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華東理工大學論文范文

2024-05-06

華東理工大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國際化合作辦學 合作辦學的意義 合作辦學管理

當今世界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文化的交流不斷擴大,人類社會的國際化進程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上世界,面向未來。因此,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是當今大勢所趨,也是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作為教育部和湖北省拔尖人才培養示范區,我院自2002年以來先后與澳大利亞蒙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London University)、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等國際知名高校采取2+2、3+2、4+1等多種國內-國外聯合培養的模式,實施雙語教學、全程導師制,采取多元化管理。圓滿完成本專業國內本科階段課程的學生,經審核達到國外大學入學要求后,學生自主選擇培養模式在合作協議的國外大學繼續學習,達到畢業要求授予雙方學位。

從2002年開始,我院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簽訂了國際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協議,建立了長期、廣泛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共同探索2+2國際合作辦學培養模式,培養體系、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許多方面相互接軌,每年雙方互派教師進行交流和授課,且每年召開中-澳三校(武漢理工大學、中南大學、Monash大學)先進工程技術學術交流會,共同探討交流中外合作辦學的培養模式,培養體系、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許多方面相互接軌,每年雙方互派教師進行交流和授課,且每年召開中-澳三校(武漢理工大學、中南大學、Monash大學)先進工程技術學術交流會。截止到2013年11月止,我院已有60名學生赴Monash大學進入2+2聯合培養項目,其中2010級13人,2011級11人,大部分學生本科畢業后都選擇繼續讀研、讀博深造。本文試圖從國際化辦學模式進行階段性總結,以期對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提供重要經驗,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力、全面發展的國際專業人才。

1 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的意義

目前,亞洲很多國家都鼓勵國外高校到本國設立分校。歐共體國家也正在逐步實現高等教育一體化,實施互認學分等政策。我國高等教育開展國際合作辦學,是順應了國際高等教育總體結構和變化和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以更好的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人才更加全面的要求。

國際合作辦學的核心是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標準應當是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能力,如果說它對本土的傳統教育帶來了影響,那么也一定是積極的、有益的、發人深思的影響。早就有教育專家表示,中國并不缺大學,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攀升的今天也不缺大學生,缺的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的人才。高等學歷人才培養的趨同,是目前高等教育發展的明顯弊端。通過中外合作,使得我們可以反思自身在發展中遭遇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好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將在多元化、多層次人才選拔培養中發揮示范、探索作用。通過觀摩交流、學習借鑒以及直接引進國外大學的新教材,可以推動教學方式、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可以通過加強國際間教育交流、引進國外智力、借鑒國際成熟的教育管理經驗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中外合作辦學的探索和經驗將引發“鯰魚效應”,它不僅能豐富本土學生的選擇,還可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鑒。那些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帶來的往往是理念的革新,例如淡化分數要求、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實踐能力、與職業市場接軌緊密等。讓境外教育資源與國內的高?;檠a充,有利于形成多層次、多結構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有利于國內教育界接受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從而推動高校教育競爭機制的完善,促使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專門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國際人才的培養。

2 國際合作辦學中教學管理的實施

2.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在國際合作辦學教學工作中,為確保人才質量,必須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專業要求和業務目標。中外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符合當代國際人才市場的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外語水平。修訂契合專業培養標準、明晰專業特色的學分制培養方案。學術型培養側重于構建與國際培養相對應的課程體系,在本科教學體系的建設中,與歐美一流大學互換學生、互認學分;工程型培養側重建立與國際工程師要求相對應的課程培養體系,構建行業發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

2.2 完善教學實施計劃

構建與國際接軌、前沿靈活的“厚基礎、重交叉、個性化、強創新”的人才培養計劃。教學實施計劃是確保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是實施教學過程開展教學任務的根本依據。在引進、吸收并消化中外合作辦學教學實施計劃的同時,必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取向,結合國家情況及生源特點完善教學實施計劃。借鑒國外大學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密切結合我校學科特色優勢、卓越工程師培養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建立有利于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驗體系,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優化、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理工結合、跨專業類的實驗教學平臺。以務實的精神將先進的國際科學知識以發展的眼光和動態的視角授予學生,落實教育發展戰略,擴展學生全球化視野。

2.3 精心選用教材

在選用教材時應根據學生特點國外原版教材或優秀的國內雙語教材。國外原版教材具有內容新穎、實用性強且具有較強的時代性等特點,教師和學生在共同學習過程中,能了解有關國際最新技術以及其未來發展方向。另一方面,選擇教材還得根據教材內容、本專業學生特點,嚴格審查,注意中外教材的銜接度、難易程度等。

2.4 強化師資互換交流

以我院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的2+2項目為例,本項目教學部分前兩年由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承擔,后兩年由Monash大學承擔,其中在前兩年中,每年澳方將派教師來漢主講1~2周左右專業課程,其余國內部分的課程則由中方教師采用雙語或全英語講授。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能力,我院近年長期選派中方教師赴澳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和培訓。

3 國際合作辦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我院在國際合作辦學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學生管理已經步入正軌,比較規范。武漢理工大學及Monash大學雙方的聯系密切,對學生招生工作的前期宣傳、申請提交、成績審核、最終錄取以及成績反饋工作有條不紊,進展順利;今年還有一位學生順利7月份入學,表明管理環節比較高效。然而,在過年的合作辦學之中仍還存在以下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

3.1 生源情況

目前高校學生的管理模式主要都是由輔導員統一管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薄弱,一旦出國留學,突然失去輔導員保姆式的指導,將會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此外,由于有意向參與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一般其家庭經濟條件優越,比較容易造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自我意識強,自律意識弱。

3.2 雙方互派老師情況

現階段國際聯合培養雙方學校一般來訪教師的授課時間為1~2周,每學年課程內容不盡相同;另一方面,我院派駐Monash大學的教師交流學習多傾向于科學研究,參與教學組織細節較少。

