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安全教育意義范文

2023-09-22

安全教育意義范文第1篇

挫折是我們人的一生中所要經常面對的一個問題。如今大學生一路走來大多數是伴隨著挫折。研究大學生的心理挫折成因及其現狀,可以不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困難,讓我們健康成長。增強我們的意志力以及對挫折的適應力有非常多種方法,我們研究收集了主要的幾種有效的方法,主要針對大學生,使促進身心和行為的健康發展,為將來適應社會、適應工作等方面的壓力做好前期的心理正在準備。

關鍵詞: 大學生挫折挫折教育心理

正文:

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礙,但他并不是人生的終點。古往今來,多少面對挫折打擊最終成為一代杰出人才的例子數不勝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曾兩次落榜;三次科考失利的李時珍經過27年潛心努力終成一代“醫圣”;著名劇作家曹禺年輕時曾報考北京醫學院三次落榜。挫折可以斷送一個人,也可以磨煉一個人的堅強意志,面對挫折,培養自己的抗挫能力才是成才的關鍵。

那么,什么是挫折?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的障礙。心理學指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適度經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勵當事者增強韌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產生創造性的變遷。人的傾訴和宣泄,說出心中的委屈和疼苦,并得到及時的安慰和鼓勵,通過釋放達到了心理平衡。然后正確歸因挫折,屬客觀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挫折,要能正確對待;屬偶然性或主觀因素造成的,則須以頑強的意志通過不懈的努力擺脫挫折的陰影,才能獲得最合適狀態。當然,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挫折每天都會遇到,自我逃避和自我防御均是消極的反應,我們應該積極地面對挫折,將挫折變成動力,在挫折中不斷增強我的心理承受力。

一:大學生心理挫折成因

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立地存在,個體在發展的各個階段的表現,都是他本人內在的因素同其生活的社會、文化的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大學生挫

折心理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內在的因素。每個人都體驗過許多挫折,引起挫折的原因成為挫折源,挫折源是多種多樣的,有客觀的挫折,也有主觀的挫折。

1, 家庭教育不當。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父母只要求他們學習好,為他們創設了一種過于優越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免受一切挫折,致使他們缺乏生活的磨練,養成了一種依賴的心理,交往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極差,情感意志非常脆弱。進入大學后,隨著學習和生活環境的改變,他們要獨立地面對新的人際關系和壓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會產生程度不同的挫折感。

2, 學校教育欠缺。學校過分強調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對他們心理素質的培養。“應試教育”使學生長期封閉在校園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為完成學業、為提高考試分數、為考上大學而疲于奔命,限制了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大部分高校學生理想中的大學教師是學識淵博、能言善辯、平易近人的專家學者。但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和接觸后,他們發現大學教師和中學教師一樣,也是平常之人。有些教師的學識方面,也存在欠缺,并不能解答所有同學提出的疑惑和問題。由于教師自身及教學方法等原因,學生開始煩躁、郁悶。

3, 社會影響。隨著改革的推進,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社會進入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轉型時期,原有的價值觀念、道德倫理受到了沖擊,社會上出現了信仰喪失、人格扭曲、價值坐標偏離、行為選擇失調等不良現象,而新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又未完全建立起來,于是形成了群體躁動現象。在這種心態作用下,一些不正之風,如權錢交易、競爭不公、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泛濫,這些都對大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

4, 主觀因素。大學生挫折心理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復雜的,有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引起的挫折,也有個人生理、心理因素導致的挫折。

二,大學生挫折心理表現及現狀

學習方面的挫折。這是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在學習方面遇到的主要挫折,與中學階段的學習方式不同,大學實行的是流動教室,教師指導是粗線條的,教學管理也比較寬松,主要靠學生的自覺和自學能力的培養,這種學習方式使一些大學新生無所適從。筆者這兩年在高校給大學生上心理學選修課《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通過對管理系804名一年級和二年級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其中挫折感來源于“學習不適應”的占26%。另外,考試失敗也是大學生經常遇到的挫折。

生活方面的挫折。通過筆者的問卷調查報告中顯示,有25%的學生認為挫折感來源于“經濟困難”。有的大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特別是來自農村邊遠地區,

單親家庭和父母下崗家庭的大學生,他們經濟困難。有的同學又不甘心于艱苦樸素的生活,羨慕高消費,而家庭無法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心理長期不平衡,容易產生自卑感和挫折心理。

情感困擾的挫折。親情,友情,愛情問題常常困擾著當前的大學生們。在筆者的問卷調查中,有29%的學生認為挫折來源于“情感困擾”。在大學生中,因戀愛而引起的挫折特別多,失戀使當前的大學生失望,彷徨,心灰意冷,感情冷漠,造成心理失調,甚至導致精神崩潰,有調查表明,失戀在所有心理疾病中最嚴重,約占30%。

人際關系障礙的挫折。大學生交往渠道多種多樣;交往的動機復雜多變。如果與同學,朋友,老師的關系處理不當,就很容易造成人際關系不協調。在筆者對大學生的調查問卷中顯示,有20%的學生認為挫折感來源于“人際障礙”。一些大學生厭倦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這樣自然而然會產生心理挫折。

性格障礙的挫折。大學生的心理成熟與心理成熟并不是同步的,在心理上,他們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仍帶有許多少年時期的痕跡,如幼稚,脆弱,依附性強,自卑感強,因此遭受挫折后往往會心灰意冷,意志消沉,而且當前的大學生社會閱歷太淺,面對種種社會矛盾,心理難以調適,挫折也就隨之而來。

理想與現實沖突造成的挫折。當前我國正處于急劇的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大潮沖擊著傳統的價值觀念,社會開放使各種西方思潮源源涌入,中西方文化碰撞使人們在觀念上發生了變化,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激烈震蕩,一些大學生沒有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期望值過高,從而造成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過大,有強烈的失望感和挫折感。

