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論文范文

2024-01-01

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世界范圍內,金融科技發展方興未艾。英國的金融科技科技監管政策主要包括開源平臺、XML、管理工具包、創新項目等,同時也存在著金融創新障礙。對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的啟示:一是要加強以科技應對科技;二是創新分類治理體系實行分類監管;三是借助大數據區塊鏈等工具,提升信息透明度。

關鍵詞:英國  金融科技  監管  啟示

英國《每日電訊報》上流行的亞歷克斯漫畫經常描繪大型金融機構與監管機構之間的“斗爭”。金融監管是世界各國的共識,英國的金融監管也肩負著金融服務和改革的重任,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包括利率和生產價格指數方面的政治壓力、私人公司同時受到多個司法管轄區的監管問題、金融機構被要求提供越來越多的金融或者風險方面的數據,這些都亟需監管機構改進實施工具和基礎設施??萍紕撔氯招略庐?,也給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在金融科技創新和監管方面做出更好地平衡。復雜的監管是有代價的,會使金融機構負擔更重,嚴格而詳細的監管要求則有可能會阻礙新金融產品的創新。英國的金融發展也面臨著平衡監管的挑戰,既要鼓勵新興金融業和新興市場,如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也要積極創新監管方式??梢哉f,標準的制定是金融監管進步的關鍵因素,通過生成自動化報告對金融活動合規性和風險的高級別分析,使英國的金融監管更加合理有效。

一、開源平臺

在英國的醫療保健領域,開源平臺成為越來越受共享者歡迎的數據分析工具平臺。英國開放了醫療保健管理系統(http://openmrs.org/)和Open MHEalth(www .Open MHEalth . org)。開源是指任何程序及其源代碼都可供用戶或其他開發人員使用或修改。開源軟件通常是作為公共協作開發的,并且是免費使用的。

金融監管的開源平臺有助于建立一個新的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的關系。開源部分可以提供用于提供流式報告數據的基于XML的系統架構和數據庫基礎結構。金融技術監管平臺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考慮到對金融行業進入者和不斷發展的靈活監管的需求,軟件公司可以為分析提供商業應用,所有的相關方都可以看到可視化效果。

二、XML(可擴展標記語言)金融標準

XML是一種可擴展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的子集。通過這種標記,計算機之間可以處理包含的各種信息,可以用來標記數據和定義數據類型。XML被設計為傳輸和存儲數據,其焦點是數據的內容。在金融領域,核心是XML的財務標準,但是關鍵問題是現有的XML的數據能否用于監管報告。金融領域的XML包括:(1)可擴展的商業報告語言(XBRL),即向公眾、私人公司或其他組織描繪金融信息。(2)金融信息交換協議(FIX),即實時的XML規范交易的電子交換(如算法交易)。(3)金融產品標記語言(FpML),即互換、衍生產品的XML規范和結構化金融產品。(4)交互式金融交易所(IFX),即電子票據呈遞的可擴展標記語言規范,以及企業對企業支付、企業對企業銀行業務(如余額和交易報告、匯款信息等)、自動柜員機通信、消費者對企業支付和消費者對企業銀行業務。(5)市場數據定義語言(MDDL),即支持交換的XML規范、解釋、分析和交易世界金融工具所必需的數據金融市場。MDDL試圖通過對通用術語的定義來提供一個標準詞匯以便市場數據可以在交易所、供應商、再發行者和訂戶之間準確地交換。(6)開放式金融交易所XML模式(OFX),即電子商務的XML規范,金融機構、企業和消費者之間通過網絡方式交換金融數據。

三、金融創新的政策障礙

關于創新的監管障礙問題,英國已經有了很多的討論,提出要將創新置于相關法規工具包的核心,要專注于金融技術和創新的監管支持。英國的FCA(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部門積極呼吁各方提供資源,啟動創新項目?!氨O管沙盒”項目也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但是,考慮到注冊和遵守法律法規的時間成本以及不遵守的潛在后果,很多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并不鼓勵創新(Hoston,2015)。對于需要完成注冊的金融科技初創公司來說,尤其存在障礙。因此,FCA提供了與其合作的初創企業的“快速通道”注冊計劃。英國政府還提供了一系列的數字服務,在其數字轉型項目背景下建設其他項目。英國財政部積極為銀行開發開放標準應用編程接口。

可以說,金融科技行業正處于一個難以跟上其發展步伐的監管體系之中。英國的金融服務管理局正開始與金融服務業,特別是金融科技公司積極溝通,讓其了解監管要達到的基本要求;金融科技公司積極做好回應,涉及利用科技來支持決策,包括:在線注冊、國際標準數據格式、標準(風險加權)資產指數、自動報告、開源合規系統和“大數據”分析等。PayPal提倡使用一種新的決策模型,即智慧政府治理,以更好的方式實現支付監管的目標。智慧政府治理結合了具有協作和迭代過程的技術和數據,用于衡量涵蓋實體,創建一個更加可知的監管過程。其中,技術和數據是這種新的監管模型的引擎,而協作、創新和試驗性是解鎖這些數據的關鍵,能導致更好的監管。需要對動態性能標準的應用、衡量結果和通過協作獲得新的知識見解來迭代過程??冃藴蕸]有成為主導監管模式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實踐中發現過于靜態且監管風險較高,缺乏相應的靈活性。動態性能標準則利用現代數據分析技術、迭代和協作,克服了傳統績效標準的缺陷。很多觀點認為“大數據”是收集有關“客戶”的全面數據,并應用分析來改進客戶服務,而實際上應當尋求的是“數據驅動”監管。

四、管理工具包

基于以上對監管方法的思考和分析,監管機構還需要新的方法來實現在線報告和自動化分析,由此提出開源的監管平臺。Brummer和Gorfine(2014)提出了基于規則和原則的監管框架。包括:(1)聯合應用動態性能標準,衡量受監管實體績效的技術和數據。(2)算法規則,類似于動態性能標準的方法,利用科學的數據分析影響結果。(3)精細監管,受企業家歡迎的“學習創業”模式啟發,這些方法可以描述為監管者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協作創新試驗模式。

總之,所有的這些方法會導致:一是快速監管,監管者與被監管者之間就目標達成快速有效的溝通;二是自動監管,利用大數據等科學形式實現在線自動監管;三是信息監管公開平臺,公開的信息可以提供基于XML的系統框架和數據庫框架,為監管者或軟件公司提供數據報告,監管機構或相應的軟件公司可以為各方提供可視化分析。

五、FCA創新項目

近年來,FCA也啟動了創新項目,以確?,F行的監管制度能與創新產品和服務開發相適應。一些監管障礙,包括英國與歐盟的競爭,可能會對進入新市場的人形成阻礙,或拒絕消費者享受新服務。FCA的項目創新旨在找出創新的障礙并努力解決問題。到目前為止,FCA已經采取的措施有:(1)組建創新中心,幫助新成立的金融科技企業獲得快速有效的對其概念、計劃和選擇的監管影響的反饋;(2)從金融科技創新實踐中解決結構性問題,通過得到的反饋,監管者了解到哪些問題阻礙了市場發展,從而給予及時解決。

