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科術后感染預防護理論文范文

2024-02-02

外科術后感染預防護理論文范文第1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觀察病例共36例, 男31例, 女5例, 年齡最大72歲, 最小17歲, 從轉入ICU到行氣管切開平均 (8±3) d, 32例為昏迷患者, 4例為清醒患者, 24例進行機械通氣。

1.2 診斷標準

起病于術后24h后;臨床有發熱, 咳嗽或 (和) 肺部啰音, 叩診濁音等癥狀、體征, 胸片示肺部浸潤性陰影;至少有以下表現之一:咯膿痰, 氣管吸出物、支氣管刷檢標本或培養檢出病原菌, 有診斷意義的血清抗體陽性, 或有肺炎的病理學組織學依據。痰液培養由于受口咽部多種菌的污染, 結果僅有參考意義。

1.3 痰液的采集

36例氣管切開患者先按常規吸痰法吸出較淺部位的痰液, 再用無菌痰液收集器從氣管套管中插入較深部位, 吸取痰液后立即送檢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3]。

2 結果

2.1

細菌分布特點, 見表1

2.2 治療結果

本組36例患者的治療包括對原發病的治療和經驗性應用抗生素, 再根據痰液培養結果選用敏感性抗生素, 加強氣管切開的護理。全組患者治愈12例, 顯效18例, 有效5例, 死亡1例。

3 討論

ICU內肺部感染是指進入ICU72h后發生的院內感染。它發生于有基礎疾病者, 多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受損, 多為機會性致病菌引起, 多數耐藥。在醫院獲得性感染中, 肺部感染占15%, 僅次于泌尿系感染居第2位, 但病死率卻高達25%~50%居首位[3]。ICU病人因基礎病更為嚴重。使宿主防御功能嚴重受損, 多個易感者集中相對窄小的空間內, 發生感染的機會比其它病房增加2~10倍而且耐藥菌的耐藥程度更加嚴重。因此, 對ICU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 要求護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 本組病例因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 減少了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的發生, 使患者恢復順利[4]。

4 結語

綜上所述, 在人工氣道管理中采取各種有效措施, 有針對性地對氣道的溫、濕化, 清除氣道分泌物, 加強氣道、氣囊的管理, 控制口咽部細菌定植及誤吸, 執行嚴格的無菌操作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改進, 可有效降低ICU患者的肺部感染, 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 降低患者痛苦, 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摘要:目的 探討我院腦外科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患者更為有效的護理措施, 預防并控制ICU內肺部感染的發生。方法 觀察我院腦外科36例行氣管切開并發肺部感染的ICU患者痰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 總結細菌分布特點及藥敏情況, 并分析原因。結果 導致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為基礎疾病免疫力差,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咽部定植細菌下移, 生理屏障作用和無菌操作不嚴格等。結論 有針對性地對氣道的溫、濕化, 清除氣道分泌物, 加強氣道、氣囊的管理, 控制口咽部細菌定植及誤吸, 執行嚴格的無菌操作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改進, 可有效降低ICU患者的肺部感染。

關鍵詞:ICU,氣管切開,感染

參考文獻

[1] 王萍.氣管切開病人的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 2006, 41 (6) :556~558.

[2] 劉領君.親情服務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8, 20 (34) :54~68.

[3] 潘美飛.長期留置氣管套管患者的護理體會[J].廣西醫學, 2007, 29 (9) :1472.

[4] 林御貞.重型顱腦損傷行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護理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 2007, 14 (6) :88.

[5] 周勝招, 鄧明珠.淺談手術室護士在圍手術期的親情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7, 7 (2) :14~25.

