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范文

2023-10-03

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范文第1篇

一、工程概況

壽光市國際會展中心占地面積約11公頃,總建筑面積約5.1萬平方米,總高度33.4米。該工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蔬菜科技博覽會主館;2、農業展覽館;3、辦公、會議及科研用房。三者合為一體,既可互相連通,又可以單獨分開使用。

二、區位關系

該項目用地位于壽光市東部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中,南鄰壽光市的主要景觀大道——圣城路,距壽光市的彌河風光帶大約1300米。西面與現有的會展中心相鄰,北面為博覽會的六號展廳,東面現為溫室種植區。

三、總平面布局

該建筑主體距圣城路大約170米,距現有會展中心109米,距6號展廳65米。建筑在圣城路方向展開,東西長189米,南北進深117米。南向邊主立面,形體中軸對稱。南向設主入口,與圣城路之間為主廣場,廣場南段為入口禮儀區,北段可以作為室外展覽場地使用。會展中心東側為大片停車場,可容納小型汽車455輛,大巴31輛,大型貨車30輛。北側為貨物進出場地,西側設有入口廣場,與現有會展中心形成對接。(圖1)

四、功能布局

該建筑的主要組成部分為兩層主展區,每層展區尺寸為153×63米,大約1萬平方米。兩層展區共計約可布置標準展位900個。一層展區可容納農業機械展覽,空間凈高達8米,層高為12米。二層展區為主展廳,層高為20米,凈高可達到16米以上。在展區南北兩邊各有一跨(9米)的空間設有夾層,主要安排空調、消防、配電等設備用房和電梯、樓梯、廁所等輔助空間,還設有一些出租洽談室。在北側設有進貨口,并通過兩部大型貨梯,6部小型貨梯與二層展區相聯系。

南入口布置了一座序言大廳,面寬63米,進深36米,面積為2300平方米,層高達到17米。序言廳的地面標高為6米,與一層展廳、二層展廳的高差分別為6米和6米,通過大樓梯和兩組自動扶梯上下。

序言大廳下方為農業展覽館,面積為2765平方米,設有單獨的出入口,與一層主展區平接,也可通過自動扶梯與樓梯與序言廳相連。

在主展廳東側緊接五層高的輔樓。輔樓與主展廳之間設內庭園改善兩邊房間的采光與通風。輔樓的分區為垂直分區,一層北段為倉庫,南段為辦公/會議的門廳和辦公用房;二層北段為餐飲中心的包間區;三層北段為餐飲中心的快餐廳和廚房,南段為管理辦公室;四層為會議中心,并設有貴賓接待中心;五層全部為組委會辦公室。(圖2,3)

五、交通組織

1. 外部交通

南入口廣場正對圣城路為人行出入口,以容納開展期間的大量人流。車行由東西兩條機動車出入,沿建筑周邊形成機動車環線。貨運入口在建筑北側,并配置了相應的場地停車場。

南入口為主入口,入口大臺階西邊設有農業展覽館的專用入口,西入口為次入口。東南角輔樓設有貴賓及辦公專用入口,東北角設有餐飲中心的后勤入口。(圖4)

2. 內部交通

人流由南入口進入序言大廳,由序言大廳可分別上下進入兩層主展廳。一層主展廳也可由一層直接進入。輔樓的一、三兩層分別與兩層主展廳平接,方便倉庫快餐廳、管理辦公等空間與主展廳的聯系。通過自動扶梯,可以由一層主展廳一直到達輔樓的四層(會議區)。

在二層展廳外設一圈大平臺,通過大臺階、自動扶梯、樓梯到達地面。同時這個設施有利于防火疏散。

六、建筑空間

一、二層主展廳空間中有鋼柱支撐,其中一層主展廳支撐柱柱距為27×27米,二層主展廳柱距為54×27米,跨度較大,空間更為開闊。兩廳的頂面結構均為平板網架,有利于降低造價,加快施工進度。序言廳為大跨度無柱空間,主跨為東西向,跨度達54米,使南入口面更為開敞。序言廳高度達17米,是整個建筑中氣勢最為恢宏的一處空間。西入口以網架、桁架組成門形入口,跨度為81米,面向西廣場的形式也頗為壯觀。(圖5,6)

