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語文味教學法論文范文

2023-09-16

語文味教學法論文范文第1篇

語文課到底要教什么?這是一個看似可笑的問題, 然而, 縱觀語文教學, 如果你的眼光不僅僅局限于少之又少的優秀教師身上, 你一定會覺得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它嚴重地制約著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很多公開課, 更有不計其數的常規課, 當老師上完課之后, 你問老師:“你今天到底教了什么?”教師茫然;問學生:“你今天到底學了什么?”回答肯定又是一片茫然!可以肯定地說, 當前很大層面的語文老師不知道語文課到底要教些什么。

語文課到底要教些什么呢?教文本中最有“核心語文價值”的地方。只有改變長久以來我們多教課文教知識的習慣, 從兩個向度上開展語文教學探索:發掘每一篇課文獨特的“語文價值”;追求知識基礎上的能力、現象背后的規律、“然”以外的的“所以然”。追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要凸顯文本的核心語文價值, 重點訓練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和表達力, 重點完成語文課應該達成的教學目標, 而適當地弱化文本可能隱含的其他教育價值, 比如科普教育價值、社會生活認識價值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價值, 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

那又如何界定什么教學點是核心語文價值呢?必須抓住文本中最突出的最獨特的語言表達特點, 去設計教學思路, 開展教學活動, 從一點出發帶動全篇學習,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之妙, 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 提高學習效率。文本中最突出的表達特點, 就是這篇文章作為語文教材的“核心教材”。例如《安塞腰鼓》就可以側重詞語和句式的選擇與內容、情感表達的一致性, 《春》選擇語言的生動表達, 教《岳陽樓記》不只是讓學生懂得“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理, 還應該引導學生學習范仲淹行文起承轉合的結構藝術, 就是前一個目標也應該在文章結構語言的品評推敲中自然達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引導學生聯想到靜謐之境、陰柔之美、恬淡之美, 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那種細膩的感受、豐富的聯想以及絢麗的描摹。確立這樣的教學價值點容易被學生理解、模仿、運用, 這樣的課文可以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的樣板, 其教學價值點也能成為人們討論文章時所使用的公共符號。

側重“文道統一”中的“文”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抓住文本的核心語文價值。所謂的“文”, 就是語言形式, 即文本的寫作特色;分析把握它們, 就是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 尤其是讀的能力。語文畢竟姓“語”, 從“語”的角度分析文本的多重價值, 乃“語文”之本, 絕不能因為某些手中持有“應試教學”大帽者的側目而將“語”打入冷宮。學習《木蘭詩》就應帶領學生去鑒賞詩歌是如何塑造這樣一位與眾不同的平民英雄的, 這里頭有詳略的處理, 渲染、鋪排、對仗、比喻等寫作手法的運用;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應抓住關鍵詞語的品味, 帶領學生到魯迅那充滿童趣的精神家園中去領略一番;《愛蓮說》就應探討文中類比、對比、反襯的作用如何突出了蓮的高潔。學習都德的《最后一課》就應著重了解文中通過人物的感情變化, 以小見大, 把一個崇高的主題讓渺小的人物來表現這樣的寫法。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結構上與眾不同的有移步換景的順序、不同的景物特點表現人物不同的心情等等;另外, 從語言表達上看, 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歷來為人稱頌。又如, 魯迅的《祝?!? 其倒敘和敘述人稱轉換的獨特結構、其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烘托、其傳神的人物描寫, 都頗有特色。

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語文教學的“文道統一”, 但有時我們往往過于注重“道”而忽視了“文”, 也因此削弱了文本的核心語文價值, 例如, 某教師教學《斑羚飛渡》一課, 在挖掘文本資源時, 引入了日本和我國古代的“棄老”、克拉瑪依大火等一系列故事, 深入到人性的高度來探討危難。從“道”的角度而言, 當然也有它的意義所在。問題是如果這種指向“終極關懷”的拓展延伸成了語文學習的“要旨所在”, 那么, 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究竟應該放到什么地位呢?我們認為語文課的拓展延伸應是“語文”的拓展延伸, 必須要把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放在第一位。我們經歷了盲目拓展延伸導致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思想品德課的陣痛, 在深刻反思的同時, 更加需要考慮拓展延伸的角度。如《白楊禮贊》的拓展延伸主要應由課堂教學的“文”的目標確定:如果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在“學習本文的象征手法”上, 就應該找一兩篇同樣通過象征手法表現某一種精神的文本進行拓展延伸, 如果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在“學習本文氣勢磅礴的語言特色 (排比反問) ”上, 就應該找一兩篇同樣運用排比反問的文本進行拓展延伸。這樣的語文課才能散發出濃濃的語文氣息。

知道語文課就是要用“課文”學“語文”, 知道“課文無非是個例子”, “教是為了不教”這個道理, 知道如何去挖掘文本重要的、特有的、學生感興趣的最為核心的語文價值, 這就解決了語文課“教什么”的問題, 然后圍繞這些價值去組織教學, 你的語文課就不會是其他學科的課, 不是任何識字的人拿著教參就能上的語文課, 從而給你一個語文教師應有的職業尊嚴!

摘要:要是能凸顯文本中最為核心的語文價值, 側重文本的“文”, 解決“語文課到底要教什么”的問題, 這樣, 語文課就再不是“教課文”, 而是真正的“教語文”, 讓語文課散發出濃烈的語文氣息。

語文味教學法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中藥五味是中藥的基本屬性之一。然而,歷史上對于中藥五味的標定十分混亂。宋金元時期是中藥五味標定方式上的一個轉型期,該文通過系統研究該時期的中醫藥文獻,得出宋金元時期的藥味標定規律,即中藥藥味經歷了北宋前中期的口嘗五味標定,后期的以類相推以及以藥物功效反推的藥物藥味,后一種標定方式在金元時期達到了高峰。這種規律的總結為中藥藥味的標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中藥;五味;標定方式

[收稿日期] 2013-06-27

[通信作者] 張衛:E-mail:macpherson1212@aliyun.com

目前所看到的中藥五味的標定大多源自中醫藥學的教科書以及《中國藥典》。然而,仔細比對這些教材與《中國藥典》就會發現,各書中對于藥物藥味的記載并不統一,互有出入。其實作為教材、《中國藥典》藥味之源的歷代本草醫書中對于藥味的標注就是混亂不統一的。為什么歷來中藥五味標注如此混亂,歷代中藥藥物是如何標注的?本文概述了宋、金、元3個歷史時期的中藥藥味的標注及演變特特點。以此管窺中藥藥味的歷史標定方法和藥味標定的混亂原因。

1 北宋前中期的口嘗五味

《開寶本草》是繼唐《新修本草》之后,又一部官修本草。該書共載藥物984種,比《新修本草》新增藥品134種?!堕_寶本草》繼承了宋以前官修本草的編撰方式,在藥味方面,該書并未對《新修本草》中所載的850種藥物作太大修改,其修改之處多是由于對藥物基原(藥物品種和用藥部位)的進一步考證與修訂。如新增用藥部位例:惡實(牛蒡)在《新修本草》中為根莖入藥,其味辛,《開寶本草》新增其種子(子)入藥,名為鼠粘,并標鼠粘為味苦。品種區分例:《開寶本草》之前將蒴藋、陸英視為一物?!堕_寶本草》將二者明確區分,認為陸英味苦,而蒴藋味酸?!堕_寶本草》新增的134種藥物中共109種藥物記載了藥味。134種藥物中絕大部分已被其前代非官修本草文獻(如《藥性論》、《日華子本草》等)所記載?!堕_寶本草》將其收錄,但在藥味上卻做出了很大的調整,如青黛首載于《藥性論》,味甘,《開寶本草》改味為咸;《開寶本草》改為味辛;天南星首載于《日華子本草》,味辛烈,在《開寶本草》被改為味苦、辛,凡此等??梢?,《開寶本草》對于藥味的處理原則是:對于其前代主流本草所記載的藥味基本保留,只是在藥物基原考訂發生變化時而改動藥味;對于其前代非主流本草中所記載的藥物則主要是收錄其藥物,而對于藥味則加以大幅度改動。宋嘉祐二年(1057年),由集賢院校正醫書局所編撰的另一部官修本草《嘉祐本草》在對于藥味的處理上亦遵循《開寶本草》的原則。