外科術后感染預防護理論文范文第2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 年11 月—2015 年11 月來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12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62例, 女性患者50 例, 年齡在30~65 歲, 平均年齡45.1歲, 空腹血糖7.7~9.4 mmol/L。112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包括42 例闌尾炎患者、24 例結腸炎患者、30 例肝癌患者、16 例肺癌患者, 將其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 (56 例) 和觀察組 (56 例) , 每組男性患者31 例, 女性患者25 例;21 例闌尾炎患者、12 例結腸炎患者、15 例肝癌患者、8例肺癌患者。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空腹血糖等自然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術后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嚴密監視術后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 包括血壓、體溫、心率等, 并且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進行心理壓力緩解和疏導。 此外, 護理人員也要對術后患者進行切口的護理, 包括切口換藥、正確翻身、健康飲食指導, 同時加強術后功能鍛煉護理, 預防切口感染導致并發癥。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觀察組在采用常規術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手術室內護理:1患者手術前檢查:對于即將進行手術的合并糖尿病患者應進行身體各項指標檢查和手術風險的評估。 護理人員應詢問患者抗生素使用情況, 并采取適當且有效的途徑給予患者抗生素使用。 同時, 護理人員也應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對患者的手術處皮膚進行檢查和前期處理。 2手術室及手術用品消毒:為防止患者術后感染, 護理人員應在患者進行手術前對手術室內的環境、 手術器具和物品進行嚴格的消毒, 且一些物品要保持一次性使用原則。 同時, 手術臺和器械臺要保持整潔, 手術器械在使用前用敷料覆蓋, 避免灰塵及其他污染, 使用時及時更換, 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在進行接臺手術時, 護理人員應將室內溫度嚴控在25 ℃左右, 濕度保持在70%左右。 3手術中的護理措施: 參與手術的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手術流程操作, 采用正規且熟練的手術護理技術, 避免手術過程中因手術視野狹隘而造成的患者感染。 首先, 護理人員應將無菌薄膜鋪巾鋪在手術區上, 并確定手術室內溫度適宜。 其次, 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切口進行充分的清洗和消毒, 如變壓沖洗和使用聚維酮碘沖洗。再次, 護理人員要及時擦拭手術醫生的額頭, 防止汗液流下影響醫生手術操作和污染患者創口。 同時, 護理人員要及時且正確的配合手術醫生的操作, 如果手術時間超過4 h, 需要更換手術手套, 并再次進行消毒。 4縮短手術時間: 護理人員應在手術前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 對其講解手術的過程及相關事項, 降低患者的緊張心理, 并使其最大程度上配合手術的快速進行, 降低患者并發癥及術后感染風險。 此外, 護理人員還應避免手術過程中手術器械和用品的準備不當, 減少術中可能發生的故障及失誤, 盡量縮短手術時間。 5手術室人員流動控制:根據相關資料統計, 手術室內80%灰塵來自于室內人員, 因此需要嚴格控制手術室內人員的流動, 避免空氣流動加快使手術室內的空氣污染而增加的患者切口部位細菌感染幾率。 在手術期間, 需要確保手術室內環境和空氣的無菌程度, 護理人員應盡量減少走動次數, 更不允許走出手術室, 且要保持室內安靜。

1.3 觀察指標

以患者的病史、臨床體征、實驗室檢查等指標作為醫院感染診斷依據[17,18,19,20,21], 觀察兩組患者在術后2 周內出現的感染例數, 并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控協調小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計算感染率。 此外, 記錄患者對護理環境、服務態度、責任感、治療舒適度4個方面的評分, 共計40 分 (每項10 分) 。其中得分≥36分為十分滿意;35~32 分為比較滿意;31~28 分為一般滿意;<28 分為不滿意, 滿意度=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

1.4 統計方法

利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兩組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術后感染率和手術室內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兩組患者感染率

經不同護理的兩組合并糖尿病患者, 術后切口感染均得到有效改善。 兩組數據對比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率 (3.57%) 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率 (25.00%) , 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由此證明, 手術室內護理能更為有效地降低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詳見表1。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數據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術后僅發生2 例感染 (感染率為5.36%) 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術后發生13 例感染 (感染率23.21%) , 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由此證明, 經手術室內護理的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后不易發生感染合并癥, 詳見表2。

2.2 術后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兩組采用不同護理方法的患者分別對護理水平進行評分,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96.43%) 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83.93%) , 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也就是說, 術后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滿意采用手術室護理措施, 詳見表3。

3 結論

糖尿病是一種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的代謝性疾病, 在進行手術時切口往往會使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出現浮動, 甚至血糖含量進一步升高, 從而導致切口感染和多種并發癥等[22,23,24,25]。 對術后合并糖尿病患者應進行多方位的護理, 其中手術室內護理是患者術后及時恢健康最重要的環節, 可在滿足患者對護理需求的同時顯著降低了切口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

隨著醫學的持續發展, 糖尿病已經可以通過胰島素等藥物的治療得到有效控制, 再加上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減少術后切口感染和合并癥發生的幾率, 但是仍然存在著較大的術后切口感染風險, 對感染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均造成傷害, 因此該院主要采用患者手術前檢查、手術室及手術用品消毒、手術中的護理措施、 縮短手術時間和手術室人員流動控制五方面進行手術室內護理, 從根本上最大程度的降低術后合并糖尿病患者切口的感染率。 研究結果顯示, 與常規術后護理比較, 手術室內護理更效地降低了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的感染發生率 (僅為3.57%) 和術后感染合并癥發生率 (僅為5.36%) , 且術后患者對手術室內護理十分滿意, 滿意度高達96.43%。 也就是說, 手術室內護理可有效預防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 提升醫院的護理服務水平,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

綜上所述, 手術室內護理不僅顯著降低了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也大大地提升了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 同時有效地縮短了患者手術治療時間, 更為重要的是, 明顯地提高了患者未來的生活質量。

摘要:目的 探討手術室內護理對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方法 將該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1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護理, 對照組給予常規臨床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臨床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手術室內護理。術后分別觀察切口感染發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并對其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 兩組不同護理的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率和護理滿意度比較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率 (3.57%) 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率 (25.00%) ;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合并癥發生率僅為5.36%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術后合并癥發生率23.21%;此外,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96.43%) 也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83.93%) , 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手術室內護理顯著降低了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同時大大地提升了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 有效地縮短了患者手術治療時間, 更為重要的是, 明顯地提高了患者未來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手術室內護理,合并糖尿病,術后切口感染

參考文獻

[1] 王玉紅.手術室護理管理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外醫療, 2013 (3) :137-139.