值得一提的是輔樓與主展廳之間的庭園通過快餐廳作成的“天橋”橫跨,也變得富有變化,非常有趣。(圖7)

七、建筑造型

本工程整體形象輕靈飄逸,新穎優美,具有現代建筑風格和特色,力求體現高科技之精美。設計通過金屬、玻璃、石材等材料的運用表現時代特征。建筑形體渾然大氣且富有變化。

本工程的重點在于序言廳的處理,其結構為鋼桁架,兩邊有六根組合柱撐起桁架,并通過拉索固定住兩邊的飛檐,如飛鳥之翼,輕盈優美。桁架為長梭形,如同植物的葉子,輕輕搭在空中,結合天窗,形成美侖美奐的光影效果。

主展廳立面以外露的抗風桁架為裝飾,以理性的長方形鋁板、玻璃為劃分,反映了當今農業的高科技內涵,使農業展覽也以全新的,與工業相比美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

主展廳室內的柱子為四根鋼柱組成的組合柱,向上支架分叉展開,支撐著平板網架。其形式來源于參觀農展廳時的無土栽培西紅柿,這種仿生的結構在我國目前的展覽館設計中算是獨創。(圖8,9)

八、建筑防火

展覽建筑由于空間需滿足高大舒適的使用要求,在防火方面較一般的建筑有所不同,下面建筑僅對防火分區和鋼結構防火做法作簡要的說明。

展覽廳一二層主展區每層面積約為14000㎡,超過《高規》第5.1.2條“展覽廳地上部分防火分區的允許最大建筑面積為4000㎡”的規定,由于室內空間過高,一層12m,二層12-18m,且根據功能使用情況室內為超大跨設計。設計沒有采用常規的分設防火分區而視為統一整體,通過性能先進準確性高的滅火系統,即一層展覽廳采用“快速響應早期抑制噴頭”的閉式噴淋系統,二層采用高準確性的“遠紅外消防水泡”滅火系統,達到快速準確地控制災情,早期預報準確撲救,同時對疏散設施保證安全可靠,做為平面布展交通流線設計,定向疏散指示標志的設計等方面的完善,以強補面積過大的不足,達到及時滅火的效果。

本工程主體為鋼結構,鋼結構的防火尤為重要。設計中要求鋼結構防火隱蔽的室內大型鋼梁、鋼柱外涂厚型鋼結構防火涂料,裸露結構的、表現室內鋼結構造型的外涂超薄型鋼結構防火涂料。鋼柱耐火極限3h,鋼梁耐火極限2h,屋面網架、鋼桁架、二層樓面網架、玻璃幕墻鋼支撐耐火極限1.5h。(圖10)

九、工程建設

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范文第2篇

三十三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可研報告于2011年5月16日經承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復以來,在兵、師黨組的正確領導和承德市黨委的大力配合下,項目于2011年6月16日,經過公開招投標后正式實施,預計2012年7月1日竣工。

一、 項目基本情況

三十三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建于三十三團團部,是河北援疆建設項目,由農二師設計院組織設計人員進行設計,由中標單位河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于2011年7月5日開工建設,建筑物設計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級二級,抗震烈度7度,建筑面積5056.07平方米,地上5層,建筑外檐高23.4米。項目總投資883.8萬元。建設工期為一年。

二、 項目管理情況

(一)、項目“制度”執行情況

在兵、師和承德市委的領導和監督下,三十三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工程監理制、公告制、財務管理制。

1、項目法人責任制度執行情況

三十三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是河北省承德市投資的重點項目。三十三團為項目實施單位,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監督下進行實施。項目法人在建設前期組織完成了各項批復及各階段評審工作、招投標工作;通過協調各方關系,理順了工作職責,為項目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確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2、項目公告制度執行情況

2011年5月6日,按照項目公告制度的要求,在兵團農二師政務網發布了招標公告。于2011年6月16日完成了對三十三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的招投標工作。

3、項目招投標制度執行情況

2011年6月16日,由農二師三十三團委托新疆藍天工程監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組織項目招投標工作。根據《招標投標法》的有關規定,對項目工程施工進行公開招標。工程由河北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標。按照項目管理制度及招標文件有關規定,在媒體進行了中標公示。招標投標工作程序合法,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有關規定。

