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范文

2024-01-12

我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范文第1篇

------成功父母成長講堂

包鋼二十四小

王麗麗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在這里把引起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與父母高期望值之間的矛盾。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具有重視子女教育傳統的中國社會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在兒女身上寄托著父母甚至幾代人未竟的希望與夢想。再加上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特殊國情,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壓在了一個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從小就像一只身負重托的蝸牛,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艱難地爬行。不少家長培養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是出于個人虛榮心的滿足,他們把自己未曾實現的目標或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從小就按家長的意志發展,根本不考慮孩子自身的興趣、能力和其他個性特點。當孩子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時,他們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遷怒于孩子,大打出手。前不久震驚全國的“徐力殺母事件”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事情天天照樣進行著:可憐的父母們,正在為塑造他們自己心目中的音樂家、舞蹈家、畫家、書法家、外交家、國際象棋大師……而忙碌著。他們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處早已播下了厭倦的種子!如此一廂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給兒童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因此家長學習了解一些教育科學知識,能夠依據一定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家教行為,并創造性地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既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又能把握住自己孩子的過高期望值,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促使孩子健康成長,這是塑造小學生健康心里的非常重要的一面。

二、兒童學習適應性及發展性與教師教學兒童化程度之間的矛盾。

兒童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有一個逐步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從教師到同學有陌生之感,課程壓力作業負擔和正規學校教育的組織紀律約束等等,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在學前期身心的發展的基礎上,小學教育開始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兒童所達到的已有心理水平又不能完全適合于這些新的要求。這樣一來,就使小學教育向兒童提出的新要求和兒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間產生矛盾。在教育的影響下,這些新的矛盾的不斷產生和解決,推動著小學生的心理不斷向前發展。在這個心理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教師的教學行為不符事兒童心理發展的需要,將會給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帶來很大的危害。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才是符合兒童心理發展需要呢?筆者認為這要取決于教師教學的兒童化程度的高低。小學教師一定要注意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切實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并努力通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對各科學習的興趣,這對于小學生的學習適應和進一步發展有特殊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位優秀的小學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多參加小孩子的各種游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去了解小學生的語言、思維、快樂及需要,從而根據兒童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參與孩子的活動時,教師一定要放下成人的架子與老成,懷著一顆童心融入孩子們的世界,走進他們獨特而五彩繽紛的心靈空間,做孩子們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愛的師生關系。如此教師怎能不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們又怎能不喜歡讀書學習?因此教師教學兒童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三、兒童個性發展與成人化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

人的心理衛生問題,大多是在成長過程中,因受到各種不良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逐漸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大腦機能尚未發育成熟,人格特征還處于初步的形成過程中,整個心理發展也還處在幼稚和不穩定時期。因此,小學生特別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傷害和影響。“初生牛犢不怕虎”說出了無知便無畏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為什么不少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變得越來越“膽小”起來,越沒有個性呢?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成人化的社會里,孩子畢竟是弱小者,順從者,他們要想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的要求,必須從小就得學習和遵守這個社會的規則。記得中國教育電視臺的一個《保護兒童權益公約》的廣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一陣車鳴聲、傳呼聲、麻將聲、成人吵鬧聲中,一直不停地在傾述著什么,但他發出來的微弱聲音,早已被成人社會的“燥聲”淹沒了,最后當一切噪聲停止,才聽清孩子說了一句:“你們為什么都不聽我說呢?”。我想這個公益廣告的確把兒童的生活處境揭示得淋漓盡致!難怪那么多小學生感到孤獨,認為誰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父母、教師總是要管這管那。還好,有電視當中的大風車、動畫城陪伴他們成長,還有書店里僅管數量不少,質量不太高的少兒讀物伴隨著他們渡過不被成人理解和尊重的童年時光。年輕的教育專家李鎮西曾不無感慨地說過:“中國的教育是理想主義、充滿玫瑰色的教育。”的確,孩子在學校里受到的是單純的理想化的教育,一旦他們進入社會,才發現這個社會并非書本里講的那樣美好,他們就產生了困惑,甚至痛苦的思索。當然這個社會化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格再塑的過程。如果引導不當,會造成兒童個性(人格)發展的嚴重扭曲或缺陷?,F在的小學生是跨世紀的接班人,他們將隨著時代潮流,進入成人社會。要從根本上提高新一代的心理素質,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就必須優化、凈化社會環境,尊重兒童應有的權益,給他們創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長條件,這是一個關系到整個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讓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講述的三點之外,還有其它因素,比如升學壓力(從長遠看)、父母離異、同學人際交往等等,就不逐一而述了。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快樂學習 快樂成長

包鋼二十四小 王麗麗

我們知道,種子萌芽生長,必須經過黑暗中的掙扎才會有破土而出時的第一縷光亮;蛹破繭而出,必須經過苦苦掙扎才會有彩蝶的翅膀美麗如畫。21世紀的小學生,必須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才能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未來社會也日益要求個人在社會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動發展的意識與能力。”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且這種競爭也被移植到學校。剛結束一天緊張的學校生活,學生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還沒來得及吃飯就開始伏案做作業了。周末,你們又在忙碌著大人為你們準備的各種補習。只能透過窗戶凝視著蔚藍的天空,數著天空飄過的白云,看電視更成了你們遙不可及的奢望。在這種緊張的學習生活里,你們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下,你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了重視。

一、常見的心理問題:

(1)學習和升學競爭導致的過度焦慮。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經成了一些家長的愿望。一些孩子剛剛入學,其家長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雙百”上。一旦成績不理想,就連嚇帶逼、連罵帶損,給你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致使學生視學習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現在的小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許多人從小養成了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依賴性強、不容他人等不良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況也很嚴重,這使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面臨很大的問題。小學生因為人際關系沖突苦惱的比例相當大,由于同學關系緊張和沖突而患病,比如學??謶职Y,或出走、自殺的情況也屢有發生。