[2] 徐勝男, 李明.手術室內護理對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防治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 :76.

[3] 劉梨, 黃志歡.手術室護理人員強化管理加強后對降低醫院內感染率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 (1) :120-122.

[4] 劉雅倩, 胡靜, 趙娟.循證護理結合臨床路徑在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西部醫學, 2013, 25 (26) :1178-179.

[5] 王斌飛.循證護理和常規護理在基層衛生院感染控制中的護理效果對比觀察[J].醫學信息, 2015 (16) :192-193.

[6] 徐海娣, 張興, 張玉瓊, 等.循證護理應用于老年重癥膽管炎病人術后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J].全科護理, 2014 (19) :125-126.

[7] 黃潔婷, 李衛伶.循證護理在合并糖尿病病人術后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 2015, 13 (13) :1216-1217.

[8] 范玉玲.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3 (7) :144-145.

[9] 王立新, 張靜濤.循證護理用于消化內鏡中心感染控制流程優化管理措施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 (23) :162-153.

[10] 闕海丹.38例婦科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處理[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 :162-163.

[11] 王玉紅, 劉衛華.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循證護理模式應用的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21) :157-158.

[12] 張玉春.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4 (9) :102-103.

[13] 楊芳.手術室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及防范措施[J].醫學信息, 2013 (24) :132-133.

[14] 胡承菊, 張昌碧.手術室護理管理與院內感染的相關性分析[J].河北醫藥, 2013, 35 (9) :155-156.

[15] 張毅.探討普通外科手術患者院內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18) :172-173.

[16] 李寧.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院內感染的干預效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 2014, 4 (3) :191-192.

[17] 孫恩華, 李榮國, 李燕.齊魯醫院1232株革蘭陰性桿菌的分布及其耐藥監測[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 42 (2) :103-105.

[18] 王麗萍.探討普通外科手術患者院內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J].醫學美學美容, 2014 (12中旬刊) :107-108.

[19] 朱幼枝, 張明通.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院內感染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12) :117-118.

[20] 卓新英.降低院內感染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 (2) :188-189.

[21] 劉釗.院內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 (10) :155-156.

[22] 苗翠平.強化手術室護理管理在院內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觀察[J].醫藥前沿, 2015 (13) :201-202.

[23] 韓素蓮.整形美容門診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 (10) :168-169.

[24] 王美.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醫藥前沿, 2014 (36) :106-107.

外科術后感染預防護理論文范文第3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該次研究中有1000名普外科患者參加,其中男性患者有506名,女性患者有494名,最小年齡者是50周歲,最大年齡患者是64周歲。 這其中有90名屬于普外科糖尿病患者。 研究者依據對這些患者進行診斷發現, 有67名患者出現感染,二者其中17名屬于普外科糖尿病患者。 上述患者肝腎功能都十分正常,沒有出現任何的創傷,免疫系統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1.2方法

全部患者的病程情況、病程時間等所有的信息都記錄下來,制定統一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調查表中包含了性別、年齡、病程、長期臥床、侵入性操作等幾項內容。 每個可能的危險因素都進行了定義,同時統一好判定標準。 糖尿病的判定標準如下:空腹血糖達到或超過7.0 mmol/L;也可以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來判定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2 h血糖已經達到或超過11.1 mmol/L, 在判定為糖尿病患者; 早期已經確認的患者。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經檢驗為正態分布者,且方差齊者(x±s)采用t檢驗;偏態分布者,(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 采用Mann-Whitneyu檢驗。 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用 χ2檢驗。 計量資料多因素采用線性回歸分析。 雙側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資料分析

1000名患者有67名患者感染,感染率為6.7%,其中90名普外科糖尿病患者中,有17名患者感染,感染率達到18.9%,而910名普外科患者中有50名患者感染,感染率為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32名患者感染是由于手術切口部位引起,而有20名患者是由于呼吸道部位感染而引起,有15名患者是其他部位感染所引起。 這兩組患者在此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差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單因素分析

患者年齡達到或者超過60周歲、患有糖尿病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5年、長時間臥床、空腹血糖、長時間的應用抗生素等因素與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有一定的關系,除此之外,普外科糖尿病患者使用抗生素時間的長短、侵入性操作等會引起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 比較兩組統計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性別、 糖化血紅蛋白與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并沒有特別的關系,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多因素結果分析

