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平面設計一體化教學設計范文

2023-09-22

平面設計一體化教學設計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闡述了在包裝設計課程中如何實施一體化教學方法,并對當前技工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平面設計專業    包裝設計    一體化課程教學    技工院校

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平面設計競賽項目中包含廣告設計、編輯設計、企業和信息設計、包裝設計四個模塊的工作任務。根據筆者所在學校與某廣告設計公司開展的校企合作中企業的需要,以及對2016年世賽中國選拔賽中“平面設計”項目的分析,學校對教材進行了二次處理。處理后的課程劃分為6個項目,每個項目下包含3個工作任務。

一、選題價值

“茶葉包裝”是項目四“傳統包裝設計”中的任務二,也是一個代表性工作任務。筆者教學中補充了校企合作中真實的企業合同、學生工作頁、企業驗收表、教師驗收表等學習材料,方便學生按照一體化工作流程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處理工作任務。本次選用的教學課程為茶葉包裝手繪草圖色彩設計,該課程從設計初稿到完成制作共有4個步驟。此微任務為第三個環節,起到承上啟下作用。

二、學習目標

研究對象為平面設計專業中級1班的學生,共30人,分為5個小組。該班學習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積極性高,通過前期學習,已經熟悉包裝設計流程,并能通過團隊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但學生存在文化內涵挖掘不深、形式美感不強的特點,因此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根據層層遞進的原則制定學習目標:通過市場調研完成報告,鍛煉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通過觀看視頻挖掘文化元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學會色彩提取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小組協作完成手繪上色,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根據企業反饋,完善包裝作品,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

三、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是來源于校企合作單位中的真實工作任務。某茶廠希望通過包裝升級,提升品牌形象。前期,師生已經完成了包裝外形的黑白稿設計,根據企業反饋意見確定了每個小組的學習方案。接下來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對黑白稿設計方案進行上色,達到客戶的要求。根據工作要求,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以學生工作頁為引導,包括各類紙質資源(企業合同、自評互評表、師評表、企業導師評價表)和數字資源(新聞報道視頻、《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紀錄片、世賽視頻、上色技巧視頻),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習流程分為接收任務、任務分析、任務實施、評價驗收4個環節,對接企業工作流程、結合世賽要求,確定了每個環節的學習內容。并對配色方案和上色技巧做了重要的教學化處理。

四、教學實施過程

“茶葉包裝”是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教學組織形式采用能力引領、任務驅動的一體化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演示、游戲等混合式的學習方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教學理念。

一是課前學習,接收任務。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發布任務,各小組前往超市進行市場調查完成調研報告,開闊視野與設計思路。

二是課中學習,任務分析。環節一:課前檢查。各小組派出代表陳述前期調研成果。環節二:配色要求。企業導師走進課堂,講解企業合同的配色要求。之后,教師播放世賽視頻,講解世賽色彩要求,提出任務完成過程進行計時,并作為最終評價依據,營造比賽氛圍。學生明確了配色要求后,進行任務實施。環節三:游戲互動,突破學習重點一。在實施過程中色彩特性容易讓學生產生困惑,結合企業合同及方案要求,確定學習重點是茶葉包裝上的配色方案。怎么突破呢?教師設計了游戲環節,學生觀察不同色彩包裝的飲料,分析產品特性,再進行品嘗,體會口感與觀感的差異,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是包裝上色彩的影響。通過游戲互動輕松突破第一個學習重點:包裝中的色彩所承擔的重要任務。環節四:挖掘文化,突破學習重點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該怎么按照企業的要求來提取色彩呢?教師在工作頁中提供了顏色提取表供學生借鑒,通過小組討論為黑白稿提取兩種以上的顏色。在此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提取的關鍵詞單一、色彩元素不豐富。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前觀看的視頻再次進行分析,提取文化元素,進行發散思維,最終確定了配色方案并選擇彩鉛上色。

三是課中學習,任務實施。環節一:自主探究,團隊合作。讓色彩搭配更合理是學生的困惑點,因為彩鉛屬于半透明材料,上色順序不同會直接影響作品的美觀性。因此確定學習難點是掌握上色技巧,讓色彩搭配更合理。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學生工作頁中提供了手繪上色的步驟,學生通過團隊合作按照配色方案進行手繪上色。整個過程由教師與企業老師共同巡視指導。環節二:教師演示,化解學習難點。學生在上色過程中,普遍存在畫面色彩不夠豐富的問題,這是彩鉛上色技法比較單一造成的。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對疊彩法進行演示。環節三:學習技法,修改完善作品。學生在掌握技法基礎上結合配色原理,再對色相、飽和度進行調整修改,使色彩更加豐富、畫面更有層次。至此,難點得到化解。環節四:填色完成后,各組派出代表進行作品展示,對配色方案及寓意進行闡述。通過此環節,提高學生對產品設計準確表達的語言能力,在公布學生完成任務的用時,達到培養學生時間觀念的目的。

四是課后學習,評價驗收。這個環節有三個方面,在小組自評互評、師評環節加入了教研組其他教師評價,然后企業根據學生課堂表現進行過程性評價,同時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吸納意見后修改設計方案,教師把最終設計反饋給企業。

一體化課程茶葉包裝手繪草圖色彩設計的工作任務結束。

五、學業評價

本次課程以學習目標為導向,依據企業要求及技能大賽標準,進行多元化評價。在評價內容上分為過程與結果評價,師評環節中加入教研組其他教師評價,規避了任課教師主觀印象分,引入第三方廣告公司評價,讓市場效果說話,讓評價更客觀。課堂評分方式呈現多元化,從學習任務和企業客戶任務兩個方面提升學生的方法能力、專業能力、職業能力。

六、教學反思

在一體化課程實施中,筆者在教學思路和評價方式上進行了調整與創新,教學思路方面創新有如下幾點。

一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市場,延伸學習場地。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數據更真實,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是把企業導師請進課堂,讓校企合作更具實效。根據校企合作要求,企業導師每月定期進班指導,參與教學,融入企業需求、市場要求,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更強。

三是把世賽標準融入學習,樹立規則意識。在實踐任務時,給學生解讀相應的世賽標準,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與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四是將熱點新聞融入學習,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時,不僅要提高其專業技能,更要注重其綜合人文素質的提升。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組織觀看新聞報道及央視紀錄片,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五是通過游戲互動調動學習積極性。將小游戲融入教學過程,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教學參與度,讓枯燥的書本知識“活”起來,讓學生由“被動學”轉為“主動學”。

在評價方式上,可以進行如下調整。

一是引入第三方評價,企業參與教學。第三方評價讓作品符合市場需求,讓市場效果來評價。

二是在師評環節加入其他教師評價。在一體化教學師評環節中,任課教師的主觀印象可能影響評價結果。在每次師評環節請平面設計教研組其他教師對學生的成果提出意見,不僅可以讓評分更客觀,也利于教師改進教學。

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提取關鍵詞吃力,學生在作品展示環節專業術語欠缺。今后要多向學生推薦優秀視頻、書籍,讓學生多寫感悟,對學生加強訓練。

參考文獻:

[1] 李梁奇.項目教學法的實踐和應用[J].現代計算機(專業),2016(6).

