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數字化音樂教學范文

2023-09-20

數字化音樂教學范文第1篇

摘要:21世紀以來,科技的不斷發展推動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現如今數字技術已成為許多高校發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篇文章就探討如何運用數字化多媒體技術來提高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希望對相關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數字化音樂教學環境;音樂理論;計算機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成為家家戶戶的日常生活用品,我們很難想象沒有計算機技術的世界該是怎樣,就在這時候,現代音樂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各個學校都紛紛利用新科技來調整和改善課程教學模式,這樣做不僅能夠有效地優化教學模式,還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一、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與教學技術的對比

學習音樂不僅是為了學習到音樂技能與知識,現代化教學理念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而一直以來,傳統音樂教學在教學限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下,沒有取得特別明顯的教學成果。目前在音樂教學中,許多課程仍然用這種傳統的鋼琴輔助工具來達到教學目的,比如和聲學課程、復調、配器等課程,但是在現今的教學中,鋼琴所具備的單一音色已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的教學需要,所以這樣一來,就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陷入被動、拖延了教學進度,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保證。

為了解決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一些學校加入了一些新的輔助設備,比如廣播、電視、投影儀器等,這些輔助設備雖然在短時間內提高了教學效率,但仍然把學生置于一種被動的看、聽、記的過程中,導致教學工作出現了結構單一、只著重片面分析、互動性差等問題。

現如今,在21世紀這個音樂多元化的社會里,音樂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個性的音色,張揚的音樂表現手法,已經成為現代音樂結構中的新標準,這個新標準說明音樂教學必須適應當前音樂文化的多元性。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的計算機已經能夠與多媒體教學設備相互配合,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整合,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計算機擁有強大的信息處理功能,儲存量龐大,編輯能力和現場改編能力十分強大,這些功能已經足夠幫助老師來進行音樂教學,并且人機交互與反饋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主動的交互性學習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彰顯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

人的感知要通過多感官的相互作用來實現,而數字化多媒體技術恰恰就是這樣一個有機的整體,只要運用得當,數字化技術將是教師的好幫手,例如在利用數字化多媒體設備進行某些畫面再現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感性資料,從而拓寬學生的認知途徑,讓他們仿佛身臨其境一樣,感受音樂的魅力,體驗音樂的韻味。

二、數字化音樂環境中的教學新模式和多媒體軟件

科技的發展推動了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字化技術成為了音樂教學工作中重要的硬件支持,例如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它能夠利用硬件和軟件對音樂進行編輯和整理。其次多媒體技術將計算機本身的機體與一些外接設備有機結合,比如揚聲器、合成器、音頻制作軟件、音源、調音臺、數碼錄音機、投影儀等等,數字化多媒體技術能夠對音源信息進行處理,并將其轉化為數字信息存入硬盤,再利用一些音樂制作軟件對音樂進行處理,包括節奏、音色、混音等方面。最后,利用調音臺和數碼錄音機可以將數字信息轉化為聲音信息,并將聲音信息錄制到磁帶或CD等聲音載體之中。

由此可見,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更好地處理音樂教學中的旋律、演奏信息,與此同時,數字化信息技術還具備實時變化和易于修改的特點,不僅如此還能夠通過相關軟件的支持來實現多樣性教學,例如音樂制作軟件CAKEWAIK、SONAR、MW3.0,風格軟件JAMMER、BAND-IN-A-BOX,視唱練耳軟件AURALIA、EARMASTER Professiona, 樂譜軟件overture、finale、muse等,教師可以用這些相關軟件和設備器材來輔助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比如作曲技術、基本樂理等,而且在音樂教學中加入一些特殊的音響效果,可以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能夠避免空洞的紙上談兵。

三、數字化音樂環境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

由于出現了新的教學模式,從而驅使教師要學會計算機技術操作,要求教師了解計算機的硬件結構,掌握計算機音樂制作的技巧,以及相關硬件設備的操作,例如音源、功放、調音臺、合成器等等,不僅要學習國內的音樂制作軟件,還要熟悉國外優秀的操作軟件,在必要時候進行針對性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普及數字化教學并不簡單,這需要運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需要教師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如果在音樂教學中沒有科學的運用多媒體數字化技術,那么教學質量將比傳統教學模式更為低下,將會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

數字化技術為音樂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現代化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比擬的,所以筆者認為,國家應該給予大力支持,幫助學校應該普及數字化教學設備,提高音樂教師的整體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我國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

四、利用數字化教學技術培養更多優秀音樂人才

雖然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與多媒體系統使音樂教學步入了新的里程,但是我們不能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全盤否定,對于傳統的教學手段,我們應該批判性的繼承,對于落后的部分進行改正,繼承與完善它的精華部分。

計算機數字化技術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特有的功能,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新型的音樂學習方式,這種技術在當前音樂教育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證明,在音樂的視唱練耳教學中,應用這種新型的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進行交互性教學,不僅改變了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還把音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從而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音樂的熱情,開闊了學生們的音樂視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學習音樂的效率。

五、結束語

時代的發展推動著教學模式的更新,也使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學習新技術的壓力,面對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者有必要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在21世紀的今天,音樂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充分利用計算機音樂技術和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在這樣的數字化音樂環境中,我們的音樂教學應該站在世界的前沿,面向未來,教師也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為國家培育出更多的優秀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善金,李啟福.應用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促進高師音樂教育現代化[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01:123-125

[2]蘇艷麗,鄭穎.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與傳統音樂教學手段的比較與研究[J].大眾文藝(理論),2009,07:182

[3]周永超.淺談利用現代技術手段變革高校音樂教學——以數字化音樂教學為例[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4:112-113

[4]戴玉珠.數字化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2013,04:16-17

數字化音樂教學范文第2篇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數字圖像處理 參考學時:42 其中實驗或上機學時:10 說明部分

1. 課程的地位、性質和任務

數字圖像處理是一門迅速發展的新興學科,發展的歷史并不長。由于圖像是視覺的基礎,而視覺又是人類重要的感知手段,故數字圖像成為心理學、生理學、計算機科學等諸多方面學者研究視覺感知的有效工具。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以及應用領域的不斷加深和擴展,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已取得長足的進展,出現了許多有關的新理論、新方法、新算法、新手段和新設備,并在軍事公安、航空、航天、遙感、醫學、通信、自控、天氣預報以及教育、娛樂、管理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數字圖像處理是一門實用的學科,已成為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及其相關專業的一個熱門研究課題,相應《圖像處理技術》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性課程。 本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課。

