隊之間的技戰術配合,培養學生對于各項籃球技術的運用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籃球實戰水平。

3.競技選拔年年賽

近年來,隨著籃球特色學校等的興起和實施,各類校園籃球、校際籃球比賽也逐漸豐富起來。因此,為了滿足特色學校發展的需要,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交流提升,學校需建立良好的選拔和競爭機制,面向全體學生選拔出一批優秀運動員作為學校代表參加各類比賽。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實戰中突破自我、不斷進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形成“人人爭先、為校爭光”的良好氛圍。

如開展一年一度的校內年級籃球比賽,為有籃球特長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實戰中檢驗自己的籃球水平,不斷磨煉自己,提升自己的籃球競技能力與團隊配合能力。除了校內籃球賽之外,體育教師也要組織一批籃球水平較高的學生成立學校代表隊,積極參與校際籃球聯賽,加強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競技交流,以點帶面、校際聯動,促進整體學校教育工作的水平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會、勤練、常賽”是一個有機整體,三者缺一不可。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廣大體育教師需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改進優化教學內容,積極創新教學過程,深刻把握“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系統性教學思路與方式,構建實施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育人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S],2021.

[2]梁龍旭.體育課“學、練、賽、評”的有效設計[J].體育教學,2021,41(04).

[3]段瑞莉.改進體育課堂教學落實“教會、勤練、常賽”[J].體育教學,2021,41(02).

體育教學模式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幼兒教師在設計幼兒體育游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遵循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以此設計明確的體育教學目標,讓運動與游戲充分結合,教師在旁引導,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積極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有效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等等,以此調動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積極性。

關鍵詞:體育游戲;幼兒體育;教學

幼兒身體的發展與體育游戲息息相關,它是體育教育的基本教學模式,并且,體育游戲對幼兒的情感交流、自我價值的發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我國部分幼兒園在組織體育游戲的時候,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組織幼兒體育活動的方向不夠清晰;沒有依據幼兒發展特征,去對應的組織幼兒體育活動;不及時調整教學行為;對身邊的體育教學資源有所忽略,缺乏有效利用等等,針對此情況,需有效提升有關幼兒園體育游戲的設計,從而針對性地實施。

一、 體育游戲的意義

幼兒可以通過體育游戲,進行全面的身體鍛煉,并且因此帶來愉悅的心情。這樣愉悅的環境以及個人狀態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生長發育、動作發展、智力發展等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與快樂的情緒休戚相關。

(一) 體育游戲可有效鍛煉幼兒動作發展

幼兒在體育游戲時,可充分提升身體動作的靈敏性。例如,在游戲“長高了,變矮了”過程中,需要幼兒在“長高”的同時,積極起跳,兩腿也要繃直,這樣一來,可鍛煉幼兒的起跳。在幼兒“變矮”的時候,需要幼兒做屈膝動作,緩解幼兒落地的沖力。

(二) 體育游戲可有效開發幼兒智力

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可通過體育游戲進行緊密互動,幼兒在追求體育游戲的結果的同時,需要專注于游戲上,手、眼、腿、腦和諧統一,為適應體育游戲,不斷調整自身動作。這樣一來,幼兒的專注力、觀察力、思維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三) 體育游戲可有效培養幼兒思想道德

體育游戲在實踐的過程中,可與同伴緊密互動,通過互動來培養幼兒的道德習慣,教師不僅僅把體育游戲當作幼兒鍛煉身體的過程,也要抓住時機,來培養幼兒道德習慣。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積極勇敢的品德等等。

二、 在創編體育游戲時,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根據幼兒好動的天性,創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體育游戲,不宜選擇運動負荷過重、容易發生事故的游戲。如果只是呆板的游戲模式,幼兒的游戲熱情又難以被激發,故而要關注于體育游戲的構思,讓幼兒既可以在游戲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又可以滿足于幼兒的興趣,以此充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產生一定的作用。

低齡的小班幼兒,選擇體育游戲的內容不適宜太難,滿足其簡單、有趣的要求后,要在身體動作方面,選擇動作技能低的一些游戲。例如,在“螞蟻運糧食”“小兔種蘿卜”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幼兒去模仿螞蟻、白兔的動作,以此讓小班幼兒的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幼兒的興趣得以激發。對于中班、大班的一些幼兒,可以選擇一些有情節內容的較復雜的游戲,讓幼兒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其思維,讓幼兒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得到很好的開發。例如,在體育游戲“炸碉堡”的游戲過程中,讓幼兒可扮演解放軍,爬過“鐵絲網”,跳躍“水溝”,攀越“墻壁”,來到“碉堡”前,幼兒教師裝扮成“敵軍”,若敵軍出現,幼兒靜止不動,敵軍離開,便可以炸碉堡。這樣的體育游戲可以訓練幼兒良好的觀察力,以及敏捷的反應能力。

