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讓文言文學習快樂起來

2023-03-25

第一篇:讓文言文學習快樂起來

讓語文學習快樂起來

蓮江口中心小學:邊銳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信奉著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大談培養興趣的重要性,可往往只是在喊口號,卻不知學生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每當站在講臺上,看著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的但卻又寫滿了漠然的臉龐,心中便倍感失落。難道語文課堂就真的這么無趣嗎?難道有些人發出的“誤盡蒼生是語文”的悲嘆真會變成現實嗎?難道我們真的要讓中國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從我們手中敗落嗎?殘酷的現實迫使語文教學必須開始改革!近來,一浪高過一浪的實施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讓我們這些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人們有些措手不及。如何讓語文課堂煥發應有的生機,重新成為傳承文化、高揚生命風帆的舞臺,成了我們亟須思考的問題。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粗淺的談談我自己的認識。

一,要讓學生從心底接受語文

古人曾經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我們也常常把這句話當成座右銘貼在教室、課桌等顯眼的地方。“勤”學是好事,但是還應該有合適的方法;那“苦”呢?我們還希望現在的孩子們耐的住寂寞,坐上十年冷板凳,只取得高高的分數,而忽視做人的基本能力嗎?

我想,當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即將帶領一群稚氣未脫的孩子開始新的語文學習時,他絕不會讓學生立即踏上漫漫苦旅,而他要做的,則是出發前的準備與鼓動工作。首先,教師本人要表現出對語文的極大熱情,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用溫和親切的態度親近學生,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孩子們一定會懷著欣喜的心情踏上語文學習之旅,這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許多學生對學習語文感到無所適從,盲目困惑,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找到學習語文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出路。語文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些學生被考試成績所困擾,認為語文成績的提高太慢、太少,不值得把大把的時間花費在這上面。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遏制了很多學生語文涵養的提高。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任務的我們必須把這樣的觀念從這些孩子腦中抹掉,讓他們正確看待語文這一學科。

學習語文是繼承、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的需要,是人高質量生存的需要,是人精神追求的需要,是學習其他課程的需要。學習語文,一是要學會說話,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語言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每個人說出的話都讓人喜歡,讓人信服,于是語言能力就成了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首要和基本條件;二是要學會閱讀,在當今信息量極度膨脹的社會,我們必需掌握良好得閱讀能力才能夠有更好的發展;三是要學會寫作,這是同學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所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四是要學會從別人的語言和文章中吸取有效的信息。五是要學會做人,即通過感受文章來形成自己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 要學好語文就必須調動自己的各個器官,聽說讀寫,加強積累,才能百煉成鋼。這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讓自己應完全沉浸到作品中去,同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俗話說“心靜則靈,靈則慧”,那語文學習將事半功倍。

以上兩步工作,學生從感性上接受了老師,從理性上認同了語文。只有這樣,語文課的課內課外活動才能順理成章地開展。

二、錘煉自己的文學功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作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是成功的開始,作一個讓學生敬佩的老師才是教學更好的得以延續的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知識是不斷更新的,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不斷的吸收新知,更新知識儲備,學生才能不斷喝到“源頭活水”,從而展現自己的教學風采。課余練練書法,聽聽音樂,讀讀新聞,背背詩歌,寫寫感受,語文知識和語文素養會在不知不覺中積淀,教學中就能揮灑自如了。這是語文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關鍵要素。

教學風格是教學語言、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因素的綜合體。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簡潔明了、符合邏輯;教學過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學生需要、課文特點隨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更不能因循守舊,要不斷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常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不斷改變教學策略。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課堂上你是讓學生敬佩的老師,給學生答疑解問;課下又能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和學生和諧相處,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困難。這是學生的幸運,更是我們的幸福。

總之,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性格特點、興趣特長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信服你,你是他心中的偶像,值得欽敬。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圍繞在你的指揮棒下,學生的潛能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

三、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生活。

這是語文教學一個最重要的環節。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更應該時刻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由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就要求教師敢于跳出教材,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尋找例子,以幫助學生更輕松地理解課文。

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把課本上的場景還原到生活中。從生活中尋找這樣的例子,在生活場景中學生才能體驗到生活的意蘊。生活場景形成之后,再回扣到課文的語言上,讓文本的生活經驗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碰撞、交流,從而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課文。更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我們在學習課文《羚羊木雕》時,可以采用角色體驗的方法,讓自己置身其中體驗主人公的感情,并且尋找自己在生活中曾經有過的類似的經歷,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也可以給自己心靈上的觸動。

再如詩歌的教學一直以來就是我們的一個難點。怎樣讓學生對詩歌的意境有更好的理解? 有人認為詩學就是情學,認為詩是心靈的燃燒。無論是現代詩歌亦或是古代詩歌,詩人都是從生活中汲取的養料,我們應該把這種情感再還原到生活中去。

其實,我們的生活處處都是美好的詩篇。在生機盎然的春天,吟詠著“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來歌頌美好的生活;在漫天飄雪的冬季,感受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潔白無暇;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又會成為激勵我們戰勝挫折的良方;與朋友離別的傷感中,我們會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詮釋我們友情的可貴。