本課程著重研究數字圖像處理的方法,訓練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求拓寬專業知識面。 2.課程教學的目的及意義

數字圖像處理是研究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其在智能化檢測中應用的學科,本課程側重于機器視覺中的預處理技術——數字圖像基本處理,并對圖像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實際應用進行系統介紹。目的是使學生系統掌握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實現方法和實用技術,了解數字圖像處理基本應用和當前國內外的發展方向。要求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具備解決智能化檢測與控制中應用問題的初步能力,為在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等領域從事研究與開發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3.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

教學內容:數字圖像處理是計算機和電子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模式識別和人工智能理論的的中心研究內容。主要教學內容包括:(1)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數字圖像格式,數字圖像顯示,灰度直方圖,點運算,代數運算和幾何運算等概念。(2)介紹二維富氏變換離散余弦變換,離散圖像變換和小波變換的基本原理與方法。(3)重點介紹圖像的增強方法,包括空間域方法和變換域方法。(4)圖像恢復和重建基本原理與方法。(5)圖像壓縮編碼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以及一些國際標準。(6)圖像的分析和模式識別基本原理。

教學要求: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概念,熟練使用分析數字圖像處理編程的基本工具,了解數字圖像處理的發展和應用以及當前國際國內研究的熱點和重要成果及其工程應用前景。

1、了解圖像處理的概念及圖像處理系統組成。

2、理解視覺成像原理、視覺特性及彩色模型。

3、深刻理解圖像的采樣和量化方法。

4、掌握圖像變換,包括傅里葉變換、沃爾什變換、哈達碼變換、離散余弦變換及霍特林 1 變換等的原理及性質。

5、理解各種圖像增加方法,特別是要求掌握空域圖像平滑及圖像銳化的各種方法。

6、深刻理解圖像退化的模型,理解常用的幾種圖像恢復的方法。

7、深刻理解編碼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掌握統計編碼、預測編碼、變換編碼的原理及方法,了解部份國際編碼標準。

8、了解圖像分割的概念,了解串并行邊界技術及串并行區域技術。

9、掌握數字圖像處理中最基本、最廣泛應用的概念、原理、理論和算法以及基本技術和方法;著重培養學生對數字圖像處理的分析能力,能熟練用MATLAB編程,實現對圖像進行處理。

4.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數字圖像增強,圖像復原和重建,圖像分析以及圖像編碼。 教學難點:

圖像處理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以及圖像處理的編程實現。 5.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課堂講課為主,實驗課和習題講解課為輔。 6.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教材:

章毓晉編著,圖象處理和分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參考書:

1. 阮秋琦編著,數字圖像處理學,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1。 2. 夏良正主編,數字圖像處理,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9

3. K.R.Castleman著, 朱志剛等譯,數字圖像處理(新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2 4. Kenneth R. Castlema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5. Rafael C. Gonzalez,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電子工業出版社, 北京, 2004 7. 其它

考核形式:考試(筆試);教學環境:課堂 總學時數:42 其中實驗或上機學時:10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數字圖像處理基礎

一、教學要求

了解:數字圖像處理研究對象、目的、發展簡史與研究現狀;理解圖像系統和視覺系統的概念。

掌握:圖像的抽樣和量化基本理論。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數字圖像處理的主要方法與內容

知識要點:數字圖像處理的主要方法,數字圖像處理的內容。 第二節 數字圖像處理的應用與發展動向

知識要點:數字圖像處理的主要應用領域與發展動向 第三節 圖像系統和視覺系統

知識要點:圖像,圖像信息分類,視覺系統基本構造,亮度和顏色感覺的視覺特征。 第四節 圖像處理系統外圍設備

知識要點:圖像處理系統常用的輸入設備,圖像處理系統輸出設備 第五節 圖像的抽樣和量化 知識要點:圖像取樣,圖像量化 。

三、本章學時數

2學時

第二章:圖像處理中的正交變換

一、教學要求

了解:小波變換及其概念;了解沃爾什變換及其概念;

掌握:傅立葉變換與二維離散傅立葉變換,快速傅立葉變換,離散余弦變換定義及特性。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傅立葉變換以及二維傅立葉變換

知識要點:傅立葉變換以及二維離散傅立葉變換,快速傅立葉變換。 第二節 離散余弦變換

知識要點:離散余弦變換定義,離散余弦變換特性,離散余弦變換的計算。 第三節 沃爾什變換 知識要點:沃爾什變換定義 第四節 小波變換

知識要點:小波變換概述,時-頻分析,小波包。

三、本章學時數

4學時

第三章:圖像增強

一、教學要求

了解:偽色彩增強

掌握:直方圖修正技術,圖像平滑,圖像銳化,頻率域增強處理。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直方圖修正技術

知識要點:直方圖修正技術基礎,直方圖均衡化,直方圖規定化,圖像對比度處理。 第二節 空間域圖像平滑

知識要點:噪聲消除法,鄰域平均法,梯度倒數加權法,多圖像平均。

3 第三節 圖像銳化

知識要點: 梯度法,Laplacian算子, 掩模匹配法。 第四節 頻域增強

知識要點:低通濾波法,高通濾波法,同態濾波。

三、本章學時數

6學時

第四章:圖像恢復

一、教學要求

了解:盲目圖像復原和遞歸圖像復原技術;最小二乘濾波原理。

掌握:圖像退化模型和恢復的代數方法,逆濾波的基本原理,中值濾波和加權中值濾波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退化模型

知識要點:圖像恢復的基本概念,連續函數退化模型,離散函數退化模型。 第二節 恢復的代數方法和逆濾波

知識要點:非約束復原,約束復原,逆濾波基本原理。 第三節 最小二乘方濾波

知識要點:最小二乘方濾波原理,用于圖像復原的幾種最小二乘方濾波器。 第四節 中值濾波

知識要點:中值濾波和,加權中值濾波。 第五節 其他空間復原技術

知識要點:幾何畸變校正,盲目圖像復原,遞歸圖像復原技術。

三、本章學時數

6學時

第五章:圖像重建

一、教學要求

了解:代數方法重建;卷積方法重建; 掌握:圖像傅立葉方法重建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傅立葉方法重建 知識要點:傅立葉方法重建。 第二節 卷積方法重建 知識要點:卷積方法重建。 第三節 代數方法重建 知識要點:代數方法重建。

