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小額信貸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29

農村小額信貸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小額信貸;農村金融;批發基金

一、前言

二元經濟結構是我國城鄉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典型特征,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城鄉經濟兩級分化凸顯,且有逐步擴大的趨勢(彭建剛,2011)。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但由于農業的弱質性、抵押品缺乏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造成農村地區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配給嚴重,農村金融發展滯后。尤為重要的是,部分正規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扮演著抽血機的角色,它們非但不向農村供給更多資金,還將農村地區的存款輸往城市,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發展的貢獻率大于農村金融發展對經濟的貢獻率(譚燕芝,2009)。

小額信貸是發展農村金融的有效途徑,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在農村地區探索建立小額信貸組織,至今已有較大的發展,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282家,貸款余額3915億元,全年累計新增貸款1935億元。小額貸款公司獲得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資金供給不足的問題,由于無法吸收存款,僅靠股本和低于股本50%的銀行貸款放貸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要。

二、簡要文獻綜述

20世紀80年代之前,學術界主要流行“農業信貸補貼論”,他們認為,農民沒有儲蓄能力,農村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且由于農業的弱質性,使得商業銀行不愿意進入農村市場。因此,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建立非盈利的、政策性的機構對農村進行無償的注資。在此理論的指導下,很多國家引入補貼性信貸,使農民獲得低于市場利率的貸款。但是,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該模式并不成功,由于貸款的可替代性,許多貸款被用來從事其他活動。

麥金農和肖在1973年提出了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論,由于政府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管制,尤其是利率管制,使得資本市場發生扭曲,產生金融抑制,他們提出,必須放松管制,讓市場機制形成均衡利率,從而提供合理的投資率和儲蓄率,促進經濟的發展。發展商業性小額信貸就必須減少政府干預,逐步放開利率管制。

杜曉山教授是國內小額貸款理論研究的先驅。1993年,他去孟加拉格萊珉銀行考察,1994年在格萊珉銀行和福特基金會的資助下,他牽頭在易縣試點“扶貧經濟合作社”,希望將尤努斯創建的孟加拉模式引入中國。他較為全面地定義了小額信貸,即在一定區域內,在一定制度的安排下,按照特定目標向特定貧困人口提供貸款資金和綜合技術服務的信貸方式。黃蕊(2008.1)認為,商業化是小額信貸的必然趨勢,中國開展商業化小額信貸具有廣闊的前景。王錦旺、楊兆廷從經營機制上分析了小額信貸公司的創新性,認為其實現了制度創新、投資主體創新、組織創新和服務對象創新;同時,他們也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尤其是風險控制和信貸專業技術方面還要不斷加強(《農村經營管理》2009.3)。在小額信貸機構的盈利性和風險性方面,杜曉山教授也做了相關統計,以河北易縣為例,扶貧社每年可支持5000戶左右,直接受益人口達65000余人,累計發放貸款6000多萬元,還貸率達90%多,每年純利潤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這位小額信貸的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動力。

三、農村地區金融供給狀況簡述

農村金融分為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主體主要包括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國際組織等。但是這部分資金對于巨大的農村市場而言還是過小,無法滿足農戶的需求,據統計2008年我國共發放扶貧貼息貸款207.6億元,覆蓋貧困村5萬余個,扶持貧困戶800余萬,但這仍然只占一小部分。而且政策性金融是不盈利的,多由捐贈、財政等負擔,不具有可持續性,也無法從根本上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村商業性金融,尤其是小額信貸近年來在農村地區發展較快,卻也面臨著大量問題。小額信貸資金供給渠道狹窄,農村資金大量外流與農村地區巨大的資金需求形成鮮明對比。小額信貸機構只貸不存,嚴重影響著其功能的發揮,有的小額信貸公司甚至經常出現無款可待的局面,因此,拓寬融資渠道,增加資金供給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第一,商業性金融戰略收縮。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由于害怕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商業性金融機構選擇進行信貸配給,出現“惜貸”和“拒貸”。同時,大部分機構撤出農村。2009年,原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總結道:我們全國有3.5萬個鄉鎮,其中,2800個沒有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8900個只有一個網點。據統計,2009年,縣及縣以下的地區人均貸款額為7700元,而城市人均貸款額為3.5萬元,農戶貸款僅占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3.6%。

第二,政策性金融缺位。農業由于其弱質性,需要國家適當地扶植。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都具有相關職能,但是由于他們商業化的運作模式,使得政策性金融趨于商業化。同時,農業政策性保險體系尚不健全,政策性金融作用有限。

第三,合作金融名不副實。合作金融應由社員入股組建而成,由社員民主管理,為社員服務。但實踐證明這種模式行不通,產生很多問題。信用社資金供給能力不足,長期經營農村業務,產生了大量壞賬,不利于其自身的發展,更遑論進一步支援農村了。

第四,民間融資活躍。大部分民間融資根植于農村,與三農有天然的聯系,具有信息優勢,同時,由于其靈活的借貸方式使其在農村有很大的市場。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5年百村金融調查結果,農戶從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占樣本的62.2%。農村企業也大量從非正規渠道融資,它們采取入股、借貸等方式從民間籌集資金,利息甚高。民間金融在活躍地方經濟的同時其高額利息也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四、中國小額信貸發展情況

(一)發展進程

社科院杜曉山教授把中國的小額信貸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實驗階段(1993-1996年),該階段沒有政府組織參與,主要由社會團體利用國外和自籌資金進行試點,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此時尚未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第二階段:項目擴展階段(1996-2000年),該階段政府從人力、資金、組織等方面積極推動小額信貸,并要求予以推廣。

第三階段:各類項目進入制度化建設階段(2000-2005年),央行鼓勵城鄉正規金融機構進行小額信貸,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力度。

第四階段:央行鼓勵海外和民間資本介入,試行商業性小額信貸機構獲得(2005年至今),2005年,央行在西部五省試行開辦了7個民營小額信貸公司,2006年,銀監會出臺放寬金融準入門檻的新政,在中西部6省試點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基金互助社,2008年,將此試點推廣到全國31個省市。

(二)主要問題

農村金融分為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主體主要包括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國際組織等。但是這部分資金對于巨大的農村市場而言還是過小,無法滿足農戶的需求,據統計2008年我國共發放扶貧貼息貸款207.6億元,覆蓋貧困村5萬余個,扶持貧困戶800余萬,但這仍然只占一小部分。而且政策性金融是不盈利的,多由捐贈、財政等負擔,不具有可持續性,也無法從根本上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村商業性金融,尤其是小額信貸近年來在農村地區發展較快,卻也面臨著大量問題。小額信貸資金供給渠道狹窄,農村資金大量外流與農村地區巨大的資金需求形成鮮明對比。小額信貸機構只貸不存,嚴重影響著其功能的發揮,有的小額信貸公司甚至經常出現無款可待的局面,因此,拓寬融資渠道,增加資金供給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三)商業性小額信貸的主要成效

據小額貸款網的數據,截至2011年12月末,中國有小額信貸公司4282家,貸款余額3915億元,全年累計新增貸款1935億元。小額信貸公司的發展對農村地區金融環境的改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緩解了農村信貸中生產性資金不足的約束,高利貸得到了有效控制。

五、小額信貸未來發展方向

(一)政府應該加快改革,放松管制

實踐證明,通過商業化的方式,在農村地區引入小額信貸機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在我國還一定程度上存在金融抑制,使農村利率無法達到市場均衡水平,利率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變量,合理的利率能夠影響投資率和儲蓄率,進而帶動經濟的發展。因此,國家應該逐步放開金融管制,在農村地區進行金融深化改革。

(二)建立小額信貸批發基金

小額信貸機構發展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短缺,缺乏融資渠道。它們不能吸收存款,用于借貸的資金只能是自有資本,這大大限制了這些機構的發展。參考國外的經驗,我們可以建立小額信貸批發基金,來解決這個問題。小額信貸基金定義如下:通過多種方式募集資金,由獨立于政府的專門基金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將所籌資金通過甄選的農村小額信貸機構間接投入農村地區的集扶貧、盈利目標于一身農村發展支持基金。類似的基金有很多,如孟加拉的農村就業支持基金會,巴基斯坦扶貧基金會,阿根廷社會資金開發基金,尼泊爾農村小額信貸發展中心等。小額信貸批發基金其實質是“金融互聯”,選擇小額信貸機構作為批發基金和貸款者之間的中間組織,有利于將“農村正規金融的資金優勢和小額信貸機構的信息優勢相結合,解決正規金融機構面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簡化交易程序,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其信貸的可得性”。

參考文獻:

1.羅納德,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M].上海三聯書店,1988.

