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范文

2023-09-23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范文第1篇

【知識目標】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點,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能力目標】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閑適自由的風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 【教學重點】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品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2.了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 教學過程

一、說詩情,導入新課 讀汪曾祺的一首小詩: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讓學生自由的讀一讀品一品其中的詩味。

教師:這首舊體詩寥寥28個字,寫盡了上世紀40年代昆明雨季的寧靜、清寂和時在西南聯大學習的莘莘學子的苦悶和無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蓮花池本來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陳圓圓著比丘尼裝的雕像,有點荒涼、凄清?,F在的蓮花池處于市中心一帶。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白天,人流如過江之鯽;入夜,燈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蓮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樓、飯店、大排檔。入夜,路邊燒烤攤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學里的男女大學生們。嘻嘻哈哈,邊吃邊聊。滿街是油煙、尾氣和燒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沒了。然木香花會有的。豬頭肉也會有的。只是“一杯濁酒”中恐怕再難品出“木香花濕雨沉沉”的那種況味,那種氛圍了!我們也只能從先生的美麗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讀文本,整體感知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隨后師生共同探討交流:

1、題為“昆明的雨”,文章開篇為什么要描述給寧坤的畫呢?

明確:所畫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又可引出下文對“昆明的雨”具體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與別處的雨有何不同讓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請圈劃出最能概括其特點的那一句。 明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的寫昆明雨季之明亮、豐滿,使人動情? 明確: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 昆明的雨季是“豐滿的”,因為“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旺盛”。因為“仙人掌不僅多,且極肥大,可以種在菜園的周圍代替籬笆,并且倒掛著也能開花。

因為“昆明雨季最多的還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濕空氣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牛肝菌、青頭菌、雞樅、干巴菌、雞油菌??

昆明的楊梅不僅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而且顏色黑紅黑紅的,名字也很好聽,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緬桂花和木香花,緬桂花“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脹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濕透了”。

1 / 2

教師小結:在這篇文章中,汪老不僅僅關注著昆明的雨,還描繪了很多自然風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這一草一木中,顯示出汪老獨特的詩情和生活雅趣,他還用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捕捉他們,然后攜入文字,與我們則更是一種美的享受。

三、品語言,體悟深情

1、這樣明亮又豐滿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動情的。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師生共同交流并明確:懷念、喜愛、鄉愁。

2、你是從文中哪些詞句之中體會出作者的這種感情? 學生默讀課文,師生相互交流探討,品味語言之美。 例如:

①這種東西也能吃?!„„這東西這么好吃?!

短短一句話,稍作改動但,疑問、驚喜、感嘆之情卻盡在其中!

②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板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中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為何要寫買花女孩?)

運用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用賣花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發作者對昆明的懷念、喜愛之情。

③.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

“爬”“遮”等動詞,把木香擬人化,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木香的茂盛,表達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

④我想念昆明的雨。(兩次出現,有何不同?)

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2段,內容點明了文章中心,表達了籠罩全文的作者對昆明雨季的深切懷念的感情。結構:這句獨立成段承接上文的畫面介紹,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緣由的抒寫。

第11段,內容:深化主題,表達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結構:照應第2段內容,收束全文,使結構顯得完整。

3、作者想念的不僅僅是“雨”,還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風、人情和當年在那里寧靜、恬然的生活,你能體會出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明確:生活中并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

四、賞經典,拓展閱讀

1、大家讀完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語言上能給你什么獨特的收獲? 請學生朗讀比較感興趣的語句并總結:

可能會有A、短句B、文言、成語。C、口語(例句見文中)

教師小結:在這里,典雅的文言詞語與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讓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和諧地捏到一處的藝術功力。

2、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 延伸閱讀:《端午的鴨蛋》片段,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韻味十足的文字之美。

五、品生活,課外延伸:

1、推薦閱讀《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細觀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葉,抓住其特點,并披情入文,寫一點能表現自己獨特感悟的文字。

六.板書設計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明亮的 豐滿的 使人動情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范文第2篇

歷 史 教 案

1

2012年上學期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繼續任教七年級歷史,七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雖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學習上還存在以下問題 ①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科認識不夠,學習態度不端正。②部分學生求知欲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

③有些學生有偏科現象

④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 ⑤綜合分述史實的能力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教材分析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敘述了從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歷史,也是中國古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三個單元,共二十四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課程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1、教學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宋元經濟重心南移。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宋元時期經經濟重心南移,民族關系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的歷史巨變。

五、本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課程標準認真備課,耐心輔導.。

2、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出每一節課的重難點,以增強直觀感

3、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4、通過課上小測驗、提問,檢查背誦等多種方式進行知識的反饋和鞏固

5、繼續實行少講多練當堂掌握的這種教學形式啟發學生動手和動口的能力,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重點講解

6、每講完一單元后把本單元的內容進行歸納綜合比較,讓學生系統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議一議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課上講到、練到,課下輔導到、檢查到不丟掉一個環節以提高成績。

六、教研教改課題和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開運河

創科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統一的時間及其意義;大運河開鑿的時間、南北起止及中心點;大運河的作用;隋文帝開科舉制的先河;隋煬帝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①結合《隋運河》圖講解大運河的開鑿,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結合圖文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聯系隋以前中國古代的主要選官制度,說明隋創立科舉制的作用和意義,培養學生綜合說明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隋煬帝的評價,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過課后題“比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們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隋朝統一及其歷史作用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②結合課中題,補充歷代詩人對隋大運河的詠嘆,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進行討論。結合卡通問答中有關科舉制的介紹和課后題,對科舉制的作用進行討論。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在共同探討的過程中,對歷史事件做出評價。

③寫一個關于隋煬帝功過的短評,進行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進一步認識到國家的統

一、安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了解隋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長的運河,至今還在發揮重要作用,它的開鑿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理解科舉制的作用,初步認識人事制度建設對國家的重要性。 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運河的開鑿;科舉制的創立

難點:大運河為什么在隋朝時開鑿?進士科的創設標志著科舉制正式形成;就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和科舉制的作用引導學生勇于多角度提出問題,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釋。 導入新課

一、隋朝統一南北

3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長安,要求學生歸納隋以前還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統一南北講清時間及所滅的政權。其意義結合“隋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講解。

二、大運河的開鑿

1、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

2、大運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3、大運河的作用

三、科舉制的創立

1、隋文帝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

2、隋煬帝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3、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小結

就隋的建立和統一南北的有關知識提問,指出隋開鑿的大運河和創立的科舉制對后世影響巨大。請一位學生簡要歸納這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

課后活動與探究: 課后收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后作業

第2課 貞觀之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太宗與玄武門之變,輕徭薄賦、知人善任,重視納諫;加強中央權力,完善科舉制度;貞觀之治。

①通過分析唐太宗的執政措施和政績,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分析概括貞觀之治的內容,初步了解歸納、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盛世”現象,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和歷史觀點。

③結合課文的引文、課中思考題及課后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以史論證、史論結合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貞觀之治內容的教學和觀看圖片、錄像資料,讓學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是統治者為穩定社會、鞏固統治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合理調整統治政策的結果。

②搜集有關唐太宗的史料,運用“自學——問題——討論”法,對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有關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訓,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因而出現了“貞觀之治”。通過對其統治措施和政績的教學,加深學生對杰出人物和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輕徭薄賦是歷代統治者恢復經濟、穩定社會、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對唐太宗輕徭薄賦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減輕民眾負擔、以民為本的重要性。

③通過唐太宗重視和善于納諫的故事,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批評的品德。

重點和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的含義;“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貞觀之治”的內容

難點:如何評價唐太宗;如何看待歷史上出現的“盛世”現象 導入新課

提問:隋朝為什么會像秦王朝一樣建立不久就爆發了農民起義?結果如何?

教師指出:在隋朝統治土崩之際,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員乘機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來建立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

4

一、玄武門之變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門之變

二、輕徭薄賦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四、加強中央集權

五、完善科舉制度

六、“貞觀之治”的含義

小結: 要求學生談談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以突破難點。

課后活動與探究: 課后收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后作業

第3課

開元盛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統治措施;開元盛世;曲轅犁和筒車;唐都長安。

①通過對武則天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過對開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現的分析,引導學生理清教材的內在聯系,初步掌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①了解武則天由后妃到皇帝的歷史過程及其政績,認識武則天的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運用兩分法評價武則天。

②通過對唐太過、武則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綜合分析,說明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礎及其主客觀條件,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當權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礎。武則天是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業績的基礎上,勵精圖治,其統治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③唐都長安是當時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引導學生認識大唐盛世的歷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點和難點

重點: 開元盛世

難點: 如何評價武則天 導入新課

5 提問:什么是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的局面是怎樣出現的?

教師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貞觀之治的局面如何發展?唐朝的國勢走向如何?接著,教師板書課題。

一、女皇武則天

1、武則天掌權和稱帝

2、“貞觀遺風”

二、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績

2、開元盛世

3、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4、唐都長安 小結: 通過小結,簡要介紹唐朝從建國、強盛到衰亡的歷史過程,使學生對唐朝的歷史有大致了解。

課后作業

第4課

唐朝的民族關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與東突厥的關系;唐太宗尊為“天可汗”;松贊干布統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

①通過對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認識歷史問題的思維能力。

②通過對唐太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為發展民族關系所做出貢獻的分析,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唐朝與突厥、吐蕃等民族關系的了解,理解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運用閱讀、討論和聯想比較法,探究唐朝民族關系發展的原因及其表現。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朝疆域廣大,唐政府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住空前頻繁。唐朝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

②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擁護,被尊為“天可汗”。

③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發展唐蕃關系,促進漢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貢獻。

④突厥、吐蕃、回紇、南詔等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都對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和我國民族關系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重點和難點

重點: 唐朝與吐蕃的關系

難點: 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 導入新課

提問:“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情況?

教師指出:唐朝前期處于繁榮階段,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這一時期,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得到發展。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2、邊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與突厥的關系

4、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

二、唐蕃和親與會盟

1、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會盟 小結:

用圖表法小結有關內容。

民族 活動地區 政權名稱 重要首領 與唐關系 突厥

吐蕃

回紇

南詔

課后作業

第5課

唐代的中外交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長安是唐朝陸路交通中心;廣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唐朝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國向唐朝派遣使節;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學生;鑒真東渡;玄奘西游。

①通過對唐朝對外交往盛況空前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②通過引導學生解答課后的比較鑒真和玄奘共同點的習題,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法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唐僧取經的故事與歷史事實的聯系和區別的分析,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的鑒別能力。

④通過對《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的觀察,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聯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內容,使學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況空前的景況,認識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的政治經濟條件及其重大作用。

②運用觀察、聯想、比較、討論等方法講授本課內容,使學生感知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節和中國的鑒真、玄奘等,為發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貢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代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發達,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見,國力的強大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基礎,開放的對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社會進步。

②日本等國的遣唐使、中國的高僧鑒真、玄奘等為發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繼承。 重點和難點

重點:唐朝對外開放的政策。

7 難點:唐朝的對外開放豐富了中外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學綱要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對外交通

2、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羅的遣唐使節

二、鑒真東渡

1、鑒真東渡的艱辛歷程

2、鑒真的貢獻

三、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艱苦經歷

2、玄奘西游的貢獻 課堂練習

第6課

隋唐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實測子午線;藥王孫思邈。

①通過觀察《趙州橋》圖和晚唐《金剛經》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掘歷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過自刻印章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觀察《趙州橋》圖,思考趙州橋有何特點,認識趙州橋在橋梁史上的地位,學會對歷史圖像進觀察、提練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過實踐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過閱讀了解雕版印刷的情況,通過換位假設、逆向推理認識雕版印刷發明的意義。

③了解隋唐時期天文和醫學的重要成就,學會以問題作引導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隋唐時期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增強對祖國歷史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②學習隋唐科學家和發明者借鑒前人經驗、注重實踐、勇于創新、服務百姓的精神。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隋朝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難點:僧一行測量子午線和藥王孫思邈,這兩個知識點,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綱要

8

一、趙州橋

1、趙州橋的特點

2、趙州橋建造的意義

二、雕版印刷術

1、印章與拓碑

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

3、晚唐印刷《金剛經》

4、發明雕版印刷術的意義

三、僧一行測量子午線

四、藥王孫思邈 課堂練習

學生完成課本上習題。

第7課

隋唐的文學藝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白居易的詩;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張旭、懷素的草書;初唐畫家閻立本、“畫圣”吳道子;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寶庫群;隋朝音樂家萬寶常、唐朝音樂家李龜年;隋唐時的健舞和軟舞及其代表作。

①通過對隋唐文化高度繁榮原因的分析,使學生初步了解政治、經濟與文藝的關系。

②通過對唐詩、隋唐書法繪畫以及石窟藝術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學藝術欣賞能力。

③通過想像李白詩的意境進行作畫和臨摹顏字與柳字,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以及臨帖練字的興趣。

④通過學習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詩態度與懷素學書的事跡,培養學生勤奮學習、鍥而不舍的學習態度與探究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成就,認識他們詩歌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學會聯系已學知識理解歷史問題的方法。

②感知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和閻立本、吳道子的書畫作品,認識他們作品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書法和繪畫藝術高度繁榮的時代。

③通過感知史實,理解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群和世界藝術的瑰寶。通過思考莫高窟壁畫歷經千余年仍保存較好的原因,學會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隋唐時期文學藝術名家輩出,成就輝煌,在我國和世界文學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學習李白、杜甫、白居易熱愛祖國、同情人民、關懷民情的高尚情操。 重點和難點

重點:詩歌的黃金時代;隋唐的書法與繪畫成就。 教學綱要

9

一、詩歌的黃金時代

1、唐代詩歌的空前繁榮

2、“詩仙”李白及其詩歌成就

3、“詩圣”杜甫及其詩歌成就

4、白居易及其詩歌成就

二、書法與繪畫

1、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

2、張旭、懷素的草書

3、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

三、敦煌莫高窟

四、音樂和舞蹈

1、音樂家萬寶常和李龜年

2、隋唐的健舞和軟舞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上練習,教師講評。

第五單元測試

一、選擇題

1、隋朝、唐朝的都城都是在(

) A長安 B東京 C北京 D南京

2、隋朝在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貢獻的是( )

A.隋朝的統一 B.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制 C.開創科舉制 D.開鑿大運河

3、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夜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請你計算一下,隋朝完成全國的統一到最后的滅亡,前后僅經歷了(

)

A.36年 B.37年 C.28年 D.29年

4、下列人物中與成語“罄竹難書”有直接關系的是: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武則天

5、隋朝重新統一南北是在(

)A、581年 B、605年 C、601年 D、589年

6、認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能知人善任、重視訥諫的皇帝是(

)

A楊堅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則天

7、三省六部制源于(

) 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三省六部制”中負責起草政令的是(

)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御史臺

9、人們把誰的統治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0、以下關于唐朝盛世繁榮時社會風貌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

) A、國人飲茶之風盛于唐朝,茶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B、婦女以穿著男裝、幼年纏足、騎馬出游為時尚 C、各民族的音樂和舞蹈在中原受到追捧

D、長安城里云集邊疆各族和世界許多國家的留學生

11、隋朝時開鑿的南北大運河以什么地方為中心(

) A、長安 B、涿郡 C、洛陽 D、余杭

12、隋朝的統治類似于下列哪一個朝代?(

) A.秦朝 B.東漢 C.西晉

D.東晉

13、“贊普”是哪個民族對君王的稱呼?(

) A、匈奴 B、鮮卑

C、吐蕃

D、女真

10

14、公元八世紀時世界最大的城市是(

) A、羅馬

B、長安 C、洛陽

D、開封

15、哪位詩人的詩被譽為“詩史”?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被西北各少數民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的是

A、漢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6、“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為政寬容,對外開放和國力強盛的時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誰的領導。(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7、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的是(

) A、龍門石窟的佛像 B、云岡石窟的佛像 C、莫高窟的壁畫與塑像 D、樂山大佛

18、唐朝實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縣制 B、科舉制 C、三省六部制 D、“羈縻州”制度

19、下列與武則天有關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代唐高宗視政,初顯管理才能。 B、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C、“武周政治”時期,社會經濟達到前所未有的極盛時期。 D、以殘酷誅殺的手段對付李唐宗室

20、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的國家是( )A.朝鮮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亞

21、隋朝時,設計并主持建造趙州橋的是(

) A、僧一行 B、郭守敬 C、魯班 D、李春

22、下列關于歷史手抄報的特點中不正確的是(

)

A、歷史手抄報是以中國歷史為基本內容的手寫報紙;B、它有顯眼的報頭、報名并設有一定的欄目;C、以文字書寫為主;D、也配有一定的圖畫、圖案。

23、僧人都有法號,“西天取經”的陳祎,法號是( ) A、三藏 B、玄奘 C、鑒真 D、一行

24唐朝文學里,最光彩奪目的是 ( ) A.辭賦 B.詩歌 C.散文 D.詞曲

25、在唐代眾多的詩人中,最杰出的三位是(

)

A、李白、 杜甫、 白居易 B、王維 、陳子昂、 岑參

C、李商隱、 杜牧、 賀知章 D、王昌齡、 孟浩然 、王之渙

26、“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中的第二個“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27、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

) A.洛陽 B.長安 C.揚州 D.成都

28、現在各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望 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 D.中國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

29、莫高窟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主要因為

(

)

A.有大量的碑刻書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

C.大批寶物被劫掠到國外 D.建筑具有獨創風格 30、下列關于唐代歷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飲茶之風風靡全國 B.人們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壺 C.農民可以用曲轅犁犁耕,筒車灌溉 D.除夕夜,百姓掛年畫,貼“桃符”

11

31、自稱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數民族首領是下列哪個民族的?(

) A.吐蕃 B.回鶻 C.突厥 D.南詔

32、唐代兩位最著名的散文家是(

)

