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語文課本劇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23

語文課本劇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作為高中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延續與補充,高中語文早讀課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然而在現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早讀課依然處于比較薄弱的環節。為使高中語文早讀課煥發無窮的生機,提高師生對語文早讀課的認識,本文主要對此來談一談如何變單一性的早讀課為多樣性形式,提高高中語文早讀課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早讀課;有效途徑;效率

早讀課作為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陣地之一,其不僅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語感的有效途徑,更是課堂必不可缺的延續與補充,同時,也是提高學生高考語文成績的重要環節。為使高中語文早讀課煥發出無限生機,教師一定要明確早讀任務,豐富學生早讀課內容,根據新課標教學理念,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特點,變單一性的早讀課為多樣性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對早讀課意義的認識。

一、現今高中語文早讀課的狀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早讀課是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而在現今的語文早讀課中,每當早晨步入校園,很難聽到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讀書聲。通常來說,當教師走進教室,大多數學生都只是在默讀課文,甚至有的學生則利用早讀時間做一些小動作、講小話,來抄襲他人的作業。而有的教師呢,則是背著雙手,盯著學生,在過道里踱步走著,壓根就無所事事。一堂早讀課下來,學生覺得讀不讀都一樣,沒有什么意義,而教師也沒有什么收獲。對我校多名學生就語文早讀課的態度,學校語文組專門做過調查,喜歡者16%,不太喜歡者57%,極不喜歡者7%,無所謂者20%。這些數據表明,這已經不再是一個班的問題和一個個學校的問題了,而是現今高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由于在思想上大多數語文老師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明確早讀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很少花心思在早讀課上,在他們眼中,早讀課就相當于自習課,而自己只要管理好學生的安全和班級紀律就行。不少教師都是在學校常規管理制度的壓迫下去走走過場。正是沒有明確的早讀課任務,所以學生壓根就不知道早讀課自己應該做什么。自然就造成學生漫無目的的去讀,這種不求甚解的學習方法,效率是非常低效的。諸多課文段落都是需要背通讀熟的,學生對此束手無策,不知道從哪里下手,該怎樣讀,怎樣背,何時完成。多數時候學生都是由于受老師的壓力才會去象征性地讀一讀,當老師一走則又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一般的早讀課都是自由朗讀,對于這種單一的學習形式,大多數學生都不感興趣,而且學生,讀書內容僅僅是語文課本,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覺得閱讀內容枯燥無味,從心理上產生厭煩心理。受這種因厭煩心態的影響,學生壓根就沒有早讀的激情,往往只是走個過場,希望早讀趕緊結束。

二、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早讀課,提高效率

(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早讀課的必要性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早讀課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語文教師應該向學生進行闡述,要改變他們對早讀課的這種態度,重新看待早讀。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一個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體力最好的時候就是早晨,更是一天學習的開始。早晨的時候,人的大腦皮層由于受到外部強烈的刺激,對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是非常有益的,并且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審美熱情和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比如,氣氛活躍,學習氛圍濃郁,寫練結合,不僅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在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反之,如果氣憤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則會有所壓抑,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下降。培養語感是語文教學成功的標志,而朗讀則是其先決條件,語文一定要注重開設早讀課,重視語文朗讀教學,進而實施素質教育。

(二)為學生明確早讀任務,豐富早讀內容

朗讀與背誦是早讀課最主要的任務。一堂早讀課如果沒有具體任務,就會讓學生覺得毫無壓力,失去其實際效用。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每天的早讀課都應該給學生布置適當的任務,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激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有信心去獨立完成這些任務。這樣學生就會有目的的開展自己的早讀課,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毫無收獲。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豐富早讀課的內容,不單局限于教材內容搶,應該獲取課外知識,進行朗讀。比如,學生喜歡的一些小短文、成語、名人名言等,學生經常進行朗讀背誦,不僅能夠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課外知識,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變單一性的早讀課為多樣性的形式

大多數的學生是不喜歡單一性的早讀課形式,他們認為這種形式枯燥無味。因此,采用多樣性的形式來豐富早讀課的內容,教師可以采用新穎的方法開展課外朗讀或分組朗讀等形式,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不僅能夠活躍氣氛,減輕學生的疲乏感,還能夠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貫徹新課標教學理念,重視語文早讀課,根據高中語文早讀現狀及學生心理特點,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早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早讀課的重要性,明確早讀任務,豐富早讀課內容,變單一性的早讀課為多樣性的形式,進而使高中語文早讀課煥發出無限生機。

語文課本劇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有人戲稱“得閱讀者得天下”,想來也是如此,無論在什么科目考試中,都要運用閱讀理解這一基本功,先把題目要求讀懂理清才能進行答題。圖書市場上洞洞書、立體書、抽拉書、翻翻書、有聲書等各類繪本書的層出不窮,可見現代人們已經意識到建立良好閱讀習慣和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意義。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更是為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打基礎的階段,本文主要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教學現狀,以及培養閱讀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能力;方法;實踐;鑒賞;閱讀;