4、項目合同管理制度執行情況

2011年6月20日,中標單位及項目團場、監理單位等在團會議室進行了項目施工合同的簽定,按相關文件的要求,在監理公司的監督下,嚴格按中標價簽定合同。合同文本規范標準,合同條款分為通用條款和專用條款,各方責、權、利清晰明了。在項目建設中,合同各方均按照合同條款規定信守承諾、履行職責和義務,沒有產生糾紛現象。各項合同執行情況良好。

5、項目工程監理制度執行情況

新疆藍天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對該項目進行監理,監理單位根據《工程建設合同》、《工程建設監理合同》,設計文件以及其它相關技術行業標準、規程規范等對工程建設實行全過程監督。監理單位在現場設立監理部,實行總監理工程師負責制,監理部按專業編制了基礎、主體、裝飾裝修和電梯,電器、水暖工程等監理細則,認真履行“三控制、兩管理、一協調”的監理職責,使項目建設實現了進度、投資、質量相統一的監理目標。

6、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

項目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執行。形成了承德和團場領導小組共同辦理,實行專賬核算、專戶儲存、專人管理。資金的審批、撥付嚴格按財務管理制度和報賬審批制度執行,保證了資金的安全運行。

三、項目實施情況

1、項目建設完成情況

三十三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嚴格按照施工圖和設計變更進行實施,和現狀不符需要變更時,首先做到程序規范,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得到設計變更后再進行實施。

根據施工圖和設計變更,三十三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實際完成基礎、主體施工。

2、工程質量情況

工程質量評定標準以設計施工圖紙、設計變更圖紙及建筑安裝工程施工規范等技術規范為依據。在所有分部工程全部完成的基礎上,根據施工單位的申請,由監理單位主持,農二師質檢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參加,于2011年7月10日對項目基槽進行了驗收,2011年9月27日對基礎分部進行了驗收,11月29日對主體分部進行了驗收,各項工程達到設計要求。

3、加強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為使三十三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建成讓師黨委和承德黨委放心,讓職工群眾滿意的工程,項目辦和監理齊抓共管,工作延伸到工序驗收和原材料進場檢查等各個環節。關鍵線路、主要部位堅持監理旁站制度,保證每個分部分項工程質量達到合格。具體做法是:開工前對施工單位人員、機械設備進行審查;對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批,督促檢查施工單位建立健全施工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保證體系;認真審查設計圖紙,每道工序施工前,要求施工單位對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和作業指導;確保工程施工順利進行。

堅持由監理主持,項目辦、施工單位參加的監理例會制度,在會議上總結上階段工作,安排部署下階段進度、質量、安全等到工作。同時根據需要,堅持由項目辦召開的不定期協調會制度,要求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辦公室人員、現場監理必須采取24小時報驗制度和業主協調“零處理”等管理措施。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領導小組堅持經常性到工地檢查、指導督促項目建設,做到“三個有數”即:施工進度心中有數;質量、安全心中有數;資金使用心中有數。

四、項目資金管理

項目資金開支嚴格按照國家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執行。在項目資金管理上,嚴格按照“請、撥、付”管理制度,實行“四專”管理即設立專戶、??顚S?、單獨核算、專人管理。在一個總帳專戶下,按項目、按施工單位設置明細科目,保證每筆資金流向都有明細帳目。

五、效益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際國內市場對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無公害農產品獲得人們的接受,對農產品進行全過程檢測,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

完善水質檢測實驗室,提高墾區4萬人民用水安全問題。 完善農作物病凍害防治中心,是提高農民整體收入經濟增長點。 完善測土配肥實驗室,是幫助農民更加撐握科學技術,進行科學種植,提高生產產量。

完善農機服務中心,是使農業機械化得以提高。

完善森林防護辦公室,使墾區的森林免受人為,畜為和自然災害侵襲。

完善畜牧總站的建設,可以有效地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減少動物性病原微生物、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對土壤、水源、空氣等環境的污染。

