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原則

2023-03-14

第一篇: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原則

省中職學校課程設置原則

各設區市教育局,省屬中等職業學校:

根據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9]2號)和《關于印發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等七門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教職成[2009]3號)等文件的要求,為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突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重點的職業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導中等職業學校制定教學計劃,執行新頒布的教學大綱,進一步規范教學管理行為,現根據經濟區建設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的需要,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真組織制定實施性教學計劃

(一)實施性教學計劃是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和教師組織具體教學的重要依據,各地和學校要認真組織學習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9〕2號,以下簡稱原則意見),按照“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堅持德育為先;堅持„做中學、做中教?;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加強實施性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的管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二)實施性教學計劃要依據《原則意見》,按照國家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結合考慮地方及行業經濟發展的實際,由學校根據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組織編制。2009年秋季入學的新生,從新學年開始按新的實施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組織教學。

(三)實施性教學計劃必須明確專業名稱、招生對象與學制、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3年;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學制1年。積極推行學分制等彈性學習制度,建立“學分銀行”,允許學生采用半工半讀、工學交替等方式,分階段完成學業。

(四)實施性教學計劃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技能要求科學設置課程,課程設置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兩大類。

公共基礎課程含德育課、文化課(語文、數學、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與健康課、藝術(或音樂、美術,以下同)課等必修課程及其他選修公共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一,約1000至1100學時。

專業技能課程含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習實訓。每個專業至少確定3-5門突出體現技術應用能力、崗位工作技能以及職業資格考核所需的課程作為本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二,約2000至2200學時,其中實習實訓作為必修課必須保證安排1000學時以上。

心理健康作為選修課納入德育課課程體系。物理、化學等其他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類課程,可根據不同專業培養目標,作為公共基礎課程的必修課或選修課,也可以在專業基礎課程中安排。學校還應根據需要,開設民族團結教育以及關于安全教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人口資源、現代科學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選修課程或專題講座(活動)。

(五)實施性教學計劃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每學年教學時間為40周(含復習考試),每周為28-30學時,頂崗實習一般按每周30小時(1小時折1學時)安排,三年總計約為3000-3300學時。必修課應占總課時的90%,選修課為10%。實行學分制的學校一般16-18學時為1個學分,三年總計不得少于170學分。實行招收普通高中的專業,學制一年,教學時間40周(含復習考試),實習實訓累計總數不少于500學時。每年9月1日統一為全省中等職業學校開學時間,具體校歷由各地或學校編制。

德育課、體育與健康課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每周必須各安排2課時。藝術課原則上安排學

生在校學習兩學年,每周安排1課時。部分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可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及區域經濟、行業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課時比例在公共基礎課程總課時的15%以內上下浮動調整。

(六)國家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尚未制定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的專業,各中等職業學校應根據《原則意見》,在充分調查研究和論證本專業職業崗位需求的基礎上,吸納有關行業、企業專家和用人單位的意見,進行專業崗位工作分析和教學分析后制定實施性教學計劃。

二、認真組織實施新教學大綱

(一)中等職業學校新教學大綱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組織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公共基礎課程必修課的教學大綱和部分基礎性強、規范性要求高、覆蓋專業面廣的大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由國家統一制定。

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要認真學習、理解把握教育部頒布的新大綱的精神和要求,掌握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的特點,明確教學要求,保證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

(二)公共基礎課程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養,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奠定基礎,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為終身學習打基礎。課程設置和教學應與培養目標相適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與學生生活、專業和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系。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包括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課程;選修課含心理健康及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相關課程。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必須嚴格按照教育部已經頒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與《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執行,總課時為128-144,不得隨意刪除教學內容和刪減教學課時。

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包括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均為必修課。文化課新大綱對教學內容設置了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語文、數學、英語)或基礎模塊、職業模塊(計算機應用基礎)?;A模塊是國家規定的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和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職業模塊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限定選修內容,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安排教學,可結合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實施教學;拓展模塊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需要的任意選修內容,教學時數不做統一規定,學??筛鶕鲗I的不同要求和學生個性化培養的需要自行確定教學內容。

