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知識范文

2023-09-19

兒童知識范文第1篇

[摘 要] 社區兒童之家是為社區內適齡兒童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場所,其中包括為0~3歲嬰幼兒群體提供早期教育服務。對兒童之家開展的早期教育服務進行質量評價,既可以深化對早期教育的理論認識,豐富教育評價理論,又可以改進早期教育服務的內容與過程,推動兒童之家本身的建設與完善。對社區兒童之家的評價應把握好兒童之家的機構屬性,聚焦于服務原則、服務目標、服務主體、服務環境、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等要素。同時,應明確評價的基本要求,在堅持兒童利益至上、教育性與適宜性原則的基礎上,關注評價方案制定、評價信息收集、評價報告編寫三個關鍵環節,實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合理運用評價結果,實現促進兒童之家健康運行與社區內嬰幼兒健康發展的評價目的。

[關鍵詞] 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教育評價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兒童的保育和教育,在不斷發展幼兒園教育的同時也強調為0~3歲嬰幼兒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務。國務院于2011年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就提出要積極發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兒童綜合發展指導機構,以幼兒園和社區為依托,為0~3歲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導,90%以上的城鄉社區要建設1所為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和轉介等服務的兒童之家。截至2019年,我國已建成兒童之家或兒童中心28.9萬個,[1]對數量如此龐大的兒童之家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是優化兒童之家建設與發展水平的必然舉措。但當前我國兒童之家的發展尚處于探索期,兒童之家的建設與管理尚未形成有效的體制和機制,[2]甚至部分兒童之家有存在變成兒童娛樂中心的傾向,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兒童之家的保育與教育功能。[3]因此,對兒童之家所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務質量進行評價是促進兒童之家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手段,有利于為社區內嬰幼兒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一、社區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的內涵與價值

兒童之家是依托社區而建立的公共服務平臺,它以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為服務宗旨,為社區內的適齡兒童提供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等一體化服務。[4]早期教育是兒童之家的重要職能之一,兒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務是指由兒童之家組織實施且以社區內0~3歲兒童為主要作用對象的公益性服務,它以根植社區和服務社區為主要特征,是正規教育的重要補充。從我國兒童之家的發展現狀來看,兒童之家已經被定位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兒童家園,是為兒童提供學習、生活、交往、娛樂的綜合性活動場所,同時它也擔負著兒童啟蒙、情感交流、安全看護等職能。[5]教育評價對于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有著重要的監控和調節作用,[6]通常是評價主體依據一定的評價目的和評價標準,運用適宜的評價手段與方法,對評價對象的存在狀態、發展水平與趨勢及其價值等進行了解、分析、判斷并做出相應的結論和建議的過程。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是評價者根據一定的評價目標與評價標準對其服務過程和結果質量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是提升早期教育服務質量和優化兒童之家建設水平的重要手段。

新時期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我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已經達到83.4%。但在3~6歲學前教育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0~3歲嬰幼兒的早期保育和教育發展卻十分緩慢,托幼機構數量嚴重萎縮。據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0~3歲嬰幼兒的入托率僅為4%,絕大部分0~3歲嬰幼兒的保育和教育仍在家庭中進行。受家庭教養者時間、精力、知識和能力等的限制,在家庭中開展的早期教育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嬰幼兒的發展需要。因此,依托社區而成立的兒童之家開展的早期教育服務應該主要服務于0~3歲的嬰幼兒。社區兒童之家立足于社區且服務于社區兒童,是創新社區兒童教育與兒童服務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促進兒童健康發展和快樂成長的“彌合縫隙”的重要民生工程,[7]是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在促進社區兒童早期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對早期教育服務的主體、對象、內容、方式等進行系統的審視和評價,這一過程可以深化對早期教育的理論認識和豐富早期教育評價理論,可以為改進社區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模式與機制提供理論指導,同時也可以促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社區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可以對已開展的各項早期教育服務進行直接的水平鑒別,有助于管理者和家庭更為直觀和明確地了解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的質量和合需要程度,有利于改進早期教育服務的內容與過程,以及推動兒童之家本身的建設與完善。

