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道治理生態環境論文范文

2024-02-10

河道治理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1篇

中水技室函[2011]98號

關于召開第四屆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 技術交流研討會通知

今年中央1號文件將中小河流治理擺在加強水利薄弱環節建設的重要位置,各有關單位: 明確要求加快治理步伐,"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的若干意見》對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在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時,加快推進防洪重點薄弱環節建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用5年時間對洪澇災害易發、保護區人口密集、保護對象重要的5000多條中小河流重點河段進行集中治理,從整體上提升流域防洪保障水平。為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指示精神,總結交流近年來河流治理經驗,以提高廣大水利工作者的技術水平,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聯合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召開第四屆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交流研討會,并編輯出版《2012 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匯總》,會刊將被中國科學技術研究所和中國知網收錄。望各單位支持研討會工作,協助轉發通知并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報名參加。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 組織形式

主辦單位: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

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

支持單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同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

究院,河海大學,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媒體支持:中國水網中國知網新浪搜狐網易騰訊

二、 學術委員會

主席:王 浩 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 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劉樹坤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高

金相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理事長 研究員

委員:(排名不分先后)

陳元芳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院長教授

陳永明浙江省水利廳河道管理總站 站長 教高

丁愛忠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 副院長教授

汪俊三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首席專家

萬成炎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鄭燦堂山東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三、 時間和地點

會議時間:2012年4月6~8日

地點:江西南昌

四、主要內容

1. 河道防洪與供水安全

2. 城市河道規劃與文化內涵

3. 城市河流的功能與發展方向

4. 中小河流治理的指導思想與區域規劃案例講解

5. 河道邊坡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

6. 城市河道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

7. 河流水污染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

8. 城市河道清水產流機制修復技術

9. 河道環保疏浚設備與脫水固化技術

10.新產品,新技術推介,交流與合作

五、形式說明

1.邀請國內主管部門領導、地方政府相關負責人、權威專家做專題報告,并針對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作交流指導。

2.邀請國內外先進水利技術(產品)持有單位采用現場演講、實物展示、圖片展覽、多媒體展播、會刊等多種方式對推介技術(產品)進行介紹和宣傳。

3.組織國內水利科學技術研究,水利工程勘察、規劃、設計及建設,產品生產等技術需求單位開展技術需求調查、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活動。

4.邀請有關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并重點介紹國內先進技術(產品)。

六、日程安排(以現場為準)

七、論文集介紹

1.《2012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匯總》全面匯集河道及相關行業的產品和技術信息,為科研、設計、生產廠商提供交流、推廣和發展的專業平臺。

2.論文具體要求詳見征文通知。

3.論文集特設彩色版位用來展示各單位的優秀產品與河道治理取得的效果。

八、展覽說明

為能進一步展示多年來國內外研究機構及優秀企業在此相關領域所取得的優秀成果,讓與會嘉賓和代表能更深刻地了解優秀產品(技術)的使用方法與特性,

切實加強和擴大會議實效性,應廣大代表的要求本次盛會特設展覽區,展區位置設于會場內周邊部位,展覽時間將與大會同步進行,便于大家交流與溝通,具體事宜請與大會組委會聯系。

九、其他事項

1.關于協辦或戰略合作伙伴事宜請與組委會聯系。

2.請參加會議的代表及時將參會回執傳真或發郵件至組委會秘書處,以便安排會議住宿。

十、聯系方式

大會組委會秘書處:

聯系人:楊國電話:010-63536580

傳真:010-63536365Email:hedaozhili@126.com

聯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區白廣路北口水利部綜合辦公樓100053

河道治理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2篇

1.1 綜合性原則

綜合考慮河道河流的生態功能、水質凈化功能、生態景觀功能, 對河道防洪、排澇、引水等基本功能進行優化和處理, 建立環境友好型河道。

1.2 協調性原則

河流生態系統有著自然美的特點, 對景觀建設有著很大的助力, 河道生態治理可以充分考慮美學的引入。將河道與環境融為一體, 做到自然協調, 會使河道沿線整體風貌美觀, 有足夠的觀賞性, 同時對開發旅游資源有著極大的幫助。

1.3 自然性原則

河到的治理依賴于河道的規劃和建設, 在建設河道的時候要盡量維持其自然形態, 充分利用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凈化、調節的能力, 并將河道自然修復為主, 人工修復為輔作為為河道建設和治理的宗旨。盡量不破環沿河道原有生物的棲息地, 保證周圍生物的多樣性, 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用到生態河道治理, 保證河道的環境友好性, 創造獨具景觀[1]。

