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絡計劃技術施工管理論文范文

2024-03-14

網絡計劃技術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覆蓋面越來越廣,涉及到的用戶越來越多,網絡系統的結構越來越復雜,網絡管理工作越來越難,而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經成為了眾多用戶所追求的目標,我們的網絡管理技術就是充分的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對整個計算機的運行進行監測、規劃、設計,最終運用合理的方式來進行管理。網絡管理決定著網絡運行的好壞,網絡管理軟件技術也成為了網絡管理中間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

關鍵字:網絡管理;軟件開發技術

本文著錄格式:[1]陳鵬.基于SNMP++的網絡管理軟件開發技術探討[J].軟件,2013,34(7):72

0 前言

隨著網絡的普及,更多的人使用網絡,網絡的管理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的網絡管理技術應用主要是為了保證網絡的高效運行[1-4]。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網絡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無論是學校、政府、企業都會將網絡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網絡管理水平也隨著經濟發展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網絡管理層次不斷的更新,將保證網絡的暢通,保證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1 網絡管理現狀

網絡管理結構體系最早是在1980年提出,最開始研究的機構是ISQ?,F在網絡管理中間最常用的主要是SNMP和QSI這兩種系統,由于這兩種系統比較簡單實用,得到了廣大用戶的支持?,F在很多網絡管理中間用的最多的是SNMP這種系統,但是由于這種系統中間存在的缺陷,給了QSI系統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最初的計算機網絡管理中間,由于規模較小,我們使用的網絡拓撲制圖主要是采用的手工制圖,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網絡規模越來越大,這種手工繪制拓撲圖的方法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人們開始轉向了網絡拓撲自動發現技術的探討,在1990年有人從網絡管理中間拓撲發現的需要出發,提出了簡單網絡管理協議。在1996年,有人針對前面提出的拓撲技術進行了改進,使其更加適應網絡管理的需要。

2 網絡管理軟件發展

為了對網絡進行更好的管理,網絡管理中間使用了網絡管理軟件,保證網絡管理中間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網絡管理軟件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網絡管理軟件主要是采用命令行的方式,在網絡監測工具的配合下類進行網絡管理,這一代的網絡管理軟件對于使用者的素質要求較高;第二代的網絡管理軟件主要是利用圖形化界面,我們的用戶利用圖形化界面就可以對設備進行很好的控制,不需要很多的設備知識,但是設備操作中間的人為失誤較多;第三代的網絡管理軟件比較的智能化,能夠很好的和利用軟件系統,自動實施管理。

3 基于SNMP++網絡管理軟件的技術實現

3.1 SNMP應用編程接口與SNMP++

3.1.1 SNMP應用編程接口

目前應用編程接口的存在很多種形式,基本都是基于簡單網絡管理協議,因為這種編程接口形式可以很方便的實現網絡管理應用程序的匯編。這些應用編程接口對于相關程序匯編人員的SNMP協議以及SNMP的資源管理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由于大部分程序編程接口都有所特定依賴的平臺,SNMP的應用編程接口也不例外,除了應用于特定的操作系統或者網絡操作平臺之外,很難移植于其他的系統。

3.1.2 SNMP++

SNMP++是一種基于C++的SNMP協議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它的優勢在于可以將所編程對象融入網絡管理編程接口之中,實現網絡管理軟件程序的運行。

SNMP++提供了多種SNMP類語法,其中包括Time Ticks類、Address類、Octet Str類、Pdu類、Target類、snmp類等等。正是由于SNMP++實現了多重語法的編程,使得編程語言的豐富,同時可以使得編程變得簡單。

3.2.2 靜態庫鏈接的創建

靜態庫的調用還需要一個調用的鏈接,只有有了實用的鏈接,才可以形成網絡。那么以Visual C++6.0的開發環境為例,最開始開發者需要通過Visual C++6.0的軟件作為平臺進行Win32靜態鏈接庫工程的建立,SNMP++開發包中include目錄中就包含有開發軟件所需要的源文件與頭文件的靜態庫,那么需要建立鏈接,就需要將include目錄中的靜態庫中的源文件與頭文件加入到Win32靜態鏈接庫工程中,同時設置相應的Project菜單,然后加入Setting子菜單用作對于Visual C++6.0的屬性設置頁,再通過選擇Code Generation和Debug Multithreaded兩個功能菜單,設置Build菜單的子菜單即可設置出一個靜態的鏈接庫。通過鏈接庫的實現,開發者就可以通過鏈接庫完成網絡管理軟件的相關開發工作。

3.2.3 靜態鏈接庫的使用

建立好靜態鏈接庫的工作之后,接下來需要做的工作是如何使用靜態鏈接庫的問題。同樣的首先需要創建一個Win32的平臺應用程序,在項目的SNMP++靜態鏈接庫中增加項目ws2_32.lib,同時在項目源文件中增加靜態鏈接庫的頭文件與之對應。以下為SNMP++網絡管理軟件程序的使用流程。

首先,通過Snmp類的socket子菜單設置出SNMP的通信基本參數值,如SNMP的協議版本、選擇通信端口等等,若沒有這些參數的設定,就選擇默認參數設置。其中默認參數如下:SNMP版本協議1,選擇通信端口為161等等。之后,通過根據所需要進行網絡管理的目標逐層設置IP地址信息,同時創建以個SNMP對話窗口,如果可以進行會話,就可以開始相關的SNMP操作。通過SNMP的端口操作,就可以實現網絡管理的逐層控制。

4 結束語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管理軟件技術在不斷的優化升級,網絡管理過程的復雜性和管理范圍的增加,都是當前管理軟件需要解決的問題,網絡管理軟件技術在當今的軟件管理中間要不斷的圍繞網絡管理的缺陷去發展,去創新,用技術彌補管理中間的缺陷。

參考文獻

[1]徐斌,錢德沛,陸月明,王磊一種基于抽象點的網絡拓撲自動生成算法[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01,22(4):411-414.

[2]孟靜,廖志剛,李增智,蘇洋,陳春曦.網絡拓撲搜索的高效!完備性算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14:167-170.

[3]鄭海,張國清,李鴻和一種基于構件技術實現物理網絡拓撲發現的方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10:143-145.

[4]〕武孟軍,徐奠,任相臣.VISua1C++開發基于SNMP網絡管理軟件[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02:87-89

網絡計劃技術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創新網絡是知識經濟時代,各種社會組織參與技術創新、發生自身優勢、分擔創新風險的主要手段。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從創新網絡研究概況,創新網絡界定及建設創新網絡的層次進行了系統述評,展現了學界研究創新網絡的基本態勢,剖析了現有研究的局限和不足,并針對現有研究的不足,對未來研究進行了簡要展望。

關鍵詞:創新網絡;網絡結構特征;創新網絡層次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在現高科技時代,信息共享與優勢互補是企業應對技術革新速度提高,市場日新月異的重要手段。同時,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壯大,全球經濟越來越趨向于一體化,利用網絡來發展經濟也逐漸成為大家共同的意識;而技術創新的高難度和高風險使得多種組織參與形成創新網絡,一方面可以發揮各組織優勢,有利于創新成功,同時還能分散創新風險,降低創新失敗對于單個企業的打擊。而國家也大力支持創新聯盟的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中國確定的國家戰略,2014年8月18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創新戰略已經引起全球的重視,而創新網絡自提出以來,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當代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同李喜先(2010)在其國家創新戰略一書中提出:只有在理論上創新,才能內化為制度創新,以確保各類創新得以實現,進而上升到觀念創新,特別是升華到精神文化創新。因此,創新網絡建設既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手段之一,更是企業應對全球競爭,獲得發展動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在大量文獻收集基礎上,整理了創新網絡的發展史及這些年來的理論成果,對創新網絡界定及創新網絡建設的層次進行了歸納總結,希望以此呈現創新網絡的研究進程,從中窺見創新網絡的研究規律,明確現有研究的不足之處,為完善創新網絡的理論研究提供更為規范和厚實的研究基礎。

