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論文范文

2023-12-16

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分析物聯網信息安全性基礎上,提出當前物聯網安全威脅存在的幾個方面,提出了物聯網安全技術體系,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給出了可信接入的基本描述,希望能對于今后構建物聯網信息安全技術體系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物聯網;信息安全;安全性分析;安全體系

當前,在越來越多的應用領域中涉及到RFID技術,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物聯網安全相關問題。正如互聯網一樣,物聯網也有著雙刃劍的作用,具有實時交互特點的物聯網,其在實現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交互中,能夠體現出數據感知的無處不在特點,能夠進行信息處理的智能化和無線處理。推廣和應用物聯網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明顯增強經濟效益,但是,無線傳輸在物聯網時代為最為主要等特點,所以,關系到物聯網體系安全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保證公開場所的無線信號免于干擾,且不被竊取。人們社會的發展和大規模的物聯網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緊密聯系,如果物聯網安全出現一定問題,將會導致交通癱瘓、商店停業、工廠停工,這些都會導致社會的混亂,另外,在公民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以及國家和企業的安全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在上述環境下,物聯網發展和推進過程中,則應該注意保證物聯網信息的隱私性和安全性,防止個人信息和企業信息的丟失或者盜用問題[1-2]。本文主要對于物聯網安全性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力求能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有效提高物聯網安全防護水平,在分析物聯網安全威脅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物聯網安全技術體系結構。

2 物聯網安全性分析

除去互聯網一般的網絡安全威脅外,物聯網還具有自身的特殊安全問題。物聯網缺乏一定的對于設備的有效監控,僅有數量龐大、集群度高的設備構成,其特有的安全威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4]。

一是,重放攻擊:在這種方式中,信息已經傳遞給閱讀器在物聯網標簽體系中無法有效得到證明,已認證的身份則能夠被攻擊者所獲得,保證相關的服務再次獲得。

二是,節點攻擊。在這應用中,相關的危險、復雜和機械性工作可以取代人在物聯網中完成,因此,大多在無人監控場景中部署物聯網的感知節點。所以,這類設備能夠被攻擊者容易接觸道,或者機器的軟硬件可以通過本地操作進行更換,造成網絡安全問題。另外,冒充合法節點也是攻擊者一種手段,能夠越權享受服務。所以,造成大量的惡意節點和損壞接節點在物聯網中存在。

三是,標識數據的泄漏或者篡改。對于攻擊者來說,一方面能夠造成物品服務不能使用,這是由于破壞了標簽數據。另一方面,通過偽造或者竊取標識數據,就能夠有效獲得相應服務,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攻擊。

四是,拒絕服務攻擊:DNS的安全隱患同樣在物聯網ONS中存在,比如,包括通過ONS服務進行的中間攻擊放大器方法進行其他節點或者主機的攻擊方法,利用ONS漏洞而出現的拒絕服務器攻擊等問題。另外,對于按照集群方式存在的數量龐大的物聯網節點來說,網絡擁塞情況會在進行數據傳播過程中出現,這就造成服務攻擊的拒絕情況。攻擊者可利用相關的Hello信息,采用相關的通信機制中的虛假路由、優先級策略等方式下的協議漏洞可以產生拒絕服務攻擊。

五是,權限提升攻擊法。在這種方法中,攻擊者能夠合理利用協議中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其他樓棟,獲得高級別的服務,甚至還能有有效對于物聯網其他節點的運行進行有效控制。

六是,隱私安全。在此網絡中每個人以及每件物品都會隨時出現在未來的物聯網中,能夠被隨地隨時的感知,這就對于數據信息的隱私性和安全性提出很高要求,這種環境中的互聯網信息的安全性問題則被大大重視,這也是在物聯網業務推進過程中需要進行突破的關鍵技術之一,做好有效防止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的丟失或者被他人盜用等。

七是,業務安全。在此方面,區別于傳統的認證方式。在網絡層的認證中,主要對于網絡層的身份鑒別進行負責,業務層的身份鑒別則是在業務層認證中完成,這兩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對于物聯網來說,機器在大多數情況下則具有專門的用戶。所以,物聯網中的業務應用則是緊緊和網絡信息相連。對于不可缺少的網絡層認證來說,業務層的認證機制則需要一定重新考慮,顯得不在是必須的??梢栽诔浞挚紤]到業務的安全敏感程度進行設計,還需要考慮物聯網業務的提供方的因素。

在物聯網中的安全屬性主要包括相關的可用性、Accountability、完整性和機密性等,可以從常用的物聯網中涉及到的具有安全威脅的安全屬性分析表中進行相關的分析。

3 物聯網安全技術體系分析與思考

3.1 橫向防御體系分析

在物聯網的橫向體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主要有安全計算環境、物理安全、安全管理中興、安全通信網絡、安全區域邊界和應急響應恢復和處置等。其中,基礎問題則是物理安全,核心問題則是中心管理下的三重保護問題,保障則包括應急響應處理和恢復。計算機環境內部的安全保護則是在安全計算環境子系統中實現;網絡傳輸和數據信息交換中的涉及到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的安全保護則是在安全通信子系統中所實現;出入區域的邊界的數據流量控制問題則是在安全區域邊界子系統中進行實現;系統資源的配置、管理和運行控制則是在系統管理子系統進行實現;分布在系統中各個組件的安全審計策略以及集中機制的管理則是通過安全審計子系統實現;系統的客體和主體的統一標記以及主體相關的授權管理,還有就是相關的分布式安全機制、系統安全策略管理是由安全管理子系統所實現。在具體的安全體系中的安全技術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安全計算機環境中,主要包括授權管理(PMI/PKI系統),自主/強制/角色訪問控制、感知節點身份鑒別、感知節點安全防護(節點失效識別、惡意節點)、數據完整性和保密性、標簽數據源的可信性、系統安全審計、EPC業務認證等;

