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范文

2024-04-11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范文第1篇

“信息技術”主要指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代表, 具有“信息高密度、傳遞高速度、交互高強度、反饋高效率”的特點。同時, 也具備集成性, 交互性和網絡性的計算機技術, 能夠把文本、圖形、圖象、動畫逼真的聲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通過計算機的處理和控制, 根據使用者需要融合貫通并生動的加以展示。

隨著教育從應試型向素質型的轉變, 對教師政治課作業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科學的思想政治課作業應具有實踐性、趣味性、時代性、開放性、梯度性等特點。

1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增強思想政治課作業的實踐性

《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強時代感、針對性、實踐性和主動性, 這就給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謂“實踐性”, 就是通過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 努力實現由知向行的轉化, 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歸宿和根本目的, 也是政治課作業設計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政治課的許多概念、原理都比較抽象, 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運用理論聯系實際, 借助實踐的力量, 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從而提高政治課的實效。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 應當突出實踐性、盡量給學生創造一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點調查報告、記一些時事筆記, 提交作業的形式可以是word、ppt等。如:寒假時, 筆者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學生對一年的重大時事進行收集、分類整理, 并分別選用本學期所學的3個理論對某一熱點問題進行分析。以word或ppt形式發到教師的郵箱。開學后先由學生評選出最佳作業, 并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借助信息技術, 完成查找資料、整理資料、撰寫報告、制作媒體, 在課堂中展示成果和交流感受。信息技術的運用豐富了作業的模式, 提高了作業實效。學生通過借助網絡、計算機等信息技術, 完成實踐型的作業, 有利于提高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2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增強思想政治課作業的趣味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強大的內在動力。傳統的政治作業無非是練習冊、練習卷, 題型一般只有選擇、問答題等, 形式單調, 學生面對日復一日, 簡單劃一的作業, 覺得枯燥無味, 被動的學習, 毫無積極性可言, 久而久之, 學生就會失去做政治作業的興趣?,F代信息技術可以活化作業文本, 因為它融聲音、文字、動畫、影像于一體。圖文并茂, 聲像俱佳, 可以給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生動的知識和信息, 增強作業的趣味性, 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因此, 在形式上, 既要有傳統的書面作業, 也要運用多種新型的作業形式。學生完成作業的形式可以通過“說”來完成作業。如:要求學生觀看電視新聞或上網瀏覽信息、訪問網站。課前5分鐘進行時政播報。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視頻作業:在講授《經濟生活》綜合探究“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時, 要求學生通過錄像, 收集身邊真實的創業故事來總結發現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3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增強思想政治課作業的時代性

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各門課程中與現實生活結合得最緊密的學科, 時代性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政治課作業的特點之一。所謂時代性, 就是教師選用的作業材料應與時代脈博相適應, 不能僅聯系歷史情況, 更重要的是聯系現實問題, 尤其要聯系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以激化學生的學習興趣?,F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為我們設計富有時代性的政治作業提供了歷史的機遇?,F代信息化條件下, 我們所需要的有關時事的信息視頻, 時政分析, 幾乎在瞬時就可傳遍整個世界。通過網絡我們能便利、快捷地獲取作業材料, 這既實現了作業的時代性, 也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由于采用的作業材料是當今發生的新鮮事物。有的事件直接發生在學生自己的身邊, 學生不乏生活體驗和感性認識, 這些都在學生思維能力所及的范圍內, 在書本知識與現實問題之間構架起一座橋, 有利于學生正確領悟教材抽象的理論從而完成作業。例如:在教學“國家財政”知識點時, 布置學生分別收集國家、省、市的各種最新財政數據和視頻資料, 并讓學生結合財政的三個作用對有關信息進分析, 這樣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我們把更多更快更新的圖片、數據、資料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結合起來。

4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調動學生參與思想政治課作業的批改、評價、講評等環節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 具有強烈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對我們布置的作業有三種心態。一種是積極接受的心態, 一種是中間心態, 還有一種是排斥心態。如果教師不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不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就有可能排斥作業, 作業效果就會降低。

