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育教學體育文化論文范文

2023-12-16

體育教學體育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民族體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創新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因而應當更加重視對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積極探索更加圖片的高校體育教育方法。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首先簡要分析了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對促進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站在傳承民族體育文化的視域下,就如何推動高校體育教育方法創新,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策略,旨在為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步入更加科學化軌道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 民族體育文化 文化傳承 教育創新

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教育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民族體育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創新、發展方面具有十分價值,將民族體育文化融入到體育教育當中,應當成為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方向和趨勢。這就需要高校在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對民族體育文化的融合和創新,使高校體育教育步入更加科學化和創新化的發展方向。這既需要高校在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民族體育文化傳承重要價值的認識,而且也要積極探索更加科學、系統、全面的體育教育方法,努力使高校體育教學在傳承民族體育文化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1 高校體育教育傳承民族體育文化的重要價值

作為人類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體育從其本身的特點上體現出民族文化的橫向繼承關系,可以說是一種民族教育的手段。由于它本身具有較普遍的競技、娛樂和健身功能,比如武術、氣功以及其他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等等,都屬于民族體育文化。在現階段,將民族體育文化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當中,積極推動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對于推動高校體育教育科學、健康、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一方面,高校體育教育傳承民族體育文化,有利于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隨著“陽光體育運動”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全民健身運動”越來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對高校體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大背景下,通過大力弘揚和傳承民族體育文化,對于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和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通過傳承民族體育文化,能夠將體育教育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進而推動高校體育教育步入更加良性發展的軌道,比如通過將民族體育項目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當中,大力開展拓展教育,可以極大的推動高校體育教育朝著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能夠使高校體育教育在“立德樹人”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因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力推動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將民族體育文化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當中,能夠使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和創新取得更好的成效。

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育傳承民族體育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由于民族體育文化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范疇,將民族體育文化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當中,除了可以推動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和創新之外,至關重要的就是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特別是由于民族體育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團結意識以及文化素養,對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當前有很多高校已經開始重視民族體育文化,通過卓有成效的融合與創新,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比如某高校將武術作為重要的體育教育項目,在開展武術教學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了中華武術的文化體系,而且也使學生通過學習形相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不僅強化了學生的體育精神,而且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2 高校體育教育傳承民族體育文化的教育方法

高校在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民族體育文化傳承,特別是要從高校體育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更加科學的教育方法,努力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要想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更好的傳承民族體育文化,除了要給予高度重視之外,還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和探索,努力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是完善高校體育教育課程。高校在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要想更好的傳承民族體育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體育教育課程方面狠下功夫,使其更具有文化傳承性。這就需要高校除了要對現有的體育課程進行系統的整合之外,要對民族體育項目進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能夠在高校體育教育課程體系當中占有一定的份量。這就需要對民族體育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調查和分析,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興趣,有針對性的開設民族體育項目。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從運動性、娛樂性、趣味性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對于武術、太極、氣功等民族體育項目,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要對項目本身進行教育之外,還要對民族體育文化進行傳播,既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精神,而且也要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懷。

二是創新高校體育教育模式。作為人類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體育從其本身的特點上體現出民族文化的橫向繼承關系,可以說是一種民族教育的手段。高校在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要著發于更好的傳承民族體育文化,積極推動高校體育教育模式創新,努力使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取得更好的成效。比如在開展高校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要著眼于提高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性,除了要開展專門化的民族體育項目教學,還應當將視頻教學、網絡教學、互動教學等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領略民族體育文化的風采,培養學生對民族體育文化的濃厚興趣;再比如高校在開展體育教育過程中,還應當對少數民族體育項目進行有效的開發,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并使其與生產、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等等,都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效。高校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到少數民族地區對民族體育文化進行調查研究,豐富學生的閱歷,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民族體育文化,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傳承民族體育文化。

三是壯大高校體育教育師資。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傳承民族體育文化,必須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民族體育文化傳承,使高校體育教育融入更多的民族體育文化內容。要加大對體育教師的教育和培訓,使他們了解和掌握更多民族體育文化,在具體的體育教育過程中,能夠將民族體育文化有效的融入到體育教育當中,進而使其更具有實效性。高校廣大體育教師也要從傳承民族體育文化的戰略高度,著眼于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切實加大對民族體育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并且積極推動教學方法創新,使民族體育文化能夠更好的融入到體育教育當中,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由于民族體育文化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前我國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應當在傳承民族體育文化方面狠下功夫,特別是著眼于推動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融合教育方法,特別是要在完善高校體育教育課程、創新高校體育教育模式、壯大高校體育教育師資等三個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民族體育文化成為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大限度提升高校體育教育科學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關樹標.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及高校體育教育方法探究[J].戲劇之家,2017(7):239.

[2] 買佳.民族傳統體育在我國學校體育教育中的發展與經驗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6.

[3] 路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入大學課程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體育教學體育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羽毛球運動已經成為我國高校體育中教學、課外鍛煉和訓練競賽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羽毛球文化已經成為我國學校體育文化和群眾體育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發展羽毛球文化工作,應該貫徹全面發展的原則,要羽毛球運動與文化、教育均衡發展,要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服務,要體現友誼,倡導卓越,促進社會進步。作者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和論述。