前言:

語文新課標對學生各方面閱讀能力目標進行了細化,要求學生提升閱讀量,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提升文學鑒賞能力,進行獨立閱讀等,這都為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閱讀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還能使學生建立個人認知,提升思維效率。閱讀中學生主動捕捉信息的過程中專注力也會獲得提升;閱讀的文本沒有畫面,學生會在腦海中還原對話、場景、人物等信息,學生的想象尺度被不斷拉大,培養了學生想象力;隨著閱讀量的積累,學生對信息的抓取能力呈不斷攀升趨勢。這都需要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沉浸其中,樂在其中,從中獲益。

一、“授之以漁”,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新課標中指出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無論是在語文或是其他學科教學中我們常發現這樣一些情況,課堂上學生即便掌握了相應的知識點,當學生獨立閱讀做題時會因為審題不仔細,粗心馬虎而漏掉一些關鍵信息,在填寫答案的過程中答非所問,或者答題不完整,出現漏答的問題,這都是學生獨立閱讀能力薄弱的表現。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泛讀、精讀、跳讀、通讀、速讀等各種方法進行滲透,讓學生逐步掌握利用工具書進行淺顯文言文閱讀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獨立閱讀時加以實踐。不同學段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有著不同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只需反復仔細閱讀就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對高年級學生進行獨立閱讀能力培養時,則需要將各種閱讀知識點進行歸類,針對同一類型的閱讀文本進行同類閱讀方法的教學,指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反復練習,當學生掌握其規律后,鼓勵學生進行舉一反三的練習,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

二、創設情景,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豐富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語文教師則要在閱讀教學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各種情景,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進而積累情感。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采取專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例如,在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父愛之舟》一課閱讀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廟會上熱鬧非凡,有很多好吃的,但是因為作者家境貧寒,所以不敢買,只能找偏僻的地方,父子倆吃涼粽子。但父親給我買了一碗熱豆腐腦,沒錢買玩具,父親給我做了一個萬花筒,正是這樣的反差才能更加突出父親對我的疼愛。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場景描寫和細節描寫的強烈的反差對比關系,語文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課本劇創作,回憶生活中自己喜歡某雙鞋,或某個玩具,想去某個地方旅行,但是遭到拒絕后的情感體驗?;蛘?,在重要的時間節點,自己沉浸在某個場景中對細節進行描述,學生舉一反三了解細節和場景的相互映襯或相互反差的多重關系,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課外閱讀,發展閱讀鑒賞能力

新課標還對學生的閱讀總量提出一定要求,并在閱讀中初步鑒賞文學作品,不斷豐富自身精神世界。語文教師則要在閱讀教學中推廣課外閱讀,精選各類課外閱讀書籍,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學習,讓學生在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中學習運用語言文字,豐盈自身精神世界,提升文學鑒賞力。當前,語文教材中所選編的閱讀文本數量有限,因此,為了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升學生閱讀量,語文教師要綜合考慮本班學生的思維特征,閱讀能力,以及語文閱讀知識點,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根據相應的主題整合豐富的閱讀材料融合到教學中。教學《魯濱遜漂流記(節選)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整理精彩的電影片段,登載的相關新聞,以及類似的研究,激發學生的閱讀的好奇心。隨即,語文教師讓學生制定相應的閱讀計劃,讓學生以日記、筆記、圖文解說的方式整合出來,讓學生在廣閱讀中不斷拓展認知,結合課文進行深度思考,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閱讀問題,提升閱讀鑒賞能力。

結語:

學生閱讀能力拉開差距很小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在課后自主閱讀中,學生課后閱讀量越多,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越強,而閱讀能力又跟學生的傾聽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直接掛鉤。因此,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制定詳細的課后閱讀計劃,合理分配好課前閱讀,課上閱讀,課后拓展閱讀的時間,采取行動,不斷攀登。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路徑探究[J]. 趙梅花. 新課程. 2021(10)

[2]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J]. 王艷俠.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 2021(01)

[3]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J]. 莊興珍. 讀寫算. 2019(31)

語文課本劇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032

摘要:民國時期,廣告素養教育嵌入中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本之中,注重廣告綜合知識教育,廣告題材居于課本體例結構的核心位置。當前,廣告素養教育嵌入中小學語文并不多見。其實,從汲取廣告素養教育效果研究成果、借鑒國外語文教育經驗、提高兒童自我保護能力等方面看,都需要我國當前在低學齡階段把廣告素養教育嵌入語文中,切實加強廣告綜合知識教育,從而建構傳播生態。

