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卡技術護理教育論文

2022-04-30

小伙伴們反映都在為論文煩惱,小編為大家精選了《IC卡技術護理教育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菊磕康奶岣哚t院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的管理質量,為醫院制定護理人員中長期培訓計劃和實施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明確歸檔范圍,注重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材料的收集與整理。結果我院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上了一個新臺階。結論制度化、規范化、動態化管理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對提高醫院護理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衛生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IC卡技術護理教育論文 篇1:

以創建數字校園為目標 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

摘 要: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下,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就業率作為考核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標,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科學辦校、質量立校、和諧興校、特色強?!钡霓k學思想,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全面推進學校工作。

關鍵詞:數字校園;信息化;信息技術

學校以創建數字校園為目標,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適合校情的整體規劃;先急后緩、分步推進,逐步形成性能可靠、運轉穩定、高效安全的教育信息網絡,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多媒體教學和現代化管理的數字校園建設的總體思路。

首都鐵路衛生學校是隸屬北京市教委直接管理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學校地處北京市豐臺區花鄉,校園占地面積70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是北京市重點中專學校、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督導評估的優秀學校、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學校開設有護理、康復技術、藥劑(藥品營銷)、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衛生保健、助產、涉外護理和家政與社區服務業等8個專業,護理專業是北京市骨干特色專業。在校學生1800余名,教職工130名。

一、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信息技術應用提供保障

學校早在2000年就構建啟用了校園網,主要包括:兩臺HP服務器,一個多媒體教室,一個電子閱覽室(8座),網絡互通13個教研室和IC卡微型機售飯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實現局域網內的資源共享。近年來,我校用于信息化建設的資金達到200多萬元。為實現教育教學、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的網絡化、現代化奠定了基礎。以下從三個方面介紹目前學?;A設施的基本情況。

1.整體結構

學校的綜合布線系統采用星形拓樸結構,核心機房設在實驗樓三層320室,約70平方米?;ヂ摼W接入方為電信通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光纖接入,帶寬30M。主干網采用帶寬為1000M的多模光纖,樓內采用10/100M自適應交換機,帶寬為100M的超五類雙絞線,終端采用10/100M自適應網卡。布線范圍涉及各行政科室、教研室、教師集中辦公室、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教室、實驗室、計算機教室等。

2. 核心設備

接入交換機采用CISCO3750,下接防火墻CISCOPIX525。七臺服務器:兩臺HP380,配置為Intel Xeon 3.2G/1G/136G,分別作為網絡版殺毒軟件服務器及DHCP、DNS服務器;一臺HP380G5,配置為Intel Xeon1.86G/2G/252G,作為視頻點播及ftp服務器軟件;一臺聯志XEON2.8G/512M/73G,為醫教多媒體素材庫及課件平臺系統服務器;一臺方正圓明服務器,配置Intel Pentium D/3.4G/80G,作為圖書管理系統服務器;一臺HP LC2000,配置為PIII999M/512M/36G;一臺HPTC2100,配置為PIII1.3G/512M/36G,為學分制管理軟件服務器,目前校園網中的網絡節點數為420多個。

3. 網絡利用

提供24小時互聯網的登陸服務,方便廣大師生教育教學及信息的查詢。

建立了校外及校內網站。外網租用搜狐虛擬主機對外發布信息,宣傳學校,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內網用于行政辦公、教育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及后勤管理及發布校內通知等。

所有教室均可接入互聯系統,形成網絡多媒體教室,方便了教育教學。

提供FTP服務,每個教師均分配有100M的網絡空間,便于備份重要的教學文件。

學分制管理系統的使用,滿足學籍管理網絡化,利于師生的交流和互動。

醫教多媒體素材庫及課件平臺系統應用,為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提供了60G的素材。

為10人的網絡版交互式急救醫學模擬系統提供網絡支持。

視頻點播系統的開通,提供了40G的視頻教學素材,豐富了教學模式。

為50個的學生電子閱覽室提供網絡服務。

在圖書管管理方面實現網絡化,實現圖書采編、錄入、檢索、流通網絡化。

學校在食堂售飯、結算中應用IC卡。

二、加強信息技術能力培養,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在建構“主體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教育模式過程中,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將起到無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學校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十分重視,不斷加大投入。幾年來,無論從配套硬件及相關的應用軟件方面,已形成一定規模,在以信息化促進管理現代化,以管理現代化推動教育教學優質化,以教育教學優質化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 注重提高教職工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加大計算機培訓力度,采用校內培訓及校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有步驟、分層次地實現學校教師、管理人員的全員培訓,建立一支能使校園網正常持續運行的骨干隊伍,并使全體教職工能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2. 注重網絡資源建設