2.FredD.Levy.ApexInstitutionsinMicrofinance[J].CGAPOccasionalPaper,2002(6).

3.褚保金,張龍耀,楊軍.中國農村微型金融批發基金機制審計和監管創新[J].經濟體制改革,2012(1).

4.杜曉山.我國小額信貸發展報告[J].農村金融研究,2009(2).

5.譚燕芝.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之關系的實證分析:1978-2007[J].上海經濟研究,2009(4).

6.彭建剛.中國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7.黃蕊.從國際經驗考察中國小額信貸的商業化進程[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3).

8.莫憲,夏鴻飛.基于信貸配給的農村私人企業信貸市場研究——來自湖南桃江的調查分析[J].中國商界,2011(5).

*本文受“教育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支持,項目編號:101053039。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金融系)

農村小額信貸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農村小額信貸保險在我國屬于新興險種,還沒有以統一的模式在全國推行。本文在新“國十條”及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頒布的背景下,通過研究我國小額信貸保險的現狀,分析了發展小額信貸保險的制約因素,通過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進一步發展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額信貸保險:制約因素;發展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6.039

1 我國開展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意義

1.1 小額信貸保險的含義及特征

農村小額信貸保險是農村金融機構在為經濟條件落后的農民辦理短期貸款或其他簡單金融業務時,由保險公司為農民和金融機構雙方提供風險保障的保險。若貸款農民因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傷殘、疾病、死亡或投保農作物因自然災害遭受嚴重損失而導致農民無法按期足額還貸時,則由保險公司替投保農民承擔償還金融機構貸款的責任。

農村小額信貸保險作為保險的一種,除了具有保險的集中控制風險、分散風險以及充分考慮投保人的繳費能力和需求水平等普遍特征以外,還具備以下獨有的特征:第一,保險費和保險金額較低。小額信貸保險主要服務于低收入農民這一特殊群體,較低的保險費率激發了潛在的市場需求,農民易獲得短期資金流轉。第二,還貸風險轉移。低收入農民急需周轉資金且承擔風險能力較低,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小額信貸保險可將農民不能按期足額還貸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同時將銀行設定為收益人,有效保障了銀行的利益。第三,條款簡化便于理解。保險公司專門為文化水平偏低的農民設計條款簡化的保單,并配有專業銷售人員講解,流程簡單,便于農民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擴大銷售市場。

1.2 我國開展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意義

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著力發展農村小額信貸、微型金融服務,探索建立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銀?;訖C制,為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提供了契機。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2年聚焦“三農”問題,這一系列意見的提出有利于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使小額信貸保險更好地適應農村實際、農業特點、農民需求。

小額信貸是小額信貸保險的基礎,小額信貸保險是對小額信貸業務的完善。小額信貸的風險主要存在于兩方面:一方面,小額信貸的貸款對象為低收入農民,其無法進行抵押擔保,導致了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加大;另一方面,自然災害、農作物的市場價格、道德風險等因素也增加了貸款人的違約風險,不利于農村金融機構收貸,制約了農村金融機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銀行保險化,保險銀行化”的環境下,小額信貸保險作為保證保險,通過對農作物或貸款人承保,將保單價值作為抵押,減少了農村金融機構因農民主觀上不愿意還貸或客觀上遭受意外事故而無法還貸導致的損失,轉移了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有利于擴大保險的覆蓋面,改善我國農村信貸環境,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社會效益做出了貢獻,發揮了保險作為“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2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現狀與制約因素

2.1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實踐

隨著小額信貸的不斷發展,小額信貸保險應運而生。目前,小額信貸保險在我國部分地區進行了試點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實踐經驗。

2.1.1大慶市肇源縣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實踐

自2012年5月銀保合作以來,大慶市信用社為使農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與中國平安財險公司大慶支公司經過協商,將新站、營業部、二站、三站等肇源縣的部分信用社作為試點,就《平安抵押物綜合保障計劃保險》形成全面代理業務協議并在全縣進行推廣。

小額信貸保險推行后,肇源縣農村信用社作為大慶市規模最大的縣級農村信用合作社,其小額信貸保險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最佳。近年來,肇源縣農村信用社的放款量及放款量的增長率一直呈上升趨勢。截至2013年4月,放款金額由575.22萬元上升到28853.48萬元,參保農戶數量從5.4萬上升到9.4萬,增幅達174%。肇源縣小額信貸保險的推廣降低了農村信用社的貸款風險,增加了農村信用社的業務收入,提高了其放貸積極性。

2.1.2 甘肅省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實踐

為服務“三農”,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甘肅省保險業積極探索農村金融合作模式。自2008年起,甘肅省以農村信用社為依托,大力開展“安貸寶”(保險責任為貸款人的意外身故或殘疾)等農村小額信貸保險業務并逐步推廣。截至2012年,保險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3606.7萬元,累計37.76萬人投保,為甘肅省農村信用社提供的風險保障資金達140億元,賠付總額超過600萬元。目前,甘肅省已有9個市區開辦了該項業務,承保人數由2009年的1.6萬人迅速增加至2011年的23.38萬人,保險覆蓋面迅速擴大。同時,甘肅省向農民發放的貸款總額在2008年到2011年這三年內增加了近一倍,充分體現了小額信貸保險的推廣提高了農民貸款及農村信用社放貸的積極性。

2.2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發展的制約因素

雖然農村小額信貸保險在我國已陸續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大慶市肇源縣和甘肅省小額信貸保險的實踐可以看出其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問題,制約著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

2.2.1 政策支持不到位

政府的財政支持主要體現在使農民擺脫“用錢難”的困境和為辦理小額信貸的農村金融機構提供有效的風險保障上。而目前為止,我國小額信貸保險缺少相關優惠政策(如保費補貼和稅收減免),農民還貸風險大,保險公司無法規避這部分經營風險,導致其開展業務的積極性較低。

2.2.2 產品缺乏創新性

目前各地開辦的農村小額信貸保險大部分只與人身保險相結合,針對貸款人的意外傷害或死亡進行賠付,而與農業項目有關的財產保險相結合的少,并且保險公司缺乏專業人才,難以設計出創新性產品。同時,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該業務操作尚不熟練,一旦出險,理賠效率低、賠付時間長,不能及時化解金融機構和農戶的風險,導致保險公司在小額信貸保險上難以取得突出成績。

2.2.3 農民認知度較低

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保險公司的宣傳力度不夠,加之又缺少政府的保費補貼等政策支持,農民的投保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小額信貸保險在農村開展。

2.2.4 市場競爭機制有待完善

保險公司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為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往往會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造成保險市場秩序混亂,因此政府亟須完善保險市場的監管機制。