三、 及時調整體育活動內容,為幼兒提供針對性游戲活動

幼兒對節奏鮮明的音樂較為敏感,所以,可以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配以合適的兒歌或者是音樂,讓幼兒邊做邊唱,以此激發幼兒興趣,為幼兒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例如,中班活動《妞妞體操》《健康歌》串燒式的歌唱游戲,幼兒在體育游戲過程中,表現得余味無窮。孩子們邀請自己的游戲伙伴,邊唱邊玩并且是不厭煩地進行重復游戲。這樣一來,孩子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提升了對游戲的主動性,對節奏的感知也有所提升。

幼兒園的小朋友與小學生進行比較,身體發育相對來說,不夠完善,不過,在參與體育游戲的積極性方面,興奮度較高,并且不會感覺疲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來說,也遜色不少,對于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幼兒會不計后果的去做,不會考慮別的因素。因而,幼兒教師在選擇體育游戲上,要有所針對性,依據幼兒心理、年齡的特質,去選擇適合他們的體育游戲。對于“拔河”這類較為激烈的游戲,不適合較小的幼兒。幼兒教師也要對幼兒的運動量有所掌握,細心觀察幼兒的表情,防止幼兒出現運動過度的狀態,以免過度的運動影響到幼兒的身體。幼兒教師還要對偏胖體態的幼兒,給予鼓勵,充分引導幼兒,耐心鼓勵和幫助,另外幼兒教師需注意,不能譏諷沒有完成動作的幼兒,以免讓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受挫。

四、 結語

幼兒體育教師的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便是創編體育游戲,體育教師要充分遵循游戲創編的原則,遵守幼兒的心理、身體發展的特點,進而讓他們之間得到互相促進的意義。寓教于樂是幼兒體育教學最終的發展方向以及目標,以此創編出針對性的趣味體育游戲來推動幼兒身體、心靈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包莉.重視幼兒體育游戲教學的實施[J].2016(17):334.

[2]林小環.幼兒園體育游戲的設計與組織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11(5).

[3]王晉明,黨偉熙,高照保.淺談在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如何創編和運用體育游戲[J],2014(3):152-153.

作者簡介:

黃宇佳,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車坊幼兒園。

體育教學模式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方式;教學質量

引言: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相比于往年初中學生而言,現階段學生所承受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大,進而導致學生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方面,忽略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在初中體育課程的傳統固化的教學模式中,通常情況下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在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難以實現有效鍛煉,如此學生無法得到需求的更好滿足,進而導致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出現走神的現象,這種體育教學活動自然無法發揮作用。因此,體育教師應當積極學習和應用先進化的教學方式,努力創新教學方式,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體育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

一、注重理論知識教學,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在體育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在以往的認知結構中,認為體育課程的教學必須在操場上完成,在專門的運動場所中完成。但是,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顯然存在錯誤認知,在體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都會組織學生前往實地展開演練,然而,體育課程的教學其實也是需要由一定的教材作為載體,但是大部分教師對于體育教材存在忽視,覺得體育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其理論知識不具備重要作用,如同畫蛇添足一樣。從本質上講并非如此,理論可謂是實踐的指導者,唯有讓學生熟記理論知識,才能促進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更好運動技巧和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肩肘倒立——前滾成蹲立》知識點時,對于運動技巧而言,教師往往會運用具有專業性較強的術語進行講解,對于體育教師而言,由于他們十分了解這些專業術語,然而在學生聽起來卻十分迷茫,總是難以及時領會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需要教師通過簡單的話語來詳細講解。由此看出,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基礎并不扎實。如果在體育教學的前期教師就詳細講解和介紹體育課程所涉及到的專業術語,則會大大提高學生在具體學習活動中的效率,對于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能夠快速理解和吸收,甚至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節省教師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因此,教師務必不要覺得理論知識的教學是一件糟蹋課堂時間的事情,不要覺得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就一定要在操場上完成。

二、豐富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理論,借助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通過專業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體育課程的基本知識、技術以及技能?;隗w育課程的教學行為規律和特點,在體育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要掌握的教學技巧涉及到課堂導入、傳授、動作示范、教學設計和組織以及結束等眾多基本技巧。不斷豐富體育課程實踐教學素材主要體現于發揮學生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活動,完善學生專業知識結構的建立,促進學生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唯有持續創新和優化教學內容,如此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例如,教師在講授《足球顛球》知識點時,可以組織學生展開顛球比賽,通過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蛘呖梢酝ㄟ^課下時間組織學生分組,并且在每次下課之前展開一場小組對抗賽,或三對三,或五對五,最后臨近期末決出冠軍。