關鍵詞:民國時期;廣告素養教育;語文課本

媒介素養教育就是培養受眾正確理解、建設性地利用大眾媒介資源,從而健康地進行媒介化生活所需的各種素質與能力。[1]就學校而言,目前世界范圍內的廣告素養教育主要有兩種課程模式:一是獨立課程模式,即廣告素養教育被列為一門獨立的必修課或選修課;二是嵌入式課程模式,將廣告素養教育融入傳播學、營銷學、語言學、經濟學、藝術學、包裝學、數學等課程之中。

課本是課程目標與內容的主要載體,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憑借,廣告素養教育嵌入語文的印跡很大程度上銘刻于課本中。如果分析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可發現廣告素養教育嵌入語文的特征,從而總結經驗教訓,進而為今后語文兼施廣告素養教育提供有益的政策啟示。鑒于目前文獻尚未對此作出相關梳理,本文試圖為之。

一、民國時期廣告素養教育嵌入語文的特征

(一)廣告素養教育主要嵌入中小學語文課本

教育家徐特立1915年曾主張,“契約、書牘、履歷、廣告、表譜、薄記等屬于應用之文,初等科三年級以后適用此體?!盵2]因此,民國時期教育部教授要目編纂會公布了《初等小學國文教授要目草案》,其中在第二學年開設的國文課程中,規定“廣告、商標等,可擇要敘之”[3]。與此同時,《高等小學國文教授要目草案》也規定,“章程、規則、文契、廣告等類,也宜按照體例切實說明?!盵4]根據民國圖書數據庫《瀚文書庫》、CADAL民國珍藏庫,本文統計了民國時期廣告素養教育嵌入語文課本的情況,形成表1與表2。由表1可知,自1913年開始,民國時期小學語文課本中先后出現了22篇以“廣告”“告白”“通告”等為題的課文。從表2可知,到20世紀30年代以后,初中語文課本也開始重視廣告素養教育,有9本涉及廣告內容,而高中及以上層次的語文課本只有2冊課本論及廣告。因此,整個民國時期,中小學語文是廣告素養教育嵌入的主要陣地,在中國初等教育史上實屬罕見。

(二)小學語文重視廣告綜合知識教育,中學語文重視廣告寫作

表1所列民國小學階段涉及廣告的課文,除了《修正初小國語課本》(1938年)第六冊等語文課本強調廣告寫作之外,絕大多數的選文涉及廣告作用、廣告倫理、廣告寫作技巧、廣告受眾選擇、廣告媒介選擇等方面的廣告綜合知識??梢?,當時的小學國文課本不只是把廣告作為一種應用文看待強調廣告寫作,還涉及廣告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廣告素養教育意識。

與小學語文重視廣告綜合知識教育不同,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民國時期,中學語文課本主要是在應用文寫作上涉及廣告素養教育。

(三)廣告題材居于中小學語文課本的核心位置

課本的體例結構通常由課文系統、助學系統、習題系統等組成,其中課文系統是課本的核心部分。在民國時期,廣告題材在語文課本結構體系上的位置一般屬于課文系統,表明當時語文課程高度重視廣告素養教育。

二、民國時期廣告素養教育嵌入語文的當代啟示

(一)當前廣告素養教育應在基礎教育階段嵌入語文之中

目前中小學語文課本只是零星涉及廣告題材,而且廣告素養教育在語文課本結構體系上的位置被邊緣化,表現在:第一,以補充材料的形式呈現,沒有作為正式課文出現。廣告是一種非連續性文本,有學者翻閱全學段《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發現非連續性文本多出現在綜合性學習的閱讀材料、課文后的資料袋、習作、交流平臺等板塊,以補充材料的形式呈現,沒有作為正式課文出現,教學參考對此類教學內容的教學建議也甚少。[5]第二,語文課本涉及廣告題材的內容多屬于學生自由讀寫的單元或選修。例如,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廣告多棱鏡”屬于“專題”教學模塊,是學生自由讀寫的單元,在實際教學時,這一部分往往會被弱化,已成為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6]廣州市花都區秀全中學課本《語文—生活智慧之花》涉及廣告、公益廣告,屬于校本選修課;北京市八一中學高中語文組開設的課程《大話廣告》也屬于校本選修課。[7]第三,廣告素養教育在語文課本的媒介素養教育板塊中缺失。在世界范圍內,廣告素養教育一般被納入媒介素養教育的范疇,但我國目前從小學到大學的語文課本,廣泛涉及媒介素養教育,卻未把廣告素養教育納入其中。當前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五單元、滬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這些皆為關于媒介素養教育的獨立單元,可都未涉足廣告素養教育。當前中小學語文有弱化廣告素養教育的傾向,而大學語文卻強化廣告素養教育。

那么,是在低學齡階段還是在高學齡階段的語文中兼施廣告素養教育呢?