3 國外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農村小額信貸保險是隨著農村小額信貸業務的不斷發展而出現的新興險種。近年來,包括我國在內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都在農村設立了小額信貸保險試點,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實踐成果惠及近10億農民。其中,印度、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國的發展較為成功,對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起著借鑒作用。

3.1 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小額信貸機構

近年來,印度保險監管機構不僅將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營銷范圍擴大到非政府組織、互助組織及普通小額貸款機構,還鼓勵保險公司在營銷上與互助保險機構和小額信貸機構相互合作;菲律賓政府為開展農村小額信貸保險,專門成立了菲律賓農業研究和發展中心,菲律賓保險委員會還特別成立了互助社,兩國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加快我國小額信貸保險發展、探索我國特色小額信貸服務平臺起到借鑒作用。

3.2 采取農戶聯?;蚝献髂J?/p>

菲律賓和日本采用合作社模式,由貸款人組成合作社并選出代表,為所有貸款人提供資金信貸服務;孟加拉國和泰國實行農戶“聯?!蹦J?,農戶間成立互相監督的聯保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承擔償還貸款的壓力,減輕了單個農戶承擔的還款風險。結合我國的農村現狀,實行聯保合作模式將增加農民的貸款量、降低還款風險。

3.3 重視保險產品的宣傳和創新

印度保險公司根據印度的文化傳統、農民行為習慣等,設計出符合當地農民需求的創新性小額保險產品,同時運用宣傳片、墻體廣告等通俗易懂、傳播范圍較廣的方式加大宣傳,強化了農民的保險意識,拓寬了保險市場;在產品創新上,菲律賓保險公司采取全額貸款保險計劃,能支付百分之百的貸款給身故者的家庭及貸款機構,保障互助社成員機構能收回全部貸款。因此,我國保險公司應充分借鑒國外經驗,加快創新我國小額信貸保險產品。

3.4 政府提供政策扶持

為扶持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印度政府采取了稅收減免和保費補貼等政策,如印度政府向壽險公司補貼10億盧比用于超額賠付。此外,印度政府還規定保險公司在農村開展業務收取的保費必須要占總保費的一定比例;同時,菲律賓保險委員會成立的互助社享受比普通保險公司更低的資本要求和更優惠的稅收政策,兩國小額信貸保險的經營機構業務量明顯提高。因此,我國政府應學習他國經驗,給予小額信貸保險更多的支持。

3.5 建立有效的監管體制

2005年,印度保險監管機構頒布了小額保險監管條例,規定了小額保險的當事人、關系人、代理機構的權利和經營范圍;同樣,菲律賓政府為推動小額保險發展,創立了良好的監管環境,完善了投保人的權利保障體系,實現了保險業有序地發展。

4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發展的對策

2014年8月13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十條”),要求各地根據自身實際,積極拓展“三農”保險的廣度和深度,支持保險機構提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產品,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等普惠保險業務。在此背景下,對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提出以下對策:

4.1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第一,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農民大多不了解小額信貸保險,政府應通過電視等媒介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參保意識,并利用微信、微博等官方公眾平臺建立全面、及時、準確的信息傳遞網絡,使農民了解到最新保險動態,培養農民的保險意識,增強認同感。

第二,政府應綜合運用財政稅收、貨幣信貸、保費補貼等措施,將一定比例的財政投入轉化為保費補貼,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應,推動金融資源繼續向“三農”傾斜,解決低收入農民沒錢投保的困境,進一步擴大保險的保障范圍和保障程度。

第三,政府需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各部門合作,創新監管體制,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民遇到的問題,促進小額信貸保險持續發展。

4.2 保險公司完善保險市場

4.2.1保險公司需創新保險產品

國內的小額信貸保險局限于小額信貸人身意外傷害險和定期壽險,保險期限一般為一年,與農作物不同的生長周期不對應,這增加了農戶的還款難度,保險公司也承擔著更高的經營風險。因此,保險公司應結合農業項目,針對農民的不同需求設計不同性質(如自然災害防范和保險期限)的保險,為農戶提供具有創新性的多層次小額信貸保險產品。

4.2.2 保險公司需建立銀保合作機制,創新合作金融的制度平臺

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建立農村信貸與農險相結合的銀?;訖C制。金融機構要規范農戶信用等級的評定程序,對小額信貸保險客戶進行信用評級;保險公司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精通保險和農業的復合型人才,并根據金融機構的評級狀況和不同客戶的實際需求設計出不同費率和性質的保險產品。通過深化銀保機構的合作,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能轉嫁給保險公司,在擴大銀行經營領域的同時也能提高保險公司的業務量及收入。

4.2.3 保險公司需充分挖掘市場潛力,提高參與積極性

現今保險公司經營該業務的成本高,利潤低,還承擔著較高的賠付風險,積極性偏低。但根據推算,當前農村金融機構的平均年貸款數額占保險金數額的比重僅不到30%,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因而,保險公司應積極響應政府“新國十條”和“中央一號文件”的號召,加大對農村市場的調研,結合農民小額信貸資金的用途、農戶可支配收入狀況、農業生產特點以及農村經濟發展趨勢等定位小額信貸保險的發展趨勢,深入開發農村保險市場。

4.3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保險發展模式的現實選擇

由各地實踐可以看出,小額信貸保險能否順利發展取決于設計的保險產品是否符合實際。因此,我國東、中、西三個經濟區需要因地制宜發展該險種。

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農民對小額信貸保險的認知度較高且信用風險低。因此,針對農戶遭受意外傷害和農作物因自然災害所造成的不能足額還貸的問題,只需其在貸款時投保一份保額與貸款額度相當的小額信貸保險。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慢,農村人口占比高且多為外出打工回鄉的農民工。返鄉后的農民迫切渴望創業致富,但苦于經濟基礎薄弱缺乏資金,貸款需求極強。鑒于此,在中部農村推廣小額信貸保險時應與政府保費補貼相結合,降低農戶的貸款成本。西部地區經濟落后,雖然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西部發展,但地理位置閉塞及信用風險大等因素仍制約其發展。因此,貸款時應強制農民投保小額信貸保險,同時保險公司需給予費率優惠,金融機構也應適當放低貸款利率,減小農民的還款壓力,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小額信貸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年發展迅速的農村小額信貸是我國農村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農村小額信貸業務,不僅有效緩解了農民貸款難問題,而且有力促進了小額信貸機構自身的發展。雖然小額信貸發展前景光明,但從目前情況看,國內的小額信貸還處在較低的發展水平,存在例如資金供給不足、行政干預面過廣、機構財務運轉能力薄弱等問題。同時小額信貸也面臨著市場及其自身的各種風險。為了改善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制度,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對農村小額信貸進行風險管理。通過建立信用風險評估模型,信用評級制度,信貸公示制度等,提高小額信貸風險控制力,進一步推動小額貸款在我國的扶貧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并且引導我國的小額信貸逐步向有秩序、有目的、效益好的方向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額信貸;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管理

Key words:Rural micro-credit; risk assessment; risk control; risk management

農村信用社小額信用貸款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發展,已成為我國小額信貸的主流與代表,反映了我國小額信貸制度的總體特征,有助于合理有效配置農村金融資源。但因農村小額信貸筆數多、分布散、發放對象特殊等因素,其風險不斷凸顯,從而影響了小額信貸業務的正常健康發展。本文通過研究分析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風險的表現,探討構建防范對策,以促進小額信用貸款更加規范有序地發展。

