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無形資產準則應用指南范文

2023-10-05

無形資產準則應用指南范文第1篇

一、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計量 根據本準則規定,企業對于取得的金融資產或承擔的金融負債,應當分別不同類別進行計量。

(一)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 負債

此類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可進一步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 負債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 產或金融負債。

1.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主要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 而持有的金融資產或近期內回購而承擔的金融負債。比如,企業以賺 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基金等。

本準則范圍內的衍生工具,包括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和期 權,以及具有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特 征的工具。衍生工具不作為有效套期工具的,也應劃分為交易性金融 資產或金融負債。

2.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 產或金融負債,主要是指企業基于風險管理、戰略投資需要等所作的 指定。

3.企業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股票、債券、基金,以及不作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應當 按照取得時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確認金額,相關的交易費用在發生時 計入當期損益。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 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

企業在持有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確認為投資收益。資產負債表日, 企業應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 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處置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時,其公允價值與初始入賬金額之間 的差額應確認為投資收益,同時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 根據本準則第十一條規定,企業從二級市場上購入的固定利率國 債、浮動利率公司債券等,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條件的,可以劃分為 持有至到期投資。購入的股權投資因其沒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 有至到期投資的條件,不能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 通常具有長期性質,但期限較短(1 年以內)的債券投資,符合持有 至到期投資條件的,也可將其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 作為初始確認金額。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 券利息,應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

持有至到期投資在持有期間應當按照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認利息收入,計入投資收益。實際利率應當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 時確定,在該持有至到期投資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保持 不變。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差別較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計算利息收 入,計入投資收益。

處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應將所取得價款與該投資賬面價值之間 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

(三)貸款和應收款項 根據本準則第十七條規定,貸款和應收款項主要是指金融企業發 放的貸款和一般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形成的應收款項等債權。貸 款和應收款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

金融企業按當前市場條件發放的貸款,應按發放貸款的本金和相 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確認金額。一般企業對外銷售商品或提供勞 務形成的應收債權,通常應按從購貨方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作為初 始確認金額。

貸款持有期間所確認的利息收入,應當根據實際利率計算。實際 利率應在取得貸款時確定,在該貸款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 內保持不變。實際利率與合同利率差別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計算 利息收入。

企業收回或處置貸款和應收款項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貸款和 應收款項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四)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根據本準則第十八條規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通常是指企業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 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金融資產。比如,企業購入的在活躍市場 上有報價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持有至到期投資等金融資產的,可歸為 此類。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按取得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和相關交 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確認金額。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 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單獨確認為應 收項目。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計入投 資收益。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以公允價值計量,且 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金融資產賬面價 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同時,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 允價值變動累計額對應處置部分的金額轉出,計入投資損益。

(五)其他金融負債 根據本準則第八條規定,其他金融負債是指除以公允價值計量且 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以外的金融負債。通常情況下,企業 發行的債券、因購買商品產生的應付賬款、長期應付款等,應當劃分 為其他金融負債。其他金融負債應當按其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確認金額。其他金融負債通常采用攤余成本進行后續計量。

二、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的計量

(一)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 對于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的,應當根據其賬面價值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之間的差額 計算確認減值損失。

1.商業銀行貸款減值損失的計量 根據本準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對貸款進行減值測試,應根據本銀行的實際情況分為單項金額重大和非重大的貸款。對單項金 額重大的貸款,應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對單項金額不重大的貸款,可 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或者將其包含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貸款 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單獨測試未發生減值的貸款,也應當包括在具 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貸款組合中再進行減值測試。

商業銀行進行貸款減值測試時,可以根據自身管理水平和業務特 點,確定單項金額重大貸款的標準。比如,可以將本金大于或等于一 定金額的貸款作為單項金額重大的貸款,此標準以下的貸款屬于單項 金額非重大的貸款。單項金額重大貸款的標準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 更。

商業銀行對于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的貸款,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 了減值的,應當計算資產負債表日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通常以初始確認時確定的實際利率作為折現率),該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貸款減值損失。 商業銀行采用組合方式對貸款進行減值測試的,可以根據自身風險管理模式和數據支持程度,選擇合理的方法確認和計量減值損失。