(3)與父母、師長缺乏理解和溝通導致的心理矛盾和沖突。

與父母、師長難以溝通,相互間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們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沖突隨著你們年齡的增長,使你們普遍感到壓抑、苦悶、無助和煩躁。一方面你們特別希望父母、老師理解你們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實踐中教師經常遇到因與家長和教師難以溝通而苦惱的學生前來尋求幫助,一些學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見其心理上壓力之大。我們現在許多學生在情緒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問題有:抑郁、焦慮、易怒、羞怯、嫉妒、恐懼等心理問題。在行為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般是:過失行為、說謊行為、偷竊行為、攻擊行為、破壞行為、逃學行為等等。

二、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1、學會建立理性的價值觀念 (1)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對價值的察覺:理解價值如何影響人的抉擇和行為。 (3)學習多側面、多角度地看待學習和生活。 2.學會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念

(1)增進自我體察:自我觀察并認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學習描述自我感受;認識思想、感受與反應之間的關系。

(2)學會自我接納:以己為榮;認知自己的優、缺點。 (3)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發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為獨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與周圍人交往的自信心;堅持自我努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4)增強自我監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勵;對他人對自己的認識態度反應適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積極的態度處之。

3.學會建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與人溝通的技巧:學會運用同情心;學習非語言溝通技巧:眼神接觸、表情、體姿、聲調、手勢。學習語言溝通技巧:了解交往中開誠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選擇適當時機談論感情問題;談論感情問題時懂得傾聽和發問;勇于表達,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立場,不卑不亢;不輕易責怪他人;面對批評做適當的反應,避免消極的影響;能區別某人的真正言行與你、對他言行的反應或判斷是否相同。

(3)學會處理人際沖突:學習如何作不失理智的爭辯;學會互惠互利的協商技巧。

(4)學習與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時挺身出來帶頭,何時追隨別人;學會正確地分析和對待自己的情緒變化。

4.學會提高調控情緒的能力

(l)了解體察情緒的多樣性情緒自覺: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辨別,傾聽內在的自我對話。

(2)學習分析不同情緒狀態的前因后果情緒監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貶抑的消極信息,了解情緒的真正原因。

(3)學習情緒狀態下的控制和疏導方法情緒管理:延遲滿足;衡量情緒的強度,克制沖動,減輕壓力。

(4)學習分析情緒與行為的差距情緒決策:了解別人的觀點;了解哪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達情緒;對人生抱有積極的態度。

5.學會增強耐挫能力

增強耐挫意識。認識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學會耐挫方法。學習接受和適應遭到的反對和不成功;學會給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評;學會響應指示和接受社會生活中的種種限制。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專題講座

包鋼二十四小

王麗麗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紀末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她是在我國大中小學生心理困擾與障礙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斷下降,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出于職業的責任感,迫切要求解決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問題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教育活動。國家教育部以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積極支持,這對我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證。

下面就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及其意義和學校心理輔導的目標、內容和原則等三個方面作初步的探討。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師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有關理論,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課堂教育教學、游戲、活動、輔導等各種教育途徑,幫助小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認知,喚起小學生自我認識、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識,并對已經出現心理偏異或形成障礙的學生提供一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以促進小學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全體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 其內涵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教育活動。

香港心理輔導專家林孟平博士認為:心理輔導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應是發展性的輔導;心理輔導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幫助一個人去發展所有的潛力,有快樂的人生。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員心理學專家馬文駒教授也認為:學校心理輔導,要以全體學生為對象,注重預防性的教育,關注教育對象的未來。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以已有心理疾病的學生為對象);也不等于心理咨詢;(心理咨詢以正常學生中存在著心理問題或偏差的學生為對象,旨在幫助來訪者消除或緩和現實生活中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癥狀。它屬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是面向每個學生,并促進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活動。

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依靠學校普通教師來組織和實施的,必須最大程度地動員廣大教師參與。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處于人生發展中的重要時期。一方面,他們的認識、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種種矛盾、困惑和斗爭,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他們的年齡尚小,生理和心理的發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別是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心理學家指出:學校教育應致力于為兒童創造有利于心理發展的環境,促使他們更好地健康地成長。這里的環境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學校整體的育人環境(簡稱硬環境);二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言傳身教,以及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簡稱軟環境)。我覺得,首先讓廣大教師要有較高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認識;其次是創造條件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有關理論;其三是學習、掌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術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邊學邊干,形成一支有骨干教師和普通教師相結合的心育氛圍濃厚的師資隊伍。

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體現小學教育的特點?;A性和普及性是小學教育的兩個基本特點。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應是為兒童的健康發展選擇適合兒童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使小學生在認知、情感等領域里得到幫助和培養,讓兒童從小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以科學、主動、積極的態度去學習,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兒童從小學會適應客觀環境,既要養成文明禮貌的言談舉止,成為會理解和尊重他人、誠實和積極進取的小學生。

另一個特點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是全體學生。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己任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花精力去關注每一個學生。對一小部分小學生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應及時地進行預防性、發展性的積極輔導,今天看似健康者可能成為明天的不健康者。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面向全體不動搖。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及其意義。 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問題,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因為它既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幾者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又有各自獨立的任務、內容、規律和方法。要認識這個問題,關鍵是要認清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與心理教育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一)相同點: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同屬于整個心理大系統,它們都服從心理形成、心理發展的規律。

1、它們都是由人腦器官產生的。列寧指出:“心理的東西、意識等等是物質(即物理的東西)的最高產物,是叫作人腦的這樣一塊特別復雜的物質的機能……感覺、思想、意識是按特殊方式組成物質的高級產物。”

2、它們都以客觀現實為源泉。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都是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生活、物質交往、現實生活的語言交往結合在一起的,是受人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生產力、生產關系所制約的。

3、它們都以實踐活動為產生的基礎。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在一定的需要和動機的支配下,主動從事學習這一實踐活動的過程。學生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學生參與的所有一切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4、它們都屬于個體意識范疇。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心理等都不是一般的社會意識,而是物化了的東西在個體頭腦中的精神現象。

(二)不同點: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是心理的特殊表現,因而與心理又有區別的。

1、發展層次不同。每個人都應當具備一定水平的素質,才能成為各種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人才。這里的素質,是由三個不同層次組成的:第一層次為生理素質——它主要指人們與生懼來的感知器官、運動器官、神經系統和大腦及其機能等,這是先天的;第二層次為心理素質——它主要是由心理過程(認識情感意志)、心理狀態和個性組成的,這是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教育等因素的“合金”;第三層次為社會文化素質——它包括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