首先,廣告素養教育理論研究結論表明,711歲是實施廣告素養教育的最佳時期。一些學者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研究顯示,5歲左右以前的兒童不能夠始終辨別廣告與其它節目的差異,不是將之視為勸服,而是當作一種娛樂或產品信息,7、8歲左右的兒童開始學習識別廣告及其意圖,12歲左右的兒童就能夠清楚地表達廣告的要點和說服目的。因此,理論研究者一般都認為711歲是孩子對廣告認識的過渡時期,這個時候實施廣告素養教育最合理。[8]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廣告社會化和社會廣告化的今天,廣告素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技能,而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事實上大學語文在多數學校并未列入基礎必修課中。[9]廣告素養教育不能等到高等教育階段才予以實施,必須從娃娃抓起。

其次,在小學語文實施廣告素養教育,有利于將未成年人從被保護推向自我保護。Nelson在2016年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兒童的廣告素養水平低下,就會凸顯廣告道德問題。[10]2015年頒布并實施的新《廣告法》對舊《廣告法》有關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簡單規定進行了全面修改與完善,但在保護廣告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方面,我國的當前制度設計有些過度依賴法治。應該說,除了運用法律手段,還應充分運用教育手段,讓廣大少年兒童從被保護對象成長為具有一定自我保護能力的群體。相對于我國目前在大中院校開設廣告選修課而言,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設置不同層次的廣告課內容更有利于從小培養廣告意識。[11]

最后,目前眾多國家的廣告素養教育都嵌入中小學語文之中。德國中小學的語文教材在文體的選擇上,選用了廣告等大量的實用文體,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用讀寫水平;在中學階段的語言訓練內容上,也安排有廣告等具體訓練項目。[12]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二年級學生能“區分電視上或者廣播中的廣告和節目,區分雜志或者報紙上的廣告和文章”,要求四年級學生能“識別和描述所遇到的廣告的不同類型”,要求九年級學生能“識別影響媒體生產、銷售、做廣告的因素”“描述廣告材料上的產品介紹與消費者的使用情況之間的差異”[13]。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一、二年級學生能“識別和討論在印刷媒體廣告上獲取的信息”[14]。

(二)當前中小學語文應重視廣告綜合知識教育

今天,青少年頻繁“觸媒”使其對新媒體產生強烈依賴,過度與新媒體互動造成“碎片化”閱讀,沉迷于網絡空間的游戲互動和“娛樂狂歡”導致主體性的弱化。毋庸置疑,青少年的高媒介卷入度預示著這一群體正在遭受新媒體“綁架”。[15]

對于語文教育來說,似乎只要重視廣告寫作已足矣,沒必要、也沒義務充當廣告綜合知識教育的角色,因此目前各級各類學校的語文課本,特別是高中以上語文課本,主要從廣告寫作方面重視廣告素養教育。盡管廣告寫作也會或多或少講授有關廣告知識,但還是不夠。目前語文重視廣告寫作能力,實際上還停留在傳統“讀文”時代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框架觀念之下兼施廣告教育,不符合“讀圖”時代對語文核心素養的新要求。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首要和基礎任務,[16]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類的閱讀已由“讀文”時代走向“讀圖”時代,因此,語文基本能力也突破了傳統的聽、說、讀、寫的框架,而增加了視像能力(viewing)和發布能力(presenting)。[17]廣告作為一種非連續性文本,是學生“讀圖”的重要資源,因此當前語文應開展廣告綜合知識教育。

參考文獻:

[1]汪瀟,桂世河.媒介素養教育與現代傳播生態重建[J].當代傳播,2008(5).

[2]徐特立.國文教授之研究[J].教育周報(杭州),1915(77).

[3]民國教育部.初等小學國文教授要目草案[J].教育研究,1915(24).

[4]高等小學國文教授要目草案[J].京師教育報,1915(20).

[5]楊雪梅.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10):4041.

[6]張萍.試談初中語文專題教學的實施[J].文學教育,2015(3).

[7]王建穩.王建穩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3:4145.

[8]Livingstone S, Ellen J H. Does Advertising Literacy Mediate the Effects of Advertising on Children[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6(56):560-584.

[9]盧瑩,王薪喜.對大學語文在課程結構中性質定位的探討[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2).

[10]Nelson M. Developing Persuasion Knowledge by Teaching Advertising Literacy in Primary School[J].Journal of Advertising,2016 (2):169-182.

[11]孫寧豐,張守帥.略論我國公民的廣告素養教育[J].時代教育,2013(8).

[12]劉淼,肖穎.實用有序基礎上的多元化教學——論當前德國語文教育的特點[J].中學語文教學,2003(4).