患者年齡達到或者超過了60周歲、已經患有糖尿病達到或者超過5年、長時間的住院、長時間的臥床等因素,是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出現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 也是獨立的因素。

3討論

1普外科患者因為受到手術創傷等多種因素的干擾,機體本身經常表現出應激行為,而這回導致血糖的增加。 糖尿病患者與正常人相比,機體抗感染能力就比較弱,組織損傷之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恢復,再加之血管損傷,身體中的血液黏度就會明顯提升,如果此種狀態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則感染的風險更大。

2該文所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普外科糖尿病患者與單純的普外科患者相比,更容易感染。 以往的研究者通過研究表明,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之后,322名患者中有62名患者發生了感染,感染率達到了18.7%,而同期普外科患者中,僅有5.9%的患者出現了感染。該名學者所得的研究結果,與該研究所得的研究結果基本上相同。 與以往研究不同,該研究又對患者發生感染的不同部位進行了詳細的探究,研究發現,有32名患者感染是由于手術切口部位引起,而有20名患者是由于呼吸道部位感染而引起,有15名患者是其他部位感染所引起。 這兩組患者在此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差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從這一點可以總結出,普外科糖尿病患者與普外科患者相比,感染部位并沒有發生改變,只是感染風險更高。

該次研究中對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因素進行了單因素以及多因素的分析。 單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齡達到或者超過60周歲、患有糖尿病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5年、長時間臥床、空腹血糖、長時間的應用抗生素等因素與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有一定的關系, 而性別、糖化血紅蛋白與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并沒有特別的關系。 多因素回歸因素分析發現:患者年齡達到或者超過了60周歲、已經患有糖尿病達到或者超過5年、 長時間的住院、長時間的臥床等因素,是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出現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獨立的因素。

3年齡超過60周歲的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因為身體機能已經退化,尤其是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最為明顯, 而隨之抗感染的能力也明顯下降, 因此感染的可能性明顯的高于年輕人。 另外, 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時間越長,糖脂代謝的情況也就越加嚴重,這會使得患者抗感染能力減弱。 此外,長時間臥床或者長時間住院的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因為缺乏鍛煉,再加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無法有效的排出,使得患者更容易感染。 該次研究中,單因素分析表明,普外科糖尿病患者使用抗生素時間的長短、侵入性操作等會引起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但是采用多因素分析時,并沒有發現兩者與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之間存在相關性。 這可能是由于臨床操作中,醫生對普外科糖尿病患者的所應用的抗生素進行了嚴格的限制,發現不尋常之后,直接停藥,并且在進行侵入式操作時,醫生按照規范進行了無菌操作,因此杜絕了感染。

4幾乎上述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危險因素的分析,護理人員定要做好護理工作,預防患者感染。 第一, 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進行溝通,解除患者的心理恐懼, 并且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能否良好控制血糖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關,患者對治療依從性差的原因是對治療的認知度低。 因此,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關鍵。 對該類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根據不同患者的需求、學習能力和文化背景,采用不同方式,因人施教,方能取得較好效果;第二,依據上述危險因素,護理人員應該采取相應的對策,比如開窗通氣,要求患者不定時的進行翻身,定期處理患者氣道中的分泌物等; 第三,隨時隨地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并及時醫生進行溝通,一旦發現有感染情況,要立即匯報醫生,最大程度的減輕感染程度早期發現感染并采取措施。 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患者術后醫院感染部位以手術切口和肺部感染最常見,因此,應注意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 包括各種護理體檢。

總之,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四個,分別為,患者的年齡達到或者超過60周、患者糖尿病患者時間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5年、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長、長時間的臥床等。 基于此,醫護人員、患者家屬以及患者都要多加注意,采取切實有效的干預措施。

摘要:目的 研究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危險因素,同時對這些危險因素的預防對策進行分析。方法 從1000名普外科患者中,選取90名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將這90名患者依照感染與否,分為兩組,運用單因素以及多因素回歸分析方法展開研究。結果 1000名患者有67名患者感染,感染率為6.7%,其中90名普外科糖尿病患者中,有17名患者感染,感染率達到18.9%,而910名普外科患者中有50名患者感染,感染率為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普外科糖尿病患者與普外科患者相比,比較兩者的感染部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單因素分析,患者年齡達到或者超過60周歲、患有糖尿病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5年、長時間臥床、空腹血糖、長時間的應用抗生素因素、侵入式操作與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有一定的關系;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齡者達到或超過60周歲、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時間達到或超過5年、長時間的住院與臥床是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出現感染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患者年齡者達到或超過60周歲、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時間達到或超過5年、長時間的住院與臥床會引起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臨床實踐中,定要加以預防。