2 創新網絡界定

2.1 創新網絡概念

1991年,期刊“Research Policy”進行了關于“創新者網絡”的專題討論,這是學術界最早的對創新網絡概念比較集中的探討。在這期的專題討論中,幾位權威專家頻繁使用了“創新網絡”和“創新者網絡”,用他們來解釋創新過程中企業之間的聯網行為。最后,Freeman(1991)提出了創新網絡是為了應付系統性創新而做出的一種基本制度安排,而其網絡構架的關鍵聯結機制就是企業之間的創新合作關系。

此后,創新網絡概念的研究逐漸成為焦點,Freeman所提出的概念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引用。Koschatzky(1998)基于學習和知識交流的用途,將創新網絡定義為一個相對松散的、非正式的、嵌入性的、重新整合的能夠相互聯系的系統。Aken et al.(2000)提出創新網絡是包含在產品創新過程中的一種網絡組織,強調了創新網絡能夠給組織產品創新產生的影響。Harris et al.(2000)則更加注重的是創新網絡的主體結構,他們認為創新網絡是參與企業創新的其它企業、研發機構和創新導向服務供應者組成的協同群體。Karlsson(2009)認為一個創新網絡可能被設想為一組經濟主體在參與創新生產的過程中相互建立的聯系,如制造商、客戶、供應商、大學和研究機構,Autant-Bernard(2012)認為這些主體之間的知識網的傳輸可以循環并且能夠創造新知識。

隨著創新網絡的興起,一些國內學者也積極參與到創新網絡的研究中。較早開始進行概念研究的是董一哲(2000),他提出企業創新網絡是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創新資源、增強自身創新能力,通過契約合作或者多次交易,與企業外部的組織或機構建立互相信任、長久合作、互利互惠的制度?;谒挠^點,王大洲(2001)對企業創新網絡的定義進行了補充和總結,他認為企業創新網絡是企業創新活動發生的基礎,是在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以企業為核心而形成的各種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合作關系的總體。徐華(2002)的觀點則與董一哲有著相似之處,她認為創新網絡是指多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為了獲得和共同分享創新資源而在一定的共識和默契的作用下形成的合作創新體系。沈必揚等(2005)兩位學者在對創新網絡定義時,限制了其地域性,他們認為企業創新網絡是在一定區域內的企業與各行為主體(大學、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中介機構等)通過交互式的作用而建立起來的具有穩定性的、可以刺激創新的、具有本地根植性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關系的總和。吳貴生(2006)提出企業技術創新網絡是技術創新過程中涉及的企業之間以及個人之間的聯系而形成的網絡。他的理論認為,技術創新的過程會受到許多的因素干擾,企業不可能進行獨立創新,需要通過與其它組織聯合,從而獲得發展并借此交換所需的信息和資源。吳曉冰(2009)則同意對創新網絡比較主流的定義,認為企業創新即焦點企業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與供應商、客戶、同行企業、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等外部組織進行交易或者合作,從而形成互利互動的關系集合。

基于以上文獻綜述,我們可以給創新網絡一個比較清晰的定義:創新網絡是指經濟主體(企業、大學、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機構等)為獲取創新資源、提高創新能力而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通過與外部機構合作或交易而形成的相對穩定、能夠促進創新的關系網絡。

2.2 創新網絡結構特征

最先對網絡結構特征提出清晰見解的是Mitchell(1969),他構建了網絡結構的框架體系,認為可以通過網絡的規模、結構和互動性這三個方面來劃分網絡特征。鄔愛其(2006)在研究企業的成長與網絡特征之間的關系時也將網絡特征劃分為三個維度,即關系的強度、網絡覆蓋范圍以及網絡的開放性。蔡寧等(2006)專注于集群創新網絡的結構特征,他們將其劃分為網絡的密度、網絡的連通性、群體中心性、小團體的結構、規則同型性等方面來進行研究。而近些年,解學梅等(2013)基于已有的理論研究,在研究協同創新網絡時總結性的將其特征劃分為規模、同質性、強度和開放性四個維度。

從以上闡述及已有的文獻研究可以明確,網絡的規模大小、同質性程度、強度大小和開放性四個維度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重要的影響。Baum et al.(2000)提出網絡規模是影響企業(特別是新建企業)成長的重要因素,隨著規模的擴大,企業的創新績效會呈現上升趨勢,這里體現了規模效應的效用,Lechner(2007)也贊同這一觀點,認為適當的網絡規模是保證企業創新績效的重要前提。至于其它的影響因素,Bengtsson(2004)論證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會隨著網絡同質程度的增大而增強,而這種競爭會通過直接或非直接的影響企業合作關系從而影響企業的創新績效。羅志恒等(2009)學者證實了企業網絡強度和其獲取資源的能力呈現明顯的正向相關關系,當獲取資源的能力增強,中小企業的創新績效也會隨知上升。唐國華(2010)則認為,如今是知識經濟時代,環境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也決定了開放性是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影響創新因素的研究,徐龍順等(2008)在研究集群創新網絡結構對等性時,提出創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信息和知識流動的快慢、正式和非正式關系的加強和便于有關部門的管理及政策指導三個方面,Bergman Feser(2000)總結了集群的創新優勢來源在于外部經濟、創新環境、合作競爭與路徑依賴幾個方面。

由綜述可知,影響創新網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現在創新網絡自身規模大小、創新網絡參與者的同質性程度及關聯程度、創新網絡信息的流動、創新網絡所處的政策環境等。創新網絡的規模能夠通過參與者體現,也能通過網絡的功能性強度來體現;從眾多的研究文獻中可以明確,創新網絡的同質性很低,是屬于異質主體性的;創新網絡參與者之間的關聯程度,能夠通過資產、交易以及企業高層個人關系體現;創新網絡的信息在不同的參與者之間傳遞的快慢能夠決定創新網絡對外界變化反應時間的長短;創新網絡適應于政策環境,便于國家和有關部門予以指導和幫助,有利于提高創新優勢。

3 創新網絡的層次

創新網絡基于不同層次的研究有不同的含義,基于全球層次的稱為全球創新網絡,國家層次的稱為國家創新網絡,區域層次的稱為區域創新網絡,企業層次的稱為企業創新網絡。此外還有關于集群層次的研究,這種網絡在我國通常被稱為“集群創新網絡”或“集群式創新網絡”,也有學者將其描述為“集群中的區域創新網絡”、“基于集群的區域創新網絡”等。由于集群創新網絡是近些年才提出的研究項目,尚處于研究的初步階段,因此相關的具有高價值的網絡理論較少。

3.1 全球創新網絡

全球創新網絡是新興的研究領域,自提出以來就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注意。通過文獻檢索發現,國內外關于全球創新網絡的研究文獻都比較少,尚未形成系統。Nelson et al.(1993)討論了全球創新網絡這一新興體系的發展趨勢,強調了在這個經濟和科技都在逐漸變得國際化的環境里,實施國家技術政治變得愈發急迫。而最早提到全球創新網絡的是Chesbrough(2005),他提出開放式創新能夠讓企業從內外部同時獲取有價值的創意,也能從內外部同時進行其商業化路徑,最終使外部的創意和市場化渠道的作用與內部創意及市場化渠道變得同等重要。Ernst(2006)提出在如今的新世代,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相互作用越來越國際化,最后上升為全球創新網絡,對此OECD(2008)也保持相同的意見。Britto(2013)在其研究中假設了企業和大學之間的全球相互作用的框架,精簡的展示了兩國相互作用中所有可能的子集。

