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對深化新醫改的認識范文

2023-10-08

對深化新醫改的認識范文第1篇

1 新加坡的基本情況

新加坡共和國成立于1965年8月9日。國土面積為707.1 km2,人口約498萬,是一個多元種族社會,其中華人占75%,馬來人占14%,印度人占7%,其

(1)黑龍江省醫院哈爾濱150036他占4%。新加坡的官方語言為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新加坡政治穩定,經濟開放,人均GDP 37 597美元、新生兒死亡率為2.3‰,平均期望壽命82歲。新加坡的醫療衛生系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評為亞洲最有效的醫療衛生體系。在WHO 191個成員國關于醫療衛生籌資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新加坡名列第6位[2]。

2 新加坡的醫療保障制度

新加坡是實行全民醫療保險的國家,向全體國民提供可以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服務。確保每個國民不受貧困的影響,都能獲得良好的基本醫療服務,是新加坡政府長期努力的目標。新加坡醫療保健制度由政府津貼和保健儲蓄計劃、健保雙全計劃和保健基金計劃組成[3]。

2.1 政府津貼

新加坡國民無論是住院或在門診所發生的醫藥費,均由政府津貼直接補貼。住院病人醫藥費補貼最高可達醫藥費用的80.0%。在社區和醫院門診就診的病人醫藥費補貼為50.0%~70.0%,其余的費用可以自付現金或動用其他保險基金支付。

2.2 保健儲蓄

設立于1984年,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的一種用于醫療保健的專項儲蓄制度。國民按照不同的年齡,必須將月收入按照不同的比例存入個人專用賬戶,用于支付賬戶本人及其直系親屬的住院費用、特殊門診和特殊疾病的診療費用[2],如化療、血液透析及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劑等費用的自費部分,從而減輕重大疾病所致的經濟負擔。

2.3 健保雙全計劃

該計劃是為新加坡的新公民和永久居民建立的一項低廉的重病保險計劃。解決了這一人群萬一患上重病或長期疾病,而保健儲蓄又不能滿足支付這些醫藥費時所需要的龐大醫藥開支[3]。

2.4 保健基金

保健基金是政府為那些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人提供的醫療補助,是窮人的一個醫療安全網[3]?;鹄妹磕甑睦⑹杖胫Ц痘颊叩尼t藥費用。隨著政府對該基金投入的不斷增加,基金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是,使用保健基金需要患者申請和基金管理部門批準。

3 新加坡的衛生服務

新加坡的初級衛生保健由16所公立診所(占25%)和1 200所私立診所(占75%)承擔,政府對公立診所補貼50%,對私立診所沒有補貼。

新加坡醫療服務制度健全,病人就醫有序,有一套完善的逐級轉診網絡和制度,各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明確。病人首診于私人診所、綜合診所或社區醫院,同時在這里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如遇本級醫院診療有困難的病人,會及時轉入綜合醫院或??浦行倪M行治療。

新加坡從1981年開始公立醫院改革,首先是把政府主辦的13所醫院和20所綜合診所進行重組,成立了兩個保健集團;其次是實行管辦分開,由集團直接管理醫院。兩個保健集團是政府擁有并控制的以商業方式運作的醫院公司,所屬醫院屬于非營利性機構,分別承擔新加坡東部和西部兩個區域的醫療服務,兩個集團下屬醫院專業各有側重。重組以后,一方面,在集團內部各醫院實現資源共享和大范圍合作;另一方面,兩大集團展開競爭,使醫院的醫療服務更加完善。這樣,衛生部成為了衛生保健政策的制定者、法規的協調者、保健服務的購買者和醫療資源(人力資源除外的擁有者。管理權從政府衛生部、財政部轉移到公司和醫院,政府則通過兩個保健集團對公立醫院進行間接管理。院長由保健集團董事會任命,具有人力資源管理和財務收支的經營決策權,可以直接從社會上招聘員工,可根據員工的業績和醫院的經營狀況制訂激勵措施,如年薪、獎金和紅利等,從而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靈活的管理,帶來了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運營績效。

4 新加坡衛生人力資源

新加坡現有注冊醫生6 471人,護士17 683人。注冊醫師來自于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新加坡沒有種族歧視,只要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就可以行醫。醫科大學畢業后的前5年,一般是在公立醫院做住院醫生。新加坡的醫生可以同時受聘于多所醫院,自主擇業按勞取酬是其特點,人才流動來去自由。醫生的收入很高,除了基本工資以外,值班、手術、查房和會診等所有的醫療活動都有報酬。年資越高的醫生報酬越高,亞歷山大醫院的醫生最高年薪可達30~40萬新幣,與最低的職員相差近20倍。

新加坡的護理人員同樣也來自許多不同的國家,分為注冊護士、助理護士和護工3個級別。護工工作2年以上,通過培訓并考試合格者,可晉升為助理護士。助理護士工作2年以上,通過培訓并考試合格者,可晉升為注冊護士。注冊護士工作滿5年,工作表現好,醫院提供學費,讓其脫產學習1年,獲得大專文憑后可晉升為高級注冊護士。

5 新加坡醫院的質量管理

持續改善、追求卓越是新加坡醫院質量管理的理念。通過建立質量管理系統,如電子醫療事件處理系統、平衡記分卡、6西格瑪和PDCA循環等方法,持續改善醫療質量。醫院制訂行為準則,優化服務流程,從細節和人性化入手,運用醫院文化建設,塑造團隊精神,體現醫院共同的價值觀。