三、科學應用游戲式教學

根據初中學生年齡段活潑、愛鬧的特點,在體育課程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和優化中,可以融進游戲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借助戶外活動場地,舉辦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趣味性游戲式教學活動。通過游戲進行課堂教學,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更好地集中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注意力。在游戲式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應當學生展開初步分組工作,接著可以依據學生的意愿展開適當調整。此外教師應當提前為學生介紹游戲教學的核心內容、規則和獎懲方式,教師在鼓勵學生對游戲教學活動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趣味十足的語言促進學生更好地體會課堂學習的快樂。例如,在《籃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并分別按照規定的球數展開投球比賽,兩組隊員站在距離球框一致距離的位置上,每投中一球則輪換下一位隊員并且向前邁進一步,哪組最先抵達球框下為獲勝方。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活動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學習方式也會由被動狀態轉為主動狀態,進而不斷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

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體育課程以往的教學方式顯然無法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同時也難以使體育學科實現根本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針對體育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和優化,通過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加強對體育理論知識的重視程度,有效運用游戲化教學模式等等,促進體育教學取得顯著成效,幫助教師不斷強化體育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濤,楊臻黛.中學體育模式探索[J].新教育,2006(4):51-54.

[2]徐宗宇,王曉晶.足球運動教學技巧分析[J].教育之友,2018(2):45-48.

體育教學模式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國第8次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自2001年始已歷時8年,其間對課改理論問題認識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實踐的有序有效運行,而為緩解與教學實踐沖突的理論研究成果又形成了課改的寶貴經驗。值此《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稿即將頒布之際,對第8次體育課程(前期)改革過程中所經歷的若干基本問題進行反思,為后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并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有重要啟示意義。

關鍵詞:體育;課程改革;問題反思;啟示

我國第8次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自2001年始已歷時8年,8年來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精神的指引下,體育課程改革出現了新的氣象,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經驗和成就令人欣慰,但改革向來就不是一蹴而就,也難以一帆風順,其間對課改理論問題認識的偏差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實踐的有序有效運行。值此《課程標準》修訂稿即將頒布之際,對第8次體育課程(前期)改革過程中所經歷的若干基本問題進行反思,為后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并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有重要啟示意義。

1、第8次體育課程(前期)改革若干問題反思

1.1 對體育課程改革理論基礎適用性的反思

第8次體育課程改革的主要理論支柱“后現代主義”、“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都是后現代西方的泊來品。國外先進理論的借鑒價值本無可否認,但必須考慮文化背景,現實條件存在的差異,對引進的理論進行可行性分析與本土化研究。畢竟與業已步入后現代文明時代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與地區間的不平衡等現實情況決定了學校體育在整體上硬件條件與師資水平的相對落后,西方的課程理念與我國課改的實施環境之間存在比較大的沖突?;仡櫴澜绾臀覈w育課程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體育課程的發展具有世界性與民族性共存的特點,各國都在建立適合本國國情和文化傳統的體育課程,而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澳脕碇髁x”必須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認識基礎之上,必須使拿來的東西“本土化”,否則必然“水土不服”,脫離實際,課程改革也必將以失敗而告終。

1.2 對體育課程改革目標準確性的反思

本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健康第一”,但因此將體育課程定性為體育和健康教育“合科”,甚至單純認為體育就是健康教育的做法,卻值得商榷。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的規定和《課程標準解讀》中的說明,體育與健康課程在課程性質上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既然課程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身體練習”,其課標中涉及大量相關理論知識的健康教育目標又怎能僅通過身體練習來達成。增進學生健康需要依靠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才能得到解決,并非“體育與健康”一門課程可以包打天下。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承擔起超越自己系統能力的使命,何其沉重!如果我們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體育課程也許會因為如此艱巨的使命而不堪重負”,體育課程的性質也甚至會因為認識上的偏差而被扭曲。曾幾何時,我們的體育課程改革以增強學生體質為其核心使命,廣大體育教師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心血,卻依然未能有效遏止學生體質持續下滑的局面?!皩W生的速度、爆發力、力量等素質繼續出現下降”“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繼續呈下降趨勢”“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已成為城市學生的重要健康問題”“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等帶有對體育教師責問性質的負面報道屢見于各路媒體,但每周2~3學時的體育課程就應該為這一綜合性的教育甚至是社會性問題承擔全部責任嗎?現如今,我們又提出“增進健康”為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否在重蹈歷史的覆轍。