關鍵詞 高校羽毛球運動 學校體育文化 群眾體育文化 價值

一、我國高校羽毛球運動現狀

羽毛球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因其娛樂性強、觀賞性高、健身性好、老少咸宜,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安全性高、運動負荷容易調節、運動壽命長、人員容易組合、場地器材要求不苛刻、方便開展及社會對其認知、認同程度高等特點和優勢,被廣大大學生所喜愛,在大學中廣泛普及,羽毛球運動已經成為高校體育中教學、課外鍛煉和訓練競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羽毛球入門容易,輕巧、易上手,“具有簡便、觀賞、娛樂、強身等特點[1]”,是深受大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學生對該項目喜愛的程度被列第三位[2]”,“在我國東部、南部地區和一些大城市的高校,幾乎成為第一運動項目,逐步成為高校主流體育教學課程之一,選修羽毛球課的學生越來越多,許多高校已成立了羽毛球俱樂部、羽毛球協會,擁有自己的校羽毛球代表隊[3]”?!芭紶枀⒓雍徒洺⒓佑鹈蚧顒拥娜藬悼傉急?7.7%[4]”,“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都開設有羽毛球選項課,并且是人數最多的項目之一,羽毛球課已經成為眾多學生首選的項目[5]”。

二、體育文化闡釋

原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主任袁大任先生對體育文化作了這樣的定義:“以強身健體、振奮精神、建立積極生活方式為主旨的體育運動及其產生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6]”。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楊文軒先生認為,體育文化是人們在體育運動及其相關領域中生產和創造的物質產品、所習得的觀念、制度、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等。它包括人們的體育認識、體育價值、體育思想道德、體育制度、體育文化產業、體育物質產品等等。體育文化的范疇包括:體育的器物文化、體育競賽文化、體育休閑文化、健身文化、體育倫理道德文化、體育文學藝術與影視文化、體育收藏文化、體育建筑文化、體育組織與制度文化等多層面的文化形式[7]。

作者認為,體育和體育文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體育是體育文化產生的物質基礎,是體育文化的根本,體育植根于體育文化。體育文化以體育的存在為前提,推動體育運動向健康、文明、先進方向發展。體育文化其實就是體育運動本身和與其相關的領域里所產生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包括物質層面、制度、方法層面和精神層面三個層次,我國體育文化的范疇以競技體育文化、學校體育文化、群眾體育文化和名族傳統體育文化為主。

三、我國高校羽毛球運動的學校體育文化和群眾體育文化價值分析

(一)貫徹終身體育思想,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終生體育鍛煉習慣

《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體藝[2002]13號)指出,大學體育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對大學生的身體、心理和思想進行全面教育,增強大學生體質,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貫徹終身體育思想。

貫徹終身體育思想,養成良好的終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核心是建立體育意識,只有具有良好體育意識,才能自覺、主動、積極參加體育運動。興趣和愛好是建立良好體育意識的前提,是自覺、主動、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動力。

羽毛球運動在中國開展的非常廣泛,普通群眾參與度很高,社會對其認知、認同程度也很高,容易引起大學生的興趣,也易于引導大學生選擇參與羽毛球運動。

一旦大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往往就會被羽毛球運動固有的特點和優勢所吸引,很容易在運動實踐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心理滿足感,或產生強烈的成功喜悅感。反過來,這種強烈的心理滿足感和成功喜悅感又極大的刺激了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再次投入到羽毛球運動中,在反復不間斷的實踐中深化對羽毛球運動的情感體驗,不斷地提高羽毛球運動水平,進而上升到一種心理傾向和心理需要,形成愛好,使參與羽毛球運動成為一種自覺、主動的積極行為,養成習慣,乃至終身。

(二)推進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廣泛深入開展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教體藝[2006]6號)指出,為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要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要與體育課教學相結合,要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羽毛球運動屬于隔網對抗項目,沒有身體接觸,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所以有較高的安全性。羽毛球運動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項目,老少咸宜,可以全面增強人的體質。

在進行羽毛球運動時,上肢準確的擊球動作要靠準確的判斷和下肢腳步的快速移動到位才可以順利完成的,這就必須有精準的判斷力、速度素質、力量寨質、靈敏素質。多拍的回合和調動,前后場的移動又都需要較好的耐力素質,經常從事此項移動就可以增強人體的靈活性,協調性,提高上下肢和軀干的活動能力,有效的改善呼吸系統和心肺功能,突顯健身價值[8]。

羽毛球訓練能減少學生體重,加強脂肪有氧代謝,降低體脂率,降低身體質量指數(BMI),對改善學生身體形態的變化具有良好作用。能使上肢肌纖維變粗,增強上肢肌肉的力量;羽毛球訓練可增強學生心肺功能,改善耐力素質、快速反應能力和下肢爆發力,改善學生的體質狀況[9]。

羽毛球運動非常易于和大學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與羽毛球俱樂部、羽毛球協會相結合,形成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形成全程化教育。體育社團有利于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能夠為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另外,體育社團產生強大的凝聚力,也有助于大學生堅持鍛煉[10]。

學生課內學習羽毛球運動的技術和理論,課外相互交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經過老師的指導、課內的學習、課外的相互交流、學習后,再從理論到實踐,實踐到理論,反復學習、實踐、交流,全面增強人的體質,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三)促進我國全民健身活動開展

《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第560號)規定,學校是組織實施體育教學、開展體育活動,指導學生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重要主體。

大學生是參與全民健身的重要群體,高校體育對貫徹《全民健身條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和全民健身活動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責任。

高校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轉折點,也是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高校體育教育既要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要貫徹終身體育思想,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終生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其社會化進程,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羽毛球運動需要與同伴或與對手合作才能進行,能夠促進相互間的交流和溝通,成為了以健康為主題的新潮體育,成為了公關和社交的重要方式[11]。羽毛球作為集運動和娛樂為一身的運動項目,在全民健身活動中有其固定的社會價值[12]。