一、國內小額信貸發展現狀與問題

小額信貸是指向微型企業和低收入群體提供的額度較小的信貸服務,通常采取聯?;蚧ケ7绞饺〈鷵5盅?其實質是基于農戶信譽的關系貸款、信用貸款。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總體來說有發展速度快、總體數量大、涉及面廣等特點。尤其在2001年以后,小額信貸制度在中央銀行再貸款政策、農村信用環境改善、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等推動下,得到了迅猛發展。銀監會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達到14.6萬億元,比當年年初增長2.7萬億元。目前農村小額信貸覆蓋面已達到32%,在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小額信貸覆蓋面更高。隨著農村小額信貸余額的迅速增長,農村小額信貸機構為降低風險采取了 “家庭聯?!钡却胧?,但其不良貸款率仍然高于主要商業銀行貸款。

小額信貸制度具有明確的扶貧和促進農村發展的功能,但其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外在因素的影響,使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暴露了一些問題,具體如下:首先,無需擔保,以農戶的信譽和還款能力作為貸款信用提高了貸款風險;其次,小額信貸貸款利率較低且用途規范不明確;最后,貸款手續不嚴格嚴重影響小額信貸制的健康發展。綜上,盡管在政府調控下,金融機構自主放貸的原則仍具有不可避免的漏洞。

二、制約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的風險因素

農信社開展小額信貸業務主要是面向“三農”服務。農業生產受到氣候、市場、技術及政策等一系列自然、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是一個具有較高風險性的產業。由于其風險防范措施與信用評定與監管制度不健全,從而形成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1.流動性風險

小額信貸機構存在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應付到期的資金償還需求和未能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或其他即付的現金需求的風險,從而使其自身蒙受信譽損失或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原因一是因為總部自身的資金并不一定充足;二是分支機構的業務發展計劃性不強;三是分支機構和總部間的現金傳遞往往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時間,存在無法及時滿足分支機構的資金需求可能。

2.信用風險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的來源主要有借款人、貸款人和政府三個方面。借款人方面主要是在履約方面出現了問題;貸款人方面是因為內部人員素質不夠,不能科學、系統地處理信貸資金發放和收回過程中的調查、決策、信息處理和風險管理等工作;政府方面在于在風險控制力度與措施選擇上出現失誤以及沒有為小額信貸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環境。

3.利率風險

央行對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執行統一的利率水平,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實行的是基準利率加浮動利率,而農村信用社對大部分農村小額信貸實行的則是不浮或少浮的優惠利率政策,這導致農村信用社兩邊的利率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使小額信貸的利率風險在貸前就暴露出來。

4.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即由于小額信貸機構信貸管理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控制缺失或其他一些人為錯誤而導致信貸資產損失的風險。除此之外,還包括由于詐騙和技術問題而產生的風險,其中信貸管理內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機制的失效是最重大的操作風險。

三、我國農村小額信貸風險控制與風險管理

1.建立健全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

農村小額信貸風險管理重要的環節就是風險的識別與評估。應根據農戶的信用狀況、道德水平及家庭經濟狀況,結合貸款項目的風險性,評定農戶信用等級;再根據農戶信用等級,確定貸款額度及利率,實行積極放貸、差別管理制度;最終建立事前評定,事中管理和監督,事后監督機制。

建立風險評估模型是對已知風險進行定量的分析,獲得決策層和風險管理者最希望看到的具體數值。摩根斯坦利銀行開發的信用風險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對于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信用風險管理是一個很好的借鑒。通過用VaR風險計量模型來計量其業務和投資組合的市場風險,并將其資本水平與所承擔的市場風險相掛鉤,以提高其資本充足度,以更好的經營小額信貸業務。

2.強化信貸風險防范與監管意識

風險防范意識是控制風險的前提和基礎,農村小額貸款風險管理必須做到:規范操作流程,加強貸款前的決策,貸款中期的跟蹤管理,貸后的總結評價;強化貸款機構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素質教育,尤其職業責任感和風險防范意識;進一步完善責、權、利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對于調查不盡職、管理不到位等內部人為因素而出現風險的小額貸款,應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對已經出現預警信號形成的不良信貸資產,要及時進行資產保全或法律訴訟程序依法收貸,直至該筆不良資產執行終結完畢,加大對不良信貸資產的處置和責任追究力度;加強行業監管,成立小額貸款公司行業協會,制訂行業管理的自律、發展方面的管理機制與辦法,協助實施,監管到位。

3.建立農村小額信貸的激勵機制

農信社可根據農戶信用等級狀況和還款情況,建立動態的數據資料庫,對按時還款的農戶給予更優惠的服務。同時,改變農信社對信貸員的單一激勵機制,由單一的負激勵轉變為正負激勵機制并舉,既要對信貸員實施一定的懲罰制度,又要實施獎勵制度,保證較高的收貸率。央行方面應對收貸率高的信用社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在分配制度上給予更大的激勵政策,在再貸款的安排上給予更優惠的條件等。

4.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維護農戶利益

國家從不同角度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撐,讓農村信用社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中得以發展。一方面,政府對信用社投放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利息實行減免稅,在減少信用社支出同時減輕農業和農民負擔;另一方面,國家財政建立了農戶貸款的風險基金保障制度和農戶貸款擔保機制,來降低農民在貸款生產經營中出現的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時通過定期定額注入風險基金,農貸擔保機構按比例從年末擔保余額提取風險準備金,建立起風險補償機制,維護農戶利益。

5.建立信貸公示制度,加強對農戶貸款的社會監督

在農戶信用評級、信貸投向、跟蹤管理等方面應當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推行農戶貸款公示制度。將貸款農戶的姓名,貸款金額、用途、擔保人等進行張貼公示。對有改變用途,冒名貸款,多頭貸款的,群眾可以舉報,從而將信貸資金運行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有效地防范貸款風險;對有錢不還,故意拖欠、有意逃廢貸款債務的農戶,要采取法律手段強制催收,并將其公開曝光,讓其受到經濟和法律的雙重制裁。同時,可發《信用證》給恪守信用、到期主動歸還貸款的農戶,并在貸款的授信額度和貸款利率上給予優惠,以提高貸款農戶的信用觀念,防范貸款風險。

6.提高農村小額貸款風險控制力的創新型途徑

(1)創新多種融資渠道。金融創新是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應當爭取國際援助資金來保持政府投入,通過多元化地籌集資金來積極引導商業銀行提供小額信貸,利用稅收、貼息等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向農村投入資金,提供金融服務,滿足小額信貸業務的需求。更應當讓民營企業參與到非政府組織的小額信貸組織中去,以提供更多資金來源,并允許民營銀行進入農村以支持其發展小額信貸業務。

(2)創新和開發各種類型風險管理工具和制度。政府應當充分開拓思路、完善現代化管理手段,以客戶“社會資產”取代“經濟資產”,進行適時金融創新,將金融資金與社區信息結合起來,開展“道義擔?!?、“道義抵押”等形式的小額信貸;通過結合地方經濟特點,積極推行應收賬款、倉單、林權、漁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抵質押方式,有效突破小額信貸抵押瓶頸;同時,為防范和控制風險,小額貸款擔保中心應在農村信用社指定網點開設擔?;饘?,存入擔?;?,同時要求企業用相關資產提供反擔保。

(3)引入保險機制。保險機制的引入不僅有助于降低信用社征信成本,提高征信質量而且能夠化解貸款農戶農業生產所面臨的自然風險。隨著政策性農業保險設計和推廣,政府在財政上對參加各種養業保險的農戶直接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鼓勵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通過走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相結合的道路確保了貸款農戶農業生產穩定。

綜上所訴,中國小額信貸將來的發展取決于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小額信貸相關法律、規章和制度的逐步完善;二是小額信貸市場需求、各種類型小額信貸機構提高自身素質以及對這個市場做出靈活反應的能力。目前,正是我國培育和發展小額信貸機構的大好時機,小額信貸發展前景光明。但是,對于小額信貸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風險仍不容忽視,各方可利用小額信貸風險評估模型對風險進行識別與評定或利用創新性途徑提高小額信貸風險控制力等,做好小額信貸的風險控制與管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小額信貸風險。這樣我們才能增強小額信貸在我國的發展力量,引導我國的小額信貸逐步向有秩序、有目的、效益好的方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曉山 劉文璞等:《小額信貸原理及運作》,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45-82.

