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馬克思的碩士論文題目范文

2023-09-23

馬克思的碩士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2、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互動關系

3、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角度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成效的思考

4、第一個歷史決議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

5、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6、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7、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研究綜述

8、試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系

9、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與中國化后的馬克思主義關系研究

10、新時期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分析

11、馬克思主義家庭倫理思想與儒家“家國情懷”關系探微

12、建黨100年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與經驗研究

13、高校馬克思主義教學形式創新研究

14、百年進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拾粹

15、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16、西方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人學

17、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中國化的價值引領

18、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與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分離與會通

19、淺析“馬克思主義儒家化”和“儒家馬克思主義化”的關系

20、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精神內核相似性及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動作用

2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的應然性路徑探索

22、淺析盧卡奇的“正統馬克思主義”思想及其價值啟示

23、馬克思主義人學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24、“馬克思主義講師團”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創新研究

25、少數民族地區應用型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專題化教學研究

26、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27、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與生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分野

28、哲學視域的21世紀馬克思主義與 理論話語權

2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心理認同研究

30、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育的進程看高校馬克思主義課程的實施

31、淺析馬克思主義人民報刊思想中的群眾觀

32、馬克思主義多元化對我國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影響

33、論鄧小平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探索

34、新時代動態維度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整體性分析

35、淺論以馬克思主義學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

36、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受體”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受體”

37、談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價值與運用

38、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

39、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有關問題的再認識

40、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研究

4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思政課對區域精神文化的解構

42、“西方馬克思主義”是不是馬克思主義

43、“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比較

44、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視角下的普惠金融

45、用馬克思主義占領網絡陣地用網絡彰顯馬克思主義之美

46、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嗎

47、“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探析

48、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聯系

49、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的碩士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刺骨的寒風絲毫不講情面的刮去了人們豐收的喜悅,鵝毛大雪覆蓋了一切喧囂,同時也覆蓋了晴朗的心情。寒風中,“討厭冬天”這個話題以風為載體傳遍整個城市,也傳到了冬天本人的耳朵里,但冬天并不傷感,她仍舊那么冷靜、那么自然,她知道,時間一天天過去,她的孩子——春天,就快回家了。

故事中的冬天恰似現實生活中的幕后工作者,或者是舞臺上表演“反面人物”的,他們甘愿受苦受累,只要演出順利進行,他們會認為那汗水就是甘露;無論導演怎樣將反面角色丑化,他們都認為成功反襯正面人物是自己的責任。風光過后,人們往往記得臺上哪位演員的表演出色,可誰又能說出這臺晚會總策劃的名字;電影結束,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英雄救美的動人場景,可誰又會關心“壞人”為拍攝“挨打”受了幾處傷。

誠然,晚會的看點著實在明星的表演,電影的賣點的確在主角的英姿,可看過、笑過之后,別忘了稍帶上幕后的演職人員,僅僅這樣,那些“冬天”們就會很感動了。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簡單的詞藻蘊含著的哲理開導著一代又一代人,可總覺得這對冬天有點不公平,給人的感覺似乎在勸你:再熬兩天吧!想想春暖花開,這該死的冬天就不那么難熬了!

可你是否知道,沒有大雪為土地保溫,春天的播種會順利嗎?沒有冬日的凍結,春季泥土會濕潤嗎?沒有嚴冬的磨練,春姑娘的腳步會那么健康堅定嗎?冬天是春天的母親,這話一點沒錯。所以,不才的我想盜版一下雪萊他老人家的話:沒有冬天的到來,就沒有春天美麗的臨近。冬天是偉大的母親。 春天固然絢麗,夏天著實熱情,秋季的確豐滿,大多數人都想像他們一樣,清純、陽光、穩重??晌覅s喜歡冬天,不是我假裝另類,不是故作個性,我真的愛冬天的那份冷靜、那份無私、那份寬容。由我的性格取向,我以后很可能作一位幕后人,默默奉獻的那種職業,我喜歡它,就像我喜歡冬天一樣。我會盡心盡力,雖然我不風光;我會踏實肯干,雖然我不耀眼。

因為我認為: 做個“冬天”,更有魅力,大家相信我吧!

我愛語文

語文,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博大精深,神秘悠久,源遠流長,因此我為它感到自豪。

中國的語言是文化的體現。幾千年前,人們就開始使用了文字。我認為,中國的漢字是最別具一格的,它生動而形象,端莊優美,正正方方。那些漢字中方佛透露出了我們中國的精神:頂天立地,不畏困難,清白做人,能屈能伸。是誰創造了這美妙的文字?哦,是我們——龍的傳人!

一個一個字組成了一句話,話雖短,其內涵很深??追蜃泳褪瞧渲械囊粋€代表人物。“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老夫子的話含義之深是全世界都認同的,以至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把他的話掛在會客廳里!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自豪嗎? 一句一句話構成了一篇文章,光是一句話就已經很富有哲理了,何況是一篇文章呢?有的文章哲理很強,如朱自清的《匆匆》,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有的文章講述了親情,如冰心的《寄小讀者》,《繁星》,《春水》等„„。這些文章句句都能讓人回味無窮,受益匪淺,有助于人的成長。 雖然字、句、章是那么美麗,但在我們中國的街頭上,仍有寫錯別字的現象,如雜貨鋪,超市等地方,我認為這種錯別字現象可以說是玷污了中國漢字,這讓我十分生氣??苫剡^頭來一想,這還不是因為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才會有的。我也曾讀過錯別字,把“自采楊桃”讀成了“白采楊桃”,事后,我羞愧萬分,心里十分自責。啊,我也當了一回白字大王!我決心要改正,同時它也為我敲響了警鐘:錯別字現象在城市中是普遍存在的,糾正錯別字現象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因此,我發起以下倡議:1,盡量不寫錯別字。2寫了錯別字要改正。3要幫助別人改正錯誤。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做一個寫正確子的人。如果把這些錯別字都消滅了,那我們祖國的文字就會更美了!

語文占據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語文,你就是那明亮的火,你就是那耀眼的光,你就是那堅定的路,你就是那美好未來!語文,你還是我的老師和朋友,給了我堅強的信念!因為這樣,

所以,語文——我愛你!

生命的價值

巴金有句名言: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這句名言是告誡我們要培養無私的品質,別太在意得失,要用博大的胸懷去回報社會,幫助別人。但從另一個更直觀的意義上說,生命是如此寶貴,應該爭取,應該珍愛。

記得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大地一片生機盎然,我和同伴相約到公園玩耍。正當我們流連、迷醉于鮮花叢中時,美景中出現一個不和諧的“音符”:那是失去理智的一個乞丐,似乎有些精神失常,他漫無目的地流浪著,時而大呼小叫,時而泣不成聲。不管春夏秋冬,他都穿同一身衣服;不管天晴下雨,他都蓬頭垢面;不管被人丟棄的食物有多臟,他都當寶貝一樣撿來啃掉。他不顧旁人的唾棄,也不理世人的鄙夷,對于他來講,或許只有一個愿望——活下去。這種求生的欲望令人震驚,更讓我有一絲酸楚。我忍不住想送他一件衣穿,給他一碗飯吃!回想生活中有那么多叫苦、叫累、無病呻吟,為哪怕一丁點困難和挫折就尋死覓活,放棄生命的人,這個乞丐顯得如此偉大。

還有一次,我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欣賞完精彩節目正準備換臺,一則公益廣告吸引了我:一大片綠茵茵的草地被人們肆意地踐踏著,有人牽著小狗溜達,小草痛了,呻吟著“旁邊有小徑,為什么要踩我呢?”,一群小男孩在草地上踢球,小草痛了“操場上有的是空地,為什么非要踩我?”旁邊,一位小女孩不忍目睹這一切,她耳邊好象聽到了小草的呼喊。不久,草地上豎起了一塊警示牌,上書“請珍惜生命,小草也會掉眼淚!”,從此,草地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小草笑了,女孩也笑了。是啊,小草尚且有生命,何況人呢?