下一步,FCA對金融科技的支持措施包括:(1)快速通道授權計劃,與FCA合作的企業可以得到快速通道授權流程的協助,使其業務更加國際化。(2)主題支持計劃,FCA將推出一系列技術主題支持計劃,幫助利益相關者的項目實施。(3)監管科技計劃,鼓勵相關公司支持發布適應監管政策的新科技。(4)“監管沙盒”,將可行的產品、服務或模型放入“監管沙盒”中進行安全性測試。

總之,英國監管的主要挑戰在于如何快速適應常常處于創新變化當中的在線與數據處理合規案例,如何協調不同司法管轄區的金融監管,并創建新的自動化報告和分析標準,以改善金融服務,提高行業效率,降低系統性風險并帶來經濟效益。(1)監管政策模型:應用新興技術,如基于代理的建模,在立法之前模擬新政策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對現行法規的實際影響,也包括監管者之間的沖突。(2)報告標準:開放通用(XML)符合性標記,制定跨多個司法管轄區的標準,在強制共享管轄權重疊的監管機構之間進行信息共享。(3)系統性風險工具:鼓勵學術界應用數學工具對風險進行預測,為監管提供研究思路。

在以下三方面存在挑戰:一是開源管理平臺。作為支持創新的開源軟件,對于金融科技初創企業來說,有利于自動化注冊和形成開源的管理報告,有利于形成FCA的支持或認證系統,加快注冊和報告速度;二是金融“天氣預報”系統。建立國家金融風險監測系統,可參照氣象局運營的數據網絡或預測模型;三是金融數據基礎設施。學術研究部門需要實際部門的真實數據支持其研究,包括公共數據和商業數據。

六、對我國互聯網風險防控的啟示

(一)“以科技應對科技”成為金融監管新趨勢

金融業務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深度嵌入金融領域,金融市場的繁復程度遠非以往。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金融業務呈現出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等特點,帶來了新的風險場景和風險特征的疊加,給金融監管帶來很多新的問題?!耙钥萍紤獙萍肌币呀洺蔀榻鹑诒O管的普遍共識。2018年8月31日,證監會正式印發《中國證監會監管科技總體建設方案》,為備受關注的監管科技提供了一個官方的且頗為詳細周密的設計藍圖。騰訊公司在2017年年底與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基于北京地區的金融安全大數據監管平臺,致力于通過資源共享,對各種金融風險進行識別和監測預警,防控金融風險①。

要將金融風險防控工作從原來較單一的排查、處置方式,轉入以技術監管、智慧監管為重點手段。高度重視科技監管的主要手段:大數據、建模和區塊鏈等,設置多樣化的監管指標,從識別違法犯罪平臺、平臺風險預警、配合線下打擊三個方面實現對非法金融平臺的態勢感知。

(二)創建互聯網金融治理評估體系

目前,我國已對金融機構或客戶創建評級制度,如CAMELS評級體系、征信體系等,但對于數量相對較多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來說,卻缺乏相應的具體的管理機構對其開展評估,導致對其經營和信用情況難以掌控,尤其是易導致互聯網借貸企業騙取資金的事件發生。從國內外互聯網金融監管和風險防控的經驗來看,有必要建立系統完整的互聯網金融評估體系,有利于互聯網金融市場整體安全。按照互聯網金融機構經營類型分成不同級別,并對其展開評估,即第三方支付機構、借貸機構、傳統業務金融機構以及網絡理財機構。如果出現類型相混合的經營機構,需要分別對其類型加以評估后,從經營業務量出發,確定權重系數,并根據不同類型系數得分進行綜合評定。這一評估方式是從不同經營機構風險狀況出發,能全面反映不同機構監管評估情形②。

(三)實施差異化的分類監管治理

面對互聯網金融機構小而分散的特點,治理的重點可從機構監督逐步轉向功能治理上,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管理重點可放在交易過程中,對P2P業務的重點放在強化信息披露上。根據辦理業務的性質,可以分為實體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和證券投資服務平臺兩大類,前者可以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消除有不良記錄、缺乏一定規模的機構,后者可以參照私募基金的規則進行管理,實現信息的充分對稱,防止風險③。

(四)借助大數據等信息工具,提升信用風險預警和信息披露透明度

大數據和征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信息工具應用的基礎,也凸顯了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優勢。風險資本金、風險保障金、保險或期權與大數據信息系統結合起來,構成P2P、股權眾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風險預警系統的主要內容。在立法設定這些風險預警工具定價規則的情況下,信用風險價格的浮動即可反映出相關交易的風險額度,監管機構可據此要求風險過高的融資者或平臺,補繳風險資本和風險保障金、重整或退市,進而監控交易風險。從英國相對成熟的行業管理經驗來看,借助數據系統,以相關法律法規為執法依據來對互聯網金融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分析,以此構建出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④。

注釋:

①李冰.“以科技應對科技”成金融監管新趨勢 互聯網巨頭扎堆布局監管科技[N].證券日報2019(3)。

②楊東.互聯網金融的法律規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視角[N].中國社會科學2015(4)。

③ 段鵬琳.互聯網金融監管時代下的創新思考:以杭州為例[J].杭州(周刊),2018(2)。

④魏子良,董晶.基于EXI的物聯網信息交換數據格式設計與實現[J].軟件2015(12)。

參考文獻:

[1]宮建華,周遠祎.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與風險治理[J/OL].征信,2019(08):89-92[2019-09-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407.F.20190801.1511.034.html.

[2]楊亞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個人征信體系構建分析[J].產權導刊,2019(08):29-32.

[3]韋艷.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中小企業,2019(08):161-162.

[4]董邦俊,趙聰.強監管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犯罪偵防研究——以P2P網貸為中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5):126-134+169.

