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責任審計論文范文

2023-09-17

責任審計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風險;風險管理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通過審計,正確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的經濟責任,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職責。同時,促進領導干部所在黨政機關或政府部門自覺維護財經法紀,加強內部管理。這一審計的目的、性質決定了它比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專項審計等更具風險性。

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客觀必然性

1.經濟活動中違法違紀行為的隱蔽性

近年來,審計發現的經濟活動中的違紀違法問題及經濟犯罪行為已屢見不鮮,且手段愈來愈巧妙、隱蔽。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則要反映領導干部在任期內有無違反財經法紀、有無在經濟活動中的不正常行為。如果某單位明明存在問題,而審計未能發現,其后果就是經濟活動中的違紀違法行為得不到遏止,責任人的經濟責任得不到追究,少數別有用心的人還會以“審計過了”充當合法的“保護傘”。

2.界定經濟責任的復雜性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如直接發現其本人有貪污、受賄等違法違紀問題,還是比較好定性的。審計的重點與難點在于一旦發現其所在單位有違反財經法紀的問題,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如何界定。領導干部應承擔經濟責任的問題大致有:經濟決策失誤、國有資產流失、內部財務管理混亂、經濟行為失控等等。要確定某領導干部在這些問題中應負什么責任,其界限較難劃分。

3.審計手段的局限性

審計主要是通過會計資料及相關資料來發現和查證問題,而一些違法違紀問題一般不會在會計資料和相關資料中明顯地反映。雖然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談話或是從領導的工作總結、群眾的反映中了解情況,但是審計所了解的情況若不能在會計資料及相關資料中得到證實,其問題是難以成立的。有的問題若無一定的線索,也較難用審計手段深入查證。

4.執行審計程序中存在的隨意性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執行程序不嚴密、或審計操作不合法,都會帶來審計風險,也會引起行政復議。

二、正確認識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管理

1.審計評價內容超越審計機關的職責范圍

《審計法》明確規定: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但是,在經濟責任審計后作出的審計評價中,常會出現某單位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出現某單位被評為哪類先進、哪種優勝;出現與財務收支不相關的業務工作評價內容。有時還利用一些未經審計核準的經濟指標,表明領導干部的業績。諸如上述評價內容,已超越了審計職責范圍。如果只是為了評價的完整,或是為了滿足領導干部的要求,盲目地對某一不了解真相的情況進行肯定,就會埋下審計風險的隱患。

2.審計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工作銜接不夠緊密

確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一般由組織部門提出建議。由于組織部門確定是否對某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在一定的時間內具有保密性(尤其是離任者),因此與審計部門的工作計劃銜接不夠。這對審計部門來講,工作計劃的不確定因素與工作完成時間要求的緊迫,往往會對審計質量帶來影響。審計項目多、工作任務重,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疲于應付、草草交差的現象。此外,組織部門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有較高的要求,希望審計對領導干部管理經濟的能力、廉政勤政的表現等作出結論。

3.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與承擔任務相對矛盾

承擔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尤其擔任審計組長或主審,只具備查賬技能還不行,應具有相當的宏觀經濟知識、政策法規及審計、會計專業知識、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當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之所以具有風險性,除客觀原因外,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也是一大原因。此外,審計操作方法的各異也會影響審計質量,帶來審計質量風險。

三、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管理措施

1.制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準則

《中國審計規范》的審計事項評價準則適用于對被審計單位的評價,而與領導干部的評價不相適應。對領導干部怎么評價、評價什么,應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我們現在對領導干部的評價,一方面取決于領導在任期內的工作業績以及遵守財經法紀和廉政情況;另一方面則取決于審計人員的理解與判斷能力。

2.建立部門聯系制度,及時溝通、互遞信息,共同界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

審計機關在獨立行使審計職能的同時,要加強與組織、人事、紀檢部門的聯系,把了解的被審計單位財務管理的情況與組織部門掌握的領導干部考核情況有機結合,為深入審計提供線索。組織部門有責任提供領導班子和被審計者的有關情況,使審計有一定的目標。在確定審計計劃,選擇審計對象時,應與審計機關共同分析研究,確定審計重點,以解決干部考核中群眾舉報或反映問題的疑點。當審計查證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問題,需界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時,應由審計部門會同組織部門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分析研究,共同確定領導干部應承擔的責任。

3.嚴格審計程序,發揮審計組的整體功能

(1)嚴格的審計程序是確保審計行為合法、審計質量可靠的前提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每一階段、每一步驟都應嚴格按審計程序辦事。在送達審計通知書時,應列出被審計領導干部必須介紹事項的提綱,并要求表明其對某一事項的“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與被審計領導有關的財政、財務收支事項,在審計尚未確定有無違反財經法規之前,先由有關責任人自己說明在某一事項中擔任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一旦查出問題,可以作為界定經濟責任的依據。

(2)審計組長負責制是確保審計質量的關鍵

審計組長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對經濟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有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頭腦中應有經濟規律這根“弦”。審計組長對每一項審計取證的審核,對每一個問題的定性,對每一條法規的應用,都必須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切不可掉以輕心。

(3)周密安排,協同作戰,充分發揮審計組的作用

審計組長要嚴格按審計方案作出周密安排,合理運籌、精心組織,讓審計的觸角觸及每項必須把握的內容,不能因工作疏漏而影響審計質量。審計組成員要服從安排,群策群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對問題的判斷能力。

(4)明確審計內容、突出審計重點是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堅實基礎

在具體操作中,應在兼顧全面的基礎上,掌握側重點。一般應突出下列3項審計重點:①突出資產、負債、損益審計;②突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③突出財經法紀審計。

(5)講究審計方法、注重審計質量是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途徑

審計中必須注重下列5個結合:

①企業自審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審計組在實施審計前應要求被審計企業對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自審,審計組依據企業自審資料及對企業內控測評中掌握的失控點確定審計內容和重點。

②任中審計與任期審計相結合。任中審計每年進行一次,一方面為企業主管部門監督企業領導履行經濟責任,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另一方面,把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反饋給被審企業領導,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為人事部門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客觀依據。

③審計查證與調查分析相結合。為客觀公正評價領導干部應負的經濟責任,應采取以會計資料為主,審計查證與調查研究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掌握重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審計查證,為摸清賬外經濟問題提供線索和依據。

④詳查與抽查相結合。實際操作中可根據審計需要,靈活運用各種審計方法,如審閱法、核對法及現代審計技巧,必要時可采取詳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法,也可根據審計目的和要求以及所掌握的線索和依據,運用抽查方法審查重點資料、事項和活動,同樣可以收到預期效果。

⑤經濟責任審計與離任交接審計相結合。只有把經濟責任審計與離任交接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在這個交接點上劃一個界線,才能公正區分雙方應承擔的經濟責任。交接審計的重點:一是交接手續健全合法;二是交接內容真實可靠;三是交接事項全面完整;四是交接后各自應負的經濟責任明確合理。

(6)堅持審計原則、分清經濟責任,是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可靠保證

①離任必審、先審后離的原則。如果離任不審,形成的損失就會職責不清,無法追究;如果先離后審,就會對離任領導缺乏約束力,往往使審計流于形式,勢必給企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如果需先離后審,也應明確先離崗、再審計、后認命的組織程序,切實做到未經審計不得解除經濟責任。

②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經濟責任審計實踐中,在如何處理遺留問題上,離、接任雙方一般都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對此,審計人員必須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在界定經濟責任上必須以審計取證的數據作為基本依據,如實反映實際狀況,分清職責、不偏不倚。

③依法審計、分清責任的原則。只有依法審計才能對離住者任期內應承擔的經濟責任作出公正評價。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依法界定三項經濟責任歸屬:

界定任期責任與前任責任歸屬;界定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歸屬;界定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歸屬。

④綜合分析、公正評價的原則。開展審計評價必須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定性分析必須緊密圍繞經濟責任進行。如企業內控制度、經濟管理、執紀情況等,評價中要注意把握“客觀性、全面性、歷史性”;定量分析應針對不同企業的同類問題建立統一的評價標尺,有量化指標的盡量采用具體數據,如經營規模、經營成果、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傊?,評價必須緊密圍繞經濟責任進行,對審計過程中涉及經濟責任以外的事項不予評價,這既是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要求,也是提高審計效果的需要。

四、結論

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進行審計,是為了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通過審計,可正確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的經濟責任,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職責。同時,促進領導干部所在黨政機關或政府部門自覺維護財經法紀,加強內部管理。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性質決定了它比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專項審計等更具風險性。因此,要充分認識其風險性,做好審計風險的管理,建立一支剛正、廉潔的審計隊伍,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方偉明,劉世林.經濟責任審計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

[2] 王光遠.內部審計思想[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杜 娟]

責任審計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明確了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和質量標準,本文基于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審計共享中心的實踐探索,從“道”和“術”兩個層面,闡述提升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經濟責任   審計報告   國有企業

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監督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最終載體,也是審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集中體現。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直接關系到審計成果運用的效果,關系到能否為正確評價和使用干部提供重要參考,關系到能否在促進權力規范運行和反腐倡廉中發揮重要作用。2019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修訂后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首次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和質量標準提出了明確要求。2019年12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了《第3101號內部審計實務指南—審計報告》(以下簡稱《指南》),也對規范審計報告編制、提高審計報告質量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創集團)是北京市政府所屬的國有大型企業。首創集團深入學習并全面貫徹落實上述新規要求,堅持和加強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依托審計共享中心平臺,以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提升為抓手,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以供需矛盾分析為切入點尋求突破口和新路徑,基于“道”和“術”兩個層面進行探索,總結得出提升審計報告質量需要堅持高點站位、轉變“三種思維”、踐行“三大理念”,并運用好“六位一體”報告質量提升模型。

一、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供需矛盾及改善路徑

(一)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供需矛盾

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對被審計領導人員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后,向企業黨組織和董事會提交的評價被審計領導人員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的結論性書面文件。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層層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加強對企業內部領導人員的監督管理,并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作為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參考依據,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近幾年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實踐來看,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由“數量短缺型”的基本供需矛盾逐漸升級為“優質不足型”的中高級供需矛盾。對優質審計報告的需求井噴,但高質量、高水平的審計報告有效供給又不足,有料的審計報告萬里挑一,成為制約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高質量發展的癥結所在。

1.需求分析——對優質審計報告的需求日益增長?;谑芡胸熑蔚膶徲嬓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最終產品,只有滿足報告使用者需求才是合格產品。借助需求分析模型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需求分析,可以準確理解報告使用者需求,進而做到有的放矢,生產出滿足報告使用者需求的優質產品。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需求示例如表1所示。從中可以看出,企業內外部報告使用者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需求呈現差異化、多元化和高層次特征。一是報告使用者目的不同、角度不同、關注重點不同,各自從審計報告獲取所需的價值信息。二是需求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不再局限于企業資產負債損益真實合法效益情況,更涵蓋宏觀經濟方針政策及決策部署、企業發展戰略規劃、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三是需求層次提升,不僅僅滿足于審計發現問題、揭示問題,更希望提供高層次的管理診斷,提出更有針對性的管理建議,體現出更多咨詢服務和決策輔助功能??傮w而言,報告使用者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整體“含金量”的期望值很高。

