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游樂設施范文

2023-09-20

兒童游樂設施范文第1篇

摘 要:農村水利設施的有效供給是實現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載體。通過梳理公共品整體性供給與社會資本的既有文獻,進而以博弈論詮釋農村水利設施整體性供給的行為選擇。同時建構出社會資本對農村水利設施整體性供給的Logit回歸模型,借助于CFPS中關于“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數據證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社會資本的存量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起到積極作用,其中社會網絡、社會參與以及農戶個體特征對整體性供給產生顯著影響。為此,通過營造農民整合參與的有利環境,增強農村社會資本的建設,有效培育和發展農村精英,以此來實現農村水利設施整體性供給的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水利設施;整體性供給;社會資本;關聯效應

一、問題的提出

具有公共品屬性的水利設施建設是農業發展的基石,也是國家糧食生產的核心保障。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引起的水資源短缺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農村區域經濟與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據國家防總統計,2013年全國因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3 146億元。截止2014年5月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9.37億畝,僅占耕地面積的51.5%,仍然有近一半的耕地是“望天田”,基本灌溉條件比較缺乏。囿于水利基礎設施的不足,愈發加劇了區域性的整體貧困程度。水利基礎設施的供給現實以及供給的非有效性,反映出當下農村治理現代化的內生動力和長效續航力不足的問題 [1]。

而農村水利設施供給只憑借基層政府供給無法理順供給與治理過程,也未必能實現跨部門間的項目承接與轉移[2],表征出“整體性供給”有其存在的應然性。緣起于農村水利設施的碎片化現狀,單獨由政府或者是農村居民本身來實現水利設施供給不現實,因此施行農村公共品的整體性供給是必然的選擇。在當前農村仍是以親緣關系為紐帶的社會境況下,通過整合農村居民與基層政府等力量實現農村公共品的整體性供給,不失為緩解當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供給非有效性的一種良治化模式。農村居民如何通過依托于以人際關系為核心的社會資本來實現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整體性供給已迫在眉睫。通過整合農村公共品的供給主體,有效促進農村公共品供給,實現決策機制再整合,同時建立協同監督機制來協調縣鄉政府、村民以及第三方主體,最終形成城鄉均等化格局[3]。目前農村公共品的整體性供給與社會資本的關聯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社會資本不同程度會影響集體行動的規模和效應。社會資本的累積過程中勢必會形成信息交換與信息交流,并以此來促成集體行動[4]。Bhuyan認為社會資本在尊重對方農戶基礎上能及時、準確地提升對方農戶的整合與整體性供給意愿,可見社會資本是實現化解集體行動困境的有效之道[5]。(2)鄉村內部微觀主體的良性互動增強了人際網絡,能夠有效助推農村社會資本的提升,實現農村治理轉型的多元化,增強農村區域的開放性,最終促使農村傳統社會治理模式發生轉變[6]。(3)傳統自然村落在城鎮化、工業化的當下中國,也處于一個不斷消減的過程。我國的自然村2000年前有360萬個,到了2010年則只剩270萬個,每天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100個,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自然村的這種消亡速度還在加快[7]。(4)農村鄰里關系在“親市場”價值導向下的疏遠,宗族勢力的瓦解以及農村精英的流失,客觀上造成了部分農村區域內社會資本的衰退。新型農村整體性供給交易型的社會網絡尚未成型,勢必會影響到農村社會資本的有機整合,引致了農村公共品供給的低效性[8]。

如何有效促進農戶的集體行動與相互整體性供給是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關鍵,亦是當前農村社會治理與農村公共品供給的研究領域中亟待考究和解決的現實命題,更是基層政府化解農村公共品供給問題的重要手段[2]。然而,從目前調研資料來看,分散化經營土地的農戶對水利基礎設施的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滿足,在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這種供給逐漸呈現出短缺加劇的趨勢。此外,僅僅通過村莊的自主性組織和社會網絡來促進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及維護可能會導致公共品供給過程中的偏向性問題,如村莊“能人”對于水利設施的投入相當程度上是具有個體偏好性的,而且分散化的水資源利用方式也無法實現對農戶的有效供給。以上的討論會產生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如何避免農村公共品供應中的不足,如水利設施的建設、運營以及維護需要什么樣的自主性網絡治理。二是如何避免分散化的公共品供應的不均以及低效問題。毫無疑問,農村社會資本的累積是實現村莊內部自主性網絡治理效用提升的重要手段,其依托的因素如社會網絡、社會信任、社會聲望、社會參與等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農戶整體性供給的外在關系紐帶。因此,核心農戶如何借助于社會資本進而發起供給行為的整體性供給,以及整合社會資本實現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長效性是農戶以自主性整合與整體性供給來達成公共品整體性供給的關鍵環節。本文擬基于社會資本的研究視角,探討農村水利設施整體性供給過程中農戶行為的利益博弈,同時借助于實證研究來闡釋社會資本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影響,為我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實施整體性供給路徑創新提供建議。

二、農村水利設施供給中的利益博弈和行為選擇

為了有效分析和厘清農村水利設施供給過程中各個行為主體間的利益博弈,為此提出了以下三方面假設:一是農戶雙方都是完全理性人;二是雙方都有兩種策略:參與公共品供給和不參與公共品供給;三是所有的變量取值均大于零。

在這里討論的農戶在經濟實力、資源、參與的積極性等方面是對稱的。α表示農戶A和農戶 B 不參與公共品供給時正常的收益,r是參與供給時的總收益,c是參與公共品供給的成本,雙方都參與時,農戶A和農戶B平分產生的額外凈收益,雙方收益均為r-c2(c

當p

為此,供給過程的利益博弈未能有效達成納什均衡,也就無法滿足農村水利設施有效性供給的薩繆爾森條件(所有消費者公共物品對私人物品的邊際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物品對私人物品的邊際轉換率),即:MRS1+MRS2+MRS3...MRSn=MRS(x,G),最終后果就會使得納什均衡的供給量遠遠小于本應帕累托最優的供給量,就是所謂農村水利設施的供給續航力不足。但是現實農村水利設施是在不確定和復雜性的場域下完成供給,同時這種博弈過程是多次往復的博弈,因此農村水利設施的供給成效就在博弈過程中慢慢被消耗一部分成效。這就從客觀上要求農村水利設施供給要施行整體性供給,以此突破固有供給模式的非均衡性。

三、模型建構與實證分析

現有水資源的短缺以及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日益老化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出現滯后,而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對農村灌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形勢的轉變,設施建設的成本日益增高,一旦基層政府(縣鄉政府)并沒有加大財政投入資金,都將造成供給的非有效性。作為行動主體的個體農戶,依托于社會資本實現農村公共品的整體性供給不失為一個重要途徑。個體農戶以人際關系為紐帶,進而自發性地整合村莊力量供給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這個過程中也促進了參與整體性供給的意愿,進而有效避免了傳統供給中的“搭便車”行為,有效緩解了村莊用水緊張的內在壓力[10]。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整體性供給過程是建立在多元化行動主體積極有效整合和協調集體行動基礎上的,不可否認的是,集體行動過程中勢必會出現精英農戶的角色,以其村莊內部的政治地位、社會聲望等因素動員和參與,并以此來實現其作為集體決策者的過程。因此本文主要將社會資本作為表征農戶的關鍵性變量,假定其對整體性供給過程存在行為選擇的外在影響?;诒本┐髮WCFPS關于“農村水利基礎設施”2012年的農戶調查資料,對此進行 Logit分析,探索社會資本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外部影響,以期對農村公共品整體性供給提供借鑒性依據。

(一)模型建構以及樣本數據

本文嘗試采用研究二分類變量常用的方法——Logit回歸模型來考察社會資本及其不同維度對農戶參與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整體性供給的意愿影響。具體的函數模型如下所示:

在(1)式中,α表示常數項;Xi是第 i 個農戶個體對整體性供給的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主要是除了社會資本以外的變量集合體;Zi則表示為社會資本,γi表示社會資本的影響強度;在總體關系模型中βi是關系模型中的偏回歸系數。所選擇的變量和變量分析主要是在表2中集中體現。