作者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所

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論文范文第2篇

[內容摘要]行為監管是一國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經營行為提出的規范性要求和實施的監督管理。本文從產品和機構兩個不同維度探討了行為監管的四種基本選擇及六種主要模式,其中,重點對基于“雙峰”理論的澳大利亞、荷蘭、英國和美國模式作了比較分析。中國在行為監管理論和實踐上均落后于國際先進國家,這種落后直接表現為對金融消費者保護明顯不足。本文首次研究和比較了行為監管國際模式問題,并提出:在建立與微觀審慎監管相分離的行為監管機構和完善行為監管機構與其他監管機構的協調合作機制方面,我國有必要借鑒“雙峰”理論。

[關鍵詞]行為監管;國際模式;雙峰理論;金融消費者保護

一、引言

從國際金融監管領域看,無論是各國金融體制安排還是監管立法,甚至包括《巴塞爾資本協議》及其他國際監管規則,都偏向于審慎監管,強調金融機構經營風險或金融系統性風險防范,而忽視了行為監管對于確保金融系統穩定的實際意義。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并向全球蔓延而演變成為金融海嘯,國際金融監管界開始意識到,行為監管缺失所引致的金融市場公平、公正內涵缺失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同樣是金融危機產生的重要根源。從行為監管的視角來看,次貸危機之前一些金融機構向收入較低和信用程度較差的客戶放寬條件提供住房貸款,實際上是對其他客戶的不公平,違反了行為監管關于維護市場公平、公正的監管目標,如果行為監管部門提前介入并遏制風險,那么危機問題可能不至于發展到失控。

近幾年,隨著中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金融機構創新意識的增強、金融產品日益豐富以及金融機構競爭壓力的加大,國內金融機構及其員工的不良行為有所增多。例如,金融機構業務推介中的虛假宣傳、誤導銷售,對客戶信息保管不當導致的信息泄露、融資公司和互聯網金融企業跑路等,這些風險事件不僅損害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也降低了其對金融市場的信心。2015年6~8月,中國股票市場大幅波動釀成的“股災”,說明了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及監管部門協調機制的內在缺陷,體現出中國對金融機構行為研究和監管的不足,亟須在今后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中強化行為監管。

二、行為監管的起源、概念及研究進展

“行為監管”一詞最早于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國家保險協會在其發布的《市場行為檢查手冊》中正式提出,但它是以“市場行為監管”來表述的。這僅僅是第一次關于行為監管的描述,其本質內涵與現今的行為監管內涵存在一定區別,由于當時金融市場自由主義理念的盛行,這一概念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一直到1995年,英國經濟學家泰勒首次針對金融監管提出“雙峰”(twin peaks)理論,他認為金融監管目標應該由兩個平行且相對獨立的監管機構來加以貫徹,即一個負責審慎監管,以維護金融系統穩定和金融機構穩健經營,而另一個負責行為監管,以促進金融市場誠信和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障金融市場公平、公正和健康運行?!半p峰”理論的提出,開啟了金融監管理論界系統討論行為監管問題的新時代。

“雙峰”理論雖然起源于英國,但國際監管實踐中率先引入這一理論的國家并不是英國,最早依據“雙峰”理論而形成兩大平行機構實施“雙峰”監管的國家是澳大利亞,緊接著是荷蘭。當然,這一理論提出后也得到英國、美國監管當局的認同和采納??傮w而言,“雙峰”理論并未得到廣泛實踐,在過去幾十年的監管實踐中,各國仍然以審慎監管為主,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強化行為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才成為國際金融變革的新趨勢。

從行為監管的目標和職責來看,行為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并非等同概念,行為監管的內涵包含了金融消費者保護。例如,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對其監管職責簡要概括為三大目標:一是保護金融消費者;二是促進有效競爭;三是確保市場誠信。由于保護金融消費者占據了行為監管的大量工作內容,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行為監管常常與金融消費者保護概念等價或替換使用。廣義上的行為監管,是指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經營行為提出的規范性要求和實施的監督管理,不僅包括零售市場上的金融消費者保護,還包括批發市場上對金融機構之間(比如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行為實行監管。

從研究進展來看,國內外對行為監管的研究都非常有限。國際文獻中通常把行為監管作為一個體現監管手段的政策術語或者概念已知的特定詞匯來對待,這一詞匯較多出現在政策文本中,而國內文獻整體上多是從認識層面初步的論述行為監管框架內容。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行為監管的認識,如廖岷分析了行為監管的概念、政策目標、監管方法等問題,王華慶論述了行為監管與審慎監管的聯系和沖突問題。二是行為監管的理論基礎,如Llewellyn認為信息不對稱引發客戶對金融市場信心喪失,孫天琦認為行為經濟學是行為監管的理論基礎之一。三是討論行為監管機構獨立性,如Warren主張建立獨立的行為監管機構,但經合組織和世界銀行都對此持中立態度。四是分析國際行為監管趨勢對中國的啟示,如劉鵬、高田甜和陳晨認為要積極借鑒國際成熟行為監管經驗做法,推動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

雖然上述研究基本上已經深入到行為監管的概念邊界、理論依據、政策目標、監管工具和方法等方面,但還沒有專門文獻探索和研究國際上行為監管的經驗模式比較問題,以及發掘對中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借鑒經驗。本文將以“理論依據”和“實踐特性”這兩個標準為前提,首次從模式機制上認識和討論行為監管模式適應金融發展需要的最佳模式選擇。這一討論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金融現代化水平發展較高,對行為監管有一定認識而又未在體制實踐上引入“雙峰”理論的國家,如何在行為監管體系構建中借鑒他國經驗以及做出什么樣的必然選擇等,顯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三、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中的行為監管模式解析

(一)行為監管的“兩個雛度”理論解析

從行為監管的發展水平來劃分,評價功能分離或監管實踐差異的維度主要有兩個:一是產品維度;二是機構維度。如圖1分別標識在縱軸和橫軸上的兩個代表不同行為監管水平等級的方面。

1.產品維度。從產品維度來看,金融行為監管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監管部分,其得以成立的經濟或制度內涵是:消費者從市場獲取一系列的產品和服務(包括金融產品和服務)時,如果消費者所獲得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與其他產品與服務的差別足夠大,適用的法律和監管工具不同,常規的消費者保護性法規或規定,在廣度和深度上就無法確保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真正從消費者合法與合理利益出發來約束自身的市場參與行為,進而表明客觀上存在著市場特殊監管的必要性。具體而言,基于消費者公平利益保護的需要,將金融產品與服務從一般或廣義的產品和服務中獨立出來是有其客觀必要性的。

2.機構維度。從機構維度來看,在理論或監管制度表述上僅僅體現審慎監管機構存在的國家,本質上行為監管內涵是始終存在的。因為從實踐意義上說,即使是以審慎監管為核心的監管制度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過對提供產品和服務主體的行為施以規范性、禁止性和約束性要求來實現的,差異僅僅在于其監管視角并不是完全從消費者利益出發,而是更多關注更為宏觀的社會負效應控制(蝴蝶效應)和金融領域本身的系統風險控制。所以,以審慎監管為核心的監管體制與依據“雙峰”理論而確立獨立或平行行為監管機構的監管體制比較,不同之處主要在于:行為監管并沒有以顯性的理論、獨立的機構形式從以審慎監管為核心的監管機構中分離出來而已。世界各國的監管實踐中較為普遍的表現為審慎監管常常處于強勢地位,而行為監管常被納入審慎監管框架,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沒有上升到獨立監管的層面,消費者公平利益得不到足夠重視或者僅僅是一個潛在或間接政策目標。但兩種職能合一的監管制度安排會帶來潛在沖突問題,這種沖突主要體現在監管目標的不一致和監管手段的差異性,行為監管注重于“主動介入式”的提前監測,關注產品和業務分析、注重監督金融機構行為規范以及糾正金融消費者行為偏差等;而審慎監管側重要求金融機構遵循審慎經營原則所提出的各種監管指標和要求。如果監管者考慮兩者的內在差異和沖突,圖1中的機構維度在理論上就有另一個選擇,即審慎監管機構與行為監管機構相分離的情形。