A、韓愈和柳宗元 B、李白和杜甫 C、李商隱和杜牧 D、王維和岑參

33、在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國措施的共同點是重視人才、任用賢能。下面歷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時被提拔擔任宰相的(

)

①房玄齡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34、為“唐風洋溢奈良城”做出貢獻的中國僧人是( ) A、鑒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侶 D、一行

35、你知道電視劇《西游記》劇中的唐僧是依據歷史上哪個人物原型創作的?(

) A.玄奘 B.鑒真 C.戒賢 D.普照

36、隋唐時期處于我國封建社會的(

)

A、開始形成時期 B、初步發展時期

C、繁榮發展時期 D、走向衰落時期

37、下面有關出現“貞觀之治”的原因,敘述錯誤的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C、社會安定,經濟發展;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38、“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句話出自: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9、維吾爾族的祖先是:( )A、突厥人 B、靺鞨族 C、六詔 D、回紇族 40、唐朝時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國的國家是(

) A、朝鮮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41、同李白、王維等大詩人有著深厚友情的日本留學生是(

) A、崔致遠 B、阿倍仲麻呂 C、卑路斯 D、馬可波羅

42、隋唐文化處在我國封建文化的(

)

A、高峰時期 B、形成時期 C、發展時期 D、衰落時期

43、有關鑒真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他是唐玄宗時的一位高僧

B、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的古代建筑唐招提寺由他主持設計

C、他被日本藥商界奉為始祖

D、他幫助日本創制了日本文字

44、要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歷史、佛教,應查閱(

)

A、《馬可·波羅行紀》 B、《資治通鑒》 C、《大唐西域記》 D、《西游記》

45、古代一個平民百姓通過讀書途徑做官,出人頭地,最早應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二、填空

46、唐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唐朝通商的國家達(

)多個。

47、(

)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團寵大,居各國之首。

48、日本赴唐朝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使者是(

)。

49、我國早在(

)代就知道刻字技術,(

)時,刻石和印章開始出現。雕版印刷大約在(

)時就出現了。

50、(

)印制的《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來,雕版印刷術傳到(

)、(

)等地。

51、唐玄宗時,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實測出子午線長度的是(

),本名張遂。他制定出《

》,形成了我國古代成熟的歷法體系。他還在世界上首次發現(

)現象,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觀點早了近(

)年。

12

52、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主張醫生不貪,有同情心,對患者一視同仁的是隋唐的(

),著有《

》,后世尊稱他為“

”。

53、唐政府組織編著的《

》,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頒布的藥典,被唐政府列為醫校教科書。

54、(

)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流傳下來的有近(

)首。

55、唐朝著名書法家(

)、(

)的楷書,(

)、(

)的草書,各成一體。張旭創造了“

”。

56、唐初畫家閻立本以(

)著名。盛唐畫家吳道子,被后人尊稱為(“

”)。

57、吳道子畫的《

》,人們稱贊說“吳帶當風”。

58、莫高窟又稱(

),大部分開鑿于(

)時期。是我國最大的(

)藝術群,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

59、莫高窟現存壁畫中最為優秀的作品是(

)和(

)。 60、隋朝的(

)和唐朝的(

)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隋朝時期的舞蹈有雄勁的(

)和柔和婉轉的(

)。唐朝的《

》和《 》是其中的代表。

61、開科舉制先河的是(

)。(

)又創設(

),科舉制正式形成。 6

2、唐朝最大的外貿港口是(

)。唐政府在廣州設置(

),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歷史上最早設置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

三、材料題:

63、閱讀材料:唐朝一位皇帝與魏征討論用人時說:“為事擇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別的好人都來了;用壞一人,別的壞人都跟著進來。”

①這是唐朝哪位皇帝與魏征的對話?表明他們用人的標準是什么?

②他們的用人標準在今天有何借鑒意義?

6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尺帶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書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唐太宗

)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與哪個民族的友好關系?唐朝與這個民族“和同為一家”的另一史實是什么?

吐蕃(現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

(2)材料二表明了唐朝在處理少數民族問題上的政策是怎樣的?

唐朝推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與少數民族通好。

(3)根據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對唐朝的少數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這種開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很值得提倡的政策。

四、問答題: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各有什么特色?寫出他們的主要代表作。

講評第五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13 教學過程

一、發放試卷

二、講評試卷

三、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第9課

遼夏與北宋的和戰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五代十國、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耶律德光與契丹改國號為遼;陳橋兵變與北宋建立;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寇準與澶淵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宋夏戰爭、宋夏和議。

①通過評價澶淵之盟與宋夏和議,培養學生全面地、辯證地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②通過講述楊家將的故事,培養學生聯系文學作品學習歷史的興趣,認識有關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與歷史史實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契丹興起與澶淵之盟、北宋建立及其統一活動、西夏建立與宋夏和戰等史實,認識遼、宋、夏并立的局面和當時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②學會通過講述人物故事和識記歷史地圖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認識北宋統一中原與南方的意義,形成自覺維護國家統一的觀點。 ② 了解寇準濟國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敵的崇高氣節。 ③

了解遼、西夏在邊疆開發上的成就,認識中華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④ 澶淵之盟和宋夏和議進一步說明,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內各民族和平共處、共同繁榮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重點和難點

重點:契丹、北宋政權的建立以及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

難點:澶淵之盟和宋夏議和。 教學綱要

一、契丹的興起

1、五代十國

2、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3、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4、遼的歷史地位

三、陳橋兵變

1、趙匡胤建立宋朝

2、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

三、澶淵之盟

1、澶州之戰

2、澶淵之盟

四、宋夏和戰

1、黨項族的崛起

14

2、元昊建立西夏

3、宋夏和議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習題,教師講評指導。

第10課

宋金對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稱帝建金;東京保衛戰;“靖康之變”;南宋的建立;岳飛抗金;宋金和議。

①通過學習宋金對峙局面形成過程及其原因的史實,增強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組織學生討論、評價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事跡,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③讓學生搜集岳飛抗金的故事,培養學生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通過講述岳飛的故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比較岳飛、秦檜在歷史上的不同作為,使學生認識評價歷史人物應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促進了歷史的發展。

②通過觀察《宋金對峙形勢》圖,使學生了解宋金雙方作戰情況以及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后,兩個政權的控制范圍。

③通過搜集金滅遼、滅北宋和岳飛抗金的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歷史知識的海洋去學習和探索。

④通過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合作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女真族是我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對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從而認識到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悠久歷史。

②正確看待、客觀分析女真與遼的戰爭、金與北宋的戰爭和岳飛抗金的性質,認識到反掠奪、反奴役的正義斗爭是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而掠奪戰爭和投降派的可恥行為必定受到人民的遣責和唾棄。

③通過學習岳家軍英勇抗金和岳飛遭奸人陷害的史實,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引導學生用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審視歷史長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重點和難點

重點:岳飛抗金和宋金和議。

難點:如何正確評價岳飛抗金斗爭。 教學綱要

一、靖康之變

1、女真的興起

2、金國的建立

3、東京保衛戰

4、“靖康之變”

二、岳飛抗金

1、南宋的建立

2、岳飛現“岳家軍”

3、郾城大捷

15

4、宋高宗、秦檜殺害岳飛

三、宋金和議

1、宋金和議的內容

2、宋金和議的影響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本課習題,教師講評指導。

第11課

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時間及表現;宋代農業的發展;宋代手工業的發展;宋代商業的繁榮;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代的海外貿易;宋代豐富多彩社會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經濟發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會生產手進步促使人們日常生活發生變化的種種現象,使學生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

③通過比較唐都長安和北宋都城東京的商業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比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農工商業發展狀況,使學生形象地認識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已南移到長江流域,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組織學生以口頭或文字方式描繪宋代城市生活,培養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

②指導學生設計制作“宋代農工商業發展簡表”,培養學生用圖表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了解宋代在農工商業領域的領先成就,感知人類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培養學生崇高科學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重點和難點

重點: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原因及其表現。

難點: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學綱要

一、經濟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況

二、農工商業的發展

1、宋代農業的發展

2、宋代手工業的興盛

3、宋代商業的繁榮

16

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12課

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檢司;元世祖重視農業;黃道婆對棉紡織業的貢獻;元大都和泉州;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①通過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評價,培養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闡釋歷史現象和辯證思維的能力。

③分析歸納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現,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 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從是否有利于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來客觀評價成吉思汗。 ②了解蒙古政權武力征服南宋的過程,具體分析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從歷史現象本身的復雜性,客觀議價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統一。

③仔細閱讀《元朝疆域圖》,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圖》,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稱在元朝時已經確定,并對照《亞洲地圖》,了解北海的位置。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全面了解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感知元朝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做出的貢獻。

②通過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長與統一蒙古的過程,感知困苦與挫折對英雄人物成長的磨礪,從而有意識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③通過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堅貞不屈、從容就義的事跡,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

④通過蒙古和元朝的統一及蒙古政權的擴張,認識戰爭的多樣性,支持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的掠奪戰爭。 重點和難點

重點:元朝的大一統;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難點:關于對成吉思汗的評價;關于對文天祥抗元斗爭的評價。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兩宋時期,我國先后出現了哪些少數民族政權/學 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兩宋時期,我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遼、西夏、金、吐蕃和蒙古政權等。這個時期,封建國家處于分裂狀態。直到元朝統一全國,才結束了 唐末以來的分裂割據的局面,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元朝是怎樣建立和統一全國的?這一時期民族關系發展的情況怎樣?

導入新課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

2、蒙古汗國的建立

二、元朝大統一

17

1、忽必烈建立元朝

2、文天祥抗元和元滅南宋

3、行省制度與宣政院的設置

4、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民族關系的發展 課堂練習

第13課

宋元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戰國時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時制成了指南針,用于航海;唐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唐末開始用于火紅制造武器,宋元時,火藥廣泛地應用于軍事,出現了大量的火藥武器;11世紀中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及其作用。

①通過自制指示方向的小磁針以及用蘿卜、泥巴或者木頭自制活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②引用馬克思、魯訊對四大發明作用的有關論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歸納宋元科技的特點,培養學生比較、綜合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自主閱讀、教師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都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認識到它們的巨大影響,從而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②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都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出來的,從而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觀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對四大發明傳播及其影響的學習,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樹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火藥發明及在軍事上的廣泛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四大發明的傳播。

難點:正確認識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引導學生歸納宋元時期政治、經濟及對外關系的基本情況。如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元朝實現了全國的大統一;在民族政權對峙的過程中,民族 融合進一步加強,到元朝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宋以來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發展;隨著海外貿易的加強,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這一切為 宋元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導入新課

一、指南針的發明與使用

1、戰國時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2、宋朝時制成指南針,用于海上交通

二、火藥的發明與使用

1、唐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

2、火藥在軍事上的使用

三、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畢升發明活字印刷

18

2、元明時發明了木活字、錫活字

3、活字印刷的優點

四、四大發明的傳播

1、四大發明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

2、四大發明對歐洲及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 課堂練習

第14課

宋元的史學、文學和藝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詞是宋朝的主要文學成就;開創豪放詞風的蘇軾及其代表作;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繼承并發揚了蘇軾詞風的辛棄疾及其代表作;元曲是元朝文學創作的主流;劇作家關漢卿及其代表作;馬致遠;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趙孟府的《秋郊飲馬圖》。

①比較《史記》和《資治通鑒》兩部史書的體例,初步了解紀傳體和編年體兩類史書的編纂特點,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對宋詞、元曲及宋元時期繪畫的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學習本課的卡通問答,將《資治通鑒》與《史記》對比,了解《資治通鑒》的編纂特點;通過補充一定數量的閱讀資料,使學生認識到《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編年體通史的典范。

②在補充材料的基礎上,播放或誦讀有關名家的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詞、元曲的藝術特點,以及蘇詞、李詞、辛棄疾和關關詞的藝術風格。

③結合第15課。要求學生談談《清明上河圖》和《秋郊飲馬圖》美在什么地方。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資治通鑒》②蘇軾開創豪放的詞風;③李清照的詞;④辛棄疾的詞。

難點:①《資治通鑒》取材廣泛,考證嚴密,敘事明晰,文筆生動。②對《清明上河圖》和《秋郊飲馬圖》的欣賞。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指出宋元時期文化繁榮,在史學、文學和藝術等許多方面都取了輝煌成就。

導入新課

一、《資治通鑒》

二、宋詞

1、宋詞的主要文學成就——詞

2、豪放詞風的開創者蘇軾及其代表作

3、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

4、發揚蘇軾詞 風的辛棄疾用其代表作

三、元曲

1、元朝文學創作的主流——元曲

2、關漢卿和《竇娥冤》

四、繪畫

1、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2、趙孟府的《秋郊飲馬圖》

19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六單元測試

一、選擇(每題1分,共50分)

1、成吉思汗的主要歷史功績在于(

) A、吸取隋亡教訓,重視發展生產

B、在會寧稱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

2、下面哪一種節日,在宋代還沒有出現(

)

A.春節 B.端午節 C.寒食節 D.植樹節

3、在我國歷史上,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下的正式行政區是(

)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參加呼倫貝爾成吉思汗草原文化節,可領略(

)

的人文風情。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黨項族

5、對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幾段歷史時期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繁榮時期。

B、五代、遼、宋、夏、金、元是我國民族進一步融合,封建經濟繼續發展時期。 C、北宋時期,中國重新出現大一統的局面。

D、明朝時期,我國封建制度開始走向衰落。

6、四大發明中,不屬于宋元時期發明或改進的是(

)

A、活字印刷術 B、火藥 C、造紙術 D、指南針

7、在我國歷史上火藥在軍事上開始廣泛使用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元朝

8、元代江南棉紡織業的中心在(

)

A、建康 B、杭州 C、海南島 D、松江

9、關于《資治通鑒》,不正確的是(

)

A、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 B、是一部編年體通史

C、按年月日順序敘述原始社會到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D、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10、蘇軾與辛棄疾的共同之處是(

)

A、都生活于南宋 B、詞風都屬于豪放風格

C、都胸懷收復失地之志 D、善于運用口語,格外清新自然

11、元雜劇是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因為(

)

A、戲曲元代空前發達,形式和內容達到了完美結合

B、《竇娥冤》在當時反響很大 C、它把詩歌、音樂、舞蹈熔于一爐 D、它把詩歌、散曲、說唱熔于一爐

12、元朝最優秀的劇作家是(

) A、李清照 B、竇娥 C、關漢卿 D、湯顯祖

13、澶淵之盟是哪兩個政權之間簽訂的和議(

)

A、北宋與遼 B、北宋與西夏 C、遼與西夏 D、金與南宋

14、北宋與南宋的關系,類似于(

)

A、后周與北周 B、西晉與東晉 C、東魏與西魏 D、唐朝與后唐

15、你認為下列不正確的選項是(

)

A、東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居住區)”、“市(商業區)”的界限。 B、東京城內的店鋪不僅白天營業,還有夜市和早市。

C、東京城內還出現了娛樂場所,叫做“瓦肆”。

D、北宋都城東京商業發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長安。

16、下列哪一項是成吉思汗的業績(

)

20 A、創制蒙古文字 B、建立蒙古政權 C、滅亡金朝 D、定國號為元

17、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了,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淵之盟訂立之前(

) A、北宋與遼的爭戰 B、北宋與金的爭戰

C、南宋與遼的爭戰 D、南宋與金的爭戰

18、下列選項,屬于兩宋時期契丹、黨項和女真三族杰出首領共同之處的是( ) A.都稱皇帝 B.都統一本族各部 C.都任用漢人 D.都用宋制建立官制

19、遼和北宋被金國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國家統治者不得人心

B.人民反對抗金

C.國家統治腐朽 D.國家內部發生分裂 20.宋朝手工業中的哪一行業水平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 ) A.棉紡織業 B.制瓷業 C.采礦業 D.造船業

21.既是兩宋時期的重要港口,又是元朝最大的港口是( ) A.泉州 B.廣州 C.明州 D.劉家港 22.岳飛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對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謀害

C.他訓練出紀律嚴明的岳家軍 D.他堅持抗金的正義斗爭 23.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逐漸自北向南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統治階級的政策調整 B.南北地理環境的變化

C.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穩定 D.南方貿易發達 24.“陳橋兵變” 的事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為(

)

A.唐玄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明太祖

25. 一位生活在北宋前期的都城東京的商人,他可能有的經歷是(

)

A. 到“瓦肆”看了精彩的雜技和武術表演

B.游覽了敦煌莫高窟

C.隨身攜帶著“交子”

D.友人送他一部<<水滸傳>> 26.與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不包括(

)

A.遼 B.金 C.西夏 D.蒙古汗國 27.西夏政權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黨項族 D.蒙古族

28.我國現在56個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

A.蒙古族 B. 回族 C.維吾爾族 D. 朝鮮族

29.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出自: ( ) A.岳飛 B.文天祥 C.司馬遷 D.鄭成功

31.下列我國古代著名外貿港口中,屬于兩宋時期的名港是 (

)

① 泉州

②廣州

③ 明州

④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是宋、遼之間,宋、夏之間,宋、金之間“議和”的共同點(

)

A.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

B.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相處 C.宋王朝都要交納歲幣 D.導致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33.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

)

A.絲綢之鄉

B.魚米之鄉

C.瓷都 D.產茶中心

34.岳飛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對聯中,佞臣指(

)

A.趙高 B.楊國忠 C.秦檜 D.和坤

35.假如你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南宋臨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況是(

)

A.國內外的客商往來不絕 B.流動商販走街串巷叫賣

C.店鋪林立,“買賣晝夜不絕” D.商業區和住宅區分開

21 36.元朝時,專門負責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機構是(

)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檢司

37.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到(

)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兩宋

D.明朝

38.“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這一史書記載反映的是下列哪個王朝的興起?(

) A.宋 B.元 C.明 D.清

39.《雞肋篇》載:“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引文反映了哪個朝代的情況(

) A.戰國 B.西漢 C.唐朝 D.北宋

40.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是(

)