《嘉祐本草》編寫歷時1年,嘉祐三年(1058年),校正醫書局醫官掌禹錫、蘇頌、張洞等提議編撰《本草圖經》,該書的特點是突出了藥物基原的辨析。在藥味方面,書中780種藥物中僅97種標明藥味,其所標藥味多為辨析藥物基原服務,如樸硝條“樸硝味苦而微咸,《本經》言苦,《名醫別錄》以為辛,蓋謂硝石也”[1],以味苦、味咸來區分樸硝與硝石;無名異條:“《本經》云:味甘,平。主金瘡折傷內損,生肌肉。今云味咸,寒。消腫毒癰疣,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別是一種”[1]?!侗静輬D經》所收錄的無名異味咸,而《本經》載無名異味甘,據此判斷二者品種不同;這種情況在書中多有記載。

自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起,在本草學綿延近千年的以藥物的自然屬性——中藥真實五味來考訂藥物基原考的傳統家至《本草圖經》被發揮到了一個極致。這也間接說明了《本草圖經》之前,在本草學家的眼中,中藥五味主要是作為藥物的自然屬性而存在的真實五味,絕非以功效等反推的理論五味。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圖經》首次在官修本草中引用了醫方和臨證醫案。醫方、驗案的引用說明醫學思想和模式已經開始滲透到本草學中,本草學家除了關注藥物的氣、味、毒性、產地、采摘以及功效主治等藥物本身特性外,同時也關注了藥物的配伍、臨床應用等,這為其后所產生的醫學與藥學的融合,以至《本草衍義》中引用《黃帝內經》中的相關五味理論來闡釋藥物功效等方面奠定了基礎。

紹圣四年至大觀二年(1098—1108年)蜀人唐慎微所編纂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以《嘉祐本草》為框架,并入《本草圖經》,并廣泛引用經史證類文獻而編成。該書實為文獻匯編,并無太多個人觀點,正如南宋王繼先所說:“慎微證類又不過備錄諸家異同,亦不能斷其是非”[2]。大觀二年(1108年)年初刊的由地方官艾晟編撰的《經史證類大觀本草》以及成書于政和六年(1116年)由醫官曹孝宗領銜編著的《政和新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二部官修本草基本上都可以算作對《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的???。以上三書在中藥五味的標注方法和內容上并無發展,只是對其前代文獻中所記載的中藥五味起到一個很好的傳承作用。

2 北宋后期藥物功效反推、以類相推的藥味的出現及藥味修訂

北宋時期,儒家借鑒了佛學以及道家的思想,逐漸形成以討論義理、性命之學為主的思想體系,被稱謂理學。北宋初期,理學門派林立,以程顥、程頤為代表的洛學明確指出“一物需有一理,萬物皆有理。萬物皆只有一個天理,天下之憂一個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又數。(二程遺書)”洛學后來由朱熹發揚廣大,在福建創出閩學,稱謂居正統之位的程朱理學。隨著醫藥的融合,在理學格物致知思潮的影響下,醫學中業已形成的五味理論被本草學家加以引用來探討藥物功效之理。北宋末期寇宗奭所編著的《本草衍義》,以及南宋王繼先領銜主編的官修本草《紹興本草》、陳衍的《寶慶本草折衷》都體現了理學思想在本草學領域的巨大影響。

2.1 理論反推中藥五味的出現 政和六年(1116年)寇宗奭編著《本草衍義》。書中共收錄藥物242種,其中10味藥物首次明確地引用了五味理論來闡釋藥味與功效之間的關系?!侗静菅芰x》中記載的味-效關系以及其與《嘉祐本草》藥味之對比見表1?!侗静菅芰x》已經將五味理論如五臟苦欲補瀉五味理論,五味配屬理論運用到具體藥物的藥味與功效相關性的解釋中,建立了中藥五味理論系統?!侗静菅芰x》所載之藥味與《嘉祐本草》基本相同,從功效反推而對《嘉祐本草》藥味修訂者僅2條,一為旋覆花條:以旋覆花具有走散的功效將《嘉祐本草》中所記載的咸、甘之味修改為甘、苦、辛之味;二為訶黎勒條:以訶黎勒既“能澀腸,而又泄氣”,在《嘉祐本草》所記載的苦味基礎上增添了澀味。雖然《本草衍義》中對于藥味與功效間的討論仍零星散在,未成體系,但該書的真正意義在于開始實際探討中藥五味與其功效之間的聯系,產生了明確的由功效反推的中藥五味,拉開了金元以降,基于五味理論修訂藥味這一趨勢的序幕。楊守敬評道:“東垣、丹溪之徒,多尊信之(指《本草衍義》),本草之學由此一變”。

藥物 《嘉祐本草》[3]

所載藥味 《本草衍義》[4]

所載藥味 《本草衍義》與藥味相關論述食鹽 咸 咸 《素問》曰:咸走血。故東方食魚鹽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驗,故可知矣……齒縫中多血出,常以鹽湯嗽,即已。益齒走血之驗也大鹽 甘、咸 咸 新者不苦,久則咸苦……傍海之人多黑色,蓋日食魚鹽,此走血之驗也。齒縫中血出,鹽湯嗽之,及接藥入腎栗 咸 咸 所謂補腎氣者,以其味咸,又滯其氣爾天門冬 苦、甘 苦 專泄而不專收,寒人禁服大黃 苦 苦 若心氣獨不足,則不當須吐衄也。此乃邪熱,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熱,就以苦補其心,蓋兩全之旋覆花 咸、甘 甘、苦、辛 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藥也桂 辛、甘 辛、甘 《素問》云:辛甘發散為陽。故漢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藥,是專用辛甘之意也(紫)蘇 辛 辛、甘 微辛甘,能散訶黎勒 苦 苦、澀 此物雖澀腸,而又泄氣,蓋其味苦澀葶藶 辛、苦 辛、苦 經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復更入藥也。大概治體皆以行水走泄為用,故曰久服令人虛。蓋取苦泄之義,其理甚明?!端幮哉摗匪f盡矣,但不當言味酸

2.2 理論反推藥味的傳承及以類相推藥味的出現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南宋醫官王繼先領銜編著《紹興校訂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紹興本草》。這也是南宋時期唯一的一部官修本草。雖然《紹興本草》如今殘存的藥物條文可能僅僅是原書的1/5強,但亦可看出其梗概?!督B興本草》參考《大觀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大觀本草》)進行編寫,但同時也注意到《大觀本草》雖然輯錄了宋以前諸家本草的內容,卻在藥物的寒熱補瀉、有毒無毒,與藥物功效、臨床應用上等方面存在著“彼是此非,互相矛盾”的問題?!督B興本草》序言說:“若夫物性寒熱補瀉,有毒無毒,或理之倒置、義之相反者,辨其指歸,勿從至當?!?sup>[2]因此,該書繼承了《本草衍義》以理論藥的思想,在每條藥物之下的“紹興校定”項中逐藥進行評議,充分體現了運用功效以理定奪藥物藥性、藥味、以及毒性校定的重要性。如石蠶條:“本經云無毒,又《藥訣》云苦熱,有毒。據止血、生肌,又破石淋,即非性熱、有毒,今當以味苦平、無毒為定”[2]。此條文中的本經指《大觀本草》而言,下段同。