外科術后感染預防護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探討倫理關懷在外科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對患者疼痛的影響。方法:將80例普外科手術后疼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在外科術后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還對患者實施針對性地倫理關懷,而對照組只進行外科術后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術后疼痛程度分級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治療組患者經護理后術后疼痛程度和對生活質量影響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倫理關懷在外科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中能夠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和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倫理關懷; 護理; 術后疼痛

外科術后患者的疼痛是疾病本身和手術造成組織損傷的一種生理反應,術后傷口疼痛不僅是對患者肉體上的折磨,更大的是心理上的焦慮與恐懼。長期臥床還會導致壓瘡、腸胃蠕動減少等并發癥,嚴重者還會出現行為異常,這些都將對患者的手術和康復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如何做到減少手術并發癥、緩解和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心理,讓患者早日康復出院是現階段醫護人員在臨床中面臨的問題。近年來在對普外科手術后疼痛的患者護理中運用倫理關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源于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四病區住院患者,總的病例數確定為80例,全部病例按照觀測起始時間的先后順序編號,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治療方案均經知情同意,醫院倫理委員會對本次研究已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 年齡

(歲) 性別 例

病種 例

男 女 闌尾炎手術 胃腸手術 其他

觀察組(n=40) 49.8±9.1 28 12 22 13 5

對照組(n=40) 50.4±2.7 26 14 24 12 4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外科術后常規護理方式,如觀察手術切口輔料是否干燥,注意引流是否通暢,飲食護理與健康指導,心理輔導,出院指導以及用藥指導等,當患者反映疼痛嚴重時,護士應立即告知醫生,根據醫生所開醫囑進行鎮痛處理。觀察組在外科術后常規護理方式的基礎上,采取倫理關懷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1)倫理關懷在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中的應用,由于患者對其病情不了解,往往會產生恐懼、焦慮情緒,因此,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和手術后均應多給予倫理關懷,指導患者鍛煉床上大小便和胸、腹式呼吸。同時責任護士還要成為與患者交流的知心人,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颊呖祻统鲈簳r應囑其出院后的飲食、服藥、休息、隨診、院外急救的要點以減少疾病的復發,促進機體完全康復。(2)倫理關懷在住院環境護理中的應用,患者入院時要詳細介紹入院注意事項、病區環境、主管醫生和護士,還要介紹同室患者,讓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病房環境及科室相關規章制度,同時要保持病房安靜,減少聲音、光線的刺激,病房物品要擺放整潔,房間保持衛生,定時通風換氣,治療操作盡量白天集中完成,夜間盡量開壁燈,創造有利于患者疼痛減輕的環境,減輕患者心理煩躁的負擔。(3)倫理關懷在生活護理中的應用,護士應該視患者為親人,時刻為患者排憂解難,當患者長期臥床胃腸蠕動功能減弱出現長期便秘痛苦不堪時,護士應不怕臟臭,用手幫助患者掏出糞便,為患者解除痛苦。幫助臥床患者擺好舒適體位,使肌肉張力減小,處于放松狀態,定期查房檢查患者易出現壓瘡部位的皮膚有無發生異常,并幫助其翻身,給予患者局部的按摩,避免因臥床太久發生壓瘡,若發現局部有皮膚顏色的變化,應及時處理。(4)倫理關懷在焦慮和失眠護理中的應用,護理人員需定時查巡病房,對術后的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觀察,要密切注意其情緒變化,一旦發現患者的生理或心理存在問題,都要及時采取措施減輕和消除因缺乏對疾病正確認識而產生的緊張和焦慮心理。有些患者可能由于疼痛過度或心理壓力過大,導致夜里煩躁不安及失眠,針對這種情況,教會患者通過聽音樂、看書、回憶以前發生的快樂的事情等自我心理放松的方法,還可以和患者的家屬多溝通,爭取患者家屬能夠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給患者更多的關心、體貼,使患者時刻保持戰勝病痛的信心。

1.3 療效觀察

1.3.1 疼痛評估標準 根據主訴疼痛的程度分級法(VRS):最核心的就是觀察疼痛對患者睡眠的影響,分為無痛、輕、中、重度4個等級。0級代表無疼痛;Ⅰ級為輕度,表示有疼痛,但是可以忍受,對生活和睡眠無干擾;Ⅱ級代表中度疼痛,患者已經不能忍受,要求使用止痛藥,睡眠質量差;Ⅲ級代表重度疼痛,痛感劇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劑,睡眠受嚴重干擾[1]。

1.3.2 生活質量評估 采用諾丁漢生存質量健康量表對患者進行調查,量表包含軀體活動、精力、疼痛與睡眠、社會聯系、情感反應共5個方面,每個方面分數為20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質量越高[2]。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同時符合正態性和方差齊性要求的,則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性或方差齊性要求的,則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或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分級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均發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0級、Ⅰ級疼痛的患者占80.0%,,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分級比較 例(%)