學校統一規劃,組織專門人員根據學科的發展和要求建設自有的教學、科研、學生、人力資源庫。積極鼓勵教職工進行信息資源的開發,豐富學校的教學素材資源庫。

3. 注重計算機網絡安全

一是提高相關網絡硬件設施,二是加強人員管理及安全教育,通過綜合措施打造網絡的“銅墻鐵壁”。

三、加強信息服務功能的拓展,不斷深化信息技術應用

目前,學校網絡建設及信息應用上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校園網布線有待進一步完善;教職工和學生信息應用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提高網絡抗入侵、抗病毒的能力;校園IC卡應用方面有待進一步開發。

根據存在的不足,準備在今后的網絡建設中逐步解決。具體目標如下。

完善校園網絡,優化網絡布局,實現資源共享。

完善VOD(視頻點播)、COD(課件點播)系統,實現教學班能隨時按需要進行多媒體教學。

建立視頻廣播系統,實現校園閉路電視系統的功能。

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作用,實現多媒體課件制作網絡化,逐步實現教師備課電子化、多媒體化。

建立網絡化、自動辦公系統,實現教育教學管理自動化。

建立通信系統,利用電子郵件、BBS等實現現代化通信。

強化網絡安全系統,實現不同身份登陸獲得不同訪問權限。

在遠程教育方面,通過校外網站及衛星接收逐步實現。

解決網絡節點及校園IC卡應用,使全校所有部位全部連接到校園網,實現校內消費電子化。

完善校園電子監控系統,為科技創安提供支持。

安裝電子廣告宣傳欄,提高宣傳的時效。

四、結束語

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將不斷籌措資金,加大投入,以應用促建設,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優化工作,不斷提高信息應用水平,全面推進教育教學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創建數字校園。

參考文獻:

[1]祝曉丹,王沖.中關村第一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11):85-87.

[2]孟憲彬.推進信息技術應用促進學校發展[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2):81-83.

作者:趙廣泉

IC卡技術護理教育論文 篇2:

淺談醫院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的管理

【摘要】 目的 提高醫院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的管理質量,為醫院制定護理人員中長期培訓計劃和實施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明確歸檔范圍,注重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材料的收集與整理。結果 我院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上了一個新臺階。結論 制度化、規范化、動態化管理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對提高醫院護理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衛生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 醫院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動態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742

Management of nursi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files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群眾對醫療護理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加強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豐富和更新護理人員專業內涵,提升護理隊伍整體素質,是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的基礎性工作。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是醫院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護理人員的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管理,對于提高醫院護理工作質量、促進醫療技術進步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院在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管理中,突出制度化、規范化、動態化管理,對提高醫院護理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1 明確歸檔范圍

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其材料構成和形式不同于其他檔案,在建立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中,參照國家檔案局《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根據本單位工作實際,規定了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歸檔材料范圍:

1.1 永久性材料

1.1.1 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及本院制定的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管理制度、方案,反映護理繼續醫學教育的基本情況和發展狀況的各類材料。

1.1.2 本院舉辦的護理繼續醫學教育講義、音像資料、照片及培訓教育資料、主講人及參加學習情況等有關資料。

1.1.3 護理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學分及學時記錄。

1.1.4 護理人員每學年參加培訓的花名冊,繼續醫學教育IC卡登記表,動態管理資料及學分登記表。

1.1.5 護理人員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

1.2 30年保管材料

1.2.1 應屆及新進護理人員花名冊、繼續醫學教育考試成績單。

1.2.2 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年度考核等級表。

1.2.3 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證書。

1.3 10年保管材料

1.3.1 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培訓、自學計劃、學歷教育等材料。

1.3.2 本院護理繼續醫學教育自編教材,新進人員崗前培訓、試用期培訓、進修期培訓等資料。

2 注重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材料的收集與整理

2.1 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的收集

2.1.1 堅持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辦法,在日常工作中,負責護理繼續醫學教育的兼職檔案人員要強化檔案意識,增強建檔責任心,對工作中產生的檔案做到隨時收集,定期將隨時分散收集的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進行集中整理,確保檔案的完整無缺。