然而以功效為驗的“紹興校定”主要是針對藥物藥性(氣)、毒性而做出的校定,對《大觀本草》的藥味則基本沒有修訂,照搬了《大觀本草》的原貌?!督B興本草》新增的藥味則或參考《本草拾遺》《日華子本草》《藥訣》三書,或“自行添加”?!督B興本草》“自行添加”的藥味大致采用3種方式。

一為功效之反推藥味,如鐵華粉條:“既安心神,養血氣,當從味咸、平,無毒是矣”[2],概取“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之義;赤銅屑條:“本經雖有主治,然但不云性味有無毒……據經接骨補傷,療心痛等疾,當作味苦、微溫是也”[2],概取“咸入骨”之義。通過這種方式所獲得的藥味占很少一部分。

二為以類相推所獲得的藥味,這種藥味的標定方式首次在本草著作中見到?!督B興本草》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這個名詞,但從其文章的敘述中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出。如鍛灶灰條:“本經雖有主療,而不載性味,有無毒。然諸灰皆有毒,今鍛灶灰當以味苦,有毒為定”[2]粉錫條:“既因鉛鍛而成,當作味辛、寒、小毒為定”[2],中膏條:“本經不載性味、有無毒……以其與車脂內外稍別,當同車脂,味辛、無毒也”[2],水銀粉條:“既自水銀而成,當以味辛、冷、有毒為定”[2],舂杵頭細糠條:“本經雖不載性味,然固當同米性矣”[2],蠶退條:“本經不載性味,當與蠶同是矣”[2]等等?!督B興本草》新增藥味絕大多數依此方法所獲得。這種藥味標定方式為中藥新藥五味的標定提供可供借鑒的方法。

第三,《紹興本草》對于五味的標定看不出上述2種情況者,本文暫時認定其為口嘗所獲得。以這種獲得方式所標定的藥味在《紹興本草》中數量也不占多數。

因此,《紹興本草》新增藥物藥味的標定除引自《本草拾遺》、《日華子本草》、《藥訣》2本書已有的藥物外,其余藥物藥味的標定方式主要為以類相推,亦有少量的藥物的藥味通過采用理論反推和口嘗的方式獲得。

南宋寶慶丁亥(1227年)年陳衍著《寶慶本草折衷》。陳衍編撰該書時注意到了中醫藥著作對于藥性、藥味標注的混亂性,他說“夫藥有酸、咸、甘、苦、辛之味,又有寒、熱、溫、涼,有毒、無毒之性,或復有平澀混乎性味之間。如一藥,甲以為甘寒無毒,乙以為苦熱有毒,而丙又以為酸涼微毒”[5],因此,“皆難依據”。陳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來處理藥物性、味的混亂問題。對于味的訂正,主要是參考南宋縉云所著《纂類本草》(今其味則參縉云之所集),對于藥性的訂正主要參考《本草經集注》,再以仲景書中所記,以藥性與主治相符合為原則加以訂正。并進一步指出“抑嘗觀許宏引本草以注《局方》,言性而不言味,必以性為藥之要統,此《折衷》所以尤篤于論性也”[5],顯然在性、味關系上,陳衍對于藥性更為重視。

《寶慶本草折衷》流傳下來的也僅為殘卷。書中幾乎所有藥物都標注了性味。經比較,其所標注的藥味與宋代官修本草《大觀本草》藥味基本一致。該書中也有許多藥物運用醫學理論來闡釋藥性與功效之間的關系,但其中涉及藥味與功效關系的論述僅2條,也許與該書作者重藥性而輕藥味的態度有一定關系。

如紫葳條:“此物味酸入肝,凡崩帶不止,或瘀結不行者,雖皆可用,然通泄之功多而安和之效少,宜審其佐使而施為”[5],以味酸入肝來闡釋其治療崩帶不止的功效。白附子條:“味辛,溫,無毒。續說云:《素問》言“苦以堅之”,白附子味最苦,為無堅性,未敢訂以”[5]。此條記載比較有趣:《大觀本草》認為白附子味辛。而陳衍必定是親自口嘗了白附子,認為“其味最苦”,但由于白附子沒有“苦以堅之”的功效體現,因此未敢對其味加以訂正。

在新增藥味的標定方面,《寶慶本草折衷》與《紹興本草》一脈相承。該書認為藥味“或經注俱闕性味者,即于種類中求性味之切似者以補之。(如引蜀椒性味以補漢椒)”[5],比較明確的指出了暗含于《紹興本草》中以類相推(“于種類中求性味”)的藥味標定方式。同時書中也指出“如種類之中亦無可求者,未免仍舊而闕矣”[5],體現了作者對于藥物性味標定時具有的嚴謹學術作風。

2.3 理論反推藥味的高峰期 宋朝滅亡,但同處北地的金、元2代仍襲了北宋的理學思想。近乎狂熱的藥性理論之討論與革新,使得藥味的標注進一步受到五味理論的重新審視。在金元時期所產生的幾部本草著作,諸如《珍珠囊》《藥類法象》《用藥心法》《湯液本草》《本草衍義補遺》中藥味與功效之間的聯系被廣泛地建立起來,同時也出現了更多的以五味理論反推的中藥理論之味。

《珍珠囊》為張元素所著。張元素字潔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人,創易水學派。張氏為李杲之師,在他的思想影響下,李杲著《藥類法象》《用藥心法》闡述藥性理論。李杲弟子之一王好古,繼承了李杲的思想,著《湯液本草》,該書廣泛引用了《珍珠囊》《藥類法象》《用藥心法》中內容,雖然在藥學理論上個人發明很少,但其匯集了易水學派諸大家的理論,實為該派藥學思想的代表之作。因此此處只舉《湯液本草》來分析易水學派對于中藥五味的標定方法。

《湯液本草》所記載的228味藥物中近33味藥物(近1/6)均有藥味與五味理論相關性的討論,這些討論已比《本草衍義》中的討論內容更加深入,品種更加豐富,引用的理論也更加多元化。

滋將這些藥物藥味與《證類本草》中藥物藥味作以比較,見表2,3。

《湯液本草》中這33味藥物大部分的藥味與《證類本草》記載相同,僅13味藥物記載與《證類本草》不同,其中由于五味理論反推而修改的藥味為7味(見上表中標粗斜體的藥味)。如紅藍花條:紅藍花《證類本草》記載其藥味為辛,但由于其具有入心養血的功效,因此《湯液本草》以“苦為陰中之陽,入心”的理論,補充了紅藍花的苦味;茯苓條:茯苓《證類本草》記載為甘味,但其具有利竅的功效,《湯液本草》根據“淡能利竅”的理論補充了茯苓的淡味;再如桑白皮條:桑白皮《證類本草》記載為味甘,但其具有除肺氣的功效,《湯液本草》根據“辛以瀉肺氣之有余”的理論補充了桑白皮的辛味。繼《湯液本草》之后的另一部本草著作為朱丹溪所著《本草衍義補遺》(簡稱《衍義補遺》)。該書共載藥153

