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道生態治理范文

2023-09-20

河道生態治理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闡述了豐寧滿族自治縣湯河河道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設計及布置,著重介紹了如何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同時兼顧河流生態修復與保護等目標。將河道護岸設計與景觀設計更好的融為一體,更加符合生態理念,實現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綜合整治目標。

關鍵詞:行洪 生態修復 保護

一、引言

隨著人類對生態環境的日漸重視,對自然之美的向往,當前的河道治理,人們并不滿足于使河道僅僅實現防洪、排澇等基本功能,怎樣使河道設計與景觀設計更好的融為一體,更加符合生態理念,實現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使岸坡更自然、更接近原生態等,也應當作為設計者考慮的重要方面。

豐寧縣,作為京津冀的水源地,占據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作為“京西北生態經濟特區”中重要的縣市之一,豐寧縣的發展在未來幾年將具有更好的政策支持和資源供給。

二、工程任務、規模及概況

1.1工程概況

湯河治理范圍位于豐寧滿族自治縣湯河鄉境內,湯河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豐寧縣城40km。湯河鄉北與大閣鎮搭界,南與北京、喇叭溝門滿族鄉接壤,全鄉面積373km2,人口0.93萬人。湯河鄉屬典型的深山區鄉,地勢地形較為復雜,全鄉地域廣闊,呈現西北東南走勢,平均海拔700m,14個行政村分布于三條大溝之中,大西溝、中溝、小西溝。

以湯河為依托,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洪湯寺作為燕山大峽谷景區的首景,青山環抱,綠樹如屏,松濤鳴唱鮮花盛開,呈現一派秀麗景色;大峽谷內峻嶺連綿,絕壁頂天立地,潭水神秘莫測,巨石奇形怪狀,白榆林生機盎然,會使久居鬧市的人們,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飽覽清風名泉的神韻。

湯河河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試點項目起點為湯河鄉三間房村,終點為湯河與G111國道交接處,治理段全長22.5km。

2.2 工程任務

本次工程建設的目標是提高湯河治理段的防洪標準,通過本工程的建設使其防洪標準村莊段達到10年一遇、農田段達到5年一遇,河道行洪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同時將河道護岸設計與景觀設計更好的融為一體,更加符合生態理念,實現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綜合整治目標。

三、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3.1堤線的布置原則

本次湯河河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堤線布置根據湯河(三間房~G111國道)地形、地質條件,結合現有建筑物的位置、施工條件、已有工程狀況以及征地拆遷、行政區規劃因素,經技術經濟綜合比選確定。其防洪工程堤線布置原則為:

(1)堤線應與河勢流向相適應,并與大洪水的主流線大致并行;

(2)堤線布置應力求平順,相鄰堤段間應平緩連接,不應采用折線或急彎;

(3)堤線應盡可能布置在壓占耕地少、拆遷房屋及建筑物少的地帶,并宜避開文物遺址,同時應有利于防汛搶險和工程管理;

(4)堤防工程宜利用現有堤防和有利地形;

(5)綜合考慮河道兩岸地形、工程投資及占地等因素,對于岸坡頂高程高于設計洪水位河段,岸坡不再筑堤;對于岸坡頂高程低于設計洪水位的河段,且岸坡外村莊較低的河段進行筑堤防護。

3.3河道斷面的確定

橫斷面設計時,現有河底寬度超過設計寬度時,一般情況下利用現有寬度,不再回填處理,如果現有河底寬度不能滿足設計寬度時,擴挖至設計寬度,邊坡系數原則上按設計邊坡。

湯河兩岸分布大量居民,沿河分布有三間房、小西溝、西臺子、河東、河西及湯河鄉政府等多個村和度假村,部分岸邊為農田和山體。設計在農田段,設計河道采用梯形斷面;在居民分部量較大河段,設計河道采用矩形斷面;在預設滾水壩段,設計河道采用復式斷面。

3.4河岸的防護型式

根據湯河沿岸地形、地物及河槽現狀等實際情況,在滿足河道行洪要求的前提下,并結合生態和后期景觀設計需要,同時為避免出現大面積征、占、遷,力求節約投資,設計河道斷面采用梯形、矩形和復式三種型式,堤岸防護型式為坡式、重力式擋墻及重力式擋墻+坡式三種。

湯河兩岸分布大量居民,沿河分布有三間房、小西溝、西臺子、河東、河西及湯河鄉政府等多個村和度假村,部分岸邊為農田和山體。

居民房屋比較集中、臨村地段及后期預建滾水壩護村一側,護岸結構型式采用漿砌石重力式擋墻;湯河河道兩岸居民較少,農田及荒地分布較多,以及沿河公路臨河側有較寬裕的空間,護岸結構型式采用格賓石籠框格插砌石護坡;對于沿河公路臨河側護砌空間有限段,護岸結構型式采用40cm厚漿砌石仰斜式擋墻護砌;對于后期預建滾水壩護農田一側,護岸結構型式采用漿砌石重力式擋墻+連鎖磚生態護坡;現狀河道一側為山體段,本次不再進行護岸。

3.4.1格賓石籠框格插砌石護坡

湯河河道兩岸居民較少,農田及荒地分布較多,以及沿河公路臨河側有較寬裕的空間,護岸結構型式采用格賓石籠框格插砌石護坡。格賓石籠尺寸為4.5m x 1m x 0.5m(長 x 寬 x 高),圍成框格尺寸為邊長2.5m的正方形,框格內采用當地塊石進行插砌,厚度為50cm,坡比為1:2.0,然后采用河道開挖砂石土料進行灌縫,表層覆土10cm厚種植草本植物,美化環境。