《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第560號)同時規定,“全國性社會團體等,可以根據需要舉辦相應的全國性群眾體育比賽活動”,“單項體育協會應當將普及推廣體育項目和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列入工作計劃,并對全民健身活動給予指導和支持”。這就要求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可以根據需要舉辦相應的全國性大學生羽毛球比賽活動,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羽毛球分會應當將普及推廣羽毛球運動和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列入工作計劃,并對全民健身活動給予指導和支持。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羽毛球分會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二屆全國大學生羽毛球超級賽;受教育部委托,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羽毛球分會負責組建中國大學生羽毛球代表隊,成功參加了十二屆世界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并且都取得了好成績。這說明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羽毛球分會很好的貫徹了《全民健身條例》,很好的實施了全民健身計劃和全民健身活動。同時也說明羽毛球運動是貫徹《全民健身條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和全民健身活動非常好的載體,高校羽毛球運動很好的擔當起了貫徹《全民健身條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和全民健身活動的責任。

(四)有利于我國羽毛球運動社會化、商業化發展

羽毛球運動社會化、商業化的開發程度,直接決定了羽毛球運動功能和價值的發揮程度,直接影響了羽毛球運動的體育文化價值的體現。林丹多次說過,羽毛球運動最大的危機是只有專業化和精英化,沒有實現職業化和大眾化[13]。

羽毛球運動是我國開展的非常好的體育項目之一,其社會化、商業化程度在我國也相對較高,中國羽毛球超級聯賽也已經進行了3個賽季。本賽季,中國羽毛球超級聯賽在職業化推動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和進行了改制,人們看到了中國羽毛球超級聯賽向職業化方向的努力,有了這些積極變化,以“培養新人、鍛煉隊伍”為目的的羽超,仍然有望成長壯大[14]。

(五)促進我國體育文化建設

《奧林匹克憲章》第二條基本原則規定,“體育與文化和奧林匹克教育均衡發展”。薩馬蘭奇也曾經說奧林匹克運動就是體育文化。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克運動主旨的概括是:友誼,卓越,進步。

羽毛球文化與高校體育文化有機結合,從而產生了高校羽毛球文化。高校羽毛球文化也應該貫徹全面發展的原則,要羽毛球運動與文化、教育均衡發展,要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服務,要體現友誼,倡導卓越,促進社會進步。

教育與文化要均衡發展,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體育課是高校體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羽毛球選項課、選修課是高校羽毛球文化的最基本形式,學校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學習羽毛球理論知識,羽毛球技術技能,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加強羽毛球文化的宣傳。課外體育活動是高校開展羽毛球文化的主要途徑,要充分利用體育場館和師資,采用適合本校的方式開展課外羽毛球鍛煉。校內羽毛球競賽不但推動學校羽毛球活動廣泛開展,而且促進學生羽毛球運動技術水平提高,還可以達到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對羽毛球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活躍校園體育氣氛的目的。校際羽毛球競賽活動既能促進校運動隊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又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還能找出問題、不足和差距,促使學校羽毛球工作更上新臺階。

(六)服務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追求的目標, 體育公平競爭的理念——讓規則來規范競賽的一切,給社會的有序競爭樹立了榜樣。

體育競賽是在嚴格的統一的規則下公開進行的,人人都可以自愿參加,其結果得到每個參加者和全社會的認可。

體育是傳遞公平競爭的載體、手段和橋梁,使人們從本能欲望的競爭升華到社會性的競爭,為現代人全面發展和完善人格提供了有效的培養途徑[15]。體育是傳遞公平、公正、公開價值取向的重要途徑,促使“不同價值觀、道德觀的人,甚至是不同意識形態的人,匯聚到一個共同的體育理想、共同的體育價值觀、藝術價值觀之下,實現社會矛盾的緩和協調,甚至使一些越軌行為得到抑制[16]?!?/p>

共同的價值觀念是社會團結的一個重要紐帶。當社會成員具有了共同的價值觀念,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無疑具有相當的促進作用。體育所表現出來的公平競爭、團隊協作特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無法替代。體育已經成為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它可以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弘揚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手段。

現今社會,人們的生活速度越來越快,生活壓力、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人際交往越來越少,社交范圍越來越窄。羽毛球運動倡導公平競爭理念,為人類社會構筑了一個公平競爭和規范競爭的模式;羽毛球運動能夠促進人們相互間的交流和溝通,調和人際關系,規范人們的社會生活和行為,是一種極有說服力的教育手段;羽毛球運動凝聚團隊協作精華,培養人的團隊協作精神,調動、激勵、鼓舞人的敬業與進取精神;羽毛球運動直接改善人的交際能力,成為了以健康為主題的新潮體育,成為了公關和社交的重要方式,讓人們認識、結交了許多的朋友,有利于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的形成。羽毛球文化已經成為我國學校體育文化和群眾體育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結論

我國高校羽毛球運動的學校體育文化和群眾體育文化價值是:能夠貫徹終身體育思想,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終生體育鍛煉習慣;能夠推進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廣泛開展;能夠促進我國全民健身活動;有利于我國羽毛球運動社會化、商業化發展;能夠促進我國體育文化建設;能夠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服務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張軍,張紅云.北京市高職院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0(9).

[2] 曾五一,顧俊杰等.南京市高校羽毛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6(5).

[3] 張守平.新疆普通高校開展羽毛球運動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1(4).

[4] 安麗娜.山西省高校羽毛球選修課現狀調查與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7).

[5] 曾忠文,徐小荷.南寧市高職院校羽毛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J].高教論壇.2011(10).

[6] 袁大任.也定義體育文化[J].體育文化導刊.2007(3).

[7] 楊文軒,馮霞.體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轉型中的作用[J].體育文化導刊.2006(6).

[8] 陳學鈺.羽毛球運動對推進學校陽光體育活動價值的探究[J].價值工程.2012.31(15).

[9] 李彥龍,常鳳.羽毛球運動對體育院校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29(4).

[10] 潘秀剛,陳善平等.體育社團大學生鍛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7(3).

[11] 石金亮,任莉英.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探討[J].大家.2010(3).

[12] 韓偉.羽毛球運動在全民健身中的健身價值分析[J].價值工程.2011.30(16).