馬克思的碩士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作者簡介:征漢文(1956- ),男,江蘇鹽城人,江蘇省社科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中國化。

摘 要:公有制經濟與馬克思主義共榮共辱、共盛共衰、共存共亡。新時期發展公有制經濟,一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二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三要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

關鍵詞:公有制經濟;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社會主義

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雖然在理論上一直強調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并存,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然而,或明或暗的經濟非公化、思想非馬化等等,使發展公有制經濟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面臨著巨大阻力,甚至呈現出未興而衰、再衰即無的趨向。這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非幸事。公有制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二者有機統一,共榮共辱,共盛共衰,共存共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必須理直氣壯地圍繞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必須理直氣壯地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為發展公有制經濟保駕護航。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就發展公有制經濟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從三個方面略作探討。

一、發展公有制經濟,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

發展公有制經濟,需要經常提醒人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已有多少年不再提起,已有多少人不再記起,有多少曾經自認為也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人是否已經把它丟棄?不提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客觀上為偏離、否定馬克思主義而另擇立場、觀點、方法提供了便利。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嗎?就要發展公有制經濟!要發展公有制經濟,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統領。就其基本點來說,就其主線來說,馬克思主義立場是無產階級立場,體現為馬克思主義學說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體現為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歷史觀、思維觀的辯證統一;馬克思主義方法是唯物辯證法,體現為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的辯證統一。

這里著重探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問題。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中的核心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立場,在于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導致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必然性,指明了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因此,馬克思主義把自己的理論定位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并且認為也只有被無產階級所掌握才能由精神變物質。

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立場,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才會放射出金子般的光芒。雖然說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立場不一定也能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但是,如果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就絕對不可能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如果拋棄了無產階級立場同時也就拋棄了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

只有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前提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研究當代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才會發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堅持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之所在。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知識分子要在理論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知識分子由于沒有自己獨立的經濟利益,因而總是隸屬于一定的利益集團。在社會主要分裂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時代,知識分子從根本上說,或者隸屬于無產階級,或者隸屬于資產階級。在社會分為不同的階層時,知識分子也總是隸屬于不同的階層。在國家還存在的人類社會中,尤其是存在不同制度的國家時,知識分子往往還自覺不自覺地反映或代表一定國家的利益。

在改革開放的中國,知識分子總是試圖以自己的理論為改革的進程做貢獻??茖W的理論能夠鼓舞人心,似是而非的理論能夠蠱惑人心。改革進程中要不要或如何堅持公有制、要不要或如何發展公有制經濟,知識分子握有理論的話語權。

對公有制經濟的不同態度,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反映知識分子的立場問題,差別只是在于,有些觀點直接一些,有些觀點隱晦一些。知識分子要自覺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支持公有制,敢于和勇于自覺地從立場的高度,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三,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國家領導人要在實踐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要不要或如何堅持公有制,要不要或如何發展公有制經濟,國家領導人握有實踐的決策權。我國改革以來的很長一段時期,把關注點放在發展非公經濟方面,這完全必要。雖然,在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并沒有放棄公有制經濟,而是一直在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并在不斷地取得成效。但是,在如何明確發展公有制經濟方面,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去做。如公有制經濟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不很好,似乎既缺乏政策的公開支持,也沒有輿論的公開支持,效益好說它是壟斷所得,效益不好就更倍受指責,當它被指責時似乎不敢為它伸張正義。對這種狀況,應當做出一些改變。改革以來,發展非公經濟有“三十六條”、“新三十六條”等等,是否也應當為發展公有制經濟出臺一個“幾十條”?全世界都知道,社會主義的核心就是公有制;中國的領導人要讓全世界都知道,堅持社會主義就是要堅持公有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必須堅持公有制。

至目前,我國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經受了一波三折??梢哉f,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前幾年發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不同的社會制度都接受了它的無情檢驗。實踐證明,我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最能夠經得起檢驗的。

第四,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需要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一同在澄清以“階層”否定“階級”的錯誤觀點方面做出努力。

馬克思主義立場是無產階級立場,由于“階層”的出現,對于繼續講“階級”,似乎顯得沒有了底氣。其實,從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階層與階級是不同的問題,分別講階層與講階級,并不互相沖突。

階級和階層都是客觀的存在。我國自改革以后,逐漸淡化了階級突出了階層,這在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重點發展非公經濟的特定時期是有必然性的。但是,應當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看待這個問題。淡化階級并不等于階級不存在,突出階層不等于階層可以取代階級。

階級與階層以不同標準反映不同的利益集團。但是,階級與階層也有明顯區別:因利益來源不同而形成階級——無產階級的利益主要來源于勞動所得,資產階級的利益主要來源于資本所得;因利益多少不同而形成階層——例如,收入在1000元到3000元的為一個階層,3001元到5000元的為另一個階層,等等。階級比較簡單——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階層比較復雜——中國不久前曾被劃分為十個階層。同一個階級成員因收入多少不同而被劃分在不同階層,同一個階層因收入來源不同而分屬不同階級的成員。

我國要用“中產階層”的概念取代從西方引進的“中產階級”的概念?!爸挟a階級”所反映的對象,是處于低收入群體與高收入群體中間的中等收入群體,其本質是因為人們收入的多少而形成的“中產階層”,而不是處于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中間的“階級”??傊?,與“中產階級”相聯系的是低收入階層與高收入階層,它跟無產階級或資產階級不是一回事。

二、發展公有制經濟,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

公有制對于社會主義的必要性,不僅存在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更存在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與政治經濟學理論中。社會主義條件下為什么必須發展公有制經濟,僅僅從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尋找根據是不完全、不充分的,它的許多理論根據還存在于作為其前提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剩余價值學說)之中。對此,恩格斯有明確的論述。它不僅可見于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名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740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也可見于恩格斯的哲學名著:《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66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第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首要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揭示了機器大工業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打破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產關系的桎梏,并且以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生產關系取而代之。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及其辯證運動。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公有制,一定要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唯物史觀中去尋找答案,一定要到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尋找答案。對那些不能正確把握唯物史觀尤其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人,他們無法明白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然性、無法明白社會主義條件下堅持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必然性。