(二)實證結果分析

運用Stata 12.0 軟件對樣本進行Logit回歸分析農戶整體性供給意愿的影響因素。主要采用最大似然迭代法列出了最終納入全部變量的模型估計結果(見表3 )。在表3中,M1中主要是對社會資本指標的總體分析,而M2中則是將社會資本分解為4個維度內容(社會網絡、社會信任、社會聲望、社會參與)進行測定。為此,在對整體性供給的意愿影響分析過程中,主要是從個體、受灌溉面積、社會資本、用水環境等特征等進行多維度內容的分析。

1.農村居民個體特征對整體性供給的意愿影響。在M1、M2模型中,個體年齡A1和勞動人口A4都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性,與一開始預設表3中的結果是相互一致的。這說明了年齡和勞動人口規模與整體性供給是相互正向的關系。對農村水利設施的整體性供給的意愿一定程度是與個體對此設施的使用時間的長短相關,即說明農村居民對設施的依賴度大小。

同時基于農村居民的人口規?;鶖荡笏鶐淼娜丝诩t利,一旦其表示出對整體性供給的意愿勢必會形成人口整合力的影響。而對于農村居民的教育程度A2與收入狀況A3在統計學意義上尚未顯現出顯著性,與預期假設存在差異性,與調研區域的現實不相符的。實質反映出這兩個因素對整體性供給的意愿并未發生直接效應,需要經過間接環節才能促成整體性供給意愿。

2.灌溉面積的大小程度已然嚴重影響到整體性供給中各個農戶的整體性供給性意愿,并且這種影響是正相關的,在表3中M1、M2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75 3、0.067 2,足以證明以上論點。在農村社會發展過程中農戶需要擴大其農地的灌溉面積以此來增收,這就需要積極投入建設小型水利設施來實現廣灌溉,足見其對水利設施的依賴程度。而另一層面,倘若所獲得的受益又無法逆向回饋于水利設施建設以及灌溉參與過程,就會導致供給后管理出現“空心化”問題。因而作為理性選擇人的農村居民,勢必會以“整體性供給意愿”參與到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供給過程。

3.社會資本特征對整體性供給意愿的影響。在表3的M1中,社會資本對整體性供給的意愿影響相關系數為0.564 8>0.5,并在1%的置信水平下得到顯著性檢驗,這說明社會資本因子對農村居民有效參與到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影響非常大,且遠遠高于其他特征因子的影響程度。但是必須看到的是社會資本特征下的4個維度因子對參與意愿的影響程度差異性比較大。其中2個因子對此影響較大,囊括了社會網絡與社會參與,這二者在0.01置信水平下得到顯著性檢驗,此外社會參與的影響程度要高于社會網絡。與此同時社會信任與社會聲望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社會網絡是以“社會人際關系”為紐帶的,農村居民在村莊中的人緣好,社會交往能力強,有利于增加與他人信息共享頻數,增強村民參與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意愿,最終形成村莊場域內的整合力[11]。另一方面,社會網絡還能昭示出農村居民在場域內的社會動員和資源整合能力。農村社會網絡的大小,實質上反映了農村居民在村莊場域內所能占有的社會資源的多少。因而依據農村居民在社會網絡的區位與節點位。

對于社會參與因子而言,在1%置信水平下相關系數為0.310 4,社會資本4個因子中社會參與因子的影響程度最高。這也驗證了當前農村社會發展以及公共服務的供給有效性的現實情況。農村居民的社會參與集中表現了村民對村莊集體事務和集體行動的態度和偏好?;谡n題調研組的訪談資料,所調研區域中村莊的集體事務與集體行動的客觀集聚點在于農村公共品的供給有效性問題。因此,對于農村公共品供給的參與偏好程度客觀反映出了農村居民對待現行農村自治以及農村政治的自覺性,公共服務產品“偏好強”的農村居民,其在農村區域的社會參與度高,那么其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參與積極性必然會高漲。

4.用水環境變量對整體性供給意愿的影響。偷水狀況D1和用水糾紛D2等對水利設施的整體性供給是呈現出正向相關,在5%置信水平下得到了顯著性檢驗。其實這兩個因子的具體影響都能從制度經濟學中尋求到解釋。作為農村公共品的水利基礎設施尚無法界定和明晰出產權,一旦農戶受到機會主義和利己主義的驅使下,就會滋生出“搭便車”的心理[11];同時基于水利設施歸屬基本農村公共品的范疇,最終會衍生出“公地悲劇”問題。正如奧斯特羅姆所言:“一個人只要不被排斥在分享他人努力所帶來的利益之外,就沒有動力為共同利益所作貢獻,而只會選擇做搭便車者。倘若每個人都選擇做搭便車者,就不會產生集體利益[12]?!北疚暮诵脑谟谵r村基礎水利設施的產權并不明晰,易造成農村水權在村莊分配過程中利益分配不均衡現象。而這種分配機制的模糊化就會進一步地加劇村莊利益格局劃分的混亂,最終致使“偷水以及用水糾紛”等現象的增加,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整體性供給有效性也隨之大幅度下降[13]。對水利基礎設施的滿意度在表3中尚未得到顯著性檢驗,而其系數呈現出負值,說明了滿意度對整體性供給的影響在統計學上無意義。之所以出現上述的狀況,原因在于現行整體性供給的滿意度越強烈,必然會弱化現行制度安排的改革意愿。按照制度變遷理論,只有對制度安排的轉變或替代過程的預期收益大于成本時,才會實現制度的變遷過程[14]。因而,滿足于現行的制度安排勢必對新制度需求意愿不強烈,這就足以佐證上述統計學意義的現實分析。

四、結論與討論

基于上文的實證分析,有力地證明通過社會資本的研究視角可以探求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供給有效性。同時也驗證了社會資本是影響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關鍵性變量,其中社會資本的不同維度中,社會網絡、社會參與均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存在顯著性正相關,而其余兩變量(社會信任、社會聲望)對整體性供給的行為和過程尚未體現出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同時,還發現個體特征與用水環境特征對整體性供給的存在正向影響。

為此,在積極發展農村社會背景下厘清社會資本對整體性供給的互動影響,將農村居民個體與社會資本相互嵌入,并通過這種嵌入的視角來建構整體性供給的政策路徑,以此來解決當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供給非有效性的困境:

1.要營造出有利環境以此來勸導農民整合參與。農村居民參與整體性供給的意愿主要取決于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供給有效性,而供給有效性來源于財政資金的投入,責任主體的明晰以及整體性供給與整合的參與力度等。有利環境的核心要素是要產權制度的明晰化,也就是說確立村莊成員對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主體地位,防止因搭便車而產生的委托代理成本。同時基層政府以“專項資金、低息貸款”等方式提供必要的財政資金支持,為整體性供給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2.增強農村社會資本的建設和培育。在村莊中通過策劃和組織多樣化聯誼活動,以此來改善本村農民之間以及其與外界的社會交流,進而建構出互動交流型小型社會,拓寬社會關系網。同時可以依托于“一事一議、民主參與以及社會融合”等方式增加農村居民的社會資本存量,從而有效規范村莊內部整體性供給的參與行為。此外可以利用社會資本來規制農村居民的行為,并以良性價值觀和行為觀念來規制農村社會,通過村莊內部凝聚力的整合來保障整體性供給的有效性。

3.有效培育和發展農村精英居民。農村精英居民在農村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甚至在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中起到核心作用[15]。要培育和發展精英農民的關鍵舉措在于,一方面要加大村莊內部教育培訓力度,引入外部專業性人才,從而充實農村精英建設的基礎柱石,提升意愿的貢獻度;另一方面通過設計農村政治參與的流程實現對農村精英的外部嵌入,優化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整體性供給的政策設計,提升農村精英的參與自覺性。

參考文獻:

[1]賀雪峰,譚林麗.內生性利益密集型農村地區的治理[J].政治學研究,2015(3):67-79.

[2]張新文,詹國輝. 整體性治理框架下農村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40-50.

[3]曲延春. 差序格局、碎片化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整體性治理[J].中國行政管理,2015(5):70-73.

[4]杜春林,張新文.鄉村公共服務供給:從“碎片化”到“整體性”[J].農業經濟問題,2015(7):9-19.

[5]Bhuyan S. The “People” Factor in Cooperatives: An Analysis of Members’ Attitudes and Behavior[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7, 55(3):275-298.