4 提升國際合作辦學管理的對策

(1)針對學生自主性不夠、自我意識強等現象,抓好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思想上解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衫脠蟾嬷v座的形式邀請校友、專家、留學歸來學者做勵志報告;讓已經進入國際聯合培養項目的高年級同學傳授學習經驗,講述海外學習生活。

(2)每年分階段進行招生宣傳,可以通過宣傳片、網絡視頻、老師宣講等方式,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招生宣講,選擇不一樣的介紹主題更加具有針對性。

(3)在現有教學培養體系基礎上,制定國外大學來訪教師的教學計劃并安排配課教師,共同完成教學內容。國際合作雙方學院間共同制定中方派出教師在國外大學學習交流期間的學習計劃,主要涉及教學管理、授課方式、教學組織、互動式教學、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學習計劃。

5 結語

國際合作辦學是一種新型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趨勢。一方面,面臨著各種資源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另一方面,國內原有體質與西方教育模式存在大不同。在國際合作辦學體制下,必須多加強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國際合作辦學的資源優勢,為我國培養出真正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萬娟.山西省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

[2] 王肅元.我國高等教育應向國際化方向發展[J].教育管理研究,1994(1):17-19.

[3] 張抗抗.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教學管理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 張學禮.21世紀:中國人才國際化[J].科技日報,1994.

華東理工大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消防安全;措施

佛山市禪城區祖廟東華里片區位于佛山老城中部,該片區屬佛山老城區的核心保護區,是佛山文物古跡最密集,規模最大,傳統風貌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該區域內共有22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祖廟和東華里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簡氏別墅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隨著歲月的增長、社會的發展和城市逐步現代化,祖廟東華里片區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街區內相當一部分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年久失修,亟待進行拯救式保護;舊城區日益萎縮,公共設施和市政設施奇缺,居民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袒廟東華里片區內豐厚的歷史文物資源,若能有效整合、統一規劃,保護性恢復和優化古老建筑群,并將其融入佛山中心商業圈,不僅可使古老的祖廟東華里煥發新的風采,而且可以拓展、深化和提升佛山整體形象,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200"/年,佛山市禪城區啟動了祖廟東華里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改造項目,改造祖廟東華里片區具有嶺南民居風格的珍貴歷史建筑,注入現代時尚元素,讓歷史與現代元素和諧地融合,使之成為佛山的城市中心和城市標志。然而,祖廟東華里片區改造的消防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加強歷史文化街區的消防管理,確保消防安全,是擺在我們消防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就結合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特點提出相應的消防安全保護措施。

一、祖廟東華里歷史文化街區改連項目的特點

(一)歷史文化街區現狀。禪城區祖廟東華里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I地塊面積約56,05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約67,800平方米,第一期發展部份用地面積約25,74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約23,830平方米,現有樓房高度一般是一至兩層高,區內包括多幢保護文物單位建筑及保留歷史建筑,保留建筑面積約2,980平方米。片區當中包括了一所省級保護文物建筑的簡氏別墅,另有六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酒行會館,李眾勝堂祖鋪,龍塘詩社,祖廟大街店鋪,黃祥華如意油祖鋪及簡照南佛堂。一期內保護街巷主要包括了祖廟大街、文明里、臣總里、麒麟里等歷史街巷,這些歷史街巷的建筑與建筑之間只有2~4米寬。

(二)改造項目的歷史文化特殊性。祖廟東華里歷史文化街區以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化保護單位三個層層相扣的保護體系去周詳考慮:從城市到街區,再到更小的文化保護單位的協調保護與建設發展,都有著一脈相傳的連結。因此,必須遵循三個原則:保護歷史真實載體;保護歷史環境:合理利用、永續利用。保護規劃應在有效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改善城市環境,適應現代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祖廟東華里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的消防安全問題

祖廟東華里歷史文化街區項目改造設計中,也遇到了與現行消防技術標準相沖突的的問題:

(一)防火間距問題;

(二)消防車道問題;

(三)消防設施配置問題;

(四)安全疏散問題:

綜合以上保護原則、內容、重點及存在的問題,以“不改變文物原狀”為方向,盡量在消防設計及設備安裝上減低對原建筑物的破壞。筆者認為在改造歷史文化街區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消防安全保護措施:

三、消防安全保護措施

(一)防火間距設計考慮。改造完成后,街區內建筑分成四種建筑類型:

1、文物保護單位。為歷史價值高的建筑物,按政府規劃必需保護的建筑物。

2、保留歷史建筑。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偽建筑物,基本保留或經加固修建成原貌,只是將一層沿街部位的小門窗改為具有商業氣息的玻璃櫥窗。

3、新建仿古建筑。在獨特歷史街巷兩側的新建建筑,都保留了嶺南歷史建筑的獨特特征:清水磚墻、紅砂巖外墻面、坡屋頂小青瓦、鍋耳山墻、陶瓷或水泥窗花或欄桿、趟龍門、花崗巖門窗套、花崗巖勒腳、入口臺階以及街巷內的石板條等等都運用其中,延續了嶺南歷史建筑的特征風貌。

4、新舊結合風貌建筑。原有建筑部分墻體結構保留,加以改建或擴建,改建部分仍采用傳統建筑方法及模式進行,盡量保存或恢復其歷史風貌。

為保留區內多棟歷史建筑物及保存原有舊區小街窄巷的舊城風味,減低對保留建筑的破壞,針對這四種類型的建筑,我們在考慮建筑單體之間的防火間距時應該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1、文物保護單位及保留歷史建筑物多屬磚混結構,部分屬磚木結構,層數多在三層以下,新建仿古建筑亦保持相同的建筑高度,多屬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度與現在建筑物相近,限制在9至12米內。磚混及磚術結構舊建筑物之耐火等級為三級,新建獨立鋼筋混凝土建筑物之耐火等級為二級,因此,防火墻應考慮在新建仿古建筑一側設置,使文物保護單位及保留歷史建筑物得以保持原有特征。