全球創新網絡與其它層次的創新網絡研究都有所不同,馬琳等(2011)在文獻里比較了幾者的異同:國家創新系統和全球創新網絡體系的研究都會涉及到創新環境,但國家創新體系通常一般是在特定國家范圍內,相對比較封閉,而全球創新網絡研究的范圍卻十分廣闊,是沒有明確邊界的創新環境;與企業創新網絡相似的是,全球創新網絡也是以企業為核心進行研究,但全球創新網絡側重于網絡價值,關注于如何創造共同價值,與企業創新網絡相比,企業自身的邊界并不明確,它能夠從全球獲取資源為己所用,而且除了關注自身價值外也關注合作者的目標;區域創新網絡和全球創新網絡的基礎都是創新主體之間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合作或交流關系,但對于全球創新網絡來說,它不僅研究的地域范圍更大,而且更加具有開放性。

3.2 國家創新網絡

從已有文獻中追溯到最早提出國家創新網絡相關理論的是Freeman(1987),他在研究日本的技術政策及其經濟績效時提出應該從國家層面尋找資源最優配置,從而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的概念,他認為國家創新系統是存在于公共產業部門與私人產業部門之間的網絡,它可以決定新技術的產生、引進和擴散的各種制度。鑒于國家創新網絡的復雜性,可能做不到面面俱到,正如Weaver.R(1993)所認為的,一個國家可能在社會政策方面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但在農業或能源政策方面創新能力卻十分薄弱。在而后的研究中,Birgit Soete(2002)等在研究德國東部人力資本的創新網絡時提出,在創新網絡中,利用網絡去減小人力資本差距的潛力并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由此可見,國家創新網絡的研究尚有很大的空間。Considine M et al.(2007)則認為創新是政策發展和治理的一種特征,它在政策和管理過程中擁有三個重要維度:第一個維度是規范或感知框架,通過它任何系統的核心成員定義創新和定位到一個特定的方法去進行創新工作;第二個維度是明確的角色扮演和職位;第三個維度是政府系統中特殊人物之間的交流或者關鍵成員之間的關系網絡。馬海濤等(2012)通過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創新過程鏈”,并且分析國家創新網絡的結構,建立三維菱形的分析框架,此外,他們還以“中國技術交易所”作為分析對象,論證了核心節點在國家創新網絡中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礎上,還對中國技術交易所提出“五種鏈接”、“五大動力”等建議,希望以此推進我國創新網絡的發展。

國家創新網絡是由國家有關部門和組織組成的推進國家發展的網絡系統,它的存在性意義重大,是發展國家經濟,提升國際地位的重要手段。國家創新網絡的構建和完善是成為創新型國家的有效路徑,而在此過程中,核心節點具能夠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3.3 區域創新網絡

20世紀90年代,區域創新網絡理論初步形成,Cooke(1992)首先從聚集性經濟、制度性學習、聯合治理、相近性資本和互動性創新五個方面對歐洲十一個地區的區域創新系統進行研究,總結出區域創新系統結構框架。早在21世紀初,原長弘等(2003)在其論文里總結了以往區域創新網絡的研究勢態,并將其分為三個方面:國內園區個案剖析、區域創新網絡一般性研究和國外園區比較研究。在區域創新網絡的定義方面,施建剛等(2007)又所突破,更新了對區域創新網絡的定義,他們認為區域創新網絡是由各結點(創新系統的參與者,如: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地方政府、中介機構等)在長期正式的或著非正式的合作與交流而建立起來的相對比較穩定的網絡系統,基于他們的定義,魯芳等(2010)等學者又進行了補充,他們認為區域創新網絡是一種非線性動態模式,而這種模式則是通過區域內多個創新主體之間資源互補、知識共享、技術合作等方式來顯現。蔡瑋等(2010)通過對園區集群網絡的研究,提出了區域創新網絡可以促進整個網絡形成系統動力,從而產生協同作用,并通過實現資源的共同利用以及合理的研發和生產分工,達到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的作用。楊冬梅(2005)在研究區域創新網絡時,側重研究了人才集聚網絡的作用,她認為此類網絡對區域創新體系在加強知識流動以及技術擴散的方面有功能疊加的作用,在此方面,牛沖槐等(2010),十分贊同她的觀點,并提出在現今的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型人才的聚集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因素,在隨后,牛沖槐等(2014)認為人才是形成區域競爭優勢的根本,人才聚集效應有利于促進區域創新主體在相互作用中實現資源互補、知識共享、技術合作??岛绲龋?012)從集群網絡的視角,闡述了正是產業集群內部的各種正式或非正式關系促使集群參與者之間發生有效的知識搜索、共享、交流和互補,從而導致了整體層面上的創新活動,也揭示了集群企業如何通過集群創新網絡獲取知識,從而幫助企業在內部形成知識創新。

總結所查找的文獻綜述,可以看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區域創新網絡研究的特征:

(1)對區域創新網絡,自二十一世紀初期就贏得較大的關注,相關文獻已經理論都比較多,為后期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近幾年雖相關研究也較多,但純粹的針對區域創新網絡的研究相對減少,有延伸到分支或其它層次創新網絡的趨勢。

(2)在研究中,大多都以具體的地域或園區為對象,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

(3)在進行研究對象的選擇時,大多學者以發達地區或城市為主要目標,對偏遠地區或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重視不夠。

3.4 關于企業創新網絡

企業是核心的經濟主體,也是創新網絡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國內學術界,王大洲(2001)首先嘗試進行對企業創新網絡概念進行界定,并綜述了相關研究成果。此后,國內對企業創新網絡的研究更加活躍起來,李新春(2000)另辟蹊徑,從鄉鎮經濟角度提出鄉村專業鎮也是一種企業創新網絡,陳新躍等(2002)基于創新網絡理論體系,揭示了企業創新網絡的聯結機制,徐華(2002)則探究了中小企業構建創新網絡的動因和策略。解學梅(2010)研究協同創新網絡時總結了對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的定義,她認為企業協同創新網絡是指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與供應鏈企業、相關企業、研究機構、高校、中介和政府等創新行為主體,通過交互作用和協同效應構成技術鏈和知識鏈,以此形成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具有聚集優勢和大量知識溢出、技術轉移和學習特征的開放的創新網絡。左蕾蕾等(2013)在基于長三角地區379家電子信息企業的問卷調查數據,運用多元回歸探討了知識吸收能力對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特征與創新績效的中介效應,其研究結果表明:(1)知識吸收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呈正相關關系;(2)協同創新網絡特征的三個維度(網絡規模、網絡同質性、網絡強度)均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呈正相關關系;(3)知識吸收能力在協同創新網絡特征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存在著部分中介效應。陳思穎等(2014)等選擇企業組織成員間的信任感作為切入點去研究,采用前置因素和后果變量的模式,總結了影響企業創新網絡中組織成員之間信任感強度的因素,并提出相關建議。