二、社區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的主要內容與模式

(一)社區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的主要內容

通常情況下,兒童之家為兒童提供游戲、娛樂、運動、教育、衛生、生活照護、社會心理支持等公益性服務,兼具幼兒園、托兒所、早期教育培訓機構、健康運動與游樂中心等多種兒童機構的功能。兒童之家涉及的對象十分廣泛,它既服務于0~3歲的嬰幼兒,也服務于3~6歲的學齡前兒童或者小學生;既服務于貧困家庭子女、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也服務于進城務工子女。[8]具體到0~3歲嬰幼兒,社區兒童之家服務的內容又包含嬰幼兒生活常識與生活習慣培養、身體發展促進與健康運動引導、情緒與社會性發展、人格與個性品質培養等諸多方面。在服務方式上既包含現場親子活動或主題交流活動,也包含以網絡的方式提供家庭保育與教育指導,甚至各種形式的托育服務。

社區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要緊緊圍繞教育服務活動的實施過程來展開,評價的內容就是兒童之家為嬰幼兒及其家庭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服務。這些內容主要包括服務原則、服務目標、服務主體、服務對象、服務環境、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結果等方面。其中服務主體是指具體實施早期教育服務活動的行為者,包括直接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服務對象主要是指參加活動的兒童,同時也包括參加親子活動或者接受指導與服務的家長等。服務環境既包括機構的物質條件和人文環境,也包括活動現場的環境條件與氛圍等。

(二)社區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的主要維度及其權重分配

確定了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內容也就確定了評價的主要維度,即服務主體、服務對象、服務環境、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五個主要方面共11個評價維度,各維度依據其重要性程度又可賦予其不同的評價權重。以100分來計算,服務主體所占權重為20分,服務對象所占權重為20分,服務環境所占權重為10分,服務內容所占權重為30分,服務方式所占權重為20分,但上述權重分配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可以依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對服務主體的評價包含主要組織者的教育過程和輔助人員的行為表現兩個維度。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的組織者主要包括育嬰師與保育員、兒童教師、保健醫生、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專家等。輔助人員通常包含兒童之家的管理人員、保潔保安等勤雜服務人員以及活動志愿者等,對這兩者的評價主要考察其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的愛心與責任心、情緒狀態與工作態度、專業修養與能力水平等內容。

對服務對象的評價包含兒童在活動中的表現以及發展情況、家長在活動中的表現或配合與支持程度兩個維度。兒童一般以0~3歲嬰幼兒為主,部分可以擴展到學齡前兒童或者小學生,對兒童的評價主要以其在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現為主要依據。對家長的評價也主要看其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行為表現,但家長平時的信息反饋與滿意度調查數據可以作為對家長評價的重要信息來源。

對服務環境的評價包含現場環境條件與活動氛圍等微環境以及社區文化教育資源與人文環境等大環境兩個維度,具體包含社區兒童之家的物質條件與環境、社區文化教育資源與人文環境、早期教育活動氛圍與現場微觀環境等內容。在對環境的評價過程中,應更注重對人文與精神環境的評價。[9]

對服務內容的評價包含嬰幼兒培養與發展引導、家長育兒輔導與家庭教育支持兩個維度。嬰幼兒培養與發展引導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照護、基本動作訓練與運動、情緒與情感引導、人際交往與社會性發展、人格素養與品質、能力培養等方面。家長育兒輔導與家庭教育支持主要是對家長進行關于兒童生長與發育、安全與衛生、認知與行為習慣、情感與社會性發展等方面的指導。服務內容因主體不同而有所區別,在具體的評價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對服務內容適宜性、合理性和實用性的評價。[10]

對服務方式的評價主要包含0~3歲嬰幼兒親子游戲活動、托育照護活動、家長培訓課程三個維度。在評價過程中,對于條件較差的兒童之家,對它的評價可以允許其只存在一項或者兩項服務方式,而對于條件好的兒童之家則應考慮其存在的其他服務方式并將其也納入評價范疇。

對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的評價應該把握好兒童之家的機構屬性和服務對象,因為兒童之家不是作為一個正規且專門化的教育機構而存在,而是正規教育機構的補充。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的對象廣、內容多且方式多樣,不同的兒童之家所具備的條件也不一樣,[11]對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的評價應該聚焦于那些最核心的要素,如教師教學素養、兒童行為表現、社區人文環境等。

三、開展社區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的基本要求

在開展社區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活動的過程中,評價者除了要全面而準確地了解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的內涵與價值以及評價的內容與方式,還需要明確評價的具體要求。