2.1.2 注重歸檔質量,加強對資料的甄別和鑒定,切實將反映本單位護理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資料歸檔。

2.1.3 注重動態管理,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客觀反映醫院護理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現狀,便于護理管理部門從宏觀上掌握護理人員接受新知識的變化過程,要求檔案必須真實反映護理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的全貌和動態變化,從而為醫院領導決策提供最直接的、最原始的、最真實的依據。

2.2 對管理類材料的整理 如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制定的文件、護理繼續醫學教育花名冊、登記表、培訓資料、講義等,按照文書檔案整理的要求整理歸檔,裝訂組卷。

2.3 對個人繼續醫學教育材料的整理 實行一人一盒一檔,按件用線裝訂,以工號為序編制案卷號和目錄,卷內包括個人工作學習簡歷和學歷教育材料,繼續教育證書(培訓證明)及審驗證明和培訓材料,自學培訓計劃和培訓考試試卷及成績等,學術論文和科研材料。按照文書檔案的整理要求編制卷內目錄,整理立卷。

2.4 對在護理繼續醫學教育中形成的照片、音像、聲像及光盤按照歸檔范圍及保管期限歸檔。

3 充分發揮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的作用

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是醫院護理隊伍接受繼續醫學教育的真實記錄,是護理人員知識更新和實際技能的真實反映,是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整體水平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也是衡量醫院整體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依據。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不僅為護理人員年度考核、晉職晉級、人才成長與發展、管理和使用提供依據,還為醫院制定護理人員中長期培訓計劃和實施提供參考。同時護理繼續醫學教育檔案也是護理人員職業生涯的記載,增強職業責任感和榮譽感,激勵護理人員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和工作技能,提升護理工作質量,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促進衛生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劉國紅

IC卡技術護理教育論文 篇3:

感知健康智能醫療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指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建筑、供水系統、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后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絡中,通過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個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進行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

“感知健康、智能醫療”是指在衛生信息化建設基礎上,應用物聯網相關技術,通過健康和醫療相關設備和系統間的信息自動集成及智能分析共享,建立旨在提供統一便捷、互聯互通、高效智能的預防保健、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智能醫療保健環境。

“感知健康 智能醫療”的背景

中國正處在醫療改革的關鍵時刻,舊的醫療體制以及醫療保障制度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國家的核心議題。人口結構老齡化發展趨勢,致使疾病和預防控制從原來的以傳染病及其防治為主,轉變到目前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預防為主的模式。醫學模式也由原來的“3P”模式,發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會參與的“4P”模式,即Predictive(預測性)、Preventive(預防性)、Personalized(個性化)和Participatory(參與性)。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強化個人責任成為現代醫療保健服務模式的特征,未來數字衛生工程技術的趨勢將更加向基層社區和個人參與方向發展,更加貼近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個人健康信息采集終端將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崗位,在重視信息收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饋和互動,一種實時的健康促進將成為可能。

據衛生部的統計,2008年中國健康醫療市場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照本世紀前10年中國健康醫療市場年均超過10%的速度,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會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醫療市場。但目前中國醫療產業占GDP的5.5%,而美國這一比例達15.5%,其他歐美國家都在8%~10%之間。

物聯網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的現狀

1. 國外

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十分關注物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信息化建設。

2004年2月,美國FDA采取大量實際行動促進RFID的實施與推廣,通過立法加強RFID技術在藥物運輸、銷售、防偽、追蹤體系的應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產業的主管機關總務?。∕IC)提出2006~2010年間IT發展任務“u-Japan戰略”。該戰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信息技術的高度有效應用,促進醫療系統的改革,解決高齡少子化社會的醫療福利等問題。2006年,韓國確立了“u-Korea戰略”,其中提到要建立無所不在的智能型社會,讓民眾在醫療領域可以隨時隨地享有智慧服務。2008年底,IBM進一步提出了“智慧的醫療”概念,設想把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到醫療領域中,實現醫療的信息互聯、共享協作、臨床創新、診斷科學以及公共衛生預防等,并認為物聯網技術在整合的醫療平臺、電子健康檔案系統都將有廣泛的應用。