2.供給分析——高質量審計報告“有效供給”不足。當前,有關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方面的研究非常豐富,以“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為關鍵詞在知網中檢索,有關文獻資料就達13,319篇之多。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可讀性不強、可信度不高、利用率偏低,無法很好地滿足報告使用者的需求,審計報告質量亟待提升。高質量審計報告的關鍵在于“形神兼備”,既要形式規范,又要內容出彩。盡管《規定》和《指南》都對審計報告的格式及內容提出了要求,但更多的還是“形”上的明確,對于“神”的表述仍不夠具體,以至于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實踐過程中對于度的把握和火候拿捏不夠準確,審計報告往往千篇一律、文字冰冷,形似而神不至,形神兼具的審計報告少之又少。

(二)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的改善路徑

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整體質量水平的反映。撰寫審計報告是將審計工作底稿等基本素材按照一定的邏輯框架和語言規則進行組織、加工、提煉、創造,形成滿足報告使用者需求的產品甚至是作品的過程。因此,一份高質量審計報告不僅僅是“寫”出來的,更是“審”出來的,審計報告不僅要落在“寫”上,更要立足“審”上,只有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整體質量,才能產出高質量的審計報告?;谑讋摷瘓F審計共享中心的創新實踐,搭建的高質量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供給體系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二、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之“道”

所謂“道”,是在準確認識和把握經濟責任審計本質規律及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作用的基礎上,提升審計報告質量的指導思想和思維理念,即堅持高點站位,轉變“三種思維”,踐行“三大理念”。

(一)提高站位,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根本目標,就是聚焦權力運行和經濟責任落實,促進領導人員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應當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和加強黨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當好“經濟衛士”,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對企業內部領導人員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實現審計全覆蓋,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權力規范運行,促進反腐倡廉,提升企業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審計報告作為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載體,應當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體現出應有的政治站位。

(二)轉變思維,提升報告層次和水平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當轉變和運用“三種思維”,提升審計報告層次和質量水平。

1.宏觀思維,實現從微觀到宏觀。以往的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往往將重點放在被審計領導人員任職期間企業經營運轉情況,聚焦企業自身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這樣的審計報告視野較窄,層次較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內部審計人員應當有意識地從國家宏觀經濟運行的視角觀察和研究單個企業微觀運營情況,將黨中央、國務院各項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作為首要審計目標,重點關注被審計企業領導人員是否著力推動黨和國家及本地區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在企業的貫徹落實,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防風險等各項工作,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具體到北京市屬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則應聚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首要關注企業承擔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大攻堅戰重點任務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執行、“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計劃落實、重大投資項目落地等政策措施落實和重點項目開展情況。運用宏觀思維對審計報告進行“布局謀篇”,做到主題鮮明,立意深遠,體現內部審計的大局觀。

2.戰略思維,實現從業務到戰略。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審計人員只要了解核心業務流程和關鍵控制環節,把握好業務風險特征及風險管控措施,就可以寫好審計報告。但經濟責任審計既是對“事”的監督,又是對“人”的監督,而且監督對象為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員,評價內容更加宏觀綜合,僅僅熟悉業務遠遠不夠。內部審計人員需要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換位思考”,從業務經營層面上升到發展戰略層面,重點關注企業戰略規劃的制定、執行及效果。特別是對于國有大型企業集團,產業鏈條長,管理層級多,管理幅度大,更需注重戰略管控。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企業發展戰略保障體系之一,應當服務企業發展大方向、大思路,抓住被審計領導人員戰略決策與執行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風險點,對其履職情況進行評價。具備戰略思維是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和寫好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關鍵。

3.系統思維,實現從局部到整體。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環環相扣的一個整體,審計報告只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鏈條上的重要一環,須在各環節協調配合的基礎上,更多地從全局角度考慮。一方面,需將審計目標、審計內容和審計思路方法有機結合。如將審計計劃和項目開展的統籌安排、審計范圍和審計重點的科學界定、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配合使用等,進行綜合考慮。另一方面,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僅是內部審計一家之責,應融入企業內部的大監督體系,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黨委巡察等形成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依靠集體智慧發揮出1+1>2的整體效能。具備系統思維能讓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做到“好用”并且“管用”。

(三)理念引領,聚焦企業高質量發展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樹立和踐行“三大理念”,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含金量”。

1.監督與服務并重理念。審計報告想要做到既入腦又走心,就必須弄清楚想明白“為什么審計”和“審計為了誰”這一根本性和原則性問題。監督與服務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要職能,監督是本職,服務是宗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初心,就是體現“監督不失職,服務重實效”,監督與服務并舉,寓服務于監督之中,通過揭示問題、客觀評價經濟責任、提出審計意見及管理建議,促進權力規范運行,服務于企業干部管理監督和黨風廉政建設。

2.研究式審計理念。經濟責任審計應當圍繞重大決策部署和企業重點工作目標,聚焦企業結構改革和轉型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將其作為一個課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帶著課題進項目,帶著問題干工作,帶著成果出現場。運用研究式審計理念,可以避免以往一頭扎進項目里“大海撈針”,只求審計發現問題越多越好,問題揭示不夠深刻的弊端。通過精準發力、靶向治療,對審計中發現的普遍性、典型性和傾向性問題進行深層次剖析,這樣的審計報告入木三分,更具有理論深度,能夠有效提升審計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增值型審計理念。為企業提供價值增值服務是現代內部審計的服務宗旨,對于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來說,強治理、防風險、促管理是根本目標和真正價值體現。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應當從企業內部價值鏈的薄弱環節尋找突破口,在完善內部治理、強化風險防范、提升發展質量等方面提供優質增值服務,補短板、強弱項,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凸顯內部審計前瞻性預判和咨詢建議服務的作用。

三、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之“術”

道統領術,術服務于道。所謂“術”,就是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的方法和技巧。首創集團結合近年來審計共享中心的實踐經驗,構建出“六位一體”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提升模型,分別從框架與結構、邏輯與表達、內容與重點、語言與措辭、結論與評價、溝通與反饋六個維度進行針對性研究,加以改進提升,從而更好地指導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實踐,如圖2所示。