6 啟示

新加坡的醫療保障制度曾被一些國際機構和學者譽為“公私兼顧和公平有效”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世界上最為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之一。新加坡醫療保障制度具有覆蓋率高,一人投保、全家受益,對貧困人口和經濟困難人群有所側重,向大病、重病患者傾斜的特點。各種醫療保障基金之間相互補充,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醫療服務網絡完善,分工明確,病人就醫有序。醫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充分發揮醫院院長的治理能力,醫療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發揮了資源最大的配置效率。醫療機構以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為基點,通過先進的醫院管理方法和措施,努力提高醫院績效和患者滿意度。在新加坡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變遷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詞———“醫藥分開、管辦分離、績效管理、區域衛生規劃、法人治理、院長職業化和醫師多點執業”等。盡管新加坡的社會制度、經濟狀況和國民素質與中國有很大的差別,簡單地生搬照抄新加坡的醫院管理經驗也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實際,但是新加坡醫院的辦院思想、經營理念和成功經驗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他們的“三種精神和四種意識”,即奉獻精神、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團結意識”值得我們學習。通過對兩國醫藥衛生體制的建設和發展進行深入的對比、借鑒和思考,能夠推動我國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走向深入。

摘要:概括介紹了新加坡的醫療保健制度、4種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與支付、醫療服務體系和衛生人力資源的現狀,闡述了新加坡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和發展經驗對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醫療保障制度,新加坡,啟示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Z].2012-03-22.

[2]揚紅燕.中國與新加坡醫療保障制度比較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04(7):28-29.

對深化新醫改的認識范文第2篇

1 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 要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要從三個方面充分認識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在醫院改革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1.1 醫院思想政治工作是醫院自身發展的需要。

醫院發展的好壞, 關鍵是“人”的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 能充分肯定每個人的價值、潛力, 能充分重視每個干部職工情感世界、身心健康的培養, 最終煥發起巨大的工作積極性, 盡職盡責地為醫院發展服務。

1.2 醫院思想政治工作是增強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需要。

醫院的改革發展不是少數幾個人的事情, 要靠集體的智慧。因此要時刻加強醫院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開發每個干部職工的“創新”精神, 增強醫院凝聚力。

1.3 醫院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醫院健康發展的需要。

市場經濟條件下, 一些不良思潮、歪風邪氣也滲透到醫院干部職工隊伍中, 嚴重影響醫院形象和醫院的發展。因此, 必須加強醫院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干部職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堅持馬列主義歷史唯物論, 使醫院凝聚成一股正氣, 抵制一切不正之風。思想的轉變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長期、細致地開展下去, 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醫院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保證作用。

2 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

利益主體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多種矛盾交織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特征, 因此對醫院政治思想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作方法上要探索新方法。

2.1 轉變工作思路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強時代感, 加強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就必須在方法上進行創新。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必須沖破思想“禁區”, 倡導創造性思維, 實現思想再解放、觀念再更新、思路再突破, 從“等布置、等指令”轉變為從實際出發, 把握工作的主動權。內容創新, 由單一性的思想教育向提高隊伍整體素質轉變。

2.2 緊密圍繞中心醫療、教學、科研工作是醫院的中心

工作, 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圍繞中心工作進行, 將其作為自己的主戰場, 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與醫院的醫療活動、內部改革等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堅持與醫院各個方面工作整體配合, 形成綜合效應。尤其要與醫院管理相結合, 把剛性約束與柔性導向有機結合起來,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導向性要求體現在管理制度之中, 使職工在“情”的激勵之下愛崗敬業, 在“法”的約束下努力工作。形式創新, 由集中統一、大型的活動形式向小型、靈活、多樣的形式轉變。運用現代科技手段, 借鑒相關科學的成果, 使思想政治工作從統一教育向層次教育轉變, 從單向灌輸向自我教育轉變, 從被動應付向超前預防轉變, 從單純說理向結合實際問題轉變。采用研究式、討論式、交流式、啟發式和文化管理活動結合等方式, 利用多種手段、多種形式、多種場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2.3 考核方法創新考核評價思想政治工作由考核自身

活動數量和形式向科學、全面、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考核方法轉變。傳統的考核評價方法往往把自身的工作量和活動形式作為考核對象, 這樣不利于對思想政治工作實際效果作出綜合評價, 因此, 要逐步改進現有的評價考核體系。在考核中, 既要把經濟效益作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標準, 又不能作為惟一標準, 應采用科學、客觀、合理的方法對兩個文明建設的情況進行綜合性考核, 這樣才能真實而系統地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效果。

3 以人為本凸顯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在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條件下, 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貫穿于改革發展和經營管理活動全過程, 并與之融為一體。圍繞醫院改革發展和經營管理工作的重點、難點、薄弱環節和醫務人員、干部職工容易產生思想問題的波動點, 切實加強醫務人員和干部職工思想動態分析, 積極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 有的放矢地做好醫務人員和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為醫院改革發展和經營管理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3.1 堅持提高認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

院黨委要提前介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向醫務人員和干部職工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團隊精神, 使之明確自己的任務和使命, 并逐步樹立起以院為家、安心本職、敬業愛崗、艱苦奮斗、勇于貢獻的精神, 自覺與醫院融為一體。與此同時, 還要注意了解他們在思想和生活中的困難之處, 及時做好正面思想引導。黨組織對新參加工作的醫務人員和干部職工要始終堅持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 在政治上關懷, 生活上關心, 工作上幫助, 使他們迅速成長。

3.2 堅持“以人為本”, 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原則,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

“醫務人員和干部職工冷暖要時刻掛在心上”, 始終把醫務人員和干部職工的情緒作為第一信號, 把做人的工作作為第一道工序, 堅持調查研究、談心交心制度, 設法為醫務人員和干部職工排憂解難, 解決實際困難。

3.3 堅持身教同言教相結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則, 注重先進榜樣人物的激勵性。