[13] http://sports.sohu.com/20121225/n361452531.shtml.華商報.林丹侃出奧運戰略危機[EB/OL].2012.12.25.

[14] http://sports.sohu.com/20121211/n360122644.shtml.中國體育報.羽超水漲船高 氣象全新[EB/OL].2012.12.11.

[15] 黃曉明.論體育文化對現代人競爭素質培養的價值[J].體育文化導刊.2007(1).

[16] 沈曄,王章明.論體育文化在和諧社會中的“本我”與“超我”[J].體育文化導刊.2006(12).

體育教學體育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從區域體育文化背景出發,分析了區域體育文化的有關特征,指出與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之間的關系,從建設體育強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等三方面剖析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區域體育文化 校園體育文化 促進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區域體育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形成于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區域體育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區域的人群在從事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的體育文化價值觀念、心態、精神、風俗習慣、道德規范等的總和。它是由特定區域的地理環境、人們的經濟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以及歷史文化傳統所決定的一種地域性體育文化。(1)高校作為文化教育單位,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作為區域體育文化的一個部分,具有著鮮明的創新性、引導性、傳承性。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區域體育文化與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日益深入,研究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對其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區域體育文化的特征

1、多樣性

文化的多樣性是在人類文化遺產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表現形式來表達、弘揚和傳承的多種方式,是在歷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得到進一步強化。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寬廣,不同地域的區域體育文化都表現出各自鮮明的特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具特色的區域體育文化已大體形成,如三晉、齊魯、幽燕、秦、荊楚、吳越、巴蜀七大體育文化區和西南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區。

2、地域性

區域體育文化的形成是與地理位置有關的文化特征,而且它的生成機制、結構形態、基本精神、歷史演進過程都具有其本身的地域特色,比如具有悠久歷史和顯著少數民族特色的新疆傳統體育項目達瓦孜、秋千、賽駱駝等,中原地區的武術之鄉、東三省的冰雪節,南方的賽龍舟、潑水節等。

3、傳承性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傳承,文化傳承是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之所以形成不同區域的體育文化,主要是因為他們各自在歷史長河中承繼了不同的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各地區人民在長期的實踐活動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它與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承息息相關。

二、區域體育文化與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關系

區域與高校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大學植根于區域之中,區域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大學自然的帶有區域文化的印痕;而大學文化的開放性也決定了它對外來文化秉承的兼容并蓄和吸納揚棄的一貫態度。區域體育文化的形成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體育文化領域中獨特的一角,其對地方大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大學長期在特定的區域體育文化之中,校園體育文化中深受浸染,校園體育文化從所在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民俗活動等地域特征中不斷發展,高校發揮其功能優勢,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體育人才,同時也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才華和發揮特長的平臺。

三、區域體育文化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促進作用

1、 區域體育文化發展對體育強國建設的分析

“十二五”規劃時期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時期,體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體育文化的繁榮和加強,不可能建設成體育強國。體育文化一切物質和精神的文化活動都包含于高校校園文化中,而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和區域體育文化互相融合繼而整合出的一種文化形式,它所具有的健身功能、社會化功能、導向功能等都有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以及全面建設體育強國具有積極的作用。

2、區域體育文化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人才培養作用分析

依托地方文化發展特色專業,將區域體育文化納入到高校的教學活動中,加大對相關學生體育社團的扶持力度,開展具有地方色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在運動會及其它群體競賽中加入區域特色體育活動,切實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發揮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社會化等特殊功能,通過多種途徑培養體育方面人才,提升高校人才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

3、區域體育文化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傳承創新作用分析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對歷史的傳承和發展,更離不開文化的創新。大學是一個思想創新、知識創新、文化創新的最具活力的場所,發揮校園體育文化的導向凝聚功能、整合創新功能,利用區域體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戰略資源,更好地發展校園體育文化,在繼承傳統區域特色體育的情況下發展校園體育運動。

四、結語

在區域體育文化背景下,高校應以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為核心,合理利用區域體育文化資源,營造高品位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并通過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既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體育文化的發展,又推動建設體育強國,并通過對區域體育文化與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研究,建立一套相關的文化傳承體系。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韓敬全,張振華.試論當代中國農村區域體育文化建設[J].體育與科學.2005(9).

體育教學體育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城市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模式

遼寧“未富先老”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態勢日趨嚴重,養老壓力逐漸加大,且遼寧現存的養老模式中的“重物質供養,輕精神慰藉”缺陷也日益顯現出來。為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孤寂和娛樂缺失問題,遼寧應從“體育文化養老”視角,積極尋求一種能夠促進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使之找到歸屬感和精神上的慰藉,實現老年人精神世界的“吐故納新”,同時實現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養老模式。城市社區體育文化養老彌補了現階段養老模式上的輕精神慰藉問題。社區體育文化養使老年人在社區的“鄉里之情”和“守望相助”中,滿足其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同時,社區體育文化養老使社區體育文化養老與其他養老模式相融、相輔,滿足老年群體對精神文化需要。

一、遼寧養老模式及其評價

(一)養老模式現狀

一是家庭養老模式。雖然老年人的養老模式有托老所、老年公寓、養老院等形式的多種選擇,但大部分老年人還是難舍“故土”,因而家庭養老一直是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模式。家庭養老在遼寧城市養老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城市老年人大多在經濟上相對獨立,對子女的依存度低,因而子女的經濟負擔不大,子女給予老年人的幫助更多體現在生活上。二是社區養老模式。“在以家庭為基礎和以社區為依托的前提下,用專業化的服務作為養老的主要服務形式,在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的同時,充分利用專業人士和社區有關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托老服務和上門服務,從而實現機構養老與居家養老相結合,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讓豐碩的社會發展成果可以惠及到更多的有需要的老年群體中去。”[1](P.16)截止至 2010 年底,遼寧建設完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站、托老所、老年活動室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4 890 個。2011年底社區日間照料站有 5 190 個[2](P.36)。三是機構養老模式。機構養老是在政府的政策、法律規制下的社會養老機構,包括政府出資興辦的養老院、福利院、敬老院以及個人投資的養老機構。截至2011年末,遼寧共有公辦養老機構914 家,養老床位有 10 萬張,其中城市養老機構為 123 家,養老床位為2.7 萬張。[2](P.36)