正視公有制優于私有制的現實,是正確把握唯物史觀的具體表現之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的辯證運動,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以后的實踐證明,應當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其一,以機器大工業為代表的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會突破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關系,取而代之的則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其二,無論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關系,還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比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關系更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往的社會主義實踐與理論忽視了對其中第二點的關注,因而是不全面的,也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產生了不良影響。但是,對于社會的發展,公有制明顯優于私有制,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必須得到客觀的承認和尊重。

為正確把握唯物史觀,讀一些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著非常必要,其中,《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費爾巴哈論》、《反杜林論》以及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八封信等等,應當成為必讀之作。

第二,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占有剩余價值的秘密,認為這是私有制下資本對勞動的剝奪,而要剝奪剝奪者,就要消滅私有制,實行公有制。

剩余價值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前提之一。當人們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理論時,實際上需要把握如下一系列內容: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秘密;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的生產是由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決定的;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的生產導致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的生產推動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不斷激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也就是說,人們把握剩余價值理論的過程,就是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不僅包含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經濟危機論、帝國主義論,而且應當包含社會革命論。社會革命論在經濟領域的表現就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表現。沒有只研究經濟而不涉及政治的純經濟學理論。發展公有制經濟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發展公有制經濟又推動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如果有人認為自己只研究經濟而與政治無關,其實質只能是:只研究經濟,而不管它是不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政治,僅此而已。希望我國能夠產生越來越多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這樣,有利于推進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第三,堅持以公有制為基本特征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它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辯證統一。

在理論地總結并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時,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分為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這是必要的,也值得堅持這樣做。但是,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社會主義實踐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種形式上的區分就將不復存在。人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三方面的理論作為一個整體來指導其實踐,尤其是在如何認識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成份問題時,更應該如此。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一個常識性觀點。但是,常識性的東西也恰恰是容易被常常忽略了的東西。改革以來,有一種觀點以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為由,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也屬于空想社會主義之列。這種觀點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論究竟知之多少?難道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關系必然會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而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所代替等等,都是一種空想?馬克思主義之所以使社會主義成為科學,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實現社會主義的前提,而不是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更不是其結果。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說成是空想的觀點,割裂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的辯證統一關系,它把建立社會主義的條件與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混為一談,因而是錯誤的。

三、發展公有制經濟,要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

我國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統一,特別是如何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統一,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第一,發展公有制經濟,需要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地統一起來作為其指導思想的一部分。

鑒于改革以來總是有觀點試圖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相對立,如何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機地辯證地統一起來,就成為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直接產生于毛澤東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所謂繼承,其含義比較單一,即是毛澤東思想中正確的內容被繼承,但容易被人們所忽略;所謂發展,其含義比較豐富,一是在新實踐中完善毛澤東思想中正確的東西,二是在實踐中創新毛澤東思想中原有不充分的東西。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在探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上,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代表,分別選擇了兩種不同的路徑,并且,毛澤東的探索不是很成功的,鄧小平的探索是很成功的。這種不成功與成功,既體現在毛澤東與鄧小平之間,也體現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但不能把它說成是體現在毛澤東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也不能說成是批判毛澤東個人錯誤的產物。這種不成功與成功,還體現在社會遺產的繼承性之間:毛澤東探索時中國的土地上沒有生產力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物質基礎,鄧小平的探索則有了毛澤東時期留下的一定的物質基礎;毛澤東探索時中國面臨顛覆、威脅、侵略、封鎖等惡劣的國內外環境,鄧小平探索時已經有了毛澤東所創造的相對平緩的國內外環境;毛澤東的探索沒有前車之鑒,鄧小平的探索有了毛澤東探索的前車之鑒;等等。正如鄧小平所說,如果沒有毛澤東,我們很可能還在黑暗中摸索。雖然,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上有差異,但在總體上是相互補充的,因而又是統一的?,F實中有觀點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這種認識的后果是:有意無意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否定毛澤東思想,有意無意地用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否定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主義。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認為改革以來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對此前否定的結果。因此,若要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關系,若要正確認識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約30年的實踐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約30年的實踐之間的關系,把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的辯證關系,就顯得非常必要。

把作為指導思想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機地辯證統一起來,也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其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都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其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直接來源之一。毛澤東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做出了直接的貢獻,例如: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理論,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黨的思想路線中的“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等等。其三,毛澤東思想中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也是探索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因而也可以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部分。

第二,發展公有制經濟,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哪方面也不能少。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依次形成,各有特點,各有優勢,并構成一個理論的整體,不可割裂,不可偏廢,不可相互取代,更不可相互否定。

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新實踐,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理論為指導,會更直接、更有成效。但是,有許多基本理論,我們還必須回到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那里去尋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盡管產生于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之上,然而它不可能包含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全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一些基本理論、基本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可能也不需要一一重復。如果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割裂開來,認為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說的才能去做,那么,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許多做法可能就難以理解。

改革開放的中國,對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必然性、必要性出現了某種迷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割裂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內在聯系。我國的改革開放,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意在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于當代中國實踐的重要性,可是對于面廣量大的具體實踐來說,這往往被理解為只須緊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不會走錯路了。當只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不講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時,情況就更會是這樣。其后果之一,就是一些人在強調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時,不知道“公有制”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何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公有制,必須發展公有制經濟,這只有從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辯證統一中才能獲得正確的答案。

第三,發展公有制經濟,需要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馬列主義理論對社會主義本質不同理解上的辯證統一性問題。

在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意義上把握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與在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意義上把握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理論,既不互相對立,也不互相排斥,而是辯證統一于社會主義的實踐之中。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關于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做出了回答?!敖夥派a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黨的十四大報告把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這五句話歸結為是對“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的回答。[1]如果說黨的十四大把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五句話定位于“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鑒于當時鄧小平身體很健康、思維也很敏捷,是得到了鄧小平首肯的,則完全能夠成立。

什么是社會主義,是關于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問題,鄧小平也有表述,但主要的還是要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尋找。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雖然也曾經有觀點把按勞分配、計劃經濟與公有制一起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但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那里,都只講公有制才是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之本質所在。鄧小平也多次強調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本質特征,即使他在1992年概括社會主義本質的五句話時,也首先肯定,因為“公有制是主體”所以深圳“特區姓‘社’不姓‘資’”。[2]372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具體指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本質特征,它體現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币彩巧鐣髁x的本質特征,但具體指它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它體現于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公有制的鞏固。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與完成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因而它們是對本質特征的不同層面的表述。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建立公有制;要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完成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但它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只有公有制度做為前提,所完成的任務才能稱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只有完成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度才能鞏固!