[6]Uphoff N.Understanding Social Capital: Learning From the Analysis and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on[M].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00:215-249.

[7]中國經營網.中國城鎮化10年90萬個自然村銷聲匿跡[EB/OL].[2015-12-6].http://www.cb.com.cn/economy/2013-0809/1007960.html.

[8]李冰冰,王曙光. 社會資本、鄉村公共品供給與鄉村治理——基于10省17村農戶調查[J].經濟科學,2013(3):61-71.

[9]陳潭,劉建義. 農村公共服務的自主供給困境及其治理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9-16.

[10]黃瑞芹. 中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社會網絡資本——基于三個貧困縣的農戶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09(1):14-21.

[11]詹國輝,張新文. 轉型期公共服務的志愿性供給——一個新的解釋框架[J]. 湖北社會科學,2016(3):35-42.

[12]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18.

[13]Gene M Grossman,Elhanan Helpman.利益集團與貿易政策[M].李增剛,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16-20.

[14]道格拉斯·C·諾思.經濟史上的結構和變革[M].厲以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28-229.

[15]楊龍,仝志輝,李萌.農村精英對整體性供給社非線性發展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北京郊區四個農民專業整體性供給社的案例分析[J]. 探索,2013(6):159-163.

兒童游樂設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工業設計;城市公共設施;人文關懷;地域特色

引言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公共設施已經不僅滿足功能單一、使用性強等特點,也要在品味與品質上追求完美,這是我國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的發展寫實。但是也與其現狀和現實發生了一些不和諧的沖突,如在建設決策、規劃、設計、開發、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了嚴重問題,其中最突出的癥結就是在其設計理念中缺乏創新和科學管理。因此,結合國外城市建設的先進經驗,本文基于工業設計的視角,對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價值、特征、理念、方法等進行研討,希望對于提高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1 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價值

各國對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價值都有比較成熟的認可度。有的學者認為,城市公共設施包括了城市所有的設施,人們通過感知對其外形和質量進行評價,可以得到美學感受;也有的學者認為,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可以將公共綠地、廣場、道路等很好地搭配和呈現,使其具有功能和視覺的完美統一效果;還有的學者認為,不僅是公共綠地,還有巷弄、庭院等,都應包含在公共設施內。綜上,首先應對城市公共設施的涵義給予明確的定論——即包含了向社會開放的文化、交通、體育、辦公、金融、商業等,涵蓋在公共場所范圍內的所有設備和設施。

公共設施與人們的戶外活動緊密相連,隨著城市活動日益豐富,就連桌椅板凳等細枝末節都已成為公共設施中的重要內容。例如,公園內的設計不僅可以讓人休閑,還能夠用來休憩、娛樂。諸如廢物箱、飲水器等的外觀設計都有了明顯改觀,成為人們既可使用又可欣賞的服務設施[1]。新的信息技術,如觸摸式多媒體、數字咨詢服務及大屏幕數字電視等的演進,讓街頭的公共服務設施實現了數字化,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信息,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完善了服務功能,展現了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提升了城市建設的品味,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經濟水平、社會福利的綜合體現。

公共設施的設計水平與城市空間環境、形態等息息相關。藝術的處理、合理的規劃,決定了城市空間的利用和人們的活動方式。這是對城市大多數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的領域。優秀的公共設施建設和設計能夠將原有的不和諧、不合理元素加以協調和整合,讓城市公共空間變得舒適,讓城市真正成為宜居城市。

隨著城市文化建設加快,城市的環境逐漸成為動態發展的巨大載體,內含巨量的物質、精神層面的變化,影響著生活于其中的每一個人。作為城市環境的重要內容,公共設施要考慮的不僅是使用,還有精神文化的追求,以及城市特有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高度的體現。

2 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原則

公共設施的功能是由在人們在活動時從公共場所獲得的所有需求的意念中體現的,因為功能性原則是設計原則中最重要的內容。功能性的完善設計可以讓人們在享受公共設施提供的服務的過程中,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

城市公共設施在利用工業設計理念和方法進行設計時,應從城市建設、市民需求、文化品味、信息技術等多方面,如公共設施的形態設計、施工技術等,還有材料采買、成本核算等加以考慮,并且針對工程建設的風險進行安全方面的設計,圖1所示為城市公共設施環形設計層次。

城市公共設施最終服務的對象是人,因此任何設計思路均要以人為本。人性化設計強調的是為人的需求服務,這是設計的最初目的,也是根本要求。將設計與功能性結合起來進行思考,是工業設計中融入人性的突出特征。無論是設計者還是使用者,本著工業設計思想的設計思路,加以人的思維的創新,是理想變為現實的必由之路。

運用工業設計思維進行城市公共設施設計,要遵循形態美的原則,是要遵循的基本規律。用美來指導設計創作活動,運用美的法則,創造美的產品。

3 城市公共設施的工業設計特征

3.1 融合性

工業設計并非等同于工程技術設計。應用于城市公共設施中工業設計,是運用機械技術的手段實現美的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科技手段不斷發展,工業設計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從產品、視覺、環境等幾大領域,加入了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理念,對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予以介入,將人的需要、美感等融入到其中,使其成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產物,并給人方便、舒適的感覺。

3.2 協調性

作為城市公共設施,產品一般都是以獨立的形式呈現的,相互之間具有協調關系。例如街道設施應圍繞街道的商業、文化、交通等系統進行設計,相互應具備內在聯系[2]。這需要從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杜絕各自孤立的現象。最終設計的理想效果是將公共設施與整個環境有機聯系在一起,烘托出城市整體風格和特征,用色彩和風格征服每個看到它們的人,讓城市顯得魅力無窮。

3.3 功能性

運用工業設計的理念對公共設施進行設計要注重功能的特性,滿足不同活動和不同需求。明確公共設施的功能是為了人的活動而設置的,首先要對人的活動需求進行調查,確定公共設施類型;其次,在使用功能、工學要求等方面要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例如垃圾箱的開口設計,如何才能便于人們拋擲廢物時不會由于開口太大而影響污染物的儲存,同時又能夠防止蚊蠅侵害,以及防雨、美觀、清潔方便等。

3.4 強化性

工業設計的重要作用就是將產品進行美化和功能的加強,通過造型、色彩、工藝等技術加以構思、創意和實現。對于城市公共設施中城市景觀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讓設施發揮功能,還具有裝飾效果,將城市整體空間的品質加以創新和提升。國外發達國家的一些公共設施就十分注重美化,有的裝飾甚至出自名家之手。從整體環境的角度對街區、局部等進行設計和探索,將重新構建出一個集都市特征、文化、品味于一身的新型現代化都市的優美環境。

3.5 經濟性

工業設計的最后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經濟性。城市公共設施設計賦予的是產品的生產創造力,因此出于對材料的再造和制造工藝的把握,部分可以通過批量化生產降低成本,是工業設計給予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優勢。例如將汽車站分級設計時,一類站擁有起點、終點等,二類站是客流量較小的站,三類站是不重要的站,按照等級進行相應建設,還可為廣告投放留下足夠空間,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3, 4]。

4 城市公共設施的工業設計理念

4.1 注重相互協調

首先要注重與整體環境的協調。要從視覺要求出發,對公共設施的位置、尺度、造型等進行設計,務求融合于城市景觀環境中,襯托城市獨特風景;第二要與建筑物相協調。不要分割建筑物的造型與基調;第三要與市政設施相協調。如與候車亭、電話亭、道路指示牌等相協調,起到藝術點綴的作用;第四要與城市綠化相協調。注重視覺效果,按照公共設施的功能配備不同的綠地景觀,隱喻時代精神,表現城市氣質,體現市民文化。

4.2 融入人文關懷

為公共設施注入人文關懷,也是將工業設計理念引入城市設施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通過形式和功能的設計,將人性化的因素注入其中,使其能夠為人所用,具有個性、情趣和生命。除了實用和經濟,人的特殊需要應在設施的功能中得到充分體現,尤其要展示城市公共設施對普遍人群以及對社會弱勢群體需求的滿足,幫助人與設施之間建立和諧關系,使得公共設施達到布局合理、充滿人文關懷的境界[5]。

4.3 尊重地域特色

根據地形地貌、地理環境等,使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這是公共設施設計時需要注意的第三個問題。巧妙運用地域特色和自然資源,為公共設施增添趣味。一個城市的文化背景、發展歷程、人文景觀、意識形態、風俗習慣等均有不同,公共設施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上述要素,深入挖掘城市的本土特點,根據地域化特征,將居住、建筑等進行有機結合。圖2所示為結合某市特色,將公共設施與街道進行有機結合的示意圖。

綜上,將公共設施與環境協調一致地加以設計,使公共設施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整體中的一部分,與城市環境相呼應,充分體現城市魅力。力求整體風格統一、協調,讓城市公共設施成為城市的風景線,給予城市人文、自然、文化的韻味,并迎合城市品味,在基調上做相應調整[6]。

5 結語

我國城市建設和環境改造的大發展,使得公共設施設計和建設成為重要內容,并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诠I設計視角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對于創造美好城市形象、營造城市優雅環境,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追求人性化和完善的功能,是公共設施前所未有的發展方向。完美的設計將為城市帶來更美好的空間,也為人們帶來更加舒適和便利的公共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李宜信. 從工業設計看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J]. 商情, 2013(27): 283.

