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華東師范大學真題

2022-07-15

第一篇:華東師范大學真題

華東師范大學歷年真題

自2002年開始大綜合考試

2002年

一、名詞解釋(30)

1、創造社

2、愛美劇

3、新月派

4、自己的園地

5、二月

6、張恨水

7、新感覺派

8、劉西渭

9、原野

10、王度廬

二、簡述題(20)

1、簡述蕭紅小說的藝術特色。

2、簡述艾青在中國新詩史上的歷史地位。

三、論述題(1.2任選,3必做,50)

1、談談魯迅對中國現代散文(含雜文)創作的獨特貢獻。

2、綜述四十年代的長篇小說創作。

3、寫出一位你推崇的中國現代作家的創作歷程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藝術風格,并論述你推崇的理由。 2003年

一、名詞解釋

1,比興 2,桐城派 3,新寫實小說 4,川端康成 5,荷馬史詩

二、簡答(50分,第

一、二題每題15分,第

三、四題每題10分) 1,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是什么?

2,試以《第二十二條軍規》為例,說明“黑色幽默”的特點。 3,簡述新青年在“五四”文學革命中的歷史作用。 4,象征型文學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三、論述(70分,第一題30分,必做;第

二、

三、四題選做二題,每題20分) 1,什么是期待視野?期待視野主要呈現為哪些層次?請運用期待視野的相關理論解釋文學接受活動中的某種具體現象。

2,試述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內容與發展過程。 3,試論京派作家的小說創作成就。

4,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在英國、法國分別有哪些具體表現? 2004年

一、名詞解釋

1,永明體 2,公安派 3,現代評論派 4,“革命樣板戲” 5,后期象征主義 6,《源氏物語》

二、簡答

1,談談對蘇軾“以詩為詞”的看法。 2,談談古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學的影響。 3,簡述文學概念三義。

4,簡析二十世紀

七、八十年代的“朦朧詩”

三、論述

1,什么是文學消費及文學消費的二重性?文學消費的理論視角對理解當下的文學現象具有怎樣的啟迪意義?

2,試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左翼小說。

3,舉例闡述自然主義文學特點及其與現實主義文學的關系。 4,試論《史記》的人物形象塑造藝術。 2005年

一、名詞解釋 1,《新青年》 2,私人化寫作 3,建安風骨 4,桐城派 5,阿普列尤斯 6,《我是貓》

二、簡答

1,柳宗元散文的藝術特征是什么? 2,簡要評述莎士比亞的歷史劇。

3,如何理解左翼文學的發生與流變?

4,什么是“本文”?文學作品的本文分哪些層面?

三、論述

1,什么是文學風格?請聯系具體的作家、作品,論述文學風格的時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

2,在下列五部作品中,請選擇一部評論之。

《廢都》 《長恨歌》(長篇小說) 《文化苦旅》 《暗示》 《上海寶貝》 3,試論楚辭的藝術特征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4,舉例說明十八世紀法國哲理小說的特點及其在歐洲文學史上的意義。 2006年

一、名詞解釋

1,傳奇 2,擬話本 3,九葉詩派 4,尋根文學 5,《一千零一夜》 6,狂飆突進運動

二、簡答

1,試比較高適與岑參邊塞詩表現風格的異同。 2,以《喧嘩與騷動》為例說明意識流小說的特點。 3,簡述“林譯小說”的文學影響。 4,簡述構成文學活動的四個環節。

三、論述

1,什么是象征型文學?請用具體文學作品的例子來闡釋其基本特征。 2,試論漢代辭賦的表現特點及發展狀況。

3,結合作品論述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作品文學特征及其對歐洲文學的影響。 4,試論市場經濟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 2007年

一、名詞解釋

1,詩六義 2,三言二拍 3,左聯 4,傷痕文學 5,《吉爾迦美什》 6,巴洛克文學

二、簡答

1,簡述南北朝詩歌創作大勢。

2,結合具體作品論述歐洲啟蒙文學的特點。 3,簡述文學研究會的文學主張及主要風格。

4,什么是陌生化?陌生化對于文學創造或文學話語有何意義?

三、論述

1,談談你對“文學是現實世界的再現”這一命題的理解和評論。 2,談談對蘇軾“以詩為詞”的看法。 3,試論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4,試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當代文學的主要特征。 2008年

一、名詞解釋

1,楚辭 2,臨川四夢 3,新月派 4,新寫實小說 5,俳句 6,七星詩社

二、簡答

1,結合具體作品簡要論述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

2,艾略特的《荒原》在藝術形式上體現了哪些象征主義特征? 3,簡述創造社的文學主張、主要作品及其風格。 4,小說作為一種文學樣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論述

1,與生活真實、科學真實相比較,藝術真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請聯系文學創造實例從理論上闡釋之。

2,談談你對李清照“別是一家”詞學觀的看法。

3,試論陀斯妥耶夫斯基對俄國文學傳統的繼承和突破。 4,試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學的主要特征。 2009年

一、名詞解釋

樂府 燕樂 創造社 意識流小說 存在主義文學 十二月黨人

二、簡答

1、試舉一個明代的詩歌流派并做簡單評析

2、分析〈雪國〉中駒子的形象

3、簡單論述“文學研究會”的文學主張、主要作品以及風格

4、意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論述

1、為什么說文學是一種審美意識形態?舉例具體文學作品,說明文學的審美性與意識形態性的內在關系。

2、有學者認為建安時期是“文的自覺”時代,談談你的理解。

3、論述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理論”以及作家對這種理論的態度。

4、試論“人的文學”提出的文化語境 2010年

一、名詞解釋

1、枚馬

2、玉臺新詠

3、革命歷史小說

3、《戰國策》派

4、古希臘悲劇 5《吉檀迦利》

二、簡答

1、介紹兩個清代詩歌流派,并作簡單評析

2、《喧嘩與騷動》中的昆丁形象分析

3、茅盾的小說成就

4、作為文學體裁的詩有什么特點

三、分析

1、請結合具體作者、作品,分析現實主義文學的特征

2、請說說你對李清照“別是一家”詞論的看法

3、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戲劇性分析

4、請結合你所熟悉的作家、作品,談談你對“尋根”文學的看法 2011年

一、名詞解釋 昭明文選 常州詞派 新月詩派 九葉詩人 “大學才子派” 徘句

二、簡答

1. 簡要分析《左傳》的文學性。

2.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的皮埃爾·別祖霍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3. 簡述曹禺《雷雨》的主題。 4. 什么是文學批評?

三、論述

1. 結合文學作品的具體實例,闡釋審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2. 陳延焯《白雨齋詞話》評周邦彥“前收蘇、秦之終,復開姜、史之始”,請談談你的看法。

3. 結合具體作品闡述歐美表現主義戲劇的基本特征。 4. 請聯系魯迅、沈從文的小說創作,論述趙樹理1940年代的小說創作的特色和意義。 2012年

一、名詞解釋

江湖詩派 竟陵派 人的文學 鴛鴦蝴蝶派 枕草子 百科全書派

二、簡答

1、簡述先秦政論散文的發展狀況。

2、簡述沈從文的文學觀。

3、談談你對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百年”和“孤獨”的理解。

4、什么是文學的慣例?慣例的文學觀念有什么意義?

三、論述

1、什么是文學共鳴?就文學接受主體而言,產生文學共鳴的原因有哪些?

2、胡適將唐宋詞分文歌者的詞、詩人的詞、詞匠的詞三個時期,談談你的看法。

3、結合你熟悉的作家作品,談談你對都市文學的認識。

4、分析波德萊爾的詩歌

《給一位交臂而過的婦女》。

大街在我的周圍震耳欲聾地喧嚷。 走過一位穿重孝、顯出嚴峻的哀愁、 瘦長苗條的婦女,用一只美麗的手 搖搖地撩起她那飾著花邊的裙裳; 輕捷而高貴,露出宛如雕像的小腿。 從她那像孕育著風暴的鉛色天空

一樣的眼中,我像狂妄者渾身顫動, 暢飲銷魂的歡樂和那迷人的優美。

電光一閃„„隨后是黑夜!——用你的一瞥 突然使我如獲重生的、消逝的麗人, 難道除了在來世,就不能再見到你? 去了!遠了!太遲了!也許永遠不可能! 因為,今后的我們,彼此都行蹤不明, 盡管你已經知道我曾經對你鐘情!