2.一般企業應收款項減值損失的計量 對于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應當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的,應當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 價值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對于單項金額非重大的應收款項可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確定減 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也可以與經單獨測試后未減值的應收款項一 起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劃分為若干組合,再按這些應收款項組合在資 產負債表日余額的一定比例計算確定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根據 應收款項組合余額的一定比例計算確定的壞賬準備,應當反映各項目 實際發生的減值損失,即各項組合的賬面價值超過其未來現金流量現 值的金額。

企業應當根據以前與之相同或相類似的、具有類似信用風險 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的實際損失率為基礎,結合現時情況確定本期各 項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據此計算本期應計提的壞賬準備。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損失的計量,比照貸款和應收款項減值損失 計量的相關規定處理。

(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析判斷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否發生減值,應當注重該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是否持續下降。通常情況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 價值發生較大幅度下降,或在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后,預期這種下 降趨勢屬于非暫時性的,可以認定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已發生減值, 應當確認減值損失。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在確認減值損失時,應當將原直 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一并轉出,計入減 值損失。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 ——職工薪酬》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應用指南

無形資產準則應用指南范文第2篇

1.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的規定,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制定《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的背景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房地產市場日益活躍,企業持有的房地產除作為生產經營場所和用于對外銷售之外,出現了將企業持有的房地產用于賺取租金或獲取轉讓增值收益的活動。就某些企業(房地產企業)而言,房地產投資屬于主營業務活動,形成的租金收入或轉讓增值收益應確認為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但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房地產投資是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形成的租金收入或轉讓增值收益應確認為企業的其他業務收入。

2.投資性房地產主要有以下特征: (1) 投資性房地產是一種經營性資產; (2) 投資性房地產在用途、狀態、目的等方面區別于作為生產經營場所的房地產和用于對外銷售的房地產; (3) 投資性房地產有兩種后續計量模式。

當今企業會計準則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依據管理者意圖來進行會計核算。由于企業經營業務的多元化發展,會計本身具有提供企業重要信息的作用,因此必須反映企業經營業務的變化,這就需要根據投資性房地產在企業經營業務中的性質,將其單獨作為一項資產核算和反映,與企業自用的廠房、辦公樓等房地產和作為存貨的房地產加以區別,從而更清晰地反映投資性房地產業務。正是基于投資性房地產的業務性質以及投資性房地產本身的經營性特征,我國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做法,要求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計量和披露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的規定,房地產租金收入的確認、計量和披露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的規定。

無形資產準則應用指南范文第3篇

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資產結構特點是短期投入金額較大,建設期較短,運營期比較穩定且時間較長,資產中固定資產占全部資產的比重在90% 以上,后續的流動資產增減以日常維護費用為主,人工成本從絕對數和相對數來看占成本比例較低,一般是2% 左右,折舊費是日常生產成本的主要成本,生產成本中以折舊為代表的固定成本占絕大多數,變動成本相對小。因此,固定資產的日常維護管理是新能源發電企業的主要工作,尤其是維修費用對利潤情況具有重要的影響。

1固定資產的定義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如果是在原有的固定資產新增加的固定資產,除必須符合上述兩條要求外,還必須同時滿足固定資產準則第四條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2新固定資產準則分析