三,如何增強我們的意志力及應對挫折

心理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應付逆境、挫折的辦法不外下列三點:第一,要正確認識挫折。每個人都應懂得,在人生道路上和現實生活中,由于高考落榜、招工無名、事業不成、身染痼疾、工作事故、信仰破滅、家庭變故、生離死別、自然災害以及政治、經濟、種族、宗教、倫理、道德、風俗、民情、傳統等等各種客觀環境的影響,再加之個人諸葛亮多主觀條件的限制,隨時都會遇到大小、輕重不同的挫折。

它是社會生活中的正?,F象,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逃避。能認識到這一點,一旦遇到挫折,思想就會有所準備,不致驚慌失措。同時還應該認識到,一個人一生中經受一些適當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壞事,因挫折可以磨礪人的意識,提高扭轉逆境、克服困難、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古人說“多難興才"、"人激則奮"就是指的這個道理。反之,一個人如果不經歷困難和挫折,一生一帆風順,就猶如溫室里的花卉,經不住人生中的風霜雨

雪,很容易被一時挫折所壓垮,這樣的人就難以成才,難以有所作為。

第二,培養對挫折的耐受力。在挫折面前,每個人的耐受力往往不盡一致,甚至差別較大。比如,有的人即使接連遭受嚴重挫折,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拼搏進取,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甚至自尋短見。實踐證明,身體強壯、心胸開闊、常處逆境、意識緊張、有理想、有抱負、有修養的人,對挫折的耐受力強;相反,體弱多病、心胸狹窄、嬌生慣養、感情脆弱、缺乏雄心壯志的人,對挫折的耐受力則低。

對挫折的耐受力,雖然與遺傳素質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來自于后天的教育、修養、實踐、經驗和鍛煉。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通常自覺、有意識的鍛煉,去培養提高自己對挫折的耐受力。

第三,學會應付挫折的技巧。凡是經歷磨煉、有修養的人,每逢受到挫折時,大都有一些靈活應變、化險為夷的竅門。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1、期望法。遇到挫折時,盡量少考慮暫時得失,多想美好的未來,不斷激勵自己:"振作起來,一切都會過去,將來一定會成功。"

2、知足法。在挫折面前,要滿足已經達到的目標,對一時難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強求,同時多看看周圍不如自己境況的人。這樣,就容易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為將來的成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3、補償法。古人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即在某方面的目標受挫時,不灰心氣餒,以另一個可能成功的目標來代替,而不致陷入苦惱、憂傷、悲觀、絕望的境地。

4、升華法。在遭受個人婚戀失敗、家庭破裂、財產損失、身患病疾等打擊這后,化悲痛為力量,發奮圖強,去取得學習、工作和事業的成功,這是應付挫折最積極的態度。最后,我想說一句話。聰明的人善于把挫折當成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階梯,只有經受得住挫折打擊的人才會有所作為,愿每一位同學都能正確地去面對挫折,把握機遇,挑戰自我。

參考文獻:

1.葉苑心理素質自測與咨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

2.雷靂馮金華心理健康自測與咨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

3.新浪微博

安全教育意義范文第2篇

□ 中文5142何寧迪

摘要:人們從字面意義上理解《道德經》,故認為老子無教育思想,甚至認為老子思想具有反教育的傾向。事實上,老子的“自然”、“無為”、“行不言之教”、“常善救人故無棄人”等主張皆蘊含了值得珍視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老子;教育;六步教學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老子思想的產生背景進行深入的了解可以使我們更好的理解內容,更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深切感悟思想。

一、老子思想產生的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轉型,動蕩不堪,曾經皇權至上、王室獨大的局面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王綱解紐”、“禮崩樂壞”以及“周室衰而王道廢”的社會局面,“禮樂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禮樂伐自諸侯出”所代替。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經濟的建立,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態勢形成,對老子思想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

鐵器的發明及推廣。春秋初期,我國在冶鐵技術上有了突破,制造出了適用于各類用途的鐵器,至春秋后期,制鐵技術進一步提高,鐵器的質量大幅度提升,逐步被用于制造各種農具和手工用具,到了戰國后期,鐵器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推廣和應用, 鐵器的應用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牛耕技術在農作中的應用。同樣極大地提高了農耕效率。

農業生產效的提高,同時也帶動了商業、工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這使得當時社會的各類經濟活動呈現一片繁榮之景,商品經濟空前活躍,被井田制牢牢束縛著的各種力量被逐漸釋放出來,個人獲得了自我生產的機會,經濟發展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社會大動蕩、大轉型時期隨之到來。

(二)、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發展狀況

第一,地主階級的興起及迅速發展壯大,將權利的要求進一步擴展到政治層面。

第二,社會環境黑暗,對政治清明的期盼呼聲高漲。(《史記·秦本紀》亦載其事:“繆(穆)公卒,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車)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 第三,各諸侯國霸主逐漸意識到:要想使自身的統治基礎得以鞏固,只有得民心、順民意才能完成。(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應、宗區、史嚚享焉。神賜之土田。史嚚曰:“虢其亡乎。吾聞之,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三)、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發展狀況

社會環境開放,為文化的發展、繁榮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春秋戰國后期便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現象。加之邊境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交流,文化不再為官府所控制。

二、老子教育思想概述

(一)、“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崇尚“自然無為”,在教育上也同樣如此。在老子看來,教育的目的或著力點是“輔”而不是“教”。老子指出:“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道德經》第六十四章)。教育的重點或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輔”,“輔萬物之自然”。教育者的工作就是幫助受教育者開闊視野活躍思想、從而追求創新,也就是讓受教育者的本性和潛能得到充分展現,幫助受教育者理想與追求得到實現,而即使是受教育者未來有所成就,教育者也不認為這是自己的功勞。 在這里,老子對教育之主體和客體的作用關系進行了界定,所提倡的是受教育者占主體地位的一種教育方式,以充分發揮受教育者之主體性和自然性。

(二)、“行不言之教”