(二)養老模式評價

一是三種養老模式利弊。就家庭養老模式而言,遼寧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主要是子女、親屬等,老年人通過居家養老享受親情帶來的愉悅。同時,由于老人與子女在生活方式、價值觀等方面的代際差異,會使二者在供養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溝通方式產生矛盾,影響老年人的情緒,特別子女工作忙,使之與老人溝通的時間不多,老年人會感到孤獨寂寞;就社區養老模式而言,它可以運用專業化的服務提供養老服務,且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的優勢,某種程度上滿足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遼寧城市社區大多未建立養老服務機構,即使設立社區養老機構,也大多只提供做飯、清洗之類服務,服務層次較低;就機構養老模式而言,機構養老是在政府統一管理下,由政府財政或社會出資建設的養老機構,但養老機構的服務價格相對較高,從一千多元到四五千元不等,一些老人的退休金不夠支付養老費用,還需要子女補貼,經濟壓力較大。

二是三種養老模式忽視精神贍養。目前,遼寧城市老年人大多都有一定的退休金,其基本物質生活需求能夠得到滿足,但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在三種養老模式中缺失。三種養老模式更多關注的是物質層面的照顧與滿足,而對老年人精神需求關心不夠,造成了老年人精神贍養的缺失,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因此,從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層面實際需求出發,探索一種既能充分考慮養老模式的福利性,又能考慮社會養老照料的有償性的新型養老模式。社區體育文化養老彌補了現階段養老模式上輕精神慰藉問題,因此,遼寧城市養老模式應是以社區為載體的“家庭養老+社區體育文化”相結合的城市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模式。

三、城市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模式優勢

(一)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模式的內涵及實質

所謂社區體育文化養老,就是指“在政府和社會機構的指導下,在社區范圍內以,以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都能接受的文化體育活動為載體,以滿足社區老年人精神需求和身體健康為目的,使老年人在體育文化活動中思想得到交流、情感得到溝通,享受體育文化活動帶來的快樂為特征,讓體育文化活動貫穿在老年人的整個老年生活之中,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3](P.46-49)社區體育文化養老實質就是把體育文化與社區養老相融合特征的養老模式。

(二)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模式的作用

一是滿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體育文化養老是建立在滿足老年人身體健康、精神愉悅基礎上的交流思想、情感溝通、張揚個性的養老方式,即“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所以,社區體育文化養老能夠推動和維持其參與社會生活的積極養老方式,使老年人在社區中找到歸屬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實現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吐故納新”, 保持積極的心態和活力。社區體育文化養老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階段養老方式中精神養老缺乏的問題。二是賦予老年人新的生命意義。老年人退休后,社會、家庭角色都發生了變化,往往會出生強烈的心里失落感,患上“離退休綜合征”,因而以新的角色和活動替代原有的角色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社區可以將相同興趣愛好的老年人組織在一起,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幫助老年人在競賽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使老人在社區體育文化養老的潛移默化中,依然能尋找到新的人生意義,收獲“最美夕陽紅”,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四、構建城市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模式

(一)加大政府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服務供給

一是政府應從硬件設施和軟件投入上加大社區體育文化養老的財政支持,打造“銀色”的體育文化養老物質平臺和社會氛圍;二是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指引社區體育文化養老的發展方向,使社區體育文化養老從政策、法律等方面都得到保障;三是政府應動員社會力量加大體育文化養老的投入,探索公建與民營、民辦與公助、政府支助與購買等多元化運行模式,健全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二)構建多層次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服務體系

一是設立老年人體育文化活動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系列活動;二是創立社區老年舞蹈隊、社區太極拳協會等形式的社區老年人體育俱樂部或協會,幫助老年人尋找歸屬感;三是為社區老年居民提供體育運動指導、運動處方、體育娛樂等服務,讓社區體育文化養老內容更符合老年群體的需要;四是社區應重視老年人的權益,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他們對社區體育文化養老的需求,并積極獻言獻策,構建社區體育文化養老服務體系。

(三)推進社區體育文化養老志愿者服務傳承

一是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立足社區,指導社區健身活動,向老年人傳授普及基礎健身知識,引導老年人文明健身、科學健身;二是組織各類體育協會骨干參加社區老年人健身志愿服務,傳播體育項目的基本技能,提高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技能;三是組織大中專學校的體育教師和在校體育大學生,充分利用他們的體育運動技能優勢,開展體育技能傳授志愿服務。

結語: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構建一種以文化為持久動力,重視精神供養的老齡社會養老模式,保持老齡化社會的發展活力,實現遼寧乃至中國在未來老齡化增速的背景下,依然能保持經濟昌盛、政治文明、文化繁榮、社會進步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雯.我國城市社區養老資源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研究—以北京市為例[D].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4.

[2]薩麗娜.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遼寧省養老服務體系 研究[D].沈陽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4.

[3]黎文普,龔正偉.“文化養老”視域下社區體育文化 養老路徑探析[J].體育學刊,2014.

[4]楊文軒.體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轉型中的作用[J].體育 文化導刊,2006,(6).

[5]蘇永剛.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健康養老模式分析 [J].山東社會科學,2013,(4).

[6][德]魯道夫·奧伊肯,萬以譯.生活的意義和價值[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7]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 體育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1.