3.4.2漿砌石重力式擋墻+連鎖磚生態護坡

對于后期預建滾水壩護農田一側,護岸結構型式采用漿砌石重力式擋墻+連鎖磚生態護坡。漿砌石重力式擋墻采用M10水泥砂漿砌筑。墻頂寬0.5m,墻體高1.0m,迎水面1:0.3,背水面1:0.3,擋墻基礎埋深1.5m,前、后趾寬0.5m。連鎖磚生態護坡迎水坡坡比為1:2.0,坡頂采用40cm×10cm(寬×高)C25預制混凝土壓頂。

3.5河底護腳設計

河道疏浚開卡后,為防止水流對堤腳淘刷,確保河道兩側堤岸安全與穩定,需對河道凹岸坡腳進行防護。為確保堤坡穩定,本次設計防洪堤腳采用格賓石籠進行水平防護:水平防護長度均為5.0m,厚50cm。

四、結論

本項目河道長、流域廣,工程沿線地形復雜、地質條件多變,項目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河流生態修復與保護等目標,經多方面論證,根據不同河段河道需著重實現功能的不同、兩岸環境形態的不同及河岸景觀設計需要,確定了河道兩側采取新型生態護坡及傳統護坡相結合的形式。

河道包含清淤開卡、堤岸防護、預設滾水壩段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措施。為將河道護岸設計與景觀設計更好的融為一體,更加符合生態理念,實現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綜合整治目標。

(作者單位: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道生態治理范文第2篇

1 河道生態護坡的設計原則

生態護坡系統的應用, 主要是將動植物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進行固定, 建設的護坡系統除了能夠達到防洪排澇的目標, 還能夠對生態系統中的植物根部發展起到一定的穩定和固定作用, 另外生態護坡系統產生的造價很低, 同時形成的整體美觀度較高。在國外的一些河道治理工程中, 已經將生態護坡系統實現了充分的利用, 并且已經非常成熟。而在我國的應用, 這種技術才剛剛開始運用, 在應用生態護坡技術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 生態性必然與植物相關, 因此建設時周圍的環境與植物的生長環境要相符合。 (2) 生態護坡建設中與渠道以及堤防作用要充分滿足, 降低建設中的成本。 (3) 建設中更多關注對環境的美化效果, 避免一些剛硬建設手段的采用, 實現與周圍環境的協調。 (4) 對河道中的水位、水文進行分析, 與周圍植物情況相結合, 保證植物的選擇合理性。 (5) 在進行河道護坡生態系統植物選擇時, 要尊重人們的親水要求。

2 目前河道整治中存在問題

首先在傳統的河道整治過程中, 觀察到發生水體污染的情況較為常見, 很多工程建設中, 在施工材料中添加了一些膨脹劑或是抗凍劑等材料, 這些物質的添加對水體會形成巨大的污染情況, 對水質情況導致惡化結果, 對其中存在的各種生物生存環境構成了巨大威脅。其次對堤岸的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效果, 一般傳統的護坡中采用漿砌石以及混凝土等材料, 雖然能夠對堤岸實現固定, 但是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例如一些土壤被混凝土覆蓋, 一些植物無法繼續存活等。最后就是河道中水體發揮的功能受到了影響, 通過對岸坡的治理, 具備一定的凈水功能, 但是卻因為漿砌塊等材料導致水體自身凈化功能受到影響, 對保持水土的生態平衡形成了不利影響, 也影響了一些以河道生物為食的野生鳥類、動物的生存狀態。

3 河道治理中生態護坡技術的應用

3.1 生態護坡建造結構的選擇

生態護坡中的結構一般分為兩種形式, 一種是加筋結構另一宗是非加筋結構, 在選擇生態護坡方案進行建設時, 可以通過這兩種方式來實現, 通過對坡度的傾斜角度的自由變換, 避免在一些硬質材料的應用造成了僵硬效果, 各個生態袋之間通過鑫三角結構進行選擇和應用, 在生態護坡結構中通過土工格柵、生態袋、連接扣以及其他的一些輔助材料來制作完成, 通過選用PE材料實現了可以循環再次利用以及能夠講解的目標。生態袋中通過應用各種植物種植于表面, 鑫三角結構是一種新型的修復性生態技術, 能夠通過植物不斷生長與周圍環境形成相互融合的綠色生態系統。

3.2 植被型生態混凝土護坡

植被性的生態混凝土被很多工程進行應用, 其實質是一種多孔混凝土, 這些材料中通過水泥、粗骨料以及適當的摻合料共同組成的, 這種生態型的混凝土中通過一些保水劑的添加, 將有機與無機材料相結合, 不僅能夠實現了為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的目的, 同時加強了巖石以及土壤之間的連接力, 保證土壤能夠具備非常強的抗沖擊能力。

植被型的生態混凝土技術方式在水土保持方面也有非常好的應用效果, 通過河道治理工作中將此種技術的有效運用, 對土壤以及河道中的植被實現了改善的目標, 對土壤中的侵蝕情況有所改善作用, 保證水土保持作用的充分發揮。在保護環境方面, 將植物中河道覆蓋目標的增加, 能夠恢復當地的生態情況, 最終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通過生態磚的具體應用, 通過嵌固方式的使用保證此種技術的有效運用, 首先是通過聯鎖式砌塊的采用, 保證了生態磚之間實現相互鑲嵌封鎖的效果, 避免了生態護坡磚發生移動的情況。另外就是鉸接式砌塊, 通過高強度的混凝土塊的應用通過繩索來連接, 形成連鎖型矩陣鋪面護坡。使生態磚在鋪設磚地面與坡面相吻合, 達到保水保土的效果。