對深化新醫改的認識范文第3篇

關鍵詞:公有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形式

一、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特征及其認識過程

什么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呢?按照馬克思的論述, 它應該是:第一, “在資本創造的物質基礎上”, “通過工人階級和整個社會在這格創造過程中經歷的革命”, “實現勞動和勞動條件的結合”。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 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 “生產者不占有生產資料是不能獲得自由的”。第三, “以自由、聯合的勞動條件去代替勞動奴役的生產條件”, 是“廣泛的、和諧的自由合作勞動制度”。在這里, 具有突出意義的是全體勞動者必須占有資料, 即取得生產資料所有權。因為在馬克思看來, 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勞動者對生產資料的占有不同, 在于生產資料與勞動者是結合還是分離。資本主義是資產階級的私有制, 勞動者與生產資料是分離的, 共產主義是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勞動者與生產資料是結合在一起的。所以, 馬克思、恩格斯改造社會的最后目標就是在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 建立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共產主義社會。這里具有突出意義的是勞動者必須占有生產資料, 即取得生產資料所有權。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這是勞動者得以成為企業主人、社會主人和國家主人的物質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后, 由于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沒有任何其他的經驗可供借鑒, 因此中國共產黨當時基本上全盤照搬了斯大林的所有制結構和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中國共產黨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打破了“左”傾思想的禁錮, 在改革實踐中開始了對傳統的單一公有制模式及其體制認識上的思想突破。尤其是在1992年, 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 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可以實行市場經濟的思想, 為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明確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以及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奠定了基礎。因而在1997年, 黨的十五大報告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近20年, 特別是十四大以后近五年的新鮮經驗的基礎上, 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問題上明確指出:“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同時, 黨的十五大報告糾正了對公有制認識僅僅局限于國有和集體兩種經濟形式的認識, 創造性地指出:“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并且認為, “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元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在關于公有制主體地位的認識上, 在十五大以前一直把公有制的數量優勢作為衡量公有制在社會主義經濟中主體地位的唯一標準。十五大報告則認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 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二、努力實現公有制經濟實現形式的多樣化

所有制與所有制的實現形式, 是兩個既有聯系, 又有區別的概念。所有制是就生產資料的性質而言, 而所有制的實現形式則是指經濟關系借以實現的具體形式, 主要是指資產或資產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同一種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實現形式, 一種具體的實現形式可以容納不同的所有制經濟。一種所有制的實現形式如何, 直接影響到這種所有制所容納的生產力能否充分發揮出來。

公有制是指一部分生產資料為勞動者共同只有和支配的制度形式, 或公有制經濟成分在經濟組織中占支配地位的制度形式。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指公有制組織主要為廣大勞動者的利益服務, 而不是主要為少數資產者利益服務的制度形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這種社會主義公有制顯然是可以和勞動者的私人產權同時并存, 相互兼容的。就社會主義公有制組織內部的勞動者來說, 他們可以在這種公有制組織里, 通過科學的管理實現權、責、利的清晰劃分;另一方面, 個人主要按勞動貢獻為主獲得個人報酬, 形成私人產權??梢? 社會主義公有制與私人產權是可以兼容的, 和私人產權兼容、產權清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有利于維護公有財產權, 促進非公經濟的發展, 還有利于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 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一般體現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在宏觀層次上表現為:公有制主體的實現形式, 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實現形式, 公有資本在投資、監督、管理、營運、受益等方面的實現形式;在微觀層次上則表現為:企業財產的組織形式、資本的組合方式、資產的經營形式、企業法人財產權制度, 以及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等。其中, 國有經濟的具體實現形式為:國有獨資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所有制經濟的具體實現形式為:社區集體所有制經濟、社團所有制經濟、社會基金集體所有制經濟, 聯社集體所有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集體成分。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 其實現程度和實現質量, 都有待于社會主義實踐的檢驗, 但最終不能偏離馬克思提出的“個人所有制”的實現。為此, 我們在認識公有制, 探索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時, 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 公有制實現形式的目標不是資本主義私有制, 而是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 這也就是鄧小平所說的“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公有制 (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 區別于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本質特點。

第二, 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勞動基礎是“自由人的聯合體”, 其在實踐中的表現就是合作勞動和股份制。

第三, 公有制實現形式的經濟基礎是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生產力的充分發展是社會主義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物質前提。“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 那就只會有貧窮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 就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 也就是說, 全部陳腐的東西又會死灰復燃”。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最有效的經濟運行模式。

三、堅持公有制, 反對私有化

“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這是黨的十五大報告確定下來的。報告明確規定,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優勢, 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 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報告特別指出, 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 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 國有經濟的比重減少一些, 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因為我國國有經濟的控制力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既可以通過國有獨資企業來實現, 更要大力發展股份制, 通過國有控股和參股企業的形式來實現;二是國有經濟要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 以引導和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三是國有經濟控制力不是通過數量而是通過其分布的優化和質的提高來實現。

然而, 有人從目前我國和世界各國的國有企業在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推斷說,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沒有前途的, 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普遍實行才是各國產權制度發展的前景, 私有化傾向又有所抬頭, 這主要表現在改革實踐和思想理論兩個層面。

首先, 從改革的實踐層面來看, 即對我黨改革政策措施加以曲解, 力圖往私有化方向引導, 竭力推進私有化的實施。例如, 為了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 通過有進有退, 有所為有所不為, 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發揮其主導作用, 以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這是十五大、十五屆四中全會的決策。然而, 有人就把這個主張解釋為“國退民進”, 國有經濟從競爭性領域退出, 讓民營 (私營) 經濟來代替。那么, 國有經濟該不該從競爭性領域退出?事實證明, 國有經濟不應該完全從競爭性領域中退出, 因為有競爭力的國企在競爭性領域中將盈利上交國家, 發展生產和社會福利事業, 對于社會財富分配中的公平與公正也是有利的。同時, 中央政策也是很明朗的。十五大報告就規定, “在其他領域 (主要是競爭性領域) 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 以加強重點, 以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十六屆三中全會也講到, 在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以外的其他行業和領域 (主要是競爭性領域) , 國有企業通過重組和調整, 在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并沒有規定國有經濟一定要退出的意思, 而是說可以在競爭性領域參加市場競爭, “提高素質”, “優勝劣汰”, “加強重點”。