第二篇:【專業課真題】南京師范大學2005—2010年教學設計真題

200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初試試題

科目名稱:教學設計A

一、辨析題(判斷下列描述的正誤,并說明理由,每題6分,共30分):

1、行為主義理論學派主張用客觀的方法研究客觀的行為,學習的本質是行為的變化,即學習活動發生后,學習者要有可觀察、可測量的外在變化。

2、具有場獨立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在認知活動中,一般會主動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傾向于以外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依據,因此他們的知覺易受錯綜復雜的背景影響。

3、根據奧蘇伯爾的同化論,學習者在學習一段語言或文字符號的材料后,在他的頭腦中留下的是這段材料表達的意義,而不是語言或文字符號本身。

4、在現實生活中,兒童由于經常使用碗來盛飯菜,逐漸出現了碗是一種有特定形狀和功能的器皿,從而正確分辨出碗,這表明兒童形成了關于碗的定義概念。

5、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類最高級的需要是自我實現,既是自己為自己所認可。

二、比較題(比較下述概念的異同,每題8分,共40分):

1、態度與品德

2、傳遞-接受程序與引導發現程序

3、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

4、偶然學習與有意學習

5、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

三、綜合應用題(第1題10分,第

2、3題各20分,第4題30分,共80分)

1、什么是知覺學習?試列舉四中促進知覺學習的技術,并舉例說明。

2、分析布魯姆和加涅的認知學習系統分類的異同?并舉例說明它們對編寫學習目標的知道作用?

3、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常常需要考慮煤體的使用,如果要求你向學生介紹“計算機的基本組成”,你會選擇使用哪些煤體?陳述你的選擇理由。

4、目前,在小學、初中與高中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中,都有“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作品”這一內容,如果要求你為三個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設計,你將如何考慮?請寫出你的設計簡案。

1 200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初試試題

科目代碼:423 科目名稱:教學設計或數據結構

一、辨析題(判斷下列描述的正誤,并說明理由,每題6分,共30分):

1、認知主義理論學派認為,學習是人的傾向或能力的變化,但這種變化要能保持一定時期,且不能單純歸因于生長過程,學習的實質是內在能力或傾向的變化。

2、按照皮亞杰的有關理論,在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已經形成了解決各類問題的邏輯推理能力,如能夠解決大量的代數問題等。

3、在進行教學媒體選擇的過程中,有時會列出一系列問題要求媒體選擇者來回答,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從而發現適用于特定的教學情景的媒體,這種媒體選擇模型一般稱為比較法。

4、知覺具有組織性、整體性與恒常性等特征,所謂知覺的整體性,是指人腦能夠將輸入的刺激組成有意義的整體。

5、在肯普提出的橢圓結構教學設計過程模式中,強調教學設計是一個連續過程,評價和修改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的活動與所有其他要素相聯系,且貫穿教學設計過程的始終。

二、比較題(比較下述概念的異同,每題8分,共40分):

1、(動作技能學習中的)整體練習與局部練習

2、具體概念與定義概念

3、輻合型與發散型

4、信源與信宿

5、精加工策略與組織策略

三、簡答題(第1題10分,第

2、3題各20分,共50分):

1、什么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對學生成長有什么意義?

2、什么是信息加工分析法?它主要適用于何種學習內容的分析?請結合信息技術內容舉例分析它的應用。

3、布盧姆等人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領域,每一個領域的目標又由低級到高級分成若干層次,試分析這三大領域學習之間有什么關系。如果讓你向高中學生教授“如何利用網絡獲取信息”,你會如何處理這些關系?

四、綜合應用題(30分):

我國目前在小學、初中與高中階段都在開始《信息技術》課程,如果要求以“圖像信息加工”這一教學主題為例,為三個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設計,你將如何考慮?請寫出你的設計簡案。

2 200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初試試題

科目代碼:421

科目名稱:教學設計(A)

一、辨析題(判斷下列描述的正誤,并說明理由,每題6分,共30分):

1、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學派都認為學習是學習者經過一定的練習后出現的某種變化,且這種變化應當能夠保持一定的時期。

2、這是王老師和小男孩小明的對話。王:“你有妹妹嗎?”小明:“有。”王:“你妹妹叫什么?”小明:“花花。”王:“花花有哥哥嗎?”小明:“沒有。”按照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小明處于感知運算階段,且他的思維體現了單維的特征。

3、在確定運用何種教學媒體的過程中,有些教師會從媒體的種類與功能兩個維度進行比較,并通過某種評價尺度來反映其間的關系,從而發現適用于特定的教學情景的媒體,這種媒體選擇模型一般稱為評價法。

4、演奏中,每種音調有一定主觀的音高和響度,在旋律背景中,音調的主觀音高或響度取決于它臨近音調的關系,用兩種不同的旋律演奏時,同樣的音調感覺會完全不同,這反映了知覺的整體性特征。

5、在肯普提出的橢圓結構教學設計過程模式中,強調教學設計是一個靈活的過程,個要素呈現游離狀態,表明了教學設計可以從任何一個要素開始,并且可按任何順序進行。

二、比較題(比較下述概念的異同,每題8分,共40分):

1、(動作技能學習中的)集中練習與分配練習

2、言語信息與智力技能

3、沉思型與沖動型

4、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

5、發現教學法與講解式教學法

三、簡答題(第1題10分,第

2、3題各20分,共50分):

1、什么是最近發展區,研究最近發展區有何意義?

2、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常常要考慮學生該學習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如果讓你向高中學生教授“如何利用網絡獲取信息”,你計劃讓他們學習什么和怎么學習?陳述你的基本做法。

3、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常用的程序包括傳遞—接受程序、引導—發現程序、示范—模仿程序和情境—陶冶程序等。簡述這四種教學程序的基本過程,并結合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學說分析它們分別適用于實現哪種領域的教學目標。

四、綜合應用題(30):

我國目前在小學、初中與高中階段都在開始《信息技術》課程,如果要求以“表格信息加工”這一教學主題為例,為三個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設計,你將如何考慮?請寫出你的設計簡案。

3 200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初試試題

科目代碼:821 科目名稱:教學設計

一、辨析題(判斷下列描述的正誤,并說明理由,每題6分,共30分):

1、假如讓幾組同齡兒童兩兩面對面正對著坐在一個立方體的兩側,在立方體相對的兩面具有不同的圖案,并要求他們分別描述對方看到的圖案。他們當中有點人會認為對方看到的圖案與自己的一樣,也有的認為不知道對方看到的是什么圖案。按照皮亞杰的理論,這時候這時候兒童可能正處于從具體運算到形式運算的過渡階段。

2、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學派在學習觀上存在明顯的差異,但相同點在于他們都認為學習是學習者經過一定的練習后出現的某種變化,且這種變化應當能夠保持一定的時期。

3、在繪畫中,每種色彩有一定主觀的飽和度和明度,有時候,同樣的色彩在不同的繪畫作品中會給人以不同的飽和度或明度效果,這反映了知覺的整體性特征。

4、現代認知心理學家把廣義的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比較適合用來回答世界“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

5、學生能夠通過說出代表性植物的根、莖、葉來識別它們,按照加涅的智慧技能的分類,它屬于具體概念類型的學習結果。

二、比較題(比較下述概念的異同,每題8分,共40分):

1、同化與順應

2、橫向遷移與縱向遷移

3、正強化與負強化

4、比率智商與離差智商

5、感覺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

三、簡答題(第1題10分,第

2、3題各20分,共50分):

1、簡述教學設計的基本含義。

2、什么是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試舉例描述。

3、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會表現出學習困難,如果讓你為高中學習設計關于“網絡中信息檢索”主題的教學,你會如何處理?