現在還有很多詩詞都被譜上了優美的樂曲,讓學生唱著學,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與途徑。

在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我們還可以鼓勵初中階段的學生適當地嘗試一些詩歌地寫作。尤其是現代詩歌,文字理解地難度并不大,進入詩歌地狀態也并不困難,在大量的、聲情并茂的朗讀后,很容易走進詩人描繪的意境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先從仿寫或續寫開始,鼓勵我們的學生們“詩意”地生活著,用“詩意”的眼光來觀察體味生活,

詩歌課堂教學的外延應和生活的內延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會用詩歌的語言去感知生活、表現生活,哪怕是悲哀、無奈和嘆息。從簡單的地方開始,教師要去掉畏難情緒,大膽指導學生去嘗試,自己帶頭去即興寫詩。開始,只要沖破思想的條條框框的限制,把自己想出來的很美的句子寫出來,哪怕只有一句,也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再要求依據音律節奏分行排列,最后才提出適當考慮雙句或小節末的字的大致押韻的問題。

又如寫作教學,每次作文布置下去以后,好多同學很長時間不知如何下筆,有些學生并不缺乏寫作的技巧,只是他們的生活積累太貧乏了,所以,作文教學不應側重寫作技法的指導,而應在學生的素材搜集上下功夫,素材來源于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一般來說,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學生,其作文總是真實的、充滿活力的、令人回味的。我們應該鼓勵學生一天一記,不論是曾經經歷的事情,還是自己一時發出的感慨,隨時記錄,即使只是短短的幾句,也是屬于自己的收獲。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學生的生活相對枯燥,又鑒于課堂上可用的時間非常有限,我們可以在班內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

比如我們可以在班內組織“話劇社”,挑選一些寫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當主角,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把一些大家感興趣的文章改寫成課本劇,或把一些較抽象的、大家不太感興趣的內容經過想象和恰當的藝術加工,寫成形象的小故事,利用一定的時間表演給同學們看。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更好的理解,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更能增強班級凝聚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還將組織文學社團,將學生的習作裝訂成冊,并選出一些較好的文章推薦到一些報刊雜志,這是對學生寫作最好的激勵,也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和在寫作方面的信心與樂趣。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讀”,在學習一些文章、詩詞時,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讀是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地最佳手段。為了讓學生在朗讀方面有所提高,我們還要舉行“詩歌散文朗誦會”、“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們聚在一起,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現在的語文學習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了,擁有豐富的知識含量是學好語文的重要一環。我們還應該在這方面多下功夫。除了做一些必要的課外閱讀題之外,我們還將開展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如手抄報活動,課外閱讀展示課、針對課本每個單元內容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等,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 總之,恰當的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五、讓激勵在課堂上延伸

激所有這一切活動的開展,都必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激勵性教學必不可少。激勵性教學是指教師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教學技巧,使學生以自信、自強和進取的態度完成學習任務。恰當地運用激勵性教學原則,將使學生產生無限的求知欲,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潑的狀態,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選擇語文綜合能力強的學生作語文科代表,便于幫助差生;可選擇在寫字、演講、作文等方面有專長的學生進行示范表演;還可以在班上設立進步最快獎,以鼓勵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

二是問題激勵。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在課堂上提出一系列引人入勝的問題,以造成懸念,引起學生積極思考。

三是競賽激勵。教學中,引進競爭機制,可增強學生力爭上游的自信心。我校一位語文教師在單元復習時就善于運用這種方法,他先將單元知識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幻燈,以猜謎、填空、選擇、判斷、簡答、成語接龍等題型,以小組單位組織參賽,實行優勝組加操行分的辦法,由于問題多、符合學生實際,所以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達到了寓教于樂的境界。

四是“下水”激勵。“下水”是我的作文教學法,“下水”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在同一文題下進行寫作,它便于提導學生,也符合新課程理念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工作之余,我常寫一些小詩以自娛,我認為,這是一個語文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

激勵的形式很多,比如口頭表揚,分數激勵等怎樣運用,何時運用是比較關鍵的,運用得恰當,課堂上課堂外都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長時間的努力,以上僅是我對培養學生語文興趣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具體如何操作,尚須進一步以實踐來完善。

《讓語文學習快樂起來》論文

蓮江口中心小學

邊銳

第二篇:新課改下如何讓英語學習快樂起來

新課改下如何讓英語學習快樂起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具有獨特的特點,因此,學習起來具有獨特的方法。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把英語中的詞匯、語音、語法作為重點內容來講授,這當然是很必要的,畢竟這些都是學習英語的基礎。那么詞匯量很大,語法學得好就能說明已經很好地掌握了一門語言了嗎?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具有獨特的特點,因此,學習起來具有獨特的方法。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把英語中的詞匯、語音、語法作為重點內容來講授,這當然是很必要的,畢竟這些都是學習英語的基礎。那么詞匯量很大,語法學得好就能說明已經很好地掌握了一門語言了嗎? 當然不是,語言在作為一種交際工具的同時,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因此,一門語言中所包含的內容絕對不僅僅是詞匯量、語音、語法所能涵蓋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學習一門語言呢?