(一)框架與結構

撰寫審計報告首先要搭好整體框架,即實行“兩加一減”報告框架搭建法:首先,以完整性為目標,先做加法。審計組成員根據項目審計方案要求,各自分工負責完成有關工作,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歸類整理,匯總審計結果,按照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通用模板進行基礎內容填充。該步驟關鍵在于“應加盡加”,盡可能地做到內容完整,要素齊全,確保審計范圍全覆蓋和審計發現無遺漏。其次,以相關性為目標,再做減法。應用“奧卡姆剃刀”法則,對細枝末節內容進行刪減,能合并的盡量合并,能簡略的盡量簡略,力戒報告整體篇幅過長。該步驟關鍵在于去粗取精,化繁為簡。其中一個很實用的方法就是在審計報告正文前面加一頁內容概要,開門見山,以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審計報告的中心思想,突出重要信息,引起報告使用者的興趣。最后,以特殊性為目標,再做加法。充分考慮每個具體審計項目特定的歷史背景及審計對象的風格和管理特點,對審計報告進行修飾加工,如增加背景描述、提請關注事項,避免形式上的千篇一律。同時查漏補缺,確保完整反映審計中發現的所有重要問題。運用“兩加一減”的方法搭建審計報告框架,能夠使報告整體結構緊湊,內容工整,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如圖3所示。

(二)邏輯與表達

審計報告應當采用“金字塔式”的語言組織法,以提高報告的可讀性。首先要明確中心論點,然后從上往下逐級表達,做到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塔尖是結論,也就是中心論點,塔尖之下則是分論點,各個分論點之下則是論據,是審計查證的事實和數據。審計報告的邏輯表達形式應當做到先結論后原因,先結果后過程,條理清晰,不能前后顛倒,如圖4所示。

(三)內容與重點

撰寫審計報告應當掌握矛盾的兩分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抓大放小,有所取舍。一是主次分明,突出重點。對審計范圍內已實施的審計內容和審計發現,按照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進行歸類和排序,整體布局由外到內,從宏觀到微觀,落筆先寫最重要的。二是圍繞重點,講深講透。圍繞審計重點和報告使用者關注的重點內容,對關鍵事項及問題進行必要的展開描述;對一般或者次要的事項及問題只作簡略敘述,一帶而過。具體到段落描述,最重要的成果數據應當放在第一句,一段話只能有一個重點,只能圍繞一個重點,如圖5所示。

(四)語言與措辭

內部審計人員要常寫常練,提升撰寫審計報告的文字功底,做到嚴謹細致,一絲不茍。首先,語言措辭要嚴密,報告用詞要恰當,如披露審計發現問題時要正確、慎重使用判斷性質和反映程度等方面的詞句,“不夠規范、不夠完整、不夠順暢”等措辭,就和“不規范、不完整、不順暢”在深度和效果上有差別。其次,專業味不能太濃,要以報告使用者看得懂為第一要務。換位思考,用簡潔通俗的語言表述專業的事情,審計報告層次和效力自然進一步提升。此外,對報告中需要反映的相關數據應盡可能用圖、表的形式表達,使報告直觀易懂。最后,應盡量避免低級錯誤,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堅決杜絕錯別字現象,如圖6所示。

(五)結論與評價

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的認定和總體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報告要注意克服重問題查處、輕責任界定觀念,在審計評價部分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評價業績和界定責任。一是立足客觀性,讓數據和事實說話。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統一,定量分析評價應當占主要部分,引用數據要力求來源可靠,數字準確,運用例證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夠支撐評價結論,不能以偏概全。二是立足全面性,權責利相統一,成績和問題相結合,公正評價審計對象的功過是非。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要深入分析和評價問題的性質、程度以及產生的后果,引起報告使用者的重視;對被審計領導人員履職業績也要進行正面評價,但這種肯定一定要基于客觀事實,評價內容也不能大而全,在沒有相應證據支撐的前提下,應力戒通篇引用被審計領導人員的述職報告。三是評價標準應科學合理,并具有可比性。指標設計上,既要有財務指標,也要有非財務指標。指標計算上,要注重對標分析,正確選取行業標桿和行業均值。四是合理界定直接責任或者領導責任。責任界定時,應當把握“三個區分開來”的原則,區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被動性,如“直接違反”是明知故犯,主觀性和主動性較強;而“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經濟責任”一般為“不知而犯”,具有客觀性和被動性。五是謹慎評價,到位不越位。審計評價應以被審計領導人員實際履職范圍內的經濟事項為依據,堅持“三不原則”:審計中未涉及的事項不評價、審計證據不充分或者評價依據標準不明確的不評價、超越審計職責范圍的事項不評價,如圖7所示。

(六)溝通與反饋

審計溝通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的一項重要工作。一是與審計委托方多溝通,明確對審計報告的具體需求和呈現表達形式、審計覆蓋的廣度及審計查證的深度。二是就關鍵審計事項與審計對象多溝通,征求被審計領導人員及其所在單位的意見反饋,對審計認定的事實和審計結論進行反復溝通,求得最大公約數。內部審計要學會自我營銷,讓審計對象理解審計和支持審計。作為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其職責更多的是一審二幫三促進,不是挖坑,而是填坑;不是埋雷,而是排雷;找出問題及時整改,防患未然,防微杜漸。三是在審計項目組內部多溝通,審計報告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須明確審計報告統稿人和報告主基調。審計組成員之間交流信息,協作配合,思路一致,才能提高寫作效率和報告質量,如圖8所示。