藥物 《證類本草》[6]

所載藥味 《湯液本草》[7]

所載藥味 《湯液本草》與藥味相關論述紅藍花 辛 辛、甘、苦 和血。入心養血,謂苦為陰中之陽,故入心當歸 甘、辛 甘、辛、苦 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以甘故能和血,辛溫以潤內寒,當歸之苦以助心散寒芍藥 苦、酸 酸、苦 收陰氣,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陽而收陰氣,泄邪氣,扶陰甘草 甘 甘 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經曰:甘以緩之。陽不足,補之以甘,中滿禁用黃芩 苦 苦、甘 瀉肺中之火。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大黃 苦 苦 滌蕩實熱。熱淫于內,以苦泄之五味子 酸、苦、甘、辛、咸 酸、微苦 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以此藥與干姜同用治之大戟 苦、甘 苦、甘 與甘遂同為泄水之藥,濕勝者苦燥除之商陸根 辛、酸 辛、酸 辛酸同用,導腫氣澤瀉 甘、咸 甘、咸 去胞中留垢,以其味咸能泄伏水,故去留垢,即胞中陳積物也天門冬 苦、甘 苦、甘、辛 苦以泄滯血,甘以助元氣,及治血妄行,此天門冬之功也瓜蔞根 苦 苦 消腫??嗪?,與辛酸同用,導腫氣葶藶 苦、辛 苦、辛 苦則下泄通草 甘、辛 甘、辛 甘平,以緩陰血桂 甘、辛 甘、辛 辛熱散經寒,引導陽氣。若正氣虛者,以辛潤之吳茱萸 辛 辛、苦 不宜多用,辛熱恐損元氣山茱萸 酸 酸 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澀以收其滑黃柏 苦 苦、辛 苦寒安蛔,療下焦虛,堅腎。經曰:苦以堅之桃仁 苦、甘 苦、甘 苦以泄滯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須用干姜 辛 辛 發散寒邪,如多用則耗散元氣,辛以散之,是壯火食氣故也,須以生甘草緩之赤石脂 甘、酸、辛 甘、酸、辛 去脫,澀以固腸胃阿膠 甘 甘 補肺金氣不足。除不足,甘溫補血豬膽汁 苦、咸 與醋相合,內谷道中,酸苦益陰,以潤燥瀉便牡蠣 咸 咸 能軟積氣之痞?!督洝吩唬合棠苘泩晕母?咸 咸 能利水。咸能走腎,可以勝水水蛭 咸、苦 咸、苦 苦走血,咸勝血,仲景抵當湯用虻蟲、水蛭,咸苦以泄畜血盆硝(芒硝) 辛、苦 咸 去實熱?!督洝吩疲簾嵋趦?,治以咸寒,此之謂也茯苓 甘 甘、淡 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圣藥也桑白皮 甘 苦、酸、甘、辛 主五勞羸瘦,除肺氣。甘以固元氣,辛以瀉肺氣之有余訶梨勒 苦 苦、酸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補之??嘀貫a氣,酸輕不能補肺,故嗽藥中不用檳榔 辛 辛、苦 破滯氣,泄胸中至高之氣??嘁云茰?,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白頭翁 苦 辛、苦 下焦腎虛,純苦以堅之石膏 辛、甘 辛、甘 潤肺除熱。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

藥物 《證類本草》所載藥味 《衍義補遺》[8]所載藥味 《衍義補遺》與藥味相關論述訶子 苦 苦、澀 下氣,以其味苦而性急喜降?!督洝吩唬骸胺慰嗉?,急食苦以瀉之”,謂降而下走也?!宋镫m澀腸,又泄氣,蓋味苦澀棗 甘 甘 《經》曰:甘先入脾?!堆芰x》乃言益脾。脾,土也?!督洝费裕貉a脾未嘗用甘。今得此味多者,惟脾受病,習俗移人,《衍義》亦或不免石蜜 甘 甘 喜入脾。其多食害必生于脾厚樸 苦 辛 厚樸能治腹脹,因其味辛以提氣干姜 辛 辛 發散寒邪。如多用則耗散元氣,辛以散之,是壯火食氣故也牡蠣 咸 咸 咸,軟痞

種,與《本草衍義》述藥方式相同,內容則多為針對《本草衍義》不足之處而闡發。但不同的是,《衍義補遺》中多數藥物都沒有藥味的記載,卻仍有少數關于藥味——五味理論關系的討論。

《衍義補遺》以五味理論為基礎對于《證類本草》中所載藥味進行了二處修改,一為訶子條:以訶子能澀腸,補充了其澀味;另一處為厚樸條:以厚樸能治腹脹,根據“辛以提氣”的理論,補充了厚樸的辛味。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草衍義》之后的本草書中均大量的記載了藥味與功效之間的關系,并運用功效反推來驗證藥味,但采用口嘗仍作為驗證藥味的傳統仍然被保留著,如《本草衍義》中芎條:“白不油色,嚼之微辛甘者佳”[4];郁李仁“至紅熟堪啖,味澀”[4];《湯液本草》中牽牛條:“牽牛,乃瀉氣之藥,試取嘗之,便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壯,漸漸不絕,非辛而何!續注:味苦寒,果安在哉”[7],等等。

3 結論

宋代以來本草著作主要呈現2種編著形式。

一種是延續宋以前官修本草如《新修本草》等的編著形式,采用層層加注的編寫體例,如北宋前中期的本草著作《開寶本草》、《嘉祐本草》、《證類本草》、《大觀本草》、《政和本草》等。在這些本草著作中對于藥味的標定基本遵循前代主流本草。書中對前代本草藥味做出修改的主要原因是對于藥物基原的進一步認識,改正前代藥物的用藥基原而致。當然也有通過口嘗而對藥味做出的修改,但這種情況極少;對于新藥物五味的標定則主要依據口嘗。

另一種編著形式是北宋后期及金元時期的本草著作,它們一改官修本草層層加注的編寫方式,在宋代理學的影響下,本草編著形式變得簡明而注重藥物義理的闡述,如《本草衍義》、《寶慶本草折衷》、《湯液本草》等。這些本草著作中對于已有的藥物藥味的標定也基本遵循宋及宋以前的主流本草。然而書中對于前代藥物五味的修訂并非因考訂藥物基原所致,而主要是以藥物的功效為依據,通過相應的五味理論反推藥物之味,從而對已有的藥味做出修改。然而,通過這種方式所修改的藥物數量有限,《本草衍義》、《紹興本草》、《寶慶本草折衷》、《湯液本草》、《本草衍義補遺》5部書中僅有旋覆花、訶黎勒(訶子)、紅藍花、當歸、芒硝、茯苓、檳榔、厚樸8味藥物而已;對于新增藥物的藥味標定除了依靠口嘗外,在《紹興本草》、《寶慶本草折衷》2部著作中也大量的出現了以類相推來標定藥味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蘇頌. 本草圖經[M]. 尚志鈞輯校.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2] 王繼先. 紹興校訂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序[M]. 鄭金生. 南宋珍稀本草三種.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 掌禹錫. 嘉祐本草輯復本[M]. 尚志鈞輯復.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

[4] 寇宗奭. 本草衍義[M]. 顏正華,常章富,黃幼群點校.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

[5] 寶慶本草折衷[M]. 陳衍撰. 鄭金生校點. 鄭金生. 南宋珍稀本草三種.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6] 唐慎微.證類本草[M]. 尚志鈞點校.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