[2]楊紅麗 辛 瑞:《農戶小額信貸風險預警體系的劍立》,商業研究,2009(6).

[3]杜曉山:《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實踐嘗試》,現代經濟探討,2004,12-19.

[4]吳寶國:《中國小額信貸扶貧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20-83.

[5]曹辛欣:《論農戶小額信貸的風險及其化解對策》.金融與經濟,2007(5).

[6]楊喜孫 薛瑞鑫 葉 華:《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農村經濟,2007(5).

[7]曠宗仁 魯靜芳 左 停:《創新與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農村金融研究,2006,45-46.

[8]秦慶武 劉慶娜:《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與降低貧困的實證分析》.東岳論叢,2009(2).

農村小額信貸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我國金融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和當地政府的推動下,各地積極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思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推進,極大促進了金融扶貧工作的精準發力。在金融精準扶貧背景下,為進一步提升金融精準扶貧質效,應加強信用法律制度建設,建立統一的農村(農戶)信用信息平臺和信用等級評價標準,進一步完善農戶信用信息采集與評價體系,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信用氛圍。

關鍵詞: 農村信用體系 金融精準扶貧 農村(農戶)信用信息系統 信息不對稱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扶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在此背景下,提高扶貧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必須著眼大局、形成合力,共同助力扶貧攻堅,不僅要依靠群眾,匯集群眾力量;而且要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作用,構建有利于扶貧攻堅的體制機制,精準發力、深處著力。我國金融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滯后導致的農村整體信用環境較差、信貸風險較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實現農村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項基礎性和系統性工作,是優化農村誠信環境和金融生態環境、提升社會信用意識的切入點,是降低交易成本、防范金融風險的有效途徑。破解金融精準扶貧難題,關鍵是解決金融與扶貧對象之間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促進信用與信貸聯動,提高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貸款獲得率,進而實現金融扶貧廣覆蓋、低成本、可持續。正因為如此,金融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問題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這項研究對于有效改善并提升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信用環境及信用體系建設水平,紓解“三農”融資難,打贏金融扶貧攻堅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金融精準扶貧的現狀

為不斷提升金融精準扶貧質效,中國人民銀行(或與相關部門聯合)發布了若干有關金融扶貧的意見和辦法,指導金融機構深入開展金融精準扶貧工作,以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為主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采取實施差別化的貸款政策、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夯實金融基礎設施等措施,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中國人民銀行先后出臺若干指導性文件,并積極創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和鼓勵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聚集

中國人民銀行在金融精準扶貧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扶貧工作的牽頭者、總體方案的主要設計者、金融扶貧機制的主要推進者、基礎設施的主要建設者以及再貸款資金的提供者”的角色作用[1]。

2014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了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的總體要求、重點支持領域、重點工作、保障政策措施和加強組織領導等五方面的內容。2016年3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提出了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細化落實措施。2019年5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切實做好2019-2020年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加強統籌協調,積極搭建信息交流和工作協作平臺,確保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工作有序、有效開展。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金融精準扶貧的新模式,不斷提高金融扶貧精準性

自2015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探索金融精準扶貧的產品與服務模式,持續提高金融扶貧精準性,努力確保服務對象、貸款用途、扶貧統計的精準性。

1.國家開發銀行金融精準扶貧開展情況。國家開發銀行是金融扶貧中的先鋒引導者和主力軍。2016年5月31日,國家開發銀行扶貧金融事業部成立。2018年,國家開發銀行發放精準扶貧貸款2929億元,覆蓋全國1118個貧困縣?!笆濉币詠?,截至2019年9月底,國家開發銀行已累計發放扶貧貸款1.23萬億元,為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教育扶貧等脫貧攻堅重點領域提供了有力支持;累計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發放扶貧貸款5618億元,有效緩解了深度貧困地區的資金制約。①

2.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金融精準扶貧開展情況。自2015年,黨中央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4年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累計投放扶貧貸款20181.71億元,貸款余額13632.69億元,累放額和余額均居金融系統前列。2015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立脫貧攻堅工程領導小組,在全國率先組建“扶貧金融事業部”,成立扶貧金融事業部執行委員會。全程參與中央“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制定,率先發放全國首筆易地扶貧搬遷貸款?!笆濉币詠?,農發行投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惠及搬遷人口76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比68%。產業扶貧貸款帶動381.6萬貧困人口增收,極大增強了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能。

3.中國農業銀行金融精準扶貧開展情況。中國農業銀行作為金融扶貧的國家隊主力軍,2015年以來,全行精準扶貧貸款累計增加1713億元,增幅106.4%,累計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53萬人。2019年5月24日,中國農業銀行專門出臺《中國農業銀行法人精準扶貧貸款業務審查審批指引》,旨在進一步提高全行信用審查審批人員業務能力,規范法人精準扶貧貸款業務審查審批,全力助推法人精準扶貧貸款有效發展。

4.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金融精準扶貧開展情況。截至2019年6月末,郵儲銀行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含已脫貧人口、帶動貧困人口貸款)余額達74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與各級扶貧部門合作,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超123億元。經過多年實踐,郵儲銀行已探索出駐村第一書記合作模式、平臺合作模式、產業引領模式、能人帶動模式及信用村鎮模式等金融扶貧“五大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二、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典型模式

(一)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發展歷程

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在實踐中和政策推動下摸索前行。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起步于1999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下發《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銀發〔1999〕245號),要求對農民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并根據評定的等級確定小額信用貸款的額度,全國農村地區開始掀起農村信用建設的熱潮。許多地方開展了農村信用工程建設,開始發放農戶小額貸款。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要求。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關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逐步進入了政府主導、人民銀行推動、各涉農金融機構廣泛參與的新階段。2017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中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因地制宜、科學合理; 先易后難、穩步推進; 改革創新、支農惠農”的原則,立足實際,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路和方式,涌現了許多像浙江麗水、陜西高陵等有特色、有成效、適合當地特點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模式[2]。

(二)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典型模式

以下典型模式,主要是由各地人民銀行主導推動設立的農村信用評審工作領導小組開展的農戶征信。

1.廣東郁南模式[3]。2009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云浮市中心支行與郁南縣委、縣政府探索共建農村信用體系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郁南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做法是建立了信用信息征集體系,形成了信息共建共享機制、信息拓展應用機制和信用文化培育機制。郁南縣建立縣級綜合性征信中心、縣級集中數據庫和縣、鎮、村三級聯動的信息采集機制,制定統一的采集指標體系。在信息共建共享機制方面,創建了“勿坦”模式的信用村、信用戶,探索農戶家庭信用評價機制。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及鎮村征信部門通過郁南縣征信專線與征信中心實現連通,通過專線進行農戶家庭信用信息的報送和查詢。

2.浙江麗水模式[4]。自2009年以來,在中國人民銀行麗水市中心支行的推動下,浙江麗水開展了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的農村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麗水模式。麗水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做法:在頂層制度設計方面,制定了《麗水市農村信用評價暫行辦法》;整合麗水市相關涉農部門力量,成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全面的組織保障。此外,還設計了完善統一的工作方案和細致順暢的操作流程,確保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操作和實施。