2、內容性質不同。思想、品德、知識、美感等具有社會性,有是非、好壞、善惡、真假、榮辱之分;但心理品質則可以區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這好比人的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一樣,都有積極的和消極的方面,不存在哪種氣質好,哪種氣質不好。

3、表現形式不同。思想、品德的表現形式為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誠實、謙虛、坦率、正直、敬老、愛幼等;知識技能的表現形式為定義、公式、法則、定理、定律,以及閱讀、寫作、實驗、繪畫技能等;美感則是對審美對象的具體感受,表現形式為美、丑、崇高、滑稽、剛性、柔和、喜、悲劇等。心理品質是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特點,它的表現形式如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邏輯性等;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確性等;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自制性等。

(三)兩者的聯系:心理是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形成與發展的中介和基礎。通過心理教育,使個體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和心理保證。

綜上所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的地位是: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現代學校的一個重要標志;它與各育之間是互相交叉重疊的,是各育的中介和基礎;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心理素質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體系中,心理教育與各育一道,構成了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辨證統一的完整體系,它為學生形成思想品德、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塑造美感等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具意義在于:有利于預防心理疾病,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兒童、少年社會化和人格的健全發展;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三、學校心理輔導的目標、內容和原則。

(一)學校心理輔導的目標:

心理輔導的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認識、掌握周圍環境,同環境相適應;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應付危機,擺脫困難,增強面對環境與壓力的能力和勇氣;使學生去除特殊癥狀、改善行為、化解負面的思想與情感;指導學生選擇、決策和制定行動計劃;鼓勵學生通過探索,尋求生活意義,認清自己內在的潛能,使其能過健康的有意義的、自我滿足的生活。

我們可以把上述目標歸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學會調適。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調節”指的是個人內部精神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相互關系,調整的重點是人的內心體驗。教給學生學會調節就是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化解沖突情緒,確立合適、正確的志向水平,保持個人精神生活的和諧。“適應”指的是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問題,調整的重點是人的行為。適應就是矯治錯誤的行為,養成正確的行為,消除人際交往障礙,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學會調適是基礎目標,以此為目標的心理輔導,稱為“調適性輔導”。

第二是尋求發展。要引導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與特長,合理正確地進行人際交往,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學習生活中不斷進取,不斷發展。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目標的心理輔導,稱為“發展性輔導”。

(二)學校心理輔導的內容:

學校心理輔導,根據小學生特點,具體輔導內容一般有五個方面:

1、健康與身體發展問題;

2、學校教育與生活問題(學習缺乏計劃性、學習習慣欠佳、讀書不專心、厭惡學習、逃學曠課等);

3、人格問題(多愁善感、害羞、自卑、過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與人不能相處、情緒不穩定等);

4、家庭與家屬關系問題(父母獨裁,對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與學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社會與道德問題(說謊、不禮貌、小偷小摸、常提綽號、打架、欺負女生等)。下面以學習輔導和生活輔導為例。

1、學習輔導的內容。

a、了解自己學習潛能的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認識自己身體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與不利方面,揚長避短,確立近期、中期和長期的、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目標。

b、學習動機、興趣、態度的輔導。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社會意義與個人意義,培養探索、求知的欲望,發展學科興趣,使學生建立認真的、自覺的、自主的、創造性的學習態度。

c、學習志向水平的輔導。幫助學生確立適合于自己的學習志向水平。志向水平定得恰當,成功機會就會增多,學習動機隨之會增強,就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積極性高了,學習效果就會提高,成功的機會也多,達到不斷成功、不斷再努力、再成功的目的。

d、學習方法和策略的輔導。注重“學習方法的學習”,指導學生在學科學習中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記筆記的方法,預習、復習的方法等。學習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理解與記憶策略、思維策略、問題解決的策略等,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獨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e、學習計劃的輔導。讓學生學會獨立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內容、科學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并初步具有執行計劃和調整計劃的能力。

2、生活輔導的內容。 a、生活目標與態度的輔導。指導學生形成自己認同的有社會價值的生活目標,追求人生意義,確立具有責任感、積極進取而又樂觀的生活態度。

b、日常生活輔導。指導學生養成整齊清潔、有序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生自理能力,注重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不厭食、不偏食、不亂吃零食等,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

c、交往輔導。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學會推己及人,為他人著想,接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建立正常的師與生、生與生等人際關系。養成社交活動的興趣,學習掌握人際溝通的方法和技術,在眾人面前敢于表達自己正當要求和不同意見。

d、情緒輔導。使學生認識人的情緒情感的豐富多樣性,掌握控制、表達、發泄情緒的適當渠道和方式,變消極情感、沖突情感為積極、健康的情感?;顫婇_朗、積極向上的健康情緒,能使人充滿活力。

此外,生活輔導還有安全輔導、合作輔導、家庭生活輔導、節假日輔導等等。

(三)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

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是開展心理輔導的具體指導思想。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學校心理輔導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協助和服務,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當我們對全體學生的輔導工作做得有成效時,學生的問題便少發生,或容易解決。因此我們在制訂輔導計劃時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確定心理輔導活動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少先隊活動時要創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特別是要給那些內向、沉靜、靦腆、害羞、表達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