在作業這個教學環節中, 教師幾乎“壟斷”了作業批改、評價、講評這幾個環節。事實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學習的主人。改變作業的批改方式, 評價方式、講評方式, 以學生發展為本, 讓學生參與作業批改、評價、講評, 使學生在參與中學會方法, 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具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與直觀性和運動變化的可控性以及強大的交互功能。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 轉變作業的批改、評價、講評方式, 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作業中來。這樣, 作業才會真正成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自我構建、自我完善、自我創造的過程。

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信息共享與交流的有效方式。筆者在班上推出每周課堂上完成一道主觀題的形式。課前5分鐘利用多媒體展示筆者準備的一道題。學生先自己分析、列提綱要點, 然后選用3名學生的提綱要點通過多媒體展示。先讓作業被展示的學生到臺前來分析自己的答題思路, 其他同學聽后評價, 包括評等級和口頭評語, 并進行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評, 升華, 拓展學生的思維。最后出示參考答案, 并總結答題規律、強調規范答題的重要性。通過此類靈活的作業形式, 筆者驚喜地發現學生的解題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 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式, 也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式, 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 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能優化思想政治課作業設計、批改、評價、講評等環節, 增加作業的實踐性、趣味性、時代性, 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享受學習思想政治, 運用思想政治的快樂。

摘要: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思想政治課作業的實踐性、趣味性、時代性;調動學生參與思想政治課作業的批改、評價、講評等環節的積極性。以此進一步全面、系統地改善以往作業的固定模式和存在的問題。這樣, 不僅使課堂的活力和效果得到提升,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作業,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羅向如.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有效作業初探[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 , 2008 (08) .

(2) 江丕柏.高中政治課有效作業設計、評價策略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 2010 (12) .

(3) 虞春霞.優化作業設計和評價提高政治課教學有效性初探[J].新作文 (教育教學研究) , 2010 (4) .

(4) 戴書芹.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J].新課程.教研版, 2011 (1) .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范文第2篇

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是以數據資源型服務器為核心,運用最新的教學理論和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中的整合資源.再設計、再開發,應用于教學和課堂管理中,并對相關過程作 相應評價,以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分析高職院校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現狀,并提出了加強高職院?,F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模式

一、現代教育技術內涵

現代教育技術是指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能夠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來加強學生的學習,減輕教師準備教學資源的程序,對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進行合理安排。它彌補了傳統教學知識的缺陷,信息呈現多樣化,符合現代教育規律,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師生之間可以在不考慮空間及時間的限制下進行交流;它不再依賴于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而是使用音像教材,視聽結合,信息來源準確且豐富,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原本枯燥單調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網絡與教育的結合,將會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要以此為契機,充分實現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結合,推動高職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的應用

(一)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計算機技術將視頻或音頻或動畫等信息借助PPT等多媒體教學軟件來展現的教學活動過程,使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的過程,充分調動視覺和聽覺處理功能,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系統的核心在于教師對教學進程的控制更加優化和有效。因此,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體現為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設計和安排教學,以便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計算機輔助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完成教學功能和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是信息時代條件下課程新的表現形式。它將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在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展現,學生可以通過特定的登陸方式進行學習和考核,它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只要能夠提供網絡的地方都可以應用,適用于遠程教學。網絡課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可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決定繼續呈現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接收學生的應答,判斷并根據不同情況做出適當的答復。