[7] 王好古. 湯液本草[M]. 崔掃塵,尤榮輯點校.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

[8] 朱丹溪. 本草衍義補遺[M]. 陶廣正,劉玉瑋點校. //金元四大家醫學全書(上、下).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flavor and its regularity

ZHANG Zhuo2, ZHANG Wei1*

(1.China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City Luqiao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zhou 318050, China)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ve flavors; determination of flavor

doi:10.4268/cjcmm20140337

[責任編輯 馬超一]

語文味教學法論文范文第3篇

抗鹽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反應在水解機內進行。水解進料條件滿足后, 打開水解機進料閥和排氨閥, 進行進料操作, 待水解機進料量達到規定值后, 按配方比例加入一定量的粒堿, 然后關閉排氨閥, 物料在水解機中進行水解反應, 水解時間要求為110~155分鐘。水解完成后, 打開水解機下料閥, 物料卸入緩沖料箱中, 經二次造粒機再次造粒后, 由輸料風機輸送到干燥器內進行膠粒烘干。

水解反應產生的氨氣絕大部分由排氨風機送至尾氣回收裝置進行處理, 一小部分氨氣從法蘭、軟連接、閥體、軸封、觀察口等地方泄漏至廠房內, 造成廠房內氨味較大, 對人身安全造成傷害, 且產生環境污染。

2 氨味產生部位及原因

通過現場觀察, 發現產生氨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點:

(1) 水解機正壓。生產過程中, 為保證水解溫度 (87℃~95℃) , 對水解機進行密閉憋壓操作, 水解機內產生正壓, 氨氣外溢至廠房。

(2) 排氨線堵。粉料進到排氨線內, 日積月累, 導致不暢, 尤其在緩沖料箱負壓狀態時, 細粉回摻下料, 粉料易被抽到排氨線內。

(3) 緩沖料箱正壓。

(4) 水解機密封點泄漏。比如加堿閥關不嚴, 大蓋墊或盤根漏等。

3 氨味治理措施及試驗情況

針對以上4點原因, 制定措施如下:

(1) 水解機微負壓操作。

水解機微負壓操作, 會造成熱量損失。通過試驗:優化水解機微負壓操作, 觀察水解溫度變化, 產品質量變化, 具體如下:

8月27日四點班起, 對N6線進行微負壓操作試驗, 將水解機負壓值設定為~0.3KPa, 水解機加堿完畢后, 將排氨閥開度由100%調整至15%, 投自動, 單操檢查水解機負壓狀況, 確保水解反應全程處于負壓狀態;水解時間:110~150分鐘。

排氨閥投自動后, 10~15分鐘水解機負壓達到設定值, 自動調節過程中, 始終處于負壓狀態;達到設定值后, 負壓穩定;水解終溫80~86℃之間;現場無明顯氨味, 優化操作期間, N6線質量數據無明顯波動 (質量數據見表1) 。

從9月7日四點班開始, 氨味治理實驗從N6線推廣至N5~N8線。排氨閥投自動后, 10~15分鐘水解機負壓達到設定值, 自動調節過程中, 始終處于負壓狀態;達到設定值后, 負壓穩定;水解終溫80~86℃之間, 對質量無明顯影響 (質量數據見表2) ;三層平臺無明顯氨味, 氨氣報警器檢測氨氣濃度為0ppm。 (見表2)

試驗結論:水解機微負壓操作, 不會對產品質量造成影響, 所以將工藝卡片水解溫度進行修改, 適當放寬控制范圍。

(2) 、保證緩沖緩沖料箱負壓操作, 一是用備用水解機打開下料閥和排氨閥排緩沖料箱氨氣;二是不定期檢查半圓形限流孔板情況, 出現堵料及時清理。防止細粉通過緩沖料箱抽到排氨線內, 將緩沖料箱DN600mm排氨線加裝半圓形限流孔板R=150mm, 并細粉回摻在下料口加裝隔板。

N6、N7、N8線緩沖料箱的視窗蓋始終處于吸合狀態, 檢測氨氣濃度為0 ppm;N5線緩沖料箱的視窗蓋前期處于振動狀態, 檢測氨氣濃度為16~100 ppm, 后期處于吸合狀態, 檢測氨氣濃度為0 ppm。

試驗結論:緩沖料箱要實現全程負壓, 需保證緩沖料箱的排氨管線暢通, N5線緩沖料箱的負壓變化印證了這一點。

9月11日白班, 將緩沖料箱的排氨管線的孔板拆除。9月12日四點班, 排氨管線里的物料掉入至緩沖料箱中, 管線開始暢通。9月13日, N5線緩沖料箱實驗全程負壓。

(3) 、加堿閥改氣動, 加強水解機密封性。

4 治理結果

治理前后現場測量氨氣含量 (如表3)

5 結語

要解決聚丙烯酰胺廠房氨味問題, 需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造:

(1)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 適當降低水解溫度, 從而保證水解全程實現微負壓;

(2) 改造緩沖料箱風循環系統, 既要減少粉料被抽入至排氨線, 又要保證緩沖料箱全程微負壓;

(3) 改造加堿閥的開關方式, 減少設備故障率, 降低氨味的逸出。

摘要:本文對聚丙烯酰胺廠房氨味產生的部位、原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確定了治理氨味的主要措施。

語文味教學法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語文教學 科學素質人文素質 融合

上世紀40年代,梁啟超之子梁思成提出教育不能培養“半個人”,即只懂科學、不懂人文,或者只懂人文、不懂科學的人。在當今社會,只有既具備人文才能和人文精神,又有科技知識和科學精神的人,才能成為有用的人。但是,中學教育的種種弊端,尤其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分離。造成學生不能全面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對過去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進行反思,并從中得出結論——在素質教育中。不但要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而且還要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并使其相互融合。因此。語文教學中也必須加強科學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結合。培養兼有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健全人”。

一、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內涵

當今社會,人才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科技知識和能力(如電腦、因特網等的使用能力)外,還包括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茖W精神包括唯物主義精神、尊重科學(按科學規律辦事)、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堅持真理等等。而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有辯證法、觀察實驗、邏輯思維(如歸納、演繹等)、構建模型(特別是數學模型)等,也就是做學問的方法。

人文素質包括人文才能和人文精神。人文才能除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外,還有人際交往的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包括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才能:而人文精神除了包括前面已提到的科學精神之外,還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關心他人、法制觀念、誠信意識、責任心、樂觀主義、吃苦耐勞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等,也就是怎樣做人。

二、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融合及其意義

1 時代呼喚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融合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2l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是“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整合型的人才。所以,時代呼喚科學與人文相融,科學與人文綜合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征。知識經濟的核心要素是知識。這里的知識應是包括科學知識、人文知識以及人文精神在內的全部知識。知識經濟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經濟,高新技術的研究要求多學科的綜合。知識經濟是基于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經濟,而培養創新能力需要科學與人文的融合。缺乏科技知識,社會無法前進;而僅有發達的科技知識,社會的發展也將是畸形、不健全和難以持久的。

2 時代需要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同步發展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不斷提高和提升了人類物質生活和物質文明,然而人類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明卻呈現出——戰爭、恐怖、暴力、犯罪、色情、環境惡化、資源枯竭、人口膨脹等等。這些單靠科學本身是無法解決的,需要科學與人文同步發展,兩者缺一不可。我們既應重視科技。又應重視人文,不能厚此薄彼。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就會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地受人宰割;而沒有優秀傳統,沒有人文文化,就會異化,不打自垮,甘愿為人奴隸。”