李嚀, 岳邦瑞, 張楚梵. 以工業設計為視角探析城市住區公共設施[J]. 西安工程大學學報, 2013, 27(4): 452-456.

薛文凱, 張雅涵. 以城市主題文化為背景的公共設施探究——以北京公交站臺為例[J]. 設計, 2016(11): 158-160.

馬杰, 吳祐昕. 基于社會屬性的現代城市公共設施創新設計方法[J]. 設計, 2015(5): 100-102.

任新宇, 關惠元. 生態設計視角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思考[J]. 生態經濟, 2015, 31(10): 189-193.

陳敏. 從工業設計的角度探索城市公共設施設計[J]. 大眾文藝: 學術版, 2011(19): 64-65.

兒童游樂設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用戶資產; 電力設施; 接收管理

用戶電力設施,即用戶產權的受送電設備。就其技術屬性而言,用戶電力設施是輸配電網絡的受送端,直接供給用電設備,實現用電目的,其運行的可靠性是建設智能電網,提升供電質量的有機組成部分。就其物權屬性而言,用戶電力設施屬于用戶資產,游離于供電企業的資產權屬之外。因此,對供電企業而言,如何解決用戶資產管理在技術運維上的必要性與權屬關系上的分離性,成為實現“一強三優”(即電網堅強、資產優良、服務優質、業績優秀)目標,全面提升供電服務形象的重要課題。

一、用戶電力設施移交現狀

對供電企業而言,用戶電力設施的移交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農村集體資產的整體移交;二是用戶自有的電力設施移交。前者主要是電力體制改革時期形成的,農村集體資產整體劃撥給供電企業。后者是目前供電企業接收管理用戶資產的主要來源,用戶將自己投資建設的高壓專用線路、變電設備、進表線、電纜以及小區配套電力設施等資產移交給供電企業,并由供電企業負責維護管理,且一般以無償移交形式為主。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房地產投資的活躍,社會經濟生活對電力需求和供電服務質量的要求與日俱增,城市公用配電系統的升級改造,小區配套電力設施的代建代管,使供電企業建設、運維和管理的用戶資產規模迅速擴大。

從用戶電力設施的來源構成情況看,用戶電力設施移交主體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商、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大企業用戶以及地方政府。其中,以房地產開發商、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和地方政府為主要移交主體。

從用戶電力設施類別構成來看,目前供電企業接收的用戶電力設施類別主要包括輸配電線路、箱式變電站、配電變壓器、低壓配套設施以及開閉所等,其中線路類、箱式變電站類、配電變壓器類設備為主要的接收設備類別。

二、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現狀及分析

(一)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現狀

目前,供電企業對擬移交用戶電力設施主要采取鼓勵接收的原則,但是針對不同的移交主體,具體采取的處理原則也不盡相同。對于房地產開發企業或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所移交的小區配套電力設施(不考慮資產健康狀況)、政府資金補償性質的輸配網升級改造形成的電力設施,主要采取鼓勵接收的原則;對于政府及其事業單位、學校等公用事業的配套電力設施,一般工商業用戶、制造及加工企業等動力戶的配套電力設施,采取的是不予接收的原則。

現階段,用戶向供電企業移交的電力設施主要包括南水北調、高鐵及公路跨越形成的輸電線路遷改,政府投資的城鎮建設涉及配電系統遷建以及小區配套電力設施建設,供電企業接收上述用戶電力設施主要按以下方式進行資產管理:

1.作為代管資產處理。供電企業接收用戶電力設施后,不做會計處理,不增加資產總額。設備管理部門建立相應的備查賬,資產發生的維護費用在生產成本中列支,或根據合同規定向用戶收取代管費用。

2.作為無償贈與資產處理。供電企業受讓用戶電力設施后,根據資產移交合同、資產評估報告等資料,按照移交資產凈值或評估值確認用戶電力設施入賬價值,增加“資本公積”。供電企業建立財務資產卡片和設備臺賬,資產發生的維護費用在生產成本中列支。

(二)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風險分析

用戶電力設施移交供電企業管理,有利于電網安全運行,促進電網建設快速發展,提升供電企業服務形象。但是,鑒于用戶電力設施的專用性、資產權屬的獨立性以及設備運維管理與產權的分離性等特征,供電企業全面接收用戶電力設施,其產權獲取的權益遠遠小于需承擔的義務及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產權關系模糊,法律風險較大

產權是界定電力設施權益和責任的主要依據,《供電營業規則》第五十一條規定:“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就現階段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情況來看,權屬關系不清晰和產權界定不明確,是制約供電企業全面接收用戶電力設施的主要障礙。

一是資產移交主體不明,權屬關系轉移難以確立。電力設施作為非登記產權,其產權或管理權確認一般是以移交合同為準。而目前接收的用戶電力設施主要是由用戶電力設施施工單位或房地產開發企業移交形成的,其與供電企業簽訂無償移交或劃轉協議。根據《電力法》第十三條規定“電力投資者對其投資形成的電力,享有法定權益”,施工單位或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是用戶電力設施的投資者(或稱所有權人),其簽訂的移交協議無法律效力。

二是產權界定不明確,法律責任確認不清晰?!峨娏c使用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用電計量裝置,應當安裝在供電設施與受電設施的產權分界處”,這項規定將用戶投資建設的資產納入供電企業的“維護管理”范圍或“產權”范圍。一方面,附屬的土地、房屋、建筑物使用權難以與小區公共物權剝離,可能增加土地或房屋建筑物占用費用以及隱蔽性或破壞性施工附帶恢復物態原狀的費用;另一方面,供電責任界定范圍擴大,增加了供電企業法律風險,根據《電力法》第六十條規定:“因電力運行事故給用戶或第三人造成損害的,電力企業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供電營業規則》第五十一條規定:“在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責任,按供電設施產權歸屬確定。產權屬于誰,誰就承擔其擁有供電設施上發生事故引起的責任”,產權界定決定了供電企業法律責任履行的范圍。

三是法定管理權、委托管理權和產權移交相互分離,運行維護管理風險較大。根據《供電營業規則》有關規定,用戶將電力設施移交供電企業存在“法定管理權”、“委托管理權”、“無償或有償移交產權”三種形式。目前,現行法律法規尚未明確上述形式的權責范圍,用戶電力設施移交合同或協議尚未健全有關內容,這就造成供電企業對用戶資產的運維管理屬于無權代理行為或無因管理行為,供電企業需承擔行為導致的民事責任,而不論用戶資產所有權人是誰。

2.接收及運維管理薄弱,管理責任難以落實

一是用戶電力設施移交合同管理尚未規范,用戶電力設施接收標準以及移交程序有待統一。特別是南水北調、高鐵及公路跨越、城市公用配網系統升級改造形成的用戶電力設施的接收管理亟待規范。