新的準則對固定資產的確認打破了以前按金額2 000元區分的界限,新能源發電企業中一般把整個風力發電機中的發動機、齒輪箱等主要設備統一在一個風力發電機名下,不單獨把其中功能系統如發動機的發電系統、齒輪箱的變速系統、遠程通訊控制系統等單獨定義為固定資產。由于風力發電設備一般可以連續使用超過15年,日常對風力發電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或簡單的技術改造的支出費用是資本化,還是一次性費用化計入當期維修費,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是增加固定資產還是一次性計入費用,每個會計人員都有獨立判斷空間,有很大的討論余地。如發現某個設備日常使用有危險性,為了保護人員安全,在該設備上安裝了防護設備,該筆費用是應該費用化還是資本化呢?還有為了使某個設備運行更穩定、更易于操作,增加了一些保護監控的部件,這個事項是簡單作為新增固定資產或簡單作為固定資產的零部件維修費用化呢?據筆者了解,目前,企業一般的會計處理是把該事項按新增固定資產或增加固定資產原值進行會計處理,這其實是延續了以前對固定資產確認按金額判斷的老的思路,即以金額大小以及占原有固定資產金額比例,作為修理費屬于原值增加或計入成本的判斷標準。但筆者認為,類似這種事項按照新固定資產準則的定義,應該計入修理維護費。雖然這幾項業務基本符合固定資產是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和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的條件,但筆者認為,不符合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個條件的不能資本化。因為新購入的設備和改造只是對原有固定資產的生產穩定性的加強和改善,新設備和改造并沒有使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金額發生質的變化,也就是在增加該設備后流入企業的經濟利益沒有增加。

無形資產準則應用指南范文第4篇

一、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計量 根據本準則規定,企業對于取得的金融資產或承擔的金融負債,應當分別不同類別進行計量。

(一)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 負債

此類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可進一步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 負債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 產或金融負債。

1.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主要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 而持有的金融資產或近期內回購而承擔的金融負債。比如,企業以賺 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基金等。

本準則范圍內的衍生工具,包括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和期 權,以及具有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特 征的工具。衍生工具不作為有效套期工具的,也應劃分為交易性金融 資產或金融負債。

2.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 產或金融負債,主要是指企業基于風險管理、戰略投資需要等所作的 指定。

3.企業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股票、債券、基金,以及不作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應當 按照取得時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確認金額,相關的交易費用在發生時 計入當期損益。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 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

企業在持有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確認為投資收益。資產負債表日, 企業應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 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處置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時,其公允價值與初始入賬金額之間 的差額應確認為投資收益,同時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 根據本準則第十一條規定,企業從二級市場上購入的固定利率國 債、浮動利率公司債券等,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條件的,可以劃分為 持有至到期投資。購入的股權投資因其沒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 有至到期投資的條件,不能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 通常具有長期性質,但期限較短(1 年以內)的債券投資,符合持有 至到期投資條件的,也可將其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 作為初始確認金額。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 券利息,應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

持有至到期投資在持有期間應當按照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認利息收入,計入投資收益。實際利率應當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 時確定,在該持有至到期投資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保持 不變。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差別較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計算利息收 入,計入投資收益。

處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應將所取得價款與該投資賬面價值之間 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

(三)貸款和應收款項 根據本準則第十七條規定,貸款和應收款項主要是指金融企業發 放的貸款和一般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形成的應收款項等債權。貸 款和應收款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

金融企業按當前市場條件發放的貸款,應按發放貸款的本金和相 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確認金額。一般企業對外銷售商品或提供勞 務形成的應收債權,通常應按從購貨方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作為初 始確認金額。

貸款持有期間所確認的利息收入,應當根據實際利率計算。實際 利率應在取得貸款時確定,在該貸款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 內保持不變。實際利率與合同利率差別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計算 利息收入。

企業收回或處置貸款和應收款項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貸款和 應收款項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四)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根據本準則第十八條規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通常是指企業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 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金融資產。比如,企業購入的在活躍市場 上有報價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持有至到期投資等金融資產的,可歸為 此類。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按取得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和相關交 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確認金額。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 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單獨確認為應 收項目。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計入投 資收益。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以公允價值計量,且 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金融資產賬面價 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同時,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 允價值變動累計額對應處置部分的金額轉出,計入投資損益。

(五)其他金融負債 根據本準則第八條規定,其他金融負債是指除以公允價值計量且 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以外的金融負債。通常情況下,企業 發行的債券、因購買商品產生的應付賬款、長期應付款等,應當劃分 為其他金融負債。其他金融負債應當按其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確認金額。其他金融負債通常采用攤余成本進行后續計量。

二、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的計量

(一)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 對于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的,應當根據其賬面價值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之間的差額 計算確認減值損失。