現如今,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開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的弊端日益顯現,概括起來就是沉悶死板、缺乏新意,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其實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比起理論化的數理知識應該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但是為什么很多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沒有絲毫的興趣, 一提到英語就頭疼呢? 歸根到底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所造成的。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 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讓學生喜歡上英語,進而快樂地學習英語呢?

一、創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兩大要素, 他們之間能否和諧相處, 形成良好的互動將直接決定英語教學質量的高低。尤其是初中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往往感性思維強過理性思維,一旦喜歡某個老師,就會對這個老師的課比較感興趣,反之,就會自暴自棄,甚至放棄這門課的學習。了解了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教師就要想辦法與學生和諧相處,讓學生喜歡上自己,進而喜歡上自己所教的課程。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呢? 首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思學生所思,想學生所想,讓學生覺得老師不僅是自己尊敬的師長,更是自己親密的朋友。雖然每個教師都希望和學生“打成一片”,但是決不能為了討學生的歡心而失去原則, 一切都以要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前提。

二、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英語課堂往往都是教師在課堂上爭分奪秒地向學生猛灌各種知識,希望把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效率最大化,而學生則不停地聽、不停地記,這樣一堂課下來,往往是教師和學生都覺得筋疲力盡。那么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這種密集的“狂轟濫炸”,真的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了嗎?未必如此。“物極必反”,教師如果在每堂課上都把氣氛弄得特別緊張,長此以往,學生就容易對英語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更不用說快樂地學習了。那么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 那就要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教師不用把每堂課都弄得像打仗一樣,而要松弛有度。例如,或者在緊張的學習中穿插一些小故事, 或者采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等,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再那么緊張,而能夠在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英語。

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無論什么有趣的學科,一旦方法枯燥單調,就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其實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本身還是充滿趣味性的,一旦教師選對了方法,把英語中的趣味性挖掘出來,就會使英語學習變得有趣起來。就拿英語中的26個字母來說,這26個字母相信每個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授, 都能夠讓學生熟練掌握,但是教的效果不能單純只看結果,還要看教學過程。很多老師在教授26個字母的時候,往往會把字母寫在黑板上,帶著學生依次進行讀寫練習,顯然就會顯得很單調沉悶。倘若換一種方法,例如把26個字母做成一個個卡片,讓學生做一些字母游戲,或者是教學生唱字母歌等,就不僅能夠改變課堂沉悶的氣氛,更能夠使學生覺得學習英語并不僅僅是一項任務,還可以變成一個非常有趣的事。

四、尊重學生的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

在一個班級里,學生的成績總是千差萬別,為什么在同一個老師的教導下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 是因為成績差的學生不夠聰明嗎? 當然不是,事實上更多的原因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是具有自身特點的個體,因此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取因材施教, 有利于最大化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條件而言,實行一對一的教學又不具備客觀的條件, 那么怎樣才能夠在現有的條件下, 對學生因材施教呢? 其實把一個班級的學生按照學生不同的特點分成一些興趣小組,是一個比較實際的辦法,這樣既能保證教學的效率,又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五、利用多媒體,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課堂內容

隨著科技的進步,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頻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應用一些多媒體。多媒體不僅能幫助教師備課, 而且能讓教師在課前準備一些多媒體課件,這樣就能大大節約教師板書的時間,更能讓教師搜集一些視頻資料、圖片之類的東西,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天下事。同時,利用多媒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英語對白的影片片段讓學生觀看,如果時間充足的話,甚至可以安排學生觀看整部影片。當然,在選擇影片教師也需要注意幾點:第一,要注意影片對白的難度是否與學生的水平相適應;第二,要注意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做一些觀影前的準備,如了解大概的故事情節等,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于影片內容的理解。通過這些多媒體的應用,不僅能大大豐富課堂內容,更能讓學生領略學習英語的快樂。

六、適當開展課外活動

目前,我國采取的主要教學形式是班級授課制,大部分的教學活動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盡管如此,并不能用短短45分鐘的課堂時間代替所有的教學工作。人們之所以對于自己的母語學習覺得比較輕松, 在于母語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完成的,更是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因此,要想學好英語就不能僅僅依靠課堂上的45分鐘, 還需要適當地開展一些英語課外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英語朗誦比賽、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英語教學形式,更能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下,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傳統的教育模式下的應試教育是很難達到這個目的的,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體驗快樂,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語, 而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去學習英語。這不但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第三篇:讓寫作快樂起來

【內容摘要】:本文從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作文教學談起,探索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模式,給作文教學注入新的理念:讓學生把寫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快樂的情感體驗中,進行快樂寫作。

【關鍵詞】:作文教學積極心理學心理體驗積極力量

沉浸理論快樂寫作

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令人最苦惱的莫過于學生的作文教學,寫作課上,學生誠惶誠恐,興趣不高,搜腸刮肚湊得只言片語;教師費盡唇舌始終打不開學生的靈感之門,苦不堪言卻收效甚微??傊?,教師與學生在寫作中既苦又累,到了“望文興嘆”的地步。為了解決這種困境,我們要探索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模式,給作文教學注入新的理念:讓學生把寫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快樂的情感體驗中,進行快樂寫作。