二是,在物理安全中,主要包括環境安全(防潮、防火、防雷、監控、報警系統、消除靜電裝置)、物理控制訪問、EPC設備安全、以及電磁屏蔽安全等方面;

三是,在安全通信網絡中,主要包括傳輸安全(數字簽名、消息摘要以及加密控制)以及鏈路安全(邏輯隔離以及物理專用);

四是,安全區域邊界中,主要包括節點完整性(惡意代碼防范、入侵行為、防護非法外聯)、邊界審計、信息安全交換(指令數據和內容數據的相關分離處理,單項傳輸數據信息)、節點控制(節點設備認證和網絡控制訪問)、邊界審計等。

五是,應急響應恢復和處理中,這方面則主要包括應急機制、安全事件處理分析、故障恢復、容災備份等。

六是,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主要包括安全監測系統(EPC數字取證、違規檢查、入侵檢測)、業務與系統管理(EPCIS管理、資源配置、業務準入控制)、安全管理(異常與報警管理、授權管理、審計管理和EPC策略管理)。

3.2 縱深防御體系探討

在網絡空間中,根據保護對象的防護范圍以及重要程度,物聯網能夠進行多個層次的劃分,不同的安全技術采用在不同的層次中。當前,互聯網就是物聯網的基礎。所以,縱深防御根據保護范圍劃分為以下幾種方式,區域防護、邊界防護、節點防護和核心防護。在核心防護中,主要包括內核防護和應用防護兩種。在物聯網的邊界防護中,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第一,單個應用邊界可以表示為物聯網邊界,也就是指各個感知節點和核心處理層之間的相應邊界,比如,包括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和路途中汽車,以及居室內部的洗衣機之間的邊界,也可以為互聯網和傳感器之間的邊界;另外,物聯網邊界還包括不同業務應用之間存在的邊界問題,比如,感知工業和感知電力之間的業務應用的相關邊界;第二,比邊界更小的范圍則是防護問題,這僅僅涉及到單個業務應用內的區域問題,比如,相關的安全管理的中心區域問題;節點防護則是包括一臺服務器或者感知節點的相關防護問題,具體包括對于系統安全漏洞的消除,以保障系統的健壯性;對于所謂的核心防護來說,可以針對具體的用戶或者節點,也是為具體的安全技術,或者還是包括操作系統內的內核防護問題,具有最大的攻擊強度,能夠有效對于核心安全進行保證。

3.3 物聯網安全技術

物聯網涉及到安全技術多達40多種,這里主要分析可信接入技術。所謂可信接入技術,為了能保證系統各個可信平臺之間能夠滿足相應的特定安全策略,在通信網絡過程中的不同可信計算機平臺之間進行相互認證操作。為了更為有效確定設備屬于特定安全區域的內部設備,對于操作系統版本和硬件檢查都應該由每個可信計算機平臺在啟動時進行檢查,判斷操作系統是否為可信操作系統。進行用戶登錄并執行相應的具體安全程序以后,用戶所屬的安全域則能夠通過可信認證將此進行確定,同時,在進行連接用戶和外界的通信網絡中,可以把相關信息發送給對方。通信網絡連接另一端則應該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判斷,確定相關的通信網絡是否進行連接,以及相關的通信網絡連接過程中的流向控制問題,要求在相關的信息標識通信網絡連接相關的客體和主體中在接入端進行主體和客體的連接。

在安全計算環境和安全管理中心之間利用可信接入連接,能夠實現可信安全策略管理機制的相應的單向信息流動處理,包括從安全計算環境和安全管理中心兩方面;對于安全計算環境和安全審計/監測之間的連接可以通過可信接入實現,使得安全計算環境中的監測機制到安全審計的單向流動信息得以實現。用戶在安全計算環境中,則不能有效對于安全管理中心進行攻擊,也不能從監測、審計中心進行信息的竊取。

4 結束語

分析物聯網信息安全要求的特點,其主要的“所有權”為機器或者物的特性要求要高于處理文本為主的互聯網,在分析物聯網安全性基礎上,提出物聯網安全技術體系,分別從多個江都進行防護,最后,重點給出了可信接入的基本描述,希望能夠起到對于物聯網安全基礎設施框架以及擴展新的安全需求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玉硯,劉卓華,李強.一種面向3G接入的物聯網安全架構[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0(z2).

[2]任偉.物聯網安全架構與技術路線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2(05).

[3]查曉穎.面向3G接入的物聯網安全架構[J].軟件導刊,2014(08).

[4]趙娜.移動通信在物聯網中的研究和應用[J].電大理工,2013(04).

作者簡介:吳黎琴(1982.10-),女,湖北潛江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應用。

作者單位: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武漢 430205

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的信息技術也在快速發展,現如今物聯網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學者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5G時代的到來,可以使物聯網設備真正的實現相互連接,逐漸的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日常生活中所運用到的機械設備都可以進行互聯,而通過互聯所產生的大量的數據,同時也是未來物聯網所不可缺少的,通過收集這些數據來貫穿整個物聯網的框架,利用這些數據來完善物聯網的智能化,將數據轉變成有利用價值的信息,從而實現數據的最大化利益。怎樣保證數據的安全可靠,成為了現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物聯網信息安全發展中必不可缺的技術難題。所以,物聯網實施的前提條件,必須將物聯網的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真正認識到物聯網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夠認真的研究解決方案,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物聯網;信息安全;解決方案

對于物聯網來說,其運行的核心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進行物品和物品之間信息交流的進一步延伸。在網絡當中,存在信息容易泄露的問題。所以相關工作人員要解決這一問題,使物聯網能夠更好的被人們應用,特別是在現代的物聯網軍事一體化網絡指揮當中,信息安全尤為重要。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物聯網時代信息安全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一、物聯網的含義