二是運維費用沒有成本補償。全面接收用戶電力設施后,供電企業所維護資產規模擴大,運維成本費用隨之增加,目前電價政策沒有相應的成本補償。

三是更新改造資金來源匱乏。全面接收用戶電力設施后,后續技術升級、設備改造等資金來源匱乏,增加了供電企業籌資負擔。

四是供電企業運維力量相對不足,“瓶頸”效應凸顯。全面接收用戶電力設施后,供電企業所運維設備數量劇增,供電企業運維管理覆蓋能力相對不足,增加了供電企業安全措施、日常巡檢以及隱患排查的壓力。

三、規范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的建議

為了促進用戶電力設施精益化管理,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推動供電企業社會形象提升,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規范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

1.健全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體制機制,規范產權移交及物權確認程序

電網建設投資大,回收期長,由用戶或地方政府投資建設電力設施是加快電網建設的重要措施,供電企業應高度重視用戶電力設施接收工作,健全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管理體制機制,保證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的有序、高效、優質。同時,供電企業應規范產權移交與物權確認的法定程序,切實維護供電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明確投資方和受讓方的權責范圍,規避產權糾紛、供電責任等法律風險。

2.明確用戶電力設施接收的經濟和技術標準,確定用戶電力設施接收處理方式

(1)對于不具備接收條件的用戶電力設施,通過與業主簽訂《委托管理協議》,在不發生產權轉移和限制民事責任條件下,開展用戶電力設施運行維護管理。

(2)對于公用電力設施、變電站內用戶專用設施、小區配套電力設施以及其他用戶電力設施,通過與政府、用戶簽訂《法定管理權資產移交合同》或《資產無償移交合同》,在明確移交的內容、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產權和管理權界定等條件下,開展用戶電力設施接收與維護管理工作。

(3)對于南水北調、鐵路及公路跨越、城鎮建設等資金或資產補償性質的電力設施遷移、改造,通過與政府或投資方簽訂《資產遷移、改造補償合同》,完成遷移、改造后補償資產的接收和運維。

3.規范和健全用戶移交資產臺賬和財務管理

一是統一用戶移交資產價值評估標準,真實反映用戶移交資產價值;二是嚴格執行財稅[2011]35號文有關規定,規范用戶電力設施賬務核算;三是確定用戶電力設施建卡標準和方式,實現與移交設備臺賬的聯動,提升資產管理精益化水平。

4.明確雙方產權和移交時間

在資產移交合同中明確約定雙方產權分界及移交日期起算時間,便于在各自的產權范圍及承接時間內承擔責任,規范移交用戶電力設施物權確認的法律程序。

5.加強用戶電力設施移交的合同管理

合理利用電力設施產權人免責范圍的法律規定,制定接收用戶電力設施合同格式文本,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移交資產權屬關系分界點確定、移交主體確認,土地、房屋建筑物無償使用,電氣施工與設備更新改造中雙方的權責界定,電氣設備安全措施和日常巡檢職責、免責事由和禁止性行為等,避免與小區公共物權產生法律糾紛,減少供電責任和意外事故導致的法律風險。

6.小區配套電力設施的接收,應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移交行為的法律約束

一是小區驗收送電前,向開發建設單位提出在《商品房購買合同》中增加對購房者有關配套電力設施移交的提示及說明內容。二是業主委員會管理機制健全的居民小區,積極與業主委員會簽訂用戶電力設施移交協議。三是未建立業主委員會的居民小區,積極與當地居民委員會協調,組織居民集中簽訂用戶電力設施移交協議;或用戶辦理《供用電合同》的同時,與其簽訂用戶電力設施移交協議。

【參考文獻】

[1] 李莉.用戶產權的受送電設備的維護管理[J].電力設備,2004,5(10):132-133.

[2] 游福興.用戶電力設施資產移交的法律性質及其規制[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7,9(3):62-63.

[3] 黃良順.細解用戶電力資產移交[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5(12):57-59.

[4] 游福興,孫發.界定產權分界的法律意義[J].大眾用電,2008(6):8-9.

兒童游樂設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設施農業;生產效益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并向現代化邁進的重要時期,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向、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關鍵階段。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具體體現,是現代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的集成,如何利用作業機械提高設施農業的生產效益,已經成為21世紀我國政府重點發展的10個熱點項目之一。

近年來,高效設施農業在興隆縣農業生產中占據了重要位置。截至2011年底,全縣蔬菜生產面積達到4 033 hm2,其中設施蔬菜面積2 411 hm2,占蔬菜總播種面積的59.8%,以大杖子鄉、三道河鄉為中心的設施蔬菜種植區已具備一定規模,同時又新建了10個設施農業示范生產區。針對目前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已成為興隆縣設施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當務之急是要轉變高效設施農業生產方式,改進生產手段,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機械,推進高效設施農業生產規?;?、標準化,經營集約化,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

首先,要根據各地設施農業的產業布局,及時加大設施農業機械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引導農民積極應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在興隆縣大部分地區,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核心是新型溫室大棚拱架、多功能卷簾機、智能噴滴灌施肥設備、溫室供暖設備及小型農業機械(如多功能管理機、小型深耕機、精量播種機、育苗機等)。

1 設施農業機械種類

1.1 球形溫室拱架

球形溫室運用獨特的球形構造,整個溫室是一種整體張力得以充分發揮的網架結構,它在設計原理上充分利用了最具固定性的三角效應和球體外表的整體張力效應,構成堅固且耐壓的溫室外表曲面。這種溫室的抗壓性、防風性、抗震性強,高度為4~8 m甚至更高,可以普遍用于花草、蔬菜、養殖、觀光農業等多個領域,可依據不同情況建成橢圓形、圓拱形、飛碟形等,也可進行分層種植,不僅提高了空間利用率,而且立體栽培成效也很顯著。與普通溫室相比,在生長期同為60 d的條件下,球形溫室內的植株高度比普通大棚高5~7 cm,且葉片厚,葉色深綠、有光澤。以種植番茄為例,普通溫室667 m2產值為4 500元,而球形溫室667 m2產值為6 800元,真正實現了“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最佳結合。

1.2 滴灌施肥設備

滴灌施肥是將施肥與灌水結合起來的一種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除了可以和肥料結合,其他可溶性農藥、鋤草劑、土壤消毒劑等制劑的噴施也可以借助該灌溉系統來實施。滴灌施肥可以提高各種養分的有效性,促進植物根系對養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減少養分向根系分布區以下土層的淋失,省水省肥,有利增產,不破壞土壤結構;在棚室栽培條件下,可降低空氣濕度,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抑制雜草生長;與地面溝灌相比,節水量在40%~50%,可節約肥料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75%。

1.3 日光溫室卷簾機

日光溫室卷簾機的特點是輸出扭矩大,耗電量小,承載能力強,它的電機功率為0.75~2.2 kW,承載能力為5~12 t。以長70~90 m的溫室為例,重12 t(含雪或水)的雙層草苫可一次性鋪卷完成。卷簾機按工作形式分為4類:自動固定式、雙跨支臂式、爬山虎式和側置套管式,側置套管式主要用于卷鋪保溫被。

1.4 溫室供暖熱風爐

使用溫室供暖熱風爐可避免鍋爐加熱不便管理和不能自動控溫的弊端,它的投資少,運行費用低,可降低種植成本,適合農村的實際情況。

1.5 小型深耕機械

采用小型深耕機械進行深耕作業,可以提高土壤團粒性、滲透性和保水性,使作物根系發育旺盛,促進作物生長。

1.6 小型播種機

機械化播種和栽植是蔬菜栽培的基礎環節,小型播種機可以提高作業效率,保證播種質量,使蔬菜苗齊、苗壯,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1.7 小型中耕機

小型中耕機體積小,運行靈活,可以在棚室內一次性完成開溝、培土、起壟等作業,減少機具進地次數,降低作業成本。采用小型中耕除草機可進行施肥、除草、拌肥等作業,有效改善作物根系發育條件,提高作物產量。

2 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目前在興隆縣,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是仍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一是菜農對機械化作業的認識不足,多數農民認為機械化作業達不到人工作業的質量,不愿接受;二是菜農在核算成本時,并不考慮自身的勞動力成本,因此他們認為機械作業成本較高,一時接受不了;三是對于購買機械的農戶來說,經濟效益不突出;四是設施農業對作業機械的要求較高。