[8]馬德浩,季瀏.人口老齡化加速背景下提升我國國 民體育健身投資的意義與策略研究[J].體育科學, 2014,(10).

[責任編輯:秦 超]

體育教學體育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籃球教學是教授學生籃球知識,籃球理論,使學生掌握籃球的規則,技巧、戰術,以不斷提高學生們籃球的文化和實踐水平。文化教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它需要在長時間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講解籃球技、戰術,以及籃球文化在教學中長時間的對學生進行熏陶,從而使籃球文化逐漸滲透到他們的觀念中,從而提高他們對籃球文化的理解,使學生們提高自己對籃球知識的了解,從而深入的知道籃球的一系列發展,并且更進一步的理解籃球的技戰術,提高籃球的實踐水平。

關鍵詞 籃球教學 滲透 籃球文化

一、前言

籃球運動隨著時間的過去,逐漸發展為人們熱愛的體育運動,并成為了世界上最受人們熱愛的三大球類之一,籃球運動的蓬勃發展帶來的是籃球文化的迅速發展,迅速傳播。而籃球運動的文化教育的核心是籃球價值觀的群體共識,其實質是籃球運動的“人化”和“化人”?,F在普通高校中雖然有許多的學生熱愛籃球,喜歡籃球,但是他們對籃球文化的了解卻是知之甚少,甚至一些簡單的籃球規則和籃球常識都不了解?;@球文化的成長需要長期良好籃球氛圍的熏陶、滲透,高校作為籃球運動的教學載體,與未來我國籃球運動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我國高?;@球文化的滲透卻不能在教學中有效地體現,因此分析籃球文化教學中文化滲透的意義,并從多個角度對籃球文化教學提出改進的建議,以希望對高校的籃球文化教學中文化滲透起的一定的作用。

二、籃球教學文化的內容及其構成特點

籃球文化教學有對物質文化和象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教學組成,盡管也有一些其他不同的分類方式,但最終也離不開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教學的范疇。我認為可以用圖1來表達它們的關系:

根據籃球文化教學的內容特征,并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及其他的因素特征,可將高校校園籃球文化的內容歸納以下三點為:

(一)籃球物質、象征文化。物質和象征文化是籃球文化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因此籃球物質和象征文化的教學便是籃球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保障,并且能夠生動的體現體育文化的精神和形象,是籃球文化中最具鮮明特征的內容。

高校校園籃球物質文化有其特定的內容。高校校園籃球物質文化的主體是“人”。其中主要包括籃球運動員、觀眾、拉拉隊、籃球賽組織者、裁判員、教練員、球迷、志愿者等。而高校校園籃球文化的“物”主要包括比賽場地、籃球、球籃、籃板、運動服裝、運動飲料籃球架等,高校校園籃球象征文化主要是在比賽和運動過程中運動主體所代表的團體標志,主要包括隊旗、隊徽、隊標、隊歌以及一些拉拉隊節目表演等。因此,在籃球教學中,注重籃球文化的教學。使籃球物質文化、象征文化在校園中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籃球精神文化?;@球的思想、籃球的理論、籃球的哲學、籃球的謀略是籃球的精神文化,位于籃球文化的核心地位。它決定籃球文化的性質和意義,影響和規范著籃球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是籃球文化形成的關鍵所在?;@球精神文化體現了籃球的價值和觀念,是籃球文化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籃球精神文化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老師要樹立正確積極的籃球價值觀念。讓學生理解籃球的真正含義,并結合例子講解籃球思想、理論、哲學、謀略,如NBA中著名的三角戰術體系和普林斯頓體系。

(三)籃球制度文化。制度是穩定的價值標準、規范、地位、角色和群體組合在一起。它是圍繞著一種基本的社會需要而形成的,它提供了一種固定的思想和行動規范,提出了解決反復出現的問題和滿足社會生活需要的方法。就像NBA有NBA的籃球制度文化、CBA有CBA的籃球制度文化一樣。制度文化是繞籃球運動的開展而產生的規則和比賽體制,以及與籃球文化相關的組織機構。要在籃球文化教學中注重灌輸它們。制度文化根據自己的地域文化有自己不同的制度、規則和執行這些制度的機構和組織,以及風俗習慣和禮儀。高校校園籃球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籃球運動參與者的組織構成、賽制、規則、技戰術行為、比賽秩序、法規紀律、管理度、培養體系等。

三、結論

作為體育系的學生掌握較高的籃球技戰術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豐富的籃球文化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今高校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把技戰術實踐當作重中之重。而且,內外堂課的課次和課時的安排上籃球實踐遠遠大于籃球文化的比例。而貿然改變現在的教學大綱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怎樣改變這樣的一個教學現狀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加強教師在外堂課中籃球文化的滲透,在講解技戰術實踐時,加上籃球文化的教學,這樣久而久之籃球教學中的籃球文化就會逐漸滲透到學生們的思維中,使體育系學生在掌握籃球技戰術的同時,在籃球文化上也得到掌握。

(二)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地給他們灌注各種各樣的籃球文化,引導他們,讓他們了解不同的籃球文化。并通過學習不同的籃球文化,來增加他們的籃球文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保成,匡魯彬,譚朕斌.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和內容[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3(13):38-46.

[2] 吳恒星,申懷松.從新籃球觀探討高?;@球文化建設[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5):82-84.