1.4 經濟性原則

確保河道能夠達到良好治理的同時, 還要考慮到社會、經濟的發展, 將河道的生態治理和經濟條件想協調。將生態河道治理的前期準備工作和后期的管護做到因地制宜、節能高效、合理統籌, 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生態河道治理的成本, 從而實現河道治理經濟最小化的目標。

2 河道治理現存問題

2.1 河道淤積

人為或自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河道淤積, 河道淤積會降低河水的流通能力, 提高水位, 有著漫出河道的危險, 對居民的生命財產有著較大的威脅, 同時還容易導致加劇兩岸的水土流失問題, 并且加劇下游河床淤積, 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 不利于國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2.2 河道護岸結構單一

渠道化的現象隨著時間的遞進, 逐漸出現到河道的自然特性上。以前的河道護岸工程考較為簡單, 并沒有進行綜合的考慮, 僅僅考慮到河道沖刷問題和河道兩岸水土保持問題, 所以一般采用簡單結構。這類結構設計簡單并且不利于植物和各類微生物的生長, 不符合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的生態河道要求[2]。

2.3 河道水網水面面積減少

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占據河網的范圍, 比如修路、建房、占河種地等人為活動。城市話的進程加劇不單單將河網任意占用, 而且不可避免有較多的建筑物廢料和垃圾流入河道。這些都會造成河道水網水面面積減少, 河道無法正常發揮其功能。而且, 由于城市化建設的急于求成, 河岸的硬化覆蓋成為了主要的城市河道治理方法, 這樣的河道形態比較單一化, 不利于發揮河道的生態功能, 在很大的程度上對河道兩岸的生態鏈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是生態環境向著惡性破壞的方向發展。

3 治理生態河道污染的主要手段

3.1 治理河道污染

3.1.1 水質凈化技術

河道水質是河道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標, 目前用到的技術有:水上浮島凈化技術、河道曝氣充氧技術、礫石接觸氧化技術還有重污染底泥疏浚技術。

3.1.2 生態修復

生態治理中充分發揮河道生態系統自身的恢復能力, 是現代河道生態治理的核心觀點。實現這以目標主要有以下三個互相配合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在河道兩岸和河道底部種植植物, 形成良好的綠色生態系統, 建立生態循環的基礎, 保證河道生態系統的自然性能。第二個方法是水生植物凈化技術, 就是在河道生物系統中合理地引入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附著植物等, 充分發揮河道水生植物的自然凈化能力, 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水生植物系統, 將河道水體自凈能力作為河道治理的主要力量。第三個方法是利用水生動物修復技術, 在植物系統能夠得到良好的建立后, 可以考慮將合適的魚、蝦、浮游動物等引入河道生態系統, 建立和諧、穩定的水生動物生態系統[3]。

3.2 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治理我國現在河道問題的關鍵, 科學合理的規劃應該考慮到生態、經濟、人文等方面, 變更傳統河道治理中僅僅為了防洪的思想。生態河道規劃過程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宗旨, 努力將其建立成生態型、友好型、高起點、高標準的系統。將安全問題、環境問題和資源利用效等問題綜合考慮, 宏觀考慮河道的治理方法, 形成暢通的水系河網, 使城市水環境的建設向積極發展, 將河道系統的優勢充分發揮。

3.3 河道建立截污納管

在河道運營過程中會有各種污染源對其進行破壞, 河道整治過程中, 最主要的任務是控制好污染源, 將河道問題控制在源頭。對已經受到污染的河道, 應該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截流污染河段, 并將其引入市政污水管網中, 與城市生活污水一起由污水處理廠處理, 達標后排放??紤]到一些鄉村地區并沒有條件在河道上設置統一納管, 為了有效的降低路經河道的污染, 可以采用在河道附近建立簡易的污水處理中心, 對河道污水進行處理后排入河道[4]。

3.4 搞活河道水體

水流活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使河道具有活性和生命力, 不斷增強河道水體本身的自凈能力, 保證河道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采用科學合適地調水方式, 保證水資源的合理和有效的配置, 充分將居民對水資源方面的要求考慮生態治理中, 這樣才能提供重要的水源[5]。