老子崇尚平等、博愛、寬容的教育思想,倡導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這些教育理念又促使老子提倡啟發式教育,反對權威主義教育。老子提出“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第二章)。在這里,“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教育思想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行不言之教”并不是不教育,而是要求教育者對被教育者不能有思想上的掌控,希望教育者不要以教師或知識的權威者自居,而是要幫助受教育者開闊視野、活躍思想,并培養受教育者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思想上,老子希望教育者不應直接地把“思想成衣”交給學生,而需讓他們自己學會“思想服裝”的裁剪,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得以發展。老子啟發式教育與蘇格拉底的啟發教育是一致的,即都認為“教師的功能在于幫助學生助產知識,導引知識。教師的任務,并不是要臆造和傳播知識,而是做一個新生思想的‘產婆’。 真理存在每個人的心靈中,但并不是每一個人能在自己身上發現真理,老師的目的就在于幫助他們發現真理。”

(三)、“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也是老子哲學的中心概念。他的整個哲學系統都是由他所預設的“道”而展開的。“道”所展現出來的特性既是人類行為的準則,也是人類遵循的價值觀。因此,“道”既是老子哲學體系中最本質的概念,也是老子要求人們去效仿和建立的一種價值觀。然而,由于人的欲望等因素,人們的價值觀容易出現異化,會出現背“道”而馳的現象,即使是教育也不例外。所以,老子指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在老子看來,受人的欲望或物質主義沖擊等因素的影響,教育容易產生異化——走上功利主義,成為人們獲取利益、功名的工具或手段。老子認為,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歷程,而不是實現物質利益的手段,它對于人就是一種充滿意義的生活,而不僅僅是使人獲得生存的工具或手段。在老子看來,人之所以為人,不在于其有肉體的生命,而在于其肉體的生命中蘊涵著具有無限超越性的精神。所以,教育一方面是當下的、可感的、具體的,適應現實的需要是其存在和發展的重要依據;然而,另一方面,教育作為滿足人類自身需要的工具性存在,教育又必然具有超越性。所以,在老子那里,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在于教育要超越知識異化,促進精神性本質的發展,這才是老子所強調的教育之本質。

三、老子教育思想的實踐 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國特級勞動模范魏書生老師在教改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中心,重觀科學與民主,創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學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六點。

(一)、定向。就是確定這一課的學習重點。例如講《桃花源記》一課,生字有哪幾個;詞,虛詞“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詞意的不同;句,這一課的省略句式比較突出,列為重點;譯,哪一段是重點。還要理解作者在這篇文章里所表達的政治理想以及這種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學。學生把課文通讀一遍,逐段翻譯。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決。

(三)、討論。前后左右每四人為一組,把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提出來,互相討論;討論也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待答題去解決。

(四)、答題。也是立足于由學生自己去解答疑難問題。由每個學習小組承擔回答一部分問題,如第一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難問題,第二組回答第二段。這樣,疑難之處越來越少。然后由教師回答解決剩下的疑難問題。

(五)、自測。根據定向指出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習后的自我理解,由學生擬出一組十分鐘的自測題,由全班學生回答,自己拿出紅筆來評分,自己檢查學習效果。

(六)、日結。下課前,每個學生在自己座位上口頭總結一下這節課的學習過程和主要收獲,再不同類型的學生中選一兩名單獨總結,使學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時的反饋。

六步教學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規律為依據,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知,就是使學生認識求知的重要,喚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歡樂和幸福。

行,是讓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活動的方向和規則,提高效率。魏書生同志總結出的“四遍八步讀書法”包括:第一遍,跳讀。第一步記梗概,第二步記主要人、事、物或觀點。這一遍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鐘1500字。第二遍,速讀。第三步復述內容,第四步理清結構。這一遍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鐘1000字。第三遍,細讀。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詞句,圈點摘要,歸納中心這樣三步任務。這一遍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鐘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讀。完成第八步分析寫作特點的任務,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讀書法,旨在培養初中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

這些教育經驗,用現代的教育理論解釋就是:變學生客體為主體,變教師主導為輔導,其實,都不如用老子的思想去解釋更為精到:即“為無為,事無事”,“上無為,下自化”,“無為而無不為”,“太上,下知有之”,“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雖然老子思想已離我們久遠,但老子的教育思想似乎沒有因為時間的原因而失去其現代意義。用客觀、公正的態度來對待道家的教育思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進而做出新的詮釋和發展,這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將有很大益處。

參考文獻

安全教育意義范文第3篇

(西南大學 黨委宣傳部 重慶北碚 400715)

【內容提要】在全國深入黨史教育,隆重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借助一定的載體和手段,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在青少年中深入開展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革命文物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歷史見證,具有形象直觀、說服力和感染力強等顯著特點,是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重要載體。充分利用革命文物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優勢,是創新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方法和手段的重要形式,是實現由他教到自教,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由表層感知到深刻理解轉變的重要手段。通過以革命文物為載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啟發和引導青少年自覺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增進青少年對黨、對社會主義的感情,堅定跟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把青少年真正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簡介:

廖小明(1975—),男,漢族,助理研究員,西南大學黨委宣傳部主任干事,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聯系方式:68254437 13708326980,jwclxm@swu.edu.cn 重慶北碚西南大學黨委宣傳部 400715 潘洵(1965—),男,漢族,教授,西南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良好素材。在青少年中開展黨的歷史的學習教育是中央組織部等六部委《關于在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中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明確規定的任務,也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進青少年樹立和堅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必然要求。革命文物作為記載黨的奮斗歷史的重要載體,包含了豐富的教育內容,具有直觀、形象和生動的特點,是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通過以革命文物為載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啟發和引導青少年自覺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增進青少年對黨、對社會主義的感情,堅定跟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把青少年真正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革命文物蘊含豐富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內容

文物是文化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珍貴歷史遺存物。它從不同的領域和側面反映出歷史上人們改造世界的狀況,是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實物資料。從分類來看,一般說來,文物分為歷史文物、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人們常常將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文物,特定為“革命文物”。文物是歷史長河中同類物品的幸存者。只有文物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歷史以質感,并成為歷史形象的載體,這一點,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因此,它是不能再生產的物品,并由此形成文物所具有的獨特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證作用。