3.廣西田東模式[5]。2008 年,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成為全國最早開始農村金融改革的縣級試點,經過10年探索,田東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為田東縣農村金融改革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內容。其主要做法是:一是戶村鎮信用信息聯動采集,“三信”②評定同時推進。二是設計開發了田東縣農村信用信息系統,為農戶建立起完善的電子信用檔案。三是有效引導金融機構參與,實現信用“搭臺”金融“唱戲”。四是在損失補償上,由國家創業擔保貸款基金對農戶貸款風險進行擔保。

三、金融精準扶貧背景下加強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與制度保障,各地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水平參差不齊,農戶尤其是貧困戶的信用信息采集難、更新慢,信用評價標準尚未統一,評價結果千差萬別等。在金融精準扶貧背景下,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應著力解決扶貧貸款風險難以控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尚未加入農戶信用信息系統等問題,充分發揮農村信用體系助推金融精準扶貧的作用。

(一)加強信用法律制度建設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和有序運轉的基礎。一是修改并完善現行法律法規,特別是《商業銀行法》《合同法》等法律,著重對這些法律制度存在的與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進行修改完善。二是建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該《條例》主要界定社會信用的概念,明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組織領導機制,進一步規范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和使用活動,實現信用信息有效共享和應用,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促進公共信用服務行業發展[15]。三是完善信用信息管理方面的相關制度,盡快規范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的收集、披露和使用。

(二)加強農村(農戶)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制定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

建議有條件的?。▍^、市)開發省級農村(農戶)信用信息平臺(系統)。例如,按照《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數據項指引》要求,廣東省開發了“廣東省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并于2013年5月31日在廣東省各地市上線試運行。河南省以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信用信息主干指標為基礎,統一開發了河南省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信息系統。為對接精準扶貧,應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及時納入其中。扶貧辦、金融機構等相關單位均可通過省級農村(農戶)信用信息平臺(系統),全面掌握貧困戶的貧困類型、致貧原因,對貧困戶進行分類幫扶、精準脫貧。在建立各?。▍^、市)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礎上,考慮建設全國統一的農村信用信息平臺(系統)。

(三)完善農戶信用信息采集與評價體系

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信用采集與評價體系。一是進一步完善信用信息,提高數據采集質量。地方政府與相關部門組織工作人員進村入戶,獲取第一手資料,完善農戶信用檔案,保證信息采集的真實性、及時性,并擴展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信用信息覆蓋面。二是持續開展“三信”評定工作,提高農村經濟主體信用等級,增強他們的信貸可得性。三是完善農戶信用評價指標體系,保證信用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時效性。運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構建符合農村企業和農戶特點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促進農戶信用評級結果的認可和推廣應用。

(四)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在農村信用體系建立的各個環節體現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對信用良好的涉農經濟主體,在實施財政性項目安排等政府優惠政策中給予優先考慮,加大扶持力度。對貧困戶發放的專項扶貧項目貸款,派專人負責跟蹤貧困戶,保證項目按計劃進行;對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貧困戶提高信用評級等級和授信額度;對借款貧困戶未按期償還貸款及其他違約行為產生的逾期貸款利息、加息、罰息,不予貼息[15],全面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失信聯動機制。

(五)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信用氛圍

目前,加強信用宣傳教育勢在必行。當地扶貧辦和金融機構應創新思維,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信用知識宣傳教育。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考慮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對廣大農戶和貧困戶加強征信知識宣傳。結合當地特色文化,開展征信知識文藝活動;挖掘農村信用創建工作中的典型事例,發揮榜樣的力量,大力營造“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社會氛圍。

在金融精準扶貧背景下,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都在積極探索農村信用體系的創建并嘗試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信用信息納入其中,并不斷推動農戶信用評級結果在發放信用貸款、扶貧專項貸款等環節的應用。通過不斷完善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努力解決金融精準扶貧工作中面臨的貧困戶信用信息缺失、扶貧貸款風險難以控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尚未加入農戶信用信息系統等問題,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注釋:

①國家開發銀行首席風險官,住宅金融事業部副總裁、扶貧金融事業部副總裁孟亞平在2019年10月24日舉行的銀行業保險業例行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

②“三信”指信用戶、信用村組、信用鄉(鎮)。

參考文獻:

[1]安紅君.發展普惠金融  助力精準扶貧[DB/OL].(2017-08-01)[2019-11-16].http://www.financialnews. com.cn/ncjr/phjr/201708/t20170801_122012.html.

[2]戈志武.基于金融精準扶貧視角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以廣東為例[J].西南金融,2017(12):40-44.

[3]章紅,肖瑞婷,楊柳,邱念坤.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路徑設計和對策探析[J].征信,2015(12):48-51.

[4]中國人民銀行云浮市中心運行課題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郁南實踐及發展研究[J].征信,2018(1): 44-46.

[5]陳繼明,孔祖根,陳明亮.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麗水模式[J].中國金融,2012(13):54-55.

牛茜、譚照權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袁天昂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

農村小額信貸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管理對于信貸風險管理非常關鍵,所需要的管理時間最長,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會比較多,管理的難度比較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例如:風險預警與監測的方法不科學、貸后信用風險識別工作形同虛設、風險評估技術落后以及風險評級過于簡單以及風險控制手段缺乏等,然后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接著研究了國外商業銀行貸后管理經驗借鑒,最后提出了加強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 貸后風險管理 風險評級

一、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管理主要包括貸后檢查、風險預警以及貸款風險分類、資信系統管理等,對貸后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就很可能導致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的發生。

(一)風險預警與監測的方法不科學

最主要的原因是對風險預警以及監測的方法不科學造成的,沒有系統的、科學的風險預警監控體系,現有的體系比較復雜,操作起來比較困難[1]。所確定的指標體系多而且零散,信息的搜集比較困難,有些信息不能夠反應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對其貸后的風險也就無法確定。

(二)貸后信用風險識別工作形同虛設

由于貸款人員有限或者其素質達不到相應的要求,存在盲目拉業務,重貸輕管的現象,很多信貸人員都沒有實時的跟蹤和實地的調查,與貸款人員的溝通交流也比較少,無法準確了解貸款人的真實經營狀況,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三)風險評估技術落后

對于風險評估的技術也比較落后,一般使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由于定性分析操作比較簡單,管理人員一般靠企業提供的表面數據以及個人的直覺來進行風險的判斷,缺乏定量分析,我國銀行的風險計量水平還處于由傳統的經驗主義向科學化過渡的階段,信貸管理無法達到化解風險的目的。

(四)風險評級過于簡單以及風險控制手段缺乏

貸后信用風險評級以及貸款的分類過于簡單,沒有動態化的評估系統,我國銀行的貸款大多數是中長期的,只要其能夠正常周轉,并且能夠歸還利息就會被歸為正常類的或者關注類的,中長期貸款的風險在短期內無法得到預測,相對來說掩蓋了真實的貸款狀況。我國對貸款級別的分類過于簡單,在每個級別上的風險大小不一致,但是貸款余額在每個風險級別上都比較集中,沒有對風險質量進行全過程的監控[2]。對于風險的控制缺乏有效的手段以及成套的措施,對于不良貸款的處理缺乏有效性,現在主要的處理手段有重組、清收、核銷以及擴大貸款總量等,并且規章制度的執行力也比較低,重制度建設、輕落實,存在有章不循的現象。對貸后信貸風險的激勵機制不足[3]。

二、我國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重貸輕管的現象普遍存在

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貸款的利息收入,為了最求最大的利潤,銀行會放寬貸款的條件限制,將主要的人力資源都用于貸款的投放上面,存在盲目放貸的行為,但是忽略貸款發放之后的后續管理,沒有跟蹤的調查研究,實地了解貸款人的經營狀況,也沒有后續的跟蹤服務,更沒有幫助企業擺脫經營困境的措施。