結束語

河道生態化治理必須綜合考慮環境、經濟和人文, 堅持可持續發展, 只有做到這一點水資源才能得到合理利用。因此, 河道治理應該提高生態意識, 采用科學合適的方法促進河道生態系統的良好循環, 在充分發揮河道作用的同時, 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

摘要:作為人類生命的延續工程, 河道工程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其建立的過程中, 還要考慮到其運營和功效實現能力, 這就對河道的治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 各類基礎設施數量不斷增加, 河道建設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逐漸開始占據較大的比重, 然而由于各種不科學的建設原因, 許多河道整治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比如河道兩岸沒有修建堤壩, 灘地洪水漫溢, 造成附近的作物被淹沒、房屋傾倒, 居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 河道行洪困難, 河道流速降低, 所以正確地進行河道治理迫在眉睫。

關鍵詞:生態河道,治理原則,河道問題,手段規劃

參考文獻

[1] 范庭庭.生態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評價方法[J].四川水泥, 2018 (03) :137.

[2] 馮吉.探討如何進行生態河道治理[J].江西建材, 2017 (19) :113+115.

[3] 解學相, 劉敬初, 張永霞.生態河道治理之我見[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 2017 (09) :34-37.

[4] 黃懷祥.生態河道治理模式研究[J].吉林水利, 2016 (06) :44-47.

河道治理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3篇

1 河道生態護坡的設計原則

生態護坡系統的應用, 主要是將動植物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進行固定, 建設的護坡系統除了能夠達到防洪排澇的目標, 還能夠對生態系統中的植物根部發展起到一定的穩定和固定作用, 另外生態護坡系統產生的造價很低, 同時形成的整體美觀度較高。在國外的一些河道治理工程中, 已經將生態護坡系統實現了充分的利用, 并且已經非常成熟。而在我國的應用, 這種技術才剛剛開始運用, 在應用生態護坡技術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 生態性必然與植物相關, 因此建設時周圍的環境與植物的生長環境要相符合。 (2) 生態護坡建設中與渠道以及堤防作用要充分滿足, 降低建設中的成本。 (3) 建設中更多關注對環境的美化效果, 避免一些剛硬建設手段的采用, 實現與周圍環境的協調。 (4) 對河道中的水位、水文進行分析, 與周圍植物情況相結合, 保證植物的選擇合理性。 (5) 在進行河道護坡生態系統植物選擇時, 要尊重人們的親水要求。

2 目前河道整治中存在問題

首先在傳統的河道整治過程中, 觀察到發生水體污染的情況較為常見, 很多工程建設中, 在施工材料中添加了一些膨脹劑或是抗凍劑等材料, 這些物質的添加對水體會形成巨大的污染情況, 對水質情況導致惡化結果, 對其中存在的各種生物生存環境構成了巨大威脅。其次對堤岸的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效果, 一般傳統的護坡中采用漿砌石以及混凝土等材料, 雖然能夠對堤岸實現固定, 但是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例如一些土壤被混凝土覆蓋, 一些植物無法繼續存活等。最后就是河道中水體發揮的功能受到了影響, 通過對岸坡的治理, 具備一定的凈水功能, 但是卻因為漿砌塊等材料導致水體自身凈化功能受到影響, 對保持水土的生態平衡形成了不利影響, 也影響了一些以河道生物為食的野生鳥類、動物的生存狀態。

3 河道治理中生態護坡技術的應用

3.1 生態護坡建造結構的選擇

生態護坡中的結構一般分為兩種形式, 一種是加筋結構另一宗是非加筋結構, 在選擇生態護坡方案進行建設時, 可以通過這兩種方式來實現, 通過對坡度的傾斜角度的自由變換, 避免在一些硬質材料的應用造成了僵硬效果, 各個生態袋之間通過鑫三角結構進行選擇和應用, 在生態護坡結構中通過土工格柵、生態袋、連接扣以及其他的一些輔助材料來制作完成, 通過選用PE材料實現了可以循環再次利用以及能夠講解的目標。生態袋中通過應用各種植物種植于表面, 鑫三角結構是一種新型的修復性生態技術, 能夠通過植物不斷生長與周圍環境形成相互融合的綠色生態系統。