3 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相融性

(1)科學與人文并非彼此懸隔

科學與人文有著共同的物質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人的大腦。無論科學還是人文,都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人腦思維活動的產物。只是科學是人腦對人與自然、人與物質世界,以及人對自身生物存在的反映;人文是人腦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對自身狀態的反映?,F代科學研究發現,這些反映的機理,人腦左右兩半球有分工和側重。左腦主管邏輯思維,和科技活動有關;右腦主管形象思維,和人文文藝有關。但是,同時也發現左右腦半球是相通相關、相互影響,這也從生理上說明了科學與人文在人腦中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可相融的。

(2)科學與人文是同源共生的

這個源就是實踐。無論是科學還是人文。都是源于實踐的,都承認客觀實際。都提煉客觀實際的本質,都追求客觀實際的規律。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一個求真,探求客觀世界的真理;一個求善,追求主觀世界的完善人格。但是,二者追求的最高目標又是統一的。統一于真、善、美的完善結合。

(3)科學與人文不僅相融且相互動

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文體現科學基礎。人性的提升、心理的陶冶、精神的弘揚,不能脫離客觀物質世界,不能淡漠社會的現實要求??茖W內含人文精神,人在從事科學技術活動時,無不具有一定的思想觀念、精神世界和價值追求。人文求善,需要科學奠基;科學求真,需要人文導向。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說:“科學與人文是反對愚昧的兩翼,相互補充,相互攀升。”

4 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融合有利于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1)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融合,有利于形成完備的知識基礎

科學知識是關于客觀事物及其本質與規律的知識??茖W知識是立世之基,是教人如何做事的。沒有科學知識的發展,就沒有生產力的發展,就沒有社會的發展。人文知識是關于精神世界、價值追求的知識。人文知識是為人之本,是教人如何做人的。當今社會的全面進步,不但取決了物質文明的發展,也取決于精神文明的發展。沒有人文的發展,將導致精神文明落后、人的道德水平低下、社會動蕩、政治腐敗,經濟發展必然受到制約,物質文明將很難繼續發展和提高。

(2)科學思維與人文思維融合,有利于形成優秀的思維品質

科學思維是嚴密的邏輯思維,它保證了思維前后的連貫性、一致性,無矛盾、無謬論;只有思維的前提正確,思維的結果才能正確。但是邏輯只能證明提出的問題,而不能用來發現和開拓嶄新的領域、提出原創性的問題,只能跟蹤,不能領先。人文思維是開放的形象思維,往往是直覺、靈感和頓悟,從而保證了思維的活力,是思維原創性的主要源泉。二者融合,才能形成優秀的思維品質,既有正確的基礎,又有創新。

總之,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融合有利于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對于個體而言,既會做人又會做事,全面發展;對于社會而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全面發展。這正是現代教育所期待和追求的。

三、語文教學中如何使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相融合

1 在言辭品味中,培養學生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

科學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語言文字的學習。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語文學科的語言教學優勢,從課文的語言形式人手,通過品味,分析課文語言形式諸要素,感受科學與人文之美,把科普類作品中蘊含的科學之美與其獨特的語言形

式所散發的人文之美結合起來加以關照,喚起學生對祖國,對科學的熱愛。激發學生獻身科學事業的熱情。

語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體。語言教學的基本策略是“形式一內容一形式”。就一篇課文說。必須從形式人手把握內容,再就內容來領悟形式。這就把形式與內容,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聯系在一起。文章語言形式的諸要素,包括大到篇章結構、語言風格,小到句式變化、詞語特點的各個方面。就具體篇目來說,一般而言是抓住一篇課文最突出的語言形式要素,以此人手把握最具光彩的語言內容。譬如,羅素的《我為什么而活著》這篇隨筆,語言優美,層次分明,字里行間滲透出思想家羅素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科學思想。愛因斯坦說過:“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引導學生閱讀這樣的文章,既可以激發他們努力向上,追求知識,熱愛科學,還可以樹立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使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同時得到培養和提升。

2 在文本解讀中。培養學生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

馬克思曾經把“懷疑一切”作為自己最喜愛的座右銘。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懷疑與批判,是科學素質中的突出特點。在科學理性面前,不存在終極真理和絕對“權威”,人文學科更是如此。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這樣一個信念——任何人都不可能窮盡真理之長河,最偉大的人也無法擺脫個人和時代的局限,任何人都有發現新知識的可能,偉大的創新離不開前人的成就,更離不開對前人的否定與超越,新思想是在對舊思想的否定中誕生的。

語文教學是人文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它涉及人的精神領域,有著濃郁的主觀色彩,對社會生活的評價,可以見仁見智。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科特點,激勵學生發表與教師、教材、權威不同的見解。

《恰到好處》一課的結構歷來被認為是議論文的典范。另外。正反結合的論證方法也易于學生模仿和借鑒,但論證的嚴密性不夠。文中結論是恰到好處的標準是“實事求是,就是從實際出發,按事物本身的規律辦事,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而文章開頭是從宋玉描寫的“東家之子”的美說起的,文章的后面并沒有回答“恰到好處的美”的標準是什么,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不好回答的,因為審美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主觀活動,因而用這個材料是不恰當的。本文否定了“中庸之道”和“折中主義”,但并沒有闡述其內涵。批判過于簡單,并帶有很大的主觀性。通過指出課本的瑕疵,師生討論,學生嘗到了發現的快樂。這些都是科學素質中科學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人文素質中審美情趣相互融合產生的結果。

同時,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將科學的批判精神與人文的主觀思想用于一切觀點,包括自己的觀點,自我審視,自我批判,讓我們遠離偏見,避免故步自封,也使學生具有尊重他人觀點,虛懷若谷,兼容并蓄的人文修養。

3 在綜合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意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發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感受實踐活動的人文美。

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在綜合性學習中。精心設計了一些與科技有關的活動,為教師開展科學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綜合性學習——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 (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科海泛舟》 (八年級下冊),等等。語文教師應該很好地駕馭好這些素材,創造條件,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激情,讓他們充分體會到科學思維的嚴謹,科學創造的神奇以及科學發展前景的美妙,并加深對科學理論的理解,從中享受到無比豐富的科學人文美。

而在實踐中,應著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學生通過各類科學小品文的閱讀甚至寫作,最直接的感受科學現象的奧妙,科學思維的嚴謹,科學理論的和諧,科學創造的新奇,科學探索的激情,科學精神的崇高。教師應該訓練學生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鼓勵他們“標新立異”,培養創新意識。學生在名篇佳作、名人權威面前最容易盲從,往往循規蹈矩,喪失獨立思考的意識,這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具有思辨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一分為二的看待作品,學會揚棄。韓愈的《師說》是流傳千古的名篇,在教這一課時,可以提出這樣一些問題——韓愈認為教師的作用是“傳道受業解惑”,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句話還有多少真理性;你認為教師的作用應該是什么?這時,你會發現學生思想異?;钴S,發表了許多新鮮的想法。具有思辨價值問題的提出,在學生中往往形成交鋒式的討論,也正是在思維實踐活動中,學生磨亮了思維的利劍,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逐步的掌握了辯證思維的方法,這些都是對學生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全面考察和培養,學生也在實踐過程中創造著科學的新奇美,體驗著人文的真善美。

語文味教學法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效率;文學素養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55