(二)信貸資金的監控難度增加

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放寬了對外資銀行的準入制度,外資銀行紛紛進入我國,為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爭奪優質客戶放寬了授信標準,從而加大了信貸風險,增加了貸后風險管理的難度。企業部門為了躲開銀行的監管,會在多個銀行開戶,從而增加了銀行監管的難度。

三、國外商業銀行貸后管理經驗借鑒

信貸業務必然伴隨著風險,商業銀行要獲得收益必須加強風險管理,也需要加強貸后風險的管理。國外的貸款審批機構是獨立于行政機構的,具有完全自主性,定期對信貸人員進行綜合的考核,確定信貸管理等級,并且授予相應的審批權限。加強對人員的激勵作用,實施市場化薪酬制度以及等級薪酬制度,關心員工的生活,讓它們將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融為一體。做好貸后檢查工作,避免形式主義現象的發生,要有完善的檢查制度以及統一的檢查標準,對于檢查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非常高,檢查人員不僅需要具有專業知識,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責任心。加強金融市場的建設,建立市場化的體制機制,避免銀行的行政色彩過于濃厚,銀行也要實現市場化。

四、加強貸后風險管理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風險預警機制

風險預警機制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對商業銀行來說,應該加強對借款人的考察和管理,隨時隨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風險預警體系一般含有指標體系、預警閥值、數據處理以及燈號顯示,其應該首先符合國際標準,并且根據本國的實際狀況來制定和調整,要選取切實可行的定量指標以及定性指標,指標的選取不能夠過于繁瑣,要盡量簡化,并且選取關鍵的指標。

(二)完善貸后檢查工作

要加強貸后檢查工作的力度,建立縱向監管機制,并且要設立責任追究和制度,有專門的部門來進行貸后檢查。檢查的內容要具體,并且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要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的操作,對于檢查工作要有統一的標準,并且應該細致,將檢查工作落到實處。貸后的檢查工作要實施定期管理,對于一定的項目,在定期要進行檢查,檢查工作應該做到全面具體,有一定的時效性,對出現的風險問題應該及時進行處理。

(三)強化信貸風險分類管理

對于信貸風險的級別應該做好分類,應該做好規范化的管理,不能模糊不清,通過分類可以確定對資產質量影響最大的因素。對信貸檔案也應該加強管理,其記載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是銀行進行風險分析的重要依據,確保所收集的資料是完整的、真實的,要盡量反映企業的詳細信息。加強人員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的培養,保障管理的效率。對于風險要全面了解才能夠對風險進行分類,對風險進行正確的分類也是對風險進行管理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何彬.我國商業銀行貸后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6.

[2]岳川,云鵬.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監控[J].商,2015(26):177-177.

[3]王敬羽.SY農村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

作者簡介:劉?。?985-),男,山東青島,碩士,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風險管理。

農村小額信貸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行業的競爭結構決定著行業的競爭原則和企業可能采取的戰略,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是企業制定戰略最主要的基礎。本文利用波特的五因素模型分析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結構,為金融企業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村信貸市場;競爭結構;分析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的信貸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社會二元結構的存在,農村金融市場與城市金融市場從市場需求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所以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結構以及市場競爭主體所采取的競爭戰略與城市金融市場存在明顯的不同。根據戰略管理專家邁克爾·波特(M.E.Porter)的行業競爭理論,行業的競爭結構決定著行業的競爭原則和企業可能采取的戰略,因此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是企業制定戰略最主要的基礎。[1]對于各個金融機構而言,要制定正確的競爭戰略,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深刻理解行業競爭的決定因素。本文利用波特的五動力模型分析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結構,為金融企業在農村金融市場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

一、農村信貸市場及競爭力量分析

(一)農村信貸及信貸市場的概念界定

信貸市場是指運用借貸方式,以信貸合同為工具融通資金的金融市場。農村信貸市場是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農村票據市場、農村同業拆借市場、農村證券市場以及農村外匯市場一同構成了完整的農村金融市場。同時,本文分析的信貸是指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不包括民間金融等其他信貸融資方式。本文分析的金融產品是農村一般性的信貸業務,不包括對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的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貧困地區扶貧開發以及糧棉油收購的低息或者無息貸款部分的分析。一般的信貸業務包括農戶為滿足生產需求而產生的貸款需求,也包括農村工商企業、農村經濟組織或個體工商戶為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而產生的貸款需求。

(二)農村信貸市場競爭力量分析

按照波特的觀點,一個行業中的競爭,遠不止在原有競爭對手中進行,而是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他們是潛在的行業進入者、替代品的威脅、購買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以及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2]

1.現有企業

(1)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及由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而來的農村合作銀行。目前農村信貸市場的主要供給方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農村商業銀行,也是農村市場最大的正規金融機構,其隊伍龐大、點多面廣,最接近農村基層群眾,其信貸規模約占全國信貸總量的11%左右。[3]我國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就成立了信用社,建國后農村信用社得到迅速發展,到1956年,農村基本實現了信用合作化。從1958年開始,我國農村信用社幾經改革,但至今仍沒有就其組織性質形成明確的結論。

(2)商業銀行。除農村信用社之外,農村市場還存在中國農業銀行等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是目前農村地區從事金融業務的唯一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次成立和撤銷。1996年,與信用社分離后,中國農業銀行開始了收縮鄉鎮、鞏固縣城、拓展城區的經營戰略,大量分支機構從農村撤出,僅僅保留部分營業網點。但是農業銀行仍保留了一些農村的優質客戶,比如一些農業龍頭企業、農村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資信狀況好的個人客戶。

2.潛在進入者

雖然目前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緩慢,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市場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首先,目前農村借貸市場存在著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況,資金需求者對資金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另外,我國目前金融機構的信貸產品單一,不能滿足農村經營主體的多樣化需求。所以當農村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將出現新的競爭主體。

(1)民間金融機構。長期以來,各種民間金融機構和融資形式如基金會、私人錢莊、企業集資、農民互助合作社等一直受到政府的嚴格限制甚至打壓。據估計,目前全國地下信貸規模在7000億元至8000億元之間。央行有的官員也多次表示:要解決小額信貸和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放寬民間金融活動空間。民間金融的許多優點是國有銀行無法比擬的,特別是民間金融機構有著期限靈活、手續簡單、便捷高效等特點,在滿足農村金融市場需求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所以我國對民間金融機構的態度由一味的打擊開始向規范轉變,管理部門已經發出了明確的“解禁”信息,允許民間金融機構合法化將會在不久的將來變為現實。

(2)外資銀行金融機構。2006年是我國進入WTO后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年底過后,我國的金融業將會全面開放。同時,中共中央在《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在保證資本金充足、嚴格金融監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的前提下,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允許私有資本、外資等參股。在這種情況下,對外資銀行來講,具有一個非常好的進入我國市場的機會。原來已經進入的外資銀行一方面會進一步對我國的各類金融企業擴大投資份額和加強各項業務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關注農村金融。據悉,澳新銀行計劃投入2億澳元換取上海市農村商業銀行約20%的股份,荷蘭合作銀行可能入股浙江省和遼寧省的農村信用社。[4]

(3)其他商業銀行。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后,隨著農村的城市化、農業的產業化、農民的市民化,我國農村的機會增加了。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風險會相應降低,從而具備的投資價值會隨著時間和各項政策的落實顯現出來。在這種趨勢下,國內商業銀行會逐漸加大對農村市場的關注,一些商業銀行會逐漸加入到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中來。

(4)郵政儲蓄。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在北京舉行的“2006中國金融高峰會”上介紹,籌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得到國務院批準,這家銀行將成為面向普通大眾,特別是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性服務的金融機構。雖然新成立的郵政儲蓄銀行暫不經營信貸業務,但隨著其內部治理結構的逐漸完善和管理的逐漸規范,未來的郵政儲蓄銀行會不斷擴大資金自主運用范圍,極有可能涉足農村信貸,充分發揮其網絡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