3.2 植被型生態混凝土護坡

植被性的生態混凝土被很多工程進行應用, 其實質是一種多孔混凝土, 這些材料中通過水泥、粗骨料以及適當的摻合料共同組成的, 這種生態型的混凝土中通過一些保水劑的添加, 將有機與無機材料相結合, 不僅能夠實現了為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的目的, 同時加強了巖石以及土壤之間的連接力, 保證土壤能夠具備非常強的抗沖擊能力。

植被型的生態混凝土技術方式在水土保持方面也有非常好的應用效果, 通過河道治理工作中將此種技術的有效運用, 對土壤以及河道中的植被實現了改善的目標, 對土壤中的侵蝕情況有所改善作用, 保證水土保持作用的充分發揮。在保護環境方面, 將植物中河道覆蓋目標的增加, 能夠恢復當地的生態情況, 最終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通過生態磚的具體應用, 通過嵌固方式的使用保證此種技術的有效運用, 首先是通過聯鎖式砌塊的采用, 保證了生態磚之間實現相互鑲嵌封鎖的效果, 避免了生態護坡磚發生移動的情況。另外就是鉸接式砌塊, 通過高強度的混凝土塊的應用通過繩索來連接, 形成連鎖型矩陣鋪面護坡。使生態磚在鋪設磚地面與坡面相吻合, 達到保水保土的效果。

3.3 土壤固化劑的添加

土壤固化劑的應用過程中通過將土壤作為主體, 通過一些特定的物質激發土壤中的性質發生變化, 從而形成固定化的土壤效果, 通過將土壤中的水分以及激發物質的相互結合, 形成新的化學反應, 通過土壤中的水分子的吸附作用發揮, 保證了土壤層得到高效率的固定效果。在河道護坡工程匯總, 不僅河道表面護坡需要得到優化, 還需要保證土壤的固定效果, 最終實現水土保持的效果。

總之,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通過生態護坡技術的應用, 形成了一個綜合性的生態系統, 并且對于水資源中的生態恢復具備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效果, 在運用生態護坡技術的過程中, 通過以人為本的方式, 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系統, 為日后的生態護坡技術的實施應用提供了研究案例。

摘要:我國在建設河道工程中采用的護坡材料一般都是漿砌石以及混凝土等相對比較傳統的材料, 這些材料本身的材質較硬, 并且建設中只是更多的考慮到了河道中的防洪排澇功能, 對生態功能并沒有充分關注, 這樣導致河道中的生態系統很容易發生破壞問題, 因此對傳統的護坡結構必須要加以改變, 將當前生態護坡技術進行應用, 保證河道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 下面文章將會對河道治理工程中采用的生態性的護坡技術進行簡要介紹, 希望能夠對保證河道生態性有所借鑒作用。

關鍵詞:河道治理,生態護坡,技術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蕙詩.河道生態護坡技術的比選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 2017, 39 (03) :131-133.

[2] 董淑臻, 黃宗章, 鄭梅.生態護坡技術在大沽河綜合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6, (08) :121-122.

河道治理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4篇

在對城市的河道進行治理工作時, 往往要將許多種方法進行結合或篩選, 選擇合適的方案以達到提高河道水流運輸效率的目的。就總體而言, 對河道進行治理, 能夠對周邊生態環境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 解決長期以來的河道污染問題, 并改善水土流失的現象, 達到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

2 河道水文現狀

河道治理工程要堅持可持續發展, 除需要具有泄洪、航運、灌溉、發電和供水等多項基本功能, 還需具備生態功能, 以維持河道周邊地區的生態平衡, 達到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當前, 我國河道水文存在諸多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集中于其周邊的生態環境問題上。

2.1 河道受污染問題嚴重

我國的河道多呈直線型, 由于生態意識較為薄弱, 河道周圍的居民們常常會向河道中傾倒生活垃圾或是隨意到河道附近采砂, 更有甚者會在河道中防止障礙物, 利用混凝土襯砌河床, 改變河道中水流的流向, 使河道的形狀發生變化, 改變河道截面的形態, 致使河道的水流受到堵塞, 不能暢通的流淌, 在泄洪使造成阻礙, 對河道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2.2 河道生態系統受損嚴重

在某些地區, 河道由混凝土三面襯砌, 很難與其他水流之間進行水資源的溝通交換, 使河道中的水流無法完成自凈。在有些河段, 為了降低污染問題, 會采取一些諸如飲水沖污或是截污分流的辦法, 這些做法只能從數量上降低被污染的水體, 無法徹底解決污染問題, 反而會給水體帶來更大的負擔, 如果不能及時對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和完善, 只會導致生態系問題逐步惡化。