這種理念源于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本—沙哈爾所開設的積極心理學課程,“讓學習的過程本身成為一件快樂的事”。在他的課程中特別強調了心理學家西卡森特米哈伊的“樂在其中并實現成就的沉浸體驗”理論。我們都有過沉迷于閱讀或寫作的經歷,有時連別人叫都聽不見,在這種沉浸狀態中,我們享受著積極體驗,同時也作出積極表現:我們感受著快樂,展示最好的狀態。在此最佳狀態下,我們更有效地學習、成長、進步以及向未來的目標邁進。正是在這一理念的幫助下,筆者在語文作文教學中進行了“快樂作文”的嘗試:去掉學生 1

的“苦”和“煩”,還學生一個“樂學”和“樂寫”??鬃佑芯涿裕?ldqu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樂”起來呢?

第一、作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在寫作中,許多學生不是感到焦慮,就是覺得乏味,因此他們無法享受寫作過程,也無法發揮自己真正的潛能。究其原因,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文時,目標只是為了取得高分數、動力不足(“這不是我想寫的,是老師讓我寫的”)、沒有情感投入等等,學生本身所隱藏的潛力、積極力量得不到最大程度的開發,這樣學生哪會寫出好的文章。這種不佳的心理狀態在漫長的反反復復中就會形成心理定勢,對每一次作文都會有很深的負面影響。所以,當學生期望目前的改變和未來的收獲時,教師應該針對其個人潛力,給予恰當的題材和命題,不斷增加難度并不斷加以肯定鼓勵,讓孩子們有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

當孩子們有了寫作興趣,處于一種真實的寫作狀態,“以我手寫我心”,他們就有了一種內在的心理內驅力與心理張力,這樣的心理狀態起著激發興趣、引導構思、準確表達、推動整個寫作過程的作用。所以我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充分肯定學生們的寫作心理,重視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不斷強化,逐漸消除學生們的消極心理定勢,“寫作難”的困境大有改觀。

積極的心理體驗能開啟學生的積極力量,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才能以愉悅的心態去作文。同時,教師對寫作的指導,態度也應積極,要用激情、語言、行動等感染學生,把他們的寫作興趣誘導出

來,使之與自己產生共鳴。

寫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心智技能。一次寫作活動的成敗,與寫作者的心理因素大有關系,所以,心理體驗的積極與否非常重要。我們的作文教學,應該和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接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更好地促進語文學科教學。

第二、作文教學要結合學生自由的心理體驗,讓學生快樂地“以我手寫我心”。

許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態度、體會、情感等方面的知識都是隱性知識,只能通過意會的方式進行傳遞,習作技能的掌握就是如此。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心理狀態不同,每個學生的體驗也是不同的,其反思的方面也不會相同,教師要尊重不同學生的不同體驗。從習作角度來看,每一名學生的生活經歷都應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順應學生的自由的心理體驗,引導每個學生從自己特有的視角去思考問題,把課堂變成充滿生命活力的場所。文章永遠是作者心聲真實、自然的流瀉,是心坎里唱出的歌。應該讓孩子們明白寫作是生命個體情感活動的表達,是一種精神體驗,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與精神的發展、生命軌跡成長同步的精神旅行。因此,作文教學中只有尊重孩子們獨特的審美體驗和他們年齡階段特有的個性化語言,才能真正解放孩子們的手腳,讓他們寫真話,寫出自己的話。

我們知道,順應學生們的天性、讓他們在豐富的體驗中自由練習,并不意味著放棄指導。不放棄統一的指導,不是主張用成人寫作的標

準去要求學生,更不是設置框框,求全責備,使學生瞻前顧后。教師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盡快掌握寫作的基本方法,學會“常格”,為“出格”作好準備,用統一指導,為自由與個性奠基。當學生的體驗需要啟發引領時,教師就應以自己的經驗去為他們提供拐杖;當學生的寫作水平已提升到一定境界時,教師就應悄然退出,微笑著欣賞他們的成長。

第三、作文教學應拓寬模式,讓寫作課“快樂”起來。

我們可以在寫作指導課上營造愉悅的心理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場景下,在濃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激發出他們寫作的興趣。我的做法是選擇合適的場所,設置豐富多彩的形式,把寫作課上“活”。除了在平時的教室上課外,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到室外甚至是到校外上。如寫景,大可以帶學生到室外觀察甚至可以引導其畫畫、攝影等,然后再整理、創造成文。再如寫人,可以帶學生到室外進行采訪或做其他的集體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對人物的觀察,然后才成文。 成文后還可把寫同一人的文章匯編成集,讓孩子們交流、評議、總結。這樣的積極體驗更能促進孩子們的作文興趣,寫出更精彩的文章。

根據美國的過程寫作法,預寫作也是其重要的階段,但有很多教師忽略了。因此,在指導寫作時,我設置教學目標后,會根據教學目標向學生征集題目,然后進行篩選。定好題目后,再向學生征集詞語與事例,讓學生把認為適合此題目用的詞語和事例列出來,大家進行評價篩選,對被選中題目、詞語、事例的作者給予表揚或獎勵,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參與積極,在他們還沒有正式動筆前,其實