(工作單位:襄陽技師學院)

平面設計一體化教學設計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高職院校有可能升為本科院校,而且每年都有很多院校升為本科院校,這就是我國高校教育不斷下降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部門提出了高職教育精益求精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高校發展。高職院校中,《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這門學科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本文將重點講解《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一體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 一體化教學模式 存在問題

高職教育過程中,國家的教育部門比較重視重點學科教學,重點學科的標準是有較強的實踐性,有較高的就業率等。教育部門和高職院校內部對待重點學科還是比較重視的。其中《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這門學科就是重點學科,其最大特點就是比較抽象,最主要教學模式應該是實踐,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足夠重視實踐實驗,而是一味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結業考核也是通過試卷考核,學生雖然可以考一個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的實際動手實踐能力非常弱,這樣的情況直接導致學生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出色地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谶@樣的現狀,教育部門和高職院校聯合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具體教學模式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選取教學模式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選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最終達到學生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實踐創新能力等,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綜合性人才。筆者重點講解《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一體化

《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是高職院校中機械模具研究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現如今,國家教育部門與高職院校聯合進行教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在對它進行一體化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應該改編課本。在最初的教學模式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是各自分開的,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露端倪,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沒有好的教學效果。在對課本進行改編的時候應該把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驗相結合,在一個模塊知識后,可以穿插相應實驗的講解,既然書這樣編排的,那么課程教學就應該按照這樣的順序上,所以要求教師的理論實踐一體化,也就是說一個老師可以同時對理論知識和實踐實驗進行教授。

二、《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難以理解

在模具設計專業學習中,《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這門課程還是比較重要的,但是這門課程學習比較困難,因為這門學科最主要特點是理論性知識較多,而且這些知識都很抽象,離實際生活比較遠,學習起來具有很大的困難。對這門學科教學進行普查之后,得到了一些數據,包括課堂的出勤率、課堂效果、課堂互動情況等情況。在這一課堂上,學生的出勤率平均只有68%,不管教師采用什么辦法,出勤率一直處在這樣的位置。講課過程中學生大多都不聽講,主要因為他們聽不懂,在課堂上只有寥寥幾個人與教師互動??傊褪钦n堂現狀非常糟糕。

(二)實踐實驗課程效果不理想

高職院校中,我安排了這門學科的實踐實驗課程,但是因為學生的理論知識很差,這樣的現狀直接導致實踐實驗課堂的教學效果非常不好,甚至有的課程根本進行不下去。實踐實驗課程中都有一定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在實驗過程中都有著手的地方。大部分高職院校當中,實踐實驗課程的安排一般都在理論課程學習之后很長時間內,學生本身理論知識聽不懂、學不好,進行實踐實驗的時候,僅學的一點理論知識都忘記,這樣的實際情況導致實踐實驗課程并沒有很好地進行,而且情況很糟糕。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踐實驗課程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實踐實驗課程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一定的創新能力,但是目前情況是實踐實驗課程進行得非常不好,建設實驗課的目的一個也沒有達到,所以這門課程沒有存在的必要性是非常正確的說法。為了讓實踐實驗課程有存在的意義,一定要對這門課程進行新的教學模式探索。

(三)學校沒有足夠重視教學的效果

在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發展過程中,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高職院校本就是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實踐性人才,就是為帶動高職院校經濟的發展。但是現如今,很多高職院校都把經濟發展作為主要任務。在這幾年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招生分數線一再降低,以至于任何一個參加高考的學生都能上一個所謂的大學。招收的學生數量越多,高職院校的經濟收入越高,所以招生過程中采用“寧濫勿缺”的政策,這樣的招生政策對高職院校發展有很大阻礙,形成惡性循環,使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出現很大問題。這種情況的發生最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不重視教學效果。

三、《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進行課本的重新編排

進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時候,首先應該對課本進行重新編排。在以往課程教學所用的課本中,理論知識課本與實踐實驗課本是分開的,而且在具體課程安排上有很大的時間間隔,這樣的安排直接導致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都沒有很高的效率。所以要對課本重新編排,編排過程中把理論知識與相應的實驗編排在一塊,在一個模塊完成之后就把相應的實驗編排在后邊,并且教學過程中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課程教學。這樣的課程安排能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一體化的教師

進行課本一體化編排之后,最好培養相應的一體化教師,也就是說在理論知識與實踐課程的教學上對相應的班級安排同一個老師,這樣老師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并且在實踐實驗過程中進行重點教育。培養一體化教師的主要方法是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畢竟老師們的教學內容大體相同,知識教學方式不同,所以可以培養教師的教學方式,相信很快教師們就能把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學很好地結合。

(三)采用一體化的教學基地

在完成一體化課本的編排和一體化教師的培養之后,還需要一個一體化的教學基地。一體化的教學基地就是在實訓室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實踐實驗的教學。因為理論知識和實踐實驗之間的聯系極強,理論課上的必要之處可以馬上轉化為實踐實驗;在實踐實驗課上,如果教師發現學生的理論知識太差不足以完成實踐實驗課程的時候,可以馬上轉化為理論課程的學習,這樣的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在《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中實行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最重要的是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傊?,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給社會輸送優秀的人才。

五、結語

筆者通過介紹《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為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提出具體可行的有建設性的建議,并提出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的重要意義。通過實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我國的高職院校一定能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嚴冬青,盧秀明.高職院?!独錄_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任務式教學的思考與改革.科技信息,2014(06).

[2]孟普,甘瑞霞.基于應用型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教學探討.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0).

[3]黃悅馴,鄭平平.《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教學改革初探.職業教育研究,2012(06).

[4]肖志余,葉志娟,劉兵,劉小寧.“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開發與實踐.機械職業教育,2014(07).

[5]劉明月.《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科技資訊,2015(31).