1.3 對體育課程改革歷史繼承性的反思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育現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教育改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教育現實問題的清醒認識。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在經過近20年的改革探索后,體育教學現今走到了哪一步?體育課程改革有何得失?哪些問題是困擾和影響我們改革深化的深層問題?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是否切中了這些問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伊始,有些人將新舊體育課程目標作為“對立面”,以圖通過對傳統體育課程與教學的全面否定反襯出新課標的優越性。殊不知,明確而有針對性的課程改革正是基于對體育教學歷史的繼承與超越。否則,改革就會失于偏激,就會誤入歧途。例如,在面對“知識教育”時代存在的“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時,改革過程中就曾出現輕視知識傳遞的傾向。在對新課程標準中體育學習領域劃分時,將認知發展這一最基本的目標排除在5個領域之外的做法引起了部分專家的質疑:難道體育課程教學就不需要學習有關體育運動的文化科學知識?難道過去我們對“三基”的提法就完全錯了?學生增進健康沒有科學知識的指引是否行得通?在改革過程中,我們體育課程與教學在某些方面是否出現了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錯誤傾向?

1.4 對體育課程改革權責明確性的反思

新《課程標準》頒布為課程內容選擇提供了比較大的自由度,為學校和教師實施課程標準時進一步發揮主體作用并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提供了可能。這一規定極大地提高了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促進了體育教學內容的創新和研究;但是,從當前學校體育發展與師資隊伍水平的具體情況來看,將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權完全下放給學校的做法是不合適的,因此,有專家提出應首先由地方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制定出指導基層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教學指導文件。但是指導文件由哪級教育行政部門來做,應該做成什么樣的文件、文件包括哪些內容、其指導性如何等都未作明確而深入的研究,于是出現了大量非體育性教材作為教學內容實施的現象,例如魔術、電子競技、棋牌、多米諾骨牌、交通工具(自行車)、勞作等;也出現了將生產生活工具作為體育教具和器材使用的現象,例如扁擔、南瓜、掃把、軍裝、藥箱等。這些不恰當的“資源開發”不但使課程資源開發偏離了方向,也使體育教學出現了庸俗化和幼稚化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淡化運動技能教學”“趕時髦,搞形式主義”的現象,最終將體育教學導向“虛無化”。

1.5 對體育課程改革實施條件成熟性的反思

為了保障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黨和政府于2006年實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采用“分項目,按比例”的方式重新劃分了中央與地方政府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經費需求;但相對于基礎教育發展的總需求而言,各級財政的總投入也并非充裕。由于決策者的觀念認識與歷史原因,具體到對體育教學的投入進一步被削減,相當比例的學校距教育部印發的《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的要求相差甚遠,造成了體育教師有改革之

心,卻無改革之力,體育課程改革的進程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所需資金與設施的缺乏與決策者對課改意義的淡漠,使體育課程改革的主要實施者——體育教師失去了對新課改的興趣和熱情,參與新課改的動力嚴重不足,使需要體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技能”的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在基層學校課改過程中就出現了“三熱”與“三涼”的現象:上層熱,基層涼;專家熱,教師涼;圈內熱,圈外涼。

再者,對課改形成統一認識、具有較強指導性的參考書籍嚴重缺乏。不同專家的著作中對有關課改問題的討論經常出現相悖的觀點。專家的觀點不統一導致一線教師教學指導思想的混亂。也難怪教師們深有感觸地說:“向上瞧,主管部門請來培訓的專家換一批人換一套說法;向下瞧,同事之間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交流。老師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跟風’。專家提倡快樂教學,課堂教學就以游戲為主。到最后,忽視了體育技能的訓練,影響的是學生的體質”。

2、第8次體育課程(前期)改革若干問題反思的啟示

2.1 加強建設有中國特色體育教學理論體系的研究

對于國外體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要在分析其文化教育背景、社會現實條件的基礎上進行消化與吸收。重點是要總結歷次課程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切中阻礙體育教學發展的關鍵問題,結合我國體育教學的現實情況,提出更符合國情與學情的體育課程改革方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教學理論體系。

2.2 合理定位體育與健康的關系

為明確體育課程改革的目標,體育與健康的關系得到了廣泛的討論。第8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既然是以“體育與健康”為改革的號召和創新點的,那么,健康與體育的關系就必然成為此次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理論支柱和實踐內容。在大討論的過程中,出現了“運動技術學習是健康促進不可或缺的內容和過程,體育與健康是手段與目標的關系,是‘體育為健康’的關系”的正確認識,也出現了“此次體育課程改革是健康與技術之爭”的錯誤說法,但畢竟體育與健康的關系得到理論和實踐界的關注。與此同時,在教學內容層面,體育的內容與健康教育的內容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結合,主要反映在以下3個方面:1)高中的教學模塊中第一次有了必修的健康教育的模塊;2)在各個版本的體育教科書中都增加了許多有關健康的理論知識;3)心理健康的內容大大地增加了。