就已參與寫作了。而且,他們沒有壓力,如果推薦的題目、詞語或事例被選中的話,還會產生成就感,其興趣肯定會大得多。

對學生的作品,除了選擇出一篇篇的佳作外,還要選出某個段落或某些句子很好的作品,把其精彩的部分選出來,進行配樂朗誦,或編成小品,畫成漫畫等。對于同一訓練目標的作文課,要圍繞目標,從不同的角度把它上的趣味盎然。如寫人,可以指導學生寫自己——猜猜我是誰,還可以指導學生寫別人——猜猜他是誰,寫完后在班上朗讀作品,讓大家猜猜寫的是誰,評評哪里寫得像,哪里寫得不像,議議怎么寫才能更逼真更生動等。這樣有情趣的課程會讓孩子們耳目一新,大大增強他們的寫作激情。

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弱學生的厭倦心理,對其興趣的產生有積極作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都不是單獨完成的,都是在集體的氛圍下互相督促、互相合作、互相影響完成的,積極的心理體驗驅使他參與這些活動,完成這些活動,并在活動中受到感染,寫作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了。

第四、作文教學要改變傳統評價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寫作的樂趣。

葉圣陶老先生曾提出“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師改”的理想境界,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的理想。所以,我們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讓大家共同議,適當的時候老師點評。要針對一些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講評,評出特色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也充分開發了學

生的潛在思維能力,使學生對問題的看法有了共識,思想認識水平會有提高。 要替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 比如,讓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一個精致的小本子,寫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按學號輪流在“課前三分鐘”交流。在學期末讓他們每人挑選一篇自己感覺最滿意的文章上交,并集思廣益集體設計封面、前言、目錄,最后老師協助一起打印裝訂成全班的文集??梢韵胂?,當每位學生拿著一本如此沉甸甸的文集時,心中的成功感該有多么強烈。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

寫作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的努力還只是一種嘗試,更多的改革等待著我們去開啟、去探索??鞓穼懽?、自由寫作注重了學生積極心理在教學中的運用,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入到“理想寫作”的境界。使我們的作文課程如同泰勒博士在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一樣:“其奇妙之處在于,當學生們離開教室的時候,都邁著春天一樣的步伐”。

【參考文獻】: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爾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年版

第四篇:讓文言文課堂活起來的論文

經過一個月《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很差。學生上課不是打瞌睡,走神,就是面無表情的坐著。我的心不安起來,長此下去怎么辦?文言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可是相當大的。當務之急,我必須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結合教學實踐,經過反復探索,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巧設導語,激發學生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樂于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我就從激發他們的興趣入手。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激情,有了激情,他們就會主動學習,課堂也就動起來了。好的導語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就在導語上下功夫。如我在教授《鈷姆潭西小丘記》一文時,就設置了這樣一段導語:

人生就像一杯酒,對于中國古代文人來說,固然有春風得意的幸運兒,品嘗到其中的美味,但更多的失意文人卻品嘗著苦澀。失意文人只能借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發泄心中的憂郁、苦悶。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就是這樣的失意人。課后讓同學們結合課本第9

2、93頁,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際遇,大家看了沒有?大聲回答!(學生答:看過了。)哪位同學能來告訴大家?(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很好,我們知道柳宗元參加王叔文改革失敗后一再被貶謫,人生的坎坷成了他的文學財富,政治上的失意卻成就了他文學上的輝煌。他的“永州八記”更是為人稱道。那么有哪位同學知道“永州八記”?是哪八記?

如此之后,學生便七嘴八舌討論起來。這樣,整個課堂活躍起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陡漲。一堂課就這樣輕松地過去了。

二、加強誦讀,培養學生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重要的讀書方法?,F在留存下來的文言文,是經過無數的讀者篩選留下來的,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它們不僅思想內蘊豐富,更是氣韻生動。這種氣韻,我們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能體會出來,像《孟子》的“浩然正氣”,《莊子》的“汪洋恣肆”,李白的“豪放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等等。你不通過反復誦讀,是難知其中之妙的。比如當我吟誦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時,就會覺得有一股清泉流溢胸間,那種快意和美感是無法用言語比擬的。我們如果能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味文言文的文美和質美,使他們在欣賞文章時受到陶冶,充實底蘊,豐富情感,那么,學生面前的文言文還會是那樣面目可憎,令人索然無味嗎?因此,我們在教學當中就要讓學生多朗讀。當然,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齊讀,分組讀,自由讀都可以采用。學生也可以讀全文,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讀準字音,了解文言文朗讀的節奏和停頓;他們也可以朗讀一些重點句段,進行精段品讀,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豐樂亭記》中“其上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涌出”一段,讓學生邊誦邊體會。

后來學生告訴我他們在誦讀體會時,心中竟有一種與作者往游其間的感覺。如果他們不去體驗知識,還能有“這一堂過的真快啊”的感覺嗎?