農二師三十三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辦公室

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范文第3篇

關鍵詞: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現狀,原因,對策

一、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現狀及原因

1、現行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體制

管理體制不順, 條塊分割, 一方面, 由于對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認識不足, 一些鄉鎮領導視農業服務站為下屬部門, 致使上級農業服務部門對鄉鎮農業農業服務機構失去了有效的技術指導管理, 形成了條塊分割。據了解,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8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被鄉鎮政府安排從事行政事務性工作, 僅有不足20%的精力應付性地開展上級布置的常規業務指導和技術咨詢服務。職能不明, 技術推廣力度嚴重削弱。據調查, 許多鄉鎮農業服務站沒有履行為農服務的公益性職能, 大量的農業科技新成果、新技術無法及時普及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究其原因:主要是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劃歸鄉鎮政府管理造成政事不分, 職能不明的現象普遍存在, 大多鄉鎮農技人員被鄉鎮領導干部牽著鼻子走, 從事行政事務性工作, 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農業服務工作, 致使一些地方出現隨意調配農技干部和安排非專業人員的現象, 形成有的在編不在崗, 有的在崗不在編的怪現象。

2、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服務不到位

如清溪和南沱兩鎮的農業服務中心職工總數82人, 其中具有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以上10人, 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8%, 初級占82%;職員26人, 占職工總數的32%。這樣的比例當然不能滿足農村的實際需求, 農民遇到技術難題, 不少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無力幫助解決。就他們的年齡層面來看, 3 0歲以下只有3 6人, 占職工總數的44%, 31至45歲的38人, 占職工總數的46%, 這樣加大了培訓難度, 形成農技員結構不合理、素質提不高、日趨老齡化現象, 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步伐。

3、農民文化素質亟待提高

如清溪和南沱兩鎮的農民中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有相當一部分, 勞動者文化素質普遍較低, 農業的人力資源水平十分落后。對新技術、新成果、新信息的接受力和使用力十分有限。

4、經費保障情況

從調查的清溪和南沱兩鎮情況看, 農業服務工作開展經費幾乎為零, 工作開展經費沒有得到有效保障。一些政策性福利、待遇、補貼更沒有得到很好落實, 基層農業服務工作的開展處于非常艱難的境地。一是無設備, 兩鎮農業服務中心無一件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儀器設備, 農業技術推廣仍停滯在傳統推廣模式上。二是無經費, 必要的試驗示范經費得不到保障, 新品種引不進來、新技術無法推廣, 制約了農業技術人員技術的發揮, 浪費了農業人才資源。

二、對策

1、加強對農業服務工作的領導

各級領導, 要從發展農村經濟, 破解“三農”難題, 保持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穩定與繁榮的戰略高度, 將農業服務這項基礎核心工作, 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列入鄉鎮和部門重要議事日程, 主要領導經常過問, 掌握了解農業服務工作進展情況, 分管領導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實, 各方面都要重視和支持農業服務工作, 及時幫助解決農業服務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確保農業服務工作開展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見到農業服務興農帶來的更多實惠。確保服務中心人員不被挪為他用。

2、增加人員編制

根據各鄉鎮重點農業產業經濟發展的規模, 配齊畜牧、農業、漁業、蠶桑、林業 (果樹) 、水利等科技人員, 從而增強為農業服務的科技力量。對精簡的公務員采取身份不變的方法, 對他們進行培訓, 把他們就地轉化為農業技術人才。

3、必須加快知識更新, 提高農技人員和農民的綜合素質

重視和加強基層農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積極創造條件, 為基層科技人員進修、培訓、外出考察的學習機會, 不斷“充電”, 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技術需要。一是加強人員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現場練兵等多種形式, 提高農業服務中心科技人員的業務素質;對重點產業經濟發展好、規模大的鄉鎮的農業科技人員, 還可以送他們到農業大專院校去進修。二是加強農業服務中心的硬件建設, 為農業科技的推廣提供必要的條件。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中心, 本著面向“三農”、服務“三農”的原則, 充分動員和利用一切培訓資源, 以鄉、村為重點, 將農民科技培訓貫穿于農村工作的始終, 多形式、多層次地開展農民科技培訓。重點提高農民科技意識、市場意識、生產技能、從業能力和經營水平, 著力培養一支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提高農業科技的轉化率、入戶率。

4、加強農業科技信息體系建設

不斷完善辦公條件, 改善服務條件, 提高服務手段, 優化服務水平,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和光盤、多媒體軟件、文字資料等遠程傳播手段和媒體, 快捷有效地向廣大農民、農村基層干部和農產品消費者提供技術、信息、培訓和咨詢服務, 努力完善農業科技信息體系建設。