四、綜合應用題(30):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可以有多種策略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請你選擇與信息技術相關的主題,并結合講解式教學的特點,設計一則教學簡案的片段,以體現如何在講解式教學中激發高中學生的學習動機。

4 200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初試試題

科目代碼:825

科目名稱:教學設計(B)

一、辨析題(判斷下列描述的正誤,并說明理由,每題6分,共30分):

1、陳述性知識是有關事實、定義、程序以及規則是什么的知識,其表征形式有命題、表象、線性程序和圖式。程序性知識是知道如何行動的知識,其在頭腦中的表征是通過產生式來完成。

2、教師的言語性行為包括師生間的距離、接觸、教師的手勢語、語音變化等活動,它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作用的一種方式,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積極從事學習活動。

3、教學媒體是承載和傳遞教學信息的載體和工具,是教學系統的構成要素,教學媒體的種類會影響教學信息的傳遞。

4、教師運用掌握學習時,需要先將課程分解為小的學習單元,每個單元包括需要掌握的具體目標,教師事先告知學生目標和標準,在學生達到最高掌握水平后,才可以學習下一單元內容,并依次進行學習。

5、皮亞杰認為,智慧或思維的本質是生物適應性的一種特殊表現,適應由同化和順應兩種過程構成。學生根據自己的圖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合,使之符合自己的認知結構,這一過程稱之為同化。

二、比較題(比較下述概念的異同,每題8分,共40分):

1、先行組織者與組織策略

2、教學支架與支架式教學

3、平衡化與守恒

4、具體概念與定義概念

5、自我認知與自我意識

三、簡答題(第1題10分,第

2、3題各20分,共50分):

1、簡述認知策略的基本含義。

2、什么是行為目標?試舉例描述如何描述行為目標。

3、什么是任務分析?列舉三種以上任務分析技術,并舉例說明。

四、綜合應用題(30):

在教學設計與實踐過程中,“基于問題的學習”已經成為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方法之一。請選擇與信息技術相關的主題,并運用“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設計一則教學簡案,并說明你是如何體現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促進的。

5 201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初試試題

科目代碼:825

科目名稱:教學設計(B)

一、辨析題(判斷下列描述的正誤,并說明理由,每題6分,共30分):

1、知識常常是相互分離與獨立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將分散的、獨立的知識集合成一個整體,并試圖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幫助學生學習,這種方法一般稱為先行組織者。

2、美國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個對能夠有效處理特定任務的主觀評估,它與學習的行為之間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響個人的努力程度,并導致成績的好壞,而學習成績的好壞又會反過來影響個人的自我效能感。

3、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其智力通常低于正常水平,因而學習效果一般比較低下,達不到國家教學大綱的要求。

4、加拿大心理學家戴斯等人將智力活動的信息加工過程概括為PASS智力模型,即“計劃—注意—同時性—繼時性加工”,對于同時性加工和繼時性加工,可以看作是編碼加工系統的兩種不同類型,負責對外界刺激信息的接受、解釋、轉換、再編碼和存儲。

5、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當中,存在著大量的概念,借助于這些概念,我們可以將大量的信息組織成某一易處理的集合。

二、比較題(比較下述概念的異同,每題8分,共40分):

1、負強化與懲罰

2、元認知調節與元認知體驗

3、(動作技能中的)內反饋與外反饋

4、發展先于教學和教學先于發展

5、上位學習與下位學習

三、簡答題(第1題10分,第

2、3題各20分,共50分):

1、簡述教學事件的基本含義?

2、什么是陳述性知識?簡述陳述性知識的表征方式,并舉例說明。

3、什么是認知策略?試分析影響認知策略發生遷移的因素有哪些?

四、綜合應用題(30):

在現代教學實踐過程中,研究性學習越來越受到實踐工作者的重視。試分析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并選擇與信息技術相關的主題,運用“研究性學習”方法,設計一則教學簡案,說明你是如何體現研究性學習過程的。

第三篇:華東師范大學1999-2006教育學真題

1999年教育學試卷

一、 名詞解釋(每題4分)

1、全民教育

2、《民本主義教育》

3、教育民主化

4、學習策略

5、核心課程

6、道德認識

7、價值澄清法

8、陶冶

二、判斷分析題(先判斷正誤,再作必要的分析。每題8分)

1、教育目的就是培養目標

2、德育與政治教育是一回事

3、課程與教科書不是一回事

4、考試就是評價

二、論述題(每題12分)

1、談談你對規范教育學建立的理解

2、科學技術的不斷革命將對教育產生哪些挑戰?

3、班主任的主要職責主要有哪些?

2000年教育學試卷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

1、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2、學制

3、教學策略

4、道德兩難問題

二、簡答題(每題10分)

1、“全民教育”的發生和發展

2、《學會生存》的主要內容

三、問答題(每題30分)

1、集體教育與發展個性的關系

2、你怎樣理解“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時素質教育的重點”

2001年教育學試卷

一、概念解釋(每題4分)

1、教學

2、智育

3、終身教育

4、繼續教育

5、義務教育

二、判斷正誤,并說明原因(每題5分)

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1632年)標志著教育學達到了科學化水平。

2、班級上課制是現代課堂教學中的唯一有效的組織形式。

3、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課中實施。

4、課程與教學是同一回事情。

三、簡答題(每題5分)

1、分科課程與活動課程有何區別?

2、教育區別于其他社會現象的特征有哪些?

3、我國當今頒布實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4、課堂教學中組織討論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論述題(每題20分)

1、從教育本質的理解和認識出發,主析教育產業化的觀點。

2、試評論“教師中心論”與“兒童中心論”。

2002年教育學試卷

一、概念解釋(每題4分選做5題)

1、教育主體

2、教育資源

3、德育的發展原則

4、體諒模式

5、泰勒原理

6、教學機智

二、 簡答題(每題10分,選做4題)

1、解讀教育目的的主要維度有哪些?

2、班主任工作或教學工作中基本的理解步驟是什么?

3、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關系。

4、規范用語和評價性用語在德育中的用法。

5、怎樣理解課程開發的過程模式?

6、怎樣理解學校本位課程開發的內涵?

三、論述題(每題20分,選做2題)

1、論教育激勵理論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

2、試論教學是德育的基本途徑。

3、聯系實際論述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之關系及其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

2003年教育學試卷

一、名詞解釋(8×6=48)

1、學制

2、學習風格

3、范例教學

4、教學策略

5、教育體制

6、《普通教育學》

7、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

8、學科中心課程論

二、判斷分析題(任選4題,4×12=48)

1、教育民主化就是教育機會均等

2、教育目的就是培養目標

3、不能把學生主體性等同于兒童中心論

4、德育管理就是政治教育

5、班級管理就是教學管理

三、論述題(任選3題,3×18=54)

1、論述學校教育的個體個性化與社會化功能?

2、新科技革命對教育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3、當代世界教育發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如何通過運用合適的評價方式,提高學校辦學水平?