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藝術課為必修課,應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要求組織教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要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有機整合體育和健康教育兩門學科中相關的內容、方法、原理,促進學生體質與健康發展。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應安排進行1小時的課外體育鍛煉;藝術課以促進學生藝術能力與人文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注重學生綜合藝術能力和審美水平的整體提高。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藝術文化資源,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不斷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與個性發展,為學生終身有激情、有創意地投入學習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

(三)專業技能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應當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礎平臺加專門化方向的課程結構,設置專業技能課程。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基礎課是專業技能課程的基礎平臺部分,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確定,為學習專業課(含實習實踐)打基礎。專業課課程內容應緊密聯系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并能及時反映本專業領域的新工藝、新技術和地方特色,課程結束應安排技能訓練水平測試和檢驗。進一步完善學生“雙證書”制度,在學生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取職業資格證書。

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實習實訓

(一)中職學生是我國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未來產業大軍的重要來源,中職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直接關系到我國產業大軍的素質,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要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

[2004]8號)和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教職成[2009]11號)要求,在充分發揮德育課主渠道作用的同時,根據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的不同課程教學特點,落實各學科思想道德教育任務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對中職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國情、民族團結的教育;進行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教育;進行團結協作和堅忍不拔精神的教育;進行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的教育;進行敬業、樂業和創業精神的教育,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安排足夠的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各種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努力拓展新形勢下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含頂崗實習)是專業技能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學校要與企業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處理好學生“工”與“學”的關系,保證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其所學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基本一致。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學??梢愿鶕嶋H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但第一學年不允許安排頂崗實習。

(三)要認真執行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學校要健全完善實習管理制度,學生頂崗實習期間,要選派指導教師到實習單位全程參與實習管理和相關服務工作,建立學生實習管理檔案,定期檢查實習情況,處理實習中出現的有關問題,確保學生實習工作的正常秩序。同時要求實習單位有專門人員負責學生實習工作,推薦有經驗的技術或管理人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

四、加強教材使用管理,保證教學資源質量

自2009年秋季新學年一年級新生起,各中等職業學校必須選用國家已經出版發行的國家規劃新教材及國家規劃新教材出版單位編寫的相關課程的教輔讀物,原則上國家已經開發出的課程和教材,省、市以及學校不再另行開發、編寫,避免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和教材質量的降低。

各地和學??筛鶕逃虒W改革的實際需要,選擇使用由教育部審定發行的國家規劃新教材。德育課、文化基礎課必須在《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德育課、文化基礎課立項教材目錄》中選用;專業課應在教育部陸續編寫發行的國家規劃新教材中選用。

五、建立省、市、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一)各地要設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健全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確保新一輪教學改革目標的落實。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新一輪教學改革實施過程的管理,發揮職教教研部門對中等職業學校實施新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的執行力度等方面進行指導、監督作用,組織開展對所屬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的檢查評估工作,建立信息反饋機制,檢查評估結果作為衡量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依據。

(三)各中等職業學校應建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加強對本校實施新教學大綱過程的監測,定期進行有關教育教學質量的數據采集、科學測評與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四)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新教材使用的管理,保證教學資源質量,確保新一輪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我廳將在適當的時候,對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省教育廳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第二篇:2018年上海幼兒英語課程設置原則

2017漸行漸遠,2018年正邁著小碎步姍姍而來,那么如何在2018年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幼兒英語培訓機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瑞思學科英語資深教育專家認為,不管是線上幼兒英語機構還是線下機構,幼兒英語課程的合理設置才是教學效果的制勝法寶。那么身在北京的寶媽寶爸們,如何選擇合適的幼兒英語課程,為孩子學英語正確啟蒙呢?下面就來一一盤點一下北京幼兒英語課程的設置原則~ 原則一:同質同步美國幼兒英語教材

為什么市面上涌現出大量的電子類教育產品,但絕大多數產品,孩子使用后興趣保持度低,學習效果不佳呢?瑞思教師認為,之所以出現“脫節”現象,主要是不能做到與國際教學同步同質,而瑞思的幼兒英語教材,有著完整系統的課程體系,包含大量的互動溝通。瑞思幼兒英語課程教材,不是簡單的e-book,而是一套全新開發的互動教育軟件,運用了多種高科技交互技術,充分貼合3-5歲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特點。