2.3 河流水質受污染問題嚴重

當前, 我國有至少80%的河道遭受了污染, 被嚴重污染的河道也不在少數, 河道污染問題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喝到周圍產業生產結構的不合理、對污水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就進行排放、對河道進行過度開發等一系列原因都是導致當前河道水質被污染嚴重的原因, 在這樣的情況下, 河道的受污染情況已經遠遠超出了河道自凈能力可以承擔的范圍, 這樣的水利工程建設模式與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和發展方式已經完全無法相適應了。

2.4 河道周圍生態環境惡化

由于從前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沒有對生態效益進行充分的考慮, 所以導致了水利建設過程中和完成后, 都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河道與周邊的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 在建設時如果沒有注重維護生態平衡, 必定會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許多河道地區周圍生物的生態空間都受到了擠占, 生物多樣性減少, 由于對河道的過度開發和利用, 也導致了一些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在河道水流受污染嚴重的同時, 其周邊環境也遭受著破壞, 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亟待修復。

3 建設生態河道的必要性

生態河道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 通過以自然為主要導向的方式, 對河道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和完善, 其建設可以維護河道周邊的生態平衡, 提高河道周邊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河道是通過構建一個生態體系, 對河道周邊動植物的棲息地進行保護, 盡量使他們的生存不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對于河道本身, 要先治理河道的污染問題, 建設科學合理的水利工程, 使河道和周圍形成一個完整和諧的景觀, 提升河道的自凈能力。

4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

4.1 依照自然, 保持河道原有形狀

在利用生態水利進行河道治理工作時, 要盡量遵照自然, 保持河道形狀的原貌, 保持其蜿蜒性。通過這樣的方式, 可以盡量保證河道在接受水流沖擊時將受損程度降到最低, 水流在通過較為蜿蜒的河道時, 需要進行緩沖, 速度會有所降低。其次, 在彎曲的河道中, 河道的蓄水量會增長, 因此河道的水流量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加。通過增加河道的水流量, 生物的生存空間也會得到一定的擴大。在保持河道蜿蜒性的建設中, 一定要對河道進行全面的了解, 提出多種設計方案。在對自然河道進行設計時, 一定要從不同層面考慮, 來保持河道的蜿蜒性, 并對河流的生態效果進行較為全面的管理把控, 以期收獲更大的生態效益。

4.2 構建生態網絡

河道及周邊的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 在進行河道治理工作時, 對其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在將生態水利應用于河道治理工作后, 要構建起一個河道生態網絡, 將河道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全部囊括其中, 以達到保護生態平衡穩定的作用。在治理河道水土流失問題時, 就需要對河道生態系統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 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網絡, 通過網絡的構建, 可以在不同的網絡層面上對河道中的水流進行綜合的控制, 使亟待解決的問題得到妥善的解決和處理。在構建了完善的生態網絡后, 還需要制定相應的生態標準, 利用當前先進的科技手段, 對這個生態網絡中的每一部分進行實時的檢測和把控, 一旦出現不合乎生態標準的現象, 就要及時對出現問題的部分進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方案, 保證整個生態系統的和諧與穩定。

總的來講, 河道治理工程需要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治理工作的核心指導思想, 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治理措施, 來對水質及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和修復工作。在進行治理工作時, 要采取多種手段才能充分保證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治理工作進行前, 一定要對河道生態的現狀進行詳細的分析, 以達到改善的目的和效果。

摘要:近年來,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 在進行水利等工程的設計和修建時, 越來越注重其生態效益, 旨在通過工程建設修復改善我國當前的一些生態問題, 為了更好地完成河道治理工作, 逐步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引入了生態水利。本文將從河道生態水利的現狀和河道治理的相關工作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生態水利,河道治理,水利工程,工程應用

參考文獻

[1] 萬軍.河道治理中的生態水利應用探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7 (12) .

[2] 黃云, 張媛.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剖析[J].裝飾裝修天地, 2017 (24) .