(三)計算機模擬教學

計算機模擬教學就是用計算機提供一種仿真的工作學習情境,通過計算機技術來模擬實際的真實場景和社會自然現象,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技能訓練的新型的教學方法。仿真教學能夠較好地解決當前職業教育客觀條件的不足,以補充實習場地和設備資源,通過向學生提供真實的實習實訓環境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仿真教學從搜集資料、處理教材、創設情境、計算機模擬展現等方面入手實施教學過程并在實施中改進存在的問題。仿真教學可以較好地應用于自然科學、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等各個學科的教學當中。仿真教學在高職教學中常用實驗仿真、實訓仿真來取代現場實訓,以彌補學生多、設備少的缺點。實驗仿真:使用計算機技術來模擬實驗環境,從而替代或補充了傳統的實驗教學手段。實訓仿真:由計算機技術來完全仿真一個真實的工廠,或通過控制的模擬實訓器,產生逼真的訓練、操作環境進行互動操作的教學過程,如學習者通過操作計算機,根據情境模擬進行實驗,并利用電腦分析各種實驗可能產生的變化,使學習者得知結果,以達到與實際情境相同的學習目標。計算機模擬教學的優點可以概括如下:(1)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由于技能學習是職業教育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時需要反復練習,計算機模擬可以避免經費及客觀環境等因素,提供無數次的練習機會,直至達到教學目標為止。(2)增加實習的安全性。在職業教育中,有些技能的培養有很大危險,如輻射問題、化學反應的毒氣、汽車加速實驗、高壓電力等實驗。而計算機模擬實驗可以輕而易舉地避免人員損傷,進行標準的實驗。(3)有效地降低實習經費。計算機模擬教學可以重復模擬,不需要機器設備,其費用相對來說要低得多。(4)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計算機模擬教學提供動畫、圖像、文字來模擬情境變化的特性,這極易引起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總之,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要求,根據對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不同特點,針對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不僅要選擇合適的模式,而且要將各種模式有機地結合,從而使得現代教育技術得以有效地貫徹。

三、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影響

(一)現代教育技術更新教育模式

傳統的教學以板書填鴨式模式,而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聲光電等多元素,對教學內容、教材形式、教學手段和方法做出了深刻的改變,推動教育的持續發展,是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對教育體制和教學理論的教育體制產生積極影響。

(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引起學習方式的變化

現代教育技術核心為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它具有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多種寶貴特性,能更好地根據學生的興趣而實施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學生創造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營造出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多媒體手段也能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教學,進行形象、生動、自主的教學,構建信息豐富、反思性強的學習環境。

(三)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習資源發生了變化

計算機技術為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學習資源的多元化提供了手段和平臺。通過計算機網絡也使學習的空間從傳統的課室變成全社會、開放性的教育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全球教學資源高度共享,信息的傳遞不受時空限制,異地之間的師生可以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咨詢。

(四)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也不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F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已對當前教學的模式產生了影響和動搖。通過將教育技術運用到教學當中去,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更好地解決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

四、高職院校推行現代教育技術的建議

(一)積極轉變教師觀念使之適應現代教育技術要求

目前對高職院校的大多數教師來說,許多教師也缺少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動力和經驗。無論從操作計算機等現代設備的技能,還是在心理方面,都缺乏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準備。為了建立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必須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尤其計算機操作、音視頻處理、網絡技能方面的培訓,鼓勵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在教學模式改革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可以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去參觀學習網絡課程建設、課件制作、多媒體教學情境設計等,或者組織多媒體設計競賽,這些活動都可以大大激發教師的興趣,加強教師教學手段的鍛煉,同時也可以樹立鮮明的現代教育觀念。

(二)開發移動學習系統,提供良好的交互平臺

要使高職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終端搜尋到學習資源,能夠與老師、同學們及時地進行信息溝通等,必須有一個平臺幫助實現,移動學習系統就是這樣的平臺。移動學習系統的開發是移動學習能否實現的關鍵,學校移動學習系統開發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移動學習效果的好壞。因此,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開發、設計適合自己學校的移動學習系統,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移動學習平臺。移動學習系統開發首先應考慮學校師生的需求,根據需求進行系統的總體設計。其次考慮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除了設計適合移動設備特性的學習資源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網絡教學資源,選取部分典型的優秀資源進行轉換處理,使學生能夠更為方便地使用這些優質資源。移動學習系統的開發與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因素有許多,它也是移動學習能否成為現實的關鍵環節,需引起學校管理者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賈寶剛.新建高職高專院校應加強教育技術的應用與建設口[J].教育與職業,2007,(8).

[2] 李根,劉珊珊.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作用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3).

[3] 楊懋,張海軍.多媒體教學之我見[J].河西學院學報,2003,(3).

[4] 王竹立.技術與教育關系新論[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2).