在評價原則上,對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的評價首先要遵循兒童利益至上的原則。兒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務要堅持以兒童為中心,堅持兒童利益優先,要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嬰幼兒個體成長與發展的需要。[12]其次要遵循教育性原則。兒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務要從嬰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出發,為他們提供積極的教育引導,為他們創設有準備的教育環境。[13]再次要遵循適宜性原則。兒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務必須關注嬰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需要,要結合其身心發展水平和具體的成長背景來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服務。[14]優質的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應該面向所有的兒童及其家庭,應該保持服務的長期與穩定。

在評價流程上,兒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務評價一般可分為準備、實施、結果反饋三個階段,評價者要關注評價方案制定、評價信息收集、評價報告編寫三個關鍵環節。評價實施方案在制定前要開展充分的前期調查,要對評價所涉及的所有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梳理。評價信息的收集應該科學合理,要確保收集到的信息的全面性、真實性和有效性。評價報告的編寫則要在對行為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在評價機制上,首先,要確立正確的評價觀念,要深化對兒童之家早期教育功能與價值的認識,要將兒童之家的育人和家庭服務功能放在首位;[15]其次,要將教育評價與兒童之家的運行相結合,以增強評價的針對性;再次,要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增強評價的適宜性和對實踐的指導性;最后,要合理運用評價結果,要強調評價的診斷和改進功能。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2019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統計監測報告[EB/OL](2020-12-19)[2021-01-30].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9/content_5571132.htm.

[2]張麗蓉.“兒童之家”的種子在社區開花結果[J].社會福利,2015(07):38-39.

[3][11]王思源,王建龍,胡繼元.我國城鄉兒童福利設施狀況、問題與體系建議:基于“幼有所育”的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目標[J].社會福利,2018(10):6-12.

[4]胥興春,姜曉.疫情防控下的社區兒童之家幼兒教育幫扶策略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0(05):18-25.

[5]郭海燕.兒童之家:0~3歲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10):73-74.

[6]焦艷,馮曉霞.對“為教學服務的評價”的理論構想[J].學前教育研究,2009(05):7-11.

[7]覃淋.“兒童之家”筑就幸福港灣[J].當代貴州,2019(05):62-63.

[8]郭海燕.協同理論視域下0~3歲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76-77.

[9]胡娟.論環境及其創設對兒童發展和教育的價值[J].教育科學,2002(02):61-64.

[10]蘇貴民,廖紅艷.試論以兒童發展結果評價早期教育機構質量的合理性[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0(05):17-22.

[12]李召存.以兒童為本:走向“為了兒童”與“基于兒童”的整合[J].學前教育研究,2015(07):9-13.

[13]裴菊英,閆承生,張英奎.早期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及社區服務模式[J].中國婦幼保健,2005(06):663-665.

[14]彭建蘭,楊美珍,詹賢玲,等.和諧的親子活動是培養留守兒童良好個性的教育之道:對100余位留守兒童兩年教育的實驗研究報告[J].教育學術月刊,2010(01):28-31.

[15]楊偉鵬,羅麗,洪秀敏.國際早期教育研究倫理規范的發展與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20(08):31-41.

兒童知識范文第2篇

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因忙于生計, 外出謀生, 不在孩子身邊, 由隔代 (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照顧, 老人們只能照顧到其衣食住行, 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幫助孩子在空閑時間閱讀書籍。其中部分孩子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家里干活, 如洗衣、做飯等, 很少有時間閱讀。另外, 留守兒童的閱讀場所、閱讀資源相對較少, 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樣平等地享受閱讀權利。

針對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 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 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走出去”服務紀實