河道治理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5篇

長期以來,傳統的河道護岸工程常采用漿砌塊石或干砌塊石護坡,現澆混凝土護坡,預制混凝土塊體護坡或土工模袋混凝土護坡等結構。這些傳統的護坡形式很容易出現內部不穩定、坡面開縫、土體流失等問題,另外,若采用現代技術的鋼筋混凝土導墻護坡,又會出現成本較大、施工工序較復雜繁瑣的問題。

這些傳統護坡技術的應用, 對生態環境有著較大的影響,如:用水泥石料修葺的河道中,具有凈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長非常困難,河水自凈能力將大為降低,水質可能惡化;會導致河水受陽光影響而水溫變化過大, 不利于維持水中生態平衡,特別是高溫季節,容易使傳染病菌孳生;隨著水流流速的增大,水中一些生物會被水流沖走,使水中生物減少,岸上又缺乏天然植物,直接影響沿河野生生物種類生存。岸坡沒有天然植物作為屏障,會使岸邊的垃圾輕易入水,造成污染;更有甚者,河道護坡和護岸結構采用全斷面護砌的結構,大量采用這種護砌方式會使城市地面形成一層不透水的薄殼,時間久了會造成城市地下水位大面積降低,建筑物下沉,危害更大。

2生態護坡內涵及發展狀況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生態護坡這一治理理念,其基本含義是利用植被本身涵水固土的原理穩定邊坡控制坡面侵蝕,防治水土流失進而保護生態環境。生態護坡一方面要滿足防洪抗沖標準要求,構建能透水、透氣、生長植物的生態防護平臺,另一方面要滿足邊坡生態平衡要求,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態系統,由高大喬木、低矮灌木、花草、魚巢、水草、動物沿灘地、迎水邊坡、坡腳及近岸水體組成河坡立體生態體系。

我國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則相對較晚,對邊坡實施生態防護始于20世紀年80代中期,直到9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國內主要的生態護坡技術有:人工種草、植生帶、液壓噴播、網袋工程、框格工程、客土噴播、厚層基材噴播、植生型生態混凝土護坡等。

3不同類型生態護坡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生態護坡既要滿足河道體系的防護標準,又要利于河道系統恢復生態平衡,二者結合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理念。目前河道治理中常見的生態護坡類型如下:

3.1 土壤生物工程技術

土壤生物工程技術采用存活植物及其他輔助材料來構筑各類邊坡結構,具有實現穩定邊坡、減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棲息地生境等功能,即植物防護。土壤生物工程采用有生命力植物的根、莖(枝)或整體作為結構的主體元素,把它們按一定的方式、方向和排列插扦、種植或掩埋在邊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群落生長和建群過程中加固和穩定邊坡,控制水土流失和實現生態修復。植物能降低土壤空隙的壓力,吸收土壤水分,同時植物根系能提高土壤的剪切力,增強土體的黏附力,從而使土壤結構趨于堅固和穩定。邊坡植物可以截留降雨,延滯徑流,調節土壤濕度,減少風力對土壤表面的影響;還可以通過攔截、蒸發蒸騰和存儲等方式來促進土壤水循環,促進土壤發育和表層活土的形成,調節近地面溫度和濕度以促進植物生長,提供并改善多種生境,恢復邊坡的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

3.2 人造材料復合植被護坡技術

人造材料復合植被護坡主要包括土木網復合植被、綠色生態袋、土工網墊固土種植基和網格反濾生物護坡等多種技術。這種生態護岸方法比較抗沖刷,既保持了植被錨固的作用,自然、生態,又通過一些人工技術彌補了植被的不足之處,較適合于沖刷不嚴重的河道邊坡。例如,利用網格進行固土護坡時,網格可以實現水與土地的有機交換,具有生態恢復功能。同時,這種技術通過網箱形成的擋土墻和護坡,透水性比較好,能夠起到降低水位和減少地下水壓力的作用。該技術通過固土養草、網草交織而形成的復合均勻植被防止土質邊坡淺表層滑動和暴雨沖刷,減少邊坡水土流失,同時能凈化空氣,美化環境。

此外,還可以利用自嵌式擋墻、鉸鏈式、聯鎖鎖式護坡進行防護: 自嵌式擋墻是在干壘擋土墻的基礎上開發的一種新型柔性結構。該結構是一種新型的擬重力式結構,它主要依靠自嵌塊塊體、填土通過土工格柵連接構成的復合體來抵抗動靜荷載作用,達到穩定的目的。該擋墻在材料中添加了木質醋酸纖維,保證中性水體,使得水生動植物能夠健康成長;鉸鏈式、聯鎖式護坡均是采用相鄰聯鎖塊,靠繩索或塊件自身進行連接,塊體中間空隙作為植生孔進行使用, 通過大面積的使用起到生態護坡的作用。