[13]歐陽汝穎,湯浩堅,梁慧霞.英語地區母語能力基本能力對比研究[M].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3:177.

[14]Board of Studies New South Wales. English K6 Syllabus[M].Sydney:Bard of Studies New South Wales,1998:2835.

[15]王秀艷,周大勇.“人—媒”過度互動與新媒體“綁架”—兼論“眾媒時代”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

[16]徐林祥.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語用熱”再認識[J].全球教育展望,2016(8).

[17]任桂平.國外語文能力的新視點[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

作者簡介:桂世河(1971),男,回族,傳播學博士,貴州銅仁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曾出版教材3部,譯著2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7項,研究方向:營銷傳播;湯梅(1976),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文學碩士,武漢工商學院民族教育學院副教授,校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省級以上課題2項,校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科重大委托項目1項,公開發表10余篇學術論文,主譯著作1部。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語言與民族文化。

語文課本劇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內容摘要:初中階段,提高學生現代詩歌鑒賞能力,是課程標準規定的一項重要培養目標。但由于初中語文課本中現代詩的選材比例較少,學生單一依靠課本中的選篇來學習現代詩歌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呼喚學校自主開發適合學生學情,具有地域特色的現代詩歌專題校本教材融入進學生的學習,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鑒于農村中學所處環境和學生身份的鮮明特色,本文研究了鄉土題材的現代詩歌對農村中學校本教材資源開發的價值和必要性。

關鍵詞:鄉土題材的現代詩歌 農村中學 初中學生 校本教材開發

受經濟條件和學習環境的限制,農村中學生思想較為單純,但同樣會在中學階迎來多思多夢、情緒多變、富含飽滿情感的青春期?,F代詩歌中鄉土題材的詩歌中常見的詩歌意象,如:驟變的夏季陰雨,金黃的連綿麥地,農民樸實厚重的鄉音,肥沃或貧瘠的泥土……都是農村學生最常見的生產生活現象,如果能選用一些包含此類元素的經典鄉土詩歌進入校本教材,順勢引導學生發現鄉村人文事物等所蘊含的詩靈詩意,發掘詩人們用風土風情風俗風景入詩的奧秘,學生也就會在品鑒詩歌之后,萌生出模仿性創作的沖動,從而實現學——思——品——悟——寫等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農村中學選編鄉土題材現代詩歌進校本教材的現實依據

(一)教材的缺失與詩情涵養的需要

引導學生對現代詩進行學習,不光有利于其對詩歌凝練表達方式的習得,也有利于其人文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詩中陶冶性情,學會通過體味具有典型化的意境,在腦海中重現詩中富有美感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嘗試悅納自己,尊重生命和自然,愛生活、愛自己的家鄉和社會,最終升華為嘗試創作詩歌的沖動,學著用詩歌表達自我,抒發情感。而詩歌意涵的不可窮盡性和可誦性,也往往給學詩、誦詩、品詩、寫詩的過程,注入進更多樂趣,進而激發孩子飽含激情的想象,鍛煉孩子的發散思維和批判思維。

但是初中語文統編教材中,現代詩歌作品所占比重較少。由此,將課外現代詩歌經典引入到校本教材的開發過程中,以彌補統編教材的不足,是很有必要的。而現代詩歌形式自由,無格律限制,通俗易懂的特點,又決定了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就能完成基本學習任務。將其作為課程資源引入到校本教材中,可以和教師需要重點講解的課內詩歌交相呼應,形成學生自學和教師教學的內外聯動。學生在現代詩和古詩詞交互學習的過程中由簡入難,既能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和審美體驗,也能開闊文學視野。

(二)農村中學特點與鄉土題材現代詩歌特色

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其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编l村中學選址在農村,學生身份構成一般是農村戶口,文化背景也都具有典型的鄉野文化特色。在挖掘鄉土詩歌的教材資源開發價值時,先要找到與相適應的契合點,校本教材的開發,也要與地方特色、農村學校特色和學生心理認知以及文化身份相適應。進而引導農村中學生在城鄉經濟文化多元碰撞的今天,形成鄉野文化保護的內在情感,激發出學生最原始的詩歌創作動力,進行模仿性和原生性創作,讓更多文質兼美的鄉村題材現代詩歌得以不斷涌現,且代代相傳。