國外對企業創新網絡的研究要遠早于國內,在此以創新績效的研究歷程做簡要概述。(1)對企業創新績效評價的研究。Chiesa et al.(1996)就提出了評價創新績效的體系,認為其由技術成熟度、效率和整合資源的能力這三個維度構成。幾年后,Kerssensvan(1999)和Coccia(2002)繼續深入研究,補充和完善了此體系,分別提出了四維度的評價體系。Driva(2000)在進行了大量的問卷調查和實地探究后,提出了評價核心企業創新績效常用的15個指標。(2)對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的研究。Leonard Barton(1992)最先進入這個研究領域,他認為應該用能夠反映專業技術人才、技術系統能力、管理能力等的指標來評價核心企業的創新能力,但Terziovski(2001)不認同LeonardBarton的觀點,他著重強調了應該從創新網絡的視角去評價核心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Boer et al.(2006)提出,在評價核心企業創新能力的時候,企業的研發能力、技術能力、獲取資源和信息的能力等是需要考慮的一方面,核心企業的吸引力、收益能力和分配能力以及控制相聯系的企業的能力也是需要注重的。在經過不斷的研究和論證后,Hekkert et al.(2007)擴展了此理論體系,他們認為隨著核心企業競爭力的不斷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應該拓展到組織能力、合作伙伴選擇能力、網絡構建能力和決策能力等,而且還強調只有參照更全面的能力指標去建立評價體系才會更加合理和完整。

通過查閱已有的相關文獻,可總結迄今為止對企業創新網絡的研究有以下幾個特點:(1)國內對該網絡系統的研究比國外要晚幾年;(2)企業創新網絡研究內容豐富,研究分類較多,按照企業規??梢苑譃橹行∑髽I和大企業,按企業創新模式可分為協同創新、獨立創新和模仿創新,按與外部環境聯系可分為內部創新和外部創新,在企業內部也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如信任度、創新績效等;(3)對企業創新網絡的研究隨著時代的發展研究方向也逐漸改變,研究領域也與其它層次網絡有交融的趨勢,對跨國企業成長,全球經濟增長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4 結論與展望

通過上述的文獻歸納,可以看出,在創新網絡的研究方面已經有了不少的現實理論積累,但與此同時,也清晰地反映出以往研究中存在一些尚需發展和完善之處:

(1)對于國家創新網絡已經全球創新網絡的研究過少,對于這個層面的作用重視不夠,特別是全球創新網絡,作為有重大價值意義的新興網絡體系,應當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

(2)學者們以往普遍使用的是定性理論分析,個案剖析較少,這樣使得研究不具有全面性;

(3)在選擇研究對象時,不發達地區往往會被忽略,這樣會導致落后地區網絡體系得不到有力的改善,不利于經濟發展;

(4)大多學者都太注重理論,而沒有把側重點放在理論與實際聯合,提出更貼合現存狀況的模式或建議。

針對以上不足展開全面深入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創新網絡未來重要的研究方向,具體包括:

(1)如何更緊密地聯系中國的經濟情況,提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創性研究是今后應當注重的任務之一;

(2)加強對全球創新網絡的探索與研究,如何恰當的利用全球創新網絡體系幫助企業更好的分享全球資源,提高其國際競爭力,這些都是國際化環境中企業面臨的問題;

(3)學者可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增強所提出的理論的實用性,從而促進理論應用于實踐;

(4)對于不發達地區應投放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因地制宜,探尋適合的發展策略,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改善經濟不平衡的狀態;

(5)在現有的創新網絡系統基礎上,尋找其它更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新網絡體系也不失為一種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劉元元: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N/OL].(20140819)[20150115].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408/19/c_1112127823.htm.

[2]李喜先.國家創新戰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0.

[3]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 [J].Research Policy,1991,20(5):499514.

[4]Koschatzky K.Firm innovation and region:The role of space in innovation process[J].Innovation Management,1998,2(4):383408.

[5]AkenJ.E,Weggeman M P.Managing learning in informal innovation networks:Overcoming The Daphne—dilemma[J].R&D Management,2000,9(30):204237.

[6]Harris L,ColesA.Building innovation networks:Issues of StrategyandExpertise[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00,(2):229241.

[7]Charlie K,Ake E.Innovation dynamic regions and regionaldynamics[J].New directions in regional economicdevelopment,2009,4(02):1–33.

[8]AutantBernard,C.Billand.Innovation and space:From externalities to networks [J].Theregional economics of knowledge and talent.Localadvantage in a global context,2012,2(05):6397.

[9]董一哲.企業創新網絡[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0.

[10]王大洲.企業創新網絡的進化與治理:一個文獻綜述[J].科研管理,2001,3(09):4855.

[11]徐華.中小企業創新網絡:構建動因與策略[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6(02):4445.

[12]沈必揚,池仁勇.企業創新網絡:企業技術創新研究的一個新范式[J].科研管理,2005,4(03):3440.

[13]吳貴生.技術創新網絡和技術外包[J].科學學研究,2006,6(04):3339.

[14]吳曉冰.集群企業創新網絡特征、知識獲取及創新績效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管理學院,2009.

[15]Mitchell,J. C.The concept and use of social networks[M].Social Networks in Urban Situations.Manchest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ess,1969,3(04):150.

[16]鄔愛其.企業創新網絡構建與演進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6,24(01):141149.

[17]蔡寧,吳結兵.產業集群企業網絡體系:系統建構與結構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6,2(12):913.

[18]解學梅,左蕾蕾.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特征與創新績效:基于知識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3,5(03):4756.

[19]Baum J.Don’t Goit Alone:Alliance Network Composition And Start ups’ Performance in Canadian Biotechnolog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03):267294.

[20]Lechner C,Leyronas C.Networkcentrality Versus Networkposition in Regional Networks:What Matters Mo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entrepreneurship,2007,1(01):7891.

網絡計劃技術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職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呈現出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管理的發展趨勢,并導致實訓資源共享不足、常態建設機制欠缺、日常維護難度加大等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基于云計算、大數據、信息通訊技術,設計包含實訓基地管理、實訓資源共享、實訓項目研發、技能培訓與鑒定等功能在內的高職實訓管理平臺,建構政府部門、行業企業、高職院校、科研院所四方聯動的協同參與機制,由此形成“線上”的實訓管理平臺與“線下”的共享實訓基地融合發展的實訓體系,進而提升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水平與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實訓管理平臺

作者簡介:紀德奎(1971-),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胡文婧(1990-),女,遼寧沈陽人,天津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信息化。

一、高職實訓管理平臺建設依據與內涵

(一)高職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政策背景

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有利于整合校企間實訓資源、促進實訓體系創新,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也是提升其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依托。我國政府先后頒布了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政策性文件,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應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支持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教學、生產、經營合一的共享型實訓基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和《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也提出要把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2017年發布的《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實施方案》也明確指出要“以實習實驗實訓設施建設為重點,支持職業院校、本科高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包括專業化實訓基地和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內的公共實訓中心的建設。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正呈現出從院校為主體向多元主體共建共享、從服務于傳統實踐教學向綜合社會服務轉變的發展趨勢。

(二)高職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現實困境

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經過數十年實踐,已經形成了“行業聚焦模式”、“產訓對接模式”、“區域共享模式”、“實訓工場模式”和“政校合作模式”等發展模式[1],然而在具體運行過程中,卻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管理的發展傾向,并表現出實訓資源共享不足、常態建設機制欠缺、日常維護難度加大等現實困境。在資源建設上,由于校際間、校企間溝通不暢,導致共享實訓基地資源與校企特色實訓資源重復性建設嚴重,資源孤島現象普遍,而基于“行政指向”的建設模式導致共享實訓資源“重建設”、“輕調整”,資源動態更新不夠、優質實訓資源不足,使得共享實訓資源使用效益低下;在運行機制上,“政行企?!惫步ü蚕韺嵱柣氐拈L效機制尚未建立,缺乏嚴格法律支撐與規范化的制度性安排,導致學校與企業參與積極性不足,實訓基地的教學、生產、科研等效能未能充分發揮;在管理維護上,伴隨實訓基地的服務功能由實踐教學向服務社會轉變、服務對象由校內師生向企業與行業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日常維護成本提高,難度加大。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實訓管理平臺的理論內涵