三、靈活教學點燃學生熱情

調整教學關系,采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是使學生主動學習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對于難度不大,趣味性強的自讀課,我采用自由討論學習法。如《朋黨論》一文,我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識記、疏通文意,再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在課堂上交流。這樣以來,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各個精神煥發,躍躍欲試。很多同學還結合生活實際,從正反兩方面進行闡發論證,講得頭頭是道。待到他們對課文所講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之后,我便趁機就課文內容提一些相關的問題,諸如“什么樣的朋黨才是君子之朋?”“什么樣的朋黨又是小人之朋?”“本文中心論點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論證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是非的?”“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問題的接連提出,學生的熱情越來越高漲。運用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觀點的碰撞中,交流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激勵了自我。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自己探索,讓他們在體驗進步喜悅的同時也獲得知識上的滿足,這正是我想要的。

四、復述全文提高學生能力

在前面的學習基礎上,我還讓學生大膽地復述課文內容。他們可由老師提名,可自己主動發言,也可采用“開火車”的形式,即讓每一小組的同學從前到后,一人讀一句原文再翻譯一遍,然后讓其他同學評析,看誰翻譯得最好。同時對于文中的一些有爭議比較難理解的詞句,也可以趁機找出來,讓大家討論共同解決。比如我在上《毛穎傳》的那一課時,里面有這樣一句話,“……獨取其髦,簡牘是資……”對于此句里的“是”字的理解就產生了分歧,很多同學把它理解為“放在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復指前置賓語的代詞”,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把它和以前學過的類似句式混淆了(比如“惟命是從”、“惟器是適”等等),于是我就引導他們結合已知的課文內容來探究其意,接下來就課文內容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終他們發現,作者在這里是想要表現毛筆的功用的,因此這句話應理解為”竹簡靠這書寫”,那么“是”在這里就是用作指示代詞,可解釋為“這”,答案終于找到了,同學們為自己的收獲而興奮不已。這樣,一節課上下來,不僅能使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也能讓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水平,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加以補充說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課文不僅加深了印象,理解得準,理解得深,而且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氣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通過一段時間的文言文教學實踐,課堂上的氣氛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死氣沉沉,用其他的教師的話說是“你們班的學生活了”。我也從中真正嘗到了探究式教學的甜頭。今后,我要繼續進行開拓型教學實踐,去總結文言文教學規律,為闖出一條文言文教學新路子而進行不懈努力,使我的課堂更精彩.

第五篇:讓寫字也快樂起來

——淺談小學低段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

[摘要]

法國的羅曼·羅蘭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讓生性好動的孩子喜歡寫字,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必須重視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對于小學低段的孩子來說,寫字似乎有點枯燥,教師首先就要激發孩子內心的情感,通過不同的方法培養孩子的寫字熱情。為避免傳統的評價在無形中變為一種甄別過程,那就必須注重孩子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發展。而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更需要的是多元評價來激發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凡是他們喜愛的,學習持續時間相對較長,效果也較好。

[關鍵詞]

激發情感 注重差異 多元評價

[正文] 崔巒老師在一次人教版實驗教材教學觀摩研討會做總結性講話時指出:“字是一個人的另一張名片,是一個人語文素養、文化素養的一部分,我們要讓孩子踏下心來,好好地寫字,我們的老師也要寫好字?,F在,我國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不能丟掉這一傳統。評估語文課的質量,不要忽視這一點。”不容質疑,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寫字教學在課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孩子不原意寫字,更是不愿意練字。由于書法基礎教育的必要性與其訓練方法枯燥性之間的矛盾;少兒好動活潑與書寫訓練的嚴格性之間的矛盾,給我們老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根據新《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實驗教科書,在識字方面與浙教版的老教材相比,變動很大,煥然一新,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但是我覺得只要方法得當,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學生就不會覺得寫字是枯燥無味的,相反會覺得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一、激發情感,培養熱情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一個從直接興趣向間接興趣逐漸轉化的過程,特別是剛入學的兒童對上課感興趣,往往是因為在課堂上老師要講故事。同時,處于小學低段的學生模仿欲非常強烈,通過生動的故事,可以讓他們明白道理,學到知識,從而引發他們對漢字的喜愛。

1、故事誘導

低年級學生對故事中的一些人物總是充滿著崇拜,書法史上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學書故事,比如“墨池”、“筆冢”,教師可以在課上練字時講一進這些故事,既有知識性,也有趣味性,是練字的生動教材,一方面是提高學生興趣,一方面也是在潛移默化中督促他養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

課堂上一味地書寫會使學生感到非??菰?,如果把一個字變得生動一些,那效果就不一樣了。在分析字形結構的時候,根據字的各部分編寫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特別是一些象形、會意的漢字,讓學生能夠在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對漢字產生好奇的探究之情。書寫的形式生活化能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來寫,既有興趣效果又好。比如在“心”字教學時,我們可以說第一點是一個枕頭,一個人(臥鉤)躺在上面,好心人呢給它蓋上了兩條厚厚的被子(兩點)。書寫內容游戲化也是激趣的一種方式。學生猜字的過程是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是聯想的過程,是組合、分解、分析、比較的過程。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冬天藏在方框里(圖),口里有塊玉(國)等等。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不僅對生字的結構特點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既不會寫錯又能寫得漂亮,學生自然會喜歡寫。