2004年教育學試卷

一、名詞解釋

1、教育目的

答:

教育目的是指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教育目的一般有兩個部分組成:

① 就教育所培養出的人的身心素質做出規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識、智力、品德、審美、體質諸方面的發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種個性結構。

② 就教育多要培養出的人的社會價值作出規定,即指明這種人符合什么社會的需要或為什么階級的利益服務。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對于明確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組織教育活動、進行教育管理、評估教育質量等,教育目的起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

教育目的的形式是主觀的,但內容是客觀的。教育目的受生產力的制約,也受一定的生產關系和以這種生產關系為基礎的政治觀點、政治設施的制約。教育目的本身體現著人的一種價值追求,即提出者或從事教育活動的主體依據自身的需要對教育價值作出選擇時所持的一種傾向。

2、全民教育

答:

全民教育指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的教育。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之中。

① 1990年在泰國宗滴恩召開的“世界全民教育大會”啟動了“世界全民教育十年”,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提出:滿足每個人(無論是兒童、青年還是成人)的基本學習需要是全民教育的最終目標。

基本學習需要包括:人們為生存下去,為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為享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為充分參與發展,為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為作出有見識的決策,為實現繼續學習所需要的基本學習手段和基本學習內容。

② 2000年在達喀爾召開的“世界教育論壇”,標志著“未來世界全民教育十五年”的開始。

全民教育與終身教育成為當代主要的兩大教育思想思潮。

3、程序教學法

答:

程序教學指斯金納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他通過實驗發現動物的行為可以運用逐步強化的方法,形成操作性條件反射。他把這種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理論引入人的學習行為,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為學習過程是作用于學習者的刺激和學習者對它作出的反應之間的聯結的形成過程。

其基本圖式是:刺激──反應──強化。一種復雜的行為,可用逐步接近、積累的辦法,用簡單的行為聯結而成。

程序教學把學習內容分成一個個小的問題,系統排列起來,通過編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學機器,逐步地提出問題(刺激),學生選擇答案,回答問題(反應),回答問題后立即就知道學習結果,確認自己回答的正確或錯誤。如果解答正確,得到鼓舞(強化)就進入下一程序學習。如果不正確,就采取補充程序,再學習同一內容,直到掌握為止。

4、個體內差異評價

答:

個體內差異評價指學業評價的一種類型。按照評價的標準來劃分,可以分為絕對評價、相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這是依據個人的標準來評價的。

它是指對學生個體的同一學科內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學科的成績和能力差異進行的橫向比較和評價,以及對個體兩個或多個時刻內的成就表現進行的前后縱向評價。

① 橫向比較可以了解一個學生各科學業成就、學習潛能、學習興趣、態度或有關的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總體水平和發展平衡情況,以及表現較為突出的方面和比較薄弱的、需要加強學習和改善的方面。 ② 通過縱向比較,可以評價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學習是進步還是退步,進步或退步的程度如何。這種評價可以給學校和教師的個別指導提供參考。

5、價值澄清法

答:

價值澄清法指瑞斯(L. E. Raths)于1957年在美國紐約大學任教時所創導的一種教育觀教育法。其主要目的是在協助兒童察覺自己和他人的價值,并由此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瑞斯(1978)認為價值澄清法具下列四項重要的元素:以生活為焦點;接納事實與既存的意見與立場;促使個人進一步的反省;滋潤個人內在的力量。價值澄清法主要的特征是:以學習者為本位的教學方法;教學者是一個催化者;教學的內容重視情意及踐行的層面;教學目的在使學習者變成一個自我實現者;具有個別性與主觀性;強調價值形成的過程,這是它的核心。

6、《民本主義與教育》 答:

《民本主義與教育》指杜威的代表作,代表了他的教育思想。他試圖把“民主”和“科學試驗”、“進化論”、“工業的改組”等因素聯系起來,探討他們在教育上的意義。書中批判性地談論了西方以前的教育思想,同時吸取現代哲學、社會科學、生物學、心理學上的成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

全書共分26章,前7章首先討論了教育與生活的社會機能,批判了當時社會的學校教育的弊病,提出了他的一個重要觀念:“教育即生活”。

書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為民主社會創造條件的思想。關于教育上的民主,杜威認為,“首先是一種聯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種共同交流經驗的方式”,是“個人各種能力的自由發展”。應發展個人的首創精神和適應能力,必須把生長作為一切成員的理想標準。

第8~23章根據上述觀點,對教育的目的、興趣與訓練、經驗與思維、教學法與教材和課程、教育的價值、教育與職業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特別強調教育目的(結果)與過程的一致性,認為教育的目的在過程之中,而不是在過程之外?;顒拥淖陨肀闶沁_到目的的手段,這樣的活動才是真實的、生動的、變幻無窮的、有意義的。反之是盲目的、機械的、有害的。

最后三章是將其論述歸結到實用主義的理論基礎上,根據認識和有目的地改造環境的活動之間的連續性的觀點,他認為教育應使學生中知識的獲得和在共同的生活的環境所進行的活動和作業聯系起來,這構成了實用主義理論和方法論的核心。

二、判斷分析題

1、教育目的的實質表現是教育功能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1)教育目的一般由兩部份組成

① 就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身心素質作出規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識、智力、品德、審美、體質諸方面的發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種個性結構。

② 就教育者所要培養出的人的社會價值作出規定,即指明這種人符合什么社會的需要或為什么階級的利益服務。

(2)教育目的可以分為社會的教育目的和個人的教育目的兩類:

社會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會對于教育系統的總要求,要求教育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及其發展服務。 個人的教育目的則要考慮教育對于個體身心發展的促進,要求教育為個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以及未來幸福生活的目標服務。教育的社會目的與個人目的應當是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它們共同組成完整的教育目的整體。

有效的社會教育目的必須通過個人教育目的的實現而實現。反之,有效的個人教育目的也必須考慮到社會教育目的,以社會教育目的為設定和實現的前提。孤立或割裂兩者的關系,就會形成片面的教育目的,乃至導致整個教育觀念上的社會本位或個人本位。

所以,在教育目的的設定過程之中,應當充分考慮社會目的和個人目的的統一;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則應在鼓勵教育對象具有個性自由和全面發展的同時,注意引導這種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相結合。

(3)教育目的對于教育活動意義重大,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現為以下三點:

① 導向功能:教育目的規定了教育活動所應培養的人才質量和規格,實際上就是規定了教育活動的最大方向;

② 調控功能:從宏觀上說,教育目的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教育規劃以及教育結構的確立與調整等都具有指導、協調的作用;從微觀上說,教育目的對具體教育內容的安排、教育活動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術的選擇等都有支配、協調和控制、調節的作用。

③ 評價功能:教育活動既然以教育目的為出發點和歸宿,那么,檢驗教育活動成功與否的最根本標準,也應是教育目的。

2、教學管理的核心是班級管理。 答:

(1)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主體部分,教學質量管理又是教學管理的核心。

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學校教學管理的一切工作,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管理是指在正確的教學質量觀指導下,以提高教的質量和學的質量作為目標而實施的管理互動。教學質量管理實質上是通過抓質量,對教學實施管理。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向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師教的過程與學生學的過程的有機統一。衡量教學的質量,不能割斷兩者的聯系。教學質量管理包括全面教學質量管理,全過程的教學質量管理,全員教學管理三個部分。而教學質量管理有兩個主要環節,一是建立教學質量標準,二是加強教學質量控制。

教學質量管理設計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因此與班級管理也有密切的聯系。但班級管理不是教學管理的核心。

(2)班級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本組成部分。加強班級管理,充分發揮班級管理的功能,對于實現學校管理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學校班級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班級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

① 班級是學校組織系統中最基層的正式組織。各種班級組織是由學生組成的正式組織,它是學校中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加以組合和編排,班級成員有固定的編制,有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有明確的分工等等。

② 班級組織是學生交往的基本場所,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在學校組織中,班級是學生共同生活的基層組織,在共同的學習和活動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通過人際交往、思想溝通,彼此影響。不僅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聯系的紐帶,也是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③ 班級管理的效能與效益是實現學校整體管理整體效益的基礎。學校管理的效益由教育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部分組成。其中教育效益是學校管理最基本的效益。因此,學校管理中必須重視班級管理。

3、心理內化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答:

(1)杜爾克海姆首創的心理內化論

它的涵義是指社會意識向個體意識的轉化,即外部的東西轉化為內部的東西,客體的因素轉化為主體的因素,實際操作轉化為智力操作,都叫做心理內化。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內化,才能使外部的種種條件、因素和要求等轉化為學生的主體素質。無論是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還是社會素質,幾乎都是由外部的客體的因素轉化而來,只是其程度不同而異。