平面設計一體化教學設計范文第3篇

摘  要:實踐教學體系在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天大行動”提出的新工科六問,給出新工科理念指導下的實踐教學六問,并指出目前工科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深度分析新工科人才的共性能力特征及關鍵素質的基礎上,探索性建設了校企協同實踐平臺、工業級實驗平臺、科教融合實踐平臺和自主創新實踐平臺等四類實踐平臺,旨在提升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人才工程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工科;實踐平臺;實踐教學體系

一、研究背景

新工科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經濟發展新態勢做出的主動應對,也是我國為推動科技、產業變革所做出的積極承諾[1-3]。從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學召開新工科建設研討會,即“天大行動”,提出著名的新工科六問[4],到如今新工科已經發展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核心內容和主要抓手,新工科在高等教育改革實踐層面的探索和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工科建設明確指出,實踐能力是新工科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實踐教學體系對于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來說,意義重大[5-7]。結合“天大行動”新工科六問,我們思考新工科背景下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得出新工科理念指導下實踐教學六問,如圖1所示。近年來,我們嘗試按照其中“幾問”做了探索性工作,重在構建有效提升人才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以符合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為特點的新經濟發展需求。

二、實踐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新產業革命發展與深化對機械類精英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創新能力是機械類精英人才的核心素質,如何培養人才的工程創新能力成為近年來工科高校教學改革的主旋律。然而現有實驗內容與行業企業實際和新經濟發展脫節,未能將復雜工程案例、前沿科學技術有機融入實驗教學體系,重理論,輕實踐,尤其是創新訓練嚴重不足,難以滿足“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國家級戰略對機械類人才知識體系的要求。

(一)實踐平臺的建設由課程決定,偏離產業需求

現代科技快速發展,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基因工程、核技術等新技術和智能制造、集成電路、空天海洋、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產業相關的新興工科專業和特色專業集群被大力發展,在工科類教學體系中的比重逐漸增大。在此情況下,本科實踐教學往往呈現出“變量小”“滯后強”的特點。傳統的實踐平臺建設往往取決于課程設置,即有什么樣的課,就設置什么樣的實踐平臺,而目前大部分的工科課程體系設置都過于陳舊,遠遠偏離了產業需求。只有問產業需求建立實踐平臺,才能配合更新改造傳統工科專業,服務于新工科專業建設。

(二)實踐內容由實踐平臺決定,跟不上技術發展現狀

工科專業往往根據已有的實踐平臺設置實踐內容。而當今技術飛速發展,與理論課程相對應的工科實踐平臺的設計、生產、運行周期較長,無法與時俱進,平臺陳舊則實踐內容陳舊,很難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現狀。將產業和技術的最新發展、行業對人才培養的最新要求引入實踐教學過程,即問技術發展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及實踐知識體系。

(三)實踐方法由實踐內容決定,不考慮學生理解與掌握程度

由于目前大部分工科專業的實踐內容都偏于對理論教學的支撐,多為驗證性實驗,而面對全新的知識體系和能力培養要求,以驗證為主要目標的傳統實踐教學環節難以勝任新興專業的需求。實踐環節的本意是配合理論教學,結果驗證性實驗枯燥無味,對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點幫助不大,很難令學生對實踐內容深度掌握。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應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諸如虛擬仿真等技術創新工程實踐教學方式方法,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到實踐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

(四)實踐系統管理機制陳舊,學校推進但不跟進

盡管目前各高校都積極推薦國家級教學實驗示范中心和虛擬仿真中心的建設,但重點都放在了中心的硬件建設上,相比而言,實踐系統的管理機制建設卻較為緩慢,學校層面盡管制定了相關政策,但執行不暢,導致實踐管理系統陳舊,招聘機制、考核機制、晉級機制等多年未變,難以調動實踐系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因此,學校層面要積極跟進管理機制改革,同時實驗中心也要主動作為,發揮中心職能作用,積極開展機制改革探索工作。

(五)實踐體系自娛自樂,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形式化

多年來,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都僅限于校內,不走出去,也不請進來,自娛自樂。近幾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思想被引入人才培養模式,作為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最佳載體,實踐教學體系應在此方面進行深度思考,拿出可行方案。首先,將實踐環節的地點設置到校外,不應僅限于實習實踐環節,對于理論課程的實驗環節也應該走出去;其次,應充分利用教師的科研優勢和企業的產業優勢,依托師資力量和已有的實驗教學中心,由行業領軍企業冠名,在高校內建設工業級實驗實踐平臺。最后,該平臺除硬件建設上與企業內工況保持一致外,還應該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以線上或線下的方式走入實踐課堂,構建有實際內涵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

(六)實踐體系難以契合國際標準

目前,很多課程的建設過程已經能做到對標國際,包括教材選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甚至師資。但實踐體系一直以來都難以契合國際標準,實踐平臺、實踐內容、實踐方法以及實踐管理體系等都很難跟進國際上高等教育的最新發展動態。實踐教學體系也應同步理論課程體系建設,著眼國際前沿,以面向未來和新工科建設為追求目標,努力構建具有一定國際化水平的實踐教學體系質量新標準。而依托虛擬仿真等信息化技術,實踐教學可實現向全球高校開放,一方面通過與國際同行交流加強實驗實踐平臺與內容的國際化建設水平,另一方面推動教育資源全球共享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

三、面向新工科的實踐教學體系

從2017年2月的“復旦共識”[8]開始,至2017年4月的“天大行動”,到2017年6月的“北京指南”[9],伴隨著一系列的指導及建設性政策發布,新工科建設有雨后破竹般在各高校相繼展開。作為工科優勢高校,大連理工大學也同期推進了新工科建設工作,尤其是機械工程學院,更是以“機械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工程訓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建設載體,歷經三年多的時間,在實踐體系建設方面,做了部分探索性的工作。

(一)面向新工科的工程新素質

通過深入分析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面向未來的新工科人才培養需求現狀發現,新工科人才要具有三種共性能力特征,即以端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科技倫理觀為代表的人文素養,以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寬泛的交叉技術領域為主的知識與技術能力,以無限的創新潛質、終生具有的科研興趣與好奇心為代表的創新精神?;谛鹿た迫瞬诺纳鲜鋈齻€共性能力特征可知新工科人才應具備的關鍵素質,主要包括:社會素質(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專業素質(專業知識、工程實踐)、創新素質(工程研究、求知探索)等。

(二)新工科實踐平臺建設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在深度分析新工科人才的共性能力特征及關鍵素質的基礎上,按培養新工科人才關鍵素質的類型,空間上校內外協同,時間上貫穿本科四年,探索性建設了四類實驗實踐平臺。

1. 校企協同實踐平臺

探索企業參與開發和建設的專業實踐平臺的可行途徑,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互聯網+制造”等領域由校企聯合開發的教學資源,針對新工科專業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和對新工科專業工程人才在知識、能力素質上的新要求,推動教學實驗環節的再造和升級。充分依托校內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并與國際知名企業聯合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從而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多層次逐步提升,多學科融會貫通,使學生不僅具有實踐能力,更具有大工程觀念。該平臺主要建設了以下內容:

(1)面向理論課程的企業實踐平臺。針對理論課程教學,以實際工程問題為切入點,建設圍繞理論課程的企業實踐平臺,把理論內容移至企業現場,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工程師聯手為學生打造走進企業的理論課程。該平臺的建設將被動式知識灌輸模式改變為以課程創新任務為主的引導模式,將以理論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改變為以實踐應用為目的從課堂到企業的實踐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事半功倍。