3.3 土壤固化劑的添加

土壤固化劑的應用過程中通過將土壤作為主體, 通過一些特定的物質激發土壤中的性質發生變化, 從而形成固定化的土壤效果, 通過將土壤中的水分以及激發物質的相互結合, 形成新的化學反應, 通過土壤中的水分子的吸附作用發揮, 保證了土壤層得到高效率的固定效果。在河道護坡工程匯總, 不僅河道表面護坡需要得到優化, 還需要保證土壤的固定效果, 最終實現水土保持的效果。

總之,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通過生態護坡技術的應用, 形成了一個綜合性的生態系統, 并且對于水資源中的生態恢復具備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效果, 在運用生態護坡技術的過程中, 通過以人為本的方式, 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系統, 為日后的生態護坡技術的實施應用提供了研究案例。

摘要:我國在建設河道工程中采用的護坡材料一般都是漿砌石以及混凝土等相對比較傳統的材料, 這些材料本身的材質較硬, 并且建設中只是更多的考慮到了河道中的防洪排澇功能, 對生態功能并沒有充分關注, 這樣導致河道中的生態系統很容易發生破壞問題, 因此對傳統的護坡結構必須要加以改變, 將當前生態護坡技術進行應用, 保證河道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 下面文章將會對河道治理工程中采用的生態性的護坡技術進行簡要介紹, 希望能夠對保證河道生態性有所借鑒作用。

關鍵詞:河道治理,生態護坡,技術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蕙詩.河道生態護坡技術的比選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 2017, 39 (03) :131-133.

[2] 董淑臻, 黃宗章, 鄭梅.生態護坡技術在大沽河綜合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6, (08) :121-122.

河道生態治理范文第3篇

長期以來,傳統的河道護岸工程常采用漿砌塊石或干砌塊石護坡,現澆混凝土護坡,預制混凝土塊體護坡或土工模袋混凝土護坡等結構。這些傳統的護坡形式很容易出現內部不穩定、坡面開縫、土體流失等問題,另外,若采用現代技術的鋼筋混凝土導墻護坡,又會出現成本較大、施工工序較復雜繁瑣的問題。

這些傳統護坡技術的應用, 對生態環境有著較大的影響,如:用水泥石料修葺的河道中,具有凈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長非常困難,河水自凈能力將大為降低,水質可能惡化;會導致河水受陽光影響而水溫變化過大, 不利于維持水中生態平衡,特別是高溫季節,容易使傳染病菌孳生;隨著水流流速的增大,水中一些生物會被水流沖走,使水中生物減少,岸上又缺乏天然植物,直接影響沿河野生生物種類生存。岸坡沒有天然植物作為屏障,會使岸邊的垃圾輕易入水,造成污染;更有甚者,河道護坡和護岸結構采用全斷面護砌的結構,大量采用這種護砌方式會使城市地面形成一層不透水的薄殼,時間久了會造成城市地下水位大面積降低,建筑物下沉,危害更大。

2生態護坡內涵及發展狀況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生態護坡這一治理理念,其基本含義是利用植被本身涵水固土的原理穩定邊坡控制坡面侵蝕,防治水土流失進而保護生態環境。生態護坡一方面要滿足防洪抗沖標準要求,構建能透水、透氣、生長植物的生態防護平臺,另一方面要滿足邊坡生態平衡要求,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態系統,由高大喬木、低矮灌木、花草、魚巢、水草、動物沿灘地、迎水邊坡、坡腳及近岸水體組成河坡立體生態體系。

我國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則相對較晚,對邊坡實施生態防護始于20世紀年80代中期,直到9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國內主要的生態護坡技術有:人工種草、植生帶、液壓噴播、網袋工程、框格工程、客土噴播、厚層基材噴播、植生型生態混凝土護坡等。

3不同類型生態護坡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生態護坡既要滿足河道體系的防護標準,又要利于河道系統恢復生態平衡,二者結合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理念。目前河道治理中常見的生態護坡類型如下:

3.1 土壤生物工程技術

土壤生物工程技術采用存活植物及其他輔助材料來構筑各類邊坡結構,具有實現穩定邊坡、減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棲息地生境等功能,即植物防護。土壤生物工程采用有生命力植物的根、莖(枝)或整體作為結構的主體元素,把它們按一定的方式、方向和排列插扦、種植或掩埋在邊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群落生長和建群過程中加固和穩定邊坡,控制水土流失和實現生態修復。植物能降低土壤空隙的壓力,吸收土壤水分,同時植物根系能提高土壤的剪切力,增強土體的黏附力,從而使土壤結構趨于堅固和穩定。邊坡植物可以截留降雨,延滯徑流,調節土壤濕度,減少風力對土壤表面的影響;還可以通過攔截、蒸發蒸騰和存儲等方式來促進土壤水循環,促進土壤發育和表層活土的形成,調節近地面溫度和濕度以促進植物生長,提供并改善多種生境,恢復邊坡的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

3.2 人造材料復合植被護坡技術

人造材料復合植被護坡主要包括土木網復合植被、綠色生態袋、土工網墊固土種植基和網格反濾生物護坡等多種技術。這種生態護岸方法比較抗沖刷,既保持了植被錨固的作用,自然、生態,又通過一些人工技術彌補了植被的不足之處,較適合于沖刷不嚴重的河道邊坡。例如,利用網格進行固土護坡時,網格可以實現水與土地的有機交換,具有生態恢復功能。同時,這種技術通過網箱形成的擋土墻和護坡,透水性比較好,能夠起到降低水位和減少地下水壓力的作用。該技術通過固土養草、網草交織而形成的復合均勻植被防止土質邊坡淺表層滑動和暴雨沖刷,減少邊坡水土流失,同時能凈化空氣,美化環境。