二.鄉土題材現代詩歌作為農村中學校本教材資源開發的典型示例

詩歌是美的藝術,農村中學校本教材編寫時,所選作品也要具備基本的思想美、情感美、語言美、想象美和意境美,主題要積極向上、明朗樂觀,適合農村中學生閱讀鑒賞。

例1:詩人海子的部分經典鄉土題材詩作

作家劉亮程說:“家鄉是地理和文化的,故鄉是心靈和精神的。家鄉存在于土地,故鄉隱藏在心靈……文學寫作,就是一場從家鄉出發,最終抵達故鄉的漫長過程?!编l土詩人在詩中描寫的鄉村生活體驗和經歷,更容易引起農村學生的情感共鳴。詩人海子本身就是農民的后代,農村的熱土給予他以創作靈感和現成的素材,鄉村氣息在他身上烙下終生的印記,對鄉村的彌久記憶為詩歌注入了充沛的情感,加之詩人本身的天分和飽滿的想象力,讓他的鄉土詩歌擁有了深長而雋永的味道。包括他在創作中常用的“村莊”“麥地”等意象,都已然濃縮成一種鄉土詩的生動符號,值得每一位農村教育者挖掘探析其中的教育價值。

如他著名詩作《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就可以引入農村中學的校本教材中。這首《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巧妙運用了許多農村題材詩歌的典型意象,如“太陽”“白云”“青草”“黑土塊”“泥土”等,詩人借助這些意象抒情,歌頌泥土的干凈,大地的高貴,植物和雨水似乎也被賦予了愛情與幸福,看似書寫著尋常的鄉間原野,卻是詩人對自身身份的一種現實體認,最終升華出一種詩人對自然恩賜的感激,對人世生活的珍惜,對生命的原始尊崇和敬畏。讓生在農村的中學生了解海子的詩,并對海子的身份和詩歌創作背景進行補充,進而引領學生主動探知這個“來自農村的年輕詩人”一手構建的詩世界,不光可以讓學生學會用發現的眼睛去觀察和審視身邊原本平凡的鄉土風物,慢慢領悟“抽象的詩”與“具象的物”之間的內在關系,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明麗輕快的詩歌筆調中,感受詩歌最原本的溫度,觸發起孩子們的詩歌閱讀興趣。

例2:詩人余秀華的部分經典鄉土題材詩作

余秀華是當代著名的農村殘疾女詩人,出生時既定的缺憾,讓她的詩歌賦予了更加深刻的意涵,蒙上了更豐富的色彩。將余秀華的詩引入農村中學校本教材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傳統鄉土詩歌意境及情感賞析的基礎之上,跟隨詩歌展開自我生存環境、生命本質、現實體驗以及鄉村文化走向的再思考。

在此,以余秀華的一篇鄉土題材作品《點種》為例,淺談其作為校本教材開發時的價值?!案赣H用鋤頭摳出一個窩/我丟下兩顆花生/窩兒不深/我很想把自己丟進去/我想知道如今的我會不會被風一撩也去發芽/一顆花生不經意碎在手心了/我被一聲哭喊驚得亂了步伐/誰在紅紗帳里枯坐了一個冬天/愛情敲了一下門/你一個驚喜,就粉身碎骨/它跳了一下,落在窩外了/紅得像是一句沒有說完的諾/天那么藍/老天,你在種我的時候/是不是也漫不經心/。該詩以農村常見的生產活動“點種”為創作題材,卻在花生手中破碎的現實景象中,與詩人自己的命運產生了聯系。在花生面前,這位多情的農村女詩人最終發出悲嘆:“老天,你在種我的時候,是不是也這么漫不經?!毕蛭覀冋宫F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無能為力,渺小感和卑微感,而這也恰恰是在城市侵襲下,受都市物質生活沖擊后的很多農村孩子經常抱怨的話題。但通過這首詩的賞析,也可以得知,其實面對老天為詩人鐫刻的苦痛,她或許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卻從未認輸,她敏感的感知到一顆花生的卑微情誼,她看到花生在紅紗帳里枯坐了整整一個冬天,只為春天一來,能與春風愛戀,她把春種秋收寫進詩里,也將自己對愛情的真摯渴望滲透在字里行間,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命運的抗爭,詩歌也因此被賦予了最原始的生命張力。帶領農村孩子在校本教材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此為基點,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歌意蘊的同時,去感受這位殘疾農村女詩人詩中的無限能量和爆發力,喚醒孩子對鄉村的熱愛,學習詩人這種面對命運蹂躪,依舊能堅持在紅紗帳里等待春天的積極人生態度,從而在看透了現實的不美好后,依舊還能在心底升起一抹永恒的白月光。

除《點種》以外,余秀華其他很多鄉土題材的現代詩歌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像《南風吹過橫店》《星宿滿天》《假如開出一朵花》《禮物》《我愛你》等,都是很好的農村中學校本教材選材范例。