2、美感熏陶

一手漂亮規范的字,可以給人有愉悅之感,可以這么說看一手美觀的字跟看一幅漂亮的畫的感受是一樣的。在《新課程標準》中就要求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一年級所要求寫的漢字大部分都是象形字、會意字,而它們與畫密切相關,本身就象一幅美的畫。

畫畫是小孩喜聞樂見的形式,也是符合其身心發展特點的。因此,我把寫字教學與畫畫結合起來,不僅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下樂寫、愛寫,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興趣。由于象形字跟圖形在形狀上相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看圖比較從而認識了生字,并且興趣很高,我就趁機啟發引導學生:同學們都喜歡畫畫,其實寫字就跟畫畫一樣,要認真觀察字形特點,注意間架結構以及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才用心地照著“畫”好每個字。我還作了比較,把一些在田字格中找不準位置的字,或者是寫得太大或太小的字與范字進行比較;把寫得“東倒西歪”的或隨便了事的字與范字進行比較,讓學生辯別哪個字寫得好,學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

在教學“心”時,我請了許多小朋友到講臺上當場寫,寫完之后進行當場的點評。在點評時注重優缺結合,以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自己先進行欣賞,認為哪個字最美?美在哪里?教師先注重培養學生自身的欣賞水平,對他人或者自己的字作出評價,再由老師點評。語文學科包含著其它學科無法相比的美育因素,這種性質決定語文必須成為審美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寫字教學中處處不能忽視美感熏陶。

3、生活體驗

“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中,生活中許多東西都是教學素材,我們要靈活地運用生活中的事物,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教學筆畫“橫折”時,我先讓學生想象把鋼筋轉折和竹子折斷進行比較,看看哪一個更加有力,從而讓他們在書寫的時候把“橫折”想象成鋼筋轉折來書寫。在教學筆畫“橫”時,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把“橫”比作是跑道,運動員們跑過來跑過去都是沿著直線在跑,在書寫時比比哪個小朋友的路線最好、最直,小朋友們興趣盎然。

再比如一個“杏”字的撇捺教學,寫的時候撇捺要舒展,像燕子張開的翅膀。實踐體驗美是檢驗學生書法技法與審美高低的過程,它能將抽象的知識,在實踐中通過學生動手、分析、比較,得出自己的感知,體會到寫字的愉悅感。寫字訓練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它需要的是那種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要讓學生不喪失學習興趣,就要求作為老師的我們要例每時每刻靈活的利用生活中的是事例的去充分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我們學習的持續性。

二、注重差異,因材施教

著名書法家陳振濂先生在《書法教育學》(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thread-77407-1-1.html)中指出:“書法教育必須尊重每個學生作為個體的人的價值,并在教學過程中用個別原則來保證這種尊重的存在。”筆者認為要處理個性差異問題,可以采用因材施教。

1、分層作業

首先,小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個性的差異,以及他們的接受能力、悟性、學習方法態度的不同,書寫進步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來決定。對于書寫水平較低和水平高的學生相比,老師就可以適當對水平較低的學生放低要求。還可以設置“彈性作業”,由學生自己確定練字數量,有時間則多練,沒時間則少練,但必須保證字字都是“精品”。

其次,寫字的作業要精心設計,尤其要“少而精”。如果機械重復地抄寫或者大量布置作業,導致學生感到壓力大,只顧完成任務,“書學”練習成了“抄學”練習,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興趣,最終學而生厭,還會由此產生技法中的許多難改的惡習。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字例;內容必須與課內教學的重點相吻合,因此留作業要有度、力求科學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感到輕松,受到啟發,促進思維的發展,并持續喜歡寫字這份熱情。 只有讓作業適合學生的“口味”,才能取得布置作業最好效果。要想讓學生真正消化的方法不是讓學生重復抄寫多少遍,而是可以布置學生樂于完成的學習任務。在不知作業時,可以讓學生互相當小老師,互相檢測,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比教師硬性規定寫幾遍、學生重復抄寫有效果,學生不會出現反逆心理。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甚至會有學生自己主動要求多寫一遍。

2、個別指導

德國的第斯多惠說:“學生的發展水平是教學出發點。所以必須在開始教學以前就確定這個出發點。”對接受能力較好的,平時字寫得漂亮的同學,我會在他們本子上畫上一張笑臉,學生也對這笑臉看得很重。但是在給予一定的表揚之后也應多給他們挑一些“毛病”,讓他們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在筆畫、結構等方面進行指導,避免一味的表揚而引發他們的自滿情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要注意那些接受能力比較弱的小朋友,應多以鼓勵、稱贊為主。其中教師在課堂上要進行個別指導,像一年級的小朋友老師應該手把手教他們寫。對于個別書寫后進生,要適當放低要求,另外老師在指導時,要注重培養簡單的書寫過程和方法。首先學會看字形。低段學生對比較復雜的漢字的掌握需要一點時間,但看字形時要自己對這個字的整體印象。還要學會看范字。當學生記清字形后,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哪些筆畫長,哪些筆畫短,這些筆畫又是怎樣分布的,應該寫在哪兒等等。在仔細觀察了范字后,引導學生靜下心來,先用手書空寫。在學生記清字形充分觀察范字之后,我又讓學生按照筆順規則描摹田字格中的范字。描寫的時候要做到認真、仔細。通過三四遍的描寫后,學生基本記熟了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對于后面的仿寫就會起到鋪路搭橋的過渡作用。在學生仿寫的時候必須注意力集中,看準田字格,筆畫應該寫哪里,準備好了再下筆。等下筆后,力求能夠做到寫正確,寫端正,寫整潔。