5、加大農業服務中心的投入, 確保農業服務工作開展經費的需求

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范文第4篇

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年度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指導精神,在我市農口部門、各鄉鎮、廣大農民朋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按照推動農業信息工作向縱深發展,切實解決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的要求,創新服務方式,擴展服務平臺,延伸服務網絡,放大服務窗口,一年來,農業信息服務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經過今年的進一步完善和建設,目前軟、硬件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優勢,在原有××農網熱線電話、網絡中轉平臺、100部ic卡電話的基礎,今年又開通了擁有1000個固定用戶的手機農業短信服務平臺,在農業產業集中的專業村建立了10個與信息中心相配套的農民技能培訓學校。全年農口各部門報送信息6016條,中心發布各類涉農信息1萬多條,發送手機農業信息近10萬條次,涉農新聞1500條,供求信息1000條,價格信息2200條,通過24小時熱線服務電話解決疑難問題近200個,處理率達98%以上,召開農業科技和信息交流會10次,參加群眾500多人,累計發放科技資料和書籍近萬冊,信息的傳播提高了全市廣大農民的科技信息意識,信息戶年均增收2000元,為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1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不僅為“三農”服務,同時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務,在我市舉辦“首屆鄭氏文化節”、“首屆河陰石榴文化節”、“首屆象棋文化節”期間,××農網與政府網站和宣傳部對外宣傳網互通互聯,全面推介××,日訪問量在200次以上,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為推介我市優勢農產品,我們制作的“首屆河陰石榴文化節”和××柿子專題版塊,引起了全國各地的廣泛關注,點擊率在同類網站中名列前茅,“河陰石榴·中國”也在中國互聯網中心成功注冊了網絡品牌。今年11月15日,××農網在中國農博網舉辦的萬個中國農業網站百強大型評選活動中位居249位。

二、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認識到位

農業信息做為資源,融現代農業科技與電子、通訊等高科技為一體,集監測、采集加工、發布傳播、應用服務、決策支持等多種職能于一身,應用領域日益廣大。在行政決策、宏觀管理和農業微觀決策以及指導農業生產和管理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和手段,已成為農業部門指導生產、引導消費、服務農民和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我們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對此非常重視,投入大量資金建成了省內乃至國內縣級市一流的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并在管理體制、資源配置、工作機制上都進行了強化,逐步形成了涉農信息的采集、加工、發布和應用為一體的網絡服務體系。為確保農2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業信息中心工作的正常開展,今年,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明確了××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的機構和編制,并就信息中心工作進行多次批示,特別是10月27日,我們召開的農業信息暨××農網建設座談會[××農村工作(第九期)]引起了丁書記的高度重視,并作了重要批示,李書記、李文嶺副市長也都對信息中心和××農網的建設作了重要指示。這些極大地促進了我市農業信息工作的順利開展。

2、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加強網絡建設

××農網是信息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我市農業信息化的基礎,更是我們對外宣傳農業的窗口,為把××農網辦成縣市級一流的農業專業網站,更好地服務三農、服務一××市經濟社會發展,××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認真落實李市長對農網建設的指示精神,有針對性的發放“××農網”網站建設征求意見表50份,就農網建設廣泛征求意見和見議,并借鑒和吸取其它大型農業網站的先進經驗進行全新改版。在各單位的子網頁建設上,我們開展了比層次、比更新、比創意的“三比”活動。并2次通過投影進行集中觀看和評比,從而達到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效果。目前的××農網網頁界面設計合理,模塊布局得當,內容全面,圖文并茂,涉及農、林、水、牧、機、供銷等6個子網頁,子網頁鏈接一目了然,同時與國內大型網站實現了自動鏈接。

3、創新方式,進一步拓寬服務平臺

隨著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們本著“創新方式、擴展平臺、延伸網絡、放大窗口”的要求,不斷開辟新的、更3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加便捷的信息服務渠道。7月14日,我們正式開通了農業手機短信業務,首先建立了1000戶農戶的手機短信服務平臺,從運行情況看,效果非常好,農民群眾可以通過手機更加便捷、快速、準確地獲取我們發送的涉農信息,并且可以及時反饋信息,這種信息傳播途徑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在開展手機短信服務的同時,我們還建立了10所農民技能培訓學校。12月6日我們邀請農業局蔬菜專業在廣武鎮張莊村進行了蔬菜知識講座,12月日,我們在劉河分水嶺村進行小麥冬季管理、禽流感預防等知識,現場解答了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深受農民的歡迎,從而使農戶足不出戶即可接受到最新的農業技術和信息。