物聯網是指一種特殊的網絡體系,是一種物和物之間的信息置換?,F階段,物聯網的發展還處于初步時期,其覆蓋面積還不夠廣泛,技術水平也處于探索時期。但是,目前物聯網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了運用,例如交通、醫療、農業等。物聯網的產生和運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條件,已經悄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物聯網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問題,嚴重阻礙了物聯網的發展。因此,需要結合互聯網的情況,對所面臨的安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二、物聯網信息時代安全存在的問題

現如今,物聯網已經被人們廣泛的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運輸,快遞,室內監控等,因此,可以說未來將是一個物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所以物聯網的核心基礎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進行演變的,物聯網的發展也會面臨信息被盜,黑客襲擊等問題,因此物聯網迅速發展的一大障礙是,信息的傳輸以及安全問題。物聯網的框架分為四個結構,分別是應用結構,網絡結構,感知結構,管理結構。下面就對這幾個結構進行信息安全的分析。

1.應用結構存在的信息安全問題

從物聯網的應用結構需要對各種收集的數據進行統一的分析和處理,將整理出來的數據放置在各個領域當中。物聯網的應用結構作為信息收集的最后層面,在產品信息安全問題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比如,在物聯網當中的醫療領域當中,用戶的個人信息,銀行卡信息,以及收費水平等。這種類型的信息對于別有用心的人來說,有著很深的吸引力。根據研究數據表明,現如今不少城市中都出現了信息盜用情況,犯罪分子利用盜用來的信息進行盜取財物或者是其他詐騙行為,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以及財產安全問題,所以,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已經成為了物聯網時代當中首要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在物聯網的應用結構當中還存在著另一安全問題,就是用戶信息處理以及人機交互的環節。由于物聯網節點的特殊性,導致物聯網設備在遠程信息配置上出現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問題。如果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配備功能強大且統一性高的安全管理平臺。

2.網絡結構存在的信息安全問題

在物聯網的當中,網絡結構主要工作任務是“運輸工作”。網絡結構起到了為用戶和服務端起到了連接的作用。因此,網絡結構需要對應用結構的信息進行一個獲取,然后將獲取的信息安全的傳輸到應用結構當中,所以在物聯網的網絡結構當中也存在信息安全隱患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點,所使用的感知節點不能夠滿足傳輸信息的需求,而物聯網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是,能夠順利的進行信息的傳輸。但是,現如今所使用的感知節點,當數據量過大時,因感知節點的局限性,從而出現數據沒有辦法進行處理的現象,這樣一來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攻擊的空間。比如,一些黑客會通過盜取工作中的感知節點發射的信號,從而獲取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獲得用戶信息。第二點,物聯網的數據傳輸需要應用到不同網絡的傳輸結構,但是在具體傳輸的過程當中,不同的網絡是來自于不同的公司,期間可能有著不同的運用系統。也就代表著,在信息傳輸層面需要通過不同的網絡,從而給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的空間。再加上由于物聯網的快速增長,不同公司所使用的智能設備在質量上面插一較大,它的可擴展性,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比如,一些小公司所使用的機械設備,并不具備安全技術,也不能夠進行編程,沒有辦法進行后續的安全程序載入。黑客可以在無線覆蓋的地方,制作出干擾信號,影響到網絡的信息傳輸,從而造成網絡的癱瘓。再加上,接入網絡的設備數目巨大,其信息的來源以及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能夠保障聯網的設備是否存在病毒感染,是否存在惡意運行。因此,還需要提高物聯網源頭的安全防護力度。比如,設置入網信息驗證技術。

3.感知結構存在著信息安全問題

感知結果可以說是物聯網信息傳輸當中最為薄弱的一點。不法分子可以通過長時間的對數據進行讀取,從而迫使正常的用戶沒有辦法進行登錄和使用。還可以通過造假身份,對網絡信息進行竊取。另一方面,感知結構當中的傳感器,也容易遭受到不法分子的襲擊。傳感器可以將獲取的信息按照規律進行轉換,最后進行輸出。因此,會有不少不法分子通過改變電路信號對信息進行盜取。假如信息一旦泄露,會給人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威脅。

三、物聯網相關技術特性

1.可跟蹤性

使用物聯網能夠對物品進行掃描和識別,因此物聯網對物品有一定的感知作用。例如,無論在任何位置,只要將產品和物聯網相連接,就能夠準確的獲取物品的位置,甚至先進的技術可以感知到物品所處的周圍環境。這一特性,很好地應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郵件和查詢物品信息當中。使用頻射識別技術,可以使用戶很好地查詢到,物品在運輸途中的情況。

2.可監控性

使用物聯網能夠對物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從而達到對人保護的作用。比如,在醫療系統當中,所使用的疾病預防監測系統,能夠對患者身體起到保護的作用。疾病預防系統,能夠有效地將人體的各項機能,以及生理參數進行統計,進行實時監控,將生成的數據,匯集到系統當中,方便醫生對患者疾病進行研究和醫治。

四、物聯網信息安全的解決方案

1.應用結構的解決方案

(1)數據加密

可以對用戶的訪問權限進行加密和設計,針對用戶的需求不同,分別設計出不同方位的職責權限。這樣一來,用戶的訪問權限進行設定,相當于限制了用戶的操作,可以有效地減少信息泄露的機會,同時也保證了客戶群體的信息安全。

(2)信息數據的管理

首先要加強對于數據的認證制度,比如,實行密碼技術,使用戶在登錄時設置查看密碼,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認證制度,可以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入侵,提高了黑客盜取信息的難度。

(3).法律層面的管理

國家對于網絡犯罪分子,要加大力度進行嚴懲。制定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法則,對于竊取信息了不法分子要加大打擊力度,在國家的法律法規層面上,要進行完善網絡信息的管理法,能夠做到有法可依。

(4)不同網絡之間的管理方案

因不同網絡之間的管理條款不一,信息獲取方式不同,技術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攻擊的空間,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可以集中管理的數據中心。