3、互幫互助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使班級里的同學對學習充滿興趣。在每個孩子的內心里也都有著強烈的需求感和滿足感,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多給他們機會,他們會因為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幫助別人感到自豪,也會因此更加喜歡寫字。比如我們舉辦“一幫一,結對子”的活動,選拔若干位“小老師”,給他們每人指定一位“小學生”,經常給“小學生”寫范字,提意見,找缺點。

結對子這樣的形式能使整個班級的寫字水平都會有很大提高,其實在同一書寫水平上的學生也可以自己給自己定下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伙伴,有了較好的學習伙伴,學習的興趣就會更濃了。再加上教師參與到學生的互幫互助行動中,更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做到全員參與,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心急的現象出現,我們要遵循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則,一步一步,穩打穩扎,切不可心急,真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低段的學生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因此我們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讓他們打好基礎。

三、多元評價,鼓勵進取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學生的日常識字興趣和習慣,對低年級學生尤其要采用適合兒童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的積極性。

1、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中,評價主體單一,即教師。教師是評價的執法者,學生是評價的被動接受者,評價的結果是教師和家長用以否定學生埋怨學生的法寶。新課程要求教師更多地成為評價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評價的主體成多元性。

師生互評這樣老師和學生便都成為了評價的主體。相對而言,寫字課較之閱讀課、作文課,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走下講臺,師生有更多的機會溝通。師生對話,進行有效評價,不僅能對學生的表現予以及時的判定、評定,而且能給予啟發和引導,給他指明繼續努力的方向。同時,學生也可以評價老師。比如在教學“心”字時,教師范寫一個,學生來當專家,當評委,你認為這個字寫得怎么樣?這過程既讓學生學會了掌握書寫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生對于評價老師的字顯得十分興奮,課堂中恰恰可以利用這種興奮讓學生認真寫好每個字。

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也能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學生是評價中的主人,在評價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行評價,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評價自己,從而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寫字時,我要求他們及時的自評寫字質量,學生在自評時都很認真,與范字比較后,在自己認為寫的最棒的字旁邊畫上一顆五角星,不僅滿足了孩子的內心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在課堂中不僅自己學會評價,還要讓同學互相評價,學會互相欣賞。

2、評價方式多樣化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運用多種評價方法,突出評價的激勵功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的進步。星級打分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而采取的一種評價方式。在作業批改中,我和學生都十分重視星的作用,以此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每次作業面批時,我都讓學生把寫的字與范字進行比較,與上次作業進行比較,并給出相應紅星。低年級學生喜歡老師在他們的作業本上寫評語。在平時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我就針對學生作業實際,在他們的作業本上寫上一些不同的簡短批語加以激勵。對于既正確又漂亮的作業,我采用夸獎式的,如:“你的字寫的真漂亮!”“你真像一個小小的書法家,繼續努力哦!”對于進步快的作業,我采用鼓勵式的,如:“你的字進步真大,只要你認真寫,你的字一定非常漂亮!”“今天的作業真不錯,如果這每個字寫得一樣大小那就更好了。”“你能比老師寫得還好嗎?”對于不夠認真的作業,我則采用督促鼓勵式的,如:“這是你的作業嗎?老師不相信。你的水平遠遠不止這樣。”等等。

3、學習成果展覽

表現欲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我們教師應該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為孩子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堂上,我們采用板演、用實物投影儀等手段展示學生習作。在作業完成后,請學生上臺把自己的作業展示給大家看,可以是自己認 為寫得最好的字,也可以是學生寫得有進步的字,這樣能考慮到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既能保護各自的自尊心,更能增加后進生的自信心。教室中,為作業開設專欄。一學期內定時舉行班級寫字比賽,比賽的優勝者可以在這里亮相,書寫認真清楚的作業也可以在這里展示,在書寫上有進步的學生同樣可以在欄內懸掛。這樣的競賽雖無物質鼓勵,但同學們依舊興致高昂,有時會因沒上榜而后悔,這些足以證明學生對寫字已經有了濃厚的興趣。課后,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學校主頁中發布學生的作品,為學生及家長提供更加廣闊的交流平臺,學生看到之后往往會因自己榜上有名而興奮,這樣學生的書寫熱情會更加飽滿。

德國教育家斯多克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可以說,這樣的班內作業展示其實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它使寫字水平中下的學生,也看到前進的方向??傊?,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利用各種時機給學生創造讓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要讓他們感覺到他們的每一個人都是這個舞臺上的主演,讓他們盡力的去表現自己。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宇說:“成果的真正秘密就是興趣。”興趣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一個具有廣泛而濃厚興趣的人,學習起來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實行新課程的今天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培養孩子對寫字的興趣,從而使寫字教學更具有人文性,生活性,趣味性。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人事招聘專員工作流程下一篇:人事主管工作業績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