組別 疼痛0級 疼痛Ⅰ級 疼痛Ⅱ級 疼痛Ⅲ級

觀察組(n=40) 5(12.5) 27(67.5) 6(15.0) 2(5.0)

對照組(n=40) 1(2.5) 14(35.0) 17(42.5) 8(20.0)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組患者各項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x±s) 分

組別 軀體活動 精力 疼痛與

睡眠 社會聯系 情感反應

觀察組(n=40) 15.5±1.9 17.4±0.7 17.5±0.3 14.4±2.7 15.9±0.7

對照組(n=40) 10.5±1.3 11.2±0.4 9.9±2.3 9.8±1.7 10.1±1.2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在不斷的飛速發展,然而人們對醫療技術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護理質量提高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外科術后疼痛仍然是每一個患者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在常規護理中,對于術后疼痛的患者多給予鎮痛藥,盡管鎮痛藥物和技術不斷發展,仍有80%的擇期手術患者反映鎮痛不足,50%以上的患者術后72 h疼痛不止[3-6],并且如阿片類鎮痛藥,該類藥物具有成癮性、影響呼吸及傷口愈合等,使得患者對其有恐懼感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造成鎮痛效果欠佳。這些都造成了患者對鎮痛治療的滿意度不高。術后疼痛不僅僅是患者的主觀感受,還受心理、生理及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單純依靠鎮痛藥物和技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疼痛問題。

疼痛由導致組織損傷的傷害性刺激引起,既是組織細胞病理的一種提示,也是機體保護性防御的一種信號[7-10]。術后疼痛能引起患者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會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切口愈合等帶來不良影響,甚至還可誘發一系列并發癥,并對患者及家屬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11-12]。因此有效控制術后疼痛,對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預后具有特殊意義[13-14]。隨著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和完善,護士在外科疼痛的控制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手術前、術中及術后,由于護士和患者親切接近和溝通,促進了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感情交流,從而建立了良好護患關系,最終使得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得到提高[15]。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疼痛狀況,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使護理人員工作得到了認可,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還能提早進行功能康復訓練,這都有助于患者的恢復[16]??梢娫谂R床護理中通過掌握正確的疼痛評估方法,實施有效的止痛措施,提高護理工作的效能,同時配合實施倫理關懷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減輕其術后疼痛程度,提高其術后生活質量,從而有助于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在臨床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景芳,劉育瓊,莫劍妹.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10,16(7):207-208.

[2] 王學斌.普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9(12):707-708.

[3] 許慶珍.手術后疼痛控制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7,13(16):1558-1559.

[4] 肖玉洪,高士輝,陳學芹.腹部手術術后疼痛相關因素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1):125-126.

[5] 高虹,楊瀾.外科術后病人鎮痛滿意度調查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07,21(2):406-407.

[6] 沈霖,唐金鳳,徐艷.術后疼痛護理流程的制定與執行在優質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10(21):562-563.

[7] 師艷紅.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療效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4):126-127.

[8] 陳?,?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159-160.

[9]田子明,郭進軍.外科疼痛的評估及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10,8(178):1201-1202.

[10]楊秀娣.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90-91.

[11] 馬淑玲,郝云霞,李麗娟,等.護理干預對實施無痛內窺鏡下手術患者生命體征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0):239-239.

[12]周海燕.護理干預對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81-82.

[13] 趙芳,朱以芳,齊海妮,等.全肺切除術后心血管系統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8,23(14):30.

[14]孫文芳.創傷性脾破裂手術后患者躁動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73-74.

[15]刁秀蓮,陽登位,陳艷玲.人性化護理對手術室患者的行為、心理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87-88.

[16]梁君.疼痛規范化管理在骨關節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27-28.

(收稿日期:2014-04-28) (本文編輯:陳丹云)

外科術后感染預防護理論文范文第5篇

考試時間:20

13、

10、9

科室: 姓名: 工號: 得分: 閱卷人: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

1、肝膽手術術前應完成各種檢查,遵醫囑及時采集患者的(血

)、( 尿

)、( 便

)標本做常規檢查,做心、肺、腎功能檢查及肝膽影像學檢查。

2、患者因各種因素引起急慢性脫水、(

電解質平衡失常

)、(

貧血

)、(

低蛋白血癥

)、凝血功能異常,術前需輸液,補充血容量,糾正電解質平衡失調,糾正貧血,肌注維生素K110mg,每日2次,糾正(

凝血功能

)異常。

3、全麻術后常見并發癥(肺炎肺不張)、(

尿潴留

)、(

靜脈血栓

)等。

4、甲狀腺手術,術前應練習(

頭低肩高為

)位。

5、非胃腸道手術全麻術前( 12 )小時開始禁食,( 4 )小時開始禁水。

6、LC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術。

7、術前應測量患者(體溫

)、脈搏、呼吸、(

血壓

),并觀察病情變化。

8、頸部手術備皮,上至( 下唇

),下至(

胸骨角

),兩側至斜方肌前緣。

9、腹部手術,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行(

半臥位

)以減輕切口的張力。

10、腹部手術患者在術前( 1)周,指導病人術后適應性訓練,如床上大小便等,以養成在床上排尿的習慣。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肝膽術前做好飲食護理很重要。應經予(B )的普通飲食或半流質高營養飲食。