我國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歷史傳統的國家,革命文物豐富多樣。據不完全統計,鴉片戰爭以來,留下的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就達40萬余件。以革命圣地延安為例,就有大批的革命文物。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戰斗過13年,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內的革命文物達140多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延安市區內的鳳凰山舊址、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省級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區內的陜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南泥灣舊址,吳旗縣、志丹縣、子長縣、安塞縣革命舊址、舊居、劉志丹陵園、謝子長陵園、洛川縣馮家村“洛川政治局會議舊址”等。 革命文物與其他文物一樣,受到文物保護法的保護?!吨腥A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明確指出,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受文物保護法保護。 當然,革命文物既要保護,也要開發利用。充分利用和發揮好革命文物的育人作用,就是開發利用革命文物的重要形式。革命文物作為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是我國人民重要的精神財富。它記載著我們黨走過的風雨歷程,記載著黨經歷過的悲歡榮辱, 見證著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失敗走向勝利的歷史,反映了共產黨人堅貞不屈,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它以其蘊含的豐富的教育內容和直觀、形象、生動、真實可信的特點,成為學校德育的活教材,對于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把自己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江澤民同志在90年代初就提出:要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對青少年學生和廣大群眾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的教育。當前,在加強對青少年進行黨的歷史的學習教育的過程中,積極有效地組織青少年參觀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遺留的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充分利用革命文物的重要載體,加強對青少年進行以黨的歷史的學習教育,既是黨的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長發展的需要。

二、革命文物在學校德育的重要功能和作用的具體體現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青少年正處在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特別需要針對他們的成長發展特點,通過發揮革命文物的教育引導功能,增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使青少年自覺健康學習成長。具體說來,革命文物在學校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革命文物是青少年了解歷史、認識國情、學習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題材,在對青少年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和強化中具有獨特的作用。革命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舊址和遺物都是真實歷史的寫照,部分遺物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反映了革命志士是如何培養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青年學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比如“五四”時期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文獻資料、紅軍的標語、部分革命烈士的遺書等,都深刻地反映了革命志士們的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在學校德育中充分運用這些題材和史料,能夠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氛圍,以其形象生動的特點,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對青少年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每年的“五四”、“七一”等重要的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節日,各地學校都組織學生到當地的革命紀念地和紀念館進行參觀,接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無數的實踐證明,這種教育內容和形式有著優于課堂講解和一般的文字宣傳的教育效果,比簡單的課堂灌輸更易于為青年學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且更能使教育的內容得到內化和吸收!在大量的革命文物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遺址和遺物尤其能夠反映廣大無產階級革命志士勇于探索馬克思主義真理,同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也能夠展示給我們一幅在舊社會中三重大山如何壓榨人民,屠殺革命群眾的黑暗圖景,激起我們對舊社會的仇視和對新社會的珍惜的情感。這些遺跡和遺物尤其應該而且必須成為對青少年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最有說服力的“教材”。當前,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西方的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和與之相應的諸多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這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三觀”的培養和不斷強化。然而,當今社會條件下,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個性很強,有很強的逆反心理,特別是對簡單的說教和強行的灌輸十分反感,這就更加需要我們探索好的教育方式和途徑,使其易于、樂于接受并能起到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運用革命文物加強對學生的“三觀”培養是十分有效的途徑和方式。

(二)有利于增強青少年的國防意識,培養青少年愛祖國、愛人民的民族感情

革命文物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材料。無論是鴉片戰爭留下的虎門炮臺、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后的斷垣殘壁,還是南京大屠殺留下的萬人坑都是中國人民反帝、反侵略歷史的真實寫照。它以其形象生動的直觀效果告訴青少年外國侵略者的野蠻、殘暴和中華民族對侵略者的不甘示弱,奮起抗爭的民族精神,讓青少年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當然,我們的歷史和政治等學科的學習中也對這些內容有了很好的介紹。但是,由于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較長,接受簡單灌輸的方式和內容也比較多,容易對書本的東西感到厭倦,而且由于學生生性多疑的天性,容易對課堂的形式和教師的說教產生懷疑,因此,教育的效果往往不盡如意,而參觀學習,見識文物,聽當年的紅軍或有關專家的講解,易于使學生產生共鳴。從這些年各地學校德育來看,凡是有效運用革命遺址、遺物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的學校都比那些僅僅把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停留在書本上的地方取得的效果要好要顯著。種種實踐表明,由于革命文物有非常豐富的德育內涵,因此它能夠有效地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

(三)有利于健全青少年的人格品質

青少年一代生長在和平年代,同時也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各種價值觀念和思想體系魚龍混雜,社會改革中產生的諸多消極因素廣泛影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已經影響到了一些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的養成。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不少青少年的頭腦里已經有了諸多不健康的思想觀念,個別青年甚至已經發生了人格的扭曲!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公眾已經認識到:如何培養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品質是一個緊迫的時代話題!上述情況不得不引起我們、特別是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對大多數青少年而言,要使他們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之中健康地成長和發展,必須有強有力的德育工作作保證。德育工作者應該勇于探索,不斷推進德育的改革和創新,增強失效性,增強感染力。革命文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革命群眾勤勞、勇敢、自強、節儉、質樸的傳統美德,有的反映了共產黨人與人民心連心,軍民魚水情的生動畫面,特別是一些革命家早期成長的經歷和人生選擇對青少年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比如,在四川的朱德紀念館、鄧小平故居,重慶的聶榮臻紀念館、劉伯承紀念館、楊闇公紀念館等都有許多關于他們早期學習和進行人生選擇的故事,也留下了不少的史料和紀念物。青少年通過參觀這些革命文物,能夠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過程中吸收有助于培養和完善人格品質的精神因素,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塑造自己的優良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激勵青少年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