(2)從道德范疇上講,社會道德內化過程是在教育影響下由主體的社會道德認知系統、道德需要動力系統和自我意識抉擇系統建構的道德內化心理結構實現的。

促進道德內化,要遵循在道德活動與交往中對學生知、情、意、行同時施加影響,引導學生思想斗爭和升華,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等規律。內化主要決定于主體道德內化心理結構和內部道德環境及其能動作用的發揮。

(3)課程改革才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它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依據。綜觀中外的教育改革,無不都從課程改革入手,把課程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把課程作為提高人材培養質量的關鍵來加以改革和建設。新的課程改革需要改變從教師到學生,從單一的教學活動到整個教育體制各個環節,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德育過程就是個體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統一。 答:

(1)德育過程指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導下,學生主動地積極地進行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逐步提高自我修養能力、形成社會主義的品德的過程。

德育過程與品德發展過程之間有內在的聯系和區別。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影響,必須經過他們主體的選擇、吸收與能動的實踐活動,才能轉化為他們的品德。

(2)德育過程作為一個動態系統來考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是教育者用社會所要求的品德規范影響受教育者,啟發他們自覺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在德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道德活動,培養他們的知、情、意、行和促進他們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都有賴于培養和發揮學生個人的自覺能動性和自我教育能力。

(3)德育的社會功能是指德育對社會發展所能發揮的客觀作用;德育的個體功能則是指德育對受教育者個體發展能夠產生的實際影響。

德育的個體功能可以描述為德育對個體生存、發展、享用發生影響的三個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個體功能的最高境界。個體發展功能的發揮應注意兩個問題:個體發展功能的發揮必須充分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否則就會阻礙這一功能的正常發揮;品德發展實質上是人的文明化或社會化。因此,通過必要的規范學習與價值學習,以形成一定的品德,乃是發揮個體發展功能的重要內容。

因此,德育與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發展是協調統一的過程。

5、課程論解決的主要是怎樣編教材的問題。 答:

(1)關于課程論和教學論的關系問題,多年來有一個爭議:是教學論包括課程論,還是教學論要從屬于課程論?王策三認為,兩種主張都有根據。“課程和學制相類似并聯系密切,是受更高一級的規律如社會經濟、政治、教育制度和一般科學文化發展水平所制約的,主要不取決于教學過程中的規律和原則,教學論是為實現課程服務的。”王策三主張采取前一種觀點,把課程看作教學內容的安排,因為沒有教學內容的教學論是空洞的,課程事實上接受著、也應該接受教學過程規律的支配。在教學論中闡述課程論,并不妨礙揭示它和高一級規律的聯系。

(2)經過長期的討論和爭議,目前課程論和教學論的研究者對課程論的學科地位的態度已趣于明確,即課程論是與教學論并列的教育學的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實際上,承認教學論和課程論各有不同分研究對象和任務,并不是否定二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課程論和教學論在研究領域上有一定的交叉是正常的,課程論和教學論任何一個學科在研究上的突破,往往影響和帶動另一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這是教育學研究內部良性互動的表現。

(3)課程論(Curriculum Theory),重點研究學習方案的設計、編制、管理、評價等問題(即課程設計、課程編制、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問題),課程探究的范式,以及課程哲學、課程心理學、課程社會學等方面的問題。而教學論(Instruction Theory)則重點研究教授方案的設計, 包括任務分析與學生分析、對教師教授行為的設計和教學管理的設計(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因素分析與學業輔導(教學分析與指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方法(如研究范式、模式,課堂觀察技術等),以及教學哲學、教學心理學、教學社會學方面的問題。

三、論述題

1、怎樣促進教育投資的合理有效利用? 答:

(1)在我國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教育投資已經形成從單一的政府投資轉向多元化投資的局面。但是,從目前整個社會的教育投資現狀來看,教育投資的主要部分仍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

教育財政撥款指的是各級政府對各級教育管理部門的撥款,以及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對所轄各類學校的撥款。盡管我國政府對教育財政撥款的總量呈逐年上升之態勢,但是對整體需求而言,撥款量仍顯不足,教育投資短缺,加上我國教育投資效率歷來較低,影響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改革教育財政撥款體制,在保證政府對教育財政撥款數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教育投資效率,加快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2)當前我國教育經費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和改進經費管理方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在某些方面還實現了重大突破。但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在教育投資方面仍存在不少嚴重的困難和矛盾,其中有的還相當嚴峻和急迫,尤其是教育投資的效率一直以來沒有達到較高的水平。

① 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與實際教育經費投入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對教育投資的需求同經費實際供應的差距依然十分突出。

② 已出臺的籌措教育經費的法規和政策措施難以得到全面落實。 ③ 教育經費的管理體制問題,造成教育投資效率低下。 (3)實行教育經費預算單列提高教育投資效率

教育經費一直以來主要由財政和計劃部門負責分配,教育管理部門支配權限有限。這種事權與財權不統一的現象,使教育管理部門難以對有限的經費做出科學的統籌和安排,也無法運用財政手段更加有效地對教育經費進行調控,從而降低了教育投資的效率。因此,客觀上要求將教育事權與財權統一于教育管理部門,實行教育經費預算單列,使上述問題得到切實的解決,有效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投資效率。

教育經費預算單列可以通過以下的途徑加以實施:

① 提高教育經費預算的等級,將教育事業費和教育基本建設投資合并,預算類別由款級升格為類級,將教育經費在國家預算支出中的第二次分配升格為第一次分配。

② 賦與教育管理部門對教育經費預算的編制權。教育經費預算在平衡教育經費需求與供給的基礎上編制。先由教育管理部門提出教育經費需求預算,然后會同財政和計劃部門,根據財力平衡需求與供給,提出教育經費預算建議并納入國家預算,報同級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審批。

③ 教育經費的分配權和管理權劃歸教育管理部門。教育經費預算包含在國家預算中經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后,由財政部門劃撥給教育管理部門。教育經費在各級各類教育部門和學校之間的分配、管理和監控權力由教育管理部門行使。

④ 教育經費預算單列到縣級。同我國現行政權結構相適應,財政分為中央、省、縣、鄉四級,但財政預算只列前三級,因而教育經費預算單列到縣級。

2、結合實際談談怎樣促進個體受教育權的實現?

答: 現代教育的一個基本的課題就是最大限度保障學習者的學習權益。這需要涉及教育政策、國家政策、國家制度等宏觀決策,也涉及學校系統內的微觀措施。 (1)從宏觀上有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 需要重新確立“人即目的”的指導思想,這樣就需要重新檢討由國家和成人所提供的、把學習者視為被動體的整個教育體系,從行政、制度、內容、方法、評價等方面作徹底的改革。

② 需要對制度化教育中的分流教育作徹底的改造。分流制度容易衍生出“升學主義”和“應試教育”,雖然符合現代社會分工需要,但是不符合教育平等的目標。

③ 改變制度化教育體系、逐步形成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是實現教育平等、保障學習權益的制度基礎。

(2)從微觀上有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 實施共同管理和自我管理

要保證人們能夠充分行使他們在教育上的民主權利,這也就意味著要保證他們有權參與教育的民主決策和管理。教育的民主化必須從真正的民主行動開始。 ② 需要確立“差別性對待”原則

兒童學習與成人學習,普通教育與專業教育是不同的;即使是兒童,也會因其社會文化背景、智力、能力及其它學習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 ③ 發展新型的師生關系

確保兒童的教育權益,還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評價師生關系這一傳統教育大廈的基石;支配與從屬、統治與被統治、指揮與服從、傳授與被動接受等。從確保兒童教育權益的立場出發,教師的職責應更多的表現出激勵、啟發、發現、顧問、意見交換等,集中更多的精力與時間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現與創造活動。

3、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答:

(1)1913~1930年是早期行為主義時期,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他主張心理學應該擯棄意識、意象等太多主觀的東西,只研究所觀察到的并能客觀地加以測量的刺激和反應。1930年起出現了新行為主義理論,以托爾曼為代表的新行為主義者修正了華生的極端觀點。他們指出在個體所受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存在著中間變量,這個中間變量是指個體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它們是行為的實際決定因子,它們包括需求變量和認知變量。需求變量本質上就是動機,它們包括性,饑餓以及面臨危險時對安全的要求。認知變量就是能力,它們包括對象知覺、運動技能等等。在新行為主義中另有一種激進的行為主義分支,它以斯金納為代表,斯金納(B.Skinner)在刺激與反應的聯接中更強調“強化”的作用。他認為,要使學習成功關鍵在于提供適當的強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實際的教學和教育工作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這些應用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程序教學。

(2)本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布魯納、奧蘇伯爾等一批認知心理學家的大量創造性的工作,使學習理論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他們認為,學習就是面對當前的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的組織,從而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強調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系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認知主義的學習論在學習理論的研究中開始占據主導地位。

認知派學習理論家認為學習在于內部認知的變化,學習是一個比S—R聯結要復雜得多的過程。他們注重解釋學習行為的中間過程,即目的、意義等,認為這些過程才是控制學習的可變因素。

(3)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A.Maslow)和羅杰斯(C.R.Rogers)。人本主義的學習與教學觀深刻地影響了世界范圍內的教育改革,是與程序教學運動、學科結構運動齊名的20世紀三大教學運動之一。

羅杰斯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從他們的自然人性論、自我實現論出發,在教育實際中倡導以學生經驗為中心的“有意義的自由學習”,對傳統的教育理論造成了沖擊,推動了教育改革運動的發展。這種沖擊和促進表現在:突出情感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種以情感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動力的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核心,強調人際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把教學活動的重心從教師引向學生,把學生的思想、情感、體驗和行為看作是教學的主體,從而促進了個別化教學的發展。

4、學生有哪些基本權利?怎樣樹立新型師生觀?

答:

(1)我國對青少年兒童權利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 生存的權利

我國《憲法》第49條規定:“父母有撫養未成年人子女的義務”?!痘橐龇ā烦幎送瑯拥膬热萃?,還針對許多具體的情況作出了規定?!段闯赡耆吮Wo法》第8條也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② 受尊重的權利

《憲法》第46條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義務教育法》第4條和第5條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也有相應的規定。 ③ 受尊重的權利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另外也有保護未成年人個人隱私、保護智力成果等的規定。 ④ 安全的權利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6條、第25條、第27條規定:“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師、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室內吸煙。”

(2)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① 師生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F代的師生關系倡導的是一種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為基礎,同時看到學生是處在半成熟的、發展中的個體,需要對他們正確的指導、嚴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師生關系。 ② 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又是互相促進的關系。

2005年教育學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

(A)適齡兒童必須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礎教育

(B)家長必須送子女入學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礎教育

(C)各級政府必須提供基本條件確保適齡兒童受到法定年限的基礎教育 (D)以上都正確

2、世界中等教育發展趨勢之一是(

) (A)從單軌學制轉向雙軌學制 (B)從單軌學制轉向分支型學制 (C)從雙軌學制轉向分支型學制

(D)從雙軌學制轉向分支型學制,進而通過綜合高中達到單軌制

3、美國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學?;鐣分兄鲝埲∠麑W校制度,代之以(

) (A)家庭教育 (B)社會教育 (C)教育網絡 (D)學習化社會

4、“家庭學校”(home school)是一種(

) (A)新興的家庭教育方式

(B)主要在家庭中實施的義務教育方式 (C)由家庭舉辦的學校

(D)新型的“私塾”或“寺子屋”

5、教育“生物起源說”的代表是(

) (A)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 (B)法國社會學家勒圖爾諾 (C)德國教育家沛西。能 (D)美國教育家孟祿

6、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1968年的一項實驗證實(

) (A)專家或權威的積極暗示可以改善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 (B)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行為表現

(C)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行為表現影響教師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 (D)教師領導學生的方式影響學生之間的關系

7、活動課程又稱(

) (A)“經驗課程”、“綜合課程”、“生活課程” (B)“經驗課程”、“綜合課程”、“兒童中心課程” (C)“綜合課程”、“生活課程”、“兒童中心課程” (D)“經驗課程”、“生活課程”、“兒童中心課程”

8、特別重視強化作用的教學理論流派有(

) (A)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和行為主義教學理論 (B)行為主義教學理論和認知教學理論 (C)認知教學理論和情感教學理論

(D)情感教學理論和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

9、瑞士學者皮亞杰把兒童的認知發展依次劃分為(

)

(A)感知動作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B)感知運算階段、動作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C)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抽象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D)感知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抽象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10、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第三階段的道德思維方式((A)以懲罰和服從為定向 (B)以相對的快樂主義為定向 (C)以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為定向

(D)以遵從權威與維護社會秩序為定向

二、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30分)

1、制度化教育

2、核心課程

3、特朗普制

4、教師專業反展

5、布萊特效應

)

三、辨析題(每題10分,共40分)

1、教育功能指對個人及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2、潛在課程并不是課程。

3、課程標準即教學大綱。

4、品德是個體內部狀態與外部環境長期交互作用的結果。

四、論述題(每題20分,共60分)

1、試論現代教育的公共性。

2、試論教學是學校德育的基本途徑。

3、參考下列材料分析和評論世界各國的教育先行政策。

多少世紀以來,特別在發動產業革命的歐洲國家,教育的發展一般是在經濟增長之后發生的。20世紀60年代開始,教育在全世界的發展則傾向于先于經濟的發展,這在人類歷史上大概還是第一次。這種傾向首先大膽地和成功地出現在諸如日本、蘇聯和美國這些國家。許多別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不顧由此帶來的沉重犧牲和一切困難,也選擇了這條道路。例如,剛果人民共和國不顧國家人均收入畸低(約220美元),每4個居民中就有1個進入免費小學。古巴雖然資源有限,但也許迅速地向普及小學義務教育、成人掃盲發展,并且擴大到了中等教育??溌?967年到1968年把它的公共教育經費增加了65 0/0,同時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只增加了10 0/0多一點。

2006年教育學試卷

一、名詞解釋

1、 產婆術

2、 心理斷乳期

3、 社會化

4、 道德兩難法

5、 非指導性教學

6、 《民主主義與教育》

二、簡答題(5選4)

1、 簡述教育公平與教育平等的關系

2、 簡述教育目的與辦學目的關系

3、 簡述班級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的關系

4、 簡述德育過程與教學過程的關系

5、 簡述制度化教育與非制度化教育的關系

三、論述題(4選3)

1、 論述教育的負向功能

2、 論述教育理論的功用

3、 當代教育學的發展趨勢

4、 選擇一種學習理論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2011年華東師范大學332教育綜合考研試題(教育碩士)

一、名詞解釋

1、教育目的

2、雙軌制

3、京師同文館

4、活教育

5、騎士教育

6、《莫雷爾法案》

二、簡答題

1、舉例說明螺旋式課程內容組織及其依據和適用性。

2、何謂發展性教學原則?在教學中遵循發展性教育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

3、舉例說明學校實施德育的途徑。

4、簡述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的教育意義。

三、論述題

1、試分析學校轉型變革背景下教師的基本素養。

2、閱讀以下材料,分析和評論其中的教育思想。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航?學半。其此之謂乎?