參考文獻:

[1]江澤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彭安玉

馬克思的碩士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摘要:作為一種正在生成的新學說,有機馬克思主義高度關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并鄭重提出了生態文明發展的“中國引領論”,強調中國最有希望引領生態文明。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包含豐富的語義內涵,具有深層的內在理據,蘊藏一定的歷史觀指向、全球指向和價值指向,但也存在著鮮明的理論局限與問題,其本質是希望中國用有機馬克思主義替代經典馬克思主義來引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愿望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注定是要落空的。因此,必須辯證地對待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既要看到它對資本主義反生態本性的深刻批判,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肯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欣賞青睞,又要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對其理論本質進行審慎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批判。

關鍵詞: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中國引領論

看周遭世界,生態危機、不加干預的資本主義后果、“現代性之死”正從歷史的根基深處不斷瓦解著資本主義的世界統治。這既引起了自由世界內部深深的憂慮和恐慌,更強烈呼喚著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中被福山等歷史終結論者宣稱為“灰飛煙滅”的馬克思主義重新出場。聚焦于這一時代訴求,北美一批以小約翰·柯布、菲利普·克萊頓等為代表的過程哲學家和建設性后現代思想家,將馬克思主義、懷特海的有機哲學、中國傳統智慧相融合,醞釀出了一個以生態關懷為主要理論旨趣的新流派——有機馬克思主義。

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學說,有機馬克思主義因其鮮明的中國元素而備受矚目,它提出的“在地球上所有的國家當中,中國最有可能引領其他國家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的論斷(以下簡稱為“中國引領論”)更是引發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在生態文明建設問題上,有機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公開看好中國?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是否有其深層的語義內涵和內在理據?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的理論本質又是什么?學術界對于這些問題的探討直到今天仍然見仁見智,不一而足。遵守學術規范的探討,有利于弄清問題和推動學術的進步。本文立基于前人研究,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力求透過有機馬克思主義的自身說辭對其提出的“中國引領論”進行認識上的明晰和理論上的確證。

一、語義內涵:何為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

作為一種與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新學說,有機馬克思主義不僅對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還在分析、評判中國生態文明發展過程和地球生態災難前景的基礎上,鄭重提出了生態文明發展的“中國引領論”。為什么有機馬克思主義認定中國將會成為領導世界走向未來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精神和道德領袖,而美國或其他國家卻不足以發揮引領作用?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深入把握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的語義內涵。在有機馬克思主義那里,生態文明發展的“中國引領論”至少包含以下三重意指:

其一,歷史觀指向:人類的未來在生態文明,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馬克思主義傳統,使中國最具引領世界走向生態文明的潛質。有機馬克思主義洞察到,資本主義對個人利益和財富的無止境追逐、對自然資源的無限度攫取和無節制耗費,已然造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生態和人道主義災難。而資本主義本身無力解決這些問題,也無法通過改良或改革擺脫自身危機,因此真正有效的選擇是放棄對它進行修修補補而去探索資本主義和生態災難的替代方案。有機馬克思主義注意到,在被資本主義宰制的破壞環境的非正義文明走向衰亡和崩潰之時,一種新的可持續發展的“面向人類共同福祉”的文明正從這崩解的塵埃中萌動、生長,它就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這一概念在西方已經流行了30多年,生態社會主義等各種社會思潮也早已應運而生,但由于它們總是坐而論道地徘徊于各種體系的爭辯而非自覺將其訴諸實踐性的活動,最終形成了作繭于“書齋”的理論鏡像和烏托邦的理想。隨著資本文明崩潰的腳步越走越近,有機馬克思主義從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視野出發,勘察到人類的希望在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并在檢視各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可能性、現實性與前景的基礎上,確證了中國之于世界生態文明發展的領導地位。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內蘊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傳統中,隸屬于中國及世界馬克思主義自然演進的一部分,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領導人更是多次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生態文明,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有機馬克思主義看來,中國不僅具有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在本質,還葆有建設生態文明的信念、決心和魄力。正因如此,作為“中國觀察家”的小約翰·柯布堅持認為中國是我們這個星球的希望所在,甚至斷言:“地球及其人類居住者(還包括其他居住者)的前途,取決于中國正在制定的種種政策?!雹?/p>

其二,全球指向:作為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追求共同福祉和全球正義為旨歸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擁有引領世界走向生態文明的強烈責任感和擔當意識;而中國綜合實力的穩步攀升、國際影響力的愈益增強,特別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使中國具備了承擔這一責任的現實條件和能力。面對生態危機的步步逼近,西方許多國家不是幡然覺醒,生發出生態意識和生態責任,而是在驚慌失措、深感恐懼之余學駝鳥、做犬儒,甚至“石化”自己,拒絕討論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議題。當西方國家還在生態危機的愁云慘霧中迷茫之際,中國卻已然踏上了求索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漫漫修遠”之路。早在中共十七大上,中國就率各國政府之先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和基本國策。這種在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的國家意志行為,令小約翰·柯布大為激賞,稱其為人類歷史上破天荒的“歷史性的一步”。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國政府把建設生態文明視為迫切需要的優先任務,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引導經濟綠色發展新常態,千方百計增進全體人民的可持續福祉。中共十九大,中國更是明確提出要“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②。不僅如此,在過去十年里,中國還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理論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并逐步使生態文明的理念在全社會傳導布展開來。在國家、政府、社會力量和個人全體認同和協同行動之下,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不但進展順利、成就斐然,更在人口增長控制、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科學技術生態化等方面表現出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強烈關注??梢哉f,無論是理論上的探討還是付諸實踐的努力抑或是業已取得的成就,都使有機馬克思主義有理由相信,中國更有能力擔起世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和示范重擔。正如菲利普·克萊頓所言,“要建設新文明,在世界各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揮的是引領作用,這是她的特殊使命?!挥凶鳛橐粋€道德和精神領袖,中國才能夠完成時代賦予它的使命?!雹?/p>

其三,價值指向:現代性是當今時代的“深層結構”和造成生態危機的深層根源;對現代性的拒斥、超越以及指向后現代的價值訴求,使中國葆有引領世界走向生態文明的態勢。有機馬克思主義分析指出,當代出現全球性生態危機,資本主義難辭其咎,但現代性才是生態危機產生的始作俑者。關于這一點,沙琳娜·斯普瑞特奈克表示,在大部分人眼中全球性生態危機的爆發及愈演愈烈是資本主義使然,如由利益驅動的技術、物質主義、消費主義或精神關懷的付闕等等,然而它們只是“現代性”這個包羅萬象的現象的表征,生態危機的“深層結構”其實是“現代性”。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現代性的最根本的特征是機械論世界觀,它強調人與萬物的二元對立。正是這種“二元論”的“機械世界觀”人為割裂了事物之間、特別是人類身體和整個自然之間的聯系,導致了對自然的“袪魅”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由于“現代性的持續危及到了我們星球上的每一位幸存者”,有機馬克思主義認定必須要突破“二元論”的“機械世界觀”,超越現代性,開創一種有益于生態、共同福祉和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性后現代的生態文明。當然,要建構這樣一種生態文明,并非某種一蹴而就的決斷,而是一系列艱難、復雜而系統的實踐?;凇艾F代性之死”的共識,有機馬克思主義認定,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顯然無力勝任這樣一種文明的建設;但令其振奮的是,有機馬克思主義冀望的面向生態文明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浸潤的有機、生態、包容、共享、開放的后現代主義精神和價值理念不謀而合。鑒于此,菲利普·克萊頓預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將會是一條不同于西方現代性,也不同于傳統社會主義的“第三條道路”,即中國式的強調社會和諧與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道路,它關懷弱者,強調公平,重視共同福祉,飽含濃郁的后現代主義色彩,順應了后現代生態文明的呼喚,昭示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未來方向。