從理論層面上看, 近幾年來私有化思潮泛濫, 更是五花八門。有人認為“要排除意識形態的擋道”, 推行其私有化。有人則宣揚“公有制為主體是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停留在斯大林的傳統的社會主義水平”, 把黨章和憲法關于公有制為主體的軌道視為“保留著傳統社會主義觀念的痕跡”, 完全否定了建立公有制、消滅剝削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根本原則。甚至有人最近說, 長時期以來, 人們認為社會主義特征是公有制、按勞分配是不對的, 現在要以“共同富裕、社會和諧、公平正義”來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當然, 共同富裕、社會和諧等等非常重要, 但是撇開所有制關系, 撇開公有制和消滅剝削, 這些美辭都是缺乏基礎的, 構成不了社會主義。因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 發展生產力, 消滅剝削, 消除兩極分化, 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大家知道, 建立公有制, 是為了“消滅剝削”, 所有小平同志多次把“公有制為主體”列為社會主義的主要原則之一。

總之, 無論從實踐層面上看, 還是從理論層面上看, “私有化”傾向的實質就是要否定公有制, 盲目推崇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觀點;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個人或個別部門、個別集團的一己之私, 把老百姓的思想搞亂, 把改革開放的思想引錯。對此, 我們要提高警惕, 堅決抵制并反對私有化。毫不動搖地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第2卷第3卷, 第16卷, 第17卷, 第19卷, 第26卷, 第29卷, 第47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第2卷第3卷, 第16卷, 第17卷, 第19卷, 第26卷, 第29卷, 第47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鄧小平文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鄧小平文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對深化新醫改的認識范文第4篇

新醫改明確:“推進醫藥分開, 逐步取消藥品加成”、“要改革藥品加成政策, 實行藥品零差價率銷售”、“不得接受藥品折扣”、“積極探索醫藥分開的多種有效途徑”、“增設藥事費, 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藥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解決”等。

現行醫院會計制度設有“醫療收入”、“醫療支出”、“藥品收入”、“藥品進銷差價”、“藥品支出”等科目分別進行醫療和藥品收支核算。其突出問題:一是以藥補醫現象突出。按照現行醫院會計制度的會計處理后的普遍現象是, 藥品實行一定的加成率后收支產生盈余, 但醫療收支虧損, 在政府相關補償機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 醫院以藥品結余彌補醫療虧損情況嚴重, 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多開藥、開貴藥的逐利行為和醫院運行機制的扭曲;二是醫療藥品的收支核算不配比。醫院各類收支核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為配比原則。在確認費用時,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費用與收入在經濟性質上的一致性, 或費用與收入之間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按照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 醫療人員成本全部計入醫療支出, 醫療人員在藥物治療過程中通過甄選藥品、開具醫囑所體現的藥品知識價值沒有任何技術方法和渠道在藥品支出中反映, 而藥品核算僅僅作為商品 (藥品) 流通會計加上工業會計的制造費用、管理費用分攤成本的簡單模式計算收支。因此, 醫務人員的成本 (或知識價值) 沒有任何體現, 造成藥品收支不配比, 醫療支出過度放大;三是管理費用簡單按醫療和藥品人員比例進行分攤的方法缺乏合理性。

因此, 新醫改推進醫藥分開、改革藥品加成政策對現行醫院會計科目產生重要影響:一是實行藥品零差價率銷售后, 現行醫院會計制度的“藥品進銷差價”科目將作廢;二是增設藥事費并一定程度彌補醫院收入減少或虧損, 醫院會計制度改革中應新設有關會計科目及進行核算規定等;三是“以藥養醫”的核算結果不再出現, 醫院運行機制將大有改善;四是醫院提供的各類會計信息將更加真實充分, 為政府統計分析醫療費用、制定醫療價格、財政補償提供依據。

2 新醫改關于醫療服務成本測算的要求, 對醫院會計成本核算產生重要影響

新醫改明確提出:“定期開展醫療服務成本測算, 科學考評醫療服務效率”、“加強成本核算和控制”等?,F行醫院會計制度在成本核算方面的明顯缺陷:會計科目中未設置成本類科目;成本與費用的界限不清楚, 所有發生的成本、費用都計入支出類科目;成本范圍過于籠統和簡單, 口徑歸集、計算方法、分配標準等不明確, 缺乏統一的要求和規則;由此造成實際工作中各醫院成本核算口徑不一致、隨意性較大, 成本信息缺乏可比性;醫院成本核算缺乏統一標準, 尚未形成體系;難以滿足政府部門考評醫院績效的需要。另外, 許多醫院還承擔著大量的教學、科研工作, 因為沒有專門的科目核算, 這部分的成本費用往往包含在醫療成本中, 也是一個需關注的問題。

因此, 新醫改推進醫療服務成本核算和控制將對現行醫院會計制度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提高成本核算意識, 樹立成本控制理念;對會計科目進行相應改革, 設立成本類科目;嚴格各類成本與費用范圍、界限, 統一核算口徑;建立統一標準的核算體系, 加強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3 新醫改實施后醫院運行機制的改變對現行醫院會計制度產生重要影響

新醫改明確提出:“深化運行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 明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形成有責任、有激勵、有競爭、有活力的機制”。新醫改實施后醫院將在籌資、運營、投資方面更加靈活。醫院雖然設置了“對外投資”會計科目, 但核算方法簡單, 對于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的權益沒有區分, 也未區分必要投資后續計量方法 (成本法、權益法或相應轉換核算) 。因此, 局限性很大, 不能及時準確地計量和反映醫院的投資變化及權益。

因此, 新醫改實施后在醫院的“對外投資”方面對現行醫院會計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4 高度配合新醫改, 深化醫院會計制度改革的相關建議

4.1 改革相關醫療、藥品業務的會計科目和核算方式。

實行藥品零差價率銷售后, 取消“藥品進銷差價”科目;增設藥事費并一定程度彌補醫院收入減少或虧損, 規范核算內容;加強規范醫療、藥品核算及相關會計信息。

4.2 提高成本核算意識, 建立統一標準的成本核算體系。

對會計科目進行改革, 設立成本類科目;統一規范各類成本與費用范圍、界限, 統一核算口徑;建立統一標準的核算體系, 加強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4.3 改革“對外投資”會計科目的核算體系。

借鑒企業會計制度關于投資會計處理的思路, 首先, 區分債券投資和股權投資;其次, 在初始計量方面區分合并 (進一步再區分為統一控制下控股合并與非統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和非合并;第三, 在后續計量方面區分采用成本法、權益法以及相互轉換的核算, 及時準確地計量和反映醫院的投資變化及權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N].2009-03-17.