(2)集中授課與分散指導相結合校企雙導師畢業設計模式。實施貫穿選題、指導、答辯全過程的校企協同畢業設計管理與指導模式。在選題階段,校內導師與企業專家聯合提出具有企業實際背景,即來自于真實世界的畢設題目。在畢設進行過程中,聘請企業專家針對常用的現代工程軟件進行集中培訓,并在隨后的使用過程中給予分散指導。最后,由專家對常用科技文獻撰寫軟件再次進行集中培訓,并參與最終畢設答辯環節。這種集中-分散-集中的畢業設計模式綜合鍛煉與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3)以解決實習企業現場工程問題為導向的生產實習模式。提出以促進學生知識運用為目的、以解決企業現場工程問題為導向的生產實習模式。實習前校企指導教師之間充分溝通,提煉工程一線實際問題。通過企業現場授課使學生了解企業的組織結構、工藝流程、生產水平、工藝原理等基本背景知識,并分組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實習過程中,企業導師參與實習準備、指導、討論、答辯全過程。這種校企深入合作的生產實習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實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工業級實驗平臺

為培養社會素質和專業素質,聘用企業工程師參與平臺建設規劃,在校內實現對工業現場的真實復現和工程訓練的立體化全方位教學,在工程實踐中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實踐中可針對這些具有工程背景的技術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并進行實踐驗證,一方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與企業實際解決方案的對比,分析各自方案的優缺點獲得進一步提升。該平臺主要建設了以下內容:

(1)以力士樂DS4液壓系統為代表的裝備設計與

控制類實驗平臺。以工程實踐典型案例為依托,抽取出適用于理論教學的內容,從工程角度出發,教師提出技術要求,并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步驟。按照工業標準建設實驗室,搭建工業級實驗平臺,學生根據自行設計的實驗步驟論證可行性后在工業級實驗平臺上獨立完成實驗,以此引導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自身的創造性和實踐動手能力。這種選取工程真實案例作為實驗教學內容的裝備設計與控制類工業級實驗平臺,能有效實現對學生的工業級訓練,提升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專業素養。該平臺還將虛擬仿真與工程實驗深度融合,以企業實際工程項目為牽引,以學以致用為目標驅動,將虛擬仿真技術引入液壓教學環節,用線下工程實驗來驗證線上虛擬仿真結果,有效解決了無法高效利用先進實驗設備開展創新性實驗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該平臺為國內首次將線上虛擬仿真技術與線下工程實用平臺融合為一體,可實現遠近程交互式專業知識學習的實驗教學成果。

(2)以全開放制造島式FMS為代表的先進制造實

驗平臺。以企業為依托,建設了能體現現代重大裝備制造企業現狀的“全開放制造島式FMS實踐教學系統”,該系統是目前國內首個基于先進實驗教學理念而建立的大型工業級的柔性制造系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和可參與性的實驗平臺,培養學生“工業4.0”的智能制造理念,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強化了基本技能,增加了實踐動手訓練機會,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3)以虛擬焊接和交互式學習系統為代表的虛實結合工程訓練平臺。在工程訓練的焊接環節引入虛擬仿真技術,將焊接操作過程虛擬化、仿真化,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焊接設備調節電流/電壓參數、焊接距離、焊條角度等,模擬出真實焊接的效果?;谠鰪姮F實AR技術的實訓教學系統將傳統意義上的二維圖轉變為可識別的三維模型,即將加工圖紙與加工實體直接對接起來,學生可通過手機端應用程序APP,對相關圖紙進行掃描和手指操控,在屏幕上查看加工零件的三維圖、加工工藝流程圖和設備操作安全須知。

3. 科教融合實踐平臺

為培養創新素質,將學科內若干優秀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新的實驗內容和創新型實驗裝置,促進學生了解和掌握機械制造領域的前沿技術,建設了科教融合實踐平臺。該平臺主要建設了以下內容:

(1)以開放式機械工程測試、機械振動測試、起重機械高速動態應力測試等系統為代表的機械測試類平臺。以學科優勢促進實踐教學改革,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基于科研成果轉化的實驗項目及其平臺,自主研發了“面向重大裝備關鍵部件重載作用下的應力應變測試實驗裝置”“機械振動測試試驗臺”“起重機械高速動態應力測試系統”等科教融合的實驗平臺,內容先進,訓練綜合,有利于本科生了解和掌握機械制造領域前沿技術。

(2)以裝配緊固技術實驗系統為代表的機械設計類平臺。該平臺主要包括緊固件幾何參數及形貌檢測、緊固件摩擦系數及軸向力檢測、緊固件防松脫特性檢測、緊固裝配工藝試驗、緊固系統動力學等部分,采用理論為基礎、試驗為支撐、任務為導向的實驗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測試、分析和設計能力。

4. 自主創新實踐平臺

為培養創新素質,提供固定場地和實驗設備,形成學生自主創新實踐平臺。面向國內外科創競賽,建立團隊式管理模式,以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起重設計大賽等國賽為牽引,強化對學生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該平臺主要建設了以下內容:

(1)以工業機器人和機電一體化實現為主的控制實驗系統?!爸悄苤圃臁笔恰吨袊圃?025》明確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中實現柔性自動化的基礎設施。針對部分理論課程及綜合性實驗項目,搭建了機器人作業、恒力維持及視覺跟隨系統及其配套模塊。除理論課程及綜合性實驗外,該類控制實驗系統也為創新創業及畢業設計提供平臺支撐。

(2)以服務學生自主創新、面向科技競賽為主的機械創新平臺。學生競賽是檢驗本科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競賽,學生能將理論所學與實踐應用緊密結合,以競賽和獲獎為目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創新大賽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結合,搭建以服務學生自主創新和面向科技競賽為主的機械創新平臺,探索出一種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對培養學生在重大裝備的創新設計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結束語

結合新工科六問,提出了實踐教學六問,旨在建設培養人才工程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經過一年的探索與實踐,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嘗試著回答了六問之一二,建設了四類實踐教學平臺,包括校企協同實踐平臺、工業級實驗平臺、科教融合實踐平臺和自主創新實踐平臺,致力于人才工程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前期建設基礎之上,我們將會秉承新工科理念,繼續建設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實踐教學體系,為新工科建設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顧佩華.新工科建設發展與深化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9(9):10-14.

[2]劉坤,陳通.新工科教育治理芻議[J].中國大學教學,2020(1):37-41+64.

[3]李君,陳萬明,董莉.“新工科”建設背景下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路徑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2):29-35.

[4]“新工科”建設行動路線(“天大行動”)[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704/t20170412_302427.html.

[5]劉媛.大學生創新實踐教育多層次培養方法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6(S1):177-178.

[6]鄭家茂,熊宏齊.圍繞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建設開放創新的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94-97+116.