原則二:同質同步美式幼兒園課堂

為什么孩子在中國學校學習不錯,到美國后卻完成沒有辦法跟上美國課堂的教學節奏,適應美式教學方式,只能成為課堂的“觀望者”?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美國課堂和中國課堂有著很大的區別,包括授課模式、學習方式、互動方式、評估方式等。瑞思的幼兒英語課堂,通過美國老

師的視頻傳授學科英語知識,把美國老師、連帶美式教學模式,一并帶進了中國課堂,幫助中國孩子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最短的時間、最好的狀態玩轉美國課堂。

原則三:同質同步美式情境校園

為什么很多出國考試成績不錯的孩子,到美國后卻根本無法融入美國校園,只能扎堆在中國圈子或者成為被孤立的獨行俠?這其中反映了一個很重要的文化現象,即文化沖突。融入一個圈子不僅要有語言能力,更需要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找到共同的興趣點。如果中國孩子不了解美國孩子最喜愛的體育比賽,最流行的校園明星,美國學生的偶像等,就會很難融入美國學生主流圈子。針對這些文化,瑞思特別開設了文化課(LTP),幫助中國學生了解美國主流文化,真正融入美國校園和美國生活。

關于瑞思學科英語

2007年進入中國,率先從事學科英語教育培訓,3-18歲少兒英語培訓專家,其“浸入式學科英語”課程體系涵蓋3~6歲幼兒英語、7~12歲兒童英語、13~18歲青少兒英語,并注重培養項目管理、演講演示和團隊合作三大能力。

每天,全國80多個城市250多家校區10萬多名學員在瑞思同步學習;

每年,數十萬家庭選擇瑞思,九成以上的家庭選擇持續續費,讓孩子一直在瑞思學習,直至進入美國名校。

第三篇:大學課程設置的依據和原則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形勢下,如何使大學各門課程之間發生有機聯系,為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體現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是當前大學課程改革的根本問題。在大學課程改革過程中,課程決策者絕不能輕視理論指導,缺乏主見,盲從上級或他人,靠經驗決策。缺乏系統考慮的、恒定不變的、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脫離的課程,將會對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應努力探討大學課程設置的依據和原則問題,使大學課程的設置避免隨意性,增強適應性。

一、大學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

大學課程設置的依據是多方面的,有內在的理論基礎,也有外在的客觀因素,有傳統的文化背景,也有現實的社會條件。這些因素影響到課程的結構和內容,因此,對大學課程設置的依據必須有一個全面、科學的認識。

1.社會需求

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總是不斷引起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變化,從各個方面影響課程的內容。大學課程必須適應這些需要。大學課程設置不能不考慮學習者的成長,因為人的成長是從一個生物的個體經過社會化而成為社會化的人的過程,即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只有適應這種社會的發展和要求,才能體現高等教育存在的社會價值。

一般而言,大學課程設置,應考慮五個方面的社會需求因素:一是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社會從業人員的文化專業素質要求;二是適應行業發展對從業人員的特殊素質要求;三是滿足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對終身學習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識經濟發展對從業人員創新素質的要求;五是在考慮社會要求這一因素時,不要僅僅認為是一個社會或職業適應性的問題,還應當包括個體的謀生能力、創業意識、職業道德、健康的體魄,對社會和自我積極向上的心態。

由于社會總是在不斷變化,大學課程設置不可能以頻繁的直接變化來應對,這就要求大學課程應該尋求課程主體和學習者對社會因素的開放態度,主動吸收社會環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別、比較中使社會因素有機地成為課程內容的積極因素。[1] 2.生產力和科學技術

生產力的發展是課程發展的根本動因和動力。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學校課程的發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學校的課程與生產勞動脫節,生產中不需要什么科學技術。到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后,學校課程為了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增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學科。二十世紀以來,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多次的課程改革,強化自然科學知識在大學課程中的地位,這都是為了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力迅猛發展的時代不落伍。