二、內在理據: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之判斷根據

有機馬克思主義把人類的希望投向中國,指認中國是世界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不僅基于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后現代主義價值取向以及可以經驗的“最頑強的事實”,即中國在世界建設生態文明中所付出的種種令人感佩的努力,還因為中國在經濟結構、政治制度、文化傳統等方面所獨有的天然優勢。

關于中國經濟,有機馬克思主義有著較為深刻的洞見。它指出,中國是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大國,對非公有制經濟及金融機構有著良好的控制力,掌握著自己的經濟主權,具有建設生態文明堅實而穩固的經濟根基。對此,有機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代表小約翰·柯布這樣說道:“我相信中國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至少在另一種意義上,它沒有被經濟寡頭控制?!雹?“中國發展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種市場經濟對公共領域的作用遠遠大于美國的市場經濟對公共領域的作用。其中,公有制發揮了極其巨大的作用?!雹?如小約翰·柯布的分析,建立于公有制基礎上的中國,控制著金融體系和貨幣制造,擁有通過政府銀行控制財政的巨大優勢,不僅有助于中國規避西方發展模式的陷阱,擰轉現行占主流地位的“增長癖”或“GDP崇拜”,促進經濟與環境之間的互利耦合,推動經濟生態式發展;還有利于擺脫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淫侵,抵御金融寡頭的霸權,規避西方的現代性錯誤;更能廣泛分配增長的福利,為普通民眾謀求共同的福祉,積極促進人類社會向后現代生態文明發展。相較之下,作為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擁躉,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一貫將“市場是人類事物最好的仲裁”奉為圭臬,耽溺于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經濟范式,縱容經濟主義的強勢發展。另外,由于資本主義正義“不正義”與自由市場“不自由”的內在勾連與合謀,又使得不斷涌流的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在一小撮超級富豪手中。他們區區幾千人不光操縱著國家各大財團,還把持著世界財富。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這些超級富豪追求的只會是可持續的利潤帶來的令人陶醉的財富而非生態文明理念支配下的可持續發展,指望他們在“不影響”經濟財富的增加、“不傷害”資本主義的前提下,關照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國民的福祉,推進全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只能是緣木求魚;幻想這些資本主義國家帶領人類走向一種建設性后現代的生態文明,更無異于與虎謀皮。

有機馬克思主義一直對中國引領世界走向生態文明抱有極大熱望,其理由和依據還在于中國旨在追求共同福祉的政治體制。有機馬克思主義觀察到,與西方國家的歷史傳統與政治邏輯不同,中國擁有悠久的中央集權與合作傳統,具有集中力量推行政策的政治優勢,因此在這樣一種共同體治理結構中,即使是統治者也認為他們是代表天命為人民謀福祉的:在中國偉大文明的漫長歷史中,人們對統治者有著相當高的期望,并傾向于相信統治者是有著良好德行的公仆。他的存在,不是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是為了所有人民的利益、為了“作為整體的共同體的需要”(盡管很多統治者并未能達成這一目標,但這一標準是明確的);同時,人們更傾向于相信,“如果這個統治者是強大的,則整個國家和社會都會強大起來,他的聰明才智也是為著所有人的利益服務的,而他所持有的理想信念,都是為了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⑥。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這樣的傳統在中國一直延續至今。當前的中國領導人更集全黨智慧開創了一種符合社會主義原則的“生態文明”發展戰略,并進一步做出了實質性的承諾和行動??v觀世界,把生態文明列為國家戰略的,唯有中國領導人。更為重要的是,根據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分析,中國的政治共同體結構還有助于形成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避免大資本蠶食中國,進而借助自己獨特而豐厚的思想和政治資源,發展出一種中國式的后現代化的生態文明。正是基于這些認識和判斷,有機馬克思主義預言,中國作為一個具有共同體治理結構的國家,它直接通向后現代的生態文明,并且中國一旦成功,將會是一盞明燈,照亮世界和生態文明發展的道路。相較于中國追求共同福祉的政治體制,有機馬克思主義一針見血地指出,基于利己主義原則的西方政治體制是一種低級的劣等體制;在這種政治體制中,人們通??紤]的只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或者家庭的需求,而甚少考慮整個社會共同體的福祉,與人類共生共榮的自然就更不在他們的視野之內了。這意味著,依賴囿于這種政治體制框架之內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本國和世界開辟出一條社會公正、生態可持續的、后現代的發展道路,無疑是癡人說夢。

有機馬克思主義對生態文明發展的“中國引領論”的認定,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中國自身的傳統思想智慧。中華文明是一種有根的成熟文明,且在根蒂深處與生態文明的內在理路息息相通、相互契合。這不僅僅集中體現在中華民族推崇流變、欣賞中道、強調系統整體性的思維方式中,還內蘊在作為中華文化之根基的天人合一、陰陽互動、同體大悲的價值理念里,更深藏在中國古賢凡事不走極端、講求“和諧為體,中庸為用”的行為品格中。有機馬克思主義非常鐘情中華文明中彌漫的過程思想與有機整體主義。懷特海曾多次對求學于哈佛的三位中國學生賀麟、謝幼偉和沈有鼎表露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青睞,他說:“我喜歡東方思想。我的書英語學生不易懂,中國人會感興趣。我的思想中有中國人的天道思想,美極了?!雹?小約翰·柯布、菲利普·克萊頓等人也從不吝惜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溢美之詞,并在多個場合公開盛贊道:“中國幾千年的老子、孔子、墨子等哲學思想深入人心,從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起,中國就一直延續著這些天人合一的、內圣外王的有著社會道德和生態道德的文化,中國傳統文明和文化的璀璨菁華令世界其他國家難以比肩?!雹?正是這種肇始于過去融透于現在直指未來的生態思想使有機馬克思主義確信“在中國實現一種生態文明的可能性就要大于西方——因為,與自然相疏離,這幾乎充斥西方歷史的所有文化里”⑨。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以原子主義和碎片化為特征的現代西方文明,極其推重個體意識和個體權利,癡迷“爭斗崇拜”,盲目尊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鐵律。這種原子式的個人主義和冷漠無情的生存法則表現在與自然的關系上,便是把自然視為人類戰天斗地的敵人,以人類沙文主義的態度君臨自然,不斷突破道德底線戕害自然。其結果不單是不利于生態文明的建設,更會加速令人觸目驚心的生態危機的來臨,更遑論讓泛濫著這種猖獗思想的資本主義國家去引領世界走向生態文明?雖然在意識深處,有機馬克思主義對此頗感憂慮,但由于了然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無法從根底上掙脫“人類中心主義”的窠臼,所以在這批判的喧囂過后,它所能發出的,也不過是“聲聲無奈的嘆息”和絕望的悲嘆。

三、理論本質:關于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的哲學反思

在這個“希望”匱乏的時代,有機馬克思主義鄭重提出的生態文明發展的“中國引領論”,非常富有感染力,也著實令人振奮。它對資本主義反生態性的深刻批判,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肯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由衷欣賞,有利于人們明晰對資本主義進行變革的必要性,有利于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生態話語權,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但是,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并非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無論就其對生態文明哲學基礎的理解,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崇,甚或是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詮釋,都有著可待商榷之處,甚至還存在某些較為嚴重的誤讀、曲解和妄斷。因此,我們對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的把握并不能僅僅駐足于對其語義內涵和內在理據的認識和揭示上,還要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對其理論本質進行審慎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批判。

