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五四論文范文

2023-09-16

五四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五四運動前后;陳獨秀;政治思想

關于五四時期的定位,史學界根據研究的側重點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時間斷限?;陉惇毿阏嗡枷氚l展的歷程,本文的五四時期界定為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至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轉向馬克思主義這一階段,以此來論述五四運動前后陳獨秀政治思想的發展歷程。

一、 五四運動之前陳獨秀民主主義思想的邏輯軌跡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士”居四民之首,集道統與政統于一身,既參政又議政,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近代以來,民族危亡擺在國人的面前,傳統“士”人的“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的情懷被空前激發,救亡圖存成了“士”的觀念在近代知識分子身上具體的實踐。面對戊戌變法的失敗、辛亥革命的流產以及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混亂的局面,知識分子們逐漸意識到僅僅靠西方政治制度的移植難以救中國。要從根本上改造中國,還要有文化的覺醒和思想的啟蒙。于是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場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申明其宗旨不在“批評時政”,并相信“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這個雜志一定會發生很大的影響”。[1]

陳獨秀認為,“人民程度與政治之進化,乃互為因果,未可徒責一方者也,多數人民程度去共和過遠,則共和政體固萬無成立之理由。”[2]欲求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國的建立(政治覺悟),則必然要求最后的倫理覺悟。陳獨秀努力想用西方的倫理覺悟來改變中國人思想,建構在國民性上的民主主義思想全面展開。陳獨秀的民主主義是廣義上的民主概念,指得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政治理念以及上面的整套的政治制度。

首先,民治思想的邏輯起點。他認為國家落后的原因是“把國家大事,都靠著皇帝一人胡為,或倚仗外人保護,或任教徒把持,大家不問國事,所以才弄到滅亡的地步。”[3]所以,國家的“主權原是全國國民所共有,……一國之中,只有主權居于至高極尊的地位,再沒別的什么能加乎其上。”因此,要學那“近世歐美人之視國家也,為國人共謀安寧幸福之團體。人民權利,載在憲章,犬馬民眾,以奉一人,雖有健者,莫敢出此。”[4]

其次,由民治思想到人權思想的深入。他認為,中國人不知道建立為自己謀求安寧幸福的國家,其根本在于中國人的國民性質。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由于“古之昏弱對于強暴之橫奪,而失其自由權利”。[5]國人應該起來謀求自身的自由平等,也就是自身的人權,以擺脫這種奴隸性來建立自治的國家。所以人權就是“思想言論之自由,謀個性之發展也。法律之前,個人平等也。個人之自由權利,載諸憲章,國法不得而剝奪之,所謂人權是也。”[6]

次之,由人權向反孔教思想的邁進。“孔教之精華曰禮教,為吾國倫理政治之根本。……妄欲建設西洋式之新國家,組織西洋式之新社會,以求適今世之生存,則根本問題,不可不首先輸入西洋式社會國家之基礎,所謂平等人權之新信仰,對于與此新社會新國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徹底之覺悟,勇猛之決心;否則不塞不流,不止不行!”[7]

最后,立憲共和政體是最高的政治理想。“由專制政治,趨于自由政治;由個人政治,趨于國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趨于自治政治:此所謂立憲制之潮流,此所謂世界系之軌道也。”[8]

可見,陳獨秀的民主主義思想經歷了一個民治思想——人權思想——反孔教——建立立憲共和政體,逐層發展、不斷深入的過程,展現了他的民主主義思想的龐雜性。然而,僅僅理論上思辨不是目的。緊迫的歷史造就了他理論家與實踐者的雙重角色;同時,也造就了他理論的不系統和實踐的不理性。當這兩個不同層面的角色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問題時,必然會發生碰撞與沖突。自由、平等、人權這些超階級的抽象的理念、美好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原則,遇到現實的政治問題成為幻滅。這就預示著陳獨秀要用一種更加能夠應用于實踐的更能解釋社會現實問題的主義來發展他的政治思想。

二、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對民主主義思想的批判與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西方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戰后各參戰國大都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一些知識分子開始反思西方制度和西方文明。其中,馬克思主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對資本主義做了最有力地批判,指明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這使得國人從西方的迷夢中清醒,開始認識到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只是抽象的概念,不是真正的惠及全體人的自由和民主。中國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使陳獨秀放棄了“公理戰勝強權”的看法,開始對西方民主主義思想的批判和反思。