3、試述永恒主義教育理論及其對當代世界教育實踐的影響。

4、結合學習實例,論述問題解決過程中各階段的主要策略。

2011年華東師范大學333教育綜合考研試題(教育碩士)

一、名詞解釋

1、教育先行

2、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

3、終身教育

4、教師專業性發展

5、最近發展區

6、先行組織者

二、簡答題

1、活動課程特點

2、集體中教育原則

3、陶行知 “生活教育”

4、人文主義教育特征

三、論述題

1、班級授課制優缺點及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方向

2、評述朱熹《師說》中的教師觀

3、評述赫爾巴特課程理論

4、精細加工策略及其教學要求

2012年華東師范大學333教育理論考研試題(教育碩士)

一、名詞解釋

1、教育制度

2、紳士教育

3、產婆術

4、六藝

5、1922年新學制

二、簡答題

1、教學模式的結構

2、教師的專業素養

三、論述題

1、論述泰勒原理

2、五四運動對教育改革的影響

3、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及影響

4、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2000年華東師范外國教育史試卷

一、名詞解釋

1、西歐中世紀大學

2、自然后果法

3、教育性教學

4、杜威學校

5、統一勞動學校制度

二、論述題

1、試比較古代斯巴達和雅典的教育體制

2、略論斯賓塞的科學教育思想

3、淺析現代西方新傳統教育派理論

2001年華東師范外國教育史試卷

一、名詞解釋

1、產婆術

2、耶穌會教育

3、母育學校

4、導生制

5、三十校實驗

二、論述題

1、略論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與影響

2、述評十九世紀英國科學教育思想

3、略述二十世紀初期歐美教育革新運動

4、試析杜威的思維與教學理論

5、蘇聯20年代統一勞動學校制度的建立與影響

2002年華東師范外國教育史試卷

一、名詞解釋

1、教仆

1、騎士教育

2、《世界圖解》

4、教育預備說

5、從做中學

6、綜合教學大綱

7、人本化教育

二、論述題

1、淺析西歐中世紀大學

2、評赫爾巴特的教學階段理論

3、試對福祿培爾與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理論作一下比較

4、試比較歐洲新教育運動與美國進步教育運動

2003年華東師范外國教育史試卷

一、名詞解釋

1、文士學校

2、進步教育

3、智者派

4、城市學校

5、蕃學

6、公學

7、《世界圖解》

8、主日學校

9、補償教育

二、簡述題

1、簡述“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2、教科書在當代教學中的作用如何?

3、評述美國的測驗運動對美國教育的影響

4、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學》中談到“教育本身并無目的。只是人,即家長和教師才有目的。”他真的認為教育沒有目的嗎?

三、論述題

1、試論馬丁·路德等的新教改革對德國學校教育發展的影響

2、試論蒙臺梭利幼兒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今學前教育的啟迪

3、以《教育過程》為例,分析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育理論

2004年華東師范外國教育史試卷

一、名詞解釋

1、統一學校

2、11+考試制

3、開放大學

4、幼兒之家

5、最近發展區

6、進步教育

7、《泛智學?!?/p>

8、新學校運動

二、簡述題

1、簡述19世紀初英國慈善教育的意義

2、簡述法國師范教育的特色

3、簡述改造主義教育觀

4、簡述裴斯塔洛齊的“要素教育論”

三、論述題

1、試從“學科中學”的創設分析近代科學教育的發展

2、試論終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對學習型社會的意義

3、述評法國思想家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第四篇:南京師范大學1999-2002考研真題

南京師范大學199

9、200

1、2002 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地理信息體統 1999地理信息系統

一、名詞解釋:(20分)

1、地理信息科學

2、數字地球

3、數字地形模型

4、Web地理信息系統(WebGIS)

5、開放式地理信息系統(OpenGIS)

二、試述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方法并進行對比分析(20分)。

三、試述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功能及相應的應用(20分)。

四、試述地理信息系統的集成模式(20分)。

五、簡述地理信息系統的熱點問題及今后的發展趨勢(20分)。南京師大2001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地理信息系統

一、名詞解釋(20分)

1、虛擬現實

2、開放性地理信息系統(OpenGIS)

3、WebGIS

4、數字地球

5、拓撲結構

二、簡述數字地球的關鍵技術(20分)

三、簡述地理事物與地理觀象在GIS中表達方法(20分)

四、試述遙感、GPS與地理信息系統(GIS)之間的相互關系(20分)

五、試述當前地理信息系統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20分)南京師大2002年GIS 一.(20分)

1.數字地球2.數字高程模型3.虛擬現實4.WebGIS5.空間數據倉庫二.簡述GIS空間分析的內容。(20分)三.簡述一個應用型GIS建立的步驟及需要重視的問題。(20分)四.簡述GIS的幾種主要數據模型,并進行各自有缺點分析。(20分)五.簡述數字地球中的關鍵技術。(20分

南京師范大學1999——2001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遙感學南京師范大學1999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遙感學: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

1、亮度溫度

2、米氏散射

3、航空像片投影差

4、濾波增強處理

二、問答題(每題15分)

1、目前遙感技術常用哪些電磁波的波段?請說明各波段的波長范圍及主要特性。

2、什么叫發射率?按發射率與波長的關系可將地物分成哪幾種類型?

3、以陸地衛星TM圖像的波段為例,說明怎樣進行真彩色合成和假彩色合成?假彩色合成圖像有什么特殊用途?

4、影響植被在遙感圖像上的光譜特征和主要因素有哪些?從綠色植被的典型反射光譜曲線上可看出哪些特點?

三、綜合題(20分) 1998年7——8月長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江西鄱陽湖濱一帶發生大面積淹沒。利用遙感技術進行洪澇災情的實時或準實時監測及災后損失評估顯得十分重要。請說明怎樣利用遙感技術:1)、進行洪澇災情的實時或準實時監測;2)、進行災后損失評估。(要求從技術路線、方法及所用遙感資料等方面作出說明)南京師大2000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遙感學

一、名詞解釋(共40分)

1、傳感器

2、電磁波

3、瑞利散射

4、黑體輻射

5、微波

6、空間分辯率

7、假彩色合成

8、圖像反差增強(反差拉伸)

二、問答題或綜合題

1、與常規地理研究手段相比,遙感技術有何優越性?(10分)

2、什么是數字圖像直方圖?它在遙感圖像數字處理中有何用處?(15分)

3、什么是地物的反射光譜和反射光譜曲線?請畫出綠色植被、干土和凈水的典型反射光譜曲線,并作簡要說明。(15分)

4、什么是遙感圖像大氣校正?為什么要進行遙感圖像大氣校正?請以多光譜掃描儀(MSS)資料為例,說明大氣校正的原理和方法。(20分)南京師大2001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遙感學

一、名詞解釋(共40分)

1、黑體

2、發射率

3、數字圖像直方圖

4、假彩色等密度分割

5、亮度溫度

6、中心投影

7、衛星軌道參數

8、高光譜遙感

二、問答題(每題15分)

1、畫出電磁波譜圖,并對現代遙感技術常用光譜段的波長范圍及其在遙感上的應用作出簡要說明。

2、什么是遙感圖像的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和光譜分辨率?這三種分辨率的改善對地物遙感監測有何作用?

3、以美國陸地衛星TM圖像的波段為例,分別說明遙感圖像的真彩色合成與假彩色合成方案。與真彩色合成圖像相比,假彩色合成圖像在地物識別上有何優越性?