面對共享型實訓基地運行現狀,構建多元協同共建共享,服務于教學、生產與科研的高職實訓管理平臺,成為當前破解實訓資源孤島、運行體制不暢、管理難度加大等現實困境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各行各業正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重要內涵則是“建立鏈接、共建共享、深度融合以及具身服務”[2],而“互聯網+教育的出現則意味著互聯網在教育中的應用已經由硬件和軟件環境搭建、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教育教學模式變革,進入了教育服務體系創新的第四發展階段[3]。作為教育領域中與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密切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在“互聯網+”創建的“富技術”環境和“整合性”平臺中,通過創建連通教育部門、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校等諸多利益相關者的管理平臺,基于云計算、大數據、信息通訊技術,構建多元協同管理、資源共建共享、技術項目研發、培訓與技能鑒定在內的高職實訓管理平臺,有利于暢通協同參與機制、促進資源共建共享、提高管理效率與效益,進而形成“線上”的高職實訓管理平臺與“線下”的共享實訓基地融合發展的實訓體系,進而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和產教融合深度,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服務水平。

二、高職實訓管理平臺體系架構設計

在“互聯網+”背景下,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和信息通訊技術,對政府部門、行業企業、高職院校、科研院所的數據與資源進行連通并處理,進而形成實訓基地信息庫、實訓資源數據庫、科研人員數據庫、科研項目數據庫和專利成果數據庫,并以此來構建包含實訓基地管理、實訓資源共享、實訓項目研發、技能培訓與鑒定等功能在內的高職實訓管理平臺(如圖1所示)。

(一)高職實訓管理平臺的技術架構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實訓管理平臺是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和信息通訊技術來建構的。云計算技術“本質是一種服務提供模型,通過這種模型可隨時、隨地、按需地通過網絡訪問共享資源池的資源,這個資源池的內容包括計算資源、網絡資源、存儲資源等”[4],通過分布式存儲和資源池共享策略,可以實現高職院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校等間的課程資源、平臺資源、項目資源等互聯互通;“大數據技術”追求是的數據間的相關關系,“建立在相關關系分析法基礎上的預測是大數據的核心”[5],利用大數據對各個部門發布的實訓基地使用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繼而為共享實訓基地的規劃建設與條件升級提供支撐;信息通信技術,是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新的技術領域,它打破了時空地域的界限,創設了面向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虛擬空間與物理空間的結合泛在空間,從而構建實訓基地的泛在應用與實訓平臺的泛在管理相結合的共享型實訓體系。

(二)高職實訓管理平臺的數據結構

高職實訓管理平臺的數據結構是由實訓基地信息庫、實訓資源數據庫、科研人員數據庫、科研項目數據庫和發明專利數據庫五部分組成。實訓基地信息庫通過對高職院校、行業企業和已有的實訓基地的專業布局、運營狀態信息進行分析,進而對區域的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和調整規劃提出信息支撐;實訓資源數據庫可以整合高職院校與行業資源的課程資源與平臺資源,進而通過資源共建共享來服務于實踐教學、教師與員工培訓;科研人員數據庫主要是匯集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校和高職院校相關專家,進而可以靈活性地組建研究團隊開展技術攻關或課題研究;科研項目數據庫可以項目或課題的形式發布企業生產實踐中所遇到的產業升級、生產流程或者工藝改造等具體問題,并組建研究團隊協同開展攻關;發明專利數據庫主要是匯集科研院校和高職院校已有的發明專利和創業項目,進而可以吸引相關的投資方或者生產企業,進而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創業企業的孵化。

(三)高職實訓管理平臺的功能設計

高職實訓管理平臺是由實訓基地管理平臺、實訓資源共享平臺、實訓項目研發平臺、技能培訓與鑒定平臺四部分構成。

實訓基地管理平臺旨在實現對于區域內公共實訓基地、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的特色實訓基地進行聯網管理,包括實訓基地信息管理系統、實訓基地運行追蹤系統、實訓基地預約管理系統。實訓基地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分析區域內實訓基地的專業布局,結合區域產業發展規劃與建設單位的優勢,按照校企申請、政府支持、協同共建的原則,制定區域內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實訓基地運行追蹤系統,按照校企上報、信息共享的原則,及時跟蹤院校實訓基地條件,并根據技術進步與產業轉型升級提出實訓條件提升計劃;實訓基地預約管理系統,按照院校預約、企業預約和社會預約的三種分類管理,實現隨時預約、隨時實訓、全天候開放的實訓預約機制,解決實訓基地設備利用率不高的問題。

實訓資源共享平臺旨在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建設模式對區域內行業、企業、高職院校的實訓課程資源和實訓平臺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有效支撐實踐教學和社會培訓,包括實訓課程資源共享系統和實訓平臺資源共享系統。實訓課程資源共享系統以職業素質為本、以就業頂崗能力培養為目標,將真實的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和工作現場等資源引入實訓基地,“構建包含通用性職業素質課程、關鍵性職業素質課程和專業方向性職業素質課程在內的‘模塊化’課程體系”[6],進行形成行業標準資源庫、實訓項目資源庫等;實訓平臺資源共享系統整合包括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工作過程模擬軟件、校企遠程協作平臺在內的平臺資源,進而實現針對實習安排困難或危險性高的專業領域的虛擬仿真實訓實習、針對難以理解的復雜結構復雜運動的仿真教學軟件學習和基于遠程協作平臺的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7]。通過構建課程資源與平臺資源整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資源共享平臺,進而創建泛在的學習環境,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實踐教學、學分互認、企業人員課程選修等。

實訓項目研發平臺旨在整合行業企業、科研院所與高職院校的研究團隊、項目資源,進而促進項目教學、科研項目申報、成果專利轉化等,包括科研人員信息管理系統、項目課題發布申報系統和專利成果發布轉化系統??蒲腥藛T信息管理平臺整合高職院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校的專家、教師、技術人員等信息庫,通過對于研究專長的分析,實現項目信息的定制發送與研究團隊的動態組建;項目課題發布申報系統協助行業企業積極發布與生產技術研發、工藝流程改進、科學技術攻關等橫向課題,進而組建相應的研究團隊來協同攻關;專利成果發布轉化系統通過整合高職院校與科研院所的發明專利、科研成果、創業項目等,進而與行業企業共同合作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也可為創業項目尋求項目合作方、資金投資方、組建合作團隊等,促進創業項目孵化。

技能培訓與鑒定平臺旨在基于實訓資源、實訓基地的“線上”與“線下”的無縫鏈接,構建面向教師與員工的技能培訓與鑒定的社會服務平臺。首先,基于企業的實訓課程資源、平臺資源以及項目資源的共享,高職院??梢蚤_展“雙師型”教師培訓和項目實踐教學,進而提升專業課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也可以基于高職院校的實訓課程資源與平臺資源,為企業開展以崗位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員工入職培訓與職后培訓。同時,爭取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幫助,設立包含報考咨詢、報考培訓、資源服務、鑒定過程在內的信息化職業鑒定機構。

三、高職實訓管理平臺主體參與機制

高職實訓管理平臺的運行機制是各方以資源共享或優勢互補為前提,以共同參與、共享成果、共擔風險為準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高職院校、科研院所四方聯動形成的協同參與機制,其中政府部門作為管理主體,行業企業作為參與主體,高職院校作為實施主體,科研院校作為合作主體,協同參與實訓基地管理、實訓資源共享、實訓項目管理與社會服務運行(如圖2所示)。