[2]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寫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問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4) .

[3]財政部, 衛生部.醫院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8 (11) .

對深化新醫改的認識范文第5篇

奧巴馬政府于2010年3月23日正式簽署的美國醫改立法, 可以發現從醫改的基本原則及其主要內容上, 都在一定程度上參照了2006年通過的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實行全民醫保的馬薩諸塞州立法。馬薩諸塞州醫改法案是由時任共和黨州長羅姆尼的推動和主導下, 與民主黨占多數的馬薩諸塞州參眾兩院的妥協之后達成的, 因此是一個相對溫和、中立的醫改立法, 體現了“公私合作, 責任分擔”這一基本原則和精神。馬薩諸塞州醫改的主要目標是擴大該州醫保覆蓋面, 爭取實現該州范圍內的全民醫保。其途徑則是通過包括政府、企業、醫療機構以及個人的出資, 逐步擴大全民醫保覆蓋面。

此次奧巴馬政府醫改的主要目標同樣集中在擴大全民醫保覆蓋面, 主要是醫療體制需求這一方面的改革, 即通過改變醫療資金籌資方式, 從而使醫療費用的支付主要依賴醫療保險, 減少個人自付的比重, 最終實行全民醫保。伴隨著全民醫保覆蓋面的擴大, 如何控制醫療費用的過度增長可能成為下一步的主要議題。此外, 在控制醫療費用的途徑中, 如何支付醫療開支和如何完善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 也將會成為下一步重要內容。

不過在美國現有的醫療體制下, 對于醫療服務提供方式改革并非是所有制產權改革, 更非政府與市場之間如何調節的改革, 而主要牽涉各個醫療機構之間的協作組織方式, 也就是如何作為一個經濟合作機構來承擔醫療開支風險的問題。奧巴馬政府醫改立法中還有一個較為重要的內容, 即禁止醫療保險公司將醫保購買者原先存在的疾病排除在醫療保險范圍之外。所以如果允許公眾自由選擇是否購買醫保, 可能會有人進行投機, 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不去買保險, 一旦生病后需要醫療服務時才會去購買醫保。如果要求醫保公司必須接受任何購買者的話, 也要接受這些投機者, 醫保開支便會由于存在這種“逆向選擇”而出現不斷增長。導致健康的人不買保險, 而有些生病的人買不起保險。從而使得全民醫保無法實現??梢姀娭迫巳速徺I醫保是強制全民醫保公司對任何人開放醫療保險的必要前提。

目前奧巴馬政府醫改的一部分已經實施, 其中包括強制醫保公司開放保險的有關規定, 子女參加父母醫保規定的年齡延長至26歲, 任何醫保公司不能限制投保人在其一生可能獲得的最大保險額度。其他醫改立法內容可能要到2014年才開始實行。奧巴馬政府醫改立法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 就是通過創建州一級醫保交易中心, 從而將小企業以及個人購買醫保的力量集中起來與醫保公司談判, 最終獲得更廉價的醫保。

目前美國醫改還處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 但是不管奧巴馬政府醫改立法最終命運怎樣, 美國醫改也無法完全走回頭路。因此對于美國醫改來說, 其實更重大的挑戰是在擴大全民醫保覆蓋面的同時以及之后, 如何進一步有效控制醫療開支的過度增長, 這也是美國醫改覆蓋面擴大和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英國醫改新動向:管辦分離, 提高效率

與奧巴馬政府醫改主要致力于擴大全民醫保覆蓋面不同, 英國實際上早已解決了全民醫保這一問題, 因此英國醫改主要集中在改革醫療服務供給方機制, 力圖通過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 從而控制醫療開支的過度增長。醫改以前英國全民免費醫療衛生體制是一個較為集中化和行政化的體制, 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的所謂二位一體:一是醫療衛生服務供求上是二位一體, 即醫療經費都來自于政府預算;二是政府行政管理與醫療衛生服務實際上是二位一體, 即管辦不分。幾乎NHS體系全部的醫療經費主要來自國家稅收, 同時醫療衛生服務的供給方幾乎是公立醫院, 因此實際上資金只是在政府主體內部流動。由于公立醫院并未直接面對醫療市場的競爭壓力和病人支付醫療費用風險的壓力, 所以公立醫院運營效率不高, 導致對患者的需求無法做出有效及時的反應, 患者等候醫療衛生服務的時間過長。

2011年英國推出新的醫改草案在英國社會引起了很大震動, 被稱為是看作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 (簡稱NHS) 的一場革命。此次英國醫改旨在減少政府在醫療保健衛生體制中的作用, 推動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實施更進一步的管辦分離。此次英國醫改的主要內容是對全民免費醫療費用風險分擔機制進行改革, 將以前由政府直接承擔的風險轉至全科醫生。同時建立新的醫療費用風險承擔機構“全科醫生聯盟”, 由該機構代表病人購買全部的醫療服務。這意味著代表NHS體系70%~80%的醫療預算, 將轉而由全科醫生來負責。目前英國政府負責的152家初級醫療衛生信托機構將被取消, 而是由全科醫生聯盟來取代這些機構的作用。此外, 所有公立醫院以及社區醫療機構將變成相對獨立的組織。盡管原先的公有制性質保留不變, 但是這些醫療服務機構將不再直接受衛生部指導或者領導。同時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將完全成為非營利性的組織機構, 其工作人員將不再享受公務員待遇。新的醫改草案提出將創建一個全國性的理事會, 主要負責監管全科醫生聯盟以及監管醫療服務供給機構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促進競爭以及核定醫療服務相關的價格。這些原來為英國政府的職責, 現在改為直接由理事會負責, 使得相關政府官員不再主動參與NHS體系的日常工作, 有利于實現管辦分離。因此英國目前提出的新醫改方案, 是其過去20年來醫改的進一步深化和延續, 并非是一場全新革命。