四、結語

經濟責任審計在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促進權力規范運行、促進反腐倡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深入學習貫徹兩辦《規定》,以提升審計報告質量為抓手,問“道”攻“術”,守正創新,推動新時代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取得新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郵政編碼:100010,電子郵箱:lizh@beijingcapital.com)

主要參考文獻

李章.監督與服務并重 推動新時代內部審計新發展[J].中國內部審計, 2019(10):17-21

呂金忠. “審”有所“思” “思”以致“計” “審”“計”并重[J].中國內部審計, 2017 (5):104

責任審計論文范文第3篇

2006年6月1日實施的新擬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納入法律范圍,并明確了審計評價的法律效力。近幾年來,經濟責任審計作為監督和管理干部的一種有效手段,越來越被各級黨委政府所重視。如何積極穩妥`扎實有效地推行經濟責任審計、提高審計質量、規避審計風險、充分發揮審計的作用,成為審計部門殛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 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對象和評價內容

目前,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對象包括各極黨政領導干部、行政部門或單位領導干部、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領導干部三大類,這些對象的管理范圍和職責不同,因而在評價內容方面既要有所側重,又要對其共性方面的內容加以統一和規范,達到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和效果的目的。

1.1 不同審計對象的評價側重點。

1.1.1 對各級黨政綜合部門的領導干部,重點從宏觀管理和效益方面去評價,要重點體現執行國家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指標,包括:GDP及其增長水平、財政收支規模及增長水平、人均純收入及增長水平、社會保障覆蓋面等,同時要對上級政績的真實性進行評價。

1.1.2 對一般行政部門或單位的領導干部,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和評價:一是法定職責范圍內監督和管理的目標、效果;二是本部門或單位自身的行政行為。

1.1.3 對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的領導干部,側重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進行評價,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銷售收入增長率、實現利稅總額、資產報酬率、社會貢獻率等。

1.2 不同審計對象評價的共性內容。

1.2.1 經濟工作目標完成情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或主管部門每年度下達的有關經濟責任目標,針對不同單位的職責、任務和特點,進行考核和評價。

1.2.2 資產負債及財政、財務收支情況:①任期內資產負債情況。主要對被審計單位的各項資產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各項負債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專業評價。②財政、財務收支情況。主要對被審計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及有無隱瞞收入、私存私放財政資金或其它公款、有無坐支、截留罰沒收入、應納入預算的規費收入和應繳財政專戶存儲的預算外收入、有無撥款不及時、抵扣、截留基層單位經費問題,有無擠占挪用專項經費和專項資金問題,有無虛列支出,轉移資金及違規發放資金、津貼和實物等問題進行評價。

1.3 財務管理和內控制度的情況。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經過符合性測試和檢查,看其健全程度及其執行效果。一是看單位內控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科學;二是看能否維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性、保證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和財務收支的合法性;三是看能否改善單位內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1.4 國有資產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況。主要對被審計單位債權債務的合法性及各項資產增減變化情況進行審計,評價資產占用結構是否合理,有無閑置浪費,資產是否保值增值;同時對代政府管理的各項基金、資金是否安全、完整;其保值增值是否合規、合法,管理制度是否有效,使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情況等進行評價。

1.5 投資決策情況。主要看被審單位對外投資,大額支出及在建工程等是否經過集體決策,是否按程序審批,有無挪用或盲目舉債問題,有無計劃外基建,有無基建超標和嚴重損失浪費等問題。

1.6 任期內遵紀守法及廉政情況。一般應從有無貪污、私分、侵占國有財物的行為及違反規定吃喝招待、請客送禮、揮霍浪費、收受賄賂等方面問題進行評價。

2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應注意的幾點要求

2.1 注重可比性。審計評價一般是在事后進行的,在評價中,要考慮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因素帶來的影響和其他不可比因素的影響,使評價的數據具有可比性、增強說服力。

2.2 把握靈活性。審計對象廣泛,單位情況各異,對一些違紀違規問題的界定和評價,要做到定性準確、恰當,對有些問題要考慮法律、法規的層次性,有的問題則要結合實際考慮地方性法規的要求。

2.3 講求量化性。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要堅持以定量考評為主,依據可靠數據和客觀事實,采取寫實、量化的方法予以評價,即能用數字量化的政績或問題,一定要用數字來表明。

2.4 保持穩健性。評價要持穩健、謹慎的態度,做到審計評價的范圍、內容和審計的職責相統一。就是要嚴格按照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履行經濟職責,對財政、財務收支所體現的被審計對象的經濟行為進行評價,絕不能超出審計的職能范圍。對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審計事項或證據不足,評價依據或標準不明確,以及超出審計職責范圍的事項不予評價。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被審計人的其他相關問題已移送有關部門正在調查處理,審計評價可以持保留意見。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2] 柏繼民.《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與實務》,2001年中國審計出版社出版

收稿日期:2007-12-15

責任審計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涉及到的主體較多,且審計活動本身環節多,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因此審計活動中可能會出現多方面的問題,需要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維度出發,系統地設計出經濟責任審計方案,推動審計體系的完善。

關鍵詞:企業經濟;經濟責任審計;審計體系

經濟責任審計是對企業領導者在任職期限內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的審計,一般發生在企業領導者退休、任期到期或者即將調任他職等情況下,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經營目標實現情況,資產、負債與損益的真實性,各種行為活動的合規合法性,企業內部控制活動的有效性,企業重大決策如投資決策等的效益效率等等。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不僅能夠評判領導者責任履行情況,還能夠為有關部門用人提供參考,特別是在信譽越來越重要的時代,經濟責任審計更顯重要。但從實踐來看,我國部分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出現了流于形式等問題,亟需對此予以改進。

一、新形勢下必須加強和改進企業經濟責任審計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管理模式,并引起了相關主體的重視,但這種審計活動必須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包括市場、企業、政府等行為變化,有序的開展審計活動,以此達到既適應環境變化,又有效的開展了審計工作的目標。目前,我國企業生產經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適應這種環境變化,企業領導者肩負更加重大的責任,這就要求強化經濟責任審計,通過審計形成一種監督、一種導向,規范企業經營管理。