3.替代品

(1)直接融資金融市場的發展。作為間接融資的替代品,直接融資市場相對于以銀行金融機構為中介的間接融資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對于一些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不僅融資成本大大低于銀行,而且募集的資金是作為股權資本使用,相對于銀行信貸,沒有還本付息的要求。山東省目前共有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4家,通過發行股票累計發行融資近12億元。[5]同時,上市融資在經營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還可以使企業在獲取資金的同時理順內部關系,完善治理結構,實現更好的發展。這些優勢都是銀行信貸融資所沒有的。另外,正在探索中的企業債券也會對銀行信貸產生一定的替代作用。

(2)民間借貸。雖然民間借貸目前尚未以合法的企業形式參與農村金融市場,但農村大量的信貸資金還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民間金融機構以及私人借貸,民間借貸憑借其獲取信息以及成本方面的優勢,使其具有期限靈活、手續簡單、便捷高效的服務特點,已經構成農村借貸市場的重要互補因素,是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據調查,2003年全國民間金融融資規模已達8000億元左右。[6]

4.儲戶和貸款者

農村信貸市場的主要資金供給者是各類型的儲戶,既包括農民及個體工商戶,也包括農村工商企業、各類經濟組織和鄉鎮政府。因此,對儲戶資源的爭奪就成為各個金融機構發放信貸資金的重要保證。

在農村金融市場上,資金的融入者與資金的供給者有著高度的重合,因為金融機構就是在各個市場主體之間調劑資金余缺的中介組織,他們對資金的需求程度影響到了農村商業信貸市場的競爭強度,所以也成為農村商業信貸市場的重要競爭因素。

二、農村信貸市場競爭強度分析

以上五種基本競爭力量的狀況及其綜合強度,決定著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從而決定著行業中獲利的最終潛力。

(一)現有企業間競爭強度分析

目前,在農村正規金融市場絕大多數信貸業務由農村信用社提供,中國農業銀行僅僅占據少量比較大的客戶,二者之間的競爭并不激烈,農村信用社實際上處于一種壟斷狀態。究其原因,一是農村信貸市場競爭者數量少且二者存在一定的產品差異,即農業銀行只注重一些相對規模較大的優質企業或項目;二是農業銀行正在逐漸尋求退出農村市場;三是農村正規信貸市場的進入障礙的存在使目前尚沒有或者很少有競爭者進入這一領域。

(二)進入威脅強度分析

農村信貸市場之所以競爭強度有限,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農村信貸市場存在種種進入障礙。但一些障礙正在逐漸降低,尤其是政策的限制。

(1)規模和成本限制。這是阻礙其他金融機構進入農村信貸市場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國農業生產力落后且發展不均衡,農業生產率低于社會平均利潤率,所以從資本逐利的角度來說,社會資金是不會向農村流動的。即使一些地方或者一些部門利潤水平達到了社會平均利潤率,由于農村需求主體過于分散,且缺乏統一有效的征信體系,信息獲取成本高昂,所以,進入這一市場的金融機構就很難擴大經營規模以確保盈利,規模的擴大會使經營成本上升速度提高。幾大銀行由于追求大市場、大銀行的發展目標和降低成本考慮也逐漸退出了農村金融市場。這樣,農村信貸市場僅僅有農村信用社發揮自己信息成本優勢在享受優惠政策的條件下經營著農村信貸業務。

(2)政策限制。雖然經營農村信貸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巨大的農村信貸市場需求催生了各種民間融資形式,它們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農村的資金需求。但是,他們一直沒有走到農村金融市場的前臺,因為我國沒有出臺正式的法規允許民間金融的經營,甚至將它們混同為高利貸等加以打擊。但為滿足農村發展的資金需求,隨著農村金融市場改革的深入,國家逐漸在放寬進入這一市場的限制,目前民營小額信貸機構和外資小額金融機構的進入試點等措施證實了這一點。在政策不斷放寬的情況下,新進入者的威脅不斷增強,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機制將逐漸形成,從而打破信用社一統天下的格局。

(3)其他因素制約。除了受規模、成本和政策的影響外,進入農村金融市場還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制約,基于客戶轉換成本、信貸產品營銷渠道等方面因素的考慮也是進入農村信貸市場的制約因素。

(三)替代強度分析

正規金融機構的缺位給其他的融資形式創造了滿足農村資金需求的條件。作為與間接融資同樣重要的融資形式的直接融資方式,已逐漸被一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合作經濟組織所接受?!秶鴦赵宏P于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如果說上市融資距大多數農村融資主體還較遠的話,那么農業保險、融資租賃等形式的直接融資方式則更加被農村融資主體所接受。就目前來看,我國農村資金需求主體的直接融資比例仍然會比較低,因為我國的直接融資市場還沒有延伸到農村市場,不僅是直接融資需求較少,難以形成成熟的直接融資市場。在一定時期內,直接融資還不會對農村信貸市場產生太大的替代作用。

盡管作為正規金融機構進入農村信貸市場存在很大障礙,但一些民間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形式在滿足農村信貸市場需求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多地區,民間借貸的總量遠遠超過了正規金融機構的放貸額。民間借貸有著天然的信息獲取優勢,信息成本大大低于正規的金融機構,同時,民間借貸具有方便靈活,手續簡便等優勢,所以民間借貸對正規金融市場的借貸具有相當強的替代作用。

(四)儲戶及貸款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儲戶作為農村信貸產品提供者的資金來源,其談判能力并不是很強,首先因為利率水平相對儲戶來說是外生的,我國目前尚未達到完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即使儲戶有一定的談判能力,他們的選擇也很少,能夠吸收存款的機構只有農村信用社或者郵政儲蓄機構,況且地理上相對分散的農村儲戶,資金也相對比較分散,吸收他們的存款本身成本就比較高。另外,農村存款主體的儲蓄率比較高,缺乏其他的資金融出渠道。這一切導致了他們在金融機構面前出于弱勢地位。

在貸款者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談判能力要區別看待。農村一部分運營狀況良好的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的資金需求比較容易得到滿足,而且借貸成本比較低,享受著較低的貸款利息,因為他們資信狀況好、資金需求量相對較大、盈利水平比較高,從而具有的談判能力比較強。但個體的農戶就不具備這樣的談判能力,他們往往成為金融機構“惜貸”的對象,正常的資金需求也得不到滿足,他們往往缺乏擔保人或抵押物,而且要求的資金數量少,周期靈活,金融機構貸款的單位成本高,所以面對金融機構,農戶在貸款方面出于弱勢地位。另外,利率的管制使對農戶的貸款利率達不到彌補風險的水平,也是金融機構“惜貸”的重要原因。

三、結論

就以上分析看來,我國目前農村信貸市場競爭強度并不大,現有的兩類金融機構按實力分別占據著不同的細分市場。競爭意識的缺乏降低了涉農金融機構的產品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構建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是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和落腳點。

參考文獻:

[1] 楊錫懷.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C.W.L希爾,G.R.瓊斯.戰略管理[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5.

[3][6] 何廣文,馮興元.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制度變遷[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4] 安徽省商務廳.中小外資銀行涉足我國農村金融[DB/OL].http://anhui.mofcom.gov.cn/aarticle/sjgongzuody/200605/20060502215107.html(2006.05.18)[2006.07.13].

[5] 張慎峰.發揮資本市場功能 服務山東省新農村建設[J].濟南金融,2006,(4).

[3] 何廣文,馮興元.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制度變遷[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上一篇:石油企業合同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高職橋梁工程施工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