三.鄉土題材現代詩歌作為農村中學校本教材資源開發的價值反思

正如張忠義在《鄉土詩學新論》中說的那樣:“鄉土題材的現代詩歌,經歷了風俗畫——文化鄉愁——家園意識的演變進程。風土風情風俗風景作為一種必然性基元,永遠鋪墊在鄉土詩學最底層和最外層,進入鄉土寫作中,首先必須面對這種龐大的選擇?!币劳朽l村既得資源,一草一木、民風人物、田園風光、新舊變遷都被敏感的詩人融進字里行間,四方原野和人情風物從具體形象轉化成詩歌意象,鄉野和詩,就產生了內在的有機聯系。鄉土詩人在現代詩歌傳入中國的幾十年時間里,通過還原鄉村風物人情,記錄了農民精神世界的變化,農村現實生活的變遷,自然與人文的密切關系,以及現代都市文化侵襲下,鄉村文化的掙扎與自我拯救,讓帶有鄉土氣息的現代詩歌資源,在農村初中語文校本教材開發中應用成為可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擅長寫農村題材詩歌的詩人如海子、藏克家、艾青、余秀華等人,他們用細膩或粗獷,含蓄或奔放的風格,再現人生的感思,對農村生活進行詠嘆,抒發鄉土情感,贊頌時代或反映現實,創作出了屬于中國的鄉土現代詩,它像一枚文學史上的瑰寶,在被傳誦的過程中逐漸沉淀成為經典,等待我們去發掘其獨到的美,擴展到農村中學校本教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引導中學生加以咀嚼品味,以拓寬視野,提高詩歌品鑒能力,豐富文化底蘊,體現此類詩歌樣式的價值和獨特存在意義。而無論農村孩子未來走向何方,是通往城市轉化為“后天的城市人”,還是留在農村繼續先輩開發耕耘土地的事業,身體里流淌的血液、鄉土文化的積淀和鄉土情懷,都有理由被畢生保留和封存,也只有這樣,一個民族的鄉土記憶,才能被時刻銘記,不至于被歷史洪流淹沒。

參考文獻

[1]王秋菊.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的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

[2]陳仲義.鄉土詩學新論[J].中國文化研究,1999(03):87-94+3.

[3]西川.海子詩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61.

[4]余秀華.我們愛過又忘記[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4.

[5]劉亮程.文學:從家鄉到故鄉[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25.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初級中學)

語文課本劇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地點:周瑜大營

人物: 周瑜、諸葛亮

(周瑜和諸葛亮正在商量與曹操水軍作戰之事)

周瑜(輕蔑地): 諸葛亮,水戰急需弓箭,本都督限你10天造10萬支箭。

諸葛亮(氣憤):竟對本相公如此無禮,你小子欠揍呀你,10天,你想打敗仗啊!3天就夠了!

周瑜(目瞪口呆):3天, 諸葛先„„生,你發熱了嗎?

諸葛亮(得意洋洋): 你才發熱了呢,咱們來打個賭,如果我贏了,打你的屁股,你贏了,打我的屁股。

周瑜(懷疑):行,好吧。

第二幕

地點: 諸葛亮的帳篷

人物: 魯肅、諸葛亮

魯肅(責備):我的諸葛先生吆,你夸下那么大的???,是不是想被人打屁股呀! 諸葛亮(胸有成竹):你以為我胸無成竹呀,告訴你我的秘密----氣象衛星。

魯肅(驚呆了):沒想到你有這玩意兒!

諸葛亮(得意):我早已知曉,后天晚上有霧,我設計:將20只船上扎滿稻草人,敵軍以為我軍來襲,夜晚霧大定不敢冒進,便會放箭,這樣10萬支箭不就輕而易舉地自己來了,不是嗎?

魯肅連聲夸獎 (心里十分佩服): 諸葛先生真行,令人敬佩! 諸葛亮(謙虛):夸獎了, 夸獎了。

第三幕

地點: 江面

人物:諸葛亮及其蜀軍高級將領和兵卒、曹操及其所有將士

諸葛亮(命令):起航,目的地----曹營

(諸葛亮的船靠近曹營)

曹操小兵(報告)報----,東吳起兵進攻我軍。

曹操(從床上跳下):真的嗎?!快,令水陸兩軍射箭手,擊退他們! (嗖!嗖!嗖!十萬余支箭都被插在稻草人身上,霧也快散了)

諸葛亮小兵(報告): 報----,所有稻草人身上已插滿了弓箭,共計10萬余支。

諸葛亮(命令):返航,令所有將士高聲吶喊:“謝曹丞相贈箭!”

諸葛亮所有將士(齊):謝曹丞相贈箭„„

曹操(啼哭):哇哇,白白地把十萬余支箭給了他們,嗚嗚„„

第四幕

地點:周瑜大營

人物: 周瑜、諸葛亮

諸葛亮(興奮):都督,您要的10萬支箭全部造好,請都督清點。

周瑜(異常驚訝):真的?!

諸葛亮(暗自高興): 都督好象忘記了什么事兒?