三、本章學時數

4學時

4 第六章:圖像編碼

一、教學要求

了解圖像編碼的國際標準。 理解利用信息理論編碼的基礎。

掌握PCM編碼,統計編碼和預測編碼的基本理論。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圖像編碼的分類及保真度準則 知識要點:圖像編碼的分類,保真度準則。 第二節 圖像的編碼

知識要點:PCM編碼,統計編碼,預測編碼以及變換編碼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圖像編碼的國際標準

知識要點:H.261編碼標準與解碼原理。

三、本章學時數

6學時

第七章:圖像分析

一、教學要求

了解:圖像獲取、處理、識別三大主干系統的結構原理和設計理論及方法,圖像的描繪。 掌握:圖像的分割,圖像的特征提取。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圖像的分割

知識要點:圖像分割處理,閾值法分割,基于梯度的圖像分割,區域生長,區域聚合。 第二節 圖像的描繪

知識要點:區域描繪,關系描繪,Hough變換。 第三節 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知識要點:模式識別概述,特征選擇,模式識別的幾種應用。

三、本章學時數

4學時

執筆人:

胡學友

教研室:

電子信息教研室

系主任審核簽名:

數字化音樂教學范文第3篇

2010年8月1日至6日,在中國北京舉辦了第29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大會所征集的論文(論文集收錄的合作性研究論文,以第一作者所在工作單位或機構為準)共錄用了979篇論文(其中包括專題研討·圓桌會議論文245篇),論文按地區分類統計結果如表-1。

筆者將從六個方面說明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應用狀況②。

一、學校教育研究

本屆音樂教育大會,學校音樂教育專題研究以音樂教育課程與理念、模式、現行體制、新型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方法以及音樂教師培養/培訓等為主要研究內容;各國學者還針對本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與研究現狀進行了比較和深入探討,其中還包括關于如何使民族音樂融入到現行音樂教育當中的研究。

音樂教學課程與理念研究:王耀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與〈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所體現的課程論思想》以中國教育部頒發的兩個音樂教師教育專業課程文件(即“課程指導方案”、“必修課教學指導綱要”)為研究對象,運用教育學、音樂學的研究方法,對它們所體現的課程思想進行分析。王朝霞《廣東省普通高中音樂課程實施現狀調查與推進策略研究》使用了調查研究方法對高中音樂課改進行了研究。劉姝《52所高?!耙魳方逃龑W”學科課程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對部分教師和學生的訪談進行研究。愛爾蘭Regina Murphy《“搖擺的Tripes和Trillibubkins”:小學生談音樂課程》使用了調查研究方法。泰國Natee Chiengchana《泰國音樂教育研究的整合:元分析》研究中借助元分析法整合研究內容,元分析法是一種對于研究結果進行整合的技術,適用于用統計方法分析調查結果,描述統計學、方差分析法和回歸分析法都被用于數據分析。

關于比較新興的音樂課程,如數字、流行音樂課程:臺灣Tseng Ching-Wen《關于數字音樂課程在臺灣綜合性大學和??茖W院非音樂專業的開展情況調查》使用問卷調查法研究數字音樂課程的安排以及發展狀況。挪威Petter Dyndahl《嘻哈和說唱音樂如何處理音樂教育中地區性和全球化問題和挑戰》基于調查研究,探討嘻哈和說唱音樂如何收入普通音樂課程中。

教材研究方面:Sondra Wieland Howe《日本音樂課本的比較:〈音樂〉(1986)和〈小學生的音樂〉(2005)》使用了比較研究方法,對這兩個音樂教材系列在教學筆記閱讀方法、分聲部歌唱、教室音樂奇才、西方音樂與傳統日本音樂的平衡等方面進行比較。溫雪雯《中國大陸當代音樂教學論教材的分析與研究》通過比較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的音樂教學論教材在相同的問題上的觀點,分析異同的原因。

音樂教學相關研究:臺灣Tung-Yun Chien在《活動研究:提高小學普通課堂中有特殊需求學生的音樂學習演奏能力》中運用三角測量法作為分析方法。泰國Monsikarn Promsukkul《音高學習過程與泰國古典音樂訓練中獲得絕對音高》使用初級檢驗、訪談、抽樣和數據分析等程序進行分析。英國Helena Gaunt《音樂學校的學生們從他們的器樂、聲樂、作曲教師和同學的指導中獲得經驗》所收集的數據以研究工具NVivo進行循環分析。俄羅斯Eugenia Yu?熏Volchegorskaya《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生活質量形成上扮演的角色》一文通過兒童生活質量表統一問卷進行研究。芬蘭Katri-Helena Rautianen《1863年到1969年芬蘭聲樂教學方法的發展》使用歷史研究方法,著重研究教學與方法論。香港Meichang Lin《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主題與研究的知識結構:1978—2008年博士論文研究映射》,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映射。

較為新穎的研究專題領域:加拿大Yifei Liu《音樂讀譜中的感知跨度——樂譜難度的影響》中對音樂讀譜中的感知跨度采取移動視窗模式研究,使用了“視覺圈第二代”裝置,用來記錄視覺移動過程,她的另一篇論文《初級鋼琴學生的視譜訓練:彩色圖表在鋼琴教材中的使用》調查目的是通過視線跟蹤技術來判斷這些插圖在年輕學生鋼琴視譜中的影響。Ingemar Fridell《用于感知動態和重力點的可視化工具》屬于實驗研究。

加強音樂教師培養/培訓,也是目前音樂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之一:美國Clinton Allen Randles在《關于美國和英國預備音樂教師的創新性身份的跨文化比較》中開發了一種以Isbll(2008)為基礎的20項內容的調查工具。英國Pamela Burnard《中學課堂的創造性評估:探索教師觀念和實踐上的變化》三角化測量了三種數據源:問卷、采訪及手機的人工制品。其調查研究設計收集了廣泛的數據,所涉及的研究都采用源自采訪(即上下文的觀察)得來的數據與網上調查的發展相結合的方式。德國Gerhard Sammer《歐洲音樂教師培訓所具備的素質與視野——奧地利、英國、德國的一項研究調查結果》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作為此次對比研究的一項調查方法,所得數據首先由社會科學統計程序包(SPSS)進行數字化。陳玉丹《培養學習型、研究型、實踐型、創新型音樂教師》闡述了如何改革高師教學,培養新式音樂教師人才。西班牙Gotzon Ibarretxe在《音樂教育基層教師培訓的專業能力的發展》中使用了調查問卷和訪談、個案研究法。臺灣學者Yuan-Fang Lucia Ou《對生活課程教師音樂教學知識和能力的研究》運用了文獻回顧和德爾菲方法、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以預測生活課程教師的音樂教學知識和資質。西班牙José Luis Aróstegui《女性成就了西班牙音樂教師教育:一個歷史性的研究方法》運用了歷史研究方法。巴西的Alda de Jesus Oliveira《音樂教學中的教育鏈接:PONTES和AME教師繼續教育》研究中測定了一種叫做“PONTES”方法,使用了調查問卷和“DEPEMUS”測試的形式來評估個人發展潛力和“PONTES”方法的學習相關度。英國Marina Gall《見習教師的觀點:是什么因素幫助和阻礙了音樂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研究中采用問卷調查和焦點組訪談的方式,對焦點組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用Nvivo、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了分析。香港Bo Wah Leung《在香港學校教授粵劇的教師——藝術家合作關系:教師轉變實例》,其數據是從個人以及典型小組和教師之間的采訪中提取出來。