(一) 針對留守兒童相對集中地區成立固定分館。

1.2009年成立全省首家民辦留守兒童寄宿制小學圖書館。2009年1月, 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肥東縣陳集鄉陽光小學分館正式掛牌成立并開放, 這是安徽省首家專為留守兒童建立的少兒圖書館, 目前該分館擁有藏書1000冊, 陽光小學的留守兒童均可免費借閱館藏圖書。該館圖書每季度更新1次, 每次更新200冊, 孩子們還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向市少兒圖書館中心館預約借閱圖書。肥東縣陳集鄉小魏村, 是該縣最偏僻落后的地區, 這里很多農民外出打工, 孩子上學遠非常不方便。2006年8月, 一位叫陳萬霞的民辦教師在這里創辦了全國首家民辦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陽光小學。目前, 該校有在校學生300余名, 其中留守兒童200多人, 有100多名學生在學校寄宿, 最小的幼稚班寄宿孩子只有3歲多, 最大的12歲。由于學校位置偏僻, 閱讀資源十分匱乏, 雖然孩子們熱愛讀書, 但受條件限制學校無法滿足, 該館在報紙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 主動與陽光小校方面聯系, 雙方共同建立這樣一個圖書館, 讓這些留守兒童能有書可讀, 健康快樂地成長。2.2015年合肥市烔煬鎮鳳凰小學分館開放。2015年6月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鳳凰小學分館開放, 該分館位于巢湖市烔煬鎮鳳凰小學校園內。分館面積50平方米, 有3900冊圖書 (其中學校自有2900冊, 該館提供1000冊) 。鳳凰小學現有學生110名, 大多數是農村留守兒童, 該校從2010年起設立了圖書室, 但由于該校經費有限, 5年來只更新過200本圖書。為滿足該校學生不斷增長的精神食糧需求, 2015年6月, 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與鳳凰小學簽訂合作協議, 設立了鳳凰小學分館, 送去了1000本嶄新的圖書, 今后還將定期更新, 以豐富孩子們的課余文化生活。

(二) 針對留守兒童分布特點成立汽車圖書館流動服務站。

該館擁有全省首家汽車圖書館, 根據留守兒童分布特點, 該館與街道、社區合作建設汽車圖書館流動服務站, 為轄區留守兒童送去了書香, 有力地保障了留守兒童閱讀的權利。這種由專業圖書館負責業務指導、書刊供給, 街道、社區提供必要的場所和事前宣傳的模式, 在留守兒童的服務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流動服務站機動靈活, 方便兒童就近閱讀, 拓寬了圖書館服務范圍。汽車圖書館采用定期送書上門服務的方式, 2周一次, 每次半天, 停泊在相對固定位置為讀者服務。汽車圖書館載有圖書1000冊左右, 圖書主要為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兒童文學、童話、科幻、百科等類別。

為擴大汽車圖書館的影響力, 該館不定期聯合主管單位和媒體開展活動。其曾與合肥市文明辦、江淮晨報社開展“流動的書香——少兒圖書館送書進社區”主題活動, 以愛國主義教育圖書、優秀圖書為載體,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促進閱讀、傳播知識, 把城市文明傳遞到千家萬戶, 關心弱勢群體, 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三) 聯合多方力量, 為偏遠地區留守兒童捐書。

閱讀成就未來, 知識改變命運, 對于貧困山區留守兒童來說, 書籍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工具, 一本本城市孩子唾手可得的課外書, 對于他們而言都是那么的彌足珍貴。

針對這一情況, 該館利用開辦的“道德講堂”向館里小讀者們發起倡議, 號召小讀者將家中閑置不用的書籍捐獻出來, 讓書籍得以分享、知識得以傳播, 用愛心去照亮貧困山區孩子前行的道路, 活動得到了小讀者及家長們的熱情參與和踴躍捐獻。同時, 眾多社會愛心人士還向山區孩子捐獻了學習用品、書架、衣物、現金等。

此次活動捐書對象之一的金寨縣黃畈中心小學是一所位處大山之中的希望小學, 這所學校8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 平時都是吃住在學校, 只有周末才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接回家。山區孩子們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少, 除了教科書和老師們的教導, 只有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來獲得, 但該校課外讀物一直以來都極為饋乏, 這批捐贈的課外讀物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也讓山區留守兒童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濃濃關愛和溫暖。

二、“請進來”服務紀實

(一) 留守兒童“圖書采購”活動。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每年寒暑假都會舉辦小讀者圖書采購團活動, 在活動中該館都會邀請一部分想讀書愛讀書的留守兒童參加, 讓留守兒童和其它的小館員一起到圖書賣場挑選自己喜愛的圖書。

在活動中, 每個小館員都可自主選購自己喜愛的圖書, 活動結束三天后, 孩子們即可到圖書館借閱自己所購圖書, 這些圖書還回后, 圖書館將進行加工并及時上架流通, 屆時, 其他小讀者也可借閱到這些由讀者自行挑選的圖書。