1.企業經營環境變化要求加強經濟責任審計

首先,經營風險的加大要求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當前,技術創新活動活躍,一項重大技術創新甚至可能使得企業的比較優勢喪失;此外,人才流動、產業轉移等發展環境的變化都會對企業產生深遠影響,這就要利用經濟責任審計來分析、評判企業領導者的崗位履職能力。其次,低利潤時代的到來要求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由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內經濟面臨轉型發展的壓力,大量的企業面臨低利潤的考驗,煤炭、鋼鐵等傳統行業更是遭遇了較大面積虧損的困局,這就要求強化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對企業領導者的經營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

2.社會導向變化要求加強經濟責任審計

首先,工作作風的轉變要求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當前,我國正積極推動“反四風”、踐行“八項規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等活動,這些活動無一不對企業領導者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時也要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對其進行監督考核。其次,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用人導向發生了變化。當前,我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多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這些企業領導者要由黨委政府部門任命,其工作崗位、工作職責的變動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批準,這就需要對其任期內的業績、信譽等進行有效的評價,即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功能。

3.內部管理能力的提升要求加強經濟責任審計

首先,企業轉型發展要求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目前,我國企業都面臨轉型發展、淘汰落后產能等發展需求,特別是煤炭等行業還提出并購重組等方面的發展導向,這就必須對企業領導者履行這種導向變化的能力進行審計,以判斷其是否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企業領導崗位需求。其次,企業價值的實現要求加強責任審計。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積極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如國資委明確2010年起開始執行基于EVA的績效考核體系,即更加注重企業所有權人的利益的實現,更加注重對企業經營者實現這種價值能力的考核,這就要求加強經濟責任審計。

二、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工程。從工作流程上來看,目前經濟責任審計存在前期工作不到位、審計體系不健全、審計后配套管理不完善等方面的問題。實踐中,部分企業領導者在離任后多年甚至轉任其他崗位多年后才發現其擔任企業領導者期間存在貪污腐化等方面的問題,這實際上就是經濟責任審計作用沒有得到發揮,或者說經濟責任審計還有待進一步強化。

1.前期工作不到位

首先,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方案不健全。雖然國家針對經濟責任審計出臺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等制度,部分行業還制定了更為詳細的方案,如《衛生部直屬單位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但與這些審計制度配套的操作細則并未出臺,導致審計過程中存在諸多需要審計人員決策的問題,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帶來了挑戰。其次,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人員培訓不到位,導致部分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素質難以滿足工作的需要。如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計算機軟件等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存在不足,特別是不能綜合利用各種統計軟件、缺少適合審計的軟件模塊來輔助審計活動,這就降低了審計效率,甚至使得一些應該被審計出的問題未被發現。

2.審計體系不健全

首先,審計指標體系不健全。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活動中,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標準化的審計指標體系,沒有對審計指標的評價標準進行規范,導致審計活動中存在諸多可以依據審計人員行為改變審計結果的情況。如對于某一項經濟活動,按照規定領導者負有較大的領導責任,存在決策上的失誤,但審計人員可能會從經濟發展環境變化、公司集體決策等角度對這種行為進行說明,減輕了被審計人員的責任。其次,審計活動本身管理不嚴格。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沒有建立起規范的審計流程,也沒有規范的審計文書和審計報告格式,導致審計結果難以評價。如在審計活動中沒有建立起職責到人的管理制度,導致個別職業道德素養不高的人員在發現領導者經濟責任后沒有及時的進行匯報,沒有按照規定進行處理,甚至采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這就導致審計活動中出現諸多問題。

3.審計后配套管理體系不完善

首先,審計結果應用管理體系不完善。雖然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后會將審計結果呈送給相關領導或者說政府機構,但對于如何應用這種審計結果并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對于發現的問題如何處置沒有相應的懲罰辦法等,這就使得審計結果難以發揮相應的作用。其次,審計結果責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在審計活動中沒有明確審計實施人員、審計組長的職責,沒有建立起審計結果簽章負責制度,導致后期發現審計結果存在失真之處無法進行責任回溯,無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再次,審計結果信息公開制度不完善。目前對于企業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尚未建立完善的審計前審計目標公開、審計過程中和審計結束后結果公示制度,沒有滿足職工知情權等權利需求。

三、改進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思考

改進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積極行動,而且需要企業等主體積極配合,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框架體系。因此,實踐中,必須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維度出發,系統地設計出經濟責任審計方案,推動審計體系的完善。

1.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前期工作

首先,要積極完善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板。審計單位或者部門要根據經濟責任審計的需要,設計出審計模板,主要包括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審計過程、審計結果,特別是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說明、對審計結果綜合評價、審計建議以及重要事項的說明等板塊。在這些板塊中,每一個都要有明確的表達,如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其次,要制訂完善的經濟責任審計方案。企業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之前,要成立專門的審計工作小組,明確審計流程及每一個流程的工作任務,通過任務的明確保障審計工作落實到位。再次,要選拔合適的經濟責任審計人才組成有效的人才隊伍。企業要根據審計人員的個人特長、審計的目標對象等組建審計隊伍,并持續的開展業務培訓、開展信息化工具使用技能培訓,提高其審計能力和水平。