[7]常維亞,邢鵬,趙莉.探索建立研究型大學本科實踐教學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4(9):24-25.

[8]“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2%80%9C%E6%96%B0%E5%B7%A5%E7%A7%91%E2%80%9D%E5%BB%BA%E8%AE%BE%E5%A4%8D%E6%97%A6%E5%85%B1%E8%AF%86/20612927?fr=Aladdin.

[9]新工科建設指南(“北京指南”)[EB/OL].http://education.news.cn/2017-06/13/c_129631611.htm.

平面設計一體化教學設計范文第4篇

地鐵上蓋商業開發的特殊之處在于要以地鐵結構安全及正常運營為前提, 而這往往會給設計施工帶來較大的難度。目前, 一體化設計施工的地鐵上蓋開發的工程案例在國內并不鮮見, 例如北京八王墳車輛段上蓋、上海地鐵莘莊站、徐盈路站地鐵上蓋等。但是由于受到地塊規劃的不確定性、工籌的不匹配性等多種因素的制約, 一些地鐵上蓋難以做到與地鐵同步設計與施工, 而往往是在地鐵按常規工況 (或者預留一定的物業開發條件) 建成的情況下, 才確定了上蓋物業開發的方案。這就給地鐵上蓋結構的設計施工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本文以成都地鐵1號線廣福站上蓋綜合體為依托, 對非一體化設計地鐵上蓋結構的設計施工方案進行探討, 即在地鐵車站土建工程已完成的情況下, 以保證地鐵結構安全為基礎, 探索合理的設計施工方案以求達到工程安全、適用、經濟的目的。

1 項目概況及背景

1.1 項目概況

成都地鐵1號線廣福站位于天府新區老成仁路、天府大道與東山大道圍合的三角形地塊內, 與上蓋綜合體建設用地范圍在平面上產生交疊, 車站主體大部分位于綜合體裙房結構下部, 其中高層距車站最近約25m, 綜合體底板與車站頂板間豎向凈距約4.1m, 兩者平面關系見圖1。

地鐵車站采用明挖法施工, 為雙層單柱雙跨框架結構。車站總寬19.7m, 總高13.23m, 兩端均接盾構區間, 其中圍護結構采用Φ1200m@2400mm鉆孔樁, 嵌固深度7.0m, 共設三道支撐, 樁頂冠梁兼做抗浮壓梁。上蓋綜合體由高層辦公 (框剪結構, 地下1層、地上24層) 、商業裙房 (框架結構, 地下1層、地上7層) 組成, 總建筑面積140972m2。

1.2 項目背景及要求

車站在土建設計及施工時, 所在地塊并未出讓, 車站僅根據規劃部門提供的場坪標高, 按頂板覆土3m的厚度進行設計, 并未考慮在上部修建上蓋綜合體的工況。因此新增上蓋綜合體的建設必須滿足地鐵保護部門許可的地鐵車站受力及變形要求, 保證地鐵結構安全和正常運營條件。

2 結構方案

由于地鐵設計、施工周期與地塊物業開發時間上未能匹配, 因此地鐵在設計階段預留的地塊開發條件具有一定的條件限制, 條件如下:1) 東西兩側側墻可預留與地塊接口條件;2) 車站頂板需按可承受均布荷載60k N/m2設計。

2.1 結構方案比選

根據上蓋物業的建筑使用功能及經濟技術對比, 推出兩種方案。方案一, 結合方案:車站上方的裙房通過設置多排短柱與車站頂板相連, 附加荷載一部分由車站兩側的地鐵圍護樁來承擔, 另一部分附加荷載 (不超過地鐵站的設計承載力) 采用“分時設柱轉換”的思想, 即通過短柱將荷載直接作用在車站頂板上, 將車站視為裙房的箱型基礎。方案二, 脫離方案:上蓋綜合體直接跨過車站, 裙房全部附加荷載通過轉換結構由車站兩側圍護樁 (包括新增樁基) 來承擔。

兩種方案各有優劣, 方案一, 即結合方案, 通過“分時設柱轉換”的工序, 將裙房的一部分荷載 (理論上可控的荷載值) 通過短柱直接傳遞至車站頂板, 因此減小了上蓋綜合體轉換結構的施工難度, 降低了工程造價, 但是, 由于地鐵施工在前, 難以根據后建項目的需求進行結構方面加強處理, 這就對“分時設柱轉換”及其相關工序如何做才能滿足地鐵車站結構安全和正常運營要求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而地鐵車站結構承載能力已沒有多余利用空間;另外, 上蓋綜合體與地鐵車站設計使用年限也不匹配。方案二, 即脫離方案, 上蓋綜合體直接跨越車站主體結構, 利用車站兩側圍護樁來承擔車站范圍內上部結構的全部荷載, 上蓋與車站主體結構完全脫離, 二個結構體相互獨立, 受限較小, 受力更明確。經多方綜合比較, 確定上蓋綜合體選用方案二, 即脫離方案。

2.2 轉換結構的形式

橫跨車站轉換結構采用二種型式:第一種車站標準段, 采用單向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格構墻梁轉換型式, 梁跨為21.1m (支座中心距) ;第二種車站北端盾構擴大端頭段, 采用雙向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空心厚板轉換型式, 板跨25.9m (支座中心距) , 兩端與車站基坑護壁樁頂的冠梁 (b×h=1700mm×1000mm) 簡支相連。

格構墻梁轉換區域橫向 (跨度方向) :主墻梁截面b×h=1000mm×2700mm, 次墻梁截面b×h=500mm×2700mm;斜縱向墻梁截面b×h=400mm×2000mm, 面板厚度150mm, 邊梁截面b×h=500mm×1900mm, 詳見圖2。

空心板轉換區域:兩個正交方向肋梁截面b×h=500mm×2700mm, 面板厚度200mm, 底板厚度300mm, 邊肋截面b×h=1500mm×1900mm, 詳見圖3。

2.3 方案實施步驟

1) 在車站頂面, 先挖除護壁樁頂冠梁和墊梁的內側局部覆土 (深度≥2.0m) , 剔鑿墊梁混凝土截面 (深度≥450mm) , 橫穿剔鑿面配筋可不截斷。

2) 在車站頂板上部, 安裝轉換結構的模板與支撐, 完成轉換結構成型施工。

3) 待轉換結構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 先張拉墻梁和肋梁內50~60%預應力配筋, 使轉換結構起拱, 然后拆除轉換結構的模板與支撐, 繼續在其頂面施工裙房的一至三層框架。

4) 綜合體裙房前三層框架成型后, 先張拉轉換結構內尚未張拉的全部預應力筋后, 再繼續施工裙房四至七層框架。裙房結構封頂且護壁樁實測沉降變形穩定后, 用高強灌漿料填實墊梁截面剔鑿區, 恢復圍護樁對車站結構上浮位移約束。