2、在新舊建筑之間或舊建筑問的防火間距設計上,應盡最利用舊建筑的山墻、鑊耳墻等作為防火分隔。若舊建筑單體之間不存在設置防火墻的條件,應針對建筑的價值重要性來采用其他消防保護措施。如安裝固定防火門窗等。

3、要保護的歷史街巷如祖廟大街、文明里、臣總里、麒麟里等,兩側的建筑之間只有2~4米寬,樓層一般是一至兩層高。在改造中應考慮街巷兩側建筑的門窗洞口不正對開設,且建筑內燃燒構件的安裝盡量保持在6~8米的距離,形成有效的防火間距。

(二)消防設施配置設計

針對上述四種類型的建筑,在考慮消防設施配置問題上應采取以下方法:

1、文物保護單位??刹捎檬覂认浪?改置室外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及滅火器,在這里筆者認為采用細水霧滅火系統進行保護是不錯的選擇。細水霧滅火系統可避免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滅火后。產生大量水漬,易造成古建筑中文物的破壞等缺點。其滅火效能高,反應時間快,僅需噴淋系統的10%或更少的水量;它可局部應用,獨立的保護古建筑某一部分,又可作為全淹沒系統。保護整個空間;安裝時隱蔽性強,能很好的維護文物的整體景觀,符合文物建筑保護要求。

2、

保留歷史建筑??刹捎檬覂认浪?改置室外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細水霧滅火系統及滅火器。

3、新建仿古建筑??砂匆幏对O置室內消防火栓,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細水霧滅火系統及滅火器,提供全面保護。

4、新舊結合建筑。設置室內消防火栓,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細水霧滅火系統及滅火器。

5、街道消火栓系統。按照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原則,為保存原有保護區的歷史街巷風貌特色,原街道路面狹窄,不能拓寬情況下,消防車無法通行,為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除市政街道上外,區內可讓消車通行的街道上亦增加提供街道消防栓協助撲救。

6、室內消防栓箱系統(改置室外使用)。文物保護單位及保留歷史建筑的一般室內消火栓箱改裝置于各建筑物首層室外的消防栓箱內,以減低對文化保護單位及保留歷史建筑的破壞,設置在外面同時方便了消防人員協助撲救,亦增加對外的撲救范圍。

(三)消防車道設置

1、在改造項目地塊周圍市政大街設置環形消防車道,以便于消防車抵近現場撲救。

2、在簡氏別墅廣場及中心廣場兩處連通部分有充足空間,亦可以讓消防車通過,抵達街區的中心,有助深入區內撲救。

3、可以采用小型消防車撲救火災,此類小型消防車體積小,乘員4人,車上攜帶水帶、水槍等基本的滅火器材,可以2米左右的狹窄街巷中穿行,對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撲救區內的火災是相當有效的。

(四)安全疏散設計。

1、建筑內應按規范要求設置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盡量通過此類指引,疏導大量的人員離開建筑,進入街巷,從而疏散至安全區域。

2、歷史風貌小街巷兩側于適當位置設置疏散指示標志,提供清晰的消防疏散出口方向指示,避免形成死胡同,當發生火警時引導街上游人可以盡快離開窄巷直接跑到主疏散通道,市政大街或主集散區等安全區域。

(五)消防管理

本著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以最大限度保護歷史建筑及減少損壞為主目的,歷史文化街區的管理與使用單位,要把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列為整個管理工作的一個霞要部分,其具體消防管理包括:貫徹執行例家發布的消防法律法規;制訂和落實各項防火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區內防火宣傳教育,定期教育訓練工作人員,普及消防知識:定期組織防火安全檢查,及時襤改隱患:制訂滅火應急預案,發生火災時及時組織有效的撲救;制訂人流管理措施及安全疏散路線,定期進行疏散演習;定期檢測消防設施,保持完好有效。

華東理工大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畢業論文 選題 論文指導 開題報告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raduation Thesis Guidance

LI Hongq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No333 Longteng Road, Shanghai 201620)

Key words graduation thesis; topic; thesis guidance; thesis proposal

0 引言

本科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對應屆畢業生整個學習過程的一個綜合性考查,是按照教學計劃在畢業前最后一學期必須完成的實踐教學任務,著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實踐環節。畢業論文質量直接反映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檢驗。通過畢業論文的寫作,可以使大學生熟悉科研學術論文的基本寫作方法和寫作規范,初步了解科研創作的一些基本技能,掌握文獻資料檢索的基本方法。根據多年指導學生畢業設計的經驗,我們對學生選題、撰寫開題報告和畢業論文工作的不足提出幾點看法。

1 選題的方法

學生在做畢業設計之前,必須先選題。目前我們學校的做法是,由每位指導老師先確定5~8個題目(具體數量根據指導老師所帶的學生人數提前確定),然后將所有指導老師的題目匯總在一起,最后由每名學生從中選擇一個題目。從表面上看,選題好像就是給文章定個題目,其實不然。從深度上說,選題是初步進行科學研究過程的起點。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是要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或者根據畢業后從事的工作方向,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選擇一個好的題目,需要經過學生互相比較、反復推敲、多方思考的一番選擇。這種選題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指導老師給出的題目數量和學生人數是按照1:1的比例提出來的,所以不能保證每位學生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題目。今年在指導學生做畢業設計時,考慮到這種缺陷,所以當選擇我的題目學生確定后,我一一聯系他們,詢問他們的學習績點、學習興趣以及畢業后將要從事的工作等等,根據學生情況,從難度和研究范圍方面適當地調整題目。經過這種調整,完全激發了學生做畢業設計的熱情,使得后期的畢業設計進展得非常順利。

2 選題之后做什么

每位學生確定選題后,我分別與他們進行交流,進一步明確畢業生設計所需完成的進度安排、文獻檢索并整理以及完成開題報告等工作。并且明確告知,這階段的重點是完成開題報告,同時發了一份開題報告的模板給他們,強調開題報告的重點在于選題的設計方案上,它主要說明這個選題應該如何開展研究,采取什么樣的設計方案來實現對選題的論證和設計,以期達到一定的設計目標。設計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沒有科研經驗的學生來講,一個優秀的設計方案,可以使學生避免無所適從,可以保證整個畢業設計工作順利進行。