就如何使民族音樂融入到現行音樂教育當中,本屆大會各國學者紛紛進行了探討,主要的論文有:韓國Mi-Hyang Park《民間歌曲指導地位以及韓國、中國、日本小學生的教學方法的研究》、美國C.Victor Fung《中國音樂教育中的多元化音樂傳統》、Jui Ching Wang《音樂教育中的多元文化主義:美國大學音樂課程里的民族音樂合奏》、葡萄牙Graca Maria Boal-Palheiros《在小學葡萄牙傳統音樂的實踐》、韓國Oh Sung Kwon《藝術教育學院和音樂教育發展中心的傳統韓國音樂教育》、日本Miyako Furiya《了解亞洲民族音樂:對未來地球公民進行的多元音樂文化教育》。

我國許多高校近年來設置了民族音樂專業,本屆大會上對民族音樂教育進行了研究,如張曉農《原生態民間歌舞傳承方式對藝術院校民間歌曲教學的啟示》、李歡《中國新疆藝術學院維吾爾木卡姆表演專業教學現狀與分析》、李文軍《高師聲樂工尺譜教學實踐研究》。此外,民族傳統音樂教育與個案研究方法相結合的如金順愛《農村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關系研究——以吉林省農村學校音樂教育為個案》、樂康《南京本土音樂在初中音樂課程中實踐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白局、方山大鼓為例》、鄭顏文《鄉土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地方高校民族音樂傳承教學體系的建構——以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媒介》、張小梅《廣西民歌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個案研究》、馬達《鄉土音樂文化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以福建省為例》等。

二、幼兒/兒童音樂教育研究

這類專題研究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以運用調查研究方法為主,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進行調查:如馬娟《私立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徐州市區八所私立幼兒園為例》、楊彥捷《北京地區幼兒家庭音樂教育行為現狀調查》、香港Barry Kwok-yeung Lee《香港幼兒園的設施和資源:音樂教學的現狀及意義》、美國Lily Chen-Hafteck《將不同學習需求幼兒的音樂文化經驗相連結》等。

其次,將幼兒/兒童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相結合進行相關研究,比如陳澤銘《實現兒童民族音樂教育的新價值》結合了兒童心理學、教育科學以及生理發展等學科的研究成果。付琳《民族民間音樂為幼兒的發展樹根立魂——四川民族民間音樂有效融入幼兒園音樂教育實踐的研究》、《讓民族音樂點亮幼兒生活——四川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均使用了行動研究方法。

再者,臺灣學者研究領域集中在:Liza Lee《關于臺灣全納教育通過音樂為學齡前兒童教授外語的實證研究》通過觀察或者筆記、問卷調查、訪談、游戲評估收集數據。Angela Hao-Chun Lee《學齡前語言的學習興趣:中文(普通話和閩南方言)和英文兒歌》使用了問卷、統計軟件SPSS,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和t-測試。Ming-Jen Chuang《建立兒童歌聲測評系統》旨在建立一個有效的“兒童歌聲測評系統(CSVM),此系統是在Rutkowski(1996年)創立的“歌聲發展測評系統”(SVDN)的基礎上建成的,并對其進行了適用性調整。

最后,以實驗為主的研究,如美國Rachel Lee Nardo《早期兒童的音樂評估工具》使用奧迪試驗和頻譜試驗對早期兒童的音樂評估工具進行研究。

三、音樂教育治療與生理/心理研究

在音樂教育治療研究方面,主要以研究自閉癥為主:例如巴西 Jessika Castro Rodrigues《自閉癥與兒童發展:音樂的干預方法》運用幾個數據庫(SciELO、Scholar Google?熏LILACS and BVS-Psi)的數據,進行了研究。董放《以音樂治療為取向的自閉癥兒童個別化教育訓練個案研究》、意大利Bordin Anna Maria《學習音樂史知識,培養對歷史時間的感知——一位自閉癥奇才的學習歷程》等屬于個案研究。美國 Donald Ralph De Vito《溝通的和諧:讓自閉癥學生融入公立學校音樂課堂的方法》運用行動研究方法。還有涉及到精神創傷與哮喘治療,以行動研究為主的楊霖希的《合唱療法對受艾滋病影響之精神創傷兒童的干預作用的實踐研究》、日本Yoshiko Fukuda的《音樂呼氣法對哮喘治療的應用(支氣管哮喘樂療法)》。

另外,有兩項實驗研究借助了相關測量工具,研究視角比較新穎:美國Rhonda S Hackworth?熏Rutgers《嗓音問題的普遍性:語言病理學家對音樂教師和非音樂教師錄音的評估》研究中使用了CDRI,其是一個用于目前音樂教育研究的測量裝置。加拿大Peter Visentin《音樂指揮中收拾補償所導致的意外結果》以實驗研究的形式,研究中采用的是一個12鏡頭的VICON3D動作捕捉系統(120幀/秒)和生物力學計算機塑像術來測量對象動作的知覺能見度和相應的肩部負載。