針對以上問題,發展設施蔬菜生產機械化必須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民了解農業機械的好處,提高對生產機械化的認識;二是建立示范基地,為設施農業機械生產廠家提供產品示范和演示的場所;三是協調政府各部門,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四是積極改善設施條件,以適應機械化作業的要求;五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的購買力;六是要求各設施農業機械生產廠家加強技術革新,保證產品質量,加強售后服務,做到讓用戶滿意。

兒童游樂設施范文第5篇

設施農業,是在環境相對可控條件下,采用工程技術手段,進行動植物高效生產的一種現代農業方式。設施農業涵蓋設施種植、設施養殖和設施食用菌等。在國際的稱謂上,歐洲、日本等通常使用“設施農業(Protected Agriculture)”這一概念,美國等通常使用“可控環境農業(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一詞。2012年我國設施農業面積已占世界總面積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烴溫室大棚膜覆蓋。我國設施農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面積利用太陽能的工程,絕對數量優勢使我國設施農業進入量變質變轉化期,技術水平越來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設施栽培是露天種植產量的3.5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有世界人均面積40%,發展設施農業是解決我國人多地少制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最有效技術工程。

1設施農業概述

設施農業簡介

設施農業是采用人工技術手段,改變自然光溫條件,創造優化動植物生長的環境因子,使之能夠全天候生長的設施工程。設施農業是個新的生產技術體系,它的核心設施就是環境安全型溫室、環境安全型畜禽舍、環境安全型菇房。關鍵技術是能夠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能的覆蓋材料,做到寒冷季節高透明高保溫;夏季能夠降溫防苔;能夠將太陽光無用光波轉變為適應光合需要的光波;良好的防塵抗污功能等。它根據不同的種養品種需要設計成不同設施類型,同時選擇適宜的品種和相應的栽培技術。設施農業從種類上分,主要包括設施園藝和設施養殖兩大部分。設施養殖主要有水產養殖和畜牧養殖兩大類。 設施園藝

設施園藝按技術類別一般分為連棟溫室、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陽棚)四類。國際上塑料農膜占整個覆蓋面的97%,我國占到98%,其他為玻璃/PC板覆蓋。

我國設施農業發展有兩條道路:一是引進國外具有自動化、智能化、機械化并具備人工升溫溫、光照、通風和噴灌設施,可進行立體種植,屬于現代化大型溫室。但是不僅沒有普及開來,高成本甚至難以實現商業運營。另一條道路是我國農技推廣部門推動農膜生產企業和農民聯手,從塑料大棚和拱棚開始,逐漸發展為日光溫室和連棟溫室,形成快速發展,形成總面積達到其他國家總和的5倍以上。在遼闊的大地上種養了品種最全的設施種養成果。其優點在于采光時間長,抗風和抗逆能力強,主要制約因素是建造成本過高。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玻璃/PC板連棟溫室在防抗臺風等自然災害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塑料連棟溫室以鋼架結構為主,主要用于種植蔬菜、瓜果和普通花卉等。其優點是使用壽命長,穩定性好,具有防雨、抗風等功能,自動化程度高;其缺點與玻璃/PC板連棟溫室相似,一次性投資大,對技術和管理水平要求高。一般作為玻璃/PC板連棟溫室的替代品,更多用于現代設施農業的示范和推廣。②日光溫室的優點有采光性和保溫性能好、取材方便、造價適中、節能效果明顯,適合小型機械作業。天津市推廣新型節能日光溫室,其采光、保溫及蓄熱性能很好,便于機械作業,其缺點在于環境的調控能力和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主要種植蔬菜、瓜果及花卉等。青海省比較普遍的多為日光節能溫室,遼寧省也將發展日光溫室作為該省設施農業的重要類型,甘肅、新疆、山西和山東日光溫室分布比較廣泛。③塑料大棚是我國北方地區傳統的溫室,農戶易于接受,塑料大棚以其內部結構用料不同,分為竹木結構、全竹結構、鋼竹混合結構、鋼管(焊接)結構、鋼管裝配結構以及水泥結構等??傮w來說,塑料大棚造價比日光溫室要低,安裝拆卸簡便,通風透光效果好,使用年限較長,主要用于果蔬瓜類的栽培和種植。其缺點是棚內立柱過多,不宜進行機械化操作,防災能力弱,一般不用它做越冬生產。④小拱棚(遮陽棚)的特點是制作簡單,投資少,作業方便,管理非常省事。其缺點是不宜使用各種裝備設施的應用,并且勞動強度大,抗災能力差,增產效果不顯著。主要用于種植蔬菜、瓜果和食用菌等。

隨著蔬菜農藥殘留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突出,環境安全型溫室建設成為無毒農業、設施農業、蔬菜標準園建設的核心設施。使用這種設施可以生產出沒有農藥污染的蔬菜瓜果,是今后設施農業重點發展的對象。 設施養殖

設施養殖主要有水產養殖和畜牧養殖兩大類。①水產養殖按技術分類有圍網養殖和網箱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方面,圍網養殖和網箱養殖技術已經得到普遍應用。網箱養殖具有節省土地、可充分利用水域資源、設備簡單、管理方便、效益高和機動靈活等優點。安徽的水產養殖較多使用的是網箱和增氧機。廣西農民主要是采用網箱養殖的方式。天津推廣適合本地發展的池塘水底鋪膜養殖技術,解決了池塘清淤的問題,減少了水的流失。上海提出了“實用型水產大棚溫室”的構想,采取簡易的低成本的保溫、增氧、凈水等措施,解決了部分名貴魚類越冬難題。陸基水產養殖也是上海近年來推廣的一項新興的水產養殖方式,但是投入成本高,回收周期長,較難被養殖場(戶)接受。②在畜牧養殖方面,大型養殖場或養殖試驗示范基地的養殖設施主要是開放(敞)式和有窗式,封閉式養殖主要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開放(敞)式養殖設備造價低,通風透氣,可節約能源。有窗式養殖優點是可為畜、禽類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但投資比較大。安徽、山東等省以開放式養殖和有窗式養殖為主,封閉式相對較少;青海設施養殖中絕大多數為有窗式畜棚。貴州目前的養殖設施主要是用于豬、牛、羊、禽養殖的各種圈舍,以有窗式為主,開敞式占有少部分,密閉式的圈舍比較少。黑龍江養殖設施以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養牛和養豬場為主,主要采用有窗式、開放式圈舍。河南省設施養殖以密閉式設施為主。甘肅養殖主要以暖棚圈養為主,采取規?;锶︷B,實行秋冬季溫棚開窗養殖、春夏季開放(敞)式養殖的方式。

自2008年開始,隨著動物疫病的不斷增加和疫苗難防問題的日益嚴重,隨著空間電場生物效應的發現以及空間電場防疫自動技術的發明,環境安全型畜禽舍的建設就成為集約化畜牧業的建設重點。 水產養殖設施

在水產養殖方面,設施養殖更多地集中在育苗方面。增氧、實時滅菌、促生長等技術裝備多集中在育苗室。其中對水產養殖效益影響最大的技術問題就是水體的實時滅菌消毒,介導魚礁水分微電解滅菌消毒技術裝備在育苗池內的防病效果理想,以介導魚礁水分微電解滅菌消毒技術、空間電場空氣凈化防疫技術設施為核心設計的環境安全型育苗場正在試驗示范,其成熟的技術成果將對水產養殖業產生重大影響。

2設施裝備編輯

設施裝備的應用情況

在設施園藝方面,覆蓋材料是至關重要的,聚烯烴溫室大棚膜的流滴、消霧、耐老化、防塵抗污功能,據定了設施的太陽能利用率。再就是搭建骨架,用竹片或竹竿做骨架,每個骨架用水泥柱或木樁做支柱;鋼架大棚,采用鋼管搭建大棚,目前普遍用連接件代替焊接技術來固定鋼管。塑料連棟溫室以鋼架結構的為主。玻璃/PC板連棟溫室以透明玻璃或PC板為覆蓋材料的溫室,這類溫室的骨架為鍍鋅鋼管,門窗框架、屋脊為鋁合金輕型鋼材。