但是在檢查學生的開題報告時,仍然發現了很多問題。在開題報告中,有些同學只是對文獻的簡單羅列,概述性的知識很多,提到設計方案的少之又少,或者有的僅用幾句話就完成了選題的設計方案。這一切說明學生并沒有重視開題報告。這一點在今后開展畢業設計工作時,應該引起指導老師的重視。所以下面有必要說一說開題報告怎么寫。

3 開題報告怎么寫

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有一定的格式要求,開題報告內容主要包括:開題報告標題;選題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成果綜述;確定課題的研究方案和步驟;預期的研究結果等。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寫過科研論文,所以對上面這些內容還是非常陌生。

課題名稱在前期選題時就已經確定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也隨之確定。

選題背景,主要表明為什么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或者說為什么要提出這個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指的是研究它有什么價值以及研究結果會產生什么樣的社會效益或者學術價值。該部分內容一般可以從實際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并且其存在性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需要去研究,去解決,并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會產生有哪些推進作用和價值。

國內外成果綜述指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進展情況,通過與本課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對比,分析他們存在哪些優勢和不足,進而明確本次研究可以針對前人研究的不足做哪些有利的改進,并明確提出本次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這也就是論文的創新點。

開題報告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研究方案和研究步驟。在這部分中,學生應該提出本課題問題的解決方案。首先,必須要通過大量的文獻調研,分析、對比、總結之后,了解前人在這一課題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熟悉該選題目前的研究狀態和發展趨勢,學生才會避免在前人研究內容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走別人的路,而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挖掘更有價值、更深層的東西去研究,這樣寫出來的論文才有創新性;其次,學生要掌握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有些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得不牢固,等到畢業設計階段前面學過的知識早已忘得一干二凈,因此畢業論文很難具有創新點。理論基礎知識扎實,選題的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否則,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新點。因此,學生在著手寫開題報告之前,一定要多方面收集相關資料,閱讀大量的文獻并加以分析整理,這樣在確定研究方案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地制定出科學、完善的設計方案。

課題研究的結果簡單的說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并且要注意研究結果要有一定的創新性。本課題研究的目標結果在定位時要緊扣課題,發掘出與前人研究結果不同的創新點,闡明其學術價值。研究結果表述時用詞要準確、精練,內容要具體詳細。沿著明確而具體的目標進行研究時,研究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但是要注意,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實際的工作條件與知識水平,以確保能夠實現目標。

最后一點就是注意撰寫開題報告時,所用的語句要科學規范。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避免模棱兩可的口號式、結論式的語句,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所要表達的思想和觀點。

4 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

由于在選題時已經與學生充分溝通過,所以本屆畢業論文絕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濃厚的研究興趣和熱情,都能主動地按照時間節點來完成預定的設計任務。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對所學過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知識面窄,收集、整理、分析文獻資料的能力不足,大部分學生都是單純地套用前人的研究結果,還有少數學生為了找工作而對論文持敷衍的態度。此外,由于硬件條件的缺失導致很多畢業論文缺乏實驗數據的支持,綜述性論文和軟件仿真類論文較多。

針對上述這些情況,我們對今后的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要在平時的理論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和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尤其是在很多專業都有課程設計的實踐環節,對課程設計報告也要按照畢業論文的寫作規范來要求和指導,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基礎。(2)在平時的實驗課程上要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檢索信息的能力,以及對檢索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能力。(3)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責任心,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切實做到按照時間節點檢查學生的畢業設計任務。進一步加強對論文選題的審核以及過程管理。(4)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工作方向選擇課題,盡量做到因材施教、量身定做。(5)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希望指導老師對選題、開題、撰寫、修改、答辯整個過程認真指導,嚴格要求,切實保證每位學生的畢業論文的質量。

5 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要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循一定的選題思路,針對學生情況量身定做選題;二是重視開題報告的指導和撰寫質量。指導老師必須發揮指導作用,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合理選題,并在指導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開題報告,認真審核,一一通過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完成較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參考文獻

[1] 秦和平.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撰寫亟待規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9(1):70-74.

[2] 史濟顏.論研究生選題方法及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8(1):33-37.

[3] 何穎.加強畢業論文管理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保證[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4] 陳家新.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科學,2002(2):43-44.

[5] 閔永智,李曉東.淺議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J].第四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007:692-694.

[6] 朱文忠.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研究與實踐[J].第22屆全國計算機新科技與計算機教育學術會議,2011:320-323.

華東理工大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 課程體系建設 基因工程實驗室

生物技術專業是生物學領域一個新興的本科專業,旨在適應生物學應用研究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以服務于我國新興生物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該專業從設置之初即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辦學和招生規模迅速擴大,成為全國少數的理科熱門專業之一。

1 生物技術專業建設之初實驗課程之基礎

筆者學校生物技術專業設立之前,學院已有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兩個生物學相關的專業。其中生物科學屬于理科范疇,主要是研究生物的理論問題,而生物工程專業屬于工科范疇,主要是研究生物產品的產業化及大規模生產問題。生物科學專業由于是我校新建生物學科以來最早設立的學科,其發展已有了二十余年的歷史,在實驗課程建設方面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學科體系。但由于該專業原來主要是師范性質的,培養方向主要為中學輸送師資,所以其實驗課程體系以傳統的生物學教學為主,現代生物技術的內容相對欠缺。而生物工程專業本身設立時間也不長,學科基礎相對薄弱,其實踐課程最主要的是建立起發酵工程的一些技術體系。由于以往學校經費欠缺等問題,新的生物技術專業設立之初,就以生物科學和生物工程現有的實驗條件為基礎,以兩個專業的實驗課程體系為綜合,取長補短,初步形成一套實驗課程體系,但距國家對生物技術專業建設的要求和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完成還有一定的差距。