漢字是打開學生通往情感世界的心靈窗口,是閱讀其他一切書籍所可以依靠的肩膀。語文是一門具有理性哲學的美學藝術,正是通過對一個個故事細小的闡述,深刻地表達了對這個世界的無限關懷與熱愛。因此,為了能夠將這種藝術形式呈現在學生的世界當中,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注重小學語文的教學基礎,為學生打造一個高效的教學課堂,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

一、重視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意義

(一)從民族文化看語文教學的百年傳承

語文教學在中國千年的文化世界當中,一直源源不斷地傳承著,無論是古時老夫子教書,還是現在的語文教師,他們都擁有著深厚的文學知識,運用自己的方法為傳統文化的傳承鑄造出一座寬廣的虹橋。

漢字文化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經過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呈現出了當今輝煌的文化,就算是簡單的一撇一捺,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國家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秉承著對傳統文化的尊崇和對古代人民智慧結晶的繼承,從中國角度來看待未來一代的發展教育。從這一層次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打造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的。

另外,小學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無論是對文科性還是理科性的課程,都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強有效性的學習。

(二)通過問題假設,感悟人生哲理

小學語文閱讀是最能夠體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教學內容,如果說學習漢字和拼音是為了給學生打下良好的閱讀基礎,那么,教材課本當中的文學作品就擁有著時代的精神和可貴的教育意義。尤其對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來說,國家日益富強,社會和平穩定,九年義務制教育給學生帶來了太多的成長空間,教師應該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學生加快知識點的學習,引用問題假設的教學情境,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在問題導引下開展閱讀,不斷提高思考能力,學會從多個層次來看待問題。

例如,在講解《觸摸春天》這一篇教學內容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的形式來板書課題,讓學生觀看一組關于春天的圖片,展示盛開的蒲公英等一系列的景色。緊接著,教師可以這篇文章當中的盲童為主要對象展開論述,從本篇課文中找出兩個線索,一條是安靜的舉動,盲女孩在觸摸的引導下抓住了一只蝴蝶,但是她又將這只蝴蝶放生了,并且再次仰起頭張望,以此來表達她渴望擁有一道光,可以感受這個絢麗的世界。另一條則是從作者的感受出發,從驚嘆到感動,再到對人生發出感慨,誰都有把握春天的權利。

(三)語文閱讀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語文雖然是一門文學性的學科,大部分時間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課文講解,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是,語文課堂的設計還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教師可預留出一部分的時間,通過組織課外活動的形式,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

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可以開展一次閱讀分享大會,讓學生分享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或者是感興趣的書籍,以此來幫助自己強化閱讀的興趣。學生在與他人進行閱讀分享的同時,也可以對另一個未知領域進行了解,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廣度,提高個人的學習認知。

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多種多樣的,征文大賽和演講大賽都是語文閱讀的開展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寫作能力和口才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加自信地發揚自己的文學特色,不斷地加快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所以說,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是必要的開展環節,閱讀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較大的幫助。

二、情境導入在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學生的情感哲學

文字總是像一雙無形的手,用它看似毫無波瀾的語句,輕輕地挑動著一個個讀者的心靈。每一個優秀的作家都擁有著充實的生活經歷和對事物細致的觀察,以自己在成長道路中所形成的價值觀為核心,把畢生的情感都揮灑在漢字的敘述當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想讓學生與作者所描述的情感達到心靈上的共鳴,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從作者的生活背景,從故事的創作背景出發,烘托課堂的教學氣氛,為學生打造一個又一個樸實而又具有光彩的情感世界。

在傳統意義的教學模式上,教師并沒有將素質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當中,而是在不更新教學理念之下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這種觀念在本質上并沒有錯誤,但是它沒有體現出時代更新的價值觀念,無法做到與時俱進。所以說,語文教師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充實自己的文采,用現代教學理念來更新自己的育人理念,為學生呈現出更加強大的責任心。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教學當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汶川大地震的一段視頻,向學生展現2008年的那一場八級地震,它奪取了無數無辜人民的生命,拆散了無數個圓滿的家庭,熱心人士和消防戰士用自己的雙手挖出一個個需要拯救的生命。這樣通過視頻的方式來給學生心靈以最大的震撼,讓他們能夠快速投入到課文的學習當中。緊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文字的賞析,從“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深刻地體會到一個父親為了尋找地震中的兒子所做出的超越身體極限的舉動。

(二)引用作者背景,突出課文內容主題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的發展時期,他們并不能感受到戰爭所帶來的殘酷和社會當中很多爭奪名利的復雜現象,為了讓學生了解當代的文學作品,與作者產生感同身受的情感,最好的教學方法便是從作者的生平背景出發。這一情境的導入,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只有真正理解一個人,才能夠明白其所創造出來的文學價值,從字里行間當中搜索出當代文學作品所產生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作品背景的引入也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功課,通過自身的快速描述,為學生展現一個更加豐富深厚的世界,為課本帶來更多的文學價值。

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建議

(一)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

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意義,便是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對于學生來說,要想真正達到情感的鍛煉和提升,就要從主動學習做起。而教師所能做的便是轉變現有的教學方式,成為課堂的引導者,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的學習和理解當中,通過開設多種多樣的興趣活動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教師的教學方式,愿意跟隨教師的腳步開展自主閱讀。

具體的課堂安排是,教師可以與其他語文教師展開教學方法的交流,通過互相借鑒對方的思路和教學方式,不斷地發現自己在教學目標設置當中所出現的問題。

這種教學方法帶有著強烈的主觀能動性,需要教師能夠樹立強大的責任意識,既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也要在課堂上不斷指引他們的思想,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文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自信心,只有不斷嘗試和改良,才能夠尋找出更適合班級學生的教學方案。

(二)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情感表達

小學生正處于性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對于周邊的事物充滿著無限的力氣和好奇,教師可以將這一學習特點應用到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一般教材內容是圍繞某一個主題開展的單元學習組合,里面有四到五篇文章。教師可以在單元學習之后開展一個閱讀分享大會,讓學生圍繞單元主題開展更加豐富的趣味活動,向同學分享自己喜愛的書籍和閱讀后的喜悅,增強自我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情感的正確發揮。

情感教學是一種美學形式,可以充分幫助學生運用理性和感性的認知,對周邊的人和事物產生更加美好的想象。就如美學電影一般,導演總是能夠從生活中找出電影的元素,但是又不斷地豐富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使它們更加飽滿,突顯出個人的主觀意識,給人們帶來美好感受。

語文課文的題目便是這樣的一種情感流露,作者總能運用細膩的話語為學生展示一個個跳動的字符,吸引著學生不斷地閱讀和向前。課外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情感的流露,只有不斷豐富學生的實踐生活,才能夠培養他們對于景色、人物和世界的感受能力,養成個人的情感意識。

(三)設置合作小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好讀書,讀好書。閱讀是一個人一輩子成長的過程,如果一個人常常與閱讀做伴,那么他將會更加深刻地熱愛著閱讀。教師在開展課文講解和名著導讀過程當中,完全可以通過成立合作小組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來對好詞好句進行正確的賞析。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種不同的想法,通過集合組內成員的智慧,讓閱讀分享所得出的道理以滾雪球的方式越滾越大,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可以得到極快的提升。

四、結語

綜合上述,閱讀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加快學習方法的應用,讓學生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出發,繼承更加具有時代意義的傳統文化,幫助自己不斷革故鼎新。作為教育工作者,語文教師要秉承較高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完成學習能力的提升,讓他們能夠盡情地在文字的世界里翱翔。

參考文獻:

[1]張宇.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具體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

[2]張彩虹.如何運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J].學園(教育科研),2011(23).