[責任編輯 陳 鶴]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范文第3篇

單位: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雙峰寺鎮中心校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技術

摘要: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學教育的目標、價值、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活動中去”。由此可見,我們廣大教師要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不斷更新教師的觀念,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就會快速得到發展。

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師專業發展,最顯著的標志就是它面向教育信息 化(信息化教育)。因此,人們往往把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稱為“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簡稱“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時代的教師是幸運的,因為其專業發展有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持。信息時代的教師又是辛苦的,因為信息技術不能自發地促進其專業發展,教師必須首先正確地認識信息技術,深刻 地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可能學好和用好信息技術。

一、信息技術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取向看:無論采取哪一種取向,信息技術(IT)都能夠用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對理智取向而言,IT 是教師學習和教學的工具。對實踐-反思取向而言,IT 就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實踐與反思的利器。對生態取向而言,IT 是教師交流與協作的平臺。

2.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①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②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技能提高,包括信息化教學能力、信息化教學管理能力、教學監控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提高。③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態度養成和升華。④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結構各要素互動。

3.信息技術加快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信息技術介入教師職前培養可以提升

師范生培養的質量,信息技術介入教師職后發展可以使教師專業發展各個階段提

速,即縮短各個階段所需要的時間,更重要的作用是幫助教師迅速走出‘高原期’,突破最困難的瓶頸時期。

4.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①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

制度建設。② 信息技術促進教師教育的變革。③信息技術促進教師自我更新方

式的變革。

5.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績效:喬納森(Jonassen)把信息技術工具劃分為認

知工具與效能工具。其中,效能工具(productivity tools)重在幫助人們提高

工作效率,例如文字處理系統、作圖工具、數據處理工具、電子報表系統等。

6.信息技術引發教育變革,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由于教育是一種信息

型實踐,信息技術更有可能引發教育方式、方法的變革。從整個教育發展的歷史

軌跡看,事實確實如此,幾次大的教育變革均緣于信息技術的大發展,促進教師

在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師角色、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發生了大轉變。

二、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具有新特點

(1)面向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

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師專業發展,最顯著的標志就是它

面向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因此,人們往往把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稱

為“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簡稱“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時代的教

育改革呈現出常態化的趨勢,“教師即研究者” 成為信息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必

然要求。

(2)教師專業素質呈現出信息化特色

在教育信息化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學校的許

多課程在教學中采取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式。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中,

增加了教師勞動的復雜程度,增強了教師勞動的創新性質,使得教師的專業知識、

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呈現出信息化的特點。

(3)教師角色多元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多種學習模式的出現,教師角色從權威的知識傳授

者向多元化角色轉變——教師成為研究者、反思者、終生學習者、信息時代的知

識領航者、協作與合作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課程開發者、教學資源設計者和

組織者,等等。

(4)信息技術成為教師專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工具

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比歷史上任何時候更離不開信息技術。有人把信息技術形象地比作教師專業發展的“翅膀”,插上信息技術“翅膀”的教師能夠在專業發展的“天空”高飛。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體現在六個方面:(1)為教師提供學習和教學工具、實踐與反思的利器、交流與協作的平臺。(2)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3)加快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4)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5)提高教師績效。(6)引發教育變革,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三、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更新觀念,提高教師對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

在信息技術環境中,人們不僅需要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觀念和理論去重新審視和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觀念層面的現代化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和內核,如果不更新觀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不會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而且還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因此我們組織教師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的學習,使大家明白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現代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關系,從全新的視角出發,掙脫傳統教學的羈絆,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開展了一系列的研討活動,如教育信息化對幼兒、對教師的積極意義,應該通過怎樣的途徑和過程實現教育信息化„„使教師們對教育信息化具備理性的認識和眼光,而不單單具備對信息化的盲目狂熱。2002年我園制訂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美育特色發展》的三年規劃,把信息技術和自然美育的整合作為重要工程來規劃安排,在十五園本培訓中也把信息化技術培訓作為重要工作,將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2、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前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卻應該是“要給學生一勺鮮活水,自身需要長流水”。因此負責培訓的主教老師經常學在前面,參閱資料、請教他人,以自身的學習經驗去指導教師,并且邀請一些專業人員來我園開設專題講座和培訓。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商討,尋求解決辦法,調整培訓計劃。在幼兒園的教師圖書室內,也添置了好多信息技