2、矯治、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學校心理輔導分為三個層次:矯治、預防和發展。矯治,是矯治學生不適應的行為,幫助學生排除或化解持續的心理緊張或各種情感沖突。預防,則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學會人際交往;學習自主地應付由挫折、沖突、壓力、緊張等帶來的種種心理困擾,減輕痛苦、不適的體驗,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與學習效率。發展,是指導學生樹立有價值的學習與生活目標,認清自身的潛力和可利用的資源,承擔生活責任,發揮個人潛能,使生活過得健康、充實、有意義。這三個層次,就整體而言,應該是預防、發展重于矯治,預防、發展比矯治更具有積極意義。在預防的同時要追求發展(發展也是積極的預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因為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行為符合規范,而且意味著積極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會功能、高效率的學習狀態、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貫徹這一原則時要注意三點:

a、學校心理輔導要早開展,趁兒童心理未定型,可塑性強,只要給予短期的關懷和輔導,便會有顯著的改善。 b、學校心理輔導應取主動態勢。注意防微杜漸。平時針對正常學生開展一些適合年齡特點的認知性的、情感性的、行為訓練性的輔導活動,給學生一些有益經驗,增強其應變能力。

c、對于有些社會處境不利的學生、班級人際關系緊張,師生關系緊張的學生,應及早發現,重點實施早期干預。這要求輔導老師有極大的愛心,極大的耐心和覺察學生心理與行為變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與理解”,是心理輔導過程中對待學生態度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師生之間達到心靈溝通,從而產生一種“遇到自己人”的感覺。只有教師尊重學生時,學生才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輔導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如果被教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教師,愿意向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輔導獲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貫徹這一原則注意以下三點:

a、以平等的、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居高臨下訓斥學生,不能羞辱、挖苦、諷刺學生,不能用粗暴的強制性的手段解決學生身上的問題。不論學生在談話中反映出怎樣的消極、不正常、不好聽的話,教師都要尊重他、接納他,認真傾聽他的訴說,設想他的內心感受,要蹲下身來看學生。

b、尊重學生的選擇。教師不能強迫學生選擇什么,只是向學生提供資料和建議,提供認知前提,使學生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c、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在輔導中教師要“透過受輔學生的眼睛看世界”,要把對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東西都說出來。

4、學生主體性原則。

即要求我們在心理輔導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a、心理輔導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而成長與發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覺的和主動的過程。b、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只是手段,讓學生“自助”才是目的,目標是發展學生自我理解與自我指導的能力。c、青少年時期是學生自我意識、獨立傾向快速發展時期,學生渴望通過自己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索解決面臨的問題,此時,他們對外界的壓力和成人的過度保護往往表示反感。在輔導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形成獨立個性的需要而得到滿足。

貫徹這一原則要注意三個方面。 a、心理輔導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

b、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心理輔導是師生合作完成的活動,教師的作用是從旁協助,提供建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避免說“你聽我說”、“我告訴你”之類的命令式的口吻,應用鼓勵性、商量式的語氣說話。如“我能體會”、“原來如此”、“請繼續講”、“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請聽聽我的意見”、“我想作一點補充”、“我同情你的處境”等。

c、開展活動是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因為活動可以吸引更多學生參加;可以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使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5、個別化對待原則。

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學校心理輔導的精髓。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a、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通過一對

一、面對面的接觸來真正了解一個學生,恰當處理學生的害羞、自卑、防衛心理帶來的溝通障礙。

b、對不同學生實行區別對待。心理輔導是一種頗具彈性的助人活動方式。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性別特征、個性特征,靈活應用心理輔導的通用原理,找出適合每個學生的處置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c、認真做好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一種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輔導方法。對象是單個學生,通常是特殊學生。開展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有利于深入探索個別化教育的經驗,提高個別輔導的實效。 d、制訂個別化對待的特殊目標。

個別化對待的特殊目標是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根據心理輔導過程中特定的要求所確定不同層次的具體目標。

心理健康對小學生的作用

包鋼二十四小 王麗麗

小學階段必須把保護小學生的生命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小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創設和諧的教育環境

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

1、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

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

在活動場內,我們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顒邮倚W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穩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我們還創設了科學游戲室,小學生獲得許多感性經驗。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神。

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創設民主和諧的精神環境

校園的精神環境是指校園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教師是精神環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環境依賴于教師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質,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給小學生以積極的感染。在小學生提供精神環境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小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心發展。教師不僅是環境的創設者,還要做小學生的觀察者和引路人,小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引導小學生形成奮力向上、積極進取的個性品質,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日?;顒又杏螒蚴切@的基本活動,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搖籃,是開啟心靈的鑰匙。

小學生日?;顒又刑N藏著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周教育目標和教學計劃。如通過語言領域《打電話》的教學活動,豐富了小學生的社會經驗,培養小學生樂于與人交往的性格。通過社會領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學活動,小學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學做勇敢的孩子,培養小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游戲是校園的基本活動,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搖籃,是開啟心靈的鑰匙。如學生通過玩方法“學做解放軍”、“過家家”、“超市”、“兒童醫院”等角色游戲,培養了

學生之間的友誼,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小學生的交往能力。玩“插塑”游戲時,教師提出具體要求,要求學生收拾玩具,玩過的東西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培養了小學生的責任感。 在生活活動中,通過洗手、穿衣、做值日、整理衣物等活動,不僅培養了小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而且也培養了小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了小學生的自信心。

2、家校配合 ,統一教育

家長是兒童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家校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是促進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保證。

我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范文第2篇

5月25日,民族幼兒園在暑假前夕,我園專門組織全園幼兒家長開展了名為“安全·健康·快樂——與家長談幼兒安全健康教育”的家長講座,旨在提高家長的安全教育意識,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提高。

本次講座由劉老師主講。講座中重點強調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性,并和家長一起探討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多種有效實用的方法。為了進一步提高家長的安全意識,講座中還談到了“潛伏在家的危險”,通過一個個的案例,使家長發現家中易對幼兒發生危險的事物,及時整改,并加強對幼兒的教育。

活動中,家長們聚精會神,積極參加互動。許多家長認為,幼兒園開展此次家長講座活動很有必要,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幼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到幼兒園安全教育工作的扎實。家長們也提出希望多開展此類活動,使家長獲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家長的指導能力。

我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范文第3篇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生活中感受了種種內心體驗,包括高興、害怕、興奮、憤怒、擔心、彷徨、緊張等情緒體驗。然而,怎樣看待情緒,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我們卻未必做到掌控有度。因此,有必要在讓大家感悟情緒多樣與復雜的基礎上,樹立“我的情緒我做主”的掌控意識。情緒是可以調控的,明白情緒需要個人主動調控的道理,逐步掌握一些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調適、自我約束的能力,能夠較理智地調控自己的情緒。