[3]魏小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探討[J].時代教育,2015(10).

語文味教學法論文范文第6篇

師:同學們,在詩人的眼里,家鄉是一首深情的詩。唐朝大詩人李白在他的《靜夜思》里是這樣想家的。舉頭——

師:好一個深情的李白??墒抢畎椎暮糜淹蹙S想起家鄉卻充滿孤獨,請欣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生2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宋代的王安石站在瓜洲岸邊,眺望家鄉,歸心似箭,多想飛舟橫渡,《泊船瓜洲》就是他的思鄉名篇,誰會背?

生3背誦《泊船瓜洲》。

師:流芳千古的詩篇道盡了多少游子的思家情懷。同學們,我們生在家鄉,長在家鄉,那么,你心目中的家鄉是什么?

生1:我心目中的家鄉是一個人間仙境。

師:令人向往。你呢?

生2:我心目中的家鄉像一位溫柔的母親。

師:多么溫馨的比喻。你呢?

生3:我心目中的家鄉是一本厚重的書。

初次在這兒給咱們五年級的孩子上課,老師帶來了一段關于咱們家鄉的詞賦,孩子們,想看看嗎?

播放《資中賦》

師:孩子們,看了曾訓琪先生寫的《資中賦》,此時的你,有什么感想? 是啊,孩子們,咱們資中,有兩千多年的文化底蘊,有眾多的歷史遺存,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有獨特的地方特色,當然,更有那讓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課前,老師布置同學搜集了資中的美食,孩子們,誰來展示一下?

(學生自帶花生酥、血橙、冬尖等特產,分別介紹) 生:兔子面。(啥味道?你可把老師說饞了,等會中午我就去吃兔子面去) 生:„„

師:唉喲,同學們說得津津有味,老師聽得饞涎欲滴,不公平。呵呵,老師這兒,也帶來了一些咱們資中的美味的大餐,饞饞你們,想看看嗎?友情提醒:口水可別流到桌子上了哦!

師播放CAI 師:這頓大餐怎么樣?

生:好想吃,口水快流出來了!(不愧為吃貨一只啊!) 生:„„ 孩子們,俗話說得好“自古民以食為天”,“吃”可是一門獨特的傳統特色文化,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到變化萬千的精致菜肴,“吃”傳達著人們的生存智慧,展現著人們的生活習俗,承載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我們的家鄉——資中,去品嘗那里的美食,去看看家鄉人們“吃”的智慧。

(板書:走近資中美食)

二、新授

師:請孩子們趕緊拿出老師發下的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上面的內容??纯促Y料上都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咱們資中的美食,你喜歡哪種美食?孩子們,明白學習要求了嗎?好,現在開始學習。

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師:孩子們,學好了嗎?好,誰來匯報一下你們學習的結果。書中一共講了咱們資中的哪些美食?

生:課文中講了資中的鯰魚、冬尖、血橙、蜜柚等四種美食。 師:其他孩子和他找的一樣嗎?很好。(老師板書)

師:這四種資中特色美食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生:我喜歡血橙,因為„„

(小饞貓)

我喜歡冬尖,因為„„

(你怎么知道的?生:從發的資料上知道的。師:很會學習的孩子)

看來,通過剛才的自學,孩子們都對咱們的四種美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吧,為了檢驗同學們學習的效果,老師可就要考考你們了哦!怎么樣,有信心闖過老師設置的關卡嗎?

比賽就得有比賽的氣氛啊,孩子們,課前咱們已經分好了組,血橙組,在哪里?(一針見血,霸氣十足啊)

冬尖組,喊出你們的口號!(文藝雅致,盈滿歷史的厚重感,贊一個) 鯰魚組(虎虎生風,名不虛傳啊) 蜜柚組(口號里都溢滿了香甜的味兒)

看來,咱們四個組都雄心勃勃,對闖關志在必得啊,是騾子是馬,咱們也得拉出來遛遛,準備好了嗎?好,比賽進入第一關,家鄉美食猜一猜!(CAI)

鯰魚組的同學們,請看題!下面四幅圖,哪幅圖是鯰魚?(CAI) 請派代表回答。

你們為什么說第三幅是鯰魚呢? 我們來看看正確答案。(CAI)恭喜鯰魚組的孩子們旗開得勝!

下面,冬尖組的孩子們準備好了嗎?請看題。下面四幅圖,哪幅圖是制作冬尖的原材料?(CAI)

請作答。為什么選它? 來看看正確答案。(CAI)恭喜冬尖組的同學也順利過關!

該輪到誰了,血橙們,加油!看題。下面四幅圖,哪幅圖是血橙呢?(CAI) 第幾幅是血橙?為什么?讓我們來看看答案對不對。(CAI)也恭喜咱們血橙們凱旋而歸!

最后,蜜柚們,其他三組都成功了,你們呢?好,有氣魄。請看題!CAI下面四幅圖,哪一幅是剝了皮的蜜柚?有點難哦,沒有皮。趕快討論討論。請作答。第幾幅是蜜柚?為什么?

咱們看看正確答案。恭喜蜜柚們,所向披靡,大獲成功! 看來,老師出的題太過簡單了哈,第一輪的競賽,咱們四個組,悉數過關。第二輪,老師可要放大招了,你們,能接得住嗎?好,雄糾糾、氣昂昂,咱們大步邁進第二關。(CAI)家鄉美食評一評。請看要求。哪位孩子來讀一讀?孩子們,明白了嗎?注意,老師說“開始”后才能舉手答題哦!

用普通話聽著有點別扭,來,孩子,咱用咱們的家鄉話來說說,這口音,地不地道?掌聲送給這位孩子,也恭喜咱們XX組,拔得頭籌!

„„„„„„„„„„„„„„

第二輪比賽結束,咱們來看看各組得分,鯰魚組答對X道題,冬尖組答對X道題,血橙組答對X道題,蜜柚組答對X道題。所以,現在,暫時領先的是XX組,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領先的咱別驕傲,落后的咱別氣餒。好戲還在后頭呢,請看第三關。家鄉美食夸一夸!(CAI)

請看要求。全班齊讀。明白了嗎?好,五分鐘時間準備,現在開始。 學生準備。

好,五分鐘時間到,哪一組先來? 四組分別表演。

孩子們,咱們四組同學夸得怎么樣,誰公正的來評一評!

師:老師覺得同學們說得很好,四組各有千秋,各擅勝場,鯰魚組的XX,冬尖組的XX,血橙組的XX,蜜柚組的XX,各有特色,場上熱烈的掌聲說明了一切。最重要的是,通過活動,咱們既展示了自己,又了解了家鄉資中的特色美食,一舉兩得,來,孩子們,我建議,最熱烈的掌聲,送給我們自己!

師:血橙、冬尖、蜜柚、鯰魚,咱們資中的美食,僅僅這些嗎?兔子面,豆腐包子、甘露枇杷,花生酥,等等等等,孩子們,咱家鄉的好東西多不多?

生:多!

師:作為一個資中人,此時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覺得家鄉有這么多的土特產,我特高興,也特別自豪。

生:我覺得家鄉的土特產真多真好,應該繼續推廣,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師:把“全國聞名”變成“世界聞名”啊!

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咱們的家鄉創造更多的好東西 „„

師: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是誰為我們帶來了這么多、這么好的東西呢? 生:我們應該感謝農民伯伯和工人叔叔們。

上一篇:智能交通技術論文范文下一篇:師德師風教育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