科學技術作為發展生產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對培養社會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學知識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為課程的擴充、內容更新提供了條件。不僅影響工作崗位的種類和內涵,還影響課程編制的形態和內容。大學課程的變革,是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隨的。

尤其是人類進入到以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標志的高技術時代后,科學技術與大學課程設置的這種聯系,體現得更為鮮明與突出。例如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技術設備綜合機械、電子、液壓、氣動、光學等技術,是一個復雜的物質、能量、信息系統,因而,操縱、調試、維修這種高技術設備的技術人才,必須具備較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全面的綜合技能,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這樣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課程編制中反映出來。此外,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將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最早的教材連插圖都沒有,現在有了彩圖。除教科書、參考資料外,幻燈、電影、錄音錄像都成為新的教材。 3.學科知識

大學的課程內容是從現代科學技術中依據一定的標準精選出來的。隨著科學研究和技術的發展,學科與學科之間開始由單項聯系向多項聯系方向發展,從而形成一個相互滲透、縱橫交叉、多層次、綜合性的學科體系。面對學科知識的這種發展趨勢,在大學課程設置中,必須作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依據學科知識的體系組織教學內容。學科知識具有特定的結構和特定的方式,學生能夠通過這些方式擴大知識的范疇,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有步驟的教學要求,系統地組織學科知識序列。

第二,在邏輯系統內認清學科知識的基本范疇,選擇有效的、對個體具有實用價值的知識。這些知識比較穩定、不易老化,而且是專業學科賴以建立和發展的基石,具有無可代替的性質。

第三,在準確把握各門學科發展的前沿信息,把最新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基礎上,要注意學科知識的綜合,消除學科彼此孤立甚至壁壘森嚴的拒斥狀態。要淡化專業學科體系和課程的知識體系;適當降低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難度,對相近的學科知識進行“削枝強干”的重新優化整合,構建與各級各類教育相互銜接、相互融通的新課程體系。

4.人格取向

大學所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必要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必須具有健康的職業心理、終身學習的意識,自主創業、自立生存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大學課程的設置,不能僅僅拘泥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還必須著眼于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在知識、能力取向的基礎上,應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為目標,不斷提升知識、情意、人性在大學課程設置中的地位,確保人的整體性發展。同時,要注意設置一些隱性的課程內容,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5.個性發展

個性發展作為現代化教育思想的重要標志,強調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強調展示人的個性的豐富內涵,它是人們重新審視教育價值功能的主要依據之一。大學課程作為大學教育的核心,必然要反映教育個性化的思想。教育的個性化要求大學課程應具有三個重要功能:

一是發展人的主體性。主體性是人的個性發展的核心,沒有主體的發展,就不可能有個性的發展。

二是發展人的創造性。大學課程必須給學生以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敢想敢創。 三是發展人的全面性。個性的發展是依據個人的特點發展的,必須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主張每一個個體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可以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發展。

除以上五個方面外,還有大學內部的其他因素,諸如學生的數量和質量,領導的管理水平,教學設施等對課程設置都有一定的影響,并且這些因素的影響是交互作用,具有整體效應。

二、大學課程設置的主要原則

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國際背景下,大學課程設置要體現時代發展的特點、本國的國情和社會價值觀,同時,要適合學習者的需要、興趣和各種能力的培養以及有利于學習者的身心健康發展。一般來說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目標具體化原則

在課程總目標的表述上,可參照行業標準與規范,分目標、子目標則要盡可能行為化。課程開發要以目標為中心來組織展開,切忌偏離目標的具體要求,擺花架子,搞形式主義。當然目標本身必須是合理與具體的,能充分反映職業結構、崗位要求和學生學習實際等方面的需要。具體化最好的形式是數據,當代大學課程的開發,課程內容的取舍,要求對學生個性特征、專業特性及其匹配程度等一系列數據進行考察。課程質量的高低,需要到教師、學生那里搜集數據來加以證明。