無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上遺留的革命文物,都以不可辯駁的歷史真實性教育青少年: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以重慶的白公館、渣滓洞為例,那里有許多革命烈士的手跡和遺物,反映江姐等一批革命志士視死如歸的不屈精神和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這些珍貴的史料和遺跡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的珍貴素材。同時,由于這些文物都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即將成功的時候留下的,反映的是國民黨反動派對社會主義革命的扼殺和對革命青年的大肆屠殺的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的歷史畫面,能夠深刻地教育青少年懂得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從而倍加珍惜今天的社會主義新生活,刻苦學習,為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做準備。有關資料顯示:在參觀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的青少年中,決大多數青少年觀眾能從小蘿卜頭身上看到自己的幸福,能夠真實準確地認識中國革命的艱苦卓絕,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從而自覺地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自覺地形成或強化自己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青年們認為:沒有理由不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理由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沒有理由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沒有理由不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表示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自覺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充分發揮革命文物德育功能,做好以史育人的工作

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全面提升人才素質的時代。思想政治素質作為人才的一項最基本的素質,將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江澤民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第一素質。他還強調指出:“要加強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加強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加強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的教育,加強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的教育。” 胡錦濤也強調:掌握理論、研究歷史、了解歷史,是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和蓬勃發展的三個必要條件;發展新的事業、開創新的局面,更需要總結、研究歷史經驗,做好以史鑒今、以史育人的工作。發揮革命文物的德育功能,是傳統德育的一大優勢,也是新世紀加強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進一步發揮革命文物的德育功能和作用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文物部門來看,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進一步挖掘革命文物的德育內涵 當前,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和實施素質教育是各級各類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和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項義不容辭的緊迫任務。要認真貫徹中央組織部等六部委《關于在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中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中央宣傳部等部門《關于充分運用文物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通知》以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的最新文件和指示精神,加強對革命文物的收集、保護和研究。特別是探索有效的方式擴大革命文物的社會影響,豐富和發展它的教育內涵。具體說,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應加強革命文物德育基地的硬件建設,利用多種手段擴大對外宣傳,特別是對教育部門的宣傳。據了解,許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施落后,陳列布展內容和形式單一,在觀念上又被動地“等、靠、要”,使其社會影響很差。一方面文博單位要多方籌措資金,改善和更新硬件設施,特別是在陳列布展的設計,聲光放果等方面多作文章。有條件的地方可將有關革命文物資料上網,方便觀眾查閱,擴大教育的覆蓋面。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包括網絡,加大對外宣傳的力度??梢蕴接懲糜尾块T的合作,共同開發革命遺址,擴大革命文物的社會影響。

第二,要加強對革命文物教育內涵的研究,做好參觀接待,特別是重大節假日的講解。革命文物的內涵十分豐富,文博部門必須抽調專門研究人才,加大研究的力度,探討有效的適合青少年身心的教育方式。多角度地展示革命文物德育的意義和作用。參觀接待人員要有“觀眾就是上帝”的意識,熱情講解,耐心回答觀眾提出的問題。全體人員都要有精品意識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開發紀念品并做好觀眾的“售后服務”。開發紀念品既可為基地創收,又可以擴大德育的渠道,如出售書籍、紀念冊等。革命文物基地的工作者“售”出的是精神產品,精神產品的有效期很長,影響也十分深遠,因此,必須要在觀眾參觀之后做好觀眾的“回訪”不僅要認真分析對待留言薄,還要不定期搞社會調查,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二)強化學校利用革命文物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意識和具體措施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它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位居五育之首,尤其應該突出德育方面的素質,它影響到個人創造的社會效益。各級各類學校是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廣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高度重視利用革命文物工作加強學生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現實意義,將其列入考核德育素質的重要目標。革命文物在傳承革命傳統、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利用這面活教材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也符合青少年“主體——發展性”的德育模式,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創造“情景教育”、“愉快教育”的環境,讓學生多問幾個是什么?為什么?還要力爭將革命文物教育的知識內容和意義以各種方式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特別同革命史的教育相結合)。如有獎知識競賽,作文競賽,討論會等,把學生學習、受教育的表現和成果列入考察學生德育狀況的記錄之中,真正使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進入學校,深入學生頭腦,真正喜聞樂見,收到實效。

(三)構建部門、單位合作,社會廣泛參與的新體制

安全教育意義范文第4篇

1.健康教育是初級衛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阿拉未圖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衛生保健問題、預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為重要的,是否能實現初級衛生保健任務的關鍵。說明健康教育對實現所有健康目標、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中的地位和價值。第36屆世界衛生大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委員會第68次會議,根據初級衛生保健原則來重新確定健康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初級衛生保健中的健康教育新策略”,強調了健康教育是策略而不是工具。為了充分發揮健康教育的作用,應該把健康教育作為聯系各部門的橋梁,以協調各部門共同參與初級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活動。 2.健康教育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經得到全世界的公認,當今發達國家和我國疾病死亡譜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其死因不再是傳染病和營養不良,而是被慢性病所取代,冠心病、腫瘤、中風己成為這些國家的主要死因,這些疾病多與不良的生活方式、行為(約占50%)、職業和環境因素有關。只有通過健康教育促使人們自愿地采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降低致病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實踐證明,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等。近20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冠心病下降了1/3,腦血管病下降了1/2,吸煙率下降1.1%。已 1

有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健康教育在增進群體健康水平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受到全世界的重視。

3.健康教育是一項投入少、產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健康教育可改變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減少患病的危險性,是一項一本萬利的事業。正如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指出,目前,成年人的疾病和死亡原因主要是癌癥和冠心病,然而,如果人們能夠獲得有關吸煙、飲食和鍛煉方面的科學知識,并把它們付諸實踐的話,成年人的死亡總數可以減少50%以上。同樣在大多數國家,飲酒引起的事故和疾病也是過早死亡的一個原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開展健康教育,讓廣大人民群眾掌握衛生保健知識。在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清單上,現在還必須加上艾滋病。目前,世界上對付這種新威脅最有效的武器仍然是在群眾中開展健康教育,使他們獲得科學知識,從而保護他們的家庭。許多國家的事實表明,健康教育的效果是顯著的。據介紹,在美國,盡管煙草業每年花費近20億大做廣告,但美國現在已有3300萬人開始戒煙。