學生情緒豐富而強烈、不穩定、難自控,很容易產生各種不良情緒,這不僅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因此,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個人的情緒變化的特點,合理宣泄情緒,主動調控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克服消極情緒,是當務之急。

從學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上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身心發展不平衡,獨立意思增強,自尊心增強,在學習生活中希望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但抗挫折能力不強,由此時常引發一系列的情緒反應。所以針對學生情緒發展的這些特點,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情緒,了解自己情緒的特點,懂得情緒是可以調控的,情緒與個人的心態有關,學會合理的宣泄與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對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的指導作用:

1 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情境,側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智慧故事一: 《請不要開錯窗》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傷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

感悟:由此可見,即使對于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想法也大不相同啊!你可以改變你的態度來調適你的情緒。

(二)智慧故事二: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原先和幾個朋友住在一間只有

7、8平方的房子,有人認為他居住的條件太差了,他說:“朋友們住在一起,隨時可以和他們交流感情,是值得高興的事啊。”幾年后,他一個人住,又有人說他太寂寞了,他又說:“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我和那么多老師在一起,怎么不高興呢?”之后,他住進樓房的一樓,有人認為一樓的環境差,“你不知道,一樓方便啊,進門就到家,朋友來方便,還可以在空地上種花、種菜什么的。”后來,他又搬到頂樓,有人說住頂樓沒好處,“好處多啊,每天爬樓鍛煉身體,光線也好。頭頂上沒干擾,白天晚上都安靜。

感悟:他們熱愛生活,有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即使遭遇到挫折、

2 失敗,甚至危及到生命,他們依然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

有了快樂的思想和行為,你就能感到快樂!

——卡耐基

(三)智慧故事三:

有一個孩子跑到山上,無意間對著山谷喊了一聲:”喂……”聲音剛落,從四面八方傳來了一陣陣”喂…..”的回聲,大山答應了,孩子很驚訝,又喊了一聲:”你是誰?”但山也回應:”你是誰?”.孩子生氣了,喊道”我恨你”,哪知道這一喊,整個群山傳來的聲音都是”我恨你”,孩子忍不住了哭著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對他說:”孩子,你回去對大山喊”我愛你”試試呢.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這次孩子被包圍在”我愛你,我愛你……”的回聲之中, 孩子笑了,群山也笑了……

感悟: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

(四)換個好情緒

1.嫉妒: 這次考試王聰比我好。

原來想法:有什么了不起,他沒有我聰明。 換個想法:

2.多疑: 同學們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我。 原來想法:我的家庭條件差,他們看不起我。 換個想法:

3.害怕: 我這次又考砸了,不敢回家。

3 原來想法:辜負了父母期望,害怕會批評。 換個想法:

4.厭惡: 他總愛在課上講話,妨礙我聽課。

原來想法:跟他坐在一起,真倒霉。 換個想法:

我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范文第4篇

生活在21世紀初的青少年,物質生活、學習條件比起其父輩有了極大的改善,因此,我們成人認為,這代孩子十分幸福??墒切睦韺W工作者調查發現:現在的中小學生中,經常感到緊張的占22%,為一些小事過分擔心的占17%,感覺同學間關系冷漠的占27%,有困難時沒傾訴對象的占28%,對考試過分緊張的占35%。這些數字表明,當今青少年兒童生活得并不十分幸福?;蛘吒M一步推論,當代青少年心理存在嚴重問題。

據<北京晚報>2000年7月4日的新聞欄目報道:16歲的北京男孩小江,在中考后不久跳樓自殺。小江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多才多藝,沒什么是非,成績也不錯。父母非常愛他,對他的學習和生活都很關心。中考他估分600多分,考重點不成問題。出事當天,父親說了他幾句,說天熱,讓他少穿點,把課本整理一下。沒過多久,小江就在自己房間跳樓了。沒人能說清小江當時為什么跳樓。

小江的死并非個例,資料表明,2000年一年,媒體公開報道的少年自殺事件不下20起。廣州一名中專生畢業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門框上,據說是因為找工作受挫;順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來的游戲機;武漢一名17歲女生,四川一名18歲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自殺都是因為考試沒考好。青少年的自殺事件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震驚和關注。此后不久在京舉行的中美精神病學會學術會議的資料顯示,中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抑郁癥及心理負擔造成的自殺,它超出了其他任何疾病對青少年的威脅,而且近兩年青少年自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自殺者大多是學校里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就在這種大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學界、社會各界及家庭學校的高度重視。

一、在中小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1、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2、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

3、是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二、班主任應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力量

班主任的角色是由班主任所擔負的任務決定的。班主任的任務比一般教師任務更為廣泛與復雜,他要對本班學生的德、智、體美諸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管理。為此,班主任就需要根據不同的任務來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應承擔三種角色。

1應成為自身心理健康的悍衛者。由于面對的是一群成長中的孩子,教師情緒要絕對穩定,避免波動,以免對學生忽冷忽熱造成傷害。

2、應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維護者。 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是學校、家庭及全社會的責任。班主任要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維護者,這樣才能直接促進學生在各方面和協的發展。

3、成為家長維護子女心理健康的指導者。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但由于不懂方法,不知從何入手,這就需要班主任給以方法上的指導。

三、班主任的心理素質及發展 (一)、班主任心理素質的內涵。

1具備豐富的愛生情感。這一點要求教師對學生要真誠的付出;要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

2、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 這一點包括教育目的的堅定性及教育過程的持續性;教師要認定每個孩子都是可以成材的,要了解教育是一項長期而且具有持續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應對每個孩子施與堅持不斷的教育,才能令他成材。

3、具備廣泛的興趣愛好。廣泛的興趣愛好是班主任個人影響力的能源。知識貧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很難使學生信服的。廣泛的興趣愛好不但能更好的推動班級工作,而且可能與學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語言,促進心理溝通,這樣必然會取得學生的信任,使影響力得到增強。

4、具備開朗的性格特征。開朗的班主任能與學生和同事融洽相處,給人以生氣勃勃的印象,產生言教難以達到的效果。

5、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這是班主任應具有的工作作風。班主任對工作要有認真負責的精神,處理問題要一抓到底,絕不虎頭蛇尾。