4、制訂制度,規范管理。

信息具有很強的實效性,為確保農業信息的及時收集、整理和傳送,我們首先堅持信息工作例會制,全年共召開農口主抓領導及信息員會議10次。其次是健全了信息上報和統計制度。制訂了網站更新登記表和信息一覽表。各單位今年上交的信息一覽表都在45次以上。并要求各單位每周至少向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報送2條以上的文字信息,本單位的工作動態至少每兩天更新1次。其三是建立了信息考核制,印制了涉農單位信息網站(頁)考核表,定期進行統計和公布,年終進行總評。其四是制訂了××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考核標準辦法,對中心工作人員一星期一小評,一月一小結,一年一總結,從而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員的素質,工作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

××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

4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范文第5篇

(一)經濟發展綜合目標完成情況

1、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7973萬元,比上年增長14﹒5。

2、農民人均收入純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比上年增長5﹒5。

(二)農村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目標完成情況

一、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進農業種養結構調整

1、加快畜牧業發展。全年肉類總產量達2325噸,完成101;狂犬病防疫率100;豬口蹄疫預防、豬瘟三聯苗注射、雞新城疫免疫率均為100,并通過市畜牧局驗收。

2、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完成種養殖專業大戶摸底調查統計,組建了五大協會、七大基地領導班子。已進一步規范了7個基地建設,成立了珍珠雞養殖技術協會和果樹苗木種植技術協會;新增無公害水稻9900畝,完成132,發展無公害蔬菜210畝(雙槐村和長林村),完成105。

3、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廣先進實用技術4項(秸稈綜合利用及稻田保護性耕作技術、食用竹規范化栽培技術、配方施肥技術、拋秧技術),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個(回龍村400畝食用竹示范

基地),科技示范村2個(雙槐村珍珠雞示范養殖和花溪村經濟林木示范種植),發放秸稈綜合利用、育秧及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資料3000余份,舉辦實用技術培訓11期(食用竹栽培管理、水稻育秧、秸稈綜合利用及稻田保護性耕作等技術),受訓6500余人(次),開展包括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信息管理等科普知識宣傳4期,受教育8000余人(次)。完成秸稈禁燒工作,與去年相比露天焚燒秸稈現象明顯減少,完成秸稈還田8200畝,其中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5100畝,完成全年推廣任務的100。

二、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

1、在南溪、柳林、欄廂、齊心四個村新建U型渠工程2千余米,完成167,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20畝,完成229,新增節旱地澆灌面積1750畝,完成115,在山區5個村新建和改建微水治旱工程建設項目38處,并接受了成都市的檢查驗收,在山區村和平壩村組織實施完成

水利建設項目70余處,完成100。制定春灌用水及汛期防洪安排意見,裝防洪預備鐵籠50條、竹籠40條為干河子安全度汛做了充分準備,完成春灌育秧用水組織及協調工作。

2、按市目督辦要求完成了長林村中、低產田改造的工程規劃、工程預算和工程實施方案的制定及資金的爭取工作,目前工程已開始實施,預計2004年元月下旬完成。

3、完成春季義務植樹萬株,完成100,簽訂了200*年天然林保護工程管護責任書和森林防火到戶責任書及退耕還林申辦林權證前期勘察登記制圖工作,全年未發生盜伐、濫伐天然林現象。完成了退耕還林種苗補助、教育醫療保險補助的兌現。同時完成了退耕還林檔案的規范管理工作。

4、完成了般若寺會期防火安全執勤以及全年森林防火安全宣傳、檢查、巡山護林工作。

三、抓好村社財務管理,維護農村社會

穩定

1、完成13個村的財務清理工作(清泉村除外),安排布置了規范村、社財務管理、村務公開工作并參與了清泉村移民專項資金的財務清理檢查工作。

2、對齊心6組果園、銀杏園、苦丁茶基地,5組麻竹、干果基地共330畝土地承包合同進行了規范,完善了移民承包土地檔案卡及土地承包證書的申報工作。完善往年土地流轉合同73份,完成目標任務的102。完成移民土地承包頒證37戶,完成率100。