現在已經很清楚,普及衛生保健知識這種手段潛力比其他任何可以想象的科學進步都大得多。例如,如果用醫療手段把西歐和北美地區的人均壽命增加1歲,估計每年要花好幾十億美元才能奏效。然而,如果人們下決心合理進食、經常鍛煉、不吸煙、飲酒適量,那么,花費不了多少錢,甚至分文不花,就能使男性 2

的壽命增加10歲。而美國用于提高臨床醫療的投資,每年數以千億計,卻難以使全國人口預期壽命增加1歲。

4.健康教育是提高廣大群眾自我保健意識的重要渠道,自我保健是指人們為維護和增進健康,為預防、發現和治療疾病,自己采取的衛生行為以及做出的與健康有關的決定。自我保健包括了個人、家庭、鄰里、同事、團體和單位開展的以自助為特征(也包括互相)的保健。它是保健模式從“依賴型”向“自助型”發展的體現,它能發揮自身的健康潛能和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責任感。綜觀世界潮流,如美國的“健康的國民”,英國的“預防與健康:人人的責任”,加拿大的“健康影響模式”,澳大利亞的“健康的澳洲人”,日本的“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鑰匙在您手中”等等,這些運動不僅是體現了民眾健康服務的目標和策略,更著眼于民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參與態度和實踐。自我保健不能自發產生,只有通過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增強其自覺性和主動性,促使人們實行軀體上的自我保護,心理上的自我調節,行為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際關系上的自我調整,提高整體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們健康水平。

5.健康教育是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健康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廣大農村還存在著封建迷信思想??朔饨曀资蔷裎拿鹘ㄔO的重要內容。封建迷信是人們缺乏科學知識的一種表現,也是麻痹人們思想的精

神鴉片。尤其是在偏僻的農村地區,封建迷信活動仍然是損害人們健康一個重要原因。在各種封建迷信活動中很大部分是屬于醫藥衛生范疇的。許多人相信“鬼”與“神”,有病時求巫不求醫,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破除群眾中在醫藥衛生方面的迷信思想,只有通過健康教育,使群眾掌握科學知識,自覺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二、健康教育的任務

1.主動爭取和有效促進領導與決策層轉變觀念,從政策上支持健康需求和健康教育活動,并且制定各項促進健康的政策。 2.建立或促進個人和社會對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責任感。<阿拉木圖宣言)指出:“群眾有權利也有義務參與個人或集體的衛生保健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健康教育工作者應努力促使群眾與專業人員共同努力積極參與某些保健計劃活動。通過提供信息、提高個人技能,幫助人們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排除各種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使人們在面臨個人或群體健康相關問題時,能正確、有效地作出抉擇。 3.創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環境。人類的健康與自然和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健康教育必須以廣泛的聯盟和支持系統為基礎,與相關部門協作,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

4.積極推動醫療部門觀念和職能的轉變,使醫療部門的作用向著提供健康服務的方向發展。

5.大力開展健康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目前,要全面落實《全國城市衛生檢查評比標準》中的有關健康教育內容,提高我市全體市民衛生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推進健康教育事業發展,把我市建成國家衛生城市。

安全教育意義范文第5篇

摘要:針對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際情況,從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出發,探討了素質教育運用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從而進一步提出在未來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可以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加強教學設備更新、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重視案例教學這四個方面來改善目前高職院校中數學素質教育的現狀。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高職院校 數學教學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教育行業以及嚴峻的就業背景下,面對成千上萬的大學生、研究生等,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差,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畢業生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在這種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不僅關系著學生本身未來的發展,而且牽動著高職院校未來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逐漸被高職院校所重視。

隨著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育理念的轉變必然引發教學方式的轉變。不同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層次的學生,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在高職院校中,教師面對的是即將進入工作崗位的專業性學生,素質教育尤為重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是現代高科技發展的基礎,也是創造性才能培養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職院校中數學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 高職院校中數學素質教育內容

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是傳授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高職院校中關于高等數學素質教育的相關內容有:

(1)對高職院校學生數學知識的教授。數學知識是部分專業知識的基礎,是很大一部分專業人才培養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對數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直接影響某些專業課的學習。

(2)對高職院校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素質教育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嚴密的思維方式、精密的計算能力、敏銳的數學意識等。因此,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必須的,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帶領下,以及國家教育部對素質教育的倡導和要求,現在高職院校都在進行教學改革,雖然當前我國的高職院校中數學素質的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發展勢頭良好。高職院校中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課堂之一,因此,探討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2 提高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策略

針對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的現狀,加強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是必須的。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此,我們結合數學課程自身的特點,提出以下幾點措施來改變目前的現狀:

2.1 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學生素質教育的加強與教師的教學內容有很大關系。數學專業本身具有抽象性,教師應該根據數學專業的特點,以及不同專業對數學知識掌握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擬定適合專業的教學方法。這一方面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有助于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貫穿。

例如數學函數內容的教學,對一般專業的學生,基礎性知識點是教學的側重點,運用型函數列為了解性知識點即可。而對一些運用數學知識較多的特殊專業而言,如財會專業的學生,就要將分段函數列為重點教學內容,還要增加需求—— 供給函數、成本—— 利潤函數、生產函數等內容。而且要結合微積分中的邊際曲線、彈性、基尼系數等展開教學,使得學生更好地將數學知識運用在本專業的學習中。

總之,不同專業的數學教學內容不同、側重點不同,素質教育的培養點不同,高職院校教師應以不同專業對數學知識的需求為培養目標,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將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當然,針對專業的教學內容設定,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為了滿足專業課的學習需要,而應該兼顧高職院校教育以及學校對該專業學生的定位和培養目標。