(二)行為監管的“四種基本選擇”

根據圖1,一國金融業行為監管模式可以在兩個維度上做出四種基本選擇,而各種選擇的優劣判斷關鍵在于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特殊性與金融市場公正性綜合利益的認識。

在行為監管與審慎監管未分離前提下,第1種選擇是,存在一個大一統式的綜合監管機構或多個分業監管機構,金融監管體系外存在一般消費者保護機構,但立法和監管規則中都沒有明確提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第2種選擇是,同樣存在一個大一統式的綜合監管機構或多個分業監管機構,金融產品和服務與其他產品和服務監管在制度及職能上已相互區分,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能和規則相對獨立,但僅僅屬于監管機構內部分工的性質。在行為監管與審慎監管分離的前提下也有兩種選擇:一國可以采取的第3種選擇是,將金融消費者保護納入一般消費者保護機構之中,因而金融監管者只需要專注于審慎監管。也就是說,金融產品的消費者保護與一般產品的消費者保護都是體現在金融監管體系以外的。第4種選擇是,在廣義金融監管范圍內,建立一個獨立于審慎監管機構的行為監管機構,體現出在金融產品和服務市場上進行規制的必要性與特殊性,這也就是Taylor提倡的“雙峰”模式。

(三)行為監管的“六種主要模式”

1.行為監管模式的類別劃分。本文依據上述“兩個維度”和“四種基本選擇”的解析基礎,結合不同國家的監管實踐,將監管要素或監管功能組合下所形成的行為監管模式分成6類,如表1所示。

就監管實踐而言,不同國家的不同模式選擇所包含的要素與內容,相比表1中所歸納的模式要復雜得多,尤其是模式機制歸納部分。這里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反映在表中的簡要歸納,其語言表述主要建立在模式形成的理論依據與實踐特性上。如果僅僅從行為監管視角出發,所謂的模式選擇或模式分類是由具體國家的歷史、體制或習慣形成的,而真正因引入理論而建立的監管某種模式,應該是出現在“雙峰”理論提出之后,也就是今天少數發達國家依據這個理論而建立起的“行為監管機構與審慎監管機構并行的模式”。

圖2統計了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在金融業行為監管方面的模式分布情況,從“兩個維度”來看,產品和機構維度上都未出現分離的國家,占所統計國家的26%;產品和機構維度之一出現分離的國家占比最大,為67.5%;而引入“雙峰”理論的國家僅為3.5%,但實行這一模式的國家均為經濟發達國家。這種“中間大、兩頭小”的分布,實際上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各國對行為監管認識水平存在顯著差異性;二是在要不要設立獨立性的行為監管機構問題上,國際范圍內暫時沒有形成共識。

2.行為監管模式的機制內涵。從模式機制內涵分析,根據監管功能及要素組合來劃分的6個模式分類,其基本經濟學判斷在于,一國監管體制是否將行為監管提升到適應現代金融業監管的重要位置。具體可表達為兩個反映:一是“金融消費者保護特殊性”反映,是指基于維護市場公平本質的社會利益需要,作為社會商品和服務消費者保護之一種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是否需要基于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特殊性而與一般消費者保護有所區別,尤其是在金融具有顯著壟斷性的國家如中國;二是“行業特殊性”反映,是指與一般產品和服務交易比較,金融市場交易具有顯著信息不對稱特性,監管者是否要基于這個行業特性,突出利用監管“提前介入”而獲得“預防行為發生”而形成的潛在利益。

從第一個反映的顯著水平來分析,上述6類模式還可大致劃分為認識進化的3個階段:(1)定義含混階段。金融消費者保護沒有形成相對明確的立法或監管定義,對應表1中的模式1和模式2,在圖2中占比為26%。(2)定義明確階段。在監管內涵上已形成明確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定義,但它仍然是涵蓋在一般消費者保護之內的一個部分(模式5,占比為3.5%),或者被納入審慎監管框架內(模式3和模式4,占比為64%),沒有獨立的機構來體現其專門的行為監管定位。(3)借鑒“雙峰”理論階段(模式6,占比為3.5%)。金融消費者保護不僅在監管內涵上形成明確和獨立的定義,而且還在實踐上表現為有專門的行為監管機構,這個專門機構作為反映監管獨立要求的組織載體己取得與審慎監管機構平等的社會監管地位。

很顯然,對于一個致力于提升監管有效性和緩解監管目標沖突,同時還在金融消費者保護監管制度構建方面有較高自覺意識的國家來說,基于“雙峰”理論的行為監管模式,是提高其金融監管體系與金融市場發展適應水平的最佳模式選擇。

四、基于“雙峰”理論的行為監管模式比較

上述第6種模式,即行為監管機構與審慎監管機構并行(雙峰)模式,代表了當今發達國家金融監管變革的最新趨勢。澳大利亞、荷蘭、英國、美國秉承的金融監管理念以及實施的金融監管框架改革,都在一定程度吸收了“雙峰”理論的內容,盡管這4個國家監管模式的理論基礎均源自“雙峰”理論,但是各國基于其自身金融傳統和宏觀環境建立起來的行為監管體系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從借鑒意義上來考慮,我們有必要針對理論借鑒和體系構建特點,對這些國家的行為監管模式進行更為具體的比較和解析(見表2)。

(一)行為監管與審慎監管完全分離模式一一標準的“雙峰”監管

澳大利亞和荷蘭被認為是最接近標準“雙峰”監管的國家。1998年7月,澳大利亞對其金融監管框架進行了調整,由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專門負責制定并實施貨幣政策以及充當“最后貸款人”角色,并新成立職能上獨立于央行的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主要負責銀行、信用社、保險公司、退休養老金和房屋互助協會等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管,著重關注被監督機構的穩定和安全。2001年,澳大利亞頒布《證券投資委員會法案》,此前存在10年之久的澳大利亞證監會被更名為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作為行為監管機構,主要負責定期發布市場行為準則、最佳實踐、指導方針和政策,以此促進整個金融服務業的市場公正有序,提高金融體系運作效率以及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為了交流金融監管信息和避免監管重疊或真空,上述三大機構建立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形成一個監管合作與協調關系。

與澳大利亞一樣,荷蘭也是行為監管與審慎監管完全分離的國家,由荷蘭金融市場管理局和荷蘭中央銀行組成“雙峰”監管的兩個部分。荷蘭中央銀行自1814年成立以來一直負責貨幣政策,并在1999年加入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現隸屬于歐洲央行體系。荷蘭中央銀行在2004年兼并養老金及保險監管局后,負責荷蘭整個金融體系的審慎監管,旨在維護金融穩定。自2002年以來,作為“雙峰”另一部分的AFM負責對整個金融市場的行為實施監管,其目的是促進這些市場的有效運行。AFM主要通過檢查、執法和傳遞市場行為準則進行監管,對于任何違規行為,AFM都可以發出指示和公開警告甚至處以罰單。