3、完成市農牧局交辦的關于上游村2組孟坤富二環路占地分配問題的調查答復。

4、完成農網改造遺留問題的調查摸底工作,并與電管站進行了銜接。對全鎮農網未改造部分已書面報告市政府、市供電局。

(三)完成鎮黨委、政府年初制定的其它工作目標和臨時交辦任務及新增工作情況

1、完成備耕農用油料、農機配件供應準備工作以及農機監理安全檢查工作。

2、按時按要求完成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報表,扶貧監測調查報表等相關報表的填報工作。

3、完成農業服務中心年初工作目標任務的分解,并與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簽訂了200*年工作目標責任書。

4、上報農村信息51條,其中成都市農業信息中心每日焦點采納信息6條,編輯鎮情簡報12期(鎮目標辦采納簡報信息一期),電視臺報道部門工作3次,報社刊登農村信息4條,建設規范化信息聯站1個。

5、完成全鎮種植資金信譽貸款戶的模底調查,并發放了貸款。

6、完成200*年農業稅征收清冊到戶工作。

7、完成福塘壩電站輸電線路房屋搬遷協調及村民安置補償工作。

8、完成花溪村變電房至般若寺

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范文第6篇

一、農業生

產工作

(一)農業生產新技術推廣

1、推廣旱育秧技術26000畝,比增加1000畝。

2、推廣旱育保母包衣技術15000畝,比增加8000畝。

3、推廣水稻浸種技術27000畝,比增加1000畝。

4、推廣秸桿還田技術47000畝,比增加8000畝。

5、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40000畝,比增加25000畝。

6、推廣機械插秧新技術,集中在綿河10組示范300畝。

(二)農業生產項目爭取

1、爭取小麥創高產項目畝,集中在五方、同義村實施。

2、爭取水稻創高產項目1000—畝。

(三)農業生產新品種推廣

1、大、小春新品種試驗、示范。引進新品種小麥、油菜各2—3個,水稻新品種5—7個,集中成片進行比對試驗、示范,選出適應本區域優質高產良種,為了農戶今后用種提供堅強保證。

2、新品種推廣轉化,小麥推廣3—5個,油菜2—4個,水稻推廣5—10個,逐步取消退化減產老品種。

(四)農業生產培訓宣傳

1、抓好大小春技術培訓:10月底前培訓小春6000人次,3月底前培訓大春6000人次,措施是:分村實施。

2、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的各項技術宣傳、指導、咨詢一系列服務工作,深入村組、農戶、田塊中去工作。

3、抓好大小春技術資料的發放:計劃大小春發放各種技術資料10000份,將科技種田技術送到農戶手中。

(五)植保工作方面

1、抓好小春藥劑拌種,控制麥類條銹病、白粉病的發生,減少施藥次數,減少投資,打造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為廣大農戶提供安全食品和安全生產。

2、抓好大春病、蟲、草、鼠的測報,及時發布防治信息,特別是水稻的苗瘟、穗瘟病的預防和控制,抓好稻飛虱的監測和防治,對二化螟蟲的防治準確、及時,不留死角和殘留。對水稻下種前必須采取藥劑浸種。

二、科協工作

1、抓好科普工作,積極開展科普宣傳月活動,充分利用宣傳月活動搞好本鎮的科技趕場活動。結合科普活動的深入,力爭向市科普部爭取科普宣傳欄8個。

2、打造一個協會向推薦為十強科協。

3、向市科協爭取立項一至二項。

4、結合本鎮種、養、加的特點,與市科協、省科協保持高度聯系,并把我鎮特色推向科技領域,推向市場。

三、其它工作

(一)農經管理

積極配合財政所:

1、抓好村組財務人員業務指導、培訓。

2、制定2011年村組財務管理有關政策制度。

3、加強對農民負擔工作的監督檢查。

4、管好各村代管資金,監督好各村對資金使用。

5、進一步深化加強土地流轉宣傳,承包地的管理監督。

(二)農業產業化

1、進一步抓雙瓦村蔬菜基地工作,協助村上做好基地種植規劃、生產管理、技術服務、市場信息等服務引導工作。

2、抓好紅社村蔬菜加工企業規劃發展,引導服務,使企業做大做強,辦出特色。

上一篇:年度網絡推廣計劃范文下一篇:民事再審申請書格式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