2.2 加強數學教學工具設施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普及化,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樣也被運用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出現并發展,這項技術很快就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新的教學手段的出現能夠增加數學教師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優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增加了課堂信息量,課堂教學更形象。多媒體教學節省了教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間,增加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2)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使枯燥的知識更加色彩化、清晰化,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有助于數學實驗課的開展。開設數學實驗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空間想象力、數據處理能力等。學生在掌握基礎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此外,一些其他的教學輔助設備也能夠幫助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有利于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的教學,以及素質教育的加強。

2.3 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不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授之“漁”而非“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討論式、研究式的方法教學。教師先給定題目,然后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考或讓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導方法,逐步掌握問題的分析方法。此后遇到類似題目時,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很快解決問題,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且印象更深刻。此外,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數學難題,更能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還能加強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

2.4 注重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數學知識點,經過教師設計及引導,使學生置身于實際環境中,從實踐中探索數學知識并解決。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掌握數學學知識點的同時,也學會了用數學思維思考實際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師生互動。教學過程必須有學生參與,教師以引導為主,學生的主動性增強。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思維的開發。

如關于定積分的案例教學過程可以作如下安排:

提出案例:一名運動員在練習場地上做變速直線運動,該運動員以速度v=2t(m/s)作變速直線運動,求該運動員在0到4s內通過的路程。

可以引導學生作如下設想,把運動員運行的4s分割成若干小段,每一小段時間都足夠短,以至于我們可以認為運動員在這一小段內作勻速運動(假設該小段時間末端的瞬時速度為該小段時間上的速度)。

假設運動員在0.5s內作勻速運動,則運動員在4s內通過的路程的近似值是S=18(m);

若運動員在0.2s內作勻速運動,則運動員在4s內通過的路程的近似值是 S=16.8(m);

……

這樣看來,時間段分得越細,所計算的路程的近似值與實際路程越接近。將這種分段、近似、求和的思維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概念就是分割、近似、求和、取極限,即“定積分”的定義。

經過這樣的引導教學,學生很容易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并且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發散了思維,而且理解了數學概念的現實背景,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這樣的教學方式真正將素質教育融入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的課堂中。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還需要教師們不斷的摸索。本文只是對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簡單的探討,要構建全方位、系統性的素質教育體制,還需要社會、學校、學生本身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職院校數學教學邁上新的高度??傊?,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學生培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教學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才。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勇于創新的良好素質。

參考文獻

[1] 李立.高職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探析[J].中國期刊資源網,2009(4).

[2] 薛茂芳.數學教育與國民素質[J].數學教育學報,2007(9).

[3] 張國英.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幾點作法[J].發明與革新,1999(9).

[4] 王積建.高職院校實施數學實驗課程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1).

[5] 鄭文昭,試論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6(11).

[6] 李小榮,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育人教育[J].創新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2003(6).

安全教育意義范文第6篇

摘 要:從體育禮儀教育的特征及內容,高等體育院校體育禮儀教育的社會需求,高等體育院校開設體育禮儀課程的途徑等三個方面對高等體育院校開設體育禮儀課程進行了探討,旨在給高等體育院校進行課程設置時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體育院校;體育禮儀;課程設置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人們勤勞勇敢,熱愛和平,熱愛體育運動,創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體育運動。體育院校學生的禮儀修養程度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也涉及到到國家和民族的振興和未來。在這個全民健身,全民運動的年代,我國的體育產業迅速發展,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的學生是體育產業中的引領者,是傳播我國體育信息的聯絡員,他們肩負著傳授我國體育文化的重任。因此,在體育院校開展禮儀教育更顯得尤為重要。從而以文明有禮和道德修養的良好行為來表現體育精神,為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個人素質奠定基礎。

一、體育禮儀教育的特征及內容?

當今的體育教育課程的標準是適應社會需求,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而體育禮儀教育課程正好符合體育教育新課程的標準。

(一)體育禮儀教育的特征

1.體育禮儀教育是身體教育的另一種形式

從對體育院校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優勢看,邁進新世紀的體育教學逐步建立了較完善的科學體系。體育禮儀教育能打破以教室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限,讓學生走向豐富多彩的試驗大課堂,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大型體育賽事和體育禮儀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并在其中理解和形成良好的體育社會交往。高等院校體育禮儀課程務必展現學生自身的性格特色,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來增加學生學習的全動性,積極性,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國際范”。

2.體育禮儀課程教育目標直指學生綜合素養

高等體育院校教育是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是高校體育學習的目標。在一些高等體育院校的教育中,只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忽視了人文文化教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體育道德素質的欠缺。假如繼續如此,我們又何談學生禮儀素養和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何談生命意義的實現與價值觀的超越。體育禮儀是從道德上告訴人們在體育活動中應該遵守什么樣的言行與舉止。并且根據規范的行為和準則來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提升,從而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專業水平上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體育禮儀教育內容

體育在人類文化的形成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開始就受到禮儀文化的影響,不僅有著強烈的地域性特點,還有著鮮明的國際性特點。在國際的大型體育賽事中,已經不是一般性的競技,而是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體現與較量。從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及觀眾的個人形象禮儀,到體育賽事禮儀,再到體育服務禮儀,并且從不同專項講授不同專項的禮儀要領,這正是區別于其他領域禮儀的內容。事實上,無論是揮汗如雨的訓練場上,還是在熱情洋溢的競賽場上,甚至到萬眾矚目的運動會開閉幕式上和熱情滿滿的觀眾席上,以及生氣蓬勃的大學體育課上,體育禮儀時時刻刻彰顯出體育豐富的內涵與無窮的魅力。這些體育禮儀知識有助于提高體育人才綜合素質培養,并進一步通過這些高素質的體育人才來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現代體育事業的和諧發展。