A.米飯 B.面食 C.肉類 D.魚類 41.我國歷史上,管形火器出現是在(

)

A.五代時期 B.北宋時期 C.南宋時期 D.元朝時期

42.指南針的發明和開始用于航海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3.1271年怱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今天的北京,當時叫(

)

A.會京 B.上京 C.大都 D.東京

44.岳飛詩曰:“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這里,“匈奴”是指(

)

A.匈奴貴族 B.契丹貴族 C.黨項貴族 D.女真貴族

45.“蘇湖熟,天下足”這一諺語反映的是(

)

A.唐朝時,勞動人民創造了大量財富 B.北宋時,占城稻的推廣 C.五代十國時,南方經濟取得的成就 D.南宋時,稻米產量的增加

46.宋元時期,繪畫藝術的特征是表現人民生活的風俗畫的出現和日益增多,這主要是因為(

)

A.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B.對外貿易的發展

C.文化事業的發展 D.城市經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47.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我國四川地區的"交子",它出現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8. 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經歷是(

)

A、 去江南販運棉布 B、 經運河到杭州游覽

C、讀《馬可·波羅行記》,了解意大利商人經商的情況

D、購買景德鎮真花瓷器

49、走進《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

)

①可以去夜市買東西 ②邊喝著茶邊在瓦肆里看雜技表演 ③普通百姓可以穿多種顏色的衣服④大街上店鋪林立,你可以隨意吃到各種風味小吃⑤城市平民都住著高大寬敞的瓦頂平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50、穿越時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會風貌是可以看到的(

) ① 在當時商業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鎮瓷器② 夏天,在夜市上、瓦肆里你可以喝到冷飲③ 四川地區的人們可使用“交子”④ 農民的住房多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的住所以瓦頂平房為主。⑤ 出行時,人們都只乘轎子或馬車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1、關于“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隋唐時期我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B.宋朝時期,雕板印刷進入全盛時期C.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術更先進,很快取代雕版印刷術D.我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52.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活躍,政府在著名的對外貿易海港設置市舶司進行管理,下列可能設置過市舶司的城市是(

)

A.天津

B.泉州

C.上海

D.???/p>

22 53.你知道“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話表明了兩宋時哪個地區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

A.長江流域 B.太湖流域 C.黃河流域 D.珠江流域

54、“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只筒子,兩匹布。”這是一首上海(古稱松江)一帶的人們世代相傳的歌謠。人們歌頌的是一位對我國棉紡織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婦女的事跡。請你判斷,歌謠中的“黃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

A.西漢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二、材料解析題:

55.①兩宋時期,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②從三國時期起,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唐朝中期以后,移動的速度加快。兩宋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請回答:

⑴南方形成天下聞名的“糧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氣候溫和、資源豐富。

⑵新的手工行業是指什么?棉紡織業。 ⑶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什么?交子

⑷簡述我國經濟重心由北向南轉移的原因。

⑴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得到開發;⑵南方相對安定;⑶北人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56、“一代天驕”結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間的紛爭,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忽必烈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首領當皇帝的統一王朝。

請回答:

⑴“一代天驕”是指誰?他分別于什么時候統一了蒙古和建立蒙古汗國?鐵木真。13世紀初。1206年。

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首領當皇帝的統一王朝”是指哪個朝代?它的都城是哪里?這個王朝是在哪一年統一中國的?元朝。大都。1279。

⑶簡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動。

①建立元朝;②滅南宋;③推行漢制;④重視農業生產。

三、問答題:

57、明朝統治者為加強君權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⑴廢丞相,設三司;⑵建立廠衛制度;⑶八股取士;⑷大興文字獄。

58、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道士丘處機偶逢郭姓楊姓獵戶即將生子,就給二個孩子爭別取名郭靖、楊康,二家獵戶夫婦非常樂意。

請你說說丘道長為什么給他們取這樣的名字。

提示:為了讓二個小孩從小就記住北宋滅亡(靖康之變)的國恥,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報效祖國。

講評第六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教學過程

一、發放講評 試卷

二、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第七單元

23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第16課

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明朝的建立;廢丞相,設三司;廠衛制度;八股取士。

①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歸納明朝加強皇權的各項措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②通過討論,培養學生敢于立論的創新精神和利用論據論證觀點的思辯方法。

③通過分析比較明朝和唐朝科舉考試的異同,培養學生全面評價問題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一方面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漸趨衰落。

②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創立的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到八股取士,從思想文化上加強君主專制,它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阻滯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不利于社會進步。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難點:正確理解和認識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導入新課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紅巾軍大起義

2、朱元璋建立明朝

二、廢丞相,設三司

1、撤中書省,廢丞相

2、廢行省,設三司

三、廠衛制度

1、錦衣衛

2、東廠和西廠

四、八股取士

1、八股取士

2、八股取士的影響 課堂練習

第17課

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條件、目的、概況、影響;開發南洋;倭寇;戚繼光抗倭。

①引導學生識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② 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張騫出使西域,培養學生比較、理解問題的能力。

③引導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使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使學生初步學會多角度、多方位、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

24 ④采用課堂討論、想象等方式,探究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繼光抗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在地圖上指、描或演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歷史想象能力。

②引導學生收集關于鄭和、戚繼光的資料,作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學生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的語言表達能力。

③鼓勵學生向地理教師請教,了解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及到達國家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等,以增強各學科知識的聯系,拓寬知識面。

④要求學生講述戚繼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確認識戚繼光抗倭在中華民族反侵略斗爭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人民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的精神。

②學習戚繼光抗倭事跡,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明朝時期,我國對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從而全面認識明朝對外關系的基本特征。 重點和難點

重點:鄭和下西洋

難點:如何全面地辯證地評價鄭和下西洋 教學過程

要求學生預習,并收集鄭和、戚繼光的有關資料。

課前引導:明朝建立后,為了鞏固統治,對內不斷強國化皇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隨著明朝政權的鞏固以及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外交 上,也展開了一系列重大活動,這些活動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爭。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

導入新課

一、鄭和下西洋

1、條件和目的

2、概況

3、意義和影響

二、戚繼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2、戚繼光抗倭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5

第18課

清朝專制統治的強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族名為滿洲;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起義軍失販;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雍正時,設軍機處,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

①通過了解從到女真、建州女真、滿洲的演變過程,培養學生探尋歷史線索的能力。

②通過分析專制皇權的強化過程,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和綜合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分析秦始皇焚書坑儒、明朝八股取士與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嚴重后果,培養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介紹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有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②從清朝設立軍機處和大興文字獄兩個方面,結合課中題和課后題,說明清朝進一步強化皇權,中國封建社會專制統治達到了項峰,成為阻礙歷史發展的嚴重障礙,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創業事跡,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②通過講述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有關史實,痛斥奸邪,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③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專制統治的危害,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將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強化學生的民主與法制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清朝設立軍機處以及文字獄的特點和影響。 難點:清朝強化專制統治的原因及影響。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歷史上曾經有哪幾個少數民族建立過統一的中央政權?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除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外,還有滿洲建立的清朝。

導入新課

一、清朝建立

1、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2、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族名為滿洲

3、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朝確立在全國的統治

二、軍機處

1、雍正時,設立軍機處

2、軍機處的特點及影響

三、文字獄

1、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

2、文字獄的危害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6

第19課

抗擊西方殖民者入侵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門;荷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雅克薩之戰;《尼布楚條約》。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民族觀、戰爭觀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歸納總結“16——17世紀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國哪些地區?我國人民又進行了怎樣的抗擊”等問題,培養學生歸納及綜合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指導學生對比觀察《中國地圖》,分析現在中俄東段邊界與《尼布楚條約》簽訂時的邊界有何不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歷史事件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對外交往中各國既可以和平共處,也會兵戎相見,從而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

②注重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臺灣有關歷史的演變過程和現狀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關注現實,培養對歷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了解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史實,分析中國被入侵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②通過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的初步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英勇不屈的民族,她的英雄兒女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領土完整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中國反侵略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斗爭及其歷史功績;②雅克薩這戰;③《尼布楚條約》。

難點:①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為什么紛紛侵略我國東南沒海和東北地區;②為什么雅克薩之戰是自衛反擊戰。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學生預習,出示思考題,然后以問題為線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引導學生通過解決掌握本課知識。

導入新課

①16——17世紀有哪些西方殖民者侵擾了我國東南沒海的哪些地區?

②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樣侵占澳門的?澳門又是怎樣回到祖國懷抱?從澳門被占到回歸說明了什么?

③荷蘭殖民者是怎樣侵占臺灣的?

二鄭成功收復

①誰能用學過的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②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臺灣?他是怎樣收復臺灣的?收復臺灣有何意義?

③我們怎樣評價鄭成功?

三、雅克薩之戰

①16——17世紀我國的黑龍江流域遭到哪個國家的侵略?它占據了中國的哪些領土?

②雅克薩之戰是什么性質的戰爭?為什么?

③中俄《尼布楚條約》是在什么情況下簽訂的?為什么說它是一個平等條約?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7

第20課

疆地區的管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鄭氏政權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康熙帝平定藩叛亂,粉碎噶爾丹的分裂陰謀,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清朝冊封**和**,設置駐藏大臣;清朝前期的疆域。

①組織學生討論當年鄭成功抗清,后來鄭氏政權歸順清朝的歷史演變過程,培養學生根據沒時代背景闡釋歷史現象,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歸納清朝前期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采取的措施,培養學生綜合史實的能力。

③要求學生描繪《清朝前期疆域圖》,標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培養學生繪制地圖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清朝前期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措施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明清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發展和鞏固。

②通過闡釋鄭氏政權從抗清到歸順清朝、吳三桂等從降清到反清等歷史現象,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認識歷史現象。

③運用討論、比較、聯想等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的措施及其歷史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肯定康熙帝、乾隆帝在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斗爭中所做的貢獻,弘揚熱愛祖國、維護統一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②通過評價鄭豬八戒政權從抗清到順清、吳三桂從降清到反清叛亂的行為,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③通過批判噶爾丹的分裂和大小和卓叛亂等行徑,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樹立對祖國、對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④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祖國版圖的基礎,這是我國各族人同在共同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斗爭中逐漸形成的。在清朝遼闊的國土上生活著50多個民族,各族人民都為祖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重點和難點

重點:清朝前期平叛和反分裂的斗爭。

難點:①如何看待鄭成功抗清和他的后代歸順清朝;②如何看待吳三桂降清和反清。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鄭成功為什么收復臺灣?臺灣的收復有何意義?學生回答后,教師概括上節課內容。

導入新課

一、清朝設置臺灣府

1、鄭氏政權歸順清朝

2、清朝設置臺灣府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爭

1、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

2、粉碎噶爾丹的分裂陰謀和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

3、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

三、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冊封**、**

2、設置駐藏大臣

28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

1、清朝疆域

2、清朝的行政區劃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22課

盛世危機

教學目標

康乾盛世;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朝社會危機的表現。

①通過對康乾盛世的學習、了解清朝前期,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國家強盛的局面,但此時中國已處于封建社會晚期,繁榮的盛世背后潛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思考清朝前期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提高辯證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指導學生分析清朝的社會危機,對東西方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從而提高比較分析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清朝前期社會繁榮的諸方面,從而對清朝前期的繁榮局面有整體的認識的把握。

②比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響;比較17——18世紀的中西方發展狀況,認識近代中國遭到外來侵略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清朝前期,隨著統治政策的調整,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造就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次繁榮——康乾盛世。

②閉關鎖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殖民侵略活動的作用,但嚴重阻礙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使得當時的統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看不清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最后導致了中國的落后。讓學生明白:改革開放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重點和難點

重點:“閉關鎖國”。

難點:清朝由強盛走向衰落(內部危機)。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采取了哪些措施?

導入新課

一、康乾盛世

二、閉關鎖國

1、閉關鎖國政策及其產生的原因

2、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三、社會危機

1、清朝由強盛走向衰落(內部危機)

2、西方資本主義處于上升階段(外部危機)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9

第23課

明清前期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明長城;北京城及故宮;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天工開物》;明朝時,我國傳統科學技術仍處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①通過觀看有關影視資料或閱讀有關材料,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確結論的能力。

②通過對本課最后一段大字的學習,培養學生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在觀看有關錄像資料、閱讀有關材料或聽取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努力獲取有效信息。

②通過對課中題和課后題的思考、討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具體途徑。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長城和北京故宮是世界上偉大工程,《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學習李時珍、宋應星等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③通過分析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明長城;②明北京城及其故宮;③李時珍和《本草綱目》;④《天工開物》。

難點:為什么自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明長城和北京故宮

1、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明長城

2、世界城市建筑藝術的杰作:北京城

二、《本草綱目》

1、明朝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

2、“東方醫學巨典”《本草綱目》

三、《天工開物》

1、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2、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30

第24課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說和藝術

教學目標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京劇的形成。

①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欣賞能力。

②通過畫想像畫和制作京劇臉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了解并歸納明清小說和藝術的主要成就,并對它們進行初步的鑒賞。

②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文學藝術創作,是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反映,培養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并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分析解決歷史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結合上課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明清時期雖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仍然創造了大量先進的、輝煌的文學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為祖國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②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通過對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思想性、藝術性,特別是其中一些人物的介紹,確立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重點和難點

重點:曹雪芹及《紅樓夢》。

難點:對四大古典名著、繪畫等的欣賞。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教師指出,我國先秦時期文學的主流是諸子散文,當時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莊子、韓非子等。然后提問:唐朝、宋朝、元朝文學的主流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明清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小說。

導入新課

一、明朝小說的代表作:《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二、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

1、曹雪芹

2、《紅樓夢》

三、繪畫

四、京劇的形成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范文第3篇

通過對《中國歷史》下冊的復習,使七年級的學生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線索更加清晰,并且對新課標的思想有所領悟。同時,也要使學生把以前所學的中國歷史知識能與現實生活中現象聯系起來,融會貫通,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整個復習過程中,一方面,要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歸納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二、復習的重、難點:

重點:隋、唐、宋、元、明、清朝的建立情況,鞏固措施,經濟發展的情況,對外關系,民族關系等方面的情況,每個時期在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成就。各個朝代之間的更替情況。

難點:歷史教材中各個朝代間不明顯的轉折,宋朝與其它少數民族并立,對每個民族的特點的分析,各個朝代中具體的介紹比較概括,時間少,內容多等等這些問題是七年級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難點。

三、復習方法和措施:

1、將一些相關的知識點要分類匯總,整理成資料。

2、復習的重點要放在復習印發的資料,其中又要把注意力放在課本上。

3、抓好重點題的過關工作。(試卷結合)

4、檢查以每個班學習小組組長簽背為主,教師抽查為輔。

四、復習內容和時間安排: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范文第4篇

歷 史 教 案

1

2012年上學期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繼續任教七年級歷史,七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雖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學習上還存在以下問題 ①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科認識不夠,學習態度不端正。②部分學生求知欲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

③有些學生有偏科現象

④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 ⑤綜合分述史實的能力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教材分析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敘述了從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歷史,也是中國古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三個單元,共二十四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課程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1、教學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宋元經濟重心南移。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宋元時期經經濟重心南移,民族關系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的歷史巨變。

五、本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課程標準認真備課,耐心輔導.。

2、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出每一節課的重難點,以增強直觀感

3、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4、通過課上小測驗、提問,檢查背誦等多種方式進行知識的反饋和鞏固

5、繼續實行少講多練當堂掌握的這種教學形式啟發學生動手和動口的能力,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重點講解

6、每講完一單元后把本單元的內容進行歸納綜合比較,讓學生系統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議一議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課上講到、練到,課下輔導到、檢查到不丟掉一個環節以提高成績。

六、教研教改課題和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開運河

創科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統一的時間及其意義;大運河開鑿的時間、南北起止及中心點;大運河的作用;隋文帝開科舉制的先河;隋煬帝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①結合《隋運河》圖講解大運河的開鑿,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結合圖文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聯系隋以前中國古代的主要選官制度,說明隋創立科舉制的作用和意義,培養學生綜合說明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隋煬帝的評價,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過課后題“比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們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隋朝統一及其歷史作用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②結合課中題,補充歷代詩人對隋大運河的詠嘆,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進行討論。結合卡通問答中有關科舉制的介紹和課后題,對科舉制的作用進行討論。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在共同探討的過程中,對歷史事件做出評價。

③寫一個關于隋煬帝功過的短評,進行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進一步認識到國家的統

一、安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了解隋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長的運河,至今還在發揮重要作用,它的開鑿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理解科舉制的作用,初步認識人事制度建設對國家的重要性。 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運河的開鑿;科舉制的創立

難點:大運河為什么在隋朝時開鑿?進士科的創設標志著科舉制正式形成;就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和科舉制的作用引導學生勇于多角度提出問題,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釋。 導入新課

一、隋朝統一南北

3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長安,要求學生歸納隋以前還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統一南北講清時間及所滅的政權。其意義結合“隋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講解。

二、大運河的開鑿

1、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

2、大運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3、大運河的作用

三、科舉制的創立

1、隋文帝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

2、隋煬帝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3、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小結

就隋的建立和統一南北的有關知識提問,指出隋開鑿的大運河和創立的科舉制對后世影響巨大。請一位學生簡要歸納這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

課后活動與探究: 課后收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后作業

第2課 貞觀之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太宗與玄武門之變,輕徭薄賦、知人善任,重視納諫;加強中央權力,完善科舉制度;貞觀之治。

①通過分析唐太宗的執政措施和政績,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分析概括貞觀之治的內容,初步了解歸納、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盛世”現象,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和歷史觀點。

③結合課文的引文、課中思考題及課后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以史論證、史論結合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貞觀之治內容的教學和觀看圖片、錄像資料,讓學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是統治者為穩定社會、鞏固統治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合理調整統治政策的結果。

②搜集有關唐太宗的史料,運用“自學——問題——討論”法,對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有關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訓,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因而出現了“貞觀之治”。通過對其統治措施和政績的教學,加深學生對杰出人物和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輕徭薄賦是歷代統治者恢復經濟、穩定社會、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對唐太宗輕徭薄賦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減輕民眾負擔、以民為本的重要性。

③通過唐太宗重視和善于納諫的故事,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批評的品德。

重點和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的含義;“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貞觀之治”的內容

難點:如何評價唐太宗;如何看待歷史上出現的“盛世”現象 導入新課

提問:隋朝為什么會像秦王朝一樣建立不久就爆發了農民起義?結果如何?