2 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體系之平臺建設

從2005年開始,我們從學校與學院實際出發,對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進行了探索。對一個新建專業來說,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設大體上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是參照國內外現成的實驗課程體系,建立起相對規范的符合國際和國內主流的該專業的課程體系。第二條路則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在利用現有學科的基礎上,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體系。而實驗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實驗室的建設和相關平臺。因此,平臺建設對于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建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關系著新建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成敗。

對于生物技術專業來講,比較核心是基因工程實驗課程,這是生物技術專業培養必不可少的?;谶@種現實,我們建立了全新的基因工程實驗室,制定了基因工程實驗教學內容與大納,并配備了相關的實驗教學教師,同時,對這些教師進行了相關的培訓?;蚬こ虒嶒炇覔碛蠵CR儀、光照培養箱、超凈工作臺、恒溫振蕩培養箱、制冰機、電冰箱等,以及各種規格的離心機和電泳儀,完全可以滿足30人同時進行基因工程實驗的操作。

對于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生物學的基礎骨干課程來說,雖然原來的生物科學專業已建有相對完善的實驗室,并且具有完整的實驗體系,但由于原來的實驗室相對陳舊,一些設備已不能滿足一些學科發展的需要,也無法保證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需要。于是,我們在現有的實驗室的基礎上,借助學院搬遷到新校區的機會,對原來的這些實驗室進行了改造,擴展了實驗室面積,重新購置了一批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使其能夠滿足這些學科的發展,為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基礎實驗的開展,提供了相對好的條件。

對于發酵工程等應用性的實驗課程來說,搬遷到新校區后,生物工程專業實驗室面積出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配合教育部對我校的評估,我們曾對發酵實驗室進行了較大的整改和建設,目前完全可以滿足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兩個專業相關實驗課程的教學任務。

3 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建設之模塊與組成

經過考察學習和多方論證,我們建立起基本適合我校實際的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體系,該實驗課程體系目前基本上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科基礎平臺課;第二部分為專業基礎平臺課;第三部分為專業方向模塊課。學科基礎平臺課中的實驗課程為學校生物學相關學科的專業的必修課程,主要有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和普通物理學實驗。這些實驗課程對培養學生的一些基礎實驗操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專業基礎平臺課中的實驗課主要是與傳統生物基礎課程相應的實驗課程部分,包括植物學實驗、動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遺傳學實驗和細胞生物學實驗等。該部分實驗課主要是培養學生最基本的生物學方面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生物學素養。專業方向模塊課中的實驗課則是為了滿足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目標而設置的,我們稱之為生物學綜合實驗,其內容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大實驗、發酵工程及細胞工程等內容,開設一些與現代生物技術相關的綜合性實驗。該部分實驗課程體現了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特色,是生物技術專業學生核心的實驗技能。

4 研究型實驗及本科畢業論文實驗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探索

為了滿足研究型教學及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研究的需要,以及為了本學科師資力量的培養及發展的需要,我們通過多方努力,籌建了河南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和生態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建設了植物逆境生物學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和植物種質資源與遺傳工程實驗室等科研機構。這些科研機構承擔了很多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課題,為實施研究型教學以及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提供了平臺。有很多學生在大學二、三年級就進入科研實驗室,參加一些課題的研究,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近年來,本專業學生在大學生挑戰杯科技創新活動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且有多篇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表明我們的實驗和實踐課程體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并為以后進一步的完善奠定了基礎。

5 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面臨的問題及展望

生物技術是新興的產業,也是高速發展的高科技領域,涉及的學科面比較廣泛。由于學校師資力量所限,能夠給學生開設的一些先進的高技術的實驗課程也相對有限。一些對學生能力培養、將來就業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當前河南省生物技術產業尚處于發展階段,一些相關產業本身實力有限,還不能給該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對于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產業實習,尚需要更大的努力,以確定更多的實習基地。另外,作為地方性院校,我們與同內外院校相關專業的聯系尚不充分,應進一步加強交流與相互學習。對于我院來講,專業建設的管理工作尚需進一步理順與加強,專業的管理制度也有待進一步待完善。

生物技術專業本身是新興專業,其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發展尚需走很長的路程,亦需更多地開設一些重要的實驗課程。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進一步積極探索和實踐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的改革發展之路,加強與國內外相關院校的聯系與交流,取長補短。同時,要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能力以及知識水平。爭取各方面的資源,進一步加強教學實驗室的建設,改善實驗條件,更新實驗內容,為生物技術專業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驗教學服務。通過這些努力,將會使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為學校雙一流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紅玉.發揮學科優勢,搞好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建設[J].高等理科教育,2006(3):90-93.

華東理工大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 就業意向 大眾教育

一、導言

高等教育的基本職能是培養人才,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此,高等學校只能把能否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當作衡量教育質量高低的主要標準,這在相當程度上維系著高等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當前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新的形勢,也存在著許多矛盾。因此,研究大學畢業生就業意向與就業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調查研究對象及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2006年9月,我們主要針對昆明理工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共發出問卷600份,其中收回570份,有效問卷560份,問卷回收率95%,有效率98.2%。樣本人群中,男性人數340名,占60.71%;女性人數220名,占39.29%;受調查者來自中東部大城市的占14.2%,西部大城市占22.7%,農村占33.4%,中東部城市的占14.1%,西部大城市占15.6%。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就業去向

1.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摒棄了“在經濟發達的城市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的觀念,而選擇到“有利于開創事業的地方”就業,詳情見表1。

這說明昆明理工大學面向全國招生,畢業生的地域界限已經被模糊了,他們的著眼點基本放在是否能開創自己事業。令人可喜的是還有17%的學生志存高遠,愿到西部工作。昆明理工大學的學生大多數比較冷靜客觀,善于捕捉機會,且看得較為長遠。