2.網絡結構解決方案

在網絡結構當中,需要解決的信息安全問題是節點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點對點節點的應對方案

對于點對點節點信息傳輸,可以進行加密處理。這樣一來,可以將信息有效地結合起來,保證了在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

(2)端對端節點的應對方案

在端對端節點的傳輸當中,可以進行加密系統處理。按照用戶信息的不同進行有效的分類,采用不同的加密條件,既可以縮短用戶的時效性,還可以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傳輸。另一方面,對于跨網認證這一方面,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加快了傳輸的速度,才能夠有效地減少不法分子的攻擊,真正意義上保護了信息的安全輸送。

3.感知結構的應對方案

如果想要根本的解決感知結構的信息安全隱患問題,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在技術識別上進行升級,來保護信息不被泄露。比如,現有的指紋識別系統,就是對用戶身份的一種識別技術??梢苑乐顾?,運用不法手段進行盜取信息。除此之外,還應該提高傳感器的技術操作,盡最大能力的提高路由和用戶安全信息,加大力度保護用戶隱私安全。

五、結束語

根據上述所說,物聯網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但是,現階段我國的物聯網發展,還存在很多不足,其中用戶隱私信息安全問題尤為嚴重。對于這一問題,應該加快速度進行解決,只有保障了用戶的信息安全,才能夠保護人們的經濟財產安全,物聯網才能夠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奕宇,王天國.物聯網信息安全與防范措施[J].湖北農機化,2019(10):58-59.

[2]傅琪.芻議物聯網技術的安全問題[J].現代信息科技,2019,3(08):163-164+167.

[3]張磊.關于物聯網技術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21(08):143.

(作者單位:上海云賽智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來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一些電子信息類的商品需求量日益增加,為了簡化商品交易的過程,進行快速交易,電子貨幣成為了目前人類生活的必需品。銀行卡作為一種現代電子支付方式,在技術上實現了現代化突破,在原有銀行卡的基礎之上發展出個人金融IC卡。但是根據銀行卡信息詐騙等犯罪實例來講,銀行卡中所存在的風險問題也逐漸上升,這就給銀行以及使用的客戶帶來了一些巨大的經濟風險,且嚴重擾亂了我國社會經濟秩序。本文是對個人金融IC卡信息安全進行分析,并提出保護性策略。

關鍵詞:電子貨幣;金融IC卡;信息安全保護

一、個人金融IC卡的介紹

IC卡有很多種名稱 , 英文有 “ Smart Card” 和 “ Integrated Card”; 在中國的臺灣、 香港等地又稱為 “ IC存儲卡”、 “可視卡” 和 “ IC卡 (含 CPU)” 等 . 它是由一個或多個或專用集成電路按一定的邏輯關系連接組合而成,并封裝成便于攜帶的一種多功能電腦卡; 具有處理和存儲信息的功能.其芯片內的數據可重復改寫十萬次,數據可保存 100年以上.

1.1 IC卡的特點

IC卡擁有以下幾種特點:

(1) 內部存儲量大 .內部儲存量可達到幾十兆字節

(2) 保密性強 . 內部擁有軟硬件安全措施 .

(3) 信息可反復讀寫數萬次,其壽命可達 10年以上甚至更高

(4) 體積小且,便于攜帶 。

(5) 價格便宜 。

1.2 IC卡的功能

( 1 )IC卡的身份鑒別主要是通過一種方法來完成身份驗證的,IC卡內部可設立PIN值,當持卡者設立PIN值后,只有持卡人知道 PIN 的值。這樣,當IC卡發生意外丟失或被偷盜時,他人無法輸入PIN值來使用這張卡,保護了持卡人和銀行的經濟損失。

( 2 )信息存儲,由于智能卡內部有存儲器。所以,可以用智能卡來存儲各種信息 。

( 3 )數字簽名,利用IC卡很容易將一個電子文件壓縮,再結合該卡持有者的標識碼用一種單向函數產生一個數據數名。由于存儲部件的安全性,該簽名是無法偽造的。

( 4 )電子文件的加密,利用IC卡能夠對所要發送的信息實施加密, 以完成用戶對信息的保密要求。IC 卡可在程序上加密,將解密密鑰存入集成電路中, 這樣攜帶或傳送這個程序自然是安全的。還可在編程時將卡一起作為系統的設 備,使用該程序時必須有該卡在場 。

( 5 )通信系統對IC卡鑒別時,IC卡在與清算中心脫機的情況下使用,POS 終 端需驗證卡與持有者的合法性和應付能力,只要使用一個公鑰系統和一個隨機信息M即可實現。即系統利用公開密角計算 F( M ) =C,將C傳送給IC卡,再由該卡按要求使用相應的密鑰還原M。此時POS終端上可以不存儲任何秘密信息,從而保證安全性。

二、個人金融IC卡的主要應用領域

個人金融IC卡在人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目前主要涉及以下幾大領域的使用:

(1)交通領域

交通領域方面全國各家銀行都采取了相應的優惠措施,或者推出增值業務,如某某銀行對在其合作網點辦理業務的用戶,提供在現有高速公路通行費優惠政策(優惠 50%)的基礎上,按照用戶等級給予不同額度的通行費“折上折”補貼。

(2)醫療衛生領域

中國銀行全國合作醫院一卡通用就診。提供并實現了網上銀行的預約掛號、自助取單、打印化驗單等附加功能以及醫保增值服務。

(3)社會保障領域

其實各商業銀行積極推廣金融IC卡,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就業保險等具有社會保障功能的金融IC。