(二)、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質

1、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質的學校行為。(1)、營造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文化氛圍。(2)、對班主任及時進行新課改教育的培訓。(3)、加強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交流。(4)、給予班主任有效的激勵。

2、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質的自主行為(1)、重視學習,提高素養。(2)、及時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

(3)、加強班主任工作的自主反思,總結經驗,優化行為。(4)、強調協調教師之間的關系。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問題

(一)、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一般具有七個面貌

1、不平衡性。小學階段生理比心理發展速度快。

2、動蕩性。小學階段平穩的發展,心中有權威,以老師家長為權威。

3、自主性。小學階段逐漸發展,但沒形成反叛。兒童青少年的自主意識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0----2歲 分不清主客體 ,屬于第一自我高峰期。7----8歲 第二自我高峰期。11----14 歲 第三自我高峰期。

處在自我高峰期的孩子,很難接受別人的觀點,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在小學階段孩子要經歷一個半到兩個自我高峰期,因此小學的班主任更需要做大量細致、耐心的工作,以避免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另外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還具有前瞻性、進取性、閉鎖性、社會性四個面貌,因為在小學階段表現不明顯,在這里就不作詳細介紹了。

(二)、兒童發展的一般特征

1、學習成為主導活動。

2、掌握了書面語言,并且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3、開始有意識地參加集體活動。

( 三)、小學生階段心理健康的標志。

1、能否適應學習任務,正常參加集體活動。

2、情緒樂觀,積極向上。

3、初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4、具有符合年齡特點的行為標志。

(四)、教育重點

1、入學適應。入學時應帶學生熟悉校園、找廁所、操場、建立伙伴群。

2、學習問題心理健康教育。

3、預防學生學習疲勞,注意用腦衛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尋找契機,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運用科學教法與心理自然、恰當結合,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教學方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班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平時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導工作。

4、利用網絡或在班級內部設“知心信箱”等。

六、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注重教育觀念的轉變。

和諧、平等、民主、相

1、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建立起 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實現教育的人性化。 這樣的師生關系在我們現在的小學里雖然不普遍,但很典型,我們當然是不提倡的。 我們提倡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只有心理距離近了,才能讓空間距離拉近。 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首先要學會“蹲下來看學生”。

教師要正確處理尊重和愛的關系。要注意愛不等于尊重。

2、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1)、在教學管理中提倡建立一種開放式、自由式、參與式的模式。 (2)在教學中不要用標準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和創造。

3、教師要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教學藝術,不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心理體罰。 體罰變相體罰都好理解,心理體罰諸如設懲罰座,讓全班不和某一個學生說話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學生心理不健康。

教師要做到三多,三個不批評。 多尊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多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多期待,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三個不批評: 無意識的犯錯不批評,給學生自省機會。 早上犯錯不批評,給學生一天的好心情。 家長面前不批評學生,給學生留足面子。

4、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實現教育的情感化。

交流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找學生個別談話,書信交流,日記交流都是增進師生間感情、拉近師生距離的有效方式,也可以開動腦筋在尋常事件中尋找情感線索。

我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范文第5篇

大家好!謝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說,我們的心理沒有問題,給我們講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實,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誤解,心理健康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衛生組織給人的健康下了一個這樣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的殘缺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既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體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無疑表明,人不僅要重視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視心理健康?!缎睦碜稍兇蟀倏迫珪方忉?ldquo;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一般適應能力、自我滿足能力、人際間各種角色的扮演、指揮能力、對他人的積極態度、創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對自己有利的態度、情緒與動機的自我控制方面達到正常水平。身體健康標準大家比較了解,它可以用數據加以量化,心理健康無法用數來表示,那么如何來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快樂和各種煩惱,但有的人對煩惱的事情能處理得很好,有些人就處理不好,甚至一直悶在心理,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時想不開,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云南大學生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2000級學生馬加爵連殺四位同學,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為四位同學愛拿他來戲耍,開他玩笑,讓他在很多時候下不了臺,所以,他懷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發生爭執,他隨即兇殘殺死了四位同學,其中還有一位與自己平時關系很不錯的同學。

我們認為,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沒有能夠處理好身邊的煩惱。如果他的心理能夠得到及時的疏導,我想,這些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梢?,只有排除自己的煩惱才能真正獲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心理健康對我們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影響。許多同學都有這種感覺,就是一遇到煩心的事情就學不進去。比如,有一位學生王某,從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級前五名之內,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是重點大學的苗子。

但在這個時候,他飄飄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學談起了戀愛,后因一位男生對這個女生說了一句不敬的話,使他很惱火,于是整天算計著如何教訓這位男同學。為此,他接觸上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閑散人員,拉幫結派,拜把兄弟,最后終因和這個學生在校園內打群架,而被學校給予留校查看處分,雖然沒有被開除,但因為他天天無心學習,終于名落孫山,后來他連續復習了5年,最終他還是沒有考上大學,我們可以看出,他為此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價。

心理健康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杭州有個9歲的孩子,××小學三年級,學習優秀,班長,兼少先隊中隊長。有一天上午,他被全票通過評為“三好學生”。

當天中午,姐姐××把茶話會上的4塊糖果帶回家,分給××兩塊,留給媽媽兩塊,可××不干,堅持全要,并大發脾氣,踢姐姐幾腳之后,跑到樓上,反鎖在屋內,并用紅領巾將自己吊死在窗框上。

還有四川大學的一名女大學生,在小學和中學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學后,發現自 1

己很難再拔尖,無法面對現實,痛苦萬分,留下了遺書,匆匆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些事例雖然屬于特例,是極個別現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會中卻是極為普遍的。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有諸多標準,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10條標準: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適度的評價;

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

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于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的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根據馬斯洛的標準我認為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應是:

1.有正常的心理活動,智力正常,與同齡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樂和行為表現,言談舉止和思想活動符合社會規范。

2.人際關系和諧,尊敬師長,信任同學,能寬容和諒解有缺點和反對過自己的人。喜歡和老師、同學在一起。

3.能正視現實,適應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根據環境和形勢要求改變自己,也能創造環境