2.在問及是否把選擇自主創業作為就業的一種途徑時,有69%的同學做出肯定答案,其中男生占到了44.8%。這說明工科大學生有很高的創業熱情,他們已經把自主創業作為個體解決就業問題的一種方法。而男生的比例遠遠高于女生,這說明男生更渴望擁有屬于自己的一份事業。而一份穩定的職業更符合女生的心理預期。

3.按國家現有統計口徑,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打算有職場謀職、考研、考公務員、出國留學、自主創業和攜筆從戎6個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有63.6%的學生選擇到職場謀職,先就業、后擇業。選擇考研的學生有16.3%,這其中近80%的學生是為了將來更好就業,很少有為了真正做學問。有12.35%的同學希望通過參加公務員考試來解決就業,這無疑體現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他們向往“當國家干部、端鐵飯碗”。但是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由人才市場配制人才就業,高校畢業生本人對自身的就業期望值應隨畢業生人數的增加而不斷下調,他們應該立足于選擇能發揮自己作用,實現自我價值的崗位。

(二)就業單位類型

1.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學生希望進入單位的類型順序是:中外合資或外資企業(37%),國家機關(20.4%),事業單位(13.71%),國有企業(12.3%),科研設計單位(8.6%),民營企業(4.27%),學校(2.69%),其他(1.6%)。希望到中外合資或外資企業的學生是希望到國有企業工作的學生的3倍還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更愿意到運行機制新、用人觀念新、有利于年輕人成長的企業就業,說明學生就業理性化的成分在增加。

公務員地位較高、收入較多、工作較穩定是吸引同學們到國家機關工作的重要原因。不過,想考公務員的趨之若鶩,2006年約400人中取一個,而且其中還有千千萬萬具有工作經歷的在職人員參考,競爭殘酷一點也不亞于高考。

還有13.71%的同學希望到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工作較穩定,像學校兩個帶薪假期也能為大家帶來很大的實惠。由于我校是工科學校非師范類,所以選擇到學校工作的同學很少,去廠礦企業就業的頗多。

2.現在從所有制方面來分析。一般而言,運行機制靈活,用人制度先進,有良好的成長前景,有利于員工發展的企業才算是好的企業,而不是靠所有制來判斷。但在調查中還是有65.4%的學生選擇去國有企業工作,這說明畢業生還殘留著計劃經濟時代的就業觀念。當然,這與我們整個社會的就業慣性和社會就業保障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有關系,同時也說明畢業生就業意識存在幼稚的成分:國有的、公有制的才是體面的工作。

(三)畢業生對就業的期望

1.工作的方向和自己所學專業是否對口,是很多學生關注的問題。調查顯示, 只有3.1%的同學認為要學以致用,專業對口與就業有直接關系,而37.5%的認為可以接受,52.4%的認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斷充電解決,后兩者就顯得比較理性。在目前來看,由于大學(尤其是本科)課程設置和教師素質等原因,畢業生的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需求往往對接不上;而且,大學四年也不可能完美地做到系統地、完善地、詳細地掌握某個學科知識;再加上用人單位更強調個人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所以大學畢業后專業不對口是普遍的,能否融入社會,主要看你的悟性和綜合素質。

2.在問及就業的期望值時,65.1%的同學選擇了“合理”。這說明畢業生對目前的就業形勢認識很清楚,一方面隨著政府機構改革和國家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減少了直接從高校接收畢業生的數量;另一方面各企業進行機制轉軌, 普遍實行對人事和機構總量控制,使之需求高校畢業生人數相對減少。同時,高校畢業生(除師范等少數專業外)全面實行“雙向選擇”,而人事制度還存在計劃性一面,造成不銜接,錄用大學畢業生存在困難。3.學生們普遍認為,苦讀寒窗,終熬出頭,現在該是謀回報的時候了。我校這批學生對薪水的理想預期與實際情況是一致的。詳見表2:

云南省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但據調查統計,現在本科大學生的一般月薪平均水平在1000-1500之間,畢業生在就業薪金方面更加實際,同時也反應出薪金也不再是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他們能理性的對待薪金而不盲目的受各種信息的誤導。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學生們應該認識到大學生是普通勞動者,如果用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去要求精英教育的回報,勢必產生心理失衡。

(四)自我素質與就業準備

1.在問卷調查中,同學們認為面臨畢業和擇業時自己的專業技能:一般的占56.75%,強的占15.4%,很好的占14.3%,較弱的占8.04%,很弱的占5.55% 。

目前,在校園里經常能看見各種各樣的考證輔導班傳單,不難看出大學生希望在大學期間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將來求職就業作好充分的準備。經過我們的調查,61.6%的同學認為考證可以為求職成功增添砝碼,19.8%的認為沒什么幫助,選擇其它的占了18.6%。

雖然考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同學的綜合實力,但當今社會最需要的、最看重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恰恰是當代大學生普遍缺失的。專業技能的強弱與否和擁有多少資格證明并不是用人單位對本科大學生最為強調的,他們看重的是一個大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同學們感到專業技能一般,反映了他們對大學四年“什么都學了,什么都沒學到”的焦慮和無奈,心理有一種失落感。

2.在畢業生擇業時,有眾多的因素影響他們的選擇。詳見表3:

從表3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畢業生的就業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畢業生在擇業時最看重的是個人發展空間,比例達到36.42%。這表明畢業生的擇業觀念已經趨向成熟,能用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選擇。當然,畢業生仍然看重實惠,薪酬高低、符合自己的興趣、單位性質、和工作舒適也是他們著重考慮的因素。

3.熟知就業的基本程序,可以提高就業的成功率。調查顯示只有28.6%的學生對基本的就業程序了解,有25.36%的畢業生不了解基本的就業程序,剩余23.4%的學生對就業程序只是了解一些。這顯示我校畢業生就業準備得不充分。這樣就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不準確,影響了擇業觀,進而影響到學校整體就業率。

四、措施與對策

(一)加強學校就業對策的研究

1.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發布權威信息、采集全國就業數據,發布未來就業環境,分析各專業就業環境、需求形勢,實現資源共享。