A、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B、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 C、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高脂D、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

2、對睡眠差的患者,為提高患者睡眠質量錯誤的是(D

)。 A、渴熱牛奶、溫水泡腳、B、遵醫囑給予安眠藥 C、心理護理D、不可應用安定類藥物

3、吸煙患者入院后,為預防肺不張,應在術前( C )時間戒煙。 A、24小時B、一周C、兩周D、48小時

4、病房護士與接手術者需共同交接( D )

A、共同查對床號、姓名、手術部位、術前醫囑是否全部執行B、取下病人活動假牙、發夾及貴重物品并交家屬保管 C、填寫好交接單,雙人簽名

D、以上全是

5、備皮時正確的做法是( C )

A、剃刀與皮膚表面呈45度角,切忌刮破皮膚 B、備皮一般在手術前日或當日進行

C、剃后皮膚若有劃痕或發紅,屬正?,F象 D、腹腔鏡手術不用備皮

6、腹部手術的備皮范圍( D )

A腔鏡手術應消毒肚臍

B、上腹部手術:從乳頭至恥骨聯合平面,兩側至腋后線 C、下腹部手術:從劍突至大腿上1/3前內側及外陰部,兩側到腋后線。

D、以上全對

7、肝膽術前1天護士應交待病人勿食( A ),以防胃腸脹氣。 A、豆制品、牛奶等

B、小米稀飯 C、面條

D、大米稀飯

8、LC常采用(C

)氣腹

A、一氧化碳

B、氧氣 C、二氧化碳

D、氯氣

9、LC術后,因(D

)故術后常規低流量氧氣吸入4-6h,嚴密觀察呼吸及氧飽和度 A、二氧化碳可能彌散入血

B、產生高碳酸血癥

C、酸中毒和皮下氣腫

D、以上全對

10、膽囊切除術后飲食不正確的是( D )

A、清淡、易消化、低脂飲食

B、低膽固醇、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 C、忌暴飲暴食

D、多吃動物內臟、豆腐等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術前患者緊張,夜間難以入睡是禁用安定類藥物。( ×)

2、患者進入手術室前,應備好帶入手術室的各種用品和藥品,如術中用的抗生素、造影劑以及X光片、CT片等。( √)

3、行LC手術者術前應清潔灌腸。(× )

4、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前不用做標記。( × )

5、皮膚準備是預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環節。( √ )

6、LC術后應給與高流量吸氧。( × )

7、患者術前不必戒煙,為防止肺不張術后必須戒煙。(× )

28、術后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應鼓勵患者進行適當活動,如在床上多翻身或下床活動等,以防靜脈血栓發生。(√ )

9、術前應控制飲食,不應經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飲食,以免術后腹脹。(× )

10、術前患者如有不安、焦慮、恐懼心理,應及時向患者耐耐心解釋,說明手術的重要性,疾病的轉歸,以消除顧慮,積極配合手術。(√

)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備皮的注意事項?

1.剃毛時須以鋒利剃刀順著毛發生長的方向剃,以免損傷毛囊,剃刀與皮膚表面呈45度角,切忌刮破皮膚; 2.剃毛時間不宜距手術時間太久,一般在手術前日或當日進行。 3.剃后檢查皮膚有無劃痕或發紅,必要時記錄并報告醫生。

2、簡述引流管的護理要領?

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暢,防止扭曲、打折、受壓、滑脫, 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性質及量,

定時更換引流袋,并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外科術后感染預防護理論文范文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63

腎移植術后的肺部感染尤以術后2~4個月多見,嚴重者可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最終致受者死亡。肺部感染病原學上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和原蟲感染均可發生,而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多是經驗性的。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者23例,先將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23例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24~59歲。術后14天~18個月內發病,所有患者均有發熱癥狀,體溫38.5~40℃,部分患者有發熱前寒戰,咳嗽、咳痰、胸悶、胸痛等癥狀?;颊呔⒓赐S盟锌古懦馑幬?環孢素、麥考酚酸酯、他克莫司及硫唑嘌呤等),僅應用小劑量潑尼松。住院時間為10~45天,19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其中1例轉上級醫院后死亡,1例放棄治療出院后死亡),死亡原因為不可糾正的呼吸衰竭。