其實英國醫改的主要目標一直是將醫療服務的供需雙方進行分離, 人為創造醫療衛生服務市場。此次醫改內容之一就是將醫療衛生服務的供方公立醫院, 從原先衛生部門的直接領導下進行分離, 使之成為獨立經營的實體, 同時成立醫院信托機構。此外原先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方患者的醫療費用支付, 現在則由政府管理的初級醫療衛生保健信托機構進行管理。這樣, 公立醫院的收入不再由政府預算撥付, 而必須直接面向醫療服務市場和患者。因此, 公立醫院只有通過改進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才有可能吸引更多患者, 獲得更多收入。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此次醫改能夠達到管辦分離的目的。不過從公立醫院改革的實際結果來看, 管辦分離還不十分徹底, 衛生部門還在較大程度上限制或者控制公立醫院管理權限。同時在需求方醫療費用的支付方面, 經費仍然控制在政府機構即初級醫療衛生保健信托機構手中。英國政府提出的醫改步驟, 就是通過在醫療經費的支付上促進管辦分離, 由社區全科醫生代表病人直接控制醫療經費, 而不再由政府機構掌握, 這會極大提高全科醫生的支配權, 從而加強基礎醫療的地位, 同時也有利于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節省醫療開支。

美英兩國醫改方案的比較

美國醫改著重于醫療衛生體制的需求即醫療籌資方面, 以增加醫保覆蓋面、最終實現全民醫保為主要改革目標。盡管美英醫改的主攻方向不同, 不過也有一些類似的地方。比如美國醫改在擴大全民醫保覆蓋面的同時, 十分關注控制醫療開支的過度增長, 改進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提高效率, 提出改進醫療費用支付途徑和醫療服務供給組織方式。相比而言, 英國正著手改革全科醫生組織方式, 從而形成新的聯合組織方式, 由該組織代表患者利益與醫院談判, 承擔患者的醫療費用風險, 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控制相關醫療費用的使用。同時英國NHS體系與新成立的全科醫生聯盟之間, 最終形成一種按人頭付費的醫療服務承包關系:政府根據全科醫生聯盟注冊的人口數目, 支付給聯盟相應的預算, 全科醫生聯盟再按照患者的使用情況支付給其他一些醫療服務供給方。美國現正在探索一種醫療衛生服務的聯合組織方式, 也即醫療責任組織。它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 主要有醫院、醫生以及檢驗中心等。合作的方式既可能是一種實體性的組合, 也就是醫療集團, 也可以是一種虛擬性的結合, 也就是只是合同關系, 通過一起協調醫療服務、推進共同承擔有關醫療費用的風險, 其中涉及的醫療服務供給者范圍明顯比英國更廣泛, 后者通常只局限在全科醫生上。

通過比較美英兩國醫改方案可以發現, 盡管美國現階段的醫改主要集中在提高醫保覆蓋面上, 主要牽涉醫療衛生體制的需求方, 不過下一步也需要考慮對醫療衛生供給方進行相應的改革。由于英國已經實現了全民醫保, 因此只需要集中精力在醫療衛生供給方的改革。盡管英國的新醫改內容比美國醫改涉及的范圍要窄, 但實際上走在更前面。此外, 美國醫療衛生體制供給方目前主要是民營醫療機構, 政府基本不直接干預醫療衛生的供給, 所以美國在供給方的改革主要關注醫療服務的支付以及組織形式, 沒有涉及政府職能、管辦分離以及公立醫院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因此美國醫改在醫療衛生體制供給方改革的程度和難度其實比英國要小。從兩國醫改內容中還可以發現一個強烈的反差:在美國醫改方案中, 政府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相反在英國醫改中, 政府職能卻被進一步弱化。這是因為美國醫改方案主要強化政府在醫療衛生費用籌資方面的功能, 包括在醫療衛生費用控制中政府負有的領導組織功能。相比之下在英國醫改草案中, 弱化的是衛生部門直接控制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以及控制醫療衛生經費的功能, 通過加強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者的直接管理, 使得政府退出直接管理功能。所以兩國醫改的基本方向實際上是一致的:在籌資以及醫療衛生體制的監管上, 進一步發揮政府的相應功能, 而在醫療衛生供給及運管過程中, 政府選擇放手和退出。

美英兩國醫改對我國醫改的啟示

美英兩國醫改方案對中國醫改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從醫療衛生開支的來源結構看, 目前我國政府醫療衛生經費支出占全部衛生費用的比重為27%左右, 而個人衛生支出的比重約占38%。在美國, 政府醫療衛生支出的比重占全部衛生費用的近一半, 個人醫療衛生支出只占14%。而在英國醫療衛生費用中, 政府支出占絕大部分, 個人只是很小部分。所以在衛生費用的來源上, 如何進一步提高政府經費比重是我國醫改的改革方向。我國已經提出未來將個人支出的比重減少至30%以下。從我國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來看, 這個目標不難實現。除了增強在醫療籌資中的作用, 我國還應加強對整個醫療衛生體制的監管。其中監督的內容主要包括公平的市場競爭、減少和消除壟斷、醫療衛生服務質量、醫療市場準入、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會弱勢人群對于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等。醫療衛生監管部門可以通過3個渠道來進行監督:通過醫療衛生政策來規定醫療衛生服務發展方向, 通過規制對相關醫療服務供給者的行為進行限制和影響以及通過信息披露來監督相關醫療服務供給者的行為和工作績效。由于目前我國衛生部門的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對公立醫院的微觀管理, 因此無法獨立公正地來對整個醫療服務行業進行管理, 而且也缺乏相應的手段。