3 結構方案可行性驗算

轉換結構“脫離方案”需要利用車站圍護樁來承擔上部結構全部荷載, 因此地鐵圍護樁能否作為上跨綜合體主要的承重基礎是方案成立與否的前提條件。雖然地鐵圍護樁本身為直徑Ф1200mm的鉆孔灌注樁, 大部分樁體位于中風化砂巖地層, 從理論計算的角度樁體的豎向承載能力較大。但是考慮到地鐵圍護樁并未按豎向承載力為主的樁基進行設計, 其施工精度和樁底沉渣均可能不滿足樁基的技術要求。因此需對地鐵圍護樁進行原位單樁靜載荷檢測試驗, 通過試驗數據判斷利用地鐵圍護樁作為綜合體樁基的前提條件能否實現, 同時需要對轉換結構和地鐵車站相關內容進行驗算, 具體驗算結果如下。

3.1 轉換結構驗算結果

1) 轉換結構折算厚度:標準段格構墻梁區域1352mm, 北端頭空心板區域1464mm (空心率45.8%) 。

2) 轉換結構施工期間, 支撐下傳等效均布荷載:格構墻梁區域33.8k N/m2, 空心板區域36.6k N/m2。

3)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 轉換結構最大主拉應力 (未組合預應力效應) :格構墻梁區域14.9MPa, 空心板區域9.7MPa。

4)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 轉換結構跨中長期最大撓度 (未組合預應力效應, 未扣除模板起拱) :格構墻梁區域33.9mm、0.00130L, 空心板區域33.5mm、0.00129L。

5)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 轉換結構最大組合彎矩:格構墻梁28384k N*m, 空心板肋梁18627k N*m。

結果分析: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 轉換結構各項數據均在合理范圍內, 轉換方案可行。

3.2 地鐵車站驗算結果

(1) 、單樁豎向承載力驗算

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計算地鐵圍護樁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4678k N, 其中樁端承載力為3517k N, 地鐵基底以下部分的樁側摩阻力為1161 k N。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按最大實驗荷載控制在10000 k N以內且樁體沉降不超過8mm的前提下開展。根據試驗結果, 可知圍護樁在滿足小于8mm沉降前提下的單樁測試承載力極限值為8800~9600k N, 對應的單樁測試承載力特征值為4400~4800k N。試樁加載過程中的Q-S曲線規律明顯且一致, 未見突變等異常情況, 表明樁底沉渣軟弱層存在的可能性較小。但同時也考慮到地鐵圍護樁為新近施工, 試驗過程中樁體嵌固深度以上范圍的土體提供了部分側摩阻力, 在地鐵運營后, 考慮到地鐵長期振動的影響, 實際樁基承載能力應有一定的折減。

上蓋綜合體結構在最不利工況下作用于圍護樁單樁的最大荷載組合標準值為:車站標準段格構墻梁區域4631k N, 北端盾構擴大段空心板區域7226k N。根據現場試驗數據樁體沉降:格構墻梁區域2.54mm, 空心板區域4.65mm。

結果分析:

1) 根據理論計算及現場樁基試驗結果, 地鐵圍護樁作為上蓋綜合體的樁基具備實施條件, 當承載力特征值控制在理論計算范圍內時, 結合地質條件, 可認為樁基承載能力的安全儲備是有保障的。

2) 車站北端空心板區域最大荷載組合標準值7226k N已超過了圍護樁的承載力特征值, 單純采用地鐵圍護樁作為樁基存在不確定的工程風險。鑒于此, 需在既有地鐵圍護樁外側打設新基礎樁來分擔荷載, 保證作用于單樁的最大荷載組合標準值小于樁基承載力特征值。

(2) 、上蓋綜合體地鐵抗浮安全性

1) 施工階段:綜合體轉換結構底部距車站頂板的凈距約為1.5m, 因此, 在施工期間, 僅能保證車站頂板覆土厚度約為1.5m, 與原設計3m覆土的工況相差1.5m的覆土荷載, 另外, 冠梁下部墊梁需先剔鑿截斷, 故圍護樁在此期間不參與抗浮。因此, 車站抗浮存在安全隱患, 為安全起見, 需控制地下水位, 根據計算需保證水位控制在車站中板以下。

另外, 施工期間, 轉換結構在首次張拉施工之前, 其自重需通過支撐下傳、短時期作用于車站頂板。此工況下, 頂板覆土1.5m厚, 轉換結構自重荷載可等效為1.8m厚覆土荷載, 總的荷載仍小于原設計工況的3m的覆土厚和20k Pa的超載, 因此, 施工期間車站結構是安全的。

2) 運營階段:轉換結構底與車站頂板頂之間1.5~1.8m的空間為原狀回填土, 另外, 采用高強聚合物砂漿對冠梁下部墊梁事先剔除的斷口進行密實回填。由于綜合體自身結構以及壓頂梁壓在了車站頂板之上, 完全約束了車站上浮的趨勢。因此, 運營期間, 車站抗浮是滿足安全要求的。

4 綜合體基礎與區間隧道關系及處理

車站北端盾構區間設計是按照常規覆土條件進行的盾構管片配筋設計, 未考慮其他附加荷載情況。綜合體基礎荷載采用樁基的方式跨越區間結構, 樁基持力端深入區間隧道底以下, 樁與區間結構凈距應不得小于3m。

5 結語

5.1采用轉換結構整體橫跨車站, 并利用地鐵圍護樁作為橫跨結構的樁基方案對地鐵主體結構影響可控, 且能降低的工程造價, 方案整體具有可行性。

5.2地鐵上蓋在設計時需嚴格控制荷載值, 尤其是活載取值的合理性, 使其能夠全面覆蓋施工及運營各種工況, 提高結構設計的可靠度。

5.3綜合體運營期間, 車站抗浮滿足安全要求;綜合體施工期間, 應根據抗浮安全要求控制地下水位, 必要時對車站周邊進行降水。

5.4本車站冠梁兼做抗浮壓頂梁, 且壓頂梁與車站之間空隙已采用砼墊梁填充密實。為避免車站側墻分擔轉換結構下傳荷載, 樁頂冠梁的下部墊梁截面預先剔鑿截斷是必要的, 待護壁樁新增沉降位移穩定后, 再按原設計恢復墊梁截面。

5.5 綜合體基礎荷載采用樁基的方式跨越區間結構, 樁基持力端深入區間隧道底以下, 能夠滿足地鐵區間隧道結構受力要求。

摘要:本文以成都地鐵1號線廣福站上蓋綜合體為例, 對非一體化設計地鐵上蓋結構的設計施工方案進行探討, 通過結構轉換方案, 利用車站圍護樁作為上蓋結構基礎橫跨地鐵工程, 使二個工程相互獨立, 對國內類似工程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非一體化設計,地鐵上蓋,轉換結構,相互獨立