首先,對民治思想進行了反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暴露出它的民主制度的虛偽性,所有的全體人民根本不能自己治理自己的政府,大多數的工人和貧民只是被統治者,國家權力被資產階級掌握。陳獨秀看到了這種民治思想的不徹底,認為理想的民治應該是“由人民直接議定憲法,用憲法規定權限,用代表制照憲法的規定執行民意;換一句話說:就是打破治者和被治者的階級,人民自身同時是治者又是被治者;老實說:就是消極的不要被動的官治,積極的實行自動的人民自治;必須到了這個地步,才算得真正民治。”[9]當然,此時的陳獨秀仍然想建立真正的立憲共和國,但是他看到要實行理想的民治,人民必須掌握政府的權力,來治理國家,這表明他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最初探索。

其次,對軍國主義的批判。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使陳獨秀認識到,帝國主義打著“公理”的旗號來侵略弱小的國家,它的軍國主義給世界帶來了無窮的災難。這種軍國主義是由于這些國家的國民狹隘的愛國心被一些野心家利用來侵略別的國家而造成的。所以,為了維護世界的公理,世界的永久的和平,我們應當用“強力擁護公理”。[10]此時,他仍然相信世界上有永恒的公理,甚至相信世界上還有擁護公理的國家和國民,只是人們的狹隘的愛國心被人蒙蔽而拿國家主義來侵略別人。

第三,對“金力主義”的認識。這里的“金力主義”是指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給資本主義社會帶來的罪惡。陳獨秀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純資本運作的社會,資本離開了勞動自身增殖,并不能使勞動者自身生活提高。因此使一部分人越來越貧窮另一部分人越來越富有進而產生了對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導致了社會的革命。并“相信世界上的軍國主義和金力主義,已經造了無窮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11]而中國現在雖然沒有純粹資本的作用,但是應該注意民生問題,關注貧民的實際生活需要,這是實行民治的基礎。陳獨秀從經濟方面入手看到的資本主義社會最根本的弊端,這無疑是可貴的。同時,也為他從經濟方面入手來認識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基礎。

通過以上反思,陳獨秀認識到真正的民主主義應該包括政治和社會經濟兩方面的內容。經濟的民主主義“就是打破不平等的生計,鏟平貧富的階級之類”[12],就是社會主義。后來他把這種民主主義擴展到社會、道德和文學方面,認為:“社會的德莫克拉西(平等主義)、道德的德莫克拉西(博愛主義)、文學的德莫克拉西(白話文)”。[13]他把這幾種“德莫克拉西”認為是時代精神的價值,以此才能反對一切不平等的階級特權,建立真正的民主主義共和國。

雖然此時民主主義仍然是陳獨秀政治思想的主流,但是他所認識的民主主義在經濟方面已經包含了社會主義的因素,對民主主義的反思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階級等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這正是表現了陳獨秀的政治思想從民主主義向馬克思主義轉變的過程。

三、五四運動后陳獨秀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接受與認同

五四運動后期,他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創建了中國共產黨。此時,陳獨秀開始認同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并在世界觀上接受歷史唯物主義,成為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

首先,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思想的形成——對民主共和國思想的超越。陳獨秀在其對民主主義反思中認識到資本主義沒有真正的公理和民主,只有用強力擁護公理,平民征服政府,才能得到真正的民主。這里的“強力”和“征服”表現了陳獨秀用革命和暴力來變革社會的思想傾向,這里的“平民”指的是“學界、商會、農民團體、勞工團體”[14]顯然是社會革命的動力。這時的陳獨秀已經存在著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思想的萌芽。后來,陳獨秀這種革命的傾向逐漸明顯,并呼吁工人階級覺悟起來,組織起來,以求得政府的管理權。陳獨秀在《談政治》中明確表達出“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創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為現代社會第一需要。”[15]形成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的思想。

其次,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茖W社會主義是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運用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代替的理論。第一,陳獨秀對社會主義思想認識源于他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弊端的認識和反思。他首先從生產方法和分配方法上認識和了解資本主義。他認為現代生產方法的缺點“(一)是資本私有。(二)是生產過剩。”,現代分配方法的缺點“就是剩余價值,工人血汗所生產所應得的,被資本家用紅利的名義掠奪去了。”[16]因此造成了資本主義無窮罪惡。而社會主義的資本公有能夠彌補它的缺點,是現代的經濟制度發展的趨向,這是他對社會主義的最初認識。第二,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陳獨秀全面地形成了社會主義的思想。他最初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是建立在進化論基礎上的。他“相信進化無窮期……相信在復雜的人類社會,只有一方面的真理,對于社會各有一種救濟的學說,空間上沒有包醫百病的良方。”[17]他只把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看成各種救濟社會的一種學說,因此他雖然接受了剩余價值學說、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學說,看到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但是他的基礎仍然是進化論思想。他此時的社會主義思想是片段的,不成系統的,不是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科學社會主義。等到后來,陳獨秀才認識到“所謂‘綜合革命說與進化論’,固然是馬克思主義的骨髓”,[18]這里的“綜合革命說與進化論”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并把此提到基礎的高度。正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和接受,才使得陳獨秀全面的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學說,從而成為一個理論上的馬克思主義者,最終完成了由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