(一)政府部門職責定位及其參與機制

政府部門是平臺建設的管理主體和建設主體,需要統籌與協調各方來促進實訓基地的規劃與實訓平臺建設,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首先協調各方機構,組建由政府代表、行業企業代表、科研機構代表、高職院校代表在內的高職實訓平臺管理委員會,按照“分工協作、責任共擔、收益共享”的運行機制,設立制度設計、基地管理、資源共享、項目開發、培訓鑒定四個分委員會。制度設計委員會主要負責設計實訓平臺的管理制度、配套的激勵政策、績效考評體系等,處理有償服務與公共服務的關系;基地管理委員主要負責根據產業轉型與技術進步的來制定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實訓條件提升計劃、實訓基地預約計劃;資源建設委員會主要負責統籌院校與企業間的課程資源和平臺資源的標準、建設與共享;項目開發委員會主要負責統籌研究隊伍組建、項目課題與專利成果發布、創新創業項目申請等;培訓鑒定委員會主要負統籌責教師與員工培訓、技能鑒定組織與鑒定工作。

(二)行業企業職責定位及其參與機制

行業企業是平臺建設重要的參與主體,通過深度參與實訓基地與平臺建設,進而促進企業產業轉型升級與人力資源儲備。首先,行業企業共享自身特色實訓基地信息,及時爭取政府部門對產業轉型要求下新實訓基地的規劃建設以及技術升級背景下傳統實訓基地的條件提升的支持,以完成區域產業實訓布局和自身生產布局;同時,將各個企業內部的特色課程資源、平臺資源實現共享,進而可以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實現對于新員工的崗前培訓、在職員工的職后培訓以及技能鑒定等;此外,行業企業還可以將生產實踐一線的技術攻關項目或者工藝流程改造等以課題形式發布至共享平臺,進而可以組建研究團隊完成技術攻關,也可以發揮自己的資源和場地優勢,對專利、成果項目進行轉化和孵化,進而促進企業自身的產業升級與業務拓展;最后,行業企業還可以通過與科研院校和高職院校合作,采取全職或者兼職的方式引進技術專家、行業專家以及高職院校優質畢業生,來完成企業的人力資源儲備。

(三)科研院校職責定位及其參與機制

科研院所是平臺建設重要的合作主體,通過參與實訓基地建設、科研課題和申報、發明專利發布等途徑,促進企業生產實踐的技術攻關、高職院校項目實踐教學和專利成果轉化。

首先,科研院所可以結合科研的實際需求,參與并指導實訓基地建設,進而也可以為自身的科研課題提供實驗實訓條件;同時,科研院??梢陨暾埰髽I的技術攻關橫向課題,進而可以促進企業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而且科研院校也可以發布分享科研成果或者發明專利,尋求項目投資方與合作方,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創新企業孵化。

(四)高職院校職責定位及其參與機制

高職院校是平臺建設的實施主體,通過參與實訓基地規劃與建設、實訓資源建設與共享、實訓項目申報等,進而促進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首先高職院??梢越Y合自身專業布局與教學實踐要求,參與實訓基地的規劃與具體建設,進而有效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同時,高職院??梢苑窒碜陨淼奶厣恼n程資源與平臺資源,進而支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不同院校間課程選修與學分互認;最后,高職院校也可以參與橫向課題申報與技術項目攻關,進而以項目合作的形式促進雙師型教師培訓與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小結

“互聯網+”背景下建設高職實訓管理平臺是提升高職共享型實訓基地社會服務水平、提高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設計高職實訓管理平臺及四方聯動的協同參與機制,旨在形成“線上”的實訓管理平臺與“線下”的共享實訓基地融合發展的實訓體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指導我國高職實訓管理平臺的研究與實踐。與此同時,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實訓管理平臺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如管理平臺的建設實施、實踐運行的制度保障等,這也將是本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梁寧森,賈文勝.高職院校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6(17):22-27.

[2]劉和海,李少鵬,王琪.“互聯網+”時代知識觀的轉變:從共建共享到眾傳共推[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108-112.

[3]陳麗,李波,郭玉娟,等.“互聯網+”時代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新趨勢和新方向[J].電化教育研究,2017(5):5-12.

[4]徐立冰,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網絡技術揭秘[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9.

[5][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75.

[6]李蕾.以職業素質為本位構建高職教育課程[J].山東社會科學,2014(12):228-229.

[7]閆廣芬,張棟科.“互聯網+職業教育”體系架構與創新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6(8):7-13.

[8]劉克勤.實訓基地建設: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內容[J].教育發展研究,2011(5):65-68.

[9]強偉綱,承劍芬.協同創新視角下區域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5):28-32.

責任編輯 吳學仕

網絡計劃技術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日趨廣泛,高校檔案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發展機遇。高校檔案信息化是高校檔案管理的必然趨勢。本文將以高校檔案管理為切入點,分析當前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現狀,為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新體系的構建提出建設性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檔案 管理 價值 體系構建 建議

一、高校檔案管理的價值

高校檔案是廣大教職工在長期教育教學工作、學校管理和學生學習等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材料。檔案不僅記載著學校的辦學歷史,而且記載著全校師生員工的德、能、勤、績。這對于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學校內部體制改革,優化教師隊伍,提高辦學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高校檔案還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真實記錄,它全面反映了學校最基本的職能活動,是評價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窗口”,是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管理、教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導評估必不可少的資料。因此,檔案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學校的管理水平、發展軌跡、文化積淀、辦學特色,常??梢詮臋n案中反映出來。

二、高校檔案管理的現狀

1.高校檔案管理的思想觀念落后,管理創新意識不強。近幾年來,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背景之下,高校檔案信息管理工作得到了改善并逐步步入了規范化管理的軌道。但綜合來看,高校檔案管理的思想觀念還是比較落后的,高校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對檔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視度不夠,且大多簡單地認為檔案的管理工作僅僅是裁剪、裝訂、保管性,而缺乏與時俱進的管理檔案工作意識。

2.高校檔案管理手段比較落后,管理手段有待得到進一步改善。當前依舊有很多的高校檔案管理方面的工作始終停留在紙質檔案管理的層次上,由于數字化、網絡化背景下的高校檔案信息管理需要在設備、硬件、軟件系統、技術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還要準備一定的資金為設施的維護、更新以及使用設備人員的培訓費用,缺少資金使得高校檔案管理現代化手段更新遲遲不能到位,在當前信息數字化及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之下,管理數字化手段的改善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3.檔案管理安全隱患嚴重。隨著當前社會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檔案管理工作從中獲利不少,高校檔案管理的工作內容日益繁重,檔案信息量與日俱增,各種信息資源的共享功能愈來愈強大。但是由于現代網絡技術中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問題,一些危險人物為達到一定的目的,往往通過當前流行的電腦黑客、病毒以及非法訪問等來對高校檔案信息進行攻擊和竊取,而檔案管理工作人員不能針對這一系列潛在的安全隱患問題開發出相克的檔案管理軟件,這使得本身具備保密性質的檔案管理工作難度增加。

4.高校檔案管理人員缺乏一定的專業素養。高校檔案管理工作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不斷地更新管理模式,這是建立在高校檔案管理工作人員不斷更新管理水平的基礎之上的,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成敗。在已經開始步入數字化的高校檔案管理中,由于對數字化管理手段的陌生,使得高校檔案管理數據庫雜亂不堪,有些專業檔案管理軟件的開發人員雖然對計算機軟件開發比較熟練,但是由于缺乏檔案管理和分類標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開發出來的軟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高校檔案管理人才綜合素質的培訓。