4、當前遙感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是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相結合(即所謂“3S”技術)。請從技術上說明這種結合的意義。

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試卷(人文地理學)一名詞解釋 1文化景觀2文化決定論3遷移農業4城市性質5原料指數6可進入性7門檻人口8乘數原理9環境認知10普雷德行為矩陣模型11經濟全球化12現代服務業二簡答題 1簡述杜能環結構形成機制。 2比較人的生物適應性與文化適應性之間的差異。 3分析政府行為對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 4簡述跨國公司不同組分的區位選擇。 5點軸式空間結構模型的主要內涵。 6簡要分析中國文化人口的遷移。(?)三論述題 1戰后初期世界產業出現“臨海型”布局趨勢,七八十年代以后又出現“臨空型”區委類型,試從經濟地理角度分析其產生的理論依據。2你認為我國當前城市規劃與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加強城鄉規劃的監督管理。 3闡述中國經濟布局戰略的演變過程,并對如何縮小東西部之間的差異進行論述。南京師范大學06年人文地理真題(回憶版)

一、名詞解釋:

1、制度文化

2、生理密度

3、地理物象

4、要素稟賦學說

5、相對國民收入

二、簡答:

1、赫特納拉采爾弗里德曼的主要學術觀點

2、影響語言傳播的主要因素

3、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區別

4、人文地理學的綜合性

5、跨國公司對投資地的影響

三、論述:

1、實證主義方法論對人文地理學的影響

2、韋伯工業論的主要觀點及評價

3、結合區域實例論述區域產業結構的演進機制

南京師范大學199

9、200

1、2002 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地理信息體統 1999地理信息系統

一、名詞解釋:(20分)

1、地理信息科學

2、數字地球

3、數字地形模型

4、Web地理信息系統(WebGIS)

5、開放式地理信息系統(OpenGIS)

二、試述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方法并進行對比分析(20分)。

三、試述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功能及相應的應用(20分)。

四、試述地理信息系統的集成模式(20分)。

五、簡述地理信息系統的熱點問題及今后的發展趨勢(20分)。南京師大2001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地理信息系統

一、名詞解釋(20分)

1、虛擬現實

2、開放性地理信息系統(OpenGIS)

3、WebGIS

4、數字地球

5、拓撲結構

二、簡述數字地球的關鍵技術(20分)

三、簡述地理事物與地理觀象在GIS中表達方法(20分)

四、試述遙感、GPS與地理信息系統(GIS)之間的相互關系(20分)

五、試述當前地理信息系統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20分)南京師大2002年GIS 一.(20分)

1.數字地球2.數字高程模型3.虛擬現實4.WebGIS5.空間數據倉庫二.簡述GIS空間分析的內容。(20分)三.簡述一個應用型GIS建立的步驟及需要重視的問題。(20分)四.簡述GIS的幾種主要數據模型,并進行各自有缺點分析。(20分)五.簡述數字地球中的關鍵技術。(20分)

第五篇:蘇州大學考研真題

蘇州大學經濟學考研真題

蘇州大學

二〇〇七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專業名稱: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財政學 考試科目:微觀與宏觀經濟學 (A)卷

一、 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 基尼系數、

2、 公共物品、

3、 貨幣乘數

4、 擠出效應

二、 簡答題

1、 什么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試舉例說明

2、 什么是壟斷的社會福利損失?并畫圖說明

3、 試證明當平均成本等于邊際成本時,平均成本最低。

4、 簡述一般均衡的涵義及其實現條件

5、 簡述國民生產總值的涵義及其核算方法

6、 影響IS曲線斜率的因素是什么

7、 簡述通貨膨脹的類型及其成因

8、 利用總需求曲線說明物價與國民收入的關系

三、 計算題(每題10分,共20分)

1、 假設某廠商的長期函數為Q=1.2A0.5B0.5 ,Q為每月產量,A、B為投入的生產要素。三種要素的價格分別為Pa=1美元,Pb=9美元。推導出廠商的長期總成本函數、長期平均成本函數和長期邊際成本函數。

2、 假定經濟中的短期生產函數為Y=14N-0.04N^2,勞動需求函數為Nd=175-12.5(W/P)。試求當N5=70+5(W/P)、P=1和P=1.25時的就業量(N)和名義工資(W)和產量(Y)。

四、 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 什么是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它們會在同一企業中發生嗎?

2、 凱恩斯是如何論述非充分就業均衡的?

蘇州大學經濟學考研真題

(B)卷

一、 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 交易費用

2、 邊際生產力

3、 政府購買乘數

4、 全要素生產率

二、 簡答題(每題10分,共80分)

1、 簡述完全競爭市場中停止營業點的條件

2、 簡述差別定價的含義和條件

3、 簡述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含義和成因

4、 簡述壟斷的危害及其治理對策

5、 決定貨幣供應量的因素是什么?

6、 利用IS-LM模型說明利率與國民收入的關系

7、 簡述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

8、 簡述成熟市場經濟中失業的含義及其類型

三、 計算題(每題10分,共20分)

1、 某產品的需求函數為Qd=60-2P,供求函數為Qs=30+3P。

問(1)如果政府對每一件產品課以5元的銷售稅,政府的稅收收入是多少,其中生產者和消費者各分擔多少?

(2)征稅后的社會福利損失有多大?

2、 已知某國的投資函數為I=300-100r,儲蓄函數為S=-200+0.2Y,貨幣需求為L=0.4Y-50r,該國的貨幣供應量為M=250,價格總水平為P=1。問(1)寫出IS曲線和LM曲線的方程(2)計算均衡的國民收入和利息率

四、 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 什么是外部性(externality)?治理消極的外部性的對策有哪些?

2、 為什么短期與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不一樣的?

蘇州大學經濟學考研真題

蘇州大學

二〇〇八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專業名稱: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財政學 考試科目:微觀與宏觀經濟學 (A)卷

一、名詞解釋(5×6)

1、歐拉定理

2、逆向選擇

3、納什均衡

4、菜單成本

5、奧肯定律

6、擠出效應

二、計算題:(10×2)

1、某產品的需求函數為Q=60-2P,供給函數為Q=30+3P。

(1) 如果政府對每件產品課以5元的銷售稅,政府的稅收收入是多少,其中生產者和消費者各分擔多少

(2)征稅后的社會福利損失有多大?

2、假設某廠商的長期生產函數為Q=1.2*A的0.5次方*B的0.5次方,Q為每月產量,A,B為投入的生產要素,兩種要素的價格分別為P(A)=1美元,P(B)=9美元。

推導出廠商的長期總成本函數,長期平均成本函數和長期邊際成本函數。

三、簡答題(10×6)

1、試舉例說明蛛網理論的主要內容。

2、試證明:當平均產量等于邊際產量時,平均產量最高。

3、簡述用于分析寡頭市場的古諾模型的主要內容。

4、什么是貨幣乘數?簡述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和貨幣基礎關系。

5、簡述自然失業率的含義和成因

6、試推導總需求曲線,并說明使總需求曲線位置移動的因素。

四、論述題(20×2)

1、運用均衡價格理論,分析我國近年來城鎮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走勢。

2、運用通貨膨脹理論,評述我國當前的物價形勢。

蘇州大學經濟學考研真題

蘇州大學

二〇〇九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專業名稱: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財政學 考試科目:微觀與宏觀經濟學 (A)卷

1、試用期望函數說明風險規避者的行為選擇。(10分)

2、試證明C—D函數的齊次性和替代彈性為1。(10分)

3、試論述效率工資理論的含義及其在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中的支撐作用。(10分)

4、試比較寡占模型中古諾模型和伯川德模型的基本內容和主要分歧。(15分)

5、假設有一企業,從私人角度看,每多生產1單位產品可多得12元;從社會角度看,每多生產1單位產品可再多得12元,產品成本函數為c=Q2—4—Q,試問:為達到帕累托最優,若用政府補貼辦法,可使產品增加多少?(15分)

6、試述影響LM曲線斜率的因素及其對宏觀經濟政策效果的影響。(10分)

7、凱恩斯失業均衡存在的理論假設前提。(10分)

8、試述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在總供給曲線上的理論分歧及其相應的政策建議比較。(10分)

9、試述盧卡斯—羅默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的基本內涵。(15分)

10、某國的菲利普斯曲線為U=UN—h(π—πe)。其中,U為失業率,UN為自然失業率,h為參數,π為通貨膨脹率,πe為預期通貨膨脹率。政府為兼顧通貨膨脹和失業兩個目標而設計了一個評價函數g (U,π)=U+aπ2,政府以該函數極小化為目標,求最佳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水平。(15分)

11、解釋結構調整和總量調控的涵義,并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談談我國應如何應對處理好結構調整和總量調控的關系。(30分)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合格供方名錄建立下一篇:哈佛教子書讀后感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