(二) 留守兒童“電影放映”活動。

為了讓留守兒童享受到平等的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 該館不定期邀請留守兒童到該館的少圖小影院觀影, 以豐富孩子們的課外娛樂生活。

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少圖小影院成立于2007年7月, 在節假日和周末免費為小讀者放映兒童電影、科教片和英文原聲影片, 8年來共上映影片約500場, 接待觀眾超過5萬人次。除了開展館內放映, 小影院還利用移動電影放映設備, 不定期開赴各分館或地處偏遠、人口密集的郊區開展電影放映活動, 豐富了當地孩子們的課余文化生活, 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三) 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

為了讓孩子們在暑假里遠離網吧, 健康快樂地學習, 該館不定期舉辦“學習+實踐夏令營”, 每期夏令營來自留守兒童分館、城市社區、郊區偏遠農村的留守兒童人數都占到一半左右, 讓他們同其他孩子一道在圖書館里度過一個伴著濃濃的書香的假期。

夏令營中該館為孩子們準備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動, 有讀書指導講座、讀書報告會、讀書討論會、新書專架、網絡課堂等, 其中的“我當兩天小圖書館員”“與兒童文學作家面對面”“開展兩天探索型學習”等活動受到了廣大讀者及其家長的追捧。

總之, 為留守兒童服務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 少兒圖書館一定要本著以人為本、關愛兒童的身心健康為宗旨,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服務方式, 充分發揮其教育、信息、娛樂職能, 肩負起為他們服務的重要任務。少兒圖書館工作人員也應該撐起這一份神圣的職責, 為社會和諧, 為圖書館事業的蓬勃發展而盡心盡力。

摘要:留守兒童, 作為少兒讀者中的弱勢群體, 其閱讀權利更應受到更多的關心和保護, 關愛留守兒童, 為留守兒童提供閱讀服務, 是圖書館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積極拓展服務渠道, 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 讓留守兒童盡可能地享受到均等的社會文化權利, 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兒童知識范文第3篇

《 兒童權利公約 》 中闡述: 兒童享有游戲權這一項基本權利。 但在我國,對于兒童游戲權理論缺乏、觀念落后、實踐薄弱, 兒童游戲權被侵害時而發生。 我們再也不能對兒童游戲權忽視下去,這反映了我們對祖國未來的一種態度。

2兒童游戲權的內容

2.1游戲自由權

什么是游戲的探討由來己久,對于它的定義說法也是多種多樣,但是唯一達成共識的就是,游戲是自由的而不是強制性的。 這種特性就決定了,兒童游戲權的核心必須是游戲自由權。 但這種自由并不是無限制的自由,任何人不能限制和剝奪他人的自由來換取自己的自由。 下面從游戲自主權和兒童參與權這兩方面來闡述。

2.1.1游戲自主權

兒童是游戲的主人,即在一定條件下,兒童對自己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

游戲自主權的核心是自主選擇游戲的權利。 我們不應該規定兒童該玩什么,兒童應該可以從自身需要和興趣出發來決定玩什么游戲。 也就是說,兒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和誰玩就和誰玩”、“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幼兒園老師費盡心思設計出的游戲活動到頭來只是孩子們心目中 “老師要我們玩的游戲”。 當然我們也不能讓兒童無限制的自主和放任,對自主權的限制將在成人介入權中予以說明。

另外, 我們要為兒童行使游戲自主權提供必要的可能性。 如果只對兒童提供單一的游戲活動材料,那游戲自主權便無從談起。 有這么一項研究,如果提供兒童的游戲材料不可選,那無所事事的兒童比例是最高的。 如果兒童可任選游戲材料,無所事事的兒童比例最低,兒童們之間交往的頻率也最高。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活動中游戲材料可選程度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兒童參與的積極性。 所以,提供給兒童充足的游戲材料,讓他有充分自主選擇的可能是必要的。 當然,我們也不是一味地強調游戲材料越多越好,選擇過多會導致兒童無法集中注意力于某項游戲中,進而影響游戲效果。

2.1.2兒童參與權

兒童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 在面臨自身利益問題的時候, 通常是很難作出有效決定的。 但這并不能成為剝奪兒童自決權利的理由,我們必須要承認兒童是積極權利的主體,兒童是有尊嚴且具有獨立價值的個體,他們在遇到涉及自身的事務中可以自由地表明自己態度、表達自身感受、發表自身見解。 這即是對兒童參與權的承認。