此外,還可以利用自嵌式擋墻、鉸鏈式、聯鎖鎖式護坡進行防護: 自嵌式擋墻是在干壘擋土墻的基礎上開發的一種新型柔性結構。該結構是一種新型的擬重力式結構,它主要依靠自嵌塊塊體、填土通過土工格柵連接構成的復合體來抵抗動靜荷載作用,達到穩定的目的。該擋墻在材料中添加了木質醋酸纖維,保證中性水體,使得水生動植物能夠健康成長;鉸鏈式、聯鎖式護坡均是采用相鄰聯鎖塊,靠繩索或塊件自身進行連接,塊體中間空隙作為植生孔進行使用, 通過大面積的使用起到生態護坡的作用。

3.3 生態混凝土護坡技術

生態混凝土就是通過材料研選、采用特殊工藝制造出來的具有特殊的結構與表面特性的混凝土, 能實現植物和水中生物的生長, 起到凈化水質、改善景觀和完善生態系統的多重功能。生態混凝土可分環境友好型和生物相容型兩大類, 前者指在混凝土的生產、使用直至解體全過程中, 能夠降低環境負荷的混凝土.。后者指能與動、植物等生物和諧共存, 對調解生態平衡、美化環境景觀、實現人類與自然協調具有積極作用的混凝土,簡稱生物混凝土。針對上述分類,環境友好型生態混凝土通常用改善河道綠化環境,如植生型生態混凝土:護坡結構由現場攪拌澆筑成型并養護而成,表面攤鋪一定量的覆土,土中植物生長穿透混凝土結構, 根植于內部土壤, 形成植生型生態混凝土護坡體系。而后者的應用更側重于水質的改善,如水質較差則優先選用生物混凝土。目前上述兩類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均能達到C20以上,該強度足以滿足一般的護堤要求。

生態混凝土除了起到護堤作用外,還具有以下優越性:(1)現場施工的透水性生態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特性, 排水性和透水性都很好,能實現自由排水。 (2)消波、過濾效果好,對洗掘、流失具有高抵抗性能。 (3)具有連續孔隙,可以使水、空氣自由滲透,創造生物環境,更明顯的是由于其孔隙內部及外部附著、棲息的微生物、小動物類、藻類等可以有效地促進水質的自然凈化。因而生態混凝土在河道邊坡生態治理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4結語

河道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和主要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除具有防洪、排澇、通排水的功能外,還在保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平衡、調節區域微氣候、塑造城市景觀、營造宜人休閑的濱水風光帶及傳承歷史文化等方面凸顯重要作用。我市水系眾多,歷史文化悠久,在城市河道整治中應滿足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體現人與自然和環境協調發展的理念。

生態護坡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系統, 它與周圍生態系統聯系密切,不斷與周圍生態系統進行物質交換。生態護坡在滿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時, 又能美化環境, 配合景觀設計提高城市品位,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摘要:在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現代水系工程施工領域開始廣泛關注生態環境保護,正在努力實現區域經濟發展與河道水生系態環境的和諧。通過生態護坡技術的廣泛推廣及應用,改善城市水系沿河生態環境,滿足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河道生態治理范文第4篇

水利工程分為一般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 一般水利工程是以防洪抗災為首要目的, 在此基礎上, 通過興建水利工程為人們提供和調配水資源。而生態水利建設必須是以保護環境為前提, 在此基礎上, 為人們提供了水資源。除此之外, 生態水利建設還有一項修復的功能, 就是對某些河道已經造成的污染, 通過興修生態水利來阻止環境的繼續惡化, 而且還能夠對已經污染的河道起到凈化治理作用。生態水利工程主要是本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的理念, 從設計到選址施工綜合考慮多方面的成本, 水利工程企業以最大化程度保護環境作為核心理念, 實現供水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2. 水利設計理論運用的原則

2.1 河道物種多樣性的發展

在水利河道的建設中, 工程企業往往追求的是施工效率, 如何快速造完河道, 交付工程從中取得最大利益。這就導致河道不僅在外觀景觀上表現的形態過于單一, 而且在建造過程中往往沒有充分考慮到周圍的環境因素, 使得河道周邊環境遭到迫害, 環境的污染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河道物種多樣性就是一個很直觀的表現形式, 往往在環境污染嚴重的河道周邊, 物種的存在上會逐漸減少, 造成它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建造河道工程是為充分考慮到周邊的環境因素, 因此為了保護物種的多樣性, 保護好河道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 在水利設計工作中一定要把生態環境的保護放在首位。

2.2 保持景觀的持續性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源泉, 人們自古以來都有著傍水而居的生活習慣, 因此在河道治理方面我們同樣要考慮到河道景觀的發展。尤其是對于城市居民來說, 在繁忙的工作節奏中, 人們往往喜歡去有水有河流的地方去休閑放松。因此在河道景觀的設計中, 要更多地考慮到河道自身的文化和景觀。我國目前很多城市都喜歡圍繞河流去興建居民區, 這也印證了優美的河道景觀可以給人們留下好的印象。河道景觀不僅賦予了該城市的文化內涵, 而且可以讓居民感受到河道景觀對環境的保護理念。但是河道景觀在設計上也要注重與周圍一些功能的搭配實現, 既保證了景觀的美觀性, 更要遵循河流本身的實用性, 不能隨意改造而造成環境影響。