其一,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的哲學基礎乃是一種“懷特海式的馬克思主義”,而非經典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實踐的向導,是構成實踐活動中的目的性要求和理想性圖景的深層依據。馬克思曾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這樣分析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光是思想力求成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雹?依此,有什么樣的生態文明理念,就會導向什么樣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雖然有機馬克思主義不乏對馬克思主義的溢美之詞,但當它強行把懷特海的自然哲學、宗教因素等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因子雜糅到馬克思的哲學體系內,并據此作為生態文明實踐的理論基點時,實質上就將馬克思主義蛻變為了唯心主義或自然唯物主義。不過這在有機馬克思主義看來,卻是實現了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的“修正”、“更新”、“重建”和“生態重塑”,并自我宣稱“更加關注文化和精神因素,這超出經典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將努力克服對自然界的異化,這種異化是迄今馬克思主義者和資本主義者均具有的特點”{11}。因此,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即是,就其基本理論立場而言,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不但并不服膺于馬克思主義,反而從根底上是明確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希望中國用“懷特海式的馬克思主義”替代經典馬克思主義來引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對于這一點,有機馬克思主義并不諱言自己的態度,小約翰·柯布堅稱馬克思主義者可以而且應該成為一個懷特海學者,并言之鑿鑿地表示:“我相信,中國在追求生態文明的過程中具有一個獨特的地位。我也希望懷特海的后現代主義能提供些許裨益?!眥12} “我希望中國的過程研究中心將大力支持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到‘有機馬克思主義’?!眥13} 小約翰·柯布的學生菲利普·克萊頓和賈斯廷·海因澤克在其合著的《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態災難與資本主義的替代選擇》的序言中更是坦言:“有機馬克思主義是新生態文明的基石,全球有遠見的領導人現已意識到這是地球未來的唯一希望?!眥14} 在這里,有機馬克思主義把我們引向思索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面對生態文明時代對生態哲學理論所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必須要再度回到馬克思,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實質、理論高度與理論境域,深度耕犁馬克思已然確立卻常常被遮蔽了的生態思想,如此,才能撥云廓霧,徹底劃清經典馬克思主義與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界限,才能為馬克思生態思想“正身、正意、正言”,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引導生態文明實踐抵達新的生態文明圖景,引領人類文明形態的變革。

其二,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推崇與肯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本意,不過是為了更好地推介有機馬克思主義,并非是要真正彰顯與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隨著全球資本主義的擴張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光怪陸離的西方社會思潮不絕涌入中國,它們不但沖擊、侵蝕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還遮蔽甚至否定中國文化的價值。在此背景下,有機馬克思主義卻自覺向東方文化開放,有意識地吸納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并透過后現代之鏡發掘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它的這一做法客觀上有利于提振學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也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初衷并非是要彰顯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而是力圖借助中華傳統文化來論證“過程哲學”的合理性,為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和傳揚提供更深層的思想支持和推動力量:由于受到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的限制,有機馬克思主義在美國只是一種邊緣性的思想,難以獲得人們的認可和欣賞,因而極其渴望能夠在中國受到關注,引起傾聽和共鳴。對此,小約翰·柯布毫不避諱,他這樣說道:“我非常支持有機馬克思主義,并盼望它在中國取得成功。我相信它需要更深的根源。我希望,這些都可以在中國傳統中找到。我相信,儒家和道家思想很有幫助,佛教也一樣。有機馬克思主義仍將是一種抽象的觀念,除了它的精神深度之外。在毛澤東那里,馬克思主義肯定有那種精神深度,但在今天這并不明顯。有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是真正有用的,只要它喚起并指導深刻的信念和責任意識?!眥15} “后現代的希望在中國,這得益于中國成熟的有根文明?!眥16} 據此,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的本真目的不過是希望智慧、活力、自律、善于經營的中國人民能夠珍視古代先賢所留下的過程思想和有機整體主義思想,充分發揮其深層的知覺能力和智慧,依靠自身的文化和創新開辟一條新路,即“后現代化之路”或者說“后現代生態文明之路”,成為超越現代性引領世界走向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精神和道德領袖,從而為世界生態文明建設創立良性典范,為承擔全球責任提供良好契機。

其三,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冀望中國建構一種面向生態文明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而非推動中國實現以生態為導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現代化,始終是中華民族實現“振興中華”愿望的實質性訴求。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近40年“摸著石頭過河”的不斷試驗和上下求索,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了驕人成就。然而,當前處于全球化與現代性之中的中國,在擁抱現代化的同時,遭遇的現代性問題也正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其中最為嚴峻的現實問題即是可持續發展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屢屢造訪的霧霾不分畛域,肆意周行,正以一種播撒而綿延的堅定在場,提請我們必須秉承馬克思的發展觀,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奮力跨越工業文明“卡夫丁峽谷”,闖出一條經濟社會現代化與生態文明相貫通的新路。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有機馬克思主義不僅通過批判現代性來尋找生態危機的根源,還“通過把馬克思的發展觀與增長觀混淆起來——同時相混淆的還有現代化與現代性,從而把馬克思曲解為一個現代性或現代主義的思想家”{17},更據此站在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立場上,指責馬克思不加批判地接受了歐洲現代主義的錯誤假設。有機馬克思主義“拒斥現代主義,就是要開創一種獨具特色的后現代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分析”{18},而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所希冀的也正是中國能夠改弦易轍,建構一種面向生態文明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走向一種以“主張混合制”“超越公——私二分法”和“超越‘價值中立’的教育”為核心原則的“第三條道路”。對此,有機馬克思主義顯得相當自信,小約翰·柯布甚至信誓旦旦地強調:“雖然西方這里的許多人不同意我們,但我和我的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的同仁始終相信:后現代的希望在中國,后現代生態文明的希望在中國?!眥19} 關于這一點,菲利普·克萊頓也多次談道,“我們相信,中國會對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新的理解,那就是,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建設性后現代維度,對此,中國已做好了準備?!眥20} 必須指出的是,道路問題是第一位的問題、根本性的問題。我們始終堅持不斷發展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既不會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會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更不可能走無原則無立場、充斥著折衷主義傾向與浪漫主義風格的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第三條道路”。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亦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中國正在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機馬克思主義鼓噪中國發展面向生態文明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愿望,不僅是十分錯誤的而且注定是要落空的。

可以顯見,雖然有機馬克思主義并非天然就親近中國,也不是在穿鑿附會、浮光掠影、含糊其辭、異想天開之中信手拈來生態文明發展的“中國引領論”的。但是作為一種在特定的現實境遇和理論條件交互作用下出場的理論,有機馬克思主義“中國引領論”的本真目的是想以懷特海式的馬克思主義觀為指導,在中國建構一種面向生態文明的建設性后現代馬克思主義,進而推動中國和世界走向一種以有機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第三條道路”。有鑒于此,我們必須保持冷靜,堅守理論原則,并不能因為有機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反生態性的深刻批判、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欣賞青睞、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極大肯定而給予其非理性的擁護和稱頌,而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科學客觀地分析之對待之。

注釋:

① [美]B·柯布、劉昀獻:《中國是當今世界最有可能實現生態文明的地方》,《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②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 年10 月28 日。

③⑥{14}{18}{20} [美]菲利普·克萊頓、賈斯廷·海因澤克:《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態災難與資本主義的替代選擇》,孟獻麗等譯,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20—21、10、70、78頁。

④{11}{13}{15} [美] B·柯布、陳偉功:《論有機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年第1期。

⑤ 任平、[美]菲利普·克萊頓:《生態災難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拯救地球命運的行動綱領——關于“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對話》,《江海學刊》2016年第3期。

⑦ 王治河、樊美筠:《第二次啟蒙〈序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頁。

⑧{16}{19} 何慧麗、[美]小約翰·柯布:《后現代的希望在中國——柯布博士訪談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4年第0期。

⑨{12} [美]小約翰·柯布、李義天:《文明與生態文明》,《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年第6期。

⑩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頁。

{17} 卜祥記、周巧:《對“有機馬克思主義”哲學理念的質疑》,《黑龍江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

作者簡介:丁丹丹,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084。

(責任編輯 胡 靜)

馬克思的碩士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  本質  隊伍建設  搭建平臺  教學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應學會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看家本領。而學會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看家本領必須依賴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需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本性,對學生實施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不斷提升其馬克思主義哲學素養,幫助學生穩步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幫助學生學會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大學生乃祖國未來的棟梁和希望,為培養出更多思想政治水平合格的大學生,必須對其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本質分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在我國已經過多年發展,其表現形式亦在不斷產生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能夠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本質,便可讓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始終沿著正確軌跡開展下去。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具有批判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批判性并不是純粹的否定論,一味批判并不科學。在批判中改革,在批判中發展,方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批判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倡導不斷反思與自省,外部批判與自我批判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追尋的重要目標。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具有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并不是純粹的理論教育,在具體教育過程中應做到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結合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實踐對學生科學實施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最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具有階級性。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階級問題始終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統治階級均會不約而同選擇利于自身統治的社會思想及價值觀念對公民實施思想教育。而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則主要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為切實維護無產階級利益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其目的主要是幫助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有利之處,培養出更多現代合格公民。綜上所述,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本質是好的,是無可厚非的,是批判性、實踐性及階級性的辯證統一。

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若干思考

在當前發展的新時代,為更好實現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教學方式應積極進行變革,從而更好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與時俱進,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建設與管理

教師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重要實施者,亦是影響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成效的關鍵。因此,在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成效的過程中,我們需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的整體素養,讓其始終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做一名合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建議可從如下幾點入手:首先,積極注入新鮮血液,增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的活力。研究發現,目前很多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的年齡均相對較大,他們的教學經驗雖較為豐富,但卻普遍缺乏活力,親和性不足。而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95后甚至是00后,他們思想活躍,積極好動。二者在一起很難擦出“火花”,影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解決該問題,建議高校應積極適當招聘一些年輕教師,融入至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隊伍當中,為這個隊伍注入更多新鮮血液,讓年輕教師的活力影響其他教師,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其次,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加強培訓。為了讓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能夠與時俱進,更好適應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發展,高校應對在崗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師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幫助其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最新發展動態,引導其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以先進理念引領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除此之外,還應從其它多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的建設與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隊伍進行建設與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秉持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

(二)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化理解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為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應探尋有效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深化理解。在此方面,國內很多高校均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與研究,其中有部分高校鼓勵學生以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學習。以浙江嘉興學院為例,該校近年來積極鼓勵學生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弄清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具體的課題研究中,學生可自主選擇研究課題,亦可在教師指導下選擇研究課題。整個研究過程中,雖然課題主要由學生分組完成,但教師并未缺席,課題研究始終教師均積極給予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完成后,組織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答辯,答辯過程中教師會針對課題提出很多問題,幫助學生完善課題研究。通過這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式,學生參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積極性更高了。不僅激發出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學習興趣,同時也在無形中幫助更多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可夯實和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幫助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此做法值得進一步推廣。目前很多高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過程中并未采取該做法,希望未來有更多高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可借鑒該做法,通過課題研究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的理解。

(三)搭建平臺,各高校合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進程    高校對大學生實施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一味單打獨斗,需積極發揮各校合力共同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2018年11月17日,河南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體育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及中國人民大學等8所首批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的高校,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面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共同于蘭州大學正式啟動協同創新平臺。該協同創新平臺搭建完成后,各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面即可在經驗和方法上實現共享,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高校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合理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發展進程的做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未來,教育部門應積極做到牽頭作用,引領更多高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面實現合作共享。將來的一天,當所有高校均能融入同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交流平臺中時,方是我們真正期望的未來。誠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面搭建高校合作交流平臺需要考慮到很多方面。諸如,平臺由誰搭建?具體如何搭建?搭建后的平臺由誰管理?等等一系列內容均需全方位考慮。所以,未來還需在平臺搭建方面做出深入探索與研究,盡可能搭建出一個或多個更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交流平臺。

(四)教學創新,激發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材內容極為枯燥乏味,很多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濃厚。因此,在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過程中,我們需切實解決大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不濃的原因主要應歸咎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的提升。所以,未來教師應在具體教育教學方法上進行積極創新,通過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在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建議教師應積極采取情境教學法、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新型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激發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以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為例,執教“人類意識”時,教師首先在課堂前半段時間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內容進行講解,而在課堂后半段時間里,教師則重點引導學生對如下問題展開積極討論:(1)人類意識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區別與聯系;(2)意識的能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通過學生、師生間的積極互動交流,不僅深化了同學們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有效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這里所說的教育教學創新并不僅僅指教學模式上的創新,更在于教學理念的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理念的創新應抓住“以生為本”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進行教學創新。當然,這里所說的教育教學創新并不是一種盲目創新,而應是一種遵循客觀現實、科學規律的創新。盲目創新并不代表一定能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能激發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興趣。只有在反復不斷實踐與探究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方是科學創新。

(五)辯論活動,調動學生參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積極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辯證哲學,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極有意義。因此,在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過程中,我們還應適時開展一些辯論活動,讓學生通過辯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加深認識與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活動的開展一般有如下形式:(1)校際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2)學校內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包括系與系之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班級與班級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及班級內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等。一般情況下,校際之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系與系之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以及班級與班級之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論均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此類辯論活動開展起來并不容易,或者說不易于經常開展。但班級內部的辯論活動則有很大不同,教師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適時出示一些辯論主題(諸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有用還是無用?等),讓學生在班級內部展開積極辯論。整個辯論過程中,教師可擔任評委,或與學生一起擔任評委,對辯論過程及結果進行評價。班級內部的辯論活動開展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在形式方面也可不拘一格。例如,教師可建立一個微信群,將班級所有學生均納入微信群,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引導學生展開辯論。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辯論活動不僅不會耽誤正常課程教學時間,同時也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結語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乃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當代合格大學生的過程中,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投以更多關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的提升。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質量提升的手段很多,并不僅僅局限于本文所述。希望本文可起到拋磚引玉作用,引導更多專家、學者參與到本課題的研究當中,不斷豐富相關理論及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小娜.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評《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法論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12)