但我們不能忘了,兒童是一個非理性群體,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可能會做出危及自身以及他人安全的行為,或者破壞游戲規則導致游戲無法進行,當諸如此類的情況發生時就需要成人的介入。 但是成人介入的目的只是為了保障更好地實現兒童的游戲自主。 因此,成人在處理游戲自主權和成人介入權這對矛盾關系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把握好知介入和退出的時間點,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兒童的游戲自由權。

2.2游戲社會權

社會權是更高層次要求的權利。 在我國, 各地的政治、文化、經濟發展并不平衡,這就造成了各地兒童的家庭、所在幼兒園以及社區的游戲條件優劣明顯。 只談游戲自由權還不能實現真正的游戲權利平等。 游戲社會權包含以下三部分內容。

2.2.1請求使用現有游戲設施的權利

兒童具有平等地使用家庭、幼兒園、社區中現有的游戲設施的權利。 這當中又分成兩部分: 一是要求平等的游戲機會的權利;二是要求平等地使用游戲條件的權利。

平等的游戲機會的權利包含平等和合適的游戲機會。 首先, 成人應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其次,成人應給兒童提供合適的游戲機會, 確保兒童玩到的游戲是他們自己想玩的游戲。 如果提供給兒童選擇的游戲活動不夠充分,就會導致兒童選不到自己適合的游戲。 還有,如果在一個游戲活動中沒有給兒童平等的選擇機會, 就可能會導致在后面選擇的兒童無法選擇自己喜愛的游戲。

平等地使用游戲條件的權利就是: 兒童在幼兒園里有平等使用一切教育教學設施的權利。 這些設施通常包含,幼兒園里的游戲場地、游戲材料、玩具等等。

2.2.2請求創設必要游戲設施的權利

如果現有的游戲設施不完備, 兒童有權利請求政府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游戲設施。

在我國,由于學前教育是非義務性的,政府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 以至于學前教育發展經費在全國教育經費的總量之中的比例僅占1.2-1.3%。 因此,我們要呼吁國家增加經費投入,改善兒童的游戲設施。 在游戲設施不完備或甚是缺失的情況下,兒童有權向國家請求創設游戲設施。

2.2.3請求保障游戲設施安全的權利

有了完備的游戲設施還不夠, 國家有義務保障游戲設施的安全性, 兒童有請求國家提供安全且符合衛生標準的游戲設施的權利。 許多法律法規都對該項權利有相關規定。 《教育法》第44條規定:“教育、體育、衛生行政部門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完善體育、衛生保健設施,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19條規定,“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嚴禁在幼兒園內設置威脅幼兒安全的危險建筑物和設施, 嚴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制作教具、玩具。 ”該條例中還規定了教育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職能范圍,以及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27條規定,對于有“園舍、設施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安全標準,妨害幼兒身體健康或威脅幼兒生命安全”情形的,給予停止辦園并且限期整改的行政處罰。 第28條規定,對于有“用有毒、有害物質制作教具、玩具”情形的,教育行政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以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 如果情節特別嚴重, 司法機關將追究其刑事責任。 可見,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幼兒園內游戲設施的安全保障方面的規定還是較全面的。

3結語

本文通過對兒童游戲權內容的解讀, 使得讀者對于兒童游戲權這個概念有了一個比較全面而清晰的認識, 筆者也是希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尊重和維護兒童的游戲權, 為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兒童游戲權保護提供寶貴參考。

摘要:本文從游戲自由權、游戲社會權兩方面探討了兒童游戲權的內容,旨在使人們對兒童游戲權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認識。

兒童知識范文第4篇

陌生人,給零食;莫伸手,不貪吃。 陌生人,來搭訕;轉身走,不說話。陌生人,給飲料;不要喝,怕下藥。陌生人。跑你走;抓住欄桿不松手。家長們,得警惕;防拐意識要升級。

王杜小學宣2015.06

兒童知識范文第5篇

1.1 研究對象

在本社區參加兒保并建立檔案4~9歲的兒童220人其中男童120人, 女童100人。

1.2 方法

采用美國Achenbach兒童行為自評量表 (4~16歲兒童家長用對220名兒童進行心理測量、評估, 對一項以上測量分高于正常分值的兒童通過個人咨詢與集體輔導實施心理衛生教育, 跟蹤指導3個月后再次進行心理測量、評估。