教師指出:在隋朝統治土崩之際,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員乘機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來建立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

4

一、玄武門之變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門之變

二、輕徭薄賦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四、加強中央集權

五、完善科舉制度

六、“貞觀之治”的含義

小結: 要求學生談談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以突破難點。

課后活動與探究: 課后收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后作業

第3課

開元盛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統治措施;開元盛世;曲轅犁和筒車;唐都長安。

①通過對武則天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過對開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現的分析,引導學生理清教材的內在聯系,初步掌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①了解武則天由后妃到皇帝的歷史過程及其政績,認識武則天的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運用兩分法評價武則天。

②通過對唐太過、武則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綜合分析,說明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礎及其主客觀條件,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當權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礎。武則天是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業績的基礎上,勵精圖治,其統治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③唐都長安是當時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引導學生認識大唐盛世的歷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點和難點

重點: 開元盛世

難點: 如何評價武則天 導入新課

5 提問:什么是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的局面是怎樣出現的?

教師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貞觀之治的局面如何發展?唐朝的國勢走向如何?接著,教師板書課題。

一、女皇武則天

1、武則天掌權和稱帝

2、“貞觀遺風”

二、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績

2、開元盛世

3、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4、唐都長安 小結: 通過小結,簡要介紹唐朝從建國、強盛到衰亡的歷史過程,使學生對唐朝的歷史有大致了解。

課后作業

第4課

唐朝的民族關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與東突厥的關系;唐太宗尊為“天可汗”;松贊干布統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

①通過對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認識歷史問題的思維能力。

②通過對唐太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為發展民族關系所做出貢獻的分析,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唐朝與突厥、吐蕃等民族關系的了解,理解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運用閱讀、討論和聯想比較法,探究唐朝民族關系發展的原因及其表現。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朝疆域廣大,唐政府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住空前頻繁。唐朝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

②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擁護,被尊為“天可汗”。

③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發展唐蕃關系,促進漢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貢獻。

④突厥、吐蕃、回紇、南詔等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都對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和我國民族關系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重點和難點

重點: 唐朝與吐蕃的關系

難點: 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 導入新課

提問:“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情況?

教師指出:唐朝前期處于繁榮階段,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這一時期,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得到發展。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2、邊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與突厥的關系

4、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

二、唐蕃和親與會盟

1、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會盟 小結:

用圖表法小結有關內容。

民族 活動地區 政權名稱 重要首領 與唐關系 突厥

吐蕃

回紇

南詔

課后作業

第5課

唐代的中外交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長安是唐朝陸路交通中心;廣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唐朝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國向唐朝派遣使節;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學生;鑒真東渡;玄奘西游。

①通過對唐朝對外交往盛況空前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②通過引導學生解答課后的比較鑒真和玄奘共同點的習題,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法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唐僧取經的故事與歷史事實的聯系和區別的分析,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的鑒別能力。

④通過對《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的觀察,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聯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內容,使學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況空前的景況,認識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的政治經濟條件及其重大作用。

②運用觀察、聯想、比較、討論等方法講授本課內容,使學生感知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節和中國的鑒真、玄奘等,為發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貢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代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發達,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見,國力的強大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基礎,開放的對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社會進步。

②日本等國的遣唐使、中國的高僧鑒真、玄奘等為發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繼承。 重點和難點

重點:唐朝對外開放的政策。

7 難點:唐朝的對外開放豐富了中外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學綱要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對外交通

2、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羅的遣唐使節

二、鑒真東渡

1、鑒真東渡的艱辛歷程

2、鑒真的貢獻

三、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艱苦經歷

2、玄奘西游的貢獻 課堂練習

第6課

隋唐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實測子午線;藥王孫思邈。

①通過觀察《趙州橋》圖和晚唐《金剛經》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掘歷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過自刻印章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觀察《趙州橋》圖,思考趙州橋有何特點,認識趙州橋在橋梁史上的地位,學會對歷史圖像進觀察、提練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過實踐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過閱讀了解雕版印刷的情況,通過換位假設、逆向推理認識雕版印刷發明的意義。

③了解隋唐時期天文和醫學的重要成就,學會以問題作引導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隋唐時期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增強對祖國歷史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②學習隋唐科學家和發明者借鑒前人經驗、注重實踐、勇于創新、服務百姓的精神。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隋朝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難點:僧一行測量子午線和藥王孫思邈,這兩個知識點,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綱要

8

一、趙州橋

1、趙州橋的特點

2、趙州橋建造的意義

二、雕版印刷術

1、印章與拓碑

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

3、晚唐印刷《金剛經》

4、發明雕版印刷術的意義

三、僧一行測量子午線

四、藥王孫思邈 課堂練習

學生完成課本上習題。

第7課

隋唐的文學藝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白居易的詩;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張旭、懷素的草書;初唐畫家閻立本、“畫圣”吳道子;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寶庫群;隋朝音樂家萬寶常、唐朝音樂家李龜年;隋唐時的健舞和軟舞及其代表作。

①通過對隋唐文化高度繁榮原因的分析,使學生初步了解政治、經濟與文藝的關系。

②通過對唐詩、隋唐書法繪畫以及石窟藝術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學藝術欣賞能力。

③通過想像李白詩的意境進行作畫和臨摹顏字與柳字,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以及臨帖練字的興趣。

④通過學習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詩態度與懷素學書的事跡,培養學生勤奮學習、鍥而不舍的學習態度與探究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成就,認識他們詩歌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學會聯系已學知識理解歷史問題的方法。

②感知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和閻立本、吳道子的書畫作品,認識他們作品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書法和繪畫藝術高度繁榮的時代。

③通過感知史實,理解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群和世界藝術的瑰寶。通過思考莫高窟壁畫歷經千余年仍保存較好的原因,學會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隋唐時期文學藝術名家輩出,成就輝煌,在我國和世界文學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學習李白、杜甫、白居易熱愛祖國、同情人民、關懷民情的高尚情操。 重點和難點

重點:詩歌的黃金時代;隋唐的書法與繪畫成就。 教學綱要

9

一、詩歌的黃金時代

1、唐代詩歌的空前繁榮

2、“詩仙”李白及其詩歌成就

3、“詩圣”杜甫及其詩歌成就

4、白居易及其詩歌成就

二、書法與繪畫

1、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

2、張旭、懷素的草書

3、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

三、敦煌莫高窟

四、音樂和舞蹈

1、音樂家萬寶常和李龜年

2、隋唐的健舞和軟舞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上練習,教師講評。

第五單元測試

一、選擇題

1、隋朝、唐朝的都城都是在(

) A長安 B東京 C北京 D南京

2、隋朝在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貢獻的是( )

A.隋朝的統一 B.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制 C.開創科舉制 D.開鑿大運河

3、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夜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請你計算一下,隋朝完成全國的統一到最后的滅亡,前后僅經歷了(

)

A.36年 B.37年 C.28年 D.29年

4、下列人物中與成語“罄竹難書”有直接關系的是: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武則天

5、隋朝重新統一南北是在(

)A、581年 B、605年 C、601年 D、589年

6、認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能知人善任、重視訥諫的皇帝是(

)

A楊堅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則天

7、三省六部制源于(

) 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三省六部制”中負責起草政令的是(

)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御史臺

9、人們把誰的統治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0、以下關于唐朝盛世繁榮時社會風貌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

) A、國人飲茶之風盛于唐朝,茶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B、婦女以穿著男裝、幼年纏足、騎馬出游為時尚 C、各民族的音樂和舞蹈在中原受到追捧

D、長安城里云集邊疆各族和世界許多國家的留學生

11、隋朝時開鑿的南北大運河以什么地方為中心(

) A、長安 B、涿郡 C、洛陽 D、余杭

12、隋朝的統治類似于下列哪一個朝代?(

) A.秦朝 B.東漢 C.西晉

D.東晉

13、“贊普”是哪個民族對君王的稱呼?(

) A、匈奴 B、鮮卑

C、吐蕃

D、女真

10

14、公元八世紀時世界最大的城市是(

) A、羅馬

B、長安 C、洛陽

D、開封

15、哪位詩人的詩被譽為“詩史”?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被西北各少數民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的是

A、漢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6、“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為政寬容,對外開放和國力強盛的時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誰的領導。(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7、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的是(

) A、龍門石窟的佛像 B、云岡石窟的佛像 C、莫高窟的壁畫與塑像 D、樂山大佛

18、唐朝實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縣制 B、科舉制 C、三省六部制 D、“羈縻州”制度

19、下列與武則天有關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代唐高宗視政,初顯管理才能。 B、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C、“武周政治”時期,社會經濟達到前所未有的極盛時期。 D、以殘酷誅殺的手段對付李唐宗室

20、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的國家是( )A.朝鮮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亞

21、隋朝時,設計并主持建造趙州橋的是(

) A、僧一行 B、郭守敬 C、魯班 D、李春

22、下列關于歷史手抄報的特點中不正確的是(

)

A、歷史手抄報是以中國歷史為基本內容的手寫報紙;B、它有顯眼的報頭、報名并設有一定的欄目;C、以文字書寫為主;D、也配有一定的圖畫、圖案。

23、僧人都有法號,“西天取經”的陳祎,法號是( ) A、三藏 B、玄奘 C、鑒真 D、一行

24唐朝文學里,最光彩奪目的是 ( ) A.辭賦 B.詩歌 C.散文 D.詞曲

25、在唐代眾多的詩人中,最杰出的三位是(

)

A、李白、 杜甫、 白居易 B、王維 、陳子昂、 岑參

C、李商隱、 杜牧、 賀知章 D、王昌齡、 孟浩然 、王之渙

26、“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中的第二個“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27、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

) A.洛陽 B.長安 C.揚州 D.成都

28、現在各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望 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 D.中國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

29、莫高窟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主要因為

(

)

A.有大量的碑刻書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

C.大批寶物被劫掠到國外 D.建筑具有獨創風格 30、下列關于唐代歷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飲茶之風風靡全國 B.人們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壺 C.農民可以用曲轅犁犁耕,筒車灌溉 D.除夕夜,百姓掛年畫,貼“桃符”

11

31、自稱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數民族首領是下列哪個民族的?(

) A.吐蕃 B.回鶻 C.突厥 D.南詔

32、唐代兩位最著名的散文家是(

)

A、韓愈和柳宗元 B、李白和杜甫 C、李商隱和杜牧 D、王維和岑參

33、在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國措施的共同點是重視人才、任用賢能。下面歷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時被提拔擔任宰相的(

)

①房玄齡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34、為“唐風洋溢奈良城”做出貢獻的中國僧人是( ) A、鑒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侶 D、一行

35、你知道電視劇《西游記》劇中的唐僧是依據歷史上哪個人物原型創作的?(

) A.玄奘 B.鑒真 C.戒賢 D.普照

36、隋唐時期處于我國封建社會的(

)

A、開始形成時期 B、初步發展時期

C、繁榮發展時期 D、走向衰落時期

37、下面有關出現“貞觀之治”的原因,敘述錯誤的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C、社會安定,經濟發展;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38、“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句話出自: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9、維吾爾族的祖先是:( )A、突厥人 B、靺鞨族 C、六詔 D、回紇族 40、唐朝時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國的國家是(

) A、朝鮮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41、同李白、王維等大詩人有著深厚友情的日本留學生是(

) A、崔致遠 B、阿倍仲麻呂 C、卑路斯 D、馬可波羅

42、隋唐文化處在我國封建文化的(

)

A、高峰時期 B、形成時期 C、發展時期 D、衰落時期

43、有關鑒真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他是唐玄宗時的一位高僧

B、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的古代建筑唐招提寺由他主持設計

C、他被日本藥商界奉為始祖

D、他幫助日本創制了日本文字

44、要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歷史、佛教,應查閱(

)

A、《馬可·波羅行紀》 B、《資治通鑒》 C、《大唐西域記》 D、《西游記》

45、古代一個平民百姓通過讀書途徑做官,出人頭地,最早應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二、填空

46、唐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唐朝通商的國家達(

)多個。

47、(

)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團寵大,居各國之首。

48、日本赴唐朝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使者是(

)。

49、我國早在(

)代就知道刻字技術,(

)時,刻石和印章開始出現。雕版印刷大約在(

)時就出現了。

50、(

)印制的《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來,雕版印刷術傳到(

)、(

)等地。

51、唐玄宗時,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實測出子午線長度的是(

),本名張遂。他制定出《

》,形成了我國古代成熟的歷法體系。他還在世界上首次發現(

)現象,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觀點早了近(

)年。

12

52、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主張醫生不貪,有同情心,對患者一視同仁的是隋唐的(

),著有《

》,后世尊稱他為“

”。

53、唐政府組織編著的《

》,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頒布的藥典,被唐政府列為醫校教科書。

54、(

)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流傳下來的有近(

)首。

55、唐朝著名書法家(

)、(

)的楷書,(

)、(

)的草書,各成一體。張旭創造了“

”。

56、唐初畫家閻立本以(

)著名。盛唐畫家吳道子,被后人尊稱為(“

”)。

57、吳道子畫的《

》,人們稱贊說“吳帶當風”。

58、莫高窟又稱(

),大部分開鑿于(

)時期。是我國最大的(

)藝術群,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

59、莫高窟現存壁畫中最為優秀的作品是(

)和(

)。 60、隋朝的(

)和唐朝的(

)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隋朝時期的舞蹈有雄勁的(

)和柔和婉轉的(

)。唐朝的《

》和《 》是其中的代表。

61、開科舉制先河的是(

)。(

)又創設(

),科舉制正式形成。 6

2、唐朝最大的外貿港口是(

)。唐政府在廣州設置(

),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歷史上最早設置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

三、材料題:

63、閱讀材料:唐朝一位皇帝與魏征討論用人時說:“為事擇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別的好人都來了;用壞一人,別的壞人都跟著進來。”

①這是唐朝哪位皇帝與魏征的對話?表明他們用人的標準是什么?

②他們的用人標準在今天有何借鑒意義?

6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尺帶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書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唐太宗

)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與哪個民族的友好關系?唐朝與這個民族“和同為一家”的另一史實是什么?

吐蕃(現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

(2)材料二表明了唐朝在處理少數民族問題上的政策是怎樣的?

唐朝推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與少數民族通好。

(3)根據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對唐朝的少數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這種開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很值得提倡的政策。

四、問答題: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各有什么特色?寫出他們的主要代表作。

講評第五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13 教學過程

一、發放試卷

二、講評試卷

三、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第9課

遼夏與北宋的和戰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五代十國、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耶律德光與契丹改國號為遼;陳橋兵變與北宋建立;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寇準與澶淵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宋夏戰爭、宋夏和議。

①通過評價澶淵之盟與宋夏和議,培養學生全面地、辯證地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②通過講述楊家將的故事,培養學生聯系文學作品學習歷史的興趣,認識有關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與歷史史實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契丹興起與澶淵之盟、北宋建立及其統一活動、西夏建立與宋夏和戰等史實,認識遼、宋、夏并立的局面和當時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②學會通過講述人物故事和識記歷史地圖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認識北宋統一中原與南方的意義,形成自覺維護國家統一的觀點。 ② 了解寇準濟國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敵的崇高氣節。 ③

了解遼、西夏在邊疆開發上的成就,認識中華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④ 澶淵之盟和宋夏和議進一步說明,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內各民族和平共處、共同繁榮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重點和難點

重點:契丹、北宋政權的建立以及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

難點:澶淵之盟和宋夏議和。 教學綱要

一、契丹的興起

1、五代十國

2、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3、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4、遼的歷史地位

三、陳橋兵變

1、趙匡胤建立宋朝

2、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

三、澶淵之盟

1、澶州之戰

2、澶淵之盟

四、宋夏和戰

1、黨項族的崛起

14

2、元昊建立西夏

3、宋夏和議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習題,教師講評指導。

第10課

宋金對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稱帝建金;東京保衛戰;“靖康之變”;南宋的建立;岳飛抗金;宋金和議。

①通過學習宋金對峙局面形成過程及其原因的史實,增強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組織學生討論、評價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事跡,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③讓學生搜集岳飛抗金的故事,培養學生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通過講述岳飛的故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比較岳飛、秦檜在歷史上的不同作為,使學生認識評價歷史人物應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促進了歷史的發展。

②通過觀察《宋金對峙形勢》圖,使學生了解宋金雙方作戰情況以及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后,兩個政權的控制范圍。

③通過搜集金滅遼、滅北宋和岳飛抗金的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歷史知識的海洋去學習和探索。

④通過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合作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女真族是我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對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從而認識到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悠久歷史。

②正確看待、客觀分析女真與遼的戰爭、金與北宋的戰爭和岳飛抗金的性質,認識到反掠奪、反奴役的正義斗爭是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而掠奪戰爭和投降派的可恥行為必定受到人民的遣責和唾棄。

③通過學習岳家軍英勇抗金和岳飛遭奸人陷害的史實,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引導學生用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審視歷史長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重點和難點

重點:岳飛抗金和宋金和議。

難點:如何正確評價岳飛抗金斗爭。 教學綱要

一、靖康之變

1、女真的興起

2、金國的建立

3、東京保衛戰

4、“靖康之變”

二、岳飛抗金

1、南宋的建立

2、岳飛現“岳家軍”

3、郾城大捷

15

4、宋高宗、秦檜殺害岳飛

三、宋金和議

1、宋金和議的內容

2、宋金和議的影響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本課習題,教師講評指導。

第11課

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時間及表現;宋代農業的發展;宋代手工業的發展;宋代商業的繁榮;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代的海外貿易;宋代豐富多彩社會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經濟發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會生產手進步促使人們日常生活發生變化的種種現象,使學生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

③通過比較唐都長安和北宋都城東京的商業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比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農工商業發展狀況,使學生形象地認識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已南移到長江流域,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組織學生以口頭或文字方式描繪宋代城市生活,培養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

②指導學生設計制作“宋代農工商業發展簡表”,培養學生用圖表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了解宋代在農工商業領域的領先成就,感知人類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培養學生崇高科學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重點和難點

重點: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原因及其表現。

難點: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學綱要

一、經濟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況

二、農工商業的發展

1、宋代農業的發展

2、宋代手工業的興盛

3、宋代商業的繁榮

16

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12課

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檢司;元世祖重視農業;黃道婆對棉紡織業的貢獻;元大都和泉州;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①通過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評價,培養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闡釋歷史現象和辯證思維的能力。

③分析歸納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現,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 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從是否有利于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來客觀評價成吉思汗。 ②了解蒙古政權武力征服南宋的過程,具體分析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從歷史現象本身的復雜性,客觀議價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統一。

③仔細閱讀《元朝疆域圖》,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圖》,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稱在元朝時已經確定,并對照《亞洲地圖》,了解北海的位置。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全面了解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感知元朝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做出的貢獻。

②通過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長與統一蒙古的過程,感知困苦與挫折對英雄人物成長的磨礪,從而有意識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③通過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堅貞不屈、從容就義的事跡,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

④通過蒙古和元朝的統一及蒙古政權的擴張,認識戰爭的多樣性,支持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的掠奪戰爭。 重點和難點

重點:元朝的大一統;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難點:關于對成吉思汗的評價;關于對文天祥抗元斗爭的評價。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兩宋時期,我國先后出現了哪些少數民族政權/學 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兩宋時期,我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遼、西夏、金、吐蕃和蒙古政權等。這個時期,封建國家處于分裂狀態。直到元朝統一全國,才結束了 唐末以來的分裂割據的局面,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元朝是怎樣建立和統一全國的?這一時期民族關系發展的情況怎樣?