2.3 擺正新舊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關系

此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明顯標志之一是將“體育”更名為“體育與健康”,“堅持‘健康第一’理念”成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健康”的觀念也從身體健康擴展到了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領域。雖然新舊體育課程教學理論與目標的變化引起了體育學術界的諸多爭議,例如“健康與技術、運動素質的關系如何”“健康第一是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還是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是不是體育學科的目標,如何實現”等,其中一些問題甚至還在繼續討論之中,但是,這個變化畢竟深刻地觸及了體育課程目的和目標的問題實質,引發眾多的思考,而且,“健康”概念的強調還客觀地繞開多年來的“增強體質還是掌握技術”的目標爭論,使學校體育界相對地獲得了統一的目標認識。

2.4 完善體育課程開發的管理模式

由于新《課程標準》對課程開發的指導和約束不夠,導致體育課程內容等資源開發時出現的問題使我們意識到必須進一步加強對課程資源開發管理模式的建設。首先,新《課程標準》中應增加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原則,例如,身體鍛煉性原則、體育文化性原則、適量性原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原則、安全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等;其次應把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區分為“急需開發的內容”、“需要開發的內容”、“不需開發的內容”和“不能開發的內容”等不同層次;第三,對課程資源開發的量和度要有明確的規定,要根據課程資源開發的實際需要和目的進行恰當的鼓勵,不宜宣傳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越多越好,以防止體育教學內容、教具等方面出現舍本求末、喧賓奪主的現象。最后,要明確規定對于課程內容資源開發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查后,證明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也貼近各地的實際教學情況,才可以作為新的教學內容進入體育課堂,使課程內容資源開發逐步沿著有序、健康的方向發展。

2.5 加強體育課程改革實施的物質條件保障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逐步推進,政府辦學的責任和義務的逐步明確,體育課程與教學的物質條件會逐步完善。關鍵是加強國家和省一級政府對地方財政的監督檢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完善體育課程教學??顚S玫谋O督機制,防止體育教育經費的流失。其次,建立體育器材購置和經費支出的監督機制,完善體育器材維修、保養和使用的管理制度。例如,江蘇省堅持“建、管、用”并重的原則,制定了《中小學體育器材場地管理制度》,對場館、設施和器材的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在體育設施設備齊備的基礎條件上開齊開足體育課程。同時,為了城鄉教育的平衡發展,該省組織實施“六有”“四配套”等工程,使農村中小學的體育場地建設、器材的配備狀況發生了顯著變化。最后,實行跨地區體育巡視員制度,監控學校場地、器材的建設、使用與管理情況。體育巡視員小組由多名懂得體育場地評估的工作人員組成,相對獨立的學校體育巡視員應定期檢查、交叉評估各校的體育設施情況,寫出巡視報告,對所巡視學校的場地、器材的質量、管理、使用等情況作出恰當的評估,并將信息反饋給學校與主管部門。

2.6 加強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

體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換與教學能力的提高是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成功的人力資源保障。組織中小學體育教師學歷進修的同時,開展體育師資系列培養計劃和培訓行動:“跨世紀園丁工程”、“2008西部中小學骨干體育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體育教師遠程培訓計劃”、各類體育科學大會或學術研討會、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等,為優秀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搭設了發展平臺,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骨干教師。教育部文件也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的保障機制,要求各地要通過3年的時間對現有體育教師進行1次輪訓,并納入教師的培訓工作計劃。

3、結束語

第8次體育課程改革從當初的實驗探索到如今的全面推廣,其廣度與深度都是空前的。應該說,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但正視問題,總結經驗,時時反思我們的工作,從中獲得寶貴的啟示,不斷豐富和完善體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成果,是一名合格的教學改革研究者應有的態度,也是后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并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重要保障。

體育教學模式論文范文第5篇

[關 鍵 詞] 中職語文;教學反思;教師專業發展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社會對學習者的要求日益增多,這對教師隊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繼對我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進行調研之后,發現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重視度不足。而教學反思的合理運用,將會通過解決教學問題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及教師自身發展都有裨益。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與意義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立足于教學實踐,以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教學過程本身以及教學過程中的行為進行理性的審視與分析,以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進一步提出相對應的改進策略。

《學記》有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不難看出,早在學記中就有對教師教學反思的認識:只有通過學習與實踐,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反思與修正,才能不斷進步。