(4)市民卡領域

各類銀行推動金融IC卡在市民卡領域的普及應用,查詢賬戶余額和明細、辦理公積金貸款等業務的一體化管理。

(5)教育領域

校園一卡通的存在不但實現了金融IC卡在校內食堂、超市、浴池、等場所的便捷支付方式,而且實現了學生繳納學費、其他自助繳費以及校園卡其他業務的綜合管理。

(6)一卡通領域

社會生活類型的一卡通不僅實現工資發放、餐飲消費、預借現金等多種功能,而且方便小區居民物業、水、電費的繳納,同時此卡還具備其他類型服務的功能。類如提供金融IC卡自助繳費服務。市民通過金融IC卡可完成電費、取暖費等公用事業費的繳納,真正實現了“一卡在手,生活無憂”。

(7)旅游及相關文化產業領域

另外還有一些地區的銀行推行了一些關于旅游方面的業務,該卡除銀行卡的基本功能以外還具備以下功能:一是刷卡購景區門票優惠,并具有電子門票功能;二是刷卡消費優惠,持卡人在景區內指定餐館、酒店、寺廟、紀念品市場、旅行社等處刷卡消費,均可享受不同程度折扣優惠。

三、個人金融IC卡信息安全保護措施

金融業務的推廣使IC卡的普遍使用率大大提高,但是在是通的同時國民經濟受損問題也是一項有待解決性問題。

3.1制定嚴格的辦理程序

各類金融機構在為客戶辦理IC卡業務時要在客戶的同意下直接與持卡人簽訂無卡支付協議,同時必須要留存持卡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同時要為客戶的個人信息保密,類如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如若泄露此類信息將容易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為客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金融機構內部辦理從業務人員也是需要遵守作為一個工作人員索要具有一個良好的高尚品德。

3.2重視交易過程的安全性

在各類的金融或是商品交易時,密碼的保護也是同樣重要的,持卡者在進行交易時輸入的卡號、手勢密碼、數字密碼等信息時,容易被一些外界的場合環境所干擾,密碼信息等容易被泄露,因此被不法分子趁機而入會帶來一些經濟損失,因此當我們要進行交易時要選擇合適的場合、方式、時間、方法等進行交易,要提高自我信息安全的保護意識。

3.3提高網上支付的自我保護意識

網絡信息時代的告訴發展,網絡支付方式成為了人們最喜愛的方式,不僅快捷方便,而且攜帶方便,這種與手機相結合的支付方式,可隨時隨地支付,但是在方便的同時,一些網絡詐騙廣告趁機而入,類似于某某商品買多送多,半價折扣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前來,而當消費者消費支付金額時,這些詐騙者會利用某些軟件入侵你的信息獲得你的信息后,他們將會通過手段來得到你的卡內余額。為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一定要有較高的自我保護意識,發現情況不對,立馬撤退。不要輕易相信網絡廣告,要從正規渠道買自己想要的商品。

四、結語

根據上文所述,隨著國家經濟與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個人金融IC 卡被逐漸應用在各個領域內,它雖然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方便性與安全性,但是其風險程度也在增加,因此,不僅要通過金融機構的客戶信息保護還要通過客戶自我信息保護來降低經濟損失的風險,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聞志剛.個人金融IC卡信息安全保護的相關研究[J].金融經濟,2015(02):57-59.

[2].金融IC卡 標準當先[J].金融電子化,2010(02):25-28.

[3]陳力偉.金融IC卡電子錢包應用安全體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5):137-140.

[4]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課題組,張瑞懷.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2014(02):3-6.

作者簡介:

段靜,出生年月:19831128,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精確到市):山西省運城市,當前職務:數據卡事業部副總經理,當前職稱:工程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智能卡(工藝技術、產品質量、芯片安全).

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論文范文第4篇

在數字經濟時代,更好地保護金融消費者信息已成為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的重要任務。金融監管機構應充分尊重并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信息安全權、隱私權、同意使用權、追責求償權、數據用益權,從產品設計、費用標準、信息披露、風險提示等多方面做到合法合規,提高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透明度,保護好金融消費者信息權益。

雖然金融消費者的信息安全應該受到尊重,但市場信息從初始狀態起就不是完全對稱的。金融機構基于金融監管的約束,會主動進行信息披露,但在金融風險較高時,金融機構可能會隱匿敏感消息、潛在風險等重要信息,而金融消費者大多是分散在市場各個角落,個體實力單薄,長期處于弱者地位,缺乏自我保護手段,整體上無法與金融機構相抗衡,可能會做出非理性的判斷。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加強保護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

世界范圍對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

國外對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

近年來,二十國集團(G20)、世界銀行(World Bank)、經合組織(OECD)、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簡稱FSB)、金融包容聯盟(Alliance for Financial Inclusion,簡稱AFI)都將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列為一項核心工作。經合組織下設的金融教育國際網絡2009年5月發布了《金融教育和認知最佳實踐》,不少篇幅涉及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內容。金融包容聯盟自2009年成立以來,一直將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作為最重要工作之一。2011年9月,金融包容聯盟成立了消費者扶持與市場準則工作組,形成了一套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的核心原則和工作流程。2011年10月,二十國集團巴黎峰會公布了經合組織牽頭制定的《金融消費保護高級原則》。2011年10月金融穩定委員會發布的《重點涉及信貸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和《消費者金融報告》,以及2012年6月世界銀行出臺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良好經驗》都涉及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內容。目前,國際上正在研究成立一個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金融消費者保護網絡,更好促進國家間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經驗交流以及保護規則形成。

我國的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

我國金融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均設立了相應的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例如,2012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設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主要職責就是研究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擬訂金融消費者保護政策法規草案,協調金融機構消費者信息保護工作。2012年4月,中國銀監會獲批設立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為擬定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政策法規,開展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體系建設,督促銀行和從業人員加強信息披露、消費者風險提示,調查處理銀行業消費者投訴以及開展銀行業消費者公眾教育。