二、高等體育院校體育禮儀教育的社會需求

(一)體育禮儀教育有助于學生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禮儀教育目的在于培養社會人,然而作為一個完整的\"社會人”,必須要具備基本的社會常識、道德規范、價值判斷和基本技能,才能適應社會生活。高等體育院校學生受自身專業的影響,最終踏入社會是以自己的專業為立足點,因此,很大程度上專業的導向就決定了其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對于體育專業學生而言,他們未來的職業導向是體育產業中的人,所以體育禮儀教育課程是必須要存在的。

(二)體育禮儀教育有助于學生提高人際關系協調能力

體育運動是群體性運動,所以在其參與的人存在著種族,習慣及行為上的差異。但國際上交往的“通行證”就是禮儀。個人儀表禮儀是對外交往的第一名片,很多體育院校專業學生不注重個人的儀表,儀態,舉止不雅,使得他人對體育專業學生產生偏見。體育禮儀教育能改善體育活動中的人際交往,建立良好的行為規范,有效增加群體之間合作溝通能力,使體育活動得到身心健康的發展。如果大家都知禮,懂禮,行禮就能很好地協調和維系體育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從而建立友好的人際合作關系。運用體育禮儀知識,塑造內外兼修的良好形象,是體育禮儀的最終目的。

(三)體育禮儀課程為構建行為規范準則設立訓練平臺

體育禮儀是指人們在體育活動交往中所應該具有的表示敬重,友善和友好的行為規范,其包括體育活動,體育活動參與者及體育儀式之間的相互關系。[1]也就是說,在體育活動的交往過程中要通過內心美好之情來進行有效的溝通,并且以個人良好的形象來展現我們個性獨特的行為規范,讓行為舉止元素來增加我們個人的魅力及優雅的風度。體育禮儀的教育有別于其他的課堂教育,它不是以書本教育為中心,它是一門實操性極強的特殊課程,雖然教育目的與其它門類相同,但體育禮儀的教育平臺及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學生真正地從思想上、行動上深刻理解禮儀的真正內涵。正是這樣特有的教育及訓練平臺,才吸引現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興趣。利用體育禮儀教育內容的多樣性及新穎性將學生吸引起來,進而灌輸學生更多的體育道德知識,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從而促進學校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三、高等體育院校開設體育禮儀課程的途徑

(一)獨立專設體育禮儀課程

現在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禮儀課程,并且通過學生的反饋測評看,學生們在這個課程上得到了綜合素質及知識的提高。但是,體育院校至今沒有獨立開設關于體育方面有關的禮儀課程,對體育專業的專門性禮儀沒有得到具體的講授和分析。在高等體育院校全面開設體育禮儀課程,從通識教育到專業選修,再到基礎教育,這樣全面地滲透禮儀知識,來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課程設置形式可區別對待,如對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可設置為專業選修課,開設時間最好放在大一的第一學期,讓學生在剛進入學校的時候就能系統地學習體育禮儀知識,并能在以后的大學生活中不斷實踐,這樣他們畢業奔赴工作崗位時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禮儀修養。運用獨立的課程設置,能更有效,更針對地培養高等體育院校人才。

(二)體育禮儀教育滲透體育專項課程

經過實際調查,現今高等體育院校學生對體育禮儀知識的掌握微乎其微,要改變學生對體育禮儀教育的認識是一項長期的教育過程,禮儀具有傳承性及多樣性,這是禮儀獨特的屬性。這就要求在繼承傳統及規律的同時,根據不同的體育專項,設定體育禮儀目標及重點要有所不同。突出專項特色,挖掘適用于不同項目的禮儀知識的同時要注重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結合,力爭課程設定能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依據,在體育專項課程中,全面地滲透,采取區別與對待,針對不同專項,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需要針對培養。從專項訓練中有目的,系統地灌輸及滲透體育禮儀教育,讓學生從運動中得到自我素質的提升,使禮儀文化借助實踐活動充分表達,從而提高自我約束及控制能力,塑造出良好的禮儀風范。

(三)在體育競賽中滲透體育禮儀教育

體育禮儀教育涉及的學科廣泛,涉及到心理學,美學,傳播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環境下要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禮儀活動,如組織觀看一些重大體育比賽,通過觀看及參與體育賽事,讓學生總結觀賽體育賽事存在的良好風范及道德缺失的種種事例,并通過案例的分析,進行知識的學習。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社會發展越快,對禮儀文明的要求就越高,所以當今大學生應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并運用禮儀修養的知識,這樣才能融入到社會中。體育產業是當下資本市場的香餑餑,是展現中國國情,體現國家風貌的產業,我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名片。作為中華民族的繼承者,高等體育院校學生是體育產業的傳播者,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禮儀規范,展現中華兒女賽場的英姿。但我國高等院校開設體育禮儀課程不容樂觀,而體育禮儀又是高等體育人才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所以建議高等體育院校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在不同課程方案中開設體育禮儀課程。

參考文獻:

[1] 李果.體育禮儀對東道主形象塑造中的價值探析[J].內江科技. 2012,(8):43.

[2] 孫錫.新課標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研究[J].搏擊,2010.8.

[3] 程世帥.論中國武術禮儀文化的缺失與回歸[J]. 博碩論文庫.

[4]黃壽軍.體育禮儀教育及其實施的途徑與方法[J].安徽體育科技,2003.24,(4).

[5] 李美蓮.烏海市初中教師禮儀修養探究[J].教育管理,2010.

[6] 徐娜.淺析禮儀在商務活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活力,2010.8.

[7] 張彤,韓俊武,申洋.普通高校之禮儀教育觀及其有效措施.時代文學,2008.1.

[8] 李杰,田菁.河北省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調查與分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1(9).

[9]許之屏.現代體育禮儀 [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0]常永娜.普通高校體育專業開設體育禮儀課程的思考[J].學校體育,2014.29.

[11]蔣璟萍.高等院校開設禮儀的設想[J].中國高教研究,2006.4.

上一篇:小學安全秋季工作計劃范文下一篇:大學生實習生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