我國醫改的關鍵在于轉變政府職能。一旦向醫療服務供給方放權, 同時如果政府未能進行有效的監管, 放權后的公立醫療機構很容易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 忽視提供的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利益, 從而無法保證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職能以及公益性。我國醫改的焦點在于政府如何退出對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的微觀管理, 同時調動醫療服務機構的積極性, 進一步完善對醫療衛生行業的監管以及市場競爭機制。我國醫改的真正阻力其實在于那些具有政府背景的壟斷機構。如果不能有力地打破這些壟斷, 我國醫改難有實質性的進展。我國醫療壟斷機構主要涉及:

1.公立醫院對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的壟斷

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大約占醫院總數的70%, 其中公立醫院病床數目更占所有醫院病床總數的近90%。我國新醫改方案提出要大力促進私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 從而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以及投資方式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制, 但在現實中由于公立醫院壟斷最為重要的醫療衛生資源, 不平等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得私立醫院生存艱難。導致多數私立醫院只能進行某些??祈椖炕蛘呦虺鞘羞吘壢丝谔峁┽t療服務。實際上私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低下的原因與不公平競爭辦醫環境密切相關。國外許多國家醫療服務行業的狀況表明, 私立醫院無論在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上, 實際上并不比公立醫院差, 甚至相反。

2.政府醫療衛生部門對辦醫權的壟斷

我國新醫改方案提出, 明確公立醫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 同時建立和完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 進一步落實公立醫院法人地位, 不過我國公立醫院的管辦分離改革依舊舉步維艱。分歧主要集中在“體制內分權”還是“體制外分權”。其實辦醫權是否真正下放到公立醫院, 至少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用人權。醫院管理層是由當地衛生部門直接任命還是由公立醫院內部產生;公立醫院用工權是由行政編制管理還是按照醫院發展需要來聘任和解雇職工。二是政府與公立醫院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上下級的行政隸屬關系還是醫療行業監管與被監管關系, 或者合同約束關系。政府還應當避免無償地要求公立醫院提供公益性的醫療衛生服務, 但是可以選擇有償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稅收減免或者專項撥款等途徑。

3.公立醫院等級劃分的行政壟斷

目前我國政府壟斷了對公立醫院的劃分權力, 而且等級劃分后又造成某些公立醫院對于重要醫療資源的壟斷權。為了使醫院等級上升, 各家醫院紛紛擴大規模、上高精尖醫療項目、購買大型醫療設備、吸引高層次人才、發表論文以及爭取研究課題。一旦取得三級甲等, 醫院便獲得各種特權和壟斷地位。目前我國三甲醫院規模還在不斷擴大。由于醫療衛生服務本身的特點, 患者難以獲得真實的服務質量信息。在公立醫院行政分級制度下, 患者便以醫院的級別來判斷公立醫院的服務質量。這在某種程度上鼓勵患者去三甲醫院就醫, 加劇了看病難問題。而在國外通常是由行業協會或社會組織, 按照醫院的服務質量來考核醫院等級。

4.對醫療人才的行政壟斷

實際上醫生, 尤其是高水平的醫生, 是醫療衛生服務行業最重要的資源。由于我國醫生基本上都是公立醫院的職工, 因此只能在就職的醫院工作。特別是三甲醫院壟斷著各地最重要的醫療人才資源, 使得其他醫院很難與之公平競爭。而在其他國家, 除了住院醫生外, 一般醫生都是個體或診所的合伙經營者, 并未直接受雇于任何醫院。由于醫生與醫院是一種合同關系, 醫生可以同時和幾家醫院簽約。醫院需要努力吸引優秀醫生, 醫生也選擇與好醫院簽約, 這種激勵競爭的結果, 會推動優秀醫生資源的最有效配置, 而不被某家公立醫院壟斷。

5.醫保經費的行政壟斷

現階段我國醫療保險主要由政府負責管理運作。其中醫保經費的使用都主要由政府部門決定, 并未有來自其他機構的外部獨立監管。同時也未實行醫保管辦分離的辦法, 也沒有不同醫療保險計劃之間的相互競爭。政府醫保部門一直壟斷著醫保經費的使用, 同時還壟斷著相關醫保經費使用的數據。其實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行政性壟斷并不止這些, 至少還包括醫藥定價以及科研經費的行政壟斷、相關醫療從業人員專業職稱的評審壟斷、醫藥市場的地區壟斷等。這種政府行政壟斷產生的根源究其原因在于行政力量的過度擴張及不受任何約束。這些政府行政性壟斷嚴重阻礙了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健康發展。如果不采取措施打破行政壟斷, 我國醫改就很難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蔡江南.美英兩國醫改新動向及對中國醫改的啟示[D].中歐商學院, 2011-02-11.

[2] .馬強.醫改:世界性難題沒有標準答案[N].中國經濟導報, 2012-06-02.

[3] .王惠綿.米國醫改解讀:美國成福利國家?[N].中國證券報, 2010-06-01.

[4] .顧昕.余暉等, 公立醫院改革去行政化之途[J].財經, 2012 (3) .

[5] .鄭秉文.從奧巴馬醫改看美國與歐洲福利制度差異性[J].紅旗文稿, 2010 (4) .

[6] .蔣云赟.新醫改要防止過度政府化[J].中國經濟, 2009 (12) .

[7] .田樹.新醫改視野下的全科醫生制度[J].中國醫學家, 2012 (4) .

[8] .孫志剛.中國的醫改只能從中國的國情出發[J].大眾, 2013 (3) .