2.加強學校就業服務中心功能,既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的主要數據庫,又肩負著為他們排憂解難、對癥下藥的心理輔導的任務。

3.對畢業生的輔導除了擇業外,也要包括個性分析、職業生涯設計等更多內涵。

4.就業服務中心常年與用人單位聯絡,經常根據媒體報道登門拜訪企業,建立聯系。

5.大學生在學會分析個人性格的基礎上,培養愛好、啟發興趣,研究社會就業形勢、政策、行業發展走勢等現實情況,使自己的職業與個人興趣盡可能糾合在一起,為就業成功奠定堅實基礎。

(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1.調整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首先,各高校在大幅度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應該考慮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此作為學校創辦學科、設置專業的依據。其次,國家在制定有關的政策時,應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扶持力度,由國家幫助適度創辦新的滿足當地急需專業的高等學校。對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高等教育,國家則應側重在政策上給予其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

2.提高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據調查,許多用人單位在挑選人才時,首先看重畢業生是否有吃苦耐勞和獻身敬業的精神;其次看畢業生知識技能是否扎實,適應性是否強,可塑性是否很大;再次,外語和計算機成為必備的附加技能;第四,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許多單位在錄用畢業生時將其是否為共產黨員、學生干部、三好學生等作為優先錄用的條件。這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從而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并豐富生活閱歷。另外,目前的畢業生跨專業就業籌漸成趨勢。各高校應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培養符合市場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三)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就業觀念轉變的教育

首先,大學生應丟掉“精英”意識。大學生就業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準,理想與現實脫節。大學生要成功就業必須以低姿態進入社會,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尋找發展機會。

其次,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創業。畢業生自主創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最佳方式,但自主創業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如扎實的理論功底、吃苦耐勞的韌性、勇于進取的精神、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因此,應在以下領域加強研究和引導:對自主創業的背景及政策研究,國內外高校對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及政策研究,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能性研究,自主創業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和創業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研究等。

再次,樹立動態的就業觀。“先就業,后擇業;先生存,后發展”的觀念是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瓶頸、克服就業障礙的有效途徑。

最后,品德教育應加強。企業喜歡錄用有德有才之人,希望畢業大學生們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確切地說,這是其自身素質的表現,因此學校要加強誠信教育,要先成人,再做事。

(四)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就業心理教育

1.正確認識就業的形勢。大學生不能總是死盯著國營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不放,而應該在更廣闊的空間中選擇自己的職業,施展自己的才華。高校應在舉行校內招聘時加大對民營單位的宣傳,鼓勵學生去這些機制靈活的單位施展拳腳。

2.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對本身的條件和心理素質有正確的評估。就業的過程就是主體的條件和客觀的要求相適應的過程。高校應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使其虛心學習,從基礎做起。

3.實現從技巧指導向心理指導轉變。隨著畢業生數量的迅速增加,相當一些人心理壓力增加,求職的過程影響了他們的就業。當前,大量教材和課堂上充斥著就業技巧之聲,實際上,就業技巧只是在良好的心態下,才能發揮作用。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修養過程。因此,應該從學生步入大學校門之后,就進行相應的教育,并給其了解社會的機會,在畢業環節,再加以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使畢業生能夠積極、主動、自信的挑戰就業市場,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參考文獻:

[1]翟振元.“十一五”期間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及對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何艷玲,高蕓,王蘋,冷瑾.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原因及其對策分析[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07-111.

[3]周濟.鼓勵引導畢業生基層就業.

[4]吳金秋,王宏宇,何孟原,包常海.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黑龍江大學創業教育模式探討[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5]張大昌.云南省大中專學生就業指導讀本.云南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云南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論文范文第6篇

目前,國內外的專家還沒有對媒介素養(media literacy)下一個明確的定義,我國學者謝金文將其定義為人們對大眾傳媒的認識、利用和參與方面的素養,加拿大媒介素養學者Jane Tallim認為媒介素養是篩選、分析那些每天由各種媒體傳遞的各種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受眾批判性思維反作用于媒介的能力。對媒介素養的認識雖然眾說紛紜,觀點不一,但多數學者大體上將媒介素養分為三部分——批判性認識媒介的能力,利用媒介獲取自己所需要信息的能力,參與媒介的主動性。

大學生是一個受教育程度較高,對新鮮事物接受迅速的群體。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狀況如何關系到整個民族的公民素養。近年來,上海、南京、武漢等城市紛紛組織了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作為中等城市代表的合肥,這一地區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狀況與上海、南京等發達城市有著明顯的區別,又有其自身的特點。

我們在合肥高校開展了“大學生媒介素養問卷調查”。鑒于合肥是我國重要的科教基地城市,高校眾多,我們把這次的調查范圍放在本科生內,按照一本、二本、三本等級原則選擇了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建筑工程學院、合肥炮兵學院和新華學院等8所院校,每校60份問卷。問卷調查對象選擇了最能代表該校特色的專業,比如在中國科技大學選擇了物理專業(基礎學科),安徽大學則選擇了哲學系(文科類),合肥工業大學選擇電子科技專業(工科類)。按各專業分四個年級,每個年級15份(新華學院三個年級)。如果該校有涉及新聞傳播類的專業,則在此專業再發放問卷10份。由于合肥地區高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安徽省,故本調查對于安徽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20份,實際回收為505份,有效問卷47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調查樣本的性別構成情況為男性76.9%,女性23.1%,文科30.9%,理生69.1%,大學本科一年級為22.0%,二年級為28.0%,三年級為36.0%,四年級占樣本總體的14.0%。

問卷調查外我們還選擇了數十位同學進行深度訪談,其結果同樣印證了問卷調查的可信度,并讓我們對大學生的媒介接觸動機和行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限于篇幅,僅呈現和分析大學生媒介素養中的媒介接觸與媒介使用情況。