多年來,“一行三會+四家消保機構”(后為“一行兩會+三家消保機構”)模式積極推動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共同構成了我國“分業監管模式”下的中央層面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機制。同時,我國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金融行業協會承擔著地方層面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職責,減輕金融風險傳遞危害,提高我國金融體系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工信部《電信與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以及工商總局《網絡交易管理辦法》都對個人信息保護做了一定規范,加之《刑法》《侵權責任法》《網絡安全法》以及“兩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若干司法解釋、指導意見等20多個規范性文件,出臺的3個非強制性國家行業標準,初步建立了我國個人信息保護規則體系。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2020年2月央行發布了《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范》,為金融機構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監管機構執法工作提供技術標準參考,2020年11月央行實施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規定金融機構在使用、轉移和存儲個人信息時必須履行本地化保護的要求。中國人民銀行正在制定《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暫行辦法》,也加大對金融市場個人信息保護的監管強度,強化金融機構合規意識??傊?,數字經濟時代,加強“負責任的金融”理念,更好保護金融消費者信息,已經成為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的重要任務,對于提振金融消費者信心、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的核心要素

基礎性信息權益

知情權

知情權是指金融消費者有權知悉其購買的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全部、真實、準確信息。金融消費者依法享有對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價格、類型、服務態度等涉及自身權益的相關情況知曉權利,對金融機構不恰當的信息保護行為有權提出批評。這符合國際慣例,與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美國加州《消費者隱私權法案》(California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簡稱CCPA)基本類同。也就是說,金融機構有義務披露所提供金融產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收集、流通、使用、刪除等過程都需要履行“告知-同意”義務,幫助金融消費者信息知情與處理可控,最大限度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隱私權

隱私權指金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賬戶信息、交易信息等依法受到保護的權利。金融機構不得不當儲存、過度收集、私自披露金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更不能借此謀取不當利益。

在英美法系,一切與人有關的權益保護均屬于“隱私”(Privacy)范疇,個人信息保護也納入隱私保護,受到專門法律保護。例如,歐洲委員會1981年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個人信息保護的國際公約《個人數據自動化處理中的個人保護公約》,第一條就明確規定其目的在于保護個人權利和信息安全。歐盟1995年《數據保護指令》及2016年《統一數據保護條例》也都將保護自然人基本權利和信息安全作為其立法基本宗旨,尤其是加強個人隱私權保護,尤其體現在使用個人數據不泄露或公開個人數據的規范上,個人數據和隱私權保護已經成為歐洲各國個人信息保護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延展性信息權益

信息安全權

信息安全權是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的首要延展性權利,即金融機構應當依法保障金融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和接受金融服務中的信息安全。在西方國家,個人信息被認為是人權的一種延伸權利?!稓W盟基本人權憲章》第8條明確將“個人數據保護權”作為一項獨立的基本權利加以保護:“每個人有權保護涉及自身的個人數據”。歐盟《數據保護指令》以及《統一數據保護條例》(GDPR)都一直堅持將個人數據處理的安全性原則作為個人數據處理的法律依據,處理個人信息的前提應當尊重個人的選擇或意思表示。

這種理念應該得到延續,應該在未來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中得到體現。這就意味著,金融機構不得利用科技技術優勢在格式合同中讓金融消費者對信息產生不明確認知,不得加劇信息不對稱,不得加劇導致金融消費者無法了解或者知曉金融信息的可能性。由此,我們建立個人信息內部安全管理制度,不僅要強化個人信息在收集、轉移、使用、借用、刪除、向第三方提供、跨境告知方面的權利,而且要讓金融消費者具有控制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刪除或出售的能力,例如采取清晰易懂的語言向個人告知金融信息;當變更處理方式時,還須重新告知,以期達到金融個人消費者的知情與可控,嚴格保護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

同意使用權

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消費者往往處于被動地位,不提供個人信息往往無法使用對方的產品或服務。由此,監管機構要求金融信息使用機構必須基于信息主體同意表述后才能使用信息。也就是說,知情同意成為個人信息的接受方(信息收集者)保有或使用該個人信息的依據,信息收集者必須要求信息主體作出同意表示。否則,任何在沒有信息主體同意情況下的信息使用、收集或轉讓都不具備法律正當性。因此,筆者認為,“同意使用權”應該成為數字時代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的一項重要原則。對于金融消費者而言,遵循“同意使用權”是強調個人口頭或者書面同意的明示權利。對金融機構而言,遵循“同意使用權”則是強調金融機構在處理數據之前的“通知”義務。

當然,同意使用權也不是絕對的?;诠怖婊驀依娴膫€人信息收集、利用和流通無須經過信息主體的同意,但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例如基于《統計法》的專項統計調查,必須具有公共利益性質的信息,否則就不能直接采集。

追責求償權

金融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和接受金融服務過程后,發現其信息安全受到侵犯和遭受損失,有權追究法律責任,要求有關機構進行賠償。在歐盟,GDPR設計了諸如警告、訓斥等處罰機制,罰款也可高達2,000萬歐元。在美國,監管機構試圖用嚴厲的事后罰款來倒逼企業實現對個人信息的全面保護,如“劍橋分析案”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簡稱FTC)對“臉書”的處罰高達50億美元。

顯然,在金融信息保護方面,強監管和嚴責任是世界監管的一個潮流。我國金融信息保護方面應該加大懲處力度,建立追責機制,除刑事與行政處罰外,應完善個人信息民事賠償制度,諸如歸責原則、損害計算以及支持起訴等,阻斷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限制或阻礙金融消費者尋求法律賠償的可能性。

確保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的核心監管建議

第一,遵循數字信息“最小夠用”原則。

“最小夠用”就是所有信息采集和使用必須都在最小范圍內進行。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及美國《消費者隱私權法案》無不采納這一原則,不收集與所提供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數字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序(Application,簡稱App)在用戶不提供個人信息或者因用戶不同意收集非必要個人信息或打開非必要權限時就無法使用,還有一些互金平臺收集的個人信息與現有業務功能無關,這些都是違反了“最小夠用”原則,實際上構成了對用戶信息的“勒索”。