荷蘭與澳大利亞都是銀行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行為監管模式極為相似,但荷蘭的監管模式卻有著自身的特點:除市場行為監管全部交由AFM承擔外,貨幣政策和審慎監管職能都由DNB這一家機構來施行;DNB還與歐洲央行體系中的其他央行一起維護歐元區的價格穩定和平衡經濟發展,但在這樣的體制下缺點可能是明顯的,即難以確保政策之間的獨立性。

(二)行為監管機構兼具審慎監管職能模式——“準雙峰”監管

全球金融危機后,英國通過2012年《金融服務法案》,對英國金融監管體系進行了徹底改革,撤銷了原來的綜合監管機構——金融服務局,建立了一個“準雙峰”的金融監管框架。屬于英格蘭銀行的審慎監管局主要負責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微觀審慎監管,避免金融機構出現經營風險;而直接對財政部和英國議會負責的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eial Conduct Authority,FCA)則主要承擔對英國整個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FCA的核心戰略目標是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促進有效競爭和確保金融市場誠信,其職責范圍包含:對全部金融行業從事批發或零售的2.6萬家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監管;對PRA監管以外的約2.3萬家金融機構采取審慎監管。此外,在英格蘭銀行理事會內設金融政策委員會。FPC作為宏觀審慎監管機構,對系統性風險進行監測,確保整個金融體系穩健運行。鑒于英國原有金融監管體制由于協調機制缺位曾經在危機中暴露出巨大風險,《金融服務法案》對監管協調機制進行了詳細規定,既包括PRA和FCA之間的協調,也包括PRA(或FCA)與FPC及英格蘭銀行之間的協調。

英國的行為監管模式與澳大利亞和荷蘭的行為監管機構有著顯著不同。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的基本職能在于維護市場誠信(防止市場操縱、欺詐和不公平競爭)和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荷蘭金融市場管理局負責對金融市場實施行為監管,而英國FCA還負責對不在PRA職責范圍內的金融機構進行審慎監管,因而FCA還存在一部分綜合監管的特征。

(三)行為監管之上加“傘式”總監管者模式——“傘+雙峰”監管

美國“雙層多頭”的金融監管體制一直被視為成功的典范,但這一體制存在的缺陷卻在次貸危機中被充分暴露。危機后美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2010年的《多德一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創設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把原來多部門負責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職能進行了合并,這使監管機構在保護消費者方面的監管重疊和監管套利得以克服,同時也減少了監管真空,更好地實現保護金融消費者的目標。CFPB雖然設在美聯儲內部,但其治理結構的設計可以使其作為獨立機構來履行職能。

美國財政部在2008年宣布了《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現代化藍圖》(以下簡稱《藍圖》),被譽為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美國最大的金融監管體制變革計劃?!端{圖》的長期建議是建立一個類似澳大利亞和荷蘭式的監管體制,實質是在美聯儲作為“傘式”監管者的模式基礎上吸收“雙峰”理論的特點,引入兩個不同監管目標的新監管機構——金融審慎監管局和商業行為監管局?!端{圖》的具體建議是:第一,擴大美聯儲的監管權限,以美聯儲作為市場穩定監管者,其目標為防控金融系統性風險,維持金融市場穩定;第二,設立審慎金融監管局,統一負責有政府擔保的銀行業日常監管事務;第三,建立商業行為監管局以提供行業準則,并負責規范所有金融機構的商業行為,包括注冊牌照、商業競爭、消費者保護及信息披露。

有別于澳大利亞、荷蘭和英國模式,美國金融監管體制的長期改革目標模式兼具“傘”和“雙峰”兩種監管特征,既是依據美國自身特點和對現有監管模式的一種繼承,也是對“雙峰”理論的一種創新,相當于在分離的行為監管機構和審慎監管機構之上加入了一個“傘”式總監管者——美聯儲。通過美聯儲的定期協調,監管機構之間相互磋商,有助于節約監管成本和提高監管效率。不論《藍圖》在美國能否得到實現,但作為強化行為監管與保護金融消費者趨勢下美國主動調整自身監管體制的現實訴求,是有其積極和現實意義的。

五、國際行為監管模式比較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自2011年開始,中國在“一行三會”內部分別設立了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初步形成了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堅持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相結合,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管機制和保障機制,規范金融機構行為,培育公平競爭和誠信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痹撘庖婋m然還不是立法意義的,但這是首次從國家最高行政層面就行為監管及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做出部署,這無疑是國內金融監管與國際金融監管發展“認識”接軌的一個里程碑。

(一)強化行為監管認識,矯正長于審慎監管短于行為監管的傳統做法

國際金融危機肇始于歐美發達國家,在此基礎上反思而形成的行為監管理論、標準和模式更像是給歐美開出的“藥方”,這個認識在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較低的時期無疑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自21世紀初國內銀行業市場對外開放,尤其是我們的審慎監管逐步與國際銀行業監管標準接軌以后,如果我們仍然堅持認為“雙峰”理論不具有理論借鑒意義,行為監管僅僅是開給西方發達國家的“藥方”,那么,這樣的認識顯然就值得商榷了。

就中國的現實情況而言,由于社會管理體制和金融市場發展程度與西方國家有著巨大差異,國際行為監管模式對于中國存在一個適用性問題。一方面,我們需要積極探索行為監管理論、模式、工具和方法,同時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及現實情況;另一方面,因為金融機構相比金融消費者是一個強大得多的利益集團,更可能“俘獲”金融監管機構,中國金融監管一直長于審慎監管而短于行為監管。將來需要提升行為監管地位,既是保護金融消費者和重拾金融市場信心的現實訴求,也將是中國金融監管體制變革的長期努力方向。

(二)借鑒“雙峰”理論,建立與微觀審慎監管相分離的行為監管機構

中國行為監管目前采取的是表1中的多個分業監管機構模式,這樣的行為監管與審慎監管相結合的制度安排有著明顯的缺陷:一是行為監管與審慎監管兩種職能目標存在內在不和諧問題。兩者在同一個機構內,由于機構沿革和歷史沿革的原因,容易出現一個監管目標優先于另一個監管目標的問題,必然導致監管力度失衡。二是監管機構“父愛主義”導致金融消費者保護不足。由于大銀行和金融機構主體與監管機構“所有制同源”“行政管轄同源”,很容易形成偏袒金融機構而忽視金融消費者利益,最終使得金融消費者保護不足。三是機制許可制之下的監管缺陷。盡管國內各監管機構內部設立了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但是從現時監管立法地位看,這種機構監管效力無法企及已大量在市場上為金融消費者提供金融或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近期爆發的一些非法集資大案(如泛亞、e租寶案件)以及引發的投資者群體事件也暴露出“誰家的孩子誰家抱”的監管體制具有內在缺陷。從國際監管趨勢和國內金融發展水平適應角度來看,中國有必要合并“一行三會”的4個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在此基礎上建立與微觀審慎監管完全分離的金融行為監管局。