4.有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對現狀感到滿意,對前景也覺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靜、理智地去對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擊。學會用正確方法和態度去對待錯誤,對強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適度的反應,有忍受挫折、從失敗中學習和總結經驗教訓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患得患失。能揚長避短,有切合實際的志向水平;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不把獲得的成績看作高于一切或毫無意義,不自卑,不過分自責,有安全感。

7.有從事各種活動的興趣、信心,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種任務。

8.在有利于社會或集體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個性的獨立性,保持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的協調和統一。能獨立地作出決定,并對決定負責任,而不受別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目前,我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如何呢?根據已有知識和實踐經驗,我認為我們學校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適應問題。

適應的本意是指人們對來自外界和內部的刺激在持續不斷的影響個體時,所產生的感受能力。如果適應不良,它將會降低人們對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與周圍環境不能相對平衡。適應不良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初一和高一年級,尤其是初一。

因為,進入中學后,他們會發現中學的學習生活與小學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個學校到另一個新學校,環境發生了變化,許多地方都相對陌生。其二,中學的學習內容明顯大增,課業負擔重,難度也加大了,而且學習方式肯定與前一階段的不同,所以,剛上初中的學生在這方面也可能不適應。其三,人際關系的變化,新的人際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對于不善交際的人來說,又會感到困難。

因此,適應不僅是指要適應新學校的新環境,它還包括適應完全不同于小學的學習方式、方法、內容,更包括人際關系的適應。新生往往會被這一問題困擾,而感到煩惱,要么是學習跟不上,要么是人際關系處理不好。

但是,這樣的問題大多在第一學期后會得以解決。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有嚴重的心理壓力,導致情緒失調,重則會誘發為心理疾病。

(二)情感問題。

情感是和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系的一種較高級而穩定的體驗。對于中學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親子溝通和異性交往。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這個年齡段正是主觀需求欲望比較多、比較強烈的時期,而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

這種不滿往往直接指向父母。進入中學后,他們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發展,自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了,不想讓父母過多地管教,最易產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與積極向上相對立的行為方式,帶著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極端方式發泄。

久而久之與父母在感情上出現裂痕,不愿與父母溝通等,這必然會給他們帶來苦惱,帶來不愉快的情緒體驗。

在情感上,中學生難以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異性交往。

13、14到

17、18歲的少年正是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情愛都充滿美好的向往。因此,這個時期,容易出現令老師和家長害怕的“早戀”問題。

一、高中校園談戀愛現象的特征:

1、行為公開化。以前學生戀愛是小偷式地下活動,而今學生戀愛毫無顧忌。他們之間稱呼令人吃驚,“老婆,過來一下”、“老公,你想吃什么”,類似的語言在校園常能聽到。

2、動作神速化。入學一個月后,據我所知,現在學生的談戀愛狀況,每個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3、方式信息化。利用手機、小靈通發短訊表達愛意,或利用QQ談情說愛。

4、戀愛聯盟化。幾對人集體行動,同時約會、

其實異性吸引以致于異性間的單獨交往也屬正常,只是交往雙方,無論他們是不是真的在戀愛,都會遭到教師、家長以及周圍人的壓力和反對。而他們自己也面臨著以學業為重,還是以感情為重的選擇,于是你們的內心充滿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同學表現出強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讓我談,我偏要談給你們看看,從而把自己逼上了絕路,荒廢了學業,耽誤了一生。有的同學為此很煩惱,整天悶悶不樂,郁郁寡歡,心理十分壓抑。

其實在上學階段,你們無力承擔組建婚姻與家庭的重任,你們也不可能在中學階段選擇好真正適合與你的伴侶,因為戀愛、婚姻與家庭都是社會的產物,是建立在社會基礎之上的。

1、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論你是否在這個上面花費多少,都是牽撤到你的精力!

2、在這個年齡段,正是學習和長身體的時間 ,應該抓緊時間好好學習才是!

3、如果過早的走到這一個環節,如果,這里是假設成了,那么可以說,這個人過早的踏入人生的某個環節,而真正有些屬于你的東西,真正有的環節肯定會丟掉了,到了一定的年齡有時會感覺很后悔的。

4、如果過早的走到這一步,那么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說人的成熟,必然會造成兩人的分歧,那么分手是必然的結果!

5、青春是美好的,這段時光是有限的,大家應該好好珍惜才是!

二、中學生戀愛的危害

我們鼓勵異性同學交往,但反對中學生談戀愛。因為中學生談戀愛對你們以后的成長有許多危害,這主要是因為:

(1)思想上尚未定型。中學生由于世界觀尚未形成,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還較幼稚、片面,思想、道德品質等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會有很大的變化。

因此,今天兩個人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幾年后更可能分道揚鑣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中學時代談戀愛者失敗的居絕大多數,后來能結合成伴侶的為數甚少。中學生早戀極難成功。

(2)心理上尚未成熟。中學生的心理尚處在發展階段。在自我意識方面,存在著一種

“盲目的成熟感”,好自以為是;在情感發展方面,情緒波動大,好沖動,易轉移;在意志發展方面,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所以,在戀愛時極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軌”的事情來,而一旦“越軌”,對女學生來說,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是終身無法彌補的,也許當時并不覺得什么,但日暮途窮后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卻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也是她們始料未及的。

(3)經濟上尚未獨立。中學生的經濟主要依賴父母或他人,自己尚不能自力更生。而從戀愛到結婚、生育,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一些中學生由于無力支付戀愛期間的物質需要,不惜鋌而走險,誤入歧途。

廣州某中學有個15歲的初中生,因家境貧寒,女朋友過生日他沒錢送禮物,便去偷了自行車,而后又偷了三輛,總價值900元,從此走上犯罪道路。

(4)事業上尚未定向。中學時期是打基礎的時期,將來從事何種職業尚未定向。青少年時代又是讀書學習的黃金時代,在這一時期,人的精力最充沛,求知欲最旺盛,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認識能力也最強。

因此,中學時代是積累知識、增長才干、奠定人生基礎,為自己將來從事的事業逐步定向的關鍵時刻。而中學生談戀愛后,感情往往為對方所牽制,情感世界滿是意中人的身影,沒有多余空間容納學習。學習分心,成績就下降。少年不奮,涉愛過早,學業難以有成。

打個比方:少年早戀就如一顆沒有成熟的小蘋果樹結出的果子,雖然它也結了果,但那果是酸溜溜的青蘋果,因為它還在生長,還沒有到結果的時期,人生也一樣,到什么時節做什么事,早了晚了都不好。

五、如何走出早戀的漩渦

早戀不好,但如果有的同學現在已經投入到這種漩渦中,怎么辦?