3.3 生態混凝土護坡技術

生態混凝土就是通過材料研選、采用特殊工藝制造出來的具有特殊的結構與表面特性的混凝土, 能實現植物和水中生物的生長, 起到凈化水質、改善景觀和完善生態系統的多重功能。生態混凝土可分環境友好型和生物相容型兩大類, 前者指在混凝土的生產、使用直至解體全過程中, 能夠降低環境負荷的混凝土.。后者指能與動、植物等生物和諧共存, 對調解生態平衡、美化環境景觀、實現人類與自然協調具有積極作用的混凝土,簡稱生物混凝土。針對上述分類,環境友好型生態混凝土通常用改善河道綠化環境,如植生型生態混凝土:護坡結構由現場攪拌澆筑成型并養護而成,表面攤鋪一定量的覆土,土中植物生長穿透混凝土結構, 根植于內部土壤, 形成植生型生態混凝土護坡體系。而后者的應用更側重于水質的改善,如水質較差則優先選用生物混凝土。目前上述兩類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均能達到C20以上,該強度足以滿足一般的護堤要求。

生態混凝土除了起到護堤作用外,還具有以下優越性:(1)現場施工的透水性生態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特性, 排水性和透水性都很好,能實現自由排水。 (2)消波、過濾效果好,對洗掘、流失具有高抵抗性能。 (3)具有連續孔隙,可以使水、空氣自由滲透,創造生物環境,更明顯的是由于其孔隙內部及外部附著、棲息的微生物、小動物類、藻類等可以有效地促進水質的自然凈化。因而生態混凝土在河道邊坡生態治理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4結語

河道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和主要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除具有防洪、排澇、通排水的功能外,還在保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平衡、調節區域微氣候、塑造城市景觀、營造宜人休閑的濱水風光帶及傳承歷史文化等方面凸顯重要作用。我市水系眾多,歷史文化悠久,在城市河道整治中應滿足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體現人與自然和環境協調發展的理念。

生態護坡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系統, 它與周圍生態系統聯系密切,不斷與周圍生態系統進行物質交換。生態護坡在滿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時, 又能美化環境, 配合景觀設計提高城市品位,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摘要:在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現代水系工程施工領域開始廣泛關注生態環境保護,正在努力實現區域經濟發展與河道水生系態環境的和諧。通過生態護坡技術的廣泛推廣及應用,改善城市水系沿河生態環境,滿足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河道治理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6篇

水利工程分為一般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 一般水利工程是以防洪抗災為首要目的, 在此基礎上, 通過興建水利工程為人們提供和調配水資源。而生態水利建設必須是以保護環境為前提, 在此基礎上, 為人們提供了水資源。除此之外, 生態水利建設還有一項修復的功能, 就是對某些河道已經造成的污染, 通過興修生態水利來阻止環境的繼續惡化, 而且還能夠對已經污染的河道起到凈化治理作用。生態水利工程主要是本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的理念, 從設計到選址施工綜合考慮多方面的成本, 水利工程企業以最大化程度保護環境作為核心理念, 實現供水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2. 水利設計理論運用的原則

2.1 河道物種多樣性的發展

在水利河道的建設中, 工程企業往往追求的是施工效率, 如何快速造完河道, 交付工程從中取得最大利益。這就導致河道不僅在外觀景觀上表現的形態過于單一, 而且在建造過程中往往沒有充分考慮到周圍的環境因素, 使得河道周邊環境遭到迫害, 環境的污染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河道物種多樣性就是一個很直觀的表現形式, 往往在環境污染嚴重的河道周邊, 物種的存在上會逐漸減少, 造成它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建造河道工程是為充分考慮到周邊的環境因素, 因此為了保護物種的多樣性, 保護好河道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 在水利設計工作中一定要把生態環境的保護放在首位。