參考文獻:

[1]任建樹:《陳獨秀傳(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7頁。

[2]《陳獨秀著作選》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頁。

[3]《陳獨秀著作選》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頁。

[4]《陳獨秀著作選》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3頁。

[5]《陳獨秀著作選》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頁。

[6]《陳獨秀著作選》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頁。

[7]《陳獨秀著作選》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229頁。

[8]《陳獨秀著作選》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178頁。

[9]《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30頁。

[10]《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4頁。

[11]《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頁。

[12]《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頁。

[13]《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頁。

[14]《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頁。

[15]《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頁。

[16]《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頁。

[17]《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6頁。

[18]《陳獨秀著作選》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頁。

五四論文范文第2篇

五四論文范文第3篇

剛過完五一小假,我們又迎來了五四這個特殊的節日。這是我們的節日。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歌,回蕩著歡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說青春是一幅畫,鐫刻著瑰麗、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繪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圖畫。如今,“五四”運動已作為光輝的一頁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然而,“五四運動”絕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偉大的“五四運動”的精神。在這種精神里,有著關注國家命運的責任和使命,有著振興民族大業的赤膽與忠心。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落在我們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傳到了我們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們發揚光大??墒且霌P“五四”精神,就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擁有一個怎樣的青春?怎樣的人生?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還是在拼搏中進步?在學校里,我們經??吹竭@樣的場面,有的同學經常遲到、甚至曠課;有的同學穿拖鞋,有的同學偷偷地躲在學校的某一個角落吸煙,有的同學帶起了耳環染起了發;還有的同學一到上課就睡覺……這些不良的行為不僅嚴重地危害到同學們的身心健康,更為重要的是,這也影響到學校的形象,是一種嚴重破壞校風校紀的行為。

這些不良習慣為什么會產生呢?有的是因為有的同學在生活方面完全沒有自覺性,不能約束和控制自己,隨心所欲;也有的是因為有的同學認為學校的紀律太嚴,完全限制了他們的自由;也有同學認為那是酷的表現……,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這些不良習慣都是不能適應學校生活的表現。我們在學校里,只有在校風校紀的約束下,才能正常地完成學業,如果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惡習,今后走向社會,是很難立足的。如果這些不良習慣不及時改正,就會誤入歧途,小錯就會釀成大錯。

五四論文范文第4篇

時間:2011年5月4日

地點:主教練,305

策劃人:張萌萌

記錄人:趙乾坤

參加人數:63

傳承“五四”精神,發揚光榮傳統。

內容:

一,5月4日下午邀請我校著名心理教授來參加我們晚會啟動儀式開展系列活動,首先我們活動是心里游戲。例如:

1:背靠背

.同學們分成兩組,背靠著背圍坐在一起,比賽看那一組能同時站起來而且用時最快就那一組贏。

2:椅子渡河

用兩張椅子輪流傳送來渡河的接力賽

全員分成三隊地板上各畫出一條起點和終點線,中間當渡河。各隊派出二人以傳遞椅子的方式前進,到達對岸后放下一位。另一位再回到起點,以同樣的方式把下一位隊員運過去。如果腳著地,全部對員都要重新做起。最快渡河的一隊獲勝。

3,組織“五月的鮮花”演講比賽

二,5月5日組織同學在學校大門集合去敬老院和福利院進行義務勞動

1同學們自愿分組有的打掃衛生,有的組進行文藝演出,有的洗衣疊被同學們各盡其能干的事熱火朝天,一天勞動結束后同學們和老人合影留念此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熱情的笑臉。

2晚上在主教樓觀看愛國教育影片?;貞浻⑿鄣母腥耸论E 3老師和同學們做活動結束宣言。

在生活中,我們并非要為發揚愛國主義而做出一場哄哄烈烈的愛國行動,我們應實事求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的和諧做貢獻。在學校里,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爭取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就像的學生資自愿服務西部一樣,去祖國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去,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愛國行動。同時在我們步入社會的時候,遵守社會的各種規章制度,做一名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也是一種愛國主義行為。