1.商業銀行貸款減值損失的計量 根據本準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對貸款進行減值測試,應根據本銀行的實際情況分為單項金額重大和非重大的貸款。對單項金 額重大的貸款,應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對單項金額不重大的貸款,可 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或者將其包含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貸款 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單獨測試未發生減值的貸款,也應當包括在具 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貸款組合中再進行減值測試。

商業銀行進行貸款減值測試時,可以根據自身管理水平和業務特 點,確定單項金額重大貸款的標準。比如,可以將本金大于或等于一 定金額的貸款作為單項金額重大的貸款,此標準以下的貸款屬于單項 金額非重大的貸款。單項金額重大貸款的標準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 更。

商業銀行對于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的貸款,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 了減值的,應當計算資產負債表日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通常以初始確認時確定的實際利率作為折現率),該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貸款減值損失。 商業銀行采用組合方式對貸款進行減值測試的,可以根據自身風險管理模式和數據支持程度,選擇合理的方法確認和計量減值損失。

2.一般企業應收款項減值損失的計量 對于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應當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的,應當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 價值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對于單項金額非重大的應收款項可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確定減 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

也可以與經單獨測試后未減值的應收款項一 起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劃分為若干組合,再按這些應收款項組合在資 產負債表日余額的一定比例計算確定減值損失,計提壞賬準備。根據 應收款項組合余額的一定比例計算確定的壞賬準備,應當反映各項目 實際發生的減值損失,即各項組合的賬面價值超過其未來現金流量現 值的金額。

企業應當根據以前與之相同或相類似的、具有類似信用風險 特征的應收款項組合的實際損失率為基礎,結合現時情況確定本期各 項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據此計算本期應計提的壞賬準備。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損失的計量,比照貸款和應收款項減值損失 計量的相關規定處理。

(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析判斷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否發生減值,應當注重該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是否持續下降。通常情況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 價值發生較大幅度下降,或在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后,預期這種下 降趨勢屬于非暫時性的,可以認定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已發生減值, 應當確認減值損失。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在確認減值損失時,應當將原直 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累計損失一并轉出,計入減 值損失。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 ——職工薪酬》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應用指南

無形資產準則應用指南范文第5篇

一、現值計量屬性在資產減值準則中的應用及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

現值在資產減值準則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期末對于存在資產減值跡象的資產進行再確認計量時用來測算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镀髽I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以下簡稱資產減值準則)第六條規定,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即銷售凈額與現值較高者。如果該資產不存在市場價格或者其同類資產也不存在市場價格,就需要估計這項資產在其持有期間以及未來處置期間的凈現金流量現值來確定其價值,從而做出判斷和處理。

(一)現值計量的一般模型?,F值計量的一般模型是:

其中,PVt=0表示現值,NCFt表示第t期的凈現金流量,r表示適用的折現率,t表示該資產產生現金流量的時間,即折現期。因此,現值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第一,對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即對未來現金流量發生的金額與時點的估計;第二,對與現金流量相對應的折現率的估計;第三,對時間價值和風險的考慮?,F值計量模型在實際運用中有以下變換形式:

1. 調整凈現金流量的現值計量模型:

即調整分子為無風險的凈現金流量金額,其中表示與凈現金流量NCFt對應的第t期的風險調整系數,同時將分母的折現率設定為無風險利率i。

2. 調整對應現金流量風險水平折現率的現值計量模型:

其中對應于凈現金流量NCTt,采用與其風險水平相適應的折現率r'對現金流量進行折現,其中r'可以由CAPM模型結合相關資產的β系數計算。

現值計量模型在理論上準確地量化了資產的未來價值,但由于在現金流量的金額、折現率的調整等各個方面沒有適當的標準作為依據,所以現值的具體數值很容易被上市公司管理層操縱,從而影響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增加或者減少當期的會計利潤,實現盈余管理。

(二)現值計量中對未來現金流量金額和時點的考慮。

利用現值計量模型對現值進行計量,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確定資產現金流量的金額、發生的具體時點及可能性。