導入新課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

2、蒙古汗國的建立

二、元朝大統一

17

1、忽必烈建立元朝

2、文天祥抗元和元滅南宋

3、行省制度與宣政院的設置

4、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民族關系的發展 課堂練習

第13課

宋元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戰國時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時制成了指南針,用于航海;唐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唐末開始用于火紅制造武器,宋元時,火藥廣泛地應用于軍事,出現了大量的火藥武器;11世紀中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及其作用。

①通過自制指示方向的小磁針以及用蘿卜、泥巴或者木頭自制活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②引用馬克思、魯訊對四大發明作用的有關論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歸納宋元科技的特點,培養學生比較、綜合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自主閱讀、教師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都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認識到它們的巨大影響,從而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②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都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出來的,從而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觀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對四大發明傳播及其影響的學習,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樹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火藥發明及在軍事上的廣泛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四大發明的傳播。

難點:正確認識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引導學生歸納宋元時期政治、經濟及對外關系的基本情況。如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元朝實現了全國的大統一;在民族政權對峙的過程中,民族 融合進一步加強,到元朝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宋以來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發展;隨著海外貿易的加強,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這一切為 宋元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導入新課

一、指南針的發明與使用

1、戰國時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2、宋朝時制成指南針,用于海上交通

二、火藥的發明與使用

1、唐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

2、火藥在軍事上的使用

三、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畢升發明活字印刷

18

2、元明時發明了木活字、錫活字

3、活字印刷的優點

四、四大發明的傳播

1、四大發明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

2、四大發明對歐洲及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 課堂練習

第14課

宋元的史學、文學和藝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詞是宋朝的主要文學成就;開創豪放詞風的蘇軾及其代表作;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繼承并發揚了蘇軾詞風的辛棄疾及其代表作;元曲是元朝文學創作的主流;劇作家關漢卿及其代表作;馬致遠;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趙孟府的《秋郊飲馬圖》。

①比較《史記》和《資治通鑒》兩部史書的體例,初步了解紀傳體和編年體兩類史書的編纂特點,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對宋詞、元曲及宋元時期繪畫的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學習本課的卡通問答,將《資治通鑒》與《史記》對比,了解《資治通鑒》的編纂特點;通過補充一定數量的閱讀資料,使學生認識到《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編年體通史的典范。

②在補充材料的基礎上,播放或誦讀有關名家的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詞、元曲的藝術特點,以及蘇詞、李詞、辛棄疾和關關詞的藝術風格。

③結合第15課。要求學生談談《清明上河圖》和《秋郊飲馬圖》美在什么地方。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資治通鑒》②蘇軾開創豪放的詞風;③李清照的詞;④辛棄疾的詞。

難點:①《資治通鑒》取材廣泛,考證嚴密,敘事明晰,文筆生動。②對《清明上河圖》和《秋郊飲馬圖》的欣賞。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指出宋元時期文化繁榮,在史學、文學和藝術等許多方面都取了輝煌成就。

導入新課

一、《資治通鑒》

二、宋詞

1、宋詞的主要文學成就——詞

2、豪放詞風的開創者蘇軾及其代表作

3、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

4、發揚蘇軾詞 風的辛棄疾用其代表作

三、元曲

1、元朝文學創作的主流——元曲

2、關漢卿和《竇娥冤》

四、繪畫

1、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2、趙孟府的《秋郊飲馬圖》

19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六單元測試

一、選擇(每題1分,共50分)

1、成吉思汗的主要歷史功績在于(

) A、吸取隋亡教訓,重視發展生產

B、在會寧稱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

2、下面哪一種節日,在宋代還沒有出現(

)

A.春節 B.端午節 C.寒食節 D.植樹節

3、在我國歷史上,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下的正式行政區是(

)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參加呼倫貝爾成吉思汗草原文化節,可領略(

)

的人文風情。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黨項族

5、對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幾段歷史時期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繁榮時期。

B、五代、遼、宋、夏、金、元是我國民族進一步融合,封建經濟繼續發展時期。 C、北宋時期,中國重新出現大一統的局面。

D、明朝時期,我國封建制度開始走向衰落。

6、四大發明中,不屬于宋元時期發明或改進的是(

)

A、活字印刷術 B、火藥 C、造紙術 D、指南針

7、在我國歷史上火藥在軍事上開始廣泛使用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元朝

8、元代江南棉紡織業的中心在(

)

A、建康 B、杭州 C、海南島 D、松江

9、關于《資治通鑒》,不正確的是(

)

A、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 B、是一部編年體通史

C、按年月日順序敘述原始社會到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D、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10、蘇軾與辛棄疾的共同之處是(

)

A、都生活于南宋 B、詞風都屬于豪放風格

C、都胸懷收復失地之志 D、善于運用口語,格外清新自然

11、元雜劇是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因為(

)

A、戲曲元代空前發達,形式和內容達到了完美結合

B、《竇娥冤》在當時反響很大 C、它把詩歌、音樂、舞蹈熔于一爐 D、它把詩歌、散曲、說唱熔于一爐

12、元朝最優秀的劇作家是(

) A、李清照 B、竇娥 C、關漢卿 D、湯顯祖

13、澶淵之盟是哪兩個政權之間簽訂的和議(

)

A、北宋與遼 B、北宋與西夏 C、遼與西夏 D、金與南宋

14、北宋與南宋的關系,類似于(

)

A、后周與北周 B、西晉與東晉 C、東魏與西魏 D、唐朝與后唐

15、你認為下列不正確的選項是(

)

A、東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居住區)”、“市(商業區)”的界限。 B、東京城內的店鋪不僅白天營業,還有夜市和早市。

C、東京城內還出現了娛樂場所,叫做“瓦肆”。

D、北宋都城東京商業發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長安。

16、下列哪一項是成吉思汗的業績(

)

20 A、創制蒙古文字 B、建立蒙古政權 C、滅亡金朝 D、定國號為元

17、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了,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淵之盟訂立之前(

) A、北宋與遼的爭戰 B、北宋與金的爭戰

C、南宋與遼的爭戰 D、南宋與金的爭戰

18、下列選項,屬于兩宋時期契丹、黨項和女真三族杰出首領共同之處的是( ) A.都稱皇帝 B.都統一本族各部 C.都任用漢人 D.都用宋制建立官制

19、遼和北宋被金國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國家統治者不得人心

B.人民反對抗金

C.國家統治腐朽 D.國家內部發生分裂 20.宋朝手工業中的哪一行業水平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 ) A.棉紡織業 B.制瓷業 C.采礦業 D.造船業

21.既是兩宋時期的重要港口,又是元朝最大的港口是( ) A.泉州 B.廣州 C.明州 D.劉家港 22.岳飛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對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謀害

C.他訓練出紀律嚴明的岳家軍 D.他堅持抗金的正義斗爭 23.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逐漸自北向南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統治階級的政策調整 B.南北地理環境的變化

C.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穩定 D.南方貿易發達 24.“陳橋兵變” 的事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為(

)

A.唐玄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明太祖

25. 一位生活在北宋前期的都城東京的商人,他可能有的經歷是(

)

A. 到“瓦肆”看了精彩的雜技和武術表演

B.游覽了敦煌莫高窟

C.隨身攜帶著“交子”

D.友人送他一部<<水滸傳>> 26.與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不包括(

)

A.遼 B.金 C.西夏 D.蒙古汗國 27.西夏政權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黨項族 D.蒙古族

28.我國現在56個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

A.蒙古族 B. 回族 C.維吾爾族 D. 朝鮮族

29.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出自: ( ) A.岳飛 B.文天祥 C.司馬遷 D.鄭成功

31.下列我國古代著名外貿港口中,屬于兩宋時期的名港是 (

)

① 泉州

②廣州

③ 明州

④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是宋、遼之間,宋、夏之間,宋、金之間“議和”的共同點(

)

A.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

B.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相處 C.宋王朝都要交納歲幣 D.導致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33.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

)

A.絲綢之鄉

B.魚米之鄉

C.瓷都 D.產茶中心

34.岳飛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對聯中,佞臣指(

)

A.趙高 B.楊國忠 C.秦檜 D.和坤

35.假如你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南宋臨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況是(

)

A.國內外的客商往來不絕 B.流動商販走街串巷叫賣

C.店鋪林立,“買賣晝夜不絕” D.商業區和住宅區分開

21 36.元朝時,專門負責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機構是(

)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檢司

37.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到(

)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兩宋

D.明朝

38.“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這一史書記載反映的是下列哪個王朝的興起?(

) A.宋 B.元 C.明 D.清

39.《雞肋篇》載:“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引文反映了哪個朝代的情況(

) A.戰國 B.西漢 C.唐朝 D.北宋

40.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是(

)

A.米飯 B.面食 C.肉類 D.魚類 41.我國歷史上,管形火器出現是在(

)

A.五代時期 B.北宋時期 C.南宋時期 D.元朝時期

42.指南針的發明和開始用于航海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3.1271年怱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今天的北京,當時叫(

)

A.會京 B.上京 C.大都 D.東京

44.岳飛詩曰:“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這里,“匈奴”是指(

)

A.匈奴貴族 B.契丹貴族 C.黨項貴族 D.女真貴族

45.“蘇湖熟,天下足”這一諺語反映的是(

)

A.唐朝時,勞動人民創造了大量財富 B.北宋時,占城稻的推廣 C.五代十國時,南方經濟取得的成就 D.南宋時,稻米產量的增加

46.宋元時期,繪畫藝術的特征是表現人民生活的風俗畫的出現和日益增多,這主要是因為(

)

A.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B.對外貿易的發展

C.文化事業的發展 D.城市經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47.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我國四川地區的"交子",它出現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8. 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經歷是(

)

A、 去江南販運棉布 B、 經運河到杭州游覽

C、讀《馬可·波羅行記》,了解意大利商人經商的情況

D、購買景德鎮真花瓷器

49、走進《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

)

①可以去夜市買東西 ②邊喝著茶邊在瓦肆里看雜技表演 ③普通百姓可以穿多種顏色的衣服④大街上店鋪林立,你可以隨意吃到各種風味小吃⑤城市平民都住著高大寬敞的瓦頂平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50、穿越時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會風貌是可以看到的(

) ① 在當時商業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鎮瓷器② 夏天,在夜市上、瓦肆里你可以喝到冷飲③ 四川地區的人們可使用“交子”④ 農民的住房多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的住所以瓦頂平房為主。⑤ 出行時,人們都只乘轎子或馬車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1、關于“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隋唐時期我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B.宋朝時期,雕板印刷進入全盛時期C.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術更先進,很快取代雕版印刷術D.我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52.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活躍,政府在著名的對外貿易海港設置市舶司進行管理,下列可能設置過市舶司的城市是(

)

A.天津

B.泉州

C.上海

D.???/p>

22 53.你知道“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話表明了兩宋時哪個地區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

A.長江流域 B.太湖流域 C.黃河流域 D.珠江流域

54、“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只筒子,兩匹布。”這是一首上海(古稱松江)一帶的人們世代相傳的歌謠。人們歌頌的是一位對我國棉紡織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婦女的事跡。請你判斷,歌謠中的“黃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

A.西漢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二、材料解析題:

55.①兩宋時期,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②從三國時期起,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唐朝中期以后,移動的速度加快。兩宋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請回答:

⑴南方形成天下聞名的“糧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氣候溫和、資源豐富。

⑵新的手工行業是指什么?棉紡織業。 ⑶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什么?交子

⑷簡述我國經濟重心由北向南轉移的原因。

⑴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得到開發;⑵南方相對安定;⑶北人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56、“一代天驕”結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間的紛爭,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忽必烈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首領當皇帝的統一王朝。

請回答:

⑴“一代天驕”是指誰?他分別于什么時候統一了蒙古和建立蒙古汗國?鐵木真。13世紀初。1206年。

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首領當皇帝的統一王朝”是指哪個朝代?它的都城是哪里?這個王朝是在哪一年統一中國的?元朝。大都。1279。

⑶簡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動。

①建立元朝;②滅南宋;③推行漢制;④重視農業生產。

三、問答題:

57、明朝統治者為加強君權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⑴廢丞相,設三司;⑵建立廠衛制度;⑶八股取士;⑷大興文字獄。

58、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道士丘處機偶逢郭姓楊姓獵戶即將生子,就給二個孩子爭別取名郭靖、楊康,二家獵戶夫婦非常樂意。

請你說說丘道長為什么給他們取這樣的名字。

提示:為了讓二個小孩從小就記住北宋滅亡(靖康之變)的國恥,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報效祖國。

講評第六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教學過程

一、發放講評 試卷

二、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第七單元

23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第16課

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明朝的建立;廢丞相,設三司;廠衛制度;八股取士。

①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歸納明朝加強皇權的各項措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②通過討論,培養學生敢于立論的創新精神和利用論據論證觀點的思辯方法。

③通過分析比較明朝和唐朝科舉考試的異同,培養學生全面評價問題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一方面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漸趨衰落。

②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創立的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到八股取士,從思想文化上加強君主專制,它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阻滯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不利于社會進步。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難點:正確理解和認識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導入新課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紅巾軍大起義

2、朱元璋建立明朝

二、廢丞相,設三司

1、撤中書省,廢丞相

2、廢行省,設三司

三、廠衛制度

1、錦衣衛

2、東廠和西廠

四、八股取士

1、八股取士

2、八股取士的影響 課堂練習

第17課

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條件、目的、概況、影響;開發南洋;倭寇;戚繼光抗倭。

①引導學生識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② 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張騫出使西域,培養學生比較、理解問題的能力。

③引導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使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使學生初步學會多角度、多方位、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

24 ④采用課堂討論、想象等方式,探究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繼光抗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在地圖上指、描或演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歷史想象能力。

②引導學生收集關于鄭和、戚繼光的資料,作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學生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的語言表達能力。

③鼓勵學生向地理教師請教,了解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及到達國家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等,以增強各學科知識的聯系,拓寬知識面。

④要求學生講述戚繼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確認識戚繼光抗倭在中華民族反侵略斗爭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人民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的精神。

②學習戚繼光抗倭事跡,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明朝時期,我國對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從而全面認識明朝對外關系的基本特征。 重點和難點

重點:鄭和下西洋

難點:如何全面地辯證地評價鄭和下西洋 教學過程

要求學生預習,并收集鄭和、戚繼光的有關資料。

課前引導:明朝建立后,為了鞏固統治,對內不斷強國化皇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隨著明朝政權的鞏固以及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外交 上,也展開了一系列重大活動,這些活動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爭。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

導入新課

一、鄭和下西洋

1、條件和目的

2、概況

3、意義和影響

二、戚繼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2、戚繼光抗倭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5

第18課

清朝專制統治的強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族名為滿洲;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起義軍失販;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雍正時,設軍機處,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

①通過了解從到女真、建州女真、滿洲的演變過程,培養學生探尋歷史線索的能力。

②通過分析專制皇權的強化過程,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和綜合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分析秦始皇焚書坑儒、明朝八股取士與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嚴重后果,培養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介紹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有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②從清朝設立軍機處和大興文字獄兩個方面,結合課中題和課后題,說明清朝進一步強化皇權,中國封建社會專制統治達到了項峰,成為阻礙歷史發展的嚴重障礙,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創業事跡,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②通過講述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有關史實,痛斥奸邪,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③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專制統治的危害,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將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強化學生的民主與法制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清朝設立軍機處以及文字獄的特點和影響。 難點:清朝強化專制統治的原因及影響。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歷史上曾經有哪幾個少數民族建立過統一的中央政權?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除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外,還有滿洲建立的清朝。

導入新課

一、清朝建立

1、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2、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族名為滿洲

3、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朝確立在全國的統治

二、軍機處

1、雍正時,設立軍機處

2、軍機處的特點及影響

三、文字獄

1、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

2、文字獄的危害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6

第19課

抗擊西方殖民者入侵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門;荷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雅克薩之戰;《尼布楚條約》。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民族觀、戰爭觀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歸納總結“16——17世紀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國哪些地區?我國人民又進行了怎樣的抗擊”等問題,培養學生歸納及綜合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指導學生對比觀察《中國地圖》,分析現在中俄東段邊界與《尼布楚條約》簽訂時的邊界有何不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歷史事件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對外交往中各國既可以和平共處,也會兵戎相見,從而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

②注重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臺灣有關歷史的演變過程和現狀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關注現實,培養對歷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了解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史實,分析中國被入侵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②通過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的初步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英勇不屈的民族,她的英雄兒女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領土完整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中國反侵略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斗爭及其歷史功績;②雅克薩這戰;③《尼布楚條約》。

難點:①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為什么紛紛侵略我國東南沒海和東北地區;②為什么雅克薩之戰是自衛反擊戰。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學生預習,出示思考題,然后以問題為線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引導學生通過解決掌握本課知識。

導入新課

①16——17世紀有哪些西方殖民者侵擾了我國東南沒海的哪些地區?