五四論文范文第5篇

在我心里,五月四日不是一個普通的日子,而是代表中國青年的節日。我相信在坐的各位也一樣,非常熟悉“五四”一詞,把“五四”當做我們青年人的節日。但是在座的誰能告訴我“五四”究竟指的是什么?說說你們對“五四”的理解!也許一提起“五四”一部分人腦海里就想到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上街游行,并且火燒了趙家樓一幕”,其實這樣想就狹隘了。還有人一提起“五四”腦海里就聯想到“反傳統”“反儒家”的運動,聯想到反對文言文,反對舊文化的運動,其實這樣想又單一化了。還有人甚至把“五四”與后來發生的各種政治思潮,政治運動,政治斗爭片面地捆綁在一起,但是這樣又政治化了。

那么,真正的“五四”究竟是什么呢?真正的“五四”首先的一個時代的概念。“五四”絕不僅僅是指1919年一批學生上街游行這么簡單的一件事情,它實際上代表了近代中國一次重大的變遷,其起止日期大致從1914年開始,到1925年落幕,前后大約10年這樣的歷史過程。這可以看作是中國社會轉型的一個重大時期。期間,中國發生了許多事情,不僅僅局限于政治層面,也不僅僅局限于文華層面。這個重大的社會轉型時期,這個時期里,那些為祖國和人民的命運而斗爭青年身上的那種精神,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去紀念,因此有了“五四”有了“五四青年節”。

而紀念“五四”又不僅僅只是為了紀念,更多的是為了繼承和發

揚。繼承和發揚留存下來的那種精神,那種“五四”所帶來的英勇與堅強、果敢與奮進、熱忱與理想、不屈與抗爭的精神。這種精神不該隨風而逝,不該只凝固在那一個時代,不該只是用來紀念。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經落到我們肩上,“五四”火炬已經光榮地傳到我們手中。

為了秉承民族精神,高舉“五四”火炬,作為一名共和國的稅務人,弘揚“五四”精神,做好一名真正的稅務人在新時代下顯得如此重要。嶄新的世紀大門已為我們開啟。每個人都渴望祖國建設的步伐不斷邁進。我們,一群為國聚財的稅務官,一群共和國的收稅人,更要繼承“五四”精神,加強道德建設,加強自身修養,才能對得起這身海藍的稅服,對得起頭頂的國徵,才能自豪地說一聲,我是一名真正的稅務人。

做一名真正的稅務人,我們就要赤誠。對國家赤誠,對人民赤誠。如果把祖國比作母親,稅收就是母親身上的血脈。那么我們——共和國的收稅人,就是為偉大母親獻血的孩子,我們就要永遠對母親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今天,我們稅務人面對著各種以高科技為背景的經濟挑戰,這就要求我們以聰慧的大腦、廣博的知識、睿智的心靈和火一般的激情去為祖國譜下華彩樂章!真正的稅務人,便是那巍巍國魂下永不變心、永不褪色的赤誠!

做一名真正的稅務人,我們就要敬業。弘揚“五四”精神不只是口號,而是一種行動。社會日新月異,不進則退。隨著加入wto后,要求我們掌握更多更新的稅務知識。敬業就是要我們熱愛稅收,踏實

肯干,不斷學習,不斷進取。身穿稅服,心系稅務。前面收稅的道路盡管很崎嶇,需要在烈日下我們頂著酷暑下鄉,需要在暴風雨中我們迎著狂風深入企業。但是,為了共和國的稅收,我們無怨無悔。真正的稅務人,便是那不怕苦不怕累日益進取的敬業精神。

展望未來,我們將在“五四”精神的指導下,追求卓越、奮力拼搏、有效執行、不斷超越自我。

我們堅信,有“五四”清泉的滋養、有“五四”清風的沐浴,我們一流的嵩明地稅人,一定會讓嵩明地稅更加輝煌,讓嵩明建設的更加美好!

五四論文范文第6篇

根源。無論如何,對于當代中國學術界、政界以及社會、個人而言,五四運動仍是一個值得深入發掘的精神文化庫。對于當代中國青年而言,也仍然需要對五四精神的兩翼——科學與民主深入反思,加以繼承和發揚。

90年前,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北京青年學生奮起抗爭,掀起一場聲勢浩大愛國運動。這場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中國歷史由此邁入新的歷程。

這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面對內憂外患、災難深重的舊中國,仁人志士們在苦苦求索:中國向何處去?中華民族向何處去?五四先驅們率先奮起,第一次燃起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火炬,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不顧身地奔走呼號。這場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

這是一場偉大的新文化運動。面對專制主義、蒙昧主義的舊文化,五四先驅們在深刻思索:如何沖破思想的禁錮,追趕世界先進潮流,走向現代化。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掀起了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這場思想啟蒙運動,猛烈地沖擊和蕩滌著阻礙中國進步發展的舊禮教、舊道德、舊思想、舊文化,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開辟了前進的道路。