3. 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

3.1 加強對水文的分析

水文指的是自然界中水的運動和變化, 要想在城市河道建設中運用到正確的設計理念, 必須要全面了解當前河流的水文信息。通過對水文信息的具體分析, 制定相應的合理方案, 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與此同時, 在實際運用中, 我們要學習和引進相應的成功案例。使河道治理工作與生態水利設計理念二者相互平衡, 確保其合理性, 同時又能兼顧河道本身的功能不被破壞, 充分了解當地的水文, 根據水的運動和變化規律, 做好當地的水源供應。

3.2 做好城市河道生態目標的維護

在城市河道的治理中, 必須嚴格遵守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基本原則。因為河道與城市環境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設計城市生態河道的工作中, 一定要維護好河道生態的初衷??紤]到你所處環境以及你的服務對象, 提高整個工程的生態質量。同時該理念也需要當地的市民共同維護, 不能夠對生態水利的河道造成破壞與污染。注重河道的敏感性, 落實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 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3.3 設計要點

在生態水利的設計之初, 我們要投入更多地科學技術, 引進更多的成功經驗, 使河道不僅實現原來的供水價值, 還能起到更好地環蓄洪涵水境保護作用?,F如今我國的蓄水技術里一項成功的案例就是橡膠壩蓄洪涵水。它不僅實用價值高, 而且環保效果也很好, 這就滿足了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理念。河道的生態平衡需要通過自然生態項目來維護, 這是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要點, 而其中所說的自然生態項目往往是通過人工方法來維護, 比如人工生態護岸。人工生態護岸可以對河道的治理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生態水利設計方法是不同于傳統的設計理念的, 它在設計中是比較注重生態功能的自身發揮。通過調節地下水的辦法, 來產生更高的使用價值, 實際上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初衷就是通過自然景觀, 結合自身的原生態環境來調節城市河道的污染情況, 保留原生態中的自然元素。這樣是最完美的治理辦法, 但是有時候不能夠靠原生態的自然景觀調節完成的, 便需借助人工辦法來調節, 總之通過兩者之間的完美結合, 更科學更高效的來進行河道治理工作, 提升生態的完整程度。

生態水利設計的方法, 要本著不僅可以對城市河道進行更好地治理, 而且要是自然的生態環境得到保留的理念。因為河道本身存在著不穩定和特殊性, 因此使用水網結構可以很好地提升河道的蓄水量。保證在治理過程中各個階段都能均衡運行。除此之外, 河道當中的物種也可以對河道生態起到平衡的作用, 因此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保護河道物種的多樣性, 也是治理河道的重要辦法, 所以要保持河道中水的凈化程度, 以及周邊植被的保護, 這樣也起到了治理河道, 降低環境污染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 城市河道建設與我們生活環境息息相關, 治理工作也是未來一項重要的市政工作, 它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與技術性, 因此需要我們投入更多地人力及物力。同時對城市生態水利設計理念, 應提供更大更廣的宣傳平臺, 讓生活在河道城市的每個市民引起足夠的重視, 切身參與到保護和治理河道的工程中來。只有這樣, 我們的城市河道生態功能才會得到良好的恢復, 促進了河道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為社會發展創造出更多經濟效益。

摘要:在城市河道的建設工作中, 我們既要保證整個河道工程的效率及質量, 同時也要考慮到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而近些年, 人們往往追求更高更快的工作效率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 從而導致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河道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環境污染問題。這就為我們敲醒了警鐘, 我們應該把生態水利設計理念應用到河道建設工程中去。讓生態水利的價值理念深入人心, 這樣既保護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又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為優質的生活環境。

關鍵詞:生態水利,設計理念,河道治理

參考文獻

[1] 劉輝.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 2017 (23) :69.

[2] 吳東海.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水利建設與管理, 2017, 37 (11) :61-64.

河道生態治理范文第5篇

(一)水環境問題分析

泰晤士河全長402公里,流經倫敦市區,是英國的母親河。19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河流兩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隨意堆放。1858年,倫敦發生“大惡臭”事件,政府開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一是通過立法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20世紀60年代初,政府對入河排污做出了嚴格規定,企業廢水必須達標排放,或納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企業必須申請排污許可,并定期進行審核,未經許可不得排污。定期檢查,起訴、處罰違法違規排放等行為。

二是修建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1859年,倫敦啟動污水管網建設,在南北兩岸共修建七條支線管網并接入排污干渠,減輕了主城區河流污染,但并未進行處理,只是將污水轉移到海洋。19世紀末以來,倫敦市建設了數百座小型污水處理廠,并最終合并為幾座大型污水處理廠。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總量減少約90%,河水溶解氧濃度提升約10%。

三是從分散管理到綜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實施流域水資源水環境綜合管理。1963頒布了《水資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實施取用水許可制度,統一水資源配置。1973年《水資源法》修訂后,全流域200多個涉水管理單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務管理局,統一管理水處理、水產養殖、灌溉、畜牧、航運、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綜合管理模式。1989年,隨著公共事業民營化改革,水務局轉變為泰晤士河水務公司,承擔供水、排水職能,不再承擔防洪、排澇和污染控制職能;政府建立了專業化的監管體系,負責財務、水質監管等,實現了經營者和監管者的分離。

四是加大新技術的研究與利用。早期的污水處理廠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藝,處理效果不明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研發采用了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并對尾水進行深度處理,出水生化需氧量為5-10毫克/升,處理效果顯著,成為水質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泰晤士水務公司近20%的員工從事研究工作,為治理技術研發、水環境容量確定等提供了技術支持。

五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泰晤士河水務公司經濟獨立、自主權較大,其引入市場機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費,并發展沿河旅游娛樂業,多渠道籌措資金。僅1987—1988年,總收入就高達6億英鎊,其中日常支出4億英鎊,上交盈利2億英鎊,既解決了資金短缺難題,又促進了社會發展。