為此,2017年6月生效的《網絡安全法》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這就是對“最小夠用”原則最好的詮釋。以金融消費場景為例,采集、轉讓時,僅向客戶申請業務流程必要的信息授權,保障金融消費者的選擇權。使用時,僅向用戶收集金融消費必須使用的信息,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結束時,僅留存后期金融監管所必需的用戶信息,保存期限屆滿后及時刪除、停止利用用戶個人信息,保障金融消費者的處置權。這就是“最小夠用”原則的范例,不僅可以確保消費者即時便捷地享受到消費金融服務,還可以避免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過度采集。我國本輪對疫情患者的信息采集正是遵循“最小夠用”原則,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但是,如何妥善使用“最小夠用”原則并得到社會一致認可,這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建立金融信息保護的專門監管機構。

現階段,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較為分散,且立法層級較低,缺乏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框架。例如,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與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最直接相關的法律法規,雖然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未經消費者同意不得發送商業性信息等。但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只對一般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提供保護,沒有將金融消費者納入“消費者”的行列,從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角度看尚不充分,難以起到統合作用。

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征信業管理條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雖然也有對市場禁止性規定以及金融機構的規范性規定,但覆蓋面窄,操作性不強,真正針對金融消費者保護性條款并不多見,主要規范的是金融機構的運行秩序。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做好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工作的通知》《關于金融機構進一步做好客戶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工作的通知》因缺乏足夠法律效力,執行效力相對較弱,懲戒面較小,民事賠償不足。同時,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機構較多,部分監管職責并不清晰,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協調機構多頭管理現狀明顯,容易造成多頭監管局面。

縱觀當今世界金融發達國家,諸如加拿大、英國都有主要的機構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美國設立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簡稱CFPB),統一履行散布于不同聯邦機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能。為此,筆者建議我國應建立專門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加強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之間的協調和合作,處理跨市場、跨行業金融產品與服務所涉及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對現有三家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進行整合,組建全國獨立的、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局,為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提供高效、完善的組織保障和功能保障,建立一套覆蓋存款、貸款、銀行卡、征信、銀行理財等主要金融消費領域的信息保護制度,形成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合力。

全國獨立的、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局應隸屬于中國人民銀行,其主要職責之一就是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主要包括:一是擬定金融消費權益信息保護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二是開展對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消費者信息保護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徹底改變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的多頭局面,節約監管成本;三是監督侵犯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的違法行為;四是組織開展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教育和咨詢服務;五是加強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各金融行業協會協調,共同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六是開展對外交流,參與制定國際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規則,加強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的國際合作。

第三,以數字化信息披露作為金融信息保護的核心要素。

現階段,數字經濟時代大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服務的技術優勢處理金融消費者信息。很多數字平臺參與到個人信息采集、匯總、分析和共享等多個環節中,為利用數字經濟實現“彎道超車”,不可避免地會對個人信息隱私權造成侵害,出現諸如數據泄露、丟失、造假、濫用等情況;出現了金融服務平臺利用信息優勢欺詐消費者并威脅金融安全情況,但對平臺的監管存在漏洞,出現了金融消費領域“燈下黑”現象。

因此,我們必須充分重視數字經濟時代相關信息和數據的合法利用問題,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AI)、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對金融消費者信息進行創新保護,強化建立信息披露機制、風險提示、冷靜期設置,充分利用好官方網站、公眾號及時傳遞政策信息,推動金融數字信息傳播,要求金融機構用金融消費者可以理解的語言,詳盡、公開、全面披露金融產品或服務細節,特別是對消費者權利義務產生重大影響的核心內容,以“共票”(共,凝聚共識,共籌共智,是能夠真正共享的股票;票,流通、支付、權益、分配的票證)推動實現數據共享,以不同機構提供的數據質量和數量為標準回饋“共票”,及時獲取信息防患于未然。在“共票”理論指導下,將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形成可記錄、可追溯、可確權、隱私保護等技術約束,不僅為政策制定者、市場監管者、行業實踐者提供信息獲取渠道,更要為金融消費者提供信息保護渠道,運用信息安全防火墻、入侵檢測設備、系統漏洞掃描、第三方認證等新技術加強金融消費者信息防護力度,有效防范非法侵入信息系統、網銀信息被盜、信息篡改流失風險,提升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第四,立足與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相匹配。

當今我們既需要借鑒國際經驗,更需要立足中國國情。世界范圍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大多是以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為范本。但是,GDPR與西方法律文化、社會習慣以及市場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我國在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時并不能全盤照搬,還要考慮我國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化背景,不僅要和我國法律文化、社會風俗以及互聯網市場發展相關聯,更要與《民法典》《網絡安全法》及金融監管法規相配套,整合現有的立法、司法、執法體制資源,構建一個以金融消費者保護為中心、囊括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統合立法體系。

同時,應當在金融消費糾紛大膽運用和解、調解、仲裁等非訴訟方式,發揮其快捷、靈活、簡便特點處理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濫用或侵權糾紛,構建以金融消費者保護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糾紛解決機制的統合體系,構建一個金融商品、金融服務統合立法體系,建立一個多元化、全方位、無縫隙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立法體系。

從功能主義角度看,我們必須平衡好金融消費者信息保護與數字經濟發展的關系,維護信息保護法律政策的權威性?!秱€人信息保護法》《民法典》《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暫行辦法》以及《網絡安全法》都是個人信息安全的核心法律法規,聚焦個人信息權利保護,關注數據流動、數據利用以及侵權賠償等問題,共同構建了數據保護和數據利用的整體性法律框架。同時,依法依規打擊以大數據公司、大數據征信名義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的行為,對泄露個人信息,甚至違規倒賣客戶數據的金融機構、征信機構以及相關責任人嚴懲不貸,維護好個人信息和公共安全的關系。