教學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沒有一模一樣的課堂和學生,更沒有完美的教學,需要不斷調整來創設出最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林崇德曾提出優秀教師的成長模式: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反思,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意義重大,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自身素質。

二、教學反思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從新入職教師的角度出發,要構建自己的教師知識框架,知識維度與經驗反思維度需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為了使自己更好地進入教師角色,從入職起,筆者便開始記錄課后反思。

材料1:《祝?!芬徽n,圍繞三個問題展開:在祥林嫂悲劇的一生中,周圍人是如何表現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到底是誰殺了祥林嫂?在解決詞匯后即引入上述問題,分析情節并進行人物形象分析,在魯四老爺、四嫂等人的賞析后重點了解祥林嫂,全程緊扣問題,使學生能夠對本文有明確的認識,效果不錯。但問題本身的邏輯是否通暢?能否再提出其他問題?可否將提問的機會更多地交還給學生?

上述反思是基于前一課《林黛玉進賈府》的修正,較前一課而言,通過三個能夠結合重難點提出的問題,思路更加清晰,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所提升。

材料2:《蜀道難》一課,采用四川宣傳片導入,效果不理想,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與學生溝通后得知,學生前幾課因自己是新老師才更為配合。就自身而言,課程環節的設計有待改進,字詞環節以及多音多義字的復習不足。

反思后在導入中簡潔介紹四川名稱的由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在其他環節盡量讓學生保持好奇心,更好地參與課堂中來。就課堂內容而言,因學生未預習不能很好地進行脈絡梳理,參與度不高。改進為同時提前兩分鐘進課堂,對上節課部分學生提出的課外問題予以解答,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前進行預習。

二次授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降低了部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但為了關注學生的興趣點,課堂重難點把握沒有很到位,時間分配不甚合理,需在新的課堂教學中不斷調整。

材料3:在同年級不同專業的橫向比較中,舞蹈專業增加了少量相關的課程視頻,改善了部分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課后展開續寫,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多數學生都很有熱情,寫出來的語句很美,通過放飛想象力,讓學生認識到寫作不是一件痛苦的事。音樂劇專業較為積極主動,有強烈想要表達的意向,但需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會做筆記,鞏固生字詞,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畏難情緒。

此次重點放在了同學段不同專業的班級中,不同專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特點不同,音樂劇專業設計表演類的活動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舞蹈專業則更適合通過視頻等來激發學習興趣。通過結合其他教師的公開課,發現自己在語速、條理、重難點以及導入和總結是否到位方面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對所寫教學反思進行反思的過程中,可將自身所寫的教學反思歸為對教學理念、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現實場域三大類,每一堂課,教師實際面臨的都是一個新的情境,對發生的教學實踐的分析,不能單純地從一個方面進行。

三、對教學反思的反思

結合上文所述,本文只摘選了三個教學反思,這其中包含有基于自身教育理念進行的教學設計以及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和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反思。在對反思進行反思的過程中,筆者感受到不同于日常教學反思的力量,讓我對自身的專業學習與實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從教師作為個體的自我建構角度而言,不斷地教學反思為我帶來了更強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知識的自我構建要求我們要做到不僅是積累教材知識,對學生知識、自我知識、環境知識的積累與學習同樣重要,教學反思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積累這方面的知識。

通過自身的教學反思,筆者認識到:

(一)教學反思更有益于教師自身成長

從新教師角度而言,初入職,即便掌握了許多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與學科知識,現實教學場域仍會為新教師帶來挑戰:如何應對課堂突發事件?如何面對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之間的偏差?如何與學生更好地溝通?等等。通過反思,新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及時與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溝通。

而對于經驗豐富的教師而言,教學反思會讓他們更好地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將教學智慧系統地梳理出來,為教師自身發展助益,同時為教師團隊的成長提供支持。

(二)教學反思更易于拉近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作為藝術類中職院校學生,其與普通中學有一定的區別,從課程設置上,專業課與文化課將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分為二,學生需要在每天的學習中不斷地調整狀態。反映在文化課堂上,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又有不同,如戲表專業的學生課堂反應活躍,更易進入課堂學習主動者的角色,而美術專業的學生較為安靜,在引導學生掌握課堂主動性上就要另花心思。

同時,進入我校學習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能力較弱、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盡如人意的問題,這需要教師掌握更多與學生溝通方面的技巧,同時在教學設計中考慮更為復雜的信息,在不斷地教學反思中去調整。結合每一次的反思,教師能夠對學生有更為深刻的認識,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教學。

(三)教學反思更易于優化教學過程

以語文學科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更準確地找出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在課前選取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料,采取適合的方式導入,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增強個性化設計,將課堂更好地還給學生。