②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樣侵占澳門的?澳門又是怎樣回到祖國懷抱?從澳門被占到回歸說明了什么?

③荷蘭殖民者是怎樣侵占臺灣的?

二鄭成功收復

①誰能用學過的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②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臺灣?他是怎樣收復臺灣的?收復臺灣有何意義?

③我們怎樣評價鄭成功?

三、雅克薩之戰

①16——17世紀我國的黑龍江流域遭到哪個國家的侵略?它占據了中國的哪些領土?

②雅克薩之戰是什么性質的戰爭?為什么?

③中俄《尼布楚條約》是在什么情況下簽訂的?為什么說它是一個平等條約?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7

第20課

疆地區的管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鄭氏政權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康熙帝平定藩叛亂,粉碎噶爾丹的分裂陰謀,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清朝冊封**和**,設置駐藏大臣;清朝前期的疆域。

①組織學生討論當年鄭成功抗清,后來鄭氏政權歸順清朝的歷史演變過程,培養學生根據沒時代背景闡釋歷史現象,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歸納清朝前期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采取的措施,培養學生綜合史實的能力。

③要求學生描繪《清朝前期疆域圖》,標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培養學生繪制地圖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清朝前期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措施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明清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發展和鞏固。

②通過闡釋鄭氏政權從抗清到歸順清朝、吳三桂等從降清到反清等歷史現象,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認識歷史現象。

③運用討論、比較、聯想等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的措施及其歷史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肯定康熙帝、乾隆帝在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斗爭中所做的貢獻,弘揚熱愛祖國、維護統一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②通過評價鄭豬八戒政權從抗清到順清、吳三桂從降清到反清叛亂的行為,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③通過批判噶爾丹的分裂和大小和卓叛亂等行徑,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樹立對祖國、對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④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祖國版圖的基礎,這是我國各族人同在共同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斗爭中逐漸形成的。在清朝遼闊的國土上生活著50多個民族,各族人民都為祖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重點和難點

重點:清朝前期平叛和反分裂的斗爭。

難點:①如何看待鄭成功抗清和他的后代歸順清朝;②如何看待吳三桂降清和反清。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鄭成功為什么收復臺灣?臺灣的收復有何意義?學生回答后,教師概括上節課內容。

導入新課

一、清朝設置臺灣府

1、鄭氏政權歸順清朝

2、清朝設置臺灣府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爭

1、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

2、粉碎噶爾丹的分裂陰謀和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

3、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

三、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冊封**、**

2、設置駐藏大臣

28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

1、清朝疆域

2、清朝的行政區劃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22課

盛世危機

教學目標

康乾盛世;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朝社會危機的表現。

①通過對康乾盛世的學習、了解清朝前期,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國家強盛的局面,但此時中國已處于封建社會晚期,繁榮的盛世背后潛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思考清朝前期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提高辯證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指導學生分析清朝的社會危機,對東西方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從而提高比較分析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清朝前期社會繁榮的諸方面,從而對清朝前期的繁榮局面有整體的認識的把握。

②比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響;比較17——18世紀的中西方發展狀況,認識近代中國遭到外來侵略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清朝前期,隨著統治政策的調整,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造就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次繁榮——康乾盛世。

②閉關鎖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殖民侵略活動的作用,但嚴重阻礙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使得當時的統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看不清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最后導致了中國的落后。讓學生明白:改革開放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重點和難點

重點:“閉關鎖國”。

難點:清朝由強盛走向衰落(內部危機)。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采取了哪些措施?

導入新課

一、康乾盛世

二、閉關鎖國

1、閉關鎖國政策及其產生的原因

2、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三、社會危機

1、清朝由強盛走向衰落(內部危機)

2、西方資本主義處于上升階段(外部危機)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9

第23課

明清前期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明長城;北京城及故宮;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天工開物》;明朝時,我國傳統科學技術仍處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①通過觀看有關影視資料或閱讀有關材料,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確結論的能力。

②通過對本課最后一段大字的學習,培養學生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在觀看有關錄像資料、閱讀有關材料或聽取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努力獲取有效信息。

②通過對課中題和課后題的思考、討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具體途徑。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長城和北京故宮是世界上偉大工程,《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學習李時珍、宋應星等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③通過分析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明長城;②明北京城及其故宮;③李時珍和《本草綱目》;④《天工開物》。

難點:為什么自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明長城和北京故宮

1、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明長城

2、世界城市建筑藝術的杰作:北京城

二、《本草綱目》

1、明朝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

2、“東方醫學巨典”《本草綱目》

三、《天工開物》

1、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2、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30

第24課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說和藝術

教學目標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京劇的形成。

①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欣賞能力。

②通過畫想像畫和制作京劇臉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了解并歸納明清小說和藝術的主要成就,并對它們進行初步的鑒賞。

②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文學藝術創作,是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反映,培養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并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分析解決歷史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結合上課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明清時期雖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仍然創造了大量先進的、輝煌的文學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為祖國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②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通過對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思想性、藝術性,特別是其中一些人物的介紹,確立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重點和難點

重點:曹雪芹及《紅樓夢》。

難點:對四大古典名著、繪畫等的欣賞。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教師指出,我國先秦時期文學的主流是諸子散文,當時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莊子、韓非子等。然后提問:唐朝、宋朝、元朝文學的主流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明清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小說。

導入新課

一、明朝小說的代表作:《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二、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

1、曹雪芹

2、《紅樓夢》

三、繪畫

四、京劇的形成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范文第5篇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楊堅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時間:589年

思考:聯系南北朝歷史的特點,想想為什么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 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二、“開皇之治”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發展生產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

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四五千里。

2、開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強南北交通;③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為什么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

第3課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2)重視吏治(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云集,商業繁盛。

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

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 人物貢獻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誕生階段

隋煬帝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唐太宗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完善階段 武則天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

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和同為一家“

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①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

②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③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么意義?①維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②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 民族活動地區與唐朝的關系

今何族的祖先吐番西北和同為一家: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通婚。藏族回紇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維吾爾族靺鞨東北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ね?rdquo;,“車書本一家”。 滿族南詔 西南

唐玄宗封皮羅閣為“云南王”。 彝族白族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

一、對外友好往來

一、對外友好往來

主要的對外友好往來城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

二、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1、遣唐使

2、鑒真東渡

3、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錢幣、習俗等。

二、唐朝與新羅的友好往來

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三、玄奘西游為什么唐朝與世界各國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

1、唐朝的強盛、繁榮、先進,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較開放的政策和比過去發達的對外交通,給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第

7、8課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趙州橋 設計者:隋朝李春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長安城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代表作特點李白《早發白帝城》《蜀道難》豪邁奔放,想象豐富。詩仙杜甫“三吏”“三別”反映社會現實。詩圣白居易《秦中吟》《新樂府》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書體書法家代表作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課范文第6篇

歷 史 教 案

1

2012年上學期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繼續任教七年級歷史,七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雖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學習上還存在以下問題 ①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科認識不夠,學習態度不端正。②部分學生求知欲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

③有些學生有偏科現象

④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 ⑤綜合分述史實的能力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教材分析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敘述了從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歷史,也是中國古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三個單元,共二十四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課程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1、教學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宋元經濟重心南移。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宋元時期經經濟重心南移,民族關系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的歷史巨變。

五、本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課程標準認真備課,耐心輔導.。

2、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出每一節課的重難點,以增強直觀感

3、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4、通過課上小測驗、提問,檢查背誦等多種方式進行知識的反饋和鞏固

5、繼續實行少講多練當堂掌握的這種教學形式啟發學生動手和動口的能力,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重點講解

6、每講完一單元后把本單元的內容進行歸納綜合比較,讓學生系統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議一議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課上講到、練到,課下輔導到、檢查到不丟掉一個環節以提高成績。

六、教研教改課題和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開運河

創科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統一的時間及其意義;大運河開鑿的時間、南北起止及中心點;大運河的作用;隋文帝開科舉制的先河;隋煬帝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①結合《隋運河》圖講解大運河的開鑿,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結合圖文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聯系隋以前中國古代的主要選官制度,說明隋創立科舉制的作用和意義,培養學生綜合說明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隋煬帝的評價,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過課后題“比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們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隋朝統一及其歷史作用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②結合課中題,補充歷代詩人對隋大運河的詠嘆,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進行討論。結合卡通問答中有關科舉制的介紹和課后題,對科舉制的作用進行討論。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在共同探討的過程中,對歷史事件做出評價。

③寫一個關于隋煬帝功過的短評,進行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進一步認識到國家的統

一、安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了解隋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長的運河,至今還在發揮重要作用,它的開鑿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理解科舉制的作用,初步認識人事制度建設對國家的重要性。 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運河的開鑿;科舉制的創立

難點:大運河為什么在隋朝時開鑿?進士科的創設標志著科舉制正式形成;就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和科舉制的作用引導學生勇于多角度提出問題,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釋。 導入新課

一、隋朝統一南北

3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長安,要求學生歸納隋以前還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統一南北講清時間及所滅的政權。其意義結合“隋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講解。

二、大運河的開鑿

1、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

2、大運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3、大運河的作用

三、科舉制的創立

1、隋文帝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

2、隋煬帝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3、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小結

就隋的建立和統一南北的有關知識提問,指出隋開鑿的大運河和創立的科舉制對后世影響巨大。請一位學生簡要歸納這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

課后活動與探究: 課后收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后作業

第2課 貞觀之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太宗與玄武門之變,輕徭薄賦、知人善任,重視納諫;加強中央權力,完善科舉制度;貞觀之治。

①通過分析唐太宗的執政措施和政績,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分析概括貞觀之治的內容,初步了解歸納、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盛世”現象,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和歷史觀點。

③結合課文的引文、課中思考題及課后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以史論證、史論結合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貞觀之治內容的教學和觀看圖片、錄像資料,讓學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是統治者為穩定社會、鞏固統治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合理調整統治政策的結果。

②搜集有關唐太宗的史料,運用“自學——問題——討論”法,對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有關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訓,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因而出現了“貞觀之治”。通過對其統治措施和政績的教學,加深學生對杰出人物和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輕徭薄賦是歷代統治者恢復經濟、穩定社會、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對唐太宗輕徭薄賦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減輕民眾負擔、以民為本的重要性。

③通過唐太宗重視和善于納諫的故事,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批評的品德。

重點和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的含義;“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貞觀之治”的內容

難點:如何評價唐太宗;如何看待歷史上出現的“盛世”現象 導入新課

提問:隋朝為什么會像秦王朝一樣建立不久就爆發了農民起義?結果如何?

教師指出:在隋朝統治土崩之際,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員乘機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來建立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

4

一、玄武門之變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門之變

二、輕徭薄賦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四、加強中央集權

五、完善科舉制度

六、“貞觀之治”的含義

小結: 要求學生談談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以突破難點。

課后活動與探究: 課后收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后作業

第3課

開元盛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統治措施;開元盛世;曲轅犁和筒車;唐都長安。

①通過對武則天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過對開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現的分析,引導學生理清教材的內在聯系,初步掌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①了解武則天由后妃到皇帝的歷史過程及其政績,認識武則天的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運用兩分法評價武則天。

②通過對唐太過、武則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綜合分析,說明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礎及其主客觀條件,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當權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礎。武則天是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業績的基礎上,勵精圖治,其統治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③唐都長安是當時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引導學生認識大唐盛世的歷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點和難點

重點: 開元盛世

難點: 如何評價武則天 導入新課

5 提問:什么是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的局面是怎樣出現的?

教師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貞觀之治的局面如何發展?唐朝的國勢走向如何?接著,教師板書課題。

一、女皇武則天

1、武則天掌權和稱帝

2、“貞觀遺風”

二、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績

2、開元盛世

3、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4、唐都長安 小結: 通過小結,簡要介紹唐朝從建國、強盛到衰亡的歷史過程,使學生對唐朝的歷史有大致了解。

課后作業

第4課

唐朝的民族關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與東突厥的關系;唐太宗尊為“天可汗”;松贊干布統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

①通過對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認識歷史問題的思維能力。

②通過對唐太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為發展民族關系所做出貢獻的分析,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唐朝與突厥、吐蕃等民族關系的了解,理解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運用閱讀、討論和聯想比較法,探究唐朝民族關系發展的原因及其表現。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朝疆域廣大,唐政府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住空前頻繁。唐朝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

②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擁護,被尊為“天可汗”。

③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發展唐蕃關系,促進漢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貢獻。

④突厥、吐蕃、回紇、南詔等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都對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和我國民族關系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重點和難點

重點: 唐朝與吐蕃的關系

難點: 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 導入新課

提問:“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情況?

教師指出:唐朝前期處于繁榮階段,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這一時期,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得到發展。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2、邊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與突厥的關系

4、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

二、唐蕃和親與會盟

1、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會盟 小結:

用圖表法小結有關內容。

民族 活動地區 政權名稱 重要首領 與唐關系 突厥

吐蕃

回紇

南詔

課后作業

第5課

唐代的中外交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長安是唐朝陸路交通中心;廣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唐朝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國向唐朝派遣使節;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學生;鑒真東渡;玄奘西游。

①通過對唐朝對外交往盛況空前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②通過引導學生解答課后的比較鑒真和玄奘共同點的習題,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法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唐僧取經的故事與歷史事實的聯系和區別的分析,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的鑒別能力。

④通過對《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的觀察,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聯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內容,使學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況空前的景況,認識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的政治經濟條件及其重大作用。

②運用觀察、聯想、比較、討論等方法講授本課內容,使學生感知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節和中國的鑒真、玄奘等,為發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貢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代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發達,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見,國力的強大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基礎,開放的對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社會進步。

②日本等國的遣唐使、中國的高僧鑒真、玄奘等為發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繼承。 重點和難點

重點:唐朝對外開放的政策。

7 難點:唐朝的對外開放豐富了中外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學綱要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對外交通

2、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羅的遣唐使節

二、鑒真東渡

1、鑒真東渡的艱辛歷程

2、鑒真的貢獻

三、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艱苦經歷

2、玄奘西游的貢獻 課堂練習

第6課

隋唐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實測子午線;藥王孫思邈。

①通過觀察《趙州橋》圖和晚唐《金剛經》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掘歷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過自刻印章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觀察《趙州橋》圖,思考趙州橋有何特點,認識趙州橋在橋梁史上的地位,學會對歷史圖像進觀察、提練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過實踐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過閱讀了解雕版印刷的情況,通過換位假設、逆向推理認識雕版印刷發明的意義。

③了解隋唐時期天文和醫學的重要成就,學會以問題作引導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隋唐時期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增強對祖國歷史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②學習隋唐科學家和發明者借鑒前人經驗、注重實踐、勇于創新、服務百姓的精神。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隋朝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難點:僧一行測量子午線和藥王孫思邈,這兩個知識點,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綱要

8

一、趙州橋

1、趙州橋的特點

2、趙州橋建造的意義

二、雕版印刷術

1、印章與拓碑

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

3、晚唐印刷《金剛經》

4、發明雕版印刷術的意義

三、僧一行測量子午線

四、藥王孫思邈 課堂練習

學生完成課本上習題。

第7課

隋唐的文學藝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白居易的詩;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張旭、懷素的草書;初唐畫家閻立本、“畫圣”吳道子;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寶庫群;隋朝音樂家萬寶常、唐朝音樂家李龜年;隋唐時的健舞和軟舞及其代表作。

①通過對隋唐文化高度繁榮原因的分析,使學生初步了解政治、經濟與文藝的關系。

②通過對唐詩、隋唐書法繪畫以及石窟藝術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學藝術欣賞能力。

③通過想像李白詩的意境進行作畫和臨摹顏字與柳字,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以及臨帖練字的興趣。

④通過學習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詩態度與懷素學書的事跡,培養學生勤奮學習、鍥而不舍的學習態度與探究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成就,認識他們詩歌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學會聯系已學知識理解歷史問題的方法。

②感知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和閻立本、吳道子的書畫作品,認識他們作品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書法和繪畫藝術高度繁榮的時代。

③通過感知史實,理解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群和世界藝術的瑰寶。通過思考莫高窟壁畫歷經千余年仍保存較好的原因,學會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隋唐時期文學藝術名家輩出,成就輝煌,在我國和世界文學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學習李白、杜甫、白居易熱愛祖國、同情人民、關懷民情的高尚情操。 重點和難點