2.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統一的原則

沒有相對穩定的課程設置,就難以為實施課程準備充分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一些師資條件差、教學設施落后的學校,沒有相對穩定的課程設置就難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課程設置的變化又是絕對的。影響課程的外部因素在不斷變化,而新的因素又在不斷增加,人們對客觀事物規律的認識也在逐步加深,試圖用三至四年前制定的課程計劃來指導當前的教學,顯然是不近情理的,不能因材施教,也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發展。

課程的管理者、編制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要根據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來檢驗課程實施的效果,只有時刻追蹤科技進步,并依據一定規范對課程的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實質性的修訂,才能培養出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大學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不斷地研究新問題,吸納新知識,采用新方法,不斷檢驗和調整教學內容。不斷豐富課程內涵,完善課程的結構和創生新的課程,使課程的設置相對穩定,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處于一種動態的發展之中。

3.結構系統性原則

大學課程的設置過程應注意結構的系統性。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要使課程設置滿足方方面面的需要。緊緊圍繞培養目標,統籌安排課程與課程之間的分工與合作,整體考慮課程的學時分配,形成較為科學的課時結構,力求避免內容重復,浪費課時,使設定的課程便于實施和操作,貼近課程目標。

從多門學科中選取有用、精要、必需的知識,進行合理的排列與組合,形成教材或課件,保證每一門學科自身系統知識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要考慮現有的條件,在資金、人員、設施、制度等方面統籌規劃,著眼于未來發展的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并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挖掘自身潛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盡量使課程系統更加完善,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取得最佳效果。

4.內容多樣化原則

大學課程形式絕不能局限于書面文字,也不能局限于圖表和活動計劃,還應包括錄音、錄像、多媒體,以及通過設計問題和任務來激發解決的愿望和活動的“動態形式”。每一種科目都應同時采用多種表達形式。

5.參與對象全員化原則

參與對象全員化的原則,就是指在課程設置中要充分調動與大學教育有關的各類人員的熱情和智慧,構建出適應大學教學實際的、目標具體、內容新穎、結構合理、穩定靈活的課程體系。

參與課程設置的制作,不僅要有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課程專家,而且要有院校和企業培訓機構的廣大教師、管理人員,特別是第一線的工程師、技術員的參加。事實上,對課程最有發言權的既不是學科專家,也不是課程專家,而是長期在相應職業崗位上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他們對生產技術變化情況最為了解,知道工作環境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和實際要求,他們最有發言權,最具權威性。

另外,也不能忽視在校生和那些已經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做著具體工作的廣大畢業生的作用。盡管在課程開發的不同階段,各類人員的參與程度與作用是不同的,但在原則上,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多方面人員的參加。[2]不僅要參與課程設置的各個環節,而且要參與對最后的課程開發成果進行檢驗、評價及信息反饋。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僅靠傳統的走訪、座談等調研是難以奏效的,必須和相應的社會人員共同分析、共同研究,讓他們成為課程開發的成員,參與各項工作。

上述大學課程設置的依據和原則,它們之間雖然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也難免出現一些矛盾,還需要在課程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通過實踐使之不斷豐富和完善。

第四篇:交通標志設置原則

• 第15.1.2條交通標志設置原則如下:

• 一.交通標志應設置在駕駛人員和行人容易看到,并能準確判讀的醒目位置。根據需

要可設置照明或采用反光、發光標志。

• 二.各種標志一般設置在車輛行進方向道路右側或分割帶上。

• 標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界限,牌面下緣至地面高度為1.8~2.5m。

• 三.路側式標志應減少標志板面對駕駛員的眩光。板面應與道路中線垂直或成一定角

度。指路或警告標志為0°~10°,禁令或指示標志為0°~15°。

四、同一地點需設兩種以上標志時,可合并安裝在一根標志桿上,但最多不應超過

四種,標志內容不應矛盾、重復。

• 讓路標志、解除限速標志、解除禁止超車標志等應單獨設置

• 第15.1.3條各種標志的設置地點如下:

一、警告標志應分別設置在進入平面交叉之前,急彎,陡坡、反向曲線起終點、傍

山險路、窄橋、窄路、鐵路道口、路面滑溜、隧道、交通事故多發地段等危險地點前。

二、禁令標志應分別設置在限制車速、限制軸線、限制高度、限制寬度、禁止鳴笛、

禁止停車、禁止左轉彎、禁止右轉彎、禁止掉頭、禁止超車、禁止某車輛或一切車輛通行等處。

三、指示標志設置在交叉口進口道前以指示車輛行駛方向、車道類別,以及人行橫

道,準許試剎車、準許掉頭等路段上。

四、指路標志應設置在距平面交叉30~50m處,指明方向、到達地點、距離?;ネ?/p>

式立體交叉指路標志設置在立體交叉適當位置。路名牌設置在交叉口各面及兩個交叉口之間距離較長的路段之間。

• 第15.1.5條

• 交通標志形狀、規格、圖案和顏色應符合《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規定

第五篇:棄土場設置原則與方法

棄土場位置選擇和設計原則

棄土棄渣產生的原因:

1、經調配平衡后產生的棄方。

2、不能作為填方材料利用的挖方。

3、部分路段路基挖方受地理位置,運距較遠和運費較高等因素的限制,就近處理的土方。 棄土棄渣場地的選擇應考慮以下要求:(1)避免選擇在雨水匯流量大,沖刷嚴重的地方;(2)不占或少占耕地,選擇在荒山或荒地;(3)選擇在肚大口小,有利于布設攔渣工程的地型位置。除以上3點外,還應考慮景觀路,生態路建設要求,棄土棄渣場地應盡量布置在高速公路視野范圍之外。

棄土場位置選擇和設計是土方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棄土場如選擇在陡坡上,甚至在滑坡體上,極易產生工程滑坡,或者誘使古滑坡復活。而由于施工不慎造成的整治工程將得不到業主的認可,費用也將得不到業主的支付,另外,廢方隨意堆放于挖方坡頂,會給邊坡施加不小的超載,并可能造成坡頂積水,在荷載作用和雨水下滲的影響下,很容易造成邊坡滑塌失穩。

因此,應慎重選擇棄土場位置,并應進行詳細的棄土、防護、排水設計。

棄土場應盡量選擇在洼地或谷地的底部,以達到自身穩定的狀態,避免出現單坡場地。特殊情況下棄土場可以與高速堤或陡坡路堤結合設置,可達到路堤穩定和棄土場穩定的雙重效果。棄土場設計投地形一般可分為溝頭棄土、溝岔棄土、順溝棄土、填溝棄土、和棄土填坑5種設計類型。

(1) 溝頭棄土場

一般位于主溝的最上游,但臨空面坡腳位置較高,遠在主溝道水位以上。由于此處是洪水形成區,故支檔防護工程和引排水工程規模較小。

(2) 溝岔棄土場

具有上游匯水面積不大,坡面來水量較小的特點。

(3) 順溝棄土場

順溝棄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縮窄溝道行洪斷面,影響溝道安全泄洪,在采取防護措施時必須同時考慮防洪與水土流失防治的要求。 (4) 填溝棄土場。

棄土填溝是利用棄土充填溝道,抬高溝底。 (5) 棄土填溝

棄土填溝,填河灘洼地及自然凹坑。

2.3棄土場設置要求

目前,各標段土方工程施工已陸續開展,如果對取,棄土場位置的選擇及取、棄土方式不夠重視,隨意取土和棄土,將可能導致自然邊坡滑塌失穩,不僅會對當地社會、自然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也會給工程治理帶來困難,甚至導致工程造價的額外增加。