(三)治理效果

泰晤士河水質逐步改善,20世紀70年代,重新出現魚類并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無脊椎動物達到350多種,魚類達到100多種,包括鮭魚、鱒魚、三文魚等名貴魚種。目前,泰晤士河水質完全恢復到了工業化前的狀態。

湖南常德,這個僅有600萬人口的城市,在城市規模上并不引人注意,但該市豐富的水資源,卻讓人第一眼就印象深刻。常德地處長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雖然它的經濟并不發達,但其豐富的水資源蘊藏讓它在中國城市中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常德,又被稱為“海綿城市”。該市近年來推出并實施了集蓄水、凈水、吸水、釋水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在常德市規劃展覽館,人們可以看到,最新的城市規劃模型是以德國城市漢諾威為樣本設計的。而在十年前卻是另一翻景象。據當地人介紹,過去常德內城河--穿紫河的水質非常差,散發著臭味,他們甚至擔心水污染會危害孩子的健康。為此,常德市請來了漢諾威市的專家,并向歐盟申請了以解決亞洲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為目標的“常德市城市河流污染治理項目”,制定出一套可持續水資源利用的方案。常德不僅從德國引進了城市凈水設備,還借鑒了德國人治理城市污水的理念。該理念是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雨季時收集雨水,將其過濾、儲藏。當城市缺水時,再將凈化后的水重新釋放出來,供居民使用。這樣既能減少河水污染,又能為城市提供水源。此外,常德還計劃沿著沅江建一條供居民休閑娛樂的綠帶,這樣能提高居民對良好水質的要求和意識。

目前,綠帶工程建設正在進行中。在沅江岸邊散步的一位女士樂觀地表示,她相信沿江綠帶很快就能順利完工。“明年三月建成,沒有問題”,她說。中國的項目總是進行得很快。我認為,常德未來除了依托自身的水資源優勢外,仍需發展經濟。

二、韓國首爾清溪川

(一)水環境問題分析

清溪川全長11公里,自西向東流經首爾市,流域面積51平方公里。20世紀40年代,隨著城市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河道,后來又實施河床硬化、砌石護坡、裁彎取直等工程,嚴重破壞了河流自然生態環境,導致流量變小、水質變差,生態功能基本喪失。50年代,政府用5.6公里長、16米寬的水泥板封蓋河道,使其長期處于封閉狀態,幾乎成為城市下水道。70年代,河道封蓋上建設公路,并修建了4車道高架橋,一度視為“現代化”標志。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本世紀初,政府下決心開展綜合整治和水質恢復,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疏浚清淤。2005年,總投資3900億韓元(約3.6億美元)的“清溪川復原工程”竣工,拆除了河道上的高架橋、清除了水泥封蓋、清理了河床淤泥、還原了自然面貌。二是全面截污。兩岸鋪設截污管道,將污水送入處理廠統一處理,并截流初期雨水。三是保持水量。從漢江日均取水9.8萬噸,通過泵站注入河道,加上凈化處理的2.2萬噸城市地下水,總注水量達12萬噸,讓河流保持40厘米水深。

(三)治理效果

從生態環境效益看,清溪川成為重要的生態景觀,除生化需氧量和總氮兩項指標外,各項水質指標均達到韓國地表水一級標準。從經濟社會效益看,由于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的改善,周邊房地產價格飆升,旅游收入激增,帶來的直接效益是投資的59倍,附加值效益超過24萬億韓元,并解決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

三、德國埃姆舍河

(一)水環境問題

埃姆舍河全長約70公里,位于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魯爾工業區,是萊茵河的一條支流;其流域面積865平方公里,流域內約有230萬人,是歐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該流域煤炭開采量大,導致地面沉降,致使河床遭到嚴重破壞,出現河流改道、堵塞甚至河水倒流的情況。19世紀下半葉起,魯爾工業區的大量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河水遭受嚴重污染,曾是歐洲最臟的河流之一。

(二)治理思路與措施

一是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流域內城市歷史悠久,排水管網基本實行雨污合流。因此,一方面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將城市污水和重度污染的河水輸送至兩家大型污水處理廠凈化處理,減少污染直排現象。另一方面建設雨水處理設施,單獨處理初期雨水。此外,還建設了大量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人工濕地以及雨水凈化廠,全面削減入河污染物總量。

二是采取“污水電梯”、綠色堤岸、河道治理等措施修復河道。“污水電梯”是指在地下45米深處建設提升泵站,把河床內歷史積存的大量垃圾及濃稠污水送到地表,分別進行處理處置。綠色堤岸是指在河道兩邊種植大量綠植并設置防護帶,既改善河流水質又改善河道景觀。河道治理是指配合景觀與污水處理效果,拓寬、加固清理好的河床,并在兩岸設置雨水、洪水蓄滯池。

三是統籌管理水環境水資源。為加強河流治污工作,當地政府、煤礦和工業界代表,于1899 年成立了德國第一個流域管理機構,即“埃姆舍河治理協會”,獨立調配水資源,統籌管理排水、污水處理及相關水質,專職負責干流及支流的污染治理。治理資金60%來源于各級政府收取的污水處理費,40%由煤礦和其他企業承擔。

(三)治理效果

河流治理工程預算為45億歐元,已實施了部分工程,預計還需幾十年時間才能完工。目前,流經多特蒙德市的區域已恢復自然狀態。

四、法國巴黎塞納河

(一)水環境問題

塞納河巴黎市區段長12.8公里、寬30-200米。巴黎是沿塞納河兩岸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市區河段都是石砌碼頭和寬闊堤岸,三十多座橋梁橫跨河上,兩旁建成區高樓林立,河道改造十分困難。20世紀60年代初,嚴重污染導致河流生態系統崩潰,僅有兩三種魚勉強存活。污染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上游農業過量施用化肥農藥;二是工業企業向河道大量排污;三是生活污水與垃圾隨意排放,尤其是含磷洗滌劑使用導致河水富營養化問題嚴重;四是下游的河床淤積,既造成洪水隱患,也影響沿岸景觀。