溫室設施內使用的主要裝備包括物理植保技術裝備或其他噴霧植保機械、物理增產技術裝備、耕耙與灌溉類機械裝置、濕簾降溫系統等。其中,物理植保技術裝備包括溫室電除霧防病促生系統、土壤連作障礙電處理機、臭氧病蟲害防治、色光雙誘電殺蟲燈、防蟲網;而物理增產技術裝備包括利用空間電場生物效應制造的空間電場光合作用促進系統、煙氣凈化二氧化碳氣肥機、補光燈、滴灌系統等;耕耙機械裝置包括微耕機、微滴灌裝置;其他噴霧植保機械包括機動和手動施藥器具。溫室設施外使用的機械裝備有草苫(保溫被)卷簾機、卷膜器等。在生產作業中,機械耕作比較普遍,其他生產環節大多是人工作業。 在設施養殖方面,環境安全型畜禽舍是建設重點,其中的防疫裝備包括空間電場防疫系統、等離子體滅菌除臭系統,而生產輔助設備土要有喂料機、噴淋設備、風機、冷水簾以及糞便處理設備等,大型養牛場還配備了自動擠奶、殺菌、冷藏等設備。大型雞、鴨、鵝飼養場還配備有自動孵化設備。

在食用菌生產方面,環境安全型菇房已經成為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建設的重點。其中,空間電場滅菌防病和促進食用菌生長的技術裝備是其配置的重點。

在水產養殖方面,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利用聚乙烯網片制作的網箱,配備的設備主要是增氧機。介導魚礁水體微電解自動消毒技術正在進入試驗示范階段,它的發明對集約化水產品養殖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3經營分析編輯

投入構成

從設施園藝各種類型比較來看,玻璃/PC板連棟溫室成本最高,投入也最大,塑料連棟溫室、日光溫室、溫室大棚次之,小拱棚和遮陽棚投資最少。玻璃溫室的投資成本在600-800元/平方米,PC板溫室的造價在700-1000元/平方米。溫室主體加上周邊道路、加溫等配套設施造價在1000元/平方米左右,塑料連棟溫室以鋼架結構的為主,造價在60-100元/平方米之間;日光溫室按建筑材料不同,造價在40-150元/平方米不等。竹木大棚的材料及工本費在10元/平方米左右;鋼管大棚,設備投資成本高,造價25元/平方米左右。因此,世界上聚烯烴溫室大棚膜覆蓋設施園藝占總面積的97%,我國更高達98%,其他為玻璃和

PC板。聚烯烴膜在日光溫室和連棟溫室僅占總成本的1/20左右,卻起到最關鍵的作用。成本最高依次為骨架-保溫墻-保溫被等。 經營狀況

從各省調研情況來看,設施園藝的投入產出比很高,經濟效益非??捎^。山東省設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一座日光溫室的毛收入可以達到17000元,實現純收入10000元左右。一畝塑料大棚的毛收入為6000元,純收入為3000元左右。據浙江省測算,小拱棚、遮陽棚的年投資回報率達153.42%,塑料大棚的年投資回報率為70.88%,低于平均水平。相對而言,標準節能日光溫室每畝平均投資10720元,每年每畝折舊費3050元,雖然畝產值高達9185元,但扣除折舊及直接生產成本費后,每畝的年凈收入為4510元。根據各省統計數據測算,密閉式養殖設施的單個養殖設施年產值1.55萬元,單位面積年產值742.94元/平方米,人均年產值2.89萬元。有窗式的單個設施年產值為1.93萬元,單位面積年產值為674.02元/平方米,人均年產值1.69萬元。開敞式的單個設施年產值為1.18萬元,單位面積年產值為238.47元/平方米,人均產值1.67萬元。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進行測算,設施養殖中密閉式年投資回報率最高,達到38.02%,而其主要類型的有窗式和開敞式的年投資回報率分別為17.57%和27.91%。

4政策措施編輯

發展戰略

各地資源狀況、氣候條件、生產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異,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分別針對不同類別設施農業的發展要求,科學規劃了本地設施農業的發展戰略。但是技術推廣和市場營銷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關鍵,很多成熟的蔬菜基地沒有額外補貼,農民自己購買高端的覆蓋材料,取得良好的效益。有些地方政府大力扶持設施農業發展,多數效果很好,但也有政府包辦購買材料搭建設施,也不乏購買到劣質產品,這樣就達不到理想效果。2012年我國設施農業面積5796萬畝,農業部規劃2020年我國設施農業面積7500萬畝,這個規劃是穩健可行的。中國設施農業面積已占世界總量的88%,量的絕對優勢必將轉化技術含量的提高,中國設施農業技術引領世界發展的時代已為時不遠。在重視補貼設施栽培的同時,應當重視覆蓋材料的技術進步,特別是將一年期覆蓋的溫室大棚膜轉換成多年覆蓋;鼓勵生產長期無滴無霧的鏡面膜;鼓勵研制長效防塵抗污染的高性能功能膜。這樣農民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即便補貼少一些甚至沒有補貼,農民積極性仍會很高。 扶持政策

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制定了設施農業的財政、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對農戶貸款貼息和補貼也逐年增加。天津市還將溫室卷簾機、微耕機、物理農業機具等設施農業產品列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對農民購買設施農業產品實行補助政策。部分地方政府對設施農業生產用水、用電、機耕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給予財政投入。上海市采取了“政府扶持、社會多元投入、企業運作”的模式,例如由松江區農業委員會下屬的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為主體,引進上海部分園藝公司等參與市場、基地的建設和經營,建成了“松江浦南萬畝花卉基地”、“華東花卉交易市場”等。但對于改革開放初期擬定的三大農資產品化肥、農藥、農膜中的農膜扶持太少,農膜若能將目前農技推廣中心擬定的溫室透光率從55%提升到80%,將能夠多生產50%以上的果、蔬、禽、蛋、肉,相當于增加了數千萬畝土地的產量。但現在科技發展規劃、政府扶持項目中都沒有農膜的目錄。 科研和推廣

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積極推動各地政府,組織科技人員輔導菜農,結合高校、科研單位、龍頭企業、示范基地,投資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提高設施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益。種養的類別發展到:蔬菜、水果、花卉、禽畜、漁業、林木育苗、食用菌、中草藥等方面,成為國計民生中不可缺少的設施。對設施內作物生長環境因子的研究正在取得突出成效,光、溫、水、氣、肥環境因子的優化步入世界先進水平;甘肅寧夏干旱少雨地區和沙漠地區的設施栽培更取得可喜成績;結合設施覆蓋材料的研制,更多的利用太陽能量將設施產量提升至露天栽培的5倍已成為現實。國產溫室大棚膜技術已經達到國外流滴消霧持效期3年以上的水平;優化太陽光波的溫室膜也已經試驗成功;針對內陸地區霧霾較重研制的防塵抗污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屏蔽病蟲菌可視光抑制病蟲害繁衍的技術也研制成功;還研制出光催化殺菌養殖專用膜和夏季降溫膜。這些技術將更快推動我國設施農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光溫環境因子的優化加大光合作用進程,設施內二氧化碳就不夠用了,農技推廣技術人員研制用秸稈落葉生成二氧化碳,以彌補設施內二氧化碳不足。綜合技術將使設施農業產量整體達到露天種植的5倍,我國18億畝耕地將不再是令人揪心的紅線。

5優劣分析編輯

政府政策

政府部門多頭管理,設施農業涉及到園藝、畜牧、水產等多個部門,存在多頭管理情況,這從體制上制約了設施農業的協調有序發展;扶持資金投入不足,各省雖然都出臺了各項優惠政策,但是扶持資金的投入仍顯不足;設施農業標準化程度低,日前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出臺統一的設施農業標準;另外,很多企業只重視溫室主體結構和配套設備的性能指標和質量,而忽視了溫室的整體性及其配套產品的標準化。 設施農業技術

設施農業科研投入不足,技術創新不夠,在溫室設計和制造等關鍵環節,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創新技術很少;設施農業裝備發展滯后,設備比較簡易,環境控制能力差,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專業設施農業技術人員缺乏,農戶技術水平低,整體素質、服務水平與設施農業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形勢嚴峻,農藥、化肥超標使用導致果蔬品質下降,動物養殖防疫、消毒設施落后,危及消費者的健康。 市場經營