一是“跳”出來。既然早戀不適合我們中學生,我們就要學會用理智戰勝情感,主動跳出戀愛的漩渦,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培養強烈的事業心。要經常以英雄模范、先進人物的先進思想和崇高精神境界對照自己,也可以通過抄寫一些偉人、名人的警句來鞭策自己。

比如,恩格斯說過: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高爾基: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二是“凍”起來。這是要求雙方在理智的情況下談明態度,把早戀的情感泠凍,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這叫做“急速冷凍”;還有一種是“慢速冷凍”,即通過逐步降溫的方法進行“冷凍”。

比如,雙方可以通信,保持感情,但內容必須是健康的要鼓勵對方努力學習、思想進步,但通信次數不宜過頻。將感情先冷凍起來,不在中學階段發展,同時,進行正常交往,珍惜純真友好的感情。

曾經有早戀的同學在畢業后告訴我說:“那時憑一時的好感和好奇,被對方的某一點迷住,便不顧一切地好上了。后來,覺得對方和自己有很多方面存在著不少差異,并不是理想中的意中人,就分手了。”感情產生后,先把它埋藏起來,不要驚擾它,等再長大點成熟點,就自然消除了。

三是“隔”開來。盡量避免兩人單獨接觸,和其它同學多交往,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自己喜愛的文體、科技活動,用多層次,多角度的同學友誼來淡化這種戀愛關系。

在戀愛這顆種子沒有找到賴以生存的適宜環境之前,就先把它珍藏在心靈的保險柜中,通過廣泛參加各種集體活動與同學加強廣泛的交往,你就會不斷地發現其他異性同學身上優點和可貴品質,會發現使自己臉紅心跳的同學只是眾多的各具特色、各有特長的異性同學中的一員,會感到自己當初視野的狹窄、最初的幼稚和情感上的不成熟。

總之,青春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體育鍛煉至關重要,能使你們增強耐力與抗病能力。青春是美麗的、美不只是漂亮的臉蛋、苗條的身材,也不能用高矮胖瘦來衡量。人類越來越崇尚心靈美和氣質美。

想成為新時代的女同學,要具有堅毅、端莊、細膩、溫柔的品格,具有陰柔之美。想成為真正的男子漢,要培養剛強、勇敢、果斷、大度的氣質,具有陽剛之美。過分的修飾和依*化妝品,將有損于人的自然美和健康美,失去青春的活力和光彩。

青春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顛峰,大腦發育已接近成人,是學文化、學科學、長知識、長才干的最佳時期,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所以我們要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學習問題。這是作為一個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中都存在的問題。有的學生學習刻苦,態度端正,智力發展正常,可學習效率低下,他們要么是學習技能障礙,要么是方法欠缺,長期失敗使學習自信心喪失。

初三的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心理問題尤為嚴重。據調查,初三學生中,相當部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考試焦慮,甚者會失眠、患神經衰弱癥。這對他們考試時正常水平的發揮,乃至今后的成長都是不良的影響。

(四)行為和人格偏離

1.行為障礙,或稱不良行為。中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行為有:多動癥,攻擊行為,破壞行為,懶散,對抗行為等。這些多見于初中低年級學生群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商品經濟的浪潮下,追求虛榮,追星族心態和迷戀電腦游戲的不良行為快速上揚,有人將網絡稱為精神毒品,這足以看出網絡對未成年人的危害。

我們都知道網絡是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對我們有利,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學習許多有用的東西,但另一方面網絡上面魚龍混雜,由于青少年的辨別能力不強,容易被網上的一些游戲及不良內容所誘惑,一旦染上網癮,那和毒癮又有什么區別呢?

所以,國家為了保護青少年,專門在網吧門口強制性地懸掛著“未成年人不得入內”的標志,由此足以看出網絡對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之嚴重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進網吧,你就在網吧門口默默地念幾遍這幾個字,然后思考一下為什么要懸掛這個標志,也許你從此就改變了你自己。

2.人格偏離。人格也叫個性,是一個人具有的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綜合。人格偏離主

要是個體人格發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問題。中學生中常見的人格偏離有:

(1)自我意識偏差,初中生獨立意識增強,但自我認識和評價不全面、不準確,因而抑郁、閉鎖。(2)自我中心傾向,他們只考慮自己,較少考慮他人的感受。(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狹窄、好表現。這些不良心理品質不僅會讓自己生活無樂趣,還會阻礙自己健康成長。

那么,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呢?有一為智者說過這樣四句話:

一是把自己當成別人。比如,有些同學善于欺侮別人,話一定要在別人的話上面,你試著想一下,如果別人這樣對待你,你是什么感覺。

還有一些同學喜歡抽煙,總認為自己抽煙的樣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這里我不做評價,你只要看一看哪一個小學生或者幼兒園的小朋友抽煙的摸樣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說,只要你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自己就會明智許多,許多問題也就想開了。智者的第二句話是,把別人當成自己。也就是說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一下,要同情別人的不幸,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靈的富裕者智者的第三句話是,把別人當成別人。就是說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獨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權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財物。

智者的最后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過自己的努力勞動創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我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范文第6篇

弘揚法制精神 增強法治觀念

——大渡崗鄉中心小學法制教育活動 ——羅志堅報

為大力弘揚和宣傳法制精神,讓法制走進校園,讓每一個師生做到:知法、學法、懂法、用法,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同時,結合“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活動和我校實際情況,2014年5月25日我校開展了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王立斌校長主持,法制副校長馬韜在活動中作了重要講話,希望全體師生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學會分析、學會辨別、學會拒絕,學會利用法律這個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小學生及好公民。

上一篇:危重患者中醫護理常規范文下一篇:物資服務采購管理制度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