為避免由于取土亂掘亂挖、棄土亂堆亂放以及取、棄土場邊坡過高、過陡等引發新的地質危害(滑坡、泥石流),消除邊坡穩定性及工程隱患,規范施工,對取、棄土場位置的選擇、取(棄)土方式以及坡面防護、排水等作如下要求。(1)取、棄土場位置的選擇,應由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及當地有關政府部門共同配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定,由設計單位就每處取、棄土場進行取、棄土臨時設計和提出相關要求。(2)取、棄土場位置應遠離路基范圍以外,不致影響路基穩定,不能只片面考慮取、棄土方便,運距短。(3)棄土場應盡量選擇在地址條件相對較好的低洼路段,無水流或水流較小的支溝、山間溝谷。避免在水源地、水庫上游設置棄土場,當必須設置時,應征得當地環保部門的同意,切實做好棄土場防護、排水設施,以免造成對水體的污染。(4)取、棄土前應清除表層腐質土、種植土,并堆放在旁邊以備坡面綠化和復墾時用。(5)當棄土場自然地面橫坡大于15%時,應在原地面開挖寬為2~3m、內傾坡度為3%~4%的臺階。(6)當自然地面橫坡較陡,棄土難以堆放時,應設置必要的支擋防護工程。棄土堆放時應自下而上分層填筑,并攤平碾壓,最大層厚不超過1m,橫坡至少為6%,并按照GTR所規定的條件進行中等強度壓實處理,但頂面層可不進行壓實。(7)當棄土高度大于8m時,應在8m處設邊坡平臺,平臺寬度4m,上級邊坡坡率采用1:1.5,下級邊坡坡率采用1:2.0,頂面層設置不小于6%的排水坡。(8)取、棄土場周圍應設置完善的截、排水設施,將地表水引排至取、棄土場外。(9)取、棄土完成后,應對場地進行綠化或復墾,并對場地形狀進行修整,盡量與周邊環境相協調。(10)土方的堆放應按照《專用技術條款》(CCTB)B2.11條之規定執行。

2.4棄土場的綜合防治工程和施工方案設計

(1)支擋防護工程

支擋防護工程是為了攔擋棄土棄渣,在棄土場臨空面的底部修筑攔擋工程。支擋工程多采用漿砌石擋土墻,擋土墻體采用重力式結構。

(2)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是為了保證棄土棄渣安全穩定,興建的排除棄土場周邊坡面及區域內洪水危害的工程措施。排水工程一般修建在棄土場邊緣四周,其基礎應盡量修筑在自然山坡上,以避免棄土的不均勻沉降帶來的不利影響,排水工程設計應根據集水面積、產滲流系數以及降雨強度等確定其結構形式、布置方式和過水能力。設計洪水標準一般按10a一遇24h最大降雨強度,采用有關文獻介紹的方法進行計算。排水工程主要由擋水埂、排水溝、急流槽、墻前邊溝和沉砂池等組成。

(3)植被恢復工程

植被恢復工程是指在棄土棄渣堆墊臺面上,通過人為措施恢復原來的植物群落,或重建新的植物群落,以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工程。由于棄土棄渣是經過人為擾動的不成熟土壤,有機質和養分缺乏,持水性能差和物理性質不良,所以施工初期應預留臨時場地堆放路基清表土和棄土場原場地的耕植土,用于后期場地覆土,同時優先選用天然生長的鄉土植物。設計時應在以人為本的理念前提下發揮棄土場經濟、生態和文化價值,盡可能考慮還地設計,避免簡單綠化造成的空洞和浪費。

棄土場的施工方案設計包括表土保護、土方調運、臨時排水、防護工程、場地壓實、后期場地平整等內容。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對施工注意事項如表土保護等內容具體說明,提供表土保護的臨時用地設計圖表;土方調運的具體方案應作個別說明,并在土石方總體調用的設計表格中詳細體現,臨時排水和防護工程應進行總體方案設計,部分困難位置進行細部設計;場地壓實、平整等問題應作詳細說明,明確目標要求。

3結語

棄土場是山區高速公路建設中經常出現的具有破壞性的線外附屬工程,它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在多年的高速公路建設中已經的到了驗證。同時,由棄土場引起的占用耕地、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等問題,對環境、經濟以及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隨著設計理念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棄土場的設計應綜合考慮地區氣候、地形、水文、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等自然、地理和地質條件,同時應詳細調查地區由農業發展狀況、基本經濟作物、樹木種類等的種植和生長條件,棄土場的設計將更多地重視地方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還地與民,使棄土場能為民所用,并在農林經濟的發展模式下不斷創造價值,維持自身的生態能力。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培訓效果評估方案設計下一篇:培訓效果評估理論方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