(二)治理思路與措施

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截污治理。政府規定污水不得直排入河,要求搬遷廢水直排的工廠,難以搬遷要嚴格治理。1991-2001年,投資56億歐元新建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率提高了30%。

二是完善城市下水道。巴黎下水道總長2400公里,地下還有6000座蓄水池,每年從污水中回收的固體垃圾達1.5萬立方米。巴黎下水道共有1300多名維護工,負責清掃坑道、修理管道、監管污水處理設施等工作,配備了清砂船及卡車、虹吸管、高壓水槍等專業設備,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進行管理維護。

三是削減農業污染。河流66%的營養物質來源于化肥施用,主要通過地下水滲透入河。巴黎一方面從源頭加強化肥農藥等面源控制,另一方面對50%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實施脫氮除磷改造。但硝酸鹽污染仍是難以處理的痼疾。

四是河道蓄水補水。為調節河道水量,建設了4座大型蓄水湖,蓄水總量達8億立方米;同時修建了19個水閘船閘,使河道水位從不足1米升至3.4-5.7米,改善了航運條件與河岸帶景觀。此外還進行了河岸河堤整治,采用石砌河岸,避免沖刷造成泥沙流入;建設二級河堤,高層河堤抵御洪澇,低層河堤改造為景觀車道。

除了工程治理措施外,還進一步加強了管理。一是嚴格執法。根據水生態環境保護需要,不斷修改完善法律制度,如2001年修訂《國家衛生法》要求,工業廢水納管必須獲得批準,有毒廢水必須進行預處理并開展自我監測,必須繳納水處理費。嚴厲查處違法違規現象。二是多渠道籌集資金。除預算撥款外,政府將部分土地劃撥給河流管理機構(巴黎港務局)使用,其經濟效益用于河流保護。此外,政府還收取船舶停泊費、碼頭使用費等費用,作為河道管理資金。

(三)治理效果

經過綜合治理,塞納河水生態狀況大幅改善,生物種類顯著增加。但是沉積物污染與上游農業污染問題依然存在,說明城市水體整治僅針對河道本身是不夠的,需進行全流域綜合治理。

五、奧地利維也納多瑙河

多瑙河全長2850公里,是歐洲第二長河,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地處其中游。維也納多瑙河綜合治理開發,形成了一套現代化的河流綜合治理和開發體系,即在傳統治理理念基礎上突出“生態治理”概念,并運用到防洪、治污、經濟開發等各個領域。主要措施包括兩方面:

一是建設生態河堤?;謴秃影吨参锶郝浜蛢λ畮?,是維也納多瑙河治理和開發的主要任務之一?;?ldquo;親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護岸”技術,在考慮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充分考慮生態效果,把河堤由過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適合動植物生長的模擬自然狀態,建成無混凝土河堤或混凝土外覆蓋植被的生態河堤。

河道生態治理范文第6篇

關鍵詞:城市河道;污水治理;設計;生態景觀;污染

1 引言

城市化的發展和程度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到城市地區的水環境,由此帶來城市雨洪控制和水質污染控制的問題。人們必須維護和恢復城市生態系統,建立新的物質和能量流動體系,以保證其平衡??茖W進行水環境治理設計和管理,將是創造現代化城市良好的生存環境,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為此,下面筆者將結合某城市河道污水治理設計談談自己的經驗,以供參考。

2項目概況

北塘河位于新區與開發區市北區塊結合部,西起濱江區,東至杭環線,全長11280米??傮w地勢西高東低,水流自西向東,沿途與多條河道交叉。該河系人工河,面寬35米,流經多個街道、鄉鎮,目前航運發達,也是農業灌溉用水的重要水源,水質一般,沿河景觀雜亂,需整治開發。

北塘河作為蕭山境內的主要交通航道,污染主要來自于來往貨運船只及沿河沙場等工業為主的碼頭,另外就是為數眾多沿河而建的以加工業為主的工廠。

3城市河道生態景觀污水治理設計

3.1北塘河水污染總體控制方案

北塘河一期水污染總體控制方案,包括植物選育、生態護岸、表面流濕地、濕地功能區、南岸景觀帶等,具體實施位置見圖1。

3.2植物選育

北塘河南岸污染以初期雨水面污染為主,點源污染較為集中,擬在北塘河南岸規劃60m綠化帶。

南岸現狀多為綠化,建議保留并進行適當調整。增加初期雨水截留與處理設施,沿河沙廠和臨河建筑建議拆除,進行綠化改造,通過綠化帶將現有分散綠地結合起來,并設置河道慢行系統將沿河綠地串聯起來,形成生態走廊。

本方案涉及植物種類有:

(1)浮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鳳眼蓮(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水蕹草(lpomoea aquaticaForsskal)、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des)、滿江紅(Azollapinnata);

(2)挺水植物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L.)Trin)、茭草(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菖蒲(Acoruscalamus L)、香蒲(Typhya L)、蔗草(Scirpus tripsueterL),小花燈心草(duncus lampocarpus)、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l ides(Mart.)Griseb);

(3)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pus L.)、金魚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伊樂藻(EIodea canadensi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微齒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久Bennett)、篦齒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L.)、苦草(Val I isneria spirales L.):