(三)加強監管部門間的溝通和信息共享,完善行為監管協調合作機制

行為監管作為整體監管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實踐重要性需要得到監管制度的認同,監管部門間的溝通和信息共享、協調與合作將會成為監管實踐的重要現實問題。從國際經驗來看,各國都注重建立行為監管方面的協調機制,加強行為監管機構與宏觀審慎監管機構及微觀審慎監管機構之間,行為監管機構與一般消費者保護機構之間迅速、暢通的溝通和信息共享機制,例如,澳大利亞的金融協調委員會、英國的金融政策委員會、美國的聯邦金融機構檢查委員會。中國可以借鑒這些成熟國際經驗,建立起一個金融監管政策協調委員會,定期通過會議就金融監管問題進行溝通和協調。這樣有助于統籌全局,減少多方監管造成的監管區域空白和重疊,提高監管效率和降低金融體系風險。

上述監管體制構造的具體模式設想應該是:在央行為牽頭的“傘式”總監管者主導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下,實現行為監管部門與微觀審慎監管部門的完全分離,同時建立一個協調各方關系的金融監管政策協調委員會,這樣一套監管體制建立以及行為監管層次的提升和強化,不僅有助于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實現行為監管與審慎監管的有機平衡,還可以采取具有前瞻性意義的“介入式”行為監管方法,從源頭上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論文范文第3篇

當今的金融市場, 互聯網金融以其獨特的優勢:方便快捷、信息透明度高、收益較普通投資高, 在沖擊并改變著現有金融格局。但是, 互聯網金融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法律監管側重傳統金融行業, 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缺失, 法律監管存在空白;二是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控不到位, 主要表現在技術安全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上。

此外, 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也不夠健全?;ヂ摼W金融雖然有別于傳統金融行業, 但仍具備金融體系的分支特點, 那么久意味著金融傳統行業, 面臨的風險他一樣會存在。甚至說, 由于這是新技術和信息時代催生的新生事物, 他還可能具有兼具一些傳統金融業和互聯網金融業雙重的風險。因此, 對于如何來, 監管互聯網的金融行業, 將是對政府和金融業一個嚴峻的挑戰。目前, 我國互聯網金融業蓬勃發展, 風險事件相比最初階段有所減少但仍時有發生, 這是互聯網金融業長期可持續綠色發展的一大弊端和阻礙, 也嚴重損害了互聯網金融的形象。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 本文進行了監管的建議分析。

2 制定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

2.1 總結互聯網金融的經驗

建議有關部門持續關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積極關注國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態勢, 以國外現有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法規為參照, 充分認識和理解互聯網金融的架構和特色及對經濟的影響, 積極推動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相協調發展, 讓其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2.2 加快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生事物, 現有的法律體系難以覆蓋且具有明顯的滯后性, 建議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立法工作?;ヂ摼W金融企業的性質和地位需要通過法律法規給予確定, 業務范圍需要法律進行規范。加快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 完善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知識產權、消費者權益、金融監管方面的立法, 對利用互聯網進行非法集資、洗錢、賭博、非法避稅進行嚴厲打擊, 以恢復和增強投資者對互聯網金融的信心和認可度。

3 加強行業自律及消費者引導教育

由于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從制定到最終出臺具有一定的時滯性, 這就需要從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企業、社會團體和相關非官方的自律性協會加以制約和監督。

2013年11月我國成立了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 行業協會的建立勢必會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有所約束, 也容易形成一定的自律性。有了這個行業協會, 我們可以通過金融行業協會、互聯網行業協會與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一起, 三者加強合作溝通, 維護把握好行業的整個競爭秩序和共同利益, 推動互聯網金融與民間金融的健康快速發展, 避免、減少惡性競爭和損害公共利益的事情發生。

加快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規范的制定和出臺, 為不同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提供一個大體上的行業規范和標準。對不符合規范和標準的理財平臺或者企業予以公示和警告, 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樹立互聯網金融在投資者心中的形象。

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 要以協會名義主動推動互聯網金融企業間加強溝通、交流和合作, 推動建立信息與技術的共享平臺, 通過這樣的優勢互補來提高整個行業對風險的防控能力。加大對金融、互聯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這樣不但可以減少低級內部風險的發生, 也可以降低操作類風險的出現, 盡最大可能將發生借貸資金的違約率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ミM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便于資金的供求雙者選擇合適的投融資渠道和投資品類, 提高資金的匹配度, 減少違約事件的發生。

4 建立消費者保障體系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事物的便捷性、高收益和個性化服務是很容易被消費者所吸引的, 但是其背后存在的高風險不可忽視。我們在推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拓時, 不要忘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這就對消費者進行互聯網金融產品相關知識的普及顯得十分重要, 尤其對互聯網金融產品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提示和說明, 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同樣是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責任;其次, 有必要建立互聯網金融咨詢的一個信息的交流平臺, 通過解答消費者投資中遇到的問題來避免消費者因理解偏差和操作不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最后, 完善消費者維權的正常渠道, 能夠較為便捷和流暢的解決投資者因互聯網金融企業違約造成損失, 建立完善的追責體系。

5 構建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

首先, 明確相關監管機構和監管主體, 確認相關監管責任, 避免其游離在監管邊緣, 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和監管制度。一是建立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主體, 聯合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完成對第三方支付平臺及與平臺融合的理財產品的銷售進行監管。二是建立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信部、公安部等多部門聯合的中國互聯網金金融監管體系。三是與國際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進行合作和交流, 借鑒其先進的監管策略。

其次, 通過對國外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現實情況并結合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限制進行科學分析, 合理把握金融創新的風險容忍度, 既要尊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 對金融創新持開放、支持的態度, 對互聯網金融提供必要的助力, 又要堅守風險界限, 落實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使其能夠在可控的范圍內合理健康的發展。

最后, 建立一個專門的信息交流平臺, 資源信息可以通過平臺隨時上傳共享和交流, 提升監管透明度和提升監管效率, 降低監管成本;建立健全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 要求互聯網金融企業定期向監管部門提交相關數據記錄, 做好風險預警, 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向監管部門進行匯報。完善退出機制。

摘要: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和現有法律監管相對滯后性, 這就在一定程度對現有監管體系造成了沖擊和挑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進行互聯網金融研究對政府的監管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以我國現有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入手, 對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影響和問題進行分析, 提出相應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監管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監管,建議

參考文獻

[1] 李耀東.互聯網金融:框架與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4.