術相關書籍和報刊雜志,供教師參閱。

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許多教師都有顧慮:

1、對電腦的操作不夠熟練;

2、多媒體課件制作的程序復雜,認為無法掌握;

3、學習后在教學中運用,將花費許多精力,從而增加工作難度。顧慮重重,影響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為了鼓勵教師參加學習,我們讓教師觀看一些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可愛的形象,鮮艷、美麗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吸引了教師的目光,增加了學習的愿望。信息技術培訓相對于其他學科的培訓,更注重實際操作。通過從網上收集教學素材,在學習中激發教師的互動通過繪畫、拍照、錄音、錄像等手段共同收集制作素材,豐富幼兒園服務器的素材庫。在課件庫中準備了很多優秀的課件作品供教師欣賞和參考,及時展示教師自己制作的課件進行交流,大大激發了教師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教師們利用晚上以及業余時間,互幫互教,勤學好問,持之以恒,堅持練習。尤其是幾位老教師不甘落后,學習勁頭十足。各位教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掀起了學電腦用電腦、提高自身信息素養的熱潮。我們先后學習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使用技巧、多媒體素材和課件的制作技術等。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挖掘潛力按需施教的原則,操作為主講授為輔、集中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形式,使教師學以致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并努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達到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要求,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結合在一起。

3、強化實踐,促進信息技術與園本研究的整合

隨著教師駕馭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最終受益者是幼兒園的全體幼兒。教師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和自然美育的有機整合,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主動學習,提高了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促進了幼兒園教育特色的形成。大量信息的獲取,使教師的眼界更寬、思路更廣、觀念更新。在先進的理念指導下,教師組織活動的形式更新,方法更科學,幼兒獲益也就更多,教師與幼兒共同成長。教師積極運用多媒體組合手段開展教學,在姐妹園研討交流、家長開放日等公開活動中都取得了良好的評價。

教研組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自然美育課程整合的課例研究。如科學組的教師

在帶學生去田野觀察蠶豆,他們從實物的擺弄中發現蠶豆的秘密,了解了蠶豆苗的葉子、花、莖、根等各種表象,但對于花的凋謝、葉子的不同變化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觀察的過程中缺乏植物生長的一個系統性,因此他們產生了很多疑惑??偨Y分析他們的疑惑不難發現,學生希望看到蠶豆苗的生長過程,了解在這個過程中的一切變化,學生的探究熱點轉到了植物的生長變化。為此,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了一個延續性的活動方案。通過多媒體技術,把蠶豆苗的生長過程、蠶豆花的生長過程,制作成課件(蠶豆種子睡到泥土中——蠶豆發芽——蠶豆苗長葉子——蠶豆苗長高——蠶豆苗開花——花凋謝——結豆莢),運用到本主題的下階段活動中。學生終于從課件中了解了蠶豆的秘密。從他們滿足的神情中,教師們體會到大自然動態的變化給幼兒帶來的興趣,這對培養他們的良好學習態度有著積極的作用。多媒體的運用恰到好處地彌補了開放式探究活動中的不足,它讓學生從一種具體的表象認識過渡到對變化過程的系統了解,滿足了學生的渴望,擴展了他們的視野,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使學生樂于嘗試,積極主動地思考,從而體會成功的快樂和獲得的滿足。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可極大地延伸學生的感官,延長其感受時間、拓寬其空間領域、豐富其感性材料,從而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的思維空間得到擴展。

信息化教育為我們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個適應性社會過程,它的發展取決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適應教育環境及如何為教育服務。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回顧過去,反思有哪些成績值得發揚,有哪些教訓需要吸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不斷實踐、不斷進步。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范文第4篇

現代信息技術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來進行美術教學,可以使課本上的文字、圖畫,通過鮮明的視覺、聽覺而更形象直觀,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關鍵詞:

激發

興趣

培養

創新思維

發揮

主體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不斷促進教學技術的信息化,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構筑了新的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來進行美術教學,可以使課本上的文字、圖畫,通過鮮明的視覺、聽覺而更形象直觀,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也能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活躍的教學氣氛中輕松地實現美術教學目標,真正做到形象教學。

一、信息技術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即時抓住學生的好玩、好動、好奇的心理,運用信息技術技術,可以迅速提高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將他們的注意力牢牢吸引?,F在的美術教學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在是一味的模仿機械的作業,現在更多的是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完成教學內容,而多煤體在這一點上能夠很輕松的就完成,比如在色彩的訓練上,有一課《對比與協調》,如果用單一的講學生的知識面很難理解,于是我在電腦上用填色游戲的方式上課,一開始學生的興致就高興,在填色游戲中引導他們用對比色、協調色來完成,最后做對比,就讓學生不但牢固記住上課的內容,學生多于美術課更有一個新的認識,興趣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上來了。如在上《迷彩服》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制作出有趣的動畫片:森林里要舉行動物聯歡會了,森林里的動物們都非常高興,都要想穿一件漂亮的迷彩服來參加。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這樣,通過生動的動畫演示,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得到感染,又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動物的形象記憶深刻,激發了作畫的愿望,為接下來幫動物們設計迷彩服打下基礎。學生在這種情趣中,樂趣倍增,便會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從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二、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特別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用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教師應巧妙地運用其在重點、難點處“布陣設防”,現代化教學手段用得好,將事半功倍。“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老師只是傳授學生授魚的方法,他們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作用。創新并非高不可攀,理論研究表明每一個智力健全的人都有創新潛力,所有的人生產和生活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創新需求和經歷。相反,過多的模仿,循規蹈矩,不習慣獨立思考,喜歡從眾,事事聽話,過于追求表揚,過分統一要求,過分追求成功率不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很多的內容僅僅用講是學生很難理解的,就算是講的很詳細,講的在生動,而學生的知識面窄,對于一般的講解根本是無法理解,特別是像我們農村小學,有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根本就是一無所知,要想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學會這些知識并且能夠記牢這些新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手段要新穎獨特,而能夠承擔這個責任的,也只有多媒體輔助教學了。比如在<<青銅時代>>這一課中,學生有的對于青銅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在上這一課的時候尋找了大量的資料,制作了一個動化式的課件,從青銅器的起源、發展、鼎盛到逐步衰弱,用課件一一展示,學生象看電影一樣饒有興趣,開闊眼界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并對美術有新的想法。

在美術活動中滲透的美術技巧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將問題簡單化,有效地突破難點。例如:第二冊美術《漂亮的童話城堡》這一課,其中讓學生概括建筑物的形狀,用各種基本形進行重新組合創造為本課的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這個難點就容易解決了,學生發現房頂是三角形的,就可以用鼠標擊房頂,那么城堡中所用的三角形就會不停的閃爍,同學一目了然的發現什么地方用三角形、圓形、方形‥‥‥在進行拼擺練習時就更輕松了,用手輕輕一點鼠標,很多不同組合方式的漂亮的城堡一覽眼底,使同學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畫面形成的過程,掌握基本繪畫技能。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美術教育過程的實施,是培養具有創造個性的人才,創造力是高素質人才的主要特征。想象是創造的主要條件,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方法。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創造性思維并非毫無根據地胡思亂想,要收到積極的效果必須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其自覺性、積極性。單憑教師填鴨式的滿堂灌是不行的,美術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能起到很好的啟發誘導作用。多媒體的運用對學生創造性思維通過視、聽等各種渠道影響加強學生與外界的聯系,通過各種感官刺激使學生能充分發揮想象力。

總之,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過程,能有效的化枯燥為樂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點,化難為易,讓教師在課堂內更游刃有余,讓學生在課堂內更興趣盎然,使學生自身的創造性素質也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同時,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有吸引力,更容易地接受,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更主動地接受知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范文第5篇