第五,啟用數字用益權保護信息安全。

當下,以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推動著實現從監管轉向治理的思維轉變,“共票”是區塊鏈上集投資者、消費者與管理者于一體的共享分配機制,它是吸引系統外資源投入后給予的回報,這種回報通過區塊鏈系統的運行實現價值。每一個價值創造者都可以獲得共票,進行直接流通,并獲得相應的回報。也就是說,數據權益帶來的利益必須及時返回金融消費者,保障金融消費者財富收益。我們要讓金融消費者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主導者,而不僅僅是遠離財富的被保護者。如果監管機構只談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原則或偉大意義,最后金融消費者并沒有得到實惠,恐怕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在解決金融消費者個人數據保護的問題上,可以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對個人數據與信息進行加密、脫敏處理,然后進行數據的共享、開放和交易。

在數字經濟時代,存在金融消費者數據權利與互金平臺沖突的情況,也存在數據競爭、數據壁壘、數據劫持、數據爬取等問題。引入用益權可以解決數據權屬問題,不僅能夠實現用戶和企業之間的權限分配,還能調和不同數據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

為此,筆者提倡金融消費者金融數字用益權,不僅是對金融消費者數據所有權的尊重,也是對數據采集、使用、加工和獲益的互聯網機構(平臺)的尊重。只有承認數據用益權,才可以合法有效地對數據進行處理、控制、研發、許可乃至轉讓;只有尊重金融消費者數據價值,才能認可互金平臺對金融消費者的數據支配權。否則,保護好金融消費者權益就成為一句空話。

總之,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監管機構應該充分尊重并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隱私權、信息安全權、同意使用權、追責求償權、數據用益權,從產品設計、信息披露、費用標準、風險提示等多方面做到合法合規,提高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透明度,增強數字化監管能力,利用監管科技加強金融消費者個人隱私保護,確保信息采集、提供、存儲和交易的合法性,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楊東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未來法治研究院研究員,顧雷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本文編輯/王曄君)

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論文范文第5篇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增強金融服務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也開始暴露出一些風險,甚至產生了一些以互聯網金融為名的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

去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10部委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總體要求、原則和職責分工。隨后,人民銀行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了對網絡支付業務的監管。據了解,有關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等方面配套的監管辦法也將陸續出臺。

互聯網金融包括網絡借貸(P2P)、互聯網支付、互聯網保險、股權眾籌等多種形式,業務形態多元化,也推出了眾多創新型跨界金融產品和綜合金融服務等。這就導致現在的分業監管模式難以有效監管其中一些從業人員和機構從事的違規甚至違法經營手段。不少業內專家提出,對于互聯網金融,“穿透式”監管尤為重要,即透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表面形態看清業務實質,將資金來源、中間環節與最終投向穿透聯接起來,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甄別業務性質,根據業務功能和法律屬性明確監管規則。

監管互聯網金融,要融入更多互聯網思維。比如,傳統的金融監管更多強調資質、牌照,采取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的方式,但這并不完全適用新金融業態。與之相對應的,可以采取考察新金融的技術門檻的方式,包括大數據分析技術、風險控制技術以及數據基礎設施等方面,從而避免一些違法人員通過互聯網從事非法行為,進行監管套利。

防范風險,內控機制也必不可少?,F在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內控機制并不健全,風控技術和信息技術水平都較為欠缺,在身份識別和交易記錄保存等方面都存有問題。這就需要監管部門要求其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包括嚴格執行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完善審計與測評認證制度等。同時,還需要加強對金融從業人員的資質審查,引導其加強自身約束,主動做到合法合規,維護投資人的利益。

行業自律也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業界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比如不久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已經正式成立。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迫切需要在建立自律機制、行業標準等方面加以完善和規范,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系統,尤其是違規者黑名單應實現共享,從而構建起行業風險預警體系,營造行業誠信規范發展的氛圍,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此外,社會的第三方監督也應成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一個有益組成部分,通過建立違規處罰機制和有獎舉報機制等方式,鼓勵社會大眾參與進來。這也符合互聯網時代透明化的特征。

只有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打造一個更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和良好發展氛圍,避免過去出現的危機和教訓重演,才能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金融信息安全論文范文第6篇

首先,我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與商業銀行在業務上是相互融合的,在我國當前的整個金融體系當中,互聯網金融現在還是傳統銀行體系的一個補充,雖然其具有不同于傳統銀行的商業模式,但是無論是從業務規模上、服務對象上,或者從未來的業務形態方面來看,互聯網金融都仍然是依附于傳統金融的一小部分。

就我國現有體系而言,互聯網金融暫時仍不會對我國的商業銀行體系造成太大沖擊,從商業銀行和傳統的互聯網機構之間的關系來說,主流趨勢是合作而非競爭。隨著互聯網金融機構業務的深入,今后線上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的回報率將會下移,金額單比的額度將會呈現一個上升的趨勢。而傳統的金融機構則正好相反,因此兩類機構在未來可能會經歷一個相互合作到相互競爭過程。

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機構各自有各自的優勢,比如說傳統銀行對于消費者在信貸主體上的形象是其他金融機構所不能比的,銀行的信用風控技術也是現在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不能比擬的?;ヂ摼W金融機構也具有自身的優勢,比如說網點少,成本低,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有效獲客,使得其市場影響力逐步提升。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近幾年經歷了一個“野蠻生長”的過程,其中難免泥沙俱下,隨著我國監管措施的逐步完善,互聯網金融業也將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經過整頓以后,其中將會誕生一批具備做大做強能力的企業。

此外,互聯網交易過程中積累下來大量的數據,包括除社交網絡的數據,已經逐漸地在金融機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我認為這特別值得期待,有可能會對我們國家整個金融服務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我們的商業銀行來說,如何把互聯網這種結構化的數據導入自己的風控體系中,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上一篇:ERP系統經濟法律論文范文下一篇:實施綠色金融法律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