體育教學體育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一年一度的中國排球聯賽走過了17年的風風雨雨,第十八屆排球聯賽也已在2013年的11月底拉開帷幕。伴隨各俱樂部之間激烈的鏖戰,對中國排球聯賽改革的探討也在梳理脈絡,分析聯賽的過去和現狀。十七年的原點徘徊,幾代人的探索追尋,排球聯賽如何走出困境、推動改革、拓寬道路?恒大模式有何現實意義?與國外排球聯賽相比,差距和不足在哪里?本刊記者近日專訪了首都體育學院校長、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鐘秉樞教授,請他為讀者答疑解惑。

新體育:先請您介紹一下中國排球聯賽的歷史和現狀。

鐘秉樞:17年來,中國排球聯賽經歷了幾個階段,初步形成自己的市場和消費群體。

1995至1996年是改革準備階段。1996年4月在天津召開全國排球競賽工作會議,出臺了中國排球運動發展2001計劃綱要,啟動排球聯賽改革,確定聯賽實行主客場制。同年9月在上海召開的排球協會工作會議,確定未來五年的工作目標,加快完善俱樂部體制,力爭建立24支男女俱樂部,職業和專業運動員要達到數百人,以加快排球改革。

1996至1997年是改革實施階段。1996年底舉辦了第一屆跨年度的主客場聯賽,由香港精英集團贊助。由于賽制改革對路,初步達到預期目標,為體制轉軌和機制轉換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準備階段到實施階段時間太短,隨著主客場制代替賽會制的改革出現了許多情況,相關法規文件不完備或未出臺。

1997年至2000年是積極探索階段。1997年11月排管中心成立,出臺了運動員轉會和俱樂部管理暫行規定,形成了適合俱樂部發展的基本框架,但是聯賽整體包裝不夠;人才交流力度不夠;球市不溫不火。

2000年至2009年是徘徊階段。推出俱樂部辦賽制度和系列規定,在市場開發上,除主贊助商冠名以外,還有李寧公司、健力寶集團等傳統贊助商。這期間存在的問題是隊伍經費相對比較缺乏,造血功能不足,觀眾人數和收視率徘徊不前。

2009年以后是沖擊發展階段。恒大女排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原來以省為基礎的格局,這種模式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總體來說,排球發展相對籃球和足球比較稚嫩,既適應了排球運動的發展,又沒有實現排球聯賽實現市場化的目標。按產品生命周期來講,排球聯賽還處在引入期,遠不到成熟階段。

新體育:排球聯賽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鐘秉樞:聯賽暴露出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排球聯賽的知名度不高。二是受眾定位不清。聯賽之初吸引了一大批觀眾,隨著老運動員退役,具有中國女排五連冠情結的觀眾越來越少,又未吸引到更多年輕觀眾。三是聯賽“贊助商+全國排球聯賽”的稱呼不利于全國排球聯賽的推廣發展。聯賽之初推出的CVL和CVA都未沿用下來。多年來,步步高、安踏、361°等贊助商冠名替代了聯賽統一稱呼,不利于品牌的宣傳推廣。四是缺少品牌包裝。品牌好壞的催化劑是國家隊的成績,明星球員是聯賽的金字招牌,盡管每屆聯賽都評出最佳球員、最佳得分手這些技術方面的榮譽稱號,但沒有推出素質全面、為人師表、帥氣時尚的排球明星。五是品牌推廣要與娛樂活動結合。賽事性質是文化娛樂活動的延伸,但目前聯賽還單一集中在比賽本身,沒有作為精神文化產品拓展出來,進行包裝和打造。缺少娛樂活動的延伸和上升為文化產品的包裝打造意識,也就缺少了對聯賽宗旨、定位、精神和文化的挖掘和推廣,也失去了“輕松、時尚、快樂和精神滿足”的觀看體驗。

聯賽所處的困境在于已經朝職業比賽發展,卻沒有把聯賽辦成有文化特色的品牌。

新體育:目前,排球聯賽距離職業化還很遙遠,如何推動排球聯賽改革?除了引進外援,您認為需要實行哪些具體舉措為聯賽脫困?

鐘秉樞:對聯賽產品進行切割,可分為三類:

表演類產品是決定整個聯賽產品的核心。目前進入到表演產品的有男女排總共180多場比賽,還有紀念品、服裝、運動飲料等跟比賽相關的實物產品。但是,運動隊隊服、俱樂部紀念品及相匹配的飲料等衍生產品都沒有開發出來。

資本類產品包括聯賽冠名權、會徽、會標、隊徽、隊標、吉祥物等標志特許使用權,電視轉播許可權、場地廣告牌使用許可權、明星廣告權等無形資產形態、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除了冠名的贊助商外,圍繞無形資產可開發的產品尚未得到有效開發。

人才產品即職業運動員、教練員以及裁判員。目前圍繞排球人才,并未建立起為俱樂部發展所需配套的人才隊伍和俱樂部運作人員。

圍繞這三類產品形成了消費品市場、產權市場和運動員轉會市場。這三個市場沒有建立好,意味著市場沒有得到很好挖掘和利用,導致聯賽徘徊不前。這跟當年推出聯賽時準備期過短有關,而且排球運動管理中心成立后,仍舊按行政管理在運行。本來是摸著石頭過河,卻成了摸著石頭忘了過河。

聯賽改革始終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擔心影響國家隊世界大賽成績,這跟與國外不同的訓練理念和方式有關。國外的聯賽完全是在業余訓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存在長年集訓的運動隊,沒有專業化的冬訓,聯賽不會因沒有集訓而成績不佳。中國排球原來是一年頂多兩次集中比賽的賽會制,習慣了聯賽外集中、系統的訓練。賽制改革以后,聯賽從12月到次年3月進行,把冬訓打破了,運動員不適應,不知道怎么備戰。國外職業化的體育項目一年四季都有比賽,以賽代練,賽練結合得非常好,國內結合得不好。

還有一個原因是不管什么項目,只要在奧運會上拿到金牌就算成功,這樣的奧運戰略直接導致投入高、收效小、效率低的大球項目受到嚴重沖擊,很多業余體校的球隊因此解散了。排球隊伍和人口大幅度下降,導致本應該在業余體校青少年階段完成的基本功系統訓練弱化,缺乏基本功系統訓練的隊員直接進入二線隊伍,后備力量質量下降。到成年隊后,教練還要拿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基礎性訓練。這跟國情有關,也跟教練員思想認識和傳統習慣的改變有很大關系。