重點:詩歌的黃金時代;隋唐的書法與繪畫成就。 教學綱要

9

一、詩歌的黃金時代

1、唐代詩歌的空前繁榮

2、“詩仙”李白及其詩歌成就

3、“詩圣”杜甫及其詩歌成就

4、白居易及其詩歌成就

二、書法與繪畫

1、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

2、張旭、懷素的草書

3、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

三、敦煌莫高窟

四、音樂和舞蹈

1、音樂家萬寶常和李龜年

2、隋唐的健舞和軟舞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上練習,教師講評。

第五單元測試

一、選擇題

1、隋朝、唐朝的都城都是在(

) A長安 B東京 C北京 D南京

2、隋朝在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貢獻的是( )

A.隋朝的統一 B.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制 C.開創科舉制 D.開鑿大運河

3、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夜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請你計算一下,隋朝完成全國的統一到最后的滅亡,前后僅經歷了(

)

A.36年 B.37年 C.28年 D.29年

4、下列人物中與成語“罄竹難書”有直接關系的是: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武則天

5、隋朝重新統一南北是在(

)A、581年 B、605年 C、601年 D、589年

6、認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能知人善任、重視訥諫的皇帝是(

)

A楊堅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則天

7、三省六部制源于(

) 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三省六部制”中負責起草政令的是(

)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御史臺

9、人們把誰的統治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0、以下關于唐朝盛世繁榮時社會風貌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

) A、國人飲茶之風盛于唐朝,茶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B、婦女以穿著男裝、幼年纏足、騎馬出游為時尚 C、各民族的音樂和舞蹈在中原受到追捧

D、長安城里云集邊疆各族和世界許多國家的留學生

11、隋朝時開鑿的南北大運河以什么地方為中心(

) A、長安 B、涿郡 C、洛陽 D、余杭

12、隋朝的統治類似于下列哪一個朝代?(

) A.秦朝 B.東漢 C.西晉

D.東晉

13、“贊普”是哪個民族對君王的稱呼?(

) A、匈奴 B、鮮卑

C、吐蕃

D、女真

10

14、公元八世紀時世界最大的城市是(

) A、羅馬

B、長安 C、洛陽

D、開封

15、哪位詩人的詩被譽為“詩史”?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被西北各少數民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的是

A、漢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6、“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為政寬容,對外開放和國力強盛的時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誰的領導。(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7、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的是(

) A、龍門石窟的佛像 B、云岡石窟的佛像 C、莫高窟的壁畫與塑像 D、樂山大佛

18、唐朝實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縣制 B、科舉制 C、三省六部制 D、“羈縻州”制度

19、下列與武則天有關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代唐高宗視政,初顯管理才能。 B、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C、“武周政治”時期,社會經濟達到前所未有的極盛時期。 D、以殘酷誅殺的手段對付李唐宗室

20、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的國家是( )A.朝鮮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亞

21、隋朝時,設計并主持建造趙州橋的是(

) A、僧一行 B、郭守敬 C、魯班 D、李春

22、下列關于歷史手抄報的特點中不正確的是(

)

A、歷史手抄報是以中國歷史為基本內容的手寫報紙;B、它有顯眼的報頭、報名并設有一定的欄目;C、以文字書寫為主;D、也配有一定的圖畫、圖案。

23、僧人都有法號,“西天取經”的陳祎,法號是( ) A、三藏 B、玄奘 C、鑒真 D、一行

24唐朝文學里,最光彩奪目的是 ( ) A.辭賦 B.詩歌 C.散文 D.詞曲

25、在唐代眾多的詩人中,最杰出的三位是(

)

A、李白、 杜甫、 白居易 B、王維 、陳子昂、 岑參

C、李商隱、 杜牧、 賀知章 D、王昌齡、 孟浩然 、王之渙

26、“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中的第二個“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27、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

) A.洛陽 B.長安 C.揚州 D.成都

28、現在各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望 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 D.中國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

29、莫高窟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主要因為

(

)

A.有大量的碑刻書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

C.大批寶物被劫掠到國外 D.建筑具有獨創風格 30、下列關于唐代歷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飲茶之風風靡全國 B.人們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壺 C.農民可以用曲轅犁犁耕,筒車灌溉 D.除夕夜,百姓掛年畫,貼“桃符”

11

31、自稱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數民族首領是下列哪個民族的?(

) A.吐蕃 B.回鶻 C.突厥 D.南詔

32、唐代兩位最著名的散文家是(

)

A、韓愈和柳宗元 B、李白和杜甫 C、李商隱和杜牧 D、王維和岑參

33、在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國措施的共同點是重視人才、任用賢能。下面歷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時被提拔擔任宰相的(

)

①房玄齡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34、為“唐風洋溢奈良城”做出貢獻的中國僧人是( ) A、鑒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侶 D、一行

35、你知道電視劇《西游記》劇中的唐僧是依據歷史上哪個人物原型創作的?(

) A.玄奘 B.鑒真 C.戒賢 D.普照

36、隋唐時期處于我國封建社會的(

)

A、開始形成時期 B、初步發展時期

C、繁榮發展時期 D、走向衰落時期

37、下面有關出現“貞觀之治”的原因,敘述錯誤的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C、社會安定,經濟發展;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38、“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句話出自: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9、維吾爾族的祖先是:( )A、突厥人 B、靺鞨族 C、六詔 D、回紇族 40、唐朝時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國的國家是(

) A、朝鮮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41、同李白、王維等大詩人有著深厚友情的日本留學生是(

) A、崔致遠 B、阿倍仲麻呂 C、卑路斯 D、馬可波羅

42、隋唐文化處在我國封建文化的(

)

A、高峰時期 B、形成時期 C、發展時期 D、衰落時期

43、有關鑒真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他是唐玄宗時的一位高僧

B、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的古代建筑唐招提寺由他主持設計

C、他被日本藥商界奉為始祖

D、他幫助日本創制了日本文字

44、要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歷史、佛教,應查閱(

)

A、《馬可·波羅行紀》 B、《資治通鑒》 C、《大唐西域記》 D、《西游記》

45、古代一個平民百姓通過讀書途徑做官,出人頭地,最早應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二、填空

46、唐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唐朝通商的國家達(

)多個。

47、(

)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團寵大,居各國之首。

48、日本赴唐朝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使者是(

)。

49、我國早在(

)代就知道刻字技術,(

)時,刻石和印章開始出現。雕版印刷大約在(

)時就出現了。

50、(

)印制的《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來,雕版印刷術傳到(

)、(

)等地。

51、唐玄宗時,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實測出子午線長度的是(

),本名張遂。他制定出《

》,形成了我國古代成熟的歷法體系。他還在世界上首次發現(

)現象,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觀點早了近(

)年。

12

52、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主張醫生不貪,有同情心,對患者一視同仁的是隋唐的(

),著有《

》,后世尊稱他為“

”。

53、唐政府組織編著的《

》,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頒布的藥典,被唐政府列為醫校教科書。

54、(

)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流傳下來的有近(

)首。

55、唐朝著名書法家(

)、(

)的楷書,(

)、(

)的草書,各成一體。張旭創造了“

”。

56、唐初畫家閻立本以(

)著名。盛唐畫家吳道子,被后人尊稱為(“

”)。

57、吳道子畫的《

》,人們稱贊說“吳帶當風”。

58、莫高窟又稱(

),大部分開鑿于(

)時期。是我國最大的(

)藝術群,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

59、莫高窟現存壁畫中最為優秀的作品是(

)和(

)。 60、隋朝的(

)和唐朝的(

)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隋朝時期的舞蹈有雄勁的(

)和柔和婉轉的(

)。唐朝的《

》和《 》是其中的代表。

61、開科舉制先河的是(

)。(

)又創設(

),科舉制正式形成。 6

2、唐朝最大的外貿港口是(

)。唐政府在廣州設置(

),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歷史上最早設置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

三、材料題:

63、閱讀材料:唐朝一位皇帝與魏征討論用人時說:“為事擇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別的好人都來了;用壞一人,別的壞人都跟著進來。”

①這是唐朝哪位皇帝與魏征的對話?表明他們用人的標準是什么?

②他們的用人標準在今天有何借鑒意義?

6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尺帶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書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唐太宗

)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與哪個民族的友好關系?唐朝與這個民族“和同為一家”的另一史實是什么?

吐蕃(現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

(2)材料二表明了唐朝在處理少數民族問題上的政策是怎樣的?

唐朝推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與少數民族通好。

(3)根據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對唐朝的少數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這種開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很值得提倡的政策。

四、問答題: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各有什么特色?寫出他們的主要代表作。

講評第五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13 教學過程

一、發放試卷

二、講評試卷

三、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第9課

遼夏與北宋的和戰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五代十國、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耶律德光與契丹改國號為遼;陳橋兵變與北宋建立;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寇準與澶淵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宋夏戰爭、宋夏和議。

①通過評價澶淵之盟與宋夏和議,培養學生全面地、辯證地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②通過講述楊家將的故事,培養學生聯系文學作品學習歷史的興趣,認識有關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與歷史史實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契丹興起與澶淵之盟、北宋建立及其統一活動、西夏建立與宋夏和戰等史實,認識遼、宋、夏并立的局面和當時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②學會通過講述人物故事和識記歷史地圖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認識北宋統一中原與南方的意義,形成自覺維護國家統一的觀點。 ② 了解寇準濟國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敵的崇高氣節。 ③

了解遼、西夏在邊疆開發上的成就,認識中華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④ 澶淵之盟和宋夏和議進一步說明,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內各民族和平共處、共同繁榮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重點和難點

重點:契丹、北宋政權的建立以及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

難點:澶淵之盟和宋夏議和。 教學綱要

一、契丹的興起

1、五代十國

2、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3、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4、遼的歷史地位

三、陳橋兵變

1、趙匡胤建立宋朝

2、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

三、澶淵之盟

1、澶州之戰

2、澶淵之盟

四、宋夏和戰

1、黨項族的崛起

14

2、元昊建立西夏

3、宋夏和議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習題,教師講評指導。

第10課

宋金對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稱帝建金;東京保衛戰;“靖康之變”;南宋的建立;岳飛抗金;宋金和議。

①通過學習宋金對峙局面形成過程及其原因的史實,增強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組織學生討論、評價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事跡,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③讓學生搜集岳飛抗金的故事,培養學生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通過講述岳飛的故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比較岳飛、秦檜在歷史上的不同作為,使學生認識評價歷史人物應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促進了歷史的發展。

②通過觀察《宋金對峙形勢》圖,使學生了解宋金雙方作戰情況以及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后,兩個政權的控制范圍。

③通過搜集金滅遼、滅北宋和岳飛抗金的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歷史知識的海洋去學習和探索。

④通過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合作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女真族是我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對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從而認識到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悠久歷史。

②正確看待、客觀分析女真與遼的戰爭、金與北宋的戰爭和岳飛抗金的性質,認識到反掠奪、反奴役的正義斗爭是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而掠奪戰爭和投降派的可恥行為必定受到人民的遣責和唾棄。

③通過學習岳家軍英勇抗金和岳飛遭奸人陷害的史實,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引導學生用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審視歷史長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重點和難點

重點:岳飛抗金和宋金和議。

難點:如何正確評價岳飛抗金斗爭。 教學綱要

一、靖康之變

1、女真的興起

2、金國的建立

3、東京保衛戰

4、“靖康之變”

二、岳飛抗金

1、南宋的建立

2、岳飛現“岳家軍”

3、郾城大捷

15

4、宋高宗、秦檜殺害岳飛

三、宋金和議

1、宋金和議的內容

2、宋金和議的影響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本課習題,教師講評指導。

第11課

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時間及表現;宋代農業的發展;宋代手工業的發展;宋代商業的繁榮;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代的海外貿易;宋代豐富多彩社會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經濟發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會生產手進步促使人們日常生活發生變化的種種現象,使學生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

③通過比較唐都長安和北宋都城東京的商業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比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農工商業發展狀況,使學生形象地認識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已南移到長江流域,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組織學生以口頭或文字方式描繪宋代城市生活,培養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

②指導學生設計制作“宋代農工商業發展簡表”,培養學生用圖表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了解宋代在農工商業領域的領先成就,感知人類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培養學生崇高科學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重點和難點

重點: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原因及其表現。

難點: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學綱要

一、經濟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況

二、農工商業的發展

1、宋代農業的發展

2、宋代手工業的興盛

3、宋代商業的繁榮

16

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12課

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檢司;元世祖重視農業;黃道婆對棉紡織業的貢獻;元大都和泉州;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①通過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評價,培養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闡釋歷史現象和辯證思維的能力。

③分析歸納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現,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 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從是否有利于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來客觀評價成吉思汗。 ②了解蒙古政權武力征服南宋的過程,具體分析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從歷史現象本身的復雜性,客觀議價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統一。

③仔細閱讀《元朝疆域圖》,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圖》,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稱在元朝時已經確定,并對照《亞洲地圖》,了解北海的位置。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全面了解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感知元朝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做出的貢獻。

②通過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長與統一蒙古的過程,感知困苦與挫折對英雄人物成長的磨礪,從而有意識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③通過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堅貞不屈、從容就義的事跡,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

④通過蒙古和元朝的統一及蒙古政權的擴張,認識戰爭的多樣性,支持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的掠奪戰爭。 重點和難點

重點:元朝的大一統;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難點:關于對成吉思汗的評價;關于對文天祥抗元斗爭的評價。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兩宋時期,我國先后出現了哪些少數民族政權/學 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兩宋時期,我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遼、西夏、金、吐蕃和蒙古政權等。這個時期,封建國家處于分裂狀態。直到元朝統一全國,才結束了 唐末以來的分裂割據的局面,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元朝是怎樣建立和統一全國的?這一時期民族關系發展的情況怎樣?

導入新課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

2、蒙古汗國的建立

二、元朝大統一

17

1、忽必烈建立元朝

2、文天祥抗元和元滅南宋

3、行省制度與宣政院的設置

4、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民族關系的發展 課堂練習

第13課

宋元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戰國時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時制成了指南針,用于航海;唐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唐末開始用于火紅制造武器,宋元時,火藥廣泛地應用于軍事,出現了大量的火藥武器;11世紀中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及其作用。

①通過自制指示方向的小磁針以及用蘿卜、泥巴或者木頭自制活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②引用馬克思、魯訊對四大發明作用的有關論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歸納宋元科技的特點,培養學生比較、綜合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自主閱讀、教師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都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認識到它們的巨大影響,從而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②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都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出來的,從而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觀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對四大發明傳播及其影響的學習,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樹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火藥發明及在軍事上的廣泛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四大發明的傳播。

難點:正確認識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引導學生歸納宋元時期政治、經濟及對外關系的基本情況。如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元朝實現了全國的大統一;在民族政權對峙的過程中,民族 融合進一步加強,到元朝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宋以來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發展;隨著海外貿易的加強,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這一切為 宋元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導入新課

一、指南針的發明與使用

1、戰國時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2、宋朝時制成指南針,用于海上交通

二、火藥的發明與使用

1、唐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

2、火藥在軍事上的使用

三、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畢升發明活字印刷

18

2、元明時發明了木活字、錫活字

3、活字印刷的優點

四、四大發明的傳播

1、四大發明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

2、四大發明對歐洲及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 課堂練習

第14課

宋元的史學、文學和藝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詞是宋朝的主要文學成就;開創豪放詞風的蘇軾及其代表作;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繼承并發揚了蘇軾詞風的辛棄疾及其代表作;元曲是元朝文學創作的主流;劇作家關漢卿及其代表作;馬致遠;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趙孟府的《秋郊飲馬圖》。

①比較《史記》和《資治通鑒》兩部史書的體例,初步了解紀傳體和編年體兩類史書的編纂特點,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對宋詞、元曲及宋元時期繪畫的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學習本課的卡通問答,將《資治通鑒》與《史記》對比,了解《資治通鑒》的編纂特點;通過補充一定數量的閱讀資料,使學生認識到《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編年體通史的典范。

②在補充材料的基礎上,播放或誦讀有關名家的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詞、元曲的藝術特點,以及蘇詞、李詞、辛棄疾和關關詞的藝術風格。

③結合第15課。要求學生談談《清明上河圖》和《秋郊飲馬圖》美在什么地方。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資治通鑒》②蘇軾開創豪放的詞風;③李清照的詞;④辛棄疾的詞。

難點:①《資治通鑒》取材廣泛,考證嚴密,敘事明晰,文筆生動。②對《清明上河圖》和《秋郊飲馬圖》的欣賞。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指出宋元時期文化繁榮,在史學、文學和藝術等許多方面都取了輝煌成就。

導入新課

一、《資治通鑒》

二、宋詞

1、宋詞的主要文學成就——詞

2、豪放詞風的開創者蘇軾及其代表作

3、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

4、發揚蘇軾詞 風的辛棄疾用其代表作

三、元曲

1、元朝文學創作的主流——元曲

2、關漢卿和《竇娥冤》

四、繪畫

1、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2、趙孟府的《秋郊飲馬圖》

19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六單元測試

一、選擇(每題1分,共50分)

1、成吉思汗的主要歷史功績在于(

) A、吸取隋亡教訓,重視發展生產

B、在會寧稱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

2、下面哪一種節日,在宋代還沒有出現(

)

A.春節 B.端午節 C.寒食節 D.植樹節

3、在我國歷史上,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下的正式行政區是(

)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參加呼倫貝爾成吉思汗草原文化節,可領略(

)

的人文風情。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黨項族

5、對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幾段歷史時期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繁榮時期。

B、五代、遼、宋、夏、金、元是我國民族進一步融合,封建經濟繼續發展時期。 C、北宋時期,中國重新出現大一統的局面。

D、明朝時期,我國封建制度開始走向衰落。

6、四大發明中,不屬于宋元時期發明或改進的是(

)

A、活字印刷術 B、火藥 C、造紙術 D、指南針

7、在我國歷史上火藥在軍事上開始廣泛使用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元朝

8、元代江南棉紡織業的中心在(

)

A、建康 B、杭州 C、海南島 D、松江

9、關于《資治通鑒》,不正確的是(

)