2 結果

2.1 心理測量結果

本組220名兒童中, 共43名兒童有一項以上測量分超出正常分值, 比例為19.55%, 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結果 (20%) 接近, 其中男童26人, 女童17人, 男女比例約1.5∶1, 分值排在前面的項目因性別不同而存在差異, 其中男童以多動最多見 (占26.92%) , 其次為攻擊性 (占19.23%) ;女童中排在最前的是多動 (占23.52%) , 其次為心理分裂 (占17.64%) 。各年齡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P>0.05) 。

2.2 心理衛生教育結果

各類心理問題經過心理干預和規范治療后, 5例痊愈, 其余兒童除了抑郁和強迫癥狀心理干預和治療前后差異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其他不良癥狀明顯好轉, 詳見表1。

3 討論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 此時的兒童心理比較脆弱并且容易轉變, 家庭、社會、自身生理、教育等方面的不良因素都會對兒童的心理正常發育產生干擾, 引起心理發育障礙并有可能進一步成為問題兒童, 甚至導致不健全的人格產生?,F代的健康理念中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 還包含社會健全和心理健康[1]。兒童的健康成長是以身心健康為基礎, 因此心理健康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指標之一, 兒童保健工作應在保障兒童體格健康發育的同時, 充分重視兒童心理衛生的重要性, 對兒童心理發育進行有效保護和正確引導。

注:其中體訴是指因心理因素而導致感覺身體某部分或幾部分出現不舒服的感覺, 卻在臨床檢查卻無任何疾病

相關調查顯示[2], 在育兒過程中兒童心理衛生方面的問題是最常見的問題, 傳統的兒童保健尚欠缺對兒童心理衛生保健的重視, 這也是兒童心理問題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因此, 應盡快在兒童保健中加強對兒童心理衛生的保健指導, 將兒童保健從單一的體檢、預防接種、營養指導、疾病防治擴展為營養膳食指導、常見病防治、預防保健、生長發育監測等常規保健與早期心理干預、心智發育咨詢、篩查結合為一體的全面、系統的綜合保健, 針對個體兒童的身心發育狀況對家長和老師進行指導, 減少和預防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本組在對心理出現問題的兒童進行心理干預和治療后, 雖然結果比較明顯, 但短時間內的痊愈率不高并且對于抑郁和強迫癥狀療效也不很理想, 顯示出對兒童心理衛生干預性預防的重要性。

由于大多兒童家長都不真正了解心理問題的概念, 不知道怎樣預防兒童心理問題, 出了問題后更是對于如何治療、去哪里治療比較茫然, 甚至相當一部分家長還把精神類疾病與心理問題看做一體, 使很多存在心理問題的兒童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和治療, 致使最佳的心理糾正時機被白白錯過, 加大了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和問題兒童的增多。本組研究中測量項目一項以上超出正常分值的男童26人, 女童17人, 男女比例約1.5:1, 是因為男童的刺激承受能力弱于女童, 更易產生心理異常。在社區兒童保健門診中開展兒童心理咨詢, 不僅可以指導家長有效預防兒童心理問題, 還可以使社區內家長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 了解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治療知識, 使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和治療, 促進兒童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 探討兒童心理衛生在兒童保健中的重要性。方法 對在本社區參加兒童保健并建立檔案4~9歲的兒童220人, 進行心理測量、評估, 對一項以上測量分高于正常分值的兒童通過個人咨詢與集體輔導實施心理衛生教育, 跟蹤指導3個月后再次進行心理測量、評估。結果 本組220名兒童中, 共43名兒童有一項以上測量分超出正常分值, 比例為19.55%, 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結果 (20%) 接近, 經過心理干預和規范治療后, 5例痊愈, 其余兒童除了抑郁和強迫癥狀心理干預和治療前后差異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其他不良癥狀明顯好轉。結論 兒童的心理衛生早期異常容易被家長忽視, 影響其今后的成長, 因此, 兒保中加強對其心理衛生教育, 并貫穿兒童保健的始終增進其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兒童心理衛生,兒童保健

參考文獻

[1] 楊靜.淺談兒童心理衛生在兒童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外醫療, 2008, 27 (4) :47.