2005年,歐盟委員會在eEurope計劃上提出旨在創建無所不在的網絡社會的i2010計劃;2006年明確強調歐洲已經進入一個新能源時代。2009年10月,歐盟委員會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對外發布了物聯網戰略,提出要讓歐洲在基于互聯網的智能基礎設施發展上領先全球,除了通過ICT研發計劃投資4億歐元,啟動90多個研發項目提高網絡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年至2013年間每年新增2億歐元進一步加強研發力度,同時拿出3億歐元???,支持物聯網相關短期項目建設,其中也包括醫療項目。

2. 國內

我國政府十分關注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2008年,國家出臺了《衛生系統十一五IC卡應用發展規劃》,提出加強醫療行業與銀行等相關部門、行業的聯合,推進醫療領域的“一卡通”產品應用,擴大IC卡的醫療服務范圍,建立RFID醫療衛生監督與追溯體系,推進醫療信息系統建設,加快推進IC卡與RFID電子標簽的應用試點與推廣工作。2009年5月23日,衛生部首次召開了衛生領域RFID應用大會,圍繞醫療器械設備管理,藥品、血液、衛生材料等領域的RFID應用展開了廣泛的交流討論。在《衛生信息化發展綱要》中,IC卡和RFID技術被列入衛生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之中。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加快制定IC卡醫療信息標準、格式標準、容量標準,積極推進IC卡的區域化應用,開展異地就醫刷卡結算,實現醫療信息區域共享等。

我國在醫療健康行業的物聯網應用主要體現在醫療服務、醫藥產品管理、醫療器械管理、血液管理、遠程醫療與遠程教育等多個方面,但多數處于試點和起步階段。

醫療服務:主要用于病人身份確認、人員定位、財務核算、一卡通就診卡、生命體征采集等。

將RFID智能標簽置于“醫療保健卡”的卡片上,標簽可以記載就診病人自身完整的就診記錄。任何醫生或者其他醫護人員都能夠即時讀取、存儲關鍵的病歷信息。這樣,可促使個人無論在哪里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照顧與精確的診斷。有行業數據顯示,中國在RFID領域的地位不斷上升,有望成為世界第三大市場。在一卡通方面,醫療、教育和交通等行業在2009年均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一卡通”就診卡的應用明顯增多。

中國遠程心電監測網絡體系“廈門市遠程心電監測分中心”于 2010年1月17日成立,患者可隨時隨地監測自己的心電圖。

浙江省已建立一個基于MPLS-VPN網絡技術,結合數字化醫療、數字化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數字化公共衛生應急處置、數字化醫療資源共享的省級數據交換平臺。三家省級醫院通過該平臺實現了居民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和就診記錄跨醫院間的信息共享,目前正在開展省級醫院電子病歷上傳試點。

醫藥產品管理:主要用于藥品供應鏈管理、藥品防偽。

2007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提出了采用RFID技術打擊包括藥品在內的假冒偽劣產品的議案。上海某制藥廠對電子標簽在制藥過程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探,并取得了較好效果,該公司結合其ERP系統,在生產過程實時數據采集系統上,采用以RFID標簽作為索引的方式,對所有無法進行實時采集和監控的藥品原材料、中間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屬性進行生產全過程的自動監控,解決了許多因條形碼局限性而不便應用在潔凈車間和易受潮、易磨損,需暗設、數據需修改等特殊應用的問題。

醫療器械管理:主要用于手術器械管理、病人植入材料管理和消毒包的管理。

上海中卡集團采用RFID技術和數據庫技術、通信信息技術,對手術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類包裝、消毒、發放等環節進行記錄,并對器械包的存放、使用進行實時監管。上海市在全國率先頒布規定,要求必須建立植入性醫療器械全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上市的植入性醫療器械應當具備產品可追溯的唯一標識。在301醫院的大力配合下,中航芯控開發的RFID消毒供應室管理系統在應用中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

血液和醫療廢物管理: RFID技術能夠為每袋血液提供唯一的身份,并存入相應信息。這些信息與后臺數據庫互聯,使血液無論是在采血點,調動點血庫,還是使用點醫院,都能受到RFID系統的全程監控和跟蹤。我國將RFID技術用于血液管理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北京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表示北京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統正在建設,各地區的血站和醫院將通過統一的信息共享與管理平臺進行即時的溝通和交流,醫院可通過網絡提交預定血漿訂單,保證患者用血安全。