三、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創新體系構建對策

1.構建高校檔案管理創新體系。第一,高校檔案信息管理觀念的創新。在對高校檔案信息進行管理時,首先要對以往陳舊的觀念進行革新,樹立新時代的管理觀念,從以往“以藏為主”、被動服務、封閉保守的管理觀念向檔案管理知識化、數字信息化、網絡化的方向轉變,從各個方面滿足用戶對檔案信息的需求。第二,高校檔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創新。由于高校檔案信息管理部門在校方是一個非獨立的機構,因此其主要的職能是對上級部門的一些決策進行執行,這種機械的執行職能使得高校檔案管理缺乏改革的動力機制,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新要求。因此這就需要把高校檔案管理部門有引導性地獨立出來,形成自己的決策機構,然后根據學校、用戶以及社會的具體需求對檔案資源結構、數量以及內外部環境的優化進行全方位的革新。第三,高校檔案信息管理人才資源的創新性培訓。在當前數字校園建設背景下,高校檔案信息管理的人員需要得到與時俱進的培訓,首先是專業知識的培訓,需要對檔案管理知識進行系統的綜合性培訓,同時對于檔案管理工作相關的計算機知識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培訓的質量并完善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階段性知識,增強其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2.構建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技術新體系。隨著數字信息化逐步深入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高校檔案信息管理也開始跟進時代的步伐,網絡技術、激光掃描等為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新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技術支撐。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技術模式的構建來為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提供創新型的技術體系支持模式。第一,構建基于客戶機/服務器支撐的高校檔案管理結構新體系。高校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可以通過客戶機/服務器高校檔案管理結構新體系把一些分散的高校檔案管理軟件系統通過網絡技術聯系起來,同時根據其本身所具備的功能將其自動劃分為客戶機/服務器即 C/S 結構模式來處理“文件共享型”的檔案管理信息,通過用戶界面、商業邏輯和系統數據庫工作執行各個的任務來完成整個檔案信息的管理和共享過程。第二,構建 WEB 支持下的檔案管理服務新體系。在高校綜合集成的高校檔案信息管理體系中,檔案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系統的運行來完成檔案信息的搜索、保存、轉化以及共享等功能的。因此高校檔案信息管理系統需要為用戶提供一個網狀的服務體系,以便于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來對自己所需要的檔案信息進行分類瀏覽。第三,構建高校檔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技術保障新體系。針對網絡信息安全隱患的問題,在高校檔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強對網絡安全管理進行相應的網絡技術預防措施的應用,加強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以免受到電腦病毒、黑客的惡意攻擊。其次對高校檔案管理系統進行實時的監督和檢查,并將不同網絡系統的安全問題的責任問題落實到位,構建一個嚴密的高校檔案信息管理安全技術保障新體系。

3.構建高校檔案管理信息服務創新體系。第一,構建高校檔案用戶需求評價指標。建立一個高校檔案管理信息服務創新體系,讓用戶對高校檔案管理系統的不同需求以及當前信息管理系統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性的建議,并對檔案管理系統的管理模式、教學檔案管理、人事檔案管理以及科研信息管理系統給以相應的評價,從而根據實際需要構建出一個科學的高校檔案用戶需求評價指標,包括:用戶的個人年齡、職業、職稱水平、需求特點以及文化水平,用戶對檔案管理方面的信息需求結構和需求數量,用戶比較中意的檔案信息檢索方法和用戶偏好的用戶檔案信息共享界面等,從而為高校檔案信息管理新體系的總體構建提供一些建設性的建議。第二,根據用戶的需求,拓展高校檔案信息管理的服務領域。對高校檔案信息的綜合性管理,需要把不同的信息類型通過相應的編碼程序把零散、靜止以及缺乏系統聯系性的檔案信息轉化為有機聯系的動態系統性檔案信息,同時根據用戶對檔案信息的具體需求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不斷對高校檔案信息管理的服務領域進行進一步的拓展,使高校檔案信息服務體系向全方位、動態性、系統性的方向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學校和用戶的需求。第三,構建人性化的高校檔案管理服務新體系。當前高校檔案信息管理新體系蘊含了許多網絡化信息化東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種人性化管理的服務模式。在這一點上,可以通過對用戶需求的跟蹤調查,了解到用戶對高校檔案信息系統的心理需求偏好等,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改善檔案工作的服務態度、服務水平,提供高校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用戶的綜合滿意度。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檔案管理工作是學?;A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高校檔案工作的服務性特點,發揮高校檔案的作用,滿足高校工作的需要,在更大范圍內組織和開發利用高校檔案信息資源,實現高校檔案信息的社會共享,是高校檔案管理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鄒 琦.高校二級院系教學檔案管理體系構建工作探析[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1,(01):103-105.

[2]金俊蘭.基于信息數字化的高校檔案管理新體系構建[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150-151.

網絡計劃技術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高校教育管理也逐漸受到重視,加上網絡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也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此,要想充分運用網絡科技實現高校教育的科學管理,就必須對網絡技術帶來的變化和發展規律進行分析。文章主要探討網絡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并對此提出相關應對措施。

【關鍵詞】網絡技術 高校 教育管理 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應用與發展,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因此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與機遇,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須意識到網絡技術對教育管理產生的影響。由于網絡技術具有共享、合作、開放等特征,其深刻影響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須對其進行認真的研究與分析。

1 網絡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產生的影響

1.1 使高校教育模式變得更加開放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在如今網絡開放的環境下,人們可以充分實現信息與能量之間進行的等物質交換,然后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將其應有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1]。高校原本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教室及實驗室中進行信息交流與教學,然而伴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高校學生可以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場所進行學習,并且在校外還可以進行相關的學習。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就擺脫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從而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使現階段高校教育模式變得更加開放。

1.2 使高校教育管理形式更加豐富

網絡技術得到迅速的發展,使其在高校教育工作的應用進一步擴大。網絡技術不但豐富了高校教學內容與手段,還大大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的質量和水平?,F如今,高校教育管理形式逐漸從原來的人力管理轉變為如今的信息化管理,這不但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還進一步提高了高校管理的工作效率。然而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些對網絡技術不算熟練的工作人員,反而在信息化的管理中加重了工作的負擔。

1.3 使高校辦學形式更加豐富

在高校傳統的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只是承擔一些教育機構硬性規定的任務。然而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繁榮,很多原本沒有經歷過高等教育的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為的就是提升自身的個人價值[2]。原來的辦學形式導致這些人受到空間和時間的束縛而無法接受教育,但今天的網絡技術下的遠程教育就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需求,使各個階層都能接受高等教育,這就在很大形式上使高校的辦學形式變得更加豐富。

1.4 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發展方向轉為定向與定性相結合

高校是信息技術研發、應用與推廣的主要陣營,然而由于高校在課程安排、財務及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所以就會造成高校在人事安排方面存在冗雜現象,而且也無法利用財務管理方面的有效資源,最終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受到限制。

2 加強網絡技術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用的相關策略

2.1 改革并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網絡技術平臺

很多所高等院校都設置了局域網絡,并且也配置了相應的計算機軟件,然而高校在創建與維護網絡技術平臺、普及網絡知識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通常來說,網絡硬件條件決定著高校信息的互動交流,如果硬件存在問題,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任務無法開展,從而制約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3]。因此,高校必須擴展網絡建設的服務范圍,尤其是對學生集中活動的地方要全面覆蓋,并且進一步強化網絡知識普及力度,最終促進高校教育管理的正常進行。

2.2 高校要積極轉變教育管理觀念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不僅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還要轉變教育管理理念,從傳統的“硬性管理”轉變為“軟性引導”,利用觀念的轉變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學習意識?,F在教育發展速度很快,高校課堂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因此要借助網絡技術使學生獲取相應的知識能力,拓展自身視野[4]。不僅如此,新的教育管理觀念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與約束,這對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具備積極的作用。

2.3 提高辦公網絡化,形成分布式學習

提高辦公網絡化主要指的是運用網絡信息技術促進辦公的電子化,并加強信息之間的交流與傳遞,這不但能夠大大節約辦學資源,還能有效提高高校的辦公效率。此外,由于國家財政在高校辦學方面有所補貼,經常會導致高校擴大辦學規模時出現資金方面的問題,而通過網絡技術就能夠很好地將這一問題解決。分布式學習是指通過網絡技術的運用對不同區域的學生實行同等教育教學,這不但能夠節省教育資源,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教學規模。

2.4加強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技術有利有弊,只有科學合理地運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時,教育管理人員一定要正確認識到網絡技術的作用,并對其進行了解和掌握,然后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網絡引導,拓展其學習渠道,讓學生把網絡技術靈活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結語

網絡技術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已經成為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在對待網絡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方面,各大高校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并且學會利用相關措施對出現的網絡教育問題進行解決,從而進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最終給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曉進.網絡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3(90).