(4)灌木與草本植物彎葉畫眉草、白三葉、高羊茅、馬蹄金等;

(5)邊岸喬木楊樹、紙皮樺等

3.3生態護岸

生態護岸是聯結水、陸生態系統的重要媒介,對兩者之間的物流、能流、生物流發揮著廊道、過濾器和天然屏障的功能,在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加固堤岸,提高動植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生產力,調節微氣候和美化環境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建議北塘河南岸沿線根據現有護岸形式,分段修建不同形式的生態護岸。

(1)自然緩坡型

根據河道邊坡情況,河道從常水位至設計標高采用緩坡形式,在緩坡各位置根據景觀設計種植水生植物及綠化植被,護岸的坡度由岸坡整體穩定計算確定,一般常水位與洪水位標高之間坡度緩于1:3,洪水位標高范圍以上坡度緩于1:4.3,同時在常水位與洪水位范圍內設置硬質結構進行防護。

(2)毛石擋墻+斜坡型

在北塘河沿岸已有直立護岸河段,建議采用毛石擋墻+斜坡型護岸,在河道常水位與洪水位標高之間采用漿砌塊石擋墻垂直過渡,塊石擋墻可用黃石堆砌生態處理,洪水位標高以上護坡種植草坡,坡度緩于1:4.3。

(3)生態擋墻+斜坡型

建議北塘河南岸沿線新建居民小區,跨河道路等需要新建硬質護岸河段,在河道常水位與洪水位標高之間采用生態擋墻垂直過渡,洪水位標高以上種植草皮,見圖2。

圖2 生態擋墻+斜坡型

3.4濕地功能區

前家潭社區的生活污水直排工人河,為北塘河南岸一處集中的點源污染,建議沿工人河兩岸修建污水截留管收集沿線排入的生活污水,自流至工人河東岸靠近北塘河處的空地(現有綠地占地面積約為5000m2),結合現場場地條件,擬采用厭氧+組合流人工濕地工藝(生物―生物聯合技術)進行處理,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排放標準后排入北塘河,方案擬采用工藝路線如下:前家潭社區生活污水――調節池――厭氧池――組合流人工濕地――北塘河處理設施。

3.5表面流濕地

表面流濕地通常用于處理各種廢水,在初期雨水處理方面有著廣泛的作用,表面流濕地系統尤其適合于凈化低污染濃度的大量廢水,因此建議在北塘河文化公園內適當增加水域面積,并通過適當的地形調整,將其作為表面流濕地使用,種植大面積濕生植物如蘆葦、菖蒲等,充分發揮濕地的凈化作用和截污功能,從而有效控制該區域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由于濕地系統接受BOD氨氮和TSS算污染物的量有限,因此建議在表面流濕地中修建一定數量兼性塘,以其中對初期雨水取得更好的凈化效果。表面流濕地系統主要處理對象為文化公園及附近地帶的初期雨水。其中市心北路雨水排放口在降水初期污染物含量較高,建議將其設置在表面流濕地中距離北塘河較遠的地方,濕地系統在旱季可以引入部分北塘河河水進行深度凈化,提升河水水質后匯入北塘河。

表面流濕地系統的詳細設計如下:

(1)設計參考:

擬建北塘河文化公園與地面積約為36600m2,表面流濕地設計面積(A)約為2000m2,濕地邊界地帶設計水深(h1)范圍0.3-0.5m,兼性塘設計水深(h2)范圍0.5-2m,設計水體容量(V)約10000m3。

(2)形態設計

表面流濕地形態與功能設計充分考慮景觀因素,結合植物特征與水體污染物的凈化要求,濕地植物以挺水植物為主,適當在攔水壩上種植景觀水生植物,在濕地水域小島上種植濕生植物。表面流濕地與兼性塘上方設1.0m以上的保護高度,以便在行洪期間起到排洪防澇的作用,塘內植物以浮水植物為主,塘兩岸輔以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3)邊坡設計

表面流濕地邊坡設計有自然邊坡和硬質邊坡兩種形式,植物的配置與自然緩坡型生態護岸類似,從水域到坡岸依次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濕生植物、草皮與灌木等,具體形態結合文化公園的景觀方案進行。

(4)底部設計

為了防止污水滲入地下,有效保護地下水系統,保持濕地系統內的水量,濕地系統需鋪設襯砌,通常用做襯砌的材料主要有氯乙烯(PVC)膜,聚乙烯(PE)膜,聚丙烯(PPE)膜,土工布、土壤、壓實粘土等。目前以土壤和粘土作為襯砌是濕地建設過程中最為常用,但必須進行土壤測試和夯實。

3.6南岸景觀帶

(1)下凹式綠地

對于河流周邊入滲系數較低的綠地,為了更好的消納地表徑流可采用下凹式綠地,通過綠地改造,使綠地局部高度低于周圍地表10cm左右,保證周圍硬質地面的雨水流入綠地,綠地表面種植草皮和綠化樹種,保證一定的景觀效果,綠地下層的土壤改造成系數最大的透水材料,由地表到底層依次為表層土、沙層、碎石、可滲透的底層土,增加土壤的存水空間。

(2)透水磚(見圖3)

結合北塘河景觀規劃,透水磚主要用于南岸景觀帶的線型道路鋪裝面層。

圖3 透水磚典型剖面圖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河道的生態景觀污水治理是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必須從整個城市水環境的范圍出發,將區域規劃、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治理等諸因素相結合,從綜合方式考慮,以達到水環境的最優管理和運行。

參考文獻:

污水處理工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12

城市河道景觀設計.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06-07

城市河流生態修復手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08

上一篇:端午節的問候語范文下一篇:初中地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