兒童知識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國各地區經濟存在著發展嚴重不平衡的問題。農民收入低,為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農村,離開家鄉到城市務工,少則半年,多則幾年回家探望一次,這些被留在農村的孩子就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成長和教育問題一直是我國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要探討農村留守兒童行為養成教育與農村教育良性發展的關系。

關鍵詞: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教學條件

留守兒童多為從小脫離父母照顧,缺乏父母關心和愛護,在生活、學習以及行為習慣等方方面面都存著嚴重的問題。學校是留守兒童獲得教育的唯一途徑,但是農村的學校普遍存在著教育條件差,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教學設備和教學書本嚴重匱乏等諸多問題,并不利于留守兒童的行為養成教育。只有農村教育得到良性發展,才能促進留守兒童受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農村留守兒童行為養成教育與農村教育良性發展的關系

目前,我國的留守兒童在行為養成方面普遍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和偏差,留守兒童獨立性強,性格孤僻、偏激,具有極強的自卑感和自我保護意識,這些在生活、學習以及行為習慣等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在生活方面主要體現在留守兒童由于沒有親人照顧,不注重飲食,很多留守兒童都有嚴重的健康問題,不能處理好個人衛生,同時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也極差。在學習方面,無法培養起自己的學習興趣,不能把學習作為當前的主要任務,不能給自己確定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并為之努力,加上沒有家長的督促,學習的主動性很差,作業潦草、考試作弊、逃課等現象都發生在留守兒童身上。在行為習慣方面,留守兒童由于年齡小,心理壓力大,對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沒有準確的判斷,一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悔恨終身。

面對這些問題,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促進農村教育的良性發展。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學校必須擔負起教育留守兒童的職責。除了傳授文化知識,學校也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擔負起教師與家長的雙重角色,走進留守兒童的心理,提高留守兒童的綜合素質,讓其對自己產生自信心,幫助留守兒童建立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二、目前農村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農村教育的發展對留守兒童的行為養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狀況來看,農村教育的發展還存在一定問題。

1.農村的教學環境和條件較差

在我國農村,多數還存在著學校數量不足、教學條件差、教育設備落后、教材單一陳舊等問題。只有少數教師愿意回到農村發展,因此農村學校的教師多數專業性差,甚至從未受到過任何培訓,這都成為阻礙農村教育發展的因素。學校的數量不足導致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無法上學,教學條件差導致了很多農村學校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而設備和教材方面的問題則導致留守兒童無法開闊視野,一些農村學校僅僅只開設幾門干巴巴的文化課,沒有美術課、體育課、思品課等,課程單一,無法調動起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也無法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2.教育觀念傳統,忽視行為養成教育

多數留守兒童上學的目的都是學習知識,通過中考、高考最終改變命運,學校在開設課程中也是抱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只開設傳統的課程而忽視對留守兒童行為養成的教育。學校在授課時多數以成績區分學生的好壞,不能做到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于好學生雖然是一種鼓勵,但是對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則無疑是一種不負責任,留守兒童本身已經缺失父母的愛,在學校又受到教師的差別對待,對他們的心理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和打擊,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3.教師綜合素質差,不能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

我國農村學校的教師多數專業水平低,綜合素質不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針對學生提出不同的教育,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留守兒童沒有父母在身邊呵護,教師必須擔負起教師與父母的雙重角色,讓孩子在和諧的環境中成長,而現如今,有一些教師不但不能履行自己的責任,反而以冷漠的態度對待留守兒童,直接導致一些留守兒童曠課、逃課、厭學現象的發生,這對其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三、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行為的培養對策

首先,農村的學校應該全面遵循素質教育的理念,重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培養,同時也要積極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其次,教師要擔負起作為留守兒童的教師與父母的雙重角色,讓留守兒童在學校找到父母的影子,感受到親情,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學校也應該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之間的聯系與溝通,讓父母隨時能夠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課下能夠及時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學??梢约哟笮麄?,吸納社會的愛心資金,為留守兒童建立宿舍等,方便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

雖然國家一直有相關政策對留守兒童進行補貼,對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思想教育,但是我國留守兒童的數量還是在不斷增長。面對越來越多的農村留守兒童,國家必須高度重視,為留守兒童打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的發展和未來負責任。

參考文獻:

王秋香,王旖萱.論農村留守兒童養成教育問題[J].文史博覽:理論,2012(9):56-60.

上一篇:機關中層競職演講稿范文下一篇:低碳經濟的含義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