2003年,國務院批復實施《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全國擬投資68.9億元,在300個地級市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自2004年以來,國家已撥付約9.1億元資金。截至2009年5月底,《規劃》確定的274個醫療廢物項目布局全部落實,建成的123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形成約900噸的日處理能力,加上鄭州等地已經建成的醫療廢物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約176噸/日,全國現有醫療廢物處理能力可達到1000噸/日以上。由此可見,無線傳感相關技術在此領域應用的潛力巨大。

遠程醫療與遠程教育:浙江省利用先進的流媒體技術和遠程通訊技術,通過創建新型遠程醫療服務模式,目前已經聯網多家省市縣醫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共開展了12536多例遠程專家會診,1518例院后管理和慢性病跟蹤治療,280余次基于臨床案例的遠程教學和查房,5次遠程手術直播、遠程護理培訓和國際合作交流。

物聯網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存在的問題

1. 技術方面

標準問題:亟需進行符合現有的各種醫療保健標準下的物聯網相關標準的研制。

醫用傳感器和生物醫學傳感器研制:包括新型醫學傳感技術的研制;小型化、微型化醫用傳感器研制;醫用傳感器的模塊化設計;醫用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綜合運用數字信號處理、模式識別、分布式計算等技術,實現對多模醫學信息自動分析綜合,實現初步自動決策和評估。

高安全可靠性:針對物聯網醫療器械特殊的使用環境和對象,綜合質量管理、風險評估、人機功效等手段,研究醫療器械的可靠性、安全性。

大規模數據分析及智能決策:研究基于云計算的大規模醫療數據分析方法及網絡系統;基于專家數據庫診斷、治療智能決策系統;基于多模信息融合的醫療決策推理機;復雜醫療事件的實時分析方法。

2. 產業應用發展方面

完整產業鏈有待培養:從醫用傳感器、特定應用產品研制與生產,標準認證與培訓,信息采集傳輸,數據中心數據分析與服務,特定應用研發,到相關服務開展,都需要一批企業與醫療保健機構形成良性的產業鏈。

規模應用和價格問題:在診斷、治療、康復、支付、衛生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健康醫療的物聯網應用中,都需要將價格成本控制在適于大規模應用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安全性及隱私問題:醫療物聯網的應用,需要在不同應用環境中按照不同等級的劃分來滿足安全性的需要,同時保障個人隱私。

傳統流程改造問題:采用物聯網技術是對原有業務流程的一種轉變,需要通過逐步試驗,由點到線到面的進階改變過程。

單位間合作問題:單位之間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尤其在源頭上按照標準進行應用,采用相關的標準促進整體的物聯網應用水平的提高。

物聯網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的展望

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能夠幫助醫院實現智能化的醫療和管理。支持醫院內部醫療信息、設備信息、藥品信息、人員信息、管理信息的數字化采集、處理、存儲、傳輸、共享等,實現物資管理可視化、醫療信息數字化、醫療過程數字化、醫療流程科學化、服務溝通人性化。更能夠滿足醫療健康信息、醫療設備與用品、公共衛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與監控等方面的需求,從而解決醫療平臺支撐薄弱、醫療服務水平整體較低、醫療安全生產隱患等問題。

“感知健康、智能醫療”具備互聯性、協作性、預防性、普及性、創新性和可靠性六大特征。信息技術將被應用到醫療行業的方方面面,并催生許多過去無法實現的服務,實現智能醫療。醫療服務的電腦化和系統化,可以全方位最大化醫療信息的收集和儲存?;ヂ摶ネǖ男畔⑾到y使各醫療機構有效地實現無縫信息共享,智能的醫療系統更可以全面提升患者服務的質量和速度。一種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醫療體系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注:任菁菁、何前鋒、李蘭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金甌:浙江數字醫療衛生技術研究院。劉怡:浙江省衛生廳。沈劍峰:浙江省衛生信息中心。

本研究受“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國家數字衛生關鍵技術和區域示范應用研究” 資助,項目批準號:2008BAH27B00。

作者:/任菁菁 何前鋒 金甌 劉怡 沈劍峰 李蘭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論文下一篇:石家莊農村居民消費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