新體育:恒大模式對于排球聯賽有沒有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

鐘秉樞:2009年,恒大隊出現后帶來很大沖擊。恒大女排是完全獨立的、具有職業化特征的隊伍,也給關注排球運動發展的企業提供了新的投資途徑。恒大集團建立完全獨立的俱樂部,不隸屬于省市體育行政部門,用豐厚的薪水買進教練員和運動員,組建符合中國排協注冊和比賽要求的俱樂部。恒大女排朝職業化道路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單位局限,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

恒大模式就是高額投入,做好了可以做改革領頭雁,做不好會重蹈足球職業化覆轍,運動員收入增長了,但技術水平反而下降了。用高薪把運動員、教練員請過來,但運動員和教練員追求的個人價值和目標實現后,又將怎樣?支持運動員堅持下去的動力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總體追求目標的缺失和金錢誘惑、刺激會導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對于市場化的職業聯賽來說,長遠目標必須在商業化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和塑造。這方面有很多經驗教訓可借鑒??梢哉f,恒大模式的沖擊既有現實意義,也有推廣價值。同時,也要明確認識到,在舉辦排球聯賽、促進俱樂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要考慮俱樂部長遠發展目標和未來走向,深刻認識職業聯賽的目的。

新體育:中國排球運動改革之路是完全走市場化道路,還是在政府管理和依托市場之間取得某種平衡?衡量改革成功的標準是什么?

鐘秉樞:既然把排球聯賽看成一種文化現象和市場化改革的事物,就要做好三件事。

一從運動員角度看,歐美職業運動員來自群眾業余體育,而我國職業運動員主要從幾十年的訓練體制中的“專業運動員”轉化而來,幾乎無任何轉會自由可言。如何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流動,加大轉會力度,以法律文件得以確認需要認真對待。二從俱樂部角度來看,俱樂部既是職業體育的管理主體,又是職業體育的生產主體。需要建立職業體育俱樂部協會,實行行業約束和行業自律,進行內部調整和制衡,使俱樂部之間保持一種平衡,避免產生霸王型的超級俱樂部。如美國NBA的選秀制及工資帽制度。三從組織者角度看,職業化的賽事體系是職業體育的重要支撐,任何一個職業化的賽事體系都需要一個組織高效的管理機構,由此,應考慮聯賽管理權和經營權的轉移。

凡此種種,都涉及體育觀念的轉變。我們習慣于把競技體育看成是戰場,上升到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賦予競技體育更多的政治、軍事色彩。職業體育則是秀場,為給觀眾提供更多的精彩表演,比賽要有懸念、有包裝,要營造劇場氛圍,比賽間隙要有各種展示和表演活動。職業體育和競技體育滿足國家需求是不同的。體育不能總講為國爭光,職業體育承載著更多滿足文化需求的使命。恒大已經邁出了這一步,但要避免一家獨大,破壞了市場規律。

培育健康的聯賽市場,需要全面的發展,北京男女排就是很好的案例。北京男排很好地結合了舉國體制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政府積極實現體育產業引導資金,從政策引導層面支持三大球發展,讓北京汽車這樣的企業和排球運動有機結合。北京市還出臺了旨在振興三大球項目的“1248工程”(一個項目、兩所大學、四所中學、八所小學)和“3+3+3”工程,在宏觀上進行政策引導、扶持,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建立一條龍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也解決了運動員的后顧之憂、文化教育和梯隊建設等一系列問題。北京三大球近年來的改革發展,不僅是引入外援,更多的是政策變化,打破僵化思維,在“新舉國體制”思維下真正實現集中全社會力量辦大事。

新體育:國內排球聯賽與國外聯賽的區別與差距在哪兒?

鐘秉樞:國外聯賽不是由排球協會具體管理、操作,而是通過俱樂部協會和聯賽管理委員會,完全由市場化運作保障體系來舉辦。經濟保障是關鍵。國外已形成了彼此交叉、相互制約的網狀治理體系,建立了市場化運作、相互交融的治理體系。國際排聯、亞排聯、頂級轉播商、贊助商、各國政府、賽會承辦地、俱樂部聯盟、俱樂部和運動員,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不是誰命令誰,形成彼此交叉互動、互相制約的網狀結構治理體系。

決定聯賽成功,在于運動員能否自由轉會。既然運動員是產品,那也是一種商品,如果不流動,不能用來交換,就毫無價值。制約我國聯賽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受全運會制約,國內轉會沒有完全市場化運作。

新體育:您對男排未來發展有什么建議?

鐘秉樞:集體項目一定要有文化傳承和精神。當初,孫志安任主教練時的中國男排發展很好,比女排更受歡迎。上世紀80年代,相比女排成績的突飛猛進,男排顯得有些低迷,比賽打完,一回國就被解散,男排文化斷層令人惋惜。雖不斷換教練,但始終沒有形成應有的文化。直到周建安提出亮劍精神,面貌有所好轉?,F任主教練謝國臣推出“自信、陽光、開心”的理念,即不要把目標鎖定在奪冠軍、爭第一,而追求內在的塑造。男排多年低迷,也就沒有了成績壓力,職業化的步子反而可以邁得大一點,鼓勵運動員走出國門,接受個人單飛的歷練和檢驗,也鼓勵外援進入國內聯賽。

結語

開弓沒有回頭箭。隨著理念的更新和改革的推進,經過十余年的風風雨雨、兜兜轉轉,徘徊的中國排球聯賽將迎來突破與超越的拐點,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責編 時曉莉

上一篇:農村家電銷售渠道論文范文下一篇:頸動脈斑塊中醫藥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