參考文獻

[1] 廖紅偉, 劉幸坤, 孫福萍, 朱強.地鐵上蓋商業與地鐵車站結構銜接方案設計及思考[A].建筑結構, 2016, 46 (S1) :

平面設計一體化教學設計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畢業作品質量差的問題,分析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討論了如何通過對職院大專學生的畢業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的畢業作品來源具有真實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畢業作品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畢業作品 畢業指導 頂崗實習

對于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學生而言,畢業設計是學生從校內實訓、技能抽查訓練到頂崗實習以及今后從事汽車保養、維修的一個綜合性實訓總結。畢業作品的制作過程可以讓學生將實踐操作與所學理論知識相聯系,提高辦公軟件應用能力,減少學生對作品準備的恐慌心理,正確引導學生真實有效地去完成自己的畢業作品,而不是一味地去下載復制往屆學生的論文,使畢業設計成為學生就業過程中必須完成的綜合練習。

一、畢業設計作品制作過程的現狀

由于學院的教改體制和畢業生本身的種種因素,使畢業設計在制作過程中,指導老師和學生雙方都感覺困難重重,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畢業設計題目直接關系到畢業作品的質量

選題需要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從事的維修和保養的操作提煉,才能使畢業設計作品具有真實性、實踐性等。學校往往在公布各位指導教師的畢業指導任務后,要求學生認真確定自己的題目。

對于高職高專畢業生,他們對待畢業作品的態度不重視,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完全忘記了需要為自己的畢業作品做準備。在師傅操作過程中,他們有時只看到結果卻沒有認真地弄清維修診斷具體分析過程以及解決方案。這樣的情形下,畢業生會比較浮躁,相當一部分學生走形式,更有甚者,有些學生直接下載網上的論文就交給老師,根本無法提高畢業作品的質量。

2.“一對多”式的指導與監督很難以保證學生的畢業作品質量

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重,對畢業生的指導精力有限。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水平不一致,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畢業作品要求學生在實訓和實習過程中收集資料、查閱書籍、網絡搜尋以及請教實訓老師或師傅。對于高職高專生,畢業設計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指導教師逐一把關,詳細指導。由于學生不重視,常常不能及時與指導老師溝通,使畢業生無法正常在實習過程中按照老師的布置去準備作品資料,學生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思維往往處于非?;靵y的狀態,畢業作品質量難以提高。

3.畢業生在選題時有些不切實際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畢業設計作品的題目是學生實習過程中真實操作的選擇。然而,雖然部分學生在汽車行業從事維修和保養工作,但還有部分學生沒有從事自己的專業方面的工作。他們沒有實際操作過,導致很難選擇真實且適合自己的題目進行設計,有的同學干脆從網上搜,選題很大,根本不適合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即使選好了題目,有些同學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準備設計內容,尤其是故障診斷過程和排故結果等,這些最終都會影響畢業作品的完成效果。

4.指導老師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審查未落到實處

通常,學院的畢業生技能抽查和畢業設計是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時間上還是比較寬松,而有的畢業生在技能訓練或頂崗實習中,能按老師布置的作業去準備自己的畢業作品,也有很多學生在校內技能訓練中敷衍過關,實習報告抄襲其他同學的,更不用說在實習中去準備畢業作品了。甚至還有些學生不愿意接受學校聯系的頂崗實習單位,自己也沒有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這種問題就使得有些學生對畢業證的獲取態度無所謂,也就讓老師無法掌控他們,也就沒法指導了。

5.畢業設計制作過程的評價制度不完善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畢業設計作品的評價標準不同于其他數控、機電一體化專業。往年的畢業設計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畢業答辯,有些同學到畢業答辯時才開始準備論文,急急忙忙弄一篇論文發給老師,在短短幾天返校期間,希望老師能給出合格的評價。有時候部分老師可能會由于自己帶教的學生比較多,尤其在畢業答辯季節氣溫較高,這樣帶學生就很辛苦,每位指導老師會花費很多精力才能指導學生做出合格的作品,而且作品質量好壞無關獎懲,這樣不但對學習努力的學生不公平,也使指導老師產生不正確的印象,不帶學生也只是少拿幾個課時,因此同時打擊了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作品制作過程沒有形成一套完善合理的、科學的、系統的評價制度。

二、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畢業作品教改分析與實施建議

為了讓學生能穩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地在實習過程中聯系所學理論知識,順利完成他們的畢業作品。學校在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學生的畢業作品制作過程中結合了學生的頂崗實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作品選題要求真實

針對畢業生畢業作品很難完成或者說難以達到規定標準的問題,可在校內課堂教學、實訓過程中,將實訓項目作為題目,模擬設計作品完成方向引導學生對自己分組的項目進行車輛信息記錄、故障現象記錄、拍攝老師示范以及同組同學操作圖片、過程數據記錄等,這樣學生可以從訓練項目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題目,并且可引導他們的選題思路,也讓他們的作品題目具有真實性。

2.設計作品制作過程管理

往屆畢業生存在將自己的作品制作看得過于簡單的問題,大多數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根本沒有準備自己的作品,導致在短暫的答辯期間,學生和老師都很辛苦,最后馬虎應對自己的畢業設計。因此建議學生在課程設計和實訓過程中,將學生分組與指導老師對接,開始著手引導學生為畢業設計作品做些基礎工作,這樣對學生和老師來說時間比較充裕。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要求老師與學生之間保持良好溝通,同時也讓學生多向師傅請教,彌補老師的不足。筆者發現,有位學生在頂崗實習前已經選定好了自己的畢業設計題目:離合器發出異響的故障排除,并且在實習過程中他一直關注所選題目,并親自跟師傅一起維修了各種離合器故障現象,然后通過師傅和老師的指導,經過十多次修改,最終完成了符合學校模板的畢業作品??墒且灿袑W生在實習期間沒有準備過程資料,相當被動,后來倉促準備設計作品,這樣影響學生的作品完成進度,甚至拖了整個班級小組的后腿,導致指導老師檢查時工作量大,無法保證小組完成作品時間。

另外在制作過程中也要加強檢查、審核管理。比如可以通過逐級把關管理,責任到人,改原來的抽查為普查,即首先由教研室對每位學生的作品進行檢查,及時更改作品的內容和模板格式不當之處,然后由系教務組對其作品進行審核、糾正,最后由院教務處組織核查作品,對于存在問題的作品一定通知到人,認真更改直到復查合格。這樣讓畢業設計過程貫穿整個大學學習過程,有足夠的時間查閱資料,準備維修或保養方案設計、故障原因分析和診斷排除等工作,學生們在實習單位有充足的時間請教師傅,準備自己的作品內容和操作過程資料,有效地監督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達到實效性。