[2]韓曉鳴.網絡平臺溝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華章,2014(09).

[3]孫利宏,石琰茹.淺談網絡技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科技信息,2013(15).

[4]劉成杰,馬慶.論紙質媒體與網絡媒體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與融合[J].時代教育,2014(07).

網絡計劃技術施工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園林工程建設是城市的文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居民的日常生活質量有著一定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走向了新的臺階,開始不斷重視一些園林工程方面的施工方案設計以及制定。另外,園林工程本身屬于一項綠色性工程,主要作用在于能夠將一些綠色植物進行栽培和種植,并且最終獲得一定的美化環境的作用。筆者主要分析新型網絡技術在園林施工當中的運用問題。

【關鍵詞】網絡技術;園林施工;自然環境

0.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上水平逐漸上升,更加重視綠化和環保事業的發展,為生活和工作環境的改善增添新的活力[1-2]。另外,我國在園林綠化發展方面已經逐漸走向更高的發展水平,為創造園林綠化工程的科學化發展提供重要幫助。新型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園林施工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促進園林施工的科學化發展提供幫助。

1.網絡技術和園林施工概述

園林施工屬于一種復雜的工作內容,一般涉及的方向較為寬泛。一些國外的發達國家早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就在園林規劃當中加入網絡技術,主要目的是來指導各項任務的發展 。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網絡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公司投入大量的財力和人力進行信息網絡技術的研究,發展期在園林建設當中的重要潛力和效益[3-4]。另外,國外許多園林部門也開始進行了專業性相關軟件的開發和實驗。

除此之外,園林建筑行業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同時,信息網絡技術也得到了較為迅速的普及,并且在園林施工過程中的應用已經逐漸走向廣泛發展的無視,并且以及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結果。我國網絡技術發展主要起步時間晚,和一些國外的發達國家相比,對于新興的信息我拿過來技術的應用能力相對較弱。

信息網絡方案是在信息網絡技術的基礎上對園林施工項目進行的科學性規劃。信息網絡方案具備許多優勢。例如,直觀性強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直觀性強指的是將園林全部面貌進行直觀性展示。其中,相關的信息網絡方案內容比較詳細,主次分明,在表達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規則性。另外,信息網絡方案還能夠根據實際建設的需求對于所需的資源以及施工的時間進行仔細分析和評估,將后續的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實時性調整。計算機的繪圖和運算速度比較快,并且具有較高的精確度,能夠有效縮短編制的時間。除此之外,其中的關鍵作業的施工進程進行有效改善和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有效縮短工作時間以及工期,有效節約成本。因此,信息網絡方案能夠在園林技術的支持下,有效改善園林施工的有效效率,改善工作質量,提升工作效率。

2.新型網絡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運用

2.1設計過程

在園林施工的實際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一般會將自己的內在審美觀念以及意圖加入在設計圖當中,但是這些設想都需要具備大量的調查資料作為基礎[5]。其中主要涉及到工程規模和布局圖片等相關的元素,都需要能夠使用計算機進行深入性分析,并且能夠提前將其中的設計效果進行初步性展示。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假如發現了一些缺陷和需要改正的地方,可以及時將方案進行有效調整。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更新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將設計效果進行準確展示,并且使得設計方案能夠在修改和展示等方面都更加方便,并且提升方案的實際可行性,有效降低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提升施工工程的質量。

2.2藝術性

藝術性指的是在園林施工的過程中,園林功能不僅呈現多樣化的局勢,其還具備藝術性的特質,能夠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新型網絡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運用中能夠從布局方式和景觀劃分等方面進行設計,并且在極為有限的空間之內,在必要的施工使用信息網絡技術在實際的自然環境條件之下進行分析,并且制定出相關的科學規劃和方案。在布局方面一般包括建筑、植物等分布情況和各個景點之間的聯系等,將一些欣賞的園林景觀進行有效模仿。在實現園林景觀的藝術性過程中,主要流程為采集資料,進而輸入計算機進行分析和整理。另外,使用專業化軟件將其中的分析結果進行轉化,并且轉化為園林建設底圖的形式,制定初步的設計方案。除此之外,設計工作人員還需要能夠根據工程的實際需求繪制出實際的設計輪廓,并且由一些專業的技術人員根據這個情況構建三維立體性模型,同時再考慮到空間的結構以及環保問題。最后,設計和實施工作人員都需要能夠將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新型網絡技術進行有效處理,有效增強設計的科學性,并且有效體現其中的人文關懷。目前,我國的技術發展日漸成熟,使用數字化的虛擬性技術來實現向成果的重要轉化。

2.3圖像處理

圖像處理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基礎性功能項目,新型網絡技術的主要圖像處理功能較為強大,并且可以實現圖像的后期性處理和完善。之后,工作人員需要使用相關專業方向的彩色激光打印機將圖樣進行打印,再使用計算機的特殊性濾鏡功能來完成圖像的重要藝術效果性分析。假如在使用的過程中,設計人員認為其中有一些不滿意之處,需要進行及時調整。另外,人們對于一些園林的需求逐漸上升,其已經不能實際滿足視覺欣賞的需求,需要實際的設計效果能夠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設計人員需要能夠全面考慮其中的任何細節,對于溫度和適度進行較為恰當的設計和處理,這樣才能夠使得園林建設不僅滿足人們的實際娛樂和欣賞的需求,還能夠有效改善自然空氣,保護自然環境。最后,網絡技術的使用能夠將圖像處理的最終結果和設計成果進行規范化的改善,幫助園林建設項目在設計和實際的整改過程中更加便利化和專業化。

2.4演示過程

在進行園林建設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你在設計方案經過了多次的調整之后,根據投影儀來演示實際的設計成果。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三維動畫的結合發展過程中,設計理念、園林功能都能夠通過網絡技術實現,并且能夠在其中加入圖片和音樂等,最終將清晰和直觀性的園林設計以及畫面進行立體性的形象展示。另外,網絡技術能夠有效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各項文件的遠距離性傳輸,同樣還能夠將一些設計成品傳輸到其他地區,有效加強和異地之間的溝通。因此,新型網絡技術在園林施工中還能夠在設計產品的演示過程中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6]。

3.結語

園林建設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環境建設的重要方面,為促進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園林建設還是我國城市未來建設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化水平的逐漸上升對于園林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在園林施工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引進新型網絡技術,在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其中的不足之處。筆者主要分析了新型網絡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運用問題,希望能夠為改善我國的城市建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周海燕,吳蘭花.探討園林施工中新型網絡技術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4(22).

[2]陳凌暉.探討園林施工中新型網絡技術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4(04).

[3]王精.節能型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廣東科技.2014(14).

[4]宋亮,逯昀.樹木移植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運用[J].北京農業.2013(09).

[5]何志成.創新才能發展-創新技術與園林施工的有效結合[J].科技與創新.2015(07).

[6]賈振興.淺析節能型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應用[J].能源與節能.2012(10).

上一篇:機電專業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范文下一篇:大學公共數學教學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