[2]郭新熠.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大學生中傳播的三個基本問題[J].智庫時代, 2017(09)

[3]趙秉峰.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出路[J].教育與職業,2014(33)

作者簡介:

陳佳旻,本科:西安科技大學,英語學士;碩士:西安交大,哲學碩士;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aint Louis,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社會學碩士;報考院校未定。

馬克思的碩士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摘要 要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有魅力,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在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下工夫,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哲學 原理 教學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必須根據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開展批評活動,以客觀、公正、善意的求是態度去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置身于創造性的學習之中,從而激發學生創造興趣和創造能力。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促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提高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從而間接地實現更好地改造世界的目的。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的教學,應該使學生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馬克思主義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外化為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感受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能夠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認為實現中國的快速發展就是要不斷地用先進的生產力取代落后的生產力,所以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但是他們又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他們所學的專業關系不甚密切,學好了也沒有多大用處,因而并沒有真正地把馬克思主義上升為自己的理想信仰,對社會中關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以及共產主義能否實現等問題的各種思潮和觀點難以分辨正誤。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總是以一定的理想引導人,塑造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科學性,實踐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統一,作為中等專業學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的教室,首要的一點是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觀念。只有信仰,才有熱愛,才能真情的投入,進而感染、教育學生達到教育的目的。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只是照本宣科應付差事,有的甚至帶著懷疑馬克思主義的情緒,致使學生馬克思主義信心不足,自然沒有感染力。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在一個由思想上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時期,許多人都沒有形成科學的理性思維,在這一思想的塑造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事很重要的。

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所謂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首先,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其次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再次,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當代中國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這里的發展既包括經濟發展,也包括整個社會的發展。要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構建和諧社會??茖W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學的思考

1.以堅定的信念感染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于科學,科學是客觀的,而哲學觀點常常既無法像其他專業理論那樣用經驗作確定的證實。當一個哲學家堅持一個觀點時候,他所堅持的與其說是一種知識,不如說是一種信念,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離不開信念的。這就要求教師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著堅定的信念,以自己的滿腔熱情去感染學生。一種理論如果連教育者自己也感動不了,怎么可能感動學生呢?為此教育者必修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面,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因為只要建立在科學基礎理論上的信念才是真實可靠的,否則會走到宗教的歧路上去。

2.以豐富的內容去啟發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是現時代的時代精神的精華,是人類優秀哲學思想的結晶。通過馬哲學習,當代大學生可以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其中闡述的哲學理念和思想精華有了一定深度的認識。

意識源于物質,意識具有能動性。俗語道:“思想是行動的先鋒?!庇辛苏_的思想作旗幟,當代的高級知識分子才能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就有理可依,有矩可循。這就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勤思考,多動腦去發現其中那些不完善的細節部分,從而達到在批判中學習,在思考中成長。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時候,學會的“否定之否定”的良好思維方式對其人格的健全和思想的解放有著很大的幫助。正確的意識對人的活動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人的活動具有阻礙作用。而人的理想即是人的意識的一種,也可以說是一種延伸。每個人都會有意識,當然每個人也會有理想,理想也存在于每個人的頭腦中,包括一些精神病患者。正確的理想在人們生活當中起到莫大的作用,小至關系到每天的生活,大至關系到人的一生。有理想的人就如同黑夜里有燈的行人,黑暗中也能夠走向遠方;也就如海岸上的燈塔,為海船指引方向。所以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意識,才能樹立好正確的理想。

學生與學生的價值觀,一如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大學生作為客觀合理性的存在,決定了價值觀的真實性。將辯證思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我,便在人生的矛盾與多樣的心路歷程擷取一段,解讀自己的哲學,探尋我之為我的價值落點,為宇宙的多彩增加渺小又真實的一個像素。這就是當代大學生要積極認真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因。

作為當代的學生,他們努力尋求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積極健康、務實進取。對現代化建設的前途充滿希望,對火熱的生活充滿激情,他們的人生觀主流趨向積極健康、樂觀進取。從他們離開父母的庇護,獨自來到學校,準備走向社會的時候,他們就認識到人的價值不僅包括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也包括了個人對社會的負責和貢獻。但同時,因為學生年輕,閱歷淺,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和固定,對客觀世界缺乏全面深刻地認識了解和掌握。用辯證法的眼光看待,因為他們年輕,擁有著最為驕人的資本。因為年輕,有活力,視野開闊,享有更多的機會,富有創造力,能在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指引下,快速完善自身。

3.要進行教學手段創新。為了增強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吸引力,就要充分利用當代高新技術,及時開拓新興的教學手段。要努力實現從“封閉型”教學方式向“開放型”教學方式轉變;從單純“說教材”方式向“耐心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并重”的方式轉變,從比較單一的教育手段向具有更多科技含量的現代教育手段轉變。一方面,可以借助電腦,幻燈,多媒體課件等手段進行教學,把聲音,圖像,文字同時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大信息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組織學生觀看《宇宙與人》這個錄像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質先于意識而存在并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與物質,先進的意識對社會存在有促進作用,落后的起阻礙作用這個基本的哲學原理,讓學生們真正懂得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另一方面,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正在成為青年學生接觸世界,認識社會的主要渠道,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利用網絡了解學生當前關心的問題和思想動態,收集與授課內容有關的背景材料和最新的理論動態,以使上課內容豐富生動。例如,當教師了解到學生很關注個人的自我價值時,上課時教師就應把個人價值的實現是建立在滿足社會和他人需要的基礎上這一道理講清楚,也讓學生們從人生價值的角度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教學答疑和輔導,用電子信箱與學生交換意見,學生的作業也可通過互聯網批改。

4.把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改革結合起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哲學原理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樹立起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提高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因此,要真正提高哲學原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必須首先注重把教學形式的改革與教學內容的改革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首先要求理論的準確性、系統性,要在教學中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感、歷史感、現實感。當然要讓這些理論內容為學生樂于接受,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就必須用生動、恰當的語言表達方式,具備靈活的教學藝術。但要處理好理論性、科學性與生動性和趣味性的關系,要把理論性、科學性放在首位,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強化生動性和趣味性,并把生動性和趣味性作為學生較快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有效手段。但絕不能把生動性和趣味性當做目的,海闊天空地追求所謂的“課堂效果”。這需要哲學教師具備堅實的理論功底和靈活的教學藝術,只有這樣才能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講活、講深、講透,使學生覺得哲學的浸潤是一種崇高的精神享受。

教師要改變對學生人才的評價標準,宣傳和鼓勵創造型學生人才,加強對創新教育和創新型人才的研究工作。一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不只是為了自己,更主要的是為了我們民族的興旺發達、整個社會的進步。而每個人從產生那天起,就是社會中的人,就擁有自己的民族、國家,就肩負所在歷史階段的使命,現在職業院校的學生無論從年齡階段、知識基礎還是從其機遇上看,其肩上的擔子更重,責任心該更強。因此,學生應該從對國家、民族和社會負責任的角度出發,更加珍惜自己、完善自己。同時,教師應結合形勢教育,加強社會緊迫感的教育,使學生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并走在時代的前列。

上一篇:經濟學有什么好的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風險投資法律問題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