三、小結

以上提到的教改分析和實施,使汽修專業的畢業生受益匪淺。畢業生一致認為畢業設計作品制作應該從理論教學、課程實訓和技能訓練開始著手,在各自的指導老師的引導下,從畢業設計的選題、資料收集,到設計作品準備,對創新性、專業技能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均起到了提高的作用,特別是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分發揮了指導老師的作用。結果表明,只有讓學生提前對畢業設計作品有初步認識,在實訓過程中有了親自動手操作的經歷,到頂崗實習單位進一步加深某一零部件或系統的故障診斷現象分析、故障排除,才能真正保證畢業設計作品具有真實性。

(作者單位: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平面設計一體化教學設計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通過對室內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及實施的研究,對很多設計師正在呼吁的一體化的觀點做了一定的補充和完善。

關鍵詞: 一體化設計 建筑設計 設計研究

總結出初步掌握一體化設計的方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室內設計中的各元素,如棚頂、墻面、地面、照明、色彩、家具等都可

以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設計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他們各自的特點,更要考慮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各個元素相互協調、相互包容。

2、 建筑設計中的各元素,如建筑結構、管道布置、線路布置、功能分區等,

要做成一個整合設計,各個元素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發展的。

3、 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的一體化,就是要在建筑空間里進行更為細致深入

的室內研究,在建筑設計的初期,室內設計就要提前介入,針對建筑設計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改造,兩者結合起來,統一設計,建筑的先期設計構成中就已經給舍內設計埋下了伏筆、預留了發展的思維創造空間,使得室內設計具有了更為靈活的設計張力和伸縮性。目前一體化在國內的事實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作者根據相關的參考文獻以及實踐經驗,結合理論知識,總結出一體化設計的要點:設計時要根據《住宅建筑模數協調標準》,遵循建筑模數的原則,建立模數化空間,建筑及室內部件盡可能使用標準部件,盡量減少予制構配件的類型,使其達到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商品化,對室內空間尺度進行認真分析,對各個界面進行詳盡、全面的規劃和綜合考慮,做到天、地、墻模數統一、對縫,使得室內設計工整、嚴謹。室內設計和建筑設計要及時交流、相互溝通、同步進行,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協調解決,盡可能使整個設計方案科學合理。

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都有復雜的內涵,他們的設計思想、服務宗旨以及評判標準都是一致的,是一種“骨”與“肉”的關系,二者密不可分,通過本文的研究,這種整體的設計觀更加明了,更引起了設計師對一體化設計觀點的重視,當然,由于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加上作者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和技術的有限,也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所做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從室內與建筑的生態化、智能化等多方面來進行考慮,對一體化設計做更為深入的研究。

二、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在實踐中的統一性表現

以參與修建一座別墅為例來具體說明室內與建筑設計統一步調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中,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被分為兩個獨立的小組進行作業,假設業主擁有一套別墅,要求我們注重別墅的室內與建筑設計的整體規劃,將二層設計成自己的私人住宅,一層則設計成公司活動間,用來接待商戶與客人,同時應業主的要求,設計風格要帶有總過民族色彩。在設計之前,我們要對別墅進行一番仔細考察,與顧客商量之后,完成初步的設計方案,同事,室內設計師參與到實際設計工作中來。室內設計所涵蓋的內容很多,例如室內平面設計、風格與空間設計、風格組織、燈光照明以及成套陳設的考慮與布局等,劃分較為細致、具體,應該考慮到業主的生活習慣及空間感官等個人愛好因素。成功的室內設計完成之后所呈現的空間布局的精準會給負責安裝的工作人員帶來方便,各種家用電器開關的插座分布與數量安排也會給后面的安裝步驟節省時間。成功的室內設計通常都擁有一個重要前提,即實施實際建筑與室內設計的人員必須能夠充分的了解原設計師的建筑構思和目的,有了這樣一個前提,建筑師的初衷才能夠在實踐中得到完美的發揮。當然,后期的工作檢查中常常會存在疏忽,但是建筑與室內設計的統一性要求卻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驗證。

三、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一體化的具體要求

室內和建筑設計一體化的具體要求也可以用實例說明,假設別墅業主對設計師非常信任,要求室內與整體建筑設計一并負責,這就為實施設計和運作的一體化創造了前提,諸如此類工作,建筑與室內設計統統由建筑師策劃安排。

如果別墅構造比較簡單,分為三層,共400平方米,操作起來難度較低,與以往不同,工作的室內構想與外在建筑完全是由一個人完成的,在工作的過程中不用擔心內外設計的脫節問題,在保證完成顧客交代的任務之外,可以自由發揮想象,不用擔心資源浪費,因此整個施工過程就沒有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之分了,在建筑草圖創作之時,室內設計的理念就已經被揉進建筑物中了。例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家用電器開關的分布與數量因素,這時作為室內設計的一部分,就已被建筑師在構建建筑草圖的同時安排好了,同樣給后期的安裝提供了方便,這即是室內與建筑設計一體化的完美詮釋。當然,一體化的存在也給建筑師增大了工作量,這就要求建筑師更加細心、周全的考慮室內設計與建筑的和諧統一,同時巨大的工作量也促成了建筑師的個人素質的提升。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一體化的優勢在工作實踐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也讓我們對建筑與室內設計的一體化有了比較直觀的體會。

四、建筑與室內設計一體化帶來的優勢分析

在案例的開頭我們曾經強調過,如果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是被分為兩個獨立的小組進行作業的,而獨立并不意味著室內設計師的設計思想也要獨立于建筑物之外。當一所建筑物完工,需要進行室內裝修的時候,室內設計師的團隊是負責完善并輔助建筑設計的工具,是負責延伸建筑理念的幫手,他必須依附于原建筑理念而存在,設計出最符合建筑物空間感的作品,建筑與室內設計一體化的優勢就得到體現,具體如下:

1、建筑與室內設計的一體化避免了團隊與專業不同所帶來的設計誤差,建筑師可以完全把握自己的設計理念,并將其付諸于實踐當中。

2、建筑與室內設計的同步性使得二次裝修所帶來的資源浪費問題盡可能的被避免了,而建筑圖紙的完善則為業主提供了精確的預算指標,招標等工作較為便捷。

3、建筑與室內設計一體化為整個施工周期優化了時間和資源投入,設計團隊的工作時間預算趨于相同,避免了不同團隊的施工時間差異給周圍帶來的噪音重疊。

五、結束語

我國雖然已經發布有關建筑設計一體化的規章制度,但一紙文書并不能代替建筑與室內設計一體化實踐結合的重要性。我們要吸收國外成熟的經驗,在實踐操作中體會建筑與室內設計一體化戰略實施的重要性,認識到它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建筑理念在資源節約、經濟發展等課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定要將這種戰略充分的實施到實際的建筑設計工作中去。

上一篇:商務英語學習范文下一篇:糖化血紅蛋白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