按照資產減值準則的規定,企業資產為企業帶來的未來現金流量包括:第一,資產持續使用過程中預計產生的現金流入;第二,為實現資產持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現金流入所必需的預計現金流出;第三,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處置資產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凈現金流量,從而得出各個折現時點的凈現金流量金額。借鑒國際上的做法,對資產凈現金流量的預測應該滿足:第一,以合理和有證據支持的假設為基礎;第二,以經過管理當局最近批準的財務預算、預測為基礎;第三,5年以上的現金流量應當按照一個遞減的增長率測算,且該增長率不得超過該企業的產品或該企業所處行業的長期平均增長率,并且對該現金流量的預測不包括企業尚未做出承諾的未來重組所產生的影響、超過資產原定效能的未來資本性支出的預期影響、財務活動的現金流入或流出以及所得稅流入或流出等。

上述對現金流量范圍的規定能夠使各個企業之間對資產現金流量的估計具有統一的口徑,同時也使得企業內部前后各期對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有著統一的標準,從而保證了未來現金流量預測信息的相對客觀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對現金流量金額的估計來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同時,由于我國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預測信息的需求不強,加上上市公司本身提供現金流量預測信息時所需考慮的成本效益原則,所以一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未來現金流量預測的可靠性存在很大的問題;此外,由于對上市公司預測信息的監管使得現金流量信息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其融資能力,因此上市公司很可能通過操控其現金流量規避監管,這些都會導致上市公司利用現值計量屬性進行盈余管理。

需要說明的是,對企業資產現金流量的金額、分布以及不確定性的估計是基于單項資產的基礎上的,但企業有些資產單獨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很難估計,甚至根本無法估計,此時資產減值準則引入了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的概念,即在單項資產不能單獨產生或者不能可靠估計其現金流量時可以最小的現金產出單元為一個資產組來估計其現金流量,從而計量其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計提減值準備。這種處理方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值計量的局限性,但同時由于資產組的確定有較大的可操作性,也為上市公司操縱現值計量留下了空間。

(三)現值計量中對折現率的考慮。

確定現金流量的金額以及分布之后,折現率的選擇就成了現值計量的關鍵。確定折現率的基本原則是保證折現率和現金流量估計的一致性,避免風險因素的雙重計算和漏計。不同折現率的應用可能會導致同樣的企業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分布狀況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資產減值準則規定,折現率是反映當期市場貨幣時間價值和資產特定風險的稅前利率,該折現率是企業在購置或者投資資產時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谝陨系囊幎ㄒ约捌髽I自身的具體情況,企業在確定其折現率時一般應當考慮具體資產項目的特定風險、報酬率以及企業籌資的資本成本和加權資本成本等因素,還應當考慮市場對與該資產相關現金流量的風險評估,并剔除與該資產不相關的風險因素。

(四)現金流量的計量方法。

現值計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期望現值法,即采用反映所有可能結果范圍的復合現金流量和風險利率來估計現值;另一種是傳統現值法,該方法要求采用單一的最佳現金流量估計和單一利率來計量現值。例如,假定某一資產在年末為企業帶來的現金流量金額和概率分布為:現金流量金額為1 000元,概率為20%;現金流量金額為5 000元,概率為50%;現金流量金額為7 000元,概率為30%。采用期望現值法,期末現金流量金額為4 800元(1 000×20%+5 000×50%+7 000×30%),而采用傳統現值法,期末現金流量金額則為未來現金流量的最佳估計數5 000元(50%)。此外,對于折現率的選取,期望現值法一般可以選擇統一的折現率,也可根據需要對應于現金流量產生的風險選擇不同的折現率分別對不同時期的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而傳統現值法一般僅采用統一的折現率進行折現。理論上更偏向于期望現值法的選擇應用,但也要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而確定。

二、結論和建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現值在資產減值準則中的引入引導著財務會計由面向過去轉向逐漸的考慮未來,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同時現值計量的復雜性以及伴隨的會計估計和職業判斷在一定程度上給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帶來了挑戰,為上市公司利用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和計量少計減值提供了操作空間。此外,目前我國報表使用者對現金流量信息的需求不強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現值計量屬性引入的價值。