富裕二中

楊麗麗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在的數學教學課堂。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運用也促使我們教師不斷自己的教學方式已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主要是指借助信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或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一、運用信息技術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一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始,往往會影響到這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如果有一個導入學生會全身心投入到這節課的學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導入時運用信息技術,營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如在學習《弧長和扇形面積》一課時,如果直接把求弧長和扇形面積公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就不容易記憶這些公式,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于是我設定了播放“嫦娥二號發射場景”的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節課上來,學生的學習的欲望也被激發出來,有了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因此,借用信息技術創設的這個問題情境所要達到的“促進學生全員參與,積極思考”的目標已經實現。

二、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數學課堂中有許多學生對于要學習的內容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經驗,學習起來難度很大。對于有些問題難于理解,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直觀、動態的情境,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平行四邊形性質》這節課,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出示了教學內容,讓學生提出問題,運用FLASH制作出動畫并演示平行四邊形繞中心旋轉過程,這樣運用信息技術將要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效果突出,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運用信息技術改變數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傳統教學中,大都是教師作為知識傳授的主導者,雖然也有師生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但合作與交流受時空限制,實效不大。何克抗教授說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后,實際上信息技術不再僅僅是輔助教或學的工具,而是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應當更多地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檢索等功能,獲取大量信息資源,充分利用計算機做為教學工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分類與比較》一課,利用網絡環境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有動物分類介紹,有生活中的圖形的分類與比較,有與美術和勞動整合的顏色、圖案„„,學生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進行自主學習,了解了分類與比較的真諦,并能結合信息技術的功能,在給出的大量圖形中,用鼠標圈一圈點一點,把給出的圖形進行準確的分類與比較,觀察分類比較之后,用手中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進行分類,學生經歷了學習的全過程,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了同伴協作的快樂,感悟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系,體會到了“數學美”。實現了知識的探索和發現,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知識范圍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改變了傳統的教師枯燥地講解,卻事倍功半的現象。

四、運用信息技術網絡,豐富數學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

數學教材由于其版面、地域的局限性,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書本上的知識以理論為主,與“身邊的數學”聯系不是十分緊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以及對數學新知識的汲取,阻礙了數學新課程目標的實施。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突破書本補充書本以外的知識,擴大了教學知識量,使學生能開闊思路,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借助于因特網還可以讓學生隨時了解數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知識特點編制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信息技術在數學學科中的運用,為實現新課程目標提供了非常自然的生活化的工具,形成了以教材為中心的系列課程資源,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數學課堂訓練。

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的整合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信息技術也為我們的課堂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也使數學課堂向有效教學的課堂慢慢轉變。我們在以后課堂教學中要把教學手段現代化和教育教學思想方法現代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途徑,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參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同等的參與和發展機會。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對教師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讓我們最大程度地為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的優化整合,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有效。

信息技術對數學課堂的促進作用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范文第6篇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是教育思想的體現, 必須要以現代教育理論作指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都是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理論基礎。

1.1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即“刺激-反應”, 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叫做強化。認為通過對環境的“操作”和對行為的“積極強化”, 任何行為都能被創造、設計、塑造和改變。在教學中, 對學生理想的行為要給予表彰和鼓勵, 還要盡量不要采取懲罰的消極強化手段, 只有強化正確的“反應”, 消退錯誤的“反應”, 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把“強化”看作是程序教學的核心, 認為只有通過強化, 才能形成最佳的學習環境, 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1.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是近年來在西方國家逐漸流行起來的一種學習理論, 它是學習理論從行為主義到認知主義之后的進一步發展, 是從認識論的高度對心理學、特別是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進行深入分析的直接結果, 伴隨著認知心理學的不斷發展而日益成熟, 因其本質上的人本思想, 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 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 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梢娫诮嬛髁x學習環境下, 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

2 數控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數控技術的廣泛應用, 給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帶來深刻的變化, 亦對傳統的機電類專業人材的培養帶來新的挑戰。通過對中職數控技術類教育現狀的調研發現, 雖然各類職業學校加大了培養數控人才的力度, 但始終不能滿足我國數控人才的需求, 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培養目標不明確

由于數控教育是新的事物, 沒有可借鑒的經驗, 各校只能參考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教材等, 因此, 培養出來的人才規格不明確。