只用一半的時間來學習文化課,對教師和學生而言均是挑戰,過難過繁的知識會加深部分學生對文化課學習的無力感。在課后反思里及時發現不足,在下一堂課中進行修正,教學過程里學習者與教師都將體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也更有自主能動性。

(四)教學反思有益于為教學管理提供參考

通過教師的教學反思,不斷總結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修正,另一方面,也會發現一些自身或教師團隊共同努力之下無法解決的困難,對于管理者而言,從管理層面為教師提供幫助,會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一個更優的環境。在不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校的教學管理將會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也會不斷提高。

四、教學反思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對策建議

通過反思,在我校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提升教師對教學反思的認識

在實踐中,通過前期對教師專業發展問卷的調查與分析,多數教師對教學反思的認識還有不足,普遍認為教學反思重要,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反思卻不常出現,教研室在日常的教案檢查與集體備課中,可以增加教學反思環節,通過集體學習或培訓,增加教學反思內容的學習。相信在充分了解教學反思的方法與原理后,教師會在自身的專業發展上更有主動性。

(二)增加對教學反思方法的培訓

實踐中教師認為教學反思重要,但怎樣才是有效的教學反思多數教師并不了解,教學反思停留在了教案結束后的寥寥幾筆,用以完成檢查任務,這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卻消減了教師的主動性。通過培訓使教師能夠逐步掌握教學反思的方法,短時間看似增加了工作量,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另一方面,從自身而言,教學反思在實踐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困境,如在更為深入的探討教學事件中會不經意間停留在對表面現象的闡述,反映出從理論與方法角度的不足。在日常的科研中,會更多地關注量化的數據分析,而忽略對文本本身的研究,這需要教師通過學習使用科學的方法回歸到反思本身,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自身發展。

(三)構建高效教師學習共同體

通過本學科教研活動,不斷增加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為新老教師的共同成長提供平臺,教師學習共同體不應只囿于理論,更不應停留在寥寥百字的會議記錄上,學習共同體應該是深入人心,浸入教師日常生活中的良性學習環境。教師教學環境的多樣性以及語文課堂的自身特點使教師關注課堂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自身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扎實的學科知識及經驗缺一不可,新教師的活力與老教師的經驗相互碰撞,會有更多的火花出現,為語文課堂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教學反思看似簡單,實則并非易事,它與每位教師的專業特點、任教時間、教學經歷、任教班級等內外在因素都息息相關。因而教學反思不能一蹴而就,應貫穿教師專業發展的全程,只有教師持之以恒的堅持,教學反思的益處才會逐漸凸顯。在語文教學中的反思,促使教學方法靈活多變,用專業知識多方面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才能更好地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帶領學生體驗語言學習的美麗,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與人文素養,將語文教學的意義發揮到位。

參考文獻:

[1]徐智.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5:14.

[2]魏文青.教學反思為中職語文構建高校發展的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84):36-37.

[3]申繼亮.教學反思與行動研究:教師發展之路[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3-70.

編輯 王 敏

體育教學模式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成為現實社會越來越重視的一門體育課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完整的課程目標體,有助于實現教育方法的多樣性,全面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升。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科學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體育意識,在新課改中構建一個科學的課程教學框架,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框架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觀念的進步,學校體育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高中學生的健康狀況逐漸成為社會的一個重要關注點。在新課改的推進過程中,逐漸加強了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研究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們探索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合適出路,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也是衡量學校發展水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新形勢下的高中體育教學也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學水平,要求教師高效地完成教學課堂任務。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們的身體素質以及運動水平的培養,引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育德育人方面體現出科學的教育素養。在教材改版之后,一線教師在新課改環境中如何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構建科學的教學框架,是一個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課題。

二、新課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教學計劃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水平教學部分、模塊教學部分、單元教學部分、學時教學計劃部分。在《體育與健康》中有對模塊計劃和單元計劃具體概念的詳細說明,但是在所列出的舉證這一模塊,又將單元計劃與模塊計劃等同,這一舉措在很大程度上給一線的體育教學教師進行教學計劃的規劃中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和困惑。

實施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將會把高中體育教學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廣大體育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和科學研究,并且更新自己的體育教學觀念,努力探索并且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內涵。在規劃單元教學課程時要拋棄與現代體育教學不相符合的觀念部分,更新自己的教學觀點、理論和思維方式,進一步拓展新的思路。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了體育教學在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廣大體育教師必須重視體育教學工作,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增強學生在社會中的適應能力,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獲得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素養,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另外,教師還需要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不同影響因素,如生理特點、心理特點等,結合具體的教材以及學校擁有的場地、體育器材資源和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等實際情況開展教學。這樣就要求廣大體育教師加強學習和研究,更新自己的學習觀念,既要考慮如何將新課改中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課堂中去,又要策劃科學可行的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學校健康教育與學校體育在“全民健身計劃”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健康教育應該在學校原有的學科體系中融入現代健康教育的內涵,要以人的健康發展為中心,促進體格和人格的結合,從而促進人精神、情感、智力的充分發展。