有關音樂教育與生理/心理學科交叉性研究,這方面研究美國學者關注較多:Stephen F.Zdzunski《對兩名聯覺音樂家進行的探索性神經心理學個案研究》通過個案研究,設計有關音樂與神經心理學的訪談和測試。Patricia Bowes《一項對聲樂專家意象使用的探索性研究:運動心理學的應用》運用了半結構化訪談。Pamela D.Pike《鋼琴的樂譜認知和演奏——認知組塊和動作技能發展的評價》采用實驗研究方法,對比了兩組剛開始學鋼琴集體課的學生。此外,希臘Stella Mouroutsou《兒童悲傷情緒研究——通過積極的音樂干預研究四種基本情感》進行了音樂情緒研究。日本Mari Shiobara《一種通往音樂與律動的有效方式:架起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與心理生物學的橋梁》運用學科互涉研究方法,并用心理生物學的證據證實了音樂體驗理論與音樂教學方法的效果。阿根廷 Ana Lucia Frega《音樂的創造力:韻律創造過程中大腦激活的第一個途徑》采用SCAMPER工具,研究在創作簡單的韻律時,大腦區域涉及到的相似的音樂背景,并分析與之創造力等級的關聯中可能存在分歧。

四、音樂教育技術研究

這一議題研究主要集中在音樂技術與音樂教學、電腦音樂創作與軟件開發這兩個研究領域。

“音樂技術與音樂教學”研究領域:英國Mary Stakelum《實踐的語言:研究音樂技術對教授音樂和學習音樂的影響》以英國的中學為個案研究,使用了觀察法、調查法。英國Nicholas Michael Breeze《信息通訊技術(ITC)運用于音樂課堂的各種調查》調查了學生運用ITC作曲的能力。英國Marina Gall《見習教師的觀點:是什么因素幫助和阻礙了音樂技術在音樂課堂上的運用》通過問卷調查和焦點組訪談,用Nvivo、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了分析。斯洛文尼亞Inge Breznik在《電子音樂教育作為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新方法:斯洛文尼亞的一個案例研究》運用了個案研究方法。美國Fred J Rees《音樂教學的電子媒介》通過歷史研究,介紹了幾個類型的資源和教學方式的演變與發展過程。意大利Giuseppe Faraone《在音樂學院的多媒體學習:交互式動畫和實驗室網絡和移動電話是如何影響傳統的學習》研究“適時設計”的互動式動畫的特征及在音樂學院米蘭實驗室使用移動電話和網頁,通過使用實驗研究方法發現依靠多媒體工具達成的教學清晰度似乎有助于建立個人學習能力的自信。羅馬尼亞Nedelcut Nelida在《音樂教育中的多媒體資源:D.L.M.A.項目(Thu.4.30-5.00)》中對開展于羅馬尼亞音樂學院的研究旨在挖掘使網絡教育手段進行了研究。

“電腦音樂創作與軟件開發”研究領域:以色列Eilon Aviram《實驗項目:青少年家庭電腦音樂創作》采用問卷調查、公開采訪的方式。瑞典Ketil Thorgersen《民主國家的移動多媒體制作》對如何拓寬在移動多媒體設備進行研究。芬蘭Mikko Eemeli Myllykoki《“賈莫”手機音樂制作軟件:三至六歲兒童的創作游戲》和瑞典Bj?芽rn Roslund《音樂耳朵(MUSICAL EAR):為音樂只是和理解所設的一種全新聽覺訓練軟件》分別介紹了所開發的軟件。

五、社區(會)音樂教育研究

社區(會)音樂教育是學校音樂教育趨社會化的延伸,從本屆大會征集論文來看,各國音樂教育學者所關注的熱點主要涉及到以下內容:一是關于“學校與社區音樂教育協作”的研究,此類研究多以應用個案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方法以及調查為主,如:澳大利亞Brydie-Leigh《建立充滿生氣的學?!鐓^音樂協作:來自澳大利亞三種有活力的模式》。美國Susan Helfter《美國高等教育中的社區協作項目》以六所美國大專音樂院校為研究對象,通過個別訪談,小組討論和實地觀察的方式進行數據收集。挪威Kjell Muller Skyllstad《通過學校和社區音樂教育培養和平解決沖突的修養》運用行動研究方法。孫綠怡《溝通與責任:中國的開放大學與社區音樂教育》以個案研究討論了社區音樂教育的必要性、開放教育及遠程教育的優勢。巴西Flavia Candusso《卡波椰拉安哥拉的社區和音樂教學過程》主要是在質性研究法中進行實例學習和探索,以及Maria Helena de Lima《“音樂和公民”計劃與巴西的社區:音樂教育、大眾教育和大眾文化》概述了在巴西南部地區的城市周邊社區中有關“音樂和公民”的十年教育活動計劃。英國Peter Moser在《“長途跋涉”——將英國的社區音樂轉戰中國香港和大陸》運用行動研究方法,介紹了“More Music”組織如何開拓新的社區音樂實踐。

二是針對“老年群體的音樂教育研究”,以個案研究方法的應用為主,如:美國Pamela D.Pike《運用技術吸引退休學習者——第三代MIDI鋼琴合奏的案例研究》、新加坡Chee Hoo Lum在《團體音樂活動的深入對話:在新加坡一所高級護理機構里的探索性經歷》。

三是關于“社區與民族傳統音樂傳承研究”:臺灣Hsiao-Shien Chen《在紐約市的華裔社區舞獅》探討“中國舞獅”在紐約市一個華裔社區的實踐,使用了田野筆記、訪談和錄像的民族志研究方法。日本Mari Shiobara《將社區音樂轉變為課堂音樂:關于日本傳統音樂教學法的一些探討》以作者學習三弦的個人經歷為個案,研究了學習日本傳統音樂的過程。

四是“虛擬與數字化社區教育研究”:澳大利亞Steve Clifford Dillon《通過視覺工具和樂團建立有意義的聯系通道》關注由技術支持而成就的關于音樂中的社區特質及社區中的音樂特質的研究,以從網絡阻塞工程精選的數據證明這些系統的關系型承受力。

結語

從大會所征集的論文來看,音樂教育研究方法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研究,尤其是交叉性學科不斷滲透到音樂教育研究中,使得音樂教育學科走向成熟。本屆大會是一次音樂教育的饕餮大宴:國外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樣性與獨創性,為我國學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經驗;同時,也為國外音樂教育同仁展現了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和現代音樂教育的成果。

①筆者認為工作坊、教學展示、海報在論文集中各自均有對其研究進行陳述,故將此三類與論文一并統計分析。

②本屆音樂教育大會錄用論文較多,由于篇幅有限,筆者只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論文。

王東雪 博士,河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張寧)