雖然在現有實踐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由于現值計量屬性符合決策有用觀會計目標的實現與發展,加上突出的理論優勢,其在資產減值中的運用是一種趨勢。因此,為了在資產減值中更好地利用現值計量的優勢,發揮其在保證可靠性的基礎上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為相關的會計信息,遏制上市公司利用現值計量進行盈余管理,筆者結合我國實際提出如下建議:一是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素質,為現值計量的實務推廣提供基礎性支持;二是突出未來現金流量信息的重要地位,增強報表使用者對于未來現金流量信息的需求;三是督促建立規范的企業預算體系,提供更為可靠的預測信息;四是擴大對未來現金流量信息及現值計量信息的披露,如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預測的依據、折現率的選擇以及行業情況的考慮;五是加強外部審計對現值計量信息的審計,增強其可靠性。

無形資產準則應用指南范文第6篇

1 謹慎性原則在資產減值準則中的應用

新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 并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 合理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 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1.1 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企業應該在期末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 對于市價低于成本的差額, 應當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在選擇方法時, 可以選擇按投資總體, 投資類別及單項投資方法, 這樣給企業增加了選擇的空間, 有利于企業抵御短期投資損失產生的風險。

1.2 壞賬準備

新企業會計準則中擴大了計提壞賬準備的范圍, 不僅包括應收賬款, 其他應收款, 還包括預付賬款。如有確鑿證據表明其不符合預付賬款性質, 或者因供貨單位破產, 撤銷等原因已無望收到所購貨物的, 應將原入預付賬款的金額轉入其他應收款。計提方法有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銷售百分比法和賬齡分析法, 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提取比例由企業根據以往的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及其他相關信息合理估計, 并且規定提取比例和提取方法, 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更改。如需更改, 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變更的內容和理由, 公司的壞賬損失只能采用備抵法。這些規定讓企業有了充分的自主權, 更能準確反映應收賬款的金額, 減少呆賬, 從而有效防止資產的虛增。

1.3 存貨跌價準備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產品的更新變化在不斷加快, 由于原來的原材料或產品過時或消費者需求改變等原因導致存貨的市場價格逐漸降低。在會計期末, 存貨的計價應當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量。即對期末存貨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兩者中的較低者進行計價, 其中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部分, 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1.4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會計準則規定, 企業應當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期了, 對固定資產逐項進行檢查, 如果由于市價持續下跌, 技術落后等原因導致可收回金額小于賬面價值的, 應將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镀髽I會計準則》第三十六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 合理預計使用年限和凈殘值。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長短直接影響企業當期費用。從謹慎性原則出發, 則應盡量從短確定年限。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上, 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同屬加速折舊, 在技術進步的今天, 較之平均年限法與工作量法, 可使企業在固定資產使用的前幾年多提折舊, 從而減少利潤, 少交所得稅, 使企業投入的資金盡早收回, 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從而更能體現謹慎性。

1.5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同固定資產一樣, 上市公司應當定期或年終檢查各項無形資產預計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 對預計可收回的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 按其差額計提減值準備。

1.6 在建工程減值準備

企業在建工程預計發生減值時, 如果長期停建并且預計3年內不會重新開工的在建工程, 企業應當根據規定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這項規定可以提高資產質量, 使資產負債表如實地反映企業所持資產狀況, 防止企業虛盈實虧, 實現資本保全。

2 謹慎性原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自2006年以來, 謹慎性原則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 有利于擠去資產和利潤中的水分, 能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有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有利于保護債權人和小股東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謹慎性原則的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 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2.1 謹慎性原則的操作性不強

從我國現行的會計規范來看, 有些體現謹慎性原則的具體操作方法是比較強的, 如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 加速折舊的方法, 因為它們都是一些硬性的東西, 套了公式就可以給出。但在企業會計制度中關于資產發生減值的判斷標準不明確, 特別是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由于受許多條件的影響, 作為決定資產減值額的“可變現凈值”的確定較為困難。由于會計政策和會計準則規定不明確, 導致企業在進行核算時, 可以根據企業的目的來隨意選擇會計核算方法, 這樣使資產和利潤缺乏一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如企業在計提壞賬時, 可自行確認計提比例, 在存貨的期末計價中確定“可變現凈值”等, 這樣使當期的利潤不符合情況。這樣相關條款不明確, 很容易被人為操控, 為企業財務粉飾留下空間。