2.加強審計過程管理

首先,要有效地進行審計任務分解。在審計工作開始之前,審計小組要合理地進行人員分配,將審計任務分解為不同模塊后,明確每一個模塊審計的主要任務、審計中所應當重點關注的問題等事項,通過任務分解將審計任務落實到人,使審計活動達到更高的水平。其次,要有效地對審計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在審計過程中,要避免審計人員單獨與企業領導者接觸,要對審計中的資料、審計得出的基本結論進行保密性的管理直至審計活動結束;同時,要盡可能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盡可能地避免被審計對象及其利益相關者干擾審計活動,使經濟責任審計失去獨立性。再次,要有效地對審計結論進行審核。在正式的審計結果公布之前,審計工作領導小組要組織進行復核性的檢查,特別是對于一些重大問題,要進一步完善證據,并進行有效的說明,以保障審計結果客觀公正。

3.加強審計結果應用管理

首先,要建立審計結果應用管理制度。這種制度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如果審計結果為正面性的,即企業領導者能夠有效帶領企業發展并取得了積極成效,擔任領導崗位過程中沒有出現重大經濟問題,則應當按照預定的制度給予獎勵,如職務的升遷、獎金的兌現等;相反,如果審計結果為負面性的,如發現存在重大的決策失誤,或者存在一些經濟問題,則要按照相關的制度進行處理。特別是,這一過程中要注意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互動,如對于發現的問題可以呈送給紀檢監察部門,以推動問題的解決。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審計結果檔案管理體系。隨著改革的推進特別是人才流動機制的健全,我國部分企業領導者工作崗位調動相對頻繁,這一背景下,必須建立起完善的審計結果檔案保存體系,讓審計結果長期性的應用于個人職務變遷。

參考文獻:

[1] 張榮梅.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財經界,2014,(1):245.

[2] 駱宏.行政問責制下經濟責任審計探析[J].北方經貿,2014,(1):77-78.

[3] 陳曉春.風險導向審計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式研究[J].中國外資,2014,(4):164-165.

[4] 黃子明.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4,(2):134-135.

[責任編輯 杜 娟]

責任審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伴隨著我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設的大力推進,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在開展部門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首先是要制定實施有效的審計方案;其次選擇適當的審計方法和恰當地做出審計評價,以切實做好部門黨政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關鍵詞: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方法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伴隨著我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設的大力推進,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目前,全國各級審計機關對各級次、各類別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已經全面展開,包括省部級領導干部也已常態化、制度化、形成了以任中審計為主、任中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的審計模式,逐步建立起了重要領導干部任期輪審制度。

一、經濟責任審計的定義、法規依據

經濟責任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或在審計機關認為必要時委托社會審計組織,以促進領導干部推動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科學發展為目標,以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盡責情況為重點,以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為基礎,進行的檢查和評價。

二、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

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是通過審查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在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或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重大經濟活動的合法性、效益性和其個人遵守干部廉政紀律的情況,來正確界定并客觀地評價被審計領導干部的任期經濟責任。

三、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

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應當以促進領導干部推動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科學發展為目標,以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盡責情況為重點,以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本地區、本部門(系統)、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為基礎,嚴格依法界定審計內容。具體內容為:本地區財政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國有資產的管理和使用情況;政府債務的舉借、管理和使用情況;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重要項目的建設和管理情況;對直接分管部門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情況。重要經濟事項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本單位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情況和利稅上繳情況,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經濟管理和監督職責情況。

四、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方法

(1)檢查法,指通過查閱會計賬簿、會計憑證及相關財務資料,以查明該會計資料及其反映的經濟活動是否真實合規并取證的一種方法。確定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2)核對法,是指審計人員將會計資料的相關數據按照其內在關系互相對照,復核檢查以取得審計證據的一種方法。(3)計算分析法,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會計資料中的有關數據進行驗算或另行計算,對經濟活動反映的會計信息數據進行指標計算,以確定其計算是否正確,經濟活動指標的變動是否合理,是否增值的一種方法。(4)查詢法,是指審計人員對于審計事項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書面或口頭詢問,從而驗證其他審計證據或為取得新的審計證據提供線索的一種方法。(5)觀察及監盤法,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場所進行實地察看,對財產、物資、設備、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進行實地監盤以獲取審計證據的一種方法。(6)其他審計方法,如民主測評法,審計組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被審計對象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民主測評,測評結果可作為對被審計領導干部評價的依據。通過上述審計方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實現經濟責任審計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責任制審計目標,并對經濟責任審計進行客觀評價提供依據。

五、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領導干部所承擔的內涵和外延也在發展變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按照新形勢和新要求,審計評價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國家有關政策以及干部考核評價等規定,結合地區、部門、單位的實際情況,根據審計查證或認定的事實,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進行審計評價,審計評價應當有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持,對審計過程未涉及、審計證據不適當或不充分的事項不評價;審計評價應當與審計內容相統一,一般包括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的業績,主要問題以及應當承擔的責任;審計評價應當關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關注任期內舉借債務、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科技創新等重要事項,關注領導干部應承擔直接責任的問題。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實施有效的審計方案,采取適當的審計方法對黨政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是新時期加強干部監督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預防和治理腐敗、促進領導干部廉潔勤政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2010年12月發布)

責任審計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煙草行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通過客觀評價企業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及經營績效,促進企業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對行業各級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具有重要的監督作用,是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當前,煙草行業內外部環境面臨嚴峻挑戰,新形勢下加強煙草行業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文章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經驗,論述煙草行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三重一大”經濟決策審計的重點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煙草;經濟責任;“三重一大”;審計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236

2014年,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煙草總公司出臺的《煙草行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規定》中明確煙草行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財務收支情況、國有資產經營管理職責及績效評價情況、遵守法律法規和貫徹執行國家及行業有關工作部署情況、“三重一大”經濟決策情況、內部控制建立和執行情況、薪酬發放、職務消費以及廉潔從業規定遵守情況等。新形勢下,為進一步規范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經濟責任審計應重點突出對被審計單位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運用審計監督力度。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意見〉通知》(中辦發〔2010〕17號),重點檢查工程建設、對外投資、大額采購、技術改造等重大決策事項、重大項目安排及大額資金運作(包括銀行開戶、定額存款等)的制度建立、程序執行和實施等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行業的政策規定。