數字化音樂教學范文第4篇

1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

在開發教學資源平臺時, 要從學校的實際需求出發, 與軟件公司進行先期詳盡溝通?,F在市場上的通用資源平臺一是以面向高校的為主, 適合中職學校使用的很少;二是開發時選擇的學校不一定與本校的實際符合。因此, 在開發平臺時最好是采用聯合開發的形式。學校全程參與到平臺的開發過程中去, 使最終的產品最大程度滿足本校的需求。

在建設資源庫時, 要認識教學資源庫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當前在很多學校的建設規劃中, 對網絡基礎硬件設施的建設是相當重視的, 但是對軟件建設的重要性認識相對不足, 即使進行了資源庫的建設也多是出于任務要求, 并沒有認識到一個好的教學資源庫對教育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 通常使建好的資源庫淪為擺設。

在進行教學資源庫建設時, 要分析本校教職工和學生的需求, 包括資源平臺的操作習慣和資源需求。當前的學校資源建設中, 很大的誤區就是追求資源的數量, 追求資源的制作精美, 重引進, 輕研發, 造成的結果就是整個資源庫看上去資源眾多, 制作優美, 但是沒人用。在資源的引進和研發方面, 更應該從本校的實際需求出發, 要符合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更注重校本資源的研發和應用, 調動本校教師制作教學資源的積極性, 從而提高本校師生使用資源進行教和學的興趣, 提高資源的使用率。

2制定教師應用資源制度

在剛開始推廣資源平臺時, 必須要有相應的學校制度保證。推行信息化教學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教師教學習慣改變和養成問題。任何新鮮事務的推廣都不能只靠執行人員的自覺性, 在前期制定相關的推廣及檢查制度, 可以有效的保證教師對資源使用的自覺性。

在推廣資源平臺的過程中, 要定時收集教師和學生的反饋意見。針對師生的反饋意見對資源平臺進行升級操作, 使之更符合本校教師的使用習慣;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操作, 將不受教師歡迎的, 使用程度不高的及過時的資源及時進行清理, 及時增加和更新教師急需的、訪問度較高的資源類別, 保證教師對資源的使用興趣。

在資源平臺應用過程中, 要出臺相關的激勵制度, 鼓勵本校教師開發適合本校教育教學需要的原創資源。中職教學的一個很顯著的特點, 對于專業課程而言, 沒有全國通用的課程標準。每門專業課的課程標準應根據本地的行業標準、人才需求等進行微調。在選擇適合本校教學需要的資源時, 只有本校自主開發的資源才更接近本校的教學需求, 教師授課時才更有興趣, 更有實用性。以我校的資源建設為例, 在考慮我校授課的實際情況基礎上, 制定了以校本教材為核心, 涵蓋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課件、實訓習題等一系列適合我校教師授課情況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師授課時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教學資源, 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 因為資源是學校自主開發, 切合教學實際, 教師使用時也更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 減少了教師對使用新事務的抵觸情緒, 提高了教師使用資源的興趣, 保證教師能用、喜用、善用平臺中的資源。

3制定學生應用資源自主學習制度

在考慮教學主體——學生對資源的使用時, 要從兩方面著手:

一是在制作資源時, 可以加入跟學生緊密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專題。我校在制定資源開發方案時, 加入了學生優秀作品、學生先進事跡、學生在校辦事指南、“12315找工作”等欄目, 充分考慮了資源與學生的緊密聯系程度和學生感興趣程度, 在資源推廣應用時學生普通反映平臺中的資源跟他們日常學習內容貼近, 看得懂, 看著有興趣, 能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 因此使用平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采用多樣性的資源推廣方式。通過多樣性的推廣方式, 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資源內容的熟悉程度, 對資源平臺的熟悉程度, 對資源變化的熟悉程度。就像做廣告一樣, 當學生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媒體都能經??吹劫Y源平臺中的教學資源, 并且這些資源與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那么就會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接受, 甚至可能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校在資源的推廣方式上采取了不定期師生優秀事跡、作品展播, 演播平臺中的精品資源, 向學生手機發送精品資源推廣通知短信, 用大屏幕媒體設備輪播精品資源等定期和不定期方式, 使學生在日常使用的各種媒體上能經??匆娰Y源平臺中的優秀作品, 其中甚至有大部分都是學生自己創作或是學生自己的先進事跡, 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平臺和資源的關注度, 也使他們覺得資源平臺離他們很近, 展播自己的作品很酷, 從而提高了學生們積極上傳自己優秀作品的興趣, 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使數字化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真正落到了實處, 真正起到了推動教學改革, 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4提高資源質量, 提升教師素質

在資源平臺和資源庫中的資源初步建成以后, 更要注意教學資源的后續發展問題。在建立起滿足全校師生授課和學習的資源后, 總結建設經驗, 以其中的優秀資源為基礎, 將其打造成精品課程資源。在創建特色資源的工作過程中, 應廣泛收集相關優秀資源。一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梢越梃b優秀資源的建設思路、建設方法、建設效果, 提高自己建設資源的質量, 避免走彎路;二是如果能夠找到質量又高, 又切合本校使用的資源, 就不用自己開發, 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同時也可以以此為目標, 促進本校教師的資源制作激情。

注意培訓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數字化資源制作能力。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 作為建設主體的教師, 提高其信息化素養是資源庫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基本保證。根據“發展綱要”大力發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要求, 各地開展的關于信息化教學方面的培訓很多, 可以根據學校的需要選派部分教師參與培訓, 達到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目的。當教師數字化資源能力提升以后, 制作出更精美的資源, 反過來又會刺激教師的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制作水平的激情, 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逐步提高學校的資源制作和應用水平。

5結語

中職學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 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 涉及面廣、專業內容多、基礎條件差, 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在建設過程中, 應始終堅持以本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需求為核心要求, 從教師授課需求和學生學習需求著手, 構建適用于本校的教學資源平臺和教學資源庫;以資源應用推廣為推手, 讓資源建設的成果落在實處, 以用促建, 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建設水平;以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為契機, 全面提升學校教師信息化素養, 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以資源應用為突破口, 全面深化教學改革, 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培養一流素質的勞動者中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摘要:從當前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出發, 結合中職學校的學習和教學特點, 分析中職學校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上的誤區, 提出如何提高資源的針對性, 將資源切實應用于實際教育教學中的設想。

關鍵詞:中職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應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

[2] 李智.中職學校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江門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數字化音樂教學范文第5篇