對深化新醫改的認識范文第6篇

關鍵詞:新醫改,醫院,財務管理

新的醫藥衛生改革對醫院的財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前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來說, 是新醫改, 新要求, 要求醫院財務部門要從內部改革入手, 通過自身的改革與完善以適應新醫改的要求。醫院財務部門只有遵循新醫改的步伐, 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改革與完善, 緊跟新醫改的步伐才能在新環境中不斷發展起來。避免發展中存在的弊端, 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有效完成。財務管理工作的良好發展有利于醫院各部門工作的順利開展, 最終促進醫院的整體發展。

1 新要求

1.1 應對差價帶來問題的要求新醫改是就老百姓反映的“看病難, 看病貴”的問題應運而生的, 是為了人們都能享有基本的醫療衛生條件而進行的改革。新醫改實行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廣大的老百姓, 因為新醫院改革要求醫院以公益地服務為宗旨, 改變傳統的“以藥養醫”的狀況, 取消藥品的加成。這樣一來老百姓只要出藥品的成本價就能買到過去花雙倍價錢才能買到的藥品, 這對老百姓無疑是享受了最大的優惠。而財務部門就要協調解決好差價損失帶來的問題, 如何調整, 從哪些地方調整才能彌補因藥品差價帶來的問題, 以保證醫院的財務工作能順利地開展。這就成了新醫改環境中財務人員必須要協調和解決的問題。

1.2 施行新的預算方案的要求新醫院改革各項惠民利民政策的實施, 對醫院管理體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保障各部門順利運營的財務工作, 在預算方案上要作些調整, 以適應新醫改的要求。財務預算要保證醫院的收益, 以便醫院能夠更好地運營。同時也要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實現醫院自身的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的提高是新財務人員要思考的問題。由于有的醫院財務部門沒有按照財會制度要求的將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納入財務預算當中去, 財務預算不夠認真, 導致了財務預算的質量不高, 不能合理對醫院的各項事務進行有效、合理的預算, 進而影響了醫院其他部門工作的有效開展。

1.3 成本有效核算的要求在以往的醫院運營當中, 醫院的主要收益來自患者就診、醫療所交的費用和醫院藥品的銷售。自從新醫改實施以后, 藥品這一醫院支柱型的收益已經從醫院收益中退出, 實行零差價, 在藥品上老百姓得到了優惠, 就要求醫院財務人員就醫療成本上進行核算, 分類統計出來, 有利于醫院管理層調整醫療項目的價格, 以彌補藥品零差價的空缺。

1.4 預防新財務風險的要求在新醫院改革中, 醫院的職能也發生了不少變化, 在各部門改變傳統的運作模式的前提下。財務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改革與挑戰, 尤其要增加財務風險的防范能力。由于藥品取消加成, 對醫院財務是一種沖擊。財務人員要分析醫院財務的債務償還能力與盈利能力, 二者在能持平的狀態下, 醫院的財務才不會虧空。要求醫院財務人員要做好債務償還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間的分析與計算。假如沒有完善的財務制度進行有效的管理, 容易導致財務的虧空, 出現財務風險。所以新時期對財務人員在預防財務風險的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新策略

2.1 有效應對差價帶來的問題面對藥品零差價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需要財務人員及時有效地采取相關的應對策略。不可讓財務處于虧空狀態, 保證醫院的各項事務得以順利進行。如財務部門可以適當調整醫院內部部分醫療項目的收費標準, 用以彌補由于藥品零差價而導致的虧空。另外, 醫院的財務部門可以加強采購物質的成本管理, 通過合理優化物資的成本, 從源頭上節約了成本, 實現資金的有效利用。醫院財務部門還可以向醫院的管理者反映情況, 通過醫院財務不能及時補救的問題可以向財政部門反映, 爭取一定的財政補貼, 用以彌補差價帶來的虧空。

2.2 合理施行新的預算方案為了適應新醫院改革的需求, 醫院財務部門要確立新的預算方案。財務人員要重視財務預算, 因為預算事關醫院對新工作的部署、規劃和決策。精確、有效的預算方案對醫院各項工作的開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要想有效進行預算, 首先要具備良好的預算方案。所以財務部門要制定出一套好的預算方案, 如方案要科學合理且要考慮到醫院的實際情況, 制定時要保證能夠行之有效, 切記只是形式上的方案。

2.3 做好成本有效核算新醫院改革要求在醫院的運營中要降低一些醫療設備檢察項目的收費標準, 加之要求中取消藥品加成的政策。醫院財務部門要做好財務核算工作。醫院財務工作人員要對運營過程中的各種成本耗費進行分類標注管理, 細致分析相關的數據, 并做成詳細的材料。在醫院制定價格補償標準和醫療項目的價格標準時, 可以作為有價值的參考資料。這樣醫院財務核算就能為醫院各項決策起到導航性的作用。

2.4 有效預防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財務工作最忌諱的, 財務風險直接關系到醫院各項事務的順利開展, 關系到醫院的持續、穩定地發展。尤其是在新醫院改革的背景中, 藥品差價和降低部分檢查項目的收費標準的存在, 將導致財務部門工作較之以往, 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預防財務風險變得更加緊迫。財務部門應該結合新醫院改革的要求, 制定出適應新醫院改革的財務制度, 新的財務工作應該在新的財務制度下進行, 有力制度的指引和保障, 才能避免財務工作的盲目性, 所以醫院財務人員要做好財務風險的預防工作, 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規避。

總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要順應新醫院改革的要求, 不斷進行改革和調整, 要充籌兼顧。醫院財務人員要明確新醫院改革的各項要求, 在財務工作中要注意向新醫院改革的方向靠攏, 有效應對差價帶來的問題, 做好財務工作的預算與核算, 并有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規避。通過醫院財務工作的優化管理促進醫院各部門工作的有效實施, 最終推進醫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英平.新形勢下加強醫務管理的探討[J].現代商業, 2010.

[2]方海昆.淺談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品牌與標準化, 2010.

上一篇:電腦常見故障及處理范文下一篇:黨委辦公室工作制度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