護理體會

加強消毒隔離管理:盡量安排病人住單間,不提倡集中安置;患者及入室人員必須佩帶口罩,限制探視和陪護,減少病房流動人數;病房每天擦拭消毒2遍,每天開窗通風換氣2~3次,空氣消毒2次,以保持空氣的潔凈度;護士在執行各項操作時應嚴格無菌操作,處置患者前后必須嚴格洗手,減少交叉感染的發生。

高熱護理:所有患者均有發熱,部分可有高熱,當班護士應定時測量體溫,如有異常,及時報告;發熱病人采用物理或藥物降溫后,出汗多,床單和貼身衣物及時更換,保證患者舒爽,暫時不讓患者洗澡、洗頭,以防受涼加重感染;還應囑患者適當多飲水,補充體液的消耗。必要時可靜脈補液。

口腔及呼吸道的護理:為了防止口腔感染,做好口腔護理,選擇口泰漱口液三餐前后漱口;部分患者有胸悶癥狀,血氧飽和度低,此時需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及時有效地排痰,痰黏稠不易咳出時應用氨溴索壓縮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依患者病情需要,可采用單路或雙路吸氧,吸氧用的鼻導管及濕化瓶及時更換或消毒。

皮膚護理:因高熱消耗體力或需要持續吸氧,患者多長時間臥床,此時應勤檢查長期受壓的部位,防止褥瘡的形成;囑患者適當變動體位或按摩雙下肢,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趁體溫正常的間隙,可協助患者溫水擦浴,保持皮膚干爽清潔。

飲食護理:重癥肺部感染時,機體消耗很大,可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無渣飲食,還應注意飲食清淡,鼓勵患者少食多餐。如患者胃腸道利用不佳或胃腸道營養不能提供機體所需能量時,可經靜脈補充能量,保證患者基本生理需求。由于缺乏活動,部分患者有腹脹、便秘、腸蠕動差的情況,可增加粗纖維的攝入,促進腸蠕動,或應用通便藥物,必要時灌腸治療。

正確采集實驗標本: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常需要多次行血培養或痰培養,以此來指導臨床用藥。故正確留取痰液標本極為重要[1],經皮氣管穿刺吸痰法和經纖維支氣管鏡吸引法吸出氣管深部的痰液,準確率高,但患者很難接受。所以目前,臨床上還是常用咳痰法留取痰液標本;咳痰前,讓患者先刷牙或漱口液漱口,再深吸氣,咳出氣道深部的痰液,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無菌痰盒中,盡快送檢。抽取血培養標本時應選擇不同部位的末端靜脈抽血,徹底消毒穿刺部位皮膚,操作過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病情觀察:①觀察有無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升高,血氧飽和度下降,四肢末梢發涼等現象,警惕感染性休克的發生,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病情加重時協助患者轉入ICU行呼吸機輔助呼吸;②重癥感染患者已經全部停用抗排斥藥物,必須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并協助分析原因;尿少時首先要考慮是否補水不足,次之警惕排斥發生;③腎功能的改變再加上患者進食少、出汗多,補充不足以及細菌釋放毒素,很容易引起電解質紊亂。對應地,電解質的改變也可以反映出腎功能狀況,所以要監測血電解質及腎功能,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心理護理:據報道,在影響腎移植患者生活質量的變量中,患者的心理范圍分數高于生理范圍的分數,這表明患者的心理問題比生理問題多。腎移植手術本身花費較大,肺部重癥感染需額外增加大量經費,部分患者存在對家人的負疚感而心理壓力巨大,同時該疾病較高的病死率也使患者有較強的恐懼感,在治療過程中存在悲觀情緒,易產生煩躁、情緒不穩定。護理方面應多巡視患者,適度宣教,減輕患者恐懼心理。責任護士應根據患者心理狀況,耐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穩定患者的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用成功的病例鼓勵患者,使患者變消極為積極,以最佳的心態配合治療與護理。

出院指導:囑患者注意休息,適量活動,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必要時戴口罩防止感染,不接觸已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避免呼吸道受到刺激。注意飲食衛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及時就診。注意觀察移植腎情況,監測體溫、血壓、體重,記錄24小時出入量,遵醫囑服藥,定期復查。保持心情愉悅、舒暢。

討論

腎移植術后30~130天是免疫抑制最嚴重的階段,也是最易發生肺部感染的時期。感染發生后,病情發展快,易反復,難治療,且花費巨大,是影響移植器官遠期存活的重要因素。治療上多采用聯合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時采用血液透析,減少體內液體及排出有毒物質,減輕炎癥反應。護理上應密切觀察患者體溫、 血壓、 移植腎是否有腫脹壓痛、血肌酐等,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嚴密的臨床病情觀察、重視預防,精細的護理及心理干預,有利于重癥肺部感染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能提高治愈率,并能有效提高腎移植術后的生存質量及存活率。

參考文獻

1 談菊香.腎移植術后重癥肺部感染的觀察和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6,2(4):18-21.

上一篇:無菌技術操作護理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農村商業銀行預算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