1、媒介接觸時間:網絡最多,電視最少

合肥地區大學生每天接觸各種媒介的具體時間是多少呢?問卷要求被訪者回憶自己平均一周使用媒介的時間,經過綜合計算得出:合肥大學生每天花在互聯網上的時間為59分鐘,廣播31分鐘,雜志24分鐘,報紙22分鐘,電視15分鐘,我們與2004年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南京大學進行的同類調查的調查數據相比較,制作了“表一”和“圖一”。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出,不同地區大學生的媒介接觸具有一定的共性,即網絡接觸時間最長。相比之下,合肥大學生的媒介接觸情況,無論是報紙、廣播、電視或網絡接觸時間均遠遠落后于上海和南京兩座城市,由此也看出發達城市和中部城市大學生利用媒介的意識還有差距。合肥作為中等省會城市,經濟建設處在快速發展期,大學里的校園建設的條件有限,很少有寢室里裝有電視,校園局域網的鋪設也只是幾個學校完成,種種硬件的限制使合肥大學生的媒介接觸狀況有著特殊性,但在中等城市中又有代表性。比如,從廣播的收聽時間上來看,與前兩座城市的差距最小,這也和廣播媒介對硬件要求不高有關。

2、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網絡與報紙平分秋色,人際傳播不容忽視

合肥大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怎樣?他們最希望獲得信息的媒介是什么?他們更多通過什么媒介了解在合肥本地發生的事件呢?

從表二中可以看出,各媒介均有涉及,在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中,27.3%、24.8%的人分別選擇了網絡和報紙,占據了超過一半以上的比例;在最希望獲得信息的媒介中,40.9%的人選擇了電視,占壓倒性比例,報紙和網絡分占18.6%和17.6%,這與其它城市的調查中區別極大;在獲得本地新聞的途徑中,報紙、聽別人說、廣播各占28.8%、24.8%和21.6%,電視以13.1%的選擇率也占有一定份額。從統計中可以看出,報紙的接觸度和信任度基本平均,屬于主流媒體。電視是最希望獲得信息的媒介,可以看出青年學生對電視特殊的情感。在上大學后接觸電視變得不方便,反而激發起大學生看電視的渴望。網絡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這也是和當前網絡的快速發展相一致的,學生在上網娛樂、學習的同時可以很方便地瀏覽新聞。在獲得本地新聞方面,調查結果顯得相對多元化。因為本地信息往往與同學們的日常生活環境甚至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所以口耳相傳的人際傳播反而成為不容小覷的傳播渠道。

3、媒介接觸動機和內容:娛樂戰勝了資訊

現在大學生接觸媒介都在干什么,對于媒介的使用是否恰當和健康,直接反映出他們對于媒介的態度。

有關大學生報刊接觸的主要目的,四個選項的人數和百分比如下:

有關大學生網絡接觸的主要內容,四個選項的選擇情況如下表:

有關大學生收聽廣播的主要內容,選項如下:

通過以上三個圖表的數據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合肥大學生在接觸媒介的過程中,無論接觸的是報刊、網絡或廣播,其結果都驚人的一致。他們更多將時間和精力花在娛樂休閑方面,媒介最主要的功能——提供信息,反而在大學生群體那里位居其次。不過,針對不同媒介,接觸目的略有些不同。

在接觸報刊的主要目的中,除了休閑娛樂和了解信息兩大首要需求外,41.9%的同學選擇了學習知識。報紙作為傳統媒介,它的嚴肅性、公信力和知識承載能力在大多數同學那里得到肯定。在網絡接觸中,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休閑娛樂和信息尋求,大多停留在看客的層面,而實際參與互動的只有28.8%。大學生經常登陸的網站是新浪(55.1%)、騰訊(48.3%)、搜狐(41.5%)、雅虎(32.6%)、網易(28.8%)。由此可以看出,90年代末成長起來的門戶網站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形成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而且這些商業門戶網站的資訊內容豐富,還帶有電子郵箱等私人網絡空間服務,可以很大程度上滿足大學生的需要。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僅次于新浪的騰訊,在我們后期的訪談中發現大學生并不是有意去打開網頁,而是在登陸QQ時,網頁自動彈跳出來,順便打開而已,也印證了合肥大學生上網的娛樂性質。

4、報刊接觸:“刊”勝于“報”

合肥大學生報刊的接觸具體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如下圖所示:

現代社會已經成為一個“媒介化社會”,無孔不入的現代傳媒幾乎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媒介正在改變著世界,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怎樣和媒介打交道,怎樣利用它為自己服務而不是為它所控制,這是每一個現代公民,特別是大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在合肥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中,我們發現,代表合肥地區準知識階層的大學生,對于媒介性質的理解力和利用媒體獲取信息的能力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這里,我們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各大專院校應該盡全力完善媒介接觸的硬件設施,比如鋪設校內網,在宿舍樓里安裝電視等,硬件和技術對大學生的媒介觀念影響很大,不能讓學生成為信息社會的“知識文盲”。其次,根據自身情況開設媒介素養公共課,或者以講座的方式,教授大學生利用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媒體使用習慣。第三,利用本?;蛘咄庑P侣剛鞑W院的師資力量,普及傳媒知識,引導學生接觸媒體行業,打破大學生對傳媒的神秘感。最后,我們認為素養教育最為重要的還是幫助學生構建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大學生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保持清醒、獨立和自由。

(感謝劉鳳儀、李樹娟等同學對問卷調查的幫助,感謝歐陽艷琴、楊露、李燕華、張欣、高東九等同學的統計支持。本文是姜紅主持的“2007年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安徽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2007sk043。)

參考文獻

[1]孔祥武,南京地區媒介素養接觸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512

[2]蔡幗芬等,媒介素養[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3]馬移萍,上海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報告[J],新聞導刊,20052

[4]淘喜紅,王艷等 武漢市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報告[J] 教書育人,20066

[5]劉佳 上海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報告[J]新聞記者,22063

[6]水延凱等,社會調查教程(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美]尼爾.波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

(作者姜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朱靜: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

責任編輯:郜磊 姚少寶

上一篇:耕地保護相關論文范文下一篇:建設美麗鄉村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