2.2 師資力量薄弱

數控專業師資數量不足, 素質不高。數控技術在近幾年的廣泛應用, 引起了數控人才的大量需求, 同時造成數控專業師資、特別是同時具備相當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數控專業師資嚴重不足。中職學校數控加工專業的建設剛剛起步, 師資隊伍剛剛組建, 有許多學校甚至將原來從事機械類 (如車工、鉗工等) 教學的教師轉崗為數控教師, 再加之學校對教師的在崗培訓力度不夠, 教師的專業教學經驗和技術能力明顯不足。

2.3 實驗基地缺乏

學校的教學效果的好壞, 實驗基地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 如果只停留在紙上談兵, 則很難達到預期目標。但是, 由于各中專的財力不夠, 要建設一個夠用、完善的實驗基地, 不是一說就能辦好的。

2.4 教材不適合

現在, 數控方面的教材都是適合高;等院校的, 它們強調理論知識, 而我國學生基礎, 明顯的大專不如大學、中專不如大專、技校不如中專。另一方面, 培養的目標也不一樣。如果套用相同的教材, 則有悖因材施教的原則。

3 現代教育技術在數控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 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 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F代教育技術的實現, 就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 用“三種技術” (現代媒體技術、現代傳媒技術、教學設計技術) , 做“兩件事情”即: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包括教學信息、教學人員、教學環境等;優化教學過程, 就是使教學過程各組成要素 (教學任務、內容、手段、方法、效果等) 及其相互關系, 都處于良好的狀態, 做到整體優化。“實現一個目標”就是建立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 以教學模式為核心的現代教學體系。因此,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廣泛應用, 無疑給教育帶來新的活力和巨大的沖擊力, 對老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老師要有高深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 還要有現代教育的思想和技術, 要掌握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有關知識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手段先進性、教學模式多樣性、教學內容豐富性的現代教育技術優勢, 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3.1 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嘗試多種教學模式

《機械制圖》是數控專業的一門十分重要的技術基礎課, 是數控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 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相像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 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學習后續專業技術課必不可少的基礎, 在制圖教學中, 我們以轉變教學觀念為先導, 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力求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

3.2 仿真技術在數控實習教學中的應用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程技術, 數控技術教學必須用相應的實踐教學來加強理論教學的效果,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 創造能力, 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工程實踐的素質, 我們也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 開展CAI教學和培訓, 變靜態教學為動態教學, 將抽象的枯燥的概念用形象的生動的圖片和圖像表現出來, 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單位時間的教學容量。

在教學方法上, 采取“全真或仿真的教學方法”, 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將普通教室與實驗實訓室的合二為一, 內置數套設備, 配備相應的掛圖、模型、技術手冊和工具書等, 邊講邊看邊練, 改變了過去在“黑板上種田”的單一教學方式。但是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 數控課程在教學上多注重傳授理論知識, 而忽視了實踐環節。完全的數控實踐教學, 應有專門的實踐基地, 有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編程器、可編程控制器以及相應的位置檢測實驗儀器, 甚至要有一個相當規模和配置的計算機房, 可以運行大型的數控軟件, 能在計算機上進行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并能動態模擬加工軌跡、進行三維, 并與數控機床有良好數據接口, 使程序經過后置處理轉換成NC代碼, 從而在數控機床上運行。如何改善和提高數控專業課程的實驗環境, 使學生能學有所練、學用結合, 是數控專業教學工作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難題。近年來, 隨著仿真技術的日益提高和計算機在職業教學的普及, 把仿真技術引入數控實習教學, 不但可以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實習教學, 而且作為節能降耗的另一種新手段已成為可能。

摘要:本文通過數控教學實踐研究,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模式, 融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為一體,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充分感知, 在直接經驗與抽象經驗之間架設一座“橋梁”, 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數控,現代教育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與創新人才培養[M].電化教育研究, 2000, 7.

[2] 高利明.現代教育技術[M].中央電大出版社, 1997, 9.

上一篇:液壓系統組成部分范文下一篇:醫院行風建設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