A、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 B、是一部編年體通史

C、按年月日順序敘述原始社會到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D、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10、蘇軾與辛棄疾的共同之處是(

)

A、都生活于南宋 B、詞風都屬于豪放風格

C、都胸懷收復失地之志 D、善于運用口語,格外清新自然

11、元雜劇是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因為(

)

A、戲曲元代空前發達,形式和內容達到了完美結合

B、《竇娥冤》在當時反響很大 C、它把詩歌、音樂、舞蹈熔于一爐 D、它把詩歌、散曲、說唱熔于一爐

12、元朝最優秀的劇作家是(

) A、李清照 B、竇娥 C、關漢卿 D、湯顯祖

13、澶淵之盟是哪兩個政權之間簽訂的和議(

)

A、北宋與遼 B、北宋與西夏 C、遼與西夏 D、金與南宋

14、北宋與南宋的關系,類似于(

)

A、后周與北周 B、西晉與東晉 C、東魏與西魏 D、唐朝與后唐

15、你認為下列不正確的選項是(

)

A、東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居住區)”、“市(商業區)”的界限。 B、東京城內的店鋪不僅白天營業,還有夜市和早市。

C、東京城內還出現了娛樂場所,叫做“瓦肆”。

D、北宋都城東京商業發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長安。

16、下列哪一項是成吉思汗的業績(

)

20 A、創制蒙古文字 B、建立蒙古政權 C、滅亡金朝 D、定國號為元

17、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了,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淵之盟訂立之前(

) A、北宋與遼的爭戰 B、北宋與金的爭戰

C、南宋與遼的爭戰 D、南宋與金的爭戰

18、下列選項,屬于兩宋時期契丹、黨項和女真三族杰出首領共同之處的是( ) A.都稱皇帝 B.都統一本族各部 C.都任用漢人 D.都用宋制建立官制

19、遼和北宋被金國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國家統治者不得人心

B.人民反對抗金

C.國家統治腐朽 D.國家內部發生分裂 20.宋朝手工業中的哪一行業水平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 ) A.棉紡織業 B.制瓷業 C.采礦業 D.造船業

21.既是兩宋時期的重要港口,又是元朝最大的港口是( ) A.泉州 B.廣州 C.明州 D.劉家港 22.岳飛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對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謀害

C.他訓練出紀律嚴明的岳家軍 D.他堅持抗金的正義斗爭 23.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逐漸自北向南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統治階級的政策調整 B.南北地理環境的變化

C.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穩定 D.南方貿易發達 24.“陳橋兵變” 的事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為(

)

A.唐玄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明太祖

25. 一位生活在北宋前期的都城東京的商人,他可能有的經歷是(

)

A. 到“瓦肆”看了精彩的雜技和武術表演

B.游覽了敦煌莫高窟

C.隨身攜帶著“交子”

D.友人送他一部<<水滸傳>> 26.與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不包括(

)

A.遼 B.金 C.西夏 D.蒙古汗國 27.西夏政權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黨項族 D.蒙古族

28.我國現在56個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

A.蒙古族 B. 回族 C.維吾爾族 D. 朝鮮族

29.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出自: ( ) A.岳飛 B.文天祥 C.司馬遷 D.鄭成功

31.下列我國古代著名外貿港口中,屬于兩宋時期的名港是 (

)

① 泉州

②廣州

③ 明州

④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是宋、遼之間,宋、夏之間,宋、金之間“議和”的共同點(

)

A.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

B.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相處 C.宋王朝都要交納歲幣 D.導致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33.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

)

A.絲綢之鄉

B.魚米之鄉

C.瓷都 D.產茶中心

34.岳飛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對聯中,佞臣指(

)

A.趙高 B.楊國忠 C.秦檜 D.和坤

35.假如你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南宋臨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況是(

)

A.國內外的客商往來不絕 B.流動商販走街串巷叫賣

C.店鋪林立,“買賣晝夜不絕” D.商業區和住宅區分開

21 36.元朝時,專門負責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機構是(

)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檢司

37.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到(

)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兩宋

D.明朝

38.“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這一史書記載反映的是下列哪個王朝的興起?(

) A.宋 B.元 C.明 D.清

39.《雞肋篇》載:“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引文反映了哪個朝代的情況(

) A.戰國 B.西漢 C.唐朝 D.北宋

40.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是(

)

A.米飯 B.面食 C.肉類 D.魚類 41.我國歷史上,管形火器出現是在(

)

A.五代時期 B.北宋時期 C.南宋時期 D.元朝時期

42.指南針的發明和開始用于航海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3.1271年怱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今天的北京,當時叫(

)

A.會京 B.上京 C.大都 D.東京

44.岳飛詩曰:“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這里,“匈奴”是指(

)

A.匈奴貴族 B.契丹貴族 C.黨項貴族 D.女真貴族

45.“蘇湖熟,天下足”這一諺語反映的是(

)

A.唐朝時,勞動人民創造了大量財富 B.北宋時,占城稻的推廣 C.五代十國時,南方經濟取得的成就 D.南宋時,稻米產量的增加

46.宋元時期,繪畫藝術的特征是表現人民生活的風俗畫的出現和日益增多,這主要是因為(

)

A.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B.對外貿易的發展

C.文化事業的發展 D.城市經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47.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我國四川地區的"交子",它出現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8. 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經歷是(

)

A、 去江南販運棉布 B、 經運河到杭州游覽

C、讀《馬可·波羅行記》,了解意大利商人經商的情況

D、購買景德鎮真花瓷器

49、走進《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

)

①可以去夜市買東西 ②邊喝著茶邊在瓦肆里看雜技表演 ③普通百姓可以穿多種顏色的衣服④大街上店鋪林立,你可以隨意吃到各種風味小吃⑤城市平民都住著高大寬敞的瓦頂平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50、穿越時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會風貌是可以看到的(

) ① 在當時商業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鎮瓷器② 夏天,在夜市上、瓦肆里你可以喝到冷飲③ 四川地區的人們可使用“交子”④ 農民的住房多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的住所以瓦頂平房為主。⑤ 出行時,人們都只乘轎子或馬車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1、關于“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隋唐時期我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B.宋朝時期,雕板印刷進入全盛時期C.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術更先進,很快取代雕版印刷術D.我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52.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活躍,政府在著名的對外貿易海港設置市舶司進行管理,下列可能設置過市舶司的城市是(

)

A.天津

B.泉州

C.上海

D.???/p>

22 53.你知道“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話表明了兩宋時哪個地區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

A.長江流域 B.太湖流域 C.黃河流域 D.珠江流域

54、“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只筒子,兩匹布。”這是一首上海(古稱松江)一帶的人們世代相傳的歌謠。人們歌頌的是一位對我國棉紡織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婦女的事跡。請你判斷,歌謠中的“黃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

A.西漢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二、材料解析題:

55.①兩宋時期,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②從三國時期起,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唐朝中期以后,移動的速度加快。兩宋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請回答:

⑴南方形成天下聞名的“糧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氣候溫和、資源豐富。

⑵新的手工行業是指什么?棉紡織業。 ⑶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什么?交子

⑷簡述我國經濟重心由北向南轉移的原因。

⑴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得到開發;⑵南方相對安定;⑶北人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56、“一代天驕”結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間的紛爭,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忽必烈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首領當皇帝的統一王朝。

請回答:

⑴“一代天驕”是指誰?他分別于什么時候統一了蒙古和建立蒙古汗國?鐵木真。13世紀初。1206年。

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首領當皇帝的統一王朝”是指哪個朝代?它的都城是哪里?這個王朝是在哪一年統一中國的?元朝。大都。1279。

⑶簡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動。

①建立元朝;②滅南宋;③推行漢制;④重視農業生產。

三、問答題:

57、明朝統治者為加強君權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⑴廢丞相,設三司;⑵建立廠衛制度;⑶八股取士;⑷大興文字獄。

58、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道士丘處機偶逢郭姓楊姓獵戶即將生子,就給二個孩子爭別取名郭靖、楊康,二家獵戶夫婦非常樂意。

請你說說丘道長為什么給他們取這樣的名字。

提示:為了讓二個小孩從小就記住北宋滅亡(靖康之變)的國恥,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報效祖國。

講評第六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教學過程

一、發放講評 試卷

二、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第七單元

23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第16課

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明朝的建立;廢丞相,設三司;廠衛制度;八股取士。

①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歸納明朝加強皇權的各項措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②通過討論,培養學生敢于立論的創新精神和利用論據論證觀點的思辯方法。

③通過分析比較明朝和唐朝科舉考試的異同,培養學生全面評價問題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一方面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漸趨衰落。

②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創立的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到八股取士,從思想文化上加強君主專制,它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阻滯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不利于社會進步。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難點:正確理解和認識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導入新課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紅巾軍大起義

2、朱元璋建立明朝

二、廢丞相,設三司

1、撤中書省,廢丞相

2、廢行省,設三司

三、廠衛制度

1、錦衣衛

2、東廠和西廠

四、八股取士

1、八股取士

2、八股取士的影響 課堂練習

第17課

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條件、目的、概況、影響;開發南洋;倭寇;戚繼光抗倭。

①引導學生識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② 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張騫出使西域,培養學生比較、理解問題的能力。

③引導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使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使學生初步學會多角度、多方位、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

24 ④采用課堂討論、想象等方式,探究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繼光抗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在地圖上指、描或演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歷史想象能力。

②引導學生收集關于鄭和、戚繼光的資料,作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學生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的語言表達能力。

③鼓勵學生向地理教師請教,了解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及到達國家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等,以增強各學科知識的聯系,拓寬知識面。

④要求學生講述戚繼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確認識戚繼光抗倭在中華民族反侵略斗爭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人民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的精神。

②學習戚繼光抗倭事跡,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明朝時期,我國對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從而全面認識明朝對外關系的基本特征。 重點和難點

重點:鄭和下西洋

難點:如何全面地辯證地評價鄭和下西洋 教學過程

要求學生預習,并收集鄭和、戚繼光的有關資料。

課前引導:明朝建立后,為了鞏固統治,對內不斷強國化皇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隨著明朝政權的鞏固以及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外交 上,也展開了一系列重大活動,這些活動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爭。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

導入新課

一、鄭和下西洋

1、條件和目的

2、概況

3、意義和影響

二、戚繼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2、戚繼光抗倭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5

第18課

清朝專制統治的強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族名為滿洲;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起義軍失販;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雍正時,設軍機處,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

①通過了解從到女真、建州女真、滿洲的演變過程,培養學生探尋歷史線索的能力。

②通過分析專制皇權的強化過程,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和綜合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分析秦始皇焚書坑儒、明朝八股取士與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嚴重后果,培養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介紹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有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②從清朝設立軍機處和大興文字獄兩個方面,結合課中題和課后題,說明清朝進一步強化皇權,中國封建社會專制統治達到了項峰,成為阻礙歷史發展的嚴重障礙,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創業事跡,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②通過講述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有關史實,痛斥奸邪,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③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專制統治的危害,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將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強化學生的民主與法制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清朝設立軍機處以及文字獄的特點和影響。 難點:清朝強化專制統治的原因及影響。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歷史上曾經有哪幾個少數民族建立過統一的中央政權?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除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外,還有滿洲建立的清朝。

導入新課

一、清朝建立

1、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2、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族名為滿洲

3、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朝確立在全國的統治

二、軍機處

1、雍正時,設立軍機處

2、軍機處的特點及影響

三、文字獄

1、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

2、文字獄的危害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6

第19課

抗擊西方殖民者入侵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門;荷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雅克薩之戰;《尼布楚條約》。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民族觀、戰爭觀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歸納總結“16——17世紀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國哪些地區?我國人民又進行了怎樣的抗擊”等問題,培養學生歸納及綜合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指導學生對比觀察《中國地圖》,分析現在中俄東段邊界與《尼布楚條約》簽訂時的邊界有何不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歷史事件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對外交往中各國既可以和平共處,也會兵戎相見,從而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

②注重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臺灣有關歷史的演變過程和現狀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關注現實,培養對歷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了解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史實,分析中國被入侵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②通過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的初步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英勇不屈的民族,她的英雄兒女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領土完整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中國反侵略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斗爭及其歷史功績;②雅克薩這戰;③《尼布楚條約》。

難點:①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為什么紛紛侵略我國東南沒海和東北地區;②為什么雅克薩之戰是自衛反擊戰。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學生預習,出示思考題,然后以問題為線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引導學生通過解決掌握本課知識。

導入新課

①16——17世紀有哪些西方殖民者侵擾了我國東南沒海的哪些地區?

②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樣侵占澳門的?澳門又是怎樣回到祖國懷抱?從澳門被占到回歸說明了什么?

③荷蘭殖民者是怎樣侵占臺灣的?

二鄭成功收復

①誰能用學過的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②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臺灣?他是怎樣收復臺灣的?收復臺灣有何意義?

③我們怎樣評價鄭成功?

三、雅克薩之戰

①16——17世紀我國的黑龍江流域遭到哪個國家的侵略?它占據了中國的哪些領土?

②雅克薩之戰是什么性質的戰爭?為什么?

③中俄《尼布楚條約》是在什么情況下簽訂的?為什么說它是一個平等條約?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7

第20課

疆地區的管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鄭氏政權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康熙帝平定藩叛亂,粉碎噶爾丹的分裂陰謀,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清朝冊封**和**,設置駐藏大臣;清朝前期的疆域。

①組織學生討論當年鄭成功抗清,后來鄭氏政權歸順清朝的歷史演變過程,培養學生根據沒時代背景闡釋歷史現象,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歸納清朝前期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采取的措施,培養學生綜合史實的能力。

③要求學生描繪《清朝前期疆域圖》,標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培養學生繪制地圖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清朝前期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措施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明清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發展和鞏固。

②通過闡釋鄭氏政權從抗清到歸順清朝、吳三桂等從降清到反清等歷史現象,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認識歷史現象。

③運用討論、比較、聯想等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的措施及其歷史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肯定康熙帝、乾隆帝在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斗爭中所做的貢獻,弘揚熱愛祖國、維護統一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②通過評價鄭豬八戒政權從抗清到順清、吳三桂從降清到反清叛亂的行為,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③通過批判噶爾丹的分裂和大小和卓叛亂等行徑,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樹立對祖國、對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④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祖國版圖的基礎,這是我國各族人同在共同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斗爭中逐漸形成的。在清朝遼闊的國土上生活著50多個民族,各族人民都為祖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重點和難點

重點:清朝前期平叛和反分裂的斗爭。

難點:①如何看待鄭成功抗清和他的后代歸順清朝;②如何看待吳三桂降清和反清。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鄭成功為什么收復臺灣?臺灣的收復有何意義?學生回答后,教師概括上節課內容。

導入新課

一、清朝設置臺灣府

1、鄭氏政權歸順清朝

2、清朝設置臺灣府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爭

1、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

2、粉碎噶爾丹的分裂陰謀和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

3、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

三、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冊封**、**

2、設置駐藏大臣

28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

1、清朝疆域

2、清朝的行政區劃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22課

盛世危機

教學目標

康乾盛世;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朝社會危機的表現。

①通過對康乾盛世的學習、了解清朝前期,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國家強盛的局面,但此時中國已處于封建社會晚期,繁榮的盛世背后潛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思考清朝前期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提高辯證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指導學生分析清朝的社會危機,對東西方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從而提高比較分析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清朝前期社會繁榮的諸方面,從而對清朝前期的繁榮局面有整體的認識的把握。

②比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響;比較17——18世紀的中西方發展狀況,認識近代中國遭到外來侵略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清朝前期,隨著統治政策的調整,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造就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次繁榮——康乾盛世。

②閉關鎖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殖民侵略活動的作用,但嚴重阻礙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使得當時的統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看不清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最后導致了中國的落后。讓學生明白:改革開放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重點和難點

重點:“閉關鎖國”。

難點:清朝由強盛走向衰落(內部危機)。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采取了哪些措施?

導入新課

一、康乾盛世

二、閉關鎖國

1、閉關鎖國政策及其產生的原因

2、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三、社會危機

1、清朝由強盛走向衰落(內部危機)

2、西方資本主義處于上升階段(外部危機)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9

第23課

明清前期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明長城;北京城及故宮;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天工開物》;明朝時,我國傳統科學技術仍處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①通過觀看有關影視資料或閱讀有關材料,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確結論的能力。

②通過對本課最后一段大字的學習,培養學生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在觀看有關錄像資料、閱讀有關材料或聽取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努力獲取有效信息。

②通過對課中題和課后題的思考、討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具體途徑。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長城和北京故宮是世界上偉大工程,《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學習李時珍、宋應星等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③通過分析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明長城;②明北京城及其故宮;③李時珍和《本草綱目》;④《天工開物》。

難點:為什么自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明長城和北京故宮

1、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明長城

2、世界城市建筑藝術的杰作:北京城

二、《本草綱目》

1、明朝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

2、“東方醫學巨典”《本草綱目》

三、《天工開物》

1、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2、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30

第24課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說和藝術

教學目標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京劇的形成。

①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欣賞能力。

②通過畫想像畫和制作京劇臉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了解并歸納明清小說和藝術的主要成就,并對它們進行初步的鑒賞。

②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文學藝術創作,是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反映,培養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并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分析解決歷史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結合上課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明清時期雖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仍然創造了大量先進的、輝煌的文學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為祖國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②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通過對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思想性、藝術性,特別是其中一些人物的介紹,確立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重點和難點

重點:曹雪芹及《紅樓夢》。

難點:對四大古典名著、繪畫等的欣賞。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教師指出,我國先秦時期文學的主流是諸子散文,當時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莊子、韓非子等。然后提問:唐朝、宋朝、元朝文學的主流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明清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小說。

導入新課

一、明朝小說的代表作:《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二、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

1、曹雪芹

2、《紅樓夢》

三、繪畫

四、京劇的形成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上一篇:全國文明校園測評標準范文下一篇:人社部門培訓總結發言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