2.2 保持景觀的持續性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源泉, 人們自古以來都有著傍水而居的生活習慣, 因此在河道治理方面我們同樣要考慮到河道景觀的發展。尤其是對于城市居民來說, 在繁忙的工作節奏中, 人們往往喜歡去有水有河流的地方去休閑放松。因此在河道景觀的設計中, 要更多地考慮到河道自身的文化和景觀。我國目前很多城市都喜歡圍繞河流去興建居民區, 這也印證了優美的河道景觀可以給人們留下好的印象。河道景觀不僅賦予了該城市的文化內涵, 而且可以讓居民感受到河道景觀對環境的保護理念。但是河道景觀在設計上也要注重與周圍一些功能的搭配實現, 既保證了景觀的美觀性, 更要遵循河流本身的實用性, 不能隨意改造而造成環境影響。

3. 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

3.1 加強對水文的分析

水文指的是自然界中水的運動和變化, 要想在城市河道建設中運用到正確的設計理念, 必須要全面了解當前河流的水文信息。通過對水文信息的具體分析, 制定相應的合理方案, 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與此同時, 在實際運用中, 我們要學習和引進相應的成功案例。使河道治理工作與生態水利設計理念二者相互平衡, 確保其合理性, 同時又能兼顧河道本身的功能不被破壞, 充分了解當地的水文, 根據水的運動和變化規律, 做好當地的水源供應。

3.2 做好城市河道生態目標的維護

在城市河道的治理中, 必須嚴格遵守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基本原則。因為河道與城市環境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設計城市生態河道的工作中, 一定要維護好河道生態的初衷??紤]到你所處環境以及你的服務對象, 提高整個工程的生態質量。同時該理念也需要當地的市民共同維護, 不能夠對生態水利的河道造成破壞與污染。注重河道的敏感性, 落實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 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3.3 設計要點

在生態水利的設計之初, 我們要投入更多地科學技術, 引進更多的成功經驗, 使河道不僅實現原來的供水價值, 還能起到更好地環蓄洪涵水境保護作用?,F如今我國的蓄水技術里一項成功的案例就是橡膠壩蓄洪涵水。它不僅實用價值高, 而且環保效果也很好, 這就滿足了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理念。河道的生態平衡需要通過自然生態項目來維護, 這是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要點, 而其中所說的自然生態項目往往是通過人工方法來維護, 比如人工生態護岸。人工生態護岸可以對河道的治理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生態水利設計方法是不同于傳統的設計理念的, 它在設計中是比較注重生態功能的自身發揮。通過調節地下水的辦法, 來產生更高的使用價值, 實際上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初衷就是通過自然景觀, 結合自身的原生態環境來調節城市河道的污染情況, 保留原生態中的自然元素。這樣是最完美的治理辦法, 但是有時候不能夠靠原生態的自然景觀調節完成的, 便需借助人工辦法來調節, 總之通過兩者之間的完美結合, 更科學更高效的來進行河道治理工作, 提升生態的完整程度。

生態水利設計的方法, 要本著不僅可以對城市河道進行更好地治理, 而且要是自然的生態環境得到保留的理念。因為河道本身存在著不穩定和特殊性, 因此使用水網結構可以很好地提升河道的蓄水量。保證在治理過程中各個階段都能均衡運行。除此之外, 河道當中的物種也可以對河道生態起到平衡的作用, 因此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保護河道物種的多樣性, 也是治理河道的重要辦法, 所以要保持河道中水的凈化程度, 以及周邊植被的保護, 這樣也起到了治理河道, 降低環境污染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 城市河道建設與我們生活環境息息相關, 治理工作也是未來一項重要的市政工作, 它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與技術性, 因此需要我們投入更多地人力及物力。同時對城市生態水利設計理念, 應提供更大更廣的宣傳平臺, 讓生活在河道城市的每個市民引起足夠的重視, 切身參與到保護和治理河道的工程中來。只有這樣, 我們的城市河道生態功能才會得到良好的恢復, 促進了河道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為社會發展創造出更多經濟效益。

摘要:在城市河道的建設工作中, 我們既要保證整個河道工程的效率及質量, 同時也要考慮到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而近些年, 人們往往追求更高更快的工作效率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 從而導致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河道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環境污染問題。這就為我們敲醒了警鐘, 我們應該把生態水利設計理念應用到河道建設工程中去。讓生態水利的價值理念深入人心, 這樣既保護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又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為優質的生活環境。

關鍵詞:生態水利,設計理念,河道治理

參考文獻

[1] 劉輝.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 2017 (23) :69.

[2] 吳東海.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水利建設與管理, 2017, 37 (11) :61-64.

上一篇:水土保持生態文明論文范文下一篇:新聞專題網頁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