1 游戲

游戲是一種具有特定規則、滿足游戲者娛樂需求的并且伴隨緊張、愉快情感的自愿性活動[1]。

德國生物學家卡爾·谷魯斯認為, 游戲不是沒有目的的活動, 游戲并非與實際生活沒有關聯;游戲是為了將來面臨生活的一種練習活動。

荷蘭的胡伊青加在其《人:游戲者》一書中, 認為:“游戲是一種自愿的活動或消遣, 這種活動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 其規則是游戲者自由接受的, 但又有絕對的約束力, 游戲以自身為目的而又伴有一種緊張、愉快的情感以及‘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2 數字化教育游戲

游戲具有教育功能, 幼兒即是通過玩樂和游戲的方式學習語言、交流, 認識周圍的世界、理解社會的分工, 進行角色的辨認等認知活動。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人們更多的將游戲與娛樂聯系在一起。直到受詹姆斯·杜威 (James, Dewey, 1944) 的影響, 游戲開始逐漸應用于教學。近年來, 網絡技術快速發展, 各種數字化游戲更是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也開始與數字化游戲結合起來, 形成了數字化教育游戲。

數字化教育游戲是在信息技術條件下, 能夠滿足一定教育目的的游戲活動, 是數字技術支持下的游戲形態。數字化教育游戲具有游戲的特征, 即娛樂性、競爭性、規則性;同時, 數字化教育游戲又必須滿足一定的教育目的, 即在游戲的過程中, 能夠激發游戲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幫助其獲取知識或者培養能力。數字化教育游戲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就好比烹飪中所需要的佐料, 當沒有這些調料的時候, 主料的營養再豐富, 也會因為淡然無味而難以下咽。

3 數字化教育游戲教學應用中的問題

數字化教育游戲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但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 數字化教育游戲融合于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3.1 應用遭受諸多阻礙

從歷史的角度看, 游戲和教育一體同源。兒童的學習和游戲難以分開, 只是在后來才發生了分化, 游戲趨向于娛樂和感性, 教育則越來越嚴肅和理性。導致后來大部分家長, 甚至部分教育部門的官員也認為游戲和教育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得不到學生家長甚至是政府部門的支持, 數字化教育游戲在教學中的應用舉步維艱。

3.2 過多注重游戲性

數字化教育游戲就是將游戲和教學結合起來, 在游戲中來達到知識學習和掌握的目的。目前, 國內外的數字化游戲學習設計中存在著教學內容和游戲結合上的偏差, 有些形式雖然比較符合學生與教師的口味, 但是不能體現學習的目標。很多產品是教學軟件加上一些游戲功能, 存在大量與學習不相關的內容, 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 浪費大量教學時間, 反而影響了學習效果。

3.3 缺少配套規范

數字化游戲學習作為一個爭議性較強的新生事物, 同時還缺少一個公開、權威、統一的規范, 缺少對這類游戲軟件在技術性、教育性等方面進行全面而又公開的審查。如果能夠從數字化游戲學習的各方面進行評價, 給出權威性意見, 就可以保證進入教學領域的軟件質量, 對數字化游戲學習市場的培育和發展也非常有益。

3.4 適應學科種類單一

目前游戲型數字教學軟件的學科種類主要集中在數學、語文、英語等少數科目上, 而科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方面的數字化教育游戲相對較少。不能滿足學生更加廣泛的需求, 在應用中削弱了學生的興趣, 影響了數字化教育游戲在教學應用中提高學習興趣的效果。

4 數字化教育游戲教學應用問題成因

作為一種新型的學與教的手段, 如何將數字化游戲恰當的融合到教育中, 防止網絡迷戀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全面分析和把握問題的成因是關鍵。數字化教育游戲教學應用中的種種問題有著表面和深層的各種原因, 從內在觀念到外在環境, 從操作規范到應用方法都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根源。

4.1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

在封建社會, 受科舉制度的影響, 讀書和學習漸漸偏離了教育的本質。教育被發展成為功利性的升官發財的最主要途徑, 社會強調“苦讀”, 用“玩物喪志”從道德層面上貶低游戲。社會長期的教育功利性目的造成了教育和游戲的逐步背離。加之, 近幾年網絡游戲的內容和形式也更加多樣, 造成青少年對網絡游戲的沉迷, 一些游戲中存在著不健康的內容, 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家長和教師集體聲討網絡游戲的現象接連不斷, 減緩了數字化教育游戲的推廣步伐。

4.2“教”與“游”的平衡點難以把握

從數字化教育游戲一出現, 就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就是它到底是偏重于“教”, 還是偏重于“游”。許多學者說將教學性與游戲性緊密結合起來, 可是這個平衡點非常難找。如果在數字化游戲中加入大量的教育內容, 就會損失游戲的可玩性, 使學生對其產生厭煩, 這就違背了將數字化教育游戲應用于教學中的初衷。這一難題導致了教育游戲軟件的“難產”, 最終導致市場的空缺。

4.3 缺乏權威認證

數字化教育游戲在國內的發展不夠完善, 屬于起步階段。作為一個新生事物, 教育部門并沒有對數字化教育游戲這一新型學習方式進行規范。由于沒有一個權威性的驗證, 數字化教育游戲很難在教學中得到深入應用。

4.4 游戲開發群體的結構不合理

數字化教育游戲的開發需要建立科學的開發團隊, 該團體要由教育專家和游戲設計者相結合, 在教育與游戲的結合方式上尋求突破;[2]對教育游戲的對象和教育游戲中的學習類型進行詳細的評估;[3]并且要充分考慮玩家的學習心理特征。[4]

目前, 對數字化教育游戲進行開發的人員并沒有達到以上的要求, 多數的參與人員都只是進行單純的游戲軟件開發, 教學內容不能夠有機融合到數字化游戲中, 導致目前的數字化教育游戲種類簡單、產品單一, 在教學中無法廣泛應用。

問題的存在不能否定數字化教育游戲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手段和學習方式, 在教育領域發展的良好前景。隨著信息化教育的不斷推廣、應用和研究的不斷深入, 教育部門將會更加重視數字化教育游戲在教學中的應用和研究。同時, 隨著人們對數字化教育游戲認識的不斷深入, 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接受這種學習方式, 了解它對教育的諸多好處, 進而推動數字化教育游戲在教學中的應用。相信數字化教育游戲將會成為青少年快樂而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

摘要:信息技術軟件業的發展推動了數字化教育游戲的開發和教學應用。當前數字化教育游戲在教學應用中存在諸多問題, 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與“游”的平衡點難以把握;缺乏完善的管理規范;游戲種類不豐富。

關鍵詞:數字化游戲,數字化教育游戲,教學應用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 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7.