三、新課改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框架以及教學探究

(一)利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導樹立全新的體育觀念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最關注的問題是健康問題。在新課改這一大背景下,“全民健身”與“陽光體育”不再是一個口號。高中體育教師應該有善于發現的眼光,去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親身事例去啟發學生,使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體育,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們樹立一種全新的體育理念,充分地認識體育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在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比如,開設“盲人方陣”的拓展活動,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都蒙住自己的眼睛,把繩子圍成一個正方形,要求每個成員都均勻地站在四邊形的每條邊上。這個拓展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決策能力,拓展訓練學生的領導能力以及統籌能力??傊?,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過去傳統、呆板的體育訓練思維模式,讓體育教學和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運用靈活生動的、有特色的體育教學訓練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生活習慣,逐漸樹立起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二)創新拓展訓練,培養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心理拓展訓練是高中體育在新課改中所增添的新的內容。在這一大背景下,要求高中體育教師轉變舊的思維模式,緊跟時代的潮流,對教材進行突破創新,用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思維模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學生,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心理健康,讓學生在面對困難時具有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對自我情緒進行合理的調整,并且具備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觀念都是面對新課改的要求而做出的相應調整,同時也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潮流發展的全能型人才。進行體育拓展訓練是以學生為根本,幫助學生克服和調節自身所存在的各方面的問題,比如害怕、恐懼、不自信、無法面對困難等,讓學生對自身的心理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有初步的了解,幫助和引導學生通過體育訓練來克服心理和情感以及精神上的各種壓力,鍛煉自己的精神意志力,從而促進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

(三)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

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是以現代終身教育觀念為基礎的,從而成為中學生體育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中學體育教師應該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要運用正確、科學的體育理念及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身體,逐步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梢杂谜n余時間分別組織班級跳繩、踢毽子等比賽,體育教師、班主任只指導不參與,讓學生自己去組織。這樣,學生不僅學會如何制定比賽規則,提高了組織能力,而且提高了團隊合作精神、拼搏精神,還懂得怎樣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

(四)采取因材施教,優化創新靈活的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這一大背景下,教師應該對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進行創新。目前,新課改的要求是使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重視學生的體育意識的建設,豐富學生體育與健康的相關知識,合理引導學生掌握強身健體的科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意識到鍛煉身體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就必須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以及不同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從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在心理以及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上存在的各種差異性。面對學生群體的不斷變化以及教學內容的相關調整,體育教師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細心的觀察、合適的引導,讓學生協調向前發展。比如在選項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知識儲備,從而運用不同的分層教育法,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提高綜合素質,打造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

體育教學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相對于高考學科而言,一直被社會所輕視和忽略。目前,高中的體育師資整體隊伍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比較低,在新課改的逐漸推進作用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了更多的主動權,體育教師的地位也日趨穩固。但是有一小部分教師并沒有樹立課程意識,對于課程設計的內容毫無目標以及方法,只是一味按照傳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經驗,按部就班地開展體育教學。高中體育教師作為學生健康發展的支撐者和領導者,必須發揮應有的引導作用,建立與時俱進的體育教學思想,積極自覺主動地學習,逐步提升在體育教學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非常高的責任心和緊迫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培訓業務以及理論的學習課程,設法掌握當前社會最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教學思想;還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科學合理地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高效地提高體育與健康的教學質量,真正使學生在身心健康發展的軌道上得到很大的進步。

(六)根據大綱要求,制定教學框架

四、結語

通過上述對新課改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框架的論述,我們了解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現狀越來越受到更多的人關注與重視。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所以高中體育教師肩上扛著很重要的責任,要切實做好體育和健康的教學工作,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框架,應該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培養與塑造,從而促進學生全方位的健康發展。體育教師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把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結合,創新出屬于自己的體育教學方法,不能只憑借過往的教育經驗來進行體育教學。要知道,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只有提升教師的素養,才能提高現階段的教育水平。另外,應該重視師德對中學體育的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蘆 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問題探討[J].體育時空,2017(8):164.

[2]曹錫海.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探討[J].新課程(中學版),2014(11):196.

[3]林叢文.新課改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研論叢,2015(5):105.

[4]何麗娜.健康第一,培養終身意識——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8(8):155-156.

上一篇:信用證結算風險論文范文下一篇:應急管理安全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