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論文范文第4篇

一、確定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機構和監管規則

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機構現在是依據傳統金融業的相關模式進行, 即“分業經營, 分業監管”, 但是相較于在國際上更為廣泛使用的混業監管模式, 它有明顯的缺陷, 監管重復和監管缺位時有發生, 而互聯網金融因為互聯網的融入, 分業監管的弊端更加顯現出來。我國應當建立監管機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的監管機制, 強調不同監管機構間的溝通與協調, 從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許可到經營運作以及資金流向等各方面實施監管, 確保監管的高效和全面。也可以考慮在此基礎上, 嘗試推入功能性監管模式, 即根據監管對象的功能不同明確各自的監管機構, 實現監管的全面化、最大化。

二、明確互聯網金融的市場準入和退出規則

首先, 應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準入采取業務許可證制度。因為互聯網金融存在著多種模式, 且不同模式有著較大的差異, 實施業務許可證制度應當對經營不同模式的主體提出不同的要求, 頒發不同的許可證, 可分為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制度、互聯網融資業務許可證制度、P2P借貸業務許可證制度、互聯網金融產品銷售業務許可證制度等等。更為重要的是, 針對不同的許可證制度, 有關部門必須明確規定其準入要求, 主要包括注冊資本、網絡設備的標準、技術支持、業務范圍、資本充足率、投資者隱私的保護要求、責任界定等多方面的內容。同時, 還應當明確信息披露制度, 確保經營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可以實現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 尤其應當注意第三方支付平臺和P2P借貸平臺的資金流向和運作方式, 保證互聯網金融企業符合要求。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體系和監測體系

互聯網金融的一大弱勢就是由于其虛擬化的運作方式, 導致交易雙方間信用缺乏, 對此, 應當建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征信制度并通過強化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金流向的動態監測, 提高交易的安全性。一方面, 互聯網金融企業尤其是P2P借貸平臺和第三方支付平臺, 要建立完備的信用數據庫, 存儲交易相關人的交易數據, 依據數據庫信息由特定的信用評級機構對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另一方面, 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加強與銀行的合作, 對其客戶的資金流向進行動態監測, 嚴格監控可疑、大額、復雜的交易賬戶, 防止不法分子從事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

四、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

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 促使許多小額投資者參與到金融理財中來, 但他們作為一種消費者本身就處于弱勢地位, 且大多對金融投資的風險認識不深, 再加上互聯網的虛擬性, 金融交易的專業性、復雜性, 投資者處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需要國家通過法律監管等手段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首先, 應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投資者的科學教育, 增強投資者的風險防范意識, 提高投資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其次, 應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監管, 強制要求互聯網企業進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 嚴厲禁止互聯網企業對投資者進行虛假宣傳和誘導, 并且對違規企業嚴肅處理, 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最后, 應當建立完善的糾紛救濟機制, 告知投資者明確的投訴渠道。

五、增強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

互聯網金融應當實行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 在防范風險的同時保證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 可以成立相應的行業協會, 實行行業自律管理。在2013 年8 月, 由多家互聯網金融企業成立了“互聯網金融千人會俱樂部”, 并發布了《互聯網金融自律公約》, 該公約從多方面對互聯網企業的經營進行約定, 極大地完善了互聯網金融的法律監管。[1]

互聯網業與金融業的融合產生了互聯網金融, 它推動了金融業的創新, 在加強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的同時, 應當鼓勵其繼續創新。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監管僅僅依靠傳統金融業的法律是遠遠不夠的, 需要國家有關機關從互聯網企業的準入、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等方面制定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 并構建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首先, 要提高監管效率, 在明確監管機構和監管規則的基礎上, 解決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政出多門”的情況, 加強監管機構間的交流與合作, 實現全面監管, 嚴格執法; 其次, 要解決互聯網金融法律缺失的問題, 相關部門積極制定完善互聯網金融業的法律法規, 實現有法可依; 再次, 要讓投資者們真正了解互聯網金融, 了解它的優勢和風險, 實現謹慎投資, 同時加強對投資者計算機網絡知識的教育, 提高交易安全水平。最后, 要讓政府監管和自律監管優勢互補, 確?;ヂ摼W金融的監管高效、全面, 形成良好的網絡投資環境。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互聯網作為一種交易投資渠道, 產生了互聯網金融, 這對傳統的金融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ヂ摼W金融的顯著發展在給金融體系帶來變革的同時, 也產生了更多的風險, 這需要政府、社會等各個方面給予防范和控制。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控制, 本文主要從法律監管方面予以討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法律問題,法律監管

參考文獻

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論文范文第5篇

一、風險分析

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 其存在的風險主要在于四個方面, 分別是經營風險、技術風險、法律風險以及信用風險。四方面的風險內容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本文著重強調技術和信用風險兩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和關聯性。

(一) 技術風險

從技術的層面來看, 互聯網金融實際上屬于移動技術, 且還屬于不斷更新、探索的極端, 雖然現階段技術水平整體還呈現出一定上升的趨勢, 但是尚且未形成最先進的技術支撐, 因此在技術層面上存在風險問題。如一些網站通過偽造其他網站來誘導用戶登錄賬戶, 竊取用戶賬戶信息及資金, 造成經濟損失, 這就是來自于技術層面的風險, 現下很多企業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技術漏洞, 如支付寶的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 這種情況下, 雖然支付寶本身已經采取了應急措施, 做出了對應的技術修補工作, 但是漏洞避免無法在短時間完善, 因此還是存在進一步風險。

(二) 信用風險

對于互聯網金融整體交易而言, 一旦雙方出現違約的情況時, 既不能夠實現傳統金融行業依據簽字蓋章的交易模式, 且本身基于互聯網的虛擬性, 甚至可能存在交易雙方身份未得到認證的情況, 因此存在一定的交易風險。且在此基礎上, 我國的征信系統尚且還處于完善的過程當中, 因此, 基于違約而導致的征信問題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誠信級別規范, 但是在此前發生的互聯網金融交易就會出現一定的信用風險。如一些小微企業通過互聯網金融業務, 實現對于資金貸款的操作, 但是在后期出現逾期、壞賬的問題。

(三) 案例分析

以近些年在大學生中興起的“校園貸”為例, 校園貸實際上就大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際需求, 向互聯網平臺中的公司分期貸款的一種互聯網金融行為, 除了消費金融公司外, 還包括一些電商平臺、P2P貸款平臺等, 放貸要求非常簡單, 只需要在校大學生通過本人身份證認證, 就可輕松獲取貸款, 因此受到很多大學生的追捧, 大學生通過借貸來完成自己對于物質的追求和消費。然而, 基于對互聯網金融的管制目前還不完善, 加上一些企業及金融平臺的引導, 很多大學生并沒有形成正確的“借貸心理”, 風險意識較差, 盲目借貸最終導致無力償還的新聞比比皆是。

二、針對風險提出的監管建議分析

針對上文中提出的四個方面的具體風險要素, 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 應當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來有效避免或減少風險的發生。