由于謹慎性原則定義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會計人員在實務操作中帶有極大的主觀性, 很多時候依靠人的主觀判斷, 致使該原則易被濫用, 從而極大破壞了會計信息的客觀性, 使會計信息失去可靠性, 從而為不同企業, 不同經營者用于不同目的, 為企業經營者調節年度損益, 均衡股利分配甚至逃避稅款大開方便之門。

2.2 謹慎性原則應用中受到了市場制度的制約

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 除了上市公司股權投資, 債券投資及其他少數商品在市場上頒布了價格信息, 許多商品的市場價格信息難以獲取, 并且決大多數商品及股權難以確定其公允價格, 即難以確定資產的可變現凈值, 包括應收賬款, 預付賬款的回收率和回收期均是人難以把握的, 在這種情況下, 只能依靠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力。例如, 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公允價值”的確定, 存貨跌價準備中“可變現凈值”的確定等都因為市場價格機制的不健全, 缺少市場價格信息, 使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值和非客觀性, 使謹慎性原則很難得到真正的落實。

2.3 謹慎性原則和其他會計準則的沖突

2.3.1 與客觀性原則的沖突

客觀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 如實反應企業的經濟成果和財務狀況。謹慎性原則要求在會計實務中確認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的損失與費用, 這明顯與客觀性原則相矛盾。

2.3.2 與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的沖突

權責發生制要求“凡屬本期已經實現的收入或負擔的費用, 不論本期是否收付, 均應計入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它強調的是確認收入, 費用發生的時間和歸屬, 而謹慎性原則將現在尚未發生, 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費用提前計入損益, 這顯然違背了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要求一定會計期間的各項收入與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在同一會計期間確認計量, 以便正確計算和考核成果, 而謹慎性原則體現的是, 盡可能在當期確認可能的損失、費用, 滯后確認或不確認可能的收益, 這必然會影響到企業利潤的正常計算。

2.3.3 與歷史成本原則的沖突

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的實際成本計價, 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外, 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 但在謹慎性原則下, 存貨短期投資等可以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這一點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

2.3.4 與可比性、一致性原則的沖突

可比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應按規定的會計政策進行, 會計核算應口徑一致。相反的比, 一致性原則要求企業對經濟業務的處理, 一經采用某種方法, 就應一貫予以采用, 而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保持一致, 并不得隨意變更, 但謹慎性原則允許企業根據自身具體的情況變化改變會計核算的口徑和方法, 因而會與可比性原則和一致性原則相沖突, 如采用市價與成本孰低法對存貨進行計價, 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2.4 企業會計人員對謹慎性原則的使用不當

由于謹慎性原則帶有一定的模糊性, 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時候依靠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 具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 所以原則的應用會使會計工作可能發生一些與客觀實際不符, 無疑會對企業發展方向和發展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具體表現在:一是謹慎不足。由于謹慎性原則使效益好的企業效益下降, 會使效益差的企業變為虧損。有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害怕企業應用謹慎性原則造成各項經濟考核指標下降, 影響他們的政績, 于是不用謹慎性原則或濫用謹慎性原則, 最終影響了企業的長期利益。二是“過度”謹慎。一些企業出于避稅或其他目的而“寧可多計損失, 而不預計收益”, 導致對應入賬的不入賬, 對應按規定標準計提的成本費用, 故意擴大計提的范圍和標準, 出現過度謹慎。

3 對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的建議

3.1 建立相關條款使謹慎性原則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企業會計準則, 會計政策制度規定不夠明確, 才給虛增資產和操縱利潤等現象創造了一定空間。因此, 國家有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解釋性規定, 限定上市公司具體業務的操縱, 加強謹慎性原則相關條款的規范程度, 盡快制定和實施各種具體會計準則, 如應就“可變現凈值”的確定問題規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標準, 以指導企業的會計實踐。在適度謹慎的會計實務中, 可以對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前提和應用條件進行必要的約束,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人為的主觀性和隨意性。