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并使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五四運動所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深刻影響和推動著20世紀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

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猛烈地沖擊和蕩滌了幾千年來的封建舊禮教、舊道德、舊思想、舊文化,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開辟了道路。許多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從對各種社會思潮、政治主張和政治力量的鑒別中認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種種社會弊端,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一批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看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看到了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從而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并使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的主流。

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五四精神。五四時期,革命青年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奮不顧身,為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和封建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而奔走呼號;先進青年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積極探索指導中國人民根本改變受奴役、受壓迫地位的科學真理和發展道路。他們以高尚的愛國情操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詮釋了五四精神的豐富內涵,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不朽豐碑。這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抵御外侮、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強大精神支柱,是激勵全體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寶貴精神財

富。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是推動我國各項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之所以能夠實現從悲慘境遇向光明前途的偉大歷史轉變,就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祖國的繁榮富強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使黨始終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推動我國各項事業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同時,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才能更好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始終根據中國實際和時代發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指引我們的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才能指引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90年的歷史昭示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唯一正確的選擇。走什么樣的道路,選擇什么發展方向,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艱辛求索,我們終于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來之不易的復興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延續并從根本上發展了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結著五四運動以來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的奮斗和犧牲,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

90年的歷史昭示我們,青年始終是我國社會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生氣的力量,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是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青年緊緊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不斷弘揚五四精神,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大革命青年拋頭顱、灑熱血,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沖鋒陷陣,英勇奮斗。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廣大青年煥發出巨大的建設熱情,為建設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忘我勞動,艱苦創業。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廣大青年以實現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任,在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勤勉工作,開拓進取,用智慧、汗水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青春樂章。尤其令人難忘的是,在去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斗爭中,廣大青年表現出頑強的奮斗意志和崇高的奉獻精神,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為奪取抗震救災斗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籌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廣大青年和青年

志愿者以強烈的使命感、榮譽感、責任感,真心奉獻,友愛互助,向世界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時代風采和精神面貌。歷史充分證明,中國青年在中國社會偉大變革和發展進步中創造了永載史冊的光榮業績,不愧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生力軍和突擊隊!

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團結帶領各族青年為黨的事業而奮斗是共青團的光榮任務。長期以來,共青團組織緊緊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團結帶領青年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充分發揮了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青團組織要牢牢把握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這一根本要求,認真研究和解決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履行好團結青年、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職能,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豐富活動載體,打牢組織基礎,努力把廣大青年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偉大的五四精神歷久彌新,宏偉的民族振興大業催人奮進。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偉大的五四精神,在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斷譜寫無愧于前輩、無愧于時代的更加輝煌的篇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五四運動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矢志追求并為之頑強奮斗的宏偉理想?,F在,實現這一宏偉理想的光明前景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當代青年對五四運動最好的紀念、對五四先驅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勇敢地擔負起歷史重任,同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讓偉大的五四精神在振興中華新的實踐中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我們深信,在五四精神的激勵下,當代青年必定能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譜寫出更加輝煌的青春樂章。

“歷史不是已成為化石的過去,更不只是時間長河中一段被截取的孤立場景:歷史是祖先的腳印,是一艘擺渡民族的巨輪,是一個民族曾經的精神符號的記憶。”

九十年的時光,很快就流逝過去了?;仡櫚耸昵拔覀兊南热私洑v過的這段扣人心弦的歷史行程,不能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感慨。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圍,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滿懷悲憤的黑暗環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已處在生死存亡的邊緣。對有志氣的愛國青年來說,剩下的只能是置個人生死安危于度外的英勇拼搏。他們面前的現實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他們心中期待著的是在未來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今天,中國的狀況同當年相比已發生根本的變化,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已成為現實的奮斗目標,人們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集中全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奮斗。重溫往昔的歷史,無疑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廣大青年要深刻認識我們必須長期面對的基本國情、省情,把五四精神轉化為拼搏進取、奮發有為的強大動力,做到自強不息、不怕困難、勤奮工作、勤儉節約、百折不撓、忘我奉獻,始終走在江西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最前列。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危險面前不畏懼,在挫折面前不氣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困難和矛盾當作挑戰自我的機會,不斷增強奮起直追、趕超一流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的過程中,開辟嶄新的天地。特別是在當前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的情況下,我們廣大青年更要知難而進,自立自強,腳踏實地,主動到基層去、到艱苦的環境中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我省改革和建設第一線勇挑重擔、奮發有為,用奮斗創造永

上一篇:小學教師工作論文范文下一篇:藥學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