互聯網金融本身上還是屬于金融行業體系, 只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呈現出了金融行業發展的不同態勢, 且互聯網金融本身具備自身的獨特優勢,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互聯網金融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且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因此為了避免出現金融風險過大為用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的情況, 政府應當加強對于網絡支付平臺的監管力度, 多角度多層面的實現監管工作, 并對于通過法律漏洞知法犯法的情況, 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只有政府監管機制不斷完善和進步, 才能最終提升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其次, 無論是基于互聯網金融還是基于法律監管, 都應當意識到, 時代是不斷進步的, 監管工作與法制體系也應當順應時代的變化, 不斷地完善與豐富自身, 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法治社會。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于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和監管建議的簡要分析, 對于現階段存在的金融風險問題做了詳細闡述。實際上, 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不僅于此, 監管工作的開展本身也需要從長計議, 望廣大相關工作者能夠深入探究與分析, 提出相對應的具體解決對策。

摘要:互聯網時代已經全面到來, 智能化的生活正在一步步地走入人們的日常當中, 網上購物、指紋手機支付等逐漸成了當下人們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選擇與操作, 這些互聯網金融服務伴隨著互聯網整體的發展, 形成了猛烈的發展態勢。但是現階段單從互聯網金融本身來看, 其安全性還有待商榷, 且其運行的便捷性與安全性之間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矛盾關系。本文以此為出發點, 圍繞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及監管建議, 進行綜合性概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監管建議,技術

參考文獻

[1] 王春麗, 王森堅.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法律規制——以阿里余額寶為視角[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法治論叢) , 2013 (5) .

[2] 湯皋.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的思考[J].金融會計, 2013 (12) .

[3] 劉洋, 陳靜娜.淺析我國互聯網金融理財監管及對策——以余額寶為例[J].特區經濟, 2015 (1) .

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論文范文第6篇

(一)互聯網金融服務個性專業化

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金融服務逐步呈現出專業化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近幾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也開始占領互聯網市場,越來越便利的互聯網設備使得更多的投資者開始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ヂ摼W金融相比于傳統的金融來說,更具備一定的便捷性,于是與傳統的金融行業恰好形成有效的互補。同時互聯網金融也在傳統金融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加入了更多的個性化設計,快捷的計算方式也使得金融服務更具有專業性。

(二)金融產品信息化

互聯網金融除了以傳統的專業金融行業為發展基礎外,還運用了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現代信息化管理技術。大數據技術有利于金融服務產品更好地進行市場定位,拓寬金融產品的銷售渠道,智能化的金融產品推薦服務也使得互聯網金融生態朝著更全能的方向發展;同時云計算技術提高了專業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以及產品服務的精準性;最后現代信息管理技術的運用為完善金融行業信用體制提供了可能性,使得金融產品逐漸呈現出鮮明的信息化特征。

(三)互聯網金融移動化

隨著移動終端數量的大幅度上漲,移動支付技術幾乎滲入于我國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傳統的支付方式逐漸被淘汰。即使在購買金融產品服務上,越來越多人也已經選擇使用移動終端支付,尤其是本就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故此互聯網金融交易移動化趨勢日益明顯。

(四)互聯網金融安全問題突出

互聯網金融的開放性是其實現蓬勃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然而隨著參與者人數迅速的增加,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開放性難免會導致一些安全隱患。例如,部分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術進入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平臺,使得機構與投資者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尤其當前互聯網金融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各項安全防護技術以及監管體系都不完善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安全問題格外突出。

二、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監管策略

(一)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

互聯網作為21世紀的新興產物,其本身監管體系就并不十分完善。而互聯網金融行業在近幾年才得以迅速發展,加上金融行業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復雜性,其監管難度較大,故而,互聯網金融缺乏一個完善的監管機制。我國政府首先應該明確監管部門的職責,對于其監管范圍做出清晰的劃分;其次,可以聯合保監會、互聯網監管等相關政府部門成立專業的互聯網金融監管組織,招聘專業監管人員對于互聯網金融交易進行嚴格監管;最后,建立嚴格的懲罰機制,對于違反法規的互聯網金融行為進行嚴厲的經濟處罰,情節嚴重者甚至可以追究其負責人的刑事責任,從而完善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機制,維護我國互聯網金融生態體系秩序。

(二)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

互聯網平臺相對于傳統的線下交易平臺來說,更具備一定的開發性。以當前的情況來看,金融機構在互聯網上的金融行為缺乏一定的條件約束。所以,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是規范互聯網金融生態體系秩序的必然要求。我國政府應該以現有的金融監管制度為基礎,推廣于互聯網金融行為的監管中,嚴格控制金融機構的互聯網準入門檻,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對于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行為給予同樣標準的監控與限制;同時,提高互聯網金融機構以及投資用戶進入金融市場的身份核實力度,降低其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三)創新互聯網金融監管方式

缺乏有效的監管方式也是互聯網金融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因為互聯網的開放特性,傳統的監管方式難以真正發揮其監管作用,所以創新互聯網金融監管方式的意義十分重大。首先,金融監管機構可以同樣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和現代信息管理技術來對互聯網金融機構行為進行監控,例如,與各個互聯網金融機構共同建立信息庫,實現金融信息的共享,以便于監管機構的日常監督;其次,引入新的監管主體,例如國際金融監管組織或者大眾投資者,讓互聯網金融機構接受國際組織以及大眾的監管考驗。

(四)建設互聯網信用體系建設

要想促進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持續發展,建立并完善信用體系是其基本要求。信用體系的建設可以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將信用體系進行更進一步的劃分,從個人消費、商業企業以及信用資本三個角度出發進行信用制度的構建;其次堅持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大力發展信用中介;同時構建懲處機制,提高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違約成本,減少違約率;最后利用信息化管理以及云計算技術,建立全國范圍內的金融信用數據庫,將互聯網金融機構行為進行分數轉換,從而來進行信用等級評判等等。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發展趨勢呈現出鮮明的特性,互聯網金融服務逐漸專業化、信息化以及移動化,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缺乏嚴格監管,金融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故此,為了實現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對其的監管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國必須努力推進互聯網金融監管體制的建設,成立專業的互聯網監管團隊;完善互聯網金融行為準則,提高互聯網金融準入門檻;創新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方式,保證監管的有效性;以及推動信用體制的建設,建立嚴懲機制,從而對于互聯網金融行為進行有效監管與約束。

摘要: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的建立標志著我國互聯網步入了一個發展的新階段。當前我國互聯網生態系統正處于不斷發展完善之中,本文總結了當前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即呈現出鮮明的信息化、移動化以及多元專業化特征;同時對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未來發展提出了相關的監管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發展趨勢,監管策略

參考文獻

[1] 鄭玉華,崔曉東.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的演化發展與系統建設[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01):67-71.

[2] 任子君.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發展概述[J].中國市場,2016(37):109-110.

上一篇:游泳教學訓練心理學論文范文下一篇:信貸配給雙重性分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