3.2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形成完善的市場信息報價系統

隨著我國市場體系的逐步建立, 各種證券市場、生產資料市場、產權交易市場、期貨市場及房地產市場的逐步發展和完善, 有關部委及各省應建立和完善各種價格信息中心及信息報價系統, 定期向社會發布全國或全省的各類商品的交易價格, 使各企業對資產的計價具有合理統一的依據。企業內部也應該健全市場信息價格系統,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不斷地收集各種信息并迅速傳達給相關需求部門, 這樣會計人員就能很容易的獲得公允價值全面推廣的外部條件, 減少對公允價值判斷的偏差。

3.3 緩解謹慎性原則和其他會計準則的沖突

鑒于謹慎性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可能會與其他原則發生沖突,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進行緩解。首先, 在八項會計原則中, 應優先考慮客觀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貫徹和應用應建立在客觀性原則的基礎上, 與其他原則的使用順序,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具體來定;其次, 充分披露謹慎性原則和其他原則沖突的情況, 由于每個企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在不同時間, 不同情況下有所不同, 謹慎性原則應用的時間、范圍和程度也不同, 因此在財務報表中我們應該充分披露其應用時間、范圍和程度, 揭露其與其他會計準則的沖突, 減少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程度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使財務報表使用者能夠準確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最后, 我們還要對謹慎性原則運用的“度”的問題進行一個必要的約束。謹慎性原則是一把“雙刃劍”, 用好了有利于如實反映企業資產的真實情況, 提高收益質量, 否則就會破壞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因此, 在應用謹慎性原則時, 應將會計信息按其不確定性的大小分為“很可能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可確定”、“可能性極小”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三類。對于“很可能發生”和“在很大程度上可確定”的費用和債務應加以確認, 并反映在企業會計報表中;對于“很可能發生”和“可能性極小”之間的費用和債務, 只要求在會計報表中加以反映和披露;而那些“可能性極小”的費用和債務企業可以不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和披露;針對預計的收入和資產只有那些“在很大程度上可確定”的應在企業的報表中加以披露和說明。

3.4 提高企業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

任何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應用都離不開會計行為主體——會計人員, 所以作為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的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勢在必需。 (1) 應當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2) 會計人員應系統掌握會計專業知識, 練好扎實的基本功。 (3) 鑒于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可選擇性的范圍日益擴大”, 尤其是為保證會計人員在應用謹慎性原則時把握好“度”, 要求努力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和判斷能力, 使其在對不確定因素進行估計和判斷時, 力求做到客觀公正, 避免主觀隨意性。

綜上所述, 謹慎性原則是一把雙刃劍, 應用恰當可收到會計信息真實性、客觀性的積極效果, 真正揭露會計的本質, 利于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重視市場風險。保證資產質量, 避免虛盈實虧, 提高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但在實際操作中還要防止過度謹慎, 只要廣大財務人員認真掌握新《企業會計準則》, 就能更有效地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 使其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解決企業的虛盈實虧、短期行為和會計信息失真等方面, 更具有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6.

[2]張偉立.謹慎性原則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研究[J].財會探究, 2008, 12 (6) :32-34.

[3]肖斌.新會計準則中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探究[J].現在商貿工業, 2009, 16 (5) :17-19.

[4]尹偉青.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會計中的應用及其局限性探析[J].經濟師, 2009, 18 (3) :30-32.

[5]張東明.論謹慎性原則及其在企業會計中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 2009, 16 (6) :11-12.

[6]翟斐.淺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時代經貿, 2008, 18 (6) :15-17.

[7]黃芳.謹慎性原則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研究[J].財會探究, 2008, 19 (4) :16-19.

[8]陳昌明.淺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準則中的應用[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8, 20 (4) :20-22.

[9]董立萍.對我國會計中謹慎性原則應用的幾點看法[J].財稅縱橫, 2008, 20 (4) :21-22.

上一篇:物業服務質量分析報告范文下一篇:西安理工大學地址郵編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