設施農業的龍頭企業少,輻射帶動能力較差;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外貿型龍頭企業少,規?;ɑ?、果蔬類產品出口量少。廣大農戶規模小,設施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戶對市場的認知度不夠,市場信息不靈,生產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收益不穩定,抗風險能力不強;設施農業專業化組織作用相對較弱,大多數專業協會管理分散,主體地位不明確,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經營方式仍以個體農戶為主,小農經濟的生產和經營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6建議措施編輯

政府政策

建立健全設施農業管理組織機構,特別是健全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形成穩定、統一的設施農業發展規劃,制定設施農業建設標準;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政策;引導廠商企業、外資企業投資設施農業,推進產業化進程;積極爭取設施農業技術裝備、特別是覆蓋材料進入政府補貼目錄和鼓勵科技發展目錄;圍繞設施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匯集社會資金,為農戶提供小額貸款等,扶持設施農業發展。建立果蔬產量評估機制和產銷平衡機制,避免豐產堅守的現象出現。鼓勵設施覆蓋材料的研制向優化作物生長環境因子方向努力,做出能夠調節溫度、優化太陽光光波的高端覆蓋材料,以保障我國設施農業盡快達到國際領先的水平。 農業技術

研發推廣適合于我國國情的溫室(棚)結構及其配套設施、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加大對環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裝備、農產品冷藏保鮮設備的推廣應用。各地按照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包括技術培訓和法律知識、職業道德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完善監測系統,加強對設施園藝生產作業過程的監測和對設施養殖室(棚)環境建設的監督檢查,加大對設施農產品的衛生質量監測,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市場經營

打造品牌戰略和特色農產品戰略,在引導設施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有序發展的同時,扶持一批有優勢、有特色的龍頭企業和生產大戶,帶動農副產品加工業、飼料生產企業、營銷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引導民間資本和吸引外資來開發設施農業,提高設施農業工業化水平;建立“國家——省——縣”三級設施農業信息網絡,加強設施農業產銷信息的研究和利用;積極培育產地交易市場和社會中介組織,促進產銷的流暢和銜接,積極向外界發布銷售信息,解決農民的銷售難題。

7農業產業化浪潮來襲 設施農業將迎大發展編輯

“中國農業正處于一個大產業、大市場、大發展的朝陽行業中,面臨著農業產業化大發展的新浪潮。”人大代表林印孫在人大會上說,懷揣“三農”夢想、想在農業產業化領域有所作為的企業,一定要緊跟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

人大代表林印孫是正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他表示,正邦集團致力于打造農牧業和種植業“兩條產業鏈”,構建農資網、糧油網、肉食品網“三張網絡”。同時,重點投資產業鏈的“兩端”和抓準關鍵的“兩翼”,“兩端”即投資上端育種、基因和生物技術類企業以獲取核心競爭力;投資下端渠道、貿易及品牌,以掌控渠道終端市場優勢。“兩翼”即整合人才和資本,打造農業產業資本平臺和行業精英創業平臺。農業產業需要大批優秀企業和精英人才去開拓,需要大筆資金投入支持。正邦正擔負起做行業組織者的角色,著力把企業的發展戰略提升至國家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團結聯合更多的投資者、創業者、合作伙伴和農戶,共同推進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

林董事長對農業發展的分析十分到位,正邦的戰略方向清晰明了。同為農業服務企業領袖的京鵬科技田董事長十分贊同林印孫代表的觀點。田董事長在公司3月總結會上重述了林總在人大會議的發言,他表示林總的發言正是他想說的,他們對農業發展方向的觀點不謀而合,京鵬科技作為溫室行業代表企業響應正邦,一起努力推出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

據了解,京鵬科技是農業科技領域最早在新三板上市的企業,其在通州研發基地已經成功攻關大型植物工廠、京鵬智慧溫室、智慧菜園等尖端技術項目,致力于為中國農業的發展提供最完善、最環保的配套服務裝備與發展模式。

有業內專家分析:“由于政策的導向,在新的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下,農業示范園區的大力推廣及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濟體的出現,必然會在農業現代化發展方面推起一陣波瀾,因為農業示范園、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這些農業經濟體生產經營規?;?,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生態、環保等社會效益。他們相對農戶經濟實力強,會積極采取新技術、新設備來提高產量和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這樣會給農業配套產業帶來巨大的需求,尤其是農業科技領域的設施農業和無土栽培。”

兒童游樂設施范文第6篇

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步伐,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促進全州設施農業快速高效發展,切實增加農牧民收入,結合我州實際,特制定2013年設施農業發展工作方案。

一、實施單位

克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二、主管部門

土肥站

三、實施地點

通過總體調查研究制定了技術指導、試驗示范地點,即烏恰縣瑪依喀克設施農業基地。

四、目標任務

烏恰縣累計發展設施農業1876座(3990畝),瑪依喀克設施農業基地溫室目前達到960座。

五、 指導方法

1、培訓方法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州設施農業和現代農業快速提升,把設施農業作為我州特色農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根據烏恰縣基本情況我中心培訓安排,計劃針對烏恰縣設施農業發展所需,為各鄉、鎮、村農民技術員舉辦一期設施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具體方案如下:

1.1、培訓原則

(一)農民實際需求原則:設施農業科技培訓工程的主體是從事設施農業生產和經營的農民,要從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開展農民急需的先進適用的設施農業生產和經營技能及有關知識培訓。

(二)貼近實地原則:為了增強農民的接受能力,切實提高培訓效果,培訓機構對農民的培訓要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實際,采取進村集中培訓和入棚現場指導相結合方式進行培訓。

(三)示范引導原則:通過重點對設施農業示范農戶的培訓,引導帶動其他農民,逐步提高廣大農民從事設施農業生產和經營的科技水平和能力。

(四)規范有效原則:要建立健全培訓機構組織實施、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包村進村對農民進行培訓等制度,并完善績效考評等工作機制,保障培訓工作順利高效運行,切實提高培訓效果。

1.2、培訓內容

(一)溫室、大棚蔬菜土肥水管理技術;

(二)溫室、大棚蔬菜施肥技術;

(三)溫室、大棚農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

(四)蔬菜的采摘、儲藏和管理;

(五)大棚葡萄栽培、管理技術

(六)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

1.3、培訓方式

(一)集中授課:進行專題講座。集中理論授課每個季節不少于1次,每一次不小于4個小時。

(二)現場操作:通過現場教學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實地觀摩:組織學員到設施農業發展基礎較好的鄉鎮、管理好的大棚實地觀摩。

2、強化責任

實施單位、主管部門、實施地鄉鎮要通力合作,分工責任,協

調配合,著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經常性的施設農業培訓;加強協調、督促、檢查。及時解決培訓及施設農來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強技術人員管理,落實責任,量化目標,逐步實現施設農業示范、推廣。

六、保障措施

1、保障農產品生產

結合烏恰縣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群眾生活需求形勢,以瑪依喀克鄉為重點,鼓勵和引導農牧民大力發展大棚蔬菜設施農業,鼓勵和引導種植戶大力實施農家肥、生物制肥,堅決禁用或少用農藥的使用,保障了農產品品質。

2、保障措施落實

2.1加強技術培訓:讓技術培訓貴穿實施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

2.2明確責任:做好服務工作,各部門協調配合,責任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施設農業技術指導工作順利進行。

七、實施步驟

(一)本項工作啟動階段(2013年2月底至4月)。主要工作是對示范、試驗區進行宣傳發動,組織對本項相關的業務人員進一步專業技術教育,同時大棚管理人員和群眾進行培訓,3月25日前,設施農業地塊全部落實完成并上報中心。

(二)本項工作實施階段(2013年3月至9月)。主要任務:(1)技術指導日光溫室標準化建設,墻體筑造、棚架、側墻、后坡等建設內容;(2)加強培訓,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發放培訓資料的形式以積極發展“一棚一戶一技工”為培訓方向。培訓內容主要有設施蔬菜、瓜果為主的農業實用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并聯系實際推廣的新品種、新技術、種植新模式;(3)技術指導日光溫室蔬菜種植術、土肥水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產量收獲等技術。

(三)工作總結階段(2013年8月至9月)。此階段主要工作是

上一篇:車輛管理工作思路范文下一篇:科管專業技術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