數字化音樂教學范文第6篇

1 學校檔案管理信息化數字化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 學校檔案管理也正走向數字化。傳統的學校檔案管理工作存在歸檔程序繁瑣、資料保存限制多等缺點, 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而檔案管理數字化將檔案轉換為計算機數字信息, 具有便于查詢, 有利于資源共享等優點, 成為檔案管理的發展趨勢。所謂“數字化檔案管理”是指將傳統的紙張、錄音帶、錄像帶為存儲介質的各種原始檔案資料, 通過掃描、壓縮、轉化等手段轉換成圖片文件、聲音文件和錄像文件, 對圖片文件可以通過文字識別等技術達到相配于每張圖片的科學手段, 在運用高級存儲管理技術將圖片和索引字段儲于光盤庫、磁帶庫等各種大容量的存儲介質上, 并可通過各種方便的查詢手段迅速地檢索出所需要的檔案資料, 可以發布到局域網、廣域網、企業內部網、國際互聯網, 最終實現“數字化檔案”管理網絡的新興的檔案管理技術。數字化檔案管理對檔案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2 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的意義

檔案管理數字化的本質是讓檔案管理從傳統向現代的檔案管理工作過渡, 而現代社會的特征是多元化、科技化、國際化, 因此, 檔案管理以這些特征為目標進行建設。數字化檔案管理是檔案部門在工作方式上的一種創新, 它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其信息優勢, 為利用者提供及時、準確、系統且具有較高權威性和參考價值的檔案信息, 而且能夠滿足科學研究大型而復雜的課題需要, 家庭教育等需求。它以多種語言、文字的形式傳播中國悠久的歷史文明, 而且有利于創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 促進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 在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檔案工作的作用。數字化檔案管理的落實將促使與之相關的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高新技術在檔案領城中的廣泛應用, 從而促進檔案管理理論、檔案管理技術和方法的變革, 最大程度地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發揮檔案信息的增值作用, 從而實現檔案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進一步發揮和提升檔案工作在信息化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檔案管理現代化是一個改革、創新、發展的過程, 也是一個系統工程, 其本質上表現為對社會的超越與相互結合, 從數字化的檔案管理以硬件與軟件相結合的這一方面考慮, 建設檔案管理數字化應該進行一些系統的整體規劃, 它應與現代化、未來化相結合, 與傳統的檔案管理區別開來。

3 檔案管理數字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檔案管理計算機化數據的安全問題。當前, 由于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存在安全漏洞、外部網絡環境、應用環境、從業人員素質等因素都會造成信息化檔案的系統的不穩定。大量數據的安全問題、敏感數據的防竊取和防篡改問題等等, 這些信息化檔案安全隱患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3.1 檔案信息化建設基礎較薄弱

當前, 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狀況是認識不足, 重視不夠, 基礎條件薄弱, 信息化程度低, 數字化信息資源少, 檔案網站建設質量良莠不齊。同時檔案信息化建設發展也不平衡, 有些部門、單位和企業開展了檔案信息化建設, 而有些則沒有, 即使已開展信息化建設的部門、單位和企業在發展中也很不平衡。檔案部門的生存受到威脅。

3.2 檔案信息管理與其他信息管理脫節

文檔一體化管理是檔案信息網絡化管理的發展方向, 但由于我國檔案信息化程度低和管理機制上的障礙, 檔案工作很難在系統上實現與各生產環節、管理環節之間聯絡, 未能實現檔案信息管理與其他信息管理的有效銜接, 進行文檔一體化管理。

3.3 檔案信息建設管理人才匱乏

現階段檔案信息化急需建設研究型人才, 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 信息化建設實用操作型性等人才, 但由于經濟原因, 造成投入不足, 后繼人才匱乏。

3.4 智能犯罪的威脅

不法分子把目標對準檔案計算機網絡信息, 利用計算機網絡盜取檔案秘密信息。

4 信息化檔案管理安全防范策略

4.1加強檔案管理, 使檔案管理標準化、規范化, 建立起統一的檔案管理平臺和網絡系統。加強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安全保護問題, 防止機密數據信息的泄漏。

4.2從技術上做好安全防范各項措施, 如設定用戶賬戶;設定口令;設定訪問權限;規定用戶的權限;加強檔案信息的復制備份, 定期進行數據轉儲, 以備不測;定期分析運行記錄, 定期清除緩存、歷史記錄以及臨時文件夾中的內容, 刪除有病毒嫌疑的文件;在網絡中安裝防火墻, 確定內外網連接邊界的安全措施。定期進行網絡軟、硬件的檢測, 及時修補安全漏洞。

4.3加強行政管理, 普及網絡安全技術知識, 進行職工網絡安全的教育和培訓。培養檔案工作者必備良好的素質。包括, 良好的政治素質, 良好的業務管理素質, 良好的智力、能力素質。

本文從信息化檔案管理存在的安全隱患出發, 列舉了預防信息化檔案管理安全防范的幾種方法。為了保證信息化檔案管理的良性發展, 必須加快企業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的制定。其次, 領導要高度重視和支持企業檔案信息化建設。要加強企業檔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信息技術人才的引進和檔案人員信息技術知識的培訓, 提高檔案人員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 引導檔案人員適應信息化要求, 創新思想意識, 充分發揮檔案的利用價值, 創新服務意識, 更好地為利用者和社會服務, 創新管理體制, 適應事業發展。

結束語

檔案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檔案工作的數字化建設是適應社會發展、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舉措、新要求, 所以應該不斷地學習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為檔案工作服務, 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摘要:在各種信息資源中, 檔案作為重要的信息資源, 它存儲大量的知識和信息, 信息的種類和形式在不斷變化, 傳統檔案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形勢。因此, 人們提出了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的構想, 本文在通過了解數字化的檔案管理基礎上, 就實施檔案數字化管理過程中所應注意的關鍵問題進行了闡迷, 并尋找解決數字化過程中產生的信息安全的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教學檔案管理數字化,數字化建設,加強信息安全管理,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參考文獻

[1] 趙得美, 淺議數字化檔案管理[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6 (21) .

[2] 王慶麗, 數字化檔案管理之我見[J], 中國教育, 2008.

[3] 吳化, 當代我國檔案信息網站建設狀況分析與思考[J], 檔案學研究, 2001.

上一篇:初中歷史總結歸納范文下一篇:爸爸的眼睛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