周瑜:什么事? 諸葛亮:咱們打賭了吆, 都督忘記了嗎?

周瑜(拉長音):啊----

(頓時,營里傳出一陣陣“嗷嗷”的慘叫聲)

語文課本劇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無錫市南長區培智學校 謝燕 214026

摘要: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必須與生活有機相連在一起,應充分解放智障兒童的大腦,讓他們的眼睛、嘴巴、耳朵、雙手一起動起來,真正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上來,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活味,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使語文教學更切合智障兒童的實際,讓智障兒童在語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讓智障兒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感知春華秋實,在生活實踐中擴大眼界,獲得知識。在教學《青菜、蘿卜》時,讓智障兒童在認識常見蔬菜的同時將蔬菜(青菜、黃瓜、西紅柿、蘿卜)和水果(蘋果、桔子、香蕉)放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比較,自己分辨,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充分解放智障兒童的大腦,讓他們的眼睛、嘴巴、耳朵、雙手一起動起來,真正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上來,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活味,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使語文教學更切合智障兒童的實際。

關鍵詞:因材施教

智障兒童

生活激趣

正文:

陶行知先生的兒童中心課程觀認為:教學的中心不是書本,不是教師,而是兒童,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智障兒童的智力低下,其在學習上突出表現為:注意力集中困難,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難,學習的遷移能力差,學習興趣缺乏。智障兒童的這些認知特點告訴我們,對他們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學方法行不通,而以直接的,與他們關注的實際生活最貼近的方法,便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讓生活融入智障兒童語文課堂教學

智障兒童有自己獨特的生活世界,教師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們。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要與智障兒童的生活相一致,不能超出

智障兒童的經驗范圍和認知能力。要考慮智障兒童的興趣和需要,教師設計教學時,應盡可能的創設情景還原生活,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學習知識,尤其是低年級的智障學生,如果脫離了他們的生活去進行教學,那將會事倍功半。教師應盡可能的使用多媒體和實物,再現生活情景,激活智障兒童頭腦中積累的生活信息,如在教學《水果》(認識蘋果、香蕉、桔子等),教師想讓學生知道蘋果、香蕉、桔子是水果,味道香甜、外形如何,與其講的頭頭是道,還不如把課桌變成餐桌,讓每一位學生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聞一聞,用雙手摸一摸,用嘴巴嘗一嘗,動腦筋想一想并試著說一說這些水果的顏色、形狀和味道。讓智障兒童在動手及品嘗中直接感知水果的特征,學習相關的知識。在教學《青菜、蘿卜》時,讓智障兒童在認識常見蔬菜的同時可將蔬菜(青菜、黃瓜、西紅柿、蘿卜)和水果(蘋果、桔子、香蕉)放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比較,自己分辨,說說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充分解放智障兒童的大腦,讓他們的眼睛、嘴巴、耳朵、雙手一起動起來,真正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上來,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活味,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使語文教學更切合智障兒童的實際。

2、讓智障兒童的語文教學課堂融入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必須與生活有機相連在一起,每一名語文教師都應該著眼于課堂,放眼社會生活。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

的意識”。語文來自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更應讓學生走出課堂來豐富語文知識。如帶著學生春游的同時進行語文教學實踐,讓智障兒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感知春華秋實,在生活實踐中擴大眼界,獲得知識。讓智障兒童在美麗的太湖邊、在青翠的鹿頂山去用心體會無錫是個好地方,感受家鄉的美好。 如在教學《詠柳》這首古詩時,可以帶著學生圍著柳樹去體會“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古詩意境,加深智障兒童對古詩涵義的理解。

還有這次在黿頭渚踏春,當學生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一陣春風吹來,樹上櫻花紛紛飄落,落在身上、落在地上,教師也情不自禁把這里當作課堂,在青山綠水間、在藍天白云下、在桃紅柳綠中、在落英繽紛處、在百鳥爭鳴的音韻里,指導學生去觀察、去感悟,帶著學生去親近、去體會,讓他們把發現的神奇的大自然和美妙的自然現象,以及心里由感而發的一切說出來。當智障兒童在落英繽紛的櫻花樹下終于感知了美麗的“花雨”,興奮地喊出了“花兒下雨了”,“下花雨了”,這又是一堂多么深動的語文課啊!

總之生活和語文是密不可分的,走進生活,你會發現語文的含義豐富了,語文的外延擴大了。語文的點點滴滴都是生活的,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陶行知教學思想的精華對語文教學的啟迪是深遠的,尤其讓我們從事智障兒童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希望,作為培智學校的老師更要身體力行的把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貫徹到日常教學中,提高語文教學水平,讓智障兒童在語文中理解生活,在

生活中學習語文,為智障兒童今后更好的融入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書目:

上一篇:網絡銷售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馬克思文化哲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