1 企業“三重一大”決策情況

11 “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建立情況

審查被審計單位“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是否健全。主要包括:是否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辦法;決策范圍、事項、主體、權限界定等是否全面恰當、依法合規;決策程序是否規范嚴密、便于操作;是否建立了決策回避制度、決策失誤糾錯改正機制等。

12 “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執行情況

審查被審計單位在“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執行過程中是否合法合規,主要包括決策議題的提請和確定是否符合工作規則和議事規則;提交會議集體決策前是否按要求進行調研和論證;決定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重大問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制定的重要規章制度,是否通過工會、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聽取廣大職工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召開決策會議是否預先告知,是否提前足夠時間為與會人員提供相關材料;會議是否按照議事規則進行決策,參與決策人員是否進行了充分討論并分別發表意見,主要領導是否按“末位表態制”規定在最后發表結論性意見;存在嚴重分歧時是否推遲做出決策,是否存在由個人或少數人臨時決定的事項,臨時決定事項是否在事后按程序予以追認;是否完整、詳細地記錄議事決策會議全程等。

13 “三重一大”決策實施情況

審查被審計單位“三重一大”決策具體實施是否合法合規,主要包括做出的經濟決定、決議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及煙草行業的有關規定,是否屬于法定職責、權限范圍之內;決策作出后按規定須上報審批的是否在上報批準后實施,按規定須公開的是否做到決策、過程、結果、制度依據同步公開;決策的落實部門和督辦機制是否明確,對決策實施過程和結果是否進行了考核評價;是否存在擅自變更或者拒絕執行的情況,對決策作出重大調整是否重新履行決策程序;是否存在決策失誤及糾錯改正的情況,未按規定程序決策的是否追究了責任等。

2 重大投資、采購項目組織管理情況

21 重大工程投資項目

按照《煙草行業工程建設項目審計管理辦法》(國煙審〔2009〕485號)和《煙草行業工程審計操作指南》(國煙審〔2013〕473號)等文件的要求,主要審查以下內容:一是計劃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未經批復擅自投資,擅自超投資規模、超建設標準、變更投資項目內容的項目;是否存在化整為零、規避審批的項目;是否按招投標法律法規進行招標;二是實施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未按招投標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擅自進行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設備材料采購的項目;項目是否進行了開工前審計,招標文件(包括招標工程量清單)、招標控制價、合同、工程款支付等是否經過審核;設計變更、現場簽證、變更洽商等手續是否完備,計價是否合理,是否對投標報價進行回標分析;三是竣工管理方面,是否按基本建設項目有關竣工結算、決算和驗收等管理程序規定執行;竣工資料是否完備,是否及時移交當地城建檔案館歸檔,是否取得規劃、消防、環保、安全、質量監督等政府管理職能部門驗收合格證明;是否建立必要的項目管理機構或管理制度,開工手續是否完整,是否按規定進行竣工結算、竣工決算。

22 信息化投資項目

按照《煙草行業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國煙計〔2012〕365號)、《煙草行業信息化工作管理辦法》(國煙辦〔2011〕529號)、《煙草行業信息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中煙辦〔2014〕133號)的要求,重點檢查以下方面:一是計劃和預算管理方面,檢查項目投資計劃的編制依據是否合理充分,審批制度是否完善,職責是否明確,手續是否完備,是否嚴格按照計劃與預算執行,有無超計劃與預算的情況;二是項目實施管理方面,檢查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等采購方式的確定是否符合相關制度規定,是否建立供應商資質認證制度并嚴格執行,項目合同的制訂和執行是否合規,過程管理和監督職責是否嚴格到位;三是驗收和付款管理方面,檢查是否按制度規定組成驗收小組對信息化投資項目按合同進行數量、質量等綜合驗收并出具驗收依據,是否根據信息化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及合同約定支付貨款,供貨單位、合同單位、發票出具單位、收款單位名稱是否完全相符,項目后評估管理是否嚴格執行。

23 重大物資采購項目

按照《國家煙草專賣局關于印發煙草行業物資采購內部審計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煙審〔2010〕306號)和《煙草企業采購管理規定》(中煙辦〔2012〕313號)的要求,對除工程建設項目以外的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煙用物資、非煙用物資及服務類等采購項目的計劃與預算、采購方式確定、采購過程控制、監督等管理情況進行檢查。一是煙用物資重點關注煙葉生產配套物資和物流配送物資,非煙用物資關注辦公、勞保和設備等采購項目,服務類采購關注兩煙運輸、管理咨詢、科研外包、信息化維護、軟件開發服務等;二是檢查物資采購項目申購、審批、執行的制度是否完善,職責是否明確,手續是否完備。采購方式和價格確定的合規性;檢查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等采購方式的確定是否符合相關制度規定,是否建立供應商資質認證制度并嚴格執行,采購合同的制訂和執行是否合規,過程管理和監督職責是否嚴格到位;檢查物資驗收、存貨管理、付款進度、項目后評估等管理是否合規有效;三是物資采購制度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行業的相關規定,內容是否完整;業務流程是否清晰明確;各個環節是否建立了授權審批制度;各經辦部門和經辦人員的職責是否明確;是否按制度規定,按“一項一卷”序時整理裝訂過程資料等。

參考文獻:

[1]郭華,張朝暉關于經濟責任審計與“三重一大”審計監督相結合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3(14):53-54

[2]張婉麗淺談國有企業“三重一大”事項內部審計[J].新財經:理論版,2012(5).

[3]單玉桂淺議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J].現代經濟信息,2015(2).

[4]孫能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J].中國科技投資,2016(12